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场生物效应的国内进展
磁场对生物体生理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
磁场对生物体生理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引言:磁场是我们周围的物理现象之一,它对地球上的生物体存在着潜在的影响。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磁场对生物体生理行为的影响,并进行了各种实验研究。
本文将详细探讨磁场对生物体生理行为的影响及相关实验研究。
一、磁场对导航行为的影响1.1 鸽子的导航行为许多实验表明,鸽子可以利用地球的磁场进行导航。
例如,当研究人员对鸽子进行磁场干扰实验时,发现鸽子无法准确地确定自己的位置和方向。
这表明鸽子利用磁场来辅助其导航行为。
在另一项实验中,研究人员使用磁场干扰设备干扰鸽子的导航系统,结果鸽子的导航能力明显受到影响。
1.2 大象海豚的迁徙行为大象海豚是一种有迁徙行为的动物,它们通常迁徙至特定的海域觅食。
研究发现,大象海豚的迁徙行为与地球的磁场密切相关。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使用磁场改变设备模拟大象海豚迁徙途中的磁场变化,结果发现大象海豚的迁徙路线被明显改变,进一步证实了磁场对其迁徙行为的影响。
1.3 其他动物的导航行为除鸽子和大象海豚外,还有许多其他动物也展现出了对磁场的敏感性和利用。
例如,对于小型鱼类来说,磁场是它们导航和迁徙的重要指引。
一些实验发现,在磁场干扰下,这些小型鱼类的导航能力显著下降。
类似地,蜜蜂、蚂蚁和海龟等动物也被发现利用磁场来导航和定位。
二、磁场对生物体行为节律的影响2.1 植物的节律性生长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是受到内部和外部环境的调控的,其中磁场是外部环境之一。
多项实验研究表明,外部磁场能够影响植物的节律性生长。
在一项实验中,研究人员使用磁场设备对植物进行磁场干扰,发现植物的生长速度和节律性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这提示磁场可以作为一种外部调控因子,改变植物的生长节律。
2.2 动物的生物钟生物钟是指生物体内部节律系统,调节着其生理和行为活动。
许多实验研究表明,磁场可以影响动物的生物钟。
例如,一些实验发现,在磁场干扰下,果蝇的生物钟周期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它们的活动和睡眠模式。
电磁场的生物效应
电磁场的生物效应1 “非热效应”与“特殊效应”对于弱电磁场生物效应人们常用两个名词来描述,即“非热效应”和“特殊效应”。
“非热效应”的定义不尽一致。
按文献[1]所述,非热效应(athermal effect)定义为:当生物系统吸收电磁能量后,产生的不可归属于温度变化的生物学变化。
有人认为这个定义不够科学,因为判断“不可归属于温度变化的生物学变化”在实验中是非常困难的。
众所周知,生物介质的电磁特性具有高度的不均匀性,在弱电磁波照射下可能出现组织内的热点(局部温度过高),而组织的宏观平均温升却非常小,由这种热点引起的效应能否叫“非热效应”?有人认为,所谓的热“点”其空间尺寸是远大于微观分子尺寸的,在热“点”所包围的空间尺寸中各自由度的能量是满足玻尔兹曼平衡分布的。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热点引起的效应仍然是热效应,而这时的能量分布、温度分布不均匀是由于热传导不及时的缘故。
但是,如果微波传递的能量对分子各自由度的能量具有选择性时,即这时介质各自由度的能量不满足玻尔兹曼平衡分布,这样的情形就应该属于非热效应。
此外,与传统加热方式相比微波对生物组织的致热作用是非常迅速的,有实验证明[2]这种快速加热也可以引起一些特殊的效应,这种效应能否叫非热效应?有鉴于此,不少文献把微波辐射下区别于传统加热引起的效应叫“特殊效应”。
2 近年来弱电磁场(波)生物效应实验研究进展多年来弱电磁场(波)生物效应的实验研究已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但许多数据充满着分歧与矛盾(见表1),使我们仍然不能对弱电磁场(波)是否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下明确的结论。
目前认为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有以下三点:(1)实验设计不够严密和严格;(2)实验结果没有重复性;(3)实验结果虽有可重复性,但辐射强度还不够低,通常可导致局部的温升,而这又不易测量。
第一种情况的确是值得重视和注意的。
在1997年9月14~19日召开的世界医学物理和生物医学工程会议上,F.Schonborn及其合作者发表题为“RF实验条件”的文章专门阐述了微波辐射条件的严格控制问题[7],包括电磁场强度的空间和时间分布,载波频率,调制频率等等参数的控制和测量问题。
磁场对生物体的影响研究
磁场对生物体的影响研究近年来,科学家们对磁场对生物体的影响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磁场是地球和宇宙中普遍存在的物理现象,我们周围也有很多人造磁场,如电器、通信设备等。
许多研究表明,磁场对生物体有一定的影响,包括动物的导航、生物的代谢、细胞的生长和分化等。
磁场对动物导航的影响一直是科学家们感兴趣的课题。
许多动物,如鸟类、昆虫和鱼类,能够利用地球的磁场进行迁徙和导航。
研究发现,这类动物的导航行为与地球的磁场息息相关。
例如,一些鸟类在迁徙时会依靠地球的磁场定位和导航,当人工磁场干扰到它们的导航系统时,它们的迁徙路线会受到影响。
这表明磁场对动物的导航行为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此外,磁场还对生物的代谢产生影响。
一些研究表明,磁场能够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实验证明,较强的磁场能够促进植物的根系和茎的生长,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从而提高植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类似地,磁场对动物的代谢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许多研究表明,暴露在较强磁场中的生物体,如小鼠和细胞,能够产生更多的ATP(细胞内能量储存分子)和抗氧化酶,从而提高细胞的代谢能力。
细胞生长和分化是生物体发育和修复的基本过程,而磁场也对这些过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研究发现,磁场能够促进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一些实验表明,暴露于适当磁场下的干细胞能够增加其分化为不同细胞类型的能力,从而有助于组织和器官的修复和再生。
此外,磁场还能够促进细胞的迁移和细胞凋亡的调控。
磁场对生物体的影响可能是通过影响细胞内的电磁过程和生物体的电动力学性质来实现的。
生物体内的细胞和组织具有一定的电磁特性,包括细胞膜的电位差和离子通道的导电性等。
磁场可以通过改变细胞膜的电位差,调节离子通道的导电性,从而影响细胞内的电流和电荷分布。
这些电磁过程对于细胞的生长、分化和代谢都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然而,虽然有很多研究表明磁场对生物体有一定的影响,但目前仍然存在着许多不明确的问题。
