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近代中国金融业发展概况

合集下载

中国近代金融发展与变迁

中国近代金融发展与变迁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二)华资银行
银行仿于泰西,其大旨在 流通一国之货财,以应上下之 求给。立法既善于中国之票号 钱庄,而国家任保护,权利无 旁扰,故能维持不敝。各国通 商以来,华人不知务此,英、 法、德、俄、日本之银行,乃 推行来华,攘我大利。近年中 外士大夫灼见本末,亦多建开 银行之议,商务枢机所系。— —《请设银行片》
中国近代金融发展与变迁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一、中国传统金融业
(一)钱庄
❖ 钱庄的产生:钱庄的前身是钱铺(钱店、钱肆、钱桌),产生 于明朝中叶。清乾隆后期,钱庄有了长足的发展。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胡光墉(1823— 1885),幼名顺 官,字雪岩,安 徽徽州绩溪人, 中国近代著名红 顶商人,富可敌 国的晚清著名徽 商。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二)票号
票号的兴起:票号,又称票庄、汇兑庄。产生于19世纪20 年代初,开始票号多为山西人经营。继山西票号之后,有南 帮票号。票号的兴起主要源于长途商业资金调拨的需要。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三)典当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二、近代银行的兴起和发展
Hale Waihona Puke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滙丰银行大楼。在上海外滩中山东一路12号,又名市府大楼, 1925年建造,今天是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的总部驻地。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1924年横滨正金银行 (Yokohama Specie Bank,ltd。)在中国上海所 建的分行大楼。1945年后, 该楼改作中央银行行址,大 楼也易名为中央大楼。1949 年后又成为中国人民银行华 东区行办公楼。1956年上海 市纺织工业局迁入大楼办公 。现为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 分行

近代中国的金融业

近代中国的金融业

虽然政局动荡和历次信用风潮对钱庄的发展 造成了一定影响,但整个近代时期,至少在20世 纪30年代之前,钱庄始终是一支举足轻重的金融 力量。
20世纪30年代,随着国家银行、各省银行分 支机构的拓展和县级银行的发展,以及政府货币 制度的改革和对钱庄业务的限制,钱庄开始走向 衰落。
(二)票号
票号亦称票庄、汇票庄、或汇兑庄。因其由山西人 创办并主要经营,因此也称山西票号。汇票和汇兑业 务早在唐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但作为一种独立的金融 组织,专门经营汇兑业务的票号一般认为出现在清道 光年初年,由平遥颜料庄经理雷履泰所创办。 从19世纪60年代到清末的50年间是票号发展的黄 金时期,票号家数在1883年达到30家的历史最高水平, 且从19世纪70年代中期到清末的实存家数始终保持在 25家以上。到19世纪80年代,票号已在全国54个城镇 设有分支机构,其中有案可稽的25个城镇中所设立的 分号为194个。清末最后十年间,票号的分支机构进 一步拓展到全国95个城镇,分号数量也达到475个 (总分号约501个)。
我国正式创办信托公司开始于1921年,在这一年在 上海创办的信托公司就有12家。但在这一年就发生了 “信交风潮”,各信托公司纷纷倒闭,只剩中央和通 易两家。 信托公司重新发展开始于1928年,从1936年先后有 11家成立。同时许多银行开始兼营信托业务。但我国 信托事业仍然还处于起步阶段。
抗战结束后,我国信托业得到了恢复与发展。1946 年,已达到17家,银行对信托业的兼营,以及信托公 司对储蓄、保险事业的经营更加发达。
2、钱庄的产生发展
钱庄产生于明代中后期,由传统的经营钱币兑换 与金银饰器的钱铺、金店等发展而来。到清乾嘉时 期,钱庄的实力在城市与一些商业发达地区已经超 过当铺。鸦片战争之后,随着外国势力的渗入与对 外贸易的开展,钱庄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中国近代金融发展与变迁

中国近代金融发展与变迁
随着近代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保险公 司逐渐增多并壮大,为经济发展提供
了风险保障。
保险业务不断创新
保险业在传统的人身保险、财产保险 等业务基础上,不断创新,推出责任
保险、信用保险等新型业务。
保险法规逐步完善
政府加强对保险业的监管,制定了一 系列法规,保障了保险业的健康发展

04
金融业在近代化进程 中的作用与影响
互联网金融的崛起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 网金融迅速崛起,为金融业带 来了新的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 。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的应用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 领域的应用,提高了金融机构 的风险管理能力、客户服务水 平以及业务运营效率。
区块链技术的探索 与实践
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分布式账 本技术,在金融领域具有广阔 的应用前景,如数字货币、供 应链金融等。
近代中国金融市场监管体系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和措施,导致金融市场乱象丛 生,金融风险不断累积。
金融机构的脆弱性
金融机构资本不足
近代中国金融机构普遍存在资本不足的问题,难以抵御市 场风险和经营风险,一旦发生危机,容易引发连锁反应。
金融机构管理不规范
近代中国金融机构管理不规范,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风 险管理水平较低,容易发生违规操作和风险事件。
01
银行业规模迅速扩 大
随着近代工业和商业的兴起,银 行业得以快速发展,银行数量和 资本规模迅速扩大。
02
银行业务不断创新
银行业在存款、贷款、汇兑等传 统业务基础上,不断创新,推出 信托、投资等新型业务。
03
银行业法规逐步完 善
政府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管,制定 了一系列法规,保障了银行业的 健康发展。
证券市场的兴起与繁荣

