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消退斑块机制

合集下载

体检查出来颈动脉斑块,需要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吗?

体检查出来颈动脉斑块,需要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吗?

发现颈动脉斑块,就需要启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吗?
又到了年终体检的时间,不知道正在体检的你,是否在彩超单子化验单上看到颈动脉斑块的字样呢?你的第一反应是不是该吃他汀了?想必这个疑问也是大家的困惑,是不是一查出来颈动脉斑块,就得使用他汀药物降脂了?
提起他汀类药物,想必大家并不陌生。

作为降脂治疗的首选药物,在临床广泛使用。

它们到达体内以后,可以阻断胆固醇的合成过程,减少动脉硬化性斑块的生成“原料”,进而改善脂质代谢,稳定粥样斑块,因此,这类药物被称为心血管疾病防治的“基石”。

不可否认的是,他汀类药物是好药,但好药也要好用,不能乱用。

该用的时候不用,不该用的时候乱用,都是错误的。

其实检查出来颈动脉斑块之后,到底需不需要使用他汀类药物需要分情况,快来看看你属于哪种。

一、如果患者检查出来颈动脉斑块,狭窄度大于50%,且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为零时,此时可以不用考虑血脂的情况,直接服用他汀类药物来稳定斑块;
二、当患者检查出来颈动脉斑块,但是狭窄度小于50%,经过评估后,无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如果通过调节生活方式管理可以将低密度脂蛋白降至
1.8mmol/L,此时可以不用服用他汀类药物,否则还是需要服用他汀类药物;
三、当患者查出来颈动脉斑块,且近期发生过缺血性脑卒中时,此时也可以启用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

他汀稳定斑块的临床研究

他汀稳定斑块的临床研究

他汀稳定斑块的临床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病理基础,其特征是动脉壁内脂质沉积、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最终形成粥样斑块。

这些斑块的不稳定性可能导致急性心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等,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

他汀类药物作为一种有效的降脂药物,近年来在稳定粥样斑块方面的作用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他汀稳定斑块的临床研究进行探讨。

一、他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他汀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减少胆固醇的合成,从而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

此外,他汀类药物还具有多效性作用,包括改善内皮功能、抑制炎症反应、抗氧化应激、调节免疫功能和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等,这些作用共同有助于稳定粥样斑块。

二、临床研究证据1、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多项大规模临床试验,如 4S 研究、LIPID 研究和 CARE 研究等,均证实了他汀类药物治疗能够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包括心肌梗死、卒中和心血管死亡等。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他汀类药物不仅能够降低血脂水平,还能够通过稳定斑块发挥心血管保护作用。

2、影响斑块的形态和组成血管内超声(IVUS)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为直接观察斑块的变化提供了可能。

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治疗可以减少斑块的体积、增加斑块的纤维帽厚度、减少脂质核心的大小,并降低斑块内的炎症细胞浸润,从而使斑块更加稳定。

3、对炎症标志物的影响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临床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治疗能够降低炎症标志物,如 C 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的水平,提示其具有抗炎作用,有助于稳定斑块。

三、他汀类药物的使用时机和剂量1、早期干预对于存在心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等)的人群,即使血脂水平尚未升高,早期使用他汀类药物进行干预可能有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进展。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动脉斑块的消退作用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动脉斑块的消退作用
药, 2 0 0 9, 4 ( 1 0) : 1 4 7 — 1 4 8 .
[ 4 ] 陈瑛. 头 孢菌 素 类 药物 的 不 良反 应及 合 理使 用 . 临 床 医学 ,
2 0 1 1 , 3 1 ( 6 ): 1 0 9 - 1 1 0 .
等, 对 患者 做好用 药指 导 。一旦 发 现不 良反 应 , 立 即停 止 用
中 国现 代 药 物应 用 2 0 1 3年 4月 第 7卷 第 8期
C h i n J Mo d D r u g Ap p l , A p r 2 0 1 3 . Vo 1 . 7 , N o . 8

1 0 9・
3 讨 论
综上所述 , 头孢菌 素类 虽然 具有 抗菌 谱广 , 杀 菌力 强 等 优点, 也有 大量 的不 良反应存 在 。因此在 临床 使用 过程 中 , 应 注意掌握头袍 菌素类 药物 的严 重不 良反应 特 点 , 正确 、 合 理使用 , 严 密监护 , 及 时抢 救 , 避免严 重后 果的发生 。
义, P< 0 . 0 5 。结论
高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在 降脂 的 同时 , 可 以有 效消退斑块 , 降低
心血管相关疾病 的发生率 。
【 关键 词】 阿托伐他汀 ; 动脉粥样硬化 ; 斑块
冠状动 脉粥样 硬化性心脏病在 临床上较 为多见 , 正 确评 估冠状动脉 粥样 斑块 的变化 对冠 心病 的治 疗 和预后 有 重要 意义 。本文对 两种剂量 他 汀治疗 冠脉 内粥 样硬 化斑 块进 行 评价 , 并对 两组 的临床疗效 和安全性进行分析 。
参 考 文献
[ 1 ] 张亚历. 图解 消化病 学 临床经典 诊 断与治疗 方法. 北京 : 军事

他汀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

他汀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
全面调脂: •降低LDL-C •升高HDL-C
他汀
具有多重 血管保护 的多效性
他汀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
调脂与抗炎是干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的 重要手段
调脂
William Insull, Jr.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 (2009) 122, S3–S14
抗炎
他汀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
↑ 血小板功能 ↓ 粘滞性 ↑ 内皮功能 ↓凝固作用 (PAI-1;t-PA)
他汀全面改善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血 脂
他汀 ApoAI产生 肝脏
+15%
血浆
HDL
=

