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人教版必修一)教案:《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人教版数学高一-新课标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 教案
§1.1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2)【教学目标】1.进一步加深对集合的概念理解;2.认真理解集合中元素的特性;3. 熟练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逐渐培养使用数学符号的规范性.【考纲要求】1. 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其记法.2. 理解集合的三个特征,能判断集合与元素之间的关系,正确使用符号∈.【课前导学】1.集合()(){}3,2,1,0=A ,则集合A 中的元素有 个.2.若集合{}|0,x ax x R =∈为无限集,则a = .3. 已知x 2∈{1,0,x },则实数x 的值 .4. 集合12|,6A x x N N x ⎧⎫=∈∈⎨⎬-⎩⎭,则集合A = . 【例题讲解】例1、 观察下面三个集合,它们表示的意义是否相同?(1){}2|1A x y x ==+(2){}2|1B y y x ==+(3){}2(,)|1C x y y x ==+例2、含有三个实数的集合可表示为,,1b a a ⎧⎫⎨⎬⎩⎭,也可表示为{}2,,0a a b +,求20112011a b +.例3、已知集合{}222,(1),33A a a a a =++++,若1A ∈,求a 的值.【课堂检测】1. 用适当符号填空:(1){}2|,1_____A x x x A ==- (2){}2|60,3____B x x x B =+-=(){}C R x x x C ___52,,22|3∈≤=2.设,a b R ∈,集合{}1,,0,,b a b a b a ⎧⎫+=⎨⎬⎩⎭,则b a -= . 3.将下列集合用列举法表示出来: (){};6|1N m N m m A ∈-∈=且 ()⎭⎬⎫⎩⎨⎧∈∈-=N x N x x B ,99|2【教学反思】。
集合的含义及表示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必修1
教学设计记录
教学设计备课组二
次备课
根据学习
三次备课
三、释疑讲学
1.一般集合的表示方法
⑴.列举法:将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置于花“{}”内,如{y,o,u,n,g},{锐角三角形};
注:列举时与元素的次序无关,若两个集合所含元素相同,那么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⑵.描述法:将集合的所有元素都具有的性质表示出来,写成{|()}
x p x的形式,如{|x x为young中的字母},{|4,}
x x x R
>∈.
{|()}
x p x:由所有满足条件()
P x的x组成的集合.⑶.Venn图示法:如
注:同一个集合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表示.
2.集合分类
根据集合所含元素个数不同,可把集合分为如下几类:
⑴.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Ф;
⑵.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一般用列举法表示;
⑶.含有无穷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一般用描述法表示.注:应区分Φ,}
{Φ,}0{,0等符号的含义.
四.小练检学
1.教材第7页练习1~4
2.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①由大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②由24和30的所有公约数组成的集合;
③方程240
x-=的解的集合;
④方程240
x+=的解的集合;
⑤24
x-的一次因式组成的集合;
⑥二、四象限内的点的集合;
⑦被3除余2的整数的集合.
教学设计
备课组二
次备课
根据学习
三次备课y,o,u,n,g。
人教版高中必修1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必修1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集合的定义及基本概念;2.学会读写集合及其元素的数学表示法;3.学会用图形表示法描述集合关系。
二、教学重点1.集合的定义及基本概念;2.集合的数学表示法;3.集合的图形表示法。
三、教学难点1.集合关系的图形表示法;2.集合的本质概念。
四、教学方法1.讲述法:通过清晰的示例和讲解,成为学生的认识和领悟;2.实验法:通过干部实物的演示和观察,让学生深刻理解概念;3.问题解决法: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五、教学环节及步骤1. 导入新知识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集合,如同班、同学等,引出集合的基本概念。
2. 集合的定义及基本概念(1)讲解集合的定义: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事物的总体。
(2)学习集合的基本概念:空集、全集、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等。
3. 集合的数学表示法(1)学习表示单个元素的方法:用小写字母表示,如a、b等;(2)学习表示多个元素的方法:列出所有元素并用大括号括起来,用逗号隔开,如{1, 2, 3};(3)学习表示集合之间关系的方法:用符号表示,如A∩B表示A与B的交集。
4. 集合的图形表示法(1)讲解Venn图的表示方法:以圆形为符号,用图形表示集合之间的相交情况;(2)学习如何用Venn图表示集合的交、并、补集等关系。
5. 练习通过练习巩固和加深学生对集合概念和表示法的理解。
6. 知识拓展(1)介绍笛卡尔积的定义及基本概念;(2)探究集合运算的优先级问题。
六、教学评估通过问题解答、作业提交、实验报告等形式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七、教学资源1.PPT课件;2.相关的教学视频;3.习题集。
八、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集合的定义和基本概念、数学表示法和图形表示法等,且实验法和问题解决法等对于学生的学习帮助较大,但部分学生对于本质概念等较难掌握,需要进一步加强针对性的教学。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教学内容为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的第一课时。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是高中数学生活的开始。
通过学习能够提高同学们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学情分析在初中的时候有基本的数学功底,对知识有一定的积累。
但本节课是高中数学的第一课,这节课同学们要掌握许多新的名词,以及之前没后见过的数学符号,本节课要提高同学们对高中数学生活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1.能够初步掌握集合的概念,感知元素和集合的关系。
2.能够清楚的知道集合中常用的表示符号。
3.了解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2.教学难点:能够选择准确的表示方法。
五、学法指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引导为辅。
六、教学用具多媒体七、教学过程的设计(一)创设情境,揭示所学教师引入问题:初中的时候,我们已经接碰到过一些集合,大家能够说一说吗?接着教师指出:那么,集合的含义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一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
