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自然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学说体系。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和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构成了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石。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基于对自然、科学技术及其方法、科学技术与社会等的认识,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实践,概括和总结出来的关于科学技术思想的一般规律和原理,是自然辩证法中国化发展的最新形态和理论实践。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它旨在对自然界的存在方式、演化发展以及人和自然的关系,作出科学的说明。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克服了古代自然观的直观和思辨的缺陷,汲取了古代自然哲学关于自然界运动、发展和整体联系的思想,立足于近代自然科学对自然界认识的最新成果,批判了形而上学和机械论,揭示出自然界本身发展的辩证法。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观的高级形态,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
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当代形态。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反映了自然观与社会历史观的统一。
当代科学技术已经进入大科学、高技术时代,科学技术的成果广泛应用到社会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急剧地改变着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的面貌,这就要求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性质、科学技术的价值、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及其发展规律等问题作出更加深刻的反思。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在总结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的历史形成和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分析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和体系结构,揭示科学的发展模式和技术的发展动力,进而概括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
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体论和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辩证法
绪论:1、自然辩证法:定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和总结。
特点:综合性、交叉性、哲理性。
研究内容:(2观2论)1)马克思主义自然观2)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3)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4)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包括: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生态自然观。
2、生态自然观:主要观点:1)生态自然界系统具有整体性、多样性、层次性、开放性、动态性、自适应性和自组织性等特征,它是多样性和整体性、平衡和非平衡的统一。
2)生态自然界是天然自然界和人工自然界的统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目标。
3)通过从自然界的人工化转向其生态化,从非生态型人工自然界转向生态型人工自然界,实现人和自然界的可持续发展。
4)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生态文明。
基本特点:1)全球性:它是以生态视角,代表地球人类(包括后代人)的利益,研究全球生态或环境问题形成的自然观。
2)批判性:它从生态视角反思和批判人类的理念和行为及其后果,“这种生态视角的批判可以说是人类视角的批判或代表人类的批判”。
3)和谐性:它强调了科学技术与自然及社会之间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了人类社会和其他生命体和非生命体的和谐统一。
渊源:1)古代生态自然观思想。
2)近代生态自然观思想。
基础:1)生态自然观的科学基础。
2)生态自然观的技术基础。
作用:1)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2)有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3)有助于建设生态文明。
3、结合专业谈谈对生态自然观的理解,怎样将其融入专业和社会生活方式中?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1)生态自然界系统具有整体性、多样性、层次性、开放性、动态性、自适应性和自组织性等特征,它是多样性和整体性、平衡和非平衡的统一。
自然辩证法总结
自然辩证法总结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指研究自然界内部的矛盾、运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方法。
自然辩证法的总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1.相互渗透性原理: 自然界的事物是相互渗透、联系和依赖的。
没有任何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各种事物之间通过各种关系相互联系, 影响和制约着彼此的发展。
2.矛盾运动规律: 自然界的事物内部包含着矛盾, 矛盾是事物运动发展的源泉。
矛盾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是事物发展的主导力量, 次要矛盾是在主要矛盾的基础上产生的。
矛盾的运动是以斗争为主要形式的, 通过斗争来解决矛盾, 推动事物的发展。
3.质量互变原理:自然界的事物都具有质量,质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质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变化。
质量互变就是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经过一系列变化过程,最终达到一个新的质量状态。
4.运动的普遍原理: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之中,运动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形式。
运动是永恒不变的,包括量变和质变两种形式。
二、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观点1.对立统一: 对立统一是自然辩证法的核心观点, 指的是事物内部存在着相互对立和统一的矛盾。
对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基本条件。
对立统一的矛盾规律贯穿于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之中。
2.转化: 自然界的事物都是不断转化的。
事物的转化包括量变和质变两个层次, 量变是事物内部性质的变化, 而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性转变。
转化是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由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3.发展:自然界的事物都是不断发展的。
发展是事物内部矛盾的运动和转化的结果。
发展是一种渐进的过程,通过一系列的阶段和过程实现的。
发展是自然界的永恒规律,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4.统一性和多样性:自然界的事物既有统一性又有多样性。
事物的统一性表现在它们都遵循着共同的规律和原理,而多样性表现在它们又各有自己的特点和差异。
《自然辩证法》自然科学和哲学主要内容
《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在概括了19世纪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的自然发展史。
它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阐述自然科学和哲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自然观:自然辩证法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为基础,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自然界的看法。
