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七第15讲
合集下载
历史: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讲义课件(北师大版七年级上)
教学重点: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所采取的政策措施, 评价汉武帝的历史功绩。突出“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颁行“推恩令”等措施。
教学难点: “秦皇汉武”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 征,比较秦始皇与汉武帝的历史功绩。
三、学情分析
在学习秦朝历史的基础上,学生应该初步了 解对历史人物的正确评价需要史论结合、全
面并客观分析的方法和态度。据此,比较秦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历史情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等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汉武帝的大一统是 秦朝中央集权制的继续与巩固。
引导学生理解儒家思想的地位,讨论对儒 家文化的态度。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学会全面、辨证地看 待历史人物,评价汉武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作用,“罢黜 百家,独尊儒术”政策,从思想上巩固 中央集权制度。
始皇和汉武帝的功绩,恰当分析大一统的政
治局面的积极作用。
汉朝四百年历史,虽已久远,但汉文化、思
想中的精髓延续不绝。运用历史图片、编演
情境小故事等有助于学生直观地感知历史。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由“汉族”“汉人”说起,汉朝存在四百多 年,
其国势最为强盛是在哪位皇帝统治时期?(识图)
知识回顾
西汉建立者是谁?说出其建立的年代与 都城。在汉武帝之前,经过了哪几个皇帝?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 勿使并进。
——董仲舒《天人三策》
如何解决王国问题?
汉景帝的办法如何?假如请你当参谋,
你会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一困扰统治者多年之处在哪 里?
比较汉景帝平定吴楚七国之乱的局势和
“推恩令”颁布后,汉武帝不费一兵、不损 寸
土、削平封国的势力的结果。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课件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明朝君权的主要表现、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的基本史 实 2.通过明朝与隋唐科举的对比,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分 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朝君权的加强,另一方面又是中 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难点:八股取士 二、任务安排
二、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1)改革行政机构
①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②在中央,废丞相,撤中书省,权 分六部
(2)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
锦衣卫的职能:由皇 帝的侍卫亲军组成,明 太祖让他们兼管侦察、 逮捕和审讯。由皇帝亲 自指挥,不受司法部门 管辖,归皇帝直接控制。
明朝锦衣卫印
二、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发散探究:
长期以来人们对科举制度(八股取士)有不 同看法: 小明:明朝的科举考试标准化、规范化,是一种选拔
人才的好办法。
小华:不对,明朝的科举制度束缚人们的思想,扼杀
人们的聪明才智,危害极大。
想一想,你对这两人的观点如何看待? 为什么?
双方各有道理。从考试制度来看,明朝用八股文 考试的办法,是考试规范化的结果,增大了考试 标准的客观性,对于以后的考试制度也有借鉴意 义。这的确是文官考试制度的进步。但由于各种 规定过于僵硬死板,以文体束缚了内容的发挥, 加之命体内容的狭窄,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尤其 儒生们把考试做官作为自己学习的终极目的,只 知道攻读“四书五经”,钻研八股,而不讲求实 际学问,只培养了皇帝的一批忠实奴仆,更背离 了考试的初衷,败坏了学风。
• 6、明朝文官服饰上有“飞禽”,武官 服饰上有“走兽”,这说明 √ • A、君臣关系变成主仆关系 • B、加强思想统治的结果 • C、体现君臣平等关系 • D、大一统的需要
明朝君权的加强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明朝君权的主要表现、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的基本史 实 2.通过明朝与隋唐科举的对比,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分 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朝君权的加强,另一方面又是中 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难点:八股取士 二、任务安排
二、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1)改革行政机构
①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②在中央,废丞相,撤中书省,权 分六部
(2)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
锦衣卫的职能:由皇 帝的侍卫亲军组成,明 太祖让他们兼管侦察、 逮捕和审讯。由皇帝亲 自指挥,不受司法部门 管辖,归皇帝直接控制。
明朝锦衣卫印
二、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发散探究:
长期以来人们对科举制度(八股取士)有不 同看法: 小明:明朝的科举考试标准化、规范化,是一种选拔
人才的好办法。
小华:不对,明朝的科举制度束缚人们的思想,扼杀
人们的聪明才智,危害极大。
想一想,你对这两人的观点如何看待? 为什么?
