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汉语与汉文化

合集下载

汉字与汉文化、汉字形体演变ppt课件

汉字与汉文化、汉字形体演变ppt课件

声韵并茂——汉字是声韵并茂的文字。汉 字尽管有近5万字之多,但是,它只有417生出1313个声韵,所以, 汉字具有“同音异意字”多的特点。这个 特点使得汉语产生出自己特有的诗词歌赋, 也正是由于汉字的诗词歌赋特点,孕育生 成了中华民族的数百种戏曲。
印刷技术——汉字方形整体书写单位的派生。正 是由于汉字呈方形整体的书写单位,因而,在中 国出现中央集权体制的同时,便促成了代表威权 的“印玺”的出现。显然,如果不是由于汉字呈 “方形整体的书写单位”的特点,印玺的出现是 不可能的,没有印玺的出现,印刷术的发明同样 不可思议。换言之,正是方方正正的印玺的出现, 才必然在中华大地产生出活字印刷术的伟大发明! 活字印刷术出现,带来了人类文明的天才标志 ──“书”,从此,加速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
汉字与汉文化、汉字形体演 变
汉字是当今世界上 硕果仅存的古老表意
文字。 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 “圣书字”、以及另外一些古文字都已 不知所终,以至古巴比伦文化、古埃及 文化也因为失去了文字载体而失传了, 唯有汉文化以汉字为载体一直延续。
汉字的特点
表情达意——汉字是表意的字理性文字。 因此,每个汉字都有其事物、事理的背景。 而正是这个背景,决定了汉字可以依托事 物、事理的不同属性进行分类,并且可以 “望文生义”地根据字形的偏旁部首,明 确判断其类属关系。
汉字的特点3
汉字形体演变
一、汉字的形体
汉字的历史悠久,历史上出现过甲骨文、金文、 篆书、隶书、楷书以及草书、行书等字体。
1.甲骨文
殷商时代刻 写在龟甲或 兽骨上的文 字。1899 年在河南安 阳市郊小屯 村发现。全 部单字四千 六百个左右, 已认识的约 一千个。
商武丁时期 ( 前 13 世 纪 上 半叶 - 前 12 世纪 下半叶,契于牛 胛骨上的文字, 记载商代边境冲 突之事。河南省 安阳市殷墟小屯 村出土,现藏中 国历史博物馆。

01第一章汉语与汉文化

01第一章汉语与汉文化

4、婉语中的内向含蓄传统
• “克己、知足、安分”的价值观念→内向、 忍耐的性格特点→以含蓄浑厚为美的审美标 准。 • 这种传统和审美反映在语言方面,就是汉语 措辞上的拐弯抹角,出现大量婉语,如: • 孔方、赋闲、断弦、续弦、秦晋之好、仙逝、 驾鹤西去、名落孙山等。 • 宋《过庭录》:“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 孙山外。”
大 学 语 文
王 相 涛
第一编 语言与文化
• 第一章 汉语与汉文化 • 第二章 汉字 • 第三章 修辞艺术
第一章 汉语与汉文化
一、现代汉语 二、汉语的特点 三、汉语中的汉文化
汉语和现代汉语
• 公元前206年,刘邦得 天下,国号称“汉” 。后外族人称中原人 为汉人,因而也有了 “汉语”的名称。
• 北方、西方少数民族通常被称为“胡 ”人。公元304年,西晋“五胡乱华” ,汉胡民族开始大融合,胡人说汉语 不太标准,于是有“胡言汉(乱)语”的 说法,后又派生出许多词语:胡扯、 胡说、胡搅蛮缠,又有了胡椒、胡杨 、胡琴、胡萝卜等词语。
网络时代新造词
• • • • • • • 不明觉厉 人艰不拆 喜大普奔 十动然拒 男默女泪 地命海心 注孤生
三、汉语中的汉文化
• 1、谦辞敬语中的礼仪传统 • 2、尊辞卑语中的等级观念 • 3、汉语亲属词汇中的宗法制度 • 4、语素组合中的辩证思想 • 5、婉语中的内向含蓄传统
1、谦辞敬语中的礼仪传统
• (2)词的来源途径很广泛 • 不断创造新词,吸收古语词、外来词等途 径: • 古语词——皇上、宰相、御史等; • 方言词——名堂、把戏、垃圾、二流子等; • 外来词——吨、卡、拖拉机、霓虹灯等; • 术语(行业语)——几何、电压、化合物 等。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词