例如,磁场对生物体的影响是否具有剂量效应,不同强度的磁场是否会产生不同的效果,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解答。
磁场对生物体的影响研究
磁场对生物体的影响研究磁场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它对于地球和科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然而,我们是否意识到磁场对生物体的影响呢?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表明,磁场对生物体具有一定的影响,从微生物到大型动物,都被发现受到磁场的作用。
本文将针对磁场对生物体的影响展开研究,探讨其影响机制以及可能对生物体健康的潜在风险。
首先,我们来讨论磁场对微生物的影响。
微生物是生物界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们的存在对于维持地球生物多样性以及各个生态系统的健康功能至关重要。
研究表明,磁场对微生物具有定向作用,可以影响它们的导向行为和代谢活性。
例如,磁场对细菌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呈现出较大的影响,有助于它们在母体附近形成适宜的菌落。
此外,磁场也影响微生物细胞的分裂、成长和代谢过程。
这些发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微生物在环境适应性和生物地理学中的作用。
接下来,我们关注磁场对植物的影响。
植物作为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生产者,其生长和发育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表明,磁场可以影响植物的生长速度、根系发育以及植物免疫系统的活性。
其中,磁场对植物根系的影响较为显著,可以促进植物的根系生长和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
此外,磁场还可以调节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促进光能的转化和碳代谢。
这些研究成果为农业生产和植物生长调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而对于动物来说,磁场对其导航和迁徙行为的影响备受关注。
许多动物可以利用地球磁场来定位并导航,包括鸟类、鱼类、昆虫等。
比如,候鸟利用地球的磁场进行迁徙,而蜜蜂则利用磁场来追踪自己的位置并找到花朵。
此外,磁场还可以影响一些动物的生殖行为和生物钟节律。
一些研究发现,磁场的改变会影响动物的情感状态,导致其行为出现异常。
这些对动物行为的研究为我们了解动物迁徙、定位和情绪调控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虽然磁场对生物体的影响已经被广泛研究,但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
尽管目前尚未发现磁场对人类健康的直接危害,但一些研究表明,长期暴露于较强磁场下可能导致一些不良生物效应。
浅谈磁场生物效应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2 0 1 5 年第2 2 卷第1 2 期
技术 研发
浅 谈 磁 场 生 物 效 应 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研 究 现 状 与 展 望
杨紫
( 湖 南省 怀化 市第三 中学 , 湖 南 怀化 4 1 8 0 0 0 )
摘 要: 从分析 电磁场的生物效应 出发 , 结合近年来磁场 生物 效应 研 究的现状 , 借鉴 细胞 和血液等相 关 的生物知识对 未
影响 ? 1 . 1 磁 场 生物 学 效应 机 制 原 理 磁场对生物体所产生的改变与影响是 体现在多个 角度 , 要 想全面地把握磁场所引起的生物效应 , 就必须对 磁场生物效应
借助对通道 中电流情况的分析 , 来 了解细胞受磁场影 响变化 的
情况 。
当前对于磁场对细胞作用的实验 , 大部分研究学者 的意见 倾 向认为 , 磁 场对 细胞 产生作用 的起始 点位 于细胞膜 上 , 细 胞 后 面所发生 的变化 、 产 生 的一 些机制都 是 以细胞膜作 为介质 。
部分研究人员认为磁场产生 的生物效 应 即对细胞 的影响可 能 不是一种线性关系 , 存在变 化处 于平行 阶段 。因此 , 研究学 者 认为 , 今后我国对磁场 生物效应 的研究 可 以从 这种现 象人手 , 可能会获得新 的认识 , 得到新 的研究成果 。
3 结 语
机制原理有个全面 的认识 , 从 而找 到合 适 的磁 场点 , 为 治疗疾 病提供参考数据。从一定程度上来讲 , 磁场产生 的生 物效应是 多方面的 , 主要 表 现 在 对 神 经 系统 的影 响 。神 经 系 统 是 生 物 体 活动的总指挥官 , 实 验 表 明运 用 磁 场 来 刺 激 生 物 体 的 神 经 系 统 能够改变其睡眠 , 影 响大脑 的学 习能力 。同时 , 在 磁场 的刺激 下, 神 经 系统 能 够 释 放 出减 缓 疼 痛 的物 质 , 达到治疗疼痛 效果。 磁场对生物细胞产生影 响 , 可 以改变 一些细胞 的凝 聚状况 , 分 散细胞 , 降低 细胞 的凝 聚力 , 从 而有 效地 降低 血液 的黏稠 度。 磁场能够促进 骨骼 的生长 , 把 磁场 的频 度控 制在 一 定 的范 围 内, 促 进骨骼的再生 长。
生物磁场检测技术及应用进展
生物磁场检测技术及应用进展生物磁场是生物体内产生的微弱磁场信号,其研究对于生物医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磁场检测技术是一种无创、非放射性的检测方法,能够实时、准确地获取生物体内部的活动信息,因此在神经科学、心脑血管疾病、生物磁场图像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随着生物磁场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磁力计、超导磁力计、磁力显微镜和磁共振成像等相关技术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
其中,磁力计技术是最早被使用的一种生物磁场检测技术。
磁力计是一种通过测量生物体放射的磁场来获得信息的设备,其原理是利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通过磁场感应线圈测量生物磁场。
然而,磁力计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受到环境磁场的干扰较大,并且灵敏度较低。
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磁力计技术的灵敏度和抗干扰能力。
超导磁力计是一种新型的生物磁场检测技术,其基于超导原理,利用超导体的磁通量量子化和Meissner效应来实现对生物磁场的检测。
超导磁力计具有高灵敏度、高空间分辨率和较好的抗环境干扰能力,已经成为生物磁场检测的重要工具。
研究人员正在不断优化超导磁力计的设计,以提高其探测灵敏度和空间分辨率,进一步推动生物磁场检测技术的发展。
与此同时,磁力显微镜技术也在生物磁场检测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
磁力显微镜技术通过将生物样品放置在感应线圈中,利用其感应出的电压差来检测样品产生的磁场。
磁力显微镜技术具有高时空分辨率和高信噪比的特点,能够实时监测生物体的磁场变化,并将其转化为图像信息。
