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2节 第2课时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自然地理基础 第1章 第2节 第2课时 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国际日界线
【生活实践】 1.印度的标准时间为82.5°E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差2.5个 小时。 2.关于时间早晚:同一地点“小数早”,也就是7时早于8时;同一瞬间、不同地 点“大数早”,也就是东八区的8时早于东七区的7时。 3.新疆的很多地方晚上10时还是白天的原因是我国各地都采用北京时间, 而新疆位于我国西部,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
(1)(区域认知)新西兰的奥克兰经度约为175°E,判断其所在的时区,并推测 布里斯班是在其东侧还是西侧,布里斯班应位于哪个时区。 提示奥克兰所在的时区为东十二区,布里斯班比奥克兰晚两个小时,所以布 里斯班应在奥克兰的西侧,位于东十区。
(2)(综合思维)该小伙乘坐从布里斯班飞往夏威夷檀香山的航班,飞行途中 越过180°经线后,机组人员会把飞机上显示的日期减去一天,还是加上一天? 为什么?
A.地方时 B.区时
C.标准时 D.夏令时
3.南昌市Y中学上午第一节课下课时,H中学教室时钟显示的时间是( B )
A.6:40
B.8:40
C.10:20
D.10:40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H中学第一节课开始时间为9:40,比南昌市Y中学 第一节课开始时间8:00晚1小时40分钟。我国国内学校作息时间一律采用 北京时间,南昌市接近120°E,地方时与北京时间接近,而H中学地方时比北 京时间晚将近2小时,经度往西约30°,故其所在城市可能为乌鲁木齐。 第2题,两校作息时间均为北京时间,北京时间是我国共同使用的标准时,可 以跨越东八区使用。 第3题,因为南昌市与乌鲁木齐的作息时间均为北京时间,南昌市Y中学上 午第一节课下课时为北京时间8:40,H中学教室时钟显示的时间也是8:40。
第1章第2节第2课时-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教学PPT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化学·选择性必修1 化学反应原理
学业 要求
1.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巩固应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热 的相关计算。 2.能熟练比较热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热的大小关系。
返回目录 3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化学·选择性必修1 化学反应原理
01
关键能力·提升
返回目录 4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核心突破二 反应热的大小比较
思考
导学
1
.
已
知
:
H2(g)
+
1 2
O2(g)═══H2O(l)
ΔH1 = - a kJ · mol - 1 , 2H2(g) +
O2(g)═══2H2O(l) ΔH2=-b kJ·mol-1。则 ΔH1 与 ΔH2 的大小关系如何?
提示:根据热化学方程式可知,b=2a,带上“-”号比较,ΔH1>ΔH2。
返回目录 14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化学·选择性必修1 化学反应原理
2.若A(g)+B(g)═══C(g) ΔH1<0,A(g)+B(g)═══C(l) ΔH2<0,则ΔH1与 ΔH2的大小关系如何?
提示:因为C(g)═══C(l) ΔH3<0,根据盖斯定律可知,ΔH3=ΔH2-ΔH1,所以 ΔH2<ΔH1。
C [C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s)+O2(g)═══CO2(g) ΔH=-393.5 kJ·mol- 1 ,A错误;C(s)→CO(g) 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s)+O2(g)═══2CO(g) ΔH=-221.2 kJ·mol-1,B错误;由图示能量数据结合盖斯定律可求出该反应的ΔH=+172.3 kJ·mol -1 ,C正确;温度不影响反应的ΔH ,D错误。]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2册 课后练习 第1章 第2节 第2课时 元素周期律(一)
第2课时元素周期律(一)[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能从原子结构的角度理解原子半径、元素第一电离能之间的递变规律,能利用递变规律比较原子(离子)半径、元素第一电离能的相对大小。
2.通过原子半径、元素第一电离能递变规律的学习,建立“结构决定性质”的认知模型,并能利用认知模型解释元素性质的规律性和特殊性。
一、原子半径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1)电子的能层数:电子的能层越多,电子之间的排斥作用使原子半径增大。
(2)核电荷数:核电荷数越大,核对电子的吸引作用就越大,使原子半径减小。
2.原子半径的递变规律(1)同周期:从左至右,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2)同主族:从上到下,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大。
3.原子或离子半径的比较方法(1)同种元素的离子半径:阴离子大于原子,原子大于阳离子,低价阳离子大于高价阳离子。
例如:r(Cl-)>r(Cl),r(Fe)>r(Fe2+)>r(Fe3+)。
(2)能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例如:r(O2-)>r(F -)>r(Na+)>r(Mg2+)>r(Al3+)。
(3)带相同电荷的离子:能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例如:r(Li+)<r(Na+)<r(K+)<r(Rb+)<r(Cs+),r(O2-)<r(S2-)<r(Se2-)<r(Te2-)。
(4)核电荷数、能层数均不同的离子:可选一种离子参照比较。