双方各有道理。从考试制度来看,明朝用八股文 考试的办法,是考试规范化的结果,增大了考试 标准的客观性,对于以后的考试制度也有借鉴意 义。这的确是文官考试制度的进步。但由于各种 规定过于僵硬死板,以文体束缚了内容的发挥, 加之命体内容的狭窄,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尤其 儒生们把考试做官作为自己学习的终极目的,只 知道攻读“四书五经”,钻研八股,而不讲求实 际学问,只培养了皇帝的一批忠实奴仆,更背离 了考试的初衷,败坏了学风。
• 6、明朝文官服饰上有“飞禽”,武官 服饰上有“走兽”,这说明 √ • A、君臣关系变成主仆关系 • B、加强思想统治的结果 • C、体现君臣平等关系 • D、大一统的需要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课件 北师大版
道家代表:陛下万岁!臣以为法家 的建议不可取。俗话说防民之口甚 于防川。商纣王及秦朝的历史就是 前车之鉴,用道家思想来治国最好, 先帝们一直用道家思想治国,才有 今天的成就。既然道家的思想这么 好,那就继续采用不动摇。
儒家代表(董仲舒):陛下万岁 万岁万万岁!皇帝乃是天子,既 是上天的儿子,那就是奉上天的 命令来统治人间的,皇帝是至高 无上的,谁对皇帝说三道四就是 对上天的冒犯,会遭到上天惩罚 的。
1、 道路不通 2、 文字不通 3、 钱币不通 4、 度量衡不通
统一车轨,使车辆在全国通行无阻. 统一 文字,将小篆颁行天下。 统一 货币,使用 圆形方孔钱。 统一 度量衡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措施:
政治上: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1、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2、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3、地方上,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经济上:统一车轨、货币、 度量衡 文化上:统一文字 思想上:焚书坑儒 军事上: 修筑长城,抵御匈奴
儒家代表(董仲舒):用儒家思想 治国最好,用儒家思想来教化百姓, 百姓就会安分守己,天下可以太平。 而道家思想让人们没有约束,会说 三道四,对天子不利。
儒家代表(董仲舒):法家思想太 残酷,不能体现皇上的爱民之心, 儒家思想治国,既体现皇上的仁慈, 又教化了百姓。臣以为要巩固统治, 必须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政策。
你认为实行“罢黜 百家,独尊儒术” 这一政策好不好
你如何评价汉武帝的这一措施?
(提示:从正反两方面来考虑)
进步性: 当时思想上的大一统适应了政治 上的大一统的需要,有利于统一的 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巩固。 局限性:
禁锢了人们的头脑,这实际上是 文化专制主义的一种表现。
初中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 汉武帝推行大一统格局》PPT课件 (4)
2019年初中PPT课件
二零一九年六月七日
大地在我脚下 国计掌於手中 那个再敢多说话 夷平六国是谁 那个统一称霸 谁人战绩高过孤家 高高在上 诸君看吧 朕之江山美好如画 登山踏雾 指天笑骂 舍我谁堪跨 秦是始 人在此 夺了万世潇洒 顽石刻 存汗青 传颂我如何叱吒
• 纸上谈兵 • • •
指鹿为马 斩木为兵 揭竿为旗 破釜沉舟
项庄舞剑 意在沛公 四面楚歌
赵
括
“纸上谈兵”的故事
白起
远秦交近灭攻六国
燕
各个击破
秦
赵
齐
魏
赢政
韩
楚
前2பைடு நூலகம்1年 定都咸阳
秦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 灭
六 国
秦
燕 赵齐
魏
韩
秦王嬴政建立 我国历史上第一
楚
个统一的多民族
的中央集权国家
小资料:皇帝称号的由来
皇帝又称天子,是中央集权统治的核心。夏 商周三代最高统治者多称王。秦王嬴政完成统 一大业后,认为“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 后世”,。命臣下进献尊号。李斯等根据古有 天皇、地皇、泰皇,而泰皇最贵之说,建议以 泰皇为号。秦王下令:“去‘泰’著‘皇’, 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秦始皇 还规定皇帝自称“朕”,命称“制”,令称 “诏”。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在中国沿 用了两千多年。
1
2
3
• 我国历史上首次出现大一
统局面是22在1 公元前
• 年秦是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暴 政
• 在大泽乡发动起义,建立张楚政权
的领袖是陈胜、吴广
。
• 秦朝灭亡和项羽失败的共同D原 因是 。
A、严酷的刑罚 B、骄傲自大 • C象、棋剥中的削楚沉河重-汉界与哪D一、事失件有去民D心
二零一九年六月七日
大地在我脚下 国计掌於手中 那个再敢多说话 夷平六国是谁 那个统一称霸 谁人战绩高过孤家 高高在上 诸君看吧 朕之江山美好如画 登山踏雾 指天笑骂 舍我谁堪跨 秦是始 人在此 夺了万世潇洒 顽石刻 存汗青 传颂我如何叱吒
• 纸上谈兵 • • •
指鹿为马 斩木为兵 揭竿为旗 破釜沉舟
项庄舞剑 意在沛公 四面楚歌
赵
括
“纸上谈兵”的故事
白起
远秦交近灭攻六国
燕
各个击破
秦
赵
齐
魏
赢政
韩
楚
前2பைடு நூலகம்1年 定都咸阳
秦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 灭
六 国
秦
燕 赵齐
魏
韩
秦王嬴政建立 我国历史上第一
楚
个统一的多民族
的中央集权国家
小资料:皇帝称号的由来
皇帝又称天子,是中央集权统治的核心。夏 商周三代最高统治者多称王。秦王嬴政完成统 一大业后,认为“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 后世”,。命臣下进献尊号。李斯等根据古有 天皇、地皇、泰皇,而泰皇最贵之说,建议以 泰皇为号。秦王下令:“去‘泰’著‘皇’, 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秦始皇 还规定皇帝自称“朕”,命称“制”,令称 “诏”。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在中国沿 用了两千多年。
