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政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异同比较

合集下载

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什么

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什么

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什么国内战争胜利后,苏维埃政权亟待恢复遭到战争破坏的经济,所以出现了新经济政策。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什么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到大家!新经济政策的特点①经济体制:以公有制为主导,允许私人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②管理手段:按经济规律,允许商品经济发展,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发展。

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直接目的:解决国内严重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

根本目的: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公有制)。

实质: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农业: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工业:部分恢复私营经济,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归国家所有。

贸易:允许自由贸易,恢复商品流通和商品交换。

分配:废除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制。

农业方面:1921年3月21日颁布《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法令,规定农民交纳粮食税后,剩余的粮食等农产品可以到市场交换物品。

粮食税的税额比余粮收集制大为减少,1921——1922年度全国税额比上年度减少43.3%。

1922年,政府通过《土地法令大纲》,允许农民自由使用土地和在苏维埃监督下出租土地和雇佣工人。

工业方面: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国民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将部分国有企业以租借制和租让制的形式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企业。

1920午11月颁布租让法令,允许外国资本家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或同苏维埃国家组织合营股份公司。

1921年5月。

国家把一部分小企业发还原主经营。

7月又决定把一批中小工厂和商店租借给本国的合作社或个人。

这些租让和租借企业由私人经营,所有权属于国家。

承租者必须接受国家监督指导,遵守苏维埃法令,按期交纳租金和一定比例的利润,到期把企业完好地交还苏维埃国家。

流通方面:废除国家配给制和国家贸易垄断制。

在坚持国家计划领导的前提下,实行自由贸易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可以把新经济政策归纳为下列一系列措施:1、粮食税取代粮食征收制。

2、允许农产品自由买卖,从而承认了市场机制。

2019-2020年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人教部编版拔高训练第一篇

2019-2020年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人教部编版拔高训练第一篇
【新的创举】
材料四:1978年冬,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村民立下了一张“分田到户”的字据,这件事情当时在全国引起极大争议。但是,1979年秋小岗村却迎来了从未有过的大丰收。小岗人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家家户户囤满了粮食。邓小平从这件事看到了中国农村改革的方向,满腔热情地给予支持。──摘自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材第60页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始终与土地政策的调整相联系,某校八年级同学针对不同时期的政策进行材料搜集和探究学习。请你一起加入进来吧。
【梦想实现】
材料一
《土地改革法》受到农民欢迎1950年湖南农民易振家在自家土地里
【由分到合】
材料二: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材料三:我们感激罗斯福,因为他找到一个最温和而且代价最小的来解决现代社会秩序的方案。
材料四:“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计划和市场都得要。不搞市场,连世界上的信息都不知道,是自甘落后。”
材料一是对苏俄哪一项政策的描述?
材料二中当时的西方世界为何对苏联“极大兴趣”并“纷纷前往苏联取经”?“它行得通”中的“它”在苏联后来演变成哪一种模式?
材料一:
材料二:1933年5月,(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的价格,解决农幅产品过剩的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面积和缩减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帖。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材料三: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各户农家使用,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当时流传着这样的歌谣:“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答案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答案

第13课罗斯福新政1.想一想1928年胡佛为什么能够说出如此自信的话?因为1928年美国的经济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

2.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地完成这一任务,政府对待这项任务就像对待战争的紧急状态一样。

” 1933你3月4日罗斯福就职演讲1你如何理解这段话?罗斯福认为,要使美国走出经济大危机,就要先解决美国人民的就业问题。

政府要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推行“以工代赈”。

3.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可以用“3R”来概括:“recovery(复兴)、relief(救济)、reform (改革)”。

教科书介绍的那些史实可以说明这三方面内容?recovery(复兴)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对银行暂时休业整顿,恢复银行信用;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恢复工业生产;通过《农业调整法》,稳定农产品价格;等等。

relief(救济)建立应急救济机构;利用过剩物资救济失业家庭;推行“以工代赈”,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等等。

reform(改革)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通过《全国劳工关系法》,在一定范围内维护工人的合法权益;等等。

4.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他在就职演说中强调:“我们应该恐惧的唯一东西,就是恐惧本身……”根据这句话,结合所学知识,你能理解经济大危机时人们的心理吗?能,经济危机开始后,很多人倾家荡产,甚至背上沉重的债务。

