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殖资源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矶烧:由于环境恶化(如高水温、低营养盐海况)造成海藻群落荒漠化的现象。
16.异型世代交替:在生活史上孢子体和配子体外表悬殊。根据两个世代的形态、大小和有无独立生活机能,又可分为:苔藓型的世代交替、蕨类型的世代交替和种子植物型的世代交替。
17.同型世代交替:在生活史上孢子体和配子体外表形状、大小、构造和显著性完全一样,没有区别,并且都能独立生活,只是两个个体的细胞中染色体数量上有二倍体(2n)和单倍体(n)的区别,称为同型世代交替。
9.资源增殖的基本模式(Russel, Malthus, Logistic)
Malthus增殖模式
•假设环境因素一定时,种群的瞬时增殖速率与该时刻的个体数成正比。
r:增殖系数,r为常数
逻辑斯谛(Logistic)模式
•假设rt=r(1-Nt/k),k为环境负荷量或环境容纳量
•LimNt = K
t→∞
5.海流的生态意义及其与海洋渔业的关系
生态意义:海流有扩大海洋生物分布的作用,海流对海洋生物最重要、最直接的影响是在于海流散播和维持生物群的作用。包括:(1)暖流可将南方喜热性动物带到较高纬度海区;而寒流则可将北方喜冷性动物带到较低纬度海区。(2)有助于某些鱼类完成“被动洄游”。(3)将浅水区底栖动物到远处扩大分布范围,并使底栖动物产生对应的生物学适应(4)某些海区,由于海流性质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依靠从外地输入幼体来维持其生物群,而其本身的幼体则由海流输向别的海区。
7.人工鱼礁:是一种人为设置在水域中的构造物,它是以捕获水生生物或增殖保护为目的的渔场设施。
8.鱼礁性:鱼对礁石的行为反应和相对位置关系,不同鱼种和各成长阶段而有差异,这种差异即称之为鱼的鱼礁性。
9.单位人工鱼礁:(≥400m3)
10.马尔萨斯增殖:假设环境因素一定时,种群的瞬时增殖速率与该时刻的个体数成正比。
(3)海草是很多沿岸海区的主要初级生产者,但仅被少数一些动物直接利用,这些动物包括海胆、几种鱼类以及海龟等动物。因此,只有小部分初级产量直接摄食进入食物网,大部分进入碎屑食物链的能流途径。海草死亡分解的碎屑可以为深海底栖生物提供营养物质。
(4)海草场不仅为很多生物提供直接或间接的营养物质,而且对保护海草场生物群落也有重要作用。首先是海草起稳定软底质的作用,对很多底栖生物有掩护作用。海草场还因加速沉积过程而使海床面上升,最后可能使其飘浮的叶子到达表面,这些叶子对波浪有缓冲作用,从而形成较平静的水环境。此外,海草的叶子也有遮阳作用,使在其中生活的其他生物避免强烈阳光照射的危害。
主要的标记方法:(1)天然标记:色素沉着、合并鼻孔(2)物理标记:剪腹鳍、挂牌(3)遗传标记:稀有等位基因
8.海藻与海草群落生态特征与作用
海藻场生物群落
(1)海藻场生物群落是指很多沿岸海区底部生活的大型藻类组成的独特生物群落,主要分布在冷温带大陆架区的硬质底上由大型褐藻类植物构成。
(2)藻场由于海水的不断运动和潮汐作用使营养盐不致消耗殆尽,并且浅水区的湍流、上升流和陆地径流也可不断补充海水中的营养物质。
海草场群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海草是一类有根的开花植物,长有长而薄的带状叶子。海草生活在中潮区至50~60米水深,接近潮下带最为茂盛。用根从沉积物或底质中吸收营养盐,在软底质上发展得最好。
(2)生活于海草场的生物种类很多。在其叶片上生活着微小的藻类和动物,还有以这些微小生物为食的甲壳类和小型鱼类和很多鱼类的幼鱼。
海参:受精卵-耳状幼虫-樽形幼体-五触手幼体-稚参-幼参-成体
海带:
海蜇:受精卵-浮浪幼虫-螅状幼体-碟状幼体-成体
2.增殖放流的一般方法与主要步骤(主要是对虾、海蜇、梭子蟹)
对虾:中间培育→体长≥3cm→测量称重→放流→海上放
→开闸放
海蜇、
梭子蟹
3.真鲷、对虾、鲍鱼、扇贝、海参、海藻增殖方法的异同
增殖的两方面:1.种苗、亲体的放流2.增殖环境的改造,对虾只有1
4.人工礁诱集鱼虾等的一般机理(底鱼礁、浮鱼礁)
