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2测试技术及应用

合集下载

武汉数字工程研究所(709所)

武汉数字工程研究所(709所)

武汉数字工程研究所(七○九所)2007年硕士、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武汉数字工程研究所(709所)隶属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成立于1956年,是我国最点研究所。

全所1千余名职工中,科技人员所占比例为60%,硕、博士学位人员占科研人员总数的25%。

1979年开始招收“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硕士研究生,1985年后相继获得“计算机系统结构”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与培养授权点,近期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中增设“通信与信息系统”研究方向。

1997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我所与哈尔滨工程大学联合建立了“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学位专业授权点,其研究方向为:指控系统技术、软件开发环境与应用系统集成,分别由计算机领域的知名专家、教授担任指导教专业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七○九所分站。

论主要研究软件开发(生产)、维护以及使用过程中所涉及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探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发展的理论基础。

其主要方向为:软件工程技术及应用、指控系统数据融合技术、软件仿真与测试技术、软件系统集成。

计算机系统结构主要研究软件与硬件的功能匹配,确定软件与硬件间的界面;研究计算机系统的物理或硬件结构,各组织部分的属性及这些部分的相互联系。

其主要研究方向为:容错技术、计算机体系结构技术、并行处理技术。

计算机应用技术着重研究计算机用于各个领域所涉及的原理、方法与技术。

其主要研究方向为:指控系统技术、计算机图形图像显示与信息处理、微电子设计、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工程、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及应用。

新增的“通信与信息系统”研究方向主要是以信息传输、交换以及信息网络为主体的各类通信与信息系统,与电子科学、控制科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有交叉。

200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2007年博士生招生专业目录博士生入学考试参考书目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谢希仁、达蓝伯姆清华大学出版社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系统结构李学干、苏东庄西安电子二版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及其应用石纯一、蔡自兴清华大学出版社软件工程:软件工程齐治昌高等教育出版社数据库原理: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系统开发张健沛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数据结构与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严蔚敏清华大学出版社数理逻辑:数理逻辑引论马胜光哈尔滨工程大学组合数学:组合数学卢开澄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二、三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王林书鲍兰平赵瑞清科学出版社“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后流动站”进站公告我所“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后流动站”已正式启动欢迎相关专业博士毕业生到我站工作。

InHand IDE 用户手册(IG902-X)说明书

InHand IDE 用户手册(IG902-X)说明书

InHand IDE用户手册(IG902-X)资料版本:V1.0—2019.03声明首先非常感谢您选择本公司产品!在使用前,请您仔细阅读本用户手册。

非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摘抄、复制本书内容的部分或全部,并不得以任何形式传播。

由于不断更新,本公司不能承诺该资料与实际产品一致,同时也不承担由于实际技术参数与本资料不符所导致的任何争议,任何改动恕不提前通知。

本公司保留最终更改权和解释权。

版权所有©北京映翰通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及其许可者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本手册图形界面约定格式意义< >带尖括号“< >”表示按钮名,如“单击<确定>按钮”。

“”带双引号“”表示窗口名、菜单名,如:弹出“新建用户”窗口。

>>多级菜单用“>>”隔开。

如“文件>>新建>>文件夹”多级菜单表示“文件”菜单下的“新建”子菜单下的“文件夹”菜单项。

提醒操作中应注意的事项,不当的操作可能会导致数据丢失或者设备损坏。

对操作内容的描述进行必要的补充和说明。

技术支持联络信息北京映翰通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部)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利泽中园103号楼3层302电话:(8610)6439 1099 传真:(8610)8417 0089成都办事处电话:************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府城大道西段399号,天府新谷10栋1406室广州办事处电话:************地址:广州市天河区棠东东路5号远洋新三板创意园B-130单元武汉办事处电话:************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瑜东路2号巴黎豪庭11栋2001室上海办事处电话:************地址:上海市普陀区顺义路18号1103室目录一、概述 (1)二、环境准备 (2)2.1 PC环境准备 (2)2.2 集成开发工具IDE (4)2.3 网关环境准备 (4)2.3.1 SIM卡接入网络 (5)2.3.2 Wi-Fi接入网络 (7)2.3.3 以太网接入网络(仅IG902-H支持) (8)2.4 SDK安装升级 (9)2.4.1 安装SDK (9)2.4.2 升级SDK (9)2.5 固件版本 (10)2.6 运行网关python环境 (11)2.7 网关Python配置 (13)三、IDE的使用 (14)3.1 新建项目 (15)3.2 连接网关 (16)3.3 程序设计 (17)3.4 调试程序 (19)3.5 编译 (21)3.6 打包 (21)3.7 导入程序源码 (22)四、固件版本V1.0.0.r10030+ App使用与更新 (23)4.1 上传应用程序安装包 (23)4.2 查看App运行状态 (24)4.3 python App 更新配置文件 (25)五、常见问题解答 (26)一、概述映翰通IG902-X网关内嵌InHand设备开放平台运行环境。

tcecs 902-2021 光伏组件屋面工程技术规程

tcecs 902-2021 光伏组件屋面工程技术规程

tcecs 902-2021 光伏组件屋面工程技术规程光伏组件屋面工程技术规程是为了规范光伏组件在屋面安装过程中的技术要求、操作规范和质量标准,保证光伏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本规程适用于光伏组件屋面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和维护。

一、引言光伏组件屋面工程的发展和应用已成为现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实现建筑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本规程的目的是确保光伏组件在屋面工程中的安全可靠,提高光伏系统的性能。

二、术语和定义2.1 光伏组件光伏组件是利用太阳能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通常由硅制成,并具有温度和灰尘等外部环境的影响。

2.2 屋面工程屋面工程是指将光伏组件安装在建筑屋面上的工程,包括设计、施工、验收和维护等。

三、技术要求3.1 光伏组件的选择根据光伏组件的性能和质量,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光伏组件。