人们没有找待解决问题的办法,感到前途渺茫。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3课罗斯福新政一、从繁荣到危机①加强国际间的经济交往与合作;②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与管理;③加强政府的执政能力;④大力发展经济;⑤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等。

12,罗斯福和罗斯福新政给我们的历史启迪。

(1)罗斯福作为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总统,他身残志坚、不屈不挠的精神是值得尊敬的,在困难面前,大胆改革、勇于进取的高尚品质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列宁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之比较

列宁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之比较

列宁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之比较在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列宁在对俄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提出的“新经济政策”为俄国找到一条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半个世纪以后,邓小平同志在领导中国人民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又提出改革开放思想,为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邓小平理论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有许多一脉相承之处,但这两场革命的命运又不尽相同,比较这两场改革,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新经济政策对于中国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在这一理论指导下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有一定指导和借鉴意义。

标签:列宁;邓小平;新经济政策;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与邓小平改革开放政策虽产生、形成于两个不同的国家,而且相距半个多世纪,但是他们都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成功的典范。

分析比较这两场改革,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是十分有益的。

1 相同点第一,历史背景基本相同。

新经济政策和改革开放政策的形成,有其大致相同的社会经济背景。

无论是1921年的苏俄,还是刚刚结束文革之间的动乱的中国,其经济上都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两国人民都有尽早摆脱经济困境的呼声和要求,以列宁为首的俄共和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共顺应了这一要求,新经济政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1921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国内战争结束。

更为重要的是,四年的帝国战争和三年的国内战争使俄国的物资消耗殆尽。

农业经济濒临破产,从而使整个国民经济处于崩溃边缘。

根据1921年春的统计,战争使苏俄生产力遭到了严重破坏,工业产量只有战前的14%,农产品只及战前的60%,经济损失超过了战前整个国家财富的1/4。

战时共产主义的余粮收集制引起农民、工人的不满,甚至出现暴动事件。

工农联盟岌岌可危,国内的反动政党和国外的帝国主义武装又开始蠢蠢欲动。

在苏俄陷入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的时候列宁果断的开始了社会主义历史上的第一次改革,实施“新经济政策”使苏俄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些客观看法_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些客观看法_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些客观看法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涵盖“道路”、“理论”、“制度”和“理想”四个方面;而且与西方社会主义相比,又具有其独特的特点。

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出到邓小平正式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说法,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

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本文进行了简单而客观的阐述。

关键词:社会主义中国特色前言从我的印象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直伴随着我的求学生涯,其内容极其丰富。

然而对它的认知却一直处于应付考试和喊口号的状态。

虽然当前一些人、媒体和机关仍然在慷慨激昂的喊着老调子,但是一些不同的声音却已经出现。

我认为这种现象在网络发达的信息社会不可避免,因此,客观的看待与认识当前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积极讨论与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于国于民都百利而无一害。

现在网络上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许多积极客观的看法,我觉得对于提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与理解都有一定的帮助,所以特在此整理归纳如下。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其特点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定义根据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内涵的诠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道路”、“理论”、“制度”和“理想”四个方面【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的异同

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的异同

一、两者的不同点1.历史背景不同:①面临国内外环境不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1918-20年苏俄在战争逼迫的特定环境下即当时国内外反革命势力向革命政权发动战争的情况下采取的。

新经济政策是在国内战争已基本结束,社会有可能步入一个较长的和平发展时期的历史背景下提出的;为了解决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而采取的措施。

②国家与党的工作重心和面临主要任务不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战争这一非常时期采取的,这时国家与党的工作重心是军事斗争,面临主要任务是要集中一切全国人力物力以战胜国内外敌人,经济政策就要为这一中心工作服务。

新经济政策实施时,国内战争已基本结束,国家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移到和平的经济建设上来,面临主要任务就是要解放发展生产力,恢复、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以巩固工农联盟,并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

2.指导思想不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仅仅是为应付战争需要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列宁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对未来社会主义的设想为指导思想,在对俄国国情认识和社会主义建设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足的情况下,否认商品和市场关系,力图实现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