1
2
3
• 我国历史上首次出现大一
统局面是22在1 公元前
• 年秦是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暴 政
• 在大泽乡发动起义,建立张楚政权
的领袖是陈胜、吴广
。
• 秦朝灭亡和项羽失败的共同D原 因是 。
A、严酷的刑罚 B、骄傲自大 • C象、棋剥中的削楚沉河重-汉界与哪D一、事失件有去民D心
201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教版必修1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4.(2012 年广东东莞高三调研测试文综)毛泽东在一篇文章
中提出:“中国革命的成败取决于农民,只有农民才能使旧中国
这个摇摇欲坠的大厦倾塌。”在该观点指导下的革命实践是
( )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第一次国共合作 C.北伐战争 D.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答案】D
5.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
瑞金 根据地。1931 年冬,在江西________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朱德为中央革命军 事委_______________”思想
①开展土地革命: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②根据地建设:领导根据地军民进行经济建设,努力发展生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红军长征 【答案】D
4.这里因为 1935 年召开的一次会议而名垂青史,被誉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正起点”。“这里”指的是( A.江西瑞金 B.陕西延安 C.贵州遵义 D.甘肃会宁 【解析】选 C。从‚1935 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正 )
起点‛可知是遵义会议,故答案为 C 项。
B.广州
C.上海
D.福州
2.1927 年,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
地的是( ) B.毛泽东 C.贺龙 D.陈独秀
A.周恩来 【答案】B
3.“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
魔爪而进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 危在旦夕的战斗。”这里的“行军”是指( )
产。
③武装斗争:从 1930 年 10 月起,毛泽东、朱德领导红军粉
碎了蒋介石对根据地发动的三次大规模的“围剿”。
三、红军长征 博古 1.原因:________、李德等犯了“左”倾错误;第五次反 “围剿”失败。 2.过程(1934.10~1936.10):
2013年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七2013高考导航
3.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
的双重作用,对全球化趋势下中国经 济发展的启示
4.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对构建社会主
义新风尚的启示
专题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5.结合近代以来交通工具的变迁、能 源消费结构的变化,说明落实科学发 展观,建设能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性 6.大众传媒的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现 实意义
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
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
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专题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江苏最新考纲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
的兴起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大众传媒的发展
专题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考向瞭望
1.从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历程中体会
贯彻科学发展观,增强自主创新能
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性
2.从自然经济解体的历史必然性中体会
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理
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必然性
专题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题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题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
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
会生活的变迁
专题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2013高考导航
课程标准
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中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课件 北师大版
1、西汉初年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 休养生息的政策?
