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文言文译文

合集下载

晋书文言文原文及翻译.doc

晋书文言文原文及翻译.doc

晋书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原文:郭崇韬,代州雁门人也。

为人明敏,以材干见称。

庄宗为晋王,崇韬为中门使,甚见亲信。

晋兵围张文礼于镇州,久不下。

而定州王都引契丹入寇。

崇韬曰:“契丹之来,非救文礼,为王都以利诱之耳,且晋新破梁军,宜乘已振之势,不可遽自退怯。

”庄宗然之,果败契丹。

庄宗即位,拜崇韬兵部尚书、枢密使。

崇韬素廉,自从入洛,始受四方赂遗,故人子弟或以为言,崇韬曰:”吾位兼将相,禄赐巨万,岂少此邪?今藩镇诸侯,多梁旧将,皆主上斩祛射钩①之人也。

今一切拒之,岂无反侧?且藏于私家,何异公帑?”明年,天子有事南郊,乃悉献其所藏,以佐赏给。

同光三年夏,霖雨不止。

庄宗患宫中暑湿不可居,思得高楼避暑。

乃遣宫苑使王允平营之。

崇韬对曰:“陛下昔以天下为心,今以一身为意,艰难逸豫,为虑不同,其势自然也。

愿陛下无忘创业之难。

”庄宗默然。

终遣允平起楼,崇韬果切谏。

宦官曰:“崇韬之第,无异皇居,安知陛下之热!”由是谗间愈入。

明年征蜀,议择大将。

乃以继岌为西南面行营都统,崇韬为招讨使,军政皆决崇韬。

崇韬素嫉宦官。

继岌监军李从袭等见崇韬专任军事,心已不平,思有以图之。

庄宗闻破蜀,遣宦官向延嗣劳军,崇韬不郊迎。

延嗣大怒,因与从袭等共构之。

延嗣还,因言蜀之宝货皆入崇韬,且诬其有异志,将危魏王。

庄宗怒,遣宦官马彦圭至蜀,视崇稻去就。

圭以告刘皇后,刘皇后教彦圭矫诏魏王杀之。

当崇韬用事,自宰相豆卢革、韦悦等皆倾附之。

崇韬父讳弘,革等即因他事,奏改弘文馆为崇文馆。

以其姓郭,因以为子仪之后,崇韬遂以为然。

其伐蜀也,过子仪墓,下马号恸而去,闻者颇以为笑。

然崇韬尽忠国家,有大略。

其已破蜀,因遣使者以唐威德风谕南诏蛮,欲因以绥来之,可谓有志矣!(《晋书。

郭崇韬传》)注:①斩祛射钩:祛,袂;钩,衣带之钩。

意谓旧怨。

译文:郭崇韬是代州雁门的人。

为人聪慧敏捷,因有才干而在当时有名。

庄宗还是晋王的时候,郭崇韬在他手下担任中门使,很得庄宗的亲近和信任。

庄宗派兵把张文礼围困在镇州,久攻不下。

晋书儒林传文言文翻译

晋书儒林传文言文翻译

晋书·儒林传儒者,道之统也。

自孔子没,儒术衰微,秦焚书坑儒,汉兴而独尊儒术,魏晋之际,儒学大行。

本传所载,皆晋朝儒者之盛也。

司马光曰:吾尝观晋室儒者,其风雅矣。

然或有激于时,或隐于山林,或仕于朝,或游于市井,各以其道自任,而皆能立言垂教,传于后世。

夫儒者,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者也。

故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夫信者,儒之根本也。

故儒者必谨言慎行,以信立身。

魏之末也,玄风大行,儒者或弃经而崇玄,或舍礼而尚道。

然则儒术虽衰,而儒者之心未尝衰也。

故晋室之初,儒者尚能守其旧业,传其道统。

王衍者,东海人,字茂先,少好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三传。

仕至司徒,好清谈,不尚虚誉。

衍性冲和,不修威仪,而能以德化人,世称“王司徒”。

乐广者,蜀郡人,字广汉,博学多才,善属文。

仕至黄门侍郎,好清言,不尚虚名。

广性宽和,不事威仪,而能以德化人,世称“乐黄门”。

裴頠者,河东闻喜人,字叔则,少好学,博通经史。

仕至尚书左仆射,好清言,不尚虚名。

頠性刚毅,不事威仪,而能以德化人,世称“裴仆射”。

此三人者,皆晋室儒林之英也。

其余如傅玄、郭象、王弼、何晏之流,虽各有所长,然皆以儒术立身,传道于世。

傅玄者,北地人,字休奕,少好学,博通经史。

仕至太常,好清言,不尚虚名。

玄性刚毅,不事威仪,而能以德化人,世称“傅太常”。

郭象者,河东解县人,字子玄,少好学,博通经史。

仕至黄门侍郎,好清言,不尚虚名。

象性刚毅,不事威仪,而能以德化人,世称“郭黄门”。

王弼者,琅琊临沂人,字辅嗣,少好学,博通经史。

仕至司徒,好清言,不尚虚名。

弼性刚毅,不事威仪,而能以德化人,世称“王司徒”。

何晏者,陈留人,字平叔,少好学,博通经史。

仕至侍中,好清言,不尚虚名。

晏性刚毅,不事威仪,而能以德化人,世称“何侍中”。

以上诸公,皆晋室儒林之秀也。

虽遭世变,而儒术之传,未尝绝也。

今译:《晋书·儒林传》记载了晋朝时期儒者的盛况。

儒者,是道的传承者。

晋书经典文言文翻译

晋书经典文言文翻译

原文:臣闻古之圣君,务广其德,不拘小节。

故能致治于天下,而传之无穷。

昔汉高祖,起自布衣,不修文德,而能以武定天下,岂非以其仁义为本,而能以信义服人乎?及其子孙,虽不能光复前烈,然犹能守成业,延国祚者,亦由其基业深厚,道德不渝故也。

