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工程整理(酶的分类)
酶工程
![酶工程](https://img.taocdn.com/s3/m/58a0e0cf50e2524de5187ed6.png)
名词解释1. 酶工程:又叫酶技术,是酶制剂的大规模生产和应用的技术。
2.自杀性底物:底物经过酶的催化后其潜在的反应基团暴露,再作用于酶而成为酶的不可逆抑制剂,这种底物叫自杀性底物??3.别构酶;调节物与酶分子的调节中心结合后,引起酶分子的构象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催化中心对底物的亲和力,这种影响被称为别构效应,具有别构效应的酶叫别构酶4.诱导酶:有些酶在通常的情况下不合成或很少合成,当加入诱导物后就会大量合成,这样的酶叫诱导酶5.Mol 催化活性: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酶分子中每个活性中心转换的分子数目6. 离子交换层析9比活力11葡萄糖效应13产酶动力学15双向凝胶电泳20固定化细胞21酶化学修饰1.酶的转换数:酶的转换数Kp。
又称为摩尔催化活性,是指每个酶分子每分钟催化底物转化的分子数。
2.酶的催化周期:酶进行一次催化所用的时间。
3.固定化酶的比活力:指每克干固定化酶所具有的6活力单位数,它是酶制剂纯度的一个指标。
4.抗体酶:又称催化行抗体。
是一类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抗体分子。
抗体是由抗原诱导产生的抗原特异结构免疫球蛋白,要使机体具有生物催化功能,只要在抗体的可变区赋予酶的催化特性,以及酶的高效催化能力。
是通过人工设计采用现代生物技术而获得的一类新的生物催化剂,有些是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
5.端粒酶:是一种核酸核蛋白,包含蛋白质和RNA两种基本成分。
其RNA组分包含有构建端粒的重复序列的核苷酸摸板序列,在合成端粒的过程中,端粒酶以其本身的RNA组分为摸板把端粒的重复序列加到染色体DNA的末端上,使端粒延长。
6.核酶:核酸类酶。
为一类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核糖核酸分子。
它可以催化本身RNA剪切或剪接作用,还可以催化其他RNA,DNA多糖,酯类等分子进行反应。
7.KS分段盐析:指在一定温度和PH值条件下,通过改变离子强度使不同的酶和蛋白质分离的方法。
8.B分段盐析:指在盐和离子强度条件下,通过改变温度和PH使不同的酶或蛋白质分离的方法。
酶工程 重点
![酶工程 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912083c633d4b14e852468b9.png)
●酶工程的主要研究内容:酶的生产、分离纯化、酶的固定化、酶及固定化酶的反应器、酶与固定化酶的应用等内容。
●酶的分类(数字):①氧化还原酶类②转移酶类③水解酶类④裂合酶类⑤异构酶类⑥合成酶或连接酶类●酶的一级结构:指的是酶分子多肽链共价主链的氨基酸排列顺序。
酶的二级结构:指多肽链通过氢键排列成沿一维方向具有周期性结构的构象。
酶的三级结构:指单一的多肽链或共价连接的多肽链中所有的原子在空间上的排列,它是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借助于各种次级键(非共价键),肽链进一步转曲、折叠和盘绕成具有特定肽链走向的紧密球状结构。
●酶的必需基团:必需基团包括活性中心必需基团和活性中心外必需基团。
其中活性中心必需基团包括结合基团和催化基团,结合基团具有结合酶和底物的作用,决定酶的专一性,催化基团具有催化酶和底物反应的作用,决定反应的催化性质。
活性中心外必需基团具有维持酶具有活性的空间结构。
●酶的类型:单体酶、寡聚酶、多酶复合体、多酶融合体等。
●酶催化特点:催化反应的高效性、专一性、温和性、酶活性可以调控。
●酶催化作用机制:⑴酸碱催化:反应物分子与酸碱相接触,或吸附在催化剂固体表面一定的酸碱部位上,就会发生酸碱反应,形成活性中间络合物,然后再分解出产物,使催化剂复原。
⑵共价催化:在催化时,亲核催化剂或亲电子催化剂分别放出电子或吸取电子并作用于底物的缺电子中心或负电子中心,迅速形成不稳定的共价配合物,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以达到加速反应的目的。
⑶邻近效应与定向效应:邻近效应,就是底物的反应基团与酶的催化基团越靠近,其反应速度越快。
定向效应,是指反应物的反应基团之间、酶的催化基团与底物的反应基团之间的正确取位后产生的反应速度增大的一种效应。
⑷扭曲变形和构象变化的催化效应⑸多元催化与协同效应⑹金属离子催化⑺微环境的影响●酶抑制作用类型:不可逆抑制、可逆抑制不可逆抑制剂:是指抑制剂与酶的活性中心发生了化学反应,抑制剂共价的连接到酶分子中的必须基团上,阻碍了底物与酶的结合或破坏了酶的催化基团。
酶工程课程复习资料整理