因此,其指导思想带有教条主义特点。

新经济政策是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力图直接过渡失败的情况下,是列宁基于对苏俄国情的正确认识基础上,认识到在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长期性、艰巨性,不能照搬马克思主义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一般原则,不能“直接过渡”,而要向社会主义“渐进过渡”。

因此,其指导思想是实事求是。

3.主要内容不同:①农业:前者实行余粮收集制,即几乎是无代价地征收农民余粮;后者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税额少于收集额,纳税后的粮食归农民自己支配。

②工业:前者大中小工业收归国有;后者大企业仍归国有,中小企业允许私营,部分地恢复私人小企业,实行国家资本主义,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

③商品流通:前者取消一切商品贸易;后者开放市场、允许自由贸易。

④分配制度:前者强制劳动,实行平均主义的实物配给制;后者实行按劳分配。

比较中苏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异同

比较中苏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异同

比较中苏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异同比较中苏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异同摘要:中苏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之一,正确分清中苏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异同有助于帮助师生梳理这一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知识点,同时也能为高考备考起到添砖加瓦的作用。

关键词: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苏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异同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之一,很多学生对此问题混淆不清。

因此,笔者认为,正确理解和区别中苏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异同,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高考的重难点知识,而且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性。

下面,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对中苏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进行比较。

一、两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形态的异同相似之处:两国都建立起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经济形态,并由此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国家形态。

苏俄方面:十月革命胜利后,1918年1月12日全俄苏维埃第三次代表大会批准了《被剥削劳动人民权利宣言》,《宣言》决定:“(一)为实现土地社会化而废除土地私有制,宣布全部土地为全民财产,并根据土地平等使用的原则,把土地无偿地拨给劳动者使用。

一切全国性的森林、矿藏和水流,以及全部耕畜、农具、示范农场和农业企业均宣布为国有财产”“把工厂、矿山、铁路和其他生产资料及运输工具完全收归工农苏维埃共和国所有的最初步骤。

”“把一切银行收归工农国家所有,……”①。

这样苏俄政府便逐渐掌握了国家主要生产资料,确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经济形态,并由此建立起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方面: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从而确立起社会主义的国家形态。

不同之处:两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形态的进程不同。

苏俄方面: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苏俄政府便掌握了国家主要生产资料。

中国方面:中国政府掌握国家主要生产资料是采取逐步过渡的形式。

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政府首先着手恢复国民经济的工作(期间完成了土地改革,在农村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从1953年逐渐开展三大改造,1956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从而确立起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经济形态。

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中国改革开放和罗斯福新政的异同点

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中国改革开放和罗斯福新政的异同点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中国改革开放和罗斯福新政等的异同点的比较三者的不同点:(1)中国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在改变原来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或管理模式)基础上加入市场调节作用,以促进经济发展;罗斯福新政是在自由放任、无序竞争的市场经济下加强政府调节、规范市场经济规则,摆脱和预防经济危机的发生.(2)中国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苏俄新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是建立、维护和壮大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罗斯福新政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1、中国的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实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内部调整;(2)目的:改变过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利用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壮大社会主义经济;2.苏联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是苏联在20世纪20—50年代,斯大林执政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它是一个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性计划模式.具体表现在:实行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国家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并对经济进行直接管理;国家对经济实施指令性的计划管理,用强制性行政手段包揽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排斥市场调节;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它在实践中有经验也有教训:经验:计划经济模式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解决重大问题,一度推动了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教训:(1)片面地优先发展重工业,影响了轻工业、农业的发展,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2)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模式,排斥市场调节作用,造成地方、企业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经济发展失去活力;(3)造成了政治权力的高度集中和思想文化体制的僵化,产生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斯大林模式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实行高度集中管理、排斥市场调节;在实施的过程中都有着深刻的经验和教训.3.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是在垄断资本主义不断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加剧、自由竞争的经济政策已经不再适应垄断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背景下,为摆脱和避免经济危机而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的经济政策;它是在发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调节作用的前提下,国家利用行政或经济手段对经济进行引导和调整,其根本目的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中国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苏俄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的共同点:都强调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都利用政府职能对经济进行干预(宏观调控);都在实践中获得成功,对各自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注]中国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苏俄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到斯大林模式,美国由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罗斯福新政的政府干预经济,这其中的各自经验教训对中国经济发展都有借鉴作用。

