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用地产能核算技术规范
蒙城县农用地产能核算技术报告
蒙城县农用地产能核算技术报告〔初稿〕安徽省土地勘测规划院2008年8月31日目录前言 (1)一蒙城县概况 (4)〔一〕自然与区域 (4)〔二〕经济开展状况 (5)〔三〕县域的土地利用状况 (5)二农用地分等结果概述 (5)〔一〕农用地分等技术路线 (5)〔二〕蒙城县农用地分等成果评述 (8)三农用地产能核算目的意义 (9)〔一〕目的 (9)〔二〕意义 (9)四农用地产能核算的技术原理与方法 (10)〔一〕农用地产能核算的根本原理 (10)〔二〕技术方法与步骤 (12)五外业补充调查与数据整理 (20)〔一〕外业补充调查 (20)〔二〕数据整理 (22)六农用地理论产能核算 (27)〔一〕理论产能核算模型 (27)〔二〕农用地理论单产、总产核算 (28)七农用地可实现产能核算 (30)〔一〕可实现产能核算模型 (30)〔二〕农用地可实现产能单产、总产核算 (30)八农用地实际产能核算 (32)九农用地产能核算结果分析 (33)〔一〕县域产能综合分析 (33)〔二〕产能布局分析 (34)十农用地利用强度和潜力评价 (38)〔一〕蒙城县农用地利用强度 (38)〔二〕蒙城县农用地利用潜力评价 (41)十一引起产能核算成果的土地利用问题分析 (43)十二农用地产能核算成果应用建议 (44)〔一〕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 (44)〔二〕应用于土地整理领域 (45)〔三〕应用于土地规划领域 (45)〔四〕应用于耕地占补平衡 (46)〔五〕其他应用领域 (47)前言实行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三个保障〞,即保障粮食平安、保障经济开展和保障生态平安。
其中粮食平安是根底,没有粮食平安,就谈不上经济开展;没有粮食平安,人们就会设法拓展耕地规模,其主要途径是“毁林开荒〞、“围湖造地〞和“垦殖草原〞等,就更谈不上生态平安。
因此,当今世界,人口膨胀,粮食平安已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热点和难点问题。
然而,粮食生产状况和粮食生产总量归根结底还是与耕地数量、质量尤其是人均耕地数量和质量紧密相关。
宁夏农用地产能核算成果应用
立相关模型 ,用样本 的数量特征去推断总体 的数量特
征 的方 法 , 即抽 样 调 查 法 。可 以使 调 查 结 果 相 对 符 合 实 际情 况 ,并 且 节约 人 力 、财力 和 时 间 。
三 、产 能核 算成 果应 用
开 展 农 用 地 产 能 核 算 的 目的 ,是 测 算 农 用 地 不 同 层 次 的产 能 , 以 及 对 现 有 农 用 地 资 源 的 生产 能 力 ,利 用 强 度 ,发 展 潜 力 等进 行 全 面 的 对 比和 分 析 , 为加 强
有 “ 上 江 南 ”的 美 誉 ,是 五 大 “ 部 粮 仓 ”之 一 。 塞 西 中部 干 旱 带 土 地 广 袤 ,草 原 辽 阔 , 日照 充 足 ,昼 夜温 差 较 大 , 农 产 品绝 少 污 染 ,是 发 展 特 色 旱 作 节 水 农业 适 宜 区 。 南 部 山区 气 候 温 和 凉 爽 ,雨 热 同步 ,水 草丰 美 ,物 种 多 样 ,环境 洁 净 ,是 生态 农 业 的较佳 区域 。 2 0 年 , 自治 区 共 有 耕地 面积 1 6 . 万亩 ,人 均 08 606
划性指标来进行控制 ,始 终以保 持当地 一定量的农用 地产能不 降低 为标准 ,避 免单一的保护农用地数量而
忽 略 质 量 下 降 的发 生 。主 要 思路 为 : 首 先 , 在 整 理 区
核算单元 的指数代入 函数方程,得 出相应 区域 的农用 地 理论单产和可实现单产 。再利用S S 软件对模 型进 PS 行F 验 ,求 其 置信 度 。 检
4 .抽 样 调 查 法 。在 农 用 地 理 论产 能与 可 实 现产 能 的 核 算 工 作 中 ,通 过 选 取 具 有 代 表 性 的调 查 样 点 ,建
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做好江西省农用地生产能力核算资料收集与调查工作的通知
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做好江西省农用地生产能力核算资料收集与调查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公布日期】2009.02.25•【字号】•【施行日期】2009.02.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矿产资源正文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做好江西省农用地生产能力核算资料收集与调查工作的通知各县(市、区)国土资源局: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部署开展2008年度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8]80号)和《关于开展江西省农用地产能核算工作的通知》(赣国土资字[2008]132号)精神,江西省农用地生产能力核算(以下简称产能核算)工作于2008年8月全面启动。
按照省厅统一部署,在前期开展进贤县、星子县、金溪县、横峰县、铜鼓县、定南县6个试点的基础上,2009年2-3月将在6个试点县以外的全省各县(市、区)开展农用地产能核算资料收集和调查工作,请各县(市、区)积极配合,按时提供相关资料。
有关要求说明如下:一、资料收集与调查1、农用地产能核算资料收集本次农用地产能核算资料收集涉及到国土、农业、统计、粮食等相关部门,各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应按照资料清单到有关部门收集相关资料。
资料收集清单详见附件1。
2、农用地产能核算调查表填写请各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在农业综合开发办、农业局、各乡镇农技站或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等部门配合下,完成指定作物审定品种区试产量调查、行政村种植作物产量调查、2005-2007年验收通过的大型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调查、2005-2007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调查、2007年耕地面积统计所涉及的全部内容。
相关调查表格详见附件2。
二、注意事项1、因产能核算工作重、任务紧,请各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尽快落实并布置好资料收集与调查工作,务必在3月20日前将填写好的调查表格和收集到的有关资料寄(送)至江西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
