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特点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美术的审美特点以及作品举例说明文

中国传统美术的审美特点以及作品举例说明文

中国传统美术的审美特点中国传统美术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们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并且在艺术上有着独特的审美特点。

一般来说,中国传统美术有以下几个审美特点:一、符合“中庸”思想中国传统美术的审美特点之一就是符合“中庸”思想。

“中庸”思想源于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强调以“中庸之道”来实现和谐社会。

中国传统美术也遵循这一思想,在艺术上体现出一种“中庸之美”,其中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二、追求完美中国传统美术的审美特点之二就是追求完美。

中国传统美术的艺术家们追求完美,他们努力把自己的作品做到尽善尽美,尽可能把艺术表现得更加完美。

他们追求完美,不仅是为了表现艺术,更是为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三、融合东西方中国传统美术的审美特点之三就是融合东西方。

中国传统美术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也融合了西方文化的元素。

许多中国传统美术作品都是融合东西方文化的,表现出一种融合文化的独特审美。

四、重视艺术细节中国传统美术的审美特点之四就是重视艺术细节。

中国传统美术的艺术家们注重艺术细节,他们努力把自己的作品做到尽可能完美,以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

他们重视艺术细节,不仅是为了表现艺术,更是为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中国传统美术作品举例一、《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是中国传统美术的经典作品,画家张择端以宋代汴河两岸的景象为题材,创作了一幅宽阔壮观的画卷,内容涵盖了宋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画卷中,张择端把宋代社会生活的繁杂细节一一勾勒出来,表现出一种“中庸之美”,重现了宋代社会的繁华盛世。

二、《芙蓉出水图》《芙蓉出水图》是中国传统美术的经典作品,画家吴道子以芙蓉出水为题材,创作了一幅极具艺术感染力的画卷。

画卷中,吴道子把芙蓉出水的景象勾勒得极具细腻,极具生动,芙蓉出水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

画卷中,吴道子追求完美,把芙蓉出水的景象表现得极具完美,让观者仿佛置身于一个美丽的梦境之中。

中国传统绘的特点

中国传统绘的特点

中国传统绘的特点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中国传统绘画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拥有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丰富的内涵。

本文将从技法、题材以及审美观念三个方面来讨论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

一、技法1. 走笔写意:中国传统绘画以“走笔写意”为主要特点,注重表达意境和情感,而非事物的外在形态。

艺术家通过自由运用笔墨色彩,通过简练的线条和浓淡的笔墨,准确地描绘出主题的特征和意蕴。

2. 墨色相映:中国传统绘画以水墨为主要表现手法,追求墨色的丰富变化和相互衬托。

通过奇妙的墨色运用,艺术家能够创造出富有立体感和节奏感的画面效果,引导观者产生联想和想象。

3. 留白运用:中国传统绘画注重利用留白处理来强调艺术效果。

艺术家通过精心安排留白的位置和程度,使作品显得更加简练、灵动,给观者以余韵和空间感。

二、题材1. 山水画:中国传统绘画以山水画为代表,强调“山水之间寓有人情万千”。

山水画注重描绘大自然的景色、气势和情调,通过山水与人文的折射和映衬,表达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2. 人物画: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人物画着重塑造人物的精神风貌和内心表情。

艺术家通过细腻的线条和色彩,刻画人物的举止、神态和情感状态,以及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3. 花鸟画:中国传统绘画中的花鸟画注重展现自然界的生灵和丰富多样的生态。

艺术家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和真实的色彩表现,使花鸟形象栩栩如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自然界的和谐之感。

三、审美观念1. 含蓄内敛:中国传统绘画强调以“气韵生动”来表现主题,注重形神兼备的审美效果。

作品中往往不张扬、不唐突,通过微妙的笔墨变化或者细致的构图来引导观者去感受意境。

2. 追求平衡与和谐:中国传统绘画注重画面的整体平衡和构图的谐调。

艺术家通过精确地布置和安排元素的位置和比例,使画面达到一种动静相宜、对称协调的艺术效果。

3. 强调意境与修养:中国传统绘画强调艺术家的境界和素养对作品的影响。

艺术家需具备深厚的文化修养和情感体验,通过个人独特的理解和表达方式,赋予作品以独特的意境和情感共鸣。

中国古典绘画的审美特征

中国古典绘画的审美特征

中国古典绘画的审美特征第一篇:中国古典绘画的审美特征中国古典绘画的审美特征——中国画与诗歌的融合中国绘画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结晶,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它的形式和美感有别于世界其他绘画艺术,它是中国古代哲学、美学、文学、书法、宗教等多种文化形态所蕴育的一种特殊的艺术。

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多数中国画家首先是文人,然后是画家。

因此绘画与书法、诗歌有着紧密联系,它们之间互相丰富、互相渗透、融会到一起而形成的一种综合性表现艺术,可谓“诗画同源”,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一是在画面的形式上诗文与画结合;另外一层含意是画境的诗意,是指画家创造的艺术形象中饱含着诗的意趣,这正是画家努力求得的境界。

所以中国文人看画有读画之说,如果说笔墨为画之体貌,诗意则为画之灵魂,笔墨与诗意相融相辅而成画。

中国最早的文学成就是编纂于公元前6世纪的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而中国诗画开始联系起来是因为刘褒为《诗经》上的《北风》、《云汉》二诗配了二幅图。

到晋代的顾恺之根据曹植的《洛神赋》画了《洛神赋图》。

至晋末陶潜开始创作田园山水诗,并出现一批山水画家。

自此以后山水田园诗逐渐发展起来。

这些诗人画家,虽然不曾有意识的将诗画结合起来,但却同时向山水田园诗画发展,使题材内容有了新的发展方向,再者,这些诗人画家的道佛思想极其浓厚,在审美最求上也大体相同。

所以他们的诗画创作思想也有相似之处。

到唐代时,是诗歌的辉煌时期,诗画结合也已明朗化,诗人画家或为画题诗,或为诗作画。

可见诗画结合在唐代已经逐渐发展起来,而且各种形式都已具备。

而宋代的诗与画的密切关系,已经相当明显了,而且也已经发展到成熟的阶段。

并由于苏轼提出总结性的“诗中有画”与“画中有诗”的美学原则,成为千古定论。

自此以后,诗人画家都以此为最高的审美追求和创作目的,导致诗配画和画配诗及画上题诗、自画自题,成为普遍的诗画创作的美的形式和标准。

绘画史一般把王维看成“诗中有画”与“画中有诗”的代表人物。

中 国传统绘画艺术风格的特点

中 国传统绘画艺术风格的特点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风格的特点关键信息1、线条运用:线条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造型的主要手段。