底鱼礁的集鱼原理:鱼礁的波流效应(礁区周边常形成较复杂的流态)、鱼礁的生态效应(为鱼、虾、贝、藻类提供附着基形成鱼;虾、贝类及其幼体的庇护所;为鱼、虾、贝类提供丰富的饵料)
浮鱼礁的集鱼原理:阴影诱集、声波诱集、食饵诱集、刺激诱集、流场诱集
增殖资源学复习资料
有关名词概念:
1.渔业资源增殖:指用人工措施放流苗种或人工栽培、科学管理、收获以及对渔场环境改造与保护等方法,使水产资源再生产类似于农牧业的一种渔业方式。
2.栽培渔业:一面增殖,一面捕捞,使渔业资源永久延续。或将对象生物按人的意志加以增殖后再进行捕捞的渔业方式。
3.潮间带:落潮时定期暴露于空气中,而涨潮时又淹没于水中的沿岸区。具有岩岸、沙滩和泥滩,甚至是珊瑚礁和红树林等多种生态系统。
LimdNt/dt=0
Nt→K
10.如何理解Russel增殖公式(公式的写法和各个符号的意义)
Russel(1931)公式
•Nt=N0+(R+G)-(C+M)
•N0:年初资源量。
•Nt:年末资源量。
•R:补充量。
•G:生长量。
•C:捕捞死亡。
M:自然死亡。
6.底质与海洋生物间的相互作用及意义
(1)海洋底质提供底栖生物生长的场所、附着点和营养物质。
(2)海洋生物在长期进化发展过程中,不仅能够选择和适应一定的底质,而且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改变着周围的底质。
7.标志放流在资源增殖中的意义和常用方法
对放流对象进行标记,然后对相关渔业进行调查,检验增殖放流的效果
18.阴干刺激:人工诱导贝类(如虾夷扇贝、鲍鱼等)产卵方法,将亲贝阴干加冷风吹15小时左右。
问答题
1.对虾、鲍鱼、扇贝、海参、海带、海蜇的生活史
对虾:受精卵-无节幼虫-蚤状幼体-糠虾幼体-仔虾-幼虾-成体
鲍鱼:受精卵-担轮幼虫-面盘幼虫-初期匍匐幼虫-围口壳幼虫-上足分化幼虫-稚鲍-幼鲍-成鲍
扇贝:受精卵-担轮幼虫-D形幼虫-壳顶幼虫-匍匐幼虫-稚贝-幼贝-成贝
11.逻辑斯谛增殖:
12.标志放流:研究鱼类的洄游和鱼类资源的一种方法。将天然水域中捕获的鱼类做上标记后放回原水域,重新捕获时可据以研究鱼类的洄游、分布、生长和资源等状况。
13.生物学零度:生物发育生长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上才开始,低于这个温度,生物不发育。
14.有效积温: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生物各个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
与海洋渔业的关系:(1)海洋中几个强大的暖流和寒流交汇的海区,多形成世界上良好的渔场。如太平洋的北海道渔场、大西洋的纽芬兰渔场和挪威渔场。(2)一些上升流海区由于底层富营养盐的海水上升到表层,浮游植物繁殖茂盛。从而促使浮游动物和鱼类的大量繁殖,形成渔场。例如,秘鲁上升流区的秘鲁鳀鱼,其产量曾占世界捕鱼量的20%。
4.河口湾:除真正的河口外,还包括半封闭的沿岸海湾、潮沼(tidal marshes)和沿岸沙坝后面的水体。
5.寒流:指水温低于流经海区水温的海流,通常是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如千岛寒流。寒流一般低温低盐,透明度较小。
6.暖流:指水温高于流经海区水温的海流,通常是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如黑潮暖流。暖流一般高温高盐,透明度较大。
(3)海藻多以一年为周期的生长和枯死的节律。另外藻场在平时也会受到波浪的作用而被部分破坏。敌害生物主要是海胆,它们可大量摄食幼嫩的藻体。
(4)大型海藻提供藻场生物群落的“框架”,与它们生活在一起的是很多微小附着藻类,不少海绵动物、腔肠动物、甲壳动物和鱼类等。
(5)尽管这些大型海藻类有很高的生产力,但是只有少数无脊椎动物(如海胆和食草性腹足类)能直接啮食这些海藻。据估计只有10%的初级产量是通过直接摄食进入食物网,其余90%是通过碎屑或溶解有机质进入食物链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