2、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促进和 巩固大一统的局面?
练习一:选择填空题
1. 西汉的开国皇帝是 ( ) A.汉武帝 B.汉景帝 C.汉文帝 D.汉高祖
2.以下四个皇帝的在位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汉高祖 ②汉武帝 ③汉景帝 ④汉文帝
A.①④③② C.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D.②③④①
3、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B )
A诸子百家 C 法家和墨家
共同目的是(C )
A 加强思想控制
B 维护皇室子弟的利益
C 维护汉朝统治
D 加强中央集权
7、汉武帝大力加强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 C ) A 丞相 B 刺史 C 司隶校尉 D 御史大夫
8、汉朝延续了四百多年,在汉_武_帝_统治时期,国 势 最为昌盛
9、汉武帝接受董_仲_舒_的意见,推行“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的政策,又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_令_ _”,巧妙地削弱了诸侯王国的力量。
想一想,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汉武帝?
功劳:汉武帝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在他统 治时期,在政治、思想文化、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 系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使封建中央集权得到巩固 与加强,汉朝实现了大一统。西汉开始进入鼎盛时 期,中国封建社会进入第一个鼎盛时期。
过失:汉武帝好大喜功。连年征战,耗费巨额钱 财;大肆征兵、征税,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痛苦; 他还迷信奢侈,重用酷吏。在他晚年,西汉社会 出现动荡,农民不断暴动。但他仍是一位很有作 为的封建皇帝,特别是他承认过失,知错就改的 精神更为可贵。
B 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D 道家和兵家
4、汉武帝大力加强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司_隶_校_尉_, 监督百官;在地方将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每区派一名 名_刺_史,监督地方官员。
2、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促进和 巩固大一统的局面?
练习一:选择填空题
1. 西汉的开国皇帝是 ( ) A.汉武帝 B.汉景帝 C.汉文帝 D.汉高祖
2.以下四个皇帝的在位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汉高祖 ②汉武帝 ③汉景帝 ④汉文帝
A.①④③② C.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D.②③④①
3、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B )
A诸子百家 C 法家和墨家
共同目的是(C )
A 加强思想控制
B 维护皇室子弟的利益
C 维护汉朝统治
D 加强中央集权
7、汉武帝大力加强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 C ) A 丞相 B 刺史 C 司隶校尉 D 御史大夫
8、汉朝延续了四百多年,在汉_武_帝_统治时期,国 势 最为昌盛
9、汉武帝接受董_仲_舒_的意见,推行“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的政策,又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_令_ _”,巧妙地削弱了诸侯王国的力量。
想一想,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汉武帝?
