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探索与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教研组新课程教学计划(三篇)

初中数学教研组新课程教学计划(三篇)

初中数学教研组新课程教学计划为了进一步深化课堂改革,____新课程理念,打造实效课堂,提高我校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能力,促进内涵发展,锻造教研新常态,特制定本学年的教研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本年度我校数学教研工作____学校“人人是达人”的办学理念,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以实效课程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以培育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中心,坚持以夯实教学常规为基础,扎实推进课程改革与项目建设,以数学学习模式的创新和学生探究性作业设计为抓手,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从而全面提高数学教育教学质量。

二、主要工作和措施1、加强学习,提升素养。

2、依托项目实施与管理,着力打造实效课堂。

课堂是落实学生学科素养的主阵地,作业也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本年度数学组的另一个重要项目-探究性作业的设计与实施,将结合单元教学内容和班级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

我们要做到精选书面作业,适当布置“以自主学习为主线、以师生信息互动为主体”的作业方式,用生动、有新意的作业让学生由被动写作业变成主动尝试,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研组要加大对项目的过程控制,确保项目有序有效地开展与实施。

3、抓实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集体备课主要以年级组为单位,由备课组长负责组织实施、教研组长负责督促检查。

本年度的集体备课必须立足在个人认真解读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本年级组的实际情况开展“4112”教研活动模式,即以“集体研讨-分工主备-主备人说课-集体评议并整合-个人加减-教后反思”的流程开展,力求让人人成为教研的主体,个个做活动的主人,通过集体备课,充分发挥集体智慧,集思广益,使全体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切实能从整体上了解教材,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从而实现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共同提高。

全体数学教师围绕“实效课堂建设”展开教学研讨活动,要确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意识,通过举办教材分析会、行政听课、骨干教师示范课、数学优质课比赛、新苗杯比武、新进教师展示课、同课异构等不同层面的课堂教学展示研讨活动,力求做到人人参与,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传、帮、带”作用,同时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和提高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和展示的平台,让每一个教师在教研活动中都做到同伴互助、教学相长。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楚雄金鹿中学 杨建荣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渠道,如何提高课堂的实效性?是否可以寻求到具有可操作性的,既符合时代要求,带有学校特色的,又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课堂教学模式?本人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初步形成了一套“学——导——练——归”的课堂教学模式。

下面就这一模式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关于学学即学生的学。

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习的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

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研究教材,设计教学。

凡是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思考可以解决的问题,教师没有必要再做讲解。

课例1:积的乘方(北师大版教材,以下同。

) 由教师给出学习提纲:1、你认为积的乘方这一节应该掌握哪些内容?2、学习教科书例2和例3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3、积的乘方的性质在课本中有几种运用?课例2:一次函数复习 本节课我们来梳理第六章的内容。

大家回忆一下,这章学习了哪些内容?你认为哪些是重点?知识点之间有什么联系?用你喜欢的方式画出知识结构图。

要求独立完成。

二、关于导导即教师的引导。

对学生需要教师帮助、引导才能完成的学习任务,教师要会引导。

引导的核心是启发诱导。

课例3:二次根式的化简计算 由于新教材删去了最简二次根式及分母有理化等概念,且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中,只满足积和商的算术平方根性质,而没有和、差的算术平方根性质。

因此学生在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计算中常会出现各类错误。

教学中应加强 思辩训练。

如:下列计算正确吗?为什么?(1)532=+(2)2222=+(3)14516251625=-=-=-(4)532942188=+=+=+三、关于练 练即课堂练习。

首先应立足于教材,用好教材提供的素材;其次,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 需求,精选一些基础的、典型的习题作适当补充。

切忌搞题海战术、大运动量训练。

课例4:一次函数 学生学习了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概念以及它们的关系后,我补充了练习题:下列函数中,①x y 2=,②121+=x y ,③x y 2=,④2x y =是一次函数的为 ,是正比例函数的为 。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论文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论文

谈谈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数学与信息技术的相互促进与紧密结合,深刻地改变了数学的教和学的方式,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数学家可把头脑中的“数学实验”变成现实,对精深的数学概念、过程进行模拟,再难的计算、再复杂的方程,只要给出算法就能得到解决。

学生在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的数学学习环境中,操作、观察、试验、猜想、发现等过程变得具体而清晰,数学思考更具有程序性,这就极大地增加了学生通过自主的、积极的数学思维而成功建构数学概念、解决数学问题的可能性,并使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得以实现。

我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数学教学做了一个初步探讨。

一、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如利用几何画板让学生做“数学实验”,利用新型的教学模式取代主要靠老师讲授、板书的灌输式教学模式。

由于教学过程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做实验,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考虑的应该是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协作学习和交流。

如为了让学生较深刻地理解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可以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做一次这样的数学实验:在该实验中,学生可以通过任意改变线段的长短和通过鼠标拖动端点来观察两个三角形的形态变化,学生从中可以直观而自然地概括出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使学生对该定理的理解与掌握比较深刻。

二、更加真实地检测教学的实际情况如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向学生出示一组难度渐增的练习题,让学生作出回答,计算机会及时给予评判和指导。

对学生练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计算机会自动给出必要的提示或辅导,从而巩固所学的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很快形成技能技巧。

利用计算机辅助进行练习,不仅意味着学生要有必要的问题求解知识,而且还需要学生具备相应软件的操作技能,而对软件操作技能的学习过程就是学习数学事实、概念和原理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计算机帮助学生学习这种应用的过程主要是学生和计算机的交互作用,它摆脱了传统的教师控制教学的局面,也消除了教师的主观意志的影响,增强了出题的客观性,能够更加真实地检测教学的实际情况,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把教师从传统教学的出题,编题,批改作业,课外辅导等繁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从而有更多的时间从事教学研究和教学创造。

关于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的几点思考

关于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的几点思考

教学 效率 。 2 3 突破 教学重 难点 ,培养 学生 多方 面 能力 .
学 的学 习过 程和 学 习 资源 的 目的 。 ( 者单 位 :河 北省 唐 山市第 十 二 中学 ) 作
2 1年 7 一 第 1期 ( 第2 5 ) 00 月 h 9 总 O期


