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类防雷建筑物,二类防雷建筑物,三类防雷建筑物防雷措施
一类防雷建筑物二类防雷建筑物三类防雷建筑物防雷措施
![一类防雷建筑物二类防雷建筑物三类防雷建筑物防雷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044a0bd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bd.png)
一类防雷建筑物二类防雷建筑物三类防雷建筑物防雷措施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适用于具有较重要功能、重要材料、重要设备或对雷电引发事故后果要求特别高的建筑物,如高层住宅、办公楼、医院、学校、电信设施等。
这类建筑物主要考虑到人员、设备、材料和建筑的安全。
对于这类建筑物,需要安装接闪系统,在建筑物的顶部或附近设置接闪装置,通过导体将雷电引到接地系统中,保护建筑物内部电气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此外,对于易受雷电影响的电气设备还需要进行防雷隔离和防护设计,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适用于具有重要功能、重要材料、重要设备或对雷电引发事故后果要求较高的建筑物,例如厂房、仓库、实验室等。
这类建筑物对于防雷的要求相对较低,重点是保护建筑物内部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对于这类建筑物,需要安装避雷针和接地系统,将雷电引导到地下,防止其对建筑物内部设备和人员造成危害。
另外,要合理布置建筑内的电源线路、通讯线路和信号线路,保证其防雷能力。
对于易受雷击影响的设备,也需要进行防雷保护措施,如安装避雷器、避雷器排放线等。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适用于对雷电引发事故后果要求一般的一般功能建筑物,例如民用住宅、商场、仓库等。
这类建筑物的防雷要求相对较低,主要是为了保护人员的安全和建筑物的正常使用。
在这类建筑物中,主要采取的防雷措施是安装避雷针和接地系统,将雷电引导到地下,减少对建筑物和人员的危害。
此外,还需要对建筑物内的电气设备进行合理的布置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总之,不同类型的防雷建筑物有不同等级的防雷要求,采取的防雷措施也有所不同。
一类防雷建筑物需要安装接闪系统,并对电气设备进行防雷隔离和防护;二类防雷建筑物需要安装避雷针和接地系统,并合理布置设备的电源线路;三类防雷建筑物主要安装避雷针和接地系统,保护人员的安全和建筑物的正常运行。
通过合理的防雷建筑物设计和科学的防雷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雷击造成的损失。
不同等级防雷建筑的基本要求
![不同等级防雷建筑的基本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f2b4a1c7da38376baf1faee5.png)
不同等级防雷建筑的基本要求一类防雷建筑物:一类防雷建筑物应设独立避雷针、避雷线(网),网格5m×5m或5m ×4m,滚球半径30 m。
放散管、呼吸阀、排风管保护半径5m。
建筑物高度≥30 m应防侧击雷。
引下线间距≤12 m。
防直击雷独立接地。
防雷电感应与电气接地装置共用,不共用时间距≥3 m,冲击接地电阻≤10Ω。
低压线路宜全线电缆直埋。
有困难时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杆和铁横担的架空线,但进户前金属铠装电缆或护套电缆穿钢管埋地引入长度≦15 m。
架空线与电缆转换处应设避雷器。
电缆金属外皮、钢管、金具、绝缘子铁脚及避雷器等均应与防雷电感应接地装置相连。
冲击接地电阻≤10Ω。
二类防雷建筑物:二类防雷建筑物宜在建筑物上设避雷带、避类针或其混合。
网格10m ×10m或12m×8m。
防直击雷、雷电感应与电气接地装置宜共用,不共用时间距≥2 m,冲击接地电阻≤10Ω。
有爆炸危险的建筑物的低压架空进线应该用属铠装电缆或护套电缆穿钢管埋地引入长度≦15 m。
平均雷暴日>30d/a地区可架空进线,进线处应加装避雷器或2~3 m空气间隙。
电缆金属外皮、钢管、金具、绝缘子铁脚及避雷器等均应与防雷电感应接地装置相连。
非爆炸危险建筑物可架空进线。
冲击接地电阻≤30Ω。
三类防雷建筑物:网格20m×20m或24m×16m,滚球半径60 m。
建筑物高度≥60 m 应防侧击雷。
引下线间距≤25 m。
防直击雷、雷电感应与电气接地装置宜共用。
不共用时间距≥2 m。
冲击接地电阻≤30Ω。
可电缆、架空进线。
架空线与电缆转换处或架空进线引入总配电箱处设避雷器。
电缆金属外皮、钢管、金具、绝缘子铁脚及避雷器等均应与防雷电感应接地装置相连。
冲击接地电阻≤30Ω。
防雷一类二类三类建筑标准
![防雷一类二类三类建筑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a11f167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53.png)
防雷一类二类三类建筑标准摘要:1.防雷建筑的分类2.一类防雷建筑的标准3.二类防雷建筑的标准4.三类防雷建筑的标准正文:防雷建筑是指在建筑物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中,采取防雷技术措施,以防止雷电对建筑物及其内部设备造成损害的建筑物。
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使用性质和雷电活动强度,防雷建筑分为一类、二类和三类。
下面分别介绍这三类防雷建筑的标准。
一类防雷建筑是指对雷电防护要求最高的建筑物。
这类建筑物包括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的政府机关、重要的通信枢纽、重要的军事设施等。
一类防雷建筑的标准如下:1.建筑物的防雷设计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的要求。
2.建筑物的防雷措施应包括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和防雷等电位连接等。
3.建筑物的主要设备和管道应采取防雷保护措施。