魏武曹操,始自骑射,不修文学,而能以权谋制胜,威震天下。

然其子丕、睿,虽皆英明,而不能绍其先业,亦由其道德浅薄,不务根本故也。

晋宣帝司马懿,起自布衣,不事权贵,而能以智谋取士,显名于世。

及其子孙,如司马昭、司马炎,虽皆贤明,而不能守其先业,亦由其道德不坚,不重教化故也。

夫道德者,国之根本,教化者,国之枝叶。

根本不固,枝叶虽茂,必致枯萎。

是以古之圣君,皆务德教,以安天下。

故曰:“德莫厚于仁,行莫高于仁。

”夫仁者,天下之达道也。

仁者,无不爱也,无不爱也,则天下咸服。

是以圣君必务德教,以安天下。

译文:我听说古代的圣明君主,致力于扩大他们的德行,不拘泥于小节。

因此能够治理天下,并且使国家永续。

以前汉高祖刘邦,出身布衣,不注重文德修养,却能够凭借武力平定天下,这难道不是因为他以仁义为本,并且能够以诚信服人吗?等到他的子孙,虽然不能恢复先祖的功业,但还能守护家业,延续国家,这也因为他们的基业深厚,道德没有改变。

魏武帝曹操,起初只是个骑射之徒,不修文德,却能够凭借权谋取得胜利,威震天下。

然而他的儿子曹丕、曹睿,虽然都聪明过人,却不能继承先祖的事业,这也因为他们的道德浅薄,不注重根本。

晋宣帝司马懿,出身布衣,不巴结权贵,却能够凭借智谋选拔人才,名扬四海。

等到他的子孙,如司马昭、司马炎,虽然都贤明,却不能守护先祖的事业,这也因为他们的道德不坚定,不重视教化。

道德是国家的基础,教化是国家的枝叶。

基础不稳固,枝叶虽然茂盛,必定会枯萎。

因此,古代的圣明君主,都致力于道德教化,以安定天下。

所以说:“道德没有比仁更厚重的,行为没有比仁更高尚的。

”仁,是天下通行的道德。

仁者,无不爱护他人,无不爱护他人,那么天下的人都会服从。

《晋书·卫玠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晋书·卫玠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晋书·卫玠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晋书·卫玠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晋书·卫玠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晋书·卫玠传》原文及翻译晋书原文:卫玠字叔宝,年五岁,风神秀异。

祖父罐曰:“此儿有异于众,顾吾年老,不见其成长耳。

”总角乘羊车入市,见者皆以为玉人,观之者倾都。

骠骑将军王济,玠之舅也,俊爽有风姿,每见玠,辄叹曰:“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又尝语人曰:”与玠同游,同若明珠之在侧,朗然照人。

”及长,好言玄理。

其后多病体赢母恒禁其语遇有胜日亲友时请一言无不咨嗟以为入微。

王澄有高名,少所推服,每闻玠言,辄叹息绝倒[注]。

故时人为之语曰:“卫玠重名,议者以为:“妇公冰清,女婿玉润。

”辟命屡至,皆不就。

久之,为太傅西閤祭酒,拜太子洗马。

璪为散骑侍郎,内侍怀帝。

玠以天下大乱,欲移家南行。

母曰:“我不能舍仲宝去也。

”玠启谕深至,为门户大计,母涕泣从之。

临别,玠谓兄曰:“今可谓致身之日,兄其勉之。

”乃扶舆母转至江夏。

玠妻先亡。

征南将军山简见之,甚相钦重。

简曰:“昔戴叔鸾嫁女,唯贤是与,不问贵贱,况卫民权贵门户令望之人乎。

”于是以女妻焉。

遂进豫章,是时大将军王敦镇豫章。

长史谢鲲先雅重玠,相见欣然,言论弥日。

敦谓鲲曰:“昔王辅嗣吐金声于中朝,此子复玉振于江表,微言之绪,绝而复续。

不意永嘉之末,复闻正始之音,何平叔若在,当复绝倒。

”玠尝以人有不及,可以情恕。

非意相干,可以理遣,故终身不见喜愠之容。

以王敦豪爽不群,而好居物上,恐非国之忠臣,求向建邺。

京师人士闻其姿容,观者如堵。

玠劳疾遂甚,永嘉六年卒,时年二十七,时人谓玠被看杀。

葬于南昌。

(节选自《晋书卷三十六·卫玠传》,有删改。

)【注】绝倒:佩服不已。

译文:卫玠五岁时神态异于常人,他的祖父卫瓘说卫玠与众不同,只是自己年纪大了,看不到他长大成人的那一天。

卫玠年少时乘坐羊车到街市去,看到他的人都以为是玉人,人们都去观看他。

晋书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晋书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原文:王衍,字茂冲,太原人也。

