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三年级(上)“实用数学”
三年级上册生活数学培智教学设计1
三年级上册生活数学培智教学设计1目标-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于日常生活中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主要涵盖以下数学知识和技能:- 数的认识和数的排序- 加法和减法的初步理解和应用- 量的认识和度量-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学活动活动一:数的认识和排序- 利用实物教具,让学生通过观察、摸索和实践,认识1~100的数字,掌握数字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 运用游戏形式,让学生进行数字排序的比赛,提高他们的数学观察力和排序能力。
活动二:加法和减法的初步理解和应用- 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和意义。
- 利用教具和游戏,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练习,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活动三:量的认识和度量- 利用实物和图片,让学生认识不同的量和度量单位,如长度、重量、容量等。
- 运用实际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进行量的比较和度量的实践,培养他们的度量思维和应用能力。
活动四: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调查,收集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数据。
- 教授学生使用简单的图表和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培养他们的数据处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观察和学生作品,评价学生对数字的认识和排序能力。
- 通过口头问答和练习题,评价学生对加法和减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评价学生对量的认识和度量的应用能力。
- 通过数据收集和整理的作业,评价学生对数据处理和统计的能力。
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确保教学效果的提高。
-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和讨论,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 提供足够的练习和反馈,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数学技能和知识。
培智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培智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培智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培智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培智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教学重点: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各种可能的方案。
教学难点: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完成下列填空2×()+3×()=18(1)括号里可以填哪些数?其中一个括号的数确定了,是否另一个括号里的数就能确定?(2)如果前面括号里填3,后面括号里填几?(3)如果后面括号里填2,前面的括号里填几?2、导入。
谈话: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常常需要运用各种策略。
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运用策略来解决一些问题吧!二、探究新知。
1、理解题意。
(1)从图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2)要求的问题是什么?谈话:求怎样派车恰好把8吨煤运完就是求载质量2吨的车、载质量3吨的车各安排运几次,使得这两辆车运载煤的总质量等于8吨。
实际上可以用式子2×()+3×()=18表示。
要求出满足这个条件的所有情况该怎么办呢?2、探索方法。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2)汇报交流。
师:如果用“载质量2吨”的车子装煤,最多运几次?生:在不用“载质量3吨”的车子装煤时,次数最多,最多8÷2=4(次),刚好装完。
师:通过这个计算,我们知道“载质量2吨”的车子只可能运0-4次,运4次时符合条件,如果安排这样的车运3次,那么,“载质量3吨的车”应该运几次才能把煤运完呢?生:“载质量2吨”的车运2次,能运煤2×2=4(吨),剩余4吨需要“载质量3吨”的车运2次才能运完,但是同样的它们的总运量不能恰好等于8吨。
培智三年级上实用数学
一、复习教学目的:1、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加法的含义,知道10的组成。
2、通过看图和操作,让学生进一步巩固5以内的减法,并会看图列式计算。
3、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习题的良好习惯,让学生体会助人的喜悦。
重点:巩固5以内的减法和组成,学会独立完成习题的习惯。
难点:能够独立完成和理解10以内的组成。
教具准备:数字卡、图学具准备:书、小棒教学过程:一、手指操和数1——10二、复习:1、9以内的组成2、5以内的减法三、练习:1、写一写:6 7 8 92、看图写算式:3、连一连:让学生先计算,再找出得数,把它们连起来,如:4+5 94、看谁算得又快又准:5+3= 4-1= 3-1=1+3= 5-4= 3+3=3-2= 4+4= 2-1=5-3= 4-3= 2+2=四、书本练习。
五、总结:无论计算加法还是减法,在计算的时候一定要先读题再计算,看清楚是加法还是减法再计算,如果不会口算就用手指计算,加法就伸出手指,减法就收拳再伸手指。
六、作业:书本第三页的第8题。
二、得数是10的加法(第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及操作,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组成和加法的含义,会运用10的组成计算得数是10的加法。
2、思想教育:爱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不乱拿别人的东西,做一名诚实的好孩子。
重点:会运用10的组成计算得数是10的加法。
难点:正确计算得数是10的加法。
教具准备:挂图、卡片、玩具等学具准备:小卡片教学过程:一、手指操和数1——10二、复习:1、10的组成:1和9组成10、2和8组成10、3和7组成10、4和6组成10、5和5组成10。
2、摆一摆10的分及合。
三、操作学习:1、边摆边学习(用红旗摆放)把红旗放在盒子里,如左边9支,右边1支2、让学生写出得数是10的加法1+9=10 2+8=10 9+1=10 8+2=103、试一试:3+7=10 4+6=10 5+5=()7+3=() 6+4=()四、练习巩固:1、看图写算式:2、计算:9+1= 8+2= 7+3=6+4= 5+5= 1+9=2+8= 3+7= 4+6=五、总结: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得数是10的加法2、我们应怎样对待玩具?同时进行思想教育:应爱惜玩具,不破坏,不乱拿别人东西,做一名诚实的孩子。
三年级上册生活数学培智教学内容1
三年级上册生活数学培智教学内容1
目标
本文档旨在介绍三年级上册生活数学的培智教学内容,其目标是帮助学生在数学领域培养智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
单位1:数的认识