功劳:汉武帝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在他统 治时期,在政治、思想文化、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 系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使封建中央集权得到巩固 与加强,汉朝实现了大一统。西汉开始进入鼎盛时 期,中国封建社会进入第一个鼎盛时期。
过失:汉武帝好大喜功。连年征战,耗费巨额钱 财;大肆征兵、征税,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痛苦; 他还迷信奢侈,重用酷吏。在他晚年,西汉社会 出现动荡,农民不断暴动。但他仍是一位很有作 为的封建皇帝,特别是他承认过失,知错就改的 精神更为可贵。
B 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D 道家和兵家
4、汉武帝大力加强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司_隶_校_尉_, 监督百官;在地方将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每区派一名 名_刺_史,监督地方官员。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真题精练专题七 第15练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件
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后,我国开始实施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从而促使这一情况出现,故D项符合题意。 “一五”计划、“二五”计划时期,苏联的援助以及海外科研人员归国的促进作用均属于间接作用,而非直接作用,A、B两项错 误。“双百”方针是指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与上述变化的发生关系不大,C项错误。
提出“双重代表权”案,即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进入联合国,同时保留所谓“中华民国的代表权”(这实际上是搞“两个中 国”)。由“山姆(美国)阴谋如获胜,不教公使到西京(纽约)”可知,中国指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同时将 国民党集团的代表驱逐出联合国,中国绝不允许在联合国出现“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局面。最终第26届联合国大会否 决了“双重代表权”案。由此可知,D项正确。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而不是“趋向紧张”,A项错误。作者写作该 诗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尚未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还不能“在联合国行使否决权”,B项错误。两极格局瓦解后,美国力图 构建以其为主导的单极世界,C项错误。
9[2020全国Ⅱ·41(2),15分,]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在大江大河治理中把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1951年,开始在永定河上修建官
厅水库,这是海河流域第一座大型水库。1957年,《海河流域规划》编制完成,其方针任务是:防止华北洪涝灾害,发展灌溉、 航运、发电、工业城市给水。1963年11月,毛泽东发出“一定要根治海河”的号召。海河流域各地分别成立“根治海河”指挥
地区合作、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第二小问可从河流治理的综合效果出发,从有效治理水患、推动经济 发展、发挥制度优势等方面进行分析。
以1843年、1933年、1958年发生的三次特大洪水切入,考查社会制度的差异,彰显制度自信。
提出“双重代表权”案,即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进入联合国,同时保留所谓“中华民国的代表权”(这实际上是搞“两个中 国”)。由“山姆(美国)阴谋如获胜,不教公使到西京(纽约)”可知,中国指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同时将 国民党集团的代表驱逐出联合国,中国绝不允许在联合国出现“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局面。最终第26届联合国大会否 决了“双重代表权”案。由此可知,D项正确。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而不是“趋向紧张”,A项错误。作者写作该 诗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尚未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还不能“在联合国行使否决权”,B项错误。两极格局瓦解后,美国力图 构建以其为主导的单极世界,C项错误。
9[2020全国Ⅱ·41(2),15分,]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在大江大河治理中把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1951年,开始在永定河上修建官
厅水库,这是海河流域第一座大型水库。1957年,《海河流域规划》编制完成,其方针任务是:防止华北洪涝灾害,发展灌溉、 航运、发电、工业城市给水。1963年11月,毛泽东发出“一定要根治海河”的号召。海河流域各地分别成立“根治海河”指挥
地区合作、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第二小问可从河流治理的综合效果出发,从有效治理水患、推动经济 发展、发挥制度优势等方面进行分析。
以1843年、1933年、1958年发生的三次特大洪水切入,考查社会制度的差异,彰显制度自信。
2013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同步课件15
疑难探究
战后雅尔塔体系建立的原因及实质
(1)原因:雅尔塔体系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它是社会主义国家 与资本主义国家共同反对法西斯国家胜利的产物, 并集中体 现了国际关系中主要矛盾方面的重大变化。 (2)实质:它在美苏两国实力均势的基础上,事实上划分了美 苏两国的势力范围。这个体系的确立,标志着近代以来以欧 洲为中心和维持以欧洲大国均势为主的传统的国际关系格 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现代国际关系开始进入一个新阶段。
[史料研习] 材料 1:全世界自由的人民指望着我们支持他们维护他们的自 由。如果我们领导不力,我们就可能危及世界和平——而且肯 定会危及我们自己国家的利益…… ——1947 年杜鲁门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 2:在美国征服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 路之前,显然地,欧洲国家事先应该获致若干协议。这是欧 洲人的事情,最初的意见应该是由欧洲提出……这个计划必 须是联合性质的,假使不能商得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得 商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 ——摘自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 大学的演说(1947 年 6 月 5 日)
(2)积极影响:美苏实力均衡,都不敢轻易动武,美苏两国未
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共存中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推动 世界的整体发展;在两极格局下,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为了 维护自身的安全与利益,组成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崛起。
[史料研习] 材料 1:乔治· 凯南说:“……大家都会想起伊索寓言里太阳 和北风比赛谁能使旅行者脱掉大衣的故事。这个旅行者就像 是苏联势力。大衣就是它在东欧和其他用以掩盖它的腹脏的 极权和势力地区。……使得那个顽固的旅行者最后脱去大衣 的,不是北风的直接胁迫,而是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
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课件 北师大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认识这个字吗? 你知道汉族的来历吗?
