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应用》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的应用》说课稿
秦维红
教材分析:
《比的应用》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的内容,是在学生理解了分数与比的联系,掌握简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它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掌握了按比例分配的解题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生活、生产中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也为今后学习“比例”“比例尺”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技能目标: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特征,能运用按比例分配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合作的意识和喜欢数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方法。
学情分析:
对于按比例分配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曾经遇到过,甚至解决过,每个学生都有一定体会和经验,但是对于这种分配方法没有总结和比较过,没有一个系统的思维方式。通过今天的学习,
将学生的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系统化,总结并内化成学生的一个巩固的规范的分配方法。
教学理念:
1、创设情境,为自主探究形成氛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愿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与现实世界密切联系。因此,在设计本课时,我挖掘生活素材,寻找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有机联系的切入点,让数学内容生活化,这样,在解题策略的过程中,学生既懂得用已掌握的方法解决新问题,又发现了新的解题方法,每位学生都体验着参与探索的乐趣,从而解决了课本例题的枯燥无味。整个环节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方法——运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在这样的探索学习中,每位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拓展,每位学生都体验着探索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生学数学和用数学的能力。
2、自主探究,为合作学习创设平台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本课采取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引导学生在沟通比与分数的联系基础上,发现问题、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小组合作、解决问题、交流探究、发现新方法。
在与他人交流中选择合适策略,丰富自己数学活动经验,学会分析、比较、归纳、综合,促使数学思想方法的发展、经历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体验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获得新知识的愉悦。让生活走进数学、让学生张扬个性、让体验充满课堂,让学生获得数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不同程度发展,使数学课堂教学显得异常现实、精彩而生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通过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识的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本课教学设计时,考虑到教材中例题所讲事例比较枯燥乏味,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有一定难度。为了创设好学生自主探索的情境,我先以了解本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入手,让学生说说班上共有多少名同学,并说出男、女生的人数,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多少?这样既复习了比的定义又为新课的教学做了良好的铺垫。(学生回答:我们班共有45名同学,男生20人,女生25人,男生与女生的比是4:5)同时我再提问:我们从刚才的回答“男生与女生的比是4:5”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用口答的形式来回答:①从这句话中我知道了把我班总人数平均分成了4+5=9份;②从这句话中我知道了男生人数占了其中的4份,女生人数占了其中的5份;③我知道了男生比女
生少1/5;④我知道了女生比男生多1/4;⑤我知道了男生人数占了全班人数的4/9;⑥我知道了女生人数占了全班人数的5/9。)比的应用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这个比所表示的含义,学生只有在理解了比所表示的含义这一基础上,才能利用这个比去解决相应的问题。这一过程的设计正是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尤其是⑤⑥的分析与回答更为后面的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接着我以给全班同学分桔子为情景:有72个桔子,按照4:5应该怎样分?(桔子可以用学生自带的小棒代替)让学生实际操作,小组合作记录分配的过程,把发现知识内在联系的机会给学生,设置“悬念”导入新课学习。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新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发展,依托于个性的充分发展。要发展学生个性,就要鼓励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理解问题,要求教师吃透教材,努力为学生思维活动提供最大限度的伸展空间,让学生有机会充分展示自我,让课堂呈现精彩。对此我首先让学生自主探究,独立解答之后再让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留给学生充足的独立学习、独立思考时间,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再进行全班交流,归纳总结得出: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这种分配的方法叫做按比例分配。
学生得到的方法及分配后的结果:
方法一:操作
男生
女生
32个 40
个
方法二:画图
72个
方法三:列式
4+5=9
72
× = 32(个)
72× =40(个) (有些学生用整数方法来列式计算) ......
学生通过操作、画图、列式等不同的方法来分桔子,从实践中发现规律,理解部分量与总量的关系,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了解了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题方法,而对于教材中的例题可以作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三、探索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也离不开数学。生活数学不仅是学生学数学的基础,更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会因为数学学习而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感受数学学习的内在魅力。我让学生完成操作游戏:请你根据自己的需要,配置220毫升果汁,计算出需要多少水和多少果汁?说说你的配置浓度比,并说说你得计算方法。学生配置奶茶,共同品尝。品尝后你有什么感言?通过让学生自己设定水和果汁的比,并根据这个比去解决相应的计算问题,既是对今天所学内容的一种梳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拓展延伸、发展提高
4
9 5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