)(二)引入新知同学们,我们班所有同学站起来。
同学们做动作。
老师提问:老师口令的对象是谁,是全班的同学还是某些同学?老师总结:这些是一个集合,他们是一个整体而不是个体。
所以,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的一个概念:集合。
多媒体出示课件:1)20以内的所有的偶数;2)我国都有哪些省份;3)所有的三角形;同学们讨论,这些例子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概括这些例子的共同特征:一般地,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称为集合(简称为集).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作这个集合的元素.老师强调全体我们称为集合,整体中的部分就是集合的元素。
老师指出:集合常用大写字母A,B,C,D,。
表示,元素常用小写字母a,b,c,d。
表示.(设计意图:通过自己的发现,让同学们对集合的概念有明确的认识。
知道正确的区分集合和元素两个概念。
)(三)根据资料,探索集合中元素的特点(1)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集合中元素有什么特点?注意个别同学的指导,解答学生疑难.让学生明确集合元素的三大特性,即: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2)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1)大于5小于18的偶数;(2)我国的直辖市。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的含义与表述教案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述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2.了解集合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掌握常用数集及其专用符号,并能够用其解决有关问题,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教学难点: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学过程:课题引入:学校通知:本周星期天,高一年级学生到郊外春游.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思考:1. 十以内的正整数1, 2, 3, ⋯⋯9 ;2.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3. 本班全体学生;集合的概念:一般地,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称为集合,简称“集”.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集合的表示:集合常用大写字母表示,元素常用小写字母表示.集合与元素的关系: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记作a∈A.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例如:A表示方程x2=1的解. 2∉A,1∈A.集合元素的性质:⑴确定性: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如: x∈A与x∉A必居其一.⑵互异性:集合的元素必须是互异不相同的. 如:方程x2-2x+1=0的解集为{1}而非{1,1}.⑶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是无先后顺序的.如:{1,2},{2,1}为同一集合.思考:那么{(1,2)},{(2,1)}是否为同一集合?常见数集的专用符号.N: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N内排除0的集合);N*或N+Z: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Q: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R: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
列举法:定义: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学设计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从属关系.(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4)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并能进行自然语言和集合语言间的相互转换.(5)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抽象概括集合的共同特征,从而引出集合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教学时不仅要关注集合的基本知识的学习,同时还要关注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2)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创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理解掌握概念的能力,训练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数学的特有文化——简洁精练,体会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过程.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集合的含义及其符号表示,集合中元素的特性,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及其符号表示,列举法和描述法的定义及应用.教学难点: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和互异性,如何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三、学法与教学用具1、学法:创设问题情境,采用实例归纳,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意识,注意启发式和探索式的教学方法.2、教学用具:投影仪、黑板。
四、教学过程教学导图(一)将下列各数填入它所在的数集的圈里:1.1,2,0,3有理数 自然数第一个是由有理数组成的数集,第二个是由自然数组成的数集,数集是集合. 师:如何理解数学中集合的含义?它是怎么表示的呢?点出课题.(二)、讲解新课看下面的例子:(1).1~20以内的所有素数;(2).我国从1991~2003年的13年内所发射的所有人造卫星;师生共同概括2个例子的特征。
(1)中,我们把1~20以内的每一个素数作为元素,这些元素的全体就组成一个集合;同样地,(2)中,把我国从1991~2003年的13年内所发射的所有每颗人造卫星作为元素,这些元素的全体也组成一个集合,这些元素的全体也组成一个集合由此得出结论.1、集合的含义概念: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set)(简称集)。
