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课文学写作
作文写作--跟着课本学作文(开头篇)
作文写作--跟着课本学作文(开头篇)跟着课本学写作,既是我们母语学习的基本特点,也是前人学习写作的重要经验。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红楼梦》中的香菱向林黛玉学习写诗的情节让我印象深刻。
林黛玉让香菱先去熟读王维、杜甫、李白、陶渊明这些诗歌大家的作品,谙熟于心,细细揣摩,从经典中汲取营养,方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这种方法就是跟着范本(课本)学写作。
学生课本里的课文都是精挑细选的经典佳作,是取之不竭的习作方法宝库,今天重点说作文开头。
好的作文开头,或引人入胜,或激发好奇,或发人深思……总能让人眼前一亮。
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作文开头可以多说这样的话:直接入题句。
如:“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直接入情句。
如:“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直接入警句。
如:“天亮的时候,雨停了。
”直接入境句。
如:“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五直接入事句。
如:“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20余年的故乡去。
”直接入物句。
如:“我们家的台阶低。
”直接入论句。
如:“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直接写人句。
如:“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写作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而这个“厚积”既要靠平时的大量阅读,还要结合日常的跟着课文学写作,当我们的阅读指向了深度与生命,写作自然也就有了触动人心的力量!。
跟着课文学写作作文600字初中
跟着课文学写作作文600字初中
哎呀,各位朋友,今儿咱来点儿新鲜的,咱用四川话、贵州话、陕西话和北京话,混搭着来写篇文章,看看这四方语言能碰撞出啥火花来。
咱们先从四川话开始。
说起咱们四川,那真是个巴适得板的地方,山好水好人更好。
就说那串串香吧,哎呀,真是香得不得了,辣得恰到好处,让人吃得停不下来。
还有火锅,那更是不得了,毛肚、黄喉、鸭肠,一烫就熟,麻辣鲜香,真是安逸惨了。
接下来咱们说说贵州话。
贵州嘞,山水甲天下,那黄果树瀑布,真是壮观得很。
还有苗家的银饰,闪闪发光,漂亮得很。
说起贵州的美食,那就更不得了了,酸汤鱼、羊肉粉、糍粑辣子鸡,每一样都让人回味无穷。
再来咱们陕西话。
陕西啊,那可是个历史悠久的地方,兵马俑、大雁塔、华清池,都是值得一游的好地方。
陕西人还特实在,说话直来直去,就像那碗油泼面,一眼望去,就知道是啥味道。
还有那肉夹馍、羊肉泡馍,每一口都是满满的幸福感。
最后咱们说说北京话。
北京啊,那可是咱中国的首都,故宫、天安门、长城,哪儿都是历史的痕迹。
北京人说话儿,那叫一个地道,京味儿十足。
就说那炸酱面吧,面条儿筋道,酱香浓郁,吃上一口,就像回到了老北京。
还有那豆汁儿焦圈儿,虽然外地人可能吃不惯,但咱北京人可是爱得不得了。
哎呀,说了这么多,咱这四方语言混搭的文章也快写完了。
虽然语言不同,但咱们的心都是相通的,都是对中国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希望这篇文章能让大家感受到不同地方的魅力,也能让大家更加珍惜咱们这个多元而
美丽的国家。
提高作文有效方法之跟课文学写作
教学篇誗教学反思提高作文有效方法之跟课文学写作郭荣()课文是学生接触最多、理解最深的语言文学材料,从这样的语言范例中学习写作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让学生根据课文来模仿,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快速而准确地掌握写作技巧。
一、积累语言模型如,在人教版语文八年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亲爱的爸爸妈妈》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这仅有的八个字不仅是在描写天气,更是在渲染气氛。
“天地亦与人同哀”,连用四个句号,成为四个短句,使每个字都能发挥最大限度的表意作用。
读者在阅读时,速度自然放慢,读两个字,停顿一下,头脑中会想象一下画面,自然会把读者引入一个特定的环境中。
这样,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无限的悲哀之情。
讲解完成以后,可以让学生根据此句进行仿写。
这样就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
有的学生思考以后仿出了“幽林、曲径、山清、水秀。
”通过这样的仿写,锻炼了学生的炼字能力,效果很好。
让学生从课文中学习这样的炼字组词、构成意境、表情达意的方法,正符合语文是学习语言运用的综合性实践课的本质特征。
二、段落仿写课文中选入的文章都具有很高的写作技巧。
以读促写,以写促悟的课堂仿写形式很好地解决了学生写作的难题。
“情动方能辞发”当学生的情绪处于兴奋状态,思维必然活跃。
当学生对于文本内容有了充分的理解与感悟后,写作就成了表达情感、表达自我的需要了。
在我们课本中就存在这样的好例子。
让学生潜心阅读、感悟,教师适当地讲解指导。
这样,学生心中的写作热情就会像火山喷发一样,自然倾泻在笔端。
如《安塞腰鼓》一课,就是例子。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雨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
”这里作者运用了比喻、排比兼用的修辞,把安塞腰鼓表演时的场面、声音写得形象生动。
让学生据此仿写,可以锻炼学生对于这两种修辞的运用。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明确修辞的运用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情感,更好地表现中心。
通过这样一小段的仿写,把作文中的基本思想蕴含在其中。
《爱莲说》跟着课文学写作
《爱莲说》跟着课文学写作《爱莲说》是一篇经典的古文,作者通过描绘莲花来表达自己对于美好品德的追求和崇高人格的向往。
下面我们将从写作技巧、语言运用和思想表达三个方面来学习这篇文章。
一、写作技巧1.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爱莲说》中,作者以莲花为载体,通过描绘莲花的形态、特点,赋予其人格化的象征意义,表达了自己对于美好品德的追求。
这种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可以让读者通过直观的形象理解作者所要传达的意义。
2.对比衬托,突出主题文章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菊花、牡丹等花卉与莲花进行对比,突出了莲花的高贵品质。
这种对比衬托的写作技巧,可以更加突出主题,让读者对主题有更深刻的理解。
3.语言简练,意蕴深厚《爱莲说》的语言简练明快,却意蕴深厚。