金融发展简史

金融发展简史

浅谈近代中国银行业的发展银行是最重要的现代金融机构,是经营货币资本、充当债权人和债务人中介的资本企业。

他是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必然产物。

鸦片战争前后,主要有两种旧式金融业,一是票号,一是钱庄。

1864年以后,票号几乎垄断了京饷和协款的汇解,但是自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由于外国银行插手埠际汇兑,已使票号的汇兑业务受到威胁。

十九世纪末,第一家本国银行成立。

二十世纪末,户部银行、交通银行和各省银行次第产生,公款的汇兑业务被夺走。

银行存款的利率比商号高,存款业务也逐渐被夺走。

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入侵后,庄票的作用显著扩大,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广。

它成了进口贸易中的信用凭证。

鸦片战争前,经营银钱兑换是钱庄的业务之一。

鸦片战争后,钱庄的兑换业务转移到银两和银元之间来了。

同时,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定程度的发展,产业资本有所增长,商品流通也起了变化,钱庄的带有浓厚封建性的业务方向、经营技术与组织制度都不能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

钱庄作为外国银行代理人的地位及其在本国金融业中的优势就逐渐由本国银行所代替。

中国银行业产生的历史条件首先是帝国主义在华金融业的刺激。

到十九世纪末,帝国主义在华金融业已有雄厚的基础。

帝国主义银行的优厚利润对刺激中国的官僚、商人、买办等创办本国的银行有很大的作用。

帝国主义操纵中国财政金融的情况也必然刺激中国人产生收回财政金融权利的要求。

其次,新式工况交通事业的兴办,对银行的创办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盛宣怀建议开办中国通商银行就是直接和铁路的修筑联系在一起的。

第三、对于国家银行的创办来说,解决财政上的困难是主要的动机。

中国的第一家银行是商办的中国通商银行,1897年5月盛宣怀创办于上海,并先后在各大行省设立分支行。

招商股五百万两,先收半数,并商借度支部库银一百万两。

1898年中国通商银行取得了“各省关嗣后凡存解官款,但系没有该银之处,务须统交该行收存汇解”的特权。

中国通商银行虽然是商办银行,但实际掌权的盛宣怀是大官僚,是洋务派中的显要人物。

中国金融业发展概况

中国金融业发展概况

中国金融业发展概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在改革创新中不断发展壮大,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数量大幅增加,金融规模明显扩大,各种不同性质的银行机构遍布全国,承担着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职能,保险机构从小到大、证券机构从无到有呈现出快速发展势头,初步形成了银行、证券、保险等功能比较齐全的金融机构体系。

金融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对优化资源配置、支持经济改革、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多种性质的银行机构在创新中发展,银行业发展不断取得新的进步(一)现代银行体系基本确立我国银行业从原来只有中国人民银行一家,发展到已拥有近万家法人性质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既有商业银行,又有政策性银行;既有大型商业银行,又有中小商业银行;既有主要服务于城市的城市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又有主要服务于农村的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和合作银行;既有传统意义上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又有如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银行业金融机构;既有中资银行业金融机构,又有外资银行业金融机构。

银行业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也不断丰富和完善,从简单的存、贷、汇业务,到现在多样化、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传统银行业务模式发生重大转变,金融超市功能开始逐步显现。

与30年前相比,我国银行业组织体系更加健全,机构种类更加丰富,市场竞争更加充分,服务功能更加完善。

(二)银行业整体实力明显增强资产总量快速增加。

从资产规模上看,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我国银行业资产总量不过数千亿元;30年后的今天,我国银行业资产总量已经超过50万亿元,比改革开放初期增长了100多倍。

资产质量不断提高。

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已从1978年的30%左右下降到目前的8%左右,其中已股改国有商业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仅为2%左右,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银行的平均水平。

资本充足情况明显改善。

我国银行业从原来的资本严重不足,甚至为负值,经过不断深化改革,目前已达到8.4%左右的资本充足率平均水平,其中已股改国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平均达到了12%左右;到2007年底,资本充足率达标的银行已有161家,达标银行资产占商业银行总资产的80%。

近代中国的金融业

近代中国的金融业

近代中国的金融业近代中国的金融业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发展,从最初的传统金融模式到现今的创新型金融体系,在经济构建和全球竞争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历史演进、政府政策和现代金融市场等角度来探讨近代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和变革。

近代中国的金融业起源于19世纪末的殖民压迫和封建经济体制的崩溃。

在当时,中国政府不得不面对来自于西方列强的经济压力,同时也意识到要实现现代化,金融体系的改革和建设势在必行。

政府开始推行一系列金融改革政策,如成立银行、发行纸币、建立股票市场等。

这些政策带动了近代中国金融业的初步发展,将传统经济模式与现代金融机制相结合。

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国开始了一段动荡不安的历史时期。

在这个时期,金融业的发展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加上种种历史原因,导致金融业的发展受到限制,金融机构数量较少,金融业务范围相对狭窄。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央政府采取了更具战略性的方法,推行一系列金融改革政策。

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各类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和城市信用社等。

这些机构为经济建设提供了资金和金融服务支持,为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开放政策,吸引了大量外资进入中国市场,推动金融业的迅速发展。

