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六、呼吸系统疾病范本
呼吸系统实验报告解剖(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呼吸系统的解剖结构。
2. 掌握呼吸系统各器官的形态、位置和功能。
3. 培养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呼吸系统是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主要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
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各级支气管,是传送气体的管道;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由肺实质(支气管树和肺泡)及肺间质(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淋巴结和神经等)组成。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呼吸系统解剖标本、解剖器械(解剖剪、解剖镊、解剖刀等)、解剖图谱。
2. 实验仪器:解剖台、显微镜、解剖盘、解剖针等。
四、实验步骤1. 观察鼻部结构:观察外鼻、鼻腔和鼻旁窦的形态、位置和功能。
2. 观察咽部结构:观察咽的形态、位置和功能,包括鼻咽、口咽和喉咽。
3. 观察喉部结构:观察喉的形态、位置和功能,包括喉软骨、喉肌和喉腔。
4. 观察气管和支气管结构:观察气管、主支气管及各级支气管的形态、位置和功能。
5. 观察肺的结构:观察肺的形态、位置和功能,包括肺实质和肺间质。
6. 观察肺泡和毛细血管:在显微镜下观察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形态和结构。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鼻部结构:鼻是呼吸道的起始部,由外鼻、鼻腔和鼻旁窦三部分组成。
外鼻呈锥体形,位于颜面中央;鼻腔分为鼻前庭和固有鼻腔两部分,具有通风和湿润空气的功能。
2. 咽部结构:咽是消化和呼吸的共同通道,自上而下分别与鼻腔、口腔和喉腔相通,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分。
3. 喉部结构:喉既是呼吸道,又是发音器官,位于颈部正中,由喉软骨、喉肌和喉腔组成。
4. 气管和支气管结构:气管和支气管是传送气体的管道,包括气管、主支气管及各级支气管。
5. 肺的结构: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由肺实质(支气管树和肺泡)及肺间质(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淋巴结和神经等)组成。
6. 肺泡和毛细血管:在显微镜下观察,肺泡呈球形,壁薄,与毛细血管紧密相连,有利于气体交换。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呼吸系统的解剖结构,掌握了呼吸系统各器官的形态、位置和功能,为今后学习和研究呼吸系统疾病奠定了基础。
呼吸生理实验报告分析(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呼吸生理学是研究呼吸系统生理功能及其调节机制的学科。
通过呼吸生理实验,可以了解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气体交换的原理以及呼吸调节的生理基础。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记录呼吸运动、气体交换以及呼吸调节的相关指标,分析呼吸生理的基本规律。
二、实验目的1. 观察和记录呼吸运动的基本指标,了解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
2. 分析气体交换的原理,掌握气体交换的生理过程。
3. 掌握呼吸调节的生理基础,分析呼吸调节的生理机制。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健康成年家兔一只,体重约2kg。
2. 实验仪器:呼吸生理实验箱、气体分析仪、呼吸监测仪、心电图仪、血气分析仪等。
3. 实验步骤:(1)观察和记录呼吸运动的基本指标:记录家兔的呼吸频率、潮气量、呼吸幅度等指标。
(2)分析气体交换的原理:通过气体分析仪,分别检测家兔吸入和呼出的气体成分,分析气体交换的原理。
(3)分析呼吸调节的生理基础:通过心电图仪和血气分析仪,观察呼吸调节的生理机制。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呼吸运动的基本指标(1)呼吸频率:家兔的呼吸频率为每分钟约80次。
(2)潮气量:家兔的潮气量为约80ml。
(3)呼吸幅度:家兔的呼吸幅度约为5cm。
2. 气体交换的原理(1)吸入气体成分:氧气(O2)约21%,二氧化碳(CO2)约0.04%,氮气(N2)约78%。
(2)呼出气体成分:氧气(O2)约16%,二氧化碳(CO2)约4%,氮气(N2)约78%。
分析:气体交换过程中,氧气从肺泡向血液中扩散,二氧化碳从血液中向肺泡中扩散。
氧气的扩散速率大于二氧化碳,因此氧气的交换效率较高。
3. 呼吸调节的生理基础(1)心电图分析:家兔的呼吸频率和潮气量随心电图的变化而变化,说明呼吸调节与心脏功能密切相关。
(2)血气分析:血气分析结果显示,家兔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约为100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约为40mmHg,说明呼吸调节与气体交换密切相关。
呼吸功能实验报告
