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小说语言的选择

合集下载

老舍的语言风格

老舍的语言风格

老舍的语言风格(1)北京韵味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老舍是用地道的北京话从事创作的一位作家。

他的绝大多数作品以北京为背景,例如,《骆驼祥子》《我这一辈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

这些作品的语言,都富有浓郁的北京特色,犹如鲁迅的作品语言富有绍兴特色,沈从文的作品语言富有湘西特色,赵树理的作品语言富有山西特色一样。

任何人读老舍的作品,都会感到语言富有北京韵味。

老舍作品语言的北京韵味,有赖于老舍的作品取材于北京下层市民生活。

他自幼生活在北京,熟悉北京,为老舍运用北京语言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老舍一向注重从市民群众的语言中汲取有益的营养。

当然,老舍创作时并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北京的地方语言,而是经过选择提炼和加工改造,然后再恰如其分地运用到作品中去。

(2)通俗明白老舍在语言运用上有着自己的一贯追求,他多次表述这种观点:“我不论写什么,我总希望能够信赖大白话;即使是说明比较高深一点的道理,我也不接二连三地用术语与名词。

”“我还保持着我的‘俗’与‘白’。

”老舍致力于“俗白”,所谓“俗白”就是语言通俗浅易,朴实无华。

自然,老舍的“俗白”并不是粗俗浅露,而是精练含蓄、耐人寻味。

比如,《北京的春节》一文,朴素自然,不事雕琢,流畅通达,明白如话,没有难懂的字,没有拗口的句子,没有文雅的辞藻,也没有欧化句式。

读起来,我们犹如在听一位长者拉家常、讲故事一样亲切有味。

曹禺说得好:“他作品中的语言更有特色,没有一句华丽的辞藻,但是感动人心,其深厚美妙,常常是不可言谈的。

”(3)幽默诙谐幽默诙谐是老舍语言艺术的一个重要特色,也是他的语言艺术区别于其他作家的语言艺术的一个突出标记。

老舍说:“文字要生动有趣,必须利用幽默。

干燥,晦涩,无趣,是文艺的致命伤。

”老舍对生活中的幽默极为敏感,并善于以机智与讽刺的形式来表现。

作为语言鲜活色彩的幽默,它往往还要借助于其他修辞手法和语言要素的综合运用,来达到预期的效果。

老舍小说经常运用夸张、比拟、讽喻、反语、谐音、曲解等修辞手法来构成幽默的情境。

老舍小说的语言艺术特点

老舍小说的语言艺术特点

老舍小说的语言艺术特点老舍小说的语言艺术特点老舍先生,一位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大师。

其笔下的小说自然朴实、笔风幽默独特、辞藻言简意赅,不娇柔造作,略带浓厚的北京韵味,让人在轻松诙谐之中品味出时代气氛的严肃和凝重。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老舍小说的语言艺术特点,希望能帮到大家!一、通俗易懂老舍小说风格的特点一是:语言通俗易懂且耐人寻味。

他作品的绝大多题材,均取决于市民生活,在漫长的创作生涯中,他崇尚白话文,努力从人民群众的口语交谈中提炼正宗纯正的文学语言。

讲究浓缩精华,避免随意捏造凑合;脱离粗糙的自然形态、防止照搬方言俗语。

1951年,他宣言般指出了:“必须相信白话的万能性,否则,我们便不会全心全意去学习并在实践中运用,只有我们下功夫去运用白话,不让它打折扣,它才会对我们负上全部的责任。

”《离婚》中有一个片段,描绘张大哥:“他须用心读书,才能更好的证明自己意见的妥当性”。

他有一对阴阳眼,左眼上皮特别长,把眼珠永远囚禁掉一半;而右眼无特色可言,每日照常办公,右眼所略闻的一切,都要经过左眼的筛选,因为被囚禁的半个眼珠是指向自己的内心的,是内心真正的想法。

他的意见是最妥善完备的,因为不合分想法早已让囚禁的左眼筛选下去了。

简短有力的代表性片段是多么耐人深思,回味无穷。

二、简洁准确老舍小说风格特点二是:精准简练的语言。

言简意赅的话语让你朗朗上口,倍感亲切与自然。

小说的诱惑力极大,感染性极强,让你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不知不觉着迷,深陷其中,《骆驼祥子》这部经典的文学名著中,据统计数据报道,仅使用了大约十一万字,而全文只用2400个汉字,仅需要小学的阅读水平便可通晓全文,可见其笔风的犀利与简洁。

同时,老舍擅长使用地方语言,加剧了文章的可读性和通读性。

例如,写刘四的说一不二,用的是“放屁崩坑儿”,写祥子的身体健康,用“挺脱”、“硬棒”,再如描绘祥子穷途末路,病体奄奄地为人家做丧事时,美其名曰为“在马路边上缓缓的蹭”,这些极具地方色彩的口语,让读者犹如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形象生动仿佛置身于其中。

老舍作品中的语言研究

老舍作品中的语言研究

老舍作品中的语言研究出身于市民阶层的老舍,远离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新文艺腔”,立足于民间立场,他的作品的“北京味儿”,以及以北京话为基础的俗白、凝练、纯净的语言,在现代作家中独具一格,形成了自己独具魅力的语言特色。

老舍是“京味”小说的源头。

《骆驼祥子》就是其在20世纪3o年代创作的。

本文就他在《骆驼祥子》中运用其最具特色的语言艺术——“京味”的运用加以分析。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出生在北京的贫民家庭里,幼年和少年时代都是在大杂院里度过的,他很了解底层的百姓生活,喜欢市井巷里的戏曲和民间艺术,这种阅历形成了老舍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京味”风格,也使他成为了京味小说的代表人。

“京味”代表了一种风格,包括作家对北京的认识、特有的人文景观的展示及展示中注入的文化趣味。

《骆驼样子》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也是现代中国一部杰出的长篇小说,老舍作品的“京味”在这部作品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景物描写小说写样子从混乱的军营中牵出三匹骆驼,卖了35元钱,而后走到北京城郊的时候,通过对古都那种平和静谧的景物描写,恰到好处地衬托出了祥子当时的心情。

在烈日与暴晒下拉车的祥子,对北平熟悉变化莫测的天气的感受,既切合北平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祥子特定的人物身份相一致,体现了老舍对故乡环境的熟悉。

“京味”正是这种主观情愫与对北京社会环境结构的客观描写的统一。

二、语言运用老舍在语言的运用上,得力于其对北京市民语言的熟悉,形形色色的人物语言通俗朴实、生动鲜明、“京味”十足,说得严重点,有点类似北京“京油子”的“耍嘴皮”。