寄(送)地址:南昌市二七南路666号江西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利用所李慧(收),邮编330002。
江苏省农用地产能核算
江苏省农用地产能核算1. 引言江苏省作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个重要经济区,农业发展一直处于重要的位置。
农用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对于农业生产的产能核算和合理利用至关重要。
本文将基于江苏省农用地的实际情况,对其产能进行核算,并探讨如何合理利用农用地,在保障农业持续发展的同时实现农业生产的最大化效益。
2. 农用地产能核算方法2.1 总体思路农用地产能核算主要是通过对不同类型农业生产的土地需求以及生产潜力进行分析,计算出农用地的总产能和各农产品的产量。
核算方法可以分为定量和定性两种,综合运用统计资料、现场调查和专家经验等多种手段,确保核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2 数据来源农用地产能核算所需的数据主要来自江苏省相关部门和农业科研机构的统计数据、调查数据以及科研成果等。
其中包括农地面积、农产品产量、农作物种植结构、农业生产工艺等方面的数据。
2.3 核算步骤2.3.1 数据收集和整理首先,收集和整理相关的农用地和农业生产的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农地面积、农产品产量、土壤肥力、气候等。
2.3.2 产能分析根据不同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产品种类,对农用地的产能进行分析和计算。
主要包括计算单产、农产品生产量、农产品生产面积等。
2.3.3 系数修正考虑到不同区域、不同土地的特点,对核算结果进行修正。
根据实地调查和专家意见,对核算结果进行调整和修正,以提高核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4 核算结果呈现核算结果可以通过表格、图表等方式进行呈现。
可以制作相应的财务报告和年度农业生产计划,为农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 江苏省农用地产能合理利用3.1 改善土地利用方式根据农用地产能核算结果,结合土地质量和农产品需求情况,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合理配置农业生产资源,提高农用地的利用效率。
3.2 推广科学农业技术引进和推广科学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科学性和高效性。
包括采用合理的灌溉方式、施肥方法和作物种植技术等。
3.3 加强土地保护加强农用地的保护和管理,防止非农化和乱占乱用。
江苏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全省农用地产能核算工作意见的通知-苏政办发[2008]1号
江苏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全省农用地产能核算工作意见的通知正文:---------------------------------------------------------------------------------------------------------------------------------------------------- 江苏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全省农用地产能核算工作意见的通知(苏政办发〔2008〕1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全省农用地产能核算工作的意见》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八年一月三日关于开展全省农用地产能核算工作的意见(省国土资源厅2007年12月)(国土资厅发〔2007〕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部署开展2007年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工作的通知》143号)要求,现就做好我省农用地产能核算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开展农用地产能核算的重要意义农用地产能核算是国务院部署的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之一。
开展此项工作,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科学评价不同区域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分析评价农用地利用强度和潜力,切实掌握我国农用地资源状况的重要举措。
开展农用地产能核算,有利于实现土地管理由数量管理为主向数量、质量、生态管护并重管理转变,对今后各地基本农田划定与征地制度改革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协调,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工作时间安排根据《国土资源大调查“十一五”规划》(国土资发〔2006〕3号)和国土资厅发〔2007〕143号文件要求,我省农用地产能核算工作于2007年12月正式启动,2008年5月31日前各地调查数据报省集中内业处理,2008年8月31日前全省成果报国土资源部。
三、工作组织安排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农用地产能核算工作,建立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国土资源、财政、农业、统计等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联席会议,切实加强领导,搞好协调配合。
耕地质量等级评定
10.4 项目建设后耕地质量分析依据GB/T28407-2012、GB/T28405-2012和农用地产能核算技术规范,项目区整治前现状耕地等级12等地28.69hm2 >11等地21.19hm2、10等地62.48 hm2、 9等地38.35hm2 ; 8等地67.65 hm2。
综合上述描述,经加权平均法计算,项目区的耕地利用等级为9等,通过本项目整理及各工程的实施,预计将项目区耕地质量等级由9等地提升为8等地。
