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新闻的起源和发展-课件(ppt·精·选)

合集下载

【推荐】浅谈“黄色新闻”现象及其影响-可编辑

【推荐】浅谈“黄色新闻”现象及其影响-可编辑

浅谈“黄色新闻”现象及其影响说起“黄色新闻”,人们通常将其与下流、淫秽、情色新闻等同起来,大多数人对之嗤之以鼻。

其实,真正意义上的黄色新闻,是指以极度夸张及捏造情节的手法来渲染新闻事件,尤其是关于色情、暴力、犯罪方面的事件。

达到耸人听闻,进而扩大报纸销量的目的的新闻报道。

黄色新闻只是一种新闻报道的方式而已。

如今,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众多纸媒体中,符合上述定义的“黄色新闻”不在少数。

不错,我们现在也在逐渐进入一个黄色新闻的时代。

一、“黄色新闻”的由来“黄色新闻”这一名词最早出现在美国新闻史上,是源于19世纪末美国两位著名的办报人约瑟夫·普利策和威廉·伦道夫·赫斯特之间的竞争。

1887年,仅24岁的赫斯特当上了《旧金山考察家报》的主编。

为了办出成绩,赫斯特挑选了许多才华横溢的编辑及明星记者为他效力,在技术方面他亲自安排版面,试验排版样式、安排标题形式、采用了醒目的铅字体,创造了一种后来为许多报纸所效仿的程式。

1888年,技术能手乔治·潘科斯特的加入为《旧金山考察家报》带来了新的印刷技术,这促使《旧金山考察家报》的发行量第一年就增加了一倍,达到3万份,被赫斯特称为是“日报之王”,到了1893 年其发行量就达到了72000份。

年轻的赫斯特取得这样的成绩后就决定要开始向普利策称霸的纽约市进军。

由普利策经营的《纽约世界报》在1887年时销量就达到了25万份,他以“生动的方式报道重大的新闻,以满足变化中的社会需求,并以煽情主义的新闻内容和版面来适应另一种趋势”,而普利策清楚地认识到他潜在读者群的移民特点,深知“他的读者既希望得到快乐,又希望报纸起到有效的和进步的领导作用”,因此他把握住了受众关注的事情,以至于《纽约世界报》取得了成功。

《世界报》1889年便开始出版定期的连环画组,也是美国最早着色的报纸,正是由于1893年彩色印刷机的配备使得这种报纸连环画的出版成为可能。

1895年最成功的漫画家理查德·F·奥特考尔特在《世界报》上连载了名为《霍根小巷》的漫画,这部漫画主要描写的是廉租公寓的生活,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六、七岁的小孩,最早他的衣服是蓝色的,由于彩色印刷机的使用,《世界报》的印刷工人给这个小孩穿上了黄色的衣服,到处游荡,后来奥特考尔特又在连环画中给这个漫画的主人公加上了对白,使大家更容易理解其中的故事内容,在纽约当时非常流行,这也就使得这部连环画成为了经典的“黄孩子”。