父浑,魏司徒。

衍少有风度,善属文,博学多通,尤善玄言。

弱冠,州辟从事,举秀才,除郎中。

累迁侍中、中领军,封安丰亭侯。

及辅政,政事多决于衍,时人号曰“衍辅”。

及贾后乱政,衍乃托疾不朝,隐于东海。

后以母忧去官,复为侍中、中领军。

永嘉末,迁司徒,领兵讨张昌。

昌败,封平昌县侯,邑三千户。

时刘曜攻洛阳,衍奔石勒。

勒以衍为尚书令,衍辞不就。

后曜攻长安,衍复归洛阳。

惠帝反正,以衍为太子太傅。

衍性宽和,好交游,不修威仪,故时人皆以宽恕待之。

衍虽为显贵,而虚己下人,不矜不伐,故得众望。

及惠帝崩,东海王越辅政,衍以兄子东海王司马越之故,累迁尚书左仆射、侍中、司徒。

东海王越以衍有重望,欲引以为助,乃以衍为司空,加侍中、光禄大夫。

衍虽居重任,而性宽和,不尚权势,故得内外敬重。

衍弟澄,字处冲,亦有风度,善属文。

历位侍中、中书令,封安丰亭侯。

惠帝反正,以澄为太子太傅。

澄性宽和,好交游,与衍同风。

兄弟二人,俱以宽恕待物,故得时望。

衍子澄,字景和,亦有才学,历位侍中、尚书。

澄子绍,字世文,亦有才学,历位侍中、尚书。

绍子鉴,字子玄,亦善属文,历位侍中、尚书。

父子相继,位至三公,而家不富,故时人咸称其清。

翻译:王衍,字茂冲,太原人。

他的父亲王浑,曾任魏国司徒。

王衍年轻时就颇有风度,擅长文学,博学多才,尤其擅长玄学。

二十岁时,被州府征召为从事,举荐为秀才,任命为郎中。

后来连续升迁至侍中、中领军,封为安丰亭侯。

在辅助朝政期间,许多政事都由王衍决定,当时的人称他为“衍辅”。

贾后乱政时,王衍借口生病不朝见,隐居在东海。

后来因为母亲去世离职,又担任侍中、中领军。

永嘉末年,升任司徒,率兵讨伐张昌。

张昌被击败,被封为平昌县侯,食邑三千户。

当时刘曜攻打洛阳,王衍逃往石勒处。

石勒任命王衍为尚书令,王衍推辞不接受。

后来刘曜攻打长安,王衍又回到洛阳。

惠帝恢复帝位后,任命王衍为太子太傅。

王衍性格宽厚和善,喜欢结交朋友,不注重威仪,因此当时的人都以宽容待他。

《晋书·陶潜传》原文及翻译

《晋书·陶潜传》原文及翻译

《晋书·陶潜传》原文及翻译《晋书·陶潜传》原文及翻译《晋书·陶潜传》原文: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

祖茂,武昌太守。

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

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

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

”妻子固请种粳。

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

素简贵,不私事上官。

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兮辞》。

其辞曰: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希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僮仆来迎,稚子侯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觚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而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而流憩,时翘首而遐观。

云无心而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其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遗,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暮,将有事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晋书·安平献王孚》原文及翻译

《晋书·安平献王孚》原文及翻译

《晋书·安平献王孚》原文及翻译晋书记述了十六国政权的状况。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晋书·安平献王孚》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晋书·安平献王孚》原文:安平献王孚,字叔达,宣帝次弟也。

