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高三下学期语文一轮检测试卷
辽宁省高三下学期语文开学质检试卷(I)卷
辽宁省高三下学期语文开学质检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 他这人很有意思,喜则开怀大笑,怒则切齿拊心,悲则发上指冠,乐则得意而忘形。
B . 许多经济专家指出,皖江城市电子商务带发展论坛不能只是坐而论道,“论”完了就走,而是要通过论坛达成共识,搭建平台,最终变成实体的项目。
C . 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的出。
D . 近几个月来,国家有关部门开始联手,严厉打击在金融市场上翻云覆雨的“资金贩子”。
2. (2分) (2019高一上·肇庆期末)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通过一系列网络安全参与活动和成就展示,吸引了众多业内专家为网络安全事业发展建言献策,有力地推动了全民共同参与网络安全建设。
B . 古建筑自从过度开发以后,有的地方就总按捺不住朝“开发”上走,还以“要发展要吃饭”为理由,把好端端的古建筑搞得丧失了历史风貌。
C . 虽然热爱事业和尽职尽责是职场伦理,然而对事业的热爱不等于对某家单位的留恋,在岗位上尽职尽责也并不意味着不会没有另觅高枝的想法。
D . 有些干部工作时专挑“因风吹火,费力不多”的小事情做,对需要下苦功夫才能做成的大事情就回避,只是把口号喊得震天响,却不见行动。
3. (2分) (2020·浙江模拟) 假如在下列不同场合里说话,最得体的一项是()A . 同学请你帮忙出黑板报,你说:“马上学业考试了,没空!”B . 同学要求你为某事保密,你说:‘‘我向来一言九鼎,你放心!C . 你在教室拖地,碰到同学的鞋子,你说:“对不起,没有弄脏吧?”D . 你在一次会议后感言:“今日亲聆诸位先贤的高论,真是茅塞顿开。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8分)4. (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辽宁省高三下学期语文一模试卷(II)卷
辽宁省高三下学期语文一模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1分)1. (6分) (2015高二上·延边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文艺批评是整个文化生态中重要的一环,是富于智慧的人们对于文艺现象的评说与解释,批评言说的必要,在一个文艺蓬勃发展的年代里显得尤其突出,这是出于精神创作生产规律的一种必然需求——一切来源于人类精神创造的自觉冲动,因为,只有精神创造能够使人类更加明白自身的使命与高贵,知道这个世界的无限丰富多彩及浩瀚可靠。
正是文艺批评,遵循着自身的规律,与作家艺术家们精神创造的努力同行,以自己的见识、智慧、力量,含蕴历史烟云、揭示人类内心,见证时代进步的一些关键时刻,助益于人性进步。
但要意识到,批评很可能是一种最讲究发现的艺术,优秀批评家须像法国作家法郎士指出的那样,延伸各自灵魂在杰作中的探险,不落后于时代与艺术,从而让自己的言说经得起时间考验。
文艺评论之为探险,其中一个题中之义,是要找寻有益的价值。
文艺创作作为饱含价值取向的精神劳动,是由艺术地反映生活,审美化地评判生活来实现的。
世界上不存在没有价值裁定和是非观的文艺作品,正如不存在没有意义的话语一样。
俄罗斯著名文学批评家杜勃罗留波夫说过,真正的批评“应当像镜子一般使作者的优点和缺点呈现出来,指示他正确的道路,又向读者指出应当赞美和不应当赞美的地方”,文艺评论要增强价值评判意识,是由其言说的理性、引领性所决定的,批评主体按照一定的理论主张和标准,对文本和文艺现象进行分析、鉴别、阐释、判断,从而作用于文艺现实,通过理性评判,对作品和文艺现象做出价值判断,对其文本意义进行适当的价值裁定,表达批评者的立场、观点和价值取向,才能完成文艺评论的使命。
人们需要文艺批评,很大程度上在于希望看到文艺评论对文艺现象、思潮、作品的理性评判和估价。
没有价值判断的文艺批评会使言说陷于无灵魂、琐碎与苍白。
辽宁省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语文试卷A卷
辽宁省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语文试卷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6分)1. (6分) (2016高三上·莆田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我国古代传统文化典籍中,“天下”一语自先秦发轫,迄于明清,世代沿用,屡见不鲜。
作为一个具有久远生命力的词语,它既有其一以贯之的基本词义,又伴随历史的演进而被赋予新的内涵。
在中国古代,“天下”一词具有深邃的文化内涵,其间所反映的人文情怀尤其值得注意。
先秦时期,“民”的因素已经被引入到“天下”的意义中。
如《论语》中的“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孟子》中论述“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
这里的“天下”是天下之人的意思,亦即天下的百姓。
更为典型的是《孟子•梁惠王下》的记载,齐宣公问孟子:“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这里的“天下”无疑应当理解为“百姓”或“民众”,是我国古代“民本”思想所体现的以百姓为天下的观念。
这种思想发展至北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吟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一词的人文观念继续向前拓展。
《岳阳楼记》所用“天下”一语,读者于其后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呼之欲出的“百姓”二字。
身为北宋名臣,目睹日渐加深的内忧外患,国家命运、民生艰难每每牵动范仲淹的思绪,他还在《奏上时务疏》中不厌其烦地阐述:“以德服人,天下欣载;以力服人,天下怨望。