呼吸功能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呼吸功能实验旨在评估受试者的呼吸功能状况,包括肺通气功能、肺容量、气体交换功能等方面,为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效果评估以及健康状况监测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二、实验对象本次实验选取了_____名年龄在_____岁至_____岁之间的健康志愿者,其中男性_____名,女性_____名。
所有受试者均无呼吸系统疾病史、心血管疾病史、吸烟史以及近期的呼吸道感染史。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1、肺功能检测仪:用于测量肺通气功能和肺容量等指标。
2、气体分析仪:用于分析呼出气体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以评估气体交换功能。
3、鼻夹:用于防止受试者在实验过程中经鼻呼吸。
4、一次性呼吸口嘴:确保实验的卫生和安全。
四、实验方法1、肺通气功能测定受试者在安静状态下,坐直于肺功能检测仪前,戴上鼻夹,含住一次性呼吸口嘴。
按照仪器的指示,先进行平静呼吸数次,然后进行用力吸气和用力呼气动作,持续至少 6 秒。
重复测量 3 次,取最佳值作为最终结果。
测量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FVC 比值等。
2、肺容量测定采用慢肺活量法测定肺总量(TLC)、残气量(RV)和功能残气量(FRC)。
受试者在缓慢吸气至最大程度后,再缓慢呼气至残气量,仪器自动计算出各项肺容量指标。
3、气体交换功能测定受试者在休息状态下,通过面罩吸入一定浓度的氧气和氮气混合气体,持续 10 分钟。
在此期间,使用气体分析仪采集呼出气体样本,分析其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计算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和肺弥散功能(DLCO)等指标。
五、实验结果1、肺通气功能所有受试者的 FVC 平均值为_____L,男性平均值为_____L,女性平均值为_____L。
FEV1 平均值为_____L,男性平均值为_____L,女性平均值为_____L。
FEV1/FVC 比值的平均值为_____%,均在正常范围内(>70%)。
关于呼吸系统疾病范本
第六章呼吸系统疾病第一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史采集】1.诱因:受凉、劳累。
2.症状:(1)全身症状:畏寒、发热、头痛、疲乏等。
(2)局部症状:鼻卡他症状--喷嚏、流涕(初为浆液性,后为混浊脓性)和鼻塞,咽、喉卡他症状——咽干、咽痒、灼热感和声音嘶哑,干咳或胸骨后疼痛等。
【物理检查】1.全身检查: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体位、皮疹以及全身系统检查。
2.专科检查:(1)鼻、咽腔粘膜。
(2)扁桃体。
(3)喉部。
(4)颌下淋巴结。
【辅助检查】1.血象: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2.病毒分离和病毒抗体检测。
3.细菌培养。
【诊断要点】1.病史:起病多较急,但是预后良好,一般于5~7日痊愈;2.症状和体征:仅表现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和鼻、咽腔充血水肿及分泌物;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可见黄色点状脓性分泌物;喉部水肿以及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等体征。
3.实验室检查:周围血在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值升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比值升高,并有核左移。
病毒分离及病毒抗体检测、细菌培养阳性可作出病因诊断。
【鉴别诊断】1.流行性感冒。
2.过敏性鼻炎。
3.早期具有上呼吸道感染相似症状的急性传染病如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脑炎、伤寒、斑疹伤寒等。
4.奋森咽峡炎。
【治疗原则】1.一般治疗:多饮水,摄入富含维生素饮食,适当休息。
2.抗感染治疗:可用吗啉双呱0.1~0.2g,tid口服,金刚烷胺0.1g,bid口服,三氮唑核苷10~15mg/kg/d分2次,肌注或用10%葡萄糖溶液稀释成1mg/ml,缓慢滴注,以及板兰根冲剂、抗病毒口服液、双黄连针剂等清热解毒剂抗病毒,但治疗效果不肯定。
细菌感染可用青霉素,麦迪霉素或磺胺类药物。
3.对症治疗:头痛、发热可口服阿司匹林,消炎痛,去痛片等。
咽痛可用六神丸,喉症消炎丸,溶菌酶片等。
( 袁本通)第二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采集】1.症状: 咳嗽、咳痰、气短、喘息。
2.个人及职业史:长期吸烟,吸入粉尘,烟雾或有害气体。
实验六呼吸系统疾病
Colonic carcinoma metastatic to lung
病例讨论
患儿,男性,4岁。 主诉:咳嗽、咳痰伴气喘9天,加重伴精神萎
靡1天。 现病史:患儿于9天前因受凉后当天晚上出现
咳嗽、咳痰,痰呈白色黏稠痰,同时伴有气喘, 曾在当地诊所就诊,以“上呼吸道感染”而给予 西药口服,病情无明显好转,痰逐渐转为黏液脓 性痰、脓性痰,同时伴有不规则发热。昨天起病 情加重,呼吸困难明显,出现精神萎靡、活动减 少、拒食而急诊入院。
石棉肺 asbestosis
支气管扩张症 bronchectasis
硅肺 silicosis
肺源性心脏病 cor pulmonale
肺癌 carcinoma of the lung
大叶性肺炎(灰色肝变期) lobar pneumonia (gray hepatization)
肺肉质变 carnification
问题:
1.说明临床诊断及诊断依据。 2.预期本例的尸体解剖所见。 3.本例的临床表现如何用病理变化来解释? 4.本例与大叶性肺炎如何区别? 5.本例的直接死亡原因是什么?
