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脸谱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局限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京剧脸谱剖析

中国传统文化——京剧脸谱剖析

中国传统文化——京剧脸谱剖析京剧脸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艺术形式,它通过面具的形式来表现各种不同的人物形象。

脸谱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不仅代表了角色的身份与性格,还能够传递情感和表现故事情节。

下面将以京剧脸谱为主题,对脸谱的剖析进行详细介绍。

京剧脸谱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代,最早是用于民间的舞蹈和各种戏曲表演。

后来,随着京剧的诞生和发展,脸谱首次被引入到舞台上,成为京剧表演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脸谱的形状和颜色多种多样,每个脸谱都代表了不同的人物形象。

首先是青面脸谱,代表着勇猛刚烈的角色,如关羽、霍去病等。

青面脸谱以红、白、黑作为基调,寓意着忠诚、憨厚和威严。

青面脸谱通常镶嵌着金色或银色的饰品,使人物更加华丽。

这种脸谱经常出现在战争场景或重要角色身上,通过其外观来强调其勇猛无畏的形象。

其次是红面脸谱,代表着正义与忠诚,如关公、花木兰等。

红面脸谱以红色为主,象征着忠诚、勇敢和热情。

红面脸谱的形象通常呈现肌肉发达、棱角分明的特点,给人一种刚毅有力的感觉。

红面脸谱的人物性格多为忠厚正直、义薄云天,经常出现在反派角色或重要人物中。

第三是黑色脸谱,代表着阴险和狡诈,如草地伦、宋江等。

黑色脸谱以黑色为主,代表着阴柔、狡诈和聪明。

黑色脸谱的外貌通常呈现瘦削、脸部线条深邃的特点,给人一种阴森和不易捉摸的感觉。

黑色脸谱的人物性格多为反派人物,善于策划和阴谋诡计,经常出现在阴谋与反抗的故事情节中。

另外还有白色脸谱,代表着纯洁和善良,如曹操、赵匡胤等。

白色脸谱以白色为主,代表着纯洁、雅致和善良。

白色脸谱的外貌通常呈现柔和、温顺的特点,给人一种温暖和善的感觉。

白色脸谱的人物性格多为智勇双全、善良正直的人物,经常出现在国家领袖或勇士角色中。

除了这些主要的脸谱类型外,还有其他一些次要的脸谱形象,如黄色脸谱代表疯狂和狂妄的角色,蓝色脸谱代表悲剧人物或梦幻般的角色等。

每个脸谱都有其独特的外观和象征意义,它们通过颜色、线条和形状等元素,将人物形象完整地表达出来。

京剧脸谱的艺术特征及其对中国话剧化妆艺术的影响

京剧脸谱的艺术特征及其对中国话剧化妆艺术的影响

京剧脸谱的艺术特征及其对中国话剧化妆艺术的影响
京剧脸谱是中国戏曲艺术中的一种特殊化妆,是京剧表演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它是戏曲演员在舞台上表现角色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颜色、纹路、形态等多种元素来刻画不同的人物性格和特征。

京剧脸谱的艺术特征包括色彩鲜艳、分明对比、线条简洁、造型精细、富有象征性和抽象性等。

脸谱的颜色大多是红、黑、白、黄、蓝、绿等明亮的色彩,通过这些颜色的组合和搭配来体现人物性格和身份的差异。

纹路和形态则用来表现不同的情绪和性格特征,如线条清晰的脸谱可以表现英雄气概,线条纷繁复杂的脸谱可以表现多变的性格。

京剧脸谱对中国话剧化妆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话剧化妆中,也广泛采用了脸谱的艺术特征,如鲜艳的色彩和线条简洁等元素。

但是话剧化妆也在脸谱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改进,更加注重自然和真实的表现手法,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和真实。

同时,较之戏曲艺术,话剧中的化妆也更加注重演员个性的体现,更多地考虑演员的五官特点和气质,让化妆更加符合角色的人物形象。

总之,京剧脸谱是中国戏曲艺术中的瑰宝,它不仅对戏曲表演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中国话剧化妆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和文化的交流,化妆艺术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更加体现了当代文化特点和个性风格。

中国传统文化之京剧脸谱的赏析

中国传统文化之京剧脸谱的赏析

中国传统文化之京剧脸谱的赏析京剧脸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艺术魅力。

脸谱是京剧角色化妆的一种形式,通过精心绘制的面具,传递出角色的性格特点、社会地位和情感体验。

下面将对京剧脸谱的赏析进行详细阐述。

京剧脸谱的起源可追溯到明代,经过数百年的发展与演化,逐渐形成独特的艺术形式。

脸谱的使用具有严格的规定和传统,不同的脸谱色彩和图案都代表着不同的角色。

脸谱一般分为常见的13个类别,如红脸、黑脸、花脸、老脸等,每个类别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首先是红色脸谱,通常代表英勇、忠诚和猛烈的性格。

这类脸谱大胆张扬,线条粗犷,色彩鲜明,象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常见的红脸有关羽、张飞等,他们形象高大威猛,刀枪不入,代表了中国古代英雄的形象。

其次是黑色脸谱,代表阴险狡诈、奸诈狡猾的角色。

黑脸线条细腻,色彩也较为深沉,给人一种阴冷的感觉。

代表性的黑脸角色有西门庆、王熙凤等,他们通常是酷狠无情的反派角色。

花脸是京剧脸谱中最为多样化和精细的一类。

花脸代表多种性格特点,如忍辱负重、聪明才智、娇弱温柔等。

花脸的线条婉约柔美,色彩绚丽多样,非常考验化装师的技艺。

代表性的花脸角色有王宝钏、薛宝钗等,她们娇艳美丽,深受观众喜爱。

此外,老脸和丑脸也是京剧脸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老脸代表沧桑老练的角色,常常扮演睿智老成的长者。