分解代谢
池 ApoAI
胆固醇酯 +
HL VLDL
LDL
胆固醇酯转移蛋白 胆固醇酯

ApoB 受体 颗粒数目
M.J. Chapman . European Heart Journal Supplements (2004) 6 (Supplement C), C58–C63
他汀降低胆固醇有利于稳定斑块
Peter Libby, et al. Am J Cardiol 2003;91(suppl):4B–8B
他汀升高HDL-C水平稳定斑块的机制
M.J. Chapman . European Heart Journal Supplements (2004) 6 (Supplement C), C58–C63
↑ 胶原
抗 炎
↓炎症 (hs-CRP) ↓ 巨噬细胞
改善内皮 功能紊乱
↓ 金属蛋白酶 ↓自由根 ↓ LDL-d Poliklinik fur Neurologie, et al. Atherosclerosis Supplements. 2006;7: 31–35

他汀类药物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与机制

他汀类药物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与机制

他汀类药物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与机制【摘要】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被认为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主要发病机理,稳定斑块可阻止或减少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

本文简述了他汀类调脂药在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相关作用与机制。

【关键词】他汀类药: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造成冠脉闭塞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发病机制已成为共识,其中斑块破裂又视为ACS发生中最重要的始动因素。

因此,采取有力措施稳定斑块,防止斑块破裂便可阻止或减少ACS的发生。

大量的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不仅可全面调脂,还有稳定斑块、改善内皮功能、减少炎症、抑制血栓形成等多种非调脂作用。

本文就他汀类药物在稳定斑块中的作用与机制作一简介。

1抑制MMPs的分泌及活性近几年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单核,巨噬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 lloproteinase MMPs)分泌增多和,(或)内源性基质蛋白酶抑制物(Tissue Inhibitor of Meta lloproteinase TIMPs)减少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纤维帽厚度变薄和抗损度降低、斑块稳定性下降的主要机制之一。

因此,抑制MMPs 的分泌及活性,便可稳定斑块。

他汀类药物能够稳定斑块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与其能够抑制MMPs的分泌及活性有关。

动物实验证实,他汀类药物可减少细胞外脂质沉积,减小内膜和中膜巨噬细胞大小,降低巨噬细胞胆固醇含量,抑制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产生MMPs,增加胶原以稳定斑块。

Crisby等对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普伐他汀治疗3个月,3个月后行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对切除的斑块检查发现,斑块中巨噬细胞、胆固醇、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D、凋亡细胞、MMPs均显著减少,而TIMP-I和胶原明显增加,说明他汀类药物能明显抑制MMPs的分泌。

他汀类药物不仅能抑制MMPs的分泌,而且能够抑制MMPs的活性。

Bellosta 等[7]研究发现,氟伐他汀呈剂量依赖性明显抑制鼠巨噬细胞中MMPs活性(活性抑制20%。

临床经验谈:他汀时代斑块易损性机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临床经验谈:他汀时代斑块易损性机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他汀时代斑块特征的变化他汀使用率升高(1)他汀类降脂药物使用率逐年升高。

荟萃分析显示,在2002-2011年,对1583例患者进行斑块成分分析,发现他汀类药物总体应用率逐年升高,从2002年的64.8%升至2011年的79.3%,随着他汀使用量的增加,斑块的脂质负荷、钙化及巨噬细胞含量也逐渐减少。

(2)强化降脂治疗无法完全减少MACE事件的发生。

FOURIER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联合PCSK9抑制剂治疗后,仍有高达82%的高危患者存在残余炎症风险,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虽然达标,但炎症标记物(hsCRP)持续升高,是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因此通过炎症标记物的反馈可知,他汀时代动脉粥样硬化疾病风险虽然降低,但同时凸显了其他引起急性事件的发生机制。

疾病谱发生改变他汀时代的疾病谱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稳定性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等。

荟萃分析显示,与STEMI相比,Non-STEMI的发生率呈升高趋势(155 in 1999 vs.202 in 2004),但死亡率并未降低(6.2% in 2010 vs. 6.3% in 2015)。

因此,目前多个指南开始重点关注Non-STEMI人群,并调整了对Non-STEMI高危和极高危患者的处理策略。

斑块特征发生改变在使用他汀类药物降脂时代,斑块已经有了如下特征变化:脂质负荷超过40%的斑块明显减少,斑块内巨噬细胞浸润明显减少,钙化斑块明显减少,微小斑块相对稳定。

在未强化他汀治疗和未联合抗栓治疗的前提下,大脂质核在破溃后会形成血栓,因此斑块破裂是导致急性心梗的主要机制;随着他汀时代的实际应用,斑块侵蚀比例凸显,1/3 ACS是由斑块侵蚀引起。

2018 JAMA发表的相关文章显示,斑块侵蚀相较于斑块破裂,引起的ACS非罪犯斑块数目较少,巨噬细胞聚集较少,斑块内微血管数目较少,点状钙化较少,提示炎症反应相对较轻。

发现颈动脉斑块就要使用他汀吗

发现颈动脉斑块就要使用他汀吗

心血管之友发现颈动脉斑块就要使用他汀吗●河北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郭艺芳他汀类降脂药是好药,好药要用好,不能乱用。

该用不用是错误的,不该用而乱用也是错误的。

很多人一旦发现颈动脉有斑块,就使用他汀药治疗,这样做不妥!查体发现有颈动脉斑块,是否需要他汀治疗取决于很多因素,单纯的非颈动脉狭窄性斑块并不都需要他汀治疗。

如果颈动脉斑块导致50%以上的血管狭窄(特别是伴有脑缺血症状者),这属于心血管病二级预防的范畴,是使用他汀治疗的明确指征,无论胆固醇高不高,都应该予以他汀治疗。

发现颈动脉斑块的患者,如果已发生冠心病或缺血性脑血管病,无论斑块大小、是否有明显狭窄,也属于二级预防范畴,均应接受他汀治疗。

如果患者没有冠心病或缺血性脑血管病,且颈动脉斑块未导致50%以上的管腔狭窄,则属于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范畴。