它将自然界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强调自然界的发展是辩证的、历史的,并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2. 自然科学:自然辩证法关注自然科学的发展,包括自然科学的历史发展、科学方法论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它认为自然科学是揭示自然界规律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3. 科学技术与社会:自然辩证法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它认为科学技术是与社会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受到社会制度、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4. 科学技术方法论:自然辩证法探讨科学技术研究的一般方法和适用某些学科的特殊研究方法,包括观察、实验、归纳、演绎等。
它强调科学方法在研究中的应用,以实现对自然界的深入认识。
5. 哲学: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注自然、社会和思维三大领域的知识。
它在哲学层面探讨自然界的本质、规律以及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改造。
《自然辩证法》是一部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探讨自然科学、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著作。
它既具有哲学性质,又具有自然科学特点,是连接哲学与自然科学的纽带和桥梁。
自然辩证法研究方向
自然辩证法概述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是唯物证辩法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是通过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的辩证思维而日益揭示出来的,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不可分割,二者之间具有具体、历史的统一性。
自然辩证法是一门独立的哲学学科哲学系统具有系统层次性。
依据对客观规律进行一般抽象认识程度的程度,区分了哲学的两大层次:第一层次是总体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第二层次是三大并列的哲学科学——自然哲学(自然辩证法)、社会哲学(历史唯物主义)、精神哲学(辩证思维逻辑)。
从此可知,自然辩证法处于自然科学与总体哲学(辩证唯物主义)的中介地位,是一门独立的哲学学科。
自然辩证法的产生及其意义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辩证法是在19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从哲学思想的渊源上说,它依据自然科学发展的成果,对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唯心主义辩证法进行了唯物主义的改造。
马克思和恩格斯形成他们的新哲学世界观,始于19 世纪40年代。
他们关于自然辩证法思想的萌芽,也产生于这一时期。
系统地研究、建立和阐明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主要是由恩格斯从19世纪50年代后期起进行的。
在《反杜林论》哲学篇和《自然辩证法》手稿中,恩格斯依据当时的自然科学成果,描绘了整个自然界发展的辩证图景,运用丰富的自然科学材料阐发了辩证法的基本规律,研究了各门自然科学的辩证内容。
他把自然科学所揭示的自然界的辩证法同自然科学认识发展和研究方法的辩证法联系起来研究,并认为从根本上来说认识的辩证法是客观的辩证法的反映,指出辩证法是唯一的、最高度地适合于自然观的这一发展阶段的思维方法。
马克思和恩格斯很重视研究人和自然的关系,研究了自然科学和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在社会中的发展规律。
恩格斯提出18世纪科学和哲学结合的结果就是唯物主义、启蒙时代和法国的政治革命,科学和实践结合的结果就是英国的社会革命等著名论断。
自然辩证法概论(各章总结)
自然辩证法概论(各章总结)2 绪论一、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它站在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从整体上研究和考察包括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在内的自然的存在和演化的规律,以及人通过科学技术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普遍规律;研究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发展规律;研究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
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学说体系。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和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石。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自然辩证法中国化发展的最新形态和理论实践。
三、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1 . 自然辩证法创立于 19 世纪 70 年代,它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适应当时无产阶级斗争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新成果的需要,在概括和总结19 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的理论成就的基础上创立的;2 . 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等著作中及时总结和概括自然科学的崭新成果,为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3 . 中国在自然辩证法的传播和发展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4 .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自然辩证法中国化发展的最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的科学技术思想的概括和总结,是他们科学技术思想的理论升华和飞跃,是他们科学技术思想的凝练和精髓。
四、自然辩证法与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与我国社会生活、社会实践相结合,成为我国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和推进科学技术现代化、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第一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渊源和基础1 . 原始社会的人类实践水平和认识能力低下,活动范围狭窄,他们对自然界既产生了客观现实的、朴素的观念,又形成了某些神秘的观念;2 . 奴隶社会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分工,产生了阶级的分化。
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内容
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内容
1. 自然辩证法里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呀,就像我们和好朋友相处一样,有时候和谐,有时候也会有矛盾呢!比如说,人类为了发展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这不是在伤害我们的朋友吗?
2. 关于事物的普遍联系在自然辩证法中也很重要呢!你看自然界的万物都是相互关联的,这就像一张巨大的网,牵一发而动全身啊!比如过度捕捞导致海洋生态系统失衡,这影响得多广泛呀!
3. 自然辩证法中还研究发展的永恒性,哎呀,这就像时间一样一直向前不停歇呀!想想看,地球从远古到现在经历了多少变化,一直都在发展着呢!
4. 矛盾的普遍性也是其中内容呢!在自然界中到处都有矛盾的存在,就像白天和黑夜那样明显又不可避免呀!比如生物之间的竞争与共生,不就是矛盾的体现吗?
5. 规律的客观性在自然辩证法里也得好好琢磨呀!大自然有着自己的规律,可不是我们想怎样就怎样的呢,这就像火车得沿着轨道跑一样!要是违背了自然规律,那可不得了啦!
6. 实践在自然辩证法中也有着重要地位哦!我们通过实践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就如同我们不断尝试新事物去成长一样!比如在农业实践中探索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这多有意义呀!
