注射给药法1
注射给药法计算公式是什么

注射给药法计算公式是什么注射给药法是一种常见的给药方式,它可以快速、准确地将药物输送到患者的体内,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和病情等因素来确定药物的剂量,以确保药物的安全和有效性。
因此,注射给药法的计算公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注射给药法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注射给药法的计算公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要素:药物的剂量、患者的体重、药物的浓度和给药的速度。
其中,药物的剂量是指每次给药的药物量,通常以毫克(mg)为单位;患者的体重是指患者的体重,通常以千克(kg)为单位;药物的浓度是指药物溶液中药物的含量,通常以毫克/毫升(mg/ml)为单位;给药的速度是指药物输注的速度,通常以毫升/小时(ml/hr)为单位。
根据这些要素,可以得到注射给药法的计算公式如下:药物的剂量 = 患者的体重×药物的浓度×给药的速度。
根据这个计算公式,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体重、药物的浓度和给药的速度来确定药物的剂量,从而确保药物的安全和有效性。
在实际应用中,注射给药法的计算公式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调整。
例如,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体重较小,药物的剂量需要按照其体重进行调整;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肝肾功能可能下降,药物的剂量也需要进行调整。
此外,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急救、手术等,药物的剂量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因此,在使用注射给药法时,医生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确定药物的剂量,以确保药物的安全和有效性。
除了药物的剂量,注射给药法的计算公式还可以用于确定药物的输注速度。
在输液治疗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输液的需要来确定输液的速度,以确保患者能够及时获得所需的液体和药物。
根据注射给药法的计算公式,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体重、药物的浓度和输液的时间来确定输液的速度,从而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总之,注射给药法的计算公式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它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药物的剂量和输液的速度,从而确保药物的安全和有效性。
基础护理:注射给药法

一、注射给药的基本知识
❖ (一)注射原则 ❖ (二)注射用物 ❖ (三)吸取注射用药液
(一)注射原则
❖ 1.认真执行查对制度(防差错)
❖ 2.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感染)
❖ 3.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
❖ 4.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 5.排除空气 ❖ 6.检查回血
(防意外)
❖ 7.掌握合适的进针深度
长期注射者,应交替更换注射部位。 ❖ 3.两岁以下婴幼儿应选用臀中、小肌注射。
