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八蝗虫的解剖一、实验目的

合集下载

05蝗虫解剖与观察

05蝗虫解剖与观察



1.3 腹部


第9、10节背板较窄,部分愈合,第11节背 板特化为三角形的肛上板,盖着肛门,其 两侧有1对尾须(雄虫的更发达),尾须下 各有1个三角形的肛侧板,腹部末端着生外 生殖器。 雄虫第9腹板发达,向后延长并上 翘形成匙状的下生殖板。 交配器(雄虫):将下生殖板向下压,可 见内有一突起即为阳茎。 产卵器(雌虫):背产卵瓣、腹产卵瓣, 锥状适于掘土产卵;内产卵瓣(藏于背瓣 内)。

雌性:1对卵巢位于腹部消化道背方,由许 多卵巢小管组成,卵巢下端为膨大成囊状 的侧输卵管,两侧输卵管绕到消化管腹面 汇合成1条总输卵管,经生殖腔开口于腹产 卵瓣之间。
5)消化系统
前肠:咽、食道、嗉囊和前胃(内壁有嵴或 小齿)。唾液腺一对位于嗉囊腹面两侧, 葡萄状,颜色?。 中肠:胃,前端伸出12个锥状盲囊(6个向前、 6个向后)。 后肠:回肠、结肠和直肠,末端开口于肛门

1.2 胸部


足:各胸节上均有1对足—前、中、后足。 前足和中足为步行足,后足粗大,为跳跃 足。各足均有6节构成,观察各节的特征。 翅:2对—前翅、后翅。观察2对翅的形状、 大小、质地以及翅脉有何不同?功能有何 不同?
1.3 腹部

由11节组成,第一节与后胸节愈合,其两侧 各具椭圆形的鼓膜听器。 各节只有背板和腹板组成,侧板退化为膜 状。 第1至8腹节形态相似,在每节背板两侧下缘 前方各有1个气门。
5)排泄系统
马氏管:位于中 后肠交界处,有 许多游离于血体 腔的盲管。
6)神经系统
脑:位于消化管背面,两复眼之间的淡黄色 块状物。 围咽神经:1对,位于食道两侧。 咽下神经节: 示消化系统、排泄 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
2. 内部结构解剖观察

蝗虫解剖实验报告合集(3篇)

蝗虫解剖实验报告合集(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蝗虫的解剖,了解蝗虫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殖发育过程,进一步掌握昆虫解剖的基本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棉蝗(成虫)2. 实验工具:解剖剪、解剖针、镊子、解剖盘、解剖镜、剪刀、滴管、生理盐水、70%酒精、10%福尔马林、显微镜等3. 实验试剂:10%氢氧化钠溶液、10%盐酸溶液、蒸馏水等三、实验步骤1. 观察蝗虫外部形态(1)观察蝗虫的头部、胸部、腹部三个部分的外部形态,记录各部分的结构特点。

(2)观察蝗虫的触角、复眼、口器、足、翅等器官,记录其形态和功能。

2. 解剖蝗虫头部(1)沿蝗虫头部背中线剪开,暴露头部内部结构。

(2)观察并记录蝗虫的脑、食道、嗉囊、胃、中肠、后肠、肝、胰腺、生殖器官等结构。

3. 解剖蝗虫胸部(1)沿蝗虫胸部背中线剪开,暴露胸部内部结构。

(2)观察并记录蝗虫的气管、肌肉、神经、翅等结构。

4. 解剖蝗虫腹部(1)沿蝗虫腹部背中线剪开,暴露腹部内部结构。

(2)观察并记录蝗虫的生殖器官、排泄器官、呼吸器官等结构。

5. 观察生殖器官(1)观察雌蝗虫的卵巢、输卵管、受精囊、产卵器等结构。

(2)观察雄蝗虫的精巢、输精管、储精囊、生殖突等结构。

6. 观察呼吸器官(1)观察蝗虫的气管分支情况。

(2)观察气管末端的气门,了解气门的数量和分布。

7. 观察排泄器官(1)观察蝗虫的排泄器官,如马氏管等。

(2)观察排泄器官的排泄过程。

8. 观察消化系统(1)观察蝗虫的消化系统,如口腔、食道、嗉囊、胃、中肠、后肠等。

(2)观察消化过程中的消化酶分泌情况。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蝗虫头部蝗虫头部主要由脑、食道、嗉囊、胃、中肠、后肠、肝、胰腺、生殖器官等组成。

其中,脑是蝗虫神经系统的中枢,负责调节蝗虫的运动和生理活动;生殖器官负责蝗虫的繁殖。

2. 蝗虫胸部蝗虫胸部主要由气管、肌肉、神经、翅等组成。

气管是蝗虫的呼吸器官,负责将氧气输送到蝗虫体内;肌肉负责蝗虫的运动;神经负责调节蝗虫的运动和生理活动;翅是蝗虫的飞行器官。

实验八蝗虫的解剖一、实验目的

实验八蝗虫的解剖一、实验目的

实验⼋蝗⾍的解剖⼀、实验⽬的实验⼋蝗⾍的解剖⽆脊椎动物学实验⼀、实验⽬的1、通过对蝗⾍的外形观察及内部解剖,了解昆⾍的⼀般特征2、掌握蝗⾍的解剖⽅法⼆、实验材料及⼯具棉蝗浸制标本,解剖器、⼿持放⼤镜,显微镜,盖玻⽚、载波⽚。

三、实验内容1、外部形态观察体被坚硬的外⾻骼,分为头、胸、腹三部分1)头部复眼单眼⼝器触⾓头顶额颊唇基⼝器各部分:2)胸部由前胸、中胸和后胸3节组成外⾻骼:每⼀胸节都由背板、腹板和两个侧板组成前胸背板前胸腹板中、后胸腹板中胸侧板后胸侧板附肢-⾜: 3对后⾜为跳跃⾜?翅:2对前翅覆翅3)腹部由11个体节组成?外⾻骼:背板、腹板、侧膜尾须外⽣殖器:雌性⼀产卵器雄性⼀交配器4)听器5)⽓门10对2、内部解剖★解剖⽅法:⽤⼩剪⼑从⾜与翅基部剪掉,再从尾部肛上板处开始,以⼩剪⼑沿⾍体背中线偏左剪⾄颈部;再从尾端腹⾯开始,沿腹⾯中线偏左剪⾄颈部;再将产卵器分成两半,从这⾥开始,将左侧体壁除去。