1 3— 8 .
合 ,以实 现 课 程教 学 目标 ,完 成 相应 的课 程 教 学任 务 的 成 为教师 突破 教 学重 难 点的 有效 手段 。 学 生在 中 学 阶 段 对 数 学 有 两 大 难 点 :立 体 几 何 部 种新 的教 学 方式 。在信 息 技 术 迅猛 发 展 的 今天 ,随 着
多年 来 ,数 学 教 学 片面 强 调 逻辑 思 维 训 练 ,忽 视 对 力 ,解 决实 际 问题 的能 力等 多方 面 的能 力 。 观 察 、 实验 、 想象 、猜 测 等 能力 的培养 ;重 视 数学 解 题 3信息技术 与初 中数 学课程整合须注意 的问题 技 巧 的演 练 而忽 视 学 生 的 内心 活 动 、情 感 体 验和 合 作 交 3 1 遵循 初 中数 学教 学 的设计 思 想 .
随 着 新 课 程 改 革 的 深 入 进 行 ,课 堂 教 学 向着 大 容 3 2使 用 信息 技术 不 能过 滥 . 革 ,现 代信 息技 术在 数 学 课 堂 中 的应 用 是一 个 很 好 的突 内容 都适 合 计 算 机 辅 助 教学 。如 果 不顾 实 际教 学 需要 ,
要 解 决这 一 难题 ,只 需在 备 课 时 把这 些 需 要 板书 的 内容 所指 出的 ,不提 倡 用 计 算 机 上 的模 拟 实 验 来代 替 学 生 能
/ 信息化教学 /
关于信息技术 与初 中数 学课 程整合 的几点思考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与思考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与思考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探索与思考摘要:将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整合,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探索新型教学模式,使得一些在课堂上难以讲清的概念,烦琐的演算过程,复杂的数形关系和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得以解决。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教学;整合;探索与思考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理念是cai(计算机辅助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自然演变和发展产物。

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越来越被教育界所重视,这也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

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必将产生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比拟的良好效果。

由于信息技术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像的特点,所以能够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对教育、教学过程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初中数学新课程的实施,将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运用信息技术,为初中数学教学提供了新的生长点与广阔的展示平台。

因此,研究信息技术和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创新,有利于充分认识到实施数学教学必然地要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转变教育思想,改革课堂教学,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教育观念与教学模式的整体变革。

所谓“整合”,其核心就是把信息技术融入到初中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去,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得到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多种信息运用于课件制作,充实教学容量,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方法更加多样,更加灵活。

真正使教师充分熟练地掌握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的操作,转换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思路,进行新的更富有成效的数学教学创新实践。

下面从三方面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应用中的认识与思考。

一、信息技术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关键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志向”,现代信息技术以其本身特有的功能而具备了趣味性的特点,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极高的价值。

1课题研究成果结题报告书

1课题研究成果结题报告书

江西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成果
结项报告书
课题名称《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实施“问题探究教学”的研究与应用》课题立项编号 BB09-031
课题类别_________中学数学____ _______________
课题负责人邱至悠
所在单位江西省上犹县油石中学
通讯地址江西省上犹县油石中学
电话(办)0797—(手机)
邮编341201
E—MAIL
填表日期2012 年7 月28 日
江西省教育厅课题基地办印制
填表说明
1、本表请打印填表,也可用钢笔认真如实填写,书写要清晰、工整。

2、本表须填写一式3份,其中1份原件,2份复印件。

复印请用A4复印
纸,于左侧装订成册。

3、填写中如栏目篇幅不够,可自行加页。

4、江西省教育厅课题基地办地址:南昌市洪都北大道96号,邮编:330046
联系电话:,传真:。

一、基本情况
二、研究成果简介
三、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四、课题研究成果目录
五、所在单位审核意见
五、设区市教育局教研室(课题办)审核意见
六、专家结题审核意见
七、江西省教育厅课题基地办意见。

有效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精选3篇)_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有效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精选3篇)_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第6页 共14页
一个个知识点的突破与实现,是教学目标达成关健。课堂 教学过程中,由点到面、有浅入深、承上启下、环环紧扣、。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数学情境是一种以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为价值取向的数据材 料和背景信息,是从事数学活动的环境,产生数学行为的条件。 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情境的创设,架设起数学 与生活这座桥,让 学生往返于数学与生活之间,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自然地 学习“现实的数 学”。从而使学生有兴趣地去进行思考和探索,引起强烈 的探索欲,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教学《有理数 乘方》一课时,首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一张 0.1 毫米厚的 纸对折 15 次后,它的厚度会超过姚明的身高吗?问题一提出, 就立刻吸引了学 生的注意力。有些学生拿出纸开始对折起来, 有些学生陷入了沉思。大多数学生在我的启发下,得出了叠合 的纸共有 2×2ׄ×2(15 个 2 连乘)张。从而为新 课程的学习 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2)引领学生,体验过程 初中学生数学底子薄、基础差,教师在组织教学时,特别 要注重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即理解一个数学问题是怎
第9页 共14页
的有效性。要全面提高初中学生的数学素质,就要求老师切实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结合本人近来的教学实践, 谈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联系实际,合理确定教学目标 合理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师生教学行为指向有效的基础。对
于每一课的目标确定,除了必须尊重本课教学内容以外,还要 考虑学生学习能力,使之尽可能地切合本班学 生学习的实际。 目标过高,学生难于达到,目标过低,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因此,在目标确定的过程中,应尊重学情的确定。 如《有理数 的减法》这一课的主要目标是:体验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形成 过程,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能用有理数的减法来解 决实际问题。我在上这一课 时,考虑到班级学困生较多的现实, 把核心目标放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形成和有理数减法的运算 上。通过教学,大多数学困生能够较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 运算,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研究与思考论文

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研究与思考论文

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研究与思考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l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合作精神,使学校数学教育朝着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健康发展。

在数学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我们不能过高的期望在短时间内使得教学效果达到一个质的飞跃,更多的是注重改变在中考重压下的厌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

本文分四部分对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整合进行实践研究:1.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数学课堂的必要性,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堂整合的现状。

1998年,我国中小学第一次接受到信息技术与课堂的整合的思想。

我国分别于2001年和2003年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推进数学课程改革的发展。

在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要“重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内容的整合,整合的原则是有利于对数学知识的认识”,研究“如何使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数学提供更多的帮助”。

但是,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课堂教学逐渐暴露出许多弱点,具体说来:(1)缺乏知识,缺少指导。

目前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应用仍处于研究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模式理与论。

因此,大部分教师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缺乏这方面的理论的指导,很多教师缺乏足够的信息技术能力、充足的时间和精力。

教师和学生之间由于信息技术的介入而缺乏情感的交流,教师由于依赖信息技术媒体导致个人魅力无法体现,这些都是经常出现的问题。

(2)轻实际效果,重表演形式。

很多老师只是在对外公开课的时候使用信息技术,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很少用甚至不用;在有些课中,虽然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也完成了一定的学习任务,但是由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缺乏教师足够的调控。

多数老师仅仅把现代信息技术用作电子黑板,给人以高投入低产出的感觉;部分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时追求高密度、大容量,由原来的“人灌”变为高效的“机灌”。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的探索与实践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的探索与实践