例如:比较r(K+)与r(Mg2+),可选r(Na+)为参照,r(K+)>r(Na+)>r(Mg2+)。
(1)能层数少的元素原子半径一定小于能层数多的元素的原子半径( )(2)核外能层结构相同的单核粒子,半径相同( )(3)质子数相同的不同单核粒子,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4)各元素的原子半径总比离子半径大( )(5)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离子半径均逐渐减小( )答案(1)×(2)×(3)√(4)×(5)×1.下列各组微粒不是按半径逐渐增大的顺序排列的是( )A.Na、K、Rb B.F、Cl、BrC.Mg2+、Al3+、Zn2+D.Cl-、Br-、I-答案 C解析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离子半径)逐渐增大,故A、B、D三项中的各微粒的半径逐渐增大;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Mg2+、Al3+能层数相同但铝的核电荷数大,所以Al3+的半径小,故C 项微粒不是按半径逐渐增大的顺序排列的。
高中化学教招试讲教案第1章 第2节 第2课时
第2课时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学业要求
核心素养对接
1.了解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2.能列举、描述、辨识氯气的重要物理
性质、化学性质及实验现象。
3.能说明氯水的重要性质及其应用。
4.能说明次氯酸的性质。
1.能根据氯水中的微粒种类和性质,预
测氯水的性质,以培养学生证据推测和模型认知的素养水平。
2.让学生设计实验验证氯水的性质,以培养科学研究与创新意识。
3.通过氯气泄漏自救方案的设计,培养
学生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素养。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当一个未知物质摆放在面前时,我们应该按照什么样的程序来研究它?请带着这个问题完成下列知识点:
知识点二氯气的性质。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同步练习及答案:第一章第二节第二课时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同步练习第2课时元素周期律的应用一、单选题1.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处,可以找到()A. 合金B. 农药C. 催化剂D. 半导体材料2.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不正确的是()A. 在氧气中,铷(Rb)的燃烧产物比钠的燃烧产物更复杂B. 砹(At)为有色固体,AgAt难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C. 由水溶液的酸性:HCl>H2S,可推断出元素的非金属性:Cl>SD. 硅、锗都位于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处,都可以做半导体材料3.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一定处于周期表II A族B. 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属于过渡元素C. 某元素原子核外的电子数为63,则它是第6周期副族元素D. 除短周期外,其他周期均为18种元素,副族元素没有非金属元素4.如图所示,元素周期表中的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处用虚线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虚线右上方的元素为均为金属元素B. 紧靠虚线两侧的元素都是两性金属元素C. 可在虚线附近寻找半导体材料(如Ge、Si等)D. 可在虚线的右上方,可寻找耐高温材料5.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列推断,其中错误的是()A. 铍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可能具有两性B. 砹单质是有色固体,砹化氢很不稳定C. 碳酸锶难溶于水,但易溶于盐酸D. 砷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一种强酸6.现有短周期元素X、Y、Z、M,X、Y位于同主族,Z、M位于同主族,Y、Z位于同周期,X与Z、M都不在同一周期,Z的核电荷数是M的2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简单阳离子的氧化性:Y>XB. 气态氢化物的沸点:Z>MC. X、Z与M不可能存在同一离子化合物中D. Y2Z的溶液:c(Y+):c(Z2−)>2:17.X、Y、Z、M、R为五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和最外层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R元素是短周期中除稀有气体之外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
化学必修一第1章 第2节 第2课时
第一章第二节第2课时一、选择题1.(2014·经典习题选萃)下列有关气体体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态物质体积的大小,由构成气体的分子大小决定B.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态物质体积的大小,由构成气体的分子数决定C.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同,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也不同D.气体摩尔体积是指1 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约为22.4 L【解析】A中气态物质体积与构成气体的分子大小无关;C中比较气体的体积一定要在相同状况下;D中气体摩尔体积是指在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约为22.4 L。