剪时注意剪⼑要斜些,紧帖着背板或腹板来剪;在去除体壁时先从背⾯分开所剪开的体壁,将连附着体壁的组织⽓管分离,特别在胸部,注意肌⾁的联系,要留唾液腺(乳⽩⾊葡萄状的腺体,贴附在胸部腹⾯)。

以⼩剪⼑从头的后缘中线向前剪⾄唇基下缘,将头部左侧外⾻骼去掉,⼩⼼将头部幕⾻剪除。

注意剪⼑不可深⼊,因为容易损坏围⾷道神经。

⼩⼼将⽓管及⼀些组织清除,则可以观察到各器官系统的全部。

★内部构造:6⼤系统1)消化系统前肠:⼝、⾷道、嗉囊、砂囊(前胃)中肠:胃。

6个胃盲囊后肠:回肠、结肠、直肠1对唾液腺2)排泄系统马⽒管—细丝状,包围中后肠3)循环系统只有⼀条背⾎管,位于围⼼窦内背⾎管4)呼吸系统⽓管—遍布全⾝,细丝状观察:制成临时装⽚,与马⽒管有何区别?5)⽣殖系统雌雄异体6)神经系统链状,⽩⾊腹神经索四、思考题1、通过对蝗⾍的解剖,掌握昆⾍有哪些主要特征?2、蝗⾍的循环系统有哪些特点?与河蚌相⽐在结构与功能上有何不同?3、蝗⾍的呼吸系统与其他动物相⽐有什么不同?这与它的⽣活⽅式有什么关系?作业:绘棉蝗的解剖图,⽰内部各器官系统。

8节肢动物蝗虫的解剖

8节肢动物蝗虫的解剖

2.2 呼吸系统--气囊、气管、螺旋丝
用镊子撕取胸部肌肉少许,或剪取 一段气管或撕取部分背(腹)隔膜,放 在载玻片上,加水制成装片,置显微镜 下观察,可看到?
2.3 生殖系统 ♀♂异体异形
♀生殖系统: 卵巢、卵萼、
输卵管、生殖孔、 副性腺、受精囊
♂生殖系统 精巢、输精管、射精管、阴茎、副性腺、
三、作业 1. 绘制蝗虫的消化系统。 2. 将解剖完的蝗虫交由老师看神经
系统并评分。
1.3 腹部:11节,外骨骼、气门、听器。
外生殖器
2. 蝗虫的内部解剖
左手持蝗虫,背部向上,右手持剪去其翅 和足,再从腹部未端尾须处开始自后向前沿 气门上方将左右两侧体壁剪开,剪至前胸背 板前缘;再在虫体前后端两侧体壁已剪开的 裂缝之间,剪开头部与前胸间的颈膜和腹部 未端的背板(剪刀尖上翘,以免损伤内部结 构)。将蝗虫背部向上置于解剖盘中,用解 剖针小心地将体壁与其下方的内部器官分离 开,用镊子将完整的背壁取下。依次观察下 列系统。
储精囊。Biblioteka .4 消化系统:消化管和消化腺(唾液腺)
2.5 排泄系统 排泄器官是什么?着生位置如何?
2.5 神经系统:
去除消化系统,并用剪 刀剪去头顶和后头头壳,置 解剖镜下,用镊子小心地除 去头壳内的肌肉,在两复眼 间找到脑,再顺着脑向后找 围咽神经、咽下神经节和腹 神经索。
蝗虫共有几个神经节?
实验八 节肢动物门--蝗虫
一、 目的
1. 学习昆虫的一般解剖方法; 2. 了解节肢动物昆虫类适应陆生生活
的主要特征; 3. 了解节肢动物高度发展与广泛适应
的主要特征。
二、 实验内容 1. 蝗虫的外形观察--头、胸、腹
1.1 头部
卵圆形,外包坚硬的头壳。头部有一 对复眼三个单眼、一对丝状触角和咀嚼式 口器。

解剖蝗虫的实验报告

解剖蝗虫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通过对蝗虫的解剖,了解昆虫的内部结构及其生物学特征。

2.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观察和思维能力。

3. 掌握昆虫解剖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蝗虫(雌性或雄性均可)。

2. 实验仪器:解剖盘、解剖剪、解剖针、放大镜、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生理盐水、75%酒精、蒸馏水。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新鲜蝗虫置于解剖盘中,用解剖剪剪开腹部,取出内部器官。

2. 观察外部形态:(1)观察头部:包括触角、复眼、单眼、口器等。

(2)观察胸部:包括足、翅、气门等。

(3)观察腹部:包括生殖器官、消化器官、呼吸器官等。

3. 解剖头部:(1)剪开头部,取出脑和神经。

(2)观察脑的结构,包括前脑、中脑、后脑。

(3)观察神经的分布和走向。

4. 解剖胸部:(1)剪开胸部,取出心脏、气管等。

(2)观察心脏的结构,包括心房、心室、瓣膜等。

(3)观察气管的分布和走向。

5. 解剖腹部:(1)剪开腹部,取出消化器官、生殖器官、排泄器官等。

(2)观察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道、胃、肠等。

(3)观察生殖器官,包括卵巢、睾丸、精巢等。

(4)观察排泄器官,包括肾、输尿管、膀胱等。

6. 观察呼吸器官:(1)观察气门的分布和走向。

(2)观察气管的结构和分布。

7. 观察其他器官:(1)观察神经节的结构和分布。

(2)观察肌肉组织、脂肪组织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头部解剖结果:蝗虫头部包括触角、复眼、单眼、口器等。