光伏组件的选型应考虑光伏系统的功率需求、电压特性、寿命和可靠性等因素。

3.2 屋面工程设计屋面工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光伏组件的安装需求、建筑结构的承载能力和防水要求。

设计时需要合理确定光伏组件的布置方式、支架结构和防水措施。

3.3 施工工艺屋面工程的施工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包括基础处理、支架安装、光伏组件安装、电缆布线和接线等。

施工过程中需确保光伏组件的安全可靠,避免损坏。

3.4 验收标准屋面工程的验收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包括光伏组件的质量检测、电气性能测试和外观检查等。

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使用。

四、质量控制4.1 工程质量管理屋面工程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工程设计审核、施工过程监控和验收记录等。

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应符合规范要求,确保屋面工程的质量可靠。

4.2 施工材料质量施工过程中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建材和设备,确保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不影响光伏组件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五、维护和管理5.1 日常维护光伏组件的日常维护包括清洁、检查和故障处理等。

定期清洁光伏组件的表面,以确保其正常发电效果。

定期检查光伏组件和支架的稳定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江苏科技大学2013招生专业及考试科目

江苏科技大学2013招生专业及考试科目
02信息处理理论与技术应用
03应用电子电路与系统
04通信技术及其应用工程
05智能网络理论与工程应用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12微机原理
911电子技术
085211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
01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
02软件工程
03信息安全技术
04智能信息处理技术
05Web应用技术
06嵌入式系统及应用技术
0805Z1材料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01先进材料焊接及应用
02焊接质量控制及装备
03新型材料制备与成型
04材料组织结构与性能
05材料腐蚀与防护
06高分子加工与改性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832材料科学基础或833材料连接原理或837物理化学
920材料加工原理或921大学化学或922高分子物理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1理论力学或802材料力学或809机械设计
910机械制造基础
080202机械电子工程
01机电系统控制及自动化
02流体传动与控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1理论力学或802材料力学或810机械原理或812微机原理
908机电控制工程
080203机械设计及理论
01船舶与海洋结构物先进设计与制造技术
02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航行性能技术
03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结构性能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05船舶原理与结构
902船舶力学
专业代码、名称
及研究方向

CHB902说明书

CHB902说明书

CHB902说明书篇一:CHB 系列1-2(1)温控仪表说明书接线说明8181AC220V50HzAC220V50Hz9292G1 +10ML3103A/2G2 -11TU4BG1 -1124BOTUOG1 +125-BG2 +125-B1G2 -13TU61OAG1 -136TAU147G2 +14O7图1图2注: 1.图1中OUT1为主输出,如是AC 30A/220V则仅有一对常开点;OUT2 一般用于报警或制冷2.图2为移项表的接线图,OUT1与OUT2为同时输出3. 继电器触点输出。

触点AC 3A/220V(阻性负载)4.逻辑电平(用于固态继电器)DC 0~12V,输出的最大电流值5.双向可控硅过零触发,用于控制晶闸管输出接线图:①继电器触点开关输出(NO:常开) ②逻辑电平输出③双向可控硅过零触发输出LLLJRG2OUTOUTG1OUTNNN?仪表自整定功能启动自整定:1. 启动自整定时,加热系统须处在工作状态,测温温度要求低于设定温度。

