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席勒和蔡元培的美育思想所感

合集下载

接受与创新——论蔡元培美育思想与席勒之关系

接受与创新——论蔡元培美育思想与席勒之关系
制, 变 成了职业和专 门知识 的标志 , 失去 了人性的完整与生存 的和谐 。表现在群 体上 , 上层 阶级懒散 , 性 格败坏 ; 下层 阶 级粗野 、 狂暴 。 在个体身上 , 感性与理性各 自为阵 , 彼此失调 , “ 不是这一边旺盛 的想象 力毁坏 了知性辛勤得来 的果 实 , 就 是那一边抽 象精 神熄灭 了那种温 暖过我们心灵并点燃过想象力 的火 焰。” ② 为 了弥合人性 的分 裂 , 把人 引向 自由解放 , 席 勒选择 了美育。 他认 为经验 世界 中的美可分 为两种 : “ 融解性 的美 ” 和“ 振奋 性的美” 。 “ 融解性 的美 ” 以宁静 的形 式缓 和粗
者和奠基人 。” ① 蔡元培 的美 育思想 曾受到康德 、 席勒 、 叔本华等人 的影 响 , 其 中席勒 的影 响最为重要 。


理 论 命题 的 接 受
1 .以全 面 发 展 为 旨归 的 美 育 目的 论
在席 勒看来 , 现代人生活在 自己创设 的钟 表机械式 的社会 里 , 活动被局 限在某 一领域 , 与 自身专业无关 的素质被压
有 关美育 的本质 , 国内外一 直以来存在 “ 美感 教育” 、 “ 艺术教 育” 、 “ 美学知识教 育” 、 “ 通识 教育” 等不 同观点 , 而“ 美 育” 的首创者席勒一开 始就将其界定为情感教育 。首先 , 席勒 对德 、 智、 体、 美 四育作 了概念 的区分 , 美 育是“ 促进鉴赏 力 和美 的的教 育” , 是“ 培养我们感性 与精神 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 能的和谐 ” 的教育 。从他 对美育 的定 义来看 , 他认 为美 育 是一种情 感教育 , 它通过审美判 断与鉴赏 , 使 主体产 生 自由 、 愉悦 的情 感体验 , 感性 与理性归 于和谐 。其次 , 从渊 源上来

黄炎培美育思想对高职院校美育工作的启示①

黄炎培美育思想对高职院校美育工作的启示①

黄炎培美育思想对高职院校美育工作的启示①郭轩(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湖北武汉430064)一、黄炎培美育思想概述黄炎培是中国职业教育的先驱和现代职业教育的奠基者,毕生致力于职业教育的研究与推广,他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职业教育理论,使其成为20世纪20年代中国教育界的一种教育思潮。

在南洋公学就读时,黃炎培受到蔡元培的启发和影响,立志“教育救国”。

1902年,南洋公学在一次学潮中被解散,在蔡元培的倡议下,黄炎培回到川沙任小学堂总理,从此开始了他终生不渝的教育事业。

直到1940年蔡元培去世,黄炎培始终追随蔡元培开展职业教育实践。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传承于蔡元培,蔡元培提出的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奠定了黄炎培“大职业教育主义”的理论基础。

(一)职业教育目标中的美育思想黄炎培认为,所谓职业教育即“用教育方法,使人人依其个性,获得生活的供给与乐趣,同时尽其对群的义务”。

黄炎培认为个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但是物质上的,更有精神上的。

他认为职业教育的首要目标是解决人的生计问题,进而进行个体的完善,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取得国家的发展。

黄炎培在《我之人生观与吾人从事职业教育之基本理论》中提出职业教育的目标是“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试图通过职业教育来培养完整的人。

“敬业乐群”是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其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规范。

他认为职业教育应该包含“治业”职业技术教育和“乐业”职业道德教育两个方面。

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做到有业与乐业的统一,能够运用知识和技能,具备善良的品行,立身于社会,不仅仅是为个人谋生,更是为社会服务。

黄炎培在其著作《中国教育史要》中就提出了“健全人格”的完整定义,强调在职业教育过程中要提升个人修养,完成高尚人格的塑造,拥有互助博爱的精神,勇敢侠义的气概,敢于吃苦乐于奉献,强调良好的道德是建立事业的根本。

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俗话说“成才先要成人”,而审美和人文素养是成人的关键要素和基本的衡量指标。

缺少审美素养,人会变得越来越世俗、低俗;缺少人文关怀,人会变得越来越隔膜、冷漠。

如果美特别是内在美被轻视,我们怠慢的不是思维的深度,而是民族的灵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是在党的基本文献中对于美育谈得最具体的一次。

它对美育定位准确,非常有针对性,为我们今后改进美育教学指明了方向,意义重大,影响也必将是深远的。

美育教育在育人方面意义重大、作用独特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教育界对美育在育人方面的重要意义和独特作用,已经形成共识;美育研究、美育理论、美育实践都有了较大发展;教师对于美育的自觉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也不断得到提升。

同时,由于一些人在艺术教育方面的过度专业化和极端功利化倾向,加之在观念上又往往把美育等同于艺术教育,这就会产生有些学生的艺术专业和职业能力增强了,反而在审美和人文素养方面趋于弱化或缺失的现象。

艺术教育的发展并没有同美育的发展形成良性互动,二者有时不仅不成正比,反而是成反比的。

这就表明我们的美育,特别是美育教学在一定范围内出了问题。

“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一要求把美育明确定位为素养教育、通识教育,而非职业教育、专业教育;定位为以人为本位的情感教育,而非以技术为本位的单纯的知识教育。

这无疑对改进美育教学,让艺术教育类通识课程回归美育,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另一方面,这一要求还指明了改进美育教学的目标。

审美素养是脱俗的、纯洁的,人文素养是入世的、为民的,因此,“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意味着改进美育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培育以脱俗的态度入世的人,即培育以纯洁、高尚、先进的价值目标和情感态度,在现实生活中通过利人和为民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从而为社会进步发展做出贡献的人。

