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下册《传染病及其预防》教案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传染病及其预防》教案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传染病及其预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7ba93076c66137ee0619c2.png)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传染病的概念及其特点2、认识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3、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4、科学认识对待艾滋病【知识重点】1、传染病的概念和特点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和预防措施【知识难点】1、艾滋病相关知识2、传染病的分类【教学过程】一、展示学习目标,引入课题二、学生自主学习,找出自己的重点难点和疑点(播放ppt1----6)三、学生合作探究学习,整合完善知识体系(ppt7--10)四、学生展示板书重点难点疑点和知识体系五、师生共同分析评价,解决疑点(ppt11)六、教师点拨分析知识要点(ppt12---26)1、传染病——就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1)病原体: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2)特点:传染性和流行性(3)人类常见传染病的分类;a、根据病原体的不同: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寄生虫传染病b、根据传播途径的不同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体表传染病: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3、艾滋病(AIDS)---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1)病原体:艾滋病病毒(HIV)(2)传染源:艾滋病患者或病毒携带者(3)传播途径:a、血液传播b、性传播c、.母婴传播(4)易感人群:所有有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到传染源的人4、传染病的预防措施:(1)控制传染源(2)切断传播途径(3)保护易感人群七、【补充知识】人类常见传染病的分类实例一、根据病原体的不同:1、细菌性传染病:细菌性痢疾、百日咳、伤寒、破伤风...2、病毒性传染病:狂犬病、流感、肝炎、流行性乙型脑炎、艾滋病...3、寄生虫传染病:蛔虫病、绦虫病、血吸虫病、沙眼...二、根据传播途径的不同:1、呼吸道传染病:百日咳、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非典型肺炎...2、消化道传染病:细菌性痢疾、伤寒、甲型肝炎、脊髓灰质炎...3、血液传染病: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丝虫病、乙型肝炎...4、体表传染病:狂犬病、沙眼、破伤风、癣、疥疮.. .八、课堂练习,强化知识点(ppt26---30)1、学生自主完成2、展示答案3、相互检查,分析讨论4、教师讲解习题难点九、拓展作业小组合作,参考书本77页的内容,设计一个有关“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的调查表。
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八单元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八单元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224ab2cd5ef7ba0d4a733bfe.png)
《传染病及其预防(人教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取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主要阐述传染病及其预防的卫生知识。
回顾2003年的非典,和正在面临的地震后的防疫工作,以及禽流感和艾滋病等传染病的时时困扰。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学习传染病及其预防的卫生知识,不仅能加强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还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教学目标A、知识(1)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列举常见的寄生虫性传染病、细菌性传染病和病毒性传染病。
B、能力培养科学探究的学习能力及合作学习等能力C、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正确对待传染病患者,关注社会重大卫生事件,培养社会责任感三、学案设计1.根据新课标要求的三维目标(同上),各学习小组(4-6人)自订本节课学习目标,并根据学习目标提出探究问题。
2.参照课本第68页表格,调查自己从小到大都得过什么病。
3.收集有关艾滋病的材料。
4.查找和收集有关资料,各学习小组自编达标测试题(上课时进行组间测评)四、学法指导1.调查法2.资料分析法3.讨论法4.归纳总结五、教学模式为贯彻新课标的理念,切实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摸索,在初中生物课堂中逐渐形成了这套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本模式主要包括:制定目标——提出问题——探究学习——自评反馈。
此模式符合科学探究过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六、教学程序六、教学评价本节课通过四大版块展示了初中生物课堂自主探究教学模式,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极大的发挥,落实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教案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教案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2ab72ed0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5b.png)
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目标1.说出传染病的病因,区分常见的传染病与非传染病;2.说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3.说明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4.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和归纳总结能力;5.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团队协作意识。
6.注重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7.树立预防传染病的意识,尊重他人。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说明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教学难点】1.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说明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教法:问题引导法、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学法:观察法、讨论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述说有关新冠肺炎的内容,回忆新冠肺炎的感受听讲用社会热点激发学生学习传染病知识的热情。
讲授新课:什么是传染病1.出示“近视”和“结膜炎”图片对比分析两者的相同点和区别。
2.【学生活动】展示相应表格,请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判断下面哪些疾病属于传染病。
根据生活经验自查与判断。
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很容易进入学习本节课的状态【提出问题】传染病和非传染病有什么区别呢?尝试回答二者之间的区别。
举例说明几种传染病的病因,引导学生归类病原体尝试归类明确病原体的种类【讲解】传染病。
概念: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特点:传染性、流行性。