列宁新经济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列宁新经济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资源的破坏和浪费。

例如,发达国家已经从煤焦油中分离出220多种产品。

而其中具有某种物质结构和化学性能的产品如萘、蒽、醌等是石油化工无法获得的,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我国焦油产量从1995年的250万吨开始一直保持小幅增长态势,但产量最大和技术最先进的上海宝钢也仅能分离40多种产品,山西只能提取纯苯、甲苯、粗酚、工业萘、软沥青、粗蒽等十多种产品。

另外,焦化工业仅有不到二成的焦油被回收,近90%煤焦油流失严重。

这些都说明山西在煤炭深加工转化方面任重而道远。

(3)利用山西煤炭价格的优势占领国际市场份额。

wT0规则规定,在一定时间内,允许发展中国家之间、不发达国家之间对使用国内产品的企业进行补贴,但同时对享受补贴服务的企业的资料有着极其严格甚至苛刻的要求。

也就是说,将来煤炭贸易的开放,必然引起普遍利润率的下降,原因很简单,我国的煤炭价格根本不是市场机制下企业根据各自的成本和利润的换算结果,而是由政府划定的在允许范围内的波动价格,这样,由于管理水平与经营能力的巨大差异,外资企业将迅速击垮国内企业占领市场。

所以我们应在积极要求业务补贴的前提下,迅速取消各级政府对企业不合理的行政收费,以增加企业的价格竞争力,保证企业利润。

我们知道,政府制定的诸多费用除了收取再返还的部分外,至少使山西煤炭出口的平均价格每吨增加了5美元,这部分额外费用企业是无力负担的,只好体现在国际贸易的价格上,迫使企业放弃部分利润以图保住市场,生存已难,何谈赚取外汇?另外,有学者提出以下观点:在自然垄断产业设立普通服务基金,通过招投标的形式,使提供普遍服务的企业获得补偿成本并获得合理的利润。

这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但需要说明的是,所有的办法都是短期或暂时实行的保护措施,最后都要在公平统一条件下共同参与竞争,妄图长期保持政策倾斜或得到补贴的想法最后只能得到wT0规则的严惩。

(4)运输和港口条件的改善为山西进军国际市场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港口担负着国际货物运量的90%,在国际贸易中具有重要作用。

世界史专题总结——主要线索·中外关联

世界史专题总结——主要线索·中外关联

2.殖民时代(1750—1870年) (1)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工业革命改变了传统的经济结构,增强了资本主义的扩张实 力。国际分工、通讯交通进一步发展;商品数量种类增加;工业品成为国际贸易的 大宗;工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在世界市场中占据主要地位;经济互相依赖程度加深。 (2)世界性政治体系出现。维也纳体系是全球化时代第一个世界性的政治体系。 (3)文化全球化形态初步形成。西方文化依靠近代大众传播媒介及自身的优越性在世 界范围内传播。例如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4)全球性交往加强但仍然有限。西方列强依靠坚船利炮建立庞大的殖民地,全球性 交往程度加强,但全球性关系的制度化和正规化有限。
线索2 世界大国史线索 [英国史] 1.前工业革命时代——奠定了资产阶级革命与工业革命的基础 (1)政治:民族国家形成,封建王权加强,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 亨利八世宗教改革,权力中心从教皇转移到国王。1640—1688年的资产阶级革命, 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1688年光荣革命,权力中心从国王转移到议会。1689 年《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2)经济:资本主义经济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发展。 14—18世纪英国开始圈地运动;新航路开辟后,英国成为国际贸易中心,成立东印 度公司,开展殖民掠夺;推行重商主义政策,奖励出口。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 无敌舰队;三次英荷战争打败荷兰;“七年战争”打败法国,从而掌握海上霸权; 18世纪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黑奴贩卖国。
3.二战后初期—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 二战后初期,美军占领日本,对日本进行民主改革,朝鲜战争大量军事订货刺激了 日本经济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日本开始 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20世纪80年代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4.1997年以后的日本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日本经济发展缓慢,政府债务沉重。安倍晋三上台后, 推动一系列经济改革,力图修改宪法。