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市场之一,其金融业务正在全球范围内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在现代金融市场中,中国的金融创新也不断取得突破。

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等电子支付平台的崛起,为市民提供了便捷的支付方式,也催生了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同时,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也为小微企业和个人投资者提供了融资渠道,促进了金融包容和普惠金融的发展。

然而,近代中国金融业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金融风险的管控成为了金融机构和政府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中国央行和金融监管机构加强了对金融风险的监管和控制,推动金融体系的稳定发展。

总结起来,近代中国金融业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过程。

试论近代中国金融业的发展

试论近代中国金融业的发展

试论近代中国金融业的发展:路径与结构(上)2013-05-24摘要:近代中国的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反映了经济的近代化进程。

金融机构的产生、发展过程为制度变迁的过程和各种参与者相互博弈及认同的结果。

当通过学习、模仿、实验所做出的边际调整或能够得到大量利润、或仍出现大范围持续亏损时,往往伴随既定金融组织的解体和金融创新的实现,金融组织以渐变方式向前演进。

近代中国金融业的发展与金融结构变迁不仅体现为现代银行体系的形成、完善,及对票号、钱庄、典当等“旧式”金融机构的替代,也存在一个由通商大埠向广大内地的扩散过程,存在一个“由上到下”即由国家、省级层面向县级及其以下基层的渗透过程。

各种金融机构共同发展、动态调整,既有相互融合、互补的一面,又有相互竞争、替代的趋势。

近代时期的金融资源分布也具有很大的不平衡性,表现为典型的二元结构的特征,而这种二元性的金融结构也是与近代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相适应的。

关键词:近代中国;金融业;发展路径;金融结构金融组织的演变与金融工具创新很大程度上是自主发生的,服从于诺思所提出的“适应性效率”标准。

除各种政治、社会以及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经济组织以外,经济组织的产生与演变主要是适应技术与外部制度环境的变迁所提供的获利机会。

同时,组织内部参与人的知识积累与技能的发展,以及组织之间的相互补充、配合,倾向于使既定组织更为稳固,或者通过渐进的方式向前发展。

而组织之间的相互竞争、替代,重大技术的创新或引进,外部环境的巨变则会促使组织的重新组合,出现熊彼特意义上的“创造性毁灭”。

在一定的时点上,各种金融机构及其所使用的金融工具共同构成了金融结构,而各种金融机构之间的相互竞争、替代,新的金融机构的出现与发展,以及各种金融工具的创新过程,也就是金融发展和金融结构的变迁过程。

一、金融组织的演进进程从明中叶以来,除典当业在经济中仍然履行其基本职能外,先后出现了钱庄(钱铺、银铺、银号、印局、账局等)、票号、各种银行,以及非银行系统的保险公司、证券交易所、信托公司、储蓄与投资公司等。

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证券市场旳交易品种
一 我国上市证券种类: • 1、股票
定义:股票是股份企业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发行旳股份凭证,代表 着其持有者对股份企业旳全部权
• (1)A股:正式名称是人民币一般股票。它是由中国境内旳企业发
行,供境内机构、组织或个人(不含台、港、澳投资者)以人民币认 购和交易旳一般股股票
• (2)B 股:正式名称是人民币特种股票。它是以外币认购和买卖,
1 金融市场旳现状 2 我国金融市场存在旳问题
金融市场旳现状
金融市场创新继续稳步推动,已经有创 新产品发展迅速; 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市场涵盖面和影响力不断增强; 金融市场 改革进展顺利, 市场功能日趋深化;金融 市场构造不断优化,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 建设稳步推动。我国金融市场正在向以建 设透明高效、构造合理、机制健全、功能 完善和运营安全旳目旳迈进。
我国金融市场存在旳问题
1.金融构造失衡。 2.金融创新乏力。 3.金融监管存在突出问题。 4.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塞不通
证券市场
• 金融市场指旳是全部金融资产或产品旳市场。证券市场指 旳是证券化、原则化旳金融产品市场。金融市场涉及全部 证券市场,保险市场、同步还涉及许多非证券化、原则化 旳金融资产或产品市场,例如对冲基金市场、私募基金、 多种未上市旳信托产品市场、风险投资市场等。
1. 中国金融市场旳发展历程 2. 中国金融市场现状分析
中国金融市场旳发展历程
1 .金融市场旳概念 2 .我国金融市场旳发展历史概况
金融市场是资金融通市场,是指资金供 给者和资金需求者双方经过信用工具进行交 易而融通资金旳市场,广而言之,是实现货 币借贷和资金融通、办理多种票据和有价证 券交易活动旳市场。比较完善旳金融市场定 义是:金融市场是交易金融资产并拟定金融 资产价格旳一种机制 。

近代中国的金融体系与改革

近代中国的金融体系与改革

近代中国的金融体系与改革近代中国的金融体系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改革,这些改变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近代,中国的金融体系从传统的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渐转变为现代化的金融体系,实现了从闭塞到开放、从落后到进步的跨越。

以下将重点探讨近代中国的金融体系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首先,近代中国的金融体系改革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特点。

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金融体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在此背景下,清廷开始进行对外开放,引进西方的金融体系和理念,如设立银行、发行货币、创立商会等。