每个字、每个词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韵味,需要仔细品味才能理解其中的深意。
这种简练而意蕴深厚的写作技巧,可以让读者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感受到文章的魅力。
二、语言运用1.用词精准,描绘形象《爱莲说》中的用词非常精准,如“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等词语,都形象地描绘出了莲花的形态特点。
这种用词精准的语言运用,可以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莲花的形态和特点。
2.修辞手法多样,表达生动文章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对比等,使得文章的语言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莲花的高贵品质。
三、思想表达1.崇高的人格追求《爱莲说》中,作者通过描绘莲花的美好品德,表达了自己对于美好人格的追求。
他认为一个人应该具备像莲花一样的高尚品质,如正直、廉洁、清纯等。
这种崇高的人格追求,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依然具有启示意义。
2.对世俗价值观的批判文章中通过对菊花、牡丹等花卉的描绘和批判,表达了作者对于世俗价值观的不满和批判。
他认为世俗的价值观过于功利化,而真正的价值观应该是追求内在的美好品德和人格的完善。
这种思想表达,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也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跟着课文学写作文——《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札记
跟着课文学写作文一一《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札记部编版八上第四单元的罗素的哲思散文《我为什么而活着》是罗素晚年为其所撰自传而作的一则序言,文章以饱含情愫的如椽巨笔概述了支配他一生的三种强烈的感情一一爱情、知识、对苦难的同情, 表达了他对爱情与知识的执著追求,以及对人类和平与安宁的莫大关心,彰显了一个思想家的博大情怀和崇高的人格。
“我为什么而活着?”这样的问题既简单又复杂,既重大又往往被人忽视。
人为什么活着?这实际上是人类始终关心的一个哲学命题, 是人类对自身永恒的追问。
罗素用文学的笔法,对这个永恒的命题作出了响亮的回答,通俗而生动的亮出了自己的思想。
学生很快能够找到罗素为之而活的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感情。
“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是对三种感情的进一步阐释。
“深深的苦海”比喻苦难深重的社会现实。
这三种激情是作者在漫长一生中追寻、奋斗的原动力,在给他带来追求的快乐同时也带来痛苦。
理想虽然美丽,现实却是骨感。
在追求理想的现实中总会遭遇各种困难,甚至绝望。
人生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需要我们乐观面对,绝不停滞追寻的脚步。
罗素追求爱情,是因为爱情会带来狂喜,可以解除孤寂,给人无限美好。
他追求知识,生命不息,写作不辍,一生留下七十多部著作和无数文章。
他把自己所有的智慧和力量都献给了人类。
他追求三个方面的知识:一是人类的,了解人类心灵;二是自然的,了解星星为什么发光;三是社会的,理解毕达哥拉斯思想的威力。
如果说爱情和知识把人引向美好的理想境界,那么对人类苦难的同情让人把目光投向现实世界。
于是,作者耳边经常回响起痛苦的呼唤,眼前浮现的是饥饿中的孩子、被压迫者和孤苦无依的老人。
这体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
作者最后说:“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值得为它活着。
”罗素一生为了爱情、知识和对苦难的同情而活着,虽然“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跟着课文学写作
跟着课文学写作作者:申华平来源:《科学导报》2024年第11期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就是一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教师应好好利用这些课文,引导学生跟着课文学写作。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课文《狼牙山五壮士》是一篇人物描写方面著墨较多的记叙文,既有对个体形象的细致描写,又有对人物群体形象的精线勾勒。
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去发现哪些是群像描写,也就是“面”的描写,哪些是个体描摹,也就是“点”的描写。
在阅读与写作衔接教学中,教师就让学生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去写一写升旗仪式,写一写课间活动。
引导学生升旗仪式片段练习时,有同学就写到“随着雄壮的国歌声响起,升旗仪式正式开始,全场肃静,同学们都站得笔直。
瞧,那个刚上一年级的小同学,昂首挺胸,目光炯炯有神,两个小手紧贴裤缝,像一棵挺拔的小树。
”在课间活动片段练习时,大家都知道要写集体是怎么活动的,某一个同学又是怎样的活动的。
跟着课文学写作,很容易学到了点面结合的写作策略。
写作时,学生时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一个作文题可以写的内容很多,而在一篇文章中,我们不可能把所思所想都写下来,这就需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一两件事来表现文章的中心。
如何围绕中心去选材呢?统编版教材六上《盼》,叙述“我”得到新雨衣,盼穿新雨衣,最后如愿穿上新雨衣的经历。
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详细、具体地展示了小孩子“盼穿新雨衣”的心理,特别是借故外出、窗前看雨、雨后看景,特别能体现“盼”的心理,让学生更深刻理解“在围绕一个意思表达时,要将重要部分写得详细些、具体些,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阅读与写作衔接教学中,教师就让学生“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或选择不同的事例来写”。
如训练《戏迷奶奶》这篇作文时,先引导学生尝试选材,如有个同学谈到自己的戏迷奶奶时,就选了这样的几件事,平时,奶奶不管是干家务,还是走路都喜欢哼两句戏;只要我们城市有戏曲演唱会,奶奶都会想法设方地去观看;有一天奶奶看电视里的戏曲栏目,竟忘了给做饭……这么多的材料,哪个材料最能突出中心呢?这个学生经过取舍,就把奶奶看电视里戏曲栏目忘了做饭详写,因为这件事是亲自经历,可以将细节写得很好。
跟着课文学作文(一)
跟着课文学作文(一)描写景物,讲究层次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
一般文章作者笔下的景物描写都是为抒情达意服务的。