汉字和汉字文化课件

汉字和汉字文化课件
汉字库建设
为了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汉字库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些汉字库不 仅包括常见的汉字,还包括各种冷僻字、异体字、繁体字等,为汉字的 数字化处理提供了基础。
汉字在信息时代的挑战与机遇
信息时代对汉字的挑战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汉字面临着来自拼音文字和其他书写系统的竞争。同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汉字的输入和排版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汉字书法是中国独特的传统艺术 形式,通过笔墨纸砚展现出汉字
的韵味和美感。
字体演变
汉字的字体经历了甲骨文、金文、 小篆、隶书、楷书、行书等不同阶 段,每一种字体都有其独特的美学 特征。
书法名家
历史上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书法家, 如王羲之、颜真卿、米芾等,他们 的作品被誉为书法艺术的瑰宝。
汉字在文学中的运用
语言交流
汉字是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是 人们进行语言交流的基础。在日 常生活中,汉字的书写和阅读对 于人们的沟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
用。
文化传承
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承载 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通过 学习和传承汉字,人们能够更好
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
教育体系
汉字是现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 成部分。从小学到大学,汉字的 学习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对 于培养人们的阅读、写作和表达
汉字的字义
01
的意义, 通常是字面上的意思。
引申义
由基本义延伸出来的意义,与 基本义有关联。
类比义
通过比喻或类比的方式产生的 意义,与基本义无直接关联。
假借义
借用已有的字来表示新的意义 ,通常与该字的本义无关。
PART 03
汉字文化与艺术
汉字书法艺术
书法艺术

形声字
由形旁和声旁组成,形 旁表示意义,声旁表示 发音,如“河”、“梧

汉语与中国文化

汉语与中国文化
汉语与中国文化
第一讲 绪论——汉语文化漫谈
一 语言与文化
(一)语言是符号系统 1 系统性 2 生成性
• (二)汉语特点 •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 汉藏语系:汉语族、藏缅语族(藏语支、彝语 支、景颇语支)、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侗水 语支、黎语支)、苗瑶语族(苗语支、瑶语 支)。
• • • •
2 古代文字透视出中华民族的重食意识
甲骨文“食”像簋上有盖之形。
“即”甲骨文像人就簋将食之形。 “既”,像人食毕背对簋,转头欲离去之形。
“卿”,甲骨文像二人相向簋共食之形,为饗之 初字。 “鼎” “列鼎而食” “爵”,甲骨文像饮酒之爵形,为古之礼器,又可 表示爵位。
3 重食意识的伦理化、制度化
《礼记》“食礼”
港台委婉语、外语委婉语的借入: “炒鱿鱼”, “厕所”:“盥洗室”、“洗手间” 、 “化妆间”
三 饮食词语与中国文化
(一)中国人的重食意识
吃闭门羹、吃醋 余味无穷、余香满口 铁饭碗、大锅饭
1 饮食文化是重食意识的物质基础
打招呼
婚丧嫁娶 “聚餐”
社交手段 “接风”、“洗尘”、“饯行” 项羽 的“鸿门宴”,宋太祖巧夺兵权的“杯酒释 兵权”,竹林七贤的凭酒言志,陶渊明的五柳小饮
(二) 传统文化与汉语委婉语的扩张 个性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则使得汉民族 委婉语得以空前的发展壮大,并打上了深深的民族 文化的烙印。 汉民族在漫长的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所形成 的富有中国特色的“礼”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 化等等,都对汉语委婉语的扩张产生了极为深远的 影响。
1 “礼”文化与汉语委婉语
汉语特点: 1 缺少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 2 语序与虚词是重要的语法手段 3 现代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主,词以双音节为 主

汉语与汉文化

汉语与汉文化

网络语言
神马 - 2010年年度新词语
“神马”通常与“浮云”连用,“神马都是浮云”,网络流行语,什么都是浮云 的谐音,意思是什么都不值得一提,有抱怨感叹之意。 “奖金、升职这些是神马东西?都是浮云、浮云”, “加班就加班,神马都不要说,说了也是浮云”。
比 较:有 bǐ jiào,也有bǐ jiǎo (3)语法规范 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白话文是与文言 跃 进:有 yuè jìn,也有yào jìn 文相对应的概念。“著作”就是文章和文学作品。典范”的含义指经典和 规范。
(三)、方言
方言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在共同语形成之后, 是共同语的分支。
3、共同语的形成过程。
(1)书面语的形成。 ►白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书面形式的来源。 “白话” → 白话文运动 (唐宋) (“五四”以后) (2)口语的形成。 ►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官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口头形式的来源。 “官话” → 国语运动 → 普通话 (明代) (清末) (1955年)
4、共同语标准的确立。
《大学生语言文学修养》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第一章
汉语与汉文化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现代汉语的形成和汉语方言的种类; 2、理解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3、掌握现代汉语的特点; 4、掌握汉语中蕴藏的汉文化。
一、现代汉语概说
(一)现代汉语的概念
现代汉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 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白话文著作为语 法规范的普通话”。它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 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1)语音标准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这是就整体说的,并不是任何一 个北京话的语音都是标准的,能成为普通话的语音成分。在北京语音里, 由于各种原因也任然存在一些分歧,例如异读、土话成分等。这些要加以 规范化,由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加以审定。 (2)词汇基础 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并不是要兼收并蓄北方所有的语汇, 北京话“忒好”,“忒”字就没入普通话。也还可以从其它方言里吸取富有 表现力的语汇,如在普通话中的常用词如“尴尬”,成语如“煞有介事”, 波 浪:有 bō làng,也有pō làng, 都来自江浙一带的吴语。 教 室:有jiào shì,也有jiào shǐ