2、笔墨技法:包括墨的浓淡干湿、笔法的刚柔顿挫等。

3、意境营造:追求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艺术境界。

4、构图法则:注重主次分明、疏密得当、开合有序。

5、色彩运用:以淡雅、含蓄为主,强调色彩的象征意义。

6、题材内容:涵盖山水、人物、花鸟等丰富多样的主题。

11 线条运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线条不仅用于勾勒物体的轮廓,还具有表现质感、量感和动态的功能。

线条的粗细、长短、曲直、疏密等变化能够传达出画家的情感和审美意趣。

例如,在人物画中,线条可以生动地描绘出人物的姿态和神情;在山水画中,线条可以表现出山水的气势和纹理。

线条的运用体现了中国传统绘画对形式美的独特追求,是中国绘画艺术的重要特色之一。

111 线条的表现力线条能够通过其形态和走势展现物体的形态特征和内在结构。

刚劲有力的线条可以表现出物体的坚硬和稳固,而柔和流畅的线条则能够传达出物体的柔软和灵动。

同时,线条的疏密组合可以营造出空间的层次感和立体感,使画面富有韵律和节奏感。

112 线条的情感传达画家通过对线的运用,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融入作品之中。

奔放洒脱的线条可能表达出画家的豪迈之情,细腻婉约的线条则可能透露出画家的细腻心思。

线条成为画家与观众之间情感交流的桥梁,使观众能够感受到画家的内心世界。

12 笔墨技法笔墨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核心要素之一。

墨的运用讲究浓淡干湿的变化,通过墨色的层次和过渡来表现物体的光影和质感。

笔法则包括中锋、侧锋、逆锋等多种运笔方式,每种笔法都能产生不同的线条效果和艺术韵味。

121 墨的浓淡干湿浓墨厚重深沉,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淡墨清新淡雅,营造出柔和的氛围。

干墨能表现出物体的粗糙质感,湿墨则使画面显得润泽灵动。

画家根据表现对象的需要,巧妙地运用墨的浓淡干湿,创造出丰富多样的艺术效果。

122 笔法的多样性中锋用笔圆润饱满,侧锋用笔刚健有力,逆锋用笔则能产生古朴苍劲的效果。

中国古代绘的艺术特点与审美价值

中国古代绘的艺术特点与审美价值

中国古代绘的艺术特点与审美价值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特点与审美价值中国古代绘画,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拥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和深邃的审美价值。

这些特点与价值不仅体现在其技法和表现手法上,更由于其对自然景物与人文情感的独特表达和传递方式。

通过审视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特点与审美价值,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千年文化遗产。

一、景物意象的传神表达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特点之一便是其独特的景物意象传达方式。

绘画家通过选取自然界或人类生活中的景物为创作对象,以笔墨刻画出其形象特征和精神内涵。

在画作中,常以婉约的手法表达对自然景物的敬畏与赞美,力求通过笔墨的运用,传递出对大自然的深切感悟和温润情感。

在中国古代绘画中,山水画和花鸟画成为最为著名的两大流派。

山水画以寄情山水、追求远离尘嚣的境界为创作主题;花鸟画以惊艳细腻的写实手法,展现出自然界中花鸟的婉约与生动。

这些作品在表现自然景物的同时,也通过抒发自己对自然的感受和理解,引起了人们对自然美的更深层次的思考与赞叹。

二、墨色情韵的独特表现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特点之二在于其独特的墨色表现。

墨色在中国绘画中被赋予了独特的美学意义,是画家表现形态和情感的主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墨色的运用,可以传达出画家对世界的独特观察与体验。

中国古代绘画以墨黑为基调,通过墨色的浓淡程度和湿度的巧妙运用,带出了诸多细腻的观察和感悟。

传统绘画注重墨色的沉浸感和层次感,使得作品更具厚重感和立体感。

尤其是在山水画中,墨色处理的恰如其分,能够通过简练的线条和浓淡的墨色,创造出恢弘的山川和宁静的水面,使人对自然景物的美感得以更加充分的体验。

三、意境深远的表达方式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特点之三在于其意境深远的表达方式。

中国古代绘画强调画家通过笔墨的表现手法来营造情感氛围,并以此引发观者内心深处的共鸣和思考。

通过画家的笔墨技法与意境营造,中国古代绘画引发了人们对个体情感、人生意义等更广阔议题的思考。

绘画作品通过一种独特的虚实结合的手法,运用留白和虚化的技巧,去掉繁琐的细节,留下寥寥几笔,却能够唤起观者联想和想象的空间。

中国传统绘画的特色与艺术风格

中国传统绘画的特色与艺术风格

中国传统绘画的特色与艺术风格中国传统绘画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源远流长,有着独特的特色和艺术风格。

这种绘画形式在中国历史上经历了多个时期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观念和技巧。

中国传统绘画以其丰富的内涵和细致的笔墨表达,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

中国传统绘画的特色之一是“意境超绝”。

意境是指绘画作品所展现出来的情感和境界。

中国传统绘画强调内涵和意境的表达,追求情感的抒发和心灵的升华。

绘画家通过用心描绘作品中的景物、人物和动物,注入他们的情感和生活体验,使观者能够感受到作品背后的深意。

另一个重要的特色是“写实与写意的结合”。

中国传统绘画注重形象的真实再现,对细节的精密描绘,追求物象的相似性。

但与此同时,绘画家也善于运用笔墨的技巧,通过简洁的线条和意境化的表现手法,使画面更具有艺术韵味和审美感。

这种融合了写实与写意的绘画风格,使中国传统绘画显得独具艺术特色。

另外,中国传统绘画注重“形神兼备”。

形神是指画面中所表现事物的外形,而兼备则是指作品中除了形象的再现之外,还要通过艺术手法来表达作品所传达的精神、意义和情感。

中国传统绘画将形神融为一体,绘画家通过刻画物象的同时,传达其背后所蕴含的思想和哲理,使作品更具深度和内涵。

中国传统绘画还注重“空灵静谧”的表现。

中国画善于运用水墨和水彩等材料,以清淡的色调和流畅的线条勾勒出氛围幽远的山水、宁静的人物以及富有禅意的花鸟。

这种表现手法使画面散发出一种宁静、静谧的氛围,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

观者在欣赏中国传统绘画时,往往能够感受到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此外,中国传统绘画还注重“从内到外”的表达。