- 自然数和整数的概念
- 数的顺序比较
- 数的分类(奇数和偶数)
单位2:数的运算
- 加法和减法的口算
- 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
- 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单位3:数的应用
- 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的认识
- 长度的比较和测量
- 长度的换算和应用
单位4:简单的图形
- 点、线、线段、射线的概念
- 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认识
- 图形的分类和特点
单位5:时间和日历
- 时间的认识(小时、分钟)
- 时间的读写和比较
- 日历的使用和理解
单位6:数据和图表
- 数据的搜集和整理
- 图表的制作和分析
- 图表的应用和解读
教学策略
为了确保教学内容简单明了,我们将采取以下策略:
- 基于实际生活情境设计教学案例,使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来发现数学规律和概念。
- 使用多媒体教具和游戏等互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 结合小组合作学习和个体差异化教学,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以上是三年级上册生活数学培智教学内容的简要介绍。
通过本教学内容的学习,学生将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设计】培智三年级数学《10的分与合》
【教学设计】培智三年级数学《10的分与合》培智三年级数学《10的分与合》梁会霞商洛市特殊教育学校教材内容:《上海辅读学校实用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页教学目标:A类1、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探索得出10可以分成哪两个数及哪两个数能合成10,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并在相互交流中探索简单规律,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B类1、通过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自主发现并了解10的分与合。
2、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及难点:掌握10的分与合,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1——10的数字牌。
教学过程一、课前设置情景音乐背景。
(多媒体播放《找朋友》)二、激趣导入1、师生亲切问好2、小游戏老师拿出一个透明空塑料盒,放进10颗水果糖,注意和学生一齐边数边放。
师:老师有一双神奇的眼睛,同学们想知道吗?现在请一名学生上台随意抓几颗水果糖,老师闭上眼睛不看你抓了多少,但老师不看能猜到。
谁先来试一试?举手!(学生举手,老师指名,学生随手抓糖并手背后)师:(看看盒子里剩余的)我知道了你抓了6颗!(再向全体学生)同学生说老师猜对了吗?生:不知道……师:那好,我们一起数一数他抓的糖的个数:1、2……6,刚好!老师的眼睛神奇吗?生:神奇、厉害!师:谁还愿意再来试上一次?举手!(老师再指名一学生做一次。
)师:老师有一双神奇的眼睛,不看就能知道!同学们想拥有和老师一样神奇的眼睛吗?生:(齐)想!三、教学新课1、多媒体展示五排黄色串珠。
师生齐数,正好每排10个。
然后老师示范给第一排第一个涂上红色,再指名给第二排前两个涂上红色,然后指名给第三排前三个涂上红色,以此类推,给第四排前四个、第五排前五个也涂上红色。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屏幕上的10个串珠可以分成几和几?3、师生一起先看第一排,得出:10可以分成1和9。
并板书:5、教读,师生齐读,个读。
三年级生活数学上册培智教案详解1
三年级生活数学上册培智教案详解1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常见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提升学生的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本教案详解主要涵盖三年级生活数学上册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主题:1. 数的认识和数的读写;2. 加法和减法的初步认识;3. 长度、容量和重量的测量;4. 时钟和日历的认识;5. 金钱的认识和使用。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数学的应用场景,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概念讲解:对每个主题进行概念的简要讲解,结合具体例子和练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 练活动: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练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合作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共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5. 总结回顾:对每个主题进行简要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收集学生完成的练和活动的成果,评价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能力。
3. 随堂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4.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阶段性的测试,评估他们的研究成果。
教学资源1. 三年级生活数学上册教材和练册。
2. 实物物品,如计算器、尺子、秤等。
3. 教学投影仪和电脑,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练题。
注意事项1. 教师要充分准备教学内容,确保教学流程的清晰和有条不紊。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问和讨论。
3. 针对学生不同的研究需求,差异化教学,帮助每个学生实现个人化的研究目标。
4. 及时反馈学生的研究情况,指导他们在研究中不断改进和提高。
以上是《三年级生活数学上册培智教案详解1》的内容,希望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三年级生活数学教材上册培智教案1
三年级生活数学教材上册培智教案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如加减法、形状、长度、重量等。
2.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法来学习数学。
2.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思维和方法来探究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建立积极的数学学习态度。
2. 学生能够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加减法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引入加减法的概念,通过实物操作和图片展示,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3. 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片的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加减法的概念。