【答案】 B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新|课 | 标|第 | 一| 网A.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为22.4 LB.1 mol任何物质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都为22.4 LC.标准状况下,1 mol水所占的体积是22.4 LD.标准状况下,22.4 L的任何气体的物质的量都是1 mol【解析】按气体摩尔体积的“四要素”即状态(气体)、状况(条件:温度、压强)、定量(1 mol)、数值(体积)进行分析,A中没有指明该物质所处的状况即:温度、压强;B中没有指明该物质所处的状态;C中的水在标准状况下不是气体;D是对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应用,故A、B、C三项错误,正确的是D。
【答案】 D3.(2013·惠阳高一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11.2 L HCl的物质的量为1 molB.常温常压下,9克水的物质的量为0.5 molC.32 g氧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6.02×1023D.常温常压下,0.5×6.02×1023个一氧化碳分子所占体积是11.2 L【解析】A项,n(HCl)=11.2 L22.4 L·mol-1=0.5 mol,A项错误;B项,n(H2O)=9 g18 g·mol-1=0.5 mol,B项正确;C项,N(O)=mM×2N A=32 g32 g·mol-1×2×6.02×1023=2×6.02×1023,C项错误;D项中为常温常压下,0.5 mol CO所占的体积不是11.2 L。
高中化学 第1章第2节 第2课时 电解精炼铜电镀课件同步导学 鲁科版选修4
1.某同学按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实验。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双选)( )
A.电解过程中,铜电极上有 H2 产生 B.电解初期,主反应方程式为: Cu+H2SO4=通==电==CuSO4+H2↑ C.电解一定时间后,石墨电极上有铜析出 D.整个电解过程中,H+的浓度不断增大
解析: 电解过程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阳极反应
• 2.火法炼铜得到的粗铜中含多种杂质(如锌、金和银等),其性能 远不能达到电气工业的要求,工业上常用电解精炼法将粗铜提纯。 在电解精炼时( ) • A.粗铜接电源负极 • B.纯铜做阴极 • C.杂质都将以单质形式沉积到池底 • D.纯铜片增重2.56 g,电路中通过电子为0.04 mol
解析: 由金属活动性顺序Zn>Cu>Ag>Au可知,首先
• [开放探究] 2.不考虑溶液中水的蒸发等损耗,电镀后,电解质 溶液的浓度有何变化? • 提示: 由于在相同时间内电镀池的阴、阳两极生成、消耗等量 的铜,故电解质溶液的浓度保持不变
• 1.在铁制品上镀一定厚度的锌层,以下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 • A.锌做阳极,铁制品做阴极,溶液中含有锌离子 • B.铂做阴极,铁制品做阳极,溶液中含有锌离子 • C.铁做阳极,铁制品做阴极,溶液中含有亚铁离子 • D.锌做阴极,铁制品做阳极,溶液中含有锌离子 • 解析: 电镀时,镀层金属(或惰性电极材料)做阳极,镀件做阴 极,含镀层金属离子的盐溶液做电解质溶液。 • 答案: A
Fe―→Fe2++2e-、Ni―→Ni2++。2e-
• (2)阴极:
Cu2++2e-―→Cu 。
• 4.阳极泥 • 铜的电解精炼过程中,粗铜中
不如铜活泼金的属与其他不溶性
杂质混在一起沉积在电解池底部形成的物质。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二 同步讲义 第1章 第2节 第2课时 有机化合物分子式和分子结构的确定
第2课时 有机化合物分子式和分子结构的确定[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学会测定有机化合物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的一般方法,并能据此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
2.能够根据化学分析和波谱分析确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一、确定实验式和分子式1.确定实验式(1)原理:将一定量的有机化合物燃烧,转化为简单的无机化合物(如C →CO 2,H →H 2O),并通过测定无机物的质量,推算出该有机化合物所含各元素的质量分数,然后计算出该有机化合物分子内各元素原子的最简整数比,确定其实验式(也称最简式)。
(2)元素分析方法①李比希法分析思路:C 、H 、O 的质量分数――――→÷摩尔质量C 、H 、O 的原子个数比――→最简比实验式。
②元素分析仪现在,元素定量分析使用现代化的元素分析仪,分析的精确度和分析速度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1.A 是一种只含碳、氢、氧三种元素的有机化合物。
其中碳的质量分数为44.1%,氢的质量分数为8.82%,则A 的实验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C 5H 12O 4解析 由于A 中碳的质量分数为44.1%,氢的质量分数为8.82%,故A 中氧的质量分数为1-44.1%-8.82%=47.08%,则N (C)∶N (H)∶N (O)=44.1%12∶8.82%1∶47.08%16≈5∶12∶4,则其实验式是C 5H 12O 4。
2.确定分子式(1)确定相对分子质量①质谱法a .原理:质谱仪用高能电子流等轰击样品,使有机分子失去电子,形成带正电荷的分子离子和碎片离子等。
这些离子因质量不同、电荷不同,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行为不同。
计算机对其进行分析后,得到它们的相对质量与电荷数的比值,即质荷比。
b .质谱图:以质荷比为横坐标,以各类离子的相对丰度为纵坐标,根据记录结果所建立的坐标图。
如图为某有机化合物的质谱图:从图中可知,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即质荷比最大的数据就是样品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1册课后习题 第1章 第2节 第2课时 化学电源