汉语与中国文化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陕西理工大学

汉语与中国文化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陕西理工大学

汉语与中国文化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陕西理工大学绪论单元测试1.语言与文化是()的关系。

参考答案:共存共变2.中华民族的主体语言文字是()。

参考答案:汉语汉字3.汉字的演变经历的过程有()。

参考答案:金文;行书;隶书;甲骨文4.汉民族的主体语言经历的过程有()。

参考答案:雅言;官话;普通话5.汉语现象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性。

参考答案:历史时代第一章测试1.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三种表意文字为()。

参考答案:圣书体文字;楔形文字;汉字2.表音文字采取的是概念—自然物象—字形的联系线路。

()参考答案:错3.神、祖、祝、祷、社等词汇,它们共同的部首“礻”意义为()。

参考答案:祭祀4.“示”在小篆中的三条直线指代的是()。

星;月;日5.汉语词源考释的方法有()。

参考答案:义训法;以形说义法;音训法第二章测试1.汉语表述中的对偶、排比等句式,是汉语()价值观的体现。

参考答案:重和谐2.汉语中,语音和谐的体现表现在()。

参考答案:押韵;双关3.“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这句话体现了汉语中重身份的价值观。

()对4.汉语中,味觉词汇的意义扩散引申,构造出许多用于表示其他生理、心理感受的词汇。

()参考答案:对5.中国菜的命名方式有()。

参考答案:以地点定名;以形状定名;写意手法;写实手法第三章测试1.“白”的甲骨文是指()。

参考答案:日光照射的形状2.在中国古代,颜色词的发展离不开()。

参考答案:陶瓷制造业;绘画艺术3.以食物喻色的颜色词语有()。

参考答案:米黄;奶白4.“黄色”在中国古代一直象征皇权,都是古代皇帝穿黄袍,并且禁止庶民穿着黄色的衣服。

()参考答案:错5.“青”和“绿”色彩词与低微的文化内涵意义相联系。

()参考答案:对第四章测试1.根据史书记载,人类最早的计数方式是()。

参考答案:结绳计事2.中国最早的数文字产生于()时期。

参考答案:甲骨文3.《老子》的“三生万物”中的“三”,具体指的是()。

汉字与汉文化 (1)

汉字与汉文化 (1)

第一章汉字,中国人的第五大发明一、世界文字知多少1.世界上最古老的三种文字在当今世界上众多的文字产生以前,在数千年前的古代社会,产生了几种古老的文字,其中有三种最古老的文字:一是5500年前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字;二是5000多年前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人创造的圣书字;三是我国3300年前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字。

这些文字都由象形文字发展而来,后都发展成为表意文字。

随着历史演变,两河流域的楔形字和古埃及的圣书字都在历史的风尘中凐灭。

而汉字的早期形式甲骨文字却演变成为现代汉字,是古老文字中仅存的一种,仍然保持着表意的形式,也是世界上唯一使用至今的表意文字。

(1)楔形文字在地处西亚,现今中东地区,叙利亚的东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平原称为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美索不达米亚”是希腊语的称谓,意为“两河之间的地区”,也叫“两河流域”,这里土地肥沃,是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

早在约5500年前,居住在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字,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楔形字早期以图形为主,由于是使用硬笔在软泥片上压刻出来的文字,笔画一头粗一头细,好像楔子或钉头,所以叫楔形字或钉头字。

用楔形字刻写在泥版上的书叫泥版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图书之一。

泥版书是先用粘土加工制成泥版,在上面刻写文字后再拿去烘晒干,便成为坚硬的书版,然后按编号顺序放在木架上,若干块泥版组成一部书,阅读时一块块取下,阅读毕一块块放回原处。

每块泥版的重量约一公斤。

公元330年,亚历山大帝国灭了波斯帝国,楔形字也就从此消亡。

19世纪40年代泥版书出土,经专家长期研究才被解读出来,人们才能够得知一个被凐灭文明的多彩历史和风情,这很好地说明了文字的功能。

(2)古埃及圣书字圣书字是5000多年前古埃及人创造的文字。

圣书字包括碑铭体、僧侣体、大众体三种。

这三种字体外形虽然不同,但内部基本结构是相同的。

碑铭体是一种庄严的字体,在金字塔和神庙石碑上雕刻,在石器、陶器等器物上绘写都用这种字体,所以叫碑铭体。

汉字与中国文化复习笔记

汉字与中国文化复习笔记

汉字与中国文化第一章绪论·“今之文字,形声转多,而察其缔构,什九以象形为本柢”,“故其所函,遂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鲁迅《汉文学史纲要》汉字三美:形美—书法篆刻;音美—诗词韵文;意美—文化内涵一、文字与汉字(一)中国古代关于“文字”的概念·文,错画也。