二类防雷建筑是指对雷电防护要求较高的建筑物。
这类建筑物包括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政府机关、重要的科研机构、重要的商业建筑等。
二类防雷建筑的标准如下:1.建筑物的防雷设计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的要求。
2.建筑物的防雷措施应包括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等。
3.建筑物的主要设备和管道应采取防雷保护措施。
三类防雷建筑是指对雷电防护要求一般的建筑物。
这类建筑物包括一般民用建筑、工业建筑等。
三类防雷建筑的标准如下:1.建筑物的防雷设计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的要求。
2.建筑物的防雷措施应包括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等。
3.建筑物的主要设备和管道可根据需要采取防雷保护措施。
总之,防雷建筑的分类和标准主要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使用性质和雷电活动强度来确定。
防雷一类二类三类建筑标准
![防雷一类二类三类建筑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37dfa43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5e.png)
防雷一类二类三类建筑标准摘要:一、防雷建筑分类1.一类建筑2.二类建筑3.三类建筑二、防雷建筑标准1.一类建筑防雷标准2.二类建筑防雷标准3.三类建筑防雷标准三、防雷建筑设计要点1.接闪器设计2.引下线设计3.接地装置设计四、防雷建筑施工与验收1.施工要求2.验收标准五、防雷建筑维护与管理1.定期检查2.维修保养3.应急预案正文:防雷一类二类三类建筑标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建筑物对于防雷设施的需求越来越高。
为了确保建筑物及人身安全,我国制定了防雷一类、二类、三类建筑标准。
以下将详细介绍各类建筑的防雷标准及设计要点。
一、防雷建筑分类1.一类建筑:指遇雷击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建筑物,如重要的国家级建筑物、大型公共建筑物等。
2.二类建筑:指遇雷击可能导致较严重后果的建筑物,如一般公共建筑物、工业建筑物等。
3.三类建筑:指遇雷击可能导致一般后果的建筑物,如住宅、农业建筑物等。
二、防雷建筑标准1.一类建筑防雷标准:应设置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
接闪器应具有足够的截面积和耐压性能,引下线应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接地装置应满足接地电阻要求。
2.二类建筑防雷标准: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设置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
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的性能要求可适当降低。
3.三类建筑防雷标准:建议设置简易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或采用避雷带等防雷措施。
三、防雷建筑设计要点1.接闪器设计:接闪器应根据建筑物的高度、面积和重要性进行选择,确保能在雷击时有效引导电流。
接闪器材料应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耐压性能。
2.引下线设计:引下线应选用耐腐蚀、导电性能好的材料,如铜、铝等。
引下线的长度、间距和固定方式应满足设计要求。
3.接地装置设计:接地装置应具有足够的接地电阻,以确保雷击时能有效引导电流。
接地装置的形状、尺寸和材料应根据土壤条件和实际需求选用。
四、防雷建筑施工与验收1.施工要求:防雷设施施工应按照设计图纸和相关规范进行,确保施工质量。
建筑物防雷措施
![建筑物防雷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acbfb7e83c4bb4cf7ecd1b7.png)
建筑物防雷措施1.建筑物防雷的分类防雷的分类是指建筑物按其重要性、生产性质、遭受雷击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所进行的分类,划分方法如下。
(1)第一类防雷建筑物,1)凡制造、使用或储存火炸药及其制品的危险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爆轰,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2)具有0区或20区爆炸危险场所的建筑物。
3)具有1区或21区爆炸危险场所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例如,火药制造车间、乙炔站、电石库、汽油提炼车间等。
(2)第二类防雷建筑物1)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
2)国家级的会堂、办公建筑物、大型展览和博览建筑物、大型火车站和飞机场、国宾馆,国家级档案馆、大型城市的重要给水水泵房等特别重要的建筑物。
3)国家级计算中心、国际通讯枢纽等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的建筑物。
4)国家特级和甲级大型体育馆。
5)制造、使用或储存火炸药及其制品的危险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6)具有1区或21区爆炸危险场所的建筑物,。
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7)具有2区或22区爆炸危险场所的建筑物。
8)有爆炸危险的露天钢质封闭气罐。
9)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05次/a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和其他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以及火灾危险场所。
