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邓三期末复习重点
毛邓三期末考试的投机知识点
![毛邓三期末考试的投机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dbf9e00a6c30c2259019ea6.png)
1、毛邓三期末考试的名词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三个代表"3.科学发展观4.解放思想5.实事求是6.与时俱进7.求真务实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9.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0.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1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三大法宝)12.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1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1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1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16.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17.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18.和平赎买19.国家资本主义20.社会主义本质论断2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2.社会主义的根本矛盾和根本任务23.小康社会2、选择题型重点----基本理论事实知识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概念是在1938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由毛泽东所作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首次提出来的;2.毛泽东思想的主题是中国革命问题,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理论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是"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么发展"的问题;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至今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的集中概括(科学内涵)是:"三个代表";5."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6.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第一要义是发展,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实事求是;8.党的思想路线,简称"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因为"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基本内容的核心;9.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赋予"实事求是"这个成语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的思想内涵,成了一个包含唯物论\认识论和辩证法思想的哲学命题,成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0.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11.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体现了时代的精神,解放思想\与时惧进\求真务实等都是对其的时代精神的体现.12."实事求是"这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要求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要走自己的路,要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其他各方面的创新.13.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基本情况.半殖民地半封建,是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14.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15.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革命的首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的剥削和压迫,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16.中国近代革命的性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17.中国革命处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时代,因而是新民主主义革命.1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19.中国近代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2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2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无产阶级及其政党.23.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革命)的核心问题是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革命领导权掌握在资产阶级手里还是掌握无产阶级手里,这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根本的区别.2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既不是社会主义革命,也不是一般的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在世界进入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时代的带有社会主义革命性质色彩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2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经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2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27.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简答题):经济\政治\文化三大纲领.2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三个法宝):党的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29.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30.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一场农民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战争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3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既不是资本主义社会,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而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32.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是历史的必然,是由中国的特殊的国情\中国革命的性质和发展前途及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决定的.有着经济\政治\文化\国际和人民意愿等方面的因素和条件.33.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即社会主义过渡,毛泽东和党中央有一个思想认识的转变过程:从原来设想先搞建设\再一举过渡,到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即从彻底完成民主革命任务起逐步过渡.34.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5.对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合作化道路,这是必由之路.36.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具体政策:遵循自愿互利\典型师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依靠贫农\下中农,团结其他中农,由限制到逐步消灭富农剥削;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37.用和平赎买的方法,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8.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大体上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三个发展阶段;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手工业供销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司合营三个阶段.39.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和平方法.40.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历史上,两个世界历史上各种革命大变动中罕见的事实:一是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二是这样的变革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震荡,反而极大地加强了人民的团结,并且是在人民普遍拥护的情况下完成的.41.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从这时候开始.42.毛泽东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就向全党提出要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第一次结合是指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走出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他提出"以苏为鉴",探索自己的道路.43.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44.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一是公有制占主体;二是共同富裕.45."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都说明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46.中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所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起始阶段.简单地说,就是指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4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48.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4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50.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看课本)51.邓小平的"三步走"经济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体内容看课本)3、期末考试简答题(重点)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为什么).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理解.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几个成果.4.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5.什么是真正的理论创新?6.中国近代社会的基本国情.7.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8.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9.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10.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内容(就是1953年的党的总路线).11.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三个阶段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三个阶段,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三个阶段.1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13.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科学内涵的理解.14."发展是硬道理"的理解15.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理解16.