孚温厚廉让,博涉经史。

汉末丧乱,与兄弟处危亡之中,箪食瓢饮,而披阅不倦。

性通恕,以贞白自立,未尝有怨于人。

陈留殷武有名于海内,尝罹罪谴,孚往省之,遂与同处分食,谈者称焉。

魏陈思王植有俊才,清选官属,以孚为文学掾。

植负才陵物,孚每切谏,初不合意,后乃谢之。

迁太子中庶子。

魏武帝崩,太子号哭过甚,孚谏曰:“大行晏驾,天下恃殿下为命。

当上为宗庙,下为万国,奈何效匹夫之孝乎!”太子良久乃止,曰:“卿言是也。

”时群臣初闻帝崩,相聚号哭,无复行列。

孚厉声于朝曰:“今大行晏驾,天下震动,当早拜嗣君,以镇海内,而但哭邪!”孚与尚书和洽罢群臣,备禁卫,具丧事,奉太子以即位,是为文帝。

孚以为擒敌制胜,宜有备预。

每诸葛亮入寇关中,边兵不能制敌,中军奔赴,辄不及事机,宜预选步骑二万,以为二部,为讨贼之备。

又以关中连遭贼寇,谷帛不足,遣冀州农丁五千屯于上邽,秋冬习战阵,春夏修田桑。

由是关中军国有余,待贼有备矣。

后除尚书右仆射,进爵昌平亭侯,迁尚书令。

及大将军曹爽擅权,李胜、何晏、邓飏等乱政,孚不视庶事,但正身远害而已。

及宣帝诛爽,孚与景帝屯司马门,以功进爵长社县侯,加侍中。

时吴将诸葛恪围新城,以孚进督诸军二十万防御之。

孚次寿春,遣毋丘俭、文钦等进讨。

诸将欲速击之,孚曰:“夫攻者,借人之力以为功,且当诈巧,不可力争也。

”故稽留月余乃进军,吴师望风而退。

及高贵乡公遭害,百官莫敢奔赴,孚枕尸于股,哭之恸,曰:“杀陛下者臣之罪。

”奏推主者。

会太后令以庶人礼葬,孚与群公上表,乞以王礼葬,从之。

孚性至慎。

宣帝执政,常自退损。

后逢废立之际,未尝预谋。

景文二帝以孚属尊,不敢逼。

后进封长乐公。

武帝受禅,封安平王,进拜太宰,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

《晋书王羲之传》文言文翻译

《晋书王羲之传》文言文翻译

《晋书王羲之传》文言文翻译《晋书·李密传》原文: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

父早亡,母何氏醮。

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

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

刘氏有疾,那么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

有暇那么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①。

少仕蜀,为郎。

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

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

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

乃上疏《陈情表》。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

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

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

〞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沙②。

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

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

及赐饯东堂。

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

官无中人,不如归田。

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

后卒于家。

〔《晋书·李密传》节选〕[注]①游夏:指孔子的学生子游和子夏,他们在文学上皆很造诣。

②虫沙:比喻战死的将士或因战乱而死的人民。

此指死亡。

《晋书·李密传》译文: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今四川省彭山县〕。

他的一个名字叫虔。

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何氏再嫁。

当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恋母情深,性情淳厚,思念成疾。

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

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

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侯祖母身旁,夜里未曾脱衣。

为祖母端饭菜、端汤药,他总要尝过后才让祖母用。

有空闲的时候就讲学忘记疲劳,并且像对待老师一样侍奉拜谯周。

,被谯周的学生把他和子游和子夏并列〔认为是很有才华的人〕。

晋书文言文翻译

晋书文言文翻译

原文:晋武帝泰始元年,春,正月,乙丑,帝崩于含章殿。

太子炎即位,是为惠帝。

是日,大赦天下,改元永熙。

帝崩,远近咸哀,内外戒严。

时年五十有六。

译文:晋武帝泰始元年,春季,正月,乙丑日,武帝在含章殿去世。

太子司马炎即位,是为晋惠帝。

当天,大赦天下,改年号为永熙。

武帝去世,远近之人皆感哀悼,朝廷内外戒备森严。

武帝享年五十六岁。

惠帝即位之初,天下承平,百姓安居乐业。

然惠帝不慧,朝政多由皇后贾南风干预。

南风专权,宠信奸佞,排斥忠良,致使朝政日益腐败。

贾南风生性多疑,猜忌心重,一旦有人犯颜直谏,即加诛戮。

朝中大臣纷纷辞官,朝廷日趋空虚。

永平元年,贾南风以惠帝的名义下诏,废太子司马通为庶人,立司马炽为太子。

同年,贾南风毒杀太子通,引发朝野震动。

时司马炽隐居山林,不愿涉足朝政。

贾南风欲废炽立己子为太子,遭朝臣反对,乃罢其议。

永平二年,贾南风再次下诏,废太子炽,立己子司马骏为太子。

朝臣纷纷上疏,请求保全太子。

贾南风不听,执意废立。

太子炽被废后,贾南风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听政,更加专横跋扈。

朝政腐败,民不聊生。

永平三年,贾南风毒死惠帝,自立为帝。

国中大乱,百姓流离失所。

时司马炽在民间,得知贾南风篡位,遂起兵讨伐。

司马炽势单力薄,未能成功。

贾南风篡位后,改国号为赵,自称赵王。

永平四年,司马炽在民间举兵,讨伐贾南风。

时贾南风篡位未久,国力尚未恢复,司马炽的起义军迅速壮大。

贾南风闻讯,大惊失色,急忙调集军队镇压。

司马炽在激战中英勇牺牲,起义失败。

永平五年,贾南风篡位五年,司马炽之子司马炽继位,是为晋怀帝。

怀帝继位后,继续与贾南风对抗。

贾南风篡位十一年,终于被司马炽所杀。

晋朝复国,司马炽继位,是为晋愍帝。

愍帝即位后,致力于恢复国家,重振朝纲。

然而,晋朝根基已动摇,国力衰弱。

愍帝在位期间,多次受到外敌侵扰,国内又爆发民变。

愍帝无法挽救国家命运,于永嘉五年(311年)被匈奴所杀,晋朝灭亡。

综上所述,《晋书》中所载晋武帝至愍帝的兴衰历程,揭示了晋朝由盛转衰的原因。

《晋书·陶潜传》原文及翻译

《晋书·陶潜传》原文及翻译

《晋书·陶潜传》原文及翻译
《晋书·陶潜传》的原文如下:
陶渊明,字元亮,太原人也。

少好学,尤好《诗》,有美才多思,志在高远。

家贫,不能自致,从叔尝使之赴举,渊明曰:“叔非不欲助我,我不欲以贫贱事人。

”及长,为郡功曹,梁元帝时为员外散骑侍郎。

太子诸婿为巴陵郡丞,上书征召渊明,帝手诏召之。

时年四十,卒赴召,为谢景初所荐,拜中书侍郎。

渊明不能屈清操,辞去官,至家,以道义自娱。

后发愤著《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饮酒》等篇,志在纯翰。

《晋书·陶潜传》的翻译如下:
陶渊明,字元亮,出生在太原。

他年轻时就喜欢学习,特别是《诗经》,才华出众,思维敏捷,志向高远。

由于家庭贫困,他不能自食其力。

他的表叔曾经让他去应考,但陶渊明拒绝了,说:“表叔虽然想帮助我,但我不想靠贫穷求人帮助。

”后来他成为了郡功曹,梁元帝时期任命他为员外散骑侍郎。

太子的几个儿媳妇当时在巴陵郡担任官职,上书请求征召陶渊明,皇帝亲笔下诏召他。

当时他已经四十岁了,他来到朝廷,受到谢景初的赏识,被任命为中书侍郎。

但陶渊明不能违背自己的清高操守,他最终辞去了官职,回到家中,以道德、义理自娱自乐。

后来他发愤著书,创作了《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饮酒》等篇,表现了他的志向和才华。

《晋书·刁协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晋书·刁协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晋书·刁协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晋书·刁协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晋书·刁协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晋书·刁协传》原文及翻译晋书原文:刁协,字玄亮,渤海饶安人也。