2. 采用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自主发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3. 采用练习法,通过例题和练习,巩固学生对加减法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加减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思考过程,评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第二课时:形状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常见的几何形状。
2. 学生能够理解形状的特性,如大小、边长等。
教学内容1. 引入几何形状的概念,通过实物和图片展示,让学生认识和命名常见的几何形状。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理解形状的特性。
3. 通过练习和活动,让学生能够运用形状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片的展示,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和命名几何形状。
2. 采用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自主发现形状的特性。
3. 采用实践操作法,通过练习和活动,让学生运用形状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培智三年级上册生活数学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培智三年级上册生活数学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数学计算能力,如购物找零、简单的时间计算等。
2.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愿意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3.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态度,认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4. 培养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通过实物、图片等直观方式,让学生认识0-20的数字,理解数字的意义。
2. 简单的加减法:通过实际操作和游戏,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3. 认识时间:通过实物钟表和模拟活动,让学生认识基本的时间单位(小时、分钟),能够看懂简单的时钟。
4. 购物找零:通过模拟购物和找零的过程,让学生理解货币的基本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购物和找零计算。
三、教学方法1. 实物教学:利用实物教具,如数字卡片、钟表模型等,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数字和时间概念。
2. 游戏教学:通过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如“找朋友”、“小小售货员”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3. 情境模拟:通过模拟购物、银行等实际生活场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4.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合作学习,共同解决数学问题,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生活实例导入新课,如“我们去买水果时,需要用到哪些数学知识呢?”2. 新课学习:通过实物展示、游戏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新的数学知识。
3. 巩固练习:通过小组合作、个人思考等方式,让学生进行数学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数学知识,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收获。
5. 作业布置: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适当的家庭作业,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在教学方法上,应注重多样性和趣味性,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年级生活数学教材上册培智教案1
三年级生活数学教材上册培智教案1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理解生活中的数学概念和应用-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思考和分析教学内容单元一:数的认识和应用- 数的读法和写法- 数的比较和排序- 数的应用:数物品、数人数等单元二:加法和减法- 加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加法和减法的应用:计算物品的总数、计算找零等单元三:长度和重量- 长度的认识和测量- 长度的比较和排序- 重量的认识和测量- 重量的比较和排序单元四:时间和日历- 时间的认识和表示方法- 时间的比较和排序- 日历的认识和应用:计算日期、计算天数等教学活动活动一:数的认识和应用游戏-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物品并用数字表示- 学生进行数物品和数人数的游戏,培养数的应用能力活动二:加法和减法练- 教师出示加法和减法算式,学生进行计算- 学生进行加法和减法的口算练,提高计算能力活动三:长度和重量测量实验- 学生使用尺子测量不同物品的长度- 学生使用秤称量不同物品的重量,比较和排序活动四:时间和日历应用练-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时间、日期进行计算和排序- 学生编写一个小日历,记录日常活动和重要日期教学评估- 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表现- 学生完成课堂练和作业的准确性和完成度-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展示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扩展- 鼓励学生进行数学游戏和数学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数学探究- 提供更多的数学练和挑战题,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参考资料- 《生活数学教材上册》- 《小学数学教育研究》杂志- 互联网资源:数学教育网站、数学游戏等。
全册教案:培智三年级上册的生活数学
全册教案:培智三年级上册的生活数学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概述本教案是培智三年级上册的生活数学教学内容概述,包括以下主题:1. 数的认识和比较2. 加法和减法运算3. 时钟和时间4. 金钱和购物5. 长度和重量的测量6. 图形的认识和分类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认识并比较不同的数,掌握数的大小关系。
2. 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3. 理解时钟和时间的概念,能够读懂和表示时间。
4. 理解金钱的价值和使用,能够进行简单的购物计算。
5. 学会使用标准单位测量长度和重量,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6. 认识不同的图形,并能够进行分类和比较。