小说人物的语言是以北京方言为基础的。

老舍习惯运用北京市民俗白、简洁的方言,用老舍自己的话说就是“把顶平凡的话调动得生动有力,烧出白话的‘原味儿’来”。

如祥子的语言,厚实而朴拙,他在第一次买车时,由于心情激动,只会说:“我要这辆车!。

’卖车的车主夸耀车好,希望加价时,祥子还是那句话:“我要这辆车!”从祥子的语言中,透露出祥子的憨厚和淳朴。

老舍的语言风格

老舍的语言风格

老舍的语言风格老舍的语言风格:京味十足,幽默诙谐老舍,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语言大师,其独特的语言风格深受读者喜爱。

他的作品不仅富有浓郁的北京韵味,还充满了幽默诙谐的元素,使得他的文字既接地气又充满魅力。

本文将从北京韵味、通俗明白、幽默诙谐、生动形象以及个性化对话五个方面,详细剖析老舍的语言风格。

北京韵味:地道京腔,展现老北京风情老舍的作品大多以北京为背景,他善于运用北京市民的俗白浅显话语,充分展现了老北京人的个性特征。

在《四世同堂》中,老舍大量使用儿化词和北京方言,如“老梆子”(老家伙)、“嚼谷”(食物)等,这些词汇不仅让作品更具地方色彩,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老北京的街头巷尾,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风土人情。

这种地道的京腔京韵,使得老舍的作品在语言上独树一帜,成为了京味文学的代表。

老舍的语言不仅仅是简单的方言使用,而是通过这些语言细节,传达出一种文化的厚重感和历史的沉淀。

他的作品中,人物的对话常常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这不仅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感,也让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一种亲切感和熟悉感。

通过这些语言,老舍成功地将北京的市井文化、民俗风情以及市民的生活态度融入到文学作品中,使得他的作品成为了研究北京文化的重要文本。

通俗明白:大白话讲述深刻道理老舍的通俗语言不仅仅是为了让读者易于理解,更是为了让作品更贴近生活。

他通过这种语言风格,将复杂的社会问题和人性深度以简单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得读者在阅读时能够轻松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同时,这种语言风格也使得老舍的作品具有了更广泛的传播性和影响力,使得他的作品能够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被不同的读者所接受和喜爱。

幽默诙谐:俏皮语言,深刻讽刺幽默诙谐是老舍语言艺术的一个重要特色。

他善于运用夸张、比拟、讽喻、反语、谐音、曲解等修辞手法来构成幽默的情境。

在《茶馆》中,老舍通过茶馆里各色人物的对话,展现了社会的黑暗与不公。

他用俏皮的语言对当时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刻的讽刺和批判,让读者在笑声中感受到时代的悲哀。

从_骆驼祥子_看老舍语言的京味特色

从_骆驼祥子_看老舍语言的京味特色

从_骆驼祥子_看老舍语言的京味特色老舍的小说《骆驼祥子》是一部具有浓郁京味的长篇小说。

在这部小说中,老舍运用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语言表达方式,生动地描绘了那个时代的京城和人们的生活。

一、字词选用方面的京味老舍在选用字词方面运用了大量的北京方言词汇。

比如,“扯蛋,胡扯,糊弄,忽悠”,这些都是北京方言中很常见的词汇,用来描绘人物的语言行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他们的性格特征。

同时,人物之间的交流也充满了淳朴的京味。

比如,“一块儿出来蹦动,让我撞着了”中的“蹦动”即为“闲逛”的意思,“撞着”则是指“碰到”,这些词汇看似平凡,但却是地地道道的北京方言。

此外,在小说中,老舍还运用了许多京城的特有词汇,比如“板子”、“生炉子”、“大车间”等都是北京方言中具有代表性的词汇,为小说营造了浓郁的京味。

二、独特的句式和用词方式在句式和用词方式方面,老舍也展现了独具京味的技巧。

例如,“瞎咯的又傻又大,摔了一跤不想爬起来”中的“瞎咯的”即为“无头脑的”;“挑最麻烦坑最深的是那些叫‘虎阵营’的士兵,因为‘虎阵营’这个称呼实在太可怕,越是瞎折腾越想扮演高深的样子”中,“瞎折腾”即为“胡搞”,“扮演高深的样子”则是指“虚张声势”。

通过这些独特的句式和用词方式,老舍成功地刻画出了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点,让他们的语言更加贴近生活,更加自然、流畅。

三、描写场景的京味在描写场景方面,老舍也运用了京味,生动地刻画出了那个时代北京市井人民的生活。

比如,在描写鸟笼市的时候,“摆摊者们卖鸟、卖笼、卖地衣,有的捉虫、卖虫,越往里走越牵涉到菜市、肉市、土特产,而那些‘经验’比较丰富的人或住在凑热闹的,或在固定的馆子里出租的,做起电台广告,到处拐卖妓女或者出售口供证人,这些人当然排列在街子另一边。

通过这段描写,老舍抓住了鸟笼市这一民俗场景,深入细致地描述了那个时代的鸟笼市,成功地营造了一种浓郁的京味。

老舍小说的语言特色

老舍小说的语言特色

老舍小说的语言特色老舍的小说语言通俗易懂、京味十足,朴实、自然、不造作,被誉为“人民艺术家”和文艺界的劳动模范、杰出的语言大师、幽默大师,是当之无愧的,其作品便成了人们最好的精神食粮。

他的作品艺术特色也成了文学爱好者们学习和欣赏的材料。

本文就其四大特色,谈点个人的点滴认识。

一、通俗易懂老舍在四十多年的创作生涯里,毫无保留地信任着老百姓的日常口语的“全能”功效。

1951年,他在一篇文章当中宣言一般地说:“我们必须相信白话万能!否则我们不会全心全意地去学习白话,运用白话!……白话会一切,只怕我们真下功夫去运用它!我们不给白话打折扣,白话才能对我们负全责!”如《离婚》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张大哥的:张大哥……必须读书,好证明自己的意见怎样妥当。