在这种情况下,颈动脉斑块并不是他汀治疗的指征,不能作为启动他汀治疗依据。

是否需要他汀治疗,应该基于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水平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来确定。

虽然我国学术机构一直大力推广将心血管风险评估作为制定降胆固醇、降压、抗血小板治疗的依据,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少应用。

基于这种现状,我国的指南为临床提供了更为简便实用的方法,患者自己也可以做一个初步评估:1.已确诊冠心病或缺血性卒中,无论颈动脉有无明显狭窄均应立即接受他汀治疗,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控制在1.8毫摩/升以下。

2.无冠心病和缺血性卒中,但患有糖尿病并伴高血压,也应服用他汀,将LDL-C 控制在1.8毫摩/升以下。

3.年龄≥40岁的糖尿病患者,且LDL-C >2.6毫摩/升,需要接受他汀治疗。

4.慢性肾病(III 期或IV 期)且LDL-C >2.6毫摩/升,需要接受他汀治疗。

5.存在高血压或其他危险因素,如吸烟、肥胖、早发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等,且LDL-C >3.4毫摩/升,建议积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特别是控制饮食并增加运动、戒烟限酒,将LDL-C 降至<3.4毫摩/升。

他汀类药物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NO、NOS含量的影响

他汀类药物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NO、NOS含量的影响

他汀类药物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NO、NOS含量的影响肖正军;王薇【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年(卷),期】2014(000)021【摘要】目的:观察应用他汀类药物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NO、NOS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探讨他汀类药物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机制。

方法65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口服他汀类药物及阿司匹林肠溶片,对照组仅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进行血脂检测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 T )、斑块积分,并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液中NO和 NOS的含量。

结果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颈动脉IM T变薄及斑块积分明显减少,血TC、TG、LDL水平显著下降,HDL水平显著升高,血NO及NOS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他汀类药物不仅有调整血脂的作用,而且能改善血液中NO、NOS的含量,调节内皮功能,消除或稳定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

【总页数】2页(P64-65)【作者】肖正军;王薇【作者单位】江苏扬州五台山医院神经科扬州 225003;江苏扬州五台山医院神经科扬州 225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1【相关文献】1.不同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J], 乔燕2.他汀类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J], 纪利利;李美杰;姚丽娜;冯志霞;郭书琴;岳术义3.不同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J], 乔燕;4.他汀类药物对急性脑梗死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J], 周汇文5.他汀类药物对急性脑梗死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J], 林金华;吴传喜;姚耀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瑞舒伐他汀有哪些作用机制,什么时候停药,有哪些副作用

瑞舒伐他汀有哪些作用机制,什么时候停药,有哪些副作用

瑞舒伐他汀有哪些作用机制,什么时候停药,有哪些副作用有粉丝自述今年65岁,确诊腔隙性脑梗3年。

一直在医生指导下口服他汀类药物和阿司匹林,今年心脏不舒服,去医院医生通过冠脉造影检查发现有堵塞之处,于是又安上了4个支架,而医生处方的药物当中就有包括瑞舒伐他汀钙这个药,问,瑞舒伐他汀有哪些作用机制,什么时候停药,有哪些副作用,今天我们带着问题学习瑞舒伐他汀的那些事,科普前请大家点赞关注,目的是收藏备用需要时很快找到观看并且及时应用!可以用于治疗高脂血症。

此药不但能够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总胆固醇,同时还可以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是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二级预防用药之一。

它除了降脂之外,还可以稳定斑块、抗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瑞舒伐他汀其实在早晨吃、晚上吃或者任意时间吃均可,这方面不需要特别注意,需要注意的是瑞舒伐他汀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比如肝功能的异常。

在使用瑞舒伐他汀钙片的时候,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肝功能的异常,包括肝酶、转氨酶指标的升高。

所以使用瑞舒伐他汀的3个月、6个月或者1年应该定期去医院抽血,查看肝功能是不是正常。

其次他汀类药物可能还会影响肌酸激酶,即在使用瑞舒伐他汀钙片的时候,部分人群可能会不知原因的出现肌肉酸痛、骨骼肌疼痛等,这也是他汀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

但可以通过监测血的肌酸激酶判断是不是有这部分反应。

另外,部分患者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出现神经毒性,比如头疼等。

还有可能会引起便秘,这可能是因为瑞舒伐他汀抑制了血脂的生成,包括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的生成,再反馈引起患者的便秘。

瑞舒伐他汀还可能会引起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异常的反应,平时都需要注意。

瑞舒伐他汀钙片是水溶性的药物,所以在口服的时候可以多饮用水让药物从肝脏代谢排出体外以减少药物在体内的蓄积,从而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对于该药物成分过敏的人群,要禁止使用这一个药物的。

相信大家对于药物过敏一定都不会感到陌生,例如使用了青霉素这一个药物,就有很多人会出现过敏现象。

综述(他汀类防治AD机制)

综述(他汀类防治AD机制)

他汀类药物防治阿尔茨海默病机制摘要:他汀类药物,是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 HMG-CoA还原酶,hydroxy-methyl-glutaryl coenzyme A reducase) 的抑制药,具有降低血TC、TG、LDL-C和升高HDL-C等调脂作用,临床主要用作降脂药。

近年来,他汀类在防治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方面以其独特疗效正广泛引起人们的关注,这是一个拥有巨大开发潜力的新兴领域。

本文对他汀类药物对AD的防治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关键词:他汀类、阿尔茨海默病Action mechanism of statins of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Alzheimer's disease(AD).HuShaohua(Wannan Medical College, Wuhu 241002 China)Abstract:Statins,the inhibitors of Hydroxy-methyl glutaric acid acyl coenzyme A reductase,which play a high important role in educing blood TG TC LDL - C and increase HDL - C and other lipid,is mainly used for clinical lipid-lowering drugs.S tatins is emerging as hot button, for,the unique curative effect of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Alzheimer's disease(AD),of course, which is an emerging field that has huge development potential.The statinsʼmechanism of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AD was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Keywords:Statins, Alzheimer's disease, mechanism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 ,占老年痴呆症患者总数的70%左右。

强化他汀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力证

强化他汀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力证

– SATURN研究是一项双盲、平行阳性药物治疗对照、多中心、IIIb 期临床研究,在全球一七0个临床中心随机了一三八五例有冠状动 脉疾病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研究治疗期为一0四周,旨在通过IVUS 检查,比较瑞舒伐他汀四0 mg/d和阿托伐他汀八0 mg/d对动脉粥 样硬化负荷的影响.