思考、回答明确传染病的概念及特点。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视屏播放】播放传染病相关视屏【提出问题】该视频中的传染病是如何传播的呢?【资料分析】流行性感冒和甲肝的传播环节【总结归纳】传染病的传播需要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师生互动】与学生一起参与完成小游戏“新冠病毒”的传播,让学生加强学生对于三个传播环节的理解思考、回答分析资料,总结归纳通过小游戏加强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理解、区分三个环节【教师总结】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的相关概念重点区别:病原体和传染源的不同阅读资料进行判断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提出问题】怎样才能预防传染病的传播?【实例分析】以“班中三位同学患流感为例子”,让同学们分析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该如何做好预防呢?【师生总结】隔离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
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b55e294a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e3.png)
系实际、创新应用法。
以此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二、讲授新课【观察分析】掌握核心概念:传染病、病原体师:观察表格和图片,思考:1.结合生活的经验,判断一下,哪些属于传染病,哪些属于非传染病?说说你的依据。
2.分析传染病的病因。
3.为什么结膜炎是传染病而近视眼不是传染病呢?传染病是什么引起的?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等生物。
4.观察大肠杆菌、HIV病毒、蛔虫卵病原体图片,思考每个病原体能引起什么传染病?传染病:是由引起的,能在之间或之间传播的疾病。
5.传染病的特点:传染性和流行性学生:思考交流,归类分析,梳理共性,在已有的知识之上建构新知,归纳出传染病、病原体的概念。
【合作探究】掌握传染病流行环节、传染病预防措施【小组探究提示】学生阅读69页的资料分析,思考并讨论书上3个问题。
学生:观察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示意图并阅读相关的文字,完成学案上的问题。
学生:交流对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环节的理解,讨论习题,对流行基本环节进行辨析、巩固。
学生:思考针对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采取什么预防措施?观察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的图片,分析并判断属于什么预防措施?通过设计习题,对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的辨析巩固。
【创新应用】确立传染病面前人人有责的认识。
学生思考:“当新的传染病来了,我们应该怎么应付?”引领学生对疾病种类做判别,,通过学生思考交流,归类分析,梳理共性,在已有的知识之上建构新知,归纳出传染病、病原体的概念。
传染病流行环节、传染病预防措施是本节课两个重要学习任务。
将这项任务化解,放手给学生阅读、思考、讨论。
运用所学知识,学会预防传从个体预防传染病上升为群体整体预防的问题。
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染病。
三、小结我们知道了病原体和传染病的概念,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并正确预防传染病。
希望你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今后的生活,让健康、快乐伴随你们一生!四、巩固练习课本P76 选择题:1,2,3这三道题提问中等及偏下学生4.分析题:提问优秀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本节知识。
初中生物《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优质教案
![初中生物《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c5566b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aa.png)
初中生物《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章节,具体内容包括传染病概念、特点、传播途径,以及针对几种常见传染病预防措施。
重点讲解流感、肺结核、乙肝等疾病预防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理解传染病概念、特点、传播途径,掌握常见传染病预防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预防措施,降低传染病发生率。
3. 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对传染病认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关爱他人健康。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传染病传播途径理解,常见传染病预防方法。
重点:传染病基本概念、特点,以及针对常见传染病预防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流感病毒图片,引发学生对传染病关注,进而导入新课。
2. 新课内容:(2)传染病传播途径:结合教材,讲解传染病传播途径。
(3)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①流感:介绍流感病毒特点、传播途径,讲解预防方法(如勤洗手、戴口罩等)。
②肺结核:介绍肺结核病原体、传播途径,讲解预防方法(如通风、消毒等)。
③乙肝:介绍乙肝病毒特点、传播途径,讲解预防方法(如接种疫苗、不共用牙刷等)。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课后习题,选取典型题目进行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布置教材课后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2. 内容:①传染病概念、特点②传染病传播途径③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流感:勤洗手、戴口罩等肺结核:通风、消毒等乙肝:接种疫苗、不共用牙刷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传染病概念、特点。
(2)列举三种常见传染病传播途径及预防方法。
(3)谈谈你在生活中如何预防传染病发生。
2. 答案:(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疾病。
特点: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
八年级生物下册《传染病及其预防》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生物下册《传染病及其预防》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a206679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84.png)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预防传染病方法。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练习题,涵盖传染病的基本概念、预防措施、常见传染病等方面,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强调预防传染病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4.常见传染病的介绍
-分析几种常见传染病(如流感、肺结核、乙肝、手足口病等)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通过图片、案例等形式,让学生了解这些传染病的特点和危害。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如:“如何预防流感?”、“为什么接种疫苗能有效预防传染病?”等。
3.常见传染病的识别和了解,以及其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这部分内容涉及面广,容易混淆,是学生的学习难点。
(二)教学设想
1.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采用直观、生动的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案例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传染病相关知识,降低学习难度。