”“勿为苛酷,示天下之慈也”“不兴土木,示天下之俭”“舍一心之私,从万人之望,示天下之公”。
可以看出,“天下”一语固有的地域概念,已经明确地向人文领域拓展,这里的“天下”更多抒发的是一种强烈的忧国情怀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是一种自觉的主体意识。
风俗文明概念的引入,是“天下”一词向人文领域拓展的最重要表现,这是由顾炎武的《日知录》来宣告完成的。
辽宁省宽甸二中高三最后一模语文试题.pdf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经典的歪曲、亵渎是一种文化病象 温儒敏 如果把对经典的解构与颠覆作为一种特别的阐释或再创作,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表现为对权威与传统的轻蔑、歪曲与亵渎,并和商业操作结盟,“恶搞”成风,就是一种文化病象。
颠覆经典是常有的事情。
历史上有时要突破权威或者惯性思维,往往也通过质疑甚至颠覆经典来进行。
如“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也曾以激进的姿态批孔、批判经典,甚至说了许多偏激过头的话。
但他们这种颠覆绝对不同于今天的“恶搞”,也不只是为了显示反叛,更不是为了牟利炒作。
他们多带有使命感,是严肃的、有选择、有标准的颠覆,目的是打破封建牢笼和旧思想的束缚,唤起革新社会的激情,这种对经典的颠覆是有历史理由的,也是合理的。
而现在我们常常看到的对经典的颠覆,不能说全都没有一点批判性,有的或许能权充消闲的文化快餐,但多数与传媒出版商的商业炒作搅到一块儿,就卷进无标准的混乱状态中,为了大赚一笔而标新立异,只能制造文化垃圾,谈不上什么合理性了。
而事实上,“无厘头式”的“经典”对尚不具备分辨美丑能力的学生却具有无比的吸引力。
学生不喜欢读经典并不奇怪。
因为他们和经典有历史距离,他们对语言和形式可能很隔膜,当然也有年龄因素,生活经验与理解力限制了对经典的了解。
加上年轻人比较好奇,有叛逆性,学校与老师越是要求他们读的经典,他们就可能越不喜欢,反而青睐那些“恶搞”的“无厘头式”的作品。
特别在网上,自由发表不受拘束,调侃、嘲弄和颠覆的言论方式可以大行其道;视频技术的出现,更使得“糟改”和“恶搞”经典作品成为时髦新风尚,这些也都可能影响到青少年的思维与表达。
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高三5月模拟(一)语文试题
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高三5月模拟(一)语文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9分)1. (6分)(2016·广安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美国文化人类学者克利福德·吉尔兹曾提出著名论断:“法律是一种地方性知识。
”法国启蒙思想家、法学理论奠基人孟德斯鸠在其名著《论法的精神》中试图从地理、宗教、民情、风俗中追寻法的精神。
他们虽然都没有洞悉法最终根源于特定社会的经济物质条件,但都从德与法的关系角度,阐释了一个民族的德性惯习极大地影响到法的内容与形式。
在这个意义上,德与法相互交融,德乃人们心中之法。
道德是人们心中的法律,法律是成文的道德。
法律与道德相互促进与融合的成熟形态,即表现为法律信仰与法治观念,亦即形成法律至上的规则意识。
法治成功的内在标志,是法律被民众所普遍尊重和信仰,而不是畏惧、忌惮法的强制力,即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于日常社会生活之中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引导并赢得“人心”,法律与道德并非浑然一体。
一般而言,国人擅长整体性和综合性思维方式,因而常常容易将道德与法律做一体性认识和处理,然后如太极八卦一般,讲究两者的相互转化。
这也是中国古代法律道德化与道德法律化的根本原因之一。
然而,现代社会,道德与法律相对分离,法律获得相对独立性和自足性,有助于形成适应现代工商业社会生活的法律体系、树立法律权威、构建现代法治国家。
当然,在分析法律的相对独立性、看到法律与道德相对分离的同时,充分认识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一致性,对法治国家建设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法律与道德相对分离的命题,既解释了在社会稳定时期,法律可以作为相对独立的系统看待,又肯定了道德与法律的作用其实难以决然剥离。
但是,当命题转向治国方略,亦即究竟是“依法治国”为主,抑或是“以德治国”为要,答案当然毫无疑问地指向前者。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主次有序,依法治国是主体,以德治国为辅助,这是由法律与道德自身属性所决定的。
辽宁省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检测(一)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卷(一)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民族意识即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民族特征之一。
指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凝结起来的表现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心理状态。
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是在民族共同地域、民族共同经济生活及历史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形成的,往往与民族的历史遭遇和所处地位有密切关系。