四、肌内注射(IM) 注意事项
❖ 4、 严重水肿患者:选用较长的针头,深部注 射,进针长度为针梗长的3/4,注射前先用左 手将注射部位皮肤按压,将水肿液推向一侧后 再进针。
❖ 5、 出血性疾病及凝血功能障碍患者:选用较 细的针头,治疗时尽量集中用药,减少创伤次 数,注射后拔针按压至拿走棉签后针眼无出血 时为止。不要揉擦针眼处,以免造成局部皮下 渗血。
(一)四肢浅静脉注射法
❖ 步骤
备物、核对、解释→选择静脉 →碘酊消毒、扎 止血带(上6cm)、酒精 →再核对、接头皮针、 排气 → 穿刺( 200~250) →松止血带、松拳 → 固定、推药→拔针、按压→再核对、整理。Βιβλιοθήκη 静脉注射法注意事项
❖ 1、选择粗、直、弹性好、不易滑动、易 于固定的静脉,避开关节。合理使用血 管(从远心端到近心端)
在有效期内。
4、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 解剖上安全,防止损伤血管 和神经。
❖ 不能在异常皮肤处进针。 ❖ 长时间多次注射,轮流更换
注射部位。 ❖ 注射时,注射部位应放松。
5、排除空气
❖ 防空气进入血管形成空气栓子。 ❖ 排气时应防止药液浪费。
6、检查回血
❖ 静脉、动脉注射须见回血方可注射。 ❖ 皮下、肌内注射时,如发现回血,应拔出
第四节各种注射给药法(1)

4、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
根据药液量、粘稠度及 刺激性的强弱选择合适的注 射器和针头,注射器应完整, 无裂缝,不漏气,针头应锐 利,型号合适,注射器和针 头的衔接应紧密,一次性注 射器包装应密封,并在有效 期内。
5、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各种注射的概念、目的、注射部位
概念
目的
部位
ID 将小量药液或生物 1、进行皮试
制品注入表皮和真 2、预防接种
之间的方法。
3、局麻起始步
1、前臂、掌侧、下段、内侧 2、三角肌下缘 3、实施局麻之处
H 将小量药物和生物 1、注入小量药物, 1、三角肌下缘
制品注入皮下组织 用于不宜口服。 2、两侧腹壁、后背
(4)需同时注射几种药液时,应先注 刺激性弱的,后注刺激性强的。
(5)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宜选 长针,且进针较深。
一、注射给药的基本知识
(二)注射用物 1、注射盘:内放消毒液、消毒棉签、消毒镊子、
消毒治疗巾、砂轮、启瓶器、弯盘等。
一、注射给药的基本知识
(二)注射用物
2、注射器和针头
各种型号注射器
5、针头刺入皮下后, 未能一针见血,反复 沿静脉壁穿刺,擦伤 血管壁。
[微量注射泵的应用]
微量注射泵:是将小剂量药液持续、均匀、定量输 入人体静脉的注射装置。
1、结构
2、操作程序
接电源、打开开关 固定注射器 设定注射
速度 连接穿刺针 消毒皮肤、穿刺 固 定 按“开始”键 注药 药完报警 按
“静音”键
行三查七对。
学习重、难点
• 重点: 皮内、皮下、肌肉、静脉注射的概念、
目的、常用部位、操作。 • 难点:
注射给药法原则及药液抽吸方法

教学目标
❖ 理论知识掌握注射原则 ❖ 实践操作掌握药液抽吸法
注射给药法
❖ 是将无菌药液或生物制剂注入体内 的方法
❖ 分为皮内注射、皮下注射、 肌内注射、静脉注射等
常用注射法
皮内注射 皮下注射 肌内注射 静脉注射
ID H IM/im IV/iv
注射给药法
❖ 优点 ❖ 缺点
1、药物吸收快,急症病人适用性好 2、无法口服给药的病人可采用 1、易引起感染、疼痛、损伤等反应 2、不良反应出现快,处理较难 3、准备过程较费时
(四)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
❖ 规格合适 ❖ 注射器:完整,不漏气; ❖ 针头:型号合适、锐利、
无钩、无弯曲; ❖ 衔接紧密; ❖ 一次性注射器包装密封,
在有效期内。
各种型号注射器
(五)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 解剖上安全,防止损伤 血管和神经。