高中数学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第一课时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1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②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③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2.过程与方法①让学生经历从集合实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过程,感知集合的含义.②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的知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2.难点:用描述法表示集合.三.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同学们看一下,这两个图形分别是什么?他们的定义是什么?那么,集合的含义是什么呢?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一下……(二)研探新知如果把昌江中学高一(1)班的每一个同学作为元素,这些元素的全体就是一个集合.请全体女生起立,如果把我们班的每一个女同学作为元素,这些元素的全体也是一个集合.思考:下面的例子也都能组成集合吗?他们的元素分别是什么?① 1~20以内的所有质数;②所有的正方形;③到直线L的距离等于定长d的所有的点;④方程x2+3x+2=0的所有实数根.1.集合的含义一般地,我们把研究的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简称为集).给定一个集合,它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例如,我们班的全体同学构成一个集合,你们每个同学都在这个集合中,隔壁班的同学不在这个集合中.“美女”能构成一个集合吗?不能.因为组成它的元素是不确定的.我们班有模样相同的两个同学吗?没有.说明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我们班每个星期都会换座位,我们班所有同学组成的集合改变了吗?没变.说明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是相等的.思考:判断下列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①大于3小于11的偶数;②我国的小河流;③中国的直辖市;④身材较高的人.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小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中的元素.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记作a∈A;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a A.说a不属于集合A,记作如果用A表示“我们班的所有女生”组成的集合,xx属于A,xxx不属于A.3.集合的表示方法①自然语言②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集及其记法:自然数集N;正整数集N*或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记忆.随机提问③列举法:“我国的直辖市”组成的集合表示为{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像这样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 }”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注意:在花括号内不多,不漏,元素之间用“,”隔开.分组:男生一组,女生一组,分组讨论,比赛,输的一方要负责发动全校的同学为玉树地震灾区筹集资金.分组讨论:然后收集一些学生的答案,并分析.例1. 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①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②方程x2=x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③由1~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解:①{0,1,2,3,4,5,6,7,8,9}.②{0,1}.③{2,3,5,7,11,13,17,19}.思考:你能用列举法表示不等式x-7<3 的解集吗?不能,因为这个集合中的元素是列举不完的.但是我们可以用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来描述.④描述法: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描述法.具体方法是:在花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变化)范围,再划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注意:表示元素的符号及取值范围,共同特征.例2. 试分别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①方程x2-2=0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②由大于10小于2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解:①用描述法表示为{ x∈R|x2-2=0}.用列举法表示为{2,-2}s②用描述法表示为{x∈Z|10<x<20}.用列举法表示为{11,12,13,14,15,16,17,18,19}通过例2,让学生发现,用描述法表示集合时,如果从上下文的关系来看,元素的取值范围是确定的,则可以省略范围,只写其元素.思考:试比较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时,各自的特点和适用的对象.(三)巩固练习: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1. 所有奇数组成的集合;2. 一次函数y=x+3与y=-2x+6的图像的交点组成的集合.(四)小结1.集合的含义.2.元素与集合.3.集合的表示:①自然语言;②字母表示;③列举法;④描述法.(五)作业: P5 练习1.2.四.板书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集合的含义. 3.集合的表示:集合相等①自然语言;2.元素与集合②字母表示;a∈Aa A ④描述法.五.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1教案§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课题:第一章第一节§集合的含义与表示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学习集合的必要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二.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教学难点:表示法的恰当选择.三.教学准备. 学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思考.交流... 教学用具:投影仪.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和互相交流..接着教师指出:那么,集合的含义是什么呢?(二)研探新知.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影出下面个实例:()数组、、、;()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所有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所有的正方形;()太平洋的鱼;()衡钢中学的所有学生;()方程的所有实数根;()不等式的所有解;.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这个实例的共同特征是什么?.每个学生进行思索,并进行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一般地,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称为集合(简称为集)..教师指出:集合常用大写字母,,,,…表示,元素常用小写字母(三)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思考:.