-利用图表、思维导图等形式,梳理传染病知识体系,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5.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兴趣和特长,教师应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升。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传染病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分类,掌握传染病的基本环节,这是本章节的核心知识,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2.预防措施的掌握和运用,特别是疫苗接种、个人卫生等方面的知识,对于学生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需作为教学重点加以强调。
1.传染病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分类
-解释传染病的定义,强调传染性、流行性等特点。
人教版八年级下生物教学设计传染病及其预防
![人教版八年级下生物教学设计传染病及其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c82f4b74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81.png)
传染病及其预防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举例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
举例说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包括淋病)、病毒性传染病(病毒性肝炎、非典、禽流感)。
2.过程与方法调查当地的主要传染病。
了解调查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建立正确的传染病预防观点。
通过对传染病的讨论,学生初步形成关注社会问题习惯,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利用生活中的事例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以及预防措施。
三、课前准备学生: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
准备艾滋病的资料。
教师:制作本节课的课件。
准备艾滋病的有关资料。
准备乙型肝炎、淋病、禽流感、蛔虫病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五、教学点评本次课程涵盖了丰富的内容,包括对健康定义的探讨、传染病的基本概念、传染病传播的三个关键环节,以及如何有效预防传染病。
如何激发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这些知识,是教师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任务。
通过精心设计本课程,我们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引导学生分析相关资料,从而获得新知识,再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教学方法深受学生喜爱。
例如,在讨论传染病预防时,我们首先让学生回顾了“非典”期间采取的预防措施,然后引导他们从这些措施中总结出控制传染病的通用策略,并进一步讨论如何将这些策略应用于预防特定的传染病。
此外,通过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调查,不仅提高了他们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而且使课堂学习的内容更加贴近实际,为学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知识源泉。
这种教学策略有效地将课堂理论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第八单元第一章 第一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 教案设计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第八单元第一章 第一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 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40eae84a76e58fafbb00395.png)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
《传染病及其预防》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
施。
2.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和病毒性传染病。
3.说出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能力目标】
1.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资料分析及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关注常见传染病的流行和预防及其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
2.认同卫生、安全的生活方式,正确对待传染病病人。
二、学情分析
传染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阻碍社会及经济发展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都有患传染病的经历,对传染病及其预防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的了解,同时也会有很多疑问。
但他们的认识还有待系统化。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难点:说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四、教学方法
比较法、引导启发式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五、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PPT课件、视频。
2.学生准备:
课前预习,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
六、课时安排
1课时六【教学过程】。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f1c5aa1e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1e.png)
第八单元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一、知识与技能1. 举例说出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 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和病毒性传染病。
3. 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
4. 关注常见传染病的流行和预防及其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选择卫生、安全的生活方式。
二、过程与方法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资料分析及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贯彻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精神,并注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认识艾滋病,培养学生关心爱护艾滋病患者的情感。
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用身边的事例来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以及预防的措施。
传染病的病原体。
培养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做好日常防护,关注健康,珍爱生命。
学生:课前和家人共同填写教材中的表格。
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
教师:准备常见传染病的数据、挂图或幻灯片。
展示疫情英雄照片,通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介绍引出传染病的概念。