– 瑞舒伐他汀四0 mg较阿托伐他汀八0 mg能更显著地降低 LDL-C水平,分别降低至六二.六±一.0 mg/dL和七0.二±一.0 mg/dL[P<0.0一].在瑞舒伐他汀组,LDL-C水平降至七0 mg/dl的患 者比例达到七二.一%,而在阿托伐他汀组,该比例为五六.一%,两者 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一].而瑞舒伐他汀组HDL-C水平显著高 于阿托伐他汀组,分别为五0.四±0.五 mg/dl和四八.六±0.五 mg/dl[P=0.0一
剂量他汀头对头比较用于冠心病患者观察其斑块负荷变化
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表明强化他汀治疗不仅安全、有效 地大幅降低了LDL-C,而且显著逆转了目标冠状动脉内的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为强效他汀逆转斑块增加了最新的强 有力证据.
• SATURN试验的临床启示
– 二0一一 ESC/EAS血脂异常管理指南对LDL-C目标值 做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如对极高危人群要求将LDL-C降 至<七0mg/dl或至少降低五0%.近年大量研究一致显示 将LDL-C降至更低水平产生更好的结局.而只有特定剂 量的特定他汀药物才能达到这一目标,如瑞舒伐他汀.多 数患者使用强效他汀可以达到<七0mg/dl的LDL-C目标 值,对极高危患者,这是非常有价值的.
聚焦他汀类药物
• 既往众多基础及临床研究均表明,低密度脂蛋白胆 固醇[LDL-C]水平升高是明确的心血管疾病[CVD] 致病性危险因素.他汀类药物是降低LDL-C水平的 最有效治疗药物,在大量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中 被证实,他汀在冠心病一级和二级预防中降低心血 管事件.同时,医学科学家们还发现他汀具有显著的 抗炎、抗氧化、抗栓等作用,可改善与斑块纤维帽 破裂和急性缺血事件相关的斑块稳定性.可能与其 能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的自然进程相关.

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的治疗和预防的研究进展

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的治疗和预防的研究进展

4他汀类药物在治疗冠心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应用 Nishikawa等在研究中发现¨“,心肌肥厚的绞痛患者服用 他汀类药物治疗后,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舒张未内径、左室重 量、左室心肌重量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Mozaffaria n等对

153例严重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n”,用单变量、多
变量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发现,服用他汀类药物可降低死 3强化他汀治疗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稳定粥样斑块:已知AS斑块内胆固醇脂的含量与斑
万方数据
・1376・
36%,致死和非致死性脑卒中发生率降低了27%,心血管事件 和血管重建术发生率降低了21%,所有冠心病事件发生率降 低29%。阿伐他汀治疗组的安全性与安慰剂组比较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0.05)。ASCOT—LLA是他汀类药物预防动脉 粥样硬化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它前瞻性地评价了高血压伴有 总胆固醇无明显升高(46.5 mmol/L)的患者在充分降压的基 础上联用他汀类药物可以显著降低冠心病事件的作用。
他汀类药物非调脂作用 抑制炎性反应:在As斑块内的单核细胞、巨噬细胞、 2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一级及二级预防中的应用
2.1
淋巴细胞等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炎性反应因子、基质金属蛋 白酶(MMP)而参与AS的免疫病理反应,破坏血管内皮的结 构和功能,造成血管腔狭窄,斑块破裂,继而引起急性冠脉事 件。作为炎性反应的一个标志物血浆c一反应蛋白(CRP) 浓度的升高被证明与心血管病的危险是相关的。而降低 CRP的水平.可降低伴随该炎性反应标记物的心血管事件的 高危险性。临床实验及研究表明,经过他汀类药物治疗后 CRP值可下降HJ,减少炎性反应,成为延长CHD患者生命的 重要手段l51。最近ALL丑n等发现他汀类可以抑制肝脏内甲羟 戊酸生物转化后的代谢产物【6】。还可阻止白细胞与内皮之间 的相互作用,从而抑制了严重的炎性反应。这个作用有效地 减少了白细胞的浸润。特别是中性粒细胞在炎性区域的浸 润。从而使这些区域的组织损伤程度减轻。

病理基础-他汀稳定逆转斑块降低心血管事件

病理基础-他汀稳定逆转斑块降低心血管事件

-0.6%
Δ LCBI
-10% -20% -30% -40%
- 24.4%
- 32.2%
P=0.03
P=0.02
Lesion LCBI
mLCBI/4mm
NIRS(近红外线光谱法); 冠脉脂质负荷指数 (LCBI)
Kini AS, et al. J Am Coll Cardiol. 2013 Jul 2;62(1):21-9.
REACH I: 瑞舒伐他汀对中国ACA患者LRNC 的影响
共32例患者完成研究,78%患者合并有高血压;31%的患者合并有糖尿病;9%的患者合并有冠心病;31%患者有脑血管病史
n=43 18-75岁 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 颈动脉斑块:B超测定狭窄16-18%,钙化 面积小于50% • 未接受他汀 • LDL-C:2.6-6.5 mmol/L, TC≤4mmol/L • • • •
血脂 24月
瑞舒伐他汀10mg
•TC≤3.0 mmol/L,减量为5mg/日 •LDL-C<2.0mmol/L,维持10mg/日 •LDL-C≥2.0mmol/L,增量至20mg/日
LRNC:斑块脂质负荷
Du R, et al. BMC Cardiovasc Disord. 2014 Jul 14;14:83..
47% 125.2 66.7
LRNC:斑块脂质负荷
-60
Du R, et al. BMC Cardiovasc Disord. 2014 Jul 14;14:83..
瑞舒伐他汀明显减少AS斑块内的脂质含量
*Ϯ: p<0.05(与基线相比)
LRNC在3个月即 显著减少7.9 mm3
mm3
(7.3%),下降幅度最 为明显