此外,磁力显微镜技术还可以将生物体的磁场变化与其他生理、病理信息进行关联,从而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磁共振成像(MRI)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测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
MRI利用高强度的磁场和电磁波来生成人体内部的磁共振信号,并通过计算机重建图像来获取解剖和功能信息。
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始探索利用MRI技术来检测和研究生物磁场。
MRI技术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率和对比度,能够直观地显示生物体内部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生物磁场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磁场对人的作用
磁疗磁疗是利用磁场作用于人体治疗疾病的方法。
世界上的一切物体,小至基本粒子,大至天体都具有一定的磁性。
地球本身是一个巨大的磁场。
地球上的一切生物和人体一直受着地磁场这一物理环境因素的作用,地磁场成为生物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不可缺少的环境因素。
在二千多年前,我国西汉时代已利用磁石(Fe3O4的天然矿石)来治病。
在国外,在16世纪末已制成各种磁疗器械,如磁椅、磁床、磁幅等用于临床。
近20年来,国内外对磁场的生物学作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包括磁场的治疗和诊断疾病的应用,磁卫生学、磁生态学、生物磁学等,并且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一、磁场对人体的作用机制(一)电动力学理论一切磁现象都是由于运动电荷所产生的,磁现象的本质就是电荷的运动。
磁场对电荷,一磁场对另一磁场,都会产生作用力。
磁场对运动电荷产生劳伦兹力,对载流导体产生安培力;磁场能改变原子和分子的轨道磁矩和自旋磁矩的方向;通过电磁感应作用,磁场还能使导体产生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
人体组织人生物物理学观点看,是极其复杂的,在磁场中将会受到磁场的各种作用而产生各种效应:1.产生微电流人体各种体液都是电解质溶液,属于导体,在交变磁场中,磁力线做切割导体的运动,将产生感生电流;随着心脏的收缩与舒张,血管也不停地进行运动,而且血液也是不断地在流动,所以虽是恒定磁场,由于血管和血流的运动,对磁力线进行切割,也将在体内产生电流。
进行磁疗所产生的感生电流是很弱小的,即微电流。
微电流的产生可对体内生物电活动发生影响,从而影响各器官各组织的代谢和功能。
例如,在交变磁场作用下,Na+、K+、C1-等离子的活动能力加强,改变了膜电位,增强细胞膜的通透性,促进细胞膜内外物质的交换等。
2.磁场对生物电的作用人体内有各种生物电流,如心电、脑电、肌电和神经动作电位等。
生物电是生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磁场作用下,生物电流将受到磁场力的作用,即磁场将对生物电流的分布、电荷运动形式及其能量状态发生作用,因而引起有关组织器官的功能发生相应的变化。
电磁场对人体的生物效应研究
电磁场对人体的生物效应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磁场作为一种新型的环境污染因素,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电磁场具有超长距离和高能量的特点,其生物效应已经成为了当前的研究热点。
本文将就电磁场对人体的生物效应进行阐述。
电磁辐射的危害电磁辐射可以分为低频电磁场和高频电磁场两种形式。
低频电磁场包括电压、电流、电场和磁场等,是由家庭用电、工厂机器、交通工具等产生的;高频电磁场包括无线电、微波、雷达等,是由通讯设备、电视、电脑、手机等产生的。
而这些电磁场都对人体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
首先,电磁场会在人体组织中引起电流和电荷的变化,导致机体内环境紊乱,干扰内在体征的正常表现,影响生命系统的健康。
其次,电磁场可以干扰电生理活动,特别是干扰心脏的正常节律,使其紊乱、加速或减慢,甚至导致室颤和猝死。
第三,长时间暴露在电磁辐射下,还可能导致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免疫功能失调等健康问题。
电磁场生物效应的研究现状电磁场对人体的生物效应已成为研究热点。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电磁场会对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比如,低频电磁场会导致头痛、恶心、视觉模糊、心率变化等不适感受;高频电磁场会导致头痛、嗜睡、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此外,电磁场还可能影响人体的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等。
电磁场的不同频率、不同强度对机体的生物效应有很大的差异。
目前,对于不同频率磁场的生物效应研究比较多,其结果表明磁场对生物体的生物化学、免疫和神经系统等具有广泛的影响。
而对于不同频率的电场的生物效应研究相对较少,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电磁场生物效应的可能机制目前,对于电磁场对生物体的生物效应机制,研究者提出了多种假说。
其中,电离辐射假说、非电离辐射假说、热效应假说和生物磁感应假说是比较常见的4种。
电离辐射假说认为,电磁场会产生离子化作用,进而引起机体组织的氧化、化学反应,导致生理效应的变化。
非电离辐射假说认为,电磁场不会引起直接的生化变化,但可以干扰细胞的分子运动和膜电位的变化,从而影响生物体的生理功能。
生物电磁学研究的当前状况与前景
生物电磁学研究的当前状况与前景生物电磁学是一门研究电磁场对生物系统的影响的学科,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学科领域。
随着世界各地对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影响的日益关注,生物电磁学的研究也愈发重要。
目前,生物电磁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微波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研究,另一个是生物电磁场的治疗应用。
下面分别从这两方面来探讨一下生物电磁学的研究现状和前景。
一、微波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研究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微波辐射对人体的影响越来越引起关注。
近年来,国内外很多科学家对周围环境的微波辐射水平进行了检测和监测,发现微波辐射不仅在移动通信、电视、广播等领域中普遍存在,也出现在家庭、公共交通工具、商场、学校等生活场所。
这也导致很多人对微波辐射是否会对健康造成影响产生了担忧。
因此,对微波辐射的生物学效应研究,成为了当今国内外生物电磁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已有很多研究表明,微波辐射对时间和剂量都有着剂量依赖性的影响,可能会引发一些健康问题,如头痛、睡眠障碍、焦虑等症状,还有可能会影响女性生育能力等。