探 求 知 识 的 能 力 , 高 学 生 收 集 和 处理 信 息 的能 力 . 提 例 如 , 教 学 “ 据 的 收集 与 整 理 ” 一 课 时 , 先 播 放 在 数 这 我 中 国宇 航 员 杨 利 伟 升 空 时 冈 文 、 音 并 茂 的 软 件 图 片 , 着 声 接 又 播 放 前 苏 联 宇 航 员 升 空 时 坠 机 身 亡 的 画 面 . 学 生 猜 测 找 让 } 前 苏 联 宇 航 员 失 败 的原 因 . 于 升 空 前 地 面统 计 中 出 现 了 { I 在
点 点 误 差 . 后进 行对 比 ,让 学 生 深 刻 地 体 会 到数 据 收 集 前 与 整 理 的重 要 性 ,激 发 学 生 学 习这 一 课 的热 情 . 调 动 了 学 在 生 学 习 兴 趣 的 同 时 , 学 生 从 单纯 地 接 受 知 识 转 变 为 自我 学 使 习、 自我 发 现 , 教 师 的 教 转 化 为 了学 生 的学 , 样 大 大提 高 将 这 了 教 学效 果 . 在教 学 巾 , 尊 重 学 生 的想 法 、 新 的 观 点 , 学 生 创 造 我 创 给
方 式 . 帮助 学 生 理 解 数 学 知 识 本 质 的有 效 途 径 . 文 从 教 育 本
教 学 改 革 和 实 践 入 手 ,对 信 息 技 术 与初 中数 学教 学 内容 、 教 学 方 法 、 学 手 段 等 的整 合 做 初 步 探 索 . 教
【 键 词 】 息 技 术 ; 学课 堂 ; 程 整 合 关 信 数 课 在 新 课 程 标 准 下 , 计 算 机 和 网 络 为 核 心 的现 代 信 息 技 以
用 得 到 充分 发 挥
平 移 、 转 、 放 、 割 、 截 面 、 面 展 开 以及 把 空 间 的 多边 旋 缩 分 取 表 形 放 到 平 面 上看 等 . 些 操 作 用 实物 是 难 以进 行 的 . 时 , 这 同 计 算 机 的 动态 变化 可 以 将 形 与 数 有 机 结 合 起 来 , 运 动 和 变 化 把 展 现 在 学 生 面前 , 供 丰 富 而 动 感 的 图像 、 提 图形 , 动 、 观 、 生 直 形 象 , 现 出一 个 精 彩 纷 呈 的数 学 世 界 . 面 举 几 个 例 子 : 展 下 ( ) 一 个 平 面从 不 同方 位 截 正方 体产 生 的截 面 的形 状 , 1用

教师职称高级述职报告6篇

教师职称高级述职报告6篇

教师职称高级述职报告6篇教师职称高级述职报告篇1我从1994年工作至今,已有18个年头。

回顾这18年的工作,我始终能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无论是班主任工作,还是连续6年的毕业班教学,特别是三年的跨年级教学,我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绩。

我是8月被评为中学一级教师,下面就把任现职以来的工作情况作以总结。

首先,思想品德方面,我热爱自己的事业,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在工作中能全心、全情投入。

我始终告诉自己:用关爱去打动学生,用执着去感染学生。

同时,我能和同事团结合作,师生关系融洽,尽心尽力完成本职工作。

其次,教育教学方面,经过18年的磨砺,使我具备坚实的教学功底和较强的教学能力。

我每年都至少满工作量,连续三年跨年级教学,当组内老师生病时,我能在领导的安排下顶上,三个月肩负三个班的教学任务。

连续6年的初三教学,使我得到锻炼和成长,使我对整个三年的教学有了全面、系统的把握,自己的专业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所教班级的教学成绩都较起点有很大进步,其中,、的两年中考,所教班级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所教学生陈曦获得118分的好成绩。

同时,我始终坚信课堂教学是主阵地,在校教师基本功竞赛中获一等奖,无论组内示范课还是对外交流课都能获得同行的肯定和好评。

班主任工作中,我有激情,讲方法,所带班级班风正,学习氛围浓厚,形成积极、乐观、向上的班级文化,得到所有任课老师的肯定和认可,经常被老师选为开课班级。

我始终坚持:身教重于言教,以自己的言行、人格引领学生;爱的力量是无穷的,让学生在被关爱和理解中成长。

历年,所带班级次次获得流动红旗,模范班级的称号。

两次被评为教育局优秀嘉奖,学年被评为z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

指导青年教师工作,现后指导了z等多位教师,其中苏洪老师能很快适应初中教学工作,并取得很大进步,z老师能很快进入班主任的角色,为今后的班主任工作积累了经验,z老师获得校教师基本功竞赛一等奖,教育局考核优秀。

教科研工作,在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我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两点思考

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两点思考
意并 有 更 多 的精 力 投 入 到 现 实 的 、探 索 性 的 数学 活 动 中 去 ” 。 作 为可 操 作 的 探 索 工 具 ,现 代 信 息 技 术 不 仅 能 够 有 力 地 促 进 学 生创 新 精 神 的 发 展 , 且 能 够 帮 助 学 生 从 一 些 繁 琐 的 、 燥 而 枯 和重 复 性 的 工 作 中 解 脱 出 来 , 使他 们 有 更 多 的 机 会 动 手 、 脑 动
关 于 初 中 数 学 教 学 与 现 代 信 息 技 术 整 合 的 点 思 两 考
杨 登 英
( 湖 县 金 南 中学 , 苏 金 湖 金 江 211) 1 6 1
《 准 》 出 , 代 信 息 技 术 要 “ 为学 生 学 习 数 学 和 解 决 标 指 现 作 问 题 的强 有 力 的工 具 , 力 于 改 变 学 生 的 学 习 方 式 , 学 生 乐 致 使

现 代信 息技 术 改 变 着 学 生 的 学 习 方 式 。 助 学 生 进 行 帮
探 索性 活 动 在 教 学 活 动 中 , 生 是 学 习 的 主 体 , 师 必 须 改 变 “ 师 学 教 教 讲 , 生 听 ” 教 师 问 , 生 答 ” 以及 大 量 演 练 问 题 的 数 学 模 学 “ 学 , 式。 学生 的学 习方 式 也 必 须 进 行 相应 的改 变 , 学 教 学 应 注 意 数
律? 验证并结论 : ④ l 可小 组 合 作 , 索交 流 。 生 人人 参 与 到 这 探 学
种 图文 声 色 并 茂 、 染 力 强 的学 习 方 式 巾 , 能 提 高 效 率 , 感 既 又
能 激 发 兴 。 再 如 . 函数 ” 初 中 数 学 中 学生 较 难 掌 握 的一 块 。 样 帮 “ 是 怎 助 学 生 化解 难 题 、 破 重 点 且 印象 深 刻 呢 ? 在学 习 “ 次 函数 突 一 的 图 像 与 性 质 ” . 师 可 充 分 利 用 计 算 机 的 主动 绘 图 功 能 , 时 教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探究-整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初中数学“图形的轴对称”为例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探究-整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初中数学“图形的轴对称”为例