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解1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18.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20.社会主义建设的"三步走"发展战略4、论述题(重点)1.论述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时代背景,历史根据,实践基础等等)2.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3.如何理解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要坚持走自己的路(也就是走中国特色的道路)?4.资本主义为何在中国走不通?或者在中国为什么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需要从第三章寻找相关答案,还要结合第四章的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内容)5.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重要意义?6.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中国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走上社会主义道路?)7.为什么要从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8.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的重大意义?9.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10.如何正确认识我国正处在并将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11.如何正确理解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2.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关系?13.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一脉相承又是与时俱进的辨证关系.5、考试可能热点问题考试热点之一(和谐社会)根据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第9期整理而成1.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是什么?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比较快,但同时犯罪、经济纠纷、信访数量的增长速度也很快。
毛邓三重点内容(含答案)
![毛邓三重点内容(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af6aea19e8b8f67c1cb92e.png)
1、中共七大所讲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指谁的思想?毛泽东2、毛泽东所讲的将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是指什么?毛泽东把“努力找出在中国这块大地上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作为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3、谁的思想反应了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江泽民4、在哪本著作中第一次对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解释?941年5月毛泽东第一次对实事求是作出科学解释的著作就是《改造我们的学习》。
5、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是什么?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7、中国共产党认为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又是土地问题。
8、新民主主义社会在本质上是怎样的社会形态?过渡性的社会9、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什么?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便作了明确的概括并多次强调说:“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基本特征是什么?1.摆脱不发达状况,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阶段。
2.农业人口逐渐减少,工业人口逐渐增多。
3.自然经济逐渐减少,市场化程度逐渐提高。
4.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教育科技文化逐渐走向发达。
5.贫困人口逐渐减少,全体人民逐渐走向富裕。
11、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什么?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12、社会主义改革的本质是什么?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3、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制度是什么?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4、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5、我国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方针是什么?必须从我国的具体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必须要有领导、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必须确保国家的安全团结。
1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主题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毛邓三复习提纲
![毛邓三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4f5fbe135f0e7cd184253656.png)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复习提纲第一章1.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2.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3.如何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基本要求和重大意义?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的、协调的、均衡的发展,强调统筹坚固,那么科学发展观有没有重点?(围绕“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发展观与重点发展观的辩证统一”展开),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相互关系,以人为本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关系。
第二章第三章1、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大革命时期有人提出“天然领导权”思想,请分析这种观点并且说明无产阶级领导权主要内容。
【材料1】大革命时期的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在普通形势之下,国民革命的胜利,自然是资产阶级的胜利,……国民革命成功后,在普通形势之下,自然是资产阶级握得政权。
所以中国农民运动,必须国民革命完全成功,然后国内产业勃兴,然后普遍的农业资本化,然后农业的无产阶级发达集中起来,然后农村间才有真的共产的社会革命之需要。
——摘自陈独秀《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1923年12月1日)【材料2】彭述之关于中国无产阶级是国民革命天然领导者的观点。
在四大召开的前夕,彭述之写了《谁是中国革命的领导者?》一文。
在这篇文章中,他虽然肯定无产阶级应当领导革命,同时又认为“各个阶级,除开游民无产阶级外,差不多是和无产阶级接近的。
容易受工人阶级的暗示和领导的”,所以这个领导权是“天然”地落到了无产阶级的身上,用不着去争取.【材料3】然而这种革命,已经不是旧的、被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的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的革命,而是新的、被无产阶级领导的、已在第一阶段上建立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和建立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为目的的革命。
——摘自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问题1:分析材料1和材料2中的错误观点。
问题2:结合材料3说明毛泽东提出的正确观点。
【答案要点】(1)材料1中的观点错误在于“二次革命论”,没有认识到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的辩证关系,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中间硬插进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阶段,必然导致放弃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从而实际上取消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毛邓三复习要点吐血总结
![毛邓三复习要点吐血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8a8662fed630b1c59eeb543.png)
毛概考试重点第一章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4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P36第二章1、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P48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P523、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4、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为什么要继续解放思想?怎样科学地理解理论创新?第三章1、如何理解中国革命实践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间的关系?2、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603、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第四章1、我国是如何社会主义改造的?2、如何认识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3、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第五章1、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2、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3、如何理解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第六章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理论意义?2、如何理解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提出了那些要求?3、如何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第七章1、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2、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3、为什么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第一章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4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就是把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P36科学发展,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第二章1、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P48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根本前提:一切从实际出发(2)根本途径:理论联系实际(3)实质和核心:实事求是(4)根本目的和验证条件: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毛邓三重点