我的观点结论是:自然辩证法真的太有意思啦,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尊重自然并且与自然和谐相处呀!。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概论
Part 1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Part 2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Part 3 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 Part 4 科学技术与社会
Part 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二、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
三、系统自然观 四、生态自然观
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一)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 (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 (三)自然辩证法的主要内容
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 成部分,是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和方法, 揭示自然界、自然科学技术研究和自然 科学技术发展的普遍规律以及科学技术 与社会相互关系的科学。
围绕对自然辩证法概念的理解大家需要 了解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
自然辩证法属于哲学学科,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体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 学体系中的一个分支学科。实际上它是联系马克思 主义哲学与各门具体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中间 桥梁。
法洛斯燈塔
4.科学技术与社会
从哲学上阐明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相 互作用关系,探索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或者科学、技术、社会协调发展的一般规律。
巴比论空中花園
二、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 (一)自然辩证法的创立(19世纪) (二)自然辩证法的发展(20世纪初) (三)20世纪中叶以来自然辩证法的新发展
1.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 根本观点。
旨在从哲学上对自然界(包括人工自然)作 出既唯物又辩证的说明,揭示自然界的本质及 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
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从哲学上对人类认识自然的一般方法的概括。 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指导,依据科学发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研究自然科学的哲学成果,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本体论、方法论和价值论的高度,揭示了自然界的辩证发展规律,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自然观的统一。
首先,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阐述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辩证的,它受到人类认识能力和科学发展的限制。
他认为,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和过程都有其内在的逻辑联系,这种联系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同时,自然界也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其发展规律也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这种客观存在的辩证法规律是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阐述的核心思想。
其次,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提出了“自然界中的一切差异都有深刻的原因”的命题。
他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现象和过程都有其内在的差异和区别,这种差异和区别是客观存在的。
但是,这种差异和区别并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恩格斯从哲学的高度阐述了自然界的多样性与统一性、复杂性与简单性的关系,指出了多样性与复杂性是自然界的本质特征,而统一性与简单性则是自然界的内在逻辑。
再次,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强调了人类认识自然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他认为,人类要认识自然界,就必须进行科学研究,通过科学实验和观察来揭示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
同时,恩格斯也指出了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揭示自然界的规律,更在于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只有通过科学研究,才能够真正地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最后,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提出了“自然界中的一切运动都可能有内在的原因”的命题。
他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运动都是由内在原因引起的,这种内在原因可能与外部环境有关,也可能与内部机制有关。
但是,这种内在原因并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恩格斯从哲学的高度阐述了自然界的因果关系与偶然性的关系,指出了因果关系是自然界的本质特征,而偶然性则是因果关系中的不确定因素。
2024年研究生自然辩证法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一、引言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以自然界和自然科学为研究对象,揭示自然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规律。
作为研究生,我们应当深入学习自然辩证法,将其应用于自然科学研究和实践中,为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二、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1.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认为,自然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都是物质的表现形态。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研究自然科学时,要从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出发,揭示各种自然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2.世界物质多样性原理世界物质多样性原理认为,自然界中的物质形态千差万别,各种物质形态之间存在着差异和矛盾。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研究自然科学时,要充分认识物质世界的多样性,揭示各种物质形态之间的差异和矛盾。