苏联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比较研究

苏联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比较研究

苏联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比较研究引言苏联新经济政策(NEP)和中国改革开放政策是20世纪20年代末和20世纪70年代末两个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中采取的重要措施。

本文旨在比较分析这两个政策的背景、实施过程和效果,探讨它们的异同及对两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为今后的经济政策制定提供经验和启示。

一、背景比较1.1 苏联新经济政策苏联新经济政策是列宁于1921年提出的一项经济政策,主要的出发点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后遭受战争和经济危机的背景下,通过恢复市场机制和私人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政策。

NEP的核心是允许私人土地所有权和私人贸易,并允许农民自由经营和交易,同时逐步发展社会主义工业和集体农业。

1.2 中国改革开放政策中国改革开放政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里程碑,1978年至1979年提出并开始实施,在对内对外的背景下,中国决定放弃计划经济模式,逐步开放市场经济,吸引外资并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改革开放的核心是允许私人企业和外资进入市场,促进农村改革和城市工业升级。

二、实施过程比较2.1 苏联新经济政策NEP的实施启动了苏联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逐步恢复了国家经济秩序,并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和私人企业家的生产积极性。

在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NEP为苏维埃经济政策的调整和优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由于政策执行的复杂性和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矛盾,NEP也导致了部分地区的经济剧烈震荡,使得一些农民和工业家成为了富有的资本家,严重伤害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纯洁性,最终在斯大林领导下被淘汰。

2.2 中国改革开放政策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核心是改变计划经济体制,推动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在政策实施中,中国先后实施了九届二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十四届四中全会等一系列决定和措施,在国内外务实推动了贸易和投资的开放,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技术,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罗斯福新政笔记补充

罗斯福新政笔记补充

20世纪30年代,有人在纽约做一次民意测验,结果发现,罗 斯福总统最受欢迎,他后面才是上帝。“罗斯福总统最受 欢迎”的原因是他领导美国人民( ) A.取得了民族独立 史教学园地
C.度过了经济危机
B.废除了黑奴制度中学历
D.战胜了法西斯国家
9、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认为,要用政府这只“看得 见的手”参与国家经济,用国家的力量推动经济的 运转。20世纪30年代这一思想的成功实践是 A、新经济政策 B、法西斯专政
改革开 放
中考题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在评价1931年世界形势时认为,西方的社 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这一观点产生的主要依 据是( ) A.经济危机引发社会动荡 B.希特勒建立法西斯专政 C.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D.苏联两个“五年计划”取得重大成就
有学者认为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是三个“R”,即救济 (Relief)、复兴(Recovery)和改革(Reform)。这表 明罗斯福新政的突出特点是( )
罗斯福的贡献与为什么能成功?(自己想)
★比较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中国改革开放政 策的异同
相同点:1、都面临着经济困境;2、目的都是为了促进经济 的恢复与发展;3、内容都注重调节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 力发展的成分,符合本国的实际需要(国情);4、都取得 了一定的成效
不同点:1、背景不同 新经济政策——国内战争胜利,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再适应苏俄当时的发 展形势 罗斯福新政——经济大危机引发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制度受到冲击 改革开放——文革刚结束,国家经济停滞不前 2、内容不同 新——侧重农业 罗——侧重工业 改——立足经济建设为中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8、罗斯福新政有哪些启示?
1、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不是哪种社会形态所独有 的,只要对经济有利,都可以用

3.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993年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返回目录
பைடு நூலகம்双线模式学考点
考点 1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了解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识记)
线1·要素学考点 1. 时间:1978年12月。 2. 地点:北京。 3. 背景
(1)“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积累下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人们要 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开端类事件
返回目录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返回目录
考点 2 农村改革 深圳特区的发展 对外开放 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作用
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了解农村改革和深圳特区的发展,(识记) 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理解)
线1·要素学考点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返回目录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返回目录
三、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 (1)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为中国的改革 开放规划了蓝图; (2)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 会主义”的问题,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 (3)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成功开创了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
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5. 推广: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
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2019.18) 6. 特点:在__土__地__公__有__制__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
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分开。

世界现代史选择题

世界现代史选择题

世界现代史选择题1.斯大林曾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国家就会变成外敌用武的对象。