象交文。

今字作纹。

字形表示人身上刺画花纹,是“纹”的本字或省作·字,会意兼形声。

从宀( mián)从子,子亦声。

在屋内生孩子。

本义:生孩子)苦山有木,服之不字。

——《山海经·中山经》不能字人之孤而杀之。

——《左传·成公十一年》·它是有声言语的补充性交际手段,这种手段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主要用来把言语传到远处,长久保持,并且借助图形符号或形象来表现,通常这些符号或形象表达某种言语要素——一个个最简单的信息、单词、词素、音节或音素。

”——伊期特林·文字: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辅助语言并扩大它作用的工具。

·汉字:汉字是记录汉语的可直接表达观念的具有象征作用和审美(汉字书法)价值的书写符号。

(二)汉字的功能1、文字的功能·文字不仅使听觉信号变为视觉信号,它还是语言的延长和扩展,使语言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传到远处,留给未来·文字的诞生,标志着人类历史由传说时代进入信史时代。

·“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书之为文字。

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也。

”——陈澧《东塾读书记》2、汉字的三大功能:汉字是表意文字文字语言观念(1)汉字记录汉语(2)汉字同汉语一样,可以直接表达观念(3)汉字本身也是一种语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歪尖粜籴(di2 )孬汆(cuan2)咡(er3)嘦(jiao4)美扉箸/筷二、汉字与文化(一)什么是文化·文《说文·文部》:“错画也。

条交文。

·化《说文·匕部》:“匕,变也‘从到(倒)人’义;又曰“化、教行也,从匕从人,匕亦声,’按,“匕”是“化”的初文,变化是本义,教化是引申义·“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

汉字与汉文化

汉字与汉文化

引言汉语言文字不仅仅是汉文化的传承工具,其本身就是汉文化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五千年文明史中,汉字和中华文化早已血肉相连,成为相依相存密不可分的整体。

汉字和汉文化共同构成了特殊的“汉文化圈”,影响着不同的民族,架起人类社会交流沟通的桥梁。

汉字和汉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使本土民族的文化传统受到了保护和弘扬。

一、汉字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种文字之一,也是地球上古老神秘的文字地带。

原始汉字出现在大约4500年前,汉字成为完整的体系大约在3700年前,现在能看到的最古老的汉字——甲骨文大约在3300年前。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

某种具体文字的性质要看这种文字的基本单位记录的是什么样的语言单位。

汉字记录的是汉语语素,所以汉字是语素文字。

二、汉文化“汉文化”是以汉语言文字为载体的文化,汉文化以儒家文化(儒家的历史、哲学和伦理观)为核心,其特点则是开放式的,有巨大的包容性。

历史上汉文化不仅融合了中国多种民族的文化,也吸收了许多外来民族的文化因子。

三、从汉字看汉文化何九盈先生在《汉字文化学》中指出:“文字是文化的产物,又服务于文化,促进文化的发展,它自身又是文化的一部分。

”汉字作为自源文字,是汉族的祖先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的,它是汉文化的产物。

先有汉文化,然后才有汉字,但它又服务于汉文化,对促进汉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一)、汉字是汉文化的一部分文字都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汉字是汉文化的一部分。

汉字是古老的表意文字,是不依傍其他文字,独立创造出来的自源文字。

(二)、以汉字构形理据看汉字的文化内涵1、汉字作为语素文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在它的自身结构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因素,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

我们探究汉字字形的构字理据,可以发现汉民族诸多的文化特征。

2、另外,我们从新字的产生和旧字的消亡中,也可看出某些文化因素的变动。

新字的出现和社会生产、社会生活、文化科学各方面的发展是分不开的。

从“金”旁的字,两周以后才大量出现,“铁”字不见于两周金文,所以从“金”的字的大量出现,只有在青铜器高度发达以后才有可能。

汉语与华夏文化绪论

汉语与华夏文化绪论

四.文化符号分析法
文字、词汇等都是语言符号,本来他们的功能是表述概念,而不是建构 文化,但由于它们是人类文化实践的认识成果,属于文化内涵的范畴, 所以这些语言符号也就成了文化符号。汉语的语言思维是一种具象思维, 这种思维反映在造字的心理上,就是注重图象性。中国古代哲学讲求 “观物取象”,六书中的象形就是造字基础,我们可以从汉字形体考察 古代的历史文化。
只好吃食堂,吃晚饭才回家享受天伦之乐。(蒋子龙《退休
之后》)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药《商山早行》)