中国绘画强调“神韵”,即艺术家通过自身的修养和感悟,以及与自然和社会的交融,将自己的内心情感与作品相融合,以表达作品所要传达的意境和情感。

因此,观众在欣赏中国传统绘画时,往往能够感受到画家的思想和灵感的质朴流露。

总结起来,中国传统绘画的特色与艺术风格包括意境超绝、写实与写意的结合、形神兼备、空灵静谧和从内到外的表达。

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形式和审美价值

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形式和审美价值

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形式和审美价值中国传统绘画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

其表现形式和审美价值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形式和审美价值,以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绘画。

一、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形式1.笔墨中国传统绘画以“笔墨”为灵魂。

它强调意境、意念和气韵,而不是外形。

所谓“墨菲音妙”,“墨”就是指笔墨。

笔墨分为硬、软、秀三种类型。

硬笔墨是指用硬纸抽欠,墨量大,笔锋硬而短,用于绘画的线条和外形描绘;软笔墨是指用鸦毛或兔毫制成的软笔,墨量较淡,笔锋柔软,主要用于绘画花鸟、山水等有气息的画作;秀笔墨是指用羊毫或兽毫制成的细笔,墨量较少,笔锋细而长,主要用于绘画人物的头发、衣物、技法等。

2.颜色中国传统绘画大多数为水墨画,但也有彩色的绘画形式,如工笔、写意等。

在彩色绘画中,颜色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具有特殊的文化寓意。

如,红色代表喜庆、吉祥、华贵;黄色代表财富、荣誉、地位;绿色代表生命、成长、自然;黑色代表官方、庄重和正式等。

3.题字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画家都及其注重画作的题字。

这是因为标题是画作和作者之间沟通的途径,题字包含作者的思想、知识和感情。

好的题字可以增加画作的文化意义和艺术价值,让观者对作品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欣赏。

二、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价值1.意境中国传统绘画强调意境,这意味着画家不仅要传递画作的表面信息,还要通过意境来传达作者的情感体验和想法。

意境完美的画作,可以使观者感到心灵上的愉悦和满足。

2.审美距离中国传统绘画不是为了准确地描绘现实,而是为了表达画家的内在情感和意志。

这就需要观者时常与画家交流和理解,从而能够赏识出画中的美。

而这种距离感,也是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魅力。

3.灵性中国传统绘画具有极高的艺术品质,它注重画作的内在灵性,而不是外在形式。

画家通过笔墨和色彩来表达意境和内在情感,使画作具有灵魂和生命,使观者在欣赏画作时不仅欣赏到美的形式、结构和色彩,还能感受到画作所代表的精神体验。

浅论中国画独特的审美特征

浅论中国画独特的审美特征

浅论中国画独特的审美特征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形式的代表,它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

这种审美特征是在长期的历史和文化积淀中形成的,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审美观念和艺术理念。

下面我将从意境、笔墨、构图和色彩等方面对中国画的独特审美特征进行论述。

中国画追求的是意境的深远和情感的抒发。

在中国画中,追求的不仅仅是物象的相似,更重要的是表现绘画所要表达的主题和内涵。

中国画往往通过简练的线条和虚实有致的创造,来描绘出作品特有的意境。

轻灵飞扬的画风能够给人以开阔的视觉感受,同时也能够引发观者的联想和思考。

另外,中国画注重情感的传达,通过墨色的变化和细腻的纹理来表达画家的情感状态,从而实现情感的抒发。

在中国画的表现形式中,笔墨是非常重要的元素。

中国画笔墨采用的是用毛笔蘸墨绘画,墨迹淋漓的质感给人以独特的感受。

毛笔的灵活性和变化性能够带给作品更多的质感和层次感,从而增添了画面的艺术性。

中国画笔墨的变化丰富多样,从浓重到淡雅,从激烈到柔和,都能够被艺术家灵活运用,以表现不同的主题和情感。

笔触的变化可以带给作品更多的表现力和细腻度,同时也能够给观者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

中国画作品的构图也是其独特之处。

中国画倾向于简洁、有力的构图,尽量剔除多余的细节,注重画面的整体性和平衡感。

这种构图方式使得作品更加注重主题的表达,能够更好地引导观者的目光,让观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内涵。

同时,中国画的构图也注重生活的自然和谐,追求的是一种平衡和无限延伸的感觉,在画面中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

色彩在中国画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中国画的色彩注重的是墨色的变化和运用。

墨色丰富多样,有浓有淡,有黑有白,能够通过不同的之间的层次和变化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在传统中国画中,常见的颜色主要是黑白灰,通过不同的墨色叠加来表现画面的明暗变化和层次感。

这种色彩运用方式使得作品更加含蓄和神秘,适合表达中国文化的哲学思想和审美观念。

综上所述,中国画独特的审美特征体现在意境、笔墨、构图和色彩等方面。

中国的传统美术风格和艺术创作有何特色

中国的传统美术风格和艺术创作有何特色

中国的传统美术风格和艺术创作有何特色中国的传统美术风格和艺术创作历史悠久,凝聚了千百年来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

这种传统美术风格和艺术创作具有独特而丰富的特色,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以及独特的审美理念。

传统美术风格的特色之一是强调意境与隐晦。

传统中国绘画追求意境和意蕴的表现,注重画面中的隐晦和含蓄。

作品往往通过简约的线条和空间来表达深邃的意境,给观者留下想象和思考的空间。

比如山水画中常见的“孤松寒轧”的构图方式,通过少数几笔勾勒,表现出山水的辽阔和气势。

这种强调意境和隐晦的审美特色,给人以余韵和思考的空间,使作品具有更加深刻的艺术感染力。

其次,中国的传统美术风格也非常注重形象和符号的象征意义。

在中国传统美术中,常常运用形象象征和符号象征来传达信息。

比如,鲤鱼代表着好运、幸福和长寿,在中国绘画中常常被运用来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又如,中国画中常常运用蝙蝠作为祥瑞图案,象征着吉祥如意和幸福美满。