”为此,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和20世纪50年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都A.加快国家城市化进程 B.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C.实现了国家富强计划D.加快重工业建设速度2.1921年开始的苏俄改革和1978年开始的中国改革都A.从恢复和发展农业入手 B.注重工业建设C.属于社会主义制度改革 D.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3.美国总统杜鲁门(1945年)说:“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

……恺撤、成吉思汗、路易十四、拿破仑或其他任何一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总统今天所担负的责任相比拟”。

这说明A.美国推行世界霸权政策 B.美国要以武力征服世界C.美苏同盟关系公开破裂 D.美国要同苏联进行合作4.学习经济史经常要求扶数据图表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下列关于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经济发展主要特征的表述,最为恰当的是A.世界贸易组织已经形成 B.世界经济呈现区域化趋势C.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无足轻重D.发达国家在世界贸易中占主导地位5.电视在今天已与人们的生话密不可分,电视最重要的功能是A.娱乐功能 B.普及艺术 C.传播资汛 D.舆论监督6.美国电影《黑客帝国》系列描绘了未来社会人与电脑网络世界斗争的情景。

这表明A.电脑实现了人的智能的延伸 B.计算机网络技术把人类带进信息时代C.人们对高新科技发展产生怀疑和忧虑D.计算机技术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7.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不同的历史话语。

在科技发展的历程中,先后出现了下列科技词语,按时间顺序排列为①电子计算机②经典物理学的危机③人造地球卫星④杂交水稻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C.②①③④ D.④③②①8.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

”“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的具体做法是A .强制劳动,规定“不劳动者不得食”B .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C .允许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油田D .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和饲养一定数量的牲畜9.罗斯福新政实施后,有人说美国的经济中心已从华尔街移到了华盛顿,其含义是指A .金融巨头在危机中破产B .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加强C .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D .私人经济受到限制10.与巴黎公社相比,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特点是①无产阶级暴力夺取政权②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③以夺取大城市为主要目标 ④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A .①④B .②③C .①③D .②④11.右图《挖灌渠》反映的是美国罗斯福新政中有利于促进就业、稳定社会秩序的一项措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讲课提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讲课提纲

0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谭献民一、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运行模式的经典理论:1、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地位(共产主义主义社会的第一个阶段)。

(1)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社会主义社会作为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第一个阶段,是过渡性质的社会。

其任务是:废除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专政、废除生产资料资本主义所有制和分配制(包括消灭商品、货品、工资、价值规律等)、清除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思想意识(两个决裂: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大过渡理论”、或“直接过渡理论”。

2、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1)无产阶级政党掌握国家政权的无产阶级专政(议行合一)。

(2)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制与按需分配。

(3)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普及。

3、社会主义社会的优越性: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优越性:(1)彻底消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周期性经济危机。

(2)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规律。

(3)制度和意识形态更能促进社会的生产力发展。

二、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社会运行模式的经典理论:1、“十月革命”之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正式提出“社会主义社会”。

(1)通过城市武装暴动夺取政权而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然后完成向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建立“一党专政”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消灭其他政党)但中央纪律委员会和工农检察院与中央委员会平级、国家政权(人民委员会)高于党权(党的中央委员会)。

(3)实行五种经济成分向单一国有经济成分过渡(行政命令)。

(4)与资产阶级思想、小资产阶级思想意识作顽强斗争。

2、“新经济政策”:向社会主义社会的“间接过渡”。

(1)俄国经济文化落后决定“间接过渡”的必然性。

(2)“余粮收集制”改为“新经济政策”,国家与农民实现市场关系(承认商品、货币、市场、价值规律、工资关系等)。

(3)以“新经济政策”发展生产力、巩固工农联盟和新生国家政权。

(4)将“新经济政策”定位于“战略退却”。

三、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运行模式(斯大林模式、苏联模式):1、党权高于一切的中央集权体制(党权、政权、社会权力统一于党)。

论列宁新经济政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现实启示

论列宁新经济政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现实启示

论列宁新经济政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现实启示作者:金辉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07期摘要:新经济政策是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探索苏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典范。

揭示了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对我国探索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新经济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启示[中图分类号]:F1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7--01列宁所倡导推行的新经济政策是相对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而言的,在总结苏俄的历史经验总结其失败教训,把马克思主义同当时苏俄的国情相结合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毛泽东同志在总结我国的经验教训时指出:“在社会主义建设上,我们还有很大的盲目性。

