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现实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资本论》中信用理论的几个问题及其现实意义

黄正新

内容提要:信用产生于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其本质是债权债务关系,其基本职能是信用创造和资本再分配。虚拟资本是资本主义信用发展的产物,是能够定期带来收入的以有价证券形式存在的资本。《资本论》中的信用理论不仅是对资本主义信用经济总结与抽象,也同样适用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她是我国信用经济的发展与信用制度的建设、虚拟经济和泡沫经济的测度、调控等方面的理论指南。对《资本论》信用理论的研究必须与时俱进、与实俱进。

关键词:资本论、信用、借贷、债权债务、虚拟资本。

作者单位:广东商学院金融学院教授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部最完整、最系统的科学巨著。在《资本论》的信用理论中,马克思科学地阐明了资本主义信用经济运动的规律,系统地提出了信用、信用制度、信用货币、信用资本以及与信用密切相关的银行和利息、借贷资本和虚拟资本等一系列科学范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信用理论的基础。今天,《资本论》不仅仍然是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信用关系的理论武器,同时,她的理论和方法也是我们分析和研究当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信用理论与实践的指针。

一、《资本论》中信用理论的几个问题

(一)关于信用的产生

1、信用产生的前提条件同交换一样,也是私有制和分工。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决定了每个人不能随意占有他人的生存资料,同时自然分工又决定了每个劳动者只能拥有某一种劳动产品。这就自然产生了一个突出的矛盾:劳动生产(产品所有)的单一性与生活需求(商品)的多样性之间的矛盾。即所谓“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我不能随便得到你的,你不能随便得到我的,但我必须得到你的,你也必须得到我的”,解决的办法必然是:交换。但若你有(钱)我无(货),或我有(货)你无(钱)的情况下,交换则不能实现,互通有无的唯一办法就只有借贷了,信用及信用关系由此而产生了。信用产生有二条途径:一是产生于直接借贷。可以想象这种直接信用的产生可以先于货币的出现,实物借贷甚至早于物物交换,但这决非马克思所论述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信用产生途径。

2、信用产生于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信用产生的更具普遍性、更深刻地反映经济生活的途径是:信用产生于货币与商品交换,或者更进一步说,信用和“信用货币的自然根源是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1)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出现有效地解决了物物交换中“需求的双重巧合”问题。而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并因而以自身或通过代表作为流通手段来执行职能的商品,大大地促进了简单商品交换的发展进程。但是,在商品流通的直接形式中,交易的双方必须在同一时间与空间,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同一价值量总是双重地存在着,在一极上是商品,在另一极上是货币。所以,商品所有者只是作为现存的互相等价的物的代表来接触。”(2)如不能满足同一时空、钱货相交的前提,则交换无法成功。只有货币职能的进一步衍生和扩张,才能不断地克服自身的束缚,促进商品交换的发展。因此,随着商品流通的发展,使商品的让渡同商品价格的实现在时间上分离开来的关系,如预付和赊销等买卖方式也发展起来了。“对于这类先通过出售而在形式上让渡使用价值、后在实际上向买者转让使用价值的商品来说,买者的货币通常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3)这种“货币形式——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关系具有货币关系的形式——所反映的不过是更深刻的经济生活条件的对抗。”(4)

注:(1)《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46页

(2)《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55页

(3)《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97页

(4)《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56页

(二)关于信用的本质与特点

1、买卖行为转化为借贷行为。在商品交换的直接形式中,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交易双方在同一时空交钱和交货G==W,这里反映的是一种买卖行为。但当货币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时,已经不是钱和物在同一时空作相向运动,而是货币作单方面的价值转移。商品所有者出售他现有的商品,而货币所有者暂不作支付,只是作为未来货币的代表来购买这种商品。这种钱物交割在时间上的分离G——C——W,使原来的买者演变成了实物的借入者,卖者则演变成实物的借出者,这种运动形式如果就贷出的商品或货币在贷出者和借入者之间的运动来考察,就表现为“贷和借的运动,即货币或商品的只是有条件的让渡的这种独特形式的运动。”(5)原先的买卖行为就转化成了借贷行为。

2、交换关系转变为债权债务关系。在直接交换中,买卖双方的钱货同时完成交易,互不拖欠。但在赊销中,买方成为借入者即债务人,卖方成为借出者即债权人。这样,交换关系就转变成为债权债务关系。从形式上看,商品和货币的债权与债务,好象只取决于贷出者和借入者之间的协议,而与现实生产过程无关。实际上,这种借贷关系不过是现实生产过程决定的一种特殊的交易形而已。因此,“债权人或债务人的身份在这里是从简单商品流通中产生的。”(6)

3、债权债务关系本质上就是信用关系。在商品的赊购或货币的预付中,实际上是债权人向债务人提供信用即授信,而债务人接受债权人的信用即受信,所以,债权债务关系实质上是授受信关系,也就是信用关系。这种信用关系实际上是在商品生产和货币流通条件下,以商品赊销或货币借贷的形式所表现的一种经济关系,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特殊的价值运动形式。

4、信用的基本特点突出地体现为借贷物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的二权分离。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这种运动形式中,赊销商品或贷出货币者是授信人,而赊购商品或借入货币者是受信人。授信人赊销商品或贷放出货币之后,经过一定时间,要将赊销商品的价值额或贷出的货币额,连同一个利息额一并收回。受信人也必须按照契约规定,到期偿还贷款和支付利息。这种利息支付的特殊方式是由借贷物的所有权同使用权的两权分离所决定的:即借出者拥有物品的所有权,这就决定了借贷物必须要还本,而借入者拥有物品的使用权并因此而要付出代价即利息。可见利息是借出者即债权人让渡商品的使用权的价格,而不是所有权的价格。

(三)关于信用的形式

1、高利贷信用及其历史作用。信用是个古老的经济范畴,在中西方的古代文献资料中均早有记载。漫长的封建社会就是皇权进行土地分封和封建地主将土地出租给农民的高利贷信用史,这是古代社会阶级斗争的主要表现形式。高利贷信用具有历史的二重性:一重性是体现着高利贷资本对农民和小生产者的残酷剥削关系。它对债务人敲骨吸髓、重利盘剥,往往使他们陷入贫困境地甚至于买身为奴,从而对瓦解和破坏自然经济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另一重性是高利贷在资本主义以前的一切生产方式中具有“革命的作用”,这是因为“高利贷表现为形成新生产方式的一种手段。”(7)它为资本主义新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劳动力和资本这二个前提条件。

2、借贷资本运动形式,是资本主义信用的基本形式。与借贷资本的运动形式采取商品形式和货币形式相适应,资本主义的信用主要分为两类,即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商业信用是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的基础,它是在职能资本家之间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而银行信用就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银行信用是银行以货币形式向职能资本家提供的信用,是资本主义信用的核心。它在资本主义信用体系中发挥着主导作用。除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之外,资本主义的信用形式还包括国家信用或公共信用、消费信用、高利贷信用和国际信用等。

(四)关于信用的职能与作用

1、信用的基本职能是信用创造和资本再分配。从历史上看,信用的基本职能有两个方面:

注:(5)《资本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390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