3.世界物质运动和变化原理世界物质运动和变化原理认为,自然界中的物质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研究自然科学时,要关注物质世界的运动和变化,揭示自然界的发展规律。
4.世界物质联系和作用原理世界物质联系和作用原理认为,自然界中的各种物质形态之间存在着联系和作用,这些联系和作用是自然界发展的动力。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研究自然科学时,要深入研究物质形态之间的联系和作用,揭示自然界的发展动力。
三、自然辩证法在自然科学研究中的应用1.揭示自然现象的本质自然辩证法强调从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多样性、运动和变化以及联系和作用等方面揭示自然现象的本质。
在自然科学研究中,我们要运用自然辩证法的原理,深入研究各种自然现象,揭示其内在规律。
2.指导自然科学实践自然辩证法为自然科学研究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在自然科学实践中,我们要遵循自然辩证法的原理,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3.推动科学技术创新自然辩证法强调创新和发展。
在自然科学研究中,我们要运用自然辩证法的原理,敢于突破成规陈说,勇于开拓进取,不断推动科学技术创新。
自然辩证法概论—绪论
2、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从辩证唯物主义立场出发,总结出分析和综 合、归纳和演绎、从抽象到具体、历史和逻辑的统一等辩证思维形式,并且 吸取具体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创新思维方法和数学与系统思维方法等基本方, 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形成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科学技 术方法论体现和贯彻在科学家、工程师的具体科学技术研究中,是马克思主 义科学技术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辩证法形成之前,人类曾以自然哲学的形式,形成对自然自发的唯物主义 和朴素的辩证法的理解。早期关于自然的思考,具有浓厚的直观、思辨和猜测的性 质近代初期科学发展形成了以力学为模式解释宇宙、世界的机械自然观,虽然其本 质是唯物论的,但具有机械决定论和形而上学的特征。
3、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克服了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缺陷, 考察和研究了科学技术发展及其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和规律,形成了关于科学技 术及其与自然、社会相互作用和普遍发展的学说,创立了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形成之前,人类曾以自然哲学的形式,形成对自然自发的唯物主 义和朴素的辩证法的理解。早期关于自然的思考,具有浓厚的直观、思辨和猜测 的性质近代初期科学发展形成了以力学为模式解释宇宙、世界的机械自然观,虽 然其本质是唯物论的,但具有机械决定论和形而是自然辩证法中国化发展的最新形态,是 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科学技 术思想的概括和总结,是科学技术思想的理论升华稀飞跃,是科学技术思 想的凝练和精髓。
自然辩证法概论
绪论
1.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 2.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 3.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 4.自然辩证法的新时代意义
自然辩证法(研究生课程)
自然辩证法(研究生课程)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现象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和自然科学的哲学基础的一门科学。
一、引言自然辩证法作为一门哲学性质的学科,旨在探讨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以及自然科学发展的方法论。
在我国,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已有较长历史,但在研究生课程中,如何将这一理论讲深、讲透,使其内容丰富,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自然辩证法研究生课程进行详细阐述。
二、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概念1. 自然辩证法的定义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的普遍联系、发展变化和矛盾统一规律的哲学理论。
它以自然现象为研究对象,探讨自然界内在的、普遍的规律,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
2.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特征(1)整体性:自然辩证法强调自然界是一个有机整体,各种自然现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2)发展性: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发展是自然界的基本特征。
(3)矛盾性:自然辩证法强调自然界内部存在着矛盾,矛盾是自然界发展的动力。
三、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规律1. 联系与发展的规律联系与发展规律揭示了自然界各种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自然界的发展趋势。
这一规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联系的普遍性: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联系之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2)联系的多样性:自然界的联系具有多样性,包括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等。
(3)发展的普遍性: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发展变化。
2. 矛盾的规律矛盾规律是自然辩证法的核心内容,它揭示了自然界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矛盾规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矛盾普遍性: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
(2)矛盾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3)矛盾发展的规律:矛盾是自然界发展的动力,矛盾的发展推动自然界的发展。
3. 量变与质变的规律量变与质变的规律揭示了自然界事物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
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或程度的变化,质变是指事物性质的根本改变。