在我们所学的课文中,有很多借助于景物描写,营造氛围,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好文章。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跟着课文学作文,学习如何有层次地描写景物。
一、课文示范: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些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朱自清《春》2.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老舍《济南的冬天》请阅读上面的两段文字,谈谈你的感受。
师生对话交流,教师适时归纳小结:朱自清先生以诗的笔调,细致入微地描绘了一幅幅春光秀丽的画卷,春花在争奇斗艳,春风和煦醉人,动静结合,色彩绚丽。
老舍先生为读者呈现了美态纷呈的济南雪景。
薄雪覆盖下的山,不仅仅描写了雪的光、色、态等这些显性美,而且是使人深切地体悟到雪的情韵和隐性美。
二、写作指津:阅读上面三段文字,我们发现作者笔下的一草一木皆有情,通过精巧的点染,景物的描写富有层次感,构成立体的画面,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跟着课文学写作:13.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续写(课件)
请把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如何帮助鸟太太的故事续说完整吧 。
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刚好在风里飘动着。鸟太太正在 四处寻找绳子晾衣服,她的目光被那随风舞动的胡子吸 引住了。她惊喜地发现了胡萝卜先生的胡子,眼睛里闪 烁着喜悦的光芒。她微笑着问:“您能给我一截胡子晾 衣服吗?” 胡萝卜先生笑眯眯地说:“当然可以。” 鸟太太小心翼翼地折下一段胡子,那胡子的长度刚好可 以晒宝宝们的衣服。“谢谢您,胡萝卜先生!” 鸟太 太说。“别客气。” 胡萝卜先生说完,继续往前走。
……
续编故事的步骤
5. 故事大结局,结尾点题 结尾点明:胡萝卜先生的胡子用处大。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佳作欣赏: 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在风中轻轻飘扬,它已经帮助了放风筝的小 男孩和需要晾衣服的鸟太太。今天,胡萝卜先生在公园里散步时, 发现了一只小猫被困在了高高的树上,它害怕得喵喵直叫。 胡萝卜先生立刻想到了自己的胡子,他走到树下,安慰小猫说: “别怕,我来帮你!”他轻轻地拉了拉自己的胡子,然后用力一 甩,胡子像一条长长的绳子一样飞向了小猫。小猫紧紧抓住胡子, 胡萝卜先生慢慢地把它放回了地面。
小猫安全了,它的主人高兴极了,连声感谢胡萝卜先生。胡萝 卜先生的胡子再次发挥了神奇的作用,帮助了需要帮助的小动物。
就在胡萝卜先生准备离开公园时,他发现自己的眼镜松了,快 要掉下来。他灵机一动,用胡子轻轻地把眼镜固定在耳朵上,这 样眼镜就不会再滑落了。他笑了,笑得很开心。因为他的胡子不 仅帮助了别人,也在关键时刻帮助了自己。
开动故事列车:续编故事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故事回顾
必须每天刮 胡子
漏刮了一根 胡子
这根胡子 沾了果酱
……
胡子 风筝线
沾了果酱的 胡子长长了
故事结尾 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刚好在风里飘动着。 ……
七上语文跟着课文学写作仿写
七上语文跟着课文学写作仿写
在《语文七年级上册》“跟着课文学写作部分”,学生通过仿写句子和段落训练,学习如何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仿写句子
原句: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仿写: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梅花,只见一片绚丽的白色,像一片雪花,从枝头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二、仿写段落
原段:我喜欢这些微小的生命,喜欢它们坚强不屈的精神。
在寒冷的冬天,它们依然傲然挺立,不畏严寒,绽放出最美丽的花朵。
它们告诉我,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坚强地面对,勇敢地前进。
仿段:我喜欢这些娇艳的花朵,喜欢它们美丽而坚韧的品质。
在酷热的夏天,它们依然挺拔生长,不畏酷热,绽放出最迷人的色彩。
它们告诉我,无论遇到多大的挫折,都要美丽地绽放,坚定地前行。
“二读一赏”,跟着课文学作文
“二读一赏”,跟着课文学作文1. 引言1.1 “二读一赏”,跟着课文学作文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二读一赏”,跟着课文学作文这样的说法。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学习写作时,不仅要阅读课文,理解其中的含义,还要进行二次阅读,深刻领悟课文的内涵和意义。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吸取课文的精华,启发自己的写作灵感,从而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理解课文并进行二次阅读是学习写作的基础。
只有深入理解课文的意义,我们才能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从而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通过二次阅读,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课文,发现其中的细节和深层次的含义,这对于我们提升写作能力至关重要。
通过阅读启发自己的写作灵感也是学习写作的重要方法之一。
当我们阅读优秀的课文时,可以借鉴其中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从而激发自己的写作灵感,丰富自己的表达方式。
尝试模仿课文的结构和风格也是提升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
通过模仿优秀课文的结构和风格,我们可以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培养自己的写作技巧。
这也有助于我们逐步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2. 正文2.1 理解课文并进行二次阅读在学习写作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二读一赏”的概念。
这个概念的核心是指对一篇优秀的文章进行两次阅读,第一次是为了理解文章的表面意思,第二次则是为了深入挖掘文章的内涵和意义。
在进行第一次阅读时,我们应该尽量全面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要传达的主题和思想。
这包括理解文章的结构、主要论点、论据和论证方式等。