一、传染病的病因:由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引起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PPT展示近视眼和流感患者图片,提问近视眼和流感的致病原因有什么不同?生:思考问题,:近视眼是由于患者自身眼部结构发生变化引起的,不能传染。
流感是由外来的致病菌引起的,具有传染性师: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上述疾病中,哪些是传染的,哪些是不传染的?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尝试说出流行性感冒,水痘等传染病是由什么引起的?生:学生讨论回答:近视眼、贫血不传染,其余都传染。
传染病是由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引起的。
教师总结:流行性感冒、水痘是由病毒引起的,肺结核是由细菌引起的,蛔虫病和血吸虫病是由寄生虫引起的师:活动一:出示常见的病原体图片,提示、补充、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
教师提问:1.什么是传染病?2.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那什么是病原体?3.传染病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归纳出传染病的类型。
生:交流课前调查的传染病及生活中采取的应对措施。
八年级生物下册8.1.1《传染病及其预防》优秀教学案例
![八年级生物下册8.1.1《传染病及其预防》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cf911158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22.png)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传染病的概念、特点、分类和传播途径,了解传染病的基本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通过设置不同难度的教学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自信心。在评价学生时,我注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既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也关注他们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为导入,如流感、肺结核等传染病案例,让学生了解传染病的现实意义。
2.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展示传染病的相关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
3.创设问题情境,如“如果在学校里出现传染病疫情,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传染病的了解,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
3.创设问题情境:“如果我们身边出现了传染病,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引导学生思考。
(二)讲授新知
1.结合课本内容,系统讲解传染病的概念、特点、分类和传播途径。
2.通过案例分析,深入剖析传染病的流行规律和预防措施。
3.强调传染病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
(二)问题导向
1.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传染病流行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初中初二生物下册《传染病及其预防》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初二生物下册《传染病及其预防》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0029c96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ed.png)
5.家庭实践:
a.与家人一起制定家庭预防传染病的计划,包括疫苗接种、个人卫生、居家消毒等方面。
b.向家人宣传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全家人的防疫意识。
针对本章节《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如下:
1.导入:通过展示一组传染病图片,引发学生对传染病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讲解传染病的基本概念、特点、分类及常见传染病的症状。
3.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讨论传染病传播的三个基本条件。
4.实践活动:分组进行模拟传染病传播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预防传染病的方法。
c.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预防传染病的方法,如勤洗手、戴口罩、接种疫苗等。
d.分析常见传染病的症状,帮助学生识别传染病,并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2.难点内容的突破:
a.设计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探讨传染病传播的三个基本条件,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切断传播途径。
b.创设情境,让学生分析特定季节传染病流行的原因,如气候、人群聚集等,从而加深对传染病传播条件的理解。
1.学生对传染病的基本概念、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的掌握程度,针对学生的知识盲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2.学生在分析传染病问题时,可能缺乏实际案例的支持,教师需提供丰富的实例,帮助学生建立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3.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合作能力,教师Hale Waihona Puke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特长,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生物学素养。
4.教师指导:在各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课堂练习
1.练习题目:设计关于传染病及其预防的练习题,如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等,巩固所学知识。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教案(13篇)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教案(1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d490b7d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d0.png)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教案(13篇)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教案篇1课题内容:传染病及其预防(第1课时)课题传染病及其预防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道传染病的概念,把握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教材分析重点病原体的概念及种类;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难点病原体的概念及种类;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教具粉笔、黑板和投影片教学过程[复习引入]师:“生老病死”是世界上全部生物都会面临的问题,我们人类虽然是高等生物,但也免不了会被疾病困扰,疾病给个人、家庭甚至社会都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预防疾病、治疗疾病,使每个人更健康美好地生活,就需要我们对人类疾病有充分的了解。
这节课让我们来共同关注传染病及其预防。
[新课讲授]师:同学们平常所了解的疾病中,一些是由于患者自身的组织或器官发生改变引起的,不会传染给他人的。
比方——生:近视眼、贫血、骨折……师:而有些疾病是由于细菌或病毒等其他生物侵入人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例如——生: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肺结核……师:像这样由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引起的疾病就称之为传染病。