这种形象和符号的象征意义,使作品中蕴含了更多的文化与情感内涵,给观者带来更多的思考和感受。

除了以上两个特点,中国的传统美术风格还强调写意与线条的表现。

相比于西方绘画的写实主义风格,中国的传统美术更注重表现画家对于对象的情感与理解。

写意画家运用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的线条勾勒出物象和意境,通过线条的粗细、变化和变化的方向来表现对象的特点和情感,以达到最大程度地表现创作主观情感与意境。

这种写意风格非常具有个性,鲜明地展现了中国画家的独特审美观和艺术追求。

在中国艺术创作中,对传统美术风格的传承和发展也是一个重要特色。

中国的艺术创作历史悠久,吸收了各个历史时期的艺术成果。

不同朝代的艺术风格如唐代的魏晋风华、宋代的继承和创新、元代的写意与创作等都对中国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画家在传统基础上进行创新,形成了自己的艺术语言和风格。

同时,中国的艺术创作也受到了现代思潮和西方艺术的影响,使得中国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相融合,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创作形式。

论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特点

论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特点

论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特点中国传统绘画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它秉承着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独特的艺术形式,表达出中国人对自然美和人文美的审美追求。

中国传统绘画具有多方面的审美特点,其中包括意境、笔墨、构图、色彩和表现手法等方面。

意境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核心特点之一、它强调以意传境,即通过描绘富有情感和哲理的画面,引发观者的共鸣和思考。

中国传统绘画不仅追求形象的再现,更重要的是在画面中传达画家的思想感情,并引导观者进入画面所表达的意境中。

这种意境常常是深邃、凝练、含蓄的,具有寓意和隐喻,让观者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和闲适。

笔墨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艺术语言。

传统绘画注重笔墨的表现力和神韵。

画家使用不同的笔法和墨色,通过笔墨的浓淡变化、墨迹的流畅和干湿、笔触的粗细等表现绘画对象的特性和情感。

传统绘画注重“神韵”,即笔墨中所包含的灵动和生动之气。

这种神韵追求笔墨的魅力和墨韵的丰富,使得绘画作品富有韵律感和生命力。

构图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另一个重要特点。

它追求画面的和谐、平衡和节奏感。

在构图上,中国传统绘画常常采用“留白”的手法,即画面中有意留下一些空白的地方,增加观者的联想空间;同时,还会运用“静中见动”的表现手法,即通过明暗对比和形体变化展示事物的运动和变化,创造出一种动感和活力。

色彩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具有独特的表现方式和审美特点。

传统绘画常使用的颜料是古代的矿物颜料,如朱砂、雄黄、石青等,这些颜料光泽柔和,使画面呈现古朴的色调。

另外,传统绘画追求色的纯净和深厚,注重色彩的表现力和变化,通过色彩的运用来表现对象的质感和氛围,创造出一种虚幻而富有诗意的艺术效果。

最后,中国传统绘画还有一种独特的表现手法,即“写意”。

它不注重细节的再现,而是通过一些简洁的笔触、寥寥几笔,勾勒出主体的形象和内涵,表现画家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思想。

写意追求形象的概括和意象的抒发,鼓励观者去联想和体会,从而增加了观者的想象空间和审美乐趣。

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风格特点

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风格特点

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风格特点中国传统绘画是中国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风格特点。

1. 平面构图的注重中国传统绘画注重平面构图,尤其是山水画和花鸟画。

在山水画中,经常运用“三分法”来构建画面,将画面分为天、地、人三个部分。

同时,还注重对画面的整体平衡和和谐感的塑造。

在花鸟画中,常常通过布局丰富而多变的花木和鸟兽形象来构成画面,注重造型的平衡和韵律感。

2. 线条的独特表现中国传统绘画注重线条的表现。

传统绘画中的线条常常是繁复而富有节奏感的。

在山水画中,线条的表现主要是通过细腻的勾线勾勒出山石、树木、水流等自然元素的形态,同时也需要注意线条的变化和流动感。

在花鸟画中,线条的表现则对花草、鸟兽等造型进行描绘,既要表现出物象的外形特点,又要注重线条的流畅和动感。

3. 墨色的运用与表现中国传统绘画中,墨色的运用与表现是非常重要的。

传统绘画中常使用的墨色有晕染、点染、写意、洒墨等技法,通过墨色的运用,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情绪、氛围和场景。

墨色的运用既可以展示出墨的浓淡变化,也可以通过线条和笔触的处理来表现出质感和形态。

4. “白”与“空”的表现中国传统绘画注重“白”与“空”的表现。

在绘画中,有时不绘制具体的物象,而是运用留白表现事物的存在。

留白的部分为空白的、不存在的部分,却能够在观者心中勾勒出事物的形态和轮廓。

这种“空”在构图和审美上具有引导和启示的作用,使画面更具韵律和留白之美。

5. 意境与意蕴的追求中国传统绘画追求意境和意蕴的表达。

传统绘画常常通过景物的描绘来表达画家的情感和思想,注重通过笔墨的技巧和手法来传达深层次的感受。

艺术家常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和深沉内敛的表现手法,营造出深邃而富有内涵的意境。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风格特点包括平面构图的注重、线条的独特表现、墨色的运用与表现、白与空的表现以及意境与意蕴的追求。

这些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使中国传统绘画独具魅力,为后世绘画家提供了丰富的艺术源泉。

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特色

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特色

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特色中国传统绘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变。

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传统绘画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色。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特点,介绍其独特的风格、技法与意境。

一、写意的画风中国传统绘画注重表现艺术家的个人情感与审美追求,强调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和理解。

因此,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偏向写意,强调以意伴形,追求形神兼备。

艺术家通过勾勒简洁而富有变化的线条,运用色彩和墨的渲染,使作品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

二、笔墨的精髓中国传统绘画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其精妙的笔墨运用。

中国画绘制工具主要是毛笔和宣纸,通过正确的笔力加以运用,艺术家能够创造出各种不同的线条和表现手法。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运笔的灵活性和筆触的独特之处被赋予了重要的意义,艺术家常常以顿挫有致的笔法来传达作品的意境。

三、墨色的运用墨,作为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重要材料,被广泛运用于各种类型的画作中。