一些研究人员已经开始探索生物细胞与微波辐射之间的作用机理,并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目前,生物学效应的机理较为复杂,涉及到细胞通讯、分子结构、免疫调节等方面,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以便更好地掌握微波辐射的安全标准。
与此同时,新技术正在不断涌现,这些技术对电磁辐射的输出控制、生物电磁场的监测等方面都有很广泛的应用前景。
例如,虚拟人技术、仿真计算等技术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研究微波辐射对人体的生物学效应。
未来也可能会出现像移动通信自动调节功率、GPS导航无线电波处理、航空、铁路、轨道交通的防辐射处理等技术。
二、生物电磁场的治疗应用生物电磁场是指某些生物体内存在的电场、磁场和电流等,它们在维持生命活动和生命本底状态的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
而生物电磁场与健康之间的关系也成为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目前,人们已经开始探索利用生物电磁学的知识来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可能性。
生物电磁学的研究现状与未来
生物电磁学的研究现状与未来生物电磁学,又称生物电学或生物电磁场学,是研究生物系统与电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包括生物体内各种电生理现象的分析和应用、电生物学、生物电磁学和电磁生物效应等多个学科。
生物电磁学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谈起生物电磁学,我们不得不提及电磁波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其中包括低频电磁场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低频电磁场影响是比较明显的,国际电磁辐射专家组织-国际非电离辐射保护委员会ICNIRP指出,长期接触强磁场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可能引起怀孕失败、胎儿畸形、白血病等。
但是,低频电磁波对人体健康的具体影响仍是一个未知数,这也引发了人们对生物电磁学的深入研究。
生物电磁学的研究现状生物电磁学研究范围涉及电磁波的生物效应、生物体电和生物电磁感知等多方面内容。
它在生命科学、医学、生态学、环保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事实上,生物电磁学的研究已经进入了“无线通信电磁辐射与生物体健康关系”的时代,它也逐渐成为第四代细胞治疗,非侵入性治疗肿瘤等的重要手段。
生物电磁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磁共振(MRI)、电磁波测量、微电极记录等手段,而这些技术的进步也促进了生物电磁学的发展。
其中,MRI成像技术是较为先进的技术之一,它利用的是人体内原有核磁共振(NMR)乃至电子自旋共振(ESR)等性质,高精度地测定了神经系统和其它生理系统的不同组成及互动情况。
广义上看,MRI技术与神经科学密切相关。
MRI技术不仅可以用于表观解剖学、结构解剖学及功能解剖学的研究,也可以用于检测神经疾病、肿瘤和肾移植等相关疾病,因此,在临床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电磁波和细胞损伤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一个研究热点,电磁波如何影响细胞,特别是脑细胞还不是很清楚。
事实上,现在国内外大多数关于电磁波的实验都集中在不同强度、频率、时间等方面的研究上,在有关脑细胞损伤和反应方面的研究成果尚不是非常充分,仍有待深入和进一步探讨。
生物电磁学的未来在未来,生物电磁学的研究将会更加深入和广泛,一方面,电子科技发展繁荣,电子模拟技术将提供更精确、更可靠的生物模拟,研究生物复杂现象的理论、数值仿真机制也将更为完善。
磁场生物效应的国内进展
磁场生物效应的国内进展关键字:磁场生物磁场作用于生物体后,在生物体内引发一系列的生物学效应,为临床磁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磁场生物效应的研究,最近几年来国内又取得新的进展,为了增进磁疗应用的进展与增进磁场生物学效应的研究,对1991~1997年国内关于磁场生物学效应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一、磁场对血细胞和血液流变学的阻碍于玲娜等[1]应用磁感应强度0.08~0.09T的旋磁作用于试管内的离体血液,别离作用于健康人离体血液10,15,20,25,30分钟,然后进行电镜观看,结果发觉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在磁场作用10,25,30分钟组细胞结构无明显转变,15,20分钟部份标本其细胞结构有必然转变,小淋巴细胞核缩小,位于一侧,并有崩溃,中性粒细胞核缩小,细胞膜不齐,胞浆中显现空泡,单核细胞质内显现核糖聚集现象,呈团状,密度不均,红细胞在磁场作用15分钟组可见体积明显增大,不规那么形红细胞较多,而空旋无磁对照组的上述血细胞结构均属正常,作者以为,部份受试者血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可能与个体不同有关。
白细胞在磁场作用下,产生应激反映,使细胞代谢增强,部份细胞发生超微结构的改变,也可能是引发白细胞减少的缘故之一。
磁场使红细胞体积增大,携氧能力增加,有利于改善组织的供血供氧状态,增进代谢。
王信良等[2]报告,将小鼠置于磁感应强度0.3T的直流电磁场中,天天10分钟,持续2周,结果白细胞数比实验前下降26.5%,停止磁场处置后2周,白细胞数继续下降32.4%,但其转变在正常值范围,作者以为可能是磁场对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作用,或是磁场阻碍白细胞的寿命。
肖畅等[3]报告,应用峰值为15T的脉冲强磁场作用于人T 淋巴细胞白血病MT-2细胞及正常人淋巴细胞的体外处置效应,使磁力线垂直通过细胞培育板,经触发按钮发放一个脉冲为处置1次,别离天天处置2,5,10,20次,持续处置4天,结果对正常人淋巴细胞无任何不良阻碍,但脉冲强磁场对MT-2细胞有明显的阻碍,细胞增加呈减弱的趋势,尤其经脉冲磁场天天作用20次对MT-2细胞的增加更为延缓。
脉冲磁场对细胞生长和分裂的生物效应
脉冲磁场对细胞生长和分裂的生物效应脉冲磁场作为一种新型的物理学手段,其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研究表明,脉冲磁场对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具有显著的生物效应。
本文将从细胞生长和分裂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脉冲磁场对细胞生长的生物效应1.1 促进细胞增殖研究表明,较弱的脉冲磁场可以促进细胞的增殖。
这是由于脉冲磁场可以刺激细胞内分子的活动,从而促进细胞内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促进细胞的分裂,达到促进细胞增殖的效果。
1.2 改善细胞形态脉冲磁场可以改善细胞的形态。