㊀㊀㊀149㊀数学学习与研究㊀2023 08基于项目式学习的探究整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基于项目式学习的 探究 整合 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㊀㊀㊀ 以初中数学 图形的轴对称 为例Һ路少荣㊀(杭州市明珠实验学校,浙江㊀杭州㊀310000)㊀㊀ʌ摘要ɔ项目式学习是关注学生终身学习和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载体和路径.文章以 设计轴对称图案 为项目任务,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借助角色转变,通过准备轴对称图案素材㊁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㊁研究轴对称图形的作法㊁设计轴对称图案等环节深入理解轴对称的相关知识,整合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在项目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㊁空间观念㊁应用意识㊁创新意识等核心素养,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通过主动探究获得持续学习的能力和信心.ʌ关键词ɔ项目式学习;初中数学;轴对称一㊁以项目式学习为载体,探索 探究 整合 教学新模式(一)项目式学习背景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教为中心,教师通过讲解㊁板书以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知识点通过大量重复性的讲授和练习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强化和巩固.相比较而言,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来说属于被动式学习,学生掌握知识点较快,更适合于考试,但没有时间进行高阶思维训练,缺少和现实世界的互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相较于传统教学,最近几年 探究与实践 学科间整合的探究与实践 等教学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使得学生的学习主动性㊁知识的掌握程度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有效发展.‘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了项目式学习是初中阶段综合与实践领域中主要的学习方式,以问题为驱动,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在真实多样的情境中运用数学和其他多学科的知识自主探究㊁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以学生为中心设计项目任务,学生在完成项目作品的过程中,根据任务的需要会主动学习一些知识,并且进行组织整合.学生知道学习这些知识的用处,学习起来就会有动力,会感觉到学习的内容有意义㊁有价值,会发现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项目式学习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教师可以将其和 学科间整合的探究与实践 教学方法有机结合,针对出现的低教学效率和低目标达成率问题进行课程设计,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二)基于探究 整合的新课程教学设计流程结合以往的教学实践,笔者提出了一套以项目式学习为载体㊁整合数学和其他学科知识及思想方法的教学流程,引导学生在 探究 整合 过程中对知识进行学习和应用,探索数学课教学新模式.主要环节如图1所示:图1整个过程从教师的角度分为课程目标分析㊁项目任务分解指导㊁项目执行督导㊁执行评价和整合提升四个阶段.教师需要根据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预估本次教学可能出现的问题,对整个项目进行整体式设计,然后指导学生进行项目实践.整个过程从学生的角度看,分为接受教师给定的项目任务,在教师参与下确定子任务㊁班级分组后在教师督导下执行任务,最后接受教师的执行评价,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整合提升到高阶思维.现以 图形的轴对称 一节为例,探索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应用项目式学习.二㊁以项目式学习为载体,优化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一)教学内容分析及提出项目任务轴对称是初中数学中的一种重要变换, 图形的轴对称 一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基本概念和性质,并能综合应用.这节课的知识点相对比较简单,传统教法容易导致以下问题:(1)学生没有掌握图形的轴对称这一概念由来的基本规律,即人类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把事物的共同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形成概念;(2)由于缺少必要的训练,学生对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没有深刻体会,没有完成从直观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缺少空间想象力;(3)学生欠缺对轴对称有关的思辨能力,和其他知识结合时出现困难,即高阶思维能力欠缺.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同时自然界和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有很多,也为学生奠定了感性基础.比如,故宫雄伟壮观的轴对称布局体现了建筑中的轴对称之美.基于学生现有认知水平,教师可以通过设置 设计轴对称图案 项目,明确项目目标(即驱动性任务),按照图1所示通用性方法进行实际操作.(二)教师指导下的任务分解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分析项目 设计轴对称图案 的核心任务,即通过观察多幅轴对称图形概括出图形轴对称的概念,精确描述出对称轴的定义,探究轴对称的诸多性质,㊀㊀㊀㊀㊀150数学学习与研究㊀2023 08并应用于实践.学生为完成这一核心任务,需要经历素材搜集㊁素材分析㊁归纳总结㊁应用验证4个阶段,最后获得4个关键子任务,即准备轴对称图形的素材㊁探讨对称轴的概念和定义㊁探究轴对称图形性质㊁轴对称图形的作法(见表1).表1㊀学生任务:长方形轴对称图案设计任务驱动学生核心任务探究分析生成性问题,激发再学习如何设计轴对称图案子任务1:准备轴对称的剪纸,体会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符合轴对称的定义,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折叠的次数不同,得到的图形对称轴的条数也不同.如何设计轴对称图案子任务2:通过剪纸研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轴对称图形沿着对称轴折叠,对称轴两侧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能够重合的两个点为对称点.问题1:如何找对称点?问题2:连接对称点的线段与对称轴有什么位置关系?问题3:连接对称点的线段被对称轴分为两部分,这两部分的长度有什么关系?子任务3:研究轴对称图形的作法.对称轴垂直平分连接对称点的线段.问题:如何找已知点的对称点?子任务4:选择合适的比例尺,完成设计图.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问题:选择不同的比例尺会影响广场施工吗?(三)教师指导下的任务执行子任务1:准备轴对称图案素材,体会轴对称的概念由于学生在小学时已经学习过轴对称图案素材,让学生通过剪纸和收集轴对称图形,经历得到轴对称图形的过程,可以加深其对轴对称特点的体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体验中国古老的民间剪纸艺术,感悟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现实世界,发展核心素养.学生准备的部分轴对称图形如图2所示.图2在学生研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入两个特例:(1)五角星和矩形㊁圆等图形相比不直观;(2)一条线段和传统的轴对称图形差别更大.借此引导学生找到轴对称的规律,直观感知轴对称图形和图形的轴对称的区别和联系,切实感受对称的内涵.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㊁比较足够多的样本,激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对称轴概念的见解.经常碰到的说法有:对称轴是一条中间平分线,通过对称轴平分的图形两边能互相重合,有些图形有多条对称轴.学生搜集并对这些见解进行归纳概括,进一步抽象出定义.子任务2:通过剪纸研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教材中探索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时,在合作学习中给了两个对称点关于一条对称轴构成的简单图形样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各种方法寻找轴对称图形中的对称点,如对折后利用笔戳洞的方法可以找到任何一个点的对称点,然后连接两个对称点,观察对称轴和连接两个对称点的线段的关系,通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㊀图3如图3所示,直线CD为对称轴,点A㊁点B为对称点.由折叠知线段AO和线段BO可重合,所以AO=BO,即CD平分AB;øAOD和øBOD完全重合,故øAOD=øBOD.而øAOD+øBOD=180ʎ,所以øAOD=øBOD=90ʎ,所以ABʅCD.综上所述,CD垂直平分AB.子任务3:研究轴对称图形的作法学生探索得出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利用性质完成图形的另一半是对轴对称图形性质的应用,为后面设计轴对称图案做好铺垫,并通过画图巩固比较线段长度的方法:度量法和叠合法.学生也可以通过画图想象图形的空间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感知轴对称变换中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规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核心素养.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对称轴垂直平分连接对称点的线段.找出点A,线段AB,әABC关于直线m的轴对称图形(见图4).图4学生通过对图形的观察,得到图形的轴对称性质: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子任务4:选择适当的比例尺,完成设计图学校操场有一块长方形场地,长18米,宽15米,请同学们利用学过的知识设计轴对称图案,美化校园.借此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充分发挥空间想象力,分草图设计和最终图形设计两个阶段,在设计中发现问题㊁修正问题.教师可提示学生在图形设计中先进行整体轮廓设计,再进行细节设计.(四)整合与提升教师可通过改变情境,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让学生再次体验成功,同时促进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的转变.教师可以依次提出以下几点,供学生探讨,进一步夯实已掌㊀㊀㊀151㊀数学学习与研究㊀2023 08握的知识.问题1:如何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方法一:引导学生找到一组对称点,分别以两个对称点为圆心㊁以适当长度为半径画弧,得到两个交点,过这两个点画直线,即可得到对称轴.方法二:引导学生找两组对称点,分别连接得到对应线段,过这两条线段中点的直线即为对称轴.问题2: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吗?该问题整合了平行四边形的知识,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回顾平行四边形的概念,了解有几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哪些是轴对称的,即正方形㊁长方形㊁菱形是轴对称的,其他不是.问题3:如何将平移和轴对称组合起来设计轴对称图形?将基础图形作轴对称得到一对图形,然后将这对图形平移,得到两对图形,整体图案仍是轴对称图形.这种方法也可被用于平面镶嵌.三㊁以项目式学习为载体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思考本案例的主要知识点是对称轴的概念㊁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对称轴垂直平分连接两个对称点的线段)㊁图形的轴对称性质(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本次教学采用项目式学习的方法,首先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以往出现的问题,以学生为中心设置项目任务,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分解任务,把全班学生分成4 5人一组,按照子任务逐步完成对相关知识的学习,最后对子任务执行中的缺陷进行完善,并引入本学科或跨学科的内容进行整合提升,实现了由 以教为中心 向 以学为中心 的转变,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开展探究㊁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一)实施项目式学习教学方法后带来的促进作用1.促进师生进步在新课教学中融入项目式学习,可促使教学设计从 教的设计 转变为 学的设计 ,课堂内外相结合.项目式学习能使学生亲身感受情境的真实性,体验探究的过程㊁问题的解决㊁成果的展示,让学生个体和团队对新知有了新的理解和尝试,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通过此次项目式学习,学生的作业质量有很大的提高,特别是作图题,大多学生能够严格按照尺规作图的要求一丝不苟地完成.遇到开放性的题目时,学生会自觉地进行讨论,会主动动手实践.比如下面这道题,学生就把每个小正方形都移动了一次,放在所有可以放的位置进行尝试,把所有的图形都画出来了.如图5,在4ˑ4的方格中有五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移动其中一个正方形到空白方格中,与其余四个正方形组成图5的新图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这样的移法共有多少种?请画出图形.2.促进思维发展思维的发展是从直观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再到抽象逻辑思维,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思维由低阶逐渐向高阶发展.在新课教学中,教师以项目式学习为载体,通过知识的探索 整合 实践,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创造力的提高,克服了知识学习与思维实践的割裂状况,使学生能像数学家一样, 做学用 结合,在与真实情境的持续交互中构建知识㊁能力和价值观,获得真实的学习体验,产生创造性的数学理解成果.3.促进多元评价在项目式学习中,评价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可以观察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运用评价量表进行评价.同时,学生也可以进行自我评价,并且家长也可以参与评价,评价学生发现问题㊁提出问题㊁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学生小组沟通和协作的能力.(二)在实施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有三点值得注意1.项目式学习的不足之处虽然在核心素养时代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但教师要用很多的时间准备设计和材料;学生在探究实践中有兴趣㊁有信心,但是往往会需要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如果不能合理安排,就会影响正常学习的进度.2.项目式学习重在过程尽管事先已经有了一个最终要达到的目标,但是师生㊁生生共同探讨问题的过程是自由开放的,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的培育和形成.这就要求教师在探讨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引导能力,防止问题不能聚焦.3.项目式学习关注整合提升项目式学习把大部分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但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参差不齐,因此最后得到的结果不如预期.对此,教师需要通过整合提升,把整个知识点的相关内容串联起来,对本学科或其他学科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做到 学的设计 和 教的设计 有机结合.结㊀语综上所述,项目式学习能够契合现实中解决实际问题的发展规律,模拟大样本数据观察㊁特征分析㊁归纳定义㊁实践应用几个环节.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有始有终,从问题的提出到问题的解决,学生的思维能力㊁学习能力㊁团队合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因此,教师应积极了解㊁学习项目式学习的内涵,并将其运用于教学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ʌ参考文献ɔ[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2]叶立军,徐蒙恩.数学项目化学习的特征及教学策略[J].教学与管理,2021(34):62-64.[3]夏雪梅.素养时代的项目化学习如何设计[J].江苏教育,2019(22):7-11.。