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
体格检查:T 39℃,P150次/分,R 32次/分。精神萎 靡,呼吸急促,面色苍白,鼻翼煽动,口唇发绀。两肺 背侧下部可闻及湿性罗音及干罗音。心率150次/分, 心音低钝,律齐。 实验室检查:WBC 26×109/L,分类:杆状核粒细 胞8%,中性分叶核粒细胞75%,淋巴细胞17%。 X线胸片:左、右肺下叶见多发性小灶状阴影。 入院后给予抗生素及输液、降温等对症治疗,体温有 所下降但全身缺氧逐渐加重,肺部湿性罗音非常明显, 肝脏肿大,并出现昏迷,治疗无效死亡。
实验7 呼吸系统疾病 Diseases of respiratory system 一、目的要求:
呼吸系统疾病实习手册
实习四、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 细胞、T 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 症性疾病。 实习方法: 分四组对典型病人进行问诊,体格检查,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制定治疗方案。 目标要求: 熟悉掌握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 实习内容 1、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胸部 X 线检查显示肺实质侵润 3、鉴别诊断 肺结核 肺癌 急性肺脓肿 肺血栓栓塞症 非感染性肺部侵润:肺间质纤维化,肺嗜酸性粒细胞侵润症。 4、危险因素 年龄大于 65 岁,有基础疾病 呼吸频率>30 次/分,脉搏>120 次/分,血压<90/60mmHg,体温>40 摄氏度 或<35 摄氏度。意识障碍。 重症肺炎:意识障碍,呼吸频率>30 次/分, 动脉氧分压 60mmHg 氧和指数 <300,需行机械通气治疗。血压<90/60mmHg。胸片显示双侧或多肺叶受累,或 入院 48 小时内病变范围扩大大于等于 50%。少尿,尿量<20ml/h 或<80ml/4h,或 急性肾衰需要机械通气治疗。 5、治疗 抗感染治疗是最主要环节。 首先广谱、足量、联合。
实习一、肺炎 实习方法: 分四组对典型病人进行问诊,体格检查,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制定治疗方案。 目标要求: 熟悉掌握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 实习内容: 1、临床表现:
发热、咳嗽、咳痰伴或不伴胸痛。或者原有呼吸道症状加重,出现脓性痰 或血痰。
病情严重者可有呼吸困难、呼吸窘迫。 2、诊断:
3
1)、祛痰药 2)、支气管舒张药 3)、体位引流:患肺处于高位 4)、纤维支气管镜吸痰 控制感染 外科方面:手术治疗适用于反复呼吸道急性感染或大咯血,病变范围局限 于一叶或一侧肺组织。 复习: 支气管扩张的典型临床表现有哪些?如何诊断?应与那些基本进行鉴别 诊断?如何治疗?如何预防?