触角具有触觉和嗅觉功能,复眼具有视觉功能,单眼具有感光功能,口器用于取食。

2. 胸部解剖结果:蝗虫胸部包括足、翅、气门等。

足用于行走和跳跃,翅用于飞行,气门用于气体交换。

3. 腹部解剖结果:蝗虫腹部包括消化器官、生殖器官、排泄器官等。

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道、胃、肠等,用于消化食物。

生殖器官包括卵巢、睾丸、精巢等,用于繁殖。

排泄器官包括肾、输尿管、膀胱等,用于排泄代谢废物。

4. 呼吸器官解剖结果:蝗虫呼吸器官包括气管和气门。

生物教学蝗虫实验报告

生物教学蝗虫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通过对蝗虫的解剖,了解昆虫的一般特征,包括其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

2. 观察蝗虫的生殖器官,理解昆虫的生殖发育过程。

3. 探究蝗虫的呼吸器官,了解昆虫的呼吸系统。

二、实验内容1. 实验材料与工具- 棉蝗虫- 解剖刀- 烧杯- 显微镜- 生理盐水- 滤纸2. 实验步骤(1)蝗虫的外形观察- 观察蝗虫的整体形态,包括头部、胸部、腹部以及足和触角等。

- 记录蝗虫的体型、颜色、触角和足的形态。

(2)蝗虫的内部解剖- 使用解剖刀将蝗虫的腹部切开,观察内部结构。

- 观察蝗虫的消化系统,包括口器、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 观察蝗虫的生殖系统,包括雄性和雌性的生殖器官。

- 观察蝗虫的呼吸系统,注意气门的位置和数量。

(3)生殖器官的观察- 使用显微镜观察蝗虫的精巢和卵巢。

- 观察精巢中的精子形成过程,了解昆虫的减数分裂。

- 观察卵巢中的卵子发育过程。

(4)呼吸器官的观察- 将蝗虫放入盛有生理盐水的烧杯中,观察其呼吸情况。

- 记录蝗虫的呼吸频率和气门的位置。

三、实验结果1. 蝗虫的外部形态:蝗虫为昆虫,具有明显的头部、胸部和腹部,足和触角为分节结构。

2. 蝗虫的内部结构:- 消化系统:蝗虫的消化系统包括口器、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 生殖系统:蝗虫的生殖系统包括雄性的精巢和雌性的卵巢。

精巢中精子形成过程为减数分裂。

- 呼吸系统:蝗虫的呼吸器官为气门,位于腹部第一、二节。

3. 生殖器官的观察:- 精巢:精巢中精子形成过程为减数分裂,观察到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

- 卵巢:卵巢中卵子发育过程为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和卵细胞。

4. 呼吸器官的观察:- 蝗虫的呼吸频率为每分钟约30次。

- 气门位于腹部第一、二节。

四、实验结论1. 蝗虫具有昆虫的一般特征,包括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

2. 蝗虫的生殖系统为雌雄异体,精巢和卵巢为生殖器官。

3. 蝗虫的呼吸器官为气门,位于腹部第一、二节。

蝗虫形态结构实验报告(3篇)

蝗虫形态结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观察蝗虫的形态结构,了解其身体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2. 分析蝗虫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习性的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进行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蝗虫、放大镜、解剖针、解剖盘、显微镜、解剖剪、解剖刀、生理盐水、滤纸等。

2. 实验仪器:解剖镜、显微镜、放大镜、天平、计时器等。

三、实验步骤1. 观察蝗虫的整体形态(1)将蝗虫放在解剖盘上,用放大镜观察其整体形态,注意观察其身体各部分的比例和形状。

(2)记录蝗虫的整体形态特点,如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等。

2. 解剖观察蝗虫头部(1)用解剖剪将蝗虫头部剪下,放在解剖盘上。

(2)用解剖针轻轻挑开头部皮肤,观察头部内部结构。

(3)记录头部各器官的位置、形态和功能,如一对复眼、三对单眼、一对触角、口器等。

3. 解剖观察蝗虫胸部(1)用解剖剪将蝗虫胸部剪下,放在解剖盘上。

(2)用解剖针轻轻挑开胸部皮肤,观察胸部内部结构。

(3)记录胸部各器官的位置、形态和功能,如三对足、两对翅、一对触角等。

4. 解剖观察蝗虫腹部(1)用解剖剪将蝗虫腹部剪下,放在解剖盘上。

(2)用解剖针轻轻挑开腹部皮肤,观察腹部内部结构。

(3)记录腹部各器官的位置、形态和功能,如一对触角、一对尾须、一对生殖器官等。

5. 观察蝗虫的呼吸器官(1)用放大镜观察蝗虫的气门,了解其位置和数量。

(2)用解剖针挑开蝗虫的气门,观察气管的分支和分布。

(3)记录蝗虫呼吸器官的位置、形态和功能。

6. 观察蝗虫的生殖器官(1)用放大镜观察蝗虫的生殖器官,了解其位置和形态。

(2)用解剖剪将蝗虫生殖器官剪下,放在解剖盘上。

(3)用解剖针轻轻挑开生殖器官,观察其内部结构。

(4)记录蝗虫生殖器官的位置、形态和功能。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蝗虫的整体形态特点: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头部有一对复眼、三对单眼、一对触角、口器等,腹部有一对触角、一对尾须、一对生殖器官等。

观察和解剖一种常见无脊椎动物(实验)