10)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25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或一般性工业建筑物。
(3)第三类防雷建筑物1)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及省级档案馆。
2)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1次/a且小于或等于0.05次/a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和其他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以及火灾危险场所。
3)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5次/a且小于或等于0.25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或一般性工业建筑物。
4)在平均雷暴日大于15d/a的地区,高度在15m及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建筑物;在平均雷暴日小于或等于15d/a的地区,高度在20m及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建筑物。
防雷类别
![防雷类别](https://img.taocdn.com/s3/m/cc057b3ab52acfc789ebc9f8.png)
(1)一类防雷建筑物。
属于一类防雷的建筑物有以下一些:①具有特别重要用途的建筑物,如国家级的会堂、办公楼、大型博物馆、展览馆、特等火车站、国际性航空港、通信枢纽、国宾馆、大型旅游建筑物等。
②属国家级重点保护的文物建筑。
③超高层建筑物。
(2)防雷措施。
①为防止直击雷,一类防雷建筑物安装的避雷网或避雷带的网格不应大于10m×10m,保证屋面上任何一点距避雷带或避雷网都不大于5m。
突出屋面的物体,应沿其顶部装避雷针,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可按45°计算。
一类防雷建筑物的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引下线间的距离不应大于24m。
一类防雷建筑物的接地装置,要求冲击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
②处在雷电活动强烈地区的一类防雷建筑物,其防雷保护措施应满足以下要求:a.建筑物顶部装设避雷网。
b.建筑物的防雷引下线的间距不应大于12m。
c.在建筑物的每层都设置沿建筑物周边分布的水平均压环。
所有的引下线、建筑物内的金属结构和金属物体都要与均压环相连接。
d.防雷接地装置应围绕建筑物敷设,冲击接地电阻要求不大于5Ω。
e.全线采用地下电缆引入。
f.建筑物内电气线路采用铁管配线。
g.建筑物外墙的金属栅栏、金属门窗等较大的金属物体,与防雷装置连接。
h.进入建筑物的埋地金属管道,在其进入室内处应与防雷接地装置连接。
i.除有特殊要求外,各种接地与防雷接地装置可共用。
(3)当一类防雷建筑物是30m以上的高层建筑时,宜采取防侧击雷的保护措施,其要求如下:①建筑物顶部设避雷网,从30m以上起,每3层沿建筑物周边设一条避雷带。
②30m以上的金属栏杆、门窗等较大的金属物体应与防雷装置连接。
③每隔3层设置沿建筑物周边分布的水平均压环,所有引下线、建筑物内部的金属结构及金属物体均连在环上。
④防雷引下线的间距不大于18m。
⑤接地装置应围绕建筑物周围敷设并构成闭合回路,冲击接地电阻应小于5Ω。
⑥进入建筑物的埋地金属管线,在进入建筑物处与防雷接地装置相连接。
其它防雷措施防雷工程分类级别
![其它防雷措施防雷工程分类级别](https://img.taocdn.com/s3/m/712fb3d649649b6648d747b5.png)
4.5其他防雷措施4.5.1当一座防雷建筑物中兼有第一、二、三类防雷建筑物时,其防雷分类和防雷措施宜符合下列规定:1、当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部分的面积占建筑物总面积的30%及以上时,该建筑物宜确定为第一类防雷建筑物。
2、当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部分的面积占建筑物总面积的30%以下,且第二类防雷建筑物部分的面积占建筑物总面积的30%及以上时,或当这两部分防雷建筑物的面积均小于建筑物总面积的30%,但其面积之和又大于30%时,该建筑物宜确定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但对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部分的防雷电感应和防闪电电涌侵入,应采取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保护措施。
3、当第一、二类防雷建筑物部分的面积之和小于建筑物总面积的30%,且不可能遭直接雷击时,该建筑物可确定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但对第一、二类防雷建筑物部分的防雷电感应和防闪电电涌侵入,应采取各自类别的保护措施;当可能遭直接雷击时,宜按各自类别采取防雷措施。
4.5.2当一座建筑物中仅有一部分为第一、二、三类防雷建筑物时,其防雷措施宜符合下列规定:1、当防雷建筑物部分可能遭直接雷击时,宜按各自类别采取防雷措施。
2、当防雷建筑物部分不可能遭直接雷击时,可不采取防直击雷措施,可仅按各自类别采取防闪电感应和防闪电电涌侵入的措施。
3、当防雷建筑物部分的面积占建筑物总面积的50%以上时,该建筑物宜按本规范第4.5.1条的规定采取防雷措施。
4.5.3 当采用接闪器保护建筑物、封闭气罐时,其外表面外的2区爆炸危险场所可不在滚球法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4.5.4固定在建筑物上的节日彩灯、航空障碍信号灯及其他用电设备和线路应根据建筑物的防雷类别采取相应的防止闪电电涌侵入的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无金属外壳或保护网罩的用电设备应处在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内。