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第2节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第2课时化学电源课后篇素养形成必备知识基础练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碱性锌锰电池是二次电池B.铅蓄电池是一次电池C.二次电池又叫蓄电池,它放电后可以再充电使活性物质获得再生D.燃料电池的活性物质大量储存在电池内部,铅蓄电池是二次电池,A、B错误;燃料电池的活性物质不需要储存在电池内部,D错误。
2.下列有关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手机上用的锂离子电池属于二次电池B.锌铜原电池工作时,电子沿外电路从铜电极流向锌电极C.甲醇燃料电池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锌锰干电池中,锌电极是负极,电子从负极锌沿外电路流向正极铜。
3.在超市里经常会看到一种外壳为纸层包装的电池,印有如图所示的文字。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电池是一次电池B.该电池工作时,电子由负极通过外电路流入正极C.该电池含有的金属元素中毒性最大的是HgD.该电池工作时,外电路中每通过0.2 mol电子,锌的质量理论上减少3.25 g解析锌锰干电池工作时,锌失去电子,电极反应为Zn-2e-Zn2+,所以外电路中每通过0.2mol电子,锌的质量理论上应减少6.5g,所以D项错误。
4.生产铅蓄电池时,在两极板上的铅锑合金棚架上均匀涂上膏状的PbSO4,干燥后再安装,充电后即可使用,发生的反应是2PbSO4+2H2OPbO2+Pb+2H2SO4。
下列对铅蓄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 )A.理论上需要定期补充硫酸B.电池工作时铅是负极,PbO2是正极C.电池工作时负极上发生的反应是Pb-2e-+S O42-PbSO4D.电池工作时电解质的密度减小,Pb是负极,PbO2是正极,负极发生的反应是Pb失去电子生成Pb2+,Pb2+与溶液中的S O42-生成PbSO4沉淀;放电时消耗的硫酸与充电时生成的硫酸相等,在制备电池时,PbSO4的量是一定的,制成膏状,干燥后再安装,则理论上H2SO4不用补充;放电时,H2SO4被消耗,溶液中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所以溶液的密度也随之减小。
高中生物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三 同步试卷讲义 第1章 第2节 第2课时 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计数
第2课时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计数[学习目标] 1.阐明微生物选择培养的原理。
2.进行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和计数。
一、选择培养基、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数量测定1.选择培养基(1)自然界中目的菌的筛选①实例: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中用到的耐高温的DNA聚合酶,就是从热泉中筛选出的水生栖热菌中提取出来的。
②依据:水生栖热菌能在70~80 ℃的高温条件下生存,而绝大多数微生物在此条件下不能生存。
(2)实验室中目的菌的筛选①原理: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和pH等),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②方法:利用选择培养基分离。
选择培养基: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
2.微生物的选择培养(1)方法:对样品进行充分稀释,然后将菌液涂布到制备好的选择培养基上。
(2)稀释涂布平板法的操作过程①系列稀释操作a.编号为1×102~1×107试管中分别盛有9 mL无菌水。
b.将10 g土样加入盛有90 mL无菌水的锥形瓶中,充分摇匀。
c.取1 mL上清液加入盛有9 mL无菌水的试管中,依次等比稀释。
②涂布平板操作取菌液:取0.1 mL菌液,滴加到培养基表面|↓涂布器消毒:将涂布器浸在盛有酒精的烧杯中|↓涂布器灭菌:将涂布器放在火焰上灼烧,待酒精燃尽、涂布器冷却后, 再进行涂布|↓涂布平板:用涂布器将菌液均匀地涂布在培养基表面。
涂布时可转动培养皿,使涂布均匀(3)培养:待涂布的菌液被培养基吸收后,将平板倒置,放入30~37 ℃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2 d 。
3.微生物的数量测定 (1)稀释涂布平板法①原理: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单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
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
②计数原则:一般选择菌落数为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
样品的稀释度将直接影响平板上的菌落数目,通常选用一定稀释范围的样品液进行培养。
七年级数学第一章 第二节 展开与折叠 第2课时Microsoft Word 文档