他汀降脂逆转斑块 积跬步而至千里

他汀降脂逆转斑块 积跬步而至千里

他汀降脂逆转斑块积跬步而至千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作者:李勇 2009-8-18 14:36:19 点击:次发表评论文字大小:大中小文章号:W030930长久以来,药物治疗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逆转或消退是心血管临床研究的热点,作为调脂药物的中坚力量,他汀类药物也一直是临床医生的关注的热点。

在冠心病治疗中,他汀类药物减少致死致残事件主要归因于其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作用,而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进一步地降低LDL-C(强化降脂治疗)在获得心血管保护作用增加的同时能够逆转斑块进展。

1 药物逆转斑块初步探索强化降脂逆转动脉粥样硬化(Reversing Atherosclerosis with Aggressive Lipid Lowering, REVE RSAL)研究是最早探索他汀逆转斑块研究之一。

REVERSAL研究为随机、双盲、平行组的临床试验,将有冠心病病史, 需行冠状动脉造影或经皮冠脉介入干预的654例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n=253,80 mg/d)和普伐他汀组(n=249,40 mg/d)。

主要终点通过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IVUS)定量评估整个冠状动脉斑块总体积(total plaque volume, TPV)在干预前后的18个月的变化百分率。

受试者分别在基线和干预1 8个月后两次行IVUS检查并计算TPV。

结果显示,阿托伐他汀组和普伐他汀组的LDL-C分别下降46 %和25 %(P<0.0001);达标率(≤100 mg/dl)分别为97 %和67%;与基线比,普伐他汀组的TPV增加2.7%(P=0. 001),而阿托伐他汀组TPV减少0.4%(P=0.98),阿托伐他汀组TPV变化与普伐他汀组有显著差别(P=0.0 24)。

上述结果提示强化他汀治疗终止了冠状动脉斑块的进展, 而用标准剂量他汀治疗的研究仅显示斑块的进展延缓。

REVERSAL研究虽然提示他汀类治疗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有益影响,但由于设计的局限性和偏倚,可能影响到粥样斑块体积的测量,他汀类药物是否能逆转动脉粥样硬化仍为悬而未决的问题。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与他汀药物治疗的进展综述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与他汀药物治疗的进展综述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与他汀药物治疗的进展综述颈动脉血管壁硬化脆弱并形成裂缝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发病原因,有些患者的动脉壁上会出现胆固醇以及粥样血团的沉积,进而阻塞裂缝。

然而,这种阻塞具有较强的盲目性,且阻塞作用会影响其他未出现裂缝的部位,进而影响血液的正常流动。

标签:动脉粥样硬化斑塊;他汀药物;研究进展颈动脉是人体脑组织中最为核心的供血通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A)是导致患者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虽然CAA疾病自身无典型的临床表现,但通常认为该疾病的发生与冠心病、脑血栓形成、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之间存在直接联系。

他汀类药物具有血栓抑制作用,有助于斑块稳定性的提高,对CAA炎性反应产生有效的抑制作用,同时,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内皮功能,降低血脂水平,因而其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1]。

1 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医学研究人员早在19世纪之初就对纤维斑块与脂纹和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脂纹可能发生在儿童阶段,是血管内膜上沉积脂质所导致的一种现象,这也是临床医学研究人员所一直认可的动脉粥样硬化早期表现。

成年人动脉中一般容易形成纤维斑块,这也是临床认可的进展期动脉粥样硬化基本特征[2]。

在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低密度脂蛋白(LDL)和胆固醇等均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但相关研究结果证实,单纯脂质堆积并非患者出现粥样硬化现象的唯一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血管内皮功能减退以及炎症反应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最近的医学实验结果证实,动脉粥样硬化属于炎症性疾病的一种。

动脉管壁局部炎症平衡是控制粥样硬化斑块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的主要因素[3]。

内皮型一氧化氮(NO)合酶所发生的错义突变是导致患者发生血管内皮炎症反应以及损伤的主要危险因素。

脂质介导炎症反应的发生会导致脂质堆积成为斑块,进而增加血管内膜厚度,提高平滑肌细胞的繁殖率,使血管表面损伤部位黏附大量的凝血物质、血小板和炎症细胞,平滑肌细胞处出现较多的细胞分子,对巨噬细胞和炎性细胞产生刺激作用,同时,血管下会聚集大量的淋巴细胞以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并造成血管基质成分降解作用[4]。

他汀类药物的作用机理是什么

他汀类药物的作用机理是什么

他汀类药物的作用机理是什么他汀类药物对于大家来说都是陌生,很多人都不知道他汀类药物是什么,更加不知道他汀类药物的作用机理,那么他汀类药物的作用机理是什么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他汀类药物的作用机理是什么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他汀类药物的作用机理1 降血脂作用他汀又名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由于HMG?CoA还原酶是合成胆固醇的限速酶,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对该酶的特异性竞争抑制,从而使内源性胆固醇合成减少,降低血清中LDL?C及总胆固醇的水平,增强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表达,加速血循环中LDL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残粒清除,是临床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和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的首选药物,是临床上疗效明确的调脂药[1]。

有研究显示,口服罗伐他汀5mg可使大多数高脂血症患者血浆中LDL?C水平减少42%~52%,三酰甘油降低16%,总胆固醇降低30%,载脂蛋白B2减少33%,HDL?C提高8%~13%[2]。

多个随机双盲和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均证实,他汀类药物能显著降低高脂血症患者的病死率及其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3]。