观察和解剖一种常见无脊椎动物(实验)
3.在前胸与头部之间横剪一刀,在身体背部末端横剪一刀。
4.用镊子仔细地将背部的外骨骼由前向后揭开。
5.将蝗虫背面向上,放在解剖盘中。
注意:
1、剪开体壁时,可以从腹部后端先剪开一个口子,将剪刀头插 入。 2、使用剪刀时,剪刀头微微向上挑起,以免刺破蝗虫的内脏器 官。
3、观察蝗虫的内部结构
卵巢
1、观察蝗虫的生殖腺: ★繁殖能力强
实验内容: 1、观察蝗虫的外形。 2、解剖蝗虫。
观察和解剖蝗虫
方法与技能:
1、对无脊椎动物形态的观察: 1)整体观察(体型、体色、体表特征、身体分部) 2)分部观察(由前往后依次观察头、胸、腹)
2、对无脊椎动物身体细微部分的观察: 在肉眼观察的基础上,可用放大镜进一步观察。
3、对无脊椎动物内部器官的观察: 按一定的顺序:从前往后、从上到下、由表及里
谈谈你对蝗虫的认识…
(可以从生活环境、食物、体色、运动等角度考虑)
蝗虫简介: 是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直翅 目、蝗科昆虫。俗称“蚱蜢”,全世界有超 过10,000种。分布于全世界的热带、温带的 草地和沙漠地区。主要食物是禾本科植物, 如稻、麦、高粱、玉米和竹类的茎叶。
观察和解剖蝗虫
实验目的: 1、知道蝗虫的形态结பைடு நூலகம்特点及其对环境的适应。 2、初步学会解剖蝗虫的技能。
后足 中足 前足
后翅
膜质
蝗虫的胸部:
宽大
有3对足(分节)
2对翅
听觉器官
后足
气门
蝗虫的腹部:
1、第一节两侧有一对半月形的薄膜,是听觉器官。
2、从中胸到腹部第8节,在左右两侧排列得很整齐的 一行小孔,是气门。★气门是气体出入蝗虫身体的门户
2、解剖蝗虫

解剖观察蝗虫实验报告

解剖观察蝗虫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对蝗虫的解剖观察,了解昆虫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掌握昆虫的主要器官系统及其功能,加深对昆虫生物学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蝗虫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直翅目,是农业上常见的害虫。

蝗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具有明显的分节和刚毛。

头部为感觉器官和取食器官的中心,胸部为运动器官的中心,腹部为消化、呼吸和生殖器官的中心。

通过解剖观察,可以了解蝗虫各个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蝗虫若干只,解剖刀、解剖剪、镊子、解剖盘、显微镜等。

2. 实验仪器:解剖镜、解剖显微镜、显微镜载物台、显微镜镜头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新鲜蝗虫置于解剖盘中,用解剖刀将头部、胸部和腹部依次切开,观察各部分的结构。

2. 头部解剖:- 观察头部的外部形态,包括触角、复眼、口器等。

- 用解剖剪剪开头部,观察脑、食道、唾液腺、舌等内部结构。

3. 胸部解剖:- 观察胸部的外部形态,包括前翅、后翅、足等。

- 用解剖剪剪开胸部,观察胸肌、神经、血管、气管等内部结构。

4. 腹部解剖:- 观察腹部的外部形态,包括气门、生殖器官等。

- 用解剖剪剪开腹部,观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等内部结构。

5. 显微镜观察:- 将解剖得到的组织样本置于载物台上,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组织结构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头部解剖:- 触角:蝗虫的触角为一对感觉器官,用于感受外界刺激。

- 复眼:蝗虫的复眼由多个小眼组成,具有观察外界环境的功能。

- 口器:蝗虫的口器为咀嚼式口器,用于取食植物。

- 脑:蝗虫的脑位于头部中央,是神经系统的中枢。

- 食道:蝗虫的食道连接口腔和胃,用于食物的初步消化。

- 唾液腺:蝗虫的唾液腺分泌唾液,帮助食物的消化。

- 舌:蝗虫的舌位于口腔底部,用于取食食物。

2. 胸部解剖:- 前翅:蝗虫的前翅为保护性翅膀,具有防御和飞行功能。

- 后翅:蝗虫的后翅为飞行翅膀,具有飞行功能。

- 足:蝗虫的足为运动器官,用于行走、跳跃等。

蝗虫内部器官实验报告

蝗虫内部器官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蝗虫的内部器官结构及其功能。

2. 观察蝗虫内部器官的形态特点。

3. 掌握解剖蝗虫的实验方法。

二、实验材料与工具1. 实验材料:蝗虫、解剖刀、解剖盘、放大镜、镊子、解剖针、解剖针筒、生理盐水、酒精、碘酒、解剖剪、解剖针、解剖刀、解剖盘、放大镜、镊子、解剖针筒等。

2. 实验工具:显微镜、解剖镜、剪刀、解剖针、解剖刀、解剖盘、生理盐水、酒精、碘酒、解剖剪等。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将蝗虫放置在解剖盘上,用解剖针轻轻穿透头部,使蝗虫麻醉。

(2)用解剖剪将蝗虫的身体剪成两半,以便观察内部器官。

2. 观察头部(1)用放大镜观察蝗虫头部,可以看到一对触角、一对复眼、一对单眼和口器。

(2)用解剖针轻轻挑开头部,观察脑、食道、神经系统和消化腺等器官。

3. 观察胸部(1)用放大镜观察蝗虫胸部,可以看到三对足和两对翅。

(2)用解剖针轻轻挑开胸部,观察心脏、气管、消化腺、生殖腺等器官。

4. 观察腹部(1)用放大镜观察蝗虫腹部,可以看到消化系统、生殖系统、排泄系统等器官。

(2)用解剖针轻轻挑开腹部,观察消化腺、生殖腺、排泄腺等器官。

5. 观察其他器官(1)观察蝗虫的排泄系统,包括肾、输尿管和排泄孔。

(2)观察蝗虫的生殖系统,包括睾丸、卵巢、生殖管和受精囊。

6. 清理实验材料(1)将解剖后的蝗虫器官放入生理盐水中清洗。

(2)用碘酒消毒解剖针、解剖刀等实验工具。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头部(1)蝗虫头部有触角、复眼、单眼和口器,这些器官与感觉、摄食有关。