汉族以前被称为“华夏”族,汉”的本意就是:银河。 楚汉战争时刘邦被封为汉中王,其率领的军队被称为“汉军”,
驻扎在汉中。后刘邦率汉军“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首先占据关中, 进而统一天下,定国号为“汉”。
强盛的汉帝国为反击匈奴入侵,与匈奴进行了长期的,大规模的,
思想,这种状况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4、评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当时有利于加
强 中央集权,但是儒家思想独尊的局面,束 缚了人们的思想,这实际上是文化专制主 义的一种表现。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天人三策》
儒家思想的发展情况
创立 发展
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 战国时期的孟子
结果:汉武帝时期,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 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秦始皇和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比
思想上
政治上
秦始皇 汉武帝
焚书坑儒
废分封,立郡县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 势力;中央设司隶校尉, 地方设刺史,强化监察 制度
匈 奴
西战秦战春西战国汉朝商国秋周夏国
主父偃
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二、内容:
规定诸侯王除了让自己的嫡长子继承王位 外,还可以推“私恩”,把王国封地分给 其他子弟,皇帝封这些子弟为侯。新封 的侯国归中央直接统辖的郡管理
三、作用: 原来的王国被分割成许多小的诸侯国,实力大大
减弱,无力和中央抗衡;而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
自然对皇帝感恩戴德。汉武帝不费一兵,不损寸 土,就巧妙地削弱了诸侯王封国的势力
制 异姓王和九个同姓王
华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15课《远航西洋与巩固海防》2
22
(1)郑和出使西洋的目的是什么? 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宣扬国威
(2)郑和能够七下西洋的最根本条件是什么 ? 最根本条件是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3)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郑和下西洋的 特点。规模大,人数多,范围广,时间早,
和平交往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 义。促进了中国和亚洲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1
知识回顾
1、明朝建立:1368年, 朱元璋 称帝,
定都 应天 。(今南京)
2、强化皇权政策:登记 户籍
;
废除
丞相
,确立 内阁制度 ;
设“ 厂卫 ”;
实行
八股取士 和 文字狱 。
2
第15课 远航西洋与巩固海防
3
学习目标
4
• 聪明的你,请快速阅读课本79-81 页内容
• 时间:4分钟 • 方式:独立完成
13
学习郑和敢 于冒险、不怕 困难,坚强勇 敢的精神。
14
本课升华
郑和为什么能够成功 地实现远航?
15
想一想,郑和航海途中会遇到哪些困难?
巨大的风浪,恶劣的海上天气 缺少淡水、食物等海上物资
在海上可能遇到来自敌对力量的攻击(海盗等) 迷失航向
船员思念家乡……
那么郑和的船队有能力战胜困难吗?