2.按“SET”键约5秒,进入参数设定状态,连续按“SET”键直至出现参数“LKV”,将此参数值改为1。

再按“SET”键至出现参数“ATV”时,输入相应自整定类型号(1,2,3可选,一般用1),按“SET”键约5秒AT灯亮,SV数据闪动,仪表开始自整定。

3. 长按“”或“Ⅴ”键约5秒后放开,可以直接进入自整定状态参数进行控制。

A加6楼/修改号:1/2?CHB系列智能温度控制仪使用说明书首先感谢您选用汇邦产品,CN系列是公司潜心研发的普及型智能温度控制仪。

它是以计算机芯片作主控单元,采用多重数字滤波电路、干扰自动恢复、PID控制及自整定等功能。

产品具有测量精度高、控温准确稳定,抗干扰能力强、操作简单等优点,此款仪表适应性广、性价比极高.? 技术指标型号编制说明CHB□□□□□□□□□□□报警指示灯(ALM ,红色)? 自整定指示灯(AT,红色)操作篇二:CHb系列英文说明书□Description of Wire Connection8181AC220V50HzAC220V50Hz9292G1 +10MLA3G1 +10MLA3//22G2 -11TUO4BG2 -11TUO4BG1 +125- BG1 +125-B11G2 -13TU6AG2 -13TU6OOA147147P1P21)OUT1:heating Normal wire connection style of the controller: (ALM):stands for refrigerating or alarm output output of the meter;OUT2 2) Output of Relay Contact Switch: 3A/220V AC 3) (resistive load)Output of Logic Level (used to control solid relay): 0/12V DC(load impedance equals 600 or P3more)□Self-Setting Function of the MeterStart Self-SettingPress SET for about 5 seconds to enter until data LKV appears, change its value the state of data setting. Continuously press SET into 1. Now the change of all dada is allowed. Then press SET until ATV appears, input corresponding model of self-setting (1, 2, 3 are selectable, normally 1 is selected). Press SET about 5 seconds, ASV flashes, the meter starts to self-setting.T lamp lights and data of In case the self-setting is completed, SVlamp goes out and the meter computes automatically new PID data, which can be checked from the meter. a set of data suitable for heating, and the meter shall make control as perstarting endingcomputingAddress: Building 5 Plus of A, Tianan IndustrialVillage, Xinbei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Postcode: 213022 Fax: *************Hot Line of Sales Department: *************Technical Service Department: *************After-sale Service Department: 0519-******** E-mail: *********************CH SeriesIntelligent Temperature Controllermain CH control Serial unit PID as Intelligent well as many Temperature advanced Controller techniques takes such the as computer multiple digital chip as filter the circuit, PID self-setting, fuzzy PID control algorithm etc. It has advantages of high measurement accuracy, correct and stable temperature control, strong anti-interference and simple operation, and is widely used in chemical, ceramic, light, metallurgical, petrochemical and plastic industries. It is also an upgraded product of normal analogue meters. □Technical IndexRange of VMeasurement Accuracy: ±oltage: 180-240V1%FS±AC, 50 Hz 2°C Resolution: 1°COperation Environment: relative humidity :35%-85% (no condensation) temperature 0°C-50°C, Power Consumption: ≤5WWire Connection Style: The product is wire terminal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 of the standard Q/320401HBD001-2000XMT Serial PID Intelligent Temperature Regulation Meter.□CHBDescription of Model□—□□□—□□□□□□□(1)(2) (3) (4) (5) (6) (7) (8) (9) (10)(11)□Sizes⑤Display Unit of Measurement Value (PV) ⑥Display Unit of Set Value (SV)⑦Control Output 1 (heating) Indication Lamp (OUT 1, green)⑧Control Output 2 (alarm/refrigerating) Indication Lamp (OUT 2, green)⑨Alarm 1 Indication Lamp (ALM, red)⑩Self-Setting Indication Lamp (AT, green)□Operation Procedures When Entering into Each State Operation□The Type of DataFor the style of PID data setting, press SET button each time, datain following table shall be displayed in order. However based on the specifications when placing the order, some data may not appear and the initial value could be different.篇三:宇杰电子:MD-7(CHB)说明书YUJIE密度控制系统MD-7漳州市宇杰电子有限公司2010年8月目录一、工作原理3 二、硬件安装及注意事项 3 三、秤体校准 5 四、操作界面介绍 6 五、系统菜单功能介绍7 六、重量系数计算9 七、数据查询及导出11 八、检验通讯15 九、日常维护15 十、常见故障处理152一、工作原理简介本系统采用高精度压力传感器,以过度板为秤体,实现对板坯重量的实时检测,根据采集到的重量进行计算密度值,并根据密度调整扫平高度,如图:从扫平辊出来的纤维经过电子秤时,产生重量信号,控制器采集重量信号并传送给触摸屏,触摸屏根据接收到的重量进行计算当前毛板的密度值,并与标准密度进行比较并根据二者的差值自动控制扫平电机来调整扫平高度,使板坯更加均匀,板重更加稳定。

PCS-931,RCS-902线路保护作业指导书

PCS-931,RCS-902线路保护作业指导书

Q/CDT 大唐淮北发电厂企业标准Q/×××××××—××××PCS-931、RCS-902线路保护装置作业指导书作业项目:作业日期:批准:审核:编制:2014-×-× 发布 2014-×-×实施大唐淮北发电厂发布目次简要作业流程图 (3)1 范围 (4)2 本指导书涉及的资料和图纸 (4)3 安全措施 (4)4 备品备件准备 (5)5 现场准备及工具 (5)5.1 现场准备 (5)5.2 工作准备 (5)5.3 办理相关工作票 (6)6 检修工序及质量标准 (7)6.1 开工准备 (7)6.2 检修电源的准备 (7)6.3 保护屏检查及清扫 (7)6.4 插件外观检查 (7)6.5 屏内接线检查 (8)6.6 试验仪器检查 (8)6.7 绝缘检查(用1000V摇表摇测) (8)6.8 各保护装置直流逆变电源测试 (8)6.9 通电初步检查 (8)6.10 中间继电器定值检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1 保护装置交流元件精度检查 (9)6.12 开关量输入回路检查 (9)6.13 输出回路检查 (9)6.14 跳闸出口检验\ (9)6.15 整组检验及验收传动 (10)6.16 工作终结 (10)7 检修记录 (11)8 检修记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9 不符合项处理单 (25)10 完工报告单 (27)11 质量签证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RTMS工作原理、功能及应用

RTMS工作原理、功能及应用

40 Range sliceRTMS工作原理、功能及应用RTMS(Remote Traffic Microwave Sensor 远程交通微波雷达检测器)是一种用于监测交通状况的再现式雷达装置。

它可以测量微波投影区域内目标的距离,通过距离来实现对多车道的静止车辆和行驶车辆的检测。

RTMS在微波束的发射方向上以2米(7英尺)为一层面分层面探测物体,RTMS微波束的发射角为40度,方位角为15度。

安装好以后,它向公路投影形成一个可以分为32个层面的椭圆形波束,这个椭圆的宽度取决于选择的工作方式,并因检测器安装角度和安装距离的不同稍有变化。

RTMS 微波束及其投影RTMS 有两种安装设置和多种工作模式。

侧向安装时, 设备安装在路旁的杆子上, 保持微波的投影与车道正交, 分层面的波束能够提供相互独立的八个探测区域, 可适应于不同道路状况。

被探测车道可以被定义为一个或者多个微波层面。

波束覆盖区的宽度决定了探测道的长度。

正向安装时, 设备安装在龙门架上, 其微波束发射方向与车辆行驶方向一致。

此种设置检测器不能区分车道,因此必须通过调节好瞄准角度来使微波投影对应单一的车道。

RTMS 微波区域内的回波信号1.1车辆检测1.1.1 检测原理RTMS 接收到微波投影区域内各种表面的连续不断的回波, 如人行道, 栅栏, 车辆以及树木等。

在每一个微波层面内的固定物体回波信号将形成背景阈值, 如果回波信号的强度高于该微波层面的背景阈值,则表明有车辆存在。

路侧安装方式 龙门架或者类似位置 正向安装方式 立柱在RTMS 设置时,“背景获取”可在30秒内完成。

在正常使用时也会时常调节。

例如,来自住手车辆的回波信号在30分钟内成为背景,检测将被终止,车道对应的输出开关将被释放。

相反的, 当车辆离开时,背景阈值会很快降至初始状态,新的背景阈值在30秒内形成。

最强的回波信号来自车辆的垂直表面的反射,水平表面(如车顶)将散射微波,回波信号较弱。

汽车内饰零件通用技术条件(塑料件要求)