促进呼吸功能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呼吸功能的基本原理及影响因素。
2. 探讨促进呼吸功能的有效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不同方法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呼吸功能是指人体进行气体交换的能力,包括肺通气、肺换气、气体运输等环节。
呼吸功能与生活质量密切相关,提高呼吸功能对预防和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通过比较不同方法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旨在寻找有效的促进呼吸功能的方法。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对象:健康志愿者20名,男女各10名,年龄20-40岁。
2. 实验仪器:肺功能仪、秒表、血压计、心率计等。
3. 实验药品:沙丁胺醇、氨茶碱等。
四、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20名志愿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5人。
2. 对照组:进行常规呼吸功能锻炼,包括腹式呼吸、深呼吸、缩唇呼吸等。
3. A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沙丁胺醇吸入治疗。
4. B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氨茶碱吸入治疗。
5. C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有氧运动训练。
5. 实验步骤:(1)测试实验对象的基础肺功能指标,包括肺活量、第一秒用力呼气量、最大通气量等。
(2)分别对各组进行为期4周的干预措施。
(3)4周后,再次测试实验对象的肺功能指标,比较各组间的差异。
五、实验结果1. 对照组:肺功能指标无明显变化。
2. A组:肺活量、第一秒用力呼气量、最大通气量等指标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
3. B组:肺活量、第一秒用力呼气量、最大通气量等指标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但效果不如A组。
4. C组:肺活量、第一秒用力呼气量、最大通气量等指标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但效果不如A组和B组。
六、实验讨论1. 本实验结果表明,增加沙丁胺醇吸入治疗可以有效提高呼吸功能,可能与沙丁胺醇扩张支气管、减少气道阻力有关。
2. 氨茶碱吸入治疗对呼吸功能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但效果不如沙丁胺醇。
3. 有氧运动训练对呼吸功能的改善作用不如沙丁胺醇和氨茶碱,但长期坚持锻炼可提高心肺功能。
七、实验结论1. 沙丁胺醇吸入治疗是提高呼吸功能的有效方法。
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常见实验检测及常见疾病实验诊断
结果报告形式
报“正常菌群”: ? 培养出细菌种类较多,无优势菌、无致病菌; ? 可能标本采集不合格,为口水样痰; ? 可能病人抵抗力弱,由条件致病菌(非致病
菌)引起感染。
结果报告形式
报“正常菌群”: ? 可能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血平板无法培
养的病原体; ? 可能是生长缓慢或难于培养的细菌; ? 未来发展方向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
? 采用无热原采血管; ? 抽血后2h内送检; ? 血标本4-8℃最多存放48h; ? 检测环境应保持清洁。
50
以下情况可1,3-β-D-葡聚糖假阳性
? 使用纤维素膜进行血透,标本或患者暴露 于纱布或其他含有葡聚糖的材料;
? 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白蛋白、凝血因子 或血液制品;
51
以下情况可1,3-β-D-葡聚糖假阳性
一、革兰染色 二、抗酸染色
1 Gram-stained
? Basic principle ? ? Peptidoglycan. ? Procedure ? ? crystal violet, iodine, alcohol.
carbofuchsin red.
1 Gram-stained
? Results, ? G+ or G- bacteria, ? cocci or bacilli bacteria, ? bacteria or fungi, ? in oil immersion field.
抗酸染色注意事项
? 抗酸阳性,约 90%为结核分枝杆菌,约 10%为 非典型分支杆菌,建议荧光定量 PCR快速鉴别;
? 可进行结核杆菌培养鉴定(质谱、 PCR、测 序),阳性约1个月,2个月发阴性结果;
家畜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实验报告
家畜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实验报告一、引言家畜呼吸系统疾病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对养殖业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对家畜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进行实验研究,旨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以改善家畜养殖环境和提高养殖效益。
二、诊断方法1. 临床症状观察通过观察家畜的临床症状,如呼吸困难、咳嗽、打喷嚏、鼻流涕等,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呼吸系统疾病。
不同疾病的症状表现有所差异,需要综合考虑。
2. 体温测量测量家畜的体温,正常体温范围会根据不同动物种类而有所差异。
异常体温可以提示存在疾病,但不能确定具体病因。
3. 血液检测采集家畜的血样,进行血液检测。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炎症指标、免疫指标等,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呼吸系统疾病,并对病因进行初步分析。
4. 病原学检测对家畜的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等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如细菌培养、病毒检测等。