16
郑和下西洋与欧洲航海家远航比较表
姓名 郑和
哥伦布
达·伽马
地点 下西洋
到达美洲
绕过非洲南 端到达印度
郑和下西洋是世 时间 1405-1433年 1492-1504年 1497-1498
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次数
7次
人数 27800人
4次 1000-1500人
1年次 160人
(1)郑和出使西洋的目的是什么? 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宣扬国威
(2)郑和能够七下西洋的最根本条件是什么 ? 最根本条件是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3)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郑和下西洋的 特点。规模大,人数多,范围广,时间早,
和平交往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 义。促进了中国和亚洲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1
知识回顾
1、明朝建立:1368年, 朱元璋 称帝,
定都 应天 。(今南京)
2、强化皇权政策:登记 户籍
;
废除
丞相
,确立 内阁制度 ;
设“ 厂卫 ”;
实行
八股取士 和 文字狱 。
2
第15课 远航西洋与巩固海防
3
学习目标
4
• 聪明的你,请快速阅读课本79-81 页内容
• 时间:4分钟 • 方式:独立完成
13
学习郑和敢 于冒险、不怕 困难,坚强勇 敢的精神。
14
本课升华
郑和为什么能够成功 地实现远航?
15
想一想,郑和航海途中会遇到哪些困难?
巨大的风浪,恶劣的海上天气 缺少淡水、食物等海上物资
在海上可能遇到来自敌对力量的攻击(海盗等) 迷失航向
船员思念家乡……
那么郑和的船队有能力战胜困难吗?
16
郑和下西洋与欧洲航海家远航比较表
姓名 郑和
哥伦布
达·伽马
地点 下西洋
到达美洲
绕过非洲南 端到达印度
郑和下西洋是世 时间 1405-1433年 1492-1504年 1497-1498
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次数
7次
人数 27800人
4次 1000-1500人
1年次 160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线电报 端。1906年,创办了____________。
②电话:1882年电话传入中国。20世
纪80年代之后,通信技术和通信网络
发展迅速。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1.大众报业的发展
(1)西人办报:从19世纪40年代到90
年代,在华传教士兴起了一股办报的 热潮。 (2)国人办报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新观念 ②催生着当代中国经济生活的________ 和新模式。 ③存在着信任度与安全感较低、______ 网络
_________情况等负面影响。 沉迷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名师指津】 活的变迁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报刊、影视、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生
活方式带来了影响,但侧重点不同:
报刊最主要的是影响人们的政治生 活,影视主要影响人们的情感生活。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归纳概括】 生活的作用
大众报业对人们现实
海关 ①1866年,________开始试办邮政。 ②辛亥革命后,大清邮政改称中华邮 政,邮局邮路进一步扩展。 ③1949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 部成立。 (2)电信事业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①电报:1877年,丁日昌在台湾架设
电报线,是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的开
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 响。 (2)通讯工具的变迁和电讯事业的发 展,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
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
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易混易错】《申报》是中国近代历 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点 石斋画报》开中国新闻画报之先河。 《定军山》是中国人第一次尝试自摄 影片;《难夫难妻》是中国第一部故 事影片;《歌女红牡丹》是中国第一 部有声电影。
近代中国人们物质生
穿的方 穿西服,“断发易服”,中山 面 装的出现,穿洋衣洋袜
吃的方 吃西餐,西式的糖果糕点和饮 面 料传入中国 住的方 西式住宅在中国的修建,花园 面 式洋房在中国的出现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思维拓展】
中西方饮食的差异
(1)西方人饮食注重科学,讲求营养, 因此西方饮食以营养为最高准则,讲 求食物的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 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各类无机元素 的含量搭配是否合宜,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④目前,我国建成了从中央到地方, 从对内到对外的多系列、多层次、多 语种、多形态的广播电视传播网络, 电视节目更加丰富多彩。
3.互联网
(1)兴建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①1993年,中国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 式开通。 ②截至2008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 2.98亿。 (2)影响 ①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与 交往方式。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对点训练1