新课标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经验

新课标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经验

新课标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摘要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赋予了新的历史重任,教师面临更大的考验与挑战,需要教师自身不断努力、成长与发展。

在探索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关键词数学新课程标准主题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每一个学生都是生动、独立的个体,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而教师是这个变化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为学生服务的。

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我的体会是精心的进行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使教师的教案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不是学生适应教师的教案。

在课堂教学进程安排上,在以“目标──策略──评价”为主线安排教学进程的同时,进行“活动──体验──表现”这一新进程。

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中,在情感的体验中学习知识,完善人格。

一、“身边的数学”与“身边的生活”的互相渗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逐步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化简”书本知识,把“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再把数学知识引入“身边的生活”,用好用活每一篇教材。

引用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作为一堂课的开幕式,教会学生去观察生活,领悟生活中的数学因素。

例如,在初中《代数》的第一章有理数的引入。

举一个事例,一辆汽车从车站出发,沿公路向东行驶10千米,接着掉转车头向北行驶10千米,问这辆汽车在什么位置?对于这个简单问题,当然学生不难作出回答,但问及如何用数学式来表达这辆汽车的位置变化过程,学生就感到茫然了,趁学生构成急于求知的心理状态之时机切入新课题,“为了满足实际需要,我们必须把已经学习过的算术数推扩充到有理数。

”例如,在学习“同类项”一节课时,可通过设计情境:准备一小袋零钱(有1角,2角,5角,1元),请一位同学来数数一共有多少钱?在情境中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从而引入新课。