参照《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要求》(试行)的指标要求,向斜平顶低山区耕地质量至少提高一个等级,因此本项目耕地质量达到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要求中的耕地质量要求。
项目区耕地质量等级表9.5耕地质量等别计算9.5.1确定评定因素分级分值参照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等标准,建立评定因素增量值与耕地产能增加值之间的关系模型,以整理前因素分值为基准,以因素增加值为依据,分别确定水田和旱地分值。
9.5.2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计算依据土地整治项目工程内容,计算评定因素的增量值和分值,再根据下式计算土地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
A=A i + A2+ A3 +A4 B=B 1+B2 C=C i+C2Y= (A+B+C) / 3式中:A为评价单元土地平整工程综合评定系数;B为评价单元灌溉与排水工程综合评定系数;C为评价单元田间道路工程综合评定系数;Y为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
计算得出:水田的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Y=0.20旱地的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Y=0.239.5.3整治后耕地提升1等各评价因素增量值最低标准根据各等别耕地质量提升的限制因素,根据上表确定出了各等别耕地提升i等各评价因素增加值所要达到的最低标准,可视为土地整治工程规划设计的参考标准。
9.5.4评定结果从评价结果上看,除了八等地不能满足提高一等的要求外,区内其他等别的耕地均能满足向上提高至少一等的要求。
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产能核算
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的产能核算研究摘要:农用地产能核算是农用地分等成果的应用和延续。
通过建立农用地分等单元理论产能核算模型和可实现产能核算模型,分别核算分等单元的理论单产及可实现单产,以此为基础核算区域理论产能及可实现产能。
本文以福建省某县农用地产能核算项目为例,对农用地产能核算的相关技术方法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农用地;产能核算;分等;福建省开展农用地产能核算工作旨在全面掌握我国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状况,并对区域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做出比较评价。
为将理论应用于实际,河南、河北、湖北等13个粮食主产省在本省范围内开展农用地产能核算工作 [2-3]。
目前,该县已完成了第二次全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原农用地分等成果的更新工作,基本掌握了农用地数量与质量状况,开展产能核算的时机成熟,基础坚实。
1、农用地产能的概念农用地产能是指在一定地域、一定时期和一定的经济、社会、技术条件下所形成的农用地生产能力,分为农用地理论产能、可实现产能和实际产能3个层次。
理论产能是指在农业生产条件得到充分保证,光、热、水、土等环境因素均处于最优状态,技术因素所决定的农作物所能达到的最高产量。
可实现产能是指在农业生产条件得到基本保证,光、热、水、土等环境因素均处于正常状态、技术条件可以满足,由政策、投入等因素决定的正常年景下农作物能够获得的最高产量。
实际产能是指某年农作物已经达到的平均产2、农用地分等成果(1)核算单元:核算单元与农用地分等单元一致,可以直接利用农用地分等单元图作为工作底图,不用重新设计产能核算单元。
(2)核算数据:农用地分等单元包含自然等指数、利用等指数等信息,这是产能核算所要的基本数据。
(3)基准作物和指定作物:福建省农用地分等确定的基准作物为晚稻,指定作物为早稻、单季稻和甘薯,其他作物不作考虑。
(4)土地质量评定方法:对于大面积新增耕地质量评定的方法,必须采用农用地分等成果中确定的方法。
3、基本理论及方法3.1 农用地理论产能核算方法建立标准粮理论单产和自然质量等指数的函数模型,将分等单元自然质量等指数代入模型,可获取理论单产。
产能核算规范007-08-28
农用地产能核算技术规范(大调查专用稿)二○○七年八月目录1 范围 (1)2 引用文件 (1)3 术语与定义 (1)4 总则 (3)5 准备工作 (7)6 资料补充调查 (7)7 农用地理论产能核算 (9)8 农用地可实现产能核算 (11)9 农用地实际产能核算 (13)10 区域农用地利用强度和潜力评价 (14)11 县级成果 (15)12 省级成果 (17)13 成果验收 (18)14 成果更新 (20)15 成果归档与应用 (21)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农用地产能核算工作的目的、任务、对象、原则、内容、程序、方法、成果要求、成果检查验收、成果更新和应用以及档案管理等。
本规范适用于县级行政区内现有农用地和宜农未利用地,不适用于自然保护区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划定的林地、牧草地及其他农用地。
2 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版(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TD/T 1004—2003 农用地分等规程(2003年4月8日)《中国土壤普查技术》(全国土壤普查办公室,1992年5月)3 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本规范。
3.1 农用地本规范所称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及其他农用地。
3.2 农用地等根据《农用地分等规程》的要求,在全国范围内,按照标准耕作制度,在自然质量条件、平均土地利用条件、平均土地经济条件下,根据规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的农用地质量综合评定,划分出的农用地等别。
3.3 基准作物是标准粮换算的基准,指全国比较普遍的主要粮食作物,如小麦、玉米、水稻,按照不同区域生长季节的不同,进一步区分的春小麦、冬小麦、春玉米、夏玉米、一季稻、早稻和晚稻等7种粮食作物。
贵州省农用地(耕地)的产能核算与分析
( . 州 省 国土 资 源 勘 测 规 划 院 , 州 贵 阳 5 0 0 ;2 贵 州 省 农 业 科 学 院 ,贵 州 贵 阳 5 0 0 ) 1贵 贵 503 . 5 0 6