民族共同心理素质通过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特点表现出来。
例如建筑的艺术和风格,住宅的安排和使用,语言、文字、音乐、舞蹈、戏曲、饮食、服饰的特点,以及社会风尚、节日和民族传统等,都表现出一个民族的性格、情操和爱好。
民族的共同心理素质是不能离开民族文化而存在的。
任何一个民族的人们都热爱本民族的历史和优良的文化传统,习惯于本民族的习俗、生活方式,并关切它们的存在和发展,这种表现,通常称为民族感情。
在阶级社会里,由于民族内部存在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因而在民族意识和民族感情中渗透着不同的阶级意识因素。
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是在民族共同地域、民族共同经济生活及历史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形成的。
有的还与宗教信仰有密切关系。
在形成过程中,一定的人们逐渐意识到他们属于一个民族。
这种民族自我意识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具有很大的稳定性。
有些民族的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甚至民族共同语言等特征都已发生变化,但他们的民族自我意识仍然明显存在,成为维系该民族的重要因素。
民族的共同心理素质往往与民族的历史遭遇和所处地位有密切关系。
一些处于受歧视和被压迫地位的民族,对其他民族存有隔阂和不信任心理,对于伤害本民族尊严和民族平等的行为颇为敏感。
民族共同心理素质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各民族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广泛、频繁,民族的传统和生活习俗等随之发生变化,民族的性格、情操和爱好也不能不发生变化。
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高三下学期语文第一次在线月考试卷
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高三下学期语文第一次在线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36分) (共3题;共36分)1. (9分) (2016高三上·大庆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刘文典:世上已无真狂徒徐百柯2005年岁末,红学界颇不安宁,于是遥想当年,西南联大教授刘文典这样讲《红楼梦》:其时天已近晚,讲台上燃起烛光。
不久,刘文典身着长衫,缓步走上讲台,坐定。
一位女生站在桌边用热水瓶为他斟茶。
先生从容饮尽一盏茶后,霍然站起,有板有眼地念出开场白“宁-吃-仙桃-一口,不-吃-烂杏-满筐!仙桃只要一口就行了啊……我讲《红楼梦》嘛,凡是别人说过的,我都不讲;凡是我讲的,别人都没有说过!今天给你们讲四个字就够了。
”于是他拿起笔,转身在旁边架着的小黑板上写下“蓼汀花溆”四个大字。
这次讲座原定在一间小教室开讲,后因听者甚众,改为大教室,还是容不下,只好改在联大教室区的广场上,学生席地而坐,洗耳恭听刘教授高论。
刘氏在西南联大开《文选》课,不拘常规,常常乘兴随意,别开生面。
上课前,先由校役提一壶茶,外带一根两尺来长的竹制旱烟袋,讲到得意处,就一边吸着旱烟,一边解说文章精义,下课铃响也不理会。
有一次,他却只上了半小时的课,就忽然宣布说,今天提前下课,改在下星期三晚饭后七时半继续上课。
原来,那天是阴历正月十五,他要在月光下讲《月赋》一篇。
有学生追忆:届时,在校园里月光下摆下一圈座位,他老人家坐在中间,当着一轮皓月大讲其《月赋》,“俨如《世说新语》中的魏晋人物”。
刘文典讲课时,同样是守旧派人物的吴宓也会前去听讲,而且总是坐在最后一排。
刘教授闭目讲课,每讲到得意处,便抬头张目向后排望,然后问道“雨僧(是宓的字)兄以为如何?”每当这时,吴教授照例起立,恭恭敬敬地一面点头一面回答:“高见甚是,高见甚是。
”两位名教授一问一答之状,惹得全场为之暗笑。
一日,日机空袭,警报响起,联大的教授和学生四下散开躲避。
辽宁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辽宁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据媒体日前报道,我国的河北宽城传统板栗栽培系统、安徽铜陵白姜种植系统和浙江仙居古杨梅群复合种养系统三项遗产系统顺利通过专家评审,正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至此,我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增至22项,数量继续保持世界首位。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先民创造了璀璨的农耕文化,农业文化遗产正是其中的光辉典范。
既不同于文化遗产对文化的倾情关注,亦不同于自然遗产对自然的特别强调,作为一种命名相对较新的遗产类型,农业文化遗产多指人们根据各地自然生态条件而创造和发展出的传统农业生态系统和景观。
它们是人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所处环境动态适应的真实写照,不仅蕴藏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农学智慧,浸透着“天人合一”“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哲学思想,而且嵌套产生了一系列特定的民俗文化,具有独特的多重价值,并持续产生着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①从北方的内蒙古敖汉旱作农业系统到南方的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从东部的黑龙江抚远赫哲族鱼文化系统到西部的新疆吐鲁番坎儿井农业系统……目前,我国已认定188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遍布全国31个省(区、市)。