(四)有利于对外汉语教学

"四合院"、 火炕"、"红娘""王母娘娘"、"鹊桥"、"冲
喜"
汉语与华夏文化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01 汉 语 与 中 国文化研究 的方法
02 从 汉 语 来 探求中华民 族文化属性上 的特点,也应 该讲究 方法,除了一般通用的归纳法、演绎法、推理法外,还 要根据本学科的研究目的采用一些具体的方法。主要有:
汉语中的社会群体方言与文化
1
《阳江志·风俗》中“妾曰阿细”、“后妻曰后底婆亦曰背尾婆”都属隐语。
市井隐语的产生原因较为复杂,多是出于保密原因。例如阳江早期民间市场
2
买卖,行内人都不会直称“一千元”、“一万元”,而用只有圈子内才懂得
的“猪偈”、“牛价”来代替,称“一二三四”为“旦底、断工、横川、倒
目”。其次因避讳。如“空”与“凶”同音,故改“空屋出租”,为“吉屋”
03 文化是语言的“底座”,没有文化,
语言也就不可能存在.
三 、汉语与华夏文化的研究对象
本课程从文字的构形、意义及词汇本义、 引申义、语法特点等入手,讲述它们与文 化的关系,揭示其丰富内涵所体现的民族 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另一方面又以文化 为视觉,探讨汉语语言文字及其使用规律, 从文化变迁去寻求语言变化的动因,其目 的是获得对语言文化功能的认识。

汉字和汉文化

汉字和汉文化

汉字和汉文化目录引言 (1)一、汉字的形成与发展 (2)二、从书法创作看汉文化 (3)三、从汉字形体解读汉字的文化功能 (4)(一)从汉字管窥中国古代礼仪 (4)(二)从汉字构形看汉字文化内涵 (5)四、汉字对汉文化的历史传播作用 (6)五、弘扬汉字和汉文化势在必行 (7)(一)汉文化的特点决定了汉字时代的到来 (8)(二)与时俱进开展汉字推广和汉文化传播 (9)结论 (11)主要参考文献 (1)摘要摘要作为当代人我认为,研究汉字和汉文化是必要的,是有科学和历史价值的。

毫不夸张的说中华民族几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史,就是依靠汉字承载和传播的,它是汉文化和华夏文明忠实的记录者和见证者,是先人们集体智慧的结晶。

更好的传承和弘扬汉字、汉文化,是我们要积极探索和努力付诸实践的。

本文将试图通过分析汉字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汉字的文化功能与作用,以及站在历史和社会发展的角度阐述汉字和汉文化的关系,论证研究汉字和汉文化的必要性,阐明观点:当代人继承与弘扬“汉字和汉文化”的责任义不容辞,与时俱进的科学推广势在必行,倡导人们积极的去参与汉字和汉文化的传播。

关键词:汉字汉文化汉字推广汉文化传播汉字和汉文化引言汉字有着6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目前世界上惟一没有失传并沿用至今的古老文字,也是全世界众多专家学者共同瞩目和研究的焦点,纵观历史的发展,不能不说这是由汉字自身的特点和它所具有的文化历史意义所决定的。

从汉字形成与发展的悠久历史便可以透视出中华民族的传播思想和深层的文化渊源。

正如余志鸿先生所说:汉字不仅凝聚着我们祖先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还映射着民族感情和人文观念;汉字不仅以其平面具象特征给人视觉的享受和体现审美价值,还以其和谐的韵律传播字义文化;汉字不仅具有语素特点的独立性和功能性,还具有极强构词能力的超想象性和灵活性。

汉字实际上已成为研究中华民族文化的“语言化石”。

[1]那么汉字和汉文化的关系是什么?我认为可以打个比方,从汉字诞生的那天起,汉字和汉文化就像一对形影不离的双胞胎。

汉语与中国文化 第一讲

汉语与中国文化 第一讲




山海经.海外东经》说:“虹虹在其北,各 有两首。”“虹虹”据郭璞注,就是虹。 这是说虹有两个头。古代成为虹霓、虹蜺, 还称为螮蝀,其读音为“啜东”,即饮东 方之水的意思。 正如《释名.释天》所解释:“螮蝀,其见 每于日在西而见于东,啜饮东方之水气 也。” 《梦溪笔谈.异事》:“世传虹能入溪涧饮 水,信然”,“虹两头皆垂涧中”。

又如宋代魏庆之《诗人玉屑.一字师》中记 载:郑谷在袁州,齐已携诗而来,有《早 梅》诗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郑谷说:“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 齐已不觉下拜,从此士林都把郑谷看成 “一字师”。
(4)对汉字的敬畏 一字入公门,九牛拔不出。 ‚敬惜字纸‛
2、汉字“以形为本”的思维理念
语言反映人类的思维。
语言反映文化。
第一讲 汉字中的思维理念

一、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二、汉字的演变 三、汉字的变革 四、汉字中包含的思维理念