“黄色新闻”产生原因分析

“黄色新闻”产生原因分析

19 世纪 9 0





















































































黄 色 新 闻 的意 义 由美 国著 名 的 史 学 家埃 默 里 父 子 编著 的 《 国 新 闻 美 大 众 传 播 媒介解 释 史 》 对 黄 色新 闻 做 了 这 样 的 表 史 上 述 黄 色 新 闻是 种 没 有 灵 魂 的 新式新 闻思 潮 黄 色新 闻记 者 在 标 榜 关 心 人 民 的 同 时 却用 骇 人 听 闻 华 而 不 实 刺 激 人 心 和 满 不 在 乎 的 那 种 新 闻 阻 塞 普 通 人 所 依 赖 的 新 闻渠 道 把 人 生 重 大 的 问 题 变成 了 廉 价 的 闹 剧 把 新 闻 变 成 了 最 适 合 报 童 大 声 叫卖 的 东 西 最 糟 糕 的 是 黄 色 新 闻 不 仅 起 不 到 有 ④ 效 的 领 导 作 用 反 而 为 罪 恶 性和 暴 力开 拓 黄 色 新 闻 不 是 在 普 利 策 黄 孩 子 时 期 第 次 出现 的 在 1 6 2 0 年 1 8 3 3 年 1 9 世 纪 9 0 年 代 报界 为 了 挖 掘 直 被 新 闻界 所 忽 视 的 新 的 读 者 群 而 掀 起 了 煽 情 主 义 的 浪潮⑤ 虽 然 它 们 产 生 的 时 间 以 及 发 展 的 成 熟 度 不 同 但 它们 共 同 的 特 点 就 是 为 了 吸 引 更 多 的读 者 以 此 达 到 增 加 销量 最 终 获 得 广 告 商 的 投 资 利 润 为 了 增 加 受 众 办 报 人 采 取 了 降低 价 格 内 容 高度 煽情 的 手 法 以 此 达 到 增 加读 者 的 目 的 而 在 黄 色新 闻 盛 行 的 时 候 约 有 三 分 之 二 的 报纸 都 是 黄 色报纸 三 黄 色 新 闻 产 生 的原 因 任何 新 事 物 的产 生 都 是 有 原 因 的 而 这 种原 因 并 不 是 独 立 存 在 的 都 要 将 其 置 于 当 时 的 社 会 背 景 中进 行 分 析 而 黄 色 新 闻 也 是 样 它 的 产 生 不 是 空 穴 来风 它 也 是 受 当 时 社 会 环 境 中诸 多 因 素 的 影 响 而 促 生 的 1 美 国 工 业 经 济 的发 展 十 九 世 纪 后 半 期 的 美 国 由 于 受 到 第 二 次 工 业 革命 的 影 响 生 产 方式 进 入 了 机 械 化 生 产 的 过 程 但 由 于 财 富 分 配 的 不 平 等 导 致 当 时 社 会 出现 了 个 追 逐 物质 利 益 的 种 种 现 象 再 加 上 当 时 政 治 的 动 荡 工 会 的 兴 起 及 要 求经 济 和 社 会 改革使 得 这 种 现 象 的恶 化 发展 美 国 是 个 资 源 富饶 的 国 家 不 仅 领 土 辽 阔 天 然 资 源 煤 铁等矿 藏 以及 石 油 木材 黄金 的蕴 藏量 也 相 当充 足 而 当 时 西 部 的 农 业 地 带 尚 未开 发 这 些 优 越 的 条 件 给 创 业 者 提 供 了 大 量 的 投 资和 投 机 的 资 本 但 当 利 润 分 配 不 平 等 时 抗 议 的声 音 出现 了 丰 富 的 自然 资 源 以 及 工 业 革 命 带 来 的 新 技 术 和 新 机 器 促 使 着 美 国 国 民经 济 实现 了 转 型 很 快 工 业 和 金 融 巨 头 通 过 各 种 手 段 掌 握 了 自然 资 源 并 控 制 了 基 本 发 明 创 造 的 专 利权 在 这 样 的 条件 下 垄 断 产 生 了 经 济 的 发 展 和 大 企 业 的 增 加 使 得 广 告 收入 增 多 而 广 告 对 报 纸 发 行 量 的 要 求就 是 希 望 将 广 告 置 于 发 行 量 大 的 报 纸 上 所 以 报 纸 不 得 不 采 用 切 可 能 的 方法 扩 大 自 己 的发 行 量 而 煽 情主 义 的做 法 就 是 在挖 掘 潜在 受众 以此 达 到广告 上 的 投 资利 润 在 新 的 经 济 局 面 下 外 国 移 民 的 涌 入 带来 的 新技 术 和 劳 动 力等 条件 促 使 美 国 从 第 次 世 界 大 战 后 代 替 欧 洲 掌 握 了 世 界 经 济 霸 权 而 纽 约 也 成 为 了 世 界 新 的金 融 中 心

解读“黄色新闻”在中国新闻界的发展

解读“黄色新闻”在中国新闻界的发展

解读“黄色新闻”在中国新闻界的发展○富全英(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摘 要] “黄色新闻”是美国新闻界在19世纪末出现的一股新闻思潮,虽然存在的时间较短,但却对整个20世纪的世界新闻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观点对目前“黄色新闻”在我国新闻界的发展进行适当的解读。