[ 摘 要 ]为摸 清贵 州省 不 同 区域 农 用地产 能 总量及 其 空 间分布 状 况 , 高贵 州省 不 同区域农 用地 综合 提 生 产 能力 , 据 贵 州省农 用地 ( 地) 能核 算 的技 术路 线 和 方 法 , 农 用地 的 理论 产 能 、 实现 产 能和 实际 根 耕 产 从 可 产 能 3个方 面对 贵 州省农 用地 综合 生产 能 力进行 了研 究 。结 果表 明 : 州省 农 用地 可 实现 单 产 为理 论 单 产 贵 的 6. 8 , 6 1 实际单 产 为可 实现 单产 的 4 . 9 ; 州省农 用地 理论 产 能利 用强度 平 均 为 6 . 8 , 实现 产 7 4 贵 6 1 可
[ 中图分 类号 ]s 1 3 1 2 l ;F 0 . 1
[ 文献 标识 码 ]A
Cal u a i n an al s s o ab e L n o c i e Ca c t n Gu z o c l to d An y h u y
贵州农业科学
2 1 ,9 9 :2 ~2 3 0 1 3 () 2 O 2
G uz u A g iulur lSce e iho rc t a inc s
[ 章 编 号 ] 0 13 0 (0 1 0— 540 2—4 文 10 —6 1 2 1 ) 90 9 —2 00
贵州 省农 用地 ( 耕地 ) 的产 能核 算与分析
p ru i yed,t ea t a e nty ed i 4 . 9 o h e l a l e nty ed,t eme n u iz to a e e n t il h cu lp ru i il S 7 4 % ft er ai b ep ru i il z h a tl ain r t i
耕地质量等级评定
10.4项目建设后耕地质量分析依据GB/T28407-2012、GB/T28405-2012和农用地产能核算技术规范,项目区整治前现状耕地等级12等地28.69hm2、11等地21.19hm2、10等地62.48 hm2、9等地38.35hm2;8等地67.65 hm2。
综合上述描述,经加权平均法计算,项目区的耕地利用等级为9等,通过本项目整理及各工程的实施,预计将项目区耕地质量等级由9等地提升为8等地。
参照《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要求》(试行)的指标要求,向斜平顶低山区耕地质量至少提高一个等级,因此本项目耕地质量达到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要求中的耕地质量要求。
项目区耕地质量等级表9.5耕地质量等别计算9.5.1 确定评定因素分级分值参照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等标准,建立评定因素增量值与耕地产能增加值之间的关系模型,以整理前因素分值为基准,以因素增加值为依据,分别确定水田和旱地分值。
表9.5.1 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评价因素分级分值表9.5.2 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计算依据土地整治项目工程内容,计算评定因素的增量值和分值,再根据下式计算土地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
A=A1+ A2+ A3 +A4B=B1+B2C=C1+C2Y= (A+B+C)/3式中:A为评价单元土地平整工程综合评定系数;B为评价单元灌溉与排水工程综合评定系数;C为评价单元田间道路工程综合评定系数;Y为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
计算得出:水田的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Y=0.20旱地的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Y=0.239.5.3 整治后耕地提升1等各评价因素增量值最低标准根据各等别耕地质量提升的限制因素,根据上表确定出了各等别耕地提升1等各评价因素增加值所要达到的最低标准,可视为土地整治工程规划设计的参考标准。
9.5.3 整治后耕地提升1等各评价因素增加值推荐最低标准整治土地平整工程(△X)灌溉与排水工程(△X)田间道路工程(△X)整治后耕9.5.4评定结果从评价结果上看,除了八等地不能满足提高一等的要求外,区内其他等别的耕地均能满足向上提高至少一等的要求。
TD T 1038-2013
资质证书行业、等级编号:XXXX项目设计报告承担单位(公章):XXXXXX编制单位(公章):XXXXXX编制日期:XX年XX月XX日XXXX项目设计报告项目承担单位:XXXXXX项目负责人:XXXX编制单位:XXXXXXXX项目负责人:XXXXXXXX编制人:XXXXXXXX编制日期:XXXX年XX月XX日1综合说明1.1项目概述简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情况,项目建设地点、范围、建设规模、新增耕地、新增耕地率、类型、项目区地貌类型、项目区土地权属状况、建设期等相关情况。
1.2项目设计目标、原则和依据说明项目设计目标,主要包括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面积、改善和新增灌溉面积、改善和新增排涝面积、新增粮食产能、耕地质量等别提高、工程设计使用年限等。
结合项目区特点,提出既具有普遍意义又适用于具体项目的设计原则。
说明项目设计所依据的法律法规、相关政策,技术标准,工程设计相关的文献资料等。
1.3项目建设内容与投资说明项目主要建设标准和建设内容,简述项目投资预算和资金筹措。
2项目概况2.1项目所在地概况简述项目所在县(市、区)的名称、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地貌类型,社会经济情况及土地利用状况等。
2.2项目区概况2.2.1自然条件2.2.1.1位置说明项目区所在乡(镇)、村(行政村和白然村),四至范围(经纬度坐标),并在相关图件上标示。
2.2.1.2地形地貌说明项目区地形地貌、高程、坡度和坡向。
地形复杂的项目区应分区域说明地形变化情况。
2.2.1.3气象说明项目区的气象概况,包括气温、降水量、蒸发量、湿度、无霜期、日照时数、积温等气象特征值。
2.2.1.4土壤说明项目区土壤类型、分布、组成,有机质含量、土层厚度和耕作层厚度等理化性状。
2.2.1.5植被说明项目区植被类型和分布情况。
2.2.1.6水文和水文地质说明项目区内与灌排相关的各类河流水系特征,包括流域面积、径流量、水质、含泥沙情况;湖泊面积、多年最高水位、最低水位和平均水位、灌溉面积、水质;水库汇流面积、总库容及兴利库容、水位、水质等;地下水包括埋深、分布、水质特征及其动态变化情况,补给水源和水量。
耕地质量等级评定
项目建设后耕地质量分析依据GB/T28407-2012 GB/T28405-2012和农用地产能核算技术规范,项目区整治前现状耕地等级12等地、11等地、10等地hm2、9等地;8等地hm2。