2、从配电箱引出的配电线路应穿钢管。
钢管的一端应与配电箱和PE线相连;另一端应与用电设备外壳、保护罩相连,并应就近与屋顶防雷装置相连。
当钢管因连接设备而中间断开时应设跨接线。
防雷一类二类三类建筑标准
![防雷一类二类三类建筑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8ca8509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ff.png)
防雷一类二类三类建筑标准防雷一类、二类和三类建筑标准是按照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划分的,旨在确保建筑物在雷雨天气中的安全。
以下是这些标准的简要介绍:1.防雷一类建筑标准:一类建筑是指对雷电防护要求最高的建筑,通常包括国家级重要建筑物、国际性重要建筑物、大型文化、体育、医疗场所等。
一类建筑物的防雷措施包括:(1)建筑物应安装独立接地的避雷针或避雷带,以保护建筑物免受直击雷的侵害。
(2)建筑物内部应采用等电位联结,以减少雷电感应和电磁干扰。
(3)建筑物内部的电气设备应采取雷电防护措施,如加装电涌保护器、安装过电压保护装置等。
(4)建筑物外部的金属构件、金属管道等也应进行等电位联结。
2.防雷二类建筑标准:二类建筑是指对雷电防护要求相对较高的建筑,通常包括省级重要建筑物、大型工矿企业、大型仓储场所等。
二类建筑物的防雷措施包括:(1)建筑物应安装独立接地的避雷针或避雷带,以保护建筑物免受直击雷的侵害。
(2)建筑物内部的电气设备应采取雷电防护措施,如加装电涌保护器、安装过电压保护装置等。
(3)建筑物外部的金属构件、金属管道等也应进行等电位联结。
与一类建筑相比,二类建筑在防雷措施上可以有所简化,但仍然需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3.防雷三类建筑标准:三类建筑是指对雷电防护要求相对较低的建筑,通常包括一般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物、小型仓库、机房等。
三类建筑物的防雷措施包括:(1)建筑物应安装避雷带或避雷针,以保护建筑物免受直击雷的侵害。
(2)建筑物内部的电气设备应采取雷电防护措施,如加装电涌保护器、安装过电压保护装置等。
相对于一类和二类建筑,三类建筑的防雷措施可以更加简化,但仍然需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以确保建筑物和内部设备的安全。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的防雷类别和具体标准可能会略有不同。
因此,在进行防雷设计和施工时,应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相关规范进行综合考虑,以确保建筑物在雷雨天气中的安全。
建筑物的防雷分类 第一、二、三类建筑物防雷划分
![建筑物的防雷分类 第一、二、三类建筑物防雷划分](https://img.taocdn.com/s3/m/911b4b6243323968001c9244.png)
建筑物的防雷分类第一、二、三类建筑物防雷划分编辑:万佳防雷薛H建筑物应根据其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按需要将工业和民用建筑物分为三类。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凡制造、使用或贮存炸药、火药、起爆药、火工品等大量爆炸物质的建筑物以及具有爆炸危险环境、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的建筑物。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1.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
2.国家级的会堂,办公建筑物、大型展览和博览建筑物、大型火车站、国宾馆、国家级档案馆、大型城市的重要给水水泵房等持别重要的建筑物。
3.国家级计算中心、国家通讯枢纽等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且装有大量电子设备的建筑物。
4. 制造、使用或贮存爆炸物质的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5. 具有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1电火花不易引危险的解天锅质时用气雄。
非0。
前部省银办公的公共建筑物。
8.预计雷击次数Fa次人的住宅办公楼)般性民用建筑物。
第三类类防雷建筑物:2: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1.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第于0.012次/8,且小于或等」公建筑物及其他重现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成等于0.06 x/a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
且小于或等于0.3次/a的佳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
.4.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6次/a的一般性工业建筑物。
4.机非带出将灯工业生产的影响度产生的后装。
并结合当地气象、地形、地质及周围环境等因素,确定需要防雷的火灾危险环境。
.在平均雷琴日大于15d/的地区高度在15m及以上的烟肉,水塔等机立的高耸建筑物:在平均雷暴日小于15d/a的地区,高度在20m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建筑。
建筑物防雷分类和防雷措施
![建筑物防雷分类和防雷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6b8eaa333687e21ae45a9de.png)