这些措施为中国的金融体系改革打下了基础,也为后来中国金融体系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其次,近代中国的金融改革还体现在金融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上。

随着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加快,金融制度的建立变得尤为重要。

清末民初,东北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等银行相继建立,中国传统的票号制度逐渐消失,金本位制度逐渐建立。

同时,中国的货币制度也发生了变化,自然经济逐渐向货币经济转变,现代化金融市场初步形成。

第三,金融改革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随着金融体系的改革,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大幅提升,国民经济水平明显改善。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市场逐渐向外界敞开,吸引了大量外资流入,促进了国内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同时,金融改革也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更加便利的融资方式,帮助其实现了快速增长。

最后,近代中国的金融改革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金融市场的过度开放可能导致资本外流和金融风险增加,需要加强监管和风险控制。

此外,金融改革也可能会导致金融不平等现象的出现,需要政府加大金融包容力度,保障金融服务的普惠性。

总的来说,近代中国的金融体系经历了多次变革和改革,这些改革对中国经济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金融体系改革,中国逐步建立起了现代化的金融市场体系,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的富强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未来,中国还需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市场,保障金融安全,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第六章 近代中国金融业的演变-李

第六章   近代中国金融业的演变-李

The 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 Limited,HSBC,现为香港最大的注册银行,以及香港 三大发钞银行之一(其他两个是中国银行(香港)和渣 打银行) 英资汇丰银行于1865年在香港注册成立。来津最早的外资银行( 1882 ),也是设立 分支机构最多的外资银行。主要业务是领导外国银行对华贷款团向中国政府贷款,并 单独向中国政府贷款。经营国际汇兑,垄断天津外汇市场,天津外汇牌价每天由汇丰 为首的“外商银行公会”发布。
上 海 最 早 的 钱 业 公 所
宜。
近代钱庄的发展
随着进出口对外贸易及本国工矿航运业的 发展而发展。 除上海外,最初开埠的四口以钱业作为支 撑日常金融市面,钱庄是广州的百业之首。
上海钱庄业的发展
家数:19世纪80年代,五六十家,1910年, 132家。 资本额:1912年106万两,1926年1341万 两。 盈利:1912年49多万元,1925年323万余 元。
突出。
票号已经建立起来并在发展的汇兑网满足了这一需 求,这也促进了票号自身的发展。
票号的兴盛
太平天国战争以后,清政府要依靠票号汇兑京协饷,
且常常向票号借贷。
进入20世纪以后,由于清政府每
年必须偿还大量的外债和庚子赔款,各省各关每年必须按 期上缴一大笔的款项。这些巨额款项往往需要票号汇兑, 使得20世纪初票号业有了更大的发展。
洋厘:银元1元折合的白银重量。 银元,西班牙鹰洋,每元重七钱二分。 计价用两,收支用元。七钱三分上下波动。 在上海市场,拆息行市和洋厘行市是反映 市面金融动态的灵敏指标。
西班牙双柱银元(本洋)
西班牙鹰洋
英国“站人洋”
日本龙洋
“袁 大 头”

近现代中国的金融与货币体系

近现代中国的金融与货币体系

近现代中国的金融与货币体系近现代中国的金融与货币体系承载着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金融与货币体系不断演变,适应了经济的发展需求,并经历了多次改革与变革。

本文将从近现代中国金融与货币体系的发展历程、相关政策与措施以及对经济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近现代中国金融与货币体系的发展历程近现代中国金融与货币体系的演变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

在清朝末年,由于社会经济不稳定和政府金融管理不当等因素,中国的金融与货币体系饱受困扰。

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国开始了实行货币改革的尝试,但一系列的政治和经济动荡阻碍了改革的进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时期,金融与货币体系也面临着重大的改革。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恢复和稳定国民经济,中国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如发行人民币等。

然而,这些举措只是短期的解决方案,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进行,金融与货币体系的改革任务逐渐变得紧迫。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中国相继推出了一系列金融与货币改革措施。

其中最重要的是1984年实行的金融体制改革,使得中国的金融机构开始向市场化方向发展,金融业的自主性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升。

此外,中国还进一步开放了金融市场,引入外资,推动国内金融与货币体系的国际化进程。

二、近现代中国金融与货币体系的相关政策与措施为了推动金融与货币体系的改革,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与措施。

首先,中国建立了金融市场体系,包括股票市场、证券市场等,为企业融资和个人投资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其次,政府加强了对金融机构的监管,规范金融业的运行秩序,提高了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效率。

此外,中国还逐步推进货币政策的市场化改革,加强了对货币供应和利率的调控,提高了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和灵活性。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和发展,中国的货币政策也正逐渐与国际接轨。

三、近现代中国金融与货币体系对经济的影响近现代中国金融与货币体系的改革对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近代经济发展

中国近代经济发展

中国近代经济发展汇报人:2023-12-14•引言•中国近代经济起步与发展•经济发展特点与结构变化目录•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与挑战•经济发展对近代社会的影响•结论与展望01引言中国近代经济发展:中国近代经济发展是指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中国逐渐从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经济制度发生了深刻变化。

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从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的转型,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型,从封闭经济向开放经济的转型。

同时,也面临着外来侵略、民族危机和社会动荡等重重困难。

主题介绍19世纪中叶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伸向中国伸向中国边疆地区,方便的交通使列强在华牢牢地站稳了脚跟。