2 抗高血压作用临床回顾性分析发现,高血压病患者中,使用他汀类药物患者的血压比不使用者控制的更好,且更易于使血压<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4]。

大多数他汀类药物抗高血压作用的临床研究亦支持Statins的降压作用。

Strazzullo等[5]荟萃分析发现与安慰剂组及其他降脂药比较,他汀类药物可以明显降低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当血压>130/80 mm Hg时他汀类药物可使收缩压平均降低4 mm Hg,使舒张压平均降低1.2 mm Hg,基线血压越高其降压作用越明显,并且与血脂变化无关。

3 治疗肺高压的作用肺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最严重而且具有潜在破坏力的慢性肺循环疾病,临床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能有效减轻甚至逆转PH及肺血管重塑。

针刺减肥配合阿托伐他汀钙对颈动脉斑块消退作用观察

针刺减肥配合阿托伐他汀钙对颈动脉斑块消退作用观察

针刺减肥配合阿托伐他汀钙对颈动脉斑块消退作用观察摘要】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病变,主要累及中等以上动脉,导致心脑肾重要器官功能及结构改变,引起冠心病及脑卒中发生,他汀类药物的出现是一个里程碑,能稳定减少甚至逆转动脉斑块,明显减少冠心病脑卒中等发病率,已被大量临床研究证实。

但是他汀消退斑块作用都是在大剂量时出现的,大剂量他汀有明显副作用,尤其我们中国人对大剂量他汀耐受性差,大大限制了他汀的应用,我们发现应用针刺减肥配合小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明显消退作用,颈动脉作为大动脉的一个窗口,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内膜中层厚度增加可定性和定量地反映早期血管病变,我们把对颈动脉观察作为观察指标,2010年—2016年我们应用针刺减肥配合阿托伐他汀钙对颈动脉斑块消退作用观察,报告如下。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3-0055-02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选择本院门诊或住院病人,经脑CT或MRI诊断缺血性脑卒中,经颈动脉彩超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100例,针灸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40~70岁,平均63.4岁;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103例(块),其中软斑63块,硬斑40块。

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43~68岁,平均61.7岁;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01块,其中软斑65块,硬斑36块。

两组患者主要伴发病、病史情况经统计学处理(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2.1 对照组所有病人全部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天,及拜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二级预防,并针对高血压病人给予降压药物,糖尿病病人给予控制血糖,吸烟者戒烟等治疗。

2.2 治疗组在对照组服用药物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除针刺外,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无区别。

(1)取穴:人迎、天枢、水分、梁丘、丰隆三阴交。

(2)针灸方法:人迎,沿颈动脉壁直刺,进针15~20mm,施捻转补法,留针30分钟,留针时可见针身随颈动脉搏动而摆动;其余穴位直刺进针用泻法,留针20~30mm。

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的消退作用

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的消退作用
2224
实 用 医 学 杂 志 2008 年 第 24 卷 第 13 期
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 颈动脉斑块的消退作用
王同汉 陈 宁 靳利利 刘征彦
摘 要 目的: 采用颈动脉超声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对冠心病伴颈动脉斑块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 法: 对 入 住 我 院 心 血 管 内 科 的 冠 心 病 患 者 常 规 行 颈 部 彩 超 检 查 , 发 现 有 颈 动 脉 斑 块 的 病 例 58 例 , 分 为 低 剂 量 组 ( 阿 托 伐 他 汀 10 mg /d) 和 高 剂 量 组 ( 阿 托 伐 他 汀 40 mg /d) , 共 服 药 6 个 月 , 观 察 用 药 前 、治 疗 后 6 个 月 时 血 脂 和 颈 动 脉 内- 中 膜 厚 度 ( IMT) 变 化 情 况 及 药 物 的 副 作 用 。结 果 : 两 组 患 者 一 般 临 床 情 况 及 各 种 生 化 指 标 在 治 疗 前 差 异 无 显 著 性 。 与 治 疗 前 比 较 , 阿 托 伐 他 汀 40 mg /d 治 疗 6 个 月 后 , TG、TC、LDL-C、IMT 均 呈 显 著 性 下 降 ( P < 0.05) , 而 HDL-C 呈 显 著 性 升 高 ( P < 0.05) ; 阿 托 伐 他 汀 10 mg /d 治 疗 6 个 月 后 , TC、LDL-C 呈 显 著 性 下 降 ( P < 0.05) , IMT 下 降 及 HDL-C 的 升 高 差 异 均 无 显 著 性 。 两 组 之 间 比 较 , 40 mg /d 阿 托 伐 他 汀 较 10 mg /d 更 能 显 著 性 降 低 TC、LDL-C 水 平 及 IMT( P < 0.05) , 但 升 高 HDL-C 的 作 用 差 异 无 显 著 性 。 高 剂 量 组 中 有 1 例 患 者 于 4 个 月 时 出 现 肝 脏 转 氨 酶 轻 度 增 高 , 复 查 后 未 达 到 正 常 值 的 2 倍 。 结 论 : 10 mg /d 的 阿 托 伐 他 汀 的 治 疗 强 度 是 不 够 的 ; 而 长 期 服 用 40 mg /d 的阿托伐他汀, 可以在安全及有效调脂的基础上, 稳定并消退脂质斑块。

他汀溶解斑块的原理

他汀溶解斑块的原理

他汀溶解斑块的原理咱今天就来好好唠唠他汀溶解斑块这事儿。

你想啊,咱们身体里的血管就像一条条小河流,本来应该是畅通无阻的,可有时候就会出现一些“小麻烦”,这斑块就像是河道里的淤泥或者小石块,堵住了河道,让血流得没那么顺畅了。