(2)脑是蝗虫的神经系统中心,负责调节蝗虫的运动和生理活动。

2. 胸部(1)胸部有三对足和两对翅,这些器官使蝗虫能够运动和飞行。

(2)心脏位于胸部,负责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

(3)气管是蝗虫的呼吸器官,与气管相通的气门负责气体交换。

3. 腹部(1)腹部有消化系统、生殖系统、排泄系统等器官。

(2)消化腺负责消化食物,生殖腺负责产生生殖细胞,排泄腺负责排出废物。

蝗虫的解剖

蝗虫的解剖

1、上唇:1片,连于唇基下方,覆盖着
大颚,可活动。

上唇略呈长方形,
其弧状下缘中央有一缺刻;外表面
硬化,内表面柔软。

2、大颚:为1对坚硬的几丁质块,位于
颊的下方,口的左右两侧,·被上唇
覆盖。

两大颚相对的一面有齿,下
部的齿长而尖,为切齿部;上部的
齿粗糙宽大,为臼齿部。

3、小颚:1对,位于大颚后方,下唇
前方。

小颚基部分为轴节和茎节,
轴节连于头壳,其前端与茎节相连。

茎节端部着生2个活动的薄片,外侧
的呈匙状,为外颚叶,内侧的较
硬,端部具齿,为内颚叶。

茎节中
部外侧还有1根细长具5节的小颚须。

4、下唇:1片,位于小颚后方,成为口
器的底板。

下唇的基部称为后颏,
后颏又分为前后2个骨片,后部的称
亚颏,与头部相连,前部的称颏。

颏前端连接能活动的前颏,前颏端
部有1对瓣状的唇舌,两侧有1对具3
节的下唇须。

5、舌,位于大、小颚之间,为口前腔
中央的1个近椭圆形的囊状物,表面
有毛和细刺。

有一突起,即阳茎。

A.雄性;
B.雌性。

蝗虫的外形和内部解剖

蝗虫的外形和内部解剖

实验八蝗虫的外形和内部解剖(节肢动物门)一.实验目的与要求了解蝗虫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掌握昆虫纲的一般特征。

二.实验用具与药品解剖镜、蜡盘、镊子、剪刀、大头针、解剖针.三.实验材料蝗虫浸制标本。

四.操作与观察(一)外部形态观察:取1头放于蜡盘中.身体分头、胸、腹3部分,体表有几丁质外骨骼。

1.头部:(1)复眼:1对,由许多小眼组成。

(2)单眼:3个,位于两复眼之间,倒三角形排列.(3)触角:1对,丝状,由若干节组成.(4)口器:咀嚼式。

仔细识别上唇、上颚、下颚、下唇,下颚须、下唇须。

2.胸部:分前、中、后胸三节。

(1)前胸:有1对前足,背板发达,马鞍型.(2)中胸:着生1对中足, 1对前翅。

(3)后胸:着生1对后足,1对后翅。

每只足由6部分组成: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前跗节(爪). 3.腹部:11节,1-8节的背板两侧各有1气门。

第1对气门后有1对听器.雌性:腹末腹面不上跷;雄性:腹末腹面上跷。

(二)内部解剖和观察:用剪刀先剪去翅和附肢,再沿体侧的气门上方,由后端向前剪至头部,另一侧也同样剪开,然后用镊子将背部的外骨骼由前向后端揭开(保持背面的完整性).(三)用大头针将两侧体壁固定于蜡盘中,加水淹没虫体,观察内部构造。

1.呼吸系统:剪取一段气管,置于低倍镜下,可见气管内壁有几丁质螺旋状细环.2.消化系统:分前、中、后肠三部分。

(1)前肠:口腔、咽、食道、嗉囊、前胃.(2)中肠:又称胃.在胃与前胃交界处有6条指状突起的胃盲囊。

(3)后肠:回肠(胃后一端较粗的肠管)、结肠(较细)、直肠(结肠后一端粗大的肠管)。

3.排泄系统:马氏管,100多条细盲管,着生于中肠和后肠的交界处。

4.循环系统:(1)心脏:长管状,位于消化道背面,悬挂于背壁上。

(2)大动脉:心脏至头部的一段血管,前端开口.5.神经系统:(1)脑:位于头背面,分前、中、后脑3部分.(2)咽下神经节:位于食道下方。

(3)腹神经索:位于消化道腹面。

实验昆虫的解剖与昆虫采集及分类

实验昆虫的解剖与昆虫采集及分类
通过蝗虫的解剖和观察,说明昆虫纲的主要特 征。其中哪些特征是对陆生生活的适应?
实验昆虫的解剖与昆虫采集及分类
一般外形
实验昆虫的解剖与昆虫采集及分类
一、实验目的:
昆虫分类
1.学习昆虫分类代表种类及重要经济昆虫。
3.了解昆虫常用的重要分类特征(如口器、翅、足和触角等) 的基本构造及其变化情况。
实验三、昆虫(蝗虫)的 形态解剖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节肢动物高度发展与广泛适应性、甲壳类适应水生 生活及昆虫适应陆生生活的主要特征。 2、通过亚洲飞蝗的比较解剖,进一步认识动物体结构适应 与其机能,动物与环境的统一及动物的整体性。 3、学习亚洲飞蝗的一般解剖方法。
实验昆虫的解剖与昆虫采集及分类
二、实验内容: 1、亚洲飞蝗的一般解剖方法。 2、学习昆虫纲常见代表动物。
实验昆虫的解剖与昆虫采集及分类
19.鳞翅目—粉蝶等;20.蚤目—人蚤;21.双翅目—蚊、蝇等; 22.膜翅目—蜜蜂、胡蜂等;23.纺足目—足丝蚁;24.广翅 目—鱼蛉。
用品:解剖工具、蜡盘、大头针,培养皿、擦镜纸、酒精乙醚 混合液。
仪器:解剖镜、显微镜。 四、示范标本:昆虫各种口器、翅、足和触角。 五、实验作业:
实验昆虫的解剖与昆虫采集及分类
标本钳;整姿台;展翅板;泡沫塑料;粘虫小纸条;三级台; 解剖针;毛笔;粘虫胶;还软器;标签等。 仪器:光标显微镜;普通显微镜;体视镜。 五、实验作业: 1. 交一份课程实习报告(包括昆虫采集方法和种类)。
实验昆虫的解剖与昆虫采集及分类
实验昆虫的解剖与昆虫采集及分类
1.根据自己所鉴定的昆虫制作一个简单的昆虫纲各目检索 表,(至少包括8-10个常见目的昆虫)。 2.填图1、2:填出昆虫各部位的名称及所属目。