祖恭,魏齐郡太守。

父攸,武帝时御史中丞。

协少好经籍,博闻强记,释褐濮阳王文学,累转太常博士。

元帝以为镇东军谘祭酒,转长史。

愍帝即位,征为御史中丞,例不行。

中兴建,拜尚书左仆射。

于时朝廷①草创,宪章未立,朝臣无习旧仪者。

协久在中朝,谙练旧事,凡所制度,皆禀于协焉,深为当时所称许。

协性刚悍与物多忤每崇上抑下故为王氏②所疾又使酒放肆侵毁公卿见者莫不侧目然悉力尽心志在匡救帝甚信任之及王敦构逆,上疏罪协。

帝使协出督六军。

既而王师败绩。

帝执协、隗手,流涕呜咽,劝令避祸。

协曰:“臣当守死,不敢有贰。

”帝曰:“今事逼矣,安可不行!”乃令给协、隗人马,使自为计。

协年老,不堪骑乘,至江乘,为人所杀,送首于敦,敦听刁氏收葬之。

敦平后,戴若思等皆被显赠,惟协以出奔不在其例。

咸康中,协子彝上疏讼之。

在位者多以明帝之世褒贬已定,非所得更议,且协不能抗节陨身,乃出奔遇害,不可复其官爵也。

丹阳尹殷融议曰:“于时事穷计屈,奉命违寇,非为逃刑。

谓宜显赠,以明忠义。

”时庾冰辅政,疑不能决。

左光禄大夫蔡谟与冰书曰:“《春秋》之义,以功补过。

昔周筵、郭璞等并亦非为主御难也,自平居见杀耳,皆见褒赠,刁令事义岂轻于此乎?寿终则蒙赠,死难则见绝,岂所以明事君之道,厉为臣之节乎!足下宜察此意。

冰然之。

事奏,成帝诏曰:“协情在忠主,今正当以协之勤有可书而复协本位,加之册祭,以明有忠于君者纤介必显,虽于贬裁未尽,然或足有劝矣。

”于是追赠本官,祭以太牢。

(节选自《晋书·刁协传》)①朝廷:东晋王朝;②王氏:指琅琊王氏子弟(王导、王敦等人)。

译文:刁协,字玄亮,是渤海饶安人。

刁协年少时喜欢阅读经籍,博闻强记,刚出仕任濮阳王文学,多次升官转任太常博士。

《晋书》文言文阅读及译文

《晋书》文言文阅读及译文

李胤,字宣伯,辽东襄平人也。

胤既幼孤,有识之后,降食哀戚,亦以丧礼自居。

又以祖不知存亡,设木主以事之。

由是以孝闻。

容貌质素,颓然若不足者,而知度沈邃,言必有则。

初仕郡上计掾,州辟部从事、治中,举孝廉,参镇北军事。

迁乐平侯相,政尚清简。

入为尚书郎,迁中护军司马、吏部郎,铨综廉平。

赐爵关中侯,出补安丰太守。

文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郎,迁御史中丞,恭恪直绳,百官惮之。

伐蜀之役,为西中郎将、督关中诸军事。

后为河南尹,封广陆伯。

泰始初,拜尚书,进爵为侯。

胤奏以为:"古者三公坐而论道,内参六官之事,外与六卿之教,或处三槐,兼听狱讼,稽疑之典,谋及卿士。

陛下圣德钦明,垂心万机,猥发明诏,仪刑古式。

自今以往,国有大政,可亲延群公,询纳谠言。

其军国所疑,延诣省中,使侍中、尚书谘论所宜。

若有疾病,不任觐会,临时遣侍臣讯访。

"诏从之。

迁吏部尚书仆射,寻转太子少傅。

诏以胤忠允高亮,有匪躬之节,使领司隶校尉。

胤屡自表让,忝傅储宫,不宜兼监司之官。

武帝以二职并须忠贤,故每不许。

咸宁初,皇太子出居东宫,帝以司录事任峻重,而少傅有旦夕辅导之务,胤素羸,不宜久劳之,转拜侍中,加特进。

俄迁尚书令,侍中、特进如故。

胤虽历职内外,而家至贫俭,儿病无以市药。

帝闻之,赐钱十万。

其后帝以司徒旧丞相之职,诏以胤为司徒。

在位五年,简亮持重,称为任职。

以吴会初平,大臣多有勋劳,宜有登进,乃上疏逊位。

帝不听,遣侍中宣旨,优诏敦谕,绝其章表。

胤不得已,起视事。

太康三年,薨,诏遣御史持节监丧致祠,谥曰成。

(选自《晋书》,有删改)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言必有则则:法度B.州辟部从事、治中辟:征召C.恭恪直绳绳:衡量D.绝其章表绝:拒绝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设木主以事之寡人之民不加多B.而知度沈邃举世非之而不加沮C.颓然若不足者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D.又以祖不知存亡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直接表现李胤廉洁公正、忠于朝廷的一组是①国有大政,可亲延群公,询纳谠言②又以祖不知存亡,设木主以事之③武帝以二职并须忠贤,故每不许④迁中护军司马、吏部郎,铨综廉平⑤迁吏部尚书仆射,寻转太子少傅⑥迁御史中丞,恭恪直绳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⑤⑥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是A.李胤的父亲在他年幼的时候就去世了,他长大之后节食哀伤,为父亲守丧。

晋书陶渊明文言文翻译

晋书陶渊明文言文翻译

陶渊明,字元亮,丹阳(今江苏南京)人。

曾祖陶侃,仕至荆州刺史,为晋朝名臣。

父陶逸,曾任江州刺史。

渊明少有高洁之志,不慕荣利,性好自然。

初,渊明仕于江州,为镇军参军。

后因不得志,辞官归隐。

隐居后,渊明以躬耕自养,不求闻达。

尝作《归园田居》诗,其辞曰:“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渊明居园田,与妻子相敬如宾,孝敬父母,友爱兄弟。

乡里之人,皆敬重之。

时人谓之“陶隐君”。

宋武帝永初二年(421年),刘裕代晋自立,国号宋。

渊明闻之,作《咏荆轲》诗,其辞曰:“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君仇。

荆轲含泪辞,志士悲亦流。

昔为刀俎人,今作鱼肉游。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年),刘裕封渊明为彭泽令。

渊明到任后,勤政爱民,政绩卓著。

然其性嗜酒,每饮必醉。

一日,渊明因事被召见,醉卧车上,遂被免官。

归隐后,渊明作《饮酒》诗,其辞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宋文帝元嘉四年(427年),渊明病卒,享年五十八岁。