自然辩证法研究
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对自然界的辩证关系的研究,揭示了自然界发展的普遍规律。
这一研究对于理解自然界的本质、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指导人类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在自然辩证法的研究中,我们需要明确自然界的辩证性质。
自然界中的事物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这种联系和作用是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来实现的。
例如,太阳通过辐射能量来影响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系统,而地球上的生物则通过吸收太阳能来维持生命活动。
这种相互联系和作用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自然辩证法强调自然界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
自然界中的事物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这种变化是通过量变和质变来实现的。
量变是指事物在数量上的变化,而质变则是指事物在性质上的变化。
例如,水在不同温度下会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如液态、固态和气态。
这种变化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自然辩证法还强调自然界中的矛盾和斗争。
自然界中的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存在着矛盾和斗争。
这种矛盾和斗争是自然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例如,生物之间的竞争和合作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这种竞争和合作推动了生物的进化和发展。
在自然辩证法的研究中,我们还需要关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界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来指导人类实践活动,推动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自然辩证法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对自然界的辩证关系的研究,揭示了自然界发展的普遍规律。
这一研究对于理解自然界的本质、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指导人类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深入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自然界的规律,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对自然界的辩证关系的研究,揭示了自然界发展的普遍规律。
这一研究对于理解自然界的本质、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指导人类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自然辩证法
绪论自然辩证法的性质、内容和范围: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同哲学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与总结。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的基石)、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自然辩证法的具体研究内容:1)自然观研究2)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研究3)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4)技术科学与工程技术中的哲学问题5)科学哲学与科学方法论研究6)技术哲学与技术方法论研究7)科学(内部)社会学研究8)技术社会学研究9)科学与文化研究10)科学思想史研究11)科学技术政策与发展战略研究12)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的相互关系研究第二种分类-仅涉及学科领域不涉及学科性质内容为: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社会学、科学技术与社会自然辩证法的性质:自然辩证法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理论与方法为指导,根据社会历史条件,结合时代的任务,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进行考察的研究领域。
1,自然辩证法按照其学科性质属于哲学的二级学科。
2,就其地位或学科位置,属于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一个独立层次,是哲学与具体科学技术的中介和桥梁。
3,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它与历史唯物主义相互并列。
4,自然辩证法又具有交叉学科的特性:它在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进行交叉;沟通两种文化,架设桥梁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自然辩证法中贯穿的基本观点自然界是第一性的;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发展相互关系的基本观点;科学技术是自然发展史与社会发展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中介;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也会发展变化。
自然辨证法内容性质范围
一、自然辨证法内容性质范围:1、自然辩证法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2、自然辩证法已成为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3、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二、科学问题的主要来源:1、寻求事实之间的联系提出问题;2、理论与事实之间的矛盾发现问题;3、某一理论内部矛盾中发现问题;4、从不同理论之间的分歧中发现问题;5、社会需求与已有生产技术手段的差距上发现问题。
三、选题的原则:1、创新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可行性原则;4、社会需求性原则。
四、观察渗透理论:即观察要受到观察者已有的经验和所掌握的理论的影响,1、科学观察与观察者的理论素养有关,对观察结果的描述对观察事实所使用的术语不同;2、观察渗透理论没有取消观察的客观性:标准条件下观察可以重演,要经过实验的检验,实验设备和仪器是符合科学原理的。
五、创立理论的思维形态:1、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2、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3、顿悟——直觉与灵感;4、创新思维。
六、科学理论的评价与检验:逻辑评价包括:相容性评价、自洽性评价、简单性评价;科学理论的评价与检验的复杂性:1、由于观察的易缪性;2、来自科学理论的复杂结构;3、受制于评价者和检验者的社会环境和个人因素;4、科学共同体从表达方式及其社会形象方面对科学理论的确认。