教学策略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策略:1.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数的概念和比较大小。
2. 利用游戏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加法和减法技能,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3. 利用实际时钟和日常时间安排让学生理解时钟和时间的概念。
4. 制定购物任务,让学生在模拟场景中进行金钱计算和购物经验。
5. 利用实际物品进行长度和重量的测量实践,并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6. 利用图形卡片和实物让学生认识不同的图形,并进行分类和比较。
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 日常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2. 作业和练习:布置适当的作业和练习题,检验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掌握。
3. 小组合作项目: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项目,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 教科书和练习册:培智三年级上册的数学教科书和练习册。
2. 游戏和实践物品:用于加法、减法、时钟、购物、测量和图形的游戏和实践物品。
3. 图形卡片和实物:用于图形认识和分类的图形卡片和实物。
教学计划以下是本教案的教学计划安排:1. 第一周:数的认识和比较2. 第二周:加法和减法运算3. 第三周:时钟和时间4. 第四周:金钱和购物5. 第五周:长度和重量的测量6. 第六周:图形的认识和分类结束语通过本教案的实施,我们相信学生将能够在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素养,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全册生活数学教案-培智三年级上册
全册生活数学教案-培智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 能理解并应用基本的数学概念,如加减法、形状、大小、比较等。
- 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物、计时、测量等。
1.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游戏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 运用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树立积极的数学研究态度。
- 培养学生自主研究、主动探究的精神,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2.1 数学基础知识- 数字0-10的认识和运用- 基本的加减法运算- 形状、大小、比较等基本概念2.2 生活实际应用- 购物时的计算和支付- 时间的认识和计算- 长度、面积的测量和计算三、教学方法3.1 直观教学法- 使用实物、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
3.2 游戏教学法- 通过数学游戏、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3 情境教学法-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4.1 过程性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操作能力等,及时进行反馈和调整。
4.2 终结性评价- 在研究单元结束后,进行知识点的测试,了解学生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五、教学计划5.1 第一单元:数字0-10的认识和运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内容:数字0-10的认识、书写、运用5.2 第二单元:基本的加减法运算-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内容: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实际应用5.3 第三单元:形状、大小、比较等基本概念-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内容:形状、大小、比较的定义和运用5.4 第四单元:购物时的计算和支付-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内容:购物场景的创设、计算和支付方法的教授5.5 第五单元:时间的认识和计算-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内容:时间的认识、计算方法、实际应用5.6 第六单元:长度、面积的测量和计算-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内容:长度、面积的测量工具、计算方法、实际应用六、教学资源- 实物教具:数字卡片、形状模型、购物道具等- 图片素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插图等- 教学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课件、幻灯片等七、教学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机会和时间去理解和掌握知识。
培智三年级生活数学上册详细教案1
培智三年级生活数学上册详细教案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数数、识数、算数等基本数学概念。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手眼协调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生活经验,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途径,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2. 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 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认识数字1-10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认识数字1-10,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数和识数。
2. 教学内容:通过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认识数字1-10;进行数数练习,让学生能够用手指指出相应的数字;进行识数练习,让学生能够识别并说出相应的数字。
第二课时:加法运算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加法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
2. 教学内容:通过实物操作,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进行加法运算练习,让学生能够运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课时:减法运算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减法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减法运算。