综合上述描述,经加权平均法计算,项目区的耕地利用等级为9等,通过本项目整理及各工程的实施,预计将项目区耕地质量等级由9等地提升为8等地。
参照《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要求》(试行)的指标要求, 向斜平顶低山区耕地质量至少提高一个等级,因此本项目耕地质量达到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要求中的耕地质量要求。
项目区耕地质量等级表耕地质量等别计算9.5.1确定评定因素分级分值参照重庆市咼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等标准,建立评定因素增量值与耕地产能增加值之间的关系模型,以整理前因素分值为基准,以因素增加值为依据,分别确定水田和旱地分值。
表9.5.1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评价因素分级分值表9.5.2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计算依据土地整治项目工程内容,计算评定因素的增量值和分值,再根据下式计算土地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
A=A+ A2+ A3+A4 B=B i+E2 C=C i+GY= (A+B+C) / 3式中:A为评价单元土地平整工程综合评定系数;B为评价单元灌溉与排水工程综合评定系数;C为评价单元田间道路工程综合评定系数;Y为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
计算得出:水田的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Y=旱地的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Y=9.5.3整治后耕地提升1等各评价因素增量值最低标准根据各等别耕地质量提升的限制因素,根据上表确定出了各等别耕地提升1等各评价因素增加值所要达到的最低标准,可视为土地整治工程规划设计的参考标准。
9.5.3整治后耕地提升1等各评价因素增加值推荐最低标准从评价结果上看,除了八等地不能满足提高一等的要求外,区内其他等别的耕地均能满足向上提高至少一等的要求。
项目实施后区内耕地质量平均等级为八等地。
农用地产能核算的基础与方法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收 稿 日期 :2 0 0 9—0 4—1 3:修 回 日期 :2 0 0 9一l 3 0— 0
在农业生产条件 得到基本保证 , 热、 土等环境因 光、 水、 素均处于正常状态、 技术条件可以满足 , 由政策、 投入等
第 1 期
2月
地 域 研 究 与 开 发
AREAL RES EARCH AND DEVEL 0PM ENT
Vo. 9 No. 12 1 Fe b.2 0 01
农 用 地产 能核 算 的基 础 与 方 法研 究
— —
以 河 南 省 为 例
王 国强 ,张 蕾娜 ,宋艳 华
的耕地资源上, 过各种政策和激励机制 , 通 让耕 地经营 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组织召开 了耕 地生产 能力核算专题 者 自愿扩大粮食种植 , 加粮食生产投入 , 增 在正 常年景 研讨 会 ; 0 2 7年安 排 了河 南 、 北 、 北 等 1 粮 食 下能够达到的粮食生产 能力 ; 0 河 湖 0个 既包括现实存在粮食生产
基金项 目:国土资源大调查土地资源监测调查工程——农用地
分等定级估价成果汇总集成 与推广应用项 目(0 6 9 2 1 20 … )
作者简介 :王国强( 93一) 男 , 15 , 河南清 丰人 , 研究员 , 学士 , 主
因素决定 的正常年 景下农 作物 能够获得 的最 高产量。
投入 , 以达 到 的 相 对 稳 定 的经 济 、 会 和 生 态 效 益 的 可 社 综 合 产 出 的 能力 。江 苏 省 课 题 组 把 粮 食综 合 生 产 能 力定 义 为 : 一个 国 家 或 地 区在 一 定 时期 内 , 在其 所 拥 有
耕地质量等别评定原则和依据
耕地质量等别评定原则和依据(原创版)目录一、耕地质量等级评定的原则二、耕地质量等级评定的依据三、耕地质量等级评定的方法四、耕地质量等级评定的预期目标正文一、耕地质量等级评定的原则耕地质量等级评定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科学性原则:评定过程应当遵循科学的方法,确保评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客观性原则:评定过程应当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确保评定结果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3.综合性原则:评定过程应当综合考虑耕地的土壤、地形、气候等多个方面,确保评定结果的全面性。
4.可操作性原则:评定过程应当遵循简便易行的原则,确保评定结果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二、耕地质量等级评定的依据耕地质量等级评定的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国家标准:评定过程应当遵循国家标准《耕地质量等级和产能核算技术规范》(GB/T 28407-2012)和《农用地产能核算技术规范》(GB/T 28405-2012)。
2.地方标准:评定过程应当参考地方标准,如《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要求》(试行)。
3.实际情况:评定过程应当结合项目区的实际情况,如土地利用现状、土壤类型、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
三、耕地质量等级评定的方法耕地质量等级评定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资料收集:收集项目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土壤类型、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相关资料。
2.实地调查:对项目区进行实地调查,了解耕地质量的实际情况。
3.数据分析: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和实地调查结果,对耕地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价。
4.等级划分:根据分析结果,将耕地质量划分为不同的等级。
5.成果编制:编制耕地质量等级评定报告,提出耕地质量改进的建议和措施。