通过反复阅读,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文章的脉络和思路,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而在进行第二次阅读时,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分析文章,挖掘文章的内涵和意义。
这包括理解作者的用词、句式和修辞手法等,探究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
通过第二次阅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和思考方式,从而更好地领悟到文章的深层含义。
通过“二读一赏”的方法,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还可以从中获得写作灵感。
(2024)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跟着课文学写作: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续写(讲稿)
跟着课文学写作: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续写指导同学们,《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这个故事是不是特别有趣呢?老屋在即将倒下的时候,先后遇到了小猫、母鸡、蜘蛛。
他一一帮助了这些小动物们。
接下来故事会怎么发展呢?老屋究竟会不会倒下呢?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为《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写个续写吧!怎样写续写呢?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看《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这个故事是怎样写的,从课文中找找续写的小妙招吧!一、课文写作特点分析1.反复情节超有趣:故事中,老屋每次要倒下的时候,就会有小猫、老母鸡和小蜘蛛来请求帮助,而且老屋每次都答应了。
这样的情节就像唱歌一样,一遍又一遍,很有节奏感,让我们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个有趣的故事。
故事中每个情节基本上以“等等,老屋!”一个小小的声音响起开始,接着老屋就会去看看是谁,然后答应帮忙。
这就是反复情节,在很多童话故事中都会用到反复情节这个写作小妙招哟!2.人物形象很鲜明:老屋可善良啦,总是帮助别人。
小猫、老母鸡和小蜘蛛也都有自己的小麻烦和特点。
老屋常常说“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能看出它很老很疲惫,但还是那么善良地帮助小动物。
3.情节发展很合理:每个小动物出现都是有原因的哦。
小猫要睡觉的地方,老母鸡要孵蛋,小蜘蛛要织网抓虫。
故事的结尾更是让我们好奇不已,让我们好想知道老屋还会遇到谁,又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儿。
二、续写故事角色选择要有趣进行续写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哪些有趣的角色呢?可以选可爱的小兔子、活泼的小松鼠、呱呱叫的小青蛙来拜访老屋。
还能选迷路的小孩、受伤的小鸟这些特别的角色。
要是你很有想象力,还可以创造小精灵、小矮人呢。
三、写作思路要清晰:先想好续写的角色和它的需求。
然后像课文那样,让角色跟老屋请求帮助,老屋答应它。
写的时候要突出角色的特点和老屋的善良。
当然也可以想象大家得到老屋帮助后,一起把老屋修得漂漂亮亮。
最后可以给故事一个结尾,或者留个小悬念让读者自己去想象。
四、续写范文范文一:《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续写之小刺猬来求助“等等,老屋!”一个小小的声音在老屋门前响起。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向课文学习写作-部编版
结束语
• 同学们,阅读和写作是互为补充,互相促 进的,我们学习语文就是要让我们认识阅 读和写作的关系,以读促写,以写促读, 读写并重,方能全面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 比如朱自清先生的《春》,这是一篇写景 的美文,作者在写景时很有顺序,先总写 春天的感受,再分写春草、春花、春风、 春雨、迎春。思路非常清晰,并且选取的 都是能代表这个季节的事物。同样的,在 描写其他季节时,也可这样安排。比如写 《夏》,也可先总写夏天给我们的感受, 再分写夏风、夏雨等等。
二、运用修辞手法,写出精彩句子
• 有的同学总抱怨说看作文书上的文章,句 子表达很生动,而自己却写不出那样的句 子。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修辞手法的运用上, 修辞手法就像是人的着装打扮一样,看你 怎样去装饰了,装饰得好,句子自然就会 与众不同,会让人驻目。但也要以写出实 际和自己的真实感受为前提。
• 就像《紫藤萝瀑布》这篇文章,就有很多 精彩的句子,比如“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 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 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 容,就要绽开似的”。流沙河的《理想》 里面的“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 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 初中所选课文几乎每一篇后面都有读一读、 写一写的需要识记的词语。所以我们在平 时学习中在弄懂词义后要造句,句子质量 还要保证住,有时是要求同时用几个词语 造句。通过这种方法的练习,才能为写作 中词语的运用做好准备。
四、观察生活,积累写作材料
•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所以同学们要积极参 与生活,热忱地投入家庭生活、校园生活、 社会生活,亲身体验个中滋味。通过平时 的观察积累写作资料,用心灵的触角去发 现生活中的真、善、美。用自己的思考方 式感知世间万物,形成独特的视野,在搜 正是因为用了修辞手法,这些句子富有感 染力。所以,同学们在平时的写作中注重 这一点,这样,就感觉像在做文字游戏一 样,在写作中加入一些恰当的修辞,使原 本普通的句子显得与众不同起来。
跟着课文学写作
接下去,从人物语言描写,说话语气刻 画,以及细节性的动作描写,将故事推 向高潮。把人物恨敌人,爱祖国的情感 推向高点。
仿写示例
他像一尊塑像,挺拔而庄重。我不敢看他的眼睛。 我似乎感受到了他目光投射过来的一种力量。教室里 一片静默。所有的同学都看着他,没有人说话,也没 有人左顾右盼,只是静静地看着他,似乎都能听到他 的呼吸。 也许是因为刚才讲话过于激动,也许是因为 对那些丑恶的愤懑,与他平日里的温文尔雅相比,似 乎判若两人。他一下子停住了,用眼睛扫视了一下教 室,用那炯毅的目光扫过每一个人的脸,然后缓缓地 说:“孩子们我希望你们,每个学生,都远离那些丑恶, 保持一份悲悯情怀和一颗敬畏之心,善待生命!老师 相信你们,能做到!