2. 教学内容:通过实物操作,引导学生理解减法的概念;进行减法运算练习,让学生能够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课时:认识货币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认识货币,能够进行简单的货币计算。
2. 教学内容:通过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认识各种货币;进行货币计算练习,让学生能够运用货币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展示、图片展示等直观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操作实践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动手能力。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培智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例文
培智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例文老师经验课前备课(预设)——课中备课(调整)——课后备课(修改),通过一次次的收集资料,一遍遍的处理教材、确定教法,专业水平和教学设计实力就势必会得到提高。
今日我在这里整理了一些20xx培智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例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20xx培智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例文1教学内容:人教版教科书第85页例题4及做一做练习十九第1、2、3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探究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娴熟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让学生学会解决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简洁实际问题。
造就学生的视察比拟、分析推理实力和空间想象力。
2、经验探究活动,进展归纳,概括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3、让学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发觉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并有探究的欲望。
教学重点:探究并发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会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感悟和发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特别性。
教学打算:多媒体课件、教具教学过程:一、导(3分钟)1、(课件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图片)同学们,你们相识这两个图形吗?你能说一说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吗?2、你能分别指出这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吗?3、看来同学们上节课的学问驾驭得不错,今日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二、思(10分钟)(一)探究长方形周长1、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须要知道什么?2、可以怎样知道长和宽的长度?须要测量哪几条边?为什么?3、学生活动:请同学们拿出学具长方形进展测量并记录数据。
测量完了请你在学习单上算一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二)探究正方形的周长1、我们须要测量正方形几条边的长度?2、请同学们拿出学具正方形进展测量并记录数据。
测量完了请你在学习单上算一算这个正方形的周长。
三、议(6分钟)算完后同桌间沟通计算周长的方法。
四、展(8分钟)(一)长方形的周长计算生汇报沟通大致以下三种生1:6+4+6+4=20(厘米)师:你能说说你列的算式是什么意思吗?生1:我是把长方形的四条边一条一条的加起来,就得到了它的周长长+宽+长+宽=长方形的周长(结合他所说用PPT动态演示)生2:6×2+4×2=20厘米师:你为什么这样列式?请你说一说。
全册生活数学教案-培智三年级上册
全册生活数学教案-培智三年级上册目标本教案的目标是帮助三年级上册的学生掌握生活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技能。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本教案将涵盖以下内容:1. 数的认识和计数:学生将学习认识和理解数字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数操作。
2. 加法和减法:学生将学习加法和减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3. 数量的比较和排序:学生将学习比较不同数量的方法,并能够对给定的一组数字进行排序。
4. 时间和日历:学生将学习识别和测量时间的方法,并能够使用日历进行日期的计算和运算。
5. 金钱和购物:学生将学习认识和计算货币的基本单位,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购物和找零计算。
教学方法本教案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观察和实践:学生将通过观察和实践的方式来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2. 游戏和活动:学生将参与各种游戏和活动,以增加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参与度。
3.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将在小组中进行合作学习,以促进他们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教学评估本教案将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估:1. 课堂表现:教师将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理解程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作业和练习:学生将完成作业和练习,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3. 小组项目:学生将参与小组项目,以展示他们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资源本教案将使用以下教学资源:1. 教科书:学生将使用指定的教科书进行学习和练习。
2. 视频和多媒体:教师将使用相关的视频和多媒体资源来辅助教学。
3. 游戏和活动材料:教师将准备一些游戏和活动材料,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时间安排本教案将根据学校的课程安排进行时间分配。
每个教学单元将包括一到两个课时的学习内容,以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总结本教案旨在帮助三年级上册的学生掌握生活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技能。
培智三年级生活数学上册详细教案1
培智三年级生活数学上册详细教案1教学目标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数的读法和数的大小比较。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理解数的意义和作用。
