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思想及其对我国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果共享,尽快地增加教学投入,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由此才能使我国的职业教育形成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赵立群.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新概念.科学出版社,2003.

[2]姜大源.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理论、策略与方法,2002.

[3]面向未来的探索——

—“双元制”职业教育在中国的实践.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4]论行动体系及其特征——

—关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教育发展研究,2002,(12).

[5]郭扬.德国职教新教法在我国中职学校中的应用.职业技术教育,2001,(16).

摘要:赫尔巴特是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本文研讨了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思想,区分了赫尔巴特思想中“教学的教育性”与“教育性教学”两个核心概念,阐述了教育性教学的基本内涵,以及对我国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

关键词: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教育教学改革启示赫尔巴特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在西方教育思想史上,他是传统教育学派的理论代表之一,被人们誉为“教育科学之父”。他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在世界近代教育史上堪称为“教”的第一部教育学著作,备受各国推崇。在此著作中,他论证了“教育性教学”这一概念。米定斯基认为赫尔巴特是“试图把教育学当作科学规律就建立起来的第一个教育理论家”。他的教育性教学思想对我国当今的课堂教学改革有着重大的启示。

一、“教育性教学”与“教学的教育性”的区别

在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体系中,与教育性教学密切相关的是教学的教育性,为此,有必要区别这两个概念。

(一)“教学的教育性”是教学原则。

在教育界,“教学具有教育性”这一命题已不存在争议。教学的教育性既是教学的基本规律,又是教学的基本原则,其在教育理论,尤其是教学理论中占据重要地位。

对教学的教育性的认识,主要集中在对“教育性”概念的理解和把握上,人们对“教育性”概念的理解,其实就是人们关于教育的基本认识。我们在讨论“教学的教育性”命题中的“教育性”之前,有必要对“教学”和“教育”两个概念加以区分。

从古至今很多先哲及教育家们都对“教育”的概念进行了不懈探索。《学记》说:“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1]夸美纽斯认为教育的任务就是知识德行和虔信。美国学者谢弗勒根据不同学者定义的方式将教育定义为三类:规定性定义、描述性定义和纲领性定义,认为教育概念的差别主要表现在教育活动的目的、形式和内容等方面。比较之后我们认为:教育是以“有意识地教和学”的活动形式。

在教学活动中,无论教育者的意图怎样,不论教育者作出任何价值选择,教学活动总是要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另外,教育者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态度都会对学生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不管教育者是否意识到,他们的言行举止无不对学生产生或大或小、或隐性或显性的影响,即具有教育性。教学的教育性需要教师在思想上意识到,在行动上实践之后才能得以实现。教学的教育性是一条用来规范教师行为、指导教师如何更好地从事教学的教育原则。

(二)教育性教学是教学的性质。

教学问题是赫尔巴特教育理论的中心问题。他对教学理论问题进行详细研究,特别重视智育在整个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认为教育必须给学生以各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主要应该编制在现成的教材中,靠教师向学生传授;认为教育必须形成学生一定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观念,使之成为“完善”的人,其最主要的和最基本的手段还是教学。所以赫尔巴特明确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原则,即任何教学过程都必须具有教育的作用,甚至认为没有教学也就没有教育。赫尔巴特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条件是注意与统觉,即在教学中必须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同时还必须让学生在原有的观念的基础上掌握新的观念。赫尔巴特真诚地希望通过教学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培养,反对任何损害智力的做法。他说:“对于教育性教学来说,一切都取决于其所引起的智力活动。”[2]

1802—1809年间,赫尔巴特出版了一系列著作阐述了他的教育性教学思想。在1806年的教育学代表作《普通教育学》中,他更明确论述了教育性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认为不存在“无教学的教育”和“无教育的教学”。但他又说:“绝不是一切教学都有教育性。例如,为了收益,为了生计,或出于业余爱好而学习,这时将不关心通过这种学习一个人会变好还是会变坏。”他始终坚持这样的信念:情感和意志受知识的影响;思想影响情感,情感影响行为,一个青年人纯粹出于得到好处而向教师学习本领和知识,这对于教师来说是无关紧要的,但是这个青年的思想如何形成,对于教育者来说就是一切。

所以,教育性教学是赫尔巴特提出的一种教育思想,不同于教学的教育性。

二、教育性教学的思想内涵

从《赫尔巴特文集》的相关内容看,赫尔巴特论及“教育性教学”思想的主要作品有:《给施泰格尔先生的几份报告》(1797—1798)、《裴斯泰洛齐的直观教学ABC思想》(1802)、《普通教育学》(1806)及《教育学讲授纲要》(1835)。

1818年,赫尔巴特在《根据行政专区参议格拉夫的构想对学校年级及其改革的教育学鉴定》中再次给我们提供了关于教育性教学具体特点的出色描写。在赫尔巴特看来,教育性教学与传统教学在手段和目的上都是不一样的。传统教学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多地向学生传授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关心学生的实践和技能、而教育性教学则侧重兴趣。教师必须力图使宣讲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

关于教育性教学的方法,赫尔巴特曾经指出:“我以为教学的主要优点并不在于艺术地简化和回避困难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无法形成真正的思想,培养不出有力量的人……教学的主要优势在于教师自己的兴趣保持在教学的每个内容上。”[3]学生自己的体验在教育性教学过程中发挥中心作用。兴趣是学生自身独立的智力活动,它不仅是目的,而且是教育性教学的主要手段。教学如果想有助于激发兴趣,它本身就必须令人感兴趣。实践和传授技能也许可以靠纪律或自律,但是培养多方面兴趣则肯定地必然出自内在的动机。学生的兴趣就是教育性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一条主线。教学首先是要学生正确地“把握”世界和人。而通过教学来把握世界并非单纯

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思想

及其对我国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四川南充637009)

陈美

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