这些丰富多彩的农业文化遗产以“活的方式”讲述着鲜活的生态保护和发展故事,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了宝贵的中国智慧。
它们与博物馆里的文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一起,共同勾勒出中华文明壮丽的文明景观,共同守护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密码。
农业文化遗产是一种活态的、至今仍在生产领域发挥作用的生产系统。
因此,对于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最根本的还在于“用”,在利用中实现传承和保护,不断释放其价值。
②农业文化遗产地多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良好的生态条件,并保留浓郁的地方特色景观和民俗文化,具有一定的品牌价值,这为下一步发展休闲农业、生态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等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基础和条件。
辽宁省高三下学期语文线上统一测试试卷(I)卷
辽宁省高三下学期语文线上统一测试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6高三上·潍坊期末)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以下小题坝上的雪有时候下得很认真,有时候又猛烈得忘忽所以。
积雪很深,能(没/漫)了行人的膝盖。
雪花由无数冰晶构成,所以什么颜色的光照在上面,就是什么颜色的反射光。
结满雾淞的树林,随着太阳的升起、落下,(变幻/变换)出五彩纷呈的景致。
晨间,阳光映照在落叶松上,光线的反射作用就让树林披上一层绛红。
随着太阳的升高,光线的色温也跟着变化,树梢的颜色也渐渐变成淡黄,最后(呈现/显示)出晶莹剔透的雪白。
傍晚,___________,直至天际最后一缕蓝紫的暮光消失。
无论是晨间或者傍晚,光线让人们享受着一场梦幻般的视觉盛宴,如同置身童话的世界,___________。
谁言冬日的荒原都是一片肃杀景象?(1)文中划线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 雾凇忘忽所以B . 绛红晶莹剔透C . 映照视觉盛宴D . 置身肃杀景象(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 漫变幻显示B . 没变幻呈现C . 没变换显示D . 漫变换呈现(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广袤的雪原则被阳光染上一层浅浅的橙红以至于沉醉其中而不愿醒来B . 阳光则把广袤的雪原染上一层浅浅的橙红沉醉其中的人们不愿再醒来C . 广袤的雪原则被阳光染上一层浅浅的橙红沉醉其中的人们不愿再醒来D . 阳光则把广袤的雪原染上一层浅浅的橙红以至于沉醉其中而不愿醒来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6高一上·重庆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在文学批评研究中,人们往往以“不平则鸣”来阐释诗人作家的不幸和痛苦生活遭遇对于创作的积极作用,并且把它与“发愤著书”“穷而后工”作为同一理论源流。
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高三下学期语文线上测试(四)
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高三下学期语文线上测试(四)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20高三下·汉中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的大运河是先人赠给我们的需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的流动文化。
2500 年来,它是运河两岸人民世世代代生存的沃土,见证了两岸人民痛快淋漓的劳作场面,也承载了两岸人民滚滚而来的乡愁记忆。
随着大运河进入世遗时代,千年运河需要出使新征程,勇担新使命,焕发新生机,这些是其不可回避的历史选择,(),这也将是我们的行为准则和依据。
我们要援古证今,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将运河文化传承下去的同时创造出新的经济价值——运河生态休闲绿带。
这需要通过把运河两岸景区勾连起来,放大旅游功能的方式,协调重组不同地区的旅游资源,同时抓住运河通水复航的机遇,引进民间资本与政府共同建设,使人与运河和谐共生,从而衍生出相关产业。
《遇见大运河》就是运河相关产业的典型代表,历经三年的创作打磨,以现代舞形式展示了大运河被开凿、被建设、被遗忘和被保护的过程,包含了真实、完整的文化遗产对现实命运的思考和判断。
运河承载千年文化,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厚重遗产,它定要与当地环境协调,与当地居民生活适应,才能获得新生。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新的理念和新的思路使我们确立新的选择B . 新的选择要求我们确立新的理念和新的思路C . 我们确立的新理念和新思路体现着我们的选择D . 我们对新理念和新思路的确立,影响着我们的选择(2)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 . 这简直就是——说得不客气点——无耻的勾当!B . 我们舔盐,眼睛看着远方,但谁也不敢嚼盐。
嚼——盐?那可太厉害了。
C . 长长的一带沙滩上,满放着些藤篓子——实在是些轿式的藤椅子……D . “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
辽宁省高三下学期第一次统练语文试卷C卷