这一步骤可以明确病原体的种类,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三、常见疾病及治疗方法1. 支气管炎支气管炎是家畜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主要由细菌、病毒等引起。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生素、消炎药物的使用,同时要注意改善养殖环境,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
2. 肺炎肺炎是家畜呼吸系统疾病中的重要病因,常见于寒冷季节。
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的使用、止咳药物的应用,同时要注意保暖,防止感染的蔓延。
3. 传染性鼻气管炎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引起的家畜呼吸系统疾病。
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包括抗病毒药物的使用,同时要注意隔离患病动物,防止疾病扩散。
4. 支气管肺炎支气管肺炎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疾病,临床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
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的使用,同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养殖环境和卫生条件。
5. 肺吸虫病肺吸虫病是一种寄生虫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常见于家畜。
治疗方法主要是使用抗寄生虫药物,如氧氟沙星等,同时要注意改善养殖环境,防止重复感染。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对家畜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通过临床症状观察、体温测量和血液检测等方法,可以初步判断家畜是否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并对疾病进行初步分析。
基础护理呼吸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呼吸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掌握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的正常值。
3. 学习观察和记录呼吸的方法。
4. 了解呼吸异常的原因和临床表现。
5. 提高护理人员在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护理中的技能。
二、实验原理呼吸系统是人体的重要器官系统,负责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呼吸运动由呼吸中枢控制,包括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
正常人的呼吸节律均匀,深浅适宜,呼吸频率和脉搏次数的比例为1:4。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对象:正常成年人。
2. 实验器材:秒表、棉絮、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
四、实验步骤1. 观察呼吸频率和深度:- 让受试者静坐或静卧,放松身体。
- 观察受试者的胸腹部起伏情况,记录一吸一呼的时间。
- 使用秒表记录一分钟内的呼吸次数。
- 使用棉絮放在受试者的鼻孔处,观察棉絮摆动的次数。
2. 听诊呼吸音:- 使用听诊器分别听诊受试者的胸部和背部,观察呼吸音的性质和强度。
- 注意听诊肺泡呼吸音、支气管呼吸音和心音等。
3. 测量体温和血压:- 使用体温计测量受试者的体温。
- 使用血压计测量受试者的血压。
4. 观察呼吸节律:- 观察受试者的呼吸是否均匀,有无呼吸暂停或呼吸过速等情况。
5. 记录实验数据:- 将受试者的呼吸频率、深度、节律、体温和血压等数据记录在实验报告中。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呼吸频率:受试者的呼吸频率为16~20次/分,符合正常范围。
2. 呼吸深度:受试者的呼吸深度适中,胸腹部起伏明显。
3. 呼吸音:听诊受试者的呼吸音清晰,无异常。
4. 体温和血压:受试者的体温和血压正常。
六、讨论1. 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的正常值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护理人员应掌握呼吸系统的基本知识,以便及时发现和识别呼吸异常。
2. 观察呼吸的方法包括观察胸腹部起伏、听诊呼吸音、测量体温和血压等。
这些方法有助于评估受试者的呼吸状况。
3. 呼吸异常可能与多种疾病有关,如肺炎、哮喘、心衰等。
报告模板--呼吸系统
X线诊断报告模板一、呼吸系统(一)肺结核:右(左)肺上叶肺结核。
2、右侧胸腔积液右上肺野见少量小斑片状及斑点状密度增高影,密度不均、边缘部分模糊;右下肺野第5肋间以下见片状密度增高影,上缘呈外高内低,凹面向上弧状;两侧肺门未见增大、增浓;右膈被遮盖,左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心影大小、形态正常,主动脉未见异常;纵隔居中、无增大;两侧胸廓对称,无畸形;其它:未见异常。
双上肺结核--部分硬结钙化双上肺野见边缘清晰索条状纤维硬化灶及斑点状密度增高不均影;边缘清晰,部分为钙化灶;两侧肺门未见增大、增浓;双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心影大小、形态正常,主动脉未见异常;纵隔居中、无增大;两侧胸廓对称,无畸形;其它:未见异常。
右(左)上肺结核--部分硬结钙化右上肺野见边缘清晰索条状纤维硬化灶及斑点状密度增高不均影;边缘清晰,部分为钙化灶;两侧肺门未见增大、增浓;双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心影大小、形态正常,主动脉未见异常;纵隔居中、无增大;两侧胸廓对称,无畸形;其它:未见异常。
双肺上叶陈旧性肺结核双上肺野见边缘清晰索条状纤维硬化灶及斑点状密度增高不均影;边缘清晰,部分为钙化灶;两侧肺门未见增大、增浓;双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心影大小、形态正常,主动脉未见异常;纵隔居中、无增大;两侧胸廓对称,无畸形;其它:未见异常。
右(左)肺上叶陈旧性肺结核右上肺野见边缘清晰索条状纤维硬化灶及斑点状密度增高不均影;边缘清晰,部分为钙化灶;两侧肺门未见增大、增浓;双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心影大小、形态正常,主动脉未见异常;纵隔居中、无增大;两侧胸廓对称,无畸形;其它:未见异常。
双上肺结核--大部分硬结钙化。
双上肺野见边缘清晰索条状纤维硬化灶及斑点状密度增高不均影;边缘清晰,大部分为钙化灶;两侧肺门未见增大、增浓;双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心影大小、形态正常,主动脉未见异常;纵隔居中、无增大;两侧胸廓对称,无畸形;其它:未见异常。