美育教育重要意义

美育教育重要意义

美育在育人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和独特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教育界对美育在育人方面的重要意义和独特作用,已经形成共识;美育研究、美育理论、美育实践都有了较大发展;教师对于美育的自觉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也不断得到提升。

同时,由于一些人在艺术教育方面的过度专业化和极端功利化倾向,加之在观念上又往往把美育等同于艺术教育,这就会产生有些学生的艺术专业和职业能力增强了,反而在审美和人文素养方面趋于弱化或缺失的现象。

艺术教育的发展并没有同美育的发展形成良性互动,二者有时不仅不成正比,反而是成反比的。

这就表明我们的美育,特别是美育教学在一定范围内出了问题。

“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一要求把美育明确定位为素养教育、通识教育,而非职业教育、专业教育;定位为以人为本位的情感教育,而非以技术为本位的单纯的知识教育。

这无疑对改进美育教学,让艺术教育类通识课程回归美育,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另一方面,这一要求还指明了改进美育教学的目标。

审美素养是脱俗的、纯洁的,人文素养是入世的、为民的,因此,“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意味着改进美育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培育以脱俗的态度入世的人,即培育以纯洁、高尚、先进的价值目标和情感态度,在现实生活中通过利人和为民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从而为社会进步发展做出贡献的人。

那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如何坚持和践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这一对于改进美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呢?改进美育教学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改进美育教学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以动人的课堂教学,让学生的情感世界得以纯洁化和高尚化。

美育主要是一种情感教育,是作用于人的情感和心灵的教育。

在我们的美育教学中,美育发生作用的机制或效果是“感动”,是“动之以情”。

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当好这个角色,美育的实施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它是教师走进学生情感世界或心灵世界的捷径。

所以,美术课的色彩、音乐课的音符、语文课的文字、历史课的记忆,都应是富有动人的情感的,而非单纯的技巧和知识。

蔡元培的美感教育思想

蔡元培的美感教育思想

蔡元培的美感教育思想谈到蔡元培,人们往往会想到他是北大校长,但常常会疏忽他的一身二任的多重身份,不仅是“旧时代的进士,新时代的名誉博士”,而且是“晚清时期的翰林院编修,民国时期的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还是“清末的中西学堂监督,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

人们经常会忆及他的“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思想,但很难想到他的“以美育代宗教说”“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美术的起源”等振聋发聩的美育思想和教育实践。

今年时值蔡元培先生诞辰150周年,又恰逢其美育思想奠基100周年。

特撰文纪念他对中国现代教育方针和现代美育的奠基作用。

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浙江绍兴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原籍浙江诸暨。

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

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

1923年8月底起草的自书简历:蔡元培(年五十八岁。

一八六七年一月十七日生于中国浙江省绍兴府山阴县)。

一八九二年,中进士,为翰林院庶吉士。

一八九四年,任翰林院编修。

一八九八年,出京,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

一九○一年,任南洋公学(今名南洋大学)特班教习。

一九○二年,任爱国学社社长及爱国女学校校长。

一九○六年,任北京译学馆教习。

一九○七年,到德国柏林。

一九○八年,到莱比锡大学,进大学听讲。

一九一一年,革命军起,归国。

一九一二年,南京政府成立,任教育总长。

政府移北京,仍任教育总长,五月辞职。

九月,复到德国莱比锡大学。

一九一三年,四月回国。

九月赴法国。

一九一六年,回国。

一九一七年,任北京大学校长。

一九二一年,美国纽约大学赠名誉博士。

著作有《中学修身教科书》《中国伦理学史》《哲学大纲》《简易哲学纲要》《石头记索隐》等书。

美育哲学背景晚清的科举八股取士教育不仅不能培植国本,而且正在损凌国运。

“陶养感情”:论蔡元培美育思想的发展/特色及对当代的启示

“陶养感情”:论蔡元培美育思想的发展/特色及对当代的启示
献。
江泽民从 中国当前 的现实出发 ,又一次强调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 社会发展 的 目的。[ 蔡元培 “ 6 养成健全人格” 的教育 目的 ,与马 克思 “ 的全面发展”的主张 ,具 有同样的现实基础 ,是对近现 人 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敏锐反映。虽然在大多数人 民生存基本条件没 有得到满足的旧中国,在列 强躁躏、国将 不国的 2 0世纪初 ,期 望仅仅通过教育使 国民 “ 养成健全人格”的愿望是难 以完全实现 的 。 但 是 ,正 如江 泽 民在 论 及 “ 的 全面 发展 ” 时 指 出 的 : “ 人 社 会 生产 力和 经 济文 化 的 发展 水 平是 逐 步 提 高 、永 无止 境 的历 史 过 程 ,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也是逐 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 ”¨ 健 全 人格 形 成 也是 一 个 不 断发 展 的历 史 过程 。问题 在 于 首 先 必须 对 其 有清 醒 的认 识 ,并 不断 地 付诸 实践 。 根据培养健全人格 的目标 ,蔡元培把教育分为四大内容 。他 说 :“ 所谓健全的人格 ,内分四育 ,即 :( )体育,( )智育, 一 二
号S GH1 1 5 04 ) 阶段性成果 。

陕西省 2 0 0 9年 “ 工科 大学生人文素质创新培 养 实验 区” 理 蔡元培是我 国近代史上杰 出的教育家、思想家和审美教育的 首倡者 。他的美育思想和实践,是我国近现代史上珍贵的文化遗 产。近年来 ,许多学者在研 究蔡 元培美育思想时 ,都表达出一个 共 同的认识 :蔡元培 的美育 思想在 当时条件 下 “ 带有空想 的性 质” ,但 “ 在一个高度重视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社会里 ,却完全 有得到实现的可能性” 。… 然而 ,如何 从这个产生于 近百年前 的 庞大的理论 中,抽绎 出符合当代社会需要 的精粹 ,而不至于挂一 漏万,拾皮毛而忘其核心 ,甚至囿于 当代意识对其做 出曲意的理 解 ,却 是 一 个 必须 认 真 面对 的 问题 。 为此 ,必须 结 合 当代社 会 的 实际,研究蔡元培美育思想的特色 ,及其对人类思想的创新和贡