辽宁省高三下学期第一次统练语文试卷C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15分)1. (15分) (2019高一下·温州期中) 阅读下面《品质》的选文,完成各题。
有一天,我有机会跟他谈了一件事,我忘不了那一天。
我对他说:“格斯拉先生,你晓得吗,上一双在城里散步的靴子咯吱咯吱地响了。
”他看了我一下,没有做声,好像在盼望我撤回或重新考虑我的话,然后他说:“那双靴子不该咯吱咯吱地响呀。
”“对不起,它响了。
”“你是不是在靴子还经穿的时候把它弄湿了呢?”“我想没有吧。
”他听了这句话以后,蹙蹙眉头,好像在搜寻对那双靴子的回忆;我提起了这件严重的事情,真觉得难过。
“把靴子送回来!”他说,“我想看一看。
”由于我的咯吱咯吱响的靴子,我内心里涌起了一阵怜悯的感情;我完全可以想像到他埋头细看那双靴子时的历久不停的悲伤心情。
“有些靴子,”他慢慢地说,“做好的时候就是坏的。
如果我不能把它修好,就不收你这双靴子的工钱。
”有一次(也只有这一次),我穿着那双因为急需才在一家大公司买的靴子,漫不经心地走进他的店铺。
他接受了我的定货,但没有皮革给我看;我可以意识到他的眼睛在细看我脚上的次等皮革。
他最后说:“那不是我做的靴子。
”他的语调里没有愤怒,也没有悲哀,;连鄙视的情绪也没有,不过那里面却隐藏着可以冰冻血液的潜在因素。
为了讲究时髦,我的左脚上的靴子有一处使人很不舒服;他把手伸下去,用一个手指在那块地方压了一下。
“这里痛吧,”他说,“这些大公司真不顾体面。
可耻!”跟着,他心里好像有点儿沉不住气了,所以说了一连串的挖苦话。
我听到他议论他的职业上的情况和艰难,这是惟一的一次。
“他们把一切垄断了,”他说,“他们利用广告而不靠工作把一切垄断去了。
我们热爱靴子,但是他们抢去了我们的生意。
事到如今——我们很快就要失业了。
生意一年年地清淡下去——过后你会明白的。
”我看看他满是褶皱的面孔,看到了我以前未曾注意到的东西:惨痛的东西和惨痛的奋斗——他的红胡子好像突然添上好多花白须毛了!(1)文中说格斯拉面对着从心底看不起的大公司产品时,却“语调里没有愤怒,也没有悲哀,连鄙视的情绪也没有”,这是为什么?(2)“有些靴子,”他慢慢地说,“做好的时候就是坏的。
高三第一轮复习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
高三第一轮复习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新考纲)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2分)一、(18分。
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秩.序虫豸.耄耋.脍炙.人口栉.风沐雨B.诘.问敏捷.攻讦.趁火打劫.命途多舛.C.鼎彝.疮痍.遗.忘甘之如饴.颐.指气使D.胳.膊戈.壁撂.荒割.席分坐引吭高歌.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告罄洞悉发扬光大钟鼓馔玉B.刷卡推诿出奇致胜义愤填膺C.生肖邮戳按部就班气冲宵汉D.阴霾佼洁波澜壮阔变本加厉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他讲写文章要“惜墨如金”、“文不厌改”。
前者要求“精约笔墨,词正而理备”,后者要求“反复修改,言畅而意美。
”B.“老师,”我低声说,“您原谅我这一次吧!”C.在这次艺术节活动中,许多丰富、多彩的文娱节目.富有民族文艺的特点,吸引着成千、上万的观众。
D.人和动物不同,人的注意具有随意性质。
即,可以通过语言来调节注意。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长期以来,我们在公有制的实现形式问题上自己自己,以为一合资、一实行股份制,国有企业的性质就不姓“公”了。
②由应试教育训练出来的被动的思维方式,年复一年地着学生正在生长的好奇心、求知欲、自信心和创造力。
③在今后二三十年中,中国在一个稳定的条件下发展,经济和科技会会赶上或超过世界水平。
A.禁锢消蚀只要/就B.束缚消蚀只有/才C.禁锢消释只有/才D.束缚消释只要/就5.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上级两袖清风,下级就会廉洁自律;领导带头苦干,群众自会不甘人后。
如此上行下...效.,社会风气就会逐步好转。
B.相同的生活经历、共同的志趣爱好,使他们两人早年结成了深厚的友谊;现在虽都已是年届花甲的老人,但彼此见面时仍然亲得不可开交....。
C.这次,他平时自学的电脑维修技术终于派上了用场,只见他二一添作五.....,—会儿工夫就把电脑故障排除了。
2023年3月辽宁县级高中联合体高三语文一模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3年3月辽宁县级高中联合体高三语文一模考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旁白,是影视剧中交代剧情、发表观点、展现角色内心的一种语言手段。
曾经,旁白是一部“爆款”剧的标志和记忆点。
如果将影像叙事比作一本书,好的旁白能够画龙点睛。
它可以是写在扉页的心得、写在书边的评语,还可以是问号,是惊叹号,是意味无穷的省略号。
反观一些被过度使用的旁白,它们往往成了叙事查漏补缺的万能药、寻求创作捷径的万金油。
有些剧充满“创活式”旁白,叙事不足,旁白来凑,故事发展缺乏层层递进的逻辑和合理铺垫,关键情节全靠“说”,剥夺观众的参与感,必然生硬突兀;有些剧惯用“解释性”旁白,画面、表演、旁白传递的是同样的内容,堆叠冗余拖沓的信息量;有些剧陷入"图解式"旁白,机械照搬原著语言,用过多的旁白替代镜头语言和演员表演,剧情铺陈和旁白讲述"两张皮",把拘泥当真实,将不求甚解、照本宣科视为尊重原著。
观众为什么不满意这些旁白?归根结底,是观众没有感受到创作者对他们审美水平的充分信任和尊重。
有时没有旁白,为什么叙事逻辑前后不通?有时有了旁白,为什么又深感毫无必要?其一喧宾夺主,其二画蛇添足,正是旁白过度使用的两大特征。
这背后指向的,是影像语言表达的投机与乏力。
观众真正需要的,是来自影像世界的说服力。
闲笔不“闲”,旁白也不是游离于主题叙事外的喃喃自语。
电视剧《扫黑风暴》的旁白配音演员曾说,“旁白与作品的关系如同一呼一吸,剧情紧张时受众也跟着紧吸着气,到旁白出现就舒了一口气,旁白的作用之一,是调节作品节奏”。