3. 学生能够掌握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教学准备- 教材:培智三年级生活数学上册- 教具:数字卡片、实物物品(如水果、玩具等)- 板书准备:标题「数的读法和大小比较」,加法和减法的计算公式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的物品,如桌子、椅子、学生等,询问学生关于这些物品的数量。
-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逐渐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数的读法和大小比较」。
2. 数的读法(10分钟)- 准备数字卡片,向学生展示数字卡片上的数字,并要求学生正确读出数字。
- 练习读数字的同时,可以与学生一起数数,如数教室中的学生、书本等。
- 强调数字的读法是我们生活中的基本技能,要准确地读出数字。
3. 数的大小比较(15分钟)- 准备一些实物物品,如水果、玩具等,让学生通过观察物品的数量,判断哪个数量多、哪个数量少。
- 引导学生使用「多」和「少」进行简单的大小比较,例如:「苹果比橙子多」、「桌子上有更多的书」等。
-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字读法,将物品的数量用数字表示并比较大小。
4. 加法运算(15分钟)- 准备一些实物物品,如水果、玩具等,并将它们分成两组。
-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两组物品的数量,计算出两组物品的总数,并用数字表示出来。
- 引导学生使用加法的计算方法,将两组物品的数量相加,得出总数。
5. 减法运算(15分钟)- 继续使用之前的实物物品,让学生观察一组物品的数量,再减去一部分物品,得出剩余的数量。
- 引导学生使用减法的计算方法,将原有的数量减去去掉的数量,得出剩余的数量,并用数字表示出来。
6. 小结(5分钟)- 复习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数字的读法、数的大小比较、加法和减法运算。
- 强调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
三年级生活数学教材上册培智教案1
三年级生活数学教材上册培智教案1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帮助三年级学生培养生活中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本教案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字的认识和运算:通过数字的认识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帮助学生理解数字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 长度和重量的比较:通过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和重量,培养学生对长度和重量的感知和比较能力。
3. 时钟和日历:通过学习时钟和日历的使用,帮助学生理解时间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4. 金钱的认识和运用:通过学习货币的面值和使用场景,培养学生对金钱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认识和理解数字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 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和重量,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比较和排序。
3. 使用时钟和日历进行时间的计算和理解。
4. 认识不同面值的货币和运用货币进行简单的购物和找零计算。
教学步骤本教案的教学步骤如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数字和物体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数字和长度、重量的概念。
2. 数字的认识和运算:通过数学游戏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数字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3. 长度和重量的比较:通过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和重量,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比较和排序。
4. 时钟和日历:通过介绍时钟和日历的使用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时间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5. 金钱的认识和运用:通过游戏和实际操作,让学生认识不同面值的货币并进行简单的购物和找零计算。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回顾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本教案的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的参与度: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回答问题的能力,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2. 学生的理解能力:通过学生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逻辑。
参考资料- 《三年级生活数学教材上册》- 数学教学资源网站- 课堂教学实践经验以上为《三年级生活数学教材上册培智教案1》的教案内容。
三年级上册生活数学培智教学内容1
三年级上册生活数学培智教学内容1目标本教学内容旨在培养三年级学生的生活数学能力,通过简单的策略和无法确认的引用内容,独立做出决策。
教学内容1. 数字的认识与运用- 教授基本数字的认识,包括数字的读法和写法。
- 引导学生进行数字的比较和排序,培养他们的数字感知能力。
- 提供各种生活场景,让学生运用数字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如购物、时间等。
2. 加减法的研究- 教授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 运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应用场景。
-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并培养他们的计算思维能力。
3. 长度和重量的测量- 教授长度和重量的基本单位和测量方法。
- 提供生活中的测量实例,让学生学会使用尺子、秤等工具进行测量。
- 培养学生的测量技巧和准确性,让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的知识。
4. 图形的认识与分类- 教授常见图形的名称和特征。
-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和分类不同的图形。
- 提供图形拼图、图形识别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图形认知和分类能力。
5. 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教授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如制作表格、图表等。
-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已整理的数据,培养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
- 提供生活中的实际数据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1. 游戏化教学:通过游戏形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增加互动性和趣味性。