七、技术人士的基本程序:1、课题规划:通过社会需求而提出技术目的对技术发展及其后果做出预测评估等;2、方案的构思与设计:寻求在既定的限制条件下满足尅要求的新方案,包括技术原理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通过概略设计、技术设计到施工图设计的从抽象到具体的发展阶段;3、试验与实施:根据技术设计图纸和技术文件所进行的产品研制、小批量生产、技术鉴定和正式投产等环节的工作。
八、技术预测与评估:预测指对现有资料的研究和分析来计算或预报未来的事件或情况,步骤:1、提出课题和任务;2、调查、收集和整理资料;3、建立预测模型;4、预测方法;5、评定预测结果;6、将预测结果交付决策。
自然辩证法研究内容
自然辩证法研究内容
自然辩证法是探究自然界一切事物(包括物质、能量和运动)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揭示其中的规律和本质的哲学学科。
其研究内容包括:
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研究整体和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它们在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
2.质量和数量的统一:探究质量和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它们在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3.矛盾和对立的统一:揭示矛盾和对立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和重要性,探究矛盾的本质和解决方法。
4.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研究事物的变化和发展规律,揭示其内部的决定性因素和趋势。
5.形态和运动的关系:研究形态和运动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形态变化和运动的规律。
6.物质和能量的互相转化:揭示物质和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和规律,研究它们在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7.系统和层次的关系:研究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各个系统和层次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揭示其内在的联系和发展趋势。
总之,自然辩证法是一门研究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事物之间联系和发展规律的哲学学科,其研究内容十分广泛和丰富。
自然辨证法的研究对象、内容及学科性质 意义
1.试述自然辨证法的研究对象、内容及学科性质.答(1)自然辩证法的对象: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自然辩证法的内容:l)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①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②是对自然界的存在方式、演化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作唯物辨证的说明;③还包括对人工自然的演化、人与人工自然关系的阐述.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方法论: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研究中所应用的各种方法的哲学概括。
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理论。
它包括:对科学研究方法、工程技术方法、系统科学方法的哲学概括。
3)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
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包括:对科学技术的性质、结构、功能及其发展规律的闹述.(3)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2。
工科类研究生为什么要学自然辩证法?答:自然辩证法作为一门政治理论课,对工科研究生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自然辩证法课在改善和完善工科研究生的知识结构、更新其思维方式、开拓其眼界等方面起到了其他学科所不能取代的作用,因而,受到了学生们的普遍欢迎。
工科研究生是学习工程技术的,将来也是要从事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因此,工科学生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学好、学精自己的专业以及与本专业有关的基础科学与技术科学知识上。
但是,仅仅精通本专业的知识,还不能或不足以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或科技工作者.首先是因为,一方面在现代技术教育中,专业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专门化。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课后题答案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课后题答案自然辩证法绪论一简述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
答:自然辩证法以自然界及科学技术为研究对象,研究自然界、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在当代,中国的自然辩证法已发展成一个学科群,包括内核学科与外核学科两大部分,内核学科是它研究的主要内容。
这个学科群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史。
自然哲学是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是探索自然界最基本属性的哲学学说。
这种哲学探索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的问题:存在与演化,即自然界万物由什么构成?如何存在?联系方式是什么?如何演化发展?科学哲学是以科学为研究对象,对科学进行哲学分析而建立起来的理论体系。
一是静态的分析科学,把科学看做事有研究成果组成的知识体系,分析他的性质、组成与结构。
二是动态的分析科学,将科学看做是一个依照一定的方法进行的探索的过程,考察知识是如何获得的,怎样对它进行检验与评价。
技术哲学是以技术为研究对象,对技术进行哲学分析而建立起来的知识体系。
主要的研究内容:1,技术的定义和技术的本体论地位;2,技术认识的程序论;3,技术知识结构论;4,常规技术与技术革命;5,技术与文化;6,技术价值论与技术伦理学。
科学技术与社会,国外与这个领域相对应的是STS,这是一个以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科学技术史是以科学、技术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他们的历史演进的一门学科。
第一章自然界的存在方式自然界以什么方式存在?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或自然界中的一切物质客体都是以系统的方式存在。
一系统的含义是什么?如何描述一个系统?如何理解系统的普遍性?答:系统较为全面的定义应该具有如下涵义:(1)一切系统均由多个元素(至少是两个元素)组成,具有多元性的特点;(2)同一个系统的不同元素之间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而且联系具有某种确定性,形成一定的结构,人们能够据以认识该系统,并与其他系统相区别。
绪论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性质
A.科学实验是构成科学理论的基础:
科学实验是检验科学理论的客观标准
科学实验是发展科学理论的主要动力
科学实验是科学理论的直接源泉