知道了传染病的概念,我们才能更清晰地区分传染病和非传染病。
师:我们如今就以同学们比较熟识的传染病——流感和肝炎,一起来探讨一下相关的学问,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P6970的“资料分析”,共同思索70页的商量题并作出回答。
生1:流感主要通过飞沫、空气传播。
当流感病人咳嗽、打喷嚏时会将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漫步于空气中。
假如四周的人吸入了这些有飞沫的空气后就有可能患流感。
因此,教学过程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捂住口鼻,以免传染他人。
老人和小孩体质差,反抗传染病的力量弱,所以更易患流感。
生2:将甲肝患者用的碗筷同家人的分开,目的是将甲肝患者遗留在碗筷等餐具上的甲肝病毒与健康人分开,这样可以避开健康人感染上甲肝。
饭馆的餐具要严格消毒,这样可以将餐具上的细菌和病毒杀死,避开顾客传染上疾病。
生3:传染病要经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教案(通用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教案(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8eddbb98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27.png)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教案(通用教案名称: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内容:一、教材章节: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三节《传染病及其预防》。
二、详细内容:1. 传染病的概念、特点及基本条件。
2.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
3.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传染病的概念、特点及基本条件,掌握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生活中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
重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课本、彩笔。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近年来我国发生的传染病疫情数据,引导学生关注传染病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二、自主学习(5分钟)1. 学生根据课本内容,自主学习传染病的概念、特点及基本条件。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引导学生理解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及传播规律。
四、例题讲解(10分钟)1. 教师展示典型例题,引导学生分析解答。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五、随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测自己对传染病及其预防知识的理解。
2. 教师批改练习题,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板书设计:1. 传染病的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2.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发生发展传播3. 传染病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作业设计:1. 题目:列举三种常见的传染病,分析它们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答案:略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后续教学策略。
2. 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关注生活中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3.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我国传染病预防的政策措施及取得的成果。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优秀教学案例:8.1.1传染病及其预防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优秀教学案例:8.1.1传染病及其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ca4bf60f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d0.png)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传染病及其预防的知识,我将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传染病的危害和预防的重要性。具体做法如下:
1.利用多媒体展示传染病疫情的新闻报道,让学生了解传染病对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影响。
2.创设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传染病的传播过程,体会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性。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优秀教学案例:8.1.1传染病及其预防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传染病一直是威胁人民健康的重要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密度的增加,传染病的防控显得尤为重要。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的8.1.1节“传染病及其预防”,正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传染病的危害,掌握预防传染病的基本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本案例将结合教材内容,以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学习传染病的基本概念、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通过互动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健康生活习惯,使他们在面对传染病时,能够做到理性应对,有效预防。
3.教师进行点评,强调学习传染病知识的现实意义,教育学生关爱他人、关注公共卫生。
4.总结课堂所学,强调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健康生活的意识。
(五)作业小结
在作业小结环节,我将布置以下任务:
1.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传染病预防的科普文章,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科普意识。
2.设计一份传染病预防的调查问卷,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调查,了解周围人群对传染病预防的认知和行动。
3.布置一道思考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下为什么有的传染病在特定季节高发?如何有效预防?”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本案例以生活中的传染病案例为切入点,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传染病的危害和预防的重要性。通过多媒体展示、角色扮演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对传染病知识的关注度。
《传染病及其预防》公开课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传染病及其预防》公开课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2f497868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e9.png)