19世纪末甲午战争的惨败,使中国陷入深重的民族危机之中。

20世纪初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背景介绍02中国近代经济起步与发展洋务运动与近代工业起步洋务运动背景清朝末期,中国面临内忧外患,为挽救统治危机,洋务派发起洋务运动,旨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实现富国强兵。

近代工业发展洋务运动期间,中国建立了多个近代工业项目,如江南制造总局、汉阳铁厂等,涉及军事、民用等多个领域。

洋务运动的意义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为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随着洋务运动的推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逐渐兴起,民间资本开始投资于近代工业。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在多个领域得到发展,如纺织、造纸、采矿等,涌现出一批民族企业家和品牌。

民族资本主义的意义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经济的现代化进程,提高了国家的综合国力。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随着中国市场的开放,外国资本开始进入中国市场,投资于中国的近代工业。

外国资本的进入外国资本的竞争外国资本的影响外国资本的进入加剧了中国市场的竞争,对中国的民族工业造成了冲击。

金融行业的发展历程

金融行业的发展历程

金融行业的发展历程金融行业是指以金融机构为主体,以提供金融服务为核心,参与金融市场运作,促进经济活动的一种产业形态。

金融行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贸易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以下是金融行业的主要发展历程。

古代:古代金融起源于商品交换时代,人们开始使用金属、贝壳等物品作为货币进行交换。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需要更加高效的货币形态,于是金属货币逐渐取代其他形式的货币,成为流通的主要媒介。

此外,古代的商人也用信用与借贷来促进贸易活动。

中世纪:中世纪金融的主要特点是信用交易,由于中世纪欧洲的商业发展相对较慢,商人之间的交易往往需要长时间的信用期限,以此来解决支付的不便。

同时,中世纪的银行家开始兴起,通过提供信用、汇兑等服务提高了交易效率。

近代:近代金融的发展与工业革命的兴起紧密相关。

随着工业化的进程,资本和技术对于企业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

于是出现了最早的工商银行,为实业家和企业家提供资金支持。

在此期间,股票、债券等证券也开始出现。

20世纪:20世纪金融行业发展迅速,各类金融机构大量涌现。

20世纪初,出现了美联储等央行,以及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机构,这些机构对于国家经济运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外,20世纪还见证了证券市场的发展与繁荣,交易所成为金融交易的重要场所。

21世纪:21世纪金融行业进入了数字化时代。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金融逐渐兴起,金融服务的传统模式被重新定义。

互联网金融为用户提供了更便捷的金融服务,如网上银行、第三方支付等。

此外,全球化也对金融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跨国金融机构的崛起,使得金融资本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流动,资金的进出更加便捷。

同时,金融危机也成为21世纪金融行业发展的重要议题,各国开始加强金融监管,改革金融机构的管理体制。

综上所述,金融行业的发展历程呈现出由简到繁、由实物交换到电子金融的演变过程。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金融行业将进一步适应市场需求,提供更高效、更安全、更便捷的金融服务。

中国近现代金融史及其政策发展

中国近现代金融史及其政策发展

目录一、我国近现代史上金融发展进程的历史 (2)二、我国近现代史上的国家金融政策及其成效 (2)(一)明、清政府的重本轻末政策、“觅商汇兑”政策、封建压榨政策 (3)(二)清政府、北洋政府和南京政府对外商银行的退让与依附政策 (3)(三)晚清政府与北洋政府实行有利于民族银行业自由发展的政策 (3)(四)南京政府的金融垄断政策、对民族资本金融业的压制政策以及法币政策 (4)(五)革命根据地政府的独立自主的金融发展政策、审慎的货币发行政策以及严格的金融管理政策 (5)三、近现代金融史发展的经验与其借鉴意义 (5)中国近现代金融史及其政策发展摘要:“金融”一词产生于近代,但明朝中叶之后我国就已出现比较广泛的金融活动,尤其是在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这10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金融更是经历了动荡与混乱、统一与发展的历程。

回顾与总结中国近现代金融史上的发展、金融政策及经验教训,对于推进当代中国金融的改革与发展、实施正确的金融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关键字:近现代;金融;发展史;政策;一、我国近现代史上金融发展进程的历史从明末到1949年这段时期,我国经历了封建社会的落日辉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混乱与动荡以及前赴后继的民族抗争,中国金融也经历了重大波折与艰难发展。

旧式金融机构由盛而衰。

钱铺和票号是旧式金融机构的典型代表。

钱铺产生于明代,在清代成为当时的主要金融机构,但因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未能发展成真正的银行。

票号产生于明末,以经营汇兑业务为主,在鸦片战争后发展到极盛,但在辛亥革命后逐渐衰败并最终消亡。

外商银行在华特权由小渐大,但最终被取缔。

由于清政府的软弱与退让,外商银行于1845年进入中国,逐渐控制了进出口贸易,垄断外汇,控制中国金融与财政。

抗日战争胜利后,外商在华银行的势力出现新变化,美国在华银行发展迅速。

新中国成立后,帝国主义在华银行的特权被彻底取缔。

中国现代银行业在曲折中前进。

中国现代银行业诞生于1897年,辛亥革命后得到了很大发展,南京政府建立后逐步实现了官僚资本的金融垄断,而民族资本金融业却趋于衰落。

第六章近代中国金融业的演变(中国近代经济史-南开大学_龚关).