汽车内饰零件通用技术条件(塑料件要求)

汽车内饰零件通用技术条件JT1-9900-10-11 范围本技术条件规定了内饰零件的基本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本技术条件适用于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所开发车型的仪表板总成、中控箱总成、门板总成、立柱门槛、地毯、顶棚、搁物板、遮阳板等汽车内饰零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GB 250 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GB 251 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GB 8410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ISO 6452 橡胶、塑料、人造革——汽车内饰材料雾化特性的测定SAE J2412 汽车内饰件加速暴露实验:可控辐照度氙弧灯SJ-NW-37 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及醛酮类测试汽车零部件取样技术规范SJ-NW-38 汽车零部件材料挥发性有机物及醛酮类化合物采样技术规范 SJ-NW-39 车内零部件材料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分析技术规范SJ-NW-51 长安车内零部件散发性有害物质技术要求3 要求3.1 除非另外规定,否则应符合本技术条件的要求,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与技术文件制造。

3.2 外观要求:所有零件外观应与经确认后的样品一致。

1)产品外观面不允许有裂纹、变形、银纹、波纹、烧焦、飞边、毛刺、气泡、浇口痕迹、顶杆印痕、熔接痕和收缩痕等不可接受表面缺陷。

2)喷涂或镀铬的产品,表面涂层或镀层均匀一致、色泽均匀,外观表面不允许有目视可见的麻点、起泡、漏镀、变色、脱落及其他不可接受缺陷。

3)产品主要外观表面上的分模线应小于0.1mm;非主视外观面分模线的痕迹小于0.2mm。

且必须经过长安公司技术部门的认可。

4)零件表面的颜色和花纹应与经规定程序批准的色板或样品一致。

皮纹要清晰、色泽均匀,皮纹类型、纹理方向、纹理深度以及皮纹范围应与长安公司所要求的一致,由于因脱模方向引起的非主要表面皮纹深度变化要均匀,不允许出现皮纹拉伤。

3.3 性能要求序号试验项目性能要求试验方法3.3.1 阻燃性满足GB 8410的要求4.13.3.2 耐辐照高温性(仅针对仪表板上本体、搁物板及安装于仪表板、搁物板水平表面上的零件,要求与仪表板一起进行试验)试验过程中及试验后,产品不得出现可见颜色或光泽变化、裂纹、难闻气味、分层、起泡、收缩、翘曲变形、增塑剂析出、皱褶、卷边等缺陷及其他任何影响正常使用的缺陷。

国家高新技术产品目录

国家高新技术产品目录
标(例如宇航,国防,运输,通信领域)执行的R-D,虽然对有关的工业发展有重要的二次效应。对公共事业方面的R-D的资助也不属于这一类,而应包括在相应的目标之下。例如,作为国家铁路重组计划的一部分进行一种新型铁道车辆的研制,是为了发展运输系统因而应规划到"基础设施的发展"这一目标之下,但以出口销售为目的对类似的铁道车辆进行在研制却属于"促进工业的发展"。同样,为支持文化活动而进行的旅游方面的R-D应包括在"社会发展和社会服务"目标之下,可是主要意图是促进酒店和旅游业繁荣的R-D应包括在"促进工业的发展"这一类别。
502 高效节能:高效集中供热和热电联产的大、中容量工业锅炉、新型流化床工业锅炉、工业窑炉的新型燃烧装置、新型余热回收装置、高效蒸汽管网设备、新型节能风机、水泵、油泵、新型高效压缩机、节能型空气分离设备、节能型空调器、冷藏柜、高效制冷机、新型高效电机调速装置、逆变式电焊机、新型高精度可控气氛炉、高功率和超高功率大吨位电弧炉、低损耗电力变压器、照明电子节能产品、新型节能型内燃机、新型节水设备、节能计量仪器仪表与自控装置
高效集中供热和热电联产的大中容量工业锅炉新型流化床工业锅炉工业窑炉的新型燃烧装置新型余热回收装置高效蒸汽管网设备新型节能风机水泵油泵新型高效压缩机节能型空气分离设备节能型空调器冷藏柜高效制冷机新型高效电机调速装置逆变式电焊机新型高精度可控气氛炉高功率和超高功率大吨位电弧炉低损耗电力变压器照明电子节能产品新型节能型内燃机新型节水设备节能计量仪器仪表与自控装置环境保护601大气污染防治设备
203 轻工食品:新型、高效工业用酶制剂、发酵法生产氨基酸、新型有机酸、微生物多糖及糖酯、天然色素及高档香精香料、新型、高档食品添加剂、新型活性微生物及制品、淀粉糖及其衍生物