丑脸则代表滑稽可笑的形象,经常用来营造喜剧效果。

这些角色形象多样,给观众带来欢笑和感动。

无论是哪一种脸谱,都是由京剧演员在舞台上通过精益求精的化妆技艺展现出来的。

脸谱的绘制需要精确的线条和细致的色彩,每一笔都要准确无误地表达角色的性格特点。

同时,演员的情感和表演也需要与脸谱相得益彰,通过面具来传递出他们内心世界的情感体验。

京剧脸谱的赏析需要观众对角色的了解和对其象征意义的理解。

通过脸谱的线条、色彩和表情,观众可以感受到角色内心世界的起伏和情感变化。

同时,脸谱也是京剧文化的一种符号,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艺术传统。

脸谱算不算中国文化传统

脸谱算不算中国文化传统

脸谱算不算中国文化传统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脸谱艺术是其中一个独特的元素。

脸谱,又称面具,是中国戏曲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它通过不同的颜色、图案和造型来表现不同的人物性格和命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脸谱在中国戏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更是一种表演艺术。

脸谱的颜色和图案都有着深刻的含义,比如红色代表忠勇,黑色代表坚毅,白色代表奸诈等等。

演员通过不同的脸谱来展现角色的性格和命运,使得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剧情和人物。

脸谱艺术的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脸谱不仅仅是戏曲表演中的一种装饰,更是一种宗教仪式和庆典活动中的重要元素。

它承载着人们对于神灵和命运的崇敬和畏惧,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信仰和仪式。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脸谱艺术逐渐被边缘化。

现代人更加倾向于追求新奇和时尚,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逐渐减弱。

脸谱艺术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被认为是过时和无趣的东西。

但是,我们不能忽视脸谱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

它不仅仅是一种表演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精神传统。

脸谱艺术代表着中国人对于性格和命运的理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珍贵遗产。

因此,脸谱艺术绝对算得上是中国文化传统的一部分。

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应该重视和保护脸谱艺术,让它继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发扬光大。

大班美术活动《京剧脸谱》课后反思

大班美术活动《京剧脸谱》课后反思

大班美术活动《京剧脸谱》课后反思《京剧脸谱》是一种中华文化的瑰宝,对于学生们来说,参与大班美术活动《京剧脸谱》不仅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更是一次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体验。

通过这次活动,我收获了很多,也对自己的不足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首先,通过参与《京剧脸谱》这次活动,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活动过程中,我了解到京剧脸谱是京剧演员表演时所使用的化妆品,不仅仅是为了美化演员的面部,更是传达人物的性格和社会地位。

每个脸谱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色彩,展现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这让我深感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让我更加自豪与敬佩。

其次,通过这次活动,我体验到了手工制作的乐趣。

在制作京剧脸谱的过程中,我需要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纸板和颜料转化为脸谱的形象。

我挑选了杨洪基饰演的《秦香莲》中的饰演角色,尽力还原了他的形象。

在过程中,我沉浸在创造的乐趣中,不断尝试、纠正、完善,直到最后完成作品的那一刻,我感到无比的满足和成就感。

然而,这次活动也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首先是对京剧脸谱的了解不够充分。

在活动前,我只是对京剧脸谱有一些模糊的印象,并没有深入研究过。

因此,在选择和制作脸谱的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困难,不知道如何准确地表达角色的性格和特点。

这让我意识到,对于一件事物,了解不够充分是无法真正做到深入理解和表达的。

另外,我也发现自己对于手工制作的技巧掌握不够熟练。

虽然我尽力还原了角色的形象,但在绘画和剪贴的过程中,我还是遇到了一些困难。

有时候颜料颜色不够均匀,有时候剪贴的精细度不够高,这些都影响了最终作品的展现效果。

这让我意识到,要想做好手工制作,需要不断地练习和积累经验。

通过这次活动的反思,我意识到我需要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京剧脸谱这一文化元素。

我打算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和资料,观看更多的京剧演出,进行系统的学习和研究。

同时,我也会积极参与更多的手工制作活动,并边学边练,提高自己的技巧水平。

《京剧脸谱》读后感

《京剧脸谱》读后感

《京剧脸谱》是一本介绍京剧脸谱艺术的经典之作,由著名艺术家、教育家、文化学者郑振铎所著。

这本书详细地介绍了京剧脸谱的历史、分类、特点、造型和意义等方面的内容,让读者深入了解了中国传统艺术中这一重要的艺术形式。

在《京剧脸谱》中,郑振铎先生通过丰富的插图和文字,生动地介绍了京剧脸谱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让读者了解到京剧脸谱的演变过程和发展历程。

他还详细地介绍了京剧脸谱的分类和特点,如正剧、喜剧、武戏、文戏等不同类型的脸谱,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和造型。

此外,书中还介绍了京剧脸谱的意义和象征性,以及它们在京剧表演中的重要作用。

阅读《京剧脸谱》让我对京剧脸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通过这本书,我了解到京剧脸谱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具有文化和历史价值。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总之,《京剧脸谱》是一本非常值得阅读的艺术经典之作。

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京剧脸谱的艺术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我相信这本书会让更多的人对京剧脸谱和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中国传统文化之京剧脸谱的赏析

中国传统文化之京剧脸谱的赏析

中国传统文化之京剧脸谱的赏析一提起中国的国粹京剧,首先浮现在人们脑海中的的肯定是一个勾画着五彩脸谱,着华丽戏服的人物形象和咿咿呀呀的唱腔,而给最先吸引我,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色彩斑斓,种类繁多的脸谱了。

前辈戏剧家张庚先生说:“脸谱是一种中国戏曲内独有的、在舞台演出中使用的化妆造型艺术。

从戏剧的角度来讲,它是性格化的;从美术的角度来看,它是图案式的。

在漫长的岁月里,戏曲脸谱是随着戏曲的孕育成熟,逐渐形成,并以谱式的方法相对固定下来。

”脸谱是中国戏曲独有的,不同于其它国家任何戏剧的化妆。

戏曲脸谱有着独特的迷人魅力。

京剧脸谱,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特殊的化妆方法,尤其以“象征性”和“夸张性”著称。