研究表明,脉冲磁场可以刺激细胞膜蛋白的合成,从而改善细胞的形态,提高细胞的活力,使细胞更容易进行生长和分裂。
1.3增强细胞渗透脉冲磁场可以改善细胞的渗透性,增强细胞的吞噬作用。
这是因为脉冲磁场可以刺激细胞内合成膜蛋白的活动,从而改善细胞的渗透性,使细胞对营养物质和水分的吸收能力更强,从而促进细胞的增殖和分裂。
二、脉冲磁场对细胞分裂的生物效应2.1 抑制细胞分裂研究表明,一定强度的脉冲磁场可以抑制细胞的分裂。
这是由于脉冲磁场可以阻碍细胞内某些分子的活动,从而干扰细胞的正常分裂过程,使细胞分裂速度减缓或者停止。
2.2 暂时性干扰较弱的脉冲磁场也可以暂时性干扰细胞分裂。
这是由于脉冲磁场可以刺激细胞的某些生物物理学过程,从而干扰细胞的正常分裂过程。
通常情况下,干扰的效果是暂时性的,一段时间后细胞仍然能够恢复正常的生长和分裂。
2.3改变细胞核的形态脉冲磁场可以改变细胞核的形态。
研究表明,脉冲磁场可以影响细胞核内的某些分子和化学反应,从而改变细胞核的形态,对细胞的分裂具有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脉冲磁场对细胞生长和分裂具有显著的生物效应。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脉冲磁场参数和处理方式,使其对细胞的生长和分裂产生最大的促进效果。
只有深入研究脉冲磁场的生物效应,才能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医疗和生物学研究中。
磁场对微循环的研究进展_周万松
磁场对微循环的研究进展周万松(北京军区总医院理行科)关于磁场对微循环的作用,国内作者应用不同类型的磁场对不同的实验对象进行了实验研究,积累了较丰富的资料,取得了有意义的结果,成为探讨磁场作用有价值的理论基础之一为了今后进一步探讨与研究磁场的生物学效应及磁疗的临床应用,而对有关资料预以综述与讨论。
1.磁场对微循环的影响1.1旋磁对微循环的影响关于磁场对血管机能及血液循环的影响,早在七十年代广州军区总医院理疗科〔1〕应用旋磁场作用于曲池穴位,作用时间15分钟,观察磁场对血管机能的影响,观察18例高血压病人在磁场作用前后甲皱微循环的影响,在磁场作用穴位前,18例高血压病人毛细血管动脉端纤细,静脉端纤细的有10例,扩张淤血4例,其余4例正常,血球凝集呈颗粒状态者14例,血流缓慢者13例,血流充盈不足者2例,但经过磁场作用后,微血管的管径发生明显变化,尤其动脉端改变明显,18例中有l0例有不同程度的扩张,其中扩张1倍以上者5例,4例无改变,静脉端原来纤细的10例中,有9例扩张,原来扩张淤血的4例均有缩小;血流速度均有加快,其中加快1倍以上者有6例,并在7天后追踪观察,动静脉仍保持通畅,血液流动仍较快。
并观察了13例扭伤病人的微循环,这些病人的毛细血管静脉端癖滞扩张,血液流动缓慢,部分病人有毛血管破裂出血,但经过磁疗后,静脉疲滞扩张逐渐消失,血流均加快,为了客观地观察血管血流变化情况,而进行了磁疗前后血管容积波幅变化的对比观察,观察微血管扩张情况,25例中有19例血管容积波幅上升,平均上升1,96mm,最高波幅升高7,5mm,血管容积波幅的变化与血管的舒缩有关,血管舒张时,透光度变大,波幅上升,而当血管收缩时,透光度变小.波幅下降,根据血管容积波幅的变化可以了解血管的舒缩程度。
通过微显微镜的直接观察与通过血管容积波幅变化的检测说明,在旋转磁场作用后,可以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血液循环。
肖忠文等〔2〕报告:应用磁头为8cm,内装磁片8块,同名极(N)放置.呈“十”字排列,表面静磁场。
论超强磁场对人体的生物效应
论超强磁场对人体的生物效应超强磁场是一种对人体生物系统具有多方面影响的物理场。
在医学和科学研究中,广泛应用于核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治疗等领域,其中磁共振成像已成为现代医学中最常用的诊断方法之一。
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高强度磁场对人体的影响越来越关注。
本文将结合现有的研究成果,探讨超强磁场对人体的生物效应。
一、超强磁场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从实验室的研究来看,直接暴露在高磁场下可能会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研究表明,高磁场对小鼠和猴子的行为和认知功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例如,实验结果显示,处于20,000高斯的磁场下会对实验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产生负面影响;处于15,000高斯的磁场下会使实验小鼠表现出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
神经系统的影响并不止于此。
一些研究还发现,超强磁场强度长期作用下可能引起神经系统的变化和病理转化。
一项发表在《环境健康评估杂志》上的研究表明,长期处于20,000高斯的磁场下的电子工人可能面临认知障碍、神经功能障碍和其他健康问题。
二、超强磁场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除了神经系统,超强磁场对心血管系统同样具有潜在的影响。
一些研究表明,高磁场对血液中的血细胞、血浆蛋白等生物分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这种影响可能导致血液的凝固性增加,促进血栓形成,同时还可能增加心脏疾病的患病风险。
此外,一些研究还发现,接触高磁场会导致一系列生理反应,如血压升高、心跳加快等。
这种反应可能是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复杂调节机制引起的。
三、超强磁场对生殖系统的影响生殖系统是超强磁场影响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研究表明,高磁场可能对男性和女性生育能力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实验室中,一些研究表明,长期暴露于高磁场环境下的小白鼠可能会导致精子减少、外形异常,甚至不育等问题。
类似的,一些实验证明,长期暴露于高磁场环境下会对女性月经周期、心理状态等方面产生不良影响。
四、如何减少超强磁场对人体的影响既然高磁场对人体有如此大的影响,那么如何减少它对人体的影响呢?一种方法是通过控制磁场强度和使用磁场屏蔽材料来减少人员与高磁场接触的时间。
生物电磁学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生物电磁学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生物电磁学是研究生物体内的电磁现象及其与生命过程之间的关系的学科。
自从鲁米尼茨的细胞膜模型提出以来,人们越来越关注生物体内的电生理学和生物电磁学现象。
我国也开始了生物电磁学的研究,生物电磁学的研究进展与应用逐渐展现出丰富的内涵。
一、生物电磁学基础研究1、细胞膜电位细胞膜电位是细胞内外电荷分布的差异。
通过细胞膜离子通道对离子流进行调节,产生了与刺激质量和时间长度相关的去极化、复极化和超极化等电位变化。
生物电磁学的基本研究可以探究细胞膜电位的产生、变化和调控机制。
2、电离辐射与生物体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研究已经持续很长时间。
电离辐射可以通过产生自由基导致DNA、RNA及其相关蛋白质发生损伤、突变等变化。
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是生物电磁学研究中的一部分。