2015年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考研专业目录_西北工业大学考研论坛

2015年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考研专业目录_西北工业大学考研论坛

盛美萍 教 授 徐 颖 副教授 杨有粮 副教授 杨宏晖 副教授
085208 电子与通信工程
12
陈建峰 教 授
冯西安 教 授
李 斌教 授
梁 红教 授
申晓红 教 授 孙 超教 授
王海燕 教 授
严胜刚 教 授
杨益新 教 授
张群飞 教 授
张效民 教 授
陈 航教 授
王惠刚 教 授
高 颖 副教授 高天德 副教授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复试科目: 911 信号与信息 处理基础
05 通信信号处理 06 水下通信与信息系统
申晓红 教 授 张群飞 教 授 杨坤德 教 授 罗 建 副教授
张 歆 副教授
郭淑霞 副教授
韩 晶 副教授
刘建民 副教授
赵瑞琴 副教授
081002 信号与信息处理
张立川 副教授
彭星光 副教授
高天德 副教授
杜金香 副教授
李慧平 副教授
082602 兵器发射理论与
2
技术
徐德民 院 士 宋保维 教 授 07 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 潘 光教 授 杜晓旭 副教授
082401 船舶与海洋结构 2
物设计制造
宋保维 教 授
胡欲立 教 授
01 水下结构物总体技术 02 水下结构物动力技术 03 水下结构物测控技术
复试科目: 922 环境学综合 考试
文章来源:西北工业大学考研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更多资料请关注 文彦考研论坛
同上
复试科目: 911 信号与信息 处理基础
复试科目: 909 控制专业综 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刘卫东 教 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代码(E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代码(E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代码E.工程与材料科学部E01金属材料E0101 金属结构材料E010101 新型金属结构材料E010102 钢铁和有色合金结构材料E0102? 金属基复合材料E010201 纤维、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E010202 新型金属基复合材料E0103? 金属非晶态、准晶和纳米晶材料E010301 非晶态金属材料E010302 纳米晶金属材料E010303 新型亚稳金属材料E0104? 极端条件下使用的金属材料E0105 金属功能材料E010501 金属磁性材料E010502? 金属智能材料E010503? 新型金属功能材料E0106金属材料的合金相、相变及合金设计E010601 金属材料的合金相图E010602 金属材料的合金相变E010603 金属材料的合金设计E0107 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E010701 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缺陷及其表征方法E010702 金属材料的界面问题E0108 金属材料的力学行为E010801? 金属材料的形变与损伤E010802? 金属材料的疲劳与断裂E010803 金属材料的强化与韧化E0109 金属材料的凝固与结晶学E010901? 金属的非平衡凝固与结晶E010902? 金属的凝固行为与结晶理论E0110 金属材料表面科学与工程E011001? 金属材料表面的组织、结构与性能E011002? 金属材料表面改性及涂层E0111 金属材料的腐蚀与防护E011101? 金属常温腐蚀与防护E011102? 金属高温腐蚀与防护E0112 金属材料的磨损与磨蚀E011201? 金属材料的摩擦磨损E011202? 金属材料的磨蚀E0113 金属材料的制备科学与跨学科应用基础E02无机非金属材料E0201人工晶体E0202玻璃材料E020201 特种玻璃材料E020202 传统玻璃材料E0203结构陶瓷E020301 先进结构陶瓷E020302 陶瓷基复合材料E0204功能陶瓷E020401 精细功能陶瓷E020402 压电与铁电陶瓷材料E020403 生物陶瓷与生物材料E020404 功能类陶瓷复合材料E0205水泥与耐火材料E020501 新型水泥材料E020502 新型耐火材料E0206碳素材料与超硬材料E020601 高性能碳素材料E020602 金刚石及其他超硬材料E020603 新型碳功能材料E0207无机非金属类光电信息与功能材料E020701 微电子与光电子材料E020702 发光及显示材料E020703 特种无机涂层与薄膜E0208无机非金属基复合材料E020801 复合材料的制备E020802 强化与增韧理论E020803 界面物理与界面化学E0209半导体材料E0210无机非金属类电介质与电解质材料E0211无机非金属类高温超导与磁性材料E021101 高温超导材料E021102 磁性材料及巨磁阻材料E0212古陶瓷与传统陶瓷E0213其他无机非金属材料E021301 生态环境材料E021302 无机非金属材料设计及相图E021303 无机非金属智能材料E03有机高分子材料E0301塑料E030101 设计与制备E030102 高性能塑料与工程塑料E0302橡胶及弹性体E030201 设计与制备E030202 高性能橡胶E030203 热塑弹性体E0303纤维E030301 设计与制备E030302 高性能纤维与特种合成纤维E030303 仿生与差别化纤维E0304涂料E0305粘合剂E0306高分子助剂E0307聚合物共混与复合材料E030701 材料的设计与制备E030702 高性能基体树脂E030703 纳米复合E030704 增强与增韧E0308特殊与极端环境下的高分子材料E0309有机高分子功能材料E030901 光电磁信息功能材料E030902 分离与吸附材料E030903 感光材料E030904 自组装有机材料与图形化E030905 有机无机复合功能材料E030906 纳米效应与纳米技术E0310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E031001 组织工程材料E031002 载体与缓释材料E031003 植入材料E0311智能材料E0312仿生材料E0313高分子材料与环境E031301 天然高分子材料E031302 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E031303 高分子材料的循环利用与资源化E031304 高分子材料的稳定与老化E0314高分子材料结构与性能E031401 结构与性能关系E031402 高分子材料的表征与评价E031403 高分子材料的表面与界面E0315高分子材料的加工与成型E031501 加工与成型中的化学与物理问题E031502 加工与成型新原理、新方法E04冶金与矿业E0401金属与非金属地下开采E0402 煤炭地下开采E0403 石油天然气开采E0404 化石能源储存与输送E0405 露天开采与边坡工程E0406 海洋、空间及其他矿物资源开采与利用E0407? 钻井工程与地热开采E0408地下空间工程E0409 矿山岩体力学与岩层控制E0410安全科学与工程E041001 通风与防尘E041002 突水与防灭火E041003 岩爆与瓦斯灾害E041004 安全检测与监控E0411 矿物工程与物质分离科学E041101 工艺矿物学与粉碎工程学E041102? 矿物加工工程E041103? 物理方法分离E041104? 化学方法分离E041105? 矿物材料与应用E0412? 冶金物理化学与冶金原理E041201 火法冶金E041202 湿法冶金E041203 电(化学)冶金与电池电化学E041204 冶金熔体(溶液)E041205 冶金物理化学研究方法与测试技术E0413 冶金化工与冶金反应工程学E0414 钢铁冶金E0415? 有色金属冶金E041501 轻金属E041502 重金属E041503 稀有金属E041504 贵金属等分离提取E0416材料冶金过程工程E041601 材料冶金物理化学E041602? 金属净化与提纯E041603 熔化、凝固过程与控制E041604? 金属成形与加工E041605 应变冶金E041606? 喷射与喷涂冶金E041607? 焊接冶金E041608 电磁冶金E0417? 粉末冶金与粉体工程E0418特殊冶金、外场冶金与冶金新理论、新方法E0419资源循环科学E0420? 矿冶生态与环境工程E042001? 矿山复垦与生态恢复E042002? 矿冶环境污染评测与控制E042003 有害辐射等污染的防治E042004 绿色冶金与增值冶金E0421矿冶装备工艺原理E0422 资源利用科学及其他E042201? 短流程新技术E042202? 冶金耐火与保温材料E042203? 交叉学科与新技术E042204? 冶金计量、测试与标准E042205? 