由于每个历史人物或某一种类型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就像唱歌、奏乐都要按照乐谱一样,所以称为“脸谱”。

京剧脸谱来源于生活。

每个人面部五官的形状、轮廓相似,布局也都有一定的规律,面部肌肉与人物的年龄、经历、生活的条件也都有密切关系,所以京剧脸谱的勾绘是以生活为依据,也是生活的概括。

如生活中人们常说的人的脸色,晒得漆黑、吓得煞白、臊得通红、病得焦黄等,既是剧中人物心理活动、精神状态的揭示和生理特征的表现,又是确定脸谱色彩、线条、纹样与图案的基础。

从前年幼只觉得新奇,原来人物的脸还可以这样表达,不像人又最像人,后来才理解,脸谱虽然来源于生活,但又是实际生活的升华。

演义小说和说唱艺术对历史人物的夸张、形象的描写,也是京剧脸谱进行艺术夸张的依据来源。

如关羽的丹风眼、卧蚕眉,张飞的豹头环眼,赵匡胤的面如重枣等,所有这些描写,都被戏曲化妆吸取下来。

“离形得似”、“遗貌取神”,这是中国古代美学思想,意思是“神似”要高于“形似”,写形要为传神服务,为了达到神似,可以突破形似。

这种美学思想,不仅在绘画上,也在戏曲舞台上得到贯彻。

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神韵,即精神境界的追求。

京剧脸谱色彩十分讲究,看来五颜六色的脸谱品来却巨细有因,决非仅仅为了好看。

大班美术活动:《京剧脸谱》课后评析

大班美术活动:《京剧脸谱》课后评析

大班美术活动:《京剧脸谱》课后评析《京剧脸谱》是一项在大班美术活动中非常受欢迎的课题。

通过学习和模仿京剧脸谱的图案和色彩,孩子们不仅能够锻炼自己的绘画技巧,还能够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下面对《京剧脸谱》这一课题进行课后评析,总结其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首先,这个课题的选材非常恰当。

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一个重要门类,京剧脸谱是京剧演员扮演角色时所佩戴的面具,具有鲜明的色彩和独特的图案。

选用《京剧脸谱》作为美术活动的主题,可以让孩子们在绘画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其次,这个课题能够促进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绘制京剧脸谱需要孩子们仔细观察脸谱的图案和色彩,然后运用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作。

这样的绘画过程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力和绘画技巧,还锻炼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孩子们可以通过自己的绘画表现来展示对京剧脸谱的理解和想象,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再次,这个课题在大班美术活动中能够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绘制京剧脸谱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组成小组,互相交流和协作,共同完成一个作品。

他们可以相互帮助、相互配合,共同解决绘画中遇到的问题。

通过这样的团队合作,孩子们不仅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还培养了他们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然而,这个课题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由于京剧脸谱的图案和色彩相对复杂,对于大班的孩子们来说可能有一定的难度。

一些孩子可能会感到绘画技巧不够熟练,缺乏绘制复杂图案的能力。

因此,老师需要根据孩子们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辅导和指导,提供一些简单的练习和示范,引导他们逐步掌握绘制京剧脸谱的技巧。

同时,这个课题在设计上也可以进行改进。

除了绘制京剧脸谱的图案和色彩外,还可以结合京剧的肢体动作和表情特点进行绘画创作,让孩子们体验更加全面的京剧文化。

可以引导孩子们观看一些京剧表演视频,学习京剧演员的表演动作和面部表情,然后在绘画中表现出来。

大班美术京剧脸谱教案反思

大班美术京剧脸谱教案反思

大班美术京剧脸谱教案反思介绍本文将对一次大班美术活动中的京剧脸谱教学进行反思,总结其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意见。

该活动针对的是3-4岁的儿童,旨在通过绘制京剧脸谱,让儿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培养艺术素养。

教学内容设计优点1.分析教学对象,设计相应的活动内容。

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先观察儿童的兴趣爱好和绘画水平,确定了绘制京剧脸谱的主题。

在儿童喜爱京剧的情况下,将京剧元素引入到绘画中,更易于吸引儿童的注意力。

2.运用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自我实践。

教师在给出简单的脸谱绘制步骤时,针对不同水平的儿童,不惜重复并通过不同方式引导学生自我练习,使学生操作流程和步骤更加熟悉。

缺点1.缺少多样的美术材料和工具。

除了画笔和纸之外,没有其它的材料供儿童创作。

儿童在画作中体现不出想象力和创意。

2.无法满足不同儿童的需求。

由于时间和人力资源的限制,教师没有办法对每个儿童都进行个性化的指导,而是一刀切的统一指导。

这样可能会影响每个孩子艺术素养的培养。

教学过程实践优点1.根据儿童学习规律制定课堂步骤。

将画作分为三个部分,先给儿童详细展示示范,接着一步一步进行指导,并在儿童自我创作时进行巩固总结。

这样的操作方法更能让儿童认真学习,而不是草草了事。

2.运用了多种指导方法,提高了教学效果。

在教师讲解和示范时,同步配合讲解让儿童观察脸谱上各个部位的细节,这一方面是为了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技能;另一方面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

缺点1.课件呈现方式单一。

教师使用的课件内容只有图片和文字的简单组合,可以通过运用音视频元素来进行完善,让学生更易掌握教材内容。

2.学生绘制脸谱的操作步骤比较单一。

仅仅局限于绘制脸部轮廓和涂色,实际上还有字体书法,饰物等等元素可以加入到绘画作品中,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京剧的文化内涵,也可以增加学生艺术创作的变化。