他长着一对阴阳眼:左眼的上皮特别长,永远把眼珠囚禁着一半;右眼没有特色,一向是照常办公。

这只左眼便是极细密的小筛子。

右眼所读所见的一切,都要经过这半闭的左目筛过一番——那被囚禁的半个眼珠是向内看着自己的心的。

这样,无论读什么,他自己的意见总是最妥善的;那与他意见不合之处,已随时被左眼给筛下去了。

“永远把眼珠囚禁着一半”原因是左眼的上皮特别长,“右眼是照常办公,都要经过这半闭的左目筛过一番,那被囚禁的半个眼珠是向内看着自己的心的……”等句是多么的通俗易懂又耐人寻味呀!二、简洁准确老舍的小说,简炼准确的语言往往会让你读起来朗朗上口,感觉亲切自然,会吸引你继续往下读,甚至不知不觉地入迷。

简练的语言,据计算机统计,《骆驼祥子》全作近十一万字,只用了2400个汉字,出现频率最高的都是些常用字,认识621个字,相当小学高年级水平的读者就可以读通,这部杰出的文学名著。

他还善于有选择地使用北京土语,增加语言的地方风味。

比如写祥子的身体健康,用“挺脱”“硬棒”,写刘四说一不二,用“放屁崩坑儿”,祥子穷途末路,病体奄奄地为人家做丧事时,“在马路边上缓缓的蹭”……如写虎妞为了勾引祥子,强迫他喝酒时骂他“窝窝头脑袋”,说如果不喝就“揪耳朵灌你”,不让祥子拉车就说“呕!不出臭汗去,心里痒痒,你个贱骨头!!我给你炒下的菜,你不回来吃,绕世界胡塞去舒服?你别把我招翻了,我爸爸是光棍出身,我什么事都做得出来!明天你敢出去,我就上吊给你看看,我说得出来,就行得出来!”这些个性化的口语,寥寥数语,更是闻其声如见其人,使虎妞这个老处女,这个车厂主女儿的泼辣、粗俗又工于心计的性格跃然纸上,让读者眼前仿佛就有一个老处女在勾引祥子,仿佛身临其境。

简述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

简述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

简述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老舍称得上“语言大师”,他在现代白话文学语言的创造与发展上,有着突出的贡献。

总的说来,老舍的语言呈现以下几个特色:(1)幽默风趣幽默风趣是老舍作品语言的整体风格特色。

这种幽默风趣带有北京市民特有的“打哈哈”性质,既是对现实不满的一种以“笑”代“愤”的发泄,又是对自身不满的一种自我解嘲。

老舍的小说、戏剧、散文中无不充满幽默风趣的色彩,尤其在小说中表现得最为典型。

如《离婚》中幽默风趣的语言可谓不胜枚举:写张大哥全身整个儿是显微镜和天平,“在天平上,麻子和近视眼恰好两相抵消,上等婚姻”;写老李嫌弃自己的老婆,然而自己却是“穿上最新式的西服会在身上打转,好像里面絮着二斤滚成蛋的碎棉花”等等。

(2)俗白精致老舍的语言俗白优美、雅俗共赏,并不是通俗易懂且不加修饰,直白浅露地对大众口味完全趋附、投合,而是在俗白中体现出艺术性、审美性,具有雅的色彩。

老舍的“俗”不是“庸俗”之“俗”,而是通俗,即普通老百性的日常用语;老舍的“白”就是不做过多修饰的白话,清浅通畅。

如《月牙儿》的语言就是“俗”且“白”的,没有华丽的辞藻和刻意的修辞,但又于俗白中体现出一种精致之美。

(3)饱含温情老舍作品的语言温和而不过激,虽婉而多讽,但蕴涵心酸、饱含同情。

特别是对小人物的描写,老舍的语言是宽厚温和的善意的奚落。

老舍的温情在《济南的春天》一文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作者笔下的冬天没有那么寒冷,而是温暖可爱。

(4)富含潜台词主要体现在戏剧中,如《茶馆》的第一幕中庞太监与秦仲义的舌战,充满了刀光剑影。

这些潜台词调动人们的兴味与深思,耐人咀嚼。

(5)浓郁的北京风味老舍的作品多用富有生命力的北京口语词汇,使作品充满独特的北京韵味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如《离婚》中充满了“敢情”“瞎掰”“吃劲”以及“莲花白”酒、“杏仁茶”、“酸梅汤”等市民日常生活用语;《骆驼祥子》中关于洋车夫的描写体现了独特的北京地方风味等。

(6)“谈话风”式的语言老舍“谈话风”式的语言平易自然、简练明白、朴素随性,多用白描、极少雕琢。

老舍的语言风格

老舍的语言风格

老舍的语言风格
1、老舍的语言俗白精致,雅俗共赏。

其作品语言的“俗"是建立在精细的思考与研究的基础上。

2、老舍的作品也追求幽默,一方面来自狄更斯等英国文学家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深深地打上了“北京市民文化"的烙印,形成了更内蕴的“京味"。

幽默风趣,是老舍作品语言的总体风格特色。

3、老舍是潜台词运用的大师,其代表就是《茶馆》。

《茶馆》凭借深刻含蓄的潜台词,有力地丰富了语言的内涵。

最经典的例子就是第一幕庞太监与秦仲义的“舌战”。

《茶馆》中像这样的台词比比皆是。

它引而不发,以弦外之音调动人们的兴味与深思,耐人咀嚼。

4、老舍作品成功地运用了富有生命力的北京口语词汇,使作品语言透露着独特的京韵,作品生活气息醇厚,地方风物、民情风俗真实感人。

同时用地道的北京话写北京人,具有独特的魅力,透出了北京话的神韵,显示北京话活泼的生命力和老舍驾驭北京口语的能力。

浅析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

浅析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

浅析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浅析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导语:老舍先生作为当代中国文化的巨人、“人民艺术家”、语言大师、幽默大师,他不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而且在语言的运用上也别具风格,形成了自己独具魅力的语言风格。

本文小编就为大家浅析老舍先生作品中语言特色。

老舍作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以其鲜明的创作个性和十分独特的艺术风格丰富了中国文学艺术的宝库.老舍因此获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

也被人们称为语言大师、幽默大师,对于这些美誉他是当之无愧的。

因此作为人民的艺术家、语言大师、幽默大师的老舍的作品便成了们更好的精神食粮.其作品的艺术特色也成了文学爱好者们学习和研究的根本。

因此,本文就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幽默;简练亲切、“京味”+足;自然率真、深入浅出的艺术风格略作一些探讨与同仁们共同商榷。