美育心得体会(5篇)

美育心得体会(5篇)

美育心得体会(5篇)美育心得体会(5篇)美育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在学习了最美乡村老师吉思妞老师的先进事迹之后,我开头反思:作为一名老师应当从中领悟什么呢?我深切地感受到自己与吉思妞老师之间的差距,身为老师,我们在面对犯错的孩子时常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有错了不要紧,只要能知错改错,就仍旧是个好同学。

我想,这句话放在老师身上也同等的重要。

既然知道了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那就要针对这些不足进行仔细地反思自己,这才是智者所为。

吉思妞老师扎根智障学校,她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用无私奉献诠释了人民老师的光荣称号,是当代优秀青年的杰出代表。

我们要仔细学习她的高尚情操,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昂扬的斗志,全身心地投入到宏大的教育事业中去。

因此,为提升自己教书育人的技艺,争当一名优秀老师,更好地为同学进展服务,我认为应当做到以下几点:一、学习她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崇高职业精神。

吉思妞老师参与工作以来,用她全部的热忱和勤奋铺设了无悔的从教之路。

通过学习使我深深体会到我们每位老师都要虚心向他人学习,尽职尽责、兢兢业业。

把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放在心上,一视同仁,让每个同学收获的不仅仅是学问,更是一份情感、一份无私、一份喜爱。

我作为一位人民老师,肯定牢记使命,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不断提高自己的本事。

我要学习她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崇高职业精神。

她把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放在心上,一视同仁,宁可放弃休息时间也不愿放弃一个孩子。

我们要学习她的崇高思想,牢记使命,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不断提高教书育人本事。

二、学习她关爱同学、无私奉献的高尚师德。

同学是我们的上帝,我们是同学的衣食父母,我们的职责就是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

关怀他们的成长,关怀他们的冷暖,关怀他们生活。

恪尽职守,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一曲爱之歌。

用自己的行动唱响一曲爱的奉献。

学习她关爱同学、无私奉献的高尚师德。

正是这种爱心,这种责任感,熔铸了师魂的真谛。

席勒的美学思想之我见

席勒的美学思想之我见

席勒的美学思想之我见自由,历来是每个人的向往,也是席勒的必生追求,我们在席勒那个时空中去把握席勒,才能真正的了解他的美学思想,“游戏的冲动”“人性的和谐”以及审美教育概念的提出至今都对现代教育事业影响深远。

一、从了解席勒其人了解其美学思想,了解美育。

通过了解发现其实席勒是一个具有过渡意义的人物,在康德和黑格尔之间,也是西方美学发展的中心環节,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席勒他是德国著名诗人剧作家,他自小就热爱戏剧,席勒和康德一样也是一个狂飙突进的德国青年,席勒出生于德国符腾堡的小城贫穷市民家庭,他的父亲是军医,母亲是面包师的女儿。

1773年被公爵强制选入他所创办的军事学校,毕业后在斯图加特某步兵旅当军医。

7年与世隔绝的军旅生活,使席勒形成了反专制的思想,并于178O年写成反抗封建暴政、充满狂飙突进精神的剧本《强盗》,1782年创作出了他的代表作《阴谋与爱情》。

二、席勒美学思想的形成1、以法国革命的时代背景对席勒美育思想的影响正如所说那样一定时代的作品总是反应了那个时代的发展,席勒作为创造主体,总属于于一定的民族,席勒的美学思想必然在时代的大背景下,他的美学思想必然受政治的因素影响。

席勒他开始是支持法国大革命的,他期望革命会带来他理想中一种“自由”状态。

然而法国革命胜利后,他看到的是法国革命党人在革命的口号下进行权力斗争,资本主义自身的矛盾使“自由、平等、博爱”成了穿着华丽衣服的谎言,反对革命的思想在他的脑海里油然而生。

就是大革命暴露的种种资产阶级的缺点,让他产生了些思考,逐渐使席勒追寻的自由脱离了物质基础,转而精神层面的追求。

2、席勒对康徳思想的继承发展任何思想的产生都是有迹可循的,席勒的思想产生于法国大革命。

席勒的美育思想尤其是继承继承了康德的美学思想。

席勒逝世时,歌德为此痛苦万分:“我失去了席勒,也失去了我生命的一半。

”歌德死后,被安葬在席勒的遗体旁。

人生难得一挚友啊,可见席勒和歌德感情颇深。

席勒在美育书简第一封信中就提到他的看法的大多数是以康德的原则为依据的,席勒的文学创作也有歌德的功劳,在席勒的美学思想调和中性就是继承了歌德的思想,并且这一点席勒并不讳言。

席勒美育思想的重要启示:追求人性的完满

席勒美育思想的重要启示:追求人性的完满

席勒美育思想的重要启示:追求人性的完满作者:许洪帅来源:《中国德育》2014年第02期摘要深入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明确要求,回顾借鉴席勒“追求人性完满”的美育思想,全面改进美育教学,需要进一步明确学校美育的根本目的,找到学校美育改革的落脚点和学校美育评价的基本标尺。

关键词席勒;席勒美育思想;人性;审美作者简介许洪帅,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博士一、席勒美育思想聚焦在人性的完满美育思想在人类文化历史上已历经数千年,而美育作为一种教育实践却仅有200多年历史。

大多数美育领域的专家学者都基本确认,“美育”的概念是由德国伟大剧作家、诗人席勒在《美育书简》中首次提出,这标志着美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领域的诞生。

为全面改进美育教学,寻求创新发展,重新回顾与理解席勒的美育思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这有助于我们把握改进美育教学所需的美育价值观、质量观和公平观,持续推进学校美育教学体系和管理体制的变革。

(一)关照人的丰满存在和独立自由席勒的美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美育书简》一书中。