第六章近代中国金融业的演变(中国近代经济史-南开大学_龚关).

制钱制度的危机和铜元、银角的滥铸 明清两朝,以本朝官铸铜钱为制钱。同治光绪年间,
由于铜产量下降,铜价上涨,导致钱贵银贱,铸钱成本过 高,铸钱数量减少。另有私销问题,制钱被偷运出洋,以 致形成了钱慌。于是,铜元代替之前而兴起。铜元铸造始 于1900年,最先在广东开始铸造,此后各省仿制,在利益 驱动下,很快形成滥铸之风。民国年间更甚。
1892年,东方汇理银行(Banque de L’IndoChine)
1902年,花旗银行(The National City Bank of New York)
北洋政府时期 新设立有29家外商银行,其中以日、美资本居多,另 一特点是多中外合办银行,如中法实业银行、中华汇业银
行、中华懋业银行。这些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分布范围十
票号的衰落:票号在经营方针上带有较为浓厚的对封建政 府的依赖性和保守性,在经营业务上墨守成规。外国在华 银行势力和中国新式银行业的兴起,也逐渐成为票号业的 有力竞争对手。而1911年的辛亥革命又推翻了作为票号业 最大靠山和最大客户的清政府。在随之而来的社会大动荡
当中,许多票号的银物被抢。辛亥革命前,票号总号有26
1860年,法兰西银行(Comprotoir d’Escomptede Paris) 1872年,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
1890年,德华银行(Deutsche Asiatische Bank)
1893年,横滨正金银行 1895年,华俄道胜银行(Pyecko KNTauckNubaHK)
纸币的发行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纸币的国家。清代后期,既有 官钱铺、地方政府和官银钱局发行的纸币,民间的钱铺、 银号、银炉、票号、当铺、商会、金店、公司、商店也发 行纸币。外商银行也在中国发行纸币,本国银行中国通商 银行、户部银行(大清银行)成立后也发行纸币。北洋政 府时期,国家银行、省地方银行、私营银行和外国银行都 可以发行货币,纸币发行和流通也很混乱。国民政府时期, 纸币发行逐渐走向统一。

第六章 近代中国金融业发展概况

第六章  近代中国金融业发展概况

第六章中国金融业发展概况金融是经济发展的心脏,银行则是其血液。

经济越发达,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更加重要。

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到当前已经获得了很大发展,在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高,成为当前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一个焦点。

股市的变幻、国有银行的改革、人民币的升值压力……这些问题,都成为人们日常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

下面我们就从历史演变中寻找规律,为当前金融业的发展改革提供经验借鉴。

金融,是现代经济运行的中心。

它涵括了与物价有紧密联系的货币供给,银行与非银行的金融机构体系,短期资金拆借市场,证券市场,保险系统,及国际金融诸多方面存在,等等。

具体发展过程,基本集中在货币与信用上,下面就围绕上述方面展开论述。

1、货币的发展一般而言,按照标准化的思路,我们可以把货币发展分为五个阶段1:原始社会的多样化2,即物物交易、集中到一般等价物,如各种铸币、秦统一货币,形成影响很大的半两钱;明朝统一到白银,从而构成铜钱与白银并存的双本位制、到1935年统一到法币、建国后形成人民币,到现在甚至还出现了电子货币。

每一个阶段,货币发展形式都跟当时经济、社会等背景密切联系在一起,体现当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具体到近代以来,中国货币制度的演化大致经过了如下几个时期:1)晚清的货币制度晚清的货币制度,简单而言,是一种“银钱双本位制”,即“凡一切行使,大抵数少则用钱,数多则用银”。

具体而说,名称上全国都是使用如下几种货币:银两、银元、铜钱、纸币,但在实际操作中则相当复杂,全国各地没有一个统一的货币标准。

各地制造的货币单位自能在规定的范围内流通,越出制造地区则需要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兑换,否则无法使用。

同时,能够制造货币的机构也没有统一,具体到中央、地方官府、外国在华金融机构、本国1具体而言,货币的发展是围绕“多样化-一般等价物-金银-纸币-电子货币”的顺序演化的。

从中国货币的演化看,大致上是按照“物物交易和贝币时期——刀币时期——半两五铢时期[这之前大多以重量为单位演进的]——年号通宝时期[之后大多以年号和把重量为名称改组为宝为名称]——纸币时期——电子货币”进行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中国金融业发展概况金融是经济发展的心脏,银行则是其血液。

经济越发达,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更加重要。

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到当前已经获得了很大发展,在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高,成为当前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一个焦点。

股市的变幻、国有银行的改革、人民币的升值压力……这些问题,都成为人们日常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

下面我们就从历史演变中寻找规律,为当前金融业的发展改革提供经验借鉴。

金融,是现代经济运行的中心。

它涵括了与物价有紧密联系的货币供给,银行与非银行的金融机构体系,短期资金拆借市场,证券市场,保险系统,及国际金融诸多方面存在,等等。

具体发展过程,基本集中在货币与信用上,下面就围绕上述方面展开论述。

1、货币的发展一般而言,按照标准化的思路,我们可以把货币发展分为五个阶段1:原始社会的多样化2,即物物交易、集中到一般等价物,如各种铸币、秦统一货币,形成影响很大的半两钱;明朝统一到白银,从而构成铜钱与白银并存的双本位制、到1935年统一到法币、建国后形成人民币,到现在甚至还出现了电子货币。