那他汀是怎么来对付这些斑块的呢?这得从斑块的形成说起。

斑块啊,大部分是由胆固醇这些脂质在血管壁上慢慢堆积起来的。

就像咱们家里的水管子,如果总是有脏东西粘在管壁上,时间长了,不就堵住了嘛。

而胆固醇在血管壁上“安家落户”的过程呢,是有一些“小坏蛋”在帮忙的。

他汀就像是一个超级英雄,它进入我们的身体后,就开始对胆固醇的合成进行干预。

咱们身体里制造胆固醇是有一套“生产线”的,他汀就像是一个调皮的小捣蛋鬼,跑到这条生产线上,把一些关键的“小零件”给破坏了。

比如说,他汀会抑制一种叫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 - CoA)还原酶的东西,这个酶可是胆固醇合成过程中的一个大“头目”呢。

他汀把这个“头目”管住了,胆固醇的合成一下子就少了很多。

再说说他汀对炎症的作用吧。

斑块可不只是一堆胆固醇简单堆在那儿,它周围还常常有炎症反应呢。

这炎症就像是一场小火在那儿烧着,让斑块变得更加不稳定,更容易破裂。

他汀呢,就像是一个灭火小能手,它能够减轻斑块周围的炎症反应。

这样一来,斑块就会变得相对稳定一些,不会那么容易破裂引发危险。

还有哦,他汀在一定程度上还能促进胆固醇从斑块里往外排。

就像把河道里的淤泥一点一点地挖出来运走一样。

它让斑块里的胆固醇能够被身体重新利用或者排出体外,这样斑块也就越来越小啦。

不过呢,咱得知道,他汀溶解斑块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儿。

就像减肥一样,得慢慢来,坚持服用他汀,才能看到比较好的效果。

而且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一样,他汀发挥作用的程度也会有所不同。

但是不管怎么说,他汀在对抗血管斑块这件事儿上,那可是立了大功的,就像一个默默守护我们血管健康的小卫士,虽然它做的事儿很复杂,但是结果就是让我们的血管能更健康地流淌着血液,让我们的身体能够正常运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单位: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湖北武汉430070作者简介:彭毅(1978-),男,四川泸州人,医师,硕士,从事心血管内科工作。

【综述】文章编号:1004-6194(2007)05-0516-03他汀类药物消退动脉粥样斑块机制探讨彭毅,邵紫韫,丁世芳摘要:他汀类药物即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竞争性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限速酶(HMG-CoA还原酶),使细胞内胆固醇合成减少,达到降低胆固醇水平的目的,被认为是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首选药物。

同时,多项研究已经证实他汀类药物能消退动脉粥样斑块或减慢其进展,但目前这一病理生理过程的详细机制并不清楚。

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成果,分析其机制可能与他汀类药物的调脂、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抑制血管炎症反应、稳定斑块等多种因素有关,为深入研究其确切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动脉粥样斑块消退;机制中图分类号:R972.6文献标识码:E他汀类药物(statins)即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3-hydroxy-3-methylglutaryl-coenzyme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竞争性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限速酶(HMG-CoA还原酶)使细胞内胆固醇合成减少,达到降低胆固醇水平的目的,被认为是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首选药物。

目前上市的药品有洛伐他汀(lovastatin)、辛伐他汀(simvastatin)、普伐他汀(pravastatin)、西伐他汀(cerivastatin)、氟伐他汀(fluvastatin)、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瑞舒伐他汀(rosuvastatin)等。

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临床试验证实,该类药物通过调整血脂可以明显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1〕。

同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退方面的研究试验结果也表明,通过使用他汀类药物可使部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减慢或回缩。

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理基础相同,他汀类药物对于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如颈动脉、胸主动脉、腹主动脉斑块等)同样有着消退或减慢进程的作用〔2〕。

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颈动脉中普遍存在着粥样硬化斑块,其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患者,多数患者表现为颈动脉中膜增厚及钙斑形成。

颈动脉中膜厚度每增加0.1mm,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就增加11%。

在冠心病患者中,经普伐他汀治疗6个月后,颈动脉中膜厚度有所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其原因为普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斑块有一定消退作用〔3〕。

目前研究者们对他汀类药物消退动脉粥样斑块或减慢其进展这一病理生理过程的机制并不完全清楚,笔者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分析其与他汀类药物的调脂、抑制血管内皮炎症、改善内皮功能及稳定斑块等多种因素有关,为深入研究其确切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1调脂作用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及发展的重要因素,而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lipoprotein,LDL)是沉积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主要脂质成分。

血管壁内和动脉粥样硬化损伤处的细胞能氧化LDL,产生氧化型LDL(oxidizedLDL,ox-LDL)。

轻度氧化的LDL或微小修饰的LDL能启动单核(巨噬)细胞聚集,当巨噬细胞吞噬了大量的ox-LDL后就衍变成泡沫细胞。

巨噬细胞或泡沫细胞内的脂质饱和后,可释放大量的活性物质,加速病变的进展。

泡沫细胞逐渐增多并融合,形成脂质条纹,继而发展为成熟的粥样斑块〔4〕。

研究表明,LDL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降低LDL可使冠心病危险显著下降,两者之间呈对数线性关系〔1〕。

同时,LDL降低给高血脂患者带来额外益处,即动脉粥样斑块的逆转。

应用血管内超声观察了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总体积变化,结果显示,强化降脂能使冠脉粥样斑块总体积较基线减少0.4%,这表明强化降脂对动脉粥样硬化病灶进展有延缓作用〔5〕。

在对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降脂及消退颈动脉斑块的对比研究中发现,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对老年人有明显的降酯作用并降低斑块厚度,该研究表明,阿托伐他汀消退斑块作用优于辛伐他汀,这可能与其降LDL作用强于辛伐他汀有关〔6〕。

另一项研究发现,阿托伐他汀20mg消退斑块的作用优于10mg,这也可能与阿托伐他汀20mg降低LDL作用强于10mg有关〔7〕。

上述研究均表明,他汀类药物消退斑块的作用与降低LDL是密切相关的,他汀类药物降低LDL的机制是竞争性抑制细胞内胆固醇合成早期过程中限速酶的活性,继而上调细胞表面LDL受体密度,加速血浆LDL的分解代谢。