七年级数学第一章第二节展开与折叠第2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展开与折叠活动,了解棱柱、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认识棱柱的某些特性;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2.经历展开与折叠、模型制作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比较、类比与联想、分析与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3.初步获得动手制作的乐趣及制作成功后的成就感;在制作实践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交流自己的思维与方法,感受生活中立体图形的美.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与折叠.了解棱柱、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在操作实践中认识棱柱的某些性质.教学难点: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教法学法:对于教师来说,上好本节课的关键是弱化概念,重视操作实践.发挥多媒体的声、像、动画功能,动态展示展开与折叠的全过程,直观而形象的反映棱柱等的性质,从而突破难点.对于学生来说,上好这节课要求“仔细观察、大胆探索、勇于发现、善于概括.”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棱柱、圆柱、圆锥实物、展开图的模板图形.2.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1.收集一些实际生活中棱柱、圆柱、圆锥的例子.2.剪刀、直尺及硬纸板,用于做实际的模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教师:让学生观看生活中常见的棱柱、圆柱、圆锥图片.并问: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些几何体吗?学生:棱柱、圆柱、圆锥(踊跃回答).教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与折叠.引出本节课题《1.2展开与折叠(2)》并在黑板上板书.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活动一:教师:将下图中的棱柱沿某条棱剪开,展成一个平面图形,你能得到哪些形状的平面图形?学生进行裁剪,教师巡视.把学生剪好的平面图形贴在黑板上并编号(重复的不再贴),可以得出棱柱不同的展开图:如: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教师:如果你剪出的平面图形与其它同学的不一样,你可以验证其他同学的平面图形,看他们的剪出的平面图形是否可以折叠成对应的棱柱.学生:开始验证.在教师的指导下每个学习小组动手折叠,粘贴成棱柱.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棱柱,教师将折好的棱柱贴在黑板上.活动二:教师:按照如图所示的方法把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会得到什么图形?先想一想,再试一试.学生先思考,再进行裁剪,教师巡视.把学生剪好的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贴在黑板上.教师:下面我将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的过程展示给同学们看.(用几何画板进行演示)学生:认真观察演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三、巩固训练,应用新知内容:(教师用多媒体展示)1.如图,哪些图形经过折叠可以围成一个棱柱?先想一想再折一折.一部分学生马上说出了答案(1)、(3)不能,还有一部分学生还在思索.教师:同学们再动手试一试,检验一下自己猜想是否正确.学生动手折叠.教师:现在能说出哪几个能折成棱柱,哪几个不能吗?学生:(1)、(3)不能;(2)、(4)能.教师:为什么(1)、(3)不能学生:把1图围起来还差1个侧面.学生:3图围起有一个底面没有,另一个底面有2个底面重合了.教师:同学们能不能把(1)、(3)图修改一下,使它能围成棱柱?(学生踊跃举手)学生:将(1)图改为了教师:同学们看一看这样修改对不对,经他这样一改,可以围成什么?学生:围成三棱柱.教师:真不错,这种方法连老教师都没想到.教师:下面同学还有其他改法吗?你来试一试.学生:改为教师:这位同学这样改对吗?教师:这时能围成什么?教师:图(3)该怎样修改一下呢?学生上黑板改成教师:这位同学这样修改后可以围成棱柱吗?教师:其他的同学都做好了吗?交给你的同伴看一看.(学生交换自己的修改图,有的互相指出问题.)教师:通过我们的修改、折叠,现在黑板上的平面图形都能折叠成棱柱.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些图形具有什么特征,从中你能发现什么样的图形折叠后能围成棱柱,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一下.(学生热烈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指着自己展开图形的上、下底面)我们发现要折成棱柱,这两部分应分别位于这部分的两侧,不能在同一侧,中间这部分是几个长方形,可以围成棱柱的侧面.学生:我们发现图形要围成棱柱要分三部分,中间是由几个长方形组成的可围成棱柱的侧面,上、下两部分位于长方形的两侧,可以围成底面,这两个底面形状大小要相同.教师:很好,还有其他特点吗?学生:我们还发现了,上、下两个部分有几条边,中间就应有几个长方形,比如(指着四棱柱的展开图),这个图上、下两个面是长方形有4条边,中间就有4个长方形.(指着三棱柱展开图)这个图形上、下底面是三角形,有三条边,中间是三个长方形……教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归纳得很全面,利用同学们刚才发现的特征你能否设计一个四棱柱的展开图,涂上你喜欢的颜色.(学生动手设计,教师巡视作个别指导,将先画好的设计图贴在黑板上.)教师:现在我们来判断一下,黑板上这些同学设计的图形能围成四棱柱吗?教师:你们都设计好了吗?我们不能一一来检查,请把你的设计图给你的同伴互相验证一下,如果不能,请帮助他修改一下.(学生开始互相检查、折叠,有的指出问题,进行修改.)教师:现在告诉老师,你设计的图形能围成四棱柱吗?学生:能(自豪地举起手中五颜六色的棱柱).教师:真棒,同学们设计的真好,请同学们看这里.2、教师把一个涂有黄色的四棱锥开图贴在黑板上,同学们猜一猜,这个图形能围成什么?(学生七嘴八舌,有的学生答圆锥,有学生答四棱柱,有学生答四棱锥.)教师:同学们动手试一试.能折成什么?学生:四棱锥.教师:生活中同学们见到过这种物体吗?学生:见过,如金字塔.学生:不对,金字塔是三棱锥.学生分成两派一边喊是三棱锥,一边喊是四棱锥.教师:这样吧,同学们下去查一查金字塔有关资料,看一看金字塔到底是四棱锥还是三棱锥.教师:将五角星贴到黑板上,猜一猜这个漂亮的五角星能折成什么?(部分学生大声说出五棱锥,有的学生还在思索.)教师:这个问题就留给同学们下去折一折,看一看能折成什么?四、课堂小结,升华认知教师: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一定有许多感想与收获,能把自己的感想与收获说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吗?