艺术家可以通过墨的使用来表现作品的深邃、神秘和独特气息。

中国传统绘画中墨的具体运用有很多种,如浓墨重彩、淡墨渲染等,每一种墨的运用方法都有其独特的效果和意义。

四、意境的追求中国传统绘画强调作品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艺术家通过绘画的技法和手法,以及对自然和生活的感受,创造出丰富的意境。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意境常常被看作是作品的灵魂和核心,能够引发观者的共鸣和情感共振。

五、继承与创新中国传统绘画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技巧,而且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也进行了创新与变革。

艺术家们不拘一格,吸收外来文化与艺术元素,将其融入传统绘画之中,创造出了多样化的艺术形式与风格。

中国传统绘画的传承与创新成为了该艺术形式不断发展的动力与源泉。

六、文化的传递与传承中国传统绘画作为中国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通过艺术家们的创作和传承,将中国历史、文化和价值观传递给了后世。

中国传统绘画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和观念影响了世界各地的艺术家,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使者。

从四个点对艺术学概论中中国绘画的审美特色进行论述

从四个点对艺术学概论中中国绘画的审美特色进行论述

从四个点对艺术学概论中中国绘画的审美特色进行论述中国绘画的审美特色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分别是笔墨意境、构图技法、主题内容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首先,中国绘画注重笔墨意境的表达。

传统中国绘画强调墨色的运用与笔墨的神韵。

艺术家通过墨色的淋漓、水墨的渗透与笔墨的灵动,展现出一种独特的意境。

墨色的运用可以表现出物象的形态、质感和气氛,而笔墨的神韵则能够传递出艺术家的思想与感情。

这种笔墨意境的表达形式在中国绘画中体现得尤为突出,使得中国画作具有独特的韵味与内涵。

其次,中国绘画注重构图技法的运用。

传统中国绘画追求“意象”的呈现,通过巧妙的构图技法来达到艺术的效果。

一方面,中国绘画追求画面的平衡与和谐,注重构图的整体感。

另一方面,中国绘画注重画面的层次感与透视关系,通过重点突出、虚实结合和明暗对比等手法来营造画面的空间感。

这种构图技法的运用使得中国画作充满了变化与张力,给人以美的享受。

第三,中国绘画的主题内容多样丰富。

中国绘画以山水、花鸟、人物等为主题,通过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描绘,表达了对世界的观察与思考。

山水画以表现山川河流的壮美和自然景色的意境为主,花鸟画则以表现花鸟的姿态和生动形态为主,而人物画则以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人物情感为主。

这种多样化的主题内容丰富了中国绘画的内涵,也使得中国画作更具审美价值。

最后,中国绘画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中国绘画深受儒家思想和道家哲学的影响,强调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的审美观念。

传统中国绘画注重道德情操的培养和人文精神的传承,强调通过绘画表达艺术家的情感、思想和道德观念。

这种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使得中国绘画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特色。

综上所述,中国绘画的审美特色体现在笔墨意境、构图技法、主题内容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等多个方面。

这些特色使得中国绘画在世界艺术史上独树一帜,成为了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

浅谈中国画的审美特征

浅谈中国画的审美特征

浅谈中国画的审美特征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美术的代表之一,在中国文化的发展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具有丰富的审美特征。

本文将从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国画的审美特征。

一、山水画山水画是中国画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它通常描绘的是山水景观,但不仅限于描绘自然环境,更是一种对人类精神境界的表现。

在山水画中,常见的审美特征有:1. 用墨浓淡变化来表现山水的高低,远近和质感。

画家追求准确的墨色变化,以表达山水的灵气和艺术韵味。

2. 运用“虚实”手法来表现空间和深度感。

画家善于利用虚实关系来表现山水的深度和气息。

3. 讲究“意韵”和“气韵”,通过自然景观的再现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想。

山水画重视表现画家的才情和思想感悟,使得画面有更深刻的内涵和精神内涵。

二、花鸟画花鸟画通常是指用笔墨来表现花卉、鸟类等小动物的美丽形态和生活情趣的一种绘画。

花鸟画的审美特征有:1. 追求精细写实的表现手法。

画家要通过丰富的笔墨技巧和细致的表现手法来表现花鸟的细节和形态。

2. 和谐的色彩用法。

花鸟画在色彩的运用上强调色调的和谐和色彩的嫩雅,以营造一种自然、清新、优美的画面效果。

3. 把握生命的脉搏,表现生命的韵律。

画家要注意描绘花鸟的生命力和生命的韵律,表现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表达出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三、人物画人物画是对人物形象的描绘,它是中国画艺术中最具代表性、最具表现力的一种形式。

其审美特征有:1. 追求具体生动的形象表现,突出人物形象的神韵和个性特征。

画家必须掌握人物的神态、情绪和动作,通过细致入微和准确的表现手法来表达人物的精神内涵和形象特征。

2. 讲究构图的规律和按比例的关系。

画家要注意人物的比例、空间关系和距离感的表现,以使画面更加合理、生动和美观。

3. 强调历史文化的表现和美学的价值。

人物画强调人物形象的历史性和文化性,以及美学价值的表现,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人文精神的价值取向。

总之,中国画是具有独特审美特征的一种绘画形式,它通过对自然和人文的描绘来表达人类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内涵,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人文精神的价值取向。

中国传统美术的审美特点以及作品举例说明文

中国传统美术的审美特点以及作品举例说明文

中国传统美术的审美特点以及作品举例说明文首先,中国传统绘画是中国传统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审美特点主要体现在结构和构图上。

中国传统绘画追求形式和内容的恰到好处的和谐,绘画结构呈现出的通常是对称、平衡的特点。

代表作品之一是郑板桥的《饮马图》。

这幅画是本状牛皮纸彩绘,广场寓意丰富,画面结构饱满,而不显拥挤。

画面上的马匹和人物的姿态、面部表情都相得益彰,体现出绘画中的和谐之美。

其次,中国传统书法也是中国传统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审美特点主要表现为内敛和细致。

中国传统书法在笔触的安排和用墨中追求“内敛”的特色,以此表达出文人的情怀。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这幅作品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

从笔触上看,王羲之的字迹遒劲有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从构图上看,王羲之巧妙地运用了整个字体的布局,精心挑选词句的分行,使整个作品呈现出一种空灵的美感。