病理实验:呼吸系统疾病
➢ 呼吸性细支气管 ➢ 肺泡管
Respiratory portion 肺气肿
➢ 肺泡囊
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
腺泡中央型肺气肿
腺 泡 中 央 型 肺 气 肿
全腺泡型肺气肿
Panlobular emphysema
全腺泡型肺气肿
全腺泡型肺气肿
肺气肿
支气管扩张(bronchiectasis)
From Bronchi to Lungs
Normal Lung
➢ trachea ➢ 1 bronchi (enter lungs at hilus,
complete cartilage rings)
➢ 2 bronchi (from now on cartilage
plates)
➢ 3 bronchi
小 叶 性 肺 炎
小叶性肺炎
矽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Conducting portion
➢ Bronchioles (lack of cartilage and
submhioles Respiratory
➢ Respiratory bronchioles portion
➢ Alveolar ducts
支气管扩张(bronchiectasis)
大 叶 性 肺 炎
大叶性肺炎--充血水肿期
大叶性肺炎--红色肝样变期
大叶性肺炎--红色肝样变期
大叶性肺炎--红色肝样变期
大叶性肺炎--灰色肝样变期
大叶性肺炎--灰色肝样变期
大叶性肺炎--溶解消散期
肺肉质变(carnification)
肺肉质变(carnification)
From Bronchi to Lungs
呼吸系统的实训报告结果
一、实训目的本次呼吸系统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理论学习,加深对呼吸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理解,掌握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二、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至2023年X月X日三、实训内容1. 呼吸系统解剖生理学- 通过解剖学实验,观察肺、气管、支气管、喉等呼吸器官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
- 学习呼吸系统的生理功能,包括呼吸运动、气体交换、呼吸调节等。
2. 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诊断- 学习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症状、体征和诊断方法。
- 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如胸部X光、CT、肺功能等)进行疾病诊断。
3. 呼吸系统疾病治疗- 学习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氧疗、机械通气等。
- 观察和参与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治疗过程。
4.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 学习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措施,包括生命体征监测、氧疗护理、呼吸道管理、营养支持等。
四、实训结果1. 理论知识掌握情况- 通过本次实训,我对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 在理论考试中,我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理论知识掌握率达到90%以上。
2. 临床实践能力提升- 在实训过程中,我积极参与临床实践,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等环节,提高了自己的临床诊断能力。
- 在观察和参与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临床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3. 操作技能提高- 通过实训,我熟练掌握了呼吸系统常用检查方法和护理操作,如胸部听诊、吸氧护理、呼吸机使用等。
- 在实际操作考核中,我操作准确,技能水平达到预期目标。
4. 团队协作能力加强- 在实训过程中,我与同学和带教老师进行了良好的沟通和协作,共同完成了各项实训任务。
- 通过团队协作,我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分享信息、分工合作,团队协作能力得到加强。
五、实训总结本次呼吸系统实训使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对实训的总结:1. 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实训,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重要性。
内科实训手册实验报告范文
1. 了解内科疾病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临床表现;2. 掌握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3. 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操作技能;4. 提高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今后临床工作打下基础。
二、实验内容1. 内科疾病概述2. 呼吸系统疾病3. 循环系统疾病4. 消化系统疾病5. 泌尿系统疾病6. 神经系统疾病7. 内分泌及代谢疾病8. 风湿免疫性疾病9. 血液系统疾病10. 内科急症及处理三、实验方法1. 理论学习:通过课堂讲授、自学等方式,掌握内科疾病的基本概念、分类、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2. 临床观摩: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观摩内科医生的临床工作,了解医生如何诊断、治疗疾病;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病例,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4. 实验操作: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操作;5. 报告撰写:总结实验内容,撰写实验报告。