《传染病及其预防》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传染病及其预防》,是人教版《生物学》初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传染病及其预防的知识,是新课标确定的“健康地生活”这一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生物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由于传染病与先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而且几乎每个人都得过传染病。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该当留意紧密联系先生的生活实践,用身旁的事例来引导先生分析,理解传染病、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和预防的措施。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先生能举例说出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先生会例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和病毒性传染病。
2、过程与方法培养先生搜集、整理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解决成绩的能力;进步先生自主学习、合作探求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先生关注健康,建立健康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气,并学会关心和帮助别人的健康。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病原体的概念、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和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2、教学难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四、教法、学法及教学手腕1、教法本着新课标中“促进先生转变学习方式”的思想,参照前面几个环节的分析,我采用了探自然分材教学为主,直观演示法为辅,创设成绩情景来完成教学,为先生建筑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先生兴味,启发先生考虑,注重先生自动参与,一步一步地引导先生探求、总结和运用新知,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我考虑先生的个体差异,在各个环节进行分头指点。
2、学法初二年级的先生,个性活泼,思想活跃,学习积极性高,初步养成了一些学习习气,曾经具备了必然的学习能力,对本节内容的学习有必然的基础,但两极分化曾经构成,个体差异比较明显。
思想由抽象思想向抽象思想转变,但抽象思想仍占主导地位,合作、探求式学习是先生掌握知识的较好方法。
从先生的思想特点出发,我指点先生自主探求、分析归纳知识,先生经过动手、动口、动脑,全面而正确地学会传染病及其预防的知识。
初中生物八下1.1《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教案两篇(附导学案)
![初中生物八下1.1《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教案两篇(附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a99e3b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08.png)
《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
2.通过对艾滋病的了解,进一步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能力目标1.通过表演话剧的形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与人合作沟通的能力,发挥学生多方面的才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及短时间内获取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对一般传染病预防措施的了解,培养学生讲究卫生、热爱劳动的思想情感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2.通过对艾滋病的了解,消除学生对艾滋病的盲目恐惧,培养学生正确对待艾滋病人、关心和帮助他们的生活、关怀他们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投身医疗事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传染病预防措施的三个方面。
【教学难点】艾滋病的基本常识。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分析归纳法和表演方式相结合。
【教具准备】1.教师准备:(1)安排喜欢表演及语言表达能力较好的几个学生准备小话剧“预防传染病,从身边小事做起”,要求根据主题自编自演;(2)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多媒体课件;(3)艾滋病预防的宣传短片。
2.学生准备:(1)演话剧的同学准备表演稿,并在课前进行排练;(2)收集有关艾滋病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利用小话剧,引入新课教师:上课前,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小话剧,欣赏的同时要注意思考。
(学生表演话剧。
可以参考以下内容:生活中的一些不卫生习惯。
如:随地吐痰、随地扔垃圾、饭前便后不洗手、饮用未煮沸或未消毒的水、食用瓜果不认真清洗等;一些生活中的不正确看法,如“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思想,见到艾滋病病人就“退避三舍”等。
学生可以在不脱离主题内容的范围内发挥自己的想象自主编排、不拘泥于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才智和潜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看了刚才几位同学的表演,你们有什么感想?联系你的已有知识,说一说刚才的这些行为危害有哪些,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学生1:不应该随地吐痰,因为痰中往往含有大量病菌,痰咳出来并干燥以后,其中的病菌就随着尘埃飘浮在空气中,如果被别人吸入,就可能引起疾病。
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案
![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fc23d7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2a.png)
免疫.
2、同学们谈谈这次大规模爆发新冠疫情哪些人付出最多,作为中学生的我
们应该怎样做。
3、播放关于钟南山奋斗在一线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产生思想共鸣。热
爱生活、关注健康。
(六)课堂小结
(七)课堂检测
(八)板书设计
病原体
流行 传染病 同时具备
传染性 流行性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控制 切断 保护
预防
2、仔细阅读教材的文字和图片,引源自学生快速判断 75 页中的六幅图片各属
于预防措施中的哪个措施?课件出示图片师生交流。
小结(板书):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五)运用知识、关注社会
1. 2019 年 12 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持续开展流感及相关疾病监测,发现多
起病毒性肺炎病例,均诊断为病毒性肺炎/肺部感染。
(1) 新型冠状病毒结构十分简单,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______组成.
(2) 新型冠状病毒能引起人体主要呼吸器官______受到损伤.
(3) 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人实行隔离,是预防传染病 3 个措施中的
______ ;现在对部分人进行预防接种属于______.
(4) 已经康复的病人体内产生了相应抗体,不会再患该病,这属于______性
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和预防措施。
3、学生通过新冠等传染病的学习,认同卫生、安全的生活方式,
健康的生活。
学习重点 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学习难点 说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非典、禽流感纪实影片。主要表达传染病对人类的危害非常严重!