[关键词] 美国新闻; 黄色新闻; 中国新闻; 发展阶段[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4)07-0070-02 最近几年,在我国新闻的报道中“黄色新闻”随处可见,我们无论是打开报纸、杂志还是上网看新闻,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大字的标题,或是大幅的新闻图片。

这种现象说明我国的新闻发展趋势正在走向类似于美国19世纪末的“黄色新闻”时期。

面对眼前的这种“黄色”形势,一些人对新闻行业的发展产生担忧,害怕我们的新闻从业人员会像当年的普利策或赫斯特一样为了商业利益而专门刊登一些骇人听闻、虚假的消息,犯罪、凶杀、色情的新闻,以及大幅血腥暴力的图片。

面对以上的担心,笔者认为有些人过于杞人忧天,没有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看待此类问题。

与之相反,笔者则认为“黄色新闻”的发展表明我国社会的一种进步,甚至可以说是自由民主的进步。

一、“黄色新闻”的起源“黄色新闻”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新闻史上,是19世纪末美国新闻界出现的一股新闻思潮。

它是大众化报纸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而迎合社会底层读者的情趣,专门刊登犯罪、凶杀、色情、小说连载等刺激性、消遣性的新闻和漫画,并以极度夸张及捏造之势来渲染新闻事件已达到耸人听闻、扩大销售量的一种新闻样式。

[1]其中最典型的是两位著名报业大亨威廉·赫斯特创办的《纽约新闻报》与约瑟夫·普利策创办的《纽约世界报》。

到1900年,美国的“黄色新闻”浪潮达到顶峰。

据统计,当时美国三分之一的都市报刊都是黄色报纸。

[2]“黄色新闻”并不是指我们国家通常所指的“色情”新闻,它是1895年,威廉·赫斯特收购《纽约新闻报》后与普利策的《纽约世界报》展开竞争。

黄色新闻的历史与现状

黄色新闻的历史与现状

黄色新闻:从开始到现在提到黄色新闻,首先映在我们脑海里的是19世纪末的那场著名的《世界报》与《纽约新闻报》的竞争。

这场跨世纪的竞争,将以煽情主义为基础的黄色新闻的发展推上了顶峰。

各界对于黄色新闻,众口不一,褒贬参半,然而不可否认的是,黄色新闻在世界新闻史上留下了不可抹去的浓厚一笔,虽然他们从不是新闻写作的主流,但却从未退出过历史舞台。

溯源篇:煽情主义走向极端美国新闻史学家莫特认为:“黄色新闻和煽情主义新闻并非同义语,黄色新闻是建立在煽情主义基础之上的,注重犯罪、丑闻、离婚、性的问题,强调灾害和体育新闻的报道。

”尽管黄色新闻以煽情主义为基础而有所发展,但是两者在对新闻的处理手法、表现方式上有各自的特色,以下将结合一些实例来对黄色新闻和煽情主义两种不同的报道特色。

煽情主义最早出现在美国第一份廉价报刊《太阳报》,最初的煽情主义新闻以故事性和戏剧性来写作,主要报道能够带给读者震惊和新奇感的新闻。

普利特和他的《世界报》接过了煽情主义的旗帜并将其发挥得淋漓尽致。

如何带给读者震惊和新奇感?普利特将其演化为“一种绘声绘色揭露丑闻或渲染色情或描写犯罪细节以刺激感官的报道手法”,《世界报》的头版经常充斥着这样的标题:“暴风雨过后死人无数”、“一个母亲的可怕罪行”、“是新娘但不是妻子”等等,极富煽动性。

煽情主义很重要的一个表现手法是报道的故事性和戏剧性,《世界报》在这方面也是典型的代表。

当时一个法国作家写过《八十天环游地球》的作品,出版后畅销不衰,普利策便利用读者的兴趣,派该报一个女记者内莉·布莱搞一次真正的八十天环游之旅,并一路发出可与小说相媲美的报道,以引起大众的浓厚兴趣和广泛关注。