![酶工程课程复习资料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7839f2f0941ea76e58fa04cd.png)
绪论一.酶是生物催化剂酶是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生物大分子,按其化学组成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蛋白类酶(P-酶)与核酸类酶(R-酶)。
理解:1、酶是由生物细胞产生2、酶发挥催化功能不仅在细胞内,在细胞外亦可二.酶学研究简史1897年,Buchner兄弟发现,用石英砂磨碎的酵母细胞或无细胞滤液能和酵母细胞一样进行酒精发酵。
标志着酶学研究的开始。
说明:酶分子不仅只是在细胞内起作用,而且在细胞外同样具有催化功能。
这一发现开启了现代酶学,乃至现代生物化学的大门。
三.酶工程的现状:目前大规模利用和生产的商品酶还很少。
第一章.酶学概论第一节.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的显著特点一.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的显著特点:高效、专一二.同工酶(概):能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其酶蛋白本身的分子结构组成不同的一组酶。
三.共价修饰调节1.概念:通过其它的酶对其结构进行共价修饰,从而使其在活性形式和非活性形式之间相互转变。
2.常见修饰类型:磷酸化与去磷酸化;腺苷酸化与脱腺苷酸化;尿苷酸化与脱尿苷酸化;泛素化;类泛素化3.例子:糖原磷酸化酶——磷酸化形式有活性(葡萄糖)n+Pi→(葡萄糖)n-1+1-磷酸葡萄糖4.常见磷酸化部位:丝氨酸/苏氨酸,酪氨酸和组氨酸四.酶活性调节方式要能判断所举酶的例子是什么类型调节1. 别构调节2. 激素调节:如乳糖合酶修饰亚基的水平是由激素控制的。
妊娠时,修饰亚基在乳腺生成。
分娩时,由于激素水平急剧的变化,修饰亚基大量合成,它和催化亚基结合,大量合成乳糖。
3. 共价修饰调节:如糖原磷酸化酶、磷酸化酶b激酶4.限制性蛋白水解作用与酶活性控制。
如酶原激活5.抑制剂和激活剂的调节6.反馈调节7.金属离子和其它小分子化合物的调节8.蛋白质剪接五.反馈调节(概):催化某物质生成的第一步反应的酶的活性,往往被其终端产物所抑制。
这种对自我合成的抑制叫反馈抑制。
A-J :代谢物实线箭头:酶促催化步骤虚线箭头:反馈抑制步骤代谢途径的第一步和共同底物进入分支途径的分支点是反馈抑制的最为重要的位点。
酶工程
![酶工程](https://img.taocdn.com/s3/m/3135097201f69e3143329433.png)
第一章绪论酶工程:酶的生产、改性和应用的技术过程。
酶的生产(enzyme production):通过各种方法获得人们所需的酶的技术过程,主要包括微生物发酵产酶、动植物培养产酶和酶的提取与分离纯化等。
酶的改性(enzyme improving ):通过各种方法改进酶的催化特性的技术过程,主要包括酶分子修饰、酶固定化、酶非水相催化和酶定向进化等。
酶的应用(enzyme application):通过酶的催化作用获得人们所需的物质或者除去不良物质的技术过程,主要包括酶反应器的选择与设计以及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等。
酶工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微生物细胞发酵产酶,酶的提取与分离纯化,酶分子修饰,酶、细胞和原生质体固定化,酶的非水相催化,酶反应器和酶的应用等。
酶工程的主要任务是经过预先设计,通过人工操作,获得人们所需的酶;并通过各种方法使酶充分发挥其催化功能。
酶是一类具有催化功能的生物大分子,亦称生物催化剂。
酶的分类:1、氧化还原酶(oxidoreductase)2、转移酶(transferase)3、水解酶(hydrolase)4、裂解酶(或裂合酶lyase)5、异构酶(isomerase)6、合成酶(synthease)或连接酶(ligase)酶的催化特性:高效性、高度专一性、反应条件温和且活力可调节影响酶催化反应速率的因素:底物浓度的影响,酶浓度的影响,pH、温度的影响,抑制剂的影响,激活剂的影响米氏方程式:[S]:底物浓度V:不同[S]时的反应速度V max:最大反应速度(maximum velocity)Km:米氏常数(Michaelis constant)米氏常数Km的意义:☐重要特征物理常数,与酶浓度无关。
不同的酶具有不同K m值☐物理意义:Km等于酶促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Km值只是在固定的底物,一定的温度和pH条件下,一定的缓冲体系中测定的,不同条件下具有不同的Km值。
☐K m值近似等于[ES]的解离常数,可表示酶与底物之间的亲和力:K m值大表示亲和程度小,酶的催化活性低; K m值小表示亲和程度大,酶的催化活性高☐从k m可判断酶的专一性和天然底物。
第八章酶工程