❖ 不能在异常皮肤处进针。 ❖ 长时间多次注射,轮流
❖
(二)抽吸药液
❖ 洗手、戴口罩、查对药物 ❖ 自安瓿中吸药法
一查、二弹、三消、四锯、五消、六 掰、七夹、八抽、九排、保护针梗, 放无菌盘、洗手。
一查
清
变色
二弹
药液自抽安吸瓿法内(小)
自安瓿内(大)
药液抽吸法
❖ 自密封瓶内吸取药液法
1.水剂: 开启瓶盖→消毒(常规消毒) →抽吸药液 (注入等体积空气、抽吸、固定针栓、拔 出) →保护针梗、放无菌盘。
(九)注药前检查回血
❖ 检查时间:进针后,推药前 ❖ 静脉、动脉注射须见回血方可注射。 ❖ 皮下、肌内注射时,如发现回血,应拔出
针头重新进针,不可将药液注入血管。
(十)应用减轻患者疼痛的注射技术
❖ 解除病人思想顾虑,分散其注意力 ❖ 协助病人采取合适体位 ❖ 注射时做到“二快一慢加匀速”,即进针和
实验动物的给药方法

实验动物的给药方法在动物实验中,为了观察药物对机体功能、代谢及形态引起的变化,常需要将药物注入动物体内。
给药的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可根据实验目的、实验动物种类和药物剂型、剂量等情况确定。
(一)注射给药法1. 皮下注射注射时用左手拇指及食指轻轻捏起皮肤,右手持注射器将针头刺入,固定后即可进行注射。
①小鼠在背部或前肢腋下,大鼠在背部或侧下腹部;②豚鼠在后大腿内侧、背部等脂肪少的部位;③兔在背部或耳根部注射;④蛙可在脊背部淋巴囊注射;⑤狗多在大腿外侧注射,拔针时,轻按针孔片刻,防药液逸出。
2. 皮内注射此法用于观察皮肤血管的通透性变化或观察皮内反应。
如将一定量的放射性同位素溶液、颜料或致炎物质、药物等注入皮内,观察其消失速度和局部血液循环变化,作为皮肤血管通透性观察指标之一。
方法是:将动物注射部位的毛剪去,消毒后,用皮试针头紧贴皮肤皮层刺入皮内,然后使针头向上挑起并再稍刺入,即可注射药液。
注射后可见皮肤表面鼓起一白色小皮丘。
3. 肌肉注射当给动物注射不溶于水而混悬于油或其他溶剂中的药物时,常采用肌肉注射。
肌肉注射一般选用肌肉发达、无大血管经过的部位,多选臀部。
注射时针头要垂直快速刺入肌肉,如无回血现象即可注射。
给大、小鼠作肌肉注射时,选大腿外侧肌肉进行注射。
4. 腹腔注射先将动物固定,腹部用酒精棉球擦试消毒,然后在左或右侧腹部将针头刺入皮下,沿皮下向前推进约0.5厘米,再使针头与皮肤呈45 度角方向穿过腹肌刺入腹腔,此时有落空感,回抽无肠液、尿液后,缓缓推入药液。
此法大小鼠用的较多。
5. 静脉注射是将药液直接注射于静脉管内,使其随着血液分布全身,迅速奏效。
但排泄较快,作用时间较短。
①小鼠、大鼠的静脉注射:常采用尾静脉注射。
鼠尾静脉共有3根,左右两侧和背侧各1根,两侧尾静脉比较容易固定,故常被采用。
操作时,先将动物固定在暴露尾部的固定器内(可用烧杯、铁丝罩或粗试管等物代替),用75%酒精棉球反复擦试使血管扩张,并可使表皮角质软化,以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鼠尾两侧,使静脉充盈,注射时针头尽量采取与尾部平行的角度进针。
实验动物的给药方法【范本模板】

实验动物的给药方法在动物实验中,为了观察药物对机体功能、代谢及形态引起的变化,常需要将药物注入动物体内。
给药的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可根据实验目的、实验动物种类和药物剂型、剂量等情况确定。
(一)注射给药法1。
皮下注射注射时用左手拇指及食指轻轻捏起皮肤,右手持注射器将针头刺入,固定后即可进行注射.①小鼠在背部或前肢腋下,大鼠在背部或侧下腹部;②豚鼠在后大腿内侧、背部等脂肪少的部位;③兔在背部或耳根部注射;④蛙可在脊背部淋巴囊注射;⑤狗多在大腿外侧注射,拔针时,轻按针孔片刻,防药液逸出。
2。
皮内注射此法用于观察皮肤血管的通透性变化或观察皮内反应. 如将一定量的放射性同位素溶液、颜料或致炎物质、药物等注入皮内,观察其消失速度和局部血液循环变化,作为皮肤血管通透性观察指标之一。
方法是:将动物注射部位的毛剪去,消毒后,用皮试针头紧贴皮肤皮层刺入皮内,然后使针头向上挑起并再稍刺入,即可注射药液。