1. 内科疾病概述(1)学习内科疾病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临床表现;(2)了解内科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3)分析典型病例,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2. 呼吸系统疾病(1)学习呼吸系统疾病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临床表现;(2)掌握肺炎、支气管炎、哮喘等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3)进行病例分析,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4)进行肺炎、支气管炎等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操作。
3. 循环系统疾病(1)学习循环系统疾病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临床表现;(2)掌握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常见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3)进行病例分析,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4)进行高血压、冠心病等常见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操作。
4. 消化系统疾病(1)学习消化系统疾病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临床表现;(2)掌握胃炎、胃溃疡、肝硬化等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3)进行病例分析,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4)进行胃炎、胃溃疡等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操作。
解剖呼吸系统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名称:呼吸系统解剖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11月X日实验目的:1. 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结构。
2. 观察呼吸系统各器官的形态和位置。
3. 掌握呼吸系统各器官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实验器材:1. 呼吸系统解剖模型2. 显微镜3. 解剖图谱4. 解剖刀、剪、镊子等解剖工具5. 消毒液、纱布等辅助材料实验步骤:一、呼吸系统概述1. 观察呼吸系统解剖模型,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
2. 了解呼吸道的组成,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
二、鼻腔解剖1. 观察鼻腔的解剖结构,包括外鼻、鼻旁窦和鼻腔。
2. 使用解剖刀、剪等工具,观察鼻腔的骨和软骨结构。
3. 观察鼻腔的粘膜,了解其形态和分布。
三、咽部解剖1. 观察咽部的解剖结构,包括鼻咽、口咽和喉咽。
2. 使用解剖刀、剪等工具,观察咽部的骨和软骨结构。
3. 观察咽部的粘膜,了解其形态和分布。
四、喉部解剖1. 观察喉部的解剖结构,包括喉软骨、喉肌和喉腔。
2. 使用解剖刀、剪等工具,观察喉软骨的结构,如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和杓状软骨。
3. 观察喉肌的分布和作用,了解其如何参与呼吸和发音。
五、气管和支气管解剖1. 观察气管和支气管的解剖结构,了解其形态和位置。
2. 使用解剖刀、剪等工具,观察气管和支气管的软骨环、平滑肌和粘膜。
3. 观察支气管的分支情况,了解其结构特点。
六、肺的解剖1. 观察肺的解剖结构,了解其形态和位置。
2. 使用解剖刀、剪等工具,观察肺的表面结构,如肺叶、肺段和肺小叶。
3. 观察肺的内部结构,如肺泡、肺泡壁和肺泡间质。
七、气体交换1. 观察肺泡的结构,了解气体交换的过程。
2. 使用显微镜观察肺泡壁的微细结构,了解气体交换的机制。
实验结果:1.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2. 鼻腔、咽部和喉部由骨和软骨构成,其粘膜含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
3. 气管和支气管的软骨环保护其结构,平滑肌和粘膜参与呼吸和气体交换。
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实习版)
呼吸系统的各种症状对疾病的诊断咳嗽1.发作性干咳(尤其夜间规律发作)----咳嗽型哮喘2.长年咳嗽,秋冬季加重----慢阻肺3.急性发作咳嗽伴胸痛-----肺炎4.急性发作刺激性咳嗽伴发热---急性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5.高亢的咳嗽伴呼吸困难----肺癌累及气管6.持续加重的刺激性咳嗽伴有气促(急)---特发性纤维化或肺泡癌咳痰(痰液性质与疾病)1.铁锈色痰-----肺炎链球菌感染2.白色泡沫痰或黏液状转为脓性---细菌性感染,见于慢性支气管炎3.大量黄脓痰-----肺脓肿或支气管扩张症4.红棕色胶冻样痰-----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5.粉红色稀薄泡沫痰-----肺水肿6.咖啡样痰-----肺阿米巴病7.果酱样痰---肺吸虫病8.痰量突然减少,但体温升高-----支气管引流不畅9.脓痰有恶臭-----大肠杆菌感染(8版内科学)、厌氧菌感染(5版)10.伴大肠杆菌感染时---脓痰有恶臭11.无色透明或白色黏液痰——正常人、支气管黏膜轻度炎症咯血1.痰中经常带血是肺结核、支扩、肺癌的常见症状2.咳鲜血(24小时达300ml以上)--支扩、肺结核、急性支气管炎、肺炎、肺血栓栓塞症3.二尖瓣狭窄引起各种不同程度的咳血呼吸困难1.反复发作性呼气性呼吸困难伴哮鸣音-----支气管哮喘、哮喘合并慢阻肺2.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急性左心衰3.慢性进行性气促-----慢阻肺、弥散性肺纤维化4.急性气促伴胸痛-----气胸、胸腔积液、肺炎5.吸气性喘鸣音-----喉头水肿、喉气管炎症、肿瘤、异物引起上气道阻塞6.吸气相或双相呼吸困难----气管、支气管结核7.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肺血栓栓塞症胸痛出现胸痛表明壁层胸膜受累,咳嗽、深吸气加剧1.胸痛伴高热--肺炎2.胸部隐痛,持续加剧,乃至刀割样痛--肺癌侵及壁层胸膜或骨3.突发性胸痛伴咳血和(或)呼吸困难--肺血栓栓塞症4.双(单)侧下胸痛,与咳嗽、深吸气有关--胸膜炎5.剧咳或屏气时突然胸痛--自发性气胸应注意与非呼吸道疾病引起的胸痛鉴别,如心绞痛、纵膈、食道、膈和腹腔疾患注意与肋软骨炎、肋神经炎区别肺部感染性疾病【肺炎概述】肺炎(pneumonia)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WHO资料显示肺炎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2位死亡原因,在我国则居第5位。