四、耕地质量等级评定的预期目标耕地质量等级评定的预期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升耕地质量:通过耕地质量等级评定,找出存在问题的耕地,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良,从而提升耕地质量。
2.指导农田建设:耕地质量等级评定结果可为农田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指导高标准农田建设。
蒙城县农用地产能核算技术报告
蒙城县农用地产能核算技术报告1. 简介蒙城县农用地是指该县用于种植农作物和养殖牲畜的土地。
为了合理利用农用地资源,提高农业产能,本报告对蒙城县农用地的产能进行核算,旨在为制定合理的种植和养殖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2. 数据收集2.1 农地面积统计通过蒙城县农业部门提供的数据,我们获取了蒙城县农用地的总面积。
根据初步统计,蒙城县农用地总面积为XXXX平方公里。
2.2 作物种植面积统计针对蒙城县的主要农作物进行调查,收集了各农作物的种植面积数据。
根据数据分析,蒙城县主要种植的农作物包括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
下表为各农作物的种植面积统计:农作物种植面积(公顷)水稻XXXX小麦XXXX玉米XXXX大豆XXXX2.3 牲畜养殖数据统计根据蒙城县养殖业务部门提供的数据,我们收集了蒙城县各类主要牲畜的养殖情况。
根据数据统计,蒙城县主要养殖的牲畜包括猪、牛、羊、鸡等。
下表为各类牲畜的养殖数量统计:牲畜养殖数量(头/只)猪XXXX牛XXXX羊XXXX鸡XXXX3. 产能计算方法根据蒙城县农用地的面积数据和各个农作物、牲畜的种植养殖情况,我们可以计算出蒙城县农用地的产能。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3.1 农作物产能计算考虑到不同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和产量差异,我们使用以下公式计算不同农作物的产能:产能(吨) = 种植面积(公顷) * 单位面积产量(吨/公顷)根据蒙城县的实际情况,我们使用了该地区各农作物的平均单位面积产量作为计算基准。
3.2 牲畜产能计算对于牲畜的产能计算,我们使用以下公式:产能(头/只) = 养殖数量(头/只) * 单位养殖产量(头/只)单位养殖产量根据蒙城县的实际情况使用了各类牲畜的平均单位养殖产量。
4. 结果与分析4.1 农作物产能分析根据我们的计算,蒙城县的农用地产能如下:•水稻产能为 XXXX 吨•小麦产能为 XXXX 吨•玉米产能为 XXXX 吨•大豆产能为 XXXX 吨我们可以看出,水稻的产能最高,其次是小麦、玉米和大豆。
怎么规范农场核算制度
怎么规范农场核算制度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农场管理越来越重要。
规范农场核算制度是农场管理的先决条件。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如何规范农场核算制度。
1. 确定核算指标农场管理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核算指标,以便对农场经济活动的进行统计和分析。
主要的核算指标包括:农业种植面积、农作物产量、农业投入产出比、养殖数量、养殖收益等。
在确定这些指标的时候,农场管理人员要逐一考虑各种因素,确保指标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2. 规定核算制度农场管理人员需要根据“逐级管理、分层授权”的原则,规定农场的核算制度。
具体来说,需要对每一级部门都要负责其下属项目的核算工作,同时,人员分工要明确,职责分工要合理。
此外,农场的经济核算须根据会计原则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并依法纳税。
3. 强化管理在农场核算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加强管理。
首先,农场管理人员需要对核算工作进行细致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每个核算环节都有统一的规定和标准,按标准操作和核算。
其次,对于核算结果不符合实际的情况,需要及时进行调整。
同时,还需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对核算结果进行监督和审核。
4. 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为了更好地规范农场核算制度,农场管理人员需要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
信息化管理系统是农场管理中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有效手段。
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农场管理人员可以实时掌握农业生产情况,对经济核算情况进行准确、细致地监控。
此外,仓储管理、销售管理、物料管理、财务管理、生产计划和劳动力管理等各个环节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集中管理和监控,提高管理效率。
5. 做好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农场管理人员还需要针对获取到的信息和核算数据进行分析和决策支持。
通过数据分析,农场管理人员可以了解农业生产的现状,并根据统计数据与农业产业现状作出决策。
此外,还需要及时制定新的农业产品和种植模式等策略,以提高农场整体效益。
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规范农场核算制度是一个基础性的任务。
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措施,可以建立科学的核算制度,规范农场管理中的经济核算工作,同时也为农场管理人员提供了更好的管理手段,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江苏省农用地产能核算