矿冶系统工程与信息工程E042206? 冶金燃烧与节能工程E042207 冶金史及古代矿物科学E05机械工程E0501机构学与机器人E050101 机构学与机器组成原理E050102 机构运动学与动力学E050103 机器人机械学E0502 传动机械学E050201 机械传动E050202 流体传动E050203 复合传动E0503 机械动力学E050301 振动/噪声测试、分析与控制E050302 机械系统动态监测、诊断与维护E050303 机械结构与系统动力学E0504 机械结构强度学E050401 机械结构损伤、疲劳与断裂E050402 机械结构强度理论与可靠性设计E050403 机械结构安全评定E0505机械摩擦学与表面技术E050501 机械摩擦、磨损与控制E050502 机械润滑、密封与控制E050503 机械表面效应与表面技术E050504 工程摩擦学与摩擦学设计E0506 机械设计学E050601 设计理论与方法E050602 概念设计与优化设计E050603 智能设计与数字化设计E050604 机械系统集成设计E0507 机械仿生学E050701 机械仿生原理E050702 仿生机械设计与制造E050703 人-机-环境工程学E0508零件成形制造E050801 铸造工艺与装备E050802 塑性加工工艺、模具与装备E050803 焊接结构、工艺与装备E050804 近净成形与快速制造E0509 零件加工制造E050901 切削、磨削加工工艺与装备E050902 非传统加工工艺与装备E050903 超精密加工工艺与装备E050904 高能束加工工艺与装备E0510 制造系统与自动化E051001 数控技术与装备E051002 数字化制造与智能制造E051003 可重构制造系统E051004 可持续设计与制造E051005 制造系统调度、规划与管理E0511 机械测试理论与技术E051101 机械计量标准、理论与方法E051102 机械测试理论、方法与技术E051103 机械传感器技术与测试仪器E051104 机械制造过程监测与控制E0512 微/纳机械系统E051201 微/纳机械驱动器与执行器件E051202 微/纳机械传感与控制E051203 微/纳制造过程检测与控制E051204 微/纳机械系统组成原理与集成E06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利用E0601???? 工程热力学E060101 热力学基础E060102 热力过程与热力循环E060103 能源利用系统与评价E060104??? 节能与储能中的工程热物理问题E060105?? 制冷E060106???? 热力系统动态特性、诊断与控制E0602???? 内流流体力学E060201 黏性流动与湍流E060202?? 动力装置内部流动E060203?? 流体机械内部流动E060204?? 流体噪声与流固耦合E0603???? 传热传质学E060301?? 热传导E060302? 辐射换热E060303 对流传热传质E060304 相变传递过程E060305 微观传递过程E0604???? 燃烧学E060401? 层流火焰和燃烧反应动力学E060402? 湍流火焰E060403? 煤与其他固体燃料的燃烧E060404? 气体、液体燃料燃烧E060405? 动力装置中的燃烧E060406? 特殊环境与条件下燃烧E060407? 燃烧污染物生成和防治E060408? 火灾E0605? 多相流热物理学E060501? 离散相动力学E060502? 多相流流动E060503? 多相流传热传质E060504? 气固两相流E0606?? 热物性与热物理测试技术E060601 流体热物性E060602? 固体材料热物性E060603? 单相与多相流动测试技术E060604? 传热传质测试技术E060605 燃烧测试技术E0607? 可再生与替代能源利用中的工程热物理问题E060701? 太阳能利用中的工程热物理问题E060702? 生物质能利用中的工程热物理问题E060703? 风能利用中的工程热物理问题E060704 水能、海洋能、潮汐能利用中的工程热物理问题E060705? 地热能利用中的工程热物理问题E060706? 氢能利用中的工程热物理问题E0608?? 工程热物理相关交叉领域E07电气科学与工程E0701? 电磁场与电路E070101? 电磁场分析与综合E070102? 电网络理论E070103? 静电理论与技术E070104 电磁测量与传感E0702? 电工材料特性及其应用E070201? 工程电介质特性与测量E070202? 绝缘与功能电介质材料的应用基础E0703? 电机与电器E070301? 电弧与电接触E070302 电器E070303? 电机及其系统E0704? 电力系统E070401? 电力系统分析E070402? 电力系统控制E070403? 电力系统保护E0705? 高电压与绝缘E070501? 高电压与大电流E070502? 电气设备绝缘E070503? 过电压及其防护E0706? 电力电子学E070601? 电力电子器件及其应用E070602? 电力电子系统及其控制E0707? 脉冲功率技术E0708? 气体放电与放电等离子体技术E0709? 电磁环境与电磁兼容E0710? 超导电工学E0711? 生物电磁技术E0712? 电能储存与节电技术E08建筑环境与结构工程E0801建筑学E080101 建筑设计与理论E080102 建筑历史与理论E0802城乡规划E080201 城乡规划设计与理论E080202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理论E0803建筑物理E080301 建筑热环境E080302 建筑光环境E080303 建筑声环境E0804环境工程E080401 给水处理E080402 污水处理与资源化E080403 城镇给排水系统E080404 城镇固体废弃物处置与资源化E080405 空气污染治理E080406 城市受污染水环境的工程修复E0805? 结构工程E080501 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E080502 钢结构与空间结构E080503 组合结构与混合结构E080504 新型结构与新材料结构E080505 桥梁工程E080506 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E080507 结构分析、计算与设计理论E080508 结构实验方法与技术E080509 结构健康监测E080510 既有结构性能评价与修复E080511 混凝土结构材料E080512 土木工程施工与管理E0806? 岩土与基础工程E080601 地基与基础工程E080602 岩土工程减灾E080603 环境岩土工程E0807 交通工程E080701 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E080702 交通环境工程E080703 道路工程E080704 铁道工程E0808?防灾工程E080801 地震工程E080802 风工程E080803 结构振动控制E080804 工程防火E080805 城市与生命线工程防灾E09?水利科学与海洋工程E0901? 水文、水资源E090101? 洪涝和干旱与减灾E090102? 水文过程和模型及预报E090103? 流域水循环与流域综合管理E090104? 水资源分析与管理E0902?? E090105水资源开发与利用农业水利?E090201? 农业水循环与利用E090202? 灌溉与排水E090203? 灌排与农业生态环境E0903? 水环境与生态水利E090301? 水环境污染与修复E090302? 农业非点源污染与劣质水利用E090303 水利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E0904 河流海岸动力学与泥沙研究?E090401 泥沙动力学E090402 流域泥沙运动过程E090403? 河流泥沙及演变E090404 河口泥沙与演变E090405 工程泥沙E0905水力学与水信息学E090501? 工程水力学E090502? 地下与渗流水力学E090503? 地表与河道水力学E090504? 水信息学与数字流域E0906 水力机械及其系统E090601 水力机械的流动理论E090602? 空蚀和磨损及多相流E090603? 电站和泵站系统E090604? 监测和诊断及控制E0907? 岩土力学与岩土工程E090701 岩土体本构关系与数值模拟E090702 岩土体试验、现场观测与分析E090703? 软基与岩土体加固和处理E090704 岩土体渗流及环境效应E090705 岩土体应力变形及灾害E0908水工结构和材料及施工E090801? 水工结构动静力性能分析与控制E090802? ? 水工结构实验、观测与分析E090803?水工和海工材料E090804水工施工及管理E0909? 海岸工程E090901? 海岸工程的基础理论E090902? 河口和海岸污染与治理E090903? 港口航道及海岸建筑物E090904 海岸防灾与河口治理E0910? 海洋工程E091001 海洋工程的基础理论E091002? 船舶和水下航行器E091003 海洋建筑物与水下工程E091004? 海上作业与海事保障E091005?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