呼吸病原检测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呼吸道感染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由于病原微生物种类繁多,且具有高度变异性和耐药性,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存在一定的挑战。
为了提高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本研究采用多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疑似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病原检测。
二、实验目的1. 评估呼吸道病原检测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有效性。
2. 分析不同检测方法的优缺点,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
3. 探讨呼吸道病原检测技术在呼吸道感染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三、实验材料1. 实验试剂:PCR试剂盒、DNA提取试剂盒、引物、探针、荧光定量PCR仪、实时荧光定量PCR仪等。
2. 实验仪器:离心机、DNA测序仪、凝胶成像仪、PCR仪、荧光定量PCR仪等。
3. 实验标本:疑似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液、咽拭子等。
四、实验方法1. 标本采集: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采集疑似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液、咽拭子等标本。
2. DNA提取:采用DNA提取试剂盒提取标本中的病原微生物DNA。
3. PCR检测:针对常见呼吸道病原微生物,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进行PCR扩增。
4. 荧光定量PCR检测:利用荧光定量PCR仪对扩增产物进行定量分析,判断是否存在病原微生物。
5. 序列分析:对部分阳性样本进行DNA测序,分析病原微生物种类。
五、实验结果1. PCR检测结果:部分样本在PCR检测中呈阳性,提示可能存在病原微生物感染。
2. 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阳性样本在荧光定量PCR检测中呈高浓度,进一步证实病原微生物的存在。
3. 序列分析结果:部分阳性样本经DNA测序后,证实为常见呼吸道病原微生物,如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等。
六、实验讨论1. 呼吸道病原检测技术在呼吸道感染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PCR 检测和荧光定量PCR检测对呼吸道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具有较高灵敏度,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呼吸道感染。
2. 序列分析技术可以进一步确定病原微生物的种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医院呼吸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呼吸功能评估与调节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医院呼吸内科实验室实验目的:1. 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包括肺容量、通气功能和呼吸力学。
2. 研究呼吸调节机制,包括对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和化学感受器刺激的反应。
3. 探讨呼吸系统疾病对呼吸调节的影响。
实验对象:患者A(男,35岁),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实验材料:1. 实验仪器:肺功能仪、呼吸气体分析仪、血气分析仪、心电图仪、呼吸传感器、麻醉机、气管插管、注射器、生理盐水等。
2. 实验试剂:氨甲酸乙酯、乳酸、CO2、生理盐水等。
实验方法:1. 肺功能评估:- 患者A接受肺功能仪检查,包括用力肺活量(FVC)、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等指标。
- 使用呼吸气体分析仪监测患者的吸入和呼出气体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
2. 呼吸调节实验:- 患者A接受气管插管,连接麻醉机进行全身麻醉。
- 通过注射器向患者A的血液中注入一定量的氨甲酸乙酯,模拟缺氧环境,观察呼吸频率和幅度的变化。
- 通过注射器向患者A的血液中注入一定量的乳酸,模拟二氧化碳潴留环境,观察呼吸频率和幅度的变化。
- 使用呼吸传感器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和幅度,并通过心电图仪监测心率变化。
3. 化学感受器刺激实验:- 向患者A的鼻腔内注入一定量的CO2,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观察呼吸频率和幅度的变化。
- 向患者A的脑室内注入一定量的CO2,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观察呼吸频率和幅度的变化。
实验结果:1. 肺功能评估:- 患者A的FVC、FEV1和MMEF均低于正常值,提示存在肺功能受限。
- 吸入气体中氧气浓度低于正常值,二氧化碳浓度高于正常值。
2. 呼吸调节实验:- 注入氨甲酸乙酯后,患者A的呼吸频率和幅度明显增加,心率加快。
- 注入乳酸后,患者A的呼吸频率和幅度进一步增加,心率加快。
- 化学感受器刺激实验中,患者A的呼吸频率和幅度均明显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六、呼吸系统疾病
[实验目的]
[实验内容]
一、大体标本:
标本36:描述:
诊断:
标本37:描述:
诊断:
诊断:
大叶性肺炎是炎症。
病变分四期:
诊断:二、组织图片:
描述:
慢性支气管炎以为主要症状,患者咳痰的基础是,常见的并发症是。
诊断:
小叶性肺炎是以炎症,病变常起始于,最常见的病原菌为。
典型的病变特点是细支气管,管腔内。
患者常有的症状,常发生在和者。
诊断:
肺气肿是指。
多继发于等疾病,轻度和早期常症状,随着肺气肿程度加重,可出现等症状,甚至休息时。
病变继续发展,能呼吸的肺组织及所属毛细血管床,因而,常因此导
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