江苏省农用地产能核算技术方案二OO八年一月目录1、总那么 (1)1.1工作目标和内容 (1)1.2工作基础 (2)1.3研究的差不多原那么 (3)1.4研究的要紧依据 (3)2、技术路线与方法 (5)2.1技术路线 (5)2.2技术方法体系 (9)3、工作程序与内容 (12)3.1农用地分等数据整理和设计资料收集方案 (12)3.2编制资料调查方案 (14)3.3开发农用地产能核算数据处理系统 (16)3.4建立基础数据库 (17)3.5分层次建立农用地产能核算模型 (18)3.6县域产能核算工作 (19)3.7省域产能核算工作 (23)4、成果编绘与整理 (25)4.1县级成果 (25)4.2省级成果 (27)5、附录 (30)江苏省农用地产能核算技术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十一五〞规划纲要»〔国土资发[2006]79号〕、«国土资源大调查〝十一五〞规划»〔国土资发[2006]3号〕、«关于印发<2007年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打算>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164号〕和«关于部署开展2007年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7]143号〕等文件要求,全面了解和把握江苏省农用地产能状况,以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决定开展江苏省农用地产能核算工作。
依照国土资源部«农用地产能核算技术规范»要求,为确定江苏省农用地产能核算工作技术路线和方法,明确产能核算工作技术程序和工作内容,特制定本技术方案。
1、总那么1.1工作目标和内容1.1.1工作目标依照国土资源部«农用地产能核算技术规范»的要求,本项工作的开展,应当实现以下三个目标:一是在农用地分等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农用地产能核算,摸清我省从乡镇到全省农用地理论产能、可实现产能和实际产能的数量和空间分布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用地产能核算技术规范(大调查专用稿)二○○七年十月目录1 范围 (1)2 引用文件 (1)3 术语与定义 (1)4 总则 (3)5 准备工作 (7)6 资料补充调查 (7)7 农用地理论产能核算 (9)8 农用地可实现产能核算 (11)9 农用地实际产能核算 (13)10 区域农用地利用强度和潜力评价 (14)11 县级成果 (15)12 省级成果 (17)13 成果验收 (18)14 成果更新 (20)15 成果归档与应用 (21)附录A(规范性附录)农用地产能核算工作调查表 (22)附录B(规范性附录)农用地产能核算过程表 (24)附录C(规范性附录)农用地产能核算结果表 (26)附录D(规范性附录)农用地产能核算工作报告、技术报告编写参考提纲 (28)附录E(规范性附录)农用地产能核算数据库表格格式 (31)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农用地产能核算工作的目的、任务、对象、原则、内容、程序、方法、成果要求、成果检查验收、成果更新和应用以及档案管理等。
本规范适用于县级行政区内现有农用地和宜农未利用地,不适用于自然保护区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划定的林地、牧草地及其他农用地。
2 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版(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TD/T 1004-2003 农用地分等规程(2003年4月8日)GB/T21010-200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2007年8月10日)3 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本规范。
3.1 农用地本规范所称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及其他农用地。
3.2 农用地等根据《农用地分等规程》的要求,在全国范围内,按照标准耕作制度,在自然质量条件、平均土地利用条件、平均土地经济条件下,根据规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的农用地质量综合评定,划分出的农用地等别。
3.3 基准作物是标准粮换算的基准,指全国比较普遍的主要粮食作物,如小麦、玉米、水稻,按照不同区域生长季节的不同,进一步区分的春小麦、冬小麦、春玉米、夏玉米、一季稻、早稻和晚稻等7种粮食作物。
3.4 指定作物指行政区所属耕作区标准耕作制度中所涉及的作物。
见《农用地分等规程》附录B。
3.5 标准粮产量标准粮产量是农用地分等确定的以国家指定的基准作物产量为基准,其他指定作物的产量用标准粮换算系数折算得到的产量。
3.6 标准粮换算系数以国家指定的基准作物为基准,基准作物实际产量与当地各种指定作物单位面积实际产量比值。
3.7 因素指标区对区域内决定农用地自然质量的各种因素和因素组合,依主导因素原则和区域分异原则划分的区域,是区别于其它指标区的最小单元。
因素指标区见《农用地分等规程》附录B,表B.1全国标准耕作制度分区表。
3.8 标准耕作制度在当前社会经济水平、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下,有利于生产或最大限度发挥当地土地生产潜力,未来仍有较大发展前景,不造成生态破坏,能够满足社会需求,并已为(或将为)当地普遍采纳的农作方式。
由于各地养地方式难以统一,因此这里的规范耕作制度主要指种植制度。
标准耕作制度《农用地分等规程》附录B,表B.2全国部分省(市)标准耕作制度速查表。
3.9 光温生产潜力在农业生产条件得到充分保证,水分、CO2供应充足,其它环境条件适宜情况下,理想作物群体在当地光、热资源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高产量。
3.10 气候生产潜力在农业生产条件得到充分保证,其它环境因素均处于最适状态时,在当地实际光、热、水气候资源条件下,农作物群体所能达到的最高产量。
即在光温生产潜力基础上进一步考虑降水的限制作用后,农作物的理论产量。
3.11 农用地产能农用地产能是指在一定地域、一定时期和一定的经济、社会、技术条件下所形成的农用地生产能力,分为农用地理论产能、可实现产能和实际产能。
农用地产能核算的最终结果为不同类型产能的单位耕地面积标准粮单产和总产。
3.11.1 农用地理论产能在农业生产条件得到充分保证,光、热、水、土等环境因素均处于最优状态,技术因素所决定的农作物所能达到的最高产量(技术专家在试验田得到的产量)。
3.11.2 农用地可实现产能在农业生产条件得到基本保证,光、热、水、土等环境因素均处于正常状态、技术条件可以满足,由政策、投入等因素决定的正常年景下农作物能够达到的最高产量(农民中的种田能手获得的产量)。
3.11.3 农用地实际产能农用地实际产能是指目前已经实现的产能,即某年农作物已经达到的平均产量(多数农民获得的产量平均值)。
3.11.4 农用地产能单产农用地产能单产是单位面积的产能,是农用地产能的基础,其层次划分的越多,农用地产能核算的结果也就越相对准确。
3.11.5 农用地产能总产农用地产能总产是指分等单元和各级行政区(省、市、县、乡)或跨行政区(流域、地区、经济区、自然区等)内农用地产能总和。
3.12 标准样地在一定的栽培管理技术条件下,区域内农作物产量水平最高的若干农用地分等单元。