建筑物防雷分类和防雷措施3建筑物的防雷分类3.0.1建筑物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按防雷要求分为三类。
3.0.2在可能发生对地闪击的地区,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划为第一类防雷建筑物:1凡制造、使用或贮存火炸药及其制品的危险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爆轰,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2具有0区或20区爆炸危险场所的建筑物。
3具有1区或21区爆炸危险场所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3.0.3在可能发生对地闪击的地区,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划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1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
2国家级的会堂、办公建筑物、大型展览和博览建筑物、大型火车站和飞机场、国宾馆,国家级档案馆、大型城市的重要给水泵房等特别重要的建筑物。
注:飞机场不含停放飞机的露天场所和跑道。
3国家级计算中心、国际通信枢纽等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的建筑物。
4国家特级和甲级大型体育馆。
5制造、使用或贮存火炸药及其制品的危险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6具有1区或21区爆炸危险场所的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7具有2区或22区爆炸危险场所的建筑物。
8有爆炸危险的露天钢质封闭气罐。
9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05次/a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和其他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以及火灾危险场所。
10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25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或一般性工业建筑物。
3.0.4在可能发生对地闪击的地区,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划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1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及省级档案馆。
2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1次/a,且小于或等于0.05次/a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和其他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以及火灾危险场所。
3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5次/a,且小于或等于0.25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或一般性工业建筑物。
一类防雷建筑物二类防雷建筑物三类防雷建筑物防雷措施
![一类防雷建筑物二类防雷建筑物三类防雷建筑物防雷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07f3992e7fd5360cba1adbb4.png)
一类防雷建筑物二类防雷建筑物三类防雷建筑物防雷措施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一类防雷建筑物,二类防雷建筑物,三类防雷建筑物防雷措施一类防雷建筑物防雷措施为了在不同建筑物上采取不同的防雷措施,将建筑物按防雷的要求分为3类。
(1)一类防雷建筑物。
属于一类防雷的建筑物有以下一些:①具有特别重要用途的建筑物,如国家级的会堂、办公楼、大型博物馆、展览馆、特等火车站、国际性航空港、通信枢纽、国宾馆、大型旅游建筑物等。
②属国家级重点保护的文物建筑。
③超高层建筑物。
(2)防雷措施:①为防止直击雷,一类防雷建筑物安装的避雷网或避雷带的网格不应大于10m×10m,保证屋面上任何一点距避雷带或避雷网都不大于5m。
突出屋面的物体,应沿其顶部装避雷针,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可按45°计算。
一类防雷建筑物的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引下线间的距离不应大于24m。
一类防雷建筑物的接地装置,要求冲击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
②处在雷电活动强烈地区的一类防雷建筑物,其防雷保护措施应满足以下要求:a.建筑物顶部装设避雷网。
b.建筑物的防雷引下线的间距不应大于12m。
c.在建筑物的每层都设置沿建筑物周边分布的水平均压环。
所有的引下线、建筑物内的金属结构和金属物体都要与均压环相连接。
d.防雷接地装置应围绕建筑物敷设,冲击接地电阻要求不大于5Ω。
e.全线采用地下电缆引入。
f.建筑物内电气线路采用铁管配线。
g.建筑物外墙的金属栅栏、金属门窗等较大的金属物体,与防雷装置连接。
h.进入建筑物的埋地金属管道,在其进入室内处应与防雷接地装置连接。
i.除有特殊要求外,各种接地与防雷接地装置可共用。
(3)当一类防雷建筑物是30m以上的高层建筑时,宜采取防侧击雷的保护措施,其要求如下:①建筑物顶部设避雷网,从30m以上起,每3层沿建筑物周边设一条避雷带。
②30m以上的金属栏杆、门窗等较大的金属物体应与防雷装置连接。
建筑物防雷的分类及措施
![建筑物防雷的分类及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d74f29483d049649b665873.png)