细腻的笔画和平衡的布局使得这幅作品成为中国传统书法中的经典之作。

此外,中国传统工艺品也是中国传统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审美特点主要体现在寓意和精细加工上。

中国传统工艺品往往寓意深远,通过精巧的手工制作,传递出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个代表性的例子是景泰蓝。

景泰蓝的制作需要经过多个工序,包括制胎、勾丝、点彩、填光、润饰等。

作品《江南如意图》是景泰蓝中的佳作,通过图案的精细绘制,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景,展现出了中国传统美术中的细致之美。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美术的审美特点包括和谐、内敛、细致、寓意等。

通过绘画、书法和工艺品的举例说明,可以看出这些审美特点在不同的艺术门类中得以体现。

中国传统美术的审美特点不仅是对美的追求,更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表达,也反映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和艺术创造力。

中国绘画的历史与审美鉴赏

中国绘画的历史与审美鉴赏

中国绘画的历史与审美鉴赏
中国绘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数千年的新石器时代。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绘画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标准。

以下是中国绘画的历史和审美鉴赏的主要特点:
1. 历史发展:
- 古代绘画(距今约3000年前至10世纪):以壁画和丝织品绘画为主要形式,描绘神话传说和宗教题材。

- 唐宋绘画(10-13世纪):以山水画为主流,强调表现自然风景和水墨技法的灵动。

- 元明绘画(13-17世纪):转向更为写实的风格,注重人物描绘和色彩运用。

- 清代绘画(17-19世纪):以传统文人画为主导,强调意境和书法的结合。

2. 审美鉴赏:
- 画面构图:中国绘画注重画面的平衡、和谐和空间安排,追求不拘一格的自由变化。

- 笔墨运用:中国人注重墨的质感和笔触的力度,善于运用变化丰富的线条和墨色来表现形态、质感和气氛。

- 主题内容:中国绘画注重意境和情感的表达,尤其擅长描绘自然山水和人物情趣。

- 艺术风格:中国绘画既有工笔细腻的写实风格,也有诗意深邃的文人风韵,强调留白和意蕴的表达。

- 传统价值观:中国绘画注重道德伦理和哲学思考,追求平和、内敛、虚怀若谷的审美体验。

中国绘画的历史和审美鉴赏是非常广阔和深邃的话题,以上是对其主要特点进行的简要介绍。

对于更深入的了解和鉴赏,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和研究。

中国传统绘的特点

中国传统绘的特点

中国传统绘的特点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中国传统绘画源远流长,积淀深厚,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方式。

传统绘画包括国画和工笔画,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意境深远。

中国传统绘画注重意境的表达,追求以形写神,以神达气。

画家通过表现自然和人物形象,传达出他们所追求的艺术境界和情感内涵。

在古代绘画中,常常通过善用线条、墨色和构图等手法,将对自然山水的赞美和对人物情感的诉求融合在一起。

二、笔墨相生。

中国传统绘画强调笔墨的表现力,认为笔墨是艺术表达的灵魂。

传统绘画中常常运用细腻的笔触和富有变化的墨色来表现物象的神韵和意境。

绘画家能够通过运用不同的笔法和墨色,创造出丰富的线条和色彩效果,从而增强作品的艺术魅力和观赏价值。

三、创意独特。

中国传统绘画注重创作的独特性和个性化。

画家在创作中常常融入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表达对世界和生活的独特理解。

无论是山水画还是人物画,画家都通过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展现出他们对于事物本质的独到见解和感悟。

四、注重写意。

中国传统绘画强调画家对事物的写意表达。

传统绘画风格追求侧重感受和情感的表达,注重画家的主观创作能力和对形象的加工。

画家通过写意的手法,将自己对于事物的观察和理解融入到绘画中,呈现出独特的审美效果和艺术形象。

五、注重空灵和留白。

中国传统绘画倡导留白和空灵的审美理念。

绘画作品中常常通过留白和虚实的对比来营造出层次感和空间感。

通过留白的运用,画家将画面中的重要元素凸显出来,并且能够让观众产生联想和想象空间,增加作品的艺术张力和艺术表现力。

总结起来,中国传统绘画具有意境深远、笔墨相生、创意独特、注重写意和注重空灵和留白的特点。

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绘画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魅力,使其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无论是山水画还是人物画,中国传统绘画都能够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富有表现力的墨色,表达出画家对于自然和生活的独特感悟和情感体验。

中国古代绘画的美学特征

中国古代绘画的美学特征

中国古代绘画的美学特征中国古代绘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

这些特征包括:写意性、意境性、空灵性、气韵生动性和传神性等。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美学特征。

一、写意性写意性是中国古代绘画的重要特征之一。

写意即以形似而不拘泥于形似,强调形式的变化和艺术家的个人表达。

中国古代绘画注重通过寥寥数笔勾勒出景物的神韵,追求以形式来表达精神境界。

这种写意性使得中国古代绘画充满了诗意和抒情的特点。

二、意境性意境性是中国古代绘画的又一重要特征。

意境即画家通过形式和色彩的运用,以及构图和布局的安排,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情感和情绪氛围。

中国古代绘画追求的是一种超越形式的境界,通过意境的营造,使观者能够感受到画家的情感和思想。

这种意境性使得中国古代绘画具有了一种禅意和超然的感觉。

三、空灵性空灵性是中国古代绘画的又一重要特征。

空灵即画面呈现出的一种虚无和超脱感。

中国古代绘画强调意境的表达,常常通过淡雅的笔墨和空灵的构图来体现。

这种空灵性使得中国古代绘画具有了一种超然的氛围,让观者感受到一种超越尘世的美感。

四、气韵生动性气韵生动性是中国古代绘画的又一重要特征。

气韵即画家通过形体、笔墨和色彩的运用,使画面呈现出一种生动和活泼的感觉。

中国古代绘画注重通过形象的变化和形式的表达来体现气韵的生动性。

这种气韵生动性使得中国古代绘画具有了一种独特的活力和魅力。

五、传神性传神性是中国古代绘画的又一重要特征。

传神即画家通过形象和表现手法的运用,使画面能够生动地表达出人物的神态和情感。

中国古代绘画注重通过形体的变化和表情的描绘来传达人物的内心世界。

这种传神性使得中国古代绘画具有了一种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绘画的美学特征可以概括为写意性、意境性、空灵性、气韵生动性和传神性。