席勒认为,在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两种自然要求或冲动,一种是“感性冲动”,即人一方面要求使理性形式获得感性内容,使一切直接呈现于感官的东西成为人的物质存在;另一种是“理性冲动”,即人从另一方面又要求感性内容获得理性形式,使人在无限变化的客观世界中保持和谐的人格并遵从真理、法则和正义。

在席勒看来,当面对这两种在本性上相互矛盾的要求时,“如果人孤立地去满足其中一种要求,或者只是一个接着一个地满足这两种要求,他绝不会懂得怎样才是充分而有意义的人”[1]84。

在席勒眼里,只有在人生存的完善状态中才能很好地解决二者的矛盾关系,并在经验世界中通过文化教养,这两种特性才能得到充分结合,实现平衡发展并使二者统一起来。

也就是说,“同时意识到他的自由并感觉到他的存在,同时作为素材感觉到而又作为精神认识到,在这种情况下并且只有在这些情况下,人才具有人性的完整的直观”[1]84,“人就会兼有最丰满的存在和最高度的独立与自由”[1]80。

美育云端课堂观后感3篇

美育云端课堂观后感3篇

美育云端课堂观后感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讲话致辞、报告体会、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职业规划、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eport experience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career plann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美育云端课堂观后感3篇下面是本店铺分享的美育云端课堂观后感3篇,供大家参考。

浅析席勒的美育思想

浅析席勒的美育思想

“美育”,在理论上明确了美育的重要作 用。蔡元培在 1912年提出要把美育列 入教育方针,这一主张表明他也深刻认 识到美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与价值。 在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席勒 的“美育说”更有值得借鉴之处。
从社会文 化 大 环 境 来 看,当 代 经 济 的发展也 对 人 才 提 出 了 新 的 要 求,199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 行 素 质 教 育 的 决 定》中 就 提 出 “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共同发展, 将美育 在 法 律 上 纳 入 教 育 体 系。 此 外 还有一些 中 学 定 期 举 办 艺 术 展 览 或 是 组织学 生 去 美 术 馆 等。 从 个 人 的 角 度 来看,这一点也正是席勒“美育说”所根 本的出发点,美育可以实现人的精神自 由与解放,可以完满人的个性,使 人收 获一个有意味、有情趣的人生。
席勒认为艺术家是与政治完全独立的他们虽处于时代来净化他们使他们在娱乐中排除人性和粗野达到人性的完满与解放
《长江丛刊 》2018.09
浅析席勒的美育思想
■曹鑫源 /郑州大学文学院
摘 要:作为西方重要美学家,席 勒 的 突出贡献之一是明确提出了“美育说”。 《审美教 育 书 简 》是 席 勒 美 学 思 想 的 集 中体现,也正是在此书中席勒首次提出 “美育”的 概 念。 《审 美 教 育 书 简 》核 心 思想是“人们通过美走向自由”,将人的 自由与美育紧密联系。 关键词:席勒 《审美教育书简》 美育
当代社 会 进 步 的 同 时 也 存 在 着 一 些问题,例如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 的失 衡,人 与 自 然 关 系 的 破 裂 等 等,这 都使人们 感 觉 到 像 是 卡 夫 卡 笔 下 异 化 了的“甲 虫 ”。 人 们 现 在 享 受 快 节 奏 经 济发展的 同 时 忽 略 了 对 精 神 世 界 的 建 设。同时 一 味 追 求 经 济 的 进 步 也 使 我 们与自然之间不再融洽,我们不再拥有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的心境,也 没有“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 上青 天”的美景。面对这 样一 种 情景,审美 教育的紧 迫 性 与 重 要 性 就 显 得 十 分 突 出。席勒 “美 育 说 ”中 所 提 到 的 感 性 与 理性相融 洽 的 状 态 是 我 们 所 共 同 追 求 的目的。

美育读书心得

美育读书心得

美育读书心得
在阅读《美育》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美育对于个体
的重要性。

美育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修养。

通过美育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艺术作品,培养自己的审美
能力,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在书中,作者提到了美育对个体的影响,不仅可以提高个体的
审美情趣,还可以培养个体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美育的学习,
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从而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除此之外,美育还可以促进个体的身心健康。

在快节奏的现代
社会中,人们常常感到压力山大,而美育可以成为一个放松身心的
方式。

通过欣赏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形式,我们可以释放压力,调整情绪,提升幸福感。

总的来说,美育对于个体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它可以提高个体
的审美情趣,培养个体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个体的身心健康。

因此,我深信美育的重要性,将会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美育的学
习和实践。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认识到美育的价值,让美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西方关于美育的比较

中西方关于美育的比较
20
直接经验事件,不走符号的弯路
• 符号一般被认为是代替事物本身或当前的事物。 在这里‘事物’一方面是指意思(meaning),另 一方面是指所指的东西(referent)。符号表示缺 席的在场,它代替事物而在场。假如我们不能 直接把握或出示事物‘当前的或当前存在的’, 假如当前的事物是缺席的,我们就给出一个名 称,我们就借助于符号,就走符号的弯路。我 们接收或发出符号,我们给予符号。这样,符 号就是被推迟的在场。不论是口语还是书面的 符号,也不论是钱币的还是政治上选出的代表, 符号的流通推迟我们与事物的见面、占有、消 耗、竭尽、触摸、看见和对于它有某种当前直 觉的时间。 21
11
审美教育作为情感教育:科林 伍德
• 艺术是情感表现,通过表现让某种压抑的情感 得到认识或表达,从而产生一种轻松愉快的情 感。 • 当说起某人要表现情感时,所说的话无非是这 个意思:首先,他意识到有某种情感,但是却 没有意识到这种情感是什么;他所意识到的一 切是一种烦躁不安或兴奋激动,他感到它在内 心进行着,但是对于它的性质一无所知,处于 这种状态的时候,关于他的情感他只能说: ‘我感到……我不知道我感到的是什么。’
7
审美教育作为情感教育:蔡元 培
• 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崇高 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思念, 以渐消沮者也。盖以美为普遍性,决无人我差 别之见能参入其中。食物之入我口者,不能兼 果他人之腹;衣服之在我身者,不能兼供他人 之温,以其非普遍性也。美则不然。即如北京 左近损于我也。隔千里兮共明月,我与人均 不得而私之。中央公园之花石,农事实验场之 水木,人人得而赏之。埃及之金字塔,希腊之 神祠,罗马之剧场,瞻望赏叹者若干人,且历 若干年,而价值如故。……美之普遍性可知矣。