社会主义经济,对于我们来说,还有许多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

”邓小平同志也认为只有继承新经济政策的核心思想,才能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新经济政策的提出1918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赤卫队”攻击资本的时期,把银行、铁路、商船、大型工矿企业收归国有;实行粮食专卖制度,制定余粮收集制实行了余粮收集制以及实行义务劳动制,贯彻“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这种“暂时性”政策,体现了列宁“直接过渡”思想。

成功地捍卫了胜利的果实。

但是,却与当时苏俄的具体国情不相符合。

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苏维埃政权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面对这样混乱的局势,列宁果断地指出:“向纯社会主义形式和社会主义分配直接过渡,是我们力所不及的,如果我们不能实行退却,即把任务限制在较容易完成的范围内,那我们就有灭亡的危险。

”基于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深刻反思和苏俄特殊国情的把握,列宁果断地提出废除余粮收集制,采取粮食税制,实行商品交换,恢复商品流通,提出了不同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新经济政策。

二、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在农业方面,用新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促进工农联盟的结合余粮收集制把国家所需要的粮食分摊在各产粮省农民身上,目的是保证前线革命军队和后方工人的物质供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经济政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同点比较【摘要】上世纪20年代,苏联建国之初,领导人列宁提出“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俄国自己的路”,政治经济制度上则实行与“战时共产主义”制度不同的新经济政策。

虽然两国历史背景毕竟不同,产生年代、面对的国际环境也不同,但是,我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之有着根源上的一致性,本文将对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和我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相同点进行归纳和分析。

关键字:新经济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同点1新经济政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需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需要中国化,这已被历史和现实实践反复证明。

中国共产党依据毛泽东倡导的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总结长期探索所积累的经验,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深刻地认识到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规律,1982年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已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

“新经济政策”作为列宁后期思想的璀璨明珠,是列宁主义的理论制高点之一。

研究和探讨“新经济政策”,不仅是全面完整准确理解列宁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列宁主义的理论需要,而且是目前社会主义国家寻求发展路向和改革出路的时代需要,是指导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容介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其理论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上,强调走自已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上,作出了中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强调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

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强调现阶段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主要内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同经济、政治的改革和发展相适应,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为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强调实行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应当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封闭只能导致落后。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强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这四项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保证,又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获得新的时代内容。

在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上,强调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必须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不断改善和加强对各方面工作的领导,改善和加强自身建设。

1.2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新经济政策的实质不仅仅表现为从“战时共产主义”到允许资本主义存在和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发展的政策上的退却,这种貌似“退却”实质上是“前进”的新经济政策,正是当时苏俄国情和所处时代唯一可以采用的正确可行的思路,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首先,迅速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力,处理好农民与国家的关系。

新经济政策的基本任务,就是使经济政策同千百万农民赖以为生的农民经济结合起来。

)这是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国情所决定的,也是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经验教训所要求的。

其次,把商品货币关系引入苏俄国民经济体系,通过商品交换实现社会主义大工业经济和农民经济的正常联系。

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实行的计划经济“退却”到“新经济政策”中要求的商品交换。

通过利用商品经济、货币关系,利用市场,并使成为走向社会主义的“主要杠杆”,才能适应当时苏俄小生产的自然经济占优势、且生产力不发达、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基本国情的要求。

第三,建立一个对外开放的社会体制,充分利用资本主义社会所创造的一切积极成果来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

新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打开国门,建立对外开放的社会体制,吸收并利用资本主义社会的技术、管理经验、经商技巧、资金和专家等。

第四,必须引进和充分利用资本主义作为中间环节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

新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在经济上极力利用、加紧利用和迅速利用资本主义西方。

”列宁认为,苏俄经济结构中存在着“自然经济”、“小商品经济”、“私人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等5种经济成份,在社会主义大工业无法短期内占领的经济领域,应当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发展国内私人资本主义的工业和商业,设想采用商业形式的小业主合作社制、代销代购商人佣金制(即在国家监督下,由资本家负责推销国家产品和收购小生产者产品,并收取一定佣金的制度)、租借制(即把国家的某些企业、森林、土地租借给国内资本家经营,并签订合同到期收回的制度)促进生产和交换,促进经济资源有效率开发,同时积极组织国营经济,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展开竞争,以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在国家还不能迅速恢复一切大工业和具备开发大工业所需的各种资源条件的阶段,应当通过租让制将少数工厂、矿山、油田等租让给外国资本家,签订由资本家出资,在一定期限内负责开发经营,并将部分产品交给国家,到期交回的合同,利用外国资本的力量发展苏俄现代工业。