建筑物防雷的分类及措施1.1建筑物防雷的分类建筑物应根据其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按防雷要求分为三类。
1.应划为第一类防雷建筑物:一、凡制造、使用或贮存炸药、火药、起爆药、火工品等大量爆炸物质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二、具有0区或10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
三、具有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坡坏和人身伤亡者。
2.应划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
二、国家级的会堂、办公建筑物、大型展览和博览建筑物、大型火车站、国宾馆、国家级档案馆、大型城市的重要给水水泵房等特别重要的建筑物。
三、国家级计算中心、国际通讯枢纽等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且装有大量电子设备的建筑物。
四、制造、使用或贮存爆炸物质的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五、具有1区爆危险环境的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六、具有2区或1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
七、工业企业内有爆炸危险的露天钢质封闭气罐。
八、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06次/a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及其它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
九、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3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
3.应划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及省级档案馆。
二、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12次/a,且小于或等于0.06次/a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及其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
三、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6次/a,且小于或等于0.3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
四、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6次/a的一般性工业建筑物。
五、根据雷击后对工业生产的影响及产生的后果,并结合当地气象、地形、地质及周围环境等因素,确定需要防雷的21区、22区、23区火灾危险环境。
六、在平均雷暴日大于15d/a的地区,高度在15m及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建筑物;在平均雷暴日小于或等于15d/a的地区,高度在20m及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建筑物。
建筑物的防雷分类与防雷措施
![建筑物的防雷分类与防雷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f9945d91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da.png)
防止雷电波侵入措施
接地系统
确保建筑物接地系统良好,降低雷电波侵入的危害。接地 电阻应符合规范要求,保证雷电电流能够迅速泄入大地。
浪涌保护器
在建筑物进线处安装浪涌保护器,防止雷电波侵入对建筑 物内部电气设备的破坏。浪涌保护器应定期检测和维护, 确保其性能有效。
屏蔽措施
对建筑物内部重要电气设备和线路进行屏蔽处理,降低雷 电波侵入的危害。屏蔽措施应符合规范要求,确保屏蔽效 果良好。
接地材料选择
选用导电性能好、耐腐蚀 、寿命长的接地材料,如 铜材、镀锌钢材等。
避雷针与避雷带
避雷针设置
材料规格要求
在建筑物的屋顶、女儿墙等突出部位 设置避雷针,以吸引和泄放雷电流。
避雷针和避雷带的材料规格应符合相 关标准,确保其导电性能和耐腐蚀性 能。
避雷带安装
在建筑物的屋檐、阳台等易受雷击的 部位安装避雷带,将雷电流引入接地 系统。
防止雷电波侵入措施
接地系统
01
确保建筑物内的电气设备和金属管道等都与接地系统可靠连接
,防止雷电波侵入时产生的高电位反击。
电涌保护器(SPD)
02
在建筑物的配电系统中安装电涌保护器,防止雷电波侵入时对
电气设备造成损坏。
屏蔽措施
03
对建筑物内的弱电系统(如通信、计算机网络等)采取屏蔽措
施,防止雷电电磁脉冲对其造成干扰和破坏。
防雷击电磁脉冲
电源线路防护
采用浪涌保护器、隔离变压器等 措施,对电源线路进行防护,防 止雷电电磁脉冲侵入室内设备。
信号线路防护
对电话线、网络线等信号线路进 行防护,采用信号防雷器等设备 ,防止雷电电磁脉冲对通信设备
的干扰和破坏。
等电位联结
建筑防雷:一级、二级、三级防雷有何区别
![建筑防雷:一级、二级、三级防雷有何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663eb72c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a9.png)
建筑防雷:一级、二级、三级防雷有何区别道防雷分哪几个等级,不同的建筑物的防雷等级与设计要求有哪些呢,下面我们一起看下。
一、防雷等级第一类防雷建筑物:1、凡制造、使用或贮存炸药、火药、起爆药、人工品等大量爆炸物质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2、具有0区或10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