注射后可见皮肤表面鼓起一白色小皮丘.3. 肌肉注射当给动物注射不溶于水而混悬于油或其他溶剂中的药物时,常采用肌肉注射。
肌肉注射一般选用肌肉发达、无大血管经过的部位,多选臀部。
注射时针头要垂直快速刺入肌肉,如无回血现象即可注射。
给大、小鼠作肌肉注射时,选大腿外侧肌肉进行注射。
4. 腹腔注射先将动物固定,腹部用酒精棉球擦试消毒,然后在左或右侧腹部将针头刺入皮下,沿皮下向前推进约0。
5厘米,再使针头与皮肤呈45 度角方向穿过腹肌刺入腹腔,此时有落空感,回抽无肠液、尿液后,缓缓推入药液。
此法大小鼠用的较多.5。
静脉注射是将药液直接注射于静脉管内,使其随着血液分布全身,迅速奏效。
但排泄较快,作用时间较短。
①小鼠、大鼠的静脉注射:常采用尾静脉注射。
鼠尾静脉共有3根,左右两侧和背侧各1根,两侧尾静脉比较容易固定,故常被采用。
操作时,先将动物固定在暴露尾部的固定器内(可用烧杯、铁丝罩或粗试管等物代替),用75%酒精棉球反复擦试使血管扩张,并可使表皮角质软化,以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鼠尾两侧,使静脉充盈,注射时针头尽量采取与尾部平行的角度进针。
注射给药法 皮下、皮内、肌肉注射

1.皮内:表皮和真皮之间,进针角度:5°
掌握合适的进针角度 和深度
2.皮下:皮下组织,进针角度:30-40° 3.肌内:肌肉层,进针角度:90° 4.进针时不可将针梗全部刺入,以防不慎断针时增加处理的难度。
注射给药法
注射原则
内容
应用减轻患者疼痛的注射 技术
1.解除思想顾虑,分散注意力,取合适体位。 2.注射时做到“二快一慢加均匀”(进针快、拔针快、推药速度均匀) 3.如需同时注射多种药物,一般应先注射刺激性较弱的再注射刺激性较强的
注射给药法---肌内注射
二、操作中:
1.携用物至患者床旁,用PDA扫描患者腕带,核对姓名、出生日期,扫注射条码核对药名等(至已校对), 向患者或家属做好解释。 2.选择注射部位:常选择臀大肌注射部位(采用十字法或连线法),并协助患者取侧卧位。暴露注射部位, 嘱患者下腿稍弯曲,上腿伸直,告之患者放松(肌肉放松有利于药液吸收)。 3.避开炎症、硬结、瘢痕等处,按常规消毒注射部位皮肤,面积5cmX5cm,待干。 4.再次核对患者姓名、出生日期,扫注射条码(至开始执行);排净针管内的空气(针梗距碗盘大于10cm)。
①在皮内注射部位的上方2cm处嘱患者用一手环形握住另一手前臂,用拇指加力按压(儿童可 嘱家属配合),待形成0.5cm皮丘,拔出针头后,方将按压之手松开,能有效减轻疼痛。
②采用横刺进针法(其注射方向与前臂垂直)亦能减轻疼痛:4.取前臂掌侧中断做皮试。 5.熟练掌握注射技术、准确注出现局部皮肤瘙痒者,告诫患者勿抓、 挠,用 0. 5%碘伏溶液外涂,局部皮肤有 水疱者,用0. 5%碘伏消毒,再用无菌注射器将水疱内的液体 抽出,注射部位出现溃烂、破损应进行外科换 药处理。
注射给药法
皮内注射 并发症
注射给药法计算公式有哪些

注射给药法计算公式有哪些注射给药法是一种常见的给药途径,它可以快速、准确地将药物输送到患者体内,适用于急救、手术和治疗需要迅速见效的情况。
在进行注射给药时,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和病情等因素来计算药物的剂量,以确保给药的安全和有效性。
本文将介绍注射给药法的常见计算公式,帮助医护人员正确地计算药物剂量。
1. 静脉注射药物剂量计算公式。
静脉注射是将药物注入患者的静脉血管中,药物可以迅速达到全身循环,起效快。
在进行静脉注射时,药物的剂量计算需要根据患者的体重和药物的浓度来确定。
常见的静脉注射药物剂量计算公式如下:药物剂量(mg)=体重(kg)×药物浓度(mg/ml)×给药速度(ml/min)×给药时间(min)。
2. 肌肉注射药物剂量计算公式。
肌肉注射是将药物注入患者的肌肉组织中,药物会逐渐被吸收并进入血液循环。
在进行肌肉注射时,药物的剂量计算需要考虑患者的体重和药物的浓度。
常见的肌肉注射药物剂量计算公式如下:药物剂量(mg)=体重(kg)×药物浓度(mg/ml)×给药体积(ml)。
3. 皮下注射药物剂量计算公式。