后续改进方案1.增加多样化的美术材料和工具,鼓励儿童自由发挥创造力,从画纸到画笔都要注重质量,从而让儿童更愿意在这样的氛围中进行创作。

京剧脸谱概念界定

京剧脸谱概念界定

京剧脸谱概念界定
京剧脸谱,又称为脸谱或者花脸,是中国传统京剧艺术中的一个重要元素,用于表现戏曲人物角色的性格、性质和社会地位。

脸谱通过丰富多彩的色彩和图案,传达人物的情感、性格、属性等信息,帮助观众迅速辨认人物角色,增强戏剧的视觉效果和表现力。

脸谱的概念界定如下:
1.角色标识:脸谱在京剧中起到角色标识的作用,帮助观众迅速识别出不同的人物角色,包括正面角色、反面角色、丑角、老生、小生等。

2.情感表现:脸谱的色彩、图案和表情可以传达角色的情感和性格。

不同的颜色和图案代表不同的情感,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角色内心的感受。

3.社会地位和属性:脸谱还可以反映人物的社会地位和属性。

不同颜色和图案的脸谱可以代表人物的身份、职业、地位等信息。

4.表演风格:脸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演员的表演风格。

不同的脸谱要求演员在表演时采用相应的姿态、动作和声音,以更好地契合角色特点。

5.传统文化元素:脸谱在京剧中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融合了中国文化的符号、象征和审美,体现了戏曲艺术的独特之处。

总的来说,京剧脸谱是一种独特的视觉艺术表现形式,具有丰富的角色标识、情感表现、社会属性等功能,是京剧戏曲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它通过色彩、图案和形态,为观众呈现出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戏曲人物形象。

1/ 1。

大班美术活动《京剧脸谱》课后反思

大班美术活动《京剧脸谱》课后反思

大班美术活动《京剧脸谱》课后反思幼儿园的美术活动是为了让幼儿具备初步的审美意识,挖掘和发挥幼儿的创造能力。

大班的幼儿已积累了较多的美术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我选择了各种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欣赏作品来拓宽幼儿的创造思路,提高幼儿的欣赏能力。

在这次活动中,我以中国传统艺术——脸谱作为欣赏对象,旨在让幼儿了解中国的工艺艺术。

以脸谱精致、绚丽、独特的装饰风格来吸引孩子,引起创作兴趣,提高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

幼儿通过这一主题内容获得了较好的发展。

然而,在活动中也存在一些困惑与问题:
1、由于幼儿对美术的感受能力不一,部分幼儿不能很好地观察并把握脸谱对称的特点,所以装饰绘画中出现了脸谱不对称的现象。

2、由于幼儿对美术表现能力的差异,有的幼儿不能较好地运用线条、色彩夸张地表现脸谱特征。

比如:线条不够连贯、流畅,色彩较单一、配色不够鲜明等。

在以后活动中值得注意的是应加强对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增强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多进行个别引导,让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并在观察中发现问题。

平时注重对幼儿线条练习及色彩搭配的指导。

增强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感受力和表现力应从平时一点一滴做起。

京剧工艺脸谱应用发展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京剧工艺脸谱应用发展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内容摘要:京剧工艺脸谱作为一种传统工艺品,有着极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

然而,当下的发展却没能体现其优势。

京剧工艺脸谱的文化精神内涵没有得到深入的挖掘,同时也忽略了其作为工艺品本身的价值。

这些问题阻碍了京剧工艺脸谱的更好发展。

本文分析了京剧工艺脸谱应用发展中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试图以此促进京剧工艺脸谱的更好发展和其作为文化符号的更广泛传播。

关键词:京剧工艺脸谱传统文化工艺性文化符号谢维琴京剧工艺脸谱应用发展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京剧工艺脸谱产生于清代末期,是以京剧舞台上的脸谱为主题基调,以生活中的日常用品为载体创作的一种传统工艺品。

它负载了京剧的丰富文化内涵,兼具京剧脸谱的美学价值,同时,又拥有工艺品的实用价值和商业价值。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加入WTO ,特别是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的顺利召开,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中国,这要求我们必须向世界更好的展示中国文化和中国传统。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国度,是手工艺品的大国。

然而,真正具有国际意义的工艺品并不多。

而近代中,京剧作为中国的“国粹”,俨然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象征,而在将京剧更好向世界推广的过程中,显然,必须寻找一个比京剧表演更具有易传播性、易接受性的代表。

京剧工艺脸谱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京剧工艺脸谱既表现了“国粹”的精神,又具有手工大国的特色,必然能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在世界范围内很好的传播。

然而,当下社会对京剧工艺脸谱的重视显然没有将它提升到民族文化符号这一高度,甚至,远远不够。

重视的不够导致的是生产的粗滥,研究的柔弱,而这些又反过来使人们不够重视。

本文分析了当下京剧工艺脸谱在应用发展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期望借此提高对京剧工艺脸谱价值的认识并促进其更好的发展。

一.京剧工艺脸谱应用发展中的问题纵观当下,全国各大工艺品市场的柜台里,各种展览中都有京剧工艺脸谱的身影;在各大旅游景点中,京剧工艺脸谱也成为了必不可少的纪念品;甚至在国外,如法国巴黎、新加坡等地,都经常能看到京剧工艺脸谱的出现……京剧工艺脸谱似乎已然掀起了一个繁荣的市场。

京剧脸谱设计现状及未来时尚文化创意设计的发展

京剧脸谱设计现状及未来时尚文化创意设计的发展

京剧脸谱设计现状及未来时尚文化创意设计的发展作者:朱宏来源:《商情》2015年第04期【摘要】现代京剧脸谱设计是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它对现代时尚文化的创新有很大的借鉴和帮助,比如在进行建筑物设计、包装设计和服装设计等都能看到脸谱形象。