3、生物电磁场与生命现象生物电磁场是表现为动物和人体生物电生成与传播过程的磁和电场。
近年来,生物电磁场与生命现象之间的研究浮出了水面。
其重要性在于生物电磁场与生命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为科学家提供了探索人体内在机制的路径。
二、生物电磁学的应用1、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成像是一种医学成像技术,采用强磁场与高频磁场共同作用的方法来获取图像。
磁共振成像的发布与普及,重塑了现代医学的面貌。
2、电刺激疗法电刺激疗法是利用电流刺激人体神经和肌肉组织,以达到治疗目的。
电刺激疗法可以用于中风、痛经、过敏等症状的治疗。
3、脑机接口技术脑机接口技术(Brain-Computer Interface)通过测量大脑活动电位、生物磁场和脑波等,提供了一种可以与大脑直接交互的手段,主要应用于康复和辅助医疗。
4、电磁辐射工业生产电子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电子器件的品质、功能越来越优越。
在电子工程中,电磁辐射被广泛地应用于通讯、雷达、无线电、卫星等各个方面。
生物电磁学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总的来说,生物电磁学研究的进展和应用对于揭示生命过程和改善人类生活条件具有很大的价值。
生物电磁效应研究现状及发展
科技资讯2017 NO.06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动力与电气工程25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随着电磁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相关产业复杂性的增加,生物电磁对人类身体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带来很大的威胁。
大量研究数据证明,电磁场发射的生物电磁光波会对生物的身体机能产生一定的作用,影响生物体内部的波段频率,从而发生生物磁效应。
因此,为了对电磁辐射对人体产生的生物磁效应进行研究,大量人员投入了很多精力,进行了无数实验,探索生物电磁对大脑神经系统的影响和对心脑血管的促进作用[10]。
这些研究为促进生物磁效应在医疗卫生领域和生物电磁辐射方面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但是,由于研究人员的研究方法和内容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使得生物电磁效应对人体的影响难以获得一致性结果[11]。
因此,对生物电磁效应的研究迫切需要大量的、规范化的实验研究和调查分析。
1 生物电磁效应研究现状生物电磁效应与生命系统之间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通过对电磁生物效应的研究,可以充分探索电磁场对人体的积极作用,从而应用于促进人体机能的发展。
魏静霞(2013)通过采用电磁刺激设备和电磁装置,对失眠症患者的脑部进行刺激,并对大脑脑部反映出的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探索脑电信号的频率和波段,从而探索出电磁刺激对患者脑部产生的生理效应。
作者通过对6名来自睡眠障碍医院的失眠症患者进行为期20d电磁刺激,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发现在没有对患者进行电磁刺激的时候,患者脑部中的δ波段占据大多数。
而β波的几乎没有出现,θ波与α波的波段处于δ波段和β波之间。
而在对患者进行刺激之后,可以很明显的发现患者脑部δ波段聚减,而α波段的频率有大幅提升。
由此可以看出,电磁治疗可以有效改变患者脑部波段,从而达到减轻患者失眠程度,降低患者的焦虑程度的目的,帮助患者更好地进入睡眠[1]。
磁场对生物体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磁场对生物体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磁场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它对生物体有着潜在的影响。
很多研究表明,磁场对生物体的影响不仅仅是物理层面上的效应,还可能涉及到生物化学和生理学的机制。
本文将探讨磁场对生物体的影响以及可能的机制。
磁场对生物体的影响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比如,许多动物在迁徙过程中会利用地球磁场来导航。
一些研究表明,磁场可以影响鸟类、鱼类和昆虫等动物的迁徙行为。
这些动物可能会感知地球磁场的方向和强度,并利用此信息来确定自身位置。
虽然我们还不完全了解动物如何感应磁场,但这种现象表明磁场对生物的导航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
此外,磁场对于一些微生物和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也可能具有影响。
一些研究表明,磁场可以影响微生物的代谢和酶活性。
例如,研究发现,磁场可以促进某些细菌的生长和代谢过程。
对于植物来说,磁场对其营养吸收、种子胚胎发育以及光合作用等方面也可能起到调节作用。
尽管这些影响的机制尚不清楚,但研究表明磁场对微生物和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对于哺乳动物和人类来说,磁场的影响可能更为微弱,但仍不能被忽视。
一些研究表明,磁场可能与人体的生理过程有关。
例如,磁场被认为可能会影响大脑中的神经传导和突触可塑性。
早期的研究显示,磁场可以改变脑电图和诱发一些电生理反应。
此外,磁场对于大脑中神经元的功能和活性也可能有潜在的影响。
虽然这些结果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但它们表明磁场对大脑活动可能有一定的影响。
在深入研究磁场对生物体的影响时,我们需要关注可能的机制。
当前对于磁场影响机制的了解仍然有限,但存在一些假设。
有些研究者认为,磁场可能通过影响生物体内的离子通道和离子交换来产生生物效应。
离子通道在细胞内负责传递电信号和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传输。
磁场可能会影响这些通道的开闭,从而对生物体产生影响。
此外,磁场还可能与生物体内的分子和蛋白质相互作用,引发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
这些机制需要进一步的实验来验证和证实。
尽管磁场对生物体的影响及其机制还存在很多未知之处,但已有的研究表明磁场可能对生物体的行为、生长和发育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
磁场对人体血液的作用