实行租让制,虽然苏俄工人阶级为国际资产阶级缴纳了一定“贡款”,致使苏俄国家付出了一定代价,但能在较短时期获得一批具有现代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水平的大企业,能在政治上起到制约国际帝国主义对苏维埃政权进行封锁、侵略阴谋的作用。

最后,必须学习和吸收人类创造的所有文明成果,迅速提高整个民族的科技文化水平。

把努力学习文化作为提高全体苏维埃人民群众自身素质的一项主要任务。

在列宁的视野内,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水平,必须做大量的深入细致的复杂工作,即须把识字、扫除文盲等文化启蒙和教育普及工作同科技文化提高工作并重,把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工作同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建设工作并举,把思想文化领域的革命工作同各类文化设施、教育设施的建设工作并行。

2新经济政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相同点一、都是将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具体国情结合的产物上世纪初的俄国经济、政治、文化都比西方发达国家落后很多,十月革命胜利之初,新生政府为了对抗国内外各种敌对势力,实施了我们现在称之为“战时共产主义”的政策。

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于粉碎国际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保卫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对社会生产力、尤其是农业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各项任务的全面完成,则产生了负面影响。

这时,苏联领导人列宁等认识到,在落后国家发展社会主义,首要任务应当是发展生产力,而要发展生产力就必须引进和利用资本主义,恢复商品货币关系。

从苏俄当时国情出发,必须辩证地历史地把握非社会主义性质经济成份在社会主义整个经济结构中的地位,充分利用资本主义力量为社会主义大生产发展创造条件。

而我国文革结束后的状况也是经济政治文化普遍落后,国门关闭了将近三十年。

在改革开放之前,由于我国已经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公有制和平均主义,生产效率低下,劳动积极性受损。

事实上,我国在建国之初提出的过渡阶段,即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是非常正确的,也是符合历史规律的。

1952年酝酿提出的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明确指出:“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但是,没过多久,当时的领导人便高估了我国的发展水平和能力,不顾当时经济政治条件其实尚未成熟的事实,盲目追求形式上和制度上的改造,在1956年便宣布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直到以邓小平为核心党的第二代领导人提出改革开放,才提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

可以说我们在开国之初的认识水平没有达到列宁在苏联成立初期的高瞻远瞩。

所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将马克思主义与落后国家基本国情相结合的理论产物。

二、都提出了应该正确对待市场经济按照马恩经典作家的观点,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商品、货币和市场都将不复存在。

然而,列宁认识到在一个农民占多数的落后国家取消商品经济而实行计划经济是行不通的。

他认为把商品投入流转可以活跃小农业,国家也可以通过工业品换得最低限度的一点粮食以满足城市和工业需要,而且经济流转恢复以后,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的国家政权会得到巩固和加强。

列宁的思想是对马恩经典作家思想的继承与创新,在当时的条件下认识到了发展商品经济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这不能不说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巨大贡献。

如前文所述,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引进和利用了资本主义作为中间环节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

在我国,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定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3结论与展望列宁在上世纪20年代提出的新经济政策和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从历史角度上看,二者有确实许多相似点。

将新经济政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比较,我们能看到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是普遍趋势,可以更加辩证和理性地看待社会主义建设中遇到各种问题。

但是,新经济政策毕竟已经成为历史了,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套继续发展,继续完善的理论体系。

在前人获得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前进的道路会变得坦荡些。

参考文献:[1] 任云丽.列宁新经济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J].生产力研究,2002,(3):131-132,172[2] 祝睿.列宁新经济政策及其现实意义[D].湖北大学,2010[3] 刘辉.试论列宁新经济政策及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意义[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1,(1):60-61.DOI:10.3969/J.ISSN.1008-3154.2011.01.016[4] 列宁选集:第4卷[C].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