学生:我知道了什么样的图形能折成棱柱.学生:我学会了怎样设计一个展开图折成棱柱,通过这节课,提高了我的想象力.……教师:同学们一定还有其他的感受不能一一说出来,就请同们把你的感受与收获写到你的数学日记中.五、达标检测,应用反馈必做题:1.哪种几何体的表面能展开成下面的平面图形?(1)(2)(3)(4)2.图中的两个图形经过折叠能否围成棱柱?(1)(2)选做题:3.如图所示图是长方体的表面展开图,折叠成一个长方体,那么与字母 J重合的点是哪几个?六、布置作业必做题:习题1.4第2题选做题:习题1.4第3题七、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自然地引入本课课题,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动手对几何体进行的展开成平面图形,将学生发现的结论提到应用的高度来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得到发展,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及动手能力.整个教学活动突出了课标的基本理念,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和数学活动经验.在开放式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动手实践,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去体验探索;注重让学生充分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扩充和完善自我认识,学会参与,学会倾听;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教学中,教师是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人、主体.教师深入到学生中认真倾听,通过指导,排除障碍,充分尊重学生,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感受、体验、交流自己想法,学生的参与程度高,学生活动多,教师的展示行为、引导语言和激励语言,起到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和谐课堂气氛等积极作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地理课件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章 第2节 第2课时 四季形成和五带划分
类型之一 了解地球的四季变化(或二分二至)
[2016·湘潭]中学生倩倩去黑龙江省漠河观光旅游,发现当地白昼时
间超过 16 小时,那么她旅游期间地球在下图中的大致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地球的公转引起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黑龙江漠河的白昼时间 超过 16 小时,说明此时昼长夜短,为北半球夏季。从地球公转示意图中看, 甲图太阳的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为夏至日。
【答案】 A
【规律总结】昼夜长短的变化(图中二分二至日均指北半球)
(1)春分、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夏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直射南回归线。 如上图。
(2)太阳直射点运动顺序是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如果取二分二至的 第一个汉字恰好是“春夏秋冬”,也就是四季的变化规律。
(3)太阳直射点移动到北半球,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长,黑夜短。此时 南半球各地是昼短夜长。
夜最短;北半球的秋分日,日期为 9 月 23 日前后,此时全球昼夜等长。8 月 5
日地球运行在夏至日与秋分日即②与③之间,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位于北半
球的我国福建省三明市此时昼长夜短。
5.[2016·邵阳]小芳发现,邵阳夏季天黑得较晚,冬季天黑得较早,如图 漫画所示,造成昼夜长短差异的原因是( D )
二、综合题
11.[2016·益阳]读经纬网图(图甲)和地球公转运动的二分二至图(图乙), 回答问题。
(1)甲图 A 点的经度是 0° ,图中 A、B、C、D 四点中,位于 E 点西南方 向的是 C 点。
(2)甲图中,当 A 地为一年中的 7 月时,D 地为 7 月,A、D 两地同一时 期季节相反,是由于地球的公 转运动造成的。
【解析】 据图可知①地位于北寒带,终年寒冷;②地位于北温带,四季 分明;③地位于热带,有太阳直射现象;冬至日,⑤地为极昼。图示时刻太阳 直射赤道,是北半球的春分或秋分,是北半球的春季或秋季期间。此时全球各 地昼夜等长,但②地纬度高于③地,③地获得太阳光热较②地多。冬至是我国 科学考察队去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最佳时期。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2册 第1章 第2节 第2课时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及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应用
④
只患乙病的概率
n-mn
⑤
同患两种病的概率 mn
⑥
只患一种病的概率 m+n-2mn 或 m(1-n)+n(1-m)
⑦
不患病的概率
(1-m)(1-n)
⑧
患病的概率
m+n-mn 或 1-(1-m)(1-n)
典型例题 1.用纯合的黄色皱粒豌豆和纯合的绿色圆粒豌豆作亲本进行 杂交,F1全部为黄色圆粒,F1自交获得F2,从F2黄色皱粒豌豆和 绿色圆粒豌豆中各取一粒,一个纯合一个杂合的概率为( )