信息技术与新课程数学教学的整合与创新

信息技术与新课程数学教学的整合与创新

就要 与学生 的生活 密切相 关。而利用 信息技 术 播放 图片 、音 频、视 频等手 段,很好地 解决 了
情境创 设这 一环 节。 如在 “ 面 图形 的镶嵌” 这 一节 的情境创 平 设过 程 中,笔者首 先展 示一 系列 卧室、客厅 、 厨房 以及 一些 大宾馆 的地 砖和 墙砖 的 图片,通
从 而起 到事半功倍 的作用 。
论 ,又有结论 去探索镶 嵌 的条件—— 拼接点各 多边形顶
角和为 3 0 6 。。再通过 学生实验操 作观察得 出正六边形 、 正五边形 、正八边形 能否镶嵌 的问题 ,把教 学过程 的主
动权交给 学生,让 学生在 自主探究 中实现知识建构。体 验探 索与创 新的快乐 ,为学生的 自主学 >提供 了一个 良 - - j 好 的学 >环境 ,使数 学结论形 象直观地在实验操作 中获 - - j

7 一 2
C T E E环境构建
进入 了学 习之 中。又 例 如,在讲 三 角形 内角和
定理 时 ,上 课开 始 ,笔者通 过 一个视 频直 角 三 角形 的 内角 三兄 弟之争 引入 新课 ,安静 的课 堂

3运 用信 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 ,利用 多媒 体教 学进 一步培养学生探索与创新精神
信 息技 术进行 学 习、实践 、应 用 的能力 ,及 创 新意识和 创新 能力。 下面将结 合数 学课 堂教 学
结构 的改革 、实践从 3 方 面对数 学课 堂教学 个 进行 整合 与创 新。
1运用信息技术 ,创 设情境导入 ,激发 过这 些五 彩缤纷 的漂 亮的 图案,一下 子吸 引 了 学生的注 意力 , 学生了解数学就在 自己身边 , 使 学生学 习数学的兴趣
C T E E环境构 建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探讨摘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善和提高教学效果是当前各科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助于体现数学的思想方法,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教学;初中数学随着当今社会知识信息激增和“减负提素”工作的深入开展,传统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已势在必行。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多媒体技术给传统教育带来巨大影响,应引起教育工作者深思。

作为一门中学主要学科——数学,教学手段似乎就是那么单调,黑板加粉笔,偶尔加一些模型。

由于学科自身的特点,的确没有某些学科形象、生动、具体。

难怪学起来有点枯燥无味,从而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

为此身为数学教师也不得不苦思瞑索,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然而往往是美中不足,事与愿违。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给数学改革带来一片生机,值得数学教师积极推广。

一、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机和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各感官、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够最佳地接收教学信息;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活动。

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和组织教材,用数学本身的美去感染学生以提高兴趣,用巧妙的课堂教学安排去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就要求教师注意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改变重在“教”而忽略“学”的现状,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从不知到知,从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并在学会数学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的方法。

数学课内容抽象,概念严谨却又枯燥,因此数学教师教学中考虑最多的是如何让课本知识活起来,而运用信息技术就可顺利达到效果。

例如在讲授无理数时,做几张有关第一次数学危机的背景资料和人物介绍的幻灯片,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知道了无理数的产生过程。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引发的思考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引发的思考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引发的思考作者:黄剑峰来源:《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2013年第09期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电子白板、班班通等电子化教学设备在学校的普及,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运用越来越深入,也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容量和课堂效率提供了更多样的方式.但就目前而言,开展整合教学的现状却并不那么理想,还有一些因素在制约着信息技术整合的实施和效果,需要不断地改进与完善,才能达到信息技术整合教学的最佳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一、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是前提信息技术应用的核心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使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许多教师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单纯呈现上,把教学内容通过计算机屏幕简单地呈现、叠加,使得计算机屏幕变成了教室的黑板,而忽视教学观念的更新,没有先进的教学理念的指导,必然会扭曲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无法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所以,教师首先要改变教学观念,秉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思考、发展和完善新的教学策略,同时加强学习,提高信息技术运用的能力.二、发挥信息技术优势,灵活运用教学模式是实施的保障教师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中,应该学会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及信息技术的优势,灵活、合理地运用教学模式,来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信息技术给数学教学带来的改变,本人体会最深的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利于化抽象为直观.概念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难点,很多数学概念相对于初中生来说过于抽象,不易理解掌握,死记硬背又枯燥无味.比如函数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点、难点.要突破难点,关键是让学生对“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值与它对应”有一个明晰直观的理解.运用多媒体的直观特性,通过列表、描点、画图分别显示解析式y=2x,y=2x+1的变化规律,结合声音、动画等形式直观地显示“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值与它对应”,引导学生认识两个变量x、y的一一对应关系,就形成了y与x的函数关系,这种化抽象为直观的方式,使学生对函数概念理解更加透彻.第二,化静止为运动.我们知道,运动的几何图形更加有效地刺激大脑视觉神经元,有利于加深印象,帮助理解.初中几何《全等三角形》这一章,由于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发生变化,学生对找出对应边、对应角往往容易出错,如果利用教学软件,如几何画板、Flash动画等来演示两个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翻折后重合的过程,则每组对应边、对应角就一目了然了.第三,化繁杂为简明.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一个重要的出发点是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教学“频率分布图”时,师生一起计算频率,绘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既繁琐又费时.而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简洁明了,把数据输入Excel,排序,最大值和最小值,各组中的频数,一目了然,用Excel还能方便地绘出柱状图,提高了课堂效率.三、教师处理好信息技术整合教学中的几种关系是关键1.处理好多媒体计算机与教师的关系信息时代的数学教学需要计算机技术,但是任何先进的技术都不能取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数学修养、教学经验、教育理论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相同的信息技术条件的支持下,不同的教师有着不同的创意和教学设计,信息技术和教师的素质相比,后者显然是更关键的因素.因此,教师不要认为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持和帮助,自己在教学各环节中就可以放松了,而是更应当不断加强学习,提高教学的能力、艺术.2.处理好计算机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的关系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技术等新一代媒体在整合教学中的作用是明显的.但是,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学手段也有它的优势特点,也有着计算机多媒体无法取代的作用.教师优秀的板书,往往能科学地展示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具有概括、完整、合理、持久、易操作等特点,在有利于学生记忆的同时,也能带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这是计算机一闪就过的演示所不能比拟的.当然,我们也决不能低估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因此,在整合教学中,教师应尽力做到把计算机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进行有效的整合,发挥两者的最大功效为教学服务.3.处理好学生思考、探索与计算机辅助展示的关系计算机速度快、容量大,有独特的动画特技,能全过程地展示知识的产生过程以及问题的解决过程.但是我们应当牢记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机器的演示过程不能取代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不能代替必要的数学活动.教师应该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优势,引导学生积极地开展思维活动和探索研究,去操作、实践、发现,把过去的“听”数学变为学数学、“做”数学.信息技术正在引发数学教育的一场革命,它将极大改变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工作方式、教学模式乃至教学理念,同时也极大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但是要做到有效地开展整合教学,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需要我们教师坚持不懈地努力.(责任编辑黄春香)。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与研究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与研究