那么我们能用什么办法来遏制它的传染和流行呢(提出问题)?这一节课我
(1)理解并能区分什么是传染病? (2)初步认识病原体并能将其分类。 2、课件出示几种常见的传染病,引导学生分析其病原体。进而归纳出传染 病按病原体分类的三种类型(即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和寄生虫性传 染病)。 小结(板书):病原体的种类 (三)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1、根据教材 73-74 页的资料分析以及图片和文字完成下列任务: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共同分析讨论 P74 页的问题 1、2,3 并形成小组共识。 师生互动:用多媒体(幻灯片)展示并分析流感和肝炎是如何传染的,总结 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时,从病原体到患者要经过哪些环节? 3、检测、反馈学生对知识的应用程度。课件出示问题,让中等层次以下学 生完成。 资料 1、某庭中,哥哥患了流行性感冒,并且传给了弟弟,弟弟又传给了同 学。 请分析: 1.导致弟弟患病的传染源是 2.弟弟被传染前是 3.流感传播途径主要 小结(板书)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四)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1、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判断这些措施分别是针对传染病流行环节中的 哪一个?
《传染病及其预防》公开课教案精选
![《传染病及其预防》公开课教案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6479e381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27.png)
《传染病及其预防》公开课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学》第四章第三节“传染病及其预防”。
具体内容包括:传染病的概念、特点、分类及传播途径;免疫与抗病能力;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传染病的概念、特点、分类及传播途径。
2. 掌握免疫与抗病能力的关系。
3. 学会运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传染病流行过程中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及预防措施。
2. 教学重点:传染病的特点、分类及传播途径;免疫与抗病能力的关系;预防传染病的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传染病案例资料。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传染病案例分析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传染病流行实例视频,引导学生关注传染病及其预防。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传染病的概念、特点、分类及传播途径。
3. 课堂讲解:(1)讲解传染病的概念、特点、分类及传播途径。
(2)讲解免疫与抗病能力的关系。
(3)讲解预防传染病的措施。
4.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提供的传染病案例,分析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预防措施。
5.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传染病及其预防的认识和体会。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传染病及其预防1. 传染病概念、特点、分类及传播途径2. 免疫与抗病能力的关系3.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几种常见的传染病,并说明它们的传播途径。
(2)简要描述免疫与抗病能力的关系。
(3)制定一个预防传染病的计划。
2. 作业答案:(1)常见的传染病及其传播途径:流感(空气传播)、乙肝(血液传播)、肺结核(飞沫传播)等。
(2)免疫与抗病能力的关系:免疫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能够识别并消灭病原体,提高抗病能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课堂互动等形式,使学生掌握了传染病及其预防的知识。
八年级生物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
![八年级生物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016cf41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08.png)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新冠肺炎侵害肺部的图片,并播放放只要平凡的音乐。
提问:新型冠状病毒是否是传染病?
【板书】第一节 传染病及其的世界。
一、传染病的定义及其特点
教材分析
传染病及其预防的知识是新课标确立的“课程内容”这一主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生物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学习本节内容,为使学生日后珍惜健康,关爱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教学难点
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说明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课时安排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运用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3、激发学生关注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卫生习惯,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通过对传染病的讨论,初步形成关注热点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关于传染病的知识,学生或多或少都知道一些。但学生头脑中的概念未必是正确的,有可能是前科学概念。所以课前老师布置学生先调查本节的“想一想,议一议”栏目中的表格,来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以此更好地进行后面的教学活动。对于本节课,老师在教学中穿插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利用课本中的资料再联系实际如直击疫情、社会热点链接,这样学生将会更感兴趣。
【板书】
四、基本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课堂活动
突显科学防范措施的必要性和紧迫感。使学生意识到树立科学态度,自觉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传染病的特点,常见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过程与方法
对所收集或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归纳传染病的特点、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道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控制疾病发生的重要手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病原体的概念和种类。
2、传染病的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和预防措施。
3、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策略:
创设情景---分析讨论---解决疑难----得出结论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