席勒的人性论和美育思想——读《审美教育书简》

席勒的人性论和美育思想——读《审美教育书简》

席勒的人性论和美育思想——读《审美教育书简》德国古典时期的一位重要哲学家、美学家,沿着西方传统的人性论以及美育理论的道路,席勒批判地继承了康德的思想,通过对人性进行抽象的分析,从“自我”的概念中寻找到人性完整的能动力,发展地运用“游戏”的概念,从而提出了自己的美育理论。

席勒以古希腊文明为榜样,找到了美和审美为工具来恢复在现代文明中破裂的人性,他试图以艺术家的力量在更高的文明中通过艺术品,审美教育来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

《审美教育书简》这一著作较完整地阐述了席勒的美学思想。

奠定他在西方美学史上重要地位:正是席勒首次把美育的理念提高到了哲学的层面,为美育开创了新局面,并影响到一批著名哲学家、美学家。

席勒的人性论不仅构成了西方哲学传统中的重要一环,还是其整个美学思想的基础。

从西方传统来看,在古希腊,理性被看作人性的基础,是决定人性的基本要素。

到了中世纪,人的理性被上帝的神性所取代。

直到近代以来,人的主体性才得到了高扬。

事实上,席勒正是在康德哲学、美学的引导下,重视人性,从审美的角度回答“人是什么”的问题。

在对人性最基本的、概念化的阐述中,席勒使用了康德分析人性的观点:从高度抽象的形式中得出了两个终极概念,即在人身上有一种持久的东西(人格)和--种经常变动的东西(状态)。

而他所提出的“人格”与“状态”在经验生活的实际需要中,脱离了康德所有经验的普遍前提是知觉的先验统一的观点。

也就是说,人即使只能有限地把握无限的事物,但在时间中,人一方面逐渐地把这种无限性转化成自身人格显现的需要。

另一方面,让持久的人格赋予了无限的事物以形式,最终使两者达到感性的统一。

尽管如此,这一目的的达到离不开康德有关“自我”的概念,正是这个“自我”引出了人性的核心——“自由”。

在意志自由原则的支配下,人格使无限的事物形式化,进而保持了它的永久性。

这种来自人格本性的一种需要,就构成了人性两种基本法则中的一种。

但是席勒并没有继续沿着康德先验道路走下去,而是把自我的存在规则转换成一种心理的冲动。

美育论文历史发展论文

美育论文历史发展论文

美育论文历史发展论文摘要:二十一世纪是精神文明和精神文化高度发展的时代,而当代文化就是审美文化,现代的思想更加解放,文化形式多种多样,文化内容更加繁荣,我们只有了解美育在中西方的历史,才能更全面的理解美育的含义,更深入的把握美育的理念,进一步加强美育,促进美育的良好发展。

法国艺术大师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美是生活的一抹色彩,也是心灵的一泓清泉,它的存在能使人成为真正的人。

因此,自教育存在伊始,关于美的教育亦紧紧相随。

“美育”这一概念的提出,最早是18世纪90年代末席勒在其发表的《美育书简》中第一次提出,这标志着美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

王国维将“美育”一词翻译至我国,并于《孔子的美育主义》一文中较早地使用了“美育”这一术语,关于美育的研究在中国自此开始。

蔡元培的美育思想,更是对中国美育发展作出了极大贡献。

美育对于人的“完全人格”培养,对于人类生活的幸福完美,是不可或缺的;梳理美育的历史发展脉络亦是及其重要的。

一、西方美育发展(一)关于美的教育古希腊和罗马时期是西方乃至人类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注重培养的是“身心既美且善”的人,因此关于美的教育也得到了重视。

例如注重军事教育的斯巴达,将舞蹈与体操相结合;雅典的教育体系中设立了弦琴学校,教授学生音乐。

在希腊神话中,缪斯代表音乐和舞蹈,当时人们将关于美的教育也称为“缪斯教育”。

当时许多著名的思想家,其言行举止中也包含了许多关于美育的观点。

古希腊著名教育家、哲学家柏拉图十分推崇美育的作用,在其《理想国》一书中运用生动的对话的方式描摹了对青少年实施以歌、舞、乐等为主要内容的全面的、系统的美育,并且提出了以音乐教育培养“城邦保卫者”这一观点。

其学生亚里士多德,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一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提出了“和谐教育”理论;他主张阅读、书写、体育、音乐、绘画应和谐发展,并认为“美是一种善,其所以引起快感正因为它是善”。

从《审美教育书简》浅谈席勒的美育观念

从《审美教育书简》浅谈席勒的美育观念

从《审美教育书简》浅谈席勒的美育观念《审美教育书简》是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家席勒所著的一部以审美教育为主题的著作,其内容涉及到了席勒对美育观念的探讨。

在这部著作中,席勒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美育的理论观点,深刻地阐述了他对审美教育的看法和主张。

本文将从《审美教育书简》中深入浅出地分析席勒的美育观念,探讨其对当代美育教育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席勒认为美是一种内在的灵魂追求。

在《审美教育书简》中,席勒指出,“美是智慧和自由的集中、理想和真实的统一”。

这句话表明了席勒对美的理解,他认为美不仅仅是外在的形式和表象,更是内在的情感和精神世界的体现。

美育不仅仅是对外在形式的追求和培养,更重要的是对内心世界的熏陶和磨练。

这种内在的美育观念,对于当代美育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我们不能只是关注学生的外在表现和成绩,更需要关注他们内心的情感世界和美的追求。

席勒提出了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在《审美教育书简》中,席勒认为,审美教育是对人的全面培养和完善的重要手段。