探 究 过 程 留给 了学 生 , 问题 让 学 生 去 发 现 , 规律 让 学 生 去 揭 示 , 有 利 于 学 生 自主探 究 能 力 的 培 养 。 数 学 教 学 中 , 师 要 引导 学 在 教
展 学 生 学 习能 力 而 设计 的一 系列 问 题探 索 ,注 重 学 案 内容 与 方
重 使 学生 “ 学 ” 会 。
二 灵活 使 用 学 案 : 学 有 效教 学 的 关 键 数 通常 情 况 下应 提前 一 天 把 学 案 发给 学 生 ,让 学生 有 充 分 的
生 自己展 示 . 增强 学 生 的 自信 心 。
四 当堂 达 标 巩 固 : 学 有 效 教 学 的保 障 数
《 务 教 育 数 学 课 程 标 准 》 求 “ 材 要 为学 生 留有 足够 的 义 要 教
探 索 和 交 流 的 空 间 , 有 利 于改 变 学 生 的 学 习方 式 。 体 现 知识 以 要 的形 成 过 程 . 学 生 在 经 历 知识 形 成 的过 程 中 , 索 和 理解 有 关 使 探 的 内容 ” 。课 堂 教 学 效 率 的优 质 、 效离 不 开 全 体 学 生 的全 程积 高 极 和 有 效 参 与 。教 师 要 努 力 创 设 主 动探 索 空 间 ,让 学 生 自主尝
识 、 现 问 题 的 开始 。思 源 于 疑 , 疑 小 进 , 疑 大 进 , 疑 是 创 发 小 大 质 新 意识 的萌 芽 , 创 新 的前 奏 。 通过 质 疑 , 师可 以 了解 学 生 学 是 教 习 的难 点 、 结 在 什 么 地 方 。 如果 长期 坚 持 , 定 会 激 活 学 生 的 症 必 思维 . 而提 高教 学 效 率 。 从 三 关 注 交 流 展 示 : 学 有 效教 学 的优 化 数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融合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融合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融合南郑县华燕学校:马春燕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也越来越多的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每每感受到信息技术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我多了一些思考,能不能让信息技术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数学教学呢?让信息技术的优势淋漓尽致的展现在数学课堂,以便于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达到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的深度融合。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也做了大量的课堂观察,传统教学模式与有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模式的对比,发现了一些信息技术给我们的教学带来的便利,也对他们的深度融合做了如下探索。

1 多媒体演示文稿对教学的辅助数学课堂是实施数学活动的主阵地,而数学活动主要是思辨的思想活动,数学教育的目标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理性思维能力、思辨能力、审美能力等。

而这些能力的培养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

首先、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板书可以节省宝贵的思考时间,让教学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

应用题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但应用题的题干都较长,如果把这些文字板书在黑板上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如果不板书对于学生分析题意没有一个直观的形象,效果差强人意,如果用小黑板来展示坐在后排的同学又看不清,毕竟小黑板展示例题空间有限,此时多媒体演示文稿就发挥了它的作用,可以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而留下充足的时间供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以达到理解题意、分析题意并最终得解的目的,再配以板书演示解题过程,效果会好很多。

其次、在章节复习课时,可以用多媒体演示文稿利于构建章节的知识框架图,减少课堂教学对基本知识点的板书时间,增加教师对重难点例题的讲解时间,对提升学生初中数学课堂学习的效果提供了时间保障。

2 “几何画板”对教学的辅助新课标认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学习等方面产生深刻影响,在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课堂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

新课标下数学、科学学科整合的探讨与实践

新课标下数学、科学学科整合的探讨与实践

新课标下数学、科学学科整合的探讨与实践发表时间:2011-05-11T10:01:42.26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1年7月上作者:陈振古[导读] 目前基础教育领域正进行着一场意义深远的课程改革。

◆陈振古浙江省瑞安市第六中学325200摘要:目前基础教育领域正进行着一场意义深远的课程改革,要培养能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需要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需要将各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程整合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各门学科自身领域的改革也在不断深入。

数学与科学是初中阶段的两门重要学科。

数学是初中科学的工具,同时也是初中科学的语言,它们互为关联。

然而,由于受升学观念和学科课时安排、学科成绩考核等多种现实因素的制约,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科之间“各自为政”、“画地为牢”,从而造成了学生的片面发展。

这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趋势相背离,也与强调“联系”的认识论、强调“整体”的系统论相违背。

教师必须彻底摒弃急功近利的应试教学的思想,打破“教材至上”、奉教参为“圣经”的观念,以整合的思想对自身学科进行重组加工,并寻求与相关学科进行更多的合作,从而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一、初中数学和科学新课程实施中的几个问题1、教材内容的编排顺序不衔接现行新课程所使用的教材版本繁多,学科自身的知识体系不强,学科间缺乏联系,各学科之间知识的呈现顺序各不一致。

如科学学科学习中需要用到的数学方法,在数学学科中还未涉及等等,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给学生的学习也造成了障碍。

2、各门学科教师之间缺乏沟通由于受传统教学方式和学科课时安排、学科成绩考核等多种现实因素的制约,在实际的教学中,各门学科之间“各自为政”、“画地为牢”,“老死不相往来”,其后果是使我们的学科更加庞大,知识被切分得更加零散,不同学科、不同角度的观点,使学生无所适从,学习难度增加,负担加重,从而产生了厌学情绪。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探索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探索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探索
郝敬强
【期刊名称】《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年(卷),期】2010(000)018
【摘要】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而自主学习能力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可从预习、引导、尝试、分层等方面来探索初中数学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总页数】1页(P64-64)
【作者】郝敬强
【作者单位】江苏省沛县第四中学,2216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6
【相关文献】
1.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探索
2.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
3.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
4.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探索
5.新课标指导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探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探索与研究》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招远十六中课题组
课题研究开展以来,我们依据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及课题实验的意义与要求,结合数学学科课堂教学的特点,充分利用学校信息技术及网络资源,以课堂教学为载体,采用行动研究、实践、问卷、对比、测验分析等方法,对“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整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一、本课题研究主要过程与活动
(一)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
时间:2006年3月—2006年8月
内容:
(1)、组织课题组成员收集课题研究资料,统一思想;
(2)、查阅相关资料,收集整理资料,分类建档;
(3)、撰写课题论证报告及研究方案;
(4)、召开课题开题会,聘请专家参与;
2、实施阶段
时间:2006年9月—2008年12月
内容:
(1)、制定每学年计划并及时进行总结;
(2)、制定各阶段实验计划,做好各类测试问卷。

(3)、积极撰写论文,上研讨课;
(4)、随时接受省市区领导调研;
(5)、进行中期成果交流,聘请省市区专家领导进行指导;
(6)、及时整理研究档案,做到资料完备;
3、总结阶段
时间:2009年1月—2009年8月
内容:
(1)、档案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并按要求进行装订;
(2)、整理各类影音资料;
(3)、各类成果性资料编辑成册;
(4)、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5)、提交验收申请;
(二)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
(1):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收集课题研究资料、统一思想。