好的旁白恰当、精练,不知不觉融入戏中,融入故事里。
电视剧《大江大河》中,结尾洋溢着雄浑气魄的旁白令人印象深刻:"靠着一股革命者的勇气劈波斩浪,闯出狭小水城汇入海洋,何其幸运!我们赶上了中国百年来国运蒸腾日上的时代,我不想辜负这个时代!"这不仅道出了宋运辉人生经验的总结,也说出了那个时代人们的共同心声。
辽宁省丹东市宽甸县第一中学2022年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
辽宁省丹东市宽甸县第一中学2022年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①中国书法是与中国文化特殊土壤密不可分的独特艺术形式。
书指书体,即汉字。
法指书写文字的方法和技巧。
中国书法通过高超的艺术技巧,把文字书写的法则提高到一种艺术的境界,使之凭借汉字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内涵,发展成为一种积淀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哲学思考和文化心理的艺术种类。
②以“韵”为核心的书法艺术,并不以精熟的技巧与繁复的法度程序为最高境界,相反,它崇尚的是那种言语不能传达的意味,它同时启示了其中所含蓄的类似于诗的余味,以及对简朴到深远的艺术手法的重视。
当思想感情和境界在自己的艺术形式中达到完美的升华时,“韵”的意味也就从作品中显现出来了。
崇尚韵致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脱俗,使艺术家无论在人格形态还是在艺术形态上均要达到一种卓尔不群的境界。
“韵”如橄榄,它需要慢慢地去体会、涵咏。
如果说“不俗”是表示精神升进中的超越状态,那么“韵”则象征着精神超越的极致。
而“韵”的获取则是在一切艺术本体之外的,即就书法而言,学者型书家较之于工匠型书家更为人所推崇的原因也就在于此。
③在中国的书法史上,书法家绝大多数都有超绝的风度才情,书法只不过是其气质风采和神情心性的自然流露,是切断凡俗意识而垂直上升到超常的精神生活领域的一种标志。
因而,书法只是文人“聊抒胸臆”的“余事”,所谓逸笔余兴,无所为方能有所为,这种心境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才是高级的、超俗的、儒雅的,各家不同风格的书法,都让人感觉到艺术品只不过是其真我本性、生命气息的折射。
它不着痕迹,空灵蕴藉,以微妙的暗示与含蓄,让人去感受突破一切人为的形式与法则的境界,在生硬、挺健、雄浑之外欣赏一种超然的清淡。
“韵”作为生命状态的极致体现,让艺术家如痴如狂如醉,它让我们在和古人典范作品交流中无时无刻不在感受到那流溢而出的令人神往的迷人气息。
在瞬间的感悟中,让观者脱离现实的环境,沉浸在超越时空限制的审美快感之中,这就是古典书法作品中所设定的审美情境的奥妙所在。
宽甸高考语文试卷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
A选项“惨淡”表示凄凉、冷清;B选项“跌宕”表示跌宕起伏、变化多端;C选项“臃肿”表示笨重、庞大;D选项“雄浑”表示雄壮、浑厚。
根据语境,此处描述的是山峰的雄伟壮观,故选D。
2.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
A选项“寓情于景”表示将情感融入景物之中;B 选项“以景结情”表示以景物结束情感;C选项“情景交融”表示景物与情感相互融合;D选项“借景抒情”表示借助景物抒发情感。
根据诗句“山青水秀,景色宜人”,可以看出作者通过描绘山水之美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故选C。
3.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
A选项《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B选项《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C选项《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D选项《水浒传》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根据题干中的“四大名著”,可知选B。
二、文言文阅读1. 答案:①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根据句意,此处“以”表示“把”,故选①。
2. 答案:②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
根据句意,此处“于”表示“对”,故选②。
3.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根据原文“父利其然也”,可知父亲认为这样做有利可图,故选C。
三、现代文阅读1.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把握。
根据文章内容,作者通过讲述一个关于诚信的故事,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故选B。
2.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写作手法的理解。
根据文章内容,作者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诚信与欺诈的区别,故选D。
3.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根据文章最后一段,作者认为诚信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故选C。
四、作文题目:以“梦想”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解析:本题考查对写作能力的考查。
在写作过程中,考生可以围绕梦想的定义、意义、实现梦想的途径等方面展开论述。