使学生明确集合元素的三大特性,即: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这两个集合相等..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大于小于的偶数;()我国的小河流;()高个子的人;()小于的数;()和非常接近的数.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举一反三:生的学习活动给予及时的评价.. 让学生完成教材第页练习第题..题组第题.(四)例题分析.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并思考.讨论下列问题:()要表示一个集合共有几种方式?()试比较自然语言.列举法、描述法和图示法在表示集合时,各自有什么特点?适用的对象是什么? ()如何根据问题选择适当的集合表示法?使学生弄清楚四种表示方式的优缺点和体会它们存在的必要性和适用对象。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的含义与表示优质教案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学设计(师)三维目标:(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理解集合“属于”关系;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2)了解集合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掌握常用数集及其专用符号,并能够用其解决有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新课引入(1)请第一组的全体同学站起来?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第一组的同学)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宣布课题),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二、师生互动,新课讲解1、集合的有关概念集合理论创始人康托尔称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总体。
一般地,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set),也简称集。
课本P2:例子(1)—(8),都构成一个集合。
2、集合的表示方法:(1)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X,Y,等;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 等。
(2)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 属于集合A,记作a∈A;如果a 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a∉A(或a∈A)。
3、常用的数集及其记法: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通常简称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注意:0.是自然数....)所有正整数组成的集合称为正整数集,记作:N+或N*。
全体整数的集合通常简称整数集,记作:Z;全体有理数的集合通常简称有理数集,记作:Q;全体实数的集合通常简称实数集,记作:R。
学生练习:用符号∈或∉填空:1 N ,0 N, -3 N, 0.5 N,2 N1 Z , 0 Z, -3 Z, 0.5 Z,2 Z,1 Q , 0 Q, -3 Q, 0.5 Q,2 Q,1 R , 0 R, -3 R, 0.5 R,2 R.4、集合的表示方法:先介绍记号:大括号“{ }”,在集合里表示总体,而后提出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出大括内表示集合的方法。
高中数学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1(A)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一.教学目的:(1)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2)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3)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教学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我家有爸爸、妈妈和我;我来自燕山中学;省溧中高一(1)班;我国的直辖市。
分析、归纳上述各个实例的共同特征,归纳出集合的含义。
二.建构数学:集合的意义:一般地,一定范围内某些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的全体构成一个集合(set)。
集合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来表示,如集合A、集合B。
集合中的每一个对象称为该集合的元素(element),简称元。
集合的元素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来表示。
指出下列对象是否构成集合,如果是,指出该集合的元素。
(1)我国的直辖市;(2)省溧中高一(1)班全体学生;(3)较大的数(4)young 中的字母;(5)大于100的数;(6)小于0的正数。
2.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1)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3)无序性:一般不考虑元素之间的顺序,但在表示数列之类的特殊集合时,通常按照习惯的由小到大的数轴顺序书写。
3.集合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用“属于”和“不属于”表示;(1)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a∉A4.有限集、无限集和空集的概念:5.常用数集的记法: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整数集,记作Z,有理数集,记作Q,实数集,记作R,正整数集,记作*N或N+。
6.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的表示方法,常用的有列举法和描述法(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人教版高一年级数学必修一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优质教案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理解元素与集合间的关系,掌握集合的表示法,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学习重点: 1、元素与集合间的关系2、集合的表示法学习难点:集合的表示方法学习过程:一、新授:1、集合的概念 2、实例引入:⑴ 1~20以内的所有质数;⑵我国从1991~2003的13年内所发射的所有人造卫星;⑶金星汽车厂2003年生产的所有汽车;⑷ 2004年1月1日之前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所有国家;⑸所有的正方形; ⑹黄图盛中学2004年9月入学的高一学生全体.