他指出,“人生的全部价值和尊严在于其审美的发展”。

这句话表明了席勒对审美教育的重视和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通过审美教育,才能使人的思想、情感和品位得到全面的提升和完善。

席勒的这一观点对于当代美育教育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应该重视审美教育的作用,将其作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从小就培养对美的热爱和追求,培养其审美情感和品味。

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提出了美的涵养和审美情感的培养。

在席勒看来,美的涵养是对人的情感世界和情感品味的培养,是对人的心灵的磨砺和陶冶。

他认为,只有通过审美教育,才能使人的情感得到提升和完善。

席勒提出了一系列对美的品味和鉴赏的方法和途径,希望通过这些方法和途径,使人的情感得到熏陶和涵养。

这种美的涵养观念和对美的情感培养的方法对于当代美育教育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品味,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感受和欣赏美的存在,从而使他们的情感得到充分的滋养和涵养。

浅谈蔡元培美育思想

浅谈蔡元培美育思想

浅谈蔡元培美育思想作者:王珂来源:《速读·中旬》2014年第02期摘要:蔡元培先生是我国近代杰出的教育家。

在他的教育思想中,美育始终占据核心与关节点的重要位置。

他的许多有创见性和可行性的美育思想对当下的教育仍然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本文从审美教育的源起,蔡元培美育思想的基本内涵,蔡元培推行美育的实践活动及其美育思想的现实意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蔡元培;美育蔡元培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也是我国近代美育的真正首倡者和奠基者。

在他的教育思想中,美育占有十分重要和独特的地位。

自1912年起,他陆陆续续发表了一系列美育方面的文章、演说、言论等等,把他关于美育的全部见解联系起来,最终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美育体系。

他的美育思想和实践成果,对后世的审美教育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一、审美教育的源起“美育”概念的提出始于近代西方。

随着美学学科的建立,“审美教育” 问题最早由德国作家、哲学家席勒明确提出。

在近代中国,美的教育提倡者,则以蔡先生为第一人。

蔡先生认为,人人都有感情,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是由于感情推动力的薄弱。

要转弱而为强,转薄而为厚,有待于陶养。

陶养的工具,为美的对象,陶养的作用,叫做美育。

这说明,美育的实现是以美的对象为外部条件,以审美主体的感情为内在动力。

美育的特点是以感情的激发、陶冶的方式打动人心,使人自觉地做出道德行为,而不同于论理、说教等。

蔡元培把美育叫做“美感教育”正是抓住了美育的这个根本特征。

他还十分看重审美教育的社会意义,把审美活动的教育作用提高到一个根本性的地位。

他正是从这种积极的审美观点出发,才那样看重美育,认为美育为近代教育之骨干,甚至说要美育救国。

在实施美育过程中,他始终把提倡美育和反对封建专制、批判宗教迷信、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并陆续提出了“美育代宗教”、“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的思想。

蔡先生美育思想的积极意义正在于他不把美育仅仅看成是书斋中的知识学习和人格修养,而是把它与波澜壮阔的社会现实联系在一起,为反帝爱国的革命斗争发挥作用。

浅谈席勒《美育书简》中的美育思想

浅谈席勒《美育书简》中的美育思想

浅谈席勒《美育书简》中的美育思想作者:李睿聪来源:《博览群书·教育》2014年第09期摘要:1795年,德国美学家席勒发表了《美育书简》,第一次在美学史上明确提出了“美育”的概念,《美育书简》被人们称为“第一部美育的宣言书”,在整个西方的美学发展史上占有独特的历史地位。

关键词:《美育书简》;席勒;游戏;自由《美育书简》,也称作《审美教育书简》,是美学理论家席勒最重要的美学作品。

在这部作品中,他第一次提出了“美育”的概念,标志着审美现代性的创生,他也凭借《美育书简》在美学发展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在《美育书简》中,席勒把抽象的人性当做理论基础,从康德的唯心主义美学的基本原则出发,提出了比较系统的人本主义美育思想,批判了启蒙理性的弊端,提出恢复感性的合法性,提出通过审美教育的方式来改变人性分裂,获得精神上的解放,重新塑造理性与感性相统一的完美人格,从而使人由审美的自由王国进入政治的“自由王国”。

他认为审美教育是改造社会、带给人们真正自由的唯一途径,“应该把美的问题放在自由的问题之前”。

即使今天,我们重新审视这些观点,也依然能从中获得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席勒美育思想产生的理论基础1793年到1795年,席勒将自己的美学思想以27封信的形式报告给曾经在自己贫病交加的时候资助过自己的丹麦王子奥古斯腾堡公爵,后来这些信件被公开发表在《季节女神》杂志上,形成了后来的《美育书简》。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席勒提出关于对欧洲政局的转变、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以及由于革命所引起的一些问题的看法。

《美育书简》是对法国大革命进行哲学沉思的产物。

首先我们应该清楚,席勒的美育思想是以人为理论基础的,他认为只有通过审美教育使人具备了完整的性格,才能实现政治上和精神上的自由,而当时社会的人,却处在野蛮和颓废的两极,相比于原始的希腊人,近代人是片面的、畸形的和精神空虚的。

席勒认为,法国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政治自由的问题,通向自由之路不应该是政治经济的革命,而应当是审美教育,首先让人获得完整的人性,把自然地人变成道德的人。

浅谈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及其当代教育的意义

浅谈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及其当代教育的意义

66浅谈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及其当代教育的意义赵一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摘要:蔡元培美育的相关理论基础可以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美学思想的融合,他提出了自己的美育思想,并且指出实施的方法,被成为中国近现代美育的确立者。

他的美育思想对我国美学理论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也对当代教育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和超现实,现代化的意义。

关键词:蔡元培;思想;美育;教育在传统教育中,蔡元意识到美育的教育的缺失,他终身致力于发展中国的教育事业,成为中国近现代美育的确立者。

在他的美育思想和美育实施中,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他美育思想的来源,美育理念的形成,思考其对当代教育的影响。