赏析《秋天的怀念》
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 暴躁无 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 会突然把 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录音 机里甜美的 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 东西摔向四周 的墙壁。 仿写:考试(比赛)失败后......
母亲这时就悄 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 的地方偷偷 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 复 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 的。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 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 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片段解析
教堂的钟声敲了,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普 鲁士兵的号声也响了——一声声,无不敲打在 韩麦尔先生的心头。最后一课结束了!一种凝 重、悲凉的气氛,烘托出人物内心无比凄惨和 痛苦。接着抓住韩麦尔先生脸色惨白,进一步 凸显出人物内心沉重。从侧面再次烘托出韩麦 尔先生的伟大。
跟着课文学写作.pptx
第二天早晨,莎莉文老师带我到她的房间,给 了我一个布娃娃。后来我才知道,那是柏金斯盲 人学校的学生赠送的。衣服是由年老的萝拉亲手 缝制的。我玩了一会儿布娃娃。莎利文小姐拉起 我的手,在手掌上慢慢地拼写"doll"这个词,这 个举动让我对手指游戏产生了兴趣,并且模仿着 在她手上画画。当我最后能正确的拼写这个词时, 我自豪极了,高兴得脸都涨红了,立即跑下楼去, 找到母亲,拼写给她看。
守望日记:用48小时的守望,观察父母、 亲人或老师的一言一行,记录爱的瞬间。
请同学们将自己的守望日记进行修改,可以在原有的基 础上修改,也可以根据视频中的画面另外创作 要求1.加入具体的描写展示真情 2.字数100字左右 3.限时5分钟。
请同学们展示自己的习作,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自 己的作品,说说自己加入了哪些具体的描写,体 现了怎样的真情?
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 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 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 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 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 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 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 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 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 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 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 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 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跟着课文学写作文似看山不喜平》教学实录与点评
三、品读
我来采访一下三位同学……大家组的代表发言已经结束了。但有一个问题我 不太明白。
谢谢观看
(生分别描述了自己的印象)
(生分别描述了自己的印象)
师:大家描述的各不相同,但都离不开一个“美”字。的确,梨花很美!它 开得如此——(生齐答)烂漫!
师:好!你能找出诗中哪些句子 写出了梨花的美?
师:好!你能找出诗中哪些句子写出了梨花的美?