一、老舍作品中的“幽默”所谓的幽默指的是:有趣的、可笑的、意味深长的。

用老舍自己的话说就是:“幽默文字不是老老实实的文字,它运用智慧聪明与种种招笑的技巧,使读了发笑、惊异或啼笑皆非受到教育。

我们读读狄耿斯的,马克吐温的和果戈里的作品,便能够这个道理。

听一段好的相声,也能明白这个道理。

”“看透宇宙见得种种要素,而后用强烈的手段写画出来”①而能引人发笑者为幽默。

因此,老舍认为“嬉皮笑脸,并非幽默,和颜悦色,心宽气朗,才是幽默。

②要想得到幽默:首先要认真学习、博览群书而获得丰富的知识,它是前提,是基础。

其次善于观察,并且要思考的深刻。

再次要多读,即要认认真真地阅读一些有关幽默语言的文学作品,并且作到能领悟他们的作品内容,而从中受益。

最后要善于运用,古人说的好:学以致用。

即把自己从学习中得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的实践中去。

这样做不仅能加深理解,而且能是我们的大脑更加充实。

老舍就是这样,他不仅知识渊博,而且想的深,看得透,说的俏,因而形成了幽默的语言艺术风格。

老舍的青年时代也正是中国封建帝制的崩溃时代,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一个时代,老舍才能从小羊圈胡同走向泰晤士河畔。

人教版教材中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

人教版教材中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

人教版教材中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
人教版教材中收录了一些老舍的作品,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老舍的作品语言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白话风格:老舍的作品语言通俗易懂,运用的是白话风格,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

他以平实的语言表达人物的思想、情感和生活状态,让读者能够轻松地理解和接受。

2.口语化表达:老舍善于运用口语化的表达,使人物对话更加生动自然。

他注重人物的语言特点,通过人物的口吻和用词选择,展现了不同社会阶层和地域的特色。

3.民间色彩:老舍的作品中常常出现民间俚语、口头禅等民间语言,增加了作品的民间色彩。

他通过运用民间语言,使作品更加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展现了社会底层人物的形象和命运。

4.描述细腻:老舍善于运用细腻的描写,通过对细节的观察和刻画,使作品更加生动。

他注重环境描写和人物形象的塑造,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展现了人物内心的情感和社会背景的细微变化。

5.幽默风趣:老舍的作品中常常穿插幽默的对话和描写,给读者带来欢乐和轻松的阅读体验。

他善于运用幽默的笔调和幽默的语言,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轻松愉快的氛围。

总的来说,老舍的作品语言通俗易懂,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

他运用白话风格、口语化的表达和民间色彩,使作品更加生动自然。

同时,他的作品中描写细腻、幽默风趣,给读者带来愉悦的阅读体验。

骆驼祥子 的语言特色

骆驼祥子 的语言特色

骆驼祥子的语言特色
《骆驼祥子》的语言特色,可谓是独具匠心,充满了北京的风土人情和北京味儿。

这部小说的语言质朴自然,贴近生活,读来仿佛能听到老北京胡同里传来的吆喝声,感受到那种独特的北京风情。

首先,老舍在《骆驼祥子》中运用了平易近人的语言,这种语言风格不仅让读者容易理解,而且更能够深入人心。

他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使得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同时,老舍还善于运用北京的地方性词汇和俚语,使得小说的语言更富有地域特色,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老北京的生活场景之中。

其次,《骆驼祥子》的语言还充满了幽默和讽刺。

老舍通过幽默的笔触,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举止刻画得淋漓尽致,使得读者在欢笑之余,也能够对人物的性格有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他还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讽刺,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不公,使得小说的主题更加深刻和引人深思。

最后,《骆驼祥子》的语言还具有独特的文化韵味。

老舍在小说中融入了大量的北京传统文化元素,如京剧、曲艺、民俗等,使得小说的语言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传承了北京的文化传统。

这种文化韵味的融入,不仅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也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综上所述,《骆驼祥子》的语言特色独具匠心,充满了北京的风土人情和北京味儿。

这种语言风格不仅使得小说更加贴近生活、更加易于理解,而且更能够深入人心,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老北京的生活场景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试论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

试论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

试论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内容摘要】老舍先生作为当代中国文化的巨人、“人民艺术家”、语言大师、幽默大师,他不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而且在语言的运用上也别具风格,形成了自己独具魅力的语言风格。

本文就老舍先生的作品语言艺术特色:幽默;简练亲切、“京味”+足;自然率真、深入浅出的艺术风格略作一些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老舍语言特色幽默“京味”十足自然率真正文老舍作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以其鲜明的创作个性和十分独特的艺术风格丰富了中国文学艺术的宝库.老舍因此获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

也被人们称为语言大师、幽默大师,对于这些美誉他是当之无愧的。

因此作为人民的艺术家、语言大师、幽默大师的老舍的作品便成了们更好的精神食粮.其作品的艺术特色也成了文学爱好者们学习和研究的根本。

因此,本文就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幽默;简练亲切、“京味”十足;自然率真、深入浅出的艺术风格略作一些探讨与研究。

一、老舍作品中的“幽默”所谓的幽默指的是:有趣的、可笑的、意味深长的。

用老舍自己的话说就是:“幽默文字不是老老实实的文字,它运用智慧聪明与种种招笑的技巧,使读了发笑、惊异或啼笑皆非受到教育。

我们读读狄耿斯的,马克吐温的和果戈里的作品,便能够这个道理。

听一段好的相声,也能明白这个道理。

”“看透宇宙见得种种要素,而后用强烈的手段写画出来”①而能引人发笑者为幽默。

因此,老舍认为“嬉皮笑脸,并非幽默,和颜悦色,心宽气朗,才是幽默。

②要想得到幽默:首先要认真学习、博览群书而获得丰富的知识,它是前提,是基础。

其次善于观察,并且要思考的深刻。

再次要多读,即要认认真真地阅读一些有关幽默语言的文学作品,并且作到能领悟他们的作品内容,而从中受益。

最后要善于运用,古人说的好:学以致用。

即把自己从学习中得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的实践中去。

这样做不仅能加深理解,而且能是我们的大脑更加充实。

老舍就是这样,他不仅知识渊博,而且想得深,看得透,说得俏,因而形成了幽默的语言艺术风格。

老舍的语言风格

老舍的语言风格

四年级语文上册老舍的语言风格(1)北京韵味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老舍是用地道的北京话从事创作的一位作家。

他的绝大多数作品以北京为背景,例如,《骆驼祥子》《我这一辈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

这些作品的语言,都富有浓郁的北京特色,犹如鲁迅的作品语言富有绍兴特色,沈从文的作品语言富有湘西特色,赵树理的作品语言富有山西特色一样。

任何人读老舍的作品,都会感到语言富有北京韵味。

老舍作品语言的北京韵味,有赖于老舍的作品取材于北京下层市民生活。

他自幼生活在北京,熟悉北京,为老舍运用北京语言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老舍一向注重从市民群众的语言中汲取有益的营养。