01
02
03
04
05
06
二、自然科学发展的内在机制
B.科学理论一旦形成,就成为科学实验的灵魂,为科学实验提供方向和指导.
为科学实验的结果分析给予指导.
学术论争—继承与创新的重要形式
创新:科学的突变,飞跃,发展
01
02
03
3,继承与创新
技术目的和技术手段
01
技术手段内部的矛盾
02
技术门类之间的矛盾
03
(二)技术发展的内在机制
归纳主义和证伪主义科学发展模式
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发展模式
逻辑实证主义是20世纪初以维也纳学派为代表的科学哲学学派。它提出了科学发展的直线式积累模式,即认为科学知识的增长是不断归纳的结果。在这个模式中,科学知识的增长被看成是一个量变的过程,它否认科学发展中的质变和飞跃。
01
自然科学是一种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是人类对自然现象及其内在规律的反映。
02
自然科学是一种知识生产实践活动。
03
01
1,客观真理性
02
2,普遍性
03
3,系统性
04
4,逻辑性
自然科学作为系统的知识体系
1,普遍主义
01.
2,公有主义
01.
3,不谋私利
01.
4,怀疑精神
01.
作为知识生产的社会实践活动—精神气质
(三)科学发展的模式
(2)波普尔的证伪主义科学模式
英国科学哲学家波普尔反对归纳主义,把自己的思想称为“证伪主义”。其代表作是《科学发现的逻辑》和《猜想与反驳》。他认为,科学发展的特性不在于证实,而在于证伪,不可反驳不是理论的优点而是缺点。“证伪”概念是核心范畴。任何科学都可能隐含着错误,都可能被反驳、被取代。因此,科学的任务是努力发现已知理论的错误,去反驳它、取代它、证伪它,用新的理论去代替它。即以猜想和反驳为手段来促进科学的发展。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
⑴虽然根据现有的科学知识还难以把电子看成是一个系统,但是它作为微观物理系统的 一个组成部分,存在于系统之中,要以系统的方式才能确切地理解它。
⑵随着科学的发展,可能会发现比电子更深一层的内部结构。
⑶系统可以从结构上理解,也可以从功能上理解,电子具有整体性。
5.如何理解系统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4. 技术与科学的关系如何理解?技术与科学的区别核心是什么? 技术具有自己的独立范畴和独立规律,有自己的本体论地位。从历史上看,在前科学时 期,技术的起源比科学早,各种技术发明和改进往往来源于偶然的经验发现,并未接受 科学的指导,也不是科学理论的应用。在技术与科学的结合时期,第一阶段技术与科学 开始相互融合,但是技术的发展主要动力还是来自生产与实践;第二阶段,高技术发展 需要以科学的重要发现为前提和基础。 技术并不是科学的应用或应用科学。技术在自身的进化中发展出相对独立的、并区别于 科学的知识体系与社会规范,二者在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研究核心及社会规范上有着 基本的区别。
⑶突现是一个受限的生成过程。
⑷突现出来的稳定模式的功能是由其所处的环境所决定的。
⑸有一种典型的突现现象:组成部分不断变化,而不改变系统的稳定模式。
⑹产生突现现象的规律将导致存在差别的稳定性。
⑺突现具有整体性与微观性。
Ch3
1.全球性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是什么? 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人类的观念,是人类对待自然界的态度。
⑵作为知识的技术 知识的层面,技术是为了完成特定目标而协调动作的方法、手段和规则相结合的体系。
⑶作为活动的技术 作为活动的技术是知识与人类目的结合起来使人工物得以存在或使用人工物的关键。
2.技术人工客体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对于理解技术设计有什么意义? 技术人工客体具有物理的和意向的二重属性。一方面,它是带有特定物理结构的物理客 体,其行为是由自然律来支配的。另一方面,也是技术客体的一个本质方面,就是它的 功能。一个技术客体的功能是以目的论的方式来被描述的,是用来实现一定功能的。 技术客体二重性的知识对于技术设计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设计不仅仅是被设计事物的 物理性质的完整描述,而且还应该包含了关于这一物理系统怎样能够实现所要求的功能 的理解。或者说,技术设计需要表明一个技术客体如何在物理结构的基础上实现特定的 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
姓名:学号:
学院:
摘要:自然辩证法是一门研究自然界和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的学科。
可是,按照通常的理解,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包括自然界和与之相应的自然科学这样两个方面。
我们认为这种看法是不够全面的1,2。
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只有经过技术科学应用于生产实践,才能总结出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
自然辩证法还要研究工程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
这种认识和实践扩大了自然辩证法的研究领域,从而揭开了自然辩证法研究史上崭新的一页。
因此,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时象,除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外,还要以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相结合为基础,研究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否则是不全面的。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包括自然观、科技观、科技方法论和各门科学技术的哲学问题等四个方面。
同时根据时代的发展我认为自然辩证法还应加入时代的元素包括本文介绍的一些内容。
关键词:环境教育;哲学;工程科学;数学
1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课程内容的设置
在我国把自然辩证法作为一个学科研究已经有半个多世纪,自然辩证法作为研究生的一门必修的学位课程,已经实行了30多年,而自然辩证法是什么自今仍在争论。
对于研究生来说,学会如何思维,虽然从表面上看是软任务,实际上是最重要的任务。
研究生成不成才,即能否从此走上科研工作者或学者的道路,关键在于其在研究生学习期间是否得到了一种良好的思维训练;理论思维模式是否发生了转变;是否获得了合理的世界观和方法论3-5。
研究生在其学习期间必须接受理论思维的训练,而目前惟一直接与之相关的课程就是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课程必须完成这个重要的任务。
所以,我认为,自然辩证法课程的教学目的,首先应该是以对各种理论思维模式的了解、学习和训练为主。
因此,该课程要涵盖上述三种不同的科学哲学,
三种科学哲学的内容都应该在课堂上予以介绍,而全课程内容体系仍以恩格斯开创的理论自然科学意义的科学哲学的思路展开,以科学史和哲学史、科学前沿和哲学前沿为基本素材,反思各种理论思维模式,加强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训练,使学生在世界观这一层次上有所突破。
2 自然辩证法中加入环境教育的内容
自然辩证法课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环境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在自然辩证法课中加入环境教育的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判断能力及环保意识6。
环境问题成为人类的生存危机。
面对这种生存危机,动物以本能的方式消极地去适应环境,谋求生存。
文化是需要教化和培养的,环境文化的教化和培养是环境教育潜移默化的结果。
尽管个人行为要遵从他所接受的知识和理解,但知识只是制度决策和行为背后的一个成份,还要考虑到社会原则、同龄群体和控制程度影响以及人们对自己行为后果的理解。