磁场对人体血液的作用磁场作用于生物体后,在生物体内引起一系列的生物学效应,为临床磁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磁场生物效应的研究,近年来国内又取得新的进展,为了促进磁疗应用的发展与促进磁场生物学效应的研究,对1991~1997年国内关于磁场生物学效应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一、磁场对血细胞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于玲娜等[1]应用磁感应强度0.08~0.09T的旋磁作用于试管内的离体血液,分别作用于健康人离体血液10,15,20,25,30分钟,然后进行电镜观察,结果发现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在磁场作用10,25,30分钟组细胞结构无明显变化,15,20分钟部分标本其细胞结构有一定变化,小淋巴细胞核缩小,位于一侧,并有崩溃,中性粒细胞核缩小,细胞膜不齐,胞浆中出现空泡,单核细胞质内出现核糖聚集现象,呈团状,密度不均,红细胞在磁场作用15分钟组可见体积明显增大,不规则形红细胞较多,而空旋无磁对照组的上述血细胞结构均属正常,作者认为,部分受试者血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可能与个体差异有关。
白细胞在磁场作用下,产生应激反应,使细胞代谢加强,部分细胞发生超微结构的改变,也可能是引起白细胞减少的原因之一。
磁场使红细胞体积增大,携氧能力增加,有利于改善组织的供血供氧状态,促进代谢。
王信良等[2]报告,将小鼠置于磁感应强度0.3T的直流电磁场中,每天10分钟,连续2周,结果白细胞数比实验前下降26.5%,停止磁场处理后2周,白细胞数继续下降32.4%,但其变化在正常值范围,作者认为可能是磁场对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作用,或是磁场影响白细胞的寿命。
肖畅等[3]报告,应用峰值为15T的脉冲强磁场作用于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MT-2细胞及正常人淋巴细胞的体外处理效应,使磁力线垂直通过细胞培养板,经触发按钮发放一个脉冲为处理1次,分别每天处理2,5,10,20次,连续处理4天,结果对正常人淋巴细胞无任何不良影响,但脉冲强磁场对MT-2细胞有明显的影响,细胞增加呈减弱的趋势,尤其经脉冲磁场每天作用20次对MT-2细胞的增加更为延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磁场生物效应的国内进展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作者:肖红雨周万松编辑:studa9ngns关键词:磁场生物效应磁场作用于生物体后,在生物体内引起一系列的生物学效应,为临床磁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磁场生物效应的研究,近年来国内又取得新的进展,为了促进磁疗应用的发展与促进磁场生物学效应的研究,对1991~1997年国内关于磁场生物学效应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一、磁场对血细胞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于玲娜等[1]应用磁感应强度0.08~0.09T的旋磁作用于试管内的离体血液,分别作用于健康人离体血液10,15,20,25,30分钟,然后进行电镜观察,结果发现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在磁场作用10,25,30分钟组细胞结构无明显变化,15,20分钟部分标本其细胞结构有一定变化,小淋巴细胞核缩小,位于一侧,并有崩溃,中性粒细胞核缩小,细胞膜不齐,胞浆中出现空泡,单核细胞质内出现核糖聚集现象,呈团状,密度不均,红细胞在磁场作用15分钟组可见体积明显增大,不规则形红细胞较多,而空旋无磁对照组的上述血细胞结构均属正常,作者认为,部分受试者血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可能与个体差异有关。
白细胞在磁场作用下,产生应激反应,使细胞代谢加强,部分细胞发生超微结构的改变,也可能是引起白细胞减少的原因之一。
磁场使红细胞体积增大,携氧能力增加,有利于改善组织的供血供氧状态,促进代谢。
王信良等[2]报告,将小鼠置于磁感应强度0.3T 的直流电磁场中,每天10分钟,连续2周,结果白细胞数比实验前下降26.5%,停止磁场处理后2周,白细胞数继续下降32.4%,但其变化在正常值范围,作者认为可能是磁场对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作用,或是磁场影响白细胞的寿命。
肖畅等[3]报告,应用峰值为15T的脉冲强磁场作用于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MT-2细胞及正常人淋巴细胞的体外处理效应,使磁力线垂直通过细胞培养板,经触发按钮发放一个脉冲为处理1次,分别每天处理2,5,10,20次,连续处理4天,结果对正常人淋巴细胞无任何不良影响,但脉冲强磁场对MT-2细胞有明显的影响,细胞增加呈减弱的趋势,尤其经脉冲磁场每天作用20次对MT-2细胞的增加更为延缓。
并发现脉冲强磁场对细胞的活力无明显影响,但经磁场处理的MT-2细胞的活力低于未经磁场处理的对照组,且随磁场处理次数的增加而更为明显;脉冲强磁场对正常人淋巴细胞释放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无明显影响,但对MT-2细胞释放sIL-2R呈现抑制效应,使其释放减少,尤其以每天磁场处理20次最为明显,说明脉冲强磁场能选择性地抑制白血病细胞生长,即有选择性地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繁殖。
磁场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梁路光等[4]报告,应用磁感强度为0.09T的旋磁场作用于大鼠腹部,又以表面磁感强度为0.25T的磁片贴敷于大鼠腹部,各为每天30分钟,共1周,然后测定血液流变学的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和红细胞压积等指标,结果在上述磁场作用下,实验组大鼠的血液粘度和血浆粘度明显降低,全血粘度降低非常明显。
赵立等[5]报告,应用磁感应强度为0.05T的磁片贴敷于内关、外关、少商、合谷、曲池、足三里等穴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1例,发现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细胞压积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下降。
王柳青等[6]报告恒定磁场对脑血管病患者离体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对脑梗塞患者15例,脑出血患者16例的离体血液,经过极间2.93T的恒磁场作用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发生变化,血液粘度均有降低,尤其是脑梗塞患者离体血液的血液粘度降低明显。
彭治平等[7]报告,磁热床产生的低频交变磁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骨关节病、骨折后遗症和颈椎病等25例,磁感应强度0.005T,每晚睡约6小时,1个月后与睡普通床的25例对照组比较,结果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还原粘度、血沉和红细胞压积等指标均有降低。
陈延生等[8]报告,高血压病等16例患者经恒定磁场作用3个月后,血液及血浆粘度下降,外周血的淋巴细胞电泳率增加,红细胞压积亦增加。
上述作者的研究表明,磁场有改善血液流变学的作用。
二、磁场对组织愈合的影响梁应权等[9]报告,为了观察静磁场对组织愈合的影响,通过对25例慢性小腿溃疡组织病理学与治疗效果的观察,表明静磁场有加速创面愈合作用。