当然,老舍创作时并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北京的地方语言,而是经过选择提炼和加工改造,然后再恰如其分地运用到作品中去。

(2)通俗明白老舍在语言运用上有着自己的一贯追求,他多次表述这种观点:“我不论写什么,我总希望能够信赖大白话;即使是说明比较高深一点的道理,我也不接二连三地用术语与名词。

”“我还保持着我的‘俗’与‘白’。

”老舍致力于“俗白”,所谓“俗白”就是语言通俗浅易,朴实无华。

自然,老舍的“俗白”并不是粗俗浅露,而是精练含蓄、耐人寻味。

比如,《北京的春节》一文,朴素自然,不事雕琢,流畅通达,明白如话,没有难懂的字,没有拗口的句子,没有文雅的辞藻,也没有欧化句式。

读起来,我们犹如在听一位长者拉家常、讲故事一样亲切有味。

曹禺说得好:“他作品中的语言更有特色,没有一句华丽的辞藻,但是感动人心,其深厚美妙,常常是不可言谈的。

”(3)幽默诙谐幽默诙谐是老舍语言艺术的一个重要特色,也是他的语言艺术区别于其他作家的语言艺术的一个突出标记。

老舍说:“文字要生动有趣,必须利用幽默。

干燥,晦涩,无趣,是文艺的致命伤。

”老舍对生活中的幽默极为敏感,并善于以机智与讽刺的形式来表现。

作为语言鲜活色彩的幽默,它往往还要借助于其他修辞手法和语言要素的综合运用,来达到预期的效果。

老舍小说经常运用夸张、比拟、讽喻、反语、谐音、曲解等修辞手法来构成幽默的情境。

老舍的语言风格

老舍的语言风格

老舍的语言风格老舍的语言风格1、北京韵味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老舍是用地道的北京话从事创作的一位作家。

他的绝大多数作品以北京为背景,例如,《骆驼祥子》《我这一辈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

这些作品的语言,都富有浓郁的北京特色,犹如鲁迅的作品语言富有绍兴特色,沈从文的作品语言富有湘西特色,赵树理的作品语言富有山西特色一样。

任何人读老舍的作品,都会感到语言富有北京韵味。

老舍作品语言的北京韵味,有赖于老舍的作品取材于北京下层市民生活。

他自幼生活在北京,熟悉北京,为老舍运用北京语言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老舍一向注重从市民群众的语言中汲取有益的营养。

当然,老舍创作时并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北京的地方语言,而是经过选择提炼和加工改造,然后再恰如其分地运用到作品中去2、通俗明白老舍在语言运用上有着自己的一贯追求,他多次表述这种观点:我不论写什么,我总希望能够信赖大白话;即使是说明比较高深一点的道理,我也不接二连三地用术语与名词。

我还保持着我的俗与白。

老舍致力于俗白,所谓俗白就是语言通俗浅易,朴实无华。

自然,老舍的俗白并不是粗俗浅露,而是精练含蓄、耐人寻味。

比如,《北京的春节》一文,朴素自然,不事雕琢,流畅通达,明白如话,没有难懂的字,没有拗口的句子,没有文雅的辞藻,也没有欧化句式。

读起来,我们犹如在听一位长者拉家常、讲故事一样亲切有味。

曹禺说得好:他作品中的语言更有特色,没有一句华丽的辞藻,但是感动人心,其深厚美妙,常常是不可言谈的。

3、幽默诙谐幽默诙谐是老舍语言艺术的一个重要特色,也是他的语言艺术区别于其他作家的语言艺术的一个突出标记。

老舍说:文字要生动有趣,必须利用幽默。

干燥,晦涩,无趣,是文艺的致命伤。

老舍对生活中的幽默极为敏感,并善于以机智与讽刺的形式来表现。

作为语言鲜活色彩的幽默,它往往还要借助于其他修辞手法和语言要素的综合运用,来达到预期的效果。

老舍小说经常运用夸张、比拟、讽喻、反语、谐音、曲解等修辞手法来构成幽默的情境。

老舍的语言风格

老舍的语言风格

老舍的语言风格老舍的语言风格1、北京韵味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老舍是用地道的北京话从事创作的一位作家。

他的绝大多数作品以北京为背景,例如,《骆驼祥子》《我这一辈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

这些作品的语言,都富有浓郁的北京特色,犹如鲁迅的作品语言富有绍兴特色,沈从文的作品语言富有湘西特色,赵树理的作品语言富有山西特色一样。

任何人读老舍的作品,都会感到语言富有北京韵味。

老舍作品语言的北京韵味,有赖于老舍的作品取材于北京下层市民生活。

他自幼生活在北京,熟悉北京,为老舍运用北京语言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老舍一向注重从市民群众的语言中汲取有益的营养。

当然,老舍创作时并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北京的地方语言,而是经过选择提炼和加工改造,然后再恰如其分地运用到作品中去2、通俗明白老舍在语言运用上有着自己的一贯追求,他多次表述这种观点:我不论写什么,我总希望能够信赖大白话;即使是说明比较高深一点的道理,我也不接二连三地用术语与名词。

我还保持着我的俗与白。

老舍致力于俗白,所谓俗白就是语言通俗浅易,朴实无华。

自然,老舍的俗白并不是粗俗浅露,而是精练含蓄、耐人寻味。

比如,《北京的春节》一文,朴素自然,不事雕琢,流畅通达,明白如话,没有难懂的字,没有拗口的句子,没有文雅的辞藻,也没有欧化句式。

读起来,我们犹如在听一位长者拉家常、讲故事一样亲切有味。

曹禺说得好:他作品中的语言更有特色,没有一句华丽的辞藻,但是感动人心,其深厚美妙,常常是不可言谈的。

3、幽默诙谐幽默诙谐是老舍语言艺术的一个重要特色,也是他的语言艺术区别于其他作家的语言艺术的一个突出标记。

老舍说:文字要生动有趣,必须利用幽默。

干燥,晦涩,无趣,是文艺的致命伤。

老舍对生活中的幽默极为敏感,并善于以机智与讽刺的形式来表现。

作为语言鲜活色彩的幽默,它往往还要借助于其他修辞手法和语言要素的综合运用,来达到预期的效果。

老舍小说经常运用夸张、比拟、讽喻、反语、谐音、曲解等修辞手法来构成幽默的情境。

老舍作品的京味”语言

老舍作品的京味”语言

老舍作品的“京味”语言导语:作品立足于民间立场,他的作品的“北京味儿”,以及以北京话为基础的俗白、凝练、纯净的语言,在现代作家中独具一格,形成了自己独具魅力的语言特色。