一、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中国的甲骨文、埃及的象形文字、 苏美尔 人的楔形文字 汉字是目前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
二、汉字的演变
从甲骨文发展到今天的汉字,已有





他们首先教米尼学习汉字,接着学习汉语。尽 管困难较大,但双方配合默契,很有成效。接着, 他们的正式实验开始了:在一张白纸上,上行写着 英语句子,下行对应地写着同一意义的汉语句子, 要求米尼先读汉字,再‚看着汉字‛读出英语句子 来。 实验进行地非常顺利,效果比预期好得多。起 初,米尼是‚看汉字‛读英语,由简单到复杂,从 熟悉到陌生。米尼说:‚我以前只看英语一个字也 念不出来。现在好了,我不借拐杖(汉字)也可以 读出来。我真感谢汉字,感谢中国!‛ 心理学家们公布了实验成功的消息,在医学界、 心理学界、语言学界、信息学界引起轰动。当记者 们问到‚汉字治疗失读症‛原因时,一位参加实验 的专家说:‚米尼是在汉字的不断‘提醒’的作用 下,慢慢恢复他的英语阅读能力的。经过汉字的作 用,米尼的大脑右半球得以开发,并使左半球功能 逐渐恢复。

汉语与汉文化

汉语与汉文化

汉语与汉文化汉文化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在其漫长的历史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艺术。

几千年间,无论政治、军事、哲学、经济、史学、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众多的具有深远影响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而汉语作为其文化载体,在汉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中,都发挥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何九盈在《汉字文化学》中指出:“文字是文化的产物,有服务于文化,促进文化的发展,它自身又是文化的一部分。

”汉语源自于汉文化,是汉文化的产物,又服务于汉文化,对促进汉文化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我们从汉语与饮食文化、汉语与地名两个方面说明汉语与汉文化的关系。

一:汉语与饮食文化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方式。

要生存,要发展,离不开“饮食男女”。

换一句说,“食色,性也。

”不管是文人雅士,贩夫走卒,总是离不开这二者。

中国人,自古以来,便讳言男女之事(这也是文化体现在汉语交流的一个体现)。

因此,我这里只谈饮食,不谈风月。

我们来看看汉语中有关饮食的。

中国有句老话,叫“民以食为天”。

因此,在国人心中,吃饭就成了天大的事,这是有历史来由的。

古人生存不易,饱食终日,对于他们来说,已是天大幸福了。

因此,吃饭对于他们而言,是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

久而久之,掌管部落饮食的人物,成为了部落里最有权威的人。

既而,又被奉为王。

君不见,“鼎”作为一个饭锅,竟被作为政权和王权的象征。

可见,饮食的重要性了。

由此开始,饮食作为一种生活的必须,开始被赋予了文化的意义,并被体现在了汉语身上。

中国人注重饮食,体现的餐桌上,比如请客吃饭。

有句话叫“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但在我看来,革命却离不开请客吃饭。

中国人办事情,一般都离不开请客吃饭。

这是老祖宗自古传下来的规矩,谁不按规矩办事,那这事就办不成了,就是不给面子了。

这是有讲究的,中国文化里,人们认为,只有自己人,才能同桌吃饭。

共食是一种亲近的,自己人的象征。

你若是想请人办事,那请人吃饭是最好不过了。

当客人吃了你的饭,那就代表了认同了跟你的关系,是自己人了,是熟人了(“熟人”也是由饮食引申出来的)。

1汉字与中华传统文化

1汉字与中华传统文化

秦王朝灭亡后,中原战 乱,匈奴又乘机进 人黄河以南地区。至汉武帝时,派大将军 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等多次 北击匈奴, 又重新控制了这一区域。汉代在这一地区 设有朔方、五原(秦九原)、云中、 西河、 定襄、雁门、代郡、上谷、渔阳、右北平、 辽西等郡,大致属朔方、并州北部,幽州 大部。
这一地带发现城址140座,其中,只有天津 宝坻秦城、蓟县无终县故城、和林格尔土 城子古城及宁城县黑城外罗城古城做过一 些发掘工作,其他均为调查资料。
目前发现的城址中,初步判定曾作为郡城 的有内蒙古包尔陶勒盖古城(朔方郡治)、 包头麻池古城(五原郡治)、托克托县古 城村古城(云中郡治)、和林县土城子古 城(定襄 郡治)、杭锦旗霍洛柴登古城 (西河郡治),辽宁宁城县黑城外罗城古 城(右北平郡治)、 朝阳召都巴古城(西 汉辽西郡治)、新宾县永陵镇汉代城址 (汉玄菟郡),河北怀来大古城 (上谷郡 治)等9座城址。
北方长城沿线地带郡国城址
北方长城沿线地带,是指秦汉长城中段沿 线及其邻近地区,西界大致起自宁夏西北 边境的贺兰山脉,南抵黄河,由宁夏中卫 向东到陕西定边、靖边一线;东界大致以 辽宁西部 的巫闾山脉为界,南到燕山山 脉。相当于今内蒙古中南部,宁夏、陕西、 山西、河北北部,辽宁西南部地区。
长城沿线地带是农业与牧业两种不同生产 生活方式的交汇区,战国以前这里曾生活 着羌、戎翟、林胡、楼烦、东胡等种族。 战国时期,秦、赵、燕等国势力逐渐北扩, 并在此设郡管理。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派 蒙恬北击匈奴,将阴山以北至黄河以南的 广大地区纳入秦帝国的版图,在黄河北岸 新设了九原郡。
包头麻池古城遗址平面图
城址位置 城址形制 主要考古发现 城址性质
城址分南、北两城,呈南北相接的斜“吕” 字形。北城东西720米,南北690米;南城 东西640米,南北660米。北城北墙中段和 南城西墙、南墙中段各有宽15米的城门。 两城的西南角都向内曲折,可能是被昆都 仑河冲毁后而改筑的。