上海虹桥路被称为饮食
世界的小联合国,除了中式餐厅外, 还有西式风格的烤肉、比萨、新马泰 的咖喱风味、日本生鱼片、巴西烧烤 等,应有尽有。这集中反映了( )
A.饮食受到当地环境、物产的影响 B.文明交流影响饮食的发展
栏目 导引
映电影。
②1905年,中国人自己拍摄了第一部 定军山 影片——《_______________》。
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③民国时期,国产电影获得了快速发 展,拍摄了《渔光曲》、《风云儿 女》等著名影片。 ④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电影事业的发 展进入一个新时期。 (3)电视
专题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归纳概括】
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
事业的发展,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社会 生活 (1)交通工具的变革和交通事业的发 展,不仅推动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 发展,而且也促进信息的传播,开阔 人们的视野,加快生活的节奏,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短袍窄袖 ①由宽松肥大向合身适体、_________ 的方向发展,旗袍是这一方面的典范。 旗袍 ②20世纪20年代后,_________历经多 次改革与创新,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 日常着装。 (4)现代男女服饰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2.广播影视的普及 (1)广播 ①1926年6月1日,中国人自办的第一 哈尔滨 座广播电台——______________广播 无线电台正式开播。 ②1928年,第一座全国性的广播无线 电台——中央广播电台在南京开播。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③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建立起从中央 到地方的各级广播电台。 (2)电影 ①1896年8月,在上海,中国首次放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2)表现 ①婚丧礼俗 a.清末民初,新青年男女开始反对
婚姻自主 包 办 婚 姻 , 主 张 _____________ , 仿
效西式婚礼。 火葬 b.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用_________ 代替土葬。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轻巧识记】 展的特征
近代中国交通工具发
(1)动力:人力、自然力→机械力。 (2)技术:引进→自制自研。 (3)地区发展差别:城市显著,乡村缓
慢。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4)对象:平民化、普及化。 (5)进程:先慢后快。
(6)种类:海、陆、空。
栏目 导引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比较辨析】 媒的关系
互联网与其他大众传
(1)相同点:都有传播信息的功能,都 共同向上发展。 (2)不同点:互联网的普及不但没有削 弱其他媒介的地位,反而出现同时向 上发展的趋势。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题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思维拓展】 事业发展的特点
近代中国交通和通讯
开端艰难,起步晚,落后于同时代的
西方国家;发展缓慢,受到封建顽固
势力阻挠和帝国主义势力的排挤;先
个别试办,然后政府推广;分布不均
衡,沿海、沿江尤其是通商口岸地区 发达。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报刊作为重要的新闻媒介,是人们 了解国内外情况的重要渠道。 (2)在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 智、立言议政和实行舆论监督方面发 挥着重要作用。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3)在报刊多样化和更加专业化的今
天,它对人们的学习教育、文化娱
乐、生活消费、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 产生了影响。
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2)近代男子服饰
①长袍马褂是通常服饰;西装在
鸦片战争 ________________后传入中国,民国
成立后流行。
②辛亥革命后,________大为流行, 中山装
成为中国男子喜欢的标准服装。
(3)近代女子服饰
传统媒介纷纷通过网络来获得读者和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卡路里的供给是否恰到好处,以及这 些营养成分是否能被进食者充分吸 收,有无其他副作用。对于色、香、 味则要求不高。 (2)中国菜饮食则以色、香、味为主 要目标,很多菜仅仅是味道的载体, 颜色的组合。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租界 (2)西式住房:鸦片战争后,在______ 西式住房开始大量出现;20世纪30年 代前后,出现欧化的新式住宅。 4.习俗风尚的变革 (1)背景: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 中国的成立以及改革开放等对社会习 俗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昭文新报 ①1873年,《____________》开创了 国人办报的先例。 ②维新运动中,《中外纪闻》、 强学报 《___________》等影响较大。 ③民国成立后,通俗性报刊更加活
跃,实现了专门分工。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②社交礼仪:民国初,采用西方的握
手和鞠躬,取代跪拜礼;在称呼上,
用先生和同志,取代老爷和大人。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