每一个阶段,货币发展形式都跟当时经济、社会等背景密切联系在一起,体现当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具体到近代以来,中国货币制度的演化大致经过了如下几个时期:1)晚清的货币制度晚清的货币制度,简单而言,是一种“银钱双本位制”,即“凡一切行使,大抵数少则用钱,数多则用银”。

具体而说,名称上全国都是使用如下几种货币:银两、银元、铜钱、纸币,但在实际操作中则相当复杂,全国各地没有一个统一的货币标准。

各地制造的货币单位自能在规定的范围内流通,越出制造地区则需要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兑换,否则无法使用。

同时,能够制造货币的机构也没有统一,具体到中央、地方官府、外国在华金融机构、本国1具体而言,货币的发展是围绕“多样化-一般等价物-金银-纸币-电子货币”的顺序演化的。

从中国货币的演化看,大致上是按照“物物交易和贝币时期——刀币时期——半两五铢时期[这之前大多以重量为单位演进的]——年号通宝时期[之后大多以年号和把重量为名称改组为宝为名称]——纸币时期——电子货币”进行的。

传统金融机构、后来出现的本国金融机构,甚至个人、商店等都能够制造各种货币单位。

如此复杂的局面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

为此,晚清政府也曾想统一货币制造,在1910年制定《币制则例》,力图统一货币,出现了一个统一的银本位的制度框架,但因为清政府在1911年就被推翻,自然无法实行。

2)北洋政府的币制改革清政府被推翻之后,新成立的北洋政府也力图统一货币。

1914年,公布了在《币制则例》的基础上改订的《国币条例》。

1915年月,北洋政府币值委员会拟定了《修正国币条例草案》,主要增加铸金币的内容。

同时,北洋政府也力图统一纸币的发行,1915年10月,北京政府公布《取缔币条例》,该条例共9条,明确规定了除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外,其他银行不得发行纸币,已发行的纸票限期回收。

在此过程中,受到北洋政府中央权利衰落等因素影响,这些措施根本无法实行。

自然,中国货币紊乱的局面不但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反而在各地军阀政府割据之下,呈现的更加混乱。

3)废两改元和法币政策中国货币紊乱的情况,到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有了很大改善。

首先在社会各界的推动下,到1933年实现了废两改元,即“(1933)兹定四月六日起,所有公私款项之收付与订立契约、票据及一切交易,须一律改用银币,不得再用银两。

”其次,南京政府又在1935年统一了法币,实现了货币的一体化。

币制改革吻合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同时也为抗战之后调度全国经济力量铺垫了基础。

当然,法币的统一,也为南京政府在长期战争中的通货膨胀政策打开了方便之门。

1937年6月到1949年5月,在国民党政府的统治下,法币的通货膨胀达1400亿倍。

“在1937年,100元法币可以购买2头牛,到了1945年可以购买2个鸡蛋,到了1946年可以购买六分之一块肥皂,1947年可以购买1个煤球,1948年则只能购买500分之一两的大米,到了1949年只能购买50亿分之一两的大米。

”当然,除了物价的上涨外,政府政策的变化也成为人们币值萎缩的一个因素。

假如战前你有一万元,就算很好了。

但随着日本的入侵,日本和汪精卫在上海等地发行中储券,并规定中储券与法币的比价为一比二,结果万元就变成了五千元。

抗战胜利之后,蒋政府又规定,中储券与法币的比值为二百比一,这样,手中的五千元就变为二十五元。

到1948年发行金圆券之后,又规定金圆券与法币的比值为一与三百万,则你手中的二十五元就蜕化为不到一分的小数了。

4)金圆券和银元券:1948年,实行金圆券计划。

刚开始,计划发行20亿,但受到军事等活动的开展,很快就突破了,“1948年8月至1949年6月,金圆券就发行了130万亿元,膨胀了65万倍。

”如此趋势,加上政治、军事等失利,金圆券已经无法流通了。

为此,国民党当局又在广州推出了一个银元券计划,即从1949年7月4日正式发行到1949年12月12日国民政府败退台湾,总共存在了5个多月的时间,构成了国民党在大陆金融的最后一搏。

2、信用机构的发展典当是大致产生在南北朝时期,后来得到了迅速发展,并逐步演化成“典、当、质、押”几个不同组织形式,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产生了很大影响。

账局在1736年产生,山西汾阳县商人王庭荣出资4万两在张家口设立祥发永账局,首倡该组织,其功能以对工商业者存、放资金为主,偶尔从事汇兑业务,票号成立后完全让给它。

钱庄在1577年左右产生,刚开始基本以银钱兑换为业务,到乾隆年间开始发展到存放款活动,同时,在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还发行钱票,即庄票。

票号大致在道光年间(1823年)产生,以汇兑为主,后来才发展到存放业。

其最初是由颜料庄改组而成,即日升昌。

当时因赢利颇多,其他一些庄号仿效而成。

从事者多为山西商人,且集中在平遥、太谷、祁县三地。

其组织为独资和合资,为无限责任。

业务早期为商业汇兑,后来到太平天国运动后才为政府汇兑服务。

此外,在中国广大的农村等地区流传已久的合会形式的筹资工具还获得一定发展,各地受到自身因素的影响,组织和运用方式有所差别,但它们的实践却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传统金融体制的内容。