![第八章酶工程](https://img.taocdn.com/s3/m/51816ac5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98.png)
按现代观点,酶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① 酶的大量生产和分离纯化及它们在细胞外的应用 ② 新颖酶的发现、研究和应用 ③ 酶的固定化技术和固定化酶反应器 ④ 基因工程技术应用于酶制剂的生产与遗传修饰酶的研究 ⑤ 酶分子改造与化学修饰以及酶结构与功能之间关系的研究 ⑥ 有机介质中酶的反应 ⑦ 酶的抑制剂、激活剂的开发及应用研究 ⑧ 抗体酶、核酸酶的研究 ⑨ 模拟酶、合成酶以及酶分子的人工设计、合成的研究
第八章-酶工程
2023/12/28
第八章酶工程
酶工程
一. 概述 二. 酶的命名和分类 三. 酶的化学本质、来源和生产 四. 酶催化反应机理及反应动力学 五. 酶的固定化和固定化酶反应器 六. 酶工程的应用 七. 酶工程的研究进展
第八章酶工程
一 酶和酶工程的概述
(一)、 酶的概念 (二)、 对酶的认识和研究历程 (三)、 酶工程的概念
通过适应、诱导、诱变以及基因工程等方法 培育出新的高产酶的菌株。
第八章酶工程
微生物细胞产生的酶分类 结构酶:在细胞的生长过程中出于其自身需要而表达, 诱导酶:加入相应的诱导剂后才会表达,诱导剂一般是
该酶所催化反应的底物或产物。 一般而言,野生型微生物需要经过遗传改造后,才能变
为高产酶的菌株。其方法包括 ① 物理诱变育种 ② 化学诱变育种 ③ 基因工程构建
第八章酶工程
3)发酵条件控制 营养条件 环境条件,注意溶氧浓度、温度、pH值 特别注意剪气力对蛋白质的影响,因为在高剪
切力下,蛋白质容易失活。 注意发酵的泡沫,因为蛋白质是表面活性剂,
大量的蛋白质积累在发酵液中使得在鼓泡条 件下很容易形成泡沫,影响发酵正常操作。 因此应该考虑除泡装置,并添加消泡剂。
第八章酶工程
第二章 酶工程
![第二章 酶工程](https://img.taocdn.com/s3/m/66cb6b4a10a6f524ccbf8576.png)
第三章酶工程第一节概述酶工程简介生物工程包括四大技术体系: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
基因工程不是一个独立的生产技术,通过基因工程可以改变生物的产酶量和酶系,真正发挥工业效益的还是发酵工程和酶工程。
酶工程是酶学研究发展和工程学相互渗透、结合,发展成一门新的技术科学—酶工程。
酶工程是工业上有目的的设计一定的反应器和反应条件,利用酶的催化功能,在常温常压下催化化学反应,生产人类需要的产品或服务于其他目的的一门应用技术。
酶工程这一术语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1971年召开了第一次国际酶工程会议:当时研究的范围包括酶的生产(包括微生物酶的发酵提取及从动植物中提取酶的技术、酶的固定化技术、酶的化学修饰、酶动力学研究、酶反应器的设计和应用及酶在医学、工业、农业、食品等方面的应用)近些年又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酶的化学修饰:通过化学修饰(在分子水平上用化学方法对),提高酶的稳定性、改变其作用专一性或者最是反应条件,增加其稳定性,消除其抗原性(指某些酶能在体内诱导产生抗体而失活)。
模拟酶:根据酶的原理,用人工方法合成具有活性中心和催化作用的非蛋白质结构的化合物。
抗体酶:由于抗体和酶均属于蛋白质,两者都有求于互补性物质,具有相似性,前者结合的是直接的,后者的结合是过渡态的。
抗体酶是将类似酶反应中过渡态结合物注入动物体所诱发出来的一种抗体。
核酸酶:具有催化活性的RNA。
有机相酶反应:极端条件下进行得反应,可以改变某些酶的性质,两种方式:1 在水-水不容的有机溶剂双相体系中反应,底物在水和有机溶剂中溶解度大,产物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大;2 采用形成反胶束的方式进行,即酶的水溶液都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在有机相中形成“油包水”的乳浊液,底物要求是能溶于有机相。
酶标免疫反应:酶传感器:生物传感器中的一类,一般包括两部分,1 固定化酶膜,膜允许被测小分子物质进入膜内,而固定在膜内侧的酶则不能泄到膜外;另一部分是基本传感器,酶膜即覆盖在其上。
酶工程总结PPT课件
![酶工程总结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a4e6363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c9.png)
酶的分子改造技术
酶的分子改造技术是通过化学或生物 方法对酶的分子结构进行修饰和改造, 从而改变酶的催化性质和功能的技术。
酶的分子改造技术包括化学修饰、定 向进化、点突变等关键技术,这些技 术的应用能够优化酶的催化性能和稳 定性,提高酶的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THANKS