2. 视觉化教学:利用图表、图片等视觉工具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3. 实践教学:提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情境,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来研究数学知识。
4. 小组合作研究:通过小组合作研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促进彼此之间的研究。
教学评估1. 日常观察: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他们的研究情况。
2. 测验评估:定期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作品展示:要求学生制作相关作品,如图表、模型等,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4. 口头评估: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年级上册生活数学培智教学内容1
三年级上册生活数学培智教学内容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理解并运用长度单位(米、厘米)进行测量和比较。
2. 能理解并运用质量单位(克、千克)进行称量和比较。
3. 能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测量、称量能力。
2.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交流、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2.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长度单位1.1 米、厘米的认识1.2 长度的测量与比较2. 质量单位2.1 克、千克的认知2.2 质量的称量与比较3. 加减法运算3.1 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3.2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 操作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小组合作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情况,了解学生的研究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践应用通过生活实践,观察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时间本教学内容计划用时为一个学期,每周两课时,共计20课时。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三年级上册生活数学》2. 教具:尺子、称量工具、实物等3. 课件:相关教学PPT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情境,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知识讲解:讲解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引导学生理解。
3. 课堂互动:进行小组讨论、问答等环节,巩固所学知识。
4. 实际操作: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动手能力。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进行拓展研究。
八、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题。
2. 观察生活中的一些长度和质量,进行记录和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复习教学目的:1、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加法的含义,知道10的组成。
2、通过看图和操作,让学生进一步巩固5以内的减法,并会看图列式计算。
3、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习题的良好习惯,让学生体会助人的喜悦。
重点:巩固5以内的减法和组成,学会独立完成习题的习惯。
难点:能够独立完成和理解10以内的组成。
教具准备:数字卡、图学具准备:书、小棒教学过程:一、手指操和数1——10二、复习:1、9以内的组成2、5以内的减法三、练习:1、写一写:6 7 8 9+ =+ =3、连一连:让学生先计算,再找出得数,把它们连起来,如:4+5 94、看谁算得又快又准:5+3=4-1=3-1=1+3=5-4=3+3=3-2=4+4=2-1=5-3=4-3=2+2=四、书本练习。
五、总结:无论计算加法还是减法,在计算的时候一定要先读题再计算,看清楚是加法还是减法再计算,如果不会口算就用手指计算,加法就伸出手指,减法就收拳再伸手指。
六、作业:书本第三页的第8题。
二、得数是10的加法(第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与操作,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组成和加法的含义,会运用10的组成计算得数是10的加法。
2、思想教育:爱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不乱拿别人的东西,做一名诚实的好孩子。
重点:会运用10的组成计算得数是10的加法。
难点:正确计算得数是10的加法。
教具准备:挂图、卡片、玩具等学具准备:小卡片教学过程:一、手指操和数1——10二、复习:1、10的组成:1和9组成10、2和8组成10、3和7组成10、4和6组成10、5和5组成10。
2、摆一摆10的分与合。
三、操作学习:1、边摆边学习(用红旗摆放)把红旗放在盒子里,如左边9支,右边1支2、让学生写出得数是10的加法1+9=10 2+8=109+1=10 8+2=103、试一试:3+7=10 4+6=10 5+5=()7+3=()6+4=()四、练习巩固:+ =+ =9+1=8+2=7+3=6+4=5+5=1+9=2+8=3+7=4+6=五、总结: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得数是10的加法2、我们应怎样对待玩具?同时进行思想教育:应爱惜玩具,不破坏,不乱拿别人东西,做一名诚实的孩子。
六、作业:第7、8页的第2、5题。
二、得数是10的加法(第2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9以内数的组成及计算9以内的加法。
2、通过实物,请学生进行10的分合,并知道10的组成。
3、能按一定的规律掌握10的组成,并能运用10的组成计算得数是10的加法。
4、在学生熟练地掌握得数是10的加法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两个数相加,交换位置得数不变的法则。
教学过程:1、复习9以内数的加法及组成,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画一画、填一填,连线等方法,帮助学生复习巩固9以内数的组成,并使学生能熟练计算9以内的加法。
2、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摆一摆,知道6和8的分法,教师在学生摆的过程中可以巡视,帮助学生理解。
然后再请学生说一说各自的分法。
可能有的同学这样分,也可能有的同学那样分。
但教师小结时,完整地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分。
3、在摆一摆,说一说的基础上,请学生画一画、填一填9以内数的组成。
4、数的组成是为加法打基础,只有教会学生熟练地进行分合,才能使学生看图能填算式。
教师在复习时,可做一道范例,然后请学生再练习。
5、教学得数是10的加法时:(1)教学10的组成:学生在学习10的组成时,先让学生拿10个实物,进行分合。