小资料票号3产生的前提条件:雄厚的资本、广泛分布的商号经营点、安全(镖局难于承担日益增加的资金运送)。

为何诞生于山西:广泛的分支机构、资金实力雄厚、信用卓著、地理位置优越、技术先进[例如,日升昌的票号,有一个“昌”字的水印;写银票的笔迹上也有暗号,某个字的拐弯可能内藏玄机,横与竖、撇和捺都有暗记;在银票的某个角落,扎一个针眼;老百姓是看不懂银票的,因为上面全是密码:“谨防假票冒取,勿忘细视书章”12个字,是12个月的代号,“堪笑世情薄,天道最公平,昧心图自利,阴谋害他人,善恶终有报,到头必分明”30个字,是一个月中30天的代号。

“生客多察看,斟酌而后行”,其实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国宝流通”,其实是“万千百十”。

这些密码过一段时间就要更换,外人无从破译。

汇票只要一兑付,立即销毁。

]。

二、近代金融的发展概况近代中国金融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银行业方面,其他领域业务量很少,像证券、保险等机构的开设早期还以银行法为标准,且其业务远远比不上银行业内设立的相似部门的量,故在讲授上以银行为核心展开阐述,察看现代与传统领域中的变化,然后简单介绍证券、保险的情况。

1、近代金融业的发展中国银行业产生在1897年,故我们在阐述上以此为界,并结合我们在序言中谈到的经济史分期标准,把近代金融的发展划分为如下几个阶段:1897年之前的外资与传统金融机构演化阶段、1897年至一战,中国初步形成“三角鼎立”时期、一战至1937年“三角鼎立”的分化、1937年以后为战时金融统制时期。

1] 1897年之前的金融1)外资银行的侵入外资银行进入中国以前,金融功能是由当时设立在中国的洋行来执行的。

随着中国国门的打开,贸易量迅速上升,洋行综合性服务功能开始无法满足国外贸易的需要,在此情况下,外资银行开始侵入中国。

具体而言,侵入原因有如下两点:第一,传统的洋行无法满足商业扩大的需要;第二,政治扩张的需要,以解决军事上延伸的后勤供给。

在此条件下,外资银行开始涉足中国领土,充当了侵华的急先锋。

“当时住在上海的,还只是为数很少的原有住宅占有权未被破坏的中国居民,……现在的香港街,当时排满了中国的土船坞,南京路则根本没有梦想到。

……洋泾浜两岸只是旧城外的一片荒野。

……当时外国医生还只有三名,律3票号产生的原因,有着不同的说法:李自成遗金说、农业留成说、工商业发展不充分说、山西盐业说、师们的脚步还没有踏上这块土地。

……同孚洋行的一个堆栈,当时还经常用来作戏园,总会的场址,还没有从中国人手里买过来。

……丽如银行是当时唯一的银行。

”4侵入的过程:1845年英国的丽如银行开始进入中国,在香港、上海相继设立分行,揭开了西方金融业进入中国的序幕。

随后至1864年,英国的麦加利、呵加刺、汇隆、有利等八家银行,以及法国的法兰西银行也在中国设立分行。

这些银行的进入,受到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棉花投机”风潮的影响,先后有五家银行倒闭。

1864年开始发生变化,改变了以前只在中国设立分行的现状,开始设立总行以扩大实力,其中典型者为汇丰银行。

随后到1897年,除英国外,其他西方国家也开始在中国设立银行,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逐步形成了六大银行,即汇丰银行、德华银行、华俄道胜银行、横滨正金银行、法兰西银行、美国花旗银行共同控制中国金融的局面。

2)票号、钱庄的演化外资新式金融机构的入侵,给中国传统金融机构带来了很大影响:一些逐步纳入到外资金融机构的轨道、一些依靠政府业务而陷入到守旧之中。

票号早期受到清朝法制的限制,基本为商业流通服务,避免携带大量的白银,维护了交易的安全。

太平天国运动后,开始充当清朝京饷、协饷运送的中介,事业有了辉煌的发展,但过度依赖政府,也为自身的衰弱铺垫了基础。

钱庄早期的资金主要来自自身的积累,数量少,仅仅充当国内贸易的中介;对国内工农业的支持很少。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初以后,开始接受外国在华银行的资金,充当了国内外贸易的中介。

此时,中国钱庄产生了一次大的整合。

原先依靠传统贸易路线中发展的钱庄等传统金融组织,开始随着外国侵入,开设租界等而发生了一次分化:处于中外贸易口岸城市和进出口商品集散地的钱庄有了很大的发展,并且他们还逐渐向租界集中,呈现出了单向繁荣的景象,而依靠传统城市的钱庄依旧停留在固有的发展轨迹上,逐步陷入倒闭、整合的境地。

如此整合,钱庄的功能也在与外资金融机构的接触中发生了关键性的转化,到七十年代之后,开始成为刚刚形成的沿海与内地的贸易交往圈的金融纽带,承担了为商业融通资金的重任,也自然受到了外国金融势力的控制,为其在洋货的推销、土特产品的收购中提供中介服务,成为外国金融势力在内地延伸的媒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