以下为作文示例:梦想,是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高三下学期语文一轮检测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0分)1. (16分) (2018高一下·邢台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对于长期存在的厕所问题,我们如何寻找解题之钥?韩国制定《公共卫生间法》,对公厕实施评价认证制度,使当地厕所面貌焕然一新,成为一道风景线。
美国则开放餐馆、商场等地厕所,还要求配有残疾人厕位、“同伴帮助厕位”等。
重庆市旅游系统从2015年起掀起了一场“厕所革命”,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结合全域旅游发展,打造了一批“设计独特、注重实用、倡导环保的旅游厕所。
如黑山景区以鹅卵石装饰旅游厕所墙面,卧龙岗景区则以单向可视玻璃做墙面,游客如厕时可欣赏风景。
璧山引导鼓励社会企业参与建设,以捐建单位命名公厕,公厕显示屏还滚动播放企业公益广告。
依靠创新,该区走出一条以厕养厕的市场化经营新路,目前该区建好的AA级厕所,有80%来自企业捐建。
两年多来,重庆市新建和改扩建旅游厕所2458座,超过目标任务6.45%,厕所存在的供给不足、分布不均衡、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旅游服务环境有较大改善,旅游形象有极大提升。
(摘编自《重庆“厕所革命”调查:既要面子更要里子》2017年12月05日《重庆日报》【注】“厕所革命”是指对发展中国家的厕所进行改造的一项举措。
最早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提出。
国家领导人近三年来多次就旅游系统推进“厕所革命”作出重要指示。
材料二:(摘编自《关于苏州市厕所革命实施工作群众满意度问卷调查》2017年12月01日《苏州人民网站》)材料三:如何进行“厕所革命”?首先要突破简单技术思维的桎梏,重新思考中国传统文化的大智慧。
回顾人类发展史,东西方关于“如厕”的文化和技术发展脉络有明显分野。
西方文明,自古便重视技术的改进,水冲清洁方式加上坐便器的改进,构成西方厕所的基本演化逻辑,冲水马桶便是其代表性成果。
而东方社会,中国人讲究“天人合一”与“物尽其用”。
先人们从西周时就开始探索粪便与土地肥力的关系,战国时己经掌握粪便积肥技术,汉代便有“美粪良田”的说法。
直至上世纪中叶,粪肥依旧是中国农民耕种的法宝。
但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在大规模施用化肥后,土地与人类、乡村与城市之间的天然连接断裂,城市居民的粪便成了城市的巨大负担,不得不建设越来越庞大的污水处理厂,斥巨资将原本宝贵的有机质从相对洁净的杂排水中分离出去。
城市人口越来越密集,污水处理的成本不堪重负,农村土壤日渐贫瘠……进入21世纪,有更多的学者在反思今人的如厕问题,在重新思考“美粪”与“良田”的关系,这也成为“生态厕所”设计的基点。
(摘编自《生态厕所:社会转型中的设计实验》,2017年12月10日《人民日报》)(1)下列关于“厕所革命"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厕所革命”是一个业已受到多国关注的世界性话题,其针对的是长期存在、难以解决的厕所问题,目的是从厕所入手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
B . “厕所革命”自开展以来已经取得显著成绩,苏州、重庆等旅游城市的公共厕所普及率明显提高,但公共厕所建设仍存在短板。
C . 率先在旅游系统开展厕所革命”,让人们享有清洁卫生的如厕环境,利于改善旅游服务质量,同时也提升我国旅游形象,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D . “厕所革命”发展到现今阶段,我们不能再依靠技术创新,而要从我们优秀民族文化中汲取营养,探寻新路,实现人与环境的互惠共贏。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A . 美国政府要求餐馆商场等地对外开放其厕所能弥补局部地区公共厕所不足的缺陷,但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较大,这种做法无法在中国进行推广。
B . “厕所革命”重点是在旅游区等客流量密集、公厕需求量大的区域推进,现在人们更迫切希望在远离繁华街区的街巷、胡同增加公共厕所的数量。
C . 人们通过手机定位寻找公厕的比率还不高,说明我们可以加大厕所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将公厕信息纳入在线旅行地图中,以方便人们如厕。
D . 代表西方文明的抽水马桶耗水量大,由此形成的管网建设和污水治理成本居高不下。
我国民调显示,人们对公厕造成的水资源浪费尤其不满,渴望革新。
E . 从粪便积肥技术,到“美粪良田”的说法,都说明古人受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物尽其用”思想的影响,注重粪便对提高土地肥力的作用。
(3)上述材料能为我们进一步推动“厕所革命”提供哪些有益的启示?请分条概括。
2. (14分)(2016·镇江模拟)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渡船林斤澜我离开温州三十多年,有时候会忽然梦见渡船。
有几年我住在蝉街外婆家里,蝉街不一定因蝉多得名,整个小城都在蝉声中过三伏天。
蝉成日喧叫,但它悠悠的单调的声音,却浸透了寂静。
春天时节,绵绵的春雨空档里,漏下黄黄的阳光,我会忽然心慌起来,这种心慌,土话叫作“摇翼”,很形象。
我一“摇翼”就赶紧跑出去,跑出悠悠的寂静去。
跑出了三角门,跑过“存厂”,穿过田野,来到城外淡绿的河边,河面上横着一条粗绳,绳下一只红漆渡船,方方的平底的渡船。
挑担的赶牛的都好稳稳当当上船,自家拉着绳子过河。
船常常闲着,我独自慢慢地过来过去。
离开温州前几天,特别去坐渡船。
离开是有目的地,但是千里迢迢,战火漫漫,没有一点把握。
实际还是个小孩子的心,觉得渡船渡到河中央,就好比到了生身之地的怀抱中间,心就静定下来,暗暗朝拜音乐女神,誓不变心。
去年我回到温州,住在松台山下的华侨饭店,当然是新楼,有水电,有沙发,有卫生间,有厅有堂有花圃。