中国现代脸谱的设计中参考了很多传统文化元素。

京剧脸谱这种传统式文化被很好的应用在了现代文化创作设计中。

本文主要对京剧脸谱设计的现状进行阐述,对未来时尚文化创新设计的发展详细说明。

【关键词】京剧脸谱设计,时尚文化创意,现状我国很多方面的传统文化都可以从京剧脸谱中看到,中国最为经典的文化艺术就是京剧脸谱,它有很强烈的时代印记和精神寄托,于此同时,京剧脸谱传统文化特征和现代文化创新有很大的关联性和影响力,成为了现代文化设计最重要的灵感。

在时尚文化创新中要使京剧脸谱和现代文化设计进行有效的结合,想要做到这一点就要重点把握脸谱中的各个元素,使脸谱艺术在现代文化中最大程度上的应用。

把握每个元素和现代文化设计之间的关系,并且加以应用,充分发挥京剧脸谱在现代文化创意设计中的应用,让文化得到更快的发展。

一、京剧脸谱简介脸谱是戏曲中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它是通过在演员脸上勾画出不同色彩的图案来进行表现。

我国丑角脸谱最早出现在十二世纪的宋院本的演出中,把人脸上涂上一块白色。

人们通过在脸上直接涂画各种图案进行表演,因而产生了脸谱。

当时脸谱勾画中一般只用黑、白和红三种颜色,主要对五官、肤色和肌肉轮廓进行强调。

中国脸谱的发展和戏曲是密不可分的,十八世纪以后,京剧形成了自身成熟的艺术风格之后,京剧脸谱经过演员不断实践和研究,继续创新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与此同时脸谱中色彩结构也丰富起来,任务之间的区分也更加明显,创造出各种经久不衰的历史故事,形成了完善的化妆谱式一直延续到现在。

二、京剧脸谱设计现状(一)收藏品中脸谱设计。

人类各个方面都透漏着历史的印记,随着时间的流失,社会不断的进步和发展总有很多历史文化被淹没,但是为了能够保护艺术成果,人们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收藏。

中国京剧脸谱的调研报告

中国京剧脸谱的调研报告

中国京剧脸谱的调研报告中国京剧脸谱调研报告引言:中国京剧是中国传统艺术中闪耀着独特光芒的瑰宝之一,脸谱作为京剧艺术中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在舞台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调研报告旨在探究中国京剧脸谱的历史、分类以及其在戏曲表演中的意义。

一、历史:中国京剧脸谱起源于元朝,起初是为了区分不同角色和表达他们的性格特点而创造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脸谱的形式越来越丰富多样,并逐渐获得了极高的艺术地位。

明朝以后,京剧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黄金时期,脸谱在表演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20世纪以后,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发展,京剧脸谱逐渐走进了大众的生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

二、分类:中国京剧脸谱可以分为正面脸谱和侧面脸谱两种。

正面脸谱最为常见,以白、红、黑等颜色为主。

不同颜色代表着不同的性格,如白色代表智慧和聪明,红色代表忠诚和勇敢,黑色代表凶狠和阴险。

侧面脸谱则主要描绘了京剧中的妖魔鬼怪等特殊角色,其形象夸张生动,独具一格。

三、意义:1. 角色划分:通过不同的脸谱,观众能够一眼辨认出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和社会地位,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剧情和人物关系。

2. 情感表达:京剧演员通过精妙的动作和脸谱的变化,能够准确地展现角色的内心情感。

脸谱的颜色、纹理和表情,都能传达出角色的欣喜、愤怒、悲伤等情感,使观众更加投入剧情。

3. 艺术审美:中国京剧脸谱以其精心雕刻的细节和华丽的色彩而著名。

观众可以欣赏到脸谱背后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审美,体验到中国戏曲独特的魅力。

结论:中国京剧脸谱作为中国戏曲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京剧艺术独特表现形式的体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

通过调研我们可以得知,脸谱在京剧表演中具备丰富的意义,包括角色划分、情感表达和艺术审美等。

脸谱的细腻和独特之处,为京剧增添了珍贵的艺术价值。

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和传承这一传统文化的瑰宝,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中国京剧脸谱的美。

京剧脸谱的体会和感受

京剧脸谱的体会和感受

京剧脸谱,作为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它是京剧演员在舞台上表现角色性格、情感的一种特殊化妆手法,通过不同颜色、图案和造型的脸谱,展现出千姿百态的人物形象。

每当看到那些栩栩如生的脸谱,我总会被它们所吸引,陷入对京剧艺术的无尽遐想。

京剧脸谱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战争时期,当时战士们为了在战场上区分敌我,便在脸上涂上各种颜色。

后来,这种化妆手法逐渐演变成为戏曲表演中的一种艺术形式。

京剧脸谱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从最初的简单色彩到后来的丰富多样,再到现代的创新与变革,它始终是京剧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京剧脸谱的颜色和图案都有其特定的含义。

一般来说,红色代表忠诚勇敢,如关公、张飞等英雄人物;白色代表阴险狡诈,如曹操、司马懿等反派角色;黑色代表正直刚毅,如包拯、李逵等正义之士;黄色代表勇猛果敢,如黄忠、典韦等武将;蓝色代表刚猛威武,如窦尔敦、单雄信等绿林好汉;绿色代表顽强坚韧,如程咬金、杨志等草莽英雄。

这些颜色和图案的组合,使得每一个脸谱都具有独特的个性和魅力。

在欣赏京剧脸谱的过程中,我深感它们所蕴含的艺术价值。

首先,京剧脸谱是一种视觉艺术。

它们的线条流畅,色彩鲜艳,造型独特,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每当看到那些精美的脸谱,我都会被它们的美丽所吸引,仿佛置身于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

同时,京剧脸谱也是一种象征艺术。

它们通过颜色和图案的变化,表现出人物的性格、地位和命运,使观众能够迅速地了解角色的特点,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剧情中去。

此外,京剧脸谱还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它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对善恶的认识。