(生分别找出了“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和“月照花林皆似 霰”等句子)
跟着课文学写作文似看山不喜 平》教学实录与点评
目录
01 一、导入新课,明确 目标
02 生:有。
03
二、阅读范文,分析 结构
04 生:开始阅读文章。
05 师:好的,现在请大 家回答上述问题。
06
三、写作实践,提升 能力
目录
07 生:开始写作。
09 参考内容
08
四、点评反馈,总结 提升
跟着课文学写作文——《似看山 不喜平》教学实录与点评
三、品读
师:好!你谈到了诗人引发的美和主题所散发出的美。你能具体解释一下吗? 生:(代表)诗人引发的美指的是诗人的情感美。诗人对离别的人的思念和 祝福。主题所散发出的美指的是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诗人对人生的短暂和 宇宙的永恒的思考。
三、品读
师:好!大家对诗歌的理解很深刻!的确,诗人通过这首诗不仅赞美了梨花 的美,还赞美了人生的美和情感的美。现在我们试着来分析一下诗歌中诗人所抒 发的情感。请大家齐读诗歌的第二段。(生齐读)诗歌中诗人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大家能找出抒发诗人情感的句子吗?请同学们试着来写一写。可以是大家的话也 可以引用其他名人的话。
生1:文章的主题是人生就像看山一样,不能喜欢平平坦坦的,而要有起伏和 变化。
读曹静老师跟课文学写作有感
读曹静老师《跟课文学写作》有感《跟课文学写作》这本书分为两辑,第一辑跟着百草园的词语会说话,第二辑“群”生彩凤双飞翼,一辑是单篇,一辑是群文。
而每一篇内容又由教材、篇目、写作知识的表格;教师解读;文题展示;习作示例和课评组成。
每一篇都是理论充足,内容丰富,示例鲜活,曹静老师就像在用一双巧手,编织着作文教学的锦绣。
一、紧贴教材,聚焦写作,理论实践巧结合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
确实是这样,关键是教师如何用好这个例子呢?其实市面上也有很多关于“跟着课文学写作”的指导用书,它们要么只有学生作文, 要么只有老师指导,还有的把课文割裂开来。
曹老师并没有简单的这样做,她的每一节课都设置了写作知识表格,让人一眼明了本堂课的内容以及理论依据。
接着是一堂课的教师解读,体现了老师深入的思考和用心的研究,这里还经常引用名人名言,以及新课标的内容,体现了本节课的理论依据和支撑。
如为了说明教学科学性而不是随意性,曹老师经常在教师解读或教学缘起里引用名言或者新课标,如在《跟〈台阶〉学数词传神》中曹老师引用沈建华在《数词的形象性及其修辞功能》中的语言来证明数词也有生命和情感。
还有在《跟〈列夫•托尔斯泰>学比喻传神》中教师解读环节引用课标对修辞手法的要求来体现比喻的重要性等等。
这些让每一篇教学设计有了理论支撑和科学依据,让我们看到曹老师研究的理论性和科学性。
曹老师每一堂课都有理论支撑并不代表晦涩难懂,相反却给人一种亲切之感。
因为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几乎对每一篇课文都熟悉,但在曹老师的书里,每一篇课文又都焕发出不一样的光彩。
但曹老师并没有故弄玄虚,却是特别注重课堂实践。
如每一节课后都有紧跟着一节学生写作课,甚至课堂里还有练笔的小片段,如《跟“百草园”学妙语连珠》就是如此。
不仅这样,曹老师还根据学生的习作进行恰当的点评,这又是对学生的一次教育和影响,对习作的一次指导和鼓励。
如在《跟<土地的誓言〉学写“乡情”》中,曹老师对一位梅诗涵同学写的《乡情》这样点评:小作者开篇和结尾,都用“她”来亲切地称呼故乡,感情浓厚,一字彰显……全文既有直接抒情,又借童年趣事来间接抒情,读起来兴味盎然。
跟着课文学作文(二)
跟着课文学作文(二)借助载体,形象说理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写作中,我们经常要进行说理,如何把道理说得形象生动,让人信服?巧妙借用载体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办法。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学作文。
一、课文示范:1.在海边捡起这一枚贝壳的时候,里面曾经居住过的小小的柔软的肉体早已死去,在阳光、沙粒和海浪的淘洗之下,贝壳中生命所留下的痕迹已完全消失了。
但是,为了这样一个短暂、微小的生命,为了这样一个脆弱、卑微的生命,上苍给它制作居所时却是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呢—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一丝不苟呢———席慕容·《贝壳》人教版七年级2.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培根·《谈读书》苏教版九年级3.朋友说:知道吗——它等了17年,才等到一个夏天。
就只有这个夏天,它从泥土中出来,从幼虫成长过来。
等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结了。
17年埋在泥土中,出来就活一个夏天,为什么呢——朋友说:那本来的生活历程就是这样。
它为了生命的延续,必须好好地活着。
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过。