一般情况下,优等标准样地的农业生产条件最好,它们在本内区域所处位置的气候、地形地貌、土壤、灌溉与排水等条件的综合特征最优。
3.13 农用地利用强度农用地利用强度包括理论利用强度和实际利用强度。
理论利用强度反映农业科技利用的水平,数量上等于可实现单产与理论单产的比值。
可实现产能利用强度反映目前农用地可实现生产能力的发挥程度,数量上等于实际单产与可实现单产的比值。
3.14 农用地利用潜力农用地利用潜力包括理论潜力和可实现潜力。
理论潜力反映农用地远景生产潜力,数量上等于理论单产与可实现单产的差值。
可实现潜力反映农用地近景生产潜力,数量上等于可实现单产与实际单产的差值。
4 总则4.1 目的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科学评价我国不同区域农用地生产能力,分析评价农用地利用强度和潜力,为加强农用地资源数量、质量并重管理、科学编制土地规划、开展土地整理、耕地保护和动态监测、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等提供技术支撑。
4.2 任务4.2.1 在农用地分等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农用地产能核算,摸清我国区域农用地产能总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4.2.2 通过区域间农用地产能的对比分析,反映区域性产能的分布状况,为战略性区域性土地资源宏观调控与调整提供依据。
4.2.3 进行不同类型产能比较分析,反映因农用地自然质量状况、利用水平差异等造成的农用地在产能上表现出的差异。
通过对农用地理论产能与可实现产能的比较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区域的农业科技水平和农业科技利用潜力。
通过对农用地可实现产能与实际产能的比较分析,可以正确评价农用地利用强度和潜力,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集约节约用地、增产措施提供技术支撑。
4.3 工作对象农用地产能核算的工作对象是县级行政区内现有农用地和宜农未利用地,不包括自然保护区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划定的林地、牧草地及其他农用地。
4.4 原则4.4.1 以农用地分等成果为基础的原则农用地分等工作划分了不同尺度的土地质量相对差异,构建了全国农用地系统内部相对差异的梯级体系,农用地产能核算工作则要把每个梯级的绝对值水平精确地核算出来,因此,农用地产能核算要以农用地分等成果为基础,以保证成果的科学性、准确性、现实性和可比性。
4.4.2 综合分析原则农用地产能是各种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农用地产能核算要综合分析各种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对产能的影响与作用。
4.4.3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原则农用地产能核算应以定量分析为主,对现阶段难以定量的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采用必要的定性分析,定性分析的结果可用于农用地产能核算成果的调整和确定工作中,以提高成果的精度。
4.4.4 客观反映农用地产能区域差异性原则农用地产能是土地质量和利用水平的客观体现,质量越好的土地,产能越高,反之亦然。
农用地分等工作分别对农用地的自然质量、利用水平进行了评价,客观地反映了农用地质量的区域差异,因此产能核算要充分体现出农用地产能的自然差异、利用差异及其区域差异。
4.5 工作内容产能核算工作包括下列内容:a)工作准备,编写任务书;b)收集资料与外业补充调查;c)农用地分等数据整理;d)农用地分等单元产能测算;e)区域农用地产能的测算;f)区域农用地利用强度和潜力评价;g)编写成果报告;h)成果验收;i)成果归档与更新应用。
4.6 技术工作组织技术工作组织包括三个层次:a)国土资源部负责统一编制全国农用地产能核算技术规范,并进行全国成果汇总等;b)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管辖范围内各县(市)农用地产能核算,并进行省级成果汇总等;c)市、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基础数据、图件等资料的收集与外业补充调查等。
4.7 技术方法与步骤4.7.1 技术方法全国统一采用基于农用地分等的方法,即在农用地分等基础上,补充调查所需资料,核算农用地不同层次和不同区域的产能。
4.7.2 工作步骤a)农用地分等资料的整理;b)资料收集整理与外业补充调查;c)农用地产能核算数据库建立;d)理论产能核算;e)可实现产能核算;f)实际产能核算;g)核算结果评价与检验;h)区域土地利用强度与潜力评价;i)成果整理与验收。
农用地产能核算工作流程见图1。
图1 农用地产能核算工作流程图4.8 工作底图农用地产能核算的工作底图为农用地分等单元图。
4.9 工作成果成果包括:a)文字成果;b)图件成果;c)数据表格成果;d)数据库成果;e)基础资料汇编。
4.10 核算基期年全国统一为2006年。
4.11 相关技术应用必须采用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等新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和图件编制。
5 准备工作5.1 编写计划任务书计划任务书包括以下内容:a)产能核算的区域范围;b)工作程序及方法;c)技术资料和基础图件;d)组织领导;e)工作人员、时间安排、经费预算;f)主要成果。
5.2 调查表格准备按附录A准备调查表格。
5.3 农用地分等数据的整理5.3.1 农用地分等单元自然等数据的整理5.3.2 农用地分等单元利用等数据的整理6 资料补充调查6.1 调查内容6.1.1 农用地指定作物理论单产样本值的调查6.1.2 农用地指定作物可实现单产样本值的调查6.1.3 县、乡指定作物实际单产的调查6.1.4 其他资料调查与收集a)县(市、区)2001-2006年耕地面积变化情况;b)县(市、区)2001-2006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和粮食总产量;c)县(市、区)2001-2006年主要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产量;d)县(市、区)2001-2006年农业种植结构和粮经比变化情况;e)县(市、区)2001-2006年自然灾害发生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情况;f)其它需要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