这些特征使得中国古代绘画具有了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

在欣赏中国古代绘画时,我们可以从这些美学特征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特色及艺术欣赏论文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特色及艺术欣赏论文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特色及艺术欣赏摘要绘画艺术鉴赏是美术欣赏的主要对象,本文从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出发,介绍赏析中国传统美术作品的具体方法,主张提高个人的艺术修养,提升鉴赏水平。

关键词传统绘画艺术特色鉴赏能力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数千年的历史文化传承,使这个国家拥有独特的文化形态和艺术成就。

在世界历史上有着卓越成就的传统绘画,最能表现其独特的审美意识。

而要认识理解中国的绘画艺术,就要从历史的根源出发,以传统的中国绘画来进行解读和剖析。

首先就要了解绘画的特点:一、形、神、韵兼备,以形传神,是中国画的一个重要创作原则“像不像”不是创作好坏的评论标准,也不是创作的出发点。

中国画追求的是绘画的气韵和意境,只具备“画得像”的功夫,但是作品没有神韵,即使你画的再像,也不是中国画所追求的最终目的。

比方说,在人物刻画中,中国画从姿态上区分男女的性别特征,女子线条柔美,削肩细腰,男子则是威武雄壮,身体结构并不相称。

这就是只求神似,不求形似的象征手法,用以展现性别特点。

从历代名家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作者都是以形似来展现整个画面的神韵,由一点来表现整个画面的空间感和视觉享受,显得磅礴大气。

二、中国画主要以线条表现事物的生命力与西方绘画不同,中国画并不是立体描绘对象,而以简单的线条表现分界的临界点,比如在刻画人物侧脸时,用一条曲线表现鼻子和脸部的分界,用蛋形曲线展示人物的脸部轮廓。

在山水的刻画中,以线条展现山水树木的纹理,这种处理手法让西方人叹为观止,也对后期印象派的创作产生深远影响。

三、色彩的渲染主要以墨色为主,用清水调和水墨制作出深浅不一的色彩来展示不同角度下色彩变化例如最为明显的是在处理荷叶时,中国画使用深墨简单几笔描出荷叶的经脉轮廓,而离视线较远的一部分则淡化处理,以此表现作者的视觉角度。

中国画虽然是平面创作,却能很好地衔接多角度的视察。

四、中国画不讲究立体描绘无论是人物、花鸟、山水、虫鱼,都是平铺在一张纸上,而且打破了空间的局限。

浅谈中国画的审美特征

浅谈中国画的审美特征

浅谈中国画的审美特征中国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审美特征在文化传承和艺术创作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中国画的审美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主题取材中国画的主题取材非常丰富,涵盖了人物、山水、花鸟、动物等各个方面。

中国画的主题取材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往往描绘的是传统文化中的人物、事件或者经典中的故事和寓言。

此外,中国画也关注自然景观和物质世界,以山水、花鸟、动植物为题材,将自然景色通过艺术手法表现出来。

二、表现手法中国画的表现手法非常独特,其最大特点是用线、墨、色三种工具来表现物象。

线条在中国画中极为重要,线条强调着中国画的审美意境和节奏感。

墨是中国画中的重要材料之一,用墨来表现深浅、浓淡、明暗等色彩效果,表现出色彩效果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色彩在中国画中也是至关重要的表现手法之一,不同的色彩能够代表不同的情感和情境,因此在中国画中常常运用色彩来表现主题。

三、形式特征中国画的形式特征非常独特,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特点。

中国画形式特征强调对事物的“内涵”和“意境”的绘画,追求表现出物象的精神内涵和情感气息。

此外,在中国画中,艺术手法和笔墨的运用极为讲究,不但要在其中体现出绘画技巧的精湛和艺术功底的高深,而且也要通过各种手法和笔触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和情谊。

四、中国画的精神特征中国画的审美特征也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精神特征,即“中庸”之道和“和谐”的理念。

其中,中庸之道强调道德的中正和平衡之道,这在中国画中体现为韵味和节奏感交织于笔墨之间,以使作品的整体效果更加完美。

而“和谐”的理念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强调着事物之间的平衡和相互关系。

在中国画中,和谐的理念体现在艺术手法和笔墨用法的完美组合,使得画面具有更加和谐的美感。

以上就是中国画的审美特征,它们不仅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特点,而且在现代艺术中也有着很重要的借鉴价值。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中国画也在不断发展和更新,但其审美特征和文化内涵却在创新和变革中得到了传承和弘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特点
摘要:中国传统绘画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立的价值取向,承载着中国人独特的审美意识和艺术哲学。

中国画线条的节奏与韵律美的特征,笔墨的骨力风韵之美以及情景交融的意境美和天人合一的和谐之美等,这些都赋予了它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内在属性。

关键词:线条、笔墨、意境、和谐
中国传统绘画有着鲜明的民族属性和悠久的历史渊源,并且这一艺术形式在世界绘画史上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因为它代表了东方民族特殊的艺术审美观念。

绘画的一般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线条美、色彩美和构图美上,而中国传统绘画在其基础上又有独特的美学体系。

这主要表现在中国画线条的节奏韵律之美、笔墨的骨力风韵之美以及情景交融的意境美和天人合一的和谐之美。

这些审美特征构成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外在形式之美和内在精神之美,是中国传统绘画经久不衰的灵魂之所在。

一、线条的节奏韵律之美
线条是中国传统绘画独特的艺术语言,构筑着延续了几千年历史的中国绘画艺术。

线条美是构成绘画形式美的一个重要形式,凌继尧曾说:“中国画的笔法不是静止立体的描绘,而是流动的,有节奏的线纹,借以象征宇宙生命的节奏。

比较中西方绘画,可以发现这一特点。

希腊的画,如庞贝古城遗址所见的壁画,远看如重的雕塑,他们强调对称、比例、平衡、整齐;而中国古代花纹图案或汉代壁画,则是飞动的线条。

中国人物画也是一组流动线纹的有节奏的组合。

”[1] 线是中国画造型的基础,从留存至今的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可以明显的看出描绘几何形纹样的线。