——小思·《蝉》人教版七年级二、写作指津:阅读上面三段文字,第一段文字作者为了表达人的生命虽然是短暂的,但是我们依然应该把自己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的一丝不苟这样一个道理。
试想,如果直接加以说理,显然根本无法让人心悦诚服。
所以,这里作者巧妙借用贝壳作为载体,贝壳中鲜贝的生命无比短暂,无比渺小、卑微,它们活着的时候,从来不会被人们所重视,但这些逝去的生命却留下了十分精致漂亮的贝壳,给它的生命画出了一道美丽的弧线。
这里作者从贝壳出发,由物及人,由事及理,表达我们人的生命虽然也是短暂的、卑微的,但同样也应该像贝壳一样把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加精致、仔细、一丝不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跟着课文学写作之《一滴水经过丽江》1.段式仿写:比如第10小节“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到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
”以四个“看到了”进行仿写,写一处地方的特色,200字左右。
2.叙事视角仿写:本课抓住水城特色用“一滴水”的自述口吻来写,我们也可以抓住一个地方的特色然后以一个恰当的身份进入,最好这个物是“动”的。
比如化作一匹马来穿越草原,化作一尾鱼来游历洞庭湖,化作一辆的车穿行老南京城……(可参考范文)题目自拟。
3.写作游记。
定点观察,移步换景。
抓住游记写作的四个要点:交代清楚游踪、突出景物特征、交代相关知识、融入独特感受。
1、因为有你我稳稳地架在主人的鼻梁上,和他的视线一起盯着电脑——我是一副眼镜。
我的主人,是现在全中国的“偶像”——钟南山。
那天他坐在去往武汉的高铁上,不停地在网上查询着、整理着什么新冠肺炎的数据、信息……可这与我有什么关系吗?连续好几个小时的工作使我劳累无比,于是我不停地沿着他的鼻梁往下滑。
奈何,他总是将我往回推,我仍有不甘,顽强地与他那强硬的手做斗争。
终于,我在他不经意间滑到了鼻尖上。
“啪”的一声,他关上了电脑。
我悄悄瞅了瞅他——眼中的疲惫早已掩饰不住,随之而来的是震惊、担忧……他将我放在桌上,捏了捏鼻梁,沉沉睡去……这不是中国的“春节”吗?那主人为什么会有那样的眼神?环顾周围,年轻的人们都还依稀沉浸在节日的喜庆中,全然没有主人眼中的神情。
终究是太困了,我也睡了过去。
再次醒来时,主人竟早已穿上了防护服,正在认真的分析着形势。
在他回家的路上,也不见了平日春节的熙攘,人甚至比平时还要少。
有在街上走的人,也是将自己捂得严严实实,行色匆匆。
为什么原本应热闹的节日,现在却如此冷清。
从主人同其他目光急切的人的谈话中,我了解到。
先前主人查询的肺炎,如他所担忧的一样,在全国蔓延开来,正如17年前那一场非典一样。
我听完后心酸不已,17年前的那场“战争”还历历在目。
当年,主人为了研究,常常白天救死扶伤,夜晚苦心钻研。
那半年时间,我见证了他眼中的红血丝成倍增长,也见证了他眼神中的坚毅与果敢。
而17年过去了,主人耳鬓的青丝成了白发,他作为一个80多岁的老人,不如之前健康,也不如之前有精神。
但他仍然如17年前一般盯着电脑屏幕,殚精竭虑,鞠躬尽瘁……时常也见他刷刷新闻,看到暖心的事他会笑一笑;看到寒心的事件,也只是默默地退出浏览。
更多的时候,主人在抗疫前线、在新闻发布会现场、在会诊会议上,我看着他眼中不变的担忧和笃定,一阵阵心酸,一阵阵感动……现在是凌晨两点,我的主人终于放下桌案上的文件休息了。
我想托梦告诉我的主人:冬天从我们这里夺去的,春天会还给我们。
没有永远的寒夜,没有永远的冬天,更不会有永远的疫情。
因为有像您一样的人在。
点评:小物件,大情怀。
作者借由小小的眼镜,为我们侧写了无双国士钟南山院士的形象。
文章语言生动具体——第一段第一句,极具情境感,让人眼前一亮的同时吸引阅读兴趣;第三段的细节描写,让钟南山院士疲惫而敬业的形象跃然纸上。
文章内容丰富充实——借路上行人们的表现交待大背景;补充17年前抗击非典的情节。
文章情感真挚动人——有理解有疼惜更有敬意。
2.我是一只口罩我是一只口罩,一只在前线防疫的口罩。
从忙碌的生产线上下来,我被装在密不透风的盒子里,只能听到同伴们窸窣的谈论声,我好奇地探过头去,想要一探究竟,其中一只口罩自豪地说道:“听厂里的老板说,我们会被送到一线去援鄂。
”另外一只口罩似乎比它更精通小道消息:“买主是个留学生,他包下了厂里所有的资源,明天一早,我们就会被送到武汉的方舱医院去。
“它们的眼里,无不都闪耀着自豪的光芒。
夜更深了,厂里的员工们还在继续加班生产,生产车间的纺织声,透过厚厚的墙壁传到我的耳里,一想到明天我将会去到一线与支援队一起抗击疫情,便辗转反侧睡不着觉,些许是激动吧,为自己能为抗击疫情做一份贡献,又或许是兴奋吧,每天听着厂长那破旧的半导体收音机吱吱呀呀的报道着最新疫情的发展状况,心里却为其瞎着急。
刚闭眼没多久,我被猛烈的撞击声吵醒了,迷迷糊糊中听到厂长着急的对运货的司机说:“武汉方舱口罩紧急告缺,麻烦将这些物资赶紧送到一线去。
”再看看身后的伙伴们,一个个摩拳擦掌,为这场战斗做好充足的准备,我也迫不及待的加入这场战斗,为援鄂那些善良的白衣天使们铸造一面坚如磐石的隔离罩,隔离病毒,却不隔离爱。