皮下注射是将药物注入患者的皮下组织中,药物会逐渐被吸收并进入血液循环。
在进行皮下注射时,药物的剂量计算同样需要考虑患者的体重和药物的浓度。
常见的皮下注射药物剂量计算公式如下:药物剂量(mg)=体重(kg)×药物浓度(mg/ml)×给药体积(ml)。
4. 静脉滴注药物剂量计算公式。
静脉滴注是将药物以滴定速度注入患者的静脉血管中,药物会逐渐被输送到全身循环中。
在进行静脉滴注时,药物的剂量计算需要考虑患者的体重、给药速度和给药时间。
常见的静脉滴注药物剂量计算公式如下:药物剂量(mg)=体重(kg)×给药速度(ml/h)×给药时间(h)×药物浓度(mg/ml)。
5. 注射液稀释计算公式。
在一些情况下,需要将药物注射液进行稀释后再进行注射给药。
注射给药法

(7)再次核对,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 #确保给药准确与安全 整理并清洁用物,观察病人反应
谢 谢 大 家
肌内注射法的操作步骤
操作步骤 (1)携用物至病人床旁,核对,向病人解 释目的及方法 (2)选择注射部位,协助病人摆好体位 (3)常规点酒、酒精消毒皮肤 (4)再次核对,排气 要点说明 #确认病人,取得合作 #需长期肌内注射者,要有计划地更换注射 部位。病人体位应使肌肉放松以减轻疼痛 #防止注射部位感染 #确保安全与准确给药
要点说明
#确认病人,取得合作 #忌用碘类消毒,以免影响对局部反应 的观察 #防止进针角度过大
(4)带针头斜面进入皮内后,左手拇指 固定针栓,右手推0.1药液,见圆形隆 起的皮丘,拔出针头
(5)再次核对,记录皮试的时间 (6)整理用物,嘱咐病人不可远离病 区,如有不适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7)15~20分钟后,观察皮试结果, 将结果告知病人和家属,并记录在医 疗文件上
(二)皮下注射法
• 皮下注射是将少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内的 注射法。部位的选择应选神经少,组织松 弛状态良好,血管较深,无骨突隆的部位。 常用部位为上臂外侧、大腿前侧、外侧, 下腹部组织及肩胛下方
【目的】 (1)常用于不易经口服给药,或要求较口服给药产 生作用迅速而又较肌内或静脉注射吸收慢的情况, 如胰岛素、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药物注射。 (2)局部给药,如局部麻醉。 (3)预防接种各种疫苗、菌苗等。 【评估】 (1)病人的用药史与过敏史。 (2)注射部位的组织状态(有无皮疹、瘢痕、炎症、 硬结等) (3)病人对皮内注射目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及心理反 应 (4)药物的性质。
注射给药法
注射给药法是将一定量的药液 注入体内,达到全身疗效的方法。 注射给药相对于口服和吸入给药, 有其不可比拟的优点,如药物吸收 快,血药浓度升高迅速、身体对药 物吸收量较高。
实验动物的给药方法

实验动物的给药方法在动物实验中,为了观察药物对机体功能、代谢及形态引起的变化,常需要将药物注入动物体内。
给药的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可根据实验目的、实验动物种类和药物剂型、剂量等情况确定。
〔一〕注射给药法1. 皮下注射注射时用左手拇指及食指轻轻捏起皮肤,右手持注射器将针头刺入,固定后即可进行注射。
①小鼠在背部或前肢腋下,大鼠在背部或侧下腹部;②豚鼠在后大腿内侧、背部等脂肪少的部位;③兔在背部或耳根部注射;④蛙可在脊背部淋巴囊注射;⑤狗多在大腿外侧注射,拔针时,轻按针孔片刻,防药液逸出。
2. 皮内注射此法用于观察皮肤血管的通透性变化或观察皮内反应。
如将一定量的放射性同位素溶液、颜料或致炎物质、药物等注入皮内,观察其消失速度和局部血液循环变化,作为皮肤血管通透性观察指标之一。
方法是:将动物注射部位的毛剪去,消毒后,用皮试针头紧贴皮肤皮层刺入皮内,然后使针头向上挑起并再稍刺入,即可注射药液。
注射后可见皮肤外表鼓起一白色小皮丘。
3. 肌肉注射当给动物注射不溶于水而混悬于油或其他溶剂中的药物时,常采用肌肉注射。