报纸上每天都刊登内莉每天发回来的报道,并专门开设一个猜谜比赛专栏,谁能猜到内莉到达某地的时间,即可获奖。

前方布莱争分夺秒的赶路,后方读者争先恐后的猜谜,《世界报》的销量一时猛增。

内莉的这次环球旅行及其报道,是《世界报》以耸动刺激的东西招徕读者的突出事例,是纯属市场化、商业化媒体制造新闻的典型案例。

中外新闻传播史第五章第一节黄色新闻浪潮的兴衰

中外新闻传播史第五章第一节黄色新闻浪潮的兴衰

外国新闻传播史
27
3、日本的黄色报刊
(1)早期的黄色报刊 黑岩泪香的《万朝报》:眼中无王侯,手中有斧钺 简单、痛快、明了揭丑报道:名人蓄妾连载50期; 秋山定辅的《二六新报》:妓女自由罢工、揭露烟 草大王
外国新闻传播史
28
(2)现代的黄色报纸 非主流地位的黄色报纸 《邮便报知新闻》,早期大报的沦落
3、高质量的社论版,鼓吹社 但是近年来,还没有人像
会改革;
普利策那样广泛使用。他
4、大量使用插画,连环画; 5、大篇幅、低报价;
的成功引起了模仿。人们 认为这在新闻事业是一种 灾难的趋向,使普利策的
6、重视报纸的推销。
建设性工作显得白费了。”
—引自《美国新闻史》
外国新闻传播史
13
普利策的遗产
普利策奖金的设置
外国新闻传播史
德《 夫纽 人约 被每 电日 刑新 处闻 死》 的关 报于 道斯

22
三、其他国家的黄色新闻
1、英国的黄色新闻 2、俄国的黄色新闻 3、日本的黄色新闻 4、中国的黄色新闻 5、如何评价黄色新闻
外国新闻传播史
23
1、英国的黄色新闻
北岩勋爵的《每日镜报》 (DAILY Mirror)
创刊于1903年。典型的黄色 报纸。
1924年,麦克法登创办。 赫斯特集团的血统,
极端耸人听闻和夸张
创办于1924年。
煽动性大标题
第一人称写作的消息
外国新闻传播史
21
关于斯奈德夫人被处死的报道
每日写真报的新闻预报 “不要错过看明天的《每日
写真报》。惊心动魄,刺 穿人心!揭开露丝·斯奈德 夫人在人世最后的想法, 使人看后脉搏加快。请想 一想,就在她被带到烙干 烧焦的电刑刑具之前,一 个女人最后的想法,她在 最后时刻说的话。明天 《每日写真报》的独家新 闻”

中外新闻传播史(王昆)第五章 资产阶级报业的黄色化与垄断化

中外新闻传播史(王昆)第五章 资产阶级报业的黄色化与垄断化

3、高质量的社论版,鼓吹社 但是近年来,还没有人像
会改革;
普利策那样广泛使用。他
4、大量使用插画,连环画; 5、大篇幅、低报价;
的成功引起了模仿。人们 认为这在新闻事业是一种 灾难的趋向,使普利策的
6、重视报纸的推销。
建设性工作显得白费了。”
—引自《美国新闻史》
外国新闻传播史
13
普利策的遗产
普利策奖金的设置
50万美金,奖励优秀历史、音乐、文学, 新闻作品;
赞助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的建立
重视报纸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精神, 250万美元,资助设立哥大新闻学院
外国新闻传播史
14
2、赫斯特——黄色新闻的集大成者
威廉·伦道夫·赫斯特
(William Randolph Hearst,1863-1951)
外国新闻传播史
29
4、中国的黄色新闻
1、民国时期的黄色报刊 2、香港地区的不雅出版物 3、当代中国新闻领域的低俗之风
外国新闻传播史
30
(1)民国时期的黄色报刊
十里洋场的上海 《晶报》,原《神州日报》的副刊 《新世界报》 《福尔摩斯》 《金刚钻》 波及面小,附属地位
外国新闻传播史
31
(2)香港地区的不雅出版物
为了维持对政治权力的垄断,垄断资本需要加强 对经济,进而对思想、文化等领域的控制。
报纸是近代社会最基本的舆论工具,垄断资本必 须通过控制报纸来控制舆论,以稳固自己的权力 基础。
垄断的政治经济现实,要求建立规模巨大、数量 极少,并能在根本意义上保证宣传与政治步调一 直的垄断报业。
外国新闻传播史
外国新闻传播史
6
黄色新闻的特点
1、煽动性大标题、红色或黑色的特大字号, 充满刺激