结论: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也简称集.2、集合元素的特征(1)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3)无序性:一般不考虑元素之间的顺序,但在表示数列之类的特殊集合时,通常按照习惯的由小到大的数轴顺序书写练习:判断下列各组对象能否构成一个集合⑴2,3,4 ⑵(2,3),(3,4)⑶三角形⑷2,4,6,8,…⑸1,2,(1,2),{1,2}⑹我国的小河流⑺方程x2+4=0的所有实数解⑻好心的人⑼著名的数学家⑽方程x2+2x+1=0的解3、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一样,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4、集合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集合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用“属于”和“不属于”表示:(1)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a∈A5、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除0的非负整数集,也称正整数集,记作N*或N+;整数集,记作Z;有理数集,记作Q;实数集,记作R.练习:(1)已知集合M={a,b,c}中的三个元素可构成某一三角形的三条边,那么此三角形一定不是()A直角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2)说出集合{1,2}与集合{x=1,y=2}的异同点?6、集合的表示方式(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2)描述法: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表示的方法.(具体方法)二、例题分析例 1、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1)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2)方程x2=x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3)由1~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
高一数学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新课引入(1)请第一组的全体同学站起来?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第一组的同学)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宣布课题),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二、师生互动,新课讲解1、集合的有关概念集合理论创始人康托尔称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总体。
一般地,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set),也简称集。
课本P2:例子(1)—(8),都构成一个集合。
2、集合的表示方法:(1)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X,Y,等;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 等。
(2)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 a 属于集合A,记作a A;如果a 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a A(或a A)。
3、常用的数集及其记法: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通常简称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注意:0.是自然...数.)所有正整数组成的集合称为正整数集,记作:N+或N*。
全体整数的集合通常简称整数集,记作:Z;全体有理数的集合通常简称有理数集,记作:Q;全体实数的集合通常简称实数集,记作:R。
学生练习:用符号或填空:1 N ,0 N, -3 N, 0.5 N,2 N1 Z , 0 Z, -3 Z, 0.5 Z,2 Z,1 Q , 0 Q, -3 Q, 0.5 Q,2 Q,1 R , 0 R, -3 R, 0.5 R,2 R.4、集合的表示方法:先介绍记号:大括号“{ }”,在集合里表示总体,而后提出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出大括内表示集合的方法。
例如:“地球上的四大洋”组成的集合可以表示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案-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必修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理解元素与集合间的关系。
2.掌握集合的表示法,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教学重点要求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理解元素与集合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集合的表示法,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一、导入新课设置情境:新学期,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家庭、学校和班级,思考:家庭、学校和班级等概念有什么共同特征?这些涉及到的范围与学生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归纳集合的概念:一般地,一定范围内某些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的全体构成一个集合。
集合中的每一个对象称为该集合的元素,简称元。
引出课题,学习《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二、探究新知师生活动:师生共同探讨集合的含义的生成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物,为了方便讨论,我们需要在一定范围内,按照一定标准对所讨论的事物进行分类,分类后,我们会用一些术语来描述它们,例如“群体”、“全集”、“集合”等。
一般地,一定范围内某些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的全体构成一个集合。
集合中的每一个对象称为集合的元素,简称元。
师:好,知道了集合的含义,老师现在考考大家例:请同学们观察“亚洲国家的首都”这一集合中的元素,看看他的元素有哪些?学生自由回答完后引导学生拓展出-发现纽约、巴黎不在集合中,强调元素的确定性。
请大家写出book 中的字母组成的集合,强调元素的互异性。
追问1:我们班每个星期都会换座位,我们班所有同学组成的集合改变了吗?生:没变说明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是相等的-老师总结特地的为了,自然数集记作N,正整数集记作N*或者N,整数集记作Z,有理数集记作Q,实数集记作R.三、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一样,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四、集合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集合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用“属于”和“不属于”表示:(1)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a∈A 五.集合的含义与表示——典例剖析例1. 用例举法表示集合答案:例2.下列命题:若,则;表示只有一个元素的集合;方程的解的集合可表示成;其中正确的命题个数是()答案:(2) 例3.已知,且,求实数的值。
数学: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案(新人教A版必修1)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一。
教学课题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二.教学目标1。