老舍是“京味”的源头。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出生在北京的贫民家庭里,幼年和少年时代都是在大杂院里度过的,他很了解底层的百姓生活,喜欢市井巷里的戏曲和民间艺术,这种阅历形成了老舍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京味”风格,也使他成为了京味小说的代表人。

“京味”代表了一种风格,包括作家对北京的认识、特有的人文景观的展示及展示中注入的文化趣味。

《》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也是现代中国一部杰出的长篇小说,老舍作品的“京味”在这部作品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景物描写小说写祥子从混乱的军营中牵出三匹骆驼,卖了35元钱,而后走到北京城郊的时候,通过对古都那种平和静谧的景物描写,恰到好处地衬托出了祥子当时的心情。

在烈日与暴晒下拉车的祥子,对北平熟悉变化莫测的天气的感受,既切合北平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祥子特定的人物身份相一致,体现了老舍对故乡环境的熟悉。

“京味”正是这种主观情愫与对北京社会环境结构的客观描写的统一。

二、语言运用老舍在语言的运用上,得力于其对北京市民语言的熟悉,形形色色的人物语言通俗朴实、生动鲜明、“京味”十足,说得严重点,有点类似北京“京油子”的“耍嘴皮”。

小说人物的语言是以北京方言为基础的。

老舍习惯运用北京市民俗白、简洁的方言,用老舍自己的话说就是“把顶平凡的话调动得生动有力,烧出白话的‘原味儿’来”。

如祥子的.语言,厚实而朴拙,他在第一次买车时,由于心情激动,只会说:“我要这辆车!”卖车的车主夸耀车好,希望加价时,祥子还是那句话:“我要这辆车!”从祥子的语言中,透露出祥子的憨厚和淳朴。

高妈劝祥子放钱:“告诉你,祥子,搁在兜儿里,一个子儿永远是一个子儿!放出去呢,钱就会下钱?没错儿,咱们的眼睛是干什么的?瞧准了再放钱,不能放秃尾巴鹰。

四世同堂得语言特色

四世同堂得语言特色

四世同堂得语言特色《四世同堂》的语言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口语化:老舍在《四世同堂》中运用了大量的北京口语、俚语和方言,使得作品具有浓郁的地道北京味儿。

这种口语化的语言风格使得作品读起来亲切自然,同时也反映了老舍对于底层人民生活的深入观察和体验。

2. 生动描绘:老舍在《四世同堂》中运用了丰富的描绘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使得作品中的场景、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例如,在描写小羊圈胡同时,老舍写道“胡同里没有车马,没有喧哗,只能偶尔听到一两声犬吠”;在描写祁家大门时,他写道“大门虽敞着,可并不大开,因为门钉与门环已在暗中发出不便明言的响声”。

这些生动的描绘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北京的市井气息和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

3. 讽刺幽默:老舍在《四世同堂》中运用了大量的讽刺和幽默手法,对于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和陋习进行了尖锐的批评。

例如,通过描写冠晓荷为了讨好日本人而不惜出卖灵魂的行为,讽刺了那些奴颜婢膝、卖国求荣的人;又如通过对祁瑞丰贪图金钱和权利的描写,批判了权力对于人的腐蚀作用。

同时,老舍的讽刺幽默也是充满了生活情趣和智慧的,读来让人忍俊不禁。

4. 叙事流畅:老舍在《四世同堂》中采用了传统的叙事方式,以祁家四代人的命运为线索贯穿始终。

他的叙事语言流畅自然,情节安排紧凑,让人读起来有一种畅快淋漓的感觉。

5. 富含哲理:老舍在《四世同堂》中通过人物的语言和事件,表达了许多深刻的哲理思考。

例如在描述祁瑞宣的内心矛盾时,老舍写道“一个亡了国的人去给敌人鞠躬敬礼,还能有点人的气味吗?”这句话不仅揭示了祁瑞宣的内心挣扎,也反映了老舍对于民族尊严和人性的深入思考。

总之,《四世同堂》的语言特色丰富多样,既有口语化的特点,又有生动描绘、讽刺幽默、叙事流畅和富含哲理的表达。

这些语言特色使得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内涵,也使得老舍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文学大师。

老舍小说语言的选择

老舍小说语言的选择

⽼舍⼩说语⾔的选择语境的制约机制与⽼舍⼩说语⾔的选择安红岩语境是⼀个完整的系统,它是由具体的语境因素按照⼀定的结构关系结合⽽成的统⼀体,同时,语境系统⼜是⼀个动态的结构,它既与不断变化的环境有关,⼜与⽣存于环境中的⼈的主观条件紧密相联。

具体的语境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产⽣了语填对语⾔使⽤的统⼀要求,这种要求实际上就是语境对语⾔选择的⼀种制约.制约⼩说语曹的语墟因素很多,⼤致可分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个⽅⾯.客观因素包括时间、地点、对象等等,主观因素包括使⽤语⾔的⼈的⾝份、思想、性格、职业、隆养、处境tJ⼼情等。

这些因素在内、外语境中部存在,协调、统⼀地制约着作家对语⾔的选择,只不过主,客观因素各因⼦在内、外两个语境机制中的运⾏轨迹有些不同罢了。

⼀、外语境诸因素的制约1.客观因素的制约作⽤①时间(Time)指作家所处的时代环境⼀Tl,②地点(Plac~)指作家⽣长、⽣活的地域环境⼀Pl:⑧对象(ObiecO指作家⾯对的读者群⼀O ⼩说语⾔受时代环境的制约,作家所⽣存的时代环境制约着作家对语⾔的选择,⾸先是时代环境对作家⼼灵产⽣的巨⼤影响,它压迫着作家对时代的⼀种认知⼼理,从⽽使作哀以⼀种特殊的⼼态和热情投⼊到创作中去.⽽这种特殊的⼼态往往也就决定着作家投⼊创作前所追求的⼀种预先的语育表达效果,是⽆情地鞭鞑、讽刺,还是委婉地揭露?是幽默风趣、豁达⼈⽣还是抑郁、沉闷、消极地抗争?这种表达效果亦即⼩说的语育基谓-在外语境中这种语⾔基调尚是⼀个⽆形的东西,是⼀种萌⽣于作哀⼼态上的艺术设想,⽽⼀旦到了内语境,它则以有形的语盲⽂字的独特选择完成了它的设想,成为艺术现实——语⾔的艺术现实.其次,任何⼀个作家都有⼀个激发其创作欲的时代环境,任何⼀部⼩说也都有其产⽣的时代环境,⽽⼩说本⾝从语⾔的运⽤上便也隐约留有时代的痕迹.作家把握时代特征,尤其是时代的语⾔特征,就使得作品有极明显的时代风格,⽽最直接的表现就是那些特定时代特有的词语的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境的制约机制与老舍小说语言的选择安红岩语境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是由具体的语境因素按照一定的结构关系结合而成的统一体,同时,语境系统又是一个动态的结构,它既与不断变化的环境有关,又与生存于环境中的人的主观条件紧密相联。