环境教育的理论基础就应从它的目的和方向考虑。
环境教育的目标就是使人们能够自觉地从保护环境的角度修正自己的行为包括解决问题和制度决策的方法论问题,也包括技能和态度的发展和道德伦理维度。
因此,在“自然辩证法”教学中渗入环境教育的思想,能够借助自然辩证法提供横跨各学科门类的综合性知识,达到培养环境意识,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并且环境科学中充满了系统性、整体性的思想有助于培养判断能力、综合能力和开放意识。
3 工程哲学和周易哲学是新世纪自然辩证法研究的两个重要方向
3.1 关于工程哲学的研究
于光远说过,自然辩证法有它的“上篇”,即天然自然的辩证法;还有它的“下篇”,即人工自然的辩证法,如果说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是“上篇”的话,那么工程哲学就是“下篇”。
工程活动塑造了现代文明,并且
改变现代社会的面貌,深刻地影响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它是直接的生产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基本内容。
当前,我国进入新的发展时期,许多重大工程的建设,凸现工程活动的重要地位和巨大作用,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工程时代。
在工程时代要有工程意识,要研究工程哲学7,8。
工程哲学要从工程案例和工程史的研究开始。
它为工程哲学研究提供可靠的素材,而工程哲学又可以为工程史研究提供理论框架。
工程理念贯彻工程活动的始终,是工程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工程活动的灵魂,是工程哲学的核心问题。
工程本体论、工程认识论、工程方法论、工程价值论的研究;工程系统观、工程社会观、工程生态观、工程伦理观、工程文化观的研究;工程理念和工程实在、工程价值的冲突与协调、工程的设计和建造等工程哲学的基本范畴;以及工程活动与工程哲学、工程哲学与工程历史、工程哲学与工程社会学、工程哲学与工程经济学、工程哲学与工程管理学的研究等等,是工程哲学的主要内容。
工程的决策理论和方法在工程的成败和工程哲学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它涉及工程的自然要素、科学技术要素、环境要素、社会人文要素和价值要素等一系列要素,是工程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总之,工程哲学的研究是新时代提出的历史任务。
开展工程哲学的研究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工程规划的研究,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格局;工程建设的研究,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实力的增长工程安全的研究,关系到人民的和谐安定;工程与环境的和谐、友好的研究,关系到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工程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到世界的和平和全体公民的福祉。
因此开展工程哲学的研究关系到自然辩证法研究能否跟上时代的大问题。
3.2 关于周易哲学的研究
周易思维与科学思维的结合周易是典型的东方文化,现代科学技术是典型的西方文化,要对中西文化,特别是其中的辩证思维进行比较研究,从中汲取智慧。
中西思维方式各有特色,各有其关注点,就人类理论思维发展来说,可以相互补充。
我们不赞成东方文化主体论和欧洲文化中心论两种偏激的观点。
研究周易思维与科学思维的关系,目的是以史为鉴,有助于当代科技的发展。
近年来一些诺
贝尔奖金获得者有关东方文化的论述,表明现代科学家关心东方文化中的辩证思维方式。
当然易学文化,是中国古代经验科学时代的产物,在现代是否还有其生命力?历史表明,传统文化具有两面性:一是历史的时代的局限性,过时的东西,应当抛弃或者扬弃;一是某种含有永恒价值的东西,即观察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所呈现的智慧,包括思维方式,应当继承和发扬。
如孙子兵法所讲的战争,虽然古代武器早已过时,但其中的战略思维,有些仍有永恒的价值,可以为当代战争服务。
易学思维与当代科技的关系也是这样。
如历史上易学家提出的许多解释世界的图式,就其内容说,无非企图说明中国大陆气候一年四季变化的法则和过程,这是基于农业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但有些图式具有模型思维的内涵,又含有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的因素,加以更新,作为观察和表述物理性能变化规律的一条原则,仍有其生命力。
4 数学与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为数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数学的研究和学习有利于自然辩证法的发展。
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的学科9。
数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其研究和学习过程中处处都蕴含着自然辩证法的思想。
本文分别讨论了数学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数学与辩证唯物主义科技观以及数学与科学技术方法论之间的关系,进而帮助人们更好的理解数学与自然辩证法之间的密切联系,使人们进一步明确数学中的自然观,增强哲学素养,把握科技发展规律,拓展科技创新视野,熟悉科学方法特点。
首先人们要想在数学上取得成功,必须自觉地学习和运用自然辩证法这一思想武器,坚持唯物主义的理论。
自然辩证法是人类认识发展的最高度的概括,可以确保数学研究方向的正确性,进而获得促进人类进步和幸福的数学成果。
其次,数学科学的发展,可以加深对自然辩证法基本规律的理解,丰富哲学内容,为科学思想方法带来重大变革。
总之,自然辩证法为数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数学的研究和学习有利于自然辩证法的发展。
5结论
总之,新形势下,“自然辩证法”被赋予了更多的内容,对教育者和学习者都是一种机遇和挑战。
因此,我们要积极采取措施,在不断完善和学习自然辩证法的过程中将自然辩证法活学活用到生活与实践当中来,提高我们认识自然与科学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勉之. 自然辩证法研究试论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求是学刊, 17-20 (1980).
2解恩泽& 廖正衡. 自然辩证法的对象、内容及其在科学分类中的地位.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1-8 (1980).
3王志康. 三种科学哲学和自然辩证法课程的内容设置. 自然辩证法研究, 67-70+75 (2002).
4李海涛. 新形势下增强“自然辩证法”课程实效性的探索. 学周刊, 11-12 (2016).
5孟伟. 《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改革与理工科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14-19 (2016).
6李尊. 在自然辩证法课中加入环境教育的内容. 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35-136 (2003).
7丘亮辉. 新世纪自然辩证法研究的两个方向——工程哲学和周易哲学. 自然辩证法研究, 94-98 (2006).
8高扬.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创新心象学说——记王志卿的象道文化教育与幸福工程. 海峡科技与产业, 168-172 (2016).
9金飞. 谈数学与自然辩证法.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109-110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