在京剧脸谱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对于忠诚、勇敢、智慧、仁爱等品质的赞美,也可以看到他们对于邪恶、狡猾、残忍、贪婪等行为的谴责。

这些脸谱所传达的文化信息,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京剧脸谱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方面,现代社会的审美观念发生了变化,年轻一代对于传统戏曲的兴趣逐渐减弱;另一方面,京剧脸谱的传统制作工艺逐渐失传,许多精湛的技艺面临灭绝的危险。

中国传统文化与色彩之我见,脸谱篇

中国传统文化与色彩之我见,脸谱篇

中国传统文化与色彩之我见(脸谱篇)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中国戏曲脸谱,是戏曲文化现象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和丰富的历史内容。

戏曲脸谱不仅仅是供观众消遣的工具,更是戏曲艺术家的一种极富表现力的文化语言。

戏曲脸谱中折射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方面。

脸谱的色彩十分丰富,也十分讲究,五颜六色的脸谱决非仅仅为了好看。

不同含义的色彩绘制在不同图案轮廓里,人物就被性格化了。

比如红色代表赤胆忠心,紫色代表智勇刚义,黑色代表耿直刚烈,白色代表奸诈自负,蓝绿代表勇猛暴躁,金银代表神怪人物等等。

艺术家用红、蓝、白、黑、金、紫、银等颜色,以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突出剧中复杂的人物形象。

重在形、神、意三个方面,表现人物的忠、奸、善、恶,寓意褒贬,爱憎分明。

脸谱以其夸张的造型、浓艳的色彩、丰富的图案、鲜明的视觉特征,已经成为艺术的视觉代表符号,深深是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探究脸谱色彩设计规律,使这一传统的因素“时尚化”“潮流化”,让它对现代艺术设计起到指导作用。

现代平面设计是视觉传达艺术中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平面设计趋于多元化,因此产生了新的设计需求。

基于京剧脸谱装饰性显得非常突出,又是具有相对独立的欣赏价值,室内设计的颜色搭配,工业设计上基于脸谱的创新,或是在艺术设计上运用其夸张的造型、浓艳的色彩,使设计的产物在不失时尚的同时,又带有浓浓的“民族风”,所以在标志设计、服装设计、艺术设计等领域中,脸谱色彩展示了它较强的生命力,脸谱也不仅仅是局限在在戏曲舞台上了。

而且近些年,京剧脸谱也慢慢步入三维动画设计的领域,因为它强烈的色彩形式感,一般采用夸张,象征的色彩,不仅艳丽,而且富有生动的色彩语言。

浅谈脸谱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

浅谈脸谱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

浅谈脸谱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作者:张艳芳来源:《学生之友·素质教育》2019年第03期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戏曲文化元素的意义和作用受到广泛关注。

使学生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丰富自身文化知识储备,提升对戏曲相关知识的学习兴趣,在心中构筑起文化自信是未来教育的重点。

因此,本文便从丰富学生文化储备、分析戏曲人物性格、实现文化自信教育等方面阐述了脸谱知识教学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致力于开阔学生眼界,彰显初中音乐课堂的时代性。

关键词:唱脸谱;传统文化;初中音乐在中华民族数千年源远流长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光辉灿烂的文化瑰宝,戏曲便是其中之一。

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艺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陶冶学生性情、提升学生审美素质和文化素养、促进我国文化传承均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戏曲教学是初中音乐的教学难点,由于音乐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和学生对戏曲的认识有失偏颇,导致传统戏曲很难有机会被学生了解与喜爱。

因此,如何利用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挖掘戏曲中的文化元素,使得戏曲文化及其构成元素得以发扬光大,成为初中音乐教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中国京剧脸谱作为一种特殊的面部艺术,不仅极具装饰性和美观性,还被看做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往往能在戏曲表演过程中带给观众以视觉上的强烈冲击,帮助观众获得有关人物角色及其性格的相关信息,并且中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同方面。

因此,在初中音乐戏曲教学过程中教授给学生“脸谱”相关知识,有助于使学生认识到不同脸谱背后承载的历史人物和文化背景,深入挖掘其中的丰富文化内涵。

下面,笔者便依据自身教学经验,以戏歌《唱脸谱》为切入点,谈一谈脸谱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一、认识脸谱内涵,丰富学生文化储备认识不同颜色类型的脸谱及其内涵知识,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储备,使学生能够借助对脸谱的认识深化对戏曲的理解。

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述脸谱在戏曲表演中的作用,如暗示角色某一人生阶段的发展情况,预示和彰显不同人物角色的结局;利用油彩在脸上进行涂抹和绘画后,便能够使观众发的看不出、分不清演员的本来面容,能够拉开观众与演员的举例,使观众在观看、聆听戏曲的过程中全身心地投入到表演之中。

京剧脸谱活动反思

京剧脸谱活动反思

京剧脸谱活动反思京剧脸谱活动反思京剧脸谱这个活动是《中国娃》这个主题中的一节美术活动。

京剧脸谱对于我们南方的小朋友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因为受到地域的限制,京剧在我们这个地方不是很流行,故而他们对于京剧脸谱这样东西也很陌生。

所以在我拿到了这节课的时候,我特地上网找了很多有关京剧和京剧脸谱的相关知识。

为我下面的教学活动做好充分的活动准备。

在活动一开始的导入环节中,我给我们班的小朋友看了一小段京剧的视频,通过让幼儿观看京剧来对下面的教学活动有一定的了解基础,不至于什么都不认识。

我们班的小朋友在看的过程中,很投入,也许是京剧这样东西是他们不曾接触过的。

观看结束后,他们会主动的提出各种问题,比如:为什么他们说话和我们平常的说话不一样?为什么他们的脸上要化这么浓,这么奇怪的妆?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我一一给他们做了回答,并且适时的出示了本次活动的主角——京剧脸谱。