时人哀悼,无不叹息。

宋文帝亦为之嗟叹,曰:“渊明以属疾辞官,今疾终,朕甚痛惜。

”渊明所著诗篇,多抒发其高洁之志,向往自然之美。

其诗风格清新脱俗,语言质朴自然,深受后世推崇。

有《陶渊明集》十卷传世,为我国文学史上宝贵遗产。

译文:陶渊明,字元亮,丹阳(今江苏南京)人。

他的曾祖父陶侃,曾任荆州刺史,是晋朝的名臣。

他的父亲陶逸,曾任江州刺史。

陶渊明从小就有高洁的志向,不追求名利,喜欢自然。

起初,陶渊明在江州做官,担任镇军参军。

后来因为不满意官场,辞去了官职,回归田园生活。

隐居之后,陶渊明以耕种自养,不求名利。

他曾写《归园田居》诗,诗中说:“我从小就没有迎合世俗的韵致,本性就喜欢山川。

误入了尘世的罗网,一去就是三十年。

羁绊的鸟儿思念着旧林,池中的鱼儿怀念着故渊。

晋书郑袤文言文全文翻译

晋书郑袤文言文全文翻译

郑袤,字文和,荥阳开封人也。

父安,魏黄初二年举孝廉,除郎中。

袤少孤,家贫,好学,博通经史。

年二十,举孝廉,除郎中。

历魏、晋二朝,累迁侍中、尚书令。

晋武帝时,封北海郡公,加开府仪同三司。

武帝崩,惠帝即位,拜袤为司徒,进封为北海公。

及惠帝失德,赵王伦篡位,袤遂与王衍、裴秀等谋诛伦。

事泄,伦令收袤,袤自杀,年五十七。

袤性刚直,疾恶如仇,在朝清正,无所屈挠。

每有政事,必先咨询,然后施行。

虽居显位,而谦虚自守,不以富贵骄人。

所著《易传》十卷,行于世。

译文如下:郑袤,字文和,荥阳开封人。

其父郑安,在魏黄初二年(221年)被举荐为孝廉,任命为郎中。

郑袤自幼丧父,家境贫寒,但他好学不倦,广泛涉猎经史之学。

二十岁时,他被举荐为孝廉,担任郎中。

历经魏、晋两朝,他多次升迁,最终官至侍中、尚书令。

在晋武帝时期,他被封为北海郡公,并加授开府仪同三司的职位。

晋武帝驾崩后,晋惠帝即位,任命郑袤为司徒,进封为北海公。

后来,晋惠帝失德,赵王司马伦篡位,郑袤与王衍、裴秀等人密谋诛杀司马伦。

事情泄露后,司马伦下令逮捕郑袤,郑袤遂自杀,享年五十七岁。

郑袤性格刚直,痛恨邪恶,如仇敌般憎恶。

他在朝中为官清廉正直,不屈不挠。

每当有政事发生,他总是先征询意见,然后再行实施。

尽管身居高位,但他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以富贵傲人。

他著有《易传》十卷,流传于世。

郑袤在位期间,以正直著称,对政事认真负责,深受朝臣和百姓的尊敬。

他的自杀,也反映出他对司马伦篡位的坚决反对。

郑袤的一生,可以说是为官清廉、刚正不阿的一生,他的事迹在后世传为佳话。

《晋书·皇甫谧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晋书·皇甫谧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晋书·皇甫谧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晋书·皇甫谧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晋书·皇甫谧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晋书·皇甫谧传》原文及翻译晋书原文:皇甫谧,字士安,幼名静,安定朝那人,汉太尉嵩之曾孙也。

出后叔父,徙居新安。

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

尝得瓜果,辄进所后叔母任氏。

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

’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以慰我。

”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

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阙,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

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

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

沈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

著《礼乐》《圣真》之论。

后得风痹疾,犹手不辍卷。

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时人谓之“书淫”。

或有箴其过笃,将损耗精神。

谧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城阳太守梁柳,谧从姑子也,当之官,人劝谧饯之。

谧曰:“柳为布衣时过吾,吾送迎不出门,食不过盐菜,贫者不以酒肉为礼。

今作郡而送之,是贵城阳太守而贱梁柳,岂中古人之道?是非吾心所安也。

”时魏郡召上计掾,举孝廉;景元初,相国辟,皆不行。

其后武帝频下诏敦逼不已,谧上疏自称草莽,辞切言至,遂见听许。

岁余,又举贤良方正,并不起。

自表就帝借书,帝送一车书与之。

谧虽羸疾,而披阅不怠。

咸宁初,又诏曰:“皇甫谧沈静履素,守学好古,与流俗异趣,其以谧为太子中庶子。

”谧固辞笃疾。

帝初虽不夺其志寻复发诏征为议郎又召补著作郎司隶校尉刘毅请为功曹并不应著论为葬送之制名《笃终》。

而竟不仕。

太康三年卒,时年六十八。

谧所著诗赋诔颂论难甚多,又撰《帝王世纪》《年历》《高士》《逸士》《列女》等传及《玄晏春秋》,并重于世。

(节选自《晋书·皇甫谧》,有删改)译文:皇甫谧,字士安,小时候名叫静,是安定朝那(今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人,是汉代太尉皇甫嵩的曾孙。

晋书左思文言文翻译

晋书左思文言文翻译

左思,字太冲,临淄人也。

少有逸才,文章辞藻,颇为当时所称。

年二十,举秀才,州辟为主簿。

后为秘书郎,以疾去官。

及武帝居丧,举贤良对策,称疾不起。

迁秘书丞,转文学,历位侍中、黄门侍郎,领秘书监。

思性沉静,不喜交接,惟以文辞自娱。

尝著《三都赋》,欲以立名声于后世。

于是征八士,使作赋,思以其赋独步群贤,故特表之。

赋成,辞甚丽密,为世所传。

武帝闻而奇之,召见,谓曰:“卿才思过人,宜为秘书监。

”思辞谢曰:“臣非无志,顾以疾废耳。

”帝固请,思不得已,乃受命。

在秘书监职,思勤于职事,夜以继日,未尝少怠。

每有所撰著,必先草稿,然后润色。

其所为赋,多拟古之作,盖欲仿效先贤,以自见其志。

然其辞旨宏远,足以传之后世。

思尝游京师,与陆机、陆云兄弟为友。

机、云并有逸才,思亦以文才见称。

三人者,俱以文学知名,时人谓之“三都才子”。

然机、云以文学为业,思独以赋见称。

思尝赋《三都赋》成,欲以献帝。

会帝崩,乃藏之。

后魏收为秘书监,求赋于思。

思不欲以赋示人,乃谓收曰:“吾尝著《三都赋》,欲以献帝,未尝示人也。

今公求之,吾不敢辞。

”收固请,思不得已,乃以赋授之。

收览赋,叹曰:“此真绝世之作也!”思居秘书监,虽位至显赫,而心无骄侈。

每以文学自任,不营产业。

家虽贫,而思自若也。

其为人也,淡泊明志,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左思既没,其文辞流传于世,学者称之。