第八章 黄色新闻的泛滥

第八章 黄色新闻的泛滥

一、黄色新闻的由来
有一天一个小孩放学回家,哭着对爷爷说,同学笑他的 黄皮肤。在美国黄色代表胆小,骂人是懦夫,「You‘re Yellow!」爷爷说,「在中国,没有颜色比黄色更神气的 了,黄帝是中国最早的古帝王,黄袍是天子之服,黄山是 风景奇美,世罕其比的大山。农人靠黄牛耕田,黄豆用来 制豆油、豆腐、酱油。中国第二大河叫做黄河,金子叫做 黄金。黄酒是美酒,黄教是西藏喇嘛的一派,黄门是官宦 的别称,黄海是中国的大海,黄鱼是美味的鱼,黄花是一 种菊花的名称,黄莺是会唱歌的鸟。道家人称人的脑顶为 黄宫,黄道日比喻好日子。所以如果再骂你是黄种人,你 要说你骄傲是黄种人,你是炎黄子孙,引以为荣!」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特 殊的历史环境
战时紧张的神经需要 松弛,积蓄的能量需 要释放
爵士乐流行,醉生梦 死,相伴随的是爵士 新闻--庸俗小报的 发展
《纽约每日新闻》
帕特森上尉1919年6月26 日创刊.
北岩勋爵《每日镜报》的 影响
定位:文化水平低的下层 读者和外来移民
小型报纸,大幅图片,流 行特稿,举办美女比赛, 渲染暴力色情
人计-殖民者拷打-最美的女
人-二十年徒刑-最恶劣的监
狱-一年足以致命-呼吁救助
-向教皇西班牙皇帝申诉-营
救-营救成功-联合广场欢迎
会-与麦金莱总统握手
延续数月,发行增长数十万份
续上
与雷明顿的来往电文
雷明顿自哈瓦那:“这里 很平静,不会有战争,想 回去。” 赫斯特:“雷明顿,留在 那里,你提供图片,我制 造战争。”
2、 黄色新闻的特征
1、煽动性大标题、红色或黑色的特大字号, 充满刺激
2、使用种种欺骗手段,策划或制造新闻事件 3、诉诸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的情感和对弱者

第八章 黄色新闻的泛滥

第八章 黄色新闻的泛滥

叙利亚难民(2016)
叙利亚难民(2016)
中国重返联合国 (1971)
美国越战(1973)
赫斯特的报业生涯
赫斯特
美国报业主,著名报业大亨,黄色报纸的集大 成者。1887年接办其父的《旧金山考察报》; 1895年购进《纽约日报》后,增加插图、彩色 专刊和大字标题,并以耸人听闻的手法,大量 刊登犯罪、灾祸、丑闻等报道,因而被称为黄 色新闻大王;1925年建立赫斯特报团;1927年 他在17个城市拥有25家日报,总发行量520万 份,17家星期日报,总发行量673.5万份,还 有24家杂志;并拥有国际新闻社、12家广播电 台以及2家电影公司。
黄色新闻的定义
以极度夸张以及捏造情节的手法来 渲染新闻事件,尤其是关于色情、 暴力、犯罪方面的事件,以达到耸 人听闻进而扩大销量之目的的新闻 报道。以黄色新闻为主要内容的报 纸称为黄色报纸。
黄色新闻的由来
1.黄色新闻出现于1897年 2.《纽约世界报》星期日专刊中的“黄衣少年” 3.《纽约世界报》与《纽约新闻报》的竞争
赫斯特的办报方针 1.第一个获得新闻,不惜任何代价,不断以 喧嚣刺激读者 2.攻击不正当的财富,向穷人许愿 3.重视犯罪新闻、灾祸新闻、丑闻的报道, 并应用大量的新闻图片
案例:缅因号的新闻报道
一.纽约新闻报在刊登“公使信件”的头版大标题:
有史以来对美国最大的侮辱
刊登缅因号事件的其他标题: 1.缅因号战舰被敌人秘密武器拦腰炸断 2.炸毁缅因号是敌人所为 3.全国战争狂热,干涉义不容辞刻不容缓
普利策的报业生涯
约瑟夫· 普利策
美国报刊的编辑、出版者。美国大众报刊的标
志性人物,普利策奖和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 的创办人。1911年去逝后,遗嘱中规定:世界