磁疗组贴敷直径50mm,磁感应强度0.06~0.08T的磁片,N极对准创面,磁疗组治疗15天时,即出现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显著增生,血管扩张、充血和内皮细胞肿胀,但对照组35天才出现近似现象。
磁疗组35天时,溃疡边缘表皮增生,与皮面平行,而对照组表皮增生不明显,说明静磁场有促进小血管与毛细血管增生,加速表皮生长,从而促进溃疡愈合,时间比一般疗法缩短三分之一以上。
如磁疗组溃疡边缘向中心愈合1cm为(20.60±4.21)天,对照组则需(36.47±6.14)天,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有报告[10],应用磁性橡胶片对会阴侧切创口愈合疗效观察表明,恒定磁场有促进切口愈合的作用。
常汉英等[11]报告,在家兔臀部造成人工切口模型,应用磁感应强度100mT的旋磁场作用于切口部位,每日1次,15分钟,共15次,并与超短波治疗进行比较,结果切口愈合时间不同,磁疗组治疗侧切口愈合时间平均6.2天,超短波组切口愈合时间9.1天,而磁疗同体组对照侧与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间14.7天,说明磁场有促进创口愈合作用,加速组织的愈合。
为了观察磁场对骨折愈合的影响,续力民等[12]进行了体内磁场促进骨折愈合的研究,将磁感应强度0.12T的磁片置入家兔骨折部位,并与未置磁片侧骨折比较。
实验证明,磁场有促进骨折愈合作用。
加磁侧在第6周时已完成骨折愈合过程,而未置磁片侧的对照侧在第8周才基本完成骨折愈合过程。
由于体内恒定磁场可以促进血肿机化,纤维骨痂形成无机盐沉着,加快纤维和软骨骨痂的骨化过程,因而缩短愈合时间。
王万春等[13]报告,将磁性接骨板置于家兔骨折部位,与2,4,6,8,10周分别处死动物,观察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将磁感应强度90mT的磁片置于接骨板上,通过X线片、组织切片、生物力学测试及骨密度等测定,判断磁场对骨折愈合的影响,磁性接骨板对骨折愈合期与用普通方法固定进行比较,骨折部位血种机化吸收快,膜内化骨及软骨内化骨出现早,进展快,说明磁场加快了骨折的愈合,可能与磁场作用改善了局部的血液循环有关。
以上的研究表明,磁场不仅对软组织的损伤可以加快其愈合,而且对硬质组织的骨折也可以促进其愈合。
为研究磁场加速组织愈合修复的机制而进行了关于磁场对DNA合成的影响,刘鸿宇等[14]报告,交变磁场对DNA合成影响的研究表明,交变磁场能促进DNA的合成,将造模脑损伤的小鼠置于交变磁场中,磁感应强度为9.5×10-3T,每日接受磁场作用24小时,对照组不加任何条件,两组小鼠分别于术后3天,1,2,3周取材,检查标志DNA合成的氚标胸腺嘧啶(3H-TdR)为指标,研究脑组织损伤后,在交变磁场作用下,影响组织修复中DNA合成的情况,结果发现作为以标志DNA合成的3H-TdR掺入量逐渐增加,术后2,3周掺入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交变磁场可以增加损伤后脑组织摄取3H-TdR促进细胞DNA的合成,有利于受伤脑组织的修复。
三、磁场对瘢痕组织的影响于玲娜等[15]进行了磁场对瘢痕组织影响的观察研究,以磁感应强度0.08~0.09T 的旋磁场作用于大鼠的人工瘢痕处,每次磁场作用20分钟,于磁场作用4,6,8,10天后,分别取磁疗组与对照组大鼠瘢痕组织进行光镜与电镜观察,观察破纤维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及肌成纤维细胞,在组织结构与数量上的差异情况,在光镜观察中,磁疗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在电镜观察中,发现上述细胞的形态和数量则有明显差别,表明磁场可以促进破成纤维细胞提早完成其修复功能,而对肌成纤维细胞则促进其退化,胶原代谢降低,对瘢痕组织起到治疗作用。
另一作者[11]报告,应用磁感应强度0.1T的旋磁场作用于家兔手术后切口,每次作用15分钟,每日1次,共15次,观察对瘢痕组织的影响,结果通过光镜可见表皮增厚,瘢痕及横纹肌退变等异常改变,这些变化以磁疗组最轻,而对照组改变明显,认为磁疗有防治瘢痕形成及促进瘢痕软化的作用。
四、对某些酶和自由基的影响夏绪刚等[16]应用旋转时磁感应强度为0.08T的旋磁场作用于大鼠颈总动脉区20分钟,观察大鼠缺血再灌注大鼠磷脂酶A2(PLA2)和内皮素(ET)含量的影响,当大鼠全脑缺血30分钟后,再灌注30分钟时,大鼠组织PLA2活性与脑组织和血浆中ET的含量均明显提高,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及血脑屏障超微结构明显损伤,但如果在再灌注开始时,即用旋磁场作用大鼠,大鼠脑组织PLA2的活性降低,脑组织与血浆中ET含量亦减少,神经细胞与血脑屏障超微结构受损程度比模型组大鼠轻。
实验结果表明,旋磁场有抑制磷脂酶A2的活性与减低内皮素含量的作用,对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防治功效。
该作者认为,旋磁场作用使磷脂酶A2活性受抑制与内皮素含量减低的确切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刘鸿宇[17]报告,应用磁感应强度0.5mT的交变磁场作用小鼠,每日作用24小时,分别于术后3天,1,2,3周取材,检查脑组织的γ-谷氨酰转移酶的活性,结果交变磁场组术后不同时间γ-谷氨酰转移酶活性呈上升趋势,3周达高峰,达31.8±8.6,而未经磁场作用的对照组为14.4±1.3,提示交变磁场可以增加伤后脑组织γ-谷氨酰转移酶的活性,促进氨基酸摄取和蛋白质合成,有利于修复,认为上述结果对进一步探讨磁场对神经组织的作用和神经组织修复的机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实验方法。
刘焕珠等[18]报告,应用磁感应强度为170,200,250mT的恒定磁场作用于离体小肠,通过翻转小肠袋法,经过恒定磁场作用24小时,使小肠上皮细胞ATP酶活性升高,使小肠葡萄糖转运电位显著升高,可以促进小肠对葡萄糖的吸收作用。
阎秀英等[19]报告,旋磁场对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应用旋转时磁感应强度为40mT的旋磁场作用于大鼠整体与体外血清30分钟后,观察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与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上述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均明显增加,并且整体作用与体外实验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增加幅度近似。
该作者指出,在其实验条件下,使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最佳旋转磁感应强度为30mT,最佳作用时间为30分钟,这可能与磁场作用于生物体后,引起生物效应,必须使磁感应强度超过一定值(阈值)有关。
关于磁场对自由基的影响,国内的研究结果表明,磁场具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
杨修益等[20]报告,应用旋转时磁感应强度为183mT的旋磁场作用于离体血30分钟,结果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升高,而过氧化脂质明显降低,又用磁头作用于人体右上腹部30分钟后,超氧化物歧化酶、总抗氧化能力、谷光甘肽等明显升高,而过氧化脂质则明显下降,说明磁场具有抑制自由基,增强抗氧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