然其为人,谦抑不伐,不矜不伐,故其文亦以此见称。

译文:左思,字太冲,是临淄人。

自幼才华横溢,文章辞藻颇受当时赞誉。

二十岁时,被举荐为秀才,州里征召他为主簿。

后来担任秘书郎,因病辞去官职。

武帝居丧期间,左思被举荐为贤良对策,他以病为由拒绝。

后来被任命为秘书丞,转任文学一职,历任侍中、黄门侍郎,兼领秘书监。

左思性格沉稳,不喜与人交往,只以文学自娱。

他曾创作《三都赋》,希望以此在后世留下名声。

于是召集八位才子,让他们各自创作赋文,左思认为自己的赋文独步群贤,因此特别提出。

赋文完成后,辞藻华丽,深得世人传颂。

晋书公文言文翻译

晋书公文言文翻译

原文(晋书公文):伏以国家者,天地之心,人民之根。

自汉兴以来,历四百年,王侯将相,迭相更替,然国祚绵延,历久弥新。

今朕承大统,受命于天,当以德服天下,以礼治国家。

兹者,四海之内,风俗各异,政教未一,朕心忧之。

故特命尔等,宣示朕意,申明法度,使天下咸知朕志,共敦礼义,以成大业。

译文:臣子谨按:国家者,乃天地之心,人民之根。

自汉朝兴起以来,历经四百年,王侯将相,相继更替,然而国家之基业,却绵延不断,愈发兴旺。

今朕继承皇位,受命于天,自当以德行来服天下,以礼仪来治理国家。

如今,四海之内,风俗各异,政教尚未统一,朕心中深感忧虑。

因此,特别命令尔等,传达朕的意愿,申明国家的法度,使天下之人皆知朕之志向,共同敦促礼义之风的盛行,以成就伟大事业。

盖闻王者,以仁为本,以德为基。

朕承先帝遗训,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懈怠。

今幸赖天地之佑,百姓之拥戴,方得坐拥天下,以展宏图。

然朕深知,国无远虑,必有近忧。

是以,朕特命尔等,遍告四方,宣示朕之政纲,令天下百姓共知朕之心意。

一曰,明法度,正纲纪。

朕将以严刑峻法,肃清官场,使贪污腐败者无处遁形,以正国家风气。

二曰,崇儒术,兴教化。

朕将广设学校,选拔贤才,以儒术为根本,教化百姓,使民风淳朴,社会和谐。

三曰,安民生,富国强。

朕将注重农桑,鼓励工商业发展,使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富强。

四曰,和四方,亲邻邦。

朕将秉持仁爱之心,与邻国和睦相处,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尔等宜传朕意,勿得有违。