第二讲 大众化报纸与黄色新闻

第二讲 大众化报纸与黄色新闻

大众化报刊的产生与发展
一、美国大众报业的勃兴
《纽约论坛报》 (Tribune)
纽约论坛报》是美国著名的大众 化报纸,由霍勒斯· 格里利 (1811—1872年)于1841年创办。 它基本上摒弃了不道德的下流的 警察局新闻和煽情主义手法,同 情下层民众,宣传空想社会主义, 在当时赢得了社会高度的评价。 它不仅是美国第一家全国性报纸, 更重要的是,它的创刊和发展, 标志着美国大众化报刊进入成熟 阶段。 。
大众化报纸与黄色新闻
《世界新闻史》 专题二
Popular Paper and Yellow Journalism
2011年6月3日 重庆大学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
目录
一、大众化报刊的历史条件
二、大众化报刊的产生和发展
三、黄色新闻的由来
四、美国的黄色报纸
大众化报刊的历史条件

大众化报刊的产生与发展
一、美国大众报业的勃兴
《纽约先驱报》 (The Herald)
纽约先驱报》(The Herald)由贝内特 1835 年5月6日在纽约创办。 《纽约先驱报》创办以后,成为了 《太阳报》主要的竞争对手。 该报除了地方新闻和社会新闻外,有 较多的经济、金融和社交新闻。在社 会新闻方面,该报过分渲染犯罪场面、 侮辱教会、随意诽谤其他报人,曾遭 收到社会各界对它发动的“道德战 争”。
美国的黄色报纸
三、赫斯特与黄色报业
赫斯特的办报斱针:
获得新闻,第一个获得新闻,不惜仸何代价; 不断以渲染刺激读者; 攻击不正当财富,向穷人许愿,以增加读者、扩 大发行。
赫斯特与普利策的竞争 挑动美西战争 麦金莱总统遇刺
美国的黄色报纸
三、赫斯特与黄色报业 《纽约新闻报》
《新闻报》在赫斯特一连串的怪招下,发展得十分迅速。美西 战争时期是它最辉煌的年代。但到了战争结束后,销量骤然下跌, 它逐渐开始走下坡路。 1901年,肯塔基州州长哥贝尔遇刺身亡。《新闻报》为造成轰 动效果,竟将此案的责任推到麦金莱总统身上。 同年9月,麦金莱总统也遇刺身亡。人们在凶手的口袋里竟然发 现了一份《新闻报》。 从此,这份报纸便臭名昭著,美国众多读者纷纷放弃阅读《新 闻报》,致使销售量直线下降,面临倒闭的危险,赫斯特终于受到 惩罚了。他不得不将报纸改名为《美国人报》,从此不敢再肆意刊 登黄色新闻,对各类事件不负责任的报道也加以收敛,采取了较为 谨慎的态度。

美国黄色新闻的发展及对我国新闻业的启示

美国黄色新闻的发展及对我国新闻业的启示

美国黄色新闻的发展及对我国新闻业的启示本文介绍了美国“黄色新闻”的由来,分析了“黄色新闻”正负两方面的影响,认为对黄色新闻不能一概抹杀,要吸取其积极一面的精华,抛弃糟粕,使我国报业在对黄色新闻的“扬弃”中健康成长:新闻媒体必须恪守新闻专业主义,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新闻媒体要有明确的受众定位,确立核心受众群;新闻媒体要传播积极健康的社会信息,承担社会责任;新闻媒体要提高自律意识,形成由行业自律解决问题的机制;新闻媒体要坚持创新发展,不断改进新闻业务,形成自身核心竞争力。

标签:美国;黄色新闻;积极意义;消极影响;启示一、黄色新闻的由来“黄色新闻”的概念首先出现在19世纪末期的美国新闻界,源于美国两位报业大亨约瑟夫·普利策和威廉·赫斯特的报业竞争。