理解集合的含义;2.理解集合中元素的特性;3.掌握集合的三种表示方法;4.掌握常用集合的表示方法;5.理解空集的含义。
三.重 点1。
集合的含义2.集合中元素的特性,尤其是互异性;3.集合的三种表示方法。
四.难 点1.集合的含义;2.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3.描述法表示集合。
五.教学过程(一)引例1.中国的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个城市;2.徐州市第三十六中学高一(6)班:由在座的47位同学组成的一个集体;3.徐州市第三十六中学高一年级:由1~6班6个班级组成的一个集体。
这三个例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是由某些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组成的一个集体。
(二)新课1.集合:在一定范围内某些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的全体构成一个集合;2.集合的元素:集合中的每一个对象称为该集合的元素。
注意:(1)。
★研究集合应首先弄清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2).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任意性,任何确定事物都可成为集合中的元素,集合中的元素也可以是集合。
举例:引例3(3)集合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例集合A集合的元素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从属关系若a 是集合A 中的元素,则记作A a ∈;若a 不是是集合A 中的元素,则记作A a ∉或A a ∈;4.常用集合的字母表示自然数集N 正整数集+N (*N )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5.集合中元素的特性(1)☆确定性: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它的元素的意义是明确的;有具体的标准。
因此,对于给定的一个集合和一个对象,这个对象是否为这个集合的元素,只有“是”和“不是”两种情况。
举例(什么叫做意义明确,有具体的标准):问:一个满头黑发的人,拔掉一根头发,是否还是满头黑发?(2)★互异性: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它的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相同对象放到同一集合中只能算一个元素。
举例:“book 中的字母”(3)无序性:集合与其中元素的排列顺序无关。
高一数学必修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案
高一数学必修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集合的概念,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集合的含义。
2. 熟悉常见集合符号的表示及其含义。
3. 能够运用集合的相关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4. 能够分别用文字描述和图形表示集合。
【教学重点】1. 集合的概念与基本符号的熟练掌握。
2. 集合运算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难点】1. 集合的基本概念,包括空集、全集、子集等。
2. 集合运算的细节及其运用。
【教学方法】1. 演讲法:介绍集合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性质。
2. 互动式教学:让学生根据实际问题思考集合的处理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提问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和总结。
【教学资源】1. 高一数学必修1教材。
2. PPT。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15分钟)1. 引入集合概念。
通过图片或文字向学生展示几个集合,引导学生了解集合的概念。
2. 创建集合。
让学生自己尝试创建几个集合,并用文字或图形表示出来。
二、集合的概念(30分钟)1. 什么是集合?集合是由一些互不相同的元素所组成的整体。
例如,由0、1、2、3、4这5个元素组成的集合可以用花括号表示:{0,1,2,3,4}。
2. 集合的符号表示。
集合用大写字母表示,元素用小写字母表示。
例如,集合A={a1,a2,…,an}。
3. 集合的基本概念。
有限集合、无限集合、空集、全集、真子集、超集。
4. 练习。
通过几个例题,让学生巩固集合的基本概念。
三、集合的运算(45分钟)1. 集合的运算符号。
并集、交集、差集、补集、对称差集等。
2. 集合的运算法则。
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消去律、德摩根定律等。
3. 练习。
通过较易的例题,让学生理解集合运算的概念和运算法则。
四、作业布置(10分钟)1. 课后练习。
布置一定量的集合练习题,让学生掌握集合概念和运算法则,并合理运用集合来解决实际问题。
2. 知识巩固。
要求学生按照课上所学知识,撰写一篇500字的集合概念详解。
人教版高中数学高一数学《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教案
教学目的: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属于关系并初步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教学重点:1、集合的含义;2、集合的基本性质;3、集合的表示方法。
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派出人的代表团,其中运动员人,参加本届奥运会比赛项目中的项,本届奥运会目前中国体育代表团共获得金牌枚,银牌枚,铜牌枚;其中获得金牌的运动员有人,银牌的运动员有人,铜牌的运动员有人。
二、学生活动1、学生课前查资料完成上面问题;2、指出上面的关键词:代表团,运动员;金牌,银牌,铜牌;比赛项目。
三、建构数学1、学生通过上面的问题找出代表团,运动员,获得金(银、铜)牌运动员;金、银、铜牌之间的关系;比赛项目,获得奖牌的比赛项目。
2、集合的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物,为了方便讨论,我们经常要在一定的范围内对他们进行分类,然后用一些术语来描述他们,如“群体”、“全体”、“集合”等。
一般地:一定范围内某些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的全体构成一个集合。
集合中的每一个对象称为该集合的元素,简称元。
元素与集合之间关系用符号∈或表示,通常用大写字母A、B…表示集合,用小写字母a、b…表示元素,如果元素a是集合A的元素则表示为:a∈A,如果元素a不是集合A的元素则表示为:a A。