生物能源开发
酶工程技术可用于生物能源开发,如生物柴油、生物 酒精等。
06
酶工程的前景与挑战
酶工程的发展前景
酶工程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广阔,特别是在生物制药、生物燃料、环保等领域。
随着酶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酶的产量、活性和稳定性将得到进一步提高,为工业 生产提供更高效、环保的解决方案。
酶工程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也十分看好,例如用于药物设计和开发、疾病诊断和 治疗等。
环保领域的应用
有毒有害物质降解
01
酶工程技术可用于降解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
等。
废水处理
02
酶工程技术可以用于废水处理,通过酶促反应将废水中的有机
物转化为无害物质。
生物修复
03
酶工程技术可用于生物修复,通过酶促反应降解污染物,恢复
生态环境。
食品工业领域的应用
食品添加剂生产
酶工程技术在食品添加剂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生产甜味剂、 防腐剂等。
专一性
一种酶通常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具有明显的专一性。
不稳定性
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容易受温度、pH、重金属离子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表现出不稳定性。
酶的活性调节
1 2
共价修饰
酶工程第一章酶学基础知识PPT课件
![酶工程第一章酶学基础知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278277a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8b.png)
酶的生产方式
01 02
微生物发酵
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酶是一种常见的方法。不同微生物具有不同的代谢 途径和酶系,可以产生不同类型的酶。通过选择适当的微生物和发酵条 件,可以大规模生产酶。
酶的分离纯化
通过各种分离纯化技术手段,从生物材料中 提取和纯化酶。
酶的改造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手段对酶进行改造,以提 高酶的催化效率和稳定性。
酶的固定化
将游离酶或细胞固定在特定载体上,实现酶 的重复利用和连续化生产。
酶的生产与应用
通过生物工程技术手段实现酶的工业化生产, 并将其应用于各个领域。
酶工程的应用领域
1980年代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酶 工程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实现了酶的大规模生 产和应用。
02
酶的结构与功能
酶的活性中心
02
01
03
酶的活性中心是酶分子中与底物结合并催化反应的区 域,通常由少数几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这些氨基酸残基在空间结构上相互接近,形成一个凹 陷的空腔,能够与底物特异结合。
酶的活性中心具有催化作用,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加速化学反应速率。
酶的专一性
酶的专一性是指酶只能催化一 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性质。
酶的专一性分为绝对专一性和 相对专一性,绝对专一性是指 酶只催化一种底物反应,相对 专一性是指酶对底物的结构有 一定选择性。
酶的专一性是由酶的活性中心 决定的,活性中心的空间结构 和化学组成决定了酶对底物的 选择性。
03
拓展酶的应用领域,将酶应用 于生物医药、食品工业、纺织 工业等领域,提高产品质量和 降低环境污染。
酶工程复习资料
![酶工程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09fdff97c1cfad6195fa782.png)
四、酶的活力测定 1)酶活力: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酶所催化的反应初速度。在外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反
应速度越大,意味着酶活力越高。 2)酶活力单位 酶活力的高低是以酶活力的单位数来表示的。 1961 年国际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联合会规定:在特定条件下(温度可采用 25℃,pH