麦玉周年绵麦902绿色增效栽培技术

麦玉周年绵麦902绿色增效栽培技术

安徽农学通报2023年15期粮食作物麦玉周年绵麦902绿色增效栽培技术吴舸雷加容*郑首航(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厅市共建作物特色资源创制及应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绵阳621023)摘要本文结合绵阳地区小麦生产实际,从地块选择、适时栽培、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麦玉周年绵麦902绿色增效栽培技术新模式,为小麦生产提质增效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小麦;绵麦902;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S5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3)15-0001-03绵麦902是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小麦所选育的优质小麦新品种,2019年通过四川省审定(审定编号:川审麦20190005)。

绵麦902具有“三高三低”的特点,即产量高、抗性水平高、软质率高,株高低、蛋白和面筋含量低、重金属镉吸附低(小于0.1mg/kg),符合酿酒专用小麦原粮要求,生产上深受酿酒企业和种粮大户的喜爱。

为了更好地发挥绵麦902的酿酒专用特性,笔者在绵麦902减施化肥和农药配套栽培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各地大面积生产示范中总结的绿色高效配套栽培技术经验,形成了麦玉周年绵麦902绿色增效栽培技术,从而实现小麦绿色增产增效,为四川粮食稳产保供提供了保障。

1特征特性绵麦902春性,幼苗半直立-直立,叶色浅绿,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籽粒卵圆形、红色、半角质、饱满。

四川省2年区试,平均全生育期179.5d,比对照绵麦367迟熟2.5d,株高82.3cm,穗数322.5万穗/hm2,穗粒数42.5粒,千粒重49.2g。

2019年农业农村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品质测定:平均籽粒容重722g/L,粗蛋白质含量13.2%,湿面筋含量25.4%,稳定时间1.2min,品质达到弱筋小麦标准。