![毛邓三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6efc3bc30c22590102029df8.png)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复习重点与难点(1)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2)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的历史条件(4)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复习重点与难点(1) 党的思想路线的主要内容(2) 邓小平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不断丰富和发展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复习重点与难点(1) 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和时代特征(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复习重点与难点(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2)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3)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复习重点与难点(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2)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3)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复习重点与难点(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涵义和主要特征(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3) 坚持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复习重点与难点(1)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2)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3) 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复习重点与难点(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2)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3)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4)走新型工业化道路(5)可持续发展战略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复习重点与难点(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2)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3) 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复习重点与难点(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2) 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文化生产力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复习重点与难点(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涵义和重要意义(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复习重点与难点(1) “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的的科学构想(3)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方针政策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战略复习重点与难点(1) 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2)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3)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复习重点与难点(1) 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2)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3) 建立巩固的国防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第十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复习重点与难点(1)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2) 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3) 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4)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毛邓3期末复习重点
![毛邓3期末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f86aeb2baf45b307e8719708.png)
毛概期末复习重点1.对马克思中国化提出过程的理解。
(1)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2)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曾经想过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当中去;(3)实现这个命题的是毛泽东。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假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
4.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解。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它的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和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一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科学发展观。
5.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
(1)它们分别属于马克思中国化历史进程中不同历史范畴的两大理论体系;(2)二者作为马克思中国化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其中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源泉;后者是前者的继承与弘扬。
6.实事求是的含义和内容。
含义:“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毛概(毛邓三)期末复习提纲
![毛概(毛邓三)期末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7bbae6e881c758f5f61f6777.png)
毛邓复习提纲1、如何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
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科学发展观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关系到中国未来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3、如可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主要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我们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就是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就是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大力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毛邓三期末复习提纲
![毛邓三期末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87ced822482fb4daa58d4b90.png)
第八章1.当初中国选择高度集中地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①从客观条件看,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国民经济实力十分薄弱,现代工业很少。
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工业化建设,建立高度集中地计划经济体制,有利于迅速、有效地集中全国的经济力量,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各种条件;②从主观条件来说,当时在理论上普遍把计划经济看作诗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③在经济结构简单、科技水平不高、社会利益关系相对单纯的情况下,计划经济体制也能够比较顺利地进行;④苏联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对我国经济体制的选择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2.什么事按劳分配?公有制企业职工的收入是按劳分配吗?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劳动,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收入,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以及和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职工持股、法人持股以及同各种非公有经济的合营等各种形式纷繁多样。
因此,企业内部的分配形式也呈现多样化,企业职工收入的来源和形式已经不仅仅是依靠按劳分配。
但是,只要企业仍然是公有制或公有控股企业,按劳分配就应当仍然是企业内部职工收入的主要形式,职工收入的主要部分仍然来自按劳分配。
3.对于如何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做到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发表你的看法?①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社会主义必须走共同富裕之路,然而共同富裕决不等于也不可能是完全平均,决不等于也不可能是所有社会成员在同一时间以同等速度富裕起来,共同富裕作为一个历史过程,全体社会成员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必然会出现有先有后、有快有慢的不同,这是整个社会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②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第一,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毛邓三期末复习
![毛邓三期末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069e071b7cd184254b35359b.png)
• ★6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 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实 行这一制度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 阶段国情 ) •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的发展过程 • 8。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实质 • 9。为什么要提出先富这一政策 • 10。新农村建设的总要求 • 11。评析中国气候威胁论并指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 问题的战略选择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探索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7。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的三个阶段性目标 8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特点与总体上的小康的特点,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 • • • •
1。为什么说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 ★2。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3。改革中的问题以及进一步改革的任务 4。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 5。中国对外开放的依据和特点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 ★1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制定路线、方针的基本原 则,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实际是什么 •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断的两个基本涵义是什么 • ★ ★4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P151
• • • •
• • • • • •
★3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 4。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5。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6。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内容、特点 7。对农业手工业改造的方针和步聚 8。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必要性、可能性 以及改造的形式、采取的利润分配方式 • 9为什么我国可以用和平赎买的方式实现对资本主 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0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毛邓三期末复习
第一章 马克国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毛邓三复习重点
![毛邓三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9996f0ed4afe04a1b071dede.png)