汉语言文学知识

汉语言文学知识

汉语言文学知识第一章汉字文化、汉语表达基本知识第一节汉字文化基本知识一、汉字的起源和性质起源:楔行文字是公元前3200年苏美尔人发明的。

我国古代有仓颉造字之说。

汉字应该起源于远古人类的记事图画和标记符号、现存能看到的最古老的一定批量的汉字资料,是距今三千多年前的商代甲骨文。

从文字的结构上看,有象形、会意、形声、假借!汉字的性质1、汉字属于表意文字世界上的文字大致分为表音文字,表意文字两种!二、汉字的形体演变简化的途径大致有:变图形为符号;删减多余和重复的偏旁;用笔画简单的字体代替笔画复杂的字体;截取原字的一部分代替本字。

1、甲骨文:是目前所发现的最早的中国文字,是商代的文化产物、清光绪年间。

2、金文:又称钟鼎文或铭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先秦称铜为金,所以后人把古代铜器上的文字也叫做金文。

也叫做钟鼎文,周代达到高峰!3、篆书1)大篆:春秋战国时期,通行与秦国,石鼓文是大篆的代表。

2)小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行政手段大规模规范文字的产物。

笔画复杂,形式奇古,印章一直采用篆书!4、隶书:始于秦代,通用于汉魏。

隶书分秦隶(古隶)汉隶(今隶)隶变是中国文字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由此结束了古文字阶段。

5、楷书:称正书或真书最早的楷书书法家是东汉末年的钟繇楷书的鼎盛时期在盛唐,有唐楷之称!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的字体主要是楷书!6、草书和行书1)草书:始于汉初,有:章草、今草、狂草。

狂草亦称大草,是草书中最放纵的一种,代表人物:张旭《古诗四贴》怀素《自叙贴》2)行书:东晋:王羲之:书圣。

三、汉字的标准化合规范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汉语亲属词汇中的宗法制度
宗法制度源于奴隶社会世卿世禄的血统
制,贵族、平民、奴隶等级森严,世代 相承,所谓“天子之子为天子,公之子 为公,卿之子为卿,大夫之子为大夫”。 这种制度再与儒学的“孝悌”伦理相相 结合,在汉语词汇史上就形成了亲属词 的内外有别、长幼有序的特点,如:
汉语词汇有“亲”“戚”之别; 有时直接用“外”字修饰以有别 于“内”; 汉语中“伯”和“叔”异称等。
886

(3)“数字密码” 指通过阿拉伯数字的特别组合来表示某种寓 意,如:
“286”
“007”
“123”
“10”或“100”
符号网语
∶-)表示最普通、最基本的一张笑脸,常用在句尾或文
章结束之处; ∶-D表示非常开心地咧嘴大笑; ∶-(表示正在生气或悲伤; ^-^可以用来表示男士温和礼貌的笑脸,那么^.^自然代 表女士含蓄优雅的笑容了; T-T表示哭泣的脸上双泪长流; ^0^表示惊讶,^!^表示赞许; “:—P”(吐舌头的鬼脸)
(3) “音译借词” 它指的是音与义都借自外语的词。
最典型的莫过于把E-mail(电子邮件)
称作“伊妹儿”、homepage(个人主页)称 作烘培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新新词汇”是指由汉字构成的新词。 “菜鸟” “东东” “灌水” “造砖”
数字网语

(1)数字与汉语谐音
7456
5555

(2)数字与外语谐音

外甥打灯笼——照舅——照旧 空棺材出殡——木中无人——目中无人 马背上打掌子——离蹄太远——离题太远 土蚕钻进花生壳——假充好仁——假充好人 扯着胡子过河——牵须过渡——谦虚过度 大轴子套小轴子——画里有画——话里有话