当时美国最为畅销的报纸是普利策《纽约世界报》的星期刊《星期日世界报》(Sunday World),《星期日世界报》走俏的一个原因就在于那个颇受欢迎的彩色连环漫画专栏——《霍根小巷》。

《霍根小巷》讲的是一群小孩子的滑稽故事,其中主人翁是个顽皮的小孩,叫黄孩子(Yellow Kid),因为他总穿着一件黄色睡衣,再加上《霍根小巷》妙趣横生,拥有大批读者,黄孩子也成为家喻户晓的“名人”。

为了与《纽约世界报》竞争,赫斯特私下高价买了《纽约世界报》星刊的员工,包括连环漫画的黄孩子的作者奥特考尔特,面对赫斯特的这一行为,普利策在法院控告《纽约日报》,并重新雇佣一名画家继续主持《星期日世界报》的黄孩子专栏,为了争夺读者,两家报纸都以黄孩子为旗号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竞赛,一时间“黄孩子”的画报似乎铺天盖地,把纽约闹得乌烟瘴气,结果产生了“黄色新闻”的名词。

而“黄色新闻”作为一个学术概念最早出现是在美国学者德洛斯·威尔克斯发表的一项研究中,他将《纽约新闻报》与当时较为保守的The New York Evening Post进行了对比,从而得出了“黄色新闻”的概念。

黄色新闻

黄色新闻

第四章
“黄色新闻”论
• 世界公认的报业巨子(18471911) • 新闻事业的迅猛发展; • 新闻学的创立——哥伦比亚新 闻学院; • 普利策新闻奖是美国最高新闻 奖
威廉•伦道夫•赫斯特(1863-1951) 美国报业主。 早年入哈佛大学; 1887年接办其父的《旧金山考察 报》; 1895年购进《纽约新闻报》…… 1925年建立赫斯特报团; 1927年他在17个城市拥有25家日 报,总发行量520万份,17家星 期日报,总发行量673.5万份, 还有24家杂志。并拥有国际新闻 社,金氏特稿辛迪加、12家广播 电台以及2家电影公司。
---《美国新闻史》
6. 影响


对整个20世纪的世界新闻史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黄色新闻使严肃报纸与大众报纸的分流在 理论上具备了可能性。
7.黄色新闻在我国

之都市报
市民定位是都市类报纸最大的特色 第一、用大幅的夸张的照片来表现微不 足道的新闻事件。真正重要的新闻得不 到重视。

10.13 15:00 新浪网 社会新闻
2004年,小林大学毕业后,父亲为其在焦化厂找了一份工作, 但没多久,小林就辞职回家了,此后就一直待业不肯找工作。 居委会工作人员介绍,这个三口之家原本非常美满,自从小 林失业在家不肯出去工作还迷上了股票,家里矛盾就慢慢出 现了。“这几年我们断断续续给介绍了一些工作,但他都拒 绝了,一直靠最低保障金过日子。”因为儿子的事情,林家 经常传来吵架的声音。 昨日下午4点多,又因为股票,一家三口吵得非常激烈。等到 稍微平息后,父亲出了家门,剩下母子两个在房间里。据邻 居描述,之后,母子两个又起了争执,但是没过多久就没了 声音。“房子里没有了吵闹声我们就以为没事了,但到5点 左右房间里冒出了浓烟。”邻居看到浓烟后,到林家一看, 母亲倒在了卧室里,里面血迹斑斑,立即打电话通知了老林, 老林回家后高喊“救命”。

从5W模式视角看黄色新闻出现的必然性

从5W模式视角看黄色新闻出现的必然性

从5W模式视角看黄色新闻出现的必然性本文阐述了黄色新闻的由来,通过5W模式从传播者、传播内容和传播效果的分析对黄色新闻进行了解读。

认为,多年来,黄色新闻因为其使用极度夸张的手法来渲染新闻,尤其是关于色情、暴力、犯罪方面的新闻而被人们诟病,其消极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但我们不能忽略它所诞生的年代背景,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黄色新闻是应运而生。

标签:黄色新闻;历史背景;必然性;5W模式一、黄色新闻的由来19世纪9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黄色新闻源于19世纪末两位著名的报人约瑟夫·普利策和伦道夫·赫斯特之间的竞争。