《京剧脸谱》这是一个对“对称”含义理解的活动,而“对称”的物体、图案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告诉幼儿“对称”的条件,幼儿能容易找到,但是这种方法回到了原来的“灌输、传授”式,幼儿在活动中永远是处于被动者。

所以如何让幼儿主动学,乐意去寻找答案,这是活动设计的关键。

为使这个活动尽量减少纰漏,我就精心的准备活动方案,琢磨活动过程,把握每个活动中每个环节,活动后进行反思。

因此活动前我仔细琢磨了原活动方案,总觉得自己不能得心应手去实施,因此对活动进行了修改调整,让幼儿在“猜一猜、找一找、看一看、画一画”的几个环节中,引导他们发现了“对称”所需的条件,每个环节清晰、明了,重点突出。

活动目标方面,我觉得经过调整后,不空不广也不难,并在活动过程中很好的体现,特别是“发现物体的对称性”我觉得非常好,都是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而得到的正确的答案。

是一种主动学习的反映。

“猜一猜”是活动的第一个环节。

而“猜”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去“找”。

我要让幼儿在快乐的“猜一猜”后,自己去寻找左右两边的异同,着就是重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论坛德国哲学家卡西尔曾说过“艺术可以被定义为一种符号语言”,或符号体系,它是对“人类经验的构造和组织”,它“在对可见、可触、可听的外观之把握中给予我们以秩序”。

艺术符号与日常言语符号的差别不在手段而在目的,前者表现美感,后者表现概念。

一、脸谱的功能本文所讨论的脸谱是广义上的面具,包括戴在头上用来掩饰本来面目的面具或假面,也包括在京剧表演中所不可缺少的根据演员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将油彩描画在演员脸上的脸谱。

在日本有能剧(黑泽明导演曾将此运用到自己的电影作品中)、在中国有京剧,都广泛使用脸谱。

黑格尔在《美学》中谈到“演员的艺术”时写道:“在这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希腊人完全不用面貌表情,因为希腊的演员都戴假面具。

”由此可以看出,面具在表演艺术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道具。

而中国正是将面具的这一功能发挥到了极致,使之成为了我们的国粹艺术。

从一般意义上讲,不论是带着面具进行歌舞剧的表演,或是参加化妆舞会,人们带着面具的真实目的就是隐藏自己的身份,从外部的面具上获得某种自己所不具备却一直渴求的能力,充分的释放自我,不受任何的约束。

但是,京剧中的脸谱并不是为了轻松、娱乐和隐藏某种内在真实的情感。

也许最初的时候,京剧中的面谱化妆只是为了强调舞台效果,但是随着角色人物的面部化妆逐渐成为一种固定的模式,并成为帮助观众辨别忠、奸、善、恶的视觉传播符号系统时,脸谱艺术就将角色人物作为载体,通过固化为一目了然的视觉符号而向观众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观、善恶观和价值观。

脸谱艺术发展至今并且能成为国粹,这说明不仅仅要从纯艺术的角度去欣赏其表演形式,更应该从文化的高度上深层次的分析其缘由。

文化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抽象的,但是,文化又是由看得见摸得着的具象的东西所构成的,京剧脸谱正是以其看得见摸得着的视觉符号,体现并传播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本质。

二、脸谱的视觉符号在京剧艺术家们看来,人的自然特征不足以表现人的性格和人品,所以为了满足实际及审美的要求,艺术家在为中国戏剧人物设计脸谱时就必须夸张人物的特点,忽略无关细节,这样才能把人物的个性显现出来。

在固定视觉符号系统的衬托下,脸谱不仅仅只是表现出人物身体及生理特征,更主要的是还能表现出人物的社会特征。

京剧脸谱的基本颜色为红、紫、黑、白、蓝、绿、黄、粉、灰及金银色。

最早的时候,颜色只是用来渲染和强调人物的本来肤色,后来才被赋予各种象征意义。

红色表示忠勇、义烈,如关羽、姜维等,若用作辅色则暗示人物命运,如蒋忠、高登等;黑色的脸谱表示刚烈、正直、勇猛、粗率,甚至鲁莽,如包拯、项羽、杨七郎等;黄色的脸谱表示彪悍、阴险、凶狠残暴,如庞涓、宇文成都。

蓝色或绿色的脸谱表示刚强骁勇、粗犷、桀骜不驯的人物,如程咬金、公孙胜等;白色的脸谱一般象征阴险狡诈的坏人,如曹操、严嵩、赵高、秦桧、司马懿等。

除了颜色之外,京剧脸谱艺术还使用脸形、五官形状等其他表面特征来表现戏剧人物的本性和内心世界。

有意思的是,据史料记载,包公乃是一介书生,并且天生白面,而白面在京剧中所寓意的是阴险狡诈,这与包公本身清正廉洁的性格不相符合,违背了京剧脸谱视觉符号系统的表征意义,于是在京剧中,将包公的脸化成了黑色。

“在他的额头上画上白色月牙以象征其具有神奇的力量,白天主持人间公道,夜晚判断阴界是非,让他获得铁面无私的外表,使他内在的性格与外在的栗晓枢王秀峰京剧脸谱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局限摘要:中国的京剧脸谱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美感的具体体现。

本文主要从脸谱的功能、脸谱的视觉符号、脸谱的异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局限这四个方面探讨和论述京剧脸谱(面具)的视觉符号对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所产生的作用和意义。

指出脸谱艺术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套固定而规范的视觉符号系统,该符号系统所表征的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人格判断的价值取向,也就是所谓非善即恶、表里如一、本质决定外表的思维定式。

分析了这种“脸谱化”思维定式的局限性。

关键词:艺术符号京剧脸谱传统文化艺术研究形态达到高度的一致、和谐”。

(郭维庚:《脸谱故事》,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出版。

)从这种现象可以看出,京剧的脸谱可以让观者一眼看出这个人物是善还是恶,比如像包公、关云长之类的人,一出场,观众就知道是好人;高逑、董卓此类人一出场便知是恶贯满盈的坏人。