松台山脚还有个居高临下的剧院,晚上要仰起头来看电光灯。
蝉街的河没有了,和闹市五马街连接起来。
城墙和三角门早就扒平了,我顺着马路走到城外,城外还是马路,“存厂”变成了工厂。
马路的背后,寻着了田野,寻着了河,但河上没有绳,没有渡船,没有平底的方方的红漆渡船。
有回过一条江,渡船是只老式两头翘大木船,安装了个马达。
拎菜篮的,背书包的,拿着伞的老人家,一会儿站满了船舱船头。
有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孩子,裤脚卷到腿肚那里,肩上背枪一样一条空扁担,扁担头上缠着空口袋。
大家好像都认识,有人笑着说:“钞票赚着了。
”女孩格格一笑,把头一扭,眼睛里的得意闪电一样。
满船是多年思念的乡音,满船是思念里没有的说话:“钞票,钞票”,“赚着,赚不着”……四面的人声里,忽然有一个低音撞到我耳朵里,碰着我不晓得哪一条筋,一个名字跳了出来,我冒叫一声,两声……一个白发苍苍,瘦脸黑黑的人站在我面前。
一分钟以后,两人都认出来是三十多年前的老同学。
他的低音浑厚,当年他的本事是从上衣衣兜里抓出一支笔,有时甚至是一把牙刷,就指挥我们唱起响亮的“枪口对外,齐步向前!”我们真真肩并肩走向战场。
“我是海岸的哨兵”,“拿起鸟枪、铁锤、剪刀、石头、火炮……”想象中,我们和日本鬼子巷战,肉搏,白刃相见。
我问他这些年在干什么呢?他说修理单车摩托直到拖拉机。
他说他过了青年时期,才明白自己秉性不爱活动,根本也不是音乐材料。
他转过头去看江水,好像在问,当年的路是自己选择的吗?那时候自己会选择吗?同学朋友一个个不像浪连着浪吗?一个个叫浪推着走,叫浪卷进去了……路,大半是时代决定的。
不过我还是想我那条小河上的渡船,拉着河面上的粗绳到了河中央,祈求养育我的大自然,给我启发,帮我下决心。
我打听哪里还有平底的方方的渡船。
他惊讶起来,用眼角睃着我说,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渡船,也没听说过,怎么会有四方的船呢?刹那间,他疑心我做梦,我疑心他健忘。
我常常从松台山下,走过蝉街五马街。
一路人撞人,从人缝里插过去,耳朵边嗡嗡地全是乡音,不过一个人也不认识。
乡音满街满城,好比潮水,带泥带沙带泡沫带残渣的浑沌沌的潮水,我不熟识。
立刻从大街转进小巷,走石板路,推开油漆剥落的双扇前门,或是单扇白木变黑了的后门,走进潮湿的院子,走上苔藓镶边的石阶,走进幽暗的厢房,或是楼板晃晃的楼房,坐下来喝新鲜的绿茶,吸红牡丹香烟,和老朋友悠悠闲谈。
但方方的平底的红漆渡船呢,没有人爽爽快快肯定有过,多半是怀疑,是稀奇,是搜索记忆。
我也糊涂起来了,莫非把庄子的方舟,或者圣经的方舟,掺杂到多年的乡思里去了。
我多住了些日子,认识了一些青年,我听见三四苯并芘、信仰危机、意识流、蒙太奇……这都在小巷里的斗室里,好比水潭,这里有寂静,有清澈,有深沉,有“摇翼”的心慌,有明天的梦。
我又离开温州时,更加相信过去有过方舟,挑担的赶牛的都能够稳当站着过河,也站过心慌的少年。
我相信现在也会有,只不过一时说不清在哪里。
方方的平底的红漆渡船呀,我还要寻你,也许明天就会心慌起来,千里迢迢回去寻你。
(摘自《林斤澜散文选集》,1984年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1)文章第①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2)本文写了“我”哪几件与渡船有关的事?请简要概括。
(3)“渡船”有着怎样的含义?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我”找不到渡船,有人说这渡船不存在,有人说渡船被人们遗忘,你对此有何看法?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3. (16分) (2020高三下·柳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袁盎者,楚人也,字丝。
父故为群盗,徙处安陵。
高后时,盎尝为吕禄舍人。
及孝文帝即位,盎兄哙任盎为中郎。
绛侯①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
上礼之恭,常自送之。
袁盎进曰:“陛下以丞相何如人?”上曰:“社稷臣。
”盎曰:“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
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
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
”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
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
及绛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征系清室,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
绛侯得释,盎颇有力。
绛侯乃大与盎结交。
袁盎常引大体忼慨。
宦者赵同以数幸,常害袁盎,袁盎患之。
盎兄子种为常侍骑,持节夹乘,说盎曰:“君与斗,廷辱之,使其毁不用。
”孝文帝出,赵同参乘,袁盎伏车前曰:“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
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于是上笑,下赵同。
赵同泣下车。
上幸上林② ,皇后、慎夫人从。
其在禁中,常同席坐。
及坐,郎署长布席,袁盎引却慎夫人坐。
慎夫人怒,不肯坐。
上亦怒,起,入禁中。
盎因前说曰:“臣闻尊卑有序则上下和。
今陛下既已立后,慎夫人乃妾,妾主岂可与同坐哉!适所以失尊卑矣。
且陛下幸之,即厚赐之。
陛下所以为慎夫人,适所以祸之。
陛下独不见‘人彘’乎?”于是上乃说,召语慎夫人。
慎夫人赐盎金五十斤。
然袁盎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中,调为陇西都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