等条件均采用最适条件),每 1 分钟催化 1μmol 的底物转化为产物的酶量定义为 1 个酶活 力单位(IU)。
和 PH,使不同的酶和蛋白质分离的方法称为β分段盐析。
五、离心分离 1)离心分离:是借助于离心机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使不同大小和不同密度的物质分开
的技术。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在离心分离时,要根据预分离物质以及杂质的颗粒大小、密度及特性的不同,选择合适
的离心机、离心方法和离心条件。 2)离心条件的确定 离心力与转速的换算:
mS m
(注意虚线)
5)产物生成动力学(产酶动力学) 产酶速率与细胞比生长速率、细胞浓度以及细胞产酶模式有关。
RE
X——细胞生长速率
dE dt
X
α——与生长偶联的产酶比系数(IU/g)
β——非生长偶联的比产酶速率(IU/g•h)
E——发酵液中酶浓度(IU/L)。
判断产酶类型:
八、固定化微生物细胞发酵产酶 1)固定化细胞:又称为固定化活细胞或固定化增殖细胞,指采用各种方法固定在载体上,
通过各种化学试剂对细胞膜的作用,而使细胞破碎
酶促破碎
通过细胞本身的酶系或外加酶制剂的催化作用,使细 胞外层结构受到破坏,而达到细胞破碎
方法 捣碎法 研磨法 匀浆法 温度差破碎法 压力差破碎法 超声波破碎法 有机溶剂: 甲苯、丙酮 丁醇、氯仿 表面活性剂: Triton、Tween 自溶法 外加酶制剂法
酶工程原理与技术
![酶工程原理与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e31d8f63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59.png)
酶⼯程原理与技术绪论第⼀节酶的基本概念酶:具有⽣物催化功能和特殊构象的⽣物⼤分⼦。
酶⼯程:利⽤酶的催化作⽤,在特定的酶反应器中,把相应的原料转变为产品的过程。
酶的催化作⽤具有:专⼀性、⾼效性,作⽤条件温和可控性。
第⼆节酶的分类与命名酶的分类:蛋⽩类酶(P酶)核酸类酶(R酶)两⼤类别。
蛋⽩类酶(P酶):氧化还原酶,转移酶,⽔解酶,裂合酶,异构酶,合成酶(或称连接酶)磷酸内酶(R酶):分⼦内催化磷酸内酶、分⼦间催化磷酸内酶。
第三节酶活⼒的测定酶活⼒⼤⼩可⽤⼀定条件下内酶所催化的反应初速率表⽰。
终⽌酶反应的⽅法:(1)加热使酶失活(2)加⼊适宜的酶变性剂(如三氯醋酸);(3)调节pH值;(4)低温终⽌反应。
⼆、酶活⼒单位在特定条件下,每1 min 催化1 µmol 的底物转化为产物的酶量定义为1 个酶活⼒单位。
这个单位称为国际单位(IU)在特定条件下,每秒催化1 mol底物转化为产物的酶量定义为1卡特(Kat) 1Kat = 6×10 7 IU 酶的⽐活⼒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单位重量(mg)蛋⽩质或RNA所具有的酶活⼒单位数。
酶⽐活⼒=酶活⼒(单位)/ mg (蛋⽩或RNA)第⼀篇酶的⽣产1、提取分离法2、⽣物合成法3、化学合成法⽣物合成法:经过预先设计,通过⼈⼯操作,利⽤微⽣物细胞、植物细胞或动物细胞的⽣命活动来获取所需酶的技术过程。
⽣物合成的过程:获得优良产酶菌株、优化培养、细胞新陈代谢、酶和其他代谢物、分离纯化。
反义链:在RNA的转录中,⽤作模板的DNA称为反义链。
(3’---5’)有义链:在RNA的转录中,不⽤作模板的DNA称为有义链。
不同的RNA的⽣物学功能:1.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2.具有⽣物催化活性。
3.tRNA是在蛋⽩质合成过程中,作为氨基酸载体。
并由其中的反密码⼦识别mRNA上的密码⼦;mRNA是蛋⽩质合成的模板;rRNA是蛋⽩质合成的场所。
sRNA是⼩分⼦核糖核酸,在分⼦修饰和代谢调节⽅⾯起重要作⽤。
酶工程复习整理
![酶工程复习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4d39db8d856a561252d36f87.png)
固定化的方法有哪些
1.载体结合法:将酶结合于水不溶性载体的一种固定化方法。
根据结合的方式不同,又可分为物理吸附、离子结合和共价结合三种。
A.物理吸附:作用力:氢键、范德华力、疏水键等。吸附剂包括无机吸附剂(高岭土、皂土、硅酸、氧化铝等)和有机吸附剂(纤维素、胶原等)比较受重视。
b.序列随机机制:两种底物不按一定的顺序结合,产物的释放也是随机的。某些激酶例如肌酸激酶等就服从随机反应机理。
乒乓机制:酶首先和一个底物结合,释放出一个产物以后,再与另一个底物结合,并释放出产物,不形成三元配合物。转氨酶、某些黄素酶在内的许多酶都具乒乓反应机制
酶抑制作用的类型:
A.可逆抑制作用(reversible inhibition):抑制剂与酶以非共价键结合,用透析、超滤或凝胶过滤等方法可以除去抑制剂,恢复酶活性。
几何异构专一性:酶能识别顺反异构体。
键专一性:酶只要求作用于一定的键,对键两端的基团无要求。