若有违抗者,朕将严惩不贷。

朕望尔等共勉,以成大业,光耀我大晋之国。

【完】。

《晋书》文言文原文和翻译.doc

《晋书》文言文原文和翻译.doc

《晋书》文言文原文和翻译原文:王彪之字叔武。

年二十,须鬓皓白。

从伯导谓曰:“选官欲以汝为尚书郎,汝幸可作诸王佐邪!”彪之曰:“位之多少既不足计,自当任之于时,至于超迁,是所不愿。

”遂为郎。

累迁尚书左丞、廷尉。

时永嘉太守谢毅。

赦后杀郡人周矫,矫从兄球诣州诉冤。

扬州刺史殷浩遣从事疏收毅,付廷尉。

彪之以球为狱主,身无王爵,非廷尉所料,不肯受。

穆帝发诏令受之。

彪之又上疏执据。

时当南郊,简文帝为抚军,访彪之应有赦不。

答曰:“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

黎庶不达其意,将谓效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

”遂从之。

转吏部尚书。

简文有命用秣陵令曲安远补句容令,殿中侍御史奚郎补湘东郡。

彪之执不从,曰:“殿下昔用安远,谈者纷然。

句容近畿,岂可处卜术之人无才用者邪。

湘东虽复远小,所用未有朗比,谈者谓颇兼卜术得进。

殿下若超用寒悴,当充人才可拔。

朗等凡器,实未足充此选。

”既而长安人雷弱儿等诈云杀苻健,请兵应接。

时殷浩镇寿阳,便进据洛。

属彪之疾归,上简文帝笺,陈弱儿等容有诈伪,浩未应轻进。

寻而弱儿果诈,浩大败。

简文笑谓彪之曰:“果如君言,君谋无遗策,张、陈何以过之。

”后以彪之为会稽内史。

居郡八年,豪右敛迹,亡户归者三万余口。

桓温①下镇姑孰,威势震主,四方修敬,皆遣上佐、纲纪②。

彪之独曰:“大司马诚为富贵,朝廷既有宰相,动静之宜自当谘禀。

修敬若遣纲纪,致贡天子复何以过之!”竟不遣。

温以山阴县折布米不时毕郡不弹纠上免彪之彪之去郡郡见罪谪未上州台者皆原散之会赦左降谪为尚书以年老,上疏乞骸骨,诏不许。

太元二年卒,年七十三。

(节选自《晋书·王彪之传》)【注】①恒温,东晋权臣,曾独揽朝政十余年,有意夺取帝位。

②纲纪:文中指公府及州郡的主簿。

译文:王彪之,字叔武。

二十岁时,胡须鬓角都白了。

堂伯王导对他说:“选官要任命你为尚书郎,你有幸可以担任诸王公的辅官朝官了!”王彪之说:“职位的高低本来就不值得计较,只要是在合宜的时世任职。

晋书贾充传文言文翻译

晋书贾充传文言文翻译

《晋书·贾充传》贾充,字公休,晋高阳人也。

父燕,字公治,魏末为侍中。

充少有才名,弱冠知名。

魏黄初末,为尚书郎。

魏文帝曹丕崩,明帝曹睿即位,迁为黄门侍郎。

充才思敏赡,文辞赡丽,尤善属文。

魏明帝时,充以文学征拜侍中,迁尚书。

魏景初三年,魏明帝崩,高贵乡公曹髦即位,充迁光禄勋。

高贵乡公崩,魏帝曹奂即位,充以佐命功封侯,迁尚书令。

晋武帝司马炎即位,充进位司空,迁司徒,加侍中、太子太傅。

时司马炎欲为帝,充预其谋,进位司空,封侯。

及武帝即位,充以佐命功,封安平郡公,食邑三千户。

武帝好文学,充与羊祜、张华等并为文学侍从,颇受恩宠。

充性谦和,敬贤礼士,当时名士多归附之。

泰始五年,充迁尚书令,加侍中、太子太傅。

充以年老,上疏辞官,武帝不许。

充乃固辞,曰:“臣年已六十,精力日衰,愿退就闲,以避贤路。

”武帝乃听充以司徒、侍中、太子太傅之职,归第养疾。

充虽退闲,仍为武帝所倚重,朝廷大政,多所咨询。

太康初,充子济,字公休,袭封安平郡公。

济性刚猛,有父风。

时充年八十,济言充年老,不宜养疾,请充复出。

充虽不欲,然以济言,遂复起为司徒。

充在位,频以疾告归,后因疾卒。

充既卒,武帝追思其功,赠太尉,谥曰文。

充子济嗣封安平郡公,历官至尚书令。

济子达,字公冲,有父风,亦以文学知名。

贾充者,才子也,以文学知名于世。

其才思敏捷,文辞华美,尤擅属文。

历仕魏、晋两朝,屡受恩宠,为朝臣所敬重。

充虽居高位,但谦和有礼,敬贤礼士,故得士人之心。

充之子孙,亦以文学传家,光耀门楣。

然贾充亦有其过。

其在魏朝,曾为魏帝曹奂献策,使曹奂禅位于司马炎,从而开启了晋朝的序幕。

充虽为功臣,但其献策之举,亦有人认为有失忠臣之道。

然在晋朝,充以文学侍从之职,深受武帝恩宠,亦为朝政有所贡献。

总之,贾充一生,才子佳人,文采风流。

虽有过失,然其文学成就及政治贡献,仍为后世所称道。

故《晋书·贾充传》载其事,以示后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晋书》文言文译文
导读:原文:
罗含,字君章,桂阳耒阳人也。

曾祖彦,临海太守。

父绥,荥阳太守。

含幼孤,为叔母朱氏所养。

少有志尚尝昼卧梦一鸟文彩异常飞入口中因惊起说之朱氏曰鸟有文彩汝后必有文章。

自此后藻思日新。

弱冠,州三辟,不就。

含父尝宰新淦,新淦人杨羡后为含州将,引含为主簿,含傲然不顾,羡招致不已,辞不获而就焉。

及羡去职,含送之到县。

新淦人以含旧宰之子,咸致赂遗,含难违而受之。

及归,悉封置而去,由是远近推服焉。

后为郡功曹,刺史庾亮以为部江夏从事。

太守谢尚与含为方外之好,乃称曰:“罗君章可谓湘中之琳琅。

”寻转州主簿。

后桓温临州,又补征西参军。

温尝使含诣尚,有所检劾。

含至,不问郡事,与尚累日酣饮而还。

温问所劾事,含曰:“公谓尚何如人?”温曰:“胜我也。

”含曰:“岂有胜公而行非邪!故一无所问。

”温奇其意而不责焉。

转州别驾。

以廨舍喧扰,于城西池小洲上立茅屋,伐木为材,织苇为席而居,布衣蔬食,晏如也。

温尝与僚属宴会,含后至。

温问众坐曰:“此何如人?”或曰:“可谓荆楚之材。

”温曰:“此自江左之秀,岂惟荆楚而已。

”征为尚书郎。

温雅重其才,又表转征西户曹参军,俄迁宜都太守。

及温封南郡公,引为郎中令。

寻征正员郎,累迁散骑常侍、侍中,仍转廷尉、长沙相。

年老致仕,加中散大夫,门施行马。

初,含在官舍,有一白雀栖集堂宇,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以为德行之感焉。

年七十七卒,所著
文章行于世。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六十二》)
译文:
罗含,字君章,是桂阳耒阳人。

曾祖罗彦是临海太守,父亲罗绥是荥阳太守。

罗含幼年成了孤儿,是叔母朱氏养大。

罗含少年时有大志向,曾经白天睡觉时,梦见一只鸟毛色异常艳丽错杂,飞进自己口中,于是惊醒起来说起这事。

叔母朱氏说:“鸟毛色艳丽错杂,预示你以后一定能写出好文章。

”从此以后,罗含做文章的才思一天比一天进步。

20岁时,州官多次征召他,没有去就任。

罗含的父亲曾在新淦县做官,新淦人杨羡后来担任罗含家乡的州将,引荐罗含任主簿,罗含高傲地不予理睬,杨羡不停地聘请他,罗含多次推辞不获批准只好勉强就任。

到杨羡离职,罗含送杨羡到他任职的新淦县。

新淦人因为罗含是原任主官之子,都用财物来送他,罗含感到盛情难却就接受了。

到离开新淦县时,他把礼品全部封装放好,离职而去,并未带走。

于是,远近百姓都非常推崇佩服罗含的品德。

罗含后来担任郡里的功曹,刺史庾亮让他做江夏郡从事。

太守谢尚与罗含十分友好,就称赞罗含说:“罗君章可说是湘中之琳琅。

”不久转任州主簿。

后来桓温到州里,又补任征西参军。

桓温曾派罗含到谢尚那里去,为的是搜集发现谢尚的`问题以便弹劾他。

罗含到了谢尚那里,不过问郡里的事,与谢尚一起痛饮了几天酒就回去了。

桓温问罗含检举揭发谢尚的事,罗含说:“您觉得谢尚这人怎么样?”桓温说:“比我强。

”罗含于是说:“岂有超过你却要做坏事的人呢?所以,我一句也没有问他。


桓温对他的话感到惊奇,但也没有责备他。

罗含转任州别驾。

因为官衙内太吵闹,就在城西郊的小洲上盖了一所茅屋,伐木做床,编苇为席居住在那里,穿平常的衣服,吃自己种的蔬菜,生活得安然自若。

桓温曾与同僚下属一起宴饮,罗含迟到了。

桓温问在座的众人说:“这是个怎样的人才?”有人说:“可说是荆楚之才呀。

”桓温说:“这是国家优异突出的人才,岂止荆楚一地而已。

”于是征召为尚书郎。

桓温特别器重罗含的才干,又上表让罗含转任征西户曹参军,不久迁任宜都太守。

到桓温封任南郡公,又引荐担任郎中令,不久征召为正员郎,多次迁升为散骑常侍、侍中,接着转任廷尉、长沙相。

年老退休,加官中散大夫,允许在家门口前放上行马。

当初,罗含在官衙,有一只白雀栖息殿堂上,到退休回家,台阶前的庭院突然兰菊丛生,人们认为这是他美好德行的感应。

七十七岁时去世,所著文章流行于世。

【《晋书》文言文译文】
1.《晋书》文言文原文和译文
2.《晋书》文言文阅读及译文
3.《晋书·王浚传》原文及译文
4.晋书嵇绍传译文
5.《晋书·何攀传》原文及译文
6.晋书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7.晋书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8.《晋书》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上文是关于《晋书》文言文译文,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