2016—2017年度参加四川省区试,平均产量5763.75kg/hm2,比对照绵麦367增产10.30%;2017—2018年度续试,平均产量5899.05kg/hm2,比对照增产5.90%;该品种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5831.4kg/hm2,比对照增产8.00%。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研究方向简介-902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研究方向简介-902
环境放射化学与三废处理技术
王和义*研究员、雷家荣*研究员、张东 研究员、谭昭怡 研究员、董亮 副研究员
研究环境介质中放射性核素的种态及影响因素;环境介质中痕量放射性核素的分析测量技术;核设施退役与放射性废物处理及处置技术;放射性核素的迁移与转化规律;放射性源项调查与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放射性工作场所职业卫生检测与评价技术。
核燃料循环与材料
082702
氢同位素化学与工艺
彭述明*研究员、龙兴贵*研究员、王和义*研究员、罗阳明 研究员、胡胜 研究员、梁建华 研究员、陈晓军 研究员、周晓松 研究员、肖成建 副研究员、胡双林 研究员
研究金属氢(氘、氚)化物的设计、制备、性能表征技术及其在能源、国防领域中的应用;氢同位素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吸附、溶解、扩散和渗透),氢同位素、氦在材料中的行为和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氢和氦协同作用下材料的辐照效应和性能变化;氘氚燃料循环工艺中的氚增殖、氚提取、氢同位素分离与纯化和等离子体排灰气处理技术;研究含氚固、液废物处理、处置和含氚废气净化技术;研究氚分析、测量与衡算技术。
采用数值模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针对探测器及测量系统的能量响应、时间特性、粒子甄别能力、能量分辨率、空间分辨能力、探测效率及测量信噪比等关键参数,研究中子/伽马/X射线辐射场,包括强脉冲混合场、稳态和非稳态单一场的辐射测量方法和技术及其在加速器、反应堆、临界或次临界系统、核聚变实验等方面的应用;关注核电子学在核辐射测试技术中的应用。
中子学参数
刘荣*研究员、安力 副研究员
在基准实验和工程模拟中,研发新的积分实验方法和探测技术。研究聚变及裂变中子作用于大块物质所产生核反应,实验研究中子和伴生γ射线的时空、能量分布,提供高精度积分量,以满足不同构型核系统精密化及核数据评价需求。研究积分实验MC数值模拟,研究中子学微观参数实验方法与技术。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专业顺序为国家专业目录采集系统自动生成)
导师(职称)
拟招 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
020205产业经济学 _01产业组织与产业政策
_02产业组织与可持续发展 _03规模经济与产业发展
070104应用数学 _01模糊数学理论与应用 _02最优化理论与应用 _03系统控制理论与应用
_04工程分析与计算
080101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_01振动与噪声控制
齐庆杰 教 授 郭仁宁 教 授 任兰铸 教 授 孟凡英 教 授 李锐平 副教授 纪俊红 副教授 崔俊奎 副教授 于静梅 副教授 李文华 教 授 郭仁宁 教 授
孟凡英 教 授 李锐平 副教授 纪俊红 副教授 于静梅 副教授 崔俊奎 副教授 李锐平 副教授
郭凤仪 教 授 李文江 教 授 陈忠华 副教授 张国军 副教授 荣德生 副教授 刘一涛 高 工 李文江 教 授 汪玉凤 教 授 乔 和 副教授 曲春风 高 工 李晓竹 教 授
潘一山 教 授 梁 冰教 授 张永利 教 授 宋维源 教 授 李忠华 教 授 费鸿禄 教 授 阎海鹏 副教授 刘向峰 副教授 肖晓春 副教授 李宏艳 高 工 王学滨 教 授 孙可明 教 授 唐巨鹏 副教授 肖晓春 副教授 苏荣华 教 授 王来贵 教 授
赵丽娟 教 授 徐 平教 授 李 慧教 授 姚继权 副教授 蒲志新 副教授 刘雨博 副教授
②201英语一
901力学综合
或202俄语
同等学力加试:
或203日语
903数值分析
③301数学一
904弹性力学
④801工程力学
1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复试科目:
②201英语一
906机械制造工程学
或202俄语
同等学力加试:
或203日语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简介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简介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简介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中国航天三院)成立于1961年9月1日,是我国研究、设计、试制和生产飞行器的高技术科研生产基地。

40年多来,航天三院发扬“航天精神”和“飞航精神”,走出了一条“仿制-改型-自行设计-创新”,“基本型、系列化”,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成功发展之路。

先后研制了多系列、多型号、多平台的数十种飞行器,取得国家级和部级科研成果1200多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3项、一等奖7项,为国防现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航天三院下设门类齐全、专业配套、自成体系的研究所、总装厂等科研生产机构和服务保障单位,不但拥有雄厚的资产和良好的设施,在飞航技术的主要领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而且造就了一大批一流的航天技术专家、管理专家和优秀的技术工人。

航天三院高度重视人才开发工作,一贯坚持“事业吸引人,机制稳定人,感情激励人”的宗旨,不断完善目标责任管理体系和考核体系,推行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合同制,在科研生产实践中大胆启用年轻人,大力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职工培训。

现拥有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与多所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生。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流动站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了技术交流和研发平台。

航天三院倾力于中国飞航事业的发展,竭诚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国民经济发展和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服务。

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三总体设计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三总体设计部(简称三院三部)于1960年在北京成立,主要从事飞航导弹武器系统总体技术战略发展规划的研究和制定工作,开展与总体相关的概念研究、预先研究、新型号论证、关键系统和技术的研究等相关工作。

四十多年来,在科学研究工作中取得了一大批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拥有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部级突出贡献专家及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多名;先后建成了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仿真、电磁兼容、综合环境、对接制导联调综合试验室以及超视距目标指示系统等大型试验室;执行CIMS并行研制工程,实行网络化集成办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02测试技术及应用
一、考试范围说明
该门课程的研究生入学考试范围参考其本科生课程的教学大纲,面向专业学位研究生选拔的需要,考核内容主要包括:
1.测试基础理论和技术知识:主要包括机械测试信号分析,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以及常见测量装置--参数式传感器、发电式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信号显示与记录等技术知识;
2.测试系统设计及实用测试技术:主要包括测试系统设计理论和方法,计算机测试技术与典型应用系统,其他特种测试技术与典型应用系统;
3.典型工程测试系统设计实例分析:主要包括机械工程领域典型机械参数,如应力应变、温度、位移、振动和噪声的测试系统设计,以及它们的工程网络化和智能化设计等。

与本科生课程学习考评相比,没有平时考核和实验考核环节,但闭卷笔考的知识内容和方式方法原则上是一致的,以上述内容所涉及的知识点为考核对象,具有填空题、判断题、问答题和测试系统设计题等多种考题形式。

二、考试范围说明
通过讲授测试技术的基础知识、常用测量装置的工作原理与性能,以及测试系统的设计,培养学生掌握本学科领域内常见测试系统的组成与设计,以及常见机械工程参数测量技术;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以及将来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主要为学生讲授:a)测试基础理论和技术知识,主要包括机械测试信号分析、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参数式传感器、发电式传感器、信号的调理等;b)测试系统设计及实用测试技术,主要包括测试系统设计、计算机测试系统、其他测试技术以及典型测试系统设计实例。

同时开设:信号分析与测量装置特性仿真、传感器及其性能标定、动态测量信号调理、测试技术虚拟仪器设计等4个基本实验,以及涵盖测试系统设计、搭建、信号采集与处理分析等4个考核环节的测试技术大综合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