基团专一性(族专一性):除了对键要求以外,还要求键一侧的基团为特定的基团。
绝对专一性:对唯一的底物催化唯一的反应。
酶活性中心的构成:
酶的活性中心(active center):酶分子上与催化活性直接相关的少数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催化区域。包括结合部位Binding site:酶分子中与底物结合的部位或区域(结合部位决定酶的专一性)以及活性中心-催化部位catalytic site:酶分子中促使底物发生化学变化的部位(催化部位决定酶所催化反应的性质。)
Kcat型不可逆抑制剂(自杀底物):既能与活性中心结合,又能被活性中心催化反应,反应后在抑制剂分子上产生活性基团,再与活性中心的必需基团反应,产生共价修饰。专一性高
酶工程复习资料二
![酶工程复习资料二](https://img.taocdn.com/s3/m/d0ba3534453610661ed9f4b6.png)
酶(enzyme):酶是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生物大分子,按照其化学组成,可分为蛋白类酶(P 酶)和核酸类酶(R酶)酶工程:酶的生产与应用的技术过程。
水活度:指体系中水的逸度与纯水逸度之比。
aw=YwXw酶的固定化:采用各种方法,将酶与水不溶性的载体结合,制备固定化酶的过程。
固定化酶:固定在载体上并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催化反应的酶。
氨基酸置换修饰:将酶分子肽链上的某一个氨基酸换成另一个氨基酸的修饰方法。
定点突变:在DNA序列中的某一特定位点上进行碱基的改变从而获得突变基因的操作技术。
是蛋白质工程和酶分子组成单位置换修饰中常用的技术。
侧链基团修饰:采用一定的方法(一般为化学法)使酶分子的侧链基团发生改变,从而改变酶分子的特性和功能的修饰方法。
金属置换修饰:把酶分子中的金属离子换成另一种金属离子,使酶的特性和功能发生改变的修饰方法。
大分子结合修饰:采用水溶性大分子与本科的侧链基团共价结合,使酶分子的空间构象发生改变,从而改变酶的特性与功能的方法。
酶的提取:在一定的条件下,用适当的溶剂或溶液处理含酶原料,使酶充分溶解到溶剂或溶液中的过程,也称为酶的抽提。
沉淀分离:通过改变某些条件或添加某种物质,使酶的溶解度降低,从溶液中沉淀析出与其他溶质分离的技术过程。
酶分子修饰:通过各种方法使酶分子的结构发生某些改变,从而改变酶的某些特性和功能的技术过程称为酶分子修饰。
盐析沉淀法:简称盐析法,是利用不同蛋白质在不同的盐浓度条件下溶解度不同的特性,通过在酶液中添加一定浓度的中性盐,使酶或杂质从溶液中析出沉淀,从而使酶与杂质分离的过程。
等电点沉淀法:利用两性电解质在等电点时溶解度最低,以及不同的两性电解质有不同的等电点这一特性,通过调节溶液的pH值,使酶或杂质沉淀析出,从而使酶与杂质分离的方法称为等电点沉淀法。
有机溶剂沉淀法:利用酶与其他杂质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通过添加一定量的某些有机溶剂,使酶或杂质沉淀析出,从而使酶与杂质分离的方法称为有机溶剂沉淀法。
酶工程复习资料(整理)
![酶工程复习资料(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e65ebd33a32d7375a4178081.png)
第一章:(一)酶工程的概念•是将酶、细胞或细胞器等置于特定的生物反应装置中,利用酶所具有的生物催化功能,借助工程手段将相应原料转化成有用物质并应用于社会生活的一门科学技术•一、酶的分类• 1.氧化还原酶:2.转移酶:3.水解酶:4.裂合酶:5.异构酶 6.连接酶,7. 核酶(一)酶的组成形式1.单体酶( monomeric enzyme) :由一条或多条肽链组成,肽链间以共价键结合的酶。
2 .寡聚酶(oligomeric enzyme) :由若干相同或不相同的亚基以非共价键结合而组成,亚基一般没有活性,必须相互结合后才有活性。
3.多酶复合体(multienzyme system) :由2个或2个以上功能相关的酶通过非共价键连接而成的、能进行连续反应的体系就是多酶复合体。
(二)酶的结构特点(holoenzyme) (apoenzyme) (cofactor)全酶 = 酶蛋白 + 辅因子(金属离子、辅酶、辅基)金属离子无机离子金属离子有机化合物辅酶、辅基⏹辅酶(coenzyme) :指与酶蛋白结合比较松弛的小分子有机物质,通过透析方法可以除去。
例如硫胺素、焦磷酸。
⏹辅基(prosthetic group) :是以共价键和酶蛋白结合,结合的较紧密,不能通过透析法除去,需要经过一定的化学处理才能与酶蛋白分开。
四、酶的作用机制(一)酶的结构组成及活性中心调控基团中心外必需基团酶的结构必需基团活性中心结合部位中心内必需基团催化部位活性中心以外的必需基团其它部分1、酶的活性中心(active center) :是指结合底物和将底物转化为产物的区域,通常是相隔很远的氨基酸残基形成的三维实体。
2、结合部位:酶分子中与底物结合,使底物与酶的一定构象形成复合物的基团。