肌肉注射一般选用肌肉发达、无大血管经过的部位,多项选择臀部。
注射时针头要垂直快速刺入肌肉,如无回血现象即可注射。
给大、小鼠作肌肉注射时,选大腿外侧肌肉进行注射。
4. 腹腔注射先将动物固定,腹部用酒精棉球擦试消毒,然后在左或右侧腹部将针头刺入皮下,沿皮下向前推进约,再使针头与皮肤呈45 度角方向穿过腹肌刺入腹腔,此时有落空感,回抽无肠液、尿液后,缓缓推入药液。
此法大小鼠用的较多。
5. 静脉注射是将药液直接注射于静脉管内,使其随着血液分布全身,迅速奏效。
但排泄较快,作用时间较短。
①小鼠、大鼠的静脉注射:常采用尾静脉注射。
鼠尾静脉共有3根,左右两侧和背侧各1根,两侧尾静脉比较容易固定,故常被采用。
操作时,先将动物固定在暴露尾部的固定器内(可用烧杯、铁丝罩或粗试管等物代替),用75%酒精棉球反复擦试使血管扩张,并可使表皮角质软化,以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鼠尾两侧,使静脉充盈,注射时针头尽量采取与尾部平行的角度进针。
注射给药法

方可注药
如:去甲肾上腺素是升压药,能使血管收缩,不
能直接注入组织
皮下注射 肌内注射
皮下注射 肌内注射
无回血 有回血
方可注药 如:VB1、PG不 可以静脉注射
拔针,重新进针
掌握合适的进针角度和深度
皮肤的结构
掌握合适的进针角度和深度
各种注射法的进针角度和深度
各种注射法的进针角度和深度
皮内注射
皮下注射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注射部位皮肤消毒 2%碘酊消毒、75%乙醇脱碘;0.5%碘伏或安尔碘
消毒2遍 消毒方法:以注射点为中心向外螺旋式消毒5cm
以上。消毒时不可来回涂擦消毒, 不遗留空白。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做好“三查七对”(病人和 药物方面的内容)。
检查药物质量,如发现药液 变质、变色、混浊、沉淀、过 期或安瓿有裂痕等现象,不可 使用。
注射前排尽空气
注射前排尽注射器内空气, 特别是动静脉注射,以防形成 栓塞 排气时防止浪费药液
留置气泡技术可用于肌内注射,可 防止拔出针头时药液渗入皮下组织, 从而减轻疼痛;还可将药液限制在 注射肌肉局部,有利于药液吸收。
注药前检查回血
进针后、注射药液前,务必检查
有无回血。 见回血
静脉注射
肌内注射
静脉注射
掌握合适的进针角度和深度
不可将针梗全部刺入注射部位,防 断针增加处理难度。
掌握无痛注射技术
解除患者思想顾虑,分散其注意力,取合适体 位,便于进针。
掌握无痛注射技术
注射时做到“二快一慢加匀速”,即进针、拔针 快,推药速度缓慢并均匀。不合作的小孩三快。
掌握无痛注射技术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同时注射各种药物,应注意有无配伍禁忌 配伍禁忌:当两种以上的药物混合在一起时
给药法(各种注射)

05
注射给药法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局部反应及处理
疼痛
注射部位疼痛是常见的局部反应,可能是由于针头刺激或药物刺激 引起。处理方法包括使用无痛针头、减慢注射速度、局部热敷等。
红肿
注射部位出现红肿可能是由于局部感染或药物刺激引起。处理方法 包括局部消毒、使用抗炎药膏、避免进一步刺激等。
孕妇
孕妇在注射给药时需要特别注意药物对胎儿的影响。一些药物可能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因此需要谨慎选择药 物并调整剂量。
老年人
老年人的生理功能逐渐减退,对药物的吸收、分布和代谢也可能发生变化。因此,在注射给药时需要关 注老年人的生理特点,适当调整药物剂量和注射方法。
案例分析与讨论
案例一
患者李某,因肺部感染需要使用青霉素治疗。在皮试确认无过敏后,医生为其开具了青霉素肌肉注射的处方。护 士在执行医嘱时,选择了合适的注射部位和针头,并准确掌握了注射技巧,成功为患者进行了青霉素注射。
注意事项