毛邓三复习思考题第一章1.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邓小平理论的内涵? 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是什么? P11-13(多选)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邓小平理论的内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重大理论成果,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和时代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2.如何理解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P24-25 (重点问答题)一,以人为本就是以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二,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四,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3.试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P25-26 (重点的重点)一,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展,就是要努力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三,科学发展观主张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4.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是指什么人?p24-25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最广大人民群众。
5.如何正确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和科学体系?p20 (必考多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发展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前提;发展先进文化,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实现最广大的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保证;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人民群众则是创造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毛邓三重点(全)
![毛邓三重点(全)](https://img.taocdn.com/s3/m/49852440be1e650e52ea9982.png)
第一章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大重要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2、十三大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内容。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答:依照历史的逻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包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和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两重镜像。
(1)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革命与建设具体实践中的运用和发展。
①正确坚持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的前提和基础。
②立足于中国实际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的根本原则。
③融合民族文化、体现民族特色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的根本要求。
(2)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时代的发展、时代的特征结合起来。
①剖析时代特征,解答时代课题,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现实任务。
②弘扬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科学精神,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目标要求。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是什么?答:(1)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获得成功,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面貌,并将长期影响中国的前途和命运。
(2)为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柱。
(3)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第二章1、实事求是提出时间:1978年12月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三章1、中国共产党革命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2、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①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首要对象②封建主义是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又一主要对象③官僚资本主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⑵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①无产阶级掌握领导权的历史必然性②无产阶级领导权要通过中国共产党来实现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①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和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②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动力③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⑷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3、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⑴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段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毛邓三复习重点(考试必过)!
![毛邓三复习重点(考试必过)!](https://img.taocdn.com/s3/m/baf98d4f2b160b4e767fcfad.png)
1.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2.社会主义本质的目标是达到共同富裕。
3.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4.改革开放的性质,既是我们党领导的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5.党的十四大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6.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7.党的十六大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8.依法治国的主题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10.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简答题:1.三个代表⑴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是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⑵内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⑶关系:“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是实现最大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前提;发展先进文化,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保证;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邓小平“老三步”⑴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⑵我国“三步走”的现代化发展战略,是党的第二代和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参考了国外现代化发展的历史经验,总结我国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对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深刻把握,对现代化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毛邓三复习提纲
![毛邓三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b4387f32ff00bed5b8f31d0e.png)
复习提纲10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形成、内涵、历史地位)(1)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
形成:毛泽东思想产生于中国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历程:经过对中国社会的调查研究,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开辟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经过遵义会议的转折,在中共七大上完成了历史飞跃,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内涵:它研究的主题是:“社会主义救中国”问题。
(科学体系: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人民战争理论4、政策和策略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6、党建理论7、国际战略和外交路线理论)历史地位: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全球化在中国的重大发展。
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
3、毛泽东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升华。
4、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成果。
(2)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形态的伟大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新阶段。
形成的历程:邓小平理论产生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经过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实现了历史转折,开辟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党的十五大上实现了飞跃,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内涵:研究的主题:社会主义发展中国的问题。
以“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主题(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1)社会主义本质论(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历史地位: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世情、国情、党情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提出的历史性课题:第一,提高领导水平、执政水平;第二,提高拒腐防变能力、抵御风险能力。
毛邓三复习重点
![毛邓三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d37996b369dc5022aaea0083.png)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程,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毛泽东思想:是针对中国革命的产物,引导共产党取得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邓小平理论: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三个代表:针对新时期,执政党在面对新形势下,指导共产党如何更好带领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针对当前我国实际形式,推进经济、文化、政治中各环节和谐发展;四者之间的关系是,后三者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四者虽然形成于不同的时期,面对不同的历史任务,但是基本精神是一致的,都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系同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3.科学发展观的形成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第一,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第二,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