1878年,普利策买下了《圣路易斯电讯报》,不到一年他又合并了当地的《邮报》,并改名为《邮讯报》,以煽情主义的报道手法大获成功。

1883年,普利策买下纽约《世界报》,他注重严肃的言论和报道,同时又采用煽情主义和耸人听闻的手段扩展销路,因此《世界报》取得了巨大成功。

与此同时,这一时期的另一位著名报人赫斯特也进军纽约报业市场,他于1895年来到纽约,购得一份每年亏损巨大的《纽约日报》,更名为《纽约新闻报》,从此开始了同普利策《世界报》的激烈竞争。

1889年,普利策在美国最早采用彩色印刷报纸,开始出版定期的连环画组。

1893年彩色印刷机的配备使得这种报纸连环画的出版成为可能。

其中最成功的案例就是理查德·奥特考尔描绘的《霍根小巷》漫画,描绘的是以霍根小巷为背景,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在廉租公寓里的故事。

这个“黄孩子”便成为纽约家喻户晓的人物,为《世界报》赢得了不少读者。

为了在竞争中取胜,赫斯特不惜重金从《世界报》挖走该报星期日报的全班人马,漫画家奥特考尔也跳槽来到了赫斯特的门下,为其画黄孩子漫画。

普利策为此另雇著名画家拉克斯到《世界报》继续主持“黄孩子”专栏。

他同时向法庭控告赫斯特侵犯版权,由此为争夺“黄孩子”版权的趣闻成了街头巷议的话题,再加上两家报纸都以极其夸张的手法来渲染充满刺激性的新闻,人们便把这种新闻同“黄孩子”漫画联系在一起,称它为黄色新闻。

黄色新闻

黄色新闻

解决中国大众化报纸的现代黄色新闻倾向,从两方面可以向美国学习,第一是要有多家真正能够满足公众新闻需求的权威报纸,能够引领报纸专业主义的好风气。

第二是形成主要由行业自律解决问题的机制19世纪末美国《世界报》和《新闻报》煽情新闻标题:孩子们是怎样被烤死的/尖叫饶命/血的洗礼/货真价实的巨兽(考古报道)/杀死小贝西的神秘凶手/ 年轻姑娘为何寻短见?/大作家令人惊讶地投身煽情小说/是什么使他偷窃?/凶手投案,请求处以绞刑……南方最大晚报8月2日的头版,头条至三条标题新闻:起纠纷酒后杀死客户/驾铲车疯撞致死8人/三车相撞11死2伤/ 神仙李一叫卖“特训”/伪娘刘著渐失“透明”……该报文艺副刊某天的头条通栏文章标题:与算命先生同居的日子(“同居”二字做了放大处理)美国100多年前的新闻标题与现在中国报纸的标题何其相似,甚至后者明显超过前者,大有发展继承的意味。

前二报是美国19世纪末“黄色新闻”潮中的代表性报纸,老板分别是普利策和赫斯特。

而后者代表着中国十几年来大众化报纸标题的比较普遍的表现样式,只是与北方报纸相比,南方的报纸在标题制作方面的煽情技巧,更胜一筹。

沾色带暴,难以撼动的低俗风中国的低俗风与美国的黄色新闻潮并没有历史和文化上的渊源联系,中国报纸的低俗是自己发展出来的,很多新闻工作者甚至都不知道美国的“黄色新闻潮”,就连黄色新闻的“发明人”约瑟夫 ·普利策因为创立了普利策新闻奖,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新闻理念,在中国也是以正面形象示人。

美国的“黄色新闻”(Yellow news)不等同于我国语境中的黄色(色情 )新闻,它是煽情新闻的一种美国化表达,只是因为当初《世界报》和《新闻报》竞争,抢夺以“黄孩子”为主角的连载漫画的作者群,故把以这两个报纸为代表的新闻报道类型(煽情新闻 )称为黄色新闻,这类新闻中包括性的煽情,也包括暴力煽情、政治煽情和伪科学煽情。

“黄色新闻”的这种处理手法,主要目的是刺激人们的感官,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力,从而带来传媒自身的经济效益(所谓“注意力经济”) ,而对新闻形式与内容的和谐,却很少考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