静脉注射时应选择粗直、弹性好、不 易滑动的静脉;如需长期静脉给药者 ,应由远心端到近心端进行注射;对 组织有强烈刺激的药物应另备抽有生 理盐水的注射器和头皮针进行注射; 注射时如发生药物外溢应立即停止注 入并拔出针头,局部用5%~10%硫酸 镁湿敷。
04
注射给药法的注意事项
药物的配伍禁忌
案例二
患儿王某,因患有糖尿病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医生为其开具了胰岛素皮下注射的处方。护士在执行医嘱时,向 患儿家长详细解释了胰岛素的作用、注射方法和注意事项,并指导家长如何在家中为患儿进行胰岛素注射。通过 护士的耐心指导和家长的积极配合,患儿的血糖得到了有效控制。
THANKS
感谢观看
了解药物的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头在中间
乳头在一侧
皮内注射法 ID 皮下注射法 IH 肌肉注射法 IM 静脉注射法 IV
•定义
——将少量药液注入表皮和真皮之间的 方法。
•临床应用
- 药物过敏试验 - 预防接种 - 局麻药的先驱步骤
注射部位
药物过敏试验
- 前臂掌侧下段
预防接种
-上臂三角肌下缘
左手绷紧前臂内侧皮 肤,右手以平执式持注 射器,针头斜面向上与 皮肤成5°刺入
“十”字定位法 联线定位法
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向右划一条水
平线,从髂嵴最高点作一垂直平分线, 把臀部分为四个象限,取其外上象限避 开内下角
从髂前上棘至尾
骨作一联线,外上1/3 处为注射部位
构角法 — 示指与中指尖分别置于髂前上棘与髂嵴
下缘处,这样髂嵴、示指、中指构成的三角形为注 射区
•检查回血,缓慢推药
- 动、静脉注射必须见有回血方可注入药液。 - 皮下、肌肉注射,如发现有回血,应拔出
针头重新进针,不可将药液注入血管内。
Hale Waihona Puke •应用无痛注射技术- 分散注意力 - 适当体位与姿势,以利肌肉放松
- 做到“二快一慢”即:进针、拔针快,推注药液 慢
- 刺激性强的药物:长针头,深部注射
- 先注射无刺激性或刺激性小的药物,后注射有刺 激性或刺激性大的药物
- “三查七对” - 仔细检查药物质量:
- 出现变色、沉淀、浑浊、过期及安瓿有裂痕或密
封瓶盖松动等不能应用。
- 同时注射几种药物,注意配伍禁忌。
•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 一人一套物品
- 按消毒隔离制度和一次性用物处理原则进行处理
•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
- 根据药液情况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 - 注射器应完整无裂缝、不漏气 - 针头型号合适、锐利、无钩、无弯曲 - 注射器和针头衔接紧密 - 一次性注射器的包装应密封、不漏气,在有效期
小肌注射 对长期肌内注射者,应交替使用注射部位,并
用细长针头,避免或减少硬结的发生
• 定义
——自静脉注入药液的方法。
• 临床应用
- 不宜口服、皮下、肌内,迅速药效。 - 静脉营养治疗,输液和输血。 - 作某些诊断检查。
注射部位
贵要静脉、正中静脉 头静脉、手背静脉、足背静脉 踝部静脉
范围内。
•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 避开神经、血管处。
- 避开炎症、硬结、疤痕及患皮肤病处
疤痕
皮肤病
炎症
•掌握合适的进针角度和深度
•注射药液现配现用
- 防止药物效价降低或被污染
•排尽空气防止意外
- 注射前必须排尽注射器内空气,防止空气 进入血管形成栓塞
-排气时防止浪费药液。
乳
头 在 中 间
乳
头 在 一 侧
三指法——髂前上棘三横指处
(以病人的手指宽度为准)
注射区域:
成人取髋关节下10cm 至膝关节 上10cm的大腿中段外侧
取上臂外侧,肩峰下2-3横指处。
此处肌层薄,只可注射小 剂量药物
肌肉注射法
以左手拇指和示指 绷紧局部皮肤,另一 手以执笔式持注射器; 用前臂带动腕部力量, 将针头迅速垂直刺入, 深度约为针梗的2/3
(约2.5~3cm)