3、具有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坡坏和人身伤亡者。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1、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
2、国家级的会堂、办公建筑物、大型展览和博览建筑物、大型火车站、国宾馆、国家级档案馆、大型城市的重要给水水泵房等特别重要的建筑物。
3、国家级计算中心、国际通讯枢纽等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且装有大量电子设备的建筑物。
4、制造、使用或贮存爆炸物质的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5、具有1区爆危险环境的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6、具有2区或1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
7、工业企业内有爆炸危险的露天钢质封闭气罐。
8、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06次/a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及其它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
9、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3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1、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及省级档案馆。
2、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12次/a,且小于或等于0.06次/a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及其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
3、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6次/a,且小于或等于0.3次/a 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
4、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6次/a的一般性工业建筑物。
5、根据雷击后对工业生产的影响及产生的后果,并结合当地气象、地形、地质及周围环境等因素,确定需要防雷的21区、22区、23区火灾危险环境。
6、在平均雷暴日大于15d/a的地区,高度在15m及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建筑物;在平均雷暴日小于或等于15d/a的地区,高度在20m及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建筑物。
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建筑物的防雷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f10f650f581b6bd97f19eae9.png)
建筑物的防雷措施建(构)筑物的等级分类,应符合以下要求:1.一级防雷的的建筑物1.具有特备重要的用途的建筑物:如国家级的会堂,办公、科研、教学建筑,档案馆,大型博物馆,特大型和大型的铁路旅客站,国际性航空港,通信枢纽,国宾馆,大型旅游建筑,电视塔等。
2.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和构筑物。
3.高度超过100m的建筑物。
4.凡建筑物中有易燃、易爆物质的房屋。
2.二级防雷的的建筑物1.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大型建筑物,如部省级办公楼,省级会堂,博展、交通、通讯、广播等建筑,以及大型商店、影剧院等。
2.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3.十九层及以上的住宅建筑和高度超过50m的其他民用建筑。
4.省级及以上的大型计算中心和装有重要电子设备的建筑物。
5.存放和制造易燃、易爆物质的房屋。
3.三级防雷建筑物1.当年计算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5次时,或通过调查确认要防雷的建筑物。
2.在建筑群中最高或位于建筑群边缘高度超过20m的建筑物。
3.高度15m及以上的构筑物,在雷电活动较弱区(年平均雷暴日不超过15d)其高度可以为20m以上)4.历史上雷害事故严重地区或雷害事故较多地区的较重要建筑物。
在确定建筑的防雷分级时,除按上述规定外,在雷电活动频繁地区或强雷区可适当提高建筑物的防雷等级。
一类建筑物的防雷保护应符合以下要求:1.防止直击雷的保护措施1.一般采取用独立避雷针或避雷线保护,接地电阻应小于10Ω.2.避雷线距离屋顶和各种突出屋面物体的距离不得小于3m。
同时还应满足下式的规定:距离S≥0.08R+0.05(h+l)式中R——避雷线的冲击接地电阻(Ω)h——避雷线立杆的高度(m)l——避雷线水平长度(m)3.避雷针的地上部分距建筑物和各种金属物(管道、电缆、构架等)的距离不得小于3m。
避雷针接地装置地下金属管道、电缆以及与其有联系的其他金属物体的距离均不得小于3m。
2.当建筑物太高或由于建筑艺术造型的要求,很难装置与建筑物隔开的独立避雷针或监控避雷线保护时:1.允许将避雷针直接装在建筑物上,或利用金属屋顶作为接闪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类防雷建筑物,二类防雷建筑物,三类防雷建筑物防雷措施
一类防雷建筑物防雷措施
为了在不同建筑物上采取不同的防雷措施,将建筑物按防雷的要求分为3类。
(1)一类防雷建筑物。
属于一类防雷的建筑物有以下一些:
①具有特别重要用途的建筑物,如国家级的会堂、办公楼、大型博物馆、
展览馆、特等火车站、国际性航空港、通信枢纽、国宾馆、大型旅游建筑物等。
②属国家级重点保护的文物建筑。
③超高层建筑物。