3、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是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其特点是:(1)元素一般是有限个;(2)将元素不重复,无序,不遗漏地列举;(3)元素间必须用“,”隔开.优点是集合元素一目了然,如:{1,2,4,5,6,9},{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等描述法:是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并写在大括号内 .有语言描述法和代表元素描述法两种.(1)用语言描述时要注意文字精炼、概念准确,如{直角三角形}、{我校的篮球队员}. (2)用代表元素描述法常用模式是{x | x - ∈P},如{(x,y)|y = x2+ 2x- 1}、{x | x - >2}.优点是:易看清集合元素的特征.但要注意“{}”内出现“全体”、“所有”、“集”等词语的含义.因为集合符号“{}”已包括“所有”的意思,如:集合Z = {全体整数},R = {实数集}均不正确,应写成{全体实数}= {R },{全体整数}= {Z}.图示法:(此图称作文氏图或韦恩图):即画一条封闭的曲线,用它的内部来表示一个集合.1 2 3如:右图表示集合{1,2,3}其优点是直观性较强.常用数集及其记法:⑴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⑵正整数集N*或N+ ⑶整数集Z⑷有理数集 Q ⑸实数集 R4、集合的性质:⑴确定性:指给定一个集合,一个对象属于不属于这个集合是明确的 .即任何一个对象都能明确判断它“是”或者“不是”某个集合的元素,二者必居其一且只居其一 .例如:“美丽的花”、“ x 轴上原点附近的所有点”等,所涉及的“对象”没有一定的标准,没有明确的外延,即不具有确定性,因而不能视为集合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一. 课标要求:本章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使学生感受用集合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性、准确性,帮助学生学会用集合语言描述数学对象,发展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概念,本章把函数作为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来学习,强调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运用函数概念建立模型的过程与方法,从而发展学生对变量数学的认识 .1. 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掌握某些数集的专用符号.2. 理解集合的表示法,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3、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4、能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5、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与并集, 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6. 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7. 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8. 学会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理解函数符号y=f(x)的含义;了解函数构成的三要素,了解映射的概念;体会函数是一种刻画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并熟练使用区间表示法 .9. 了解函数的一些基本表示法(列表法、图象法、分析法),并能在实际情境中,恰当地进行选择;会用描点法画一些简单函数的图象.10. 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11. 结合熟悉的具体函数,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了解奇偶性和周期性的含义,通过具体函数的图象,初步了解中心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12. 学会运用函数的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13. 通过实习作业,使学生初步了解对数学发展有过重大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了解生活中的函数实例.二. 编写意图与教学建议1. 教材不涉及集合论理论,只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要求学生能够使用最基本的集合语言表示有关的数学对象,从而体会集合语言的简洁性和准确性,发展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教材力求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数学知识,通过列举丰富的实例,使学生了解集合的含义,理解并掌握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及集合的基本运算.教材突出了函数概念的背景教学,强调从实例出发,让学生对函数概念有充分的感性基础,再用集合与对应语言抽象出函数概念,这样比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中要高度重视数学概念的背景教学.2. 教材尽量创设使学生运用集合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情境和机会,并注意运用Venn 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帮助学生借助直观图示认识抽象概念. 教学中,要充分体现这种直观的数学思想,发挥图形在子集以及集合运算教学中的直观作用。
3. 教材在例题、习题教学中注重运用集合的观点研究、处理数学问题,这一观点,一直贯穿到以后的数学学习中.4. 在例题和习题的编排中,渗透了集合中的分类思想,让学生体会到分类思想在生活中和数学中的广泛运用,这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所缺少的. 在教学中,一定要循序渐进,从繁到难,逐步渗透这方面的训练 .5. 教材对函数的三要素着重从函数的实质上要求理解,而对定义域、值域的繁难计算,特别是人为的过于技巧化的训练不做提倡,教师要准确把握这方面的要求,防止拨高教学.6. 函数的表示是本章的主要内容之一,教材重视采用不同的表示法(列表法、图象法、分析法),目的是丰富学生对函数的认识,帮助理解抽象的函数概念. 在教学中,既要充分发挥图象的直观作用,又要适当地引导学生从代数的角度研究图象,使学生深刻体会数形结合这一重要数学方法 .7. 教材将映射作为函数的一种推广,进行了逻辑顺序上的调整,体现了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规律,有利于学生对函数概念学习的连续性 .8. 教材加强了函数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要求,通过电脑绘制简单函数动态图象,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信息技术在函数学习中的重要作用.9. 为了体现教材的选择性,在练习题安排上加大了弹性,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合理地取舍.三.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建议本章教学时间约13课时。
1.1 集合 4课时1.2 函数及其表示 4课时1.3 函数的性质 3课时实习作业 1课时复习 1课时§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一. 教学目标:l.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5)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2.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经历从集合实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过程,感知集合的含义.(2)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学习集合的必要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二.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难点:表示法的恰当选择.三. 学法与教学用具1. 学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思考.交流.讨论和概括,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2. 