然后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让学生由慢到快进行练习,直到10的组成、分解全部会分。
让学生熟练掌握10的组成,找出一定的规律,这样容易记住,不易漏掉或重复。
概括总结时,找出规律,帮助学生理顺10的组成、分解规律,便于学生记忆,为学习得数是10的加法打下基础。
(2)得数是10的加法。
教学生计算得数是10的加法时要运用10的组成的知识。
教学得数是10的加法:◇分析P4主题图,同学们在排队有4个女同学,有6个男同学,一共有几个学生排队?4个女同学和6个男同学合起来,一共有几个学生就要用“加法”计算。
我们可以用一个符号“+”把“4”和“6”连起来。
4+6=10 思考:4和6合起来是10,4加6得10。
6+4=10 思考:6和4合起来是10,6加4得10。
教学时引导学生看看想想,这两个算式要加的两个数的位置正好换了一下,得数是一样的。
◇分析P6②四组图方法同P4主题图。
1+9=10 思考:1和9合起来是10,1加9得10。
9+1=10 思考:9和1合起来是10,9加1得10。
2+8=10 思考:2和8合起来是10,2加8得10。
8+2=10 思考:8和2合起来是10,8加2得10。
3+7=10 思考:3和7合起来是10,3加7得10。
7+3=10 思考:7和3合起来是10,7加3得10。
通过观察、比较这四组题,得出结果是加法里,相加的两个数的位置可以交换,得数不变。
◇看图填写加法算式(1)分析P7/1第一题,左边有6个西红柿,右边有4个西红柿,一共有几个西红柿?用加法计算,6+4=10;把两个数合并起来可以用加法计算,计算的时候我们只要想几和几合起来是多少就可以算出来了。
在加法里,相加的两个数的位置交换,得数不变,另一个算式是4+6=10。
(2)分析P7/1第二题,左边有3块蛋糕,右边有7块蛋糕,一共有几块蛋糕?用加法计算,3+7=10;把两个数合并起来可以用加法计算,计算的时候我们只要想几和几合起来是多少就可以算出来了。
在加法里,相加的两个数的位置交换,得数不变,另一个算式是7+3=10。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与操作,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加法的含义,会口算0的加法。
2、通过操作与观察,让学生体会爱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的重要。
重点:正确计算0的加法。
难点:正确、快速计算0的加法。
教具准备:挂图、卡片、橡皮泥等学具准备:小卡片教学过程:一、手指操与数数。
二、看谁数得又快又准:出示图片,问:有多少只小鸟?多少个汉堡包?多少个苹果?三、示范性教学:1、出示各种各样的学具:小鸟、汉堡包、苹果、还有橡皮泥。
问:同学们喜欢这样的玩具吗?现在大家一起玩好吗?2、先把汉堡包贴在黑板上。
3、出示两张白纸观看老师演示:把汉堡全部放在同一张白纸上,问:这边有几个?另一边有几个?一共有几个?并列出式子4+0=44、用数字卡片演示让学生清楚、直观地理解4+0=45、玩橡皮泥放两个桶让学生选择喜欢的颜色揉成球,放进桶里,并让学生说出每个是谁做的?并表扬鼓励,引导学生写出0+5=5或其他。
四、游戏巩固1、画两棵树2、让学生把喜爱的小鸟放在树上,并引导学生列式,如:2+0=2或2+3=5等注:无论怎样放都行,主要是让学生来动手操作,并理解0的加法的含义3、贴苹果五、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0和任何数相加都得任何数,我们还要做个好孩子,要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环境。
六、作业:书本练习:第10、11页的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与操作,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减法的含义,会计算0的减法,懂得相同数相减得0,任何数减0得任何数。
2、以学生喜爱的卡片为奖品,并以奖品进行游戏,使学生学习轻松,逐渐养成爱学习、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重点:懂得相同数相减得0,任何数减0得任何数。
难点:正确计算0的减法。
教具准备:挂图、卡片、玩具等学具准备:小卡片教学过程:一、手指操与数1——10二、幻灯片演示1、数出物体个数,如3辆车、2个人、1个小孩子2、引出03、出示例题:3只小鸟飞走了3只,还有多少只?3—3=04、让学生观察有多少架飞机,飞走了多少架,还剩多少架?引导学生在黑板上列出算式4—4=05、观察图,看小朋友干什么?有没有走?引导学生写出算式2—0=2注:在以上过程中,学生表现好的奖励卡片,并尽量让每位学生都有奖品。
三、玩游戏:1、先让学生把拿到的奖品分类并数出个数,如香蕉1条、汉堡包2个、玉米3条、红萝卜4个、西瓜5个注:边放音乐边分类2、让学生拿喜爱的物品并引导列出算式,如:5个西瓜拿走2个,剩下几个?5—2=3 接着又问还有谁喜欢西瓜?引导学生全部拿走并写下算式:3—3=03、若有个别学生不拿则列出2—0=2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看游戏得结果,表明相同数相减得0,任何数减0得任何数。
五、作业:书本第13页第3题。
教学目标:1、知道相同数相减得0。
2、一个数与0相加或一个数减0仍等于原数。
3.会计算有0的加减法。
教学过程:1、一个数与0相加等于原数。
出示P9①主题图,左边的盘子里有4个桔子,右边的盘子里没有桔子,左边的盘子里有4个桔子就用数字“4”表示,右边的盘子里没有桔子就用数字“0”表示,两盘一共有几个桔子?可以用“加法”计算。
我们可以用符号“+”把“4”和“0”连起来。
4+0=4 思考:4和0合起来还是4,4加0得4。
2、相同数相减得0。
出示P10②主题图,笼子里有3只鸟,飞走了3只,笼子里没有鸟了。
笼子里原来有3只鸟就用数字“3”表示,飞走了3只也用数字“3”表示,现在笼子里一只鸟也没有了用数字“0”表示,减少了就要用“减法”计算。
我们可以用符号“-”把“3”和“3”连起来。
3-3=0 思考:3减少了3就是0,3减3得0。
综合练习(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从操作中学习10的组成和进一步巩固10以内的加法。
2、让学生学会看图列式计算,知道加法的基本含义和怎样运算加法。
重点:计算10以内的加法和理解加法的基本含义。
难点: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法教具准备:挂图、卡片、口算表等学具准备:小圆圈教学过程:一、手指操二、复习:1、摆一摆10以内的组成。
2、让学生写一写10的组成,如10由1和()组成。
三、练习:1、看图写算式:( )+( )=( )2、把和是10的两个数用线连起来。
4 8 15 3 9 2 7 67 3 2 4 6 8 9 1 53、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7+3= 6+3= 5+2= 6+4=5+4= 5+5= 4+3= 2+4=1+9= 2+7= 1+6= 8+2=四、总结:无论计算多少加多少都要看清谁和谁组成多少,记住10以内的组成就可简单口算出10以内的加法,若不会口算就用手指辅助计算。
五、作业:第16页第6、7题。
四、10以内的减法1、6减几(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懂得用6的组成来计算6减几。
2、通过操作与摆放让学生知道减法的基本含义,知道减法是少了的意思,与加法的含义不同。
3、培养部分学生用手指辅助计算6减几,懂得6只手指怎样伸。
重点:懂得用6的组成计算6减几,知道减法的基本含义。
难点:正确计算6减几。
教具准备:挂图、卡片、6的组成等学具准备:数字卡片教学过程:一、手指操。
二、复习:1、写一写6的组成:6 6 62三、新授:6-2=46-4=2如此例推出:6-1=5 6-3=36-5=1 6-6=0四、练习巩固:1、先说一说图意,再写算式:()-()=()()-()=()2、6-2=()6-3=()6-5=()6-4=()6-6=()3、计算:6-4= 3-2= 5-1= 6-1=3-3= 4-3= 4-4= 5-5=5-2= 6-0= 6-2= 6-6=五、总结:计算6减几的时候一定要记住6的组成,利用6的组成来计算6减几就会简单了,如果记不住6的组成就可以用组成来找出得数,这样就可又快又准地计算出正确的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