不知过了多久,我们到了,几个身穿防护服的工作人员,抱着我们进入了隔离区,我被一名体格壮硕的医生拆开,戴在了他的脸上,他的胡渣有点扎人,我透过薄薄的面罩望见一排排白色的病床,有的病人戴着呼吸机,眼神呆滞的望向天花板,不知名的仪器上他们的心跳平静而缓慢的跳跃着,留下一条条弯折的曲线,我的主人检测着其中一个病人的生命活动,他窦地一下抬起手招呼了一下身旁的一个护士:“快!插管!”护士慌忙的赶来,为那个生命垂危的病人进行插管处理,医生又为病人吸痰,看见病人的各项数据又恢复正常,我的主人长吁了一口气,转身去查其他病房的病人了。
我跟着他一起,在病房里东奔西跑,检测一下这个病人的体温,时不时得跑去重症病房观测里头病人的生命体征,又跑回及时为轻症病人换药输液,忽然,一声厚重的嗓音从门口的对讲机处传来:“轮班时间已到,请李医生退出隔离区,张医生请进入隔离区。
”还没来的及多想,他已摘下我,准备把我同厚重的防护服作为医疗垃圾一同丢进带有明显标示的黄色垃圾桶里,也就在这时,我终于看清了他的脸,浅剑眉,低鼻根,宽额头,就在我还没来的及记住他的相貌时,垃圾桶盖无情的关上了,我没想到,那是我见到他的最后一面,就在几天后,他经抢救无效不幸遇难。
下辈子,我还愿成为一只口罩,永远去保护这些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之既倒的吹哨人们,他们值得被尊敬,他们,值得被铭记。
(多焦点评:除去文末“下辈子,我还愿成为一只口罩”的深情外,此文最出彩的地方是细节。
且看这一句——“他的胡渣有点扎人,我透过薄薄的面罩望见一排排白色的病床”。
“扎人”是细节的触觉,“薄薄的面罩”是细节的视觉,读者在读这一句的时候仿佛也成了那一只口罩,代入感极强。
而文中,这样的细节描写比比皆是。
不过,如果我们的小作者能更加重视文章详略的安排,稍稍缩减前四段,多多扩展五六段,文章的力量感将会更强大。
)3、我是一根竹子我,是一根竹子。
生长在深山老林的土地上,没有阳光的照耀。
周围,是和我一模一样的同伴们,每天过着一模一样的生活,近10年过去,也不过只多长了几米而已。
按正常的剧情发展,我应该会一直这样孤独下去,直到生命尽头。
化作纷飞的灰烬,泯灭在流动的空气里,平淡无奇。
但是,一个人的到来改变了我的生活。
我不知道他的名字,他也没有告诉过我。
他只是用弯弯的镰刀砍断我的躯干,拖着我离开了这个小小的竹林。
内心突然有了一点小小的喜悦,像黑夜里闪烁的灯花。
我来到了他的家里,一个不过几十平米的小屋子,于我而言就好似一个全新的世界。
他用刀将我的身体剖开,把我的躯干做成沙发,桌子,椅子。
我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作为一根孤陋寡闻的竹子,这是他作为我新世界的向导应得的报酬,我这么想着。
没过几天,我十几米长的身体已经只剩下了小小的一节。
他把这一节做成了一只竹毫,赠给他新生的儿子。
我还记得那一天,他有些郑重地将我交到那只稚嫩的小手上,脸上第一次挂满了笑容。
心中难免多几分欣慰。
我看着那孩子慢慢长开来。
从幼童,到少年,再到青年。
看着他用这支笔写下第一个字“人”。
看着他从乡村走出大山,走进城市,看着他上学,恋爱,成婚,工作。
看着他生活的每一个部分,也看着我从未见过的纷呈的大千世界。
最后看着他功成身退,将我投入火堆中,祭奠先父的在天之灵。
按理说,我应该会后悔。
毕竟因为他们我少活了那么多岁月。
但我竟然很雀跃。
毕竟,作为一根孤陋寡闻的竹子。
我也当了一回人。
(多焦点评:这是一篇完完全全的想象作文。
厉害的地方有三点。
首先是其立意之深刻新颖。
作者没有着眼于那些有关竹子的耳熟能详的立意点(诸如坚毅、谦虚,正直等),而是立意在“生命的意义在于绽放、在于历练,哪怕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其次是其情节设计的雅致。
文中竹子成为“竹毫”那一笔,是诗意的,是充满语文气质的。
最后,其文章结构合理,第二、三段铺垫略写,后面则是展开来写,整体上轻重得当。
)4、我是一颗石头我是一颗平凡的石头,一直睡在西湖边上。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不经意间,一个浑厚有力的声音传入耳鼓。
循声望去,那个泛着小舟的人品了一口小酒,继续吟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原来我一直在西湖的岸上,睁开眼看看这“西子”般的西湖,我又睡了过去。
再次醒来,发现我被风雨打磨了许多。
放眼望去,只见一只只游轮轻松快活的驰骋在湖面上,湖岸上的人们身着红的、黄的、绿的各种颜色衣服,很是美丽,他们欣赏着西湖的美景。
突然,我腾空而起,原来是一个调皮的小孩捡起了我,把我放在手心,开始了我的一场旅行。
他把我带到了小船上,我被湖面上微波荡漾的涟漪吸引。
他俯下身,把我放进了湖水中,让我第一次感受到冰凉的湖水。
渐渐地,小船停了下来,小孩把我带上了湖心的小岛上。
小孩发脾气了,突然将我抛到了空中,我穿过茂密的树叶,划向小岛的上空,对西湖的美景一览无余,我想定格到这一瞬间。
看到完整的西湖,终于明白几百年前那个泛着小舟的人为什么把西湖比作西子;我看到了窄窄的断桥,想起了我在睡梦中听到的“在下许仙,就住在……”。
我看到了不远处的高楼,看到了旁边泊着穿梭往来的船只……还没细细看完,就被小孩召唤了回来,他用红色笔在我身上画了个笑脸,把我放在了西湖的臂弯。
不知什么时候,月亮又挂在了天空,皎洁的月光均匀的洒向湖面,湖水波光粼粼,几条睡不着觉的小鱼还在水中蹦蹦跳跳……欣赏完这西子般的西湖。
我又睡过去了。
梦境中――西湖,便是我的家了,我会依傍在西湖的臂弯,安恬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