一、蔡元培美育思想的形成蔡元培的美育思想,一方面受到中国古代的礼乐教化和儒家思想传熏陶统,另一方面,在西方的受康德和席勒的影响,吸取西方美学思想的精神,他在中西方思想里取长补短,有批判性的学习,形成了自己美学美育思想,并用一生去实践这些思想。

(一)中国文化思想的影响蔡元培成长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环境下,主要受到儒家思想传统、礼乐思想、中和思想、以及孔孟的人格精神传统文化的熏陶,他深厚的国学根底和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奠定了他美学思想的基础。

蔡元培认为礼乐教化,及其产生的美学思想、是中国美学思想、哲学思想产生的实践根源。

蔡元培在《中国新文学大系》中提到:“我国古代文化,以周代最可征信。

周公的制礼作乐,不让希腊的梭伦。

”[1]蔡元培认为在六艺之中“乐”是较为纯粹的美育,其他的也含有美育的成分。

蔡元培在人们追求的精神生活的礼乐教化里,发现了人们的审美的重要性,开始重视精神生活的需求。

蔡元培青年时期受儒家思想影响很深,但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

例如他赞同孔子所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欣赏孔子的“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但他不赞同“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反对尊孔读经。

他提出并废止了前清教育宗旨中“忠君”和“尊孔”等条文,小学废止读经,大学取消经科,改革学制,修订课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席勒和蔡元培的美育思想所感我是70年代末出生的,从幼儿园到初中,我们都有音乐课,也有图画课,但要我回忆,只记得在图画课上画过几张画,在音乐课上学唱过几首歌,而初中音乐老师更主要的任务,似乎是从班级里选出声线乐感稍好的同学加入学校合唱队出去比赛。

我的很多同龄人,至今还看不懂五线谱甚至简谱,而我自己直到现在,连基本的欣赏绘画的水平都不具备。

到了美术馆也是瞎看而已。

这就是那个年代的美育的真实写照吧。

记得念小学的时候,正是儿童乐器潮兴起的年代,部分稍有条件的家长,不吝时间和金钱,供孩子参加乐器学习班。

当年最流行的是小提琴。

自觉练琴的日子其实很快就随着三分钟热度的退却而结束了,我迫于父母和课堂的压力坚持着每天练琴一小时左右。

就这样,一学就是六七年。

尽管现在有很多人批评“逼迫”孩子学乐器或其他技能是急功近利等等,但,撇开不可避免的或多或少的功利心,当我回过头去看,懂一种乐器,是我的骄傲,的确使我的身心得到了熏陶,远离了低俗趣味。

因此,我无比感激父母节衣缩食地培养我。

他们没有给我买过几件漂亮衣裳,却把有限的钱花在了这些“看不见”的地方。

成年后成为了教师以至母亲,我一直只是把音乐、美术等各种艺术看作陶冶性情、培养高雅志趣的一个手段。

直到最近接触了席勒和蔡元培的审美教育方面的著作,才对“美育”有了深一层的了解和领悟。

什么是美育?席勒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提出“美育”概念,并将其与人的情感与自由紧密相连,被称为“美育之父”。

他所著的《美育书简》,是资本主义现代发展过程中有关人性批判与人性建设的一部重要典籍,标志着美学逐步由书斋走向生活。

而中国美育学科的奠基人之一蔡元培曾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

”他还说:“美育之目的,在陶冶活泼敏锐之性灵,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

”1席勒生活在18、19世纪之交的德国。

当时,正值资产阶级大革命时期,整个社会正面临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急剧转变。

一方面,席勒认为现代化是历史的必然,“非此方式人类就不能取得进步”2;另一方面,他又空前尖锐地批判了所谓现代性所导致的人性分裂和艺术低俗的弊端。

“永远束缚在整体中一个孤零零的断片上,人也就把自己变成一个断片了。

耳朵里听到的永远是由他推动的机器轮盘的那种单调乏味的嘈杂声,人也就无法发展他生存的和谐,他不是把人性刻到他的自然(本性)中去,而是把自己仅仅变成他的职业和科学事业的一个标志。

”3这句话使我想起了伦敦奥运赛场上引起轩然大波的一幕:伦敦奥运会羽毛球女子双打小组赛最后一轮比赛,中国选手于洋/王晓理VS郑庆恩/金荷娜、韩国的河贞恩/金旼贞VS印尼波利/娇哈利在比赛中涉嫌故意放水,对此国际羽联于8月1日宣布对涉事者进行处罚:这8名运动员全部被取消奥运会资格。

消息一出,国内舆论沸腾了。

有的批评她们缺乏奥林匹克精神,有的批判“唯金牌论”,有的批判赛制的商业化,有的批判举国办体育的体制……在众多的批评声中,有一个角度引人注目——“异化论”:实力超群的运动员,心甘情愿沦为棋子,如僵尸般在赛场上践踏着竞争的法则和自我的尊严。

他们自觉地或者被迫地自我异化,让她们在比赛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否定自己独立1蔡元培:《蔡元培教育文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第195页。

2【德】席勒:《美育书简》,徐恒醇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年版,第53页。

3同上书,第51页。

的人格、傲人的才华和全力以赴的竞争本能。

4这不正是席勒所说的“把自己仅仅变成他的职业和科学事业的一个标志”吗?因此,简单地指责某些个人或组织都是不理性的。

如果要指责,那就是这个社会的错,这个时代的错。

可见,席勒对于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性分裂的批判直到今天仍具有深刻的普遍性。

对于这个问题,席勒提出的解决方案是“我们为了在经验中解决政治问题,就必须通过审美教育的途径,因为正是通过美,人们才可以达到自由。

”5审美教育的目的就是克服资本主义时代对人性的扭曲和割裂,恢复人所应有的存在自由。

这种人的存在自由就是人性发展的无障碍性和完整性。

他说:“我们有责任通过更高的教养来恢复被教养破坏了的我们的自然(本性)的这种完整性”6。

这就是美育。

这使我想起几天前的一幕:我和几个同龄人谈论各人的孩子都在上什么兴趣班。

其中一位朋友的孩子小学四年级,暑假上了四个兴趣班:游泳、奥数、写字、英语。

朋友说:“我孩子说美术音乐这些是绝对没兴趣的,其他的勉强答应去了”。

10岁左右的孩子,感受力最强的年纪,却对艺术毫无兴趣?我是不相信的。

只是,他的学校和家长又对他作了如何的引导呢?他的时间都被如何地挤占了呢?美国在2000年制定了《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通过立法程序将艺术教育写进美国联邦法律。