具体的语境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产生了语填对语言使用的统一要求,这种要求实际上就是语境对语言选择的一种制约.制约小说语曹的语墟因素很多,大致可分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客观因素包括时间、地点、对象等等,主观因素包括使用语言的人的身份、思想、性格、职业、隆养、处境tJ心情等。

这些因素在内、外语境中部存在,协调、统一地制约着作家对语言的选择,只不过主,客观因素各因子在内、外两个语境机制中的运行轨迹有些不同罢了。

一、外语境诸因素的制约1.客观因素的制约作用①时间(Time)指作家所处的时代环境一Tl,②地点(Plac~)指作家生长、生活的地域环境一Pl:⑧对象(ObiecO指作家面对的读者群一O 小说语言受时代环境的制约,作家所生存的时代环境制约着作家对语言的选择,首先是时代环境对作家心灵产生的巨大影响,它压迫着作家对时代的一种认知心理,从而使作哀以一种特殊的心态和热情投入到创作中去.而这种特殊的心态往往也就决定着作家投入创作前所追求的一种预先的语育表达效果,是无情地鞭鞑、讽刺,还是委婉地揭露?是幽默风趣、豁达人生还是抑郁、沉闷、消极地抗争?这种表达效果亦即小说的语育基谓-在外语境中这种语言基调尚是一个无形的东西,是一种萌生于作哀心态上的艺术设想,而一旦到了内语境,它则以有形的语盲文字的独特选择完成了它的设想,成为艺术现实——语言的艺术现实.其次,任何一个作家都有一个激发其创作欲的时代环境,任何一部小说也都有其产生的时代环境,而小说本身从语言的运用上便也隐约留有时代的痕迹.作家把握时代特征,尤其是时代的语言特征,就使得作品有极明显的时代风格,而最直接的表现就是那些特定时代特有的词语的运用。

比如,如果小说中出现诸如It鬼子、日寇、沦丧、汉奸”等词语,则其时代背景必为抗日时期;而“狗崽子、黑五类、红卫兵、造反派”等词语则是在“文化大革扩时期的专用语,语言的时代特征是小说时代精神的语言体现,一个好的作家要善于把握、捕捉体现时代精神的语育,而一部好小说,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整体语言基调;一个好作家也基本有一个统一的语言基调脉络。

语言基调可以说是一部小说语言风格的一个方面,也可以说是作家的语育风格的—个侧面.地域环境也制约着作家对语言手段的选择,这主要体现在词汇的选择上.对于作家来讲,他所依存的地域环境里的生活方式,讲话方式,用语特征等都会随着他的习惯在其创作中流露出来.如果作家创作的小说是以其生活的同一地域环境为背景,则小说中人物的语言也应该具有浓厚的该地方色彩,这样才能使人物贴近生活从而真实可信.如果作家创作的是与其原来不同地域不同生活习惯的人或事,就应该注意改变其原有的讲话习惯而应符合小说奉身的地域环境,换句说话,也就是小说中人物语言应有其生长、生活的地方味,这样才能使元生活(指作家自身经验的生活,它是构成内语境拟想的现实生活的基础,所以称之为“元生活’)通过作家对语盲的有效选择活生生地在小说中再造出来。

地域环境的这种制约对作家提出了要求:选择怎样的语盲去写才能既不失地方色彩,又能顾及到普遍的读者群?这并不是容易解决的问题,平庸的作家永远都不会兼顾好这两者,只有对汉语言掌握娴熟又有深厚生活基础的大师们才能做到,老舍便是这样的一位大师,他生在北京,长在北京,描写的仍是北京,京腔、京调、京味、京韵使他的小说为我们展示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京城市井生活图,如老舍对北京方言俗语的运用,对歇后语乃至谚语的运用,为其小说增加了真实感,亲切感和幽默感.比如;‘大人全憋着一肚子委屈,可不就抓个碴儿吵一阵吧.’(《柳家大院,》‘志方,我看你得意得出奇呀,敢跟我嘴儿来嘴儿去的.”((女店员))但是,老舍并没有在地域环境的制约下盲目沉浸在地方色彩里,他总是在适当的地方和时候运用方言俗语.正象老舍自己所说:‘在小说与话剧里,为了使人物与背景鲜明,往往非用一些土话不可,但是我们要留神,别用得太多,我们得设法敦我们的语盲既带一点地方色彩,又大体上容易敦一般人看得懂.[1]对象也是较重要的客观语境因素,对于作者来讲,他的对象是读者.这一客观因素的制约却取决于作家主观的追求,是力求清浅俗自述是探奥晦涩,这要看作家想拥有一个怎样的读者群了.老舍的创作是为普遍的民众,他所追求的是俗,是文字清浅,这种在外语境机制下的客观因素制约中的主观追求,进入到内语境,就成为后面我们将要谈到的重要语盲特色之一,即平常词语的艺术化及口语句式的运用等.再来看客观因素对老舍创作心态的影响.老舍生活的时代,是一个虽生若死的痛苦挣扎的年代。