蝗虫的外形和内部解剖

蝗虫的外形和内部解剖

实验 8 蝗虫的外形和内部解剖一、实验目的:通过对蝗虫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观察,了解昆虫纲动物的主要特征;通过对蝗虫口器的观察,了解蝗虫是农业上的害虫。

二、实验材料:棉蝗(雌性)(Chondracris rosea)浸制标本三、实验器具:显微镜、放大镜、解剖镜、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解剖盘(蜡盘)、解剖剪子、解剖镊子。

四、实验步骤:1.取一只提前用自来水冲泡过的浸制棉蝗2.观察棉蝗的外形:被几丁质外骨骼a身体分部:头、胸、腹三部分b头部有:一对触角、一对复眼、三只单眼、一个口器(感觉和取食的中心);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运动的中心);腹部由11体节组成,雌性的腹部有8个腹板,雄性的腹部有9个腹板,在腹部的第一体节的身体两侧各有一个椭圆形的听器。

c蝗虫身体的两侧,从中胸到第八腹节,各有一个气门,总共是10对气门,它们是蝗虫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

棉蝗的外形3.棉蝗口器的解剖:用镊子先把蝗虫口器的上唇取下,放到解剖盘中;再用解剖针把棉蝗大颚的基部密扎小针洞,而后用镊子夹住大颚轻轻一晃,就把大颚取下来,放到解剖盘中;然后依次取下小颚、下唇和舌,依次排在解剖盘中。

棉蝗的口器4.蝗虫的内部解剖:去下蝗虫的三对足和两对翅用解剖剪从蝗虫的腹部末端开始,沿蝗虫的背中线稍微偏左的位置向前剪开蝗虫的体壁,注意使剪刀的下叶尖向上挑起往前剪,以免破坏蝗虫的内脏器官。

(1)循环系统(开管式循环):用镊子把腹部的体壁反过来,再用镊子把紧贴在背壁上的心脏取下来放到蜡盘中,放入一些水使其悬浮在水中,我们可以观察到蝗虫心脏的形态;(2)生殖系统:雌雄异体。

雌性有一对卵巢,位于消化道的背侧、心脏的下方,端部有悬韧带连于胸之背壁;侧输卵管两条,到消化道腹侧合二为一成一条总输卵管,后接阴道,以雌性生殖孔开口于导卵器基部。

棉蝗的生殖系统(3)呼吸系统:取一个洁净的载玻片,在其上滴一滴请水,用镊子从蝗虫的身体里边取一些白色的细死放在水滴之中,盖上盖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我们可以看到蝗虫的呼吸器官是:大小不等的气管,且气管是由螺旋丝构成的,保持气流的的畅通。

观察蝗虫标本实验报告

观察蝗虫标本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观察蝗虫的形态结构,了解其内部器官的分布和功能,掌握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主要特征,并学会使用解剖工具进行动物解剖。

二、实验材料1. 棉蝗的浸制标本2. 解剖器、解剖盘、载玻片、盖玻片、放大镜、显微镜等三、实验方法与步骤1. 观察蝗虫整体形态结构首先,观察蝗虫的整体形态,注意其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触角一对、复眼一对、口器等;胸部有翅两对,前翅革质,后翅膜质;腹部有气门12对,末端有尾须一对。

2. 解剖蝗虫(1)用解剖刀在蝗虫胸部中央纵向切开,暴露出内部器官。

(2)用解剖剪剪开胸部肌肉,观察气管、心脏、消化系统等器官。

(3)剪开腹部,观察生殖器官、排泄器官等。

3. 使用显微镜观察内部器官(1)取蝗虫精巢小管,制作成切片,观察精巢细胞减数分裂过程。

(2)取蝗虫气管,观察气管壁结构。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蝗虫整体形态结构蝗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触角一对、复眼一对、口器等;胸部有翅两对,前翅革质,后翅膜质;腹部有气门12对,末端有尾须一对。

2. 蝗虫内部器官(1)气管:位于蝗虫胸部和腹部,负责气体交换,气管壁由气管上皮、平滑肌和血管组成。

(2)心脏:位于蝗虫胸部,由若干心室组成,负责血液循环。

(3)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负责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4)生殖器官:位于蝗虫腹部,包括精巢和卵巢,负责生殖。

3. 精巢细胞减数分裂观察通过显微镜观察蝗虫精巢切片,可见精巢细胞处于减数分裂的不同阶段,如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4. 气管壁结构观察通过显微镜观察蝗虫气管壁,可见气管上皮、平滑肌和血管等结构。

五、实验结论1. 蝗虫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具有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翅两对,腹部有气门12对。

2. 蝗虫内部器官包括气管、心脏、消化系统、生殖器官等,各器官功能完善。

3. 蝗虫精巢细胞减数分裂过程清晰,说明蝗虫具有完整的生殖系统。

4.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蝗虫的形态结构、内部器官分布和功能,提高了动物解剖技能。

蝗虫口器解剖实验报告

蝗虫口器解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了解蝗虫口器的结构特点,掌握解剖方法,观察口器的各个组成部分,了解其功能,为进一步研究蝗虫的摄食机制提供基础。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或浸制蝗虫、解剖剪、解剖针、镊子、放大镜、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盐酸、酒精、清水等。

2. 实验仪器:解剖台、显微镜、培养皿、酒精灯、烘箱等。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将新鲜或浸制蝗虫置于解剖台上,用解剖剪剪去头部,使头部与身体分离。

(2)用解剖针轻轻挑起头部,暴露出口器。

2. 解剖观察(1)观察口器的整体结构,包括上唇、下唇、舌、上颚、下颚等部分。

(2)用解剖剪和镊子将上唇、下唇、舌等部分分离,观察其形态和结构。

(3)将上颚和下颚分别剪下,置于载玻片上,用盐酸和酒精进行固定。

(4)将固定好的上颚和下颚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观察其形态、结构和功能。

3. 口器功能观察(1)观察上颚和下颚的咀嚼功能,通过观察其咬合动作和运动轨迹,了解其咀嚼过程。

(2)观察舌的运动,了解其在摄食过程中的作用。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口器整体结构蝗虫口器主要由上唇、下唇、舌、上颚、下颚等部分组成。