(2)防雷措施:
①为防止直击雷,一类防雷建筑物安装的避雷网或避雷带的网格不应大于
10m×10m,保证屋面上任何一点距避雷带或避雷网都不大于5m。
突出屋面的物体,应沿其顶部装避雷针,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可按45°计算。
一类防雷建筑物
的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引下线间的距离不应大于24m。
一类防雷建筑物的接
地装置,要求冲击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
②处在雷电活动强烈地区的一类防雷建筑物,其防雷保护措施应满足以下
要求:
a.建筑物顶部装设避雷网。
b.建筑物的防雷引下线的间距不应大于12m。
c.在建筑物的每层都设置沿建筑物周边分布的水平均压环。
所有的引下线、建筑物内的金属结构和金属物体都要与均压环相连接。
d.防雷接地装置应围绕建筑物敷设,冲击接地电阻要求不大于5Ω。
e.全线采用地下电缆引入。
f.建筑物内电气线路采用铁管配线。
g.建筑物外墙的金属栅栏、金属门窗等较大的金属物体,与防雷装置连接。
h.进入建筑物的埋地金属管道,在其进入室内处应与防雷接地装置连接。
i.除有特殊要求外,各种接地与防雷接地装置可共用。
(3)当一类防雷建筑物是30m以上的高层建筑时,宜采取防侧击雷的保护措
施,其要求如下:
①建筑物顶部设避雷网,从30m以上起,每3层沿建筑物周边设一条避雷带。
②30m以上的金属栏杆、门窗等较大的金属物体应与防雷装置连接。
③每隔3层设置沿建筑物周边分布的水平均压环,所有引下线、建筑物内
部的金属结构及金属物体均连在环上。
④防雷引下线的间距不大于18m。
⑤接地装置应围绕建筑物周围敷设并构成闭合回路,冲击接地电阻应小于
5Ω。
⑥进入建筑物的埋地金属管线,在进入建筑物处与防雷接地装置相连接。
⑦垂直敷设的主干金属管道尽量设在建筑物的中部和屏蔽的竖井中。
⑧垂直敷设的电气线路,在适当部位装设带电部分与金属外壳间的击穿保
护设置,建筑物内电气线路采用铁管配线。
⑨除有特殊要求的接地以外,各种接地装置与防雷接地装置可共用。
二类防雷建筑物防雷措施
(1)二类防雷建筑物。
属于二类防雷的建筑物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重要的或人员密集的大型建筑物,如重要的办公楼、大型会场、博物馆、展览馆、体育馆、车站、港口、广播电视台、电报电话大楼、商场、剧院、影
院等建筑物。
②省级重点文化保护的建筑物。
③19层以上的住宅建筑及高度超过50m的民用和工业建筑。
(2)防雷措施。
①为防止直击雷,二类防雷建筑物一般采取在建筑物易受雷击的部位设避
雷带作为接闪器,并保证屋面上任何一点相距避雷带不大于10m。
屋面上的突
出部分一般可沿其顶部设环状避雷带。
二类防雷建筑物的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引下线的间距不应大于30m,接地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②当二类防雷建筑是30m以上的高层建筑时,宜采取防侧击雷的保护措施,其要求如下:
a.自30m以上起每3层沿建筑物周边设一条避雷带。
b.30m以上的金属栏杆、门窗等较大的金属物体应与防雷装置连接。
c.每隔3层设置沿建筑物周边分布的水平均压环,所有引下线、建筑物内的金属结构和金属物体连在环上。
d.防雷引下线的间距不大于24m。
e.接地装置应围绕建筑物敷设并构成闭合回路,冲击接地电阻应小于5Ω。
f.进入建筑物的埋地金属管道与防雷接地装置相连接。
g.垂直敷设的主干金属管道尽量埋在建筑物的中部和屏蔽的管道中。
h.垂直敷设的电气线路,在适当部位装设带电部分与金属外壳间的击穿保护装置。
i.除有特殊要求的接地以外,各种接地装置与防雷接地装置可共用。
三类防雷建筑物防雷措施
(1)三类防雷建筑物。
三类防雷建筑物应满足以下条件:
①年计算雷击次数为0.01及0.01以上的建筑物,同时结合当地情况,确
定需要防雷的民用及一般工业建筑物。
年计算雷击次数N可按以下经验公式计算:
N=0. 015nk×(L+5h)×(b+5h)×10-6
式中:N-年计算雷击次数;
n-年平均雷暴日(由当地气象台、站提供);
L-建筑物的长度(m);
b-建筑物的宽度(m);
h-建筑物的高度(m);
k-校正系数。
一般情况下k值取1;位于旷野孤立的建筑物,位于河边、湖边、山坡下、土山顶部、山谷风口、地下水露头处或山地中土壤电阻率较小处的各种建筑物
以及特殊潮湿建筑物,k值可取1.5~2。
②建筑群中高于其他建筑物的建筑物、处于建筑群边缘地带高度在20m以
上的民用及一般工业建筑物、建筑物上超过20m的突出物体,均属三类防雷建
筑物。
在雷电活动区,三类防雷建筑物的高度可由20m降低到15m,而在少雷
地区高度可放宽到25m。
③高度超过15m的孤立的建筑物和烟囱、水塔等构筑物,在雷电活动较少
的地区,高度可放宽到20m以上。
④历史上雷害事故严重地区的建筑物或雷害事故较多的地区的较重要的建
筑物。
(2)防雷措施。
①为防止直击雷,三类防雷建筑物一般在易受雷击部位装设避雷带或避雷针。
采用避雷带保护时,屋面上任何一点距避雷带应不大于10m。
采用避雷针
保护时,单针的保护范围可按60°计算。
采用多针保护时,两针间距不宜大于30m,或满足下列要求:
D≤15h
式中:D-两针间距(m);
h-避雷针的有效高度(即突出建筑物的高度,m)。
三类防雷建筑物的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引下线的间距不应大于30m,最
大不得超过40m。
周长和高度都不超过40m的建筑物及烟囱,其防雷引下线可
用一根。
三类防雷建筑物的接地装置,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Ω。
②为了防止雷电波沿低压架空线侵入三类防雷建筑物,可在架空线的入户
处或接户杆上将绝缘子铁脚与接地装置相连。
进入建筑物的架空金属管道,在
入户处也应该与接地装置相连。
③不设防雷装置的三类防雷建筑物,在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非人员密集场所,绝缘子铁脚可以不接地。
a.年平均雷暴日在30天以下的地区。
b.受其他建筑物等屏蔽的地方。
e.低压架空线的接地点距入户处不超过50m。
d.土壤电阻率在200Ω·m以下的地区,以及使用铁横担的钢筋混凝土杆
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