酶的结合基团决定酶反应的专一性。
3、催化部位:酶分子中催化底物发生化学反应并将其转变为产物的基团。
4、 4、调控基团:酶分子中一些可与其他分子发生某种程度的结合并引起酶分子空间构象的变化,对酶起激活或抑制作用的基团催化基团决定酶所催化反应的性质,同时也是决定反应的高效性。
酶工程 第一章绪论 第三节酶的组成、分类与命名
![酶工程 第一章绪论 第三节酶的组成、分类与命名](https://img.taocdn.com/s3/m/b82bef69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c3.png)
裂合酶可脱去底物上某一基团而形成一个双键,或可 相反地在双键处加入某一基团,重要的有醛缩酶、水化酶、 脱氨酶等。
第三节 酶的组成、分类与命名
5.异构酶(isomerases)
异构酶催化各种同分异构体的相互转化,其催化反应的通 式为
第三节 酶的组成、分类与命名
氧化还原酶在体内参与产能、解毒和某些生理活性物质 的合成。重要的主要有各种脱氢酶、氧化酶、过氧化物酶、 氧合酶等。
第三节 酶的组成、分类与命名
2.转移酶(transferases) 转移酶催化功能基团的转移反应,其催化反应的通式为
AB+C-→A+BC 这类酶的系统命名是“供体:受体某基团转移酶”,如丙 氨酸:酮戊二酸氨基转移酶(习惯名为谷丙转氨酶)
第三节 酶的组成、分类与命名
转移酶在体内将某基团从一个化合物转移到另一个化合物, 参与核酸、蛋白质、糖类以及脂肪的代谢与合成。重要的主要 有酰基转移酶、糖苷基转移酶、酮醛基转移酶、磷酸基转移酶、 含氮基转移酶、含硫基团转移酶等。
3.水解酶(hydrolases)
水解酶催化水解反应,其催化反应的通式为
第三节 酶的组成、分类与命名
2.寡聚酶 这类酶由若干相同或者不同的亚基组成,这些亚基一般没 有活性,必须相互结合后才有活性,其分子量从35000至几百 万,如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等。 3.多酶复合体 多酶复合体是指由多种酶彼此嵌合形成复合体进行连续反 应的体系。这种多酶复合体有利于一系列反应的进行,其分子
酶工程
第一章 绪论
第三节 酶的组成、分类与命名
一、酶的组成
除少数已经鉴定的具有催化活性的RNA分子外,几乎所有 的酶都是蛋白质,所以和其他蛋白质一样,酶也具有四级空间 结构形式。根据酶的组成成分可以将酶分为三类:
(整理)酶工程复习提纲
![(整理)酶工程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c7069892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47.png)
(整理)酶⼯程复习提纲酶⼯程复习提纲第⼆章酶的定义、组成、特征及分类⼀、从化化学本质上讲酶到底是⼀种什么物质?⼆、⼀般催化剂的特性:1.只能进⾏热⼒学上允许进⾏的反应;2.可以缩短化学反应到达平衡的时间,⽽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3.通过降低活化能加快化学反应速度。
4.它本⾝的数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后不发⽣改变。
三、酶作为催化剂的显著特点:⾼效、专⼀、温和、可调节四、酶的分类(⼀)、酶的组成分类单纯酶:它们的组成为单⼀的蛋⽩质。
结合酶(全酶):蛋⽩质(酶蛋⽩)+辅因⼦酶蛋⽩决定反应的特异性,辅因⼦决定反应的类型与性质。
辅因⼦:辅酶:与酶蛋⽩结合疏松,可⽤透析或超滤的⽅法除去的辅因⼦。
辅基:与酶蛋⽩结合紧密,不能可⽤透析或超滤的⽅法除去的辅因⼦。
(⼆)、酶的结构分类(1)、单体酶(monomeric enzyme) :仅具有三级结构的酶,即只由⼀条肽链组成的酶。
(2)、寡聚酶(oligomeric enzyme):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同或不同亚基以共价键⽅式连接⽽形成的酶。
(3)、多酶复合体(多酶体系,multienzyme system):由⼏种功能不同的酶聚合在⼀起,分⼯合作。
共同催化⼀个⽣化反应过程。
(4)、多功能酶(multifunctional enzyme):⼀些多酶体系在进化的过程中由于基因融合,致使多种不同催化功能存在于⼀条多肽链上,这种⼀条肽链具有多种催化功能的酶叫多功能酶。
(三)、酶的功能组成—酶的活性中⼼酶的活性中⼼:与底物结合并进⾏催化反应的特殊的必需基团。
结合基团:决定酶的专⼀性活性中⼼内的必需基团必需基团:催化基团:决定酶的催化性质活性中⼼外的必需基团:维持酶的空间结构和催化功能所必需的基团五、酶的专⼀性;第三章酶的作⽤机理⼀、酶作⽤专⼀性的机制(⼀)“三点结合”的催化理论三点结合”的催化理论认为酶与底物的结合处⾄少有三个点,只有当三点完全结合的情况下。
催化作⽤才能实现,酶促反应才能进⾏。
Chapter 1 酶与酶工程(整理)