这种视觉符号的文化核心就是绝对不允许内外矛盾、表里不一的人格现象存在,认为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人品便一定是具有相应的外表(脸谱),反之亦然。

观众通过脸谱这种特殊的视觉符号就能判断脸谱后面角色人物的忠奸善恶。

由于这种大众的认识理念,人们的心中自然而然的就出现了这种心理:外貌面善的一定是好人,外貌稍露凶相的便不是什么好人。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以貌取人”,并且这种观念目前也似乎成了人们判定另一个人好坏的最基本、最简便的手段。

三、脸谱的异化被誉为“中国画之魂”的傅抱石先生有幅名为《丽人行》的国画,徐悲鸿先生曾将该画比作“声色灵肉之大交响”。

据说,傅抱石有一次兴致勃勃地向朋友介绍他的作画心得时,专门指着画中那帮官员中官阶最显赫的人说:“这就是杨国忠,我在塑造其形象时,专注于刻画他的性格特征。

你看,他眉宇间奸相毕露,骄横不可一世的样子。

”从傅抱石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将活人脸谱化这已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一种不自觉的习惯,连傅抱石这样伟大的艺术家也在不经意中将这种思想融汇到了自己的会话和作品中。

虽然不能说大画家的这种思维方式来源于京剧脸谱,但至少可以说它完全符合脸谱所表征的价值观。

脸谱本来是表征舞台上戏剧人物忠、奸、善、恶的艺术符号,却不经意成为判断现实生活中人们好坏的标尺。

用脸谱化的方式去认识他人,是京剧脸谱的异化,这种异化恐怕是京剧艺术家们始料未及的。

京剧中用脸谱来表现人物的善恶忠奸,并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独有现象。

在京剧诞生之前,在中国的文学艺术中,例如在古典小说中,用人的相貌来表现人物性格和品德的事例就屡见不鲜。

小说不是视觉艺术,可以回避对人的相貌和体形的描写,但作者为了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品德,对主要人物还是不吝笔墨来描写的。

在元末明初写成的《三国演义》(距今约有五、六百年)中,对作者褒奖的主要人物,采用了很多溢美之词来描写人物相貌。

张飞是“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关羽是“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两个武将的威风现象跃然纸上,读者初见两人就知道是盖世英雄。

而描写诸葛亮则是“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可见,用相貌来区别好人和坏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显著特点。

这种极端的判定方法在哲学上体现为内容决定于形式,即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相由心生”,好人必定是慈眉善目、仪表堂堂,坏人必定是呲牙咧嘴、凶神恶煞。

相貌成了识别好人坏人的标尺。

四、中国传统文化的局限“文化是知识、信念、艺术、法律、伦理、风俗和其他由一个社会的大多数成员所共有的习惯、能力等构成的复合体”。

((美)德尔·霍金斯:《消费者行为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出版。

)作为在中国影响最为广泛的视觉艺术,京剧既无法去除中国传统文化的深深烙印,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和广泛传播的最佳载体。

京剧脸谱表征人物品德的功能,不但反映了而且强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用相貌识别好人坏人的特点。

脸谱是中国京剧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

其发展逐渐形成了一套系统的视觉符号,并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之一。

脸谱(面具)的出现本只是为了娱乐大众,而现在我们却可笑的将其当成了我们生活的枷锁,将自己的主宰权利交配给了面具,形成了主次颠倒的异化现象。

京剧脸谱以及它所表现的相由心生的哲学理念,在很多方面会带来问题。

首先,它有意无意地促使人们带着面具生活。

为了取得领导的信任、同事的认可,平时带着面具见人,逢人便是笑脸相迎,对于领导更是溜须拍马,对于帮不上自己忙同事和下级则是趾高气扬。

面具已成为了这些人为了获得一己私欲的一个工具,其原来的本质已被完全异化!本是谐谑之道具,却在长期的发展中改变了它的本质!其次,它使得社会过分追求表里如一。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表里如一,这是精华,但过分追求表里如一,甚至简单地将其作为判别好坏的尺度,则是错误的。

通常,我们认为表里如一的美才是完美,在不经意间,会将这种思想强嫁于世人之上,在惩戒恶人的同时忽视了许多人其貌不扬的外表下所存在的真善美。

诚然,表里如一的完美是我们所期望的,追求完美是很多人的理想,他们认为完美能够升华自己的价值,但往往是对完美的过分追求会阻碍自己的眼光,使自己的思想更加狭隘。

更可怕的是,对内外绝对统一的追求在培养伪君子的同时,常常使人以貌取人,只敬罗衣不敬人,使常人在警惕恶棍的同时,无视甚至歧视武大郎和钟馗那样其貌不扬的好人。

这是对一部分好人的伤害。

再次,它强化了非黑即白的观念。

非黑即白、非好即坏的思维模式,根本无法理解和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现象,常常会激化矛盾,丧失理性。

它使得人们心胸狭窄,没有大度,没有宽容,没有饶恕。

它常常使人得理不饶人,对犯有错误的人一棍子打死。

五、小结京剧脸谱在艺术上愉悦人们的同时,也在无意中为人们脸谱化认识他人提供了佐证。

正确地理解和应用脸谱,避免活人脸谱化、识人脸谱化,克服好人好相、相恶人恶的价值判断,对于突破中国传统文化的局限,剔除起糟粕,是非常关键的。

参考文献:[1]【德】恩斯特·卡西尔,甘阳译.人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1985.[2]傅学斌.京剧脸谱[M].北京:百花文艺出版社,2009.[3]梁玖.传播设计与设计传播[J].艺术与设计,2002(3).[4]程宇宁.从京剧脸谱看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觉符号意义[J].湖南社会科学,2004(3).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