该法令将艺术教育确定为核心课程,具有与英语、数学、历史、公民、地理和外语同样重要的地位,并要求成立国家教育标准和改进理事会。

由此产生的《美国教育国家标准》指出,艺术教育有益于学生,因为它能够培养完整的人,并认为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7蔡元培于1912年发表了在我国现代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一文,把教育方针概括为“五育”——“军国民主义”即体育、“实利主义”即智育、德育主义、世界观、美育主义。

时间过去100年,我们的美育做得如何呢?仅上面这个例子便可窥一斑吧。

即便有重视美育的学校或家长,也大都把资源和时间排在奥数、英语等这类“实利主义”之后,而大众对此也是普遍接受的。

而且,不少出于跟风或其他原因让孩子学习艺术的家长,其实看重的是加分或考级这些另类的“实利主义”。

在这一点上,我更要感谢我的父母,完全没有给我考级的压力,只是常常对我说“我们喜欢听你拉琴”。

对于艺术欣赏,我们其实应该保留一份纯粹,“游戏的冲动是人的本性,它有永恒的价值。

——手段即目的。

”“在人的一切状态中,正是游戏而且只有游戏才使人成为完全的人,使人的双重天性一下子发挥出来。

”8每当我们谈起与发达国家在科教方面的差距,代表性的话题总是离不开诺贝尔奖。

但我更关注智育以外的差距,例如,在我以前工作的日本企业,有一次公司开联欢会,以总经理为首,几个日本人组成了小乐队,分别弹吉他、吹萨克斯和打鼓,给我印象很深。

而中国员工中会乐器的可谓凤毛麟角。

还有一次跟一位常驻广州的日本人聊天,他告诉我在大学里如何积极参加乐团,他本身就懂三样乐器,令我很是赞叹。

“只有当人是完全意义上的人,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时,他才完全是人。

”9无疑,与艺术作伴的人是完整的,是自由状态下的人。

4来自网络。

5【德】席勒:《美育书简》,徐恒醇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年版,第39页。

6同上书,第56页。

7曾繁仁《美育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389页。

8【德】席勒:《美育书简》,冯至范大灿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22页。

9同上书,第124页。

看国内的应试教育潮流——口头上说要减负,但所有的重点中学的入学考题告诉你:恨不得你大学的课程都挪到高中就学完,这才是精英!然而,这是精英吗?把成年社会的竞争压力无限制地提早再提早压到孩子们身上,个个成了被催熟的“小大人”,难怪他们对艺术“没兴趣”,他们恐怕只剩下对睡觉和玩儿的兴趣了吧?无怪乎越来越多的高智商、低情商的孩子让家长和老师困惑不已,无怪乎“网瘾”青少年、“宅男宅女”不断增加——如果他们从小培养了更健康更优雅的审美情趣和爱好,至于泡在电脑前废寝忘食吗?“尽管需求迫使人臵身于社会,理性在人的心中培植起合群的性格,只有审美情趣才能把和谐带入社会,因为它在个体身上建立起和谐。

”10他们就是这种重智育轻其他四育的教育氛围的直接受害者。

只重智育的理念让我不禁想到:我们是要造机器人吗?只是头脑发达的人能保证永远不被机器人所替代吗?对大家熟悉的“钱学森之问”,其实钱老自己用亲身体会已经给出了一个答案。

那就是:走科学与艺术结合的道路。

钱学森曾说:“我的父亲从小培养我多方面的能力,他让我学的是理科,但一到寒暑假,就送我去学文学、历史、绘画、音乐,培养我在艺术方面的能力。

我认为,这对我后来的科学工作很重要,帮助我打开了科学创新的思路。

昨天我还对涂秘书说,你不要老是宣传我的科学成就,我要是光懂点科学也做不成什么大成就。

”钱老曾师从国画大师高希尧,学过钢琴和管弦乐的他曾是管乐队的一员。

而他与中国声乐教育家蒋英的结合,更是堪称科学和艺术的完美联姻:一位献身科学,一位从事艺术;看似隔行隔山,却相互促进。

钱老曾感慨:“是她给了我诗情画意,使我懂得了人生,使我在科学研究道路上避免了机械唯物论和死心眼。

”11再看成人世界。

近年来婚外情越来越司空见惯。

这当然有复杂的社会原因。

但是我想说的是,人到中年,精神空虚是其中一大因素。

当年轻的激情退却,当孩子诞生之初的惊喜转为平淡,当事业过了奋斗期进入稳定期,当生活相对安逸,一个精神空虚的人是很难抵挡外界的诱惑的。

据我对许多有一定经济条件的中年人的观察,工作之外的娱乐消遣无外乎吃饭、按摩、逛街、美容、健身……也就是说,有高雅爱好的不多。

我们是否可以想象一下,有一项高雅的共同爱好的夫妇,在审美中获得无穷的乐趣,有默契、有共同语言。

这样的夫妇,趣味是高尚的,人生观是积极的,他们出现感情危机的可能性应该会大大降低。

由此可见,从儿童到成人,我们要有完整的心灵、自由的人生,审美是必经之路。

审美不会带给我们金钱或名誉,但我们不能没有它,因为“唯有美才会使全世界幸福,因为谁要是受了美的魔力,谁就会忘记自己的局限。

”参考文献:1. 蔡元培:《蔡元培教育文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2. 曾繁仁:《美育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3.【德】席勒:《美育书简》,徐恒醇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年版4.【德】席勒:《美育书简》,冯至范大灿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10【德】席勒:《美育书简》,冯至范大灿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36页。

11《钱学森的96岁长寿面》,《解放日报》2007年12月11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