上唇位于口器的上方,下唇位于口器的下方,舌位于上唇和下唇之间。

上颚和下颚分别位于舌的两侧,负责咀嚼食物。

2. 上颚和下颚的结构与功能上颚和下颚由外骨骼构成,具有坚硬的咀嚼面。

上颚位于口器的上方,负责咬合和咀嚼食物。

下颚位于口器的下方,与上颚协同工作,完成咀嚼过程。

3. 舌的运动与功能舌位于上唇和下唇之间,具有协助上颚和下颚进行咀嚼的作用。

在摄食过程中,舌的运动有助于将食物送入咀嚼面,提高咀嚼效率。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蝗虫口器的结构特点,掌握了解剖方法,观察了口器的各个组成部分,了解了其功能。

蝗虫口器由上唇、下唇、舌、上颚、下颚等部分组成,其中上颚和下颚负责咀嚼食物,舌协助上颚和下颚进行咀嚼,提高咀嚼效率。

六、实验体会本次实验使我对蝗虫口器的结构及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验蝗虫的解剖课件

实验蝗虫的解剖课件

我们还可以结合生理学、生态学和行为 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更全面地了 解蝗虫的生活史和生态适应性,为防治
蝗虫灾害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措施。
05
CATALOGUE
思考题与讨论
关于蝗虫解剖的思考题
总结
请简述蝗虫的消化系统结构及功能。
思考
与其他昆虫相比,蝗虫的消化系统有哪些独特之处?这些 特点对蝗虫的生存有何意义?
经系统等。
03
清理并整理实验现场, 确保实验室整洁。
05
使用镊子轻轻撕开蝗虫 的体壁,注意不要损坏
内 细观察蝗虫的细部结构
,如口器、复眼等。
04
02
CATALOGUE
蝗虫的外部结构
头部结构
总结词
头部是蝗虫的感觉器官 和摄食器官的所在地, 具有触角、复眼、口器
等结构。
关于蝗虫生态作用的讨论题
讨论蝗虫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输入 标题
描述
了解蝗虫的食物来源、天敌以及与其他生物的相互作 用,分析其在食物链中的位置和作用。探讨蝗虫种群 数量波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总结
思考
思考如何利用生态学原理来制定有效的蝗虫防治策略 ,实现生态保护和农业生产之间的平衡。
应用
分析蝗虫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的作用,以及其对 土壤肥力的影响。思考如何通过保护天敌或改变土地 利用方式来维护生态平衡。
通过比较不同蝗虫种类的解剖结构,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蝗虫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 适应性。
实验意义与展望
本次实验对于理解蝗虫的生物学特性和 行为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解决蝗
虫防治等实际问题。
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蝗虫与其他 昆虫之间的比较解剖学,探究昆虫的共 性和差异,为昆虫学研究提供更多有价

实验探究蝗虫教学设计

实验探究蝗虫教学设计

观察和解剖蝗虫罗山中学张利一、教学分析《观察和解剖蝗虫》是八年级生命科学第四章第二节实验教学内容。

因蝗虫活体材料很难获得,故本实验采用浸制标本进行。

本节课以探究蝗虫适应陆地生活的形态结构等特征为主要线索,学生通过观察蝗虫、解剖蝗虫等的探究活动,体验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功能与环境相适应。

初步学会解剖无脊椎动物的基本技能。

初二的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部分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小组合作意识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为本实验的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大部分学生缺乏有关蝗虫的知识,且浸制标本个体小、质量差,内脏已腐烂,易使学生产生厌恶情绪,所以消除、减轻学生的厌恶感是本实验成功的关键之一。

为此本课采用先播放蝗灾录像,引起学生对蝗虫的关注,然后通过教师的示范与引导,让学生逐步掌握观察与解剖蝗虫的方法,在记录与分析的基础上,达成学习的目标。

其中拆解口器和除去部分外骨骼是实验的难点,采用教师示范及蝗虫相应图片辅助的方法予以突破。

教师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及时表扬鼓励,逐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实验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蝗虫的外形特点及内部结构;2、学会解剖蝗虫的基本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进一步理解蝗虫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小组的探究活动,体验小组合作的成功及乐趣;2、通过学生如实记录、分析实验、得出结论,学会科学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1、正确理解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统一;2、初步学会蝗虫解剖的技能。