至殷周时期,人们在铜器上描绘的狩猎、交战及动植物形态等已把“线条”的应用提升到中级阶段,除了表现形之外,同时也表现了动态。

继而汉代时期绘画用线表示动态的能力达到了高峰,如汉代壁画中奔驰的马及人物画等,到了晋代,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和汉代壁画虽同为线条,但感觉已大不相同,这时的线不仅只是表述形态,同时对物象质感的表现及线本身的形式美已有所发展。

至唐代线已可以成功得表现出物的质感,如唐代张萱的《虢国夫人
游春图》、周昉的《簪花仕女图》,画中的仕女具有“衣纹劲简、彩色柔丽”、“以丰厚为体”的特点,运用坚劲的线塑造出盛唐仕女丰腴的体态以及服饰、头发、肌肤的质地美。

[2]
画家们用不同的笔法勾画出粗细、曲直、刚柔、毛涩、急缓、轻重、虚实等不同感觉的线条,运用丰富的笔墨变化,从而形成高度艺术性的线条美感。

如中国画家画兰竹,“林空地从四面八方抽取那迎风映日偃仰婀娜的姿态,舍弃一切背景”,用点线的纵横描出它的生命神韵[3]。

在任伯年的作品中,以小型屏风、扇面出现的各类绘画,有花鸟虫鱼,人物、神佛等,均由于其特有的凝重提炼、刚劲潇洒的线条,其丰富的表现力,使得个个形象都呼之欲出。

中国画的线条也是由于笔墨轻重、缓急、曲直、浓淡等丰富的变化,构成了和谐的篇章,从而铸就了线条的音乐美,韵律和节奏之美。

在中国绘画中,线的节奏韵律,占据着重要地位。

宗白华先生说:“中国画真像一种舞蹈,画家解衣盘礴,任意挥洒,他的精神与着重点在全幅的节奏生命而不沾带于个体形象的刻画。

画家用笔墨的浓淡,点线的交错,明暗虚实的互映,形体气势的开合,谱成一幅如音乐如舞蹈的图案。

”[4] “画面上表出一片无尽的律动,如空中的节奏”。

线条虽然不像音乐那样可以在持续时间里活动,但在运笔的过程中,浓淡、干湿、粗细、急缓的丰富变化,可以使线条产生不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二、笔墨的骨力风韵之美
“笔墨”技法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作品的审美价值,甚至可以说是起着决定作用。

因为“笔墨”在国画中不但起着“笔以立形质,墨以分阴阳”的造型作用,而且要具有“骨力风韵”的艺术审美作用,要求表现得“苍润”,也就是要刚柔相济、干湿并用。

中国画线条表现得抑、扬、顿、挫、长、短、粗、细、刚、柔、虚、实、疏、密的交织,处处生发,处处照应,墨的干、湿、浓、淡,五彩纷呈,以及勾、皴、擦、染、点,五法并用,是形象产生质感、量感、动势和空间。

笔墨的表现要求“笔以立形质”贵在传神,“墨以分阴阳”,妙在摄气。

笔墨结合,富有情趣。

中国画笔墨的“气韵生动”,是一种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艺术形式美,它直接诉诸人的感官而引起愉悦。

三、情景交融的意境之美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也是中国传统绘画最富民族特色得审美标
准,既是画家创作的原则,也是欣赏的原则。

意境就是情与景德完美交融。

能够产生意境的形象,并不是普通的形象,而是富有生命力的形象,这种形象能体现出主体与客体、形与神、虚与实、动与静、情与景诸方面的高度完美统一。

它根本的美学不满足于有限事物的外在形式模仿,而要在有限中去表现无限,塑造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从而能引发看图人的审美想象。

意境是中国绘画美学体系的精髓,凝聚着中国艺术的根本精神,绘画作品追求的最高境界。

传统绘画中虚实相生的艺术样式,是意境美构成的表现形式,南宋画家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只画了漂浮于水面的一叶扁舟和独坐船上垂钓的渔翁,四周除了寥寥数笔的微波之外,几乎全为空白。

这片空白表现了烟波浩渺的江水,给欣赏着极强的空间感和广阔的想象余地。

传统绘画是情景交融,超凡脱俗的艺术,是文化的组成。

意境表现了传统绘画的艺术魅力,也体现了艺术家的聪明才智与独具匠心。

传统绘画的审美意境不同于具象艺术抽象艺术,自成一派的意象艺术,其深刻的意境内涵传承了数千年。

四、天人合一的和谐之美
中国传统绘画偏重于主观因素,并以诗画结合、形神兼备作为绘画的最高境界,力图创造出一种天人合一的和谐之美。

中国传统绘画由于深受偏于内在主体性表现美学———艺术倾向的影响,常以诗画结合、气韵生动、形神兼备作为绘画的最高境界,而形与神这对矛盾范畴对立统一的历史发展,决定了中国绘画艺术的主要美学倾向。

发端于战国时期的中国画,侧重于以形写神,较重于写实,这种写实通过较为贴近客观外在事物的所谓写实,表达内在的主体性的情感。

自先秦的绘画大都具有象征的意味,崇尚形贵真,直至魏晋时也是惟贵象形。

所以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谢赫倡导“应物象形”。

至唐朝以后中国的绘画总的倾向渐渐转化为轻形而重神,在追求神似中可见形似,甚至逐渐从写神变为写心;从偏于客观到偏于主观,直抒胸臆,以景抒情。

此时画理中的所谓神,已由客观对象的内在精神气韵,逐渐演化为画家主体性的情趣表达,自此,中国画便真是“诗画本一律”了。

明中叶后,中国绘画与诗文创作相配合便演进成了一种颇似近代浪漫主义色彩的艺术思潮。

如清初八大山人以怪诞的形式离形写心,宣泄主体情感。

石涛强调使画中有我,发自己之肺腑。

郑板桥亦称:“我有胸中十万竿,一时飞做淋漓墨;为凤为龙上九天,染遍云霞看新绿”[5]从这些可以看出中国传统绘画在漫
长的历史行程中,受和谐美的影响,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中国传统绘画所具有的审美特点和中国的传统的文化是分不开的,同时正是因为中国传统绘画所具有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才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所特有的风格,对世界美术的发展也产生了影响。

[参考文献]
[1]朱立元,张德兴.西方美学通史[M].上海:上海文艺出
版社,1999.
[2]威廉·荷加斯.美的分析[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2.
[3]凌继尧.美学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宗白华.宗白华全集:第二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
社,1996.
[5] 《郑板桥集》湖北美术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