第三,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发展:注重发展社会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以人为本: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推进经济、文化、政治、社会各个方面的各个环节的建设,协调并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统筹兼顾:既要总揽全局、统筹兼顾,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4.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什么是解放思想的科学含义?)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在新的发展阶段必须继续解放思想;邓小平指出: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毛邓三期末复习提纲
![毛邓三期末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dc0add89680203d8ce2f24e8.png)
第一章(周)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伦新阶段》政治报告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源于对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时间经验的科学总结。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
2、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3、怎样正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重大意义?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正确选择和伟大创造,同时也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继承,其时代背景是对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的科学把握,其历史根据是对国内外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其现实依据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对广大人民共同愿望的科学认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
坚持只能各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的坚持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4、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种全会,第一次提出。
2007年十七大写入党章)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全面是指各个方面都发展;协调时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可持续,是指发展进程要有持久性、连续性。
毛、邓、三整理
![毛、邓、三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dc601c46a8956bec0975e39b.png)
毛、邓、三复习整理(我只是根据老师勾画的重点和上课的笔记大概总结了一下,希望能给同学们做个参考。
之中有遗漏或错误的地方希望大家都提出来,我们一起总结、完善。
最后希望大家期末都能考出好成绩哈!)第一章选择或判断1.最早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人物:李大钊。
2.1935年遵义会议后,党的中央领导真正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3.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界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4.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
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中提出:“毛泽东思想就是中国的马列主义”。
是我们党正式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一科学概念的第一人。
7.1945年在党的第七次会议上,刘少奇明确提出毛泽东思想,并将其写入党章。
8. 1982年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
1987年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992年党的十四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容做了系统概括。
1997年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
9. “三个代表”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10. 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党的理论创新引领各方面创新。
简述或材料分析(由于内容太多,就只标注页数啦~重点不只这些,但老师勾画的只有这些,大家最好不要只背这些)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P3-6每段第一句,最好再加上些自己理解的话。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
P7-9 同上3.邓小平理论的内容。
P25-264.“三个代表”主要内容。
P30-315.科学发展观主要内容。
P36-386.为什么要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P2-3第二章选择或判断1. 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
毛邓三重点终极版
![毛邓三重点终极版](https://img.taocdn.com/s3/m/eda8b34033687e21af45a9eb.png)
毛邓三重点1. (多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2. P13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3. P14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通过调查研究,深刻论证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在理论上系统地总结了党领导中国革命特别是抗日战争的实践经验,逐渐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哲学思想、军事思想、统一战线思想和党的建设思想,科学地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精辟地论证了党的政策和策略。
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4. P19 毛泽东思想的三个方面 P82三大法宝三个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5. P23 倒数第一段(辨析题)党的十二大以后,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全面展开,邓小平紧紧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思考,提出了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重要新论断。
1987年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概括了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过程中,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发挥和发展的一系列科学理论观点。
这些观点构成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6. P29 第2段3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的重大现实问题7. P30 第三段“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8. P36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选择、论述)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9. P38 倒数第三段,倒数第六行科学发展观继续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毛邓三复习要点
![毛邓三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fe390747336c1eb91a375d55.png)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要点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问题1、为什么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p2---3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p3---5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p7----8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p9中共十七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明确界定的内涵 p115、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 p13---19如何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知识点1、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p192、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P24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p304、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 p36--37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p482、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p543、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p554、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 p59--60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问题1.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含义 p692.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政治、经济、文化纲领) p75--78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p81--86知识点1.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p65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p743.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和唯一宗旨 p84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问题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p932.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和历史经验 p96--105知识点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p912.新民主主义社会五种经济成分中处于领导地位和占优势的经济成分p90--913.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方法 p99--101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问题1、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
P1172、如何理解发展才是硬道理或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P122--123知识点: p128--129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邓三期末复习重点考试题型:单选20题,40分;多选5题15分;简答5题20分;材料分析1题10分;论述题2选1,15分上篇(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际、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分为三个方面: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的四个阶段?答: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2、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以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3、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党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从而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4、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了梳理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和任务,继续推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答: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现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第一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1.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答:“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些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当然还有别的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