在对阿托伐他汀的降脂研究中还发现其不仅能降低LDL,还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lipoprotein,HDL)浓度。

有研究发现,HDL中的血清载脂蛋白apoA1能刺激磷脂酰胆碱降解,因而诱导细胞内胆固醇水平降低〔8〕。

另有动物试验证实,肝细胞膜上有B类Ⅰ型清道夫受体(一种高亲和率的HDL受体),该受体能选择性清除HDL中的氧化性胆固醇酯,在胆固醇的“逆转运”中起重要作用〔9〕。

由于HDL参与胆固醇的“逆转运”,故他汀类药物对HDL浓度的升高作用也可能是其消退斑块的机制之一。

新近的研究表明,甘油三酯及其合成代谢产物,如乳糜微粒(chylomicra,CM)、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low-densitylipoprotein,VLDL)等也是冠心病发病的重要因素,其加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其代谢产生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即残余脂蛋白(remnantlipoprotein)有关〔10〕。

而在对他汀类药物降脂的研究中还发现,其能降低血中甘油三酯及VLDL的浓度,故这也可能是他汀类药物能消退动脉斑块的机制之一〔10〕。

由于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一个启动因素,因而调脂作用是他汀类药物消退斑块的重要机制。

2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血管内皮功能的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临床研究发现辛伐他汀可明显改善血脂正常者和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短期辛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受损血管内皮功能也有改善作用〔3〕。

国内薛红等〔11〕的研究表明,阿托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亦有着改善作用,且其作用与辛伐他汀相似。

他汀类药物对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并不依赖于降脂作用,而可能与他汀类药物对血管的直接作用有关。

2.1减少内皮细胞对ox-LDL的摄取ox-LDL是动脉粥样斑块中泡沫细胞胆固醇和胆固醇脂的主要来源,而ox-LDL可通过抑制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dothelialnitrooxidesynthase,eNOS)活性,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其作用是通过血管内皮细胞上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ectin-likeoxidizedlowdensitylipopro-teinreceptor,LOX-1)介导的。

LOX-1可以识别摄取ox-LDL,造成内皮依赖性舒张因子———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产生障碍,甚至影响内皮细胞凋亡。

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LOX-1表达,减少内皮细胞摄取ox-LDL,使血管内皮功能得到改善〔12〕。

2.2增加内皮细胞NO生成NO是左旋精氨酸和分子氧在eNOS催化下合成的,它在血管系统中以微量而持续的形式从内皮细胞中释放,是机体的重要保护因子。

NO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炎性细胞黏附浸润、消除氧自由基、扩张血管等功能。

Romano等〔13〕发现,应用氟伐他汀(80mg/d)治疗高胆固醇血症患者12周,氟伐他汀在降低黏附分子的同时,还使NO合成增加。

Tsunekawa等〔14〕应用西伐他汀治疗老年糖病患者仅3d,患者血脂无明显变化,但血浆硝酸盐、环磷酸鸟苷(cGMP)水平显著升高,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明显改善。

eNOS催化的NO合成途径是调节内皮功能的重要途径,他汀类药物可以通过多种机制作用于eNOS使NO合成增加。

Allan等发现,辛伐他汀和洛伐他汀通过提高eNOS水平而对试验卒中模型产生剂量依赖性保护效应〔3〕。

另有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可激活eNOS基因转录,延长内皮细胞eNOSmRNA半衰期,并通过抑制L-甲羟戊酸和类异戊二烯(geranylgeranylpyrophosphate,GGPP)合成而增加eNOS活性〔15〕。

GGPP是细胞内信号蛋白———Rho激酶翻译后修饰中所必需的,而后者是内皮细胞NO生成的内源性抑制剂,抑制Rho活性,导致eNOS和亚硝酸盐的生成增加。

另有研究表明,辛伐他汀还可以通过抑制蛋白激酶A而提高eNOS磷酸化水平,增加NO生成,改善内皮细胞功能〔15〕。

3减少或消除血管炎症反应动脉粥样硬化是血管壁的慢性炎症,在粥样硬化斑块中有大量炎性细胞分布,如活化的T细胞和巨噬细胞等,这些炎性细胞的活化和释放各种炎性介质可促进动脉粥样斑块的进展。

炎症对动脉硬化斑块的形成、脱落和破裂均有作用,故减轻炎症在消退动脉斑块中有着重要意义。

黏附分子、各种细胞因子、C反应蛋白(CRP)等在血管炎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汀类药物正是通过调节这些炎症介质来减少或消除血管炎症反应的。

3.1抑制黏附分子表达在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中发挥作用的黏附分子包括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P-选择素、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celladhesionmolecule1,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1,ICAM-1)、巨噬细胞黏附分子-1(membrane-activatedcomplex-1,Mac-1)以及单核细胞表达的CD40等。

他汀类药物可以通过抑制这些黏附分子的表达从而抑制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减少血管实质的损伤。

在增加内皮细胞释放黏附分子和加剧血管炎症反应方面,CD40-CD40配体(CD40ligand,CD40L)信号途径激活所发挥的作用尤为重要。

Schonbeck等〔16〕发现,ox-LDL可以增加CD40L和CD40的水平,给予他汀类药物(如西伐他汀、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可以降低血浆可溶性CD40L的水平,从而抑制血管炎症反应。

单核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基础主要与细胞表面的P-选择素和ICAM-1等黏附分子的表达及其调节有关,进一步的研究证明他汀类药物不仅能抑制ox-LDL诱导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ICAM-1的表达,还能降低高脂血症患者血浆中可溶性P-选择素的水平,下调单核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II-b的表达,从而抑制单核巨噬细胞黏附、浸润血管壁,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14,16〕。

3.2抑制细胞因子的分泌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可以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colonystimulatingfactor,GM-CSF)、白细胞介素等一系列细胞因子的生成〔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