从他一降生起,祖国的大好河山就已被肢解,在清王朝表面富足繁华的景象背后,充塞的是穷人的血和泪,动荡与不安.灾难与耻辱的时代环境在老舍的心灵里埋下了困惑不解、挣扎与力图解脱的种子,而他的诞生地北京,这座历史悠久,令族人骄傲的名城,却充满了矛盾,“它污浊,它美丽,它衰老,它活泼,它杂乱,它安闲……”[2]地域环境、社会环境自身的矛盾从一开始就伴随着老舍的生长,而随之而来的伟大的“五四”运动在冲击旧中国的同时,也冲击着老舍的内心世界,他开始以朴素的民主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来认识社会和自己,要求民主、自由、个性解放,而政府的腐败,学界的黑暗以及他对教育改革的失望,使理想与现实永远处在一道错位的夹缝中.这种特定的客观因素,在年轻的老舍的心理打上了深探的烙印,如何才能真正表现并揭露这个现实的、丑陋的、畸形的社会呢?老舍选择了幽默,即以幽默、诙诣的语盲基调来嘲弄甚至讽刺这个特殊的时代,特殊的社会.可以说,老舍的这种幽默——幽默的心态,幽默的语言,正是时代等客观语境因素为其创造的一个必要条件.2.主观因素的制约作用外语境机制中的主观因素是指作家个人的身份、思想、性格、修养、处境、心情等.它主要制约着作家对小说的叙述语盲的选择.不同作家个人的思想、生活经历、兴趣爱好、性格、语言修养的不同,形成不同的语盲习惯而表现出作家不同的语盲风格,时代环境、地域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对作家的心态的影响是客观的:而作家对时代、对社会的感受与接受程度则需要透过自己世界观的折射,这却是主观的.‘正因为这样的加工,所以伟大作家的语盲是有‘个性’的,这种个性就构成了他们独特的风格”[4]所以,我们可以说,叙述语言是作家在自身受制的语境下选择的一种表达方式,是作家语言个性或日常语盲风格的最集中体现,是由个人主观因素造成的对语盲手段的选择.当然,主观因素也影响作家的创作心态,这是一种主观心态,它与客观因素造成的心态合力影响著作家对小说叙述语盲的选择,从而形成整部作品应有的语盲基调,表现出独特的语盲风格.在这里,我们也正可以借助上面的论述,来说明我之所以选择老舍的小说语言作为研究的对象而没选用与其小说同样杰出的戏剧作为研究的缘由.我的这种选择,并不是说老舍的戏剧乃至其他的作品不重要,而是由于小说更能完整、全面地体现老舍对语盲的独特的艺术选择.虽然老舍的戏剧创作同样举足轻重.但从全面分析作家的语盲个性来看,剧本语盲只是‘用以指导舞台演出的,在舞台上,剧情主要靠人物的行动和对话来表现,所以在剧本中,作者的叙述语育就萎缩为干巴巴的臂台挺示’了”[5].而小说语言既有作者的叙述语害,又有人物对话语盲,并且作者独特的语盲风格正是主要体现在由外语境主、客观因素制约下的叙述语言上,因为‘人物语盲必须符合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诧俏皮就俏皮,该严肃就严肃,作家不能随心所欲地设计,[6]所以,叙述语言就更能体现作家的语言风格.出身于旗人之家的老舍,他秉承了旗人的美好素质,好客、待人热忱,有求必应,豪放、宽厚,而母亲的坚忍和乐观又给老舍的性格以无形的影响和熏陶.正如老舍自己所说:‘我自幼便是一个穷人,在性格上又深受我母亲的影响——她是个宁挨饿也不肯求人的人,同时对别人又是很义气的女人.穷使我好骂世,刚强使我容易以个人感情与主张判断别人,义气,使我对别人有点同情心”[7]这种性格就培养他能够乐观地对待人或事,以轻松的、嘲弄的态度对待黑暗、沉重的现实,以诙谐、幽默的语言描述畸形社会中的人或事,这种性格(以及性格决定下的思想、心情等)就为他的幽默的小说语言的选择提供了一个充分的条件.极高的语言修养与深厚的语言功底,以及对中国古劓、说(儒林外文》等的讽刺手法和狄更斯等伟大作家的幽默、调刺方法的借鉴,加之老舍对汉语言特点及规律的深刻了解,对北京人、事、地的方盲俗语的熟悉,使得老舍能够灵活、高超地运用丰富独特的民族语盲创造出独具语言魅力的小说,并为老舍小说语言的幽默提供了必然而且可能的选择.这种语盲特征几乎贯穿于他一生的小说创作,从最早的(老张的哲学),到后期耒全都完成的自传体小说(正红旗下,,并且,这种幽默的语言的选择始终是源于他的上述的那种创作心态,归根到底,是潭于外语境制约机制的制约。

从老舍的小说中我们可以随意撷取许多这样的幽默的例子:①北京的民警是最服从民意的。

只要你穿着大衫,拿出印着官衔的名片,就可以命令他们,丝毫用不着顾忌警律上怎么怎么。

假如你有权势,你可以打电话告诉警察厅什么时候你在街上拉屎,一点不错,准有警察替你净街.《老张的哲学》(对警察趋炎附势的幽默讽刺.)②(龙树古)他在十八岁的时候,他父母把东城罗老四驾下的大姑娘,用彩绣的大轿运来给他做媳妇,那位大姑娘才比他多七,八岁.而且爱他真似老蛆姐一样,有时候老夫妇不在家,小夫妇也开过几次交手战,可是打架与爱情无伤,打来打去,她竟自供献给他一个又白又胖的小女孩——龙凤.(老张的哲学》(对龙树古婚姻的戏谑描写.)③邱先生的夫人非常文雅,只是长像不得人心,瘦小枯干,一槽上牙全在唇外休息着。

《离婚》当然,仅就小说的幽默、讽刺而言,它是时代因素压迫作家心理产生的抗争心忘与揭露手段,是当时一种共同的民族心态,记录了所有发现梦醒后无路可走的作家的痛苦、不满和要求变革的共同情绪。

所以幽默讽刺并非老舍所独有,关键的区别在于老舍为其幽默所选择的语言方式和语言手段,这是其语言风格量与众不同的地方,也正是其幽默与众不同之所在.关于老舍的这种特殊语境下的特别的语言手段的选择我们将结合内语境中的情境展开详细论述.二、内语境诸因素的制约1.主、客观因素与老舍对语言的选择时间(T,)小说内容反映的时代环境,地点(P:)小说事件发生及人物活动的地域环境,影响到小说具体人物语育的运用,使作品或多或少,或浓或淡地染有地方色彩.P2依附于P1.因为作家不可能选择他不熟悉的语言(或方富)进行创作,对象(O2)主要指小说中交际的双方亦即人物话语的发出与接收的特定对象.一般地讲,一部小说总有一个相对稳定、统一的时代环境.即小说讲述的事件是在同一时代背景之下,但对于小说事件的铺展时间跨度很长或小说在叙述结构上采取的不是顺序,而是打乱时空界限,插叙或倒叙等,则小说的时间处于波动状态,在小说的主要时代背景中不时插入不同时段,这是特殊情况,对这类作品可另当别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