松开左手,抽动 活塞,观察无回 血后,固定针头, 以匀速缓慢推药, 同时注意观察患 者的表情及反应
注药毕,用无菌 干棉签轻压进针处, 快速拔针,并继续 按压片刻
再次核对,协助 患者穿好衣裤,取 舒适体位,整体床 单位
回治疗室,清理 用物
注意事项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 针梗勿全部刺入,以防注射过程中针头折断 多种药物同时注射,注意配伍禁忌 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用臀大肌注射,应选用臀中、
– 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 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 4.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 – 5.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 6.现配现用注射药液 – 7.注射前排尽空气 – 8.注药前检查回血 – 9.掌握合适的进针角度和深度 – 10.应用减轻患者疼痛的注射技术
注射器和针头
• 从大小安瓿内抽取药液
- 查对药物 - 消毒、打开安瓿 - 抽吸药物 - 排尽空气
自小安瓿内吸取药液法
药物抽吸方法 自大安瓿内吸取药液法
• 自密封瓶内吸取药液法
•从密封瓶内抽取药液
- 查对药物 - 启去铝盖中心,由里向外消毒后待干 - 抽吸药液
- 先向瓶内注入等体积空气 - 针头于液面下,药液倒转 - 抽吸药液后以示指固定针栓并拔针
询问病人用药过敏史,对所用药物过敏者,不应做皮 试
忌用碘酊消毒皮肤,以影响效果的判断 把握好进针的角度,以免药液注入皮下 若为药物过敏试验,同时需作对照试验,则用另一注
射器及针头,在另一侧前臂相应部位注入0.1ml0.9% 的氯化钠溶液 拔针后勿揉皮丘/揉擦局部以免影响结果的观察。
•定义
——将少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
•临床应用
- 药物治疗 - 预防接种 - 局麻药的注射
注射部位
上臂三角肌下缘 两侧腹壁 后背 大腿前侧 大腿外侧方
•左手绷紧皮肤,
•右手以平执式持注 射器
•示指固定针栓,针 尖斜面向上,与皮肤 呈30°~40°角 •进针约1/2或2/3,
注射给药法
疼痛科 张倩颖
定义
——是将无菌药液注入体内,达到预防疾病、 治疗疾病的目的。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 环境安静整洁,符合无菌操作要求 - 工作人员:洗手、戴口罩 - 注射部位皮肤:常规消毒。 - 注射器空筒的内壁、活塞、乳头和针头
的针尖、针梗、针栓内壁必须保持无菌
•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注意事项
侧握式持针,不可触及针梗,以免污染 进针角度不宜超过45°,以防刺入肌层 皮下注射不宜用刺激性强的药物 长期皮下注射者,应更换注射部位,以免局部
产生硬结
•定义
——将一定量的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
•临床应用
- 由于药物或病情因素不易
采用口服给药
注射部位
臀大肌 臀中肌、臀小肌 股外侧肌 上臂三角肌
待针尖斜面进入皮内后,放
平注射器,左手拇指固定针 栓,右手注入药液0.1ml使
局部形成一圆形隆起的皮丘, 皮肤变白,毛孔变大
注射完毕,迅速拔出针头 再次核对,15~20min后
观察结果
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
理床单位,清理用物
皮内注射法
注意事项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严格遵守消毒隔 离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