(二)教学难点1、蝗虫口器的拆卸;2、正确剥离蝗虫外骨骼。

四、材料用具:1.学生器材:浸制蝗虫、蜡盘、解剖剪、解剖针、放大镜、镊子、大头针、试剂瓶(盛清水)、培养皿、烧杯。

2.学生准备:预习实验内容3、教师准备:另配蝗虫模型、多媒体设备。

事先拍摄拆解蝗虫口器视频,制作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柑橘果皮示油囊10×4
松针叶横切示树脂道 10×10
7
2013/4/8
实验一 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
辽宁师范大学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谢鲲鹏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微生物涂片的基本技术 2、巩固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无菌操作技术 3、掌握细菌的简单染色法和革兰氏染色法。
(二)实验原理:
1、简单染色法是利用单一染料对细菌进行染色的方 法。此法操作简便,适用菌体一般形态和细菌排列 的观察。
以小剪刀从头的后缘中线向前剪至唇基下缘,将头部左侧 外骨骼去掉,小心将头部幕骨剪除。注意剪刀不可深入,因为 容易损坏围食道神经。
小心将气管及一些组织清除,则可以观察到各器官系统的 全部。
★内部构造:6大系统
1)消化系统
前肠:口、食道、嗉囊、砂囊(前胃) 中肠:胃。6个胃盲囊 后肠:回肠、结肠、直肠 1对唾液腺
无脊椎动物学实验
实验八 蝗虫的解剖
2013/4/8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蝗虫的外形观察及内部解剖, 了解昆虫的一般特征
2、掌握蝗虫的解剖方法
二、实验材料及工具
棉蝗浸制标本,解剖器、手持放大镜, 显微镜,盖玻片、载波片。
三、实验内容
1、外部形态观察
体被坚硬的外骨骼,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1)头部
头顶
额 颊 唇基
四、作业 总结观察到的成熟组织的结构特点 五、实验结果
1、保护组织
菠菜叶片表皮示气孔 10×40 2、薄壁组织
马铃薯示淀粉粒 10×10
女贞叶片横切 10×40
睡莲叶片横切 10×10
6
3、输导组织 南瓜茎横切 10×4
4、机械组织 梨果肉石细胞 10×40
2013/4/8
南瓜茎纵切 10×10 5、分泌结构
三、内容与方法
(一)保护组织 分布在植物体表面,可以控制植物体的蒸腾,防止过度失水和机械
损伤,避免其他生物侵害。护组织因来源和功能不同分为:初生保护组 织—表皮;次生保护组织一周皮和皮孔。
表皮细胞特点是: 细胞排列紧密无间隙,互相嵌合; 液泡较大,不含叶绿体; 外壁形成角质层或角质膜,可防止水分过度蒸腾。
2)排泄系统
马氏管—细丝状,包围中后肠
3
3)循环系统
只有一条背血管,位于围心窦内 背血管
5)生殖系统
雌雄异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呼吸系统
气管—遍布全身,细丝状
2013/4/8
观察:制成临时装片,与马氏管有何区别?
6)神经系统
链状,白色
腹神经索
四、思考题
1、通过对蝗虫的解剖,掌握昆虫有哪些主要特征? 2、蝗虫的循环系统有哪些特点?与河蚌相比在结构与功能上 有何不同? 3、蝗虫的呼吸系统与其他动物相比有什么不同?这与它的生 活方式有什么关系?
(五)分泌结构
植物体中有一些细胞或一些特化的结构有分泌功能。这些细胞分 泌的物质十分复杂,如会产生挥发油、树脂、乳汁、蜜汁、单宁、粘 液、盐类等物质。有些植物在新陈代谢过程中,这些产物或是通过某 种机制排到体外、细胞外,或是积累在细胞内。
1、柑橘果皮横切片,观察分泌腔。 2、松幼茎横切片 观察韧皮部和木质部中的分泌道(树脂道)。
触角 复眼 单眼
口器
口器各部分:
1
2)胸部
由前胸、中胸和后胸3节组成
附肢-足: 3对
后足为跳跃足
3)腹部
由11个体节组成
2013/4/8
外骨骼:
每一胸节都由背 板、腹板和两个 侧板组成
前胸背板
前胸腹板
中、后胸 腹板
中胸侧板
后胸侧板
翅:2对
前翅覆翅
外骨骼:
背板、腹板、 侧膜
尾须
2
外生殖器:
4)听器 5)气门10对
2、革兰氏染色法是1884年由丹麦病理学家C.Gram氏 创立的。而后一些学者在此基础上作了某些改进。 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学中最重要的鉴别染色法。
(三)实验器材
1、菌种: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2、染色剂:吕氏美蓝、结晶紫、碘液、
1、南瓜茎横切片(永久切片):木质部可观察到环纹导管、螺纹导 管;筛管是由许多筛管分子纵向连接而成 。
2、南瓜茎纵切片(永久切片):可观察到筛板及导管的横切面。
染色后的淀粉粒
通气 组织
南瓜 茎纵切
5
2013/4/8
(四)机械组织
是由分生组织生长分化适应于在植物体内起机械支持作用的组织, 支持植物体本身的重量和承受外界压力。该组织的主要特点:细胞壁 纤维素加厚或木质化加厚。该组织依其细胞壁加厚方式和成份不同分 为: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 1、梨果肉细胞:可见到圆形或椭圆形石细胞。细胞壁异常加厚,细胞 腔很小,细胞壁未加厚部分形成明显的纹孔道。
作业:绘棉蝗的解剖图,示内部各器官系统。
4
基础生物学实验
2013/4/8
实验三 植物的成熟组织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成熟组织的主要类型和分布位置。 2、掌握初生保护组织,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的基本构造和细胞特征。
二、用品与材料
1、用品: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纱布块、擦镜纸、 吸水纸、小烧杯、蒸馏水。 2、材料:菠菜叶片、马铃薯、梨
2013/4/8
雌性一产卵器
雄性一交配器
2、内部解剖
★解剖方法:
用小剪刀从足与翅基部剪掉,再从尾部肛上板处开始,以 小剪刀沿虫体背中线偏左剪至颈部;再从尾端腹面开始,沿腹 面中线偏左剪至颈部;再将产卵器分成两半,从这里开始,将 左侧体壁除去。剪时注意剪刀要斜些,紧帖着背板或腹板来剪; 在去除体壁时先从背面分开所剪开的体壁,将连附着体壁的组 织气管分离,特别在胸部,注意肌肉的联系,要留唾液腺(乳 白色葡萄状的腺体,贴附在胸部腹面)。
1、菠菜叶片(自制装片):菠菜叶片
用镊子撕取下表皮一小块
低倍镜下观察
可见表皮细胞
转换高倍镜
可见气孔
2、女贞叶横切片(永久切片): 靠近上表皮的栅栏组织和靠近下表皮的海绵组织,表皮之上有角质层。
气孔
女贞 叶横 切
(二)薄壁组织
由薄壁细胞构成的最普遍植物组织;细胞仅具有初生壁,细胞
间隙发达,液泡明显,细胞等径或长形。
1、马铃薯地下茎(贮藏组织、自制装片):刀片刮取马铃薯的果

置于滴有水的载玻片上
低倍镜下观察
透明的
椭圆形状为淀粉粒(再做一张装片,用碘酒染色——刮好的果肉
放在碘酒中,可以看到椭圆形状变蓝色)
2、 睡莲叶横切片(通气组织):海绵组织中有十分发达的气腔, 为通气组织。
(三)输导组织
木质部中的输导组织——导管、管胞 ,是被子植物木质部内输导 水分及无机盐的组织;韧皮部中的输导组织——筛管和伴胞、筛胞, 是被子植物运输同化产物的输导组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