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板印象与归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刻板印象及其形成
二、刻板印象的具体表现 (一)性别和职业刻板印象 1.性别刻板印象和性别角色 性别 vs 性别角色 性别(sex):生理差异(man,women) 性别角色(gender):男女心理、社会差异(male ,
female) 性别刻板印象(gender role stereotype):人们对男女
第一节 刻板印象及其形成
三、刻板印象的形成、作用与改变 (一)刻板印象的形成 2.弱势群体的社会认同 有关弱势群体的研究,得出了与社会认同理论观点不同
的结果,即个体对某一外群体有更积极的刻板印象,褒 奖外群体(即外群体偏向),而对内群体却存有消极的刻 版印象,贬损内群体(即内群体贬损)
第一节 刻板印象及其形成
(二)刻板印象的作用 刻板印象具有相当大的合理性,它的出现是人类认知进化
的必然产物(王沛,2000)。 积极作用:通过刻板印象简化认知过程,迅速获得关
于特定对象的概念、形成印象,便于适应环境。 消极作用:经常是对信息的扭曲,过度简化或过度
夸大群体特性,忽略各成员的异质性,产生先入为主、 以偏概全的偏差;夸大群体间的差异性,产生偏见和歧 视。
刻板印象与归因
目录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刻板印象及其形成 社会阶层与社会偏见 归因与归因理论 归因偏差
第一节 刻板印象及其形成
一、刻板印象的概念
(一)定义 刻板印象/类属性思维(Stereotype),
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 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叫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具有社会适应的意义, 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 但在有限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刻板 印象往往具有消极的性质,会使人 产生偏见,甚至歧视。
(二)偏见的成因 1、动机因素 ① 歧视的替罪羊理论认为,日常生活的挫折导致人们
对弱势外围群体成员的替代性攻击,以发泄被压抑 的情绪。 ② 社会同一性理论则提出,人们渴望积极的社会同一 性,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人们通常对内部群体成员 给予偏向对待。
第二节 社会阶层与社会偏见
(二)偏见的成因 2、社会文化因素 ①社会群体间的利益冲突 ②社会化 ③ 人格 3、认知因素
第一节 刻板印象及其形成
(二)图式与刻板印象 ➢ 图式(schema)是过去经验中关于个人、群体、
角色或事件等的一套有组织的认知系统或架构, 它可以是语言材料的图式,也可以是视觉材料 的图式,还可以是其他材料的图式。 ➢ 图式加工(schematic processing):人在接触外 界事物时,在记忆中检索那些与输入信息最符 合的图式与之对照,加以理解和解释。
第一节 刻板印象及其形成
(三)影响刻板印象改变的因素
直接接触不符合原有刻板印象的群体成员 媒体信息对受众的刻板印象的影响能力 呈现反刻板印象的信息会削弱人们对刻板印象的使用
第二节 社会阶层与社会偏见
一、社会阶层及其心理差异 社会结构中存在地高低有序地层次就是社会阶
层。 自然差别和社会差别相互影响、相互关联,共
第一节 刻板印象及其形成
(二)地域和种族刻板印象 “北方人豪爽耿直、南方人精明细致”,“上海人
精细、东北人豪爽”,“德国人严谨、法国人浪漫、美 国人开放、中国人含蓄”等对特定地域的人的特征评论, 这些都是人们心目中传统的地域刻板印象,即知觉者关 于某个地区人群群体的刻板印象。 种族刻板印象,因为种族演化是以地理为基础的, 如亚洲地区的居住者多为黄种人,赤道附近的人多为黑 色皮肤,而接近南、北极的地区则多为白色皮肤。 二者的区别在于地域刻板印象以地域进行划分,而种族 刻板印象一般根据肤色、发色、面部骨骼结构等遗传决 定的身体形态进行划分。
三、减少偏见的方法
(一)对抗刻板印象 (二)平等接触 隔阂导致偏见 接触理论提出不同的群体成员之间的接触可导致更
积极的社会群体间的态度,这种接触的前提是群 体之间必须有同样的地位。 (三)创造消除偏见的环境
第三节 归因与归因理论
一、归因与归因理论的概念 归因(attribution)是指根据有关的外部信息、线索对人的内
在状态或依据外在行为表现推测行为原因过程,就称为 归因,也叫归因过程。 由于人们轻易不愿付出自己的认知资源,所以并不是对所有 发生的事情归因,只有在两种情况下人们才会归因
第一节 刻板印象及其形成
在信息不够充分的情况下,人们可以利用已经形成的 图式对个人进行类推;而且人们可以利用图式来加快 信息加工速度。
刻板印象的“图式过滤器模型”(schema filter model) 认为,刻板印象是以概括化的知识结构(即“图式”)为 表征存储于记忆中的。这些结构实际上是大量知识的 存储库,不仅指明了某一类型的人所具有的特性,而 且也指明了他们可能做出的行为,指引着人们对信息 的编码和表征。
第一节 刻板印象及其形成
三、刻板印象的形成、作用与改变 (一)刻板印象的形成 1.社会认同理论 社会认同理论认为刻板印象是社会分类和比较的结果。
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们总是倾向于以一定 的标准将人进行归类,使信息的提取和运用结构化。 刻板印象的产生和内-外群体效应的出现是相关联的,与 群体成员希望从所属群体中获得对自己更积极的认同有 密切的关系。
“应当”具有的特定行为、特征的相对稳固的信念,是 特定社会或群体按照人的男女性别规定的不同行为模式。
第一节 刻板印象及其形成
二、刻板印象的具体表现 (一)性别和职业刻板印象 2.性别刻板印象的产生 性别刻板印象源于性别角色的分化。男女两性在体力
和其他生理能力上的差异,导致出现不同的社会分工, 也出现了男女两性的责任分化。最初的劳动分工,反复 实践,成为一种社会规范传承。 人类早期的社会分工、社会文化、生物学等因素,共 同导致了人类社会的性别角色分化,铸成了人类对男女 性别的刻板印象。
同形成了社会阶层。 当环境允许群体之间进行比较时,会使社会分
群更加突出。 各个阶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认知差异。
第二节 社会阶层与社会偏见
二、社会偏见
(一)偏见的特点 1、以有限的或不正确的信息来源为基础 2、偏见的认知成分就是刻板印象 3、偏见有过渡类化的倾向 4、偏见含有先入为主的判断
第二节 社会阶层与社会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