3.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答: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4.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发生的历史必然性?答: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也是根本任务,就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
5.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社会历史条件?答:①时代条件的变化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②领导力量的变化 :中国无产阶级已经开十月革命的胜利始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③指导思想的变化 :开始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俄国革命经验重新考虑中国问题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1.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答: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革命性质和前途?答: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1)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的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2)封建主义是中国社会进步的主要障碍。
(3)中国革命的对象还有官僚资本主义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1)农民阶级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 (2)小资产阶级是可靠的革命力量 (3)民族资产阶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动力的一部分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1)这是由中国革命所处的时代条件决定的。
(2)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过于软弱,无力领导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取得胜利。
(3)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和优点,决定了中国无产阶级能够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革命者即领导力量是无产阶级。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民主革命的前途再也不是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而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和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并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3.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政治纲领、经济纲领、文化纲领?答:1. 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国体: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
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新民主主义政治的终极前途是社会主义的2.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1)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2)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3)保护民族工商业3.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强调的是文化的民族形式新民主主义文化是科学的,强调的是科学的内容。
新民主主义文化是大众的,强调的是大众的方向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1.中国革命必须以长期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2.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3.农村包围城市理论的主要内容?答:(1)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客观依据(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性):第一,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
第二,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
第三,中国革命的工作重心应该放在农村。
(2)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可能性:第一,中国的基本国情。
第二,国民革命影响的存在,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必备客观条件。
第三,中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客观条件。
第四,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第五,共产党的领导以及正确的政策,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最重要的主观条件。
(3)“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三者密切结合的红色政权建设的总概念。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1.建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答:首先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
其次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全民族的先锋队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答: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党是掌握这两个武器以战胜敌人的英勇战士。
第二章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与经验一、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思想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和性质及社会主要矛盾?答: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和性质:(1)政治上,新中国的政权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政权。
(2)经济上,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农业和手工业)经济并存,共同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主要矛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各族人民与国民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条件?答:1、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各项民主改革的完成和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威信空前提高,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国家已经有了相当强大、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2.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愈来愈不适应大规模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并且暴露出与大规模国家建设要求之间日益尖锐的矛盾。
3、在农村,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
4、计划经济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能较快地实现国家工业化。
5、“三反”、“五反”斗争后,国内阶级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促使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产生了在“三反”斗争胜利的基础上推进社会主义革命的意向。
6、初步确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奠定了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意识形态基础。
7、从国际环境看,当时国际上东西方正在冷战,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胜利采取仇视态度,对新中国实行孤立、封锁、遏制和侵略政策。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答:“一化三改”。
“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履行。
三、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1.以和平的方法进行社会主义改造2.以渐进的方式推进社会主义改造3.把对所有制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同时进行4.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5.社会主义改造在指导思想上始终围绕发展生产力这个中心。
四、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重大意义?答:1.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我国几千年来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①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②祖国大陆消灭了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实现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③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实现了“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④社会主义制度的全面确立,使人民政府掌握了国民经济的命脉,充分发挥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越性,迅速实现了全国财政经济的统一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是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最重大的事件。
这一胜利,极大地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和世界的面貌,鼓舞了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
3.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辟了道路:革命的根本目的是解放生产力。
革命后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4.4.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贡献第三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问题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1、理论成果: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召开;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2、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二、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1、为什么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答: 1.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时代主题和历史使命的根本要求。
5.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
3.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当代中国面临的各种问题的根本要求。
2、中国共产党怎样才能做到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答:(1)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关键,是能否“始终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