秦寿生 范统、范建、范刚 沈晶冰 杜子腾 史珍香 朱大号 张鹏、张朋
成语
锲而不舍、知己知彼、金玉其外,败絮
其中、世外桃源…… 精卫填海、守株待兔、自相矛盾、滥竽 充数、买椟还珠、愚公移山、望梅止渴、 负荆请罪、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狐假 虎威、缘木求鱼、五十步笑百步、刻舟 求剑……
二、汉语中的汉文化
1、谦辞敬语中的礼仪传统
华夏民族信奉
“温良恭俭让”的处事原 则;这一温文守礼的传统,反映在语言 上,就是在称呼上“贵人而贱己”,于 是形成了古籍中大量的谦敬词语。 表示尊敬对方的称呼:…… 表示自谦的称呼:……
横批:人多病少财富 上联: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
下联: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
梁实秋《雅舍小品·算命》:父在母先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座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语法特点 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 以语序和虚词作为主要的语法手段; 有丰富的量词系统。
他不回来。/他回不来。/他回来不?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你来了。(欢迎) 你来吧。(邀请) 你来吗?(疑问)

韩愈《师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
而习其句读者也。” 清《朱子治家格言》:“下雨天留客 天留我不留” 歌曲《兄弟无数》:“兄弟来生一个 妈。”
4、语素组合中的辩证思想
一分为二的辩证思想方式对汉语也产生
了影响,比如汉语组合语句常采用对偶 或对举的方法,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对联、 古典诗歌讲究对仗,例如: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南阳武侯祠
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须辩襄阳南阳。

北京潭柘寺弥勒佛殿 大肚能容, 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 笑世上可笑之人。

5、婉语中的内向含蓄传统
“克己、知足、安分”的价值观念→内
向、忍耐的性格特点→以含蓄浑厚为美 的审美标准。 这种传统和审美反映在语言方面,就是 汉语措辞上的拐弯抹角,出现大量婉语, 如:
孔方、赋闲、断弦、续弦、秦晋之 好、仙逝、驾鹤西去、名落孙山等。
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范公偁《过庭录》
汉语词序上的语法特点,又形成了 汉语的回环修辞格。 回环就是运用语序回环往复的形 式,巧妙地表达两种事物相互制约或 相互依存的辨证关系,以加深读者对 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不完全回环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自在不成人,成人不自在。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完全回环
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画上荷花和尚画(唐伯虎) 师大出大师(沙叶新)
顾 立 新
第一编 语言与文化
第一章 汉语与汉文化 第二章 汉字 第三章 辞格运用
第一章 汉语与汉文化
一、汉语的特点 二、汉语中的汉文化
一、汉语的特点 1、语音特点 2、语法特点 3、词汇特点
1、语音特点—主要表现在音节方面
声韵配合规律性强; 元音占优势; 有声调变化。
汉语的语素(字)绝大部分是单音节的,北京话 的音节数不超过1400个, 单音节语素占绝大 多数。汉语怎样利用这有限的音节组成无穷 无尽的汉字呢?——一音多字。 于是就有了谐音的情趣,有了修辞上的双关。 谐音的妙处通过歇后语最明显的体现出来。
回环诗
回环诗词
落雪飞芳树幽红雨淡霞薄月迷香雾流风
舞艳花(无名氏《连环回文诗》) 马趁香微路远,纱笼日淡烟斜。波清澈 映妍华,倒绿枝寒凤挂。(苏轼《西江 月·咏梅》词)
3、词汇特点
词的来源途径十分广泛; 双音节词占绝对优势; 构词法灵活多样。
古语词——皇上、宰相、御史、戬、戟等; 方言词——名堂、把戏、垃圾、二流子等; 外来词——吨、卡、拖拉机、霓虹灯等; 术语(行业语)——几何、电压、化合物等。 网络语言——

新造网语

(1)“旧词义变”,即根据具体交流的需要 给旧有的词汇赋予新的意义。
“帖子”
“楼上”和“楼下”
“青蛙”

(2)“旧词音形变” 是指对旧有词语的读音、字形加以变化,进 而产生新词的现象。
“妹妹”变成“美眉”
“青筋”变成“请进”
“大侠”变成“大虾”
“版主”变成“斑竹”

县城:院试——秀才 省城:乡试——举人(解元)
京城:会试——贡生(会元)
皇宫:殿试——进士(状元)
2、尊辞卑语中的等级观念




语言没有阶级性,但社会的阶级差异和等级制度会 在词汇层面留下痕迹,如: 避讳——柳宗元《捕蛇者说》:“故为之说,以俟 夫观人风者得焉。” 称呼的不同——《礼记》:“天子之妃曰后,诸侯 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妇人,庶人曰妻。” “死”的不同说法——《礼记》:“天子死曰崩, 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清·徐述夔:



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 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 复杯又见明天子,且把壶儿搁半边。 毁我衣冠皆鼠辈,捣尔巢穴在明朝。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 ——清·金圣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