![Chapter 1 酶与酶工程(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e32b8d29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ca.png)
第一章酶与酶工程第一节酶的底子概念与开展史〔一〕酶与酶工程酶〔enzyme〕:由活细胞发生的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生物大分子。
酶工程(enzyme engineering):酶的出产、应用的技术过程。
★酶工程已在工业、农业、医药、食品等方面有广泛应用,并在资源、能源、环保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酶的开展史1、酶在古代的应用★早在4000年前的周朝,我国人们就不自觉地将酶的催化作用应用于酿酒、制酱工业。
★一种古老的酶技术〔酒曲〕从远古时代被用于豆成品调味料 (豆面酱) 和发酵饮料 (米酒、酒精) 的出产,而且一直沿用到今天。
★蒸过的米参加霉菌混合物就能得到酒曲,这项技术世代相传。
2、酶学研究的历史★最早的酶学尝试:1783年,意大利科学家Spallanzani发现鸟的胃液能分解消化肉类。
斯帕兰扎尼〔Spallanzani〕他用本身饲养的山鹰做了一个十分耐人寻味的尝试。
他将一块生肉塞进一个上面布满许多孔眼的金属小管子里,管子两端盖紧,不使肉掉下来,然后迫使山鹰吞下小管。
过一段时间再设法取出小管。
小管依然完好无损,盖子仍牢牢地固定在小管上,但是管中的肉不见了,只留下一些淡黄色的液体,这使斯巴兰沙尼惊讶不已。
这恐怕要算最早的酶学尝试。
虽然他未说明此物为酶,但后来有人还是把他看作是酶的最早发现者。
★酶水解作用的发现: 1814年,德国物理学家 Kirchhoff研究了酶的水解现象。
基尔霍夫〔Kirchhoff〕发现淀粉经稀酸加热后可水解为葡萄糖,而某些谷物种子在发酵时也能生成复原糖。
假设把种子抽芽时的水提取物加到泡在水里的谷物中,也能发生不异的水解反响,很显然,活的谷物种子的水解能力取决于包含在此中的水溶性物质,这种水溶性物质脱离了生物体后仍能阐扬作用。
★最早的酶制剂:1833年,法国化学家Payen和Persoz得到了diastase。
佩恩〔Payen〕和帕索兹 (Persoz) 他们从麦芽的水抽提物中,用酒精沉淀得到一种可使淀粉水解成可溶性糖的物质,称之为淀粉酶〔diastase['daiəstei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酶的分类(注意序号不能变,用于命名)
1.氧化-还原酶: 主要包括脱氢酶(dehydrogenase)、氧化酶(Oxidase)、
过氧化物酶、氧合酶、细胞色素氧化酶等。
(NAD+等辅酶再生困难,
费用高,因此应用受限)
2.转移酶:转移酶催化基团转移反应,即将一个底物分子的基团或原
子转移到另一底物分子上,包括酮醛基转移酶、酰基转移酶、糖苷基转
移酶、含氮基转移酶等。
(常用辅酶VB6)
3.水解酶:水解酶催化底物的加水分解反应,主要包括淀粉酶、蛋白
酶、核酸酶、脂肪(酯)酶、糖苷酶等,水解酶一般不需辅酶。
4.裂合酶:裂合酶催化从底物分子中移去一个基团或原子形成双键的
反应及其逆反应。
主要包括醛缩酶、水化酶及脱氨酶等。
5.异构酶:异构酶催化各种同分异构体的相互转化,即底物分子内基
团或原子的重排过程,外消旋、差向异构、顺反异构等。
(可遇不可
求)
6.连接酶或合成酶:催化C-O键(与蛋白质合成有关)、C-S键(与脂肪酸
合成有关)、C-C键和磷酸酯键的形成反应;特点是需要ATP等高能磷酸
酯作为结合能源,有的还需金属离子辅助因子。
7.核酶:核酶是唯一的非蛋白酶。
它是一类特殊的RNA,能够催化
RNA分子中的磷酸酯键的水解及其逆反应。
二、酶的分类
1.根据结构特点分类
| a.单体酶
|b.寡聚酶:多亚基,多为调节酶变构酶。
|c.多酶体系 | c1.多酶复合体:多个蛋白,如醇脱氢酶,丙酮酸脱氢酶。
功能酶:一些多酶体系在进化过程中由于基因的融合,形成由一条多肽链组成却具有多种不同催化功能的酶。
酶) b1.酶蛋白
辅助因子:辅酶,辅基,金属离子。
辅因子:酶的非蛋白质部分,可为无机离子也可为有机化合
物。
辅酶:有机辅因子与酶蛋白结合松散即为辅酶。
(e.g.
NAD+,NADP+,CoQ,CoA,生物素,地高辛,吡哆醛,叶酸)
辅基:有机辅因子与酶蛋白结合紧密即为辅基。
(e.g. FMN,
FAD,铁卟啉)
结合酶中的金属离子作为辅助因子有多方面功能,它们可能是
酶活性中心的组成成分,也可能通过稳定酶分子构象或作为桥
梁使酶与底物相连接发挥作用。
(e.g. 锌、铁、镁、锰)
大多数辅酶为核苷酸和维生素或它们的衍生物。
除水解酶和连接酶(只需要金属离子)外,其它酶都需要特定的辅酶。
三、酶的结构特点
a.结合部位(羟基,氨基,羧基,酰胺键)
b.催化部位
c.调节部位
活性中心:结合部位+催化部位。
直接与底物结合,并和酶催化作用直接有关的区域叫酶的活性中心(active center)或活性部位(active site)。
必需基团:参与构成酶活性中心和维持酶特定构象所必需的基团为酶的必需基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