为使课题研究工作顺利进行,我们从不同途径查阅了大量有关方面的资料,寻求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这一现代化教育手段辅助数学教学发展的最佳途径,同时,我们还鼓励教师针对各类资料,创建真正适合学生实际的教育教学方法,为课题的研究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查阅相关资料,收集整理资料,分类建档;组织课题组成员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查找相关研究成果,寻求理论指导,同时进行分类归档,为课题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3):撰写课题论证报告及研究方案;为了使本课题研究具有真正的实效性,我们在开题前认真论证,寻求研究依据,找寻价值取向,并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4):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聘请市区科研部门领导老师列席会议。

学校在课题确定后,认真准备,并于2006年8月顺利召开了课题开题会。

同时确立课题领导小组、研究小组的成员并做了具体分工。

2、实施阶段
(1):制定每学年计划并及时进行总结;我们不仅从学校角度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并及时进行总结。

同时要求每一位参与人员也要做好各自的研究计划及总结,按期上交,使课题的顺利研究有所遵循。

(2):实行课题例会制,定时组织实验教师进行培训研讨
从开题培训开始,学校始终重视对实验教师的培训工作,制定并实行了课题例会制,规定每月最后一个周的周三下午教师办公时间为课题实验督查研讨时间,课题负责人组织实验教师进行督查研讨活动。

定期组织开展实验研讨课展示活动(每月一次),为实验教师提供展示、交流的机会,借以发现实验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及时研讨纠正。

每学期初召开一次实验教师座谈会,明确一学期的实验任务,每学期末召开一次实验总结汇报会,实验负责人把本学期的实验情况向学校课题管理小组进行汇报,交流经验、提出困惑,为后面的实验铺平道路。

(3):充分利用课堂这一主阵地进行了实践探索
为了便于研究交流,我们借助校园网设立了交流平台,课题组成员及实验班的学生能通过该平台随时进行研讨、交流。

选取典型课例,运用所开发的信息技术资源进行尝试性教学,提出教学中应该体现的教学步骤与环节,构建了适合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

(4):进行中期成果交流,聘请专家领导进行指导;我们为了更好的开展下一段课题研究工作,于2008年5月,经过认真筹备,顺利召开了课题中期成果汇报会。

我们及时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并向在座的领导展示了我校在该课题的研讨过程中所取得的各类成绩及各类经验材料。

(5):及时整理研究档案,做到资料完备;在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学校十分注重
积累经验,收集资料,定期进行整理,形成了一整套过程性资料,使课题的研究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3、总结阶段
(1):档案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并按要求进行装订;根据上级的要求,及时整理好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一切资料,并进行装订,及时上报。

(2):整理各类影音资料;将课题研究过程中所记录下的各类影像资料进行重新组织剪切,提供最有价值的影像资料。

(3):各类成果性资料编辑成册;将各类成果性资料进行分类,形成教师反思、教案集锦,编辑成册。

(4):撰写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研究成功,研究报告的撰写更为主要。

课题主持人潘凌云同志负责撰写课题研究报告,为了使课题研究报告撰写有说服力,有科学性,他们还特意请科研部的杨永梅主任亲自来做指导,为研究报告的撰写工作提供了保证。

(5):提交验收申请;为了使课题研究工作能顺利得以验收,我们针对学校的研究进程情况,认真撰写课题验收申请,恳请总课题组的专家进行会议验收,我们有决心给课题组领导们展示出几年来的研究成果,拿出事例,举出例证,为我们的课题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二、实验取得的效果
1、从根本上转变了教与学的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把枯燥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同时凭借网络优势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学生利用网络查询、整理有关数学的知识,利用网络跟同学、教师交流,丰富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能力。

同时,信息技术在数学学习中的充分应用,促使教与学的方式也发生了根本转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更重视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学习的意识,给学生创设了许多利用网络学习的机会,如:圆周率的发现史、数的演化过程等,使学生获取了许多课本以外的知识,学生的眼界开阔了,思维活跃了,师生的交流平等了,课堂气氛活跃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凸现,课堂变得生动而有活力。

2、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
通过培养训练,实验班学生的学科成绩明显高于平行班学生,学生信息技术的应用意识、应用能力、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综合表达能力等都得到了明显发展,其中多人次在信息技术网页制作比赛中获奖。

3、促进了实验教师的专业成长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研究”实验极大地促进了实验教师的成长,通过这一阶段的实践和探索,实验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大有提高,能较为熟练地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课件的基本制作与应用能力也有了较大提高。

实验教师的教学水平、教育科研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多人次承担、举行观摩课、优质课;课题组老师在省、市级课堂教学十多人次获一、二等奖,各级公开课均受到了专家及听课教师的好评,其中刘学义老师执教的《三视图》一课与陈杰老师执教的《方程与函数》一课荣获省“十一五”课题研究成果评比优秀课例一、二等奖,贾庆光老师《可能性的大小》一课与杨学强老师《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获烟台市级优质课,秦秀红老师的《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课,徐玲玲老师的《圆的性质》一课均获得招远市级优质课。

在科研论文方面,刘学义老师撰写的课题实验中期报告获省级一等奖,7人次获省级科研论文二等奖,4人次获市级一等奖,3人次获市级二等奖;6人次获市级三等奖。

并且一些优秀的科研论文发表在具有权威性的教科研杂志和报刊上,如《教育与教师》、《中国现代教育论坛》、《烟台教育》等。

在课件制作方面,通过培训,教师的课件制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在研究阶段,课题组成员积极进行资源库建设,自制和积累了大量的课件、学案,为学校的资源库建设做出贡献。

其中有5人次获省级一等奖,8人次获市级二等奖。

4、带动了学校的网络建设
这一课题的研究实施,带动了我校的网络建设,开辟教育科研专页,设置了教学资源平台,进一步丰富了学校网站内容,师生网络技术的应用意识及应用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

三、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1、计算机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需要一个较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还欠熟练,尤其是学生,往往因相关的同步知识不具备而使计算机辅助教学本身遇到障碍。

2、从数学学科的角度需求出发来使用计算机,而不是为了用计算机而使用计算机。

要在充分了解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使用计算机,发挥计算机的长处,而不是抛开一切,只要用计算机就行。

因此,关键还是教学设计。

3、合适的网络课件或工具平台的缺乏,使“课程整合”本身难以系统化,显得有些零乱。

在下阶段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将进一步进行课题实验活动,对模式的构建和网站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对师生加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方面的培训,进一步提高师生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及时汇总研究进展情况,交流经验与困惑,确保实验效果有效有序地进行推广和执行,从而进一步完成新课标的要求,高质量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执笔:潘凌云
刘学义
2009-6-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