二、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1.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将“遗传因子”命名为基因,并 提出了表型(也叫表现型)和基因型的概念。 (1)表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即性状表现),如豌豆的 高茎和矮茎。 (2)基因型指与表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即遗传因子组成),如DD、 Dd、dd等。 (3)等位基因指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即成对的遗传因子),如D 和d。
2.应用 (1)在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①杂交育种:人们有目的地将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两个亲本 杂交,使两个亲本的优良性状组合在一起,再筛选出所需要的 优良品种。 ②实例:既抗倒伏又抗条锈病的纯种小麦的培育。
(2)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 ①原理:依据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对某些遗传病在后代 中的患病概率作出科学的推断,从而为遗传咨询提供理论依 据。 ②实例:人类的白化病是一种由隐性基因(a)控制的遗传病,如 果一个患者的双亲表型正常,根据分离定律可知,患者的双亲 一定都是杂合子,基因型均为Aa,则双亲的后代中患病概率为 1/4。
(2)将甲自交后代的高茎豌豆种子种植在土壤贫瘠、缺水少 肥的田地里,结果都表现为植株矮小,是它们的基因型发生了 改变吗? 提示:不是。是受环境的影响。 (3)综上分析,基因型和表型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提示:表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必修2 第1章 第2节 第2课时 元素周期律
+5 +6 +7 / / / -3 -2 -1 所在族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2
+3
+4
/ 0
H L D
小练习
比较碱性:RbOH > 比较碱性:RbOH ____ Ca(OH)2 比较酸性:H 比较酸性:H3AsO4 ____H2SO4 < 比较稳定性:HBr 比较稳定性:HBr _____ H2Te > 分解温度 A.930℃ ℃ NH3 800℃ 800℃ B.265℃ ℃ PH3 ? AsH3 300 ℃ C. 440℃ ℃
H L 规律 1 H2 + Cl2 = 2HCl H2 + S(g) = H2S 谁与氢气反应更容易?谁的非金属性更强? Cl 2 H2SO4与H3PO4谁的酸性更强? H2SO4 从这个角度来看,S 从这个角度来看,S与P谁的非金属性更强?S 3 按照上面的规律来看,非金属性是如何递变的? 随原子序数递增,同周期元素非金属性依次增强。
周期表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在哪里? 周期表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在哪里?
H L D
周期表的用途
位置
性质
结构
H L D
作
业
完成学案 记忆第三周期元素的典型反应
H L D
自主学习
原子半径的递变性 阅读课本,总结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的递变规律 减小( 减小(除0族) 随着原子序数递增,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依次__________ 随着原子序数递增,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依次__________ 化合价的递变性 Na 元素 最高正价 +1 最低负价 / Mg Al Si P S Cl Ar
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律
高中生物新教材必修一同步讲义 第1章 第2节 第2课时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第2课时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学习目标] 1.阐明原核细胞的多样性。
2.归纳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
1.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分类依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常见原核生物及其结构:原核生物主要是分布广泛的各种细菌。
(1)蓝细菌(旧称蓝藻)①种类:色球蓝细菌、颤蓝细菌、念珠蓝细菌、发菜等。
②同化作用类型:因其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所以能进行光合作用,为自养生物。
(2)细菌中的多数种类是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异养生物。
(3)细菌的结构: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拟核(含环状的DNA分子),具有核糖体,有的还具有纤毛、鞭毛。
3.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统一性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具有相似的细胞膜和细胞质,它们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体现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具有统一性。
判断正误(1)一个湖泊中所有的蓝细菌是一个种群()(2)原核生物中既有自养生物又有异养生物()(3)原核生物是单细胞生物,真核生物既有单细胞生物也有多细胞生物()(4)人体的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所以该细胞属于原核细胞()(5)真核生物的个体都是肉眼可见的,原核生物的个体都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6)蓝细菌能进行光合作用是因为有叶绿体存在()答案(1)×(2)√(3)√(4)×(5)×(6)×解析(1)蓝细菌有很多种,一个湖泊中所有的蓝细菌可能不是同种生物。