教学用具:投影仪.四. 教学思路(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1.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在初中,我们已经接触过一些集合,你能举出一些集合的例子吗? 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和互相交流. 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给予评价.2.接着教师指出:那么,集合的含义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一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二)研探新知1.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影出下面8个实例:(1)1—20以内的所有质数;(2)我国从1991-2003年的13年内所发射的所有人造卫星;(3)金星汽车厂2003年生产的所有汽车;(4)2004年1月1日之前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所有国家;(5)所有的正方形;(6)到直线l 的距离等于定长d 的所有的点(7)方程2320x x +-=的所有实数根;(8)新华中学2004年9月入学的高一学生的全体.;2.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8个实例的共同特征是什么?3.每个小组选出——位同学发表本组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概括出8个实例的特征,并给出集合的含义.一般地,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称为集合(简称为集).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作这个集合的元素.4.教师指出:集合常用大写字母A ,B ,C ,D ,…表示,元素常用小写字母,,,a b c d …表示.(三)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思考:集合中元素有什么特点?并注意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疑难.使学生明确集合元素的三大特性,即: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2.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1)大于3小于11的偶数;(2)我国的小河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建解.3. 让学生自己举出一些能够构成集合的例子以及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并说明理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予及时的评价.4.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1)如果用A 表示高—(3)班全体学生组成的集合,用a 表示高一(3)班的一位同学,b 是高一(4)班的一位同学,那么,a b 与集合A 分别有什么关系?由此引导学生得出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两种:属于和不属于.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集合A ,记作a A ∈.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集合A ,记作a A ∉.(2)如果用A 表示“所有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组成的集合,则中国.日本与集合A 的关系分别是什么?请用数学符号分别表示.(3)让学生完成教材第5页练习第1题.5.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数集扩充过程,然后阅读教材中的相交内容,写出常用数集的记号.并让学生完成习题1.1A 组第1题.6.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并思考.讨论下列问题:(1)要表示一个集合共有几种方式?(2)试比较自然语言.列举法和描述法在表示集合时,各自有什么特点?适用的对象是什么?(3)如何根据问题选择适当的集合表示法?使学生弄清楚三种表示方式的优缺点和体会它们存在的必要性和适用对象。
(四)巩固深化,反馈矫正教师投影学习:(1)用自然语言描述集合{1,3,5,7,9};(2)用例举法表示集合{|18}A x N x =∈≤<(3)试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教材第5页练习第2题.(五)归纳整理,整体认识在师生互动中,让学生了解或体会下例问题:1.本节课我们学习过哪些知识内容?2.你认为学习集合有什么意义?3.选择集合的表示法时应注意些什么?(六)承上启下,留下悬念1.课后书面作业:第12页习题1.1A 组第4题.2.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多少种?如何表示?类似地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又有多少种呢?如何表示?请同学们通过预习教材.A 组一、选择题1、下列语句中表示集合的是( )A. 接近与0的数的全体B. 所有的老人C. 大于100的全体实数D. 著名的数学家2、下列各组对象不能构成集合的是( )A .自然数的全体B .大于1的整数C .接近零的数的全体D .所有的直角三角形3、设M={x ∣x≤4},a=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a ⊆MB .a ∈MC .a ∉MD .{a}∈M4、集合A={x Z k k x ∈=,2}, B={Z k k x x ∈+=,12},C={Z k k x x ∈+=,14}又,,B b A a ∈∈则有( )A. (a+b)∈AB. (a+b)∈BC. (a+b)∈CD. (a+b)∈A 、B 、C 任一个5、由实数x ,-x ,x,所组成的集合中,含有元素的个数最多为( )A .2B .3C .4D .56、设a 、b 都是非零实数,=++a b ab y a b ab可能取的值组成的集合为( ) A .{3} B .{1,2,3} C .{-1,1,3} D .{-1,3}7、方程组345+=⎧⎪=+=⎨⎪+=⎩x y y y z z x 的解集为①{2,1,3};②(2,1,3);③{(2,1,3)},其中正确的表示方法是( )A .①②B .①③C .③D .①②③8、(07全国Ⅰ)设,a b R ∈,集合{1,,}{0,,}b a b a b a+=,则b a -=( ) A .1 B .1- C .2 D .2-9、集合M={y | y =26+x , x, y ∈Z}中元素的个数为 ( ) A. 2 B. 4 C. 6 D. 810、集合{1,3,5,7,9}用描述法表示出来应是 ( )A. {x | x 是不大于9的非负奇数}B. {x | 1≤x≤9}C. {x | x≤9且x ∈N}D. {x | 0≤x≤9且x ∈Z}11、已知集合M={比-4大且比2小的实数}.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 A. 5∈M B. 0∉M C. 2∈M D. -π∈M12、下列给出的集合M 、P 中表示同一集合的是 ( )A. M={(1, -3)}, P={(-3,1)}B. M={(1, -3)}, P={1,-3}C. M={0}, P={(1,-3)}D. M={(1, -3)}, P={(x, y) | x=1,y =-3}13、集合A={x | x 2-(2a -1) x+ a 2=0}=∅ ,则a 的取值范围为 ( ) A. a>41 B. a<41 C. a=41 D. 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 1、数集{2a ,a 2-a }中a 的取值范围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