(4)人体的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但其在成熟之前有细胞核,因此属于真核细胞。
(5)有些真核生物是单细胞生物,如酵母菌,肉眼不可见;原核生物一般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6)蓝细菌是原核生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是因为其细胞内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但没有叶绿体存在。
任务:分析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多样性、统一性1.原核细胞具有多样性请结合初中所学,辨析带“菌”字的都是细菌吗?为什么?提示不一定。
真菌(如酵母菌、霉菌、食用菌等)为真核生物,球菌、杆菌、螺旋菌、弧菌都是指细菌(如大肠杆菌、醋酸杆菌、乳酸杆菌、肺炎链球菌、幽门螺旋杆菌、霍乱弧菌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第2节第2课时
1.下列关于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F2中圆粒和皱粒之比接近于3∶1,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B.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C.F1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雌配子和雄配子
D.F2有4种表现型和6种基因型
解析:孟德尔对F2中不同对性状之间发生自由组合的解释是: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其中每一对等位基因的传递都遵循分离定律。
这样,F1产生雌雄配子各4种,数量比接近1∶1∶1∶1,配子随机结合,则F2中有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
答案:D
2.以下关于表现型和基因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表现型都能通过眼睛观察出来,如高茎和矮茎
B.基因型不能通过眼睛观察,必须使用电子显微镜
C.在相同环境下,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
D.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解析:本题考查表现型和基因型的概念及关系。
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是可以观察和测量的,但不一定都能通过眼睛观察出来,A错误;基因型一般通过表现型来推知,不能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B错误;在相同环境条件下,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高茎的基因型可能是DD或Dd,C错误;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相同,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D正确。
答案:D
3.下列不是孟德尔的遗传实验研究获得成功原因的一项是()
A.选择豌豆作实验材料,自然状态下豌豆一般是纯种
B.豌豆的相对性状容易区分,且研究是从一对到多对进行的
C.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统计学分析
D.应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使细胞发生癌变
解析:孟德尔的遗传实验研究获得成功的原因包括:①选择了正确的实验材料——豌豆;
②采用了正确的实验方法,从一对性状到多对性状进行研究,且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统计学分析。
答案:D
4.水稻高秆(T)对矮秆(t)为显性,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现将一株表现型为高秆抗病的植株的花粉授给另一株表现型相同的植株,所得后代表现型如图所示。
根据以下实验结果,叙述错误的是()
A.以上后代群体的表现型有4种
B.以上后代群体的基因型有9种
C.以上两株亲本可以分别通过不同杂交组合获得
D.以上两株表现型相同的亲本,基因型不相同
解析:由题干中已知的性状显隐性和后代表现型高秆∶矮秆=3∶1得出亲本基因型为Tt×Tt;由抗病∶感病=3∶1得出亲本的基因型为Rr×Rr,所以两亲本的基因型是TtRr×TtRr,所以两亲本基因型相同,其后代中有表现型4种,基因型9种,亲本的这种基因型可以通过TTRR×ttrr和TTrr×ttRR两种杂交组合获得。
答案:D
5.纯合黄色皱粒豌豆与纯合绿色圆粒豌豆杂交,F1全为黄色圆粒。
F1与某品种杂交,后代有4种表现型,分别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它们的比例为1∶1∶1∶1。
以Y和y表示颜色,以R和r表示粒形。
请回答:
(1)F1的亲本黄色皱粒的基因型是________,亲本绿色圆粒的基因型是________,某品种的基因型是________。
(2)某品种与F1的杂交方法,在检验未知基因型的品种时常常采用,这种方法通常叫________。
(3)若F1自交,产生的F2应有________种表现型。
若F2中的黄色皱粒为360粒,那么在理论上,绿色圆粒的豌豆应有________粒,其中纯合子的绿色圆粒应有________粒。
解析:(1)F1全为黄色圆粒,可以判断黄色和圆粒为显性,亲本纯合黄色×纯合绿色→黄色,则可推断亲本基因型为YY×yy,纯合皱粒×纯合圆粒→圆粒,则亲本基因型为rr×RR,亲本基因型为YYrr和yyRR,F1基因型为YyRr,其与某品种杂交,后代有4种表
现型且比例为1∶1∶1∶1,符合测交结果,所以某品种基因型为yyrr。
(2)测交通常用于检验未知基因型。
(3)F1自交,F2中表现型有4种,分别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3∶1,若黄色皱粒为360粒,则绿色圆粒也应为360粒。
绿色圆粒的基因型为yyRR和yyRr,其比例为1∶2,故其中纯合绿色圆粒应有120粒。
答案:(1)YYrr yyRR yyrr(2)测交(3)436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