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观遗传学简介及其与有关疾病的联系

合集下载

人类表观遗传学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人类表观遗传学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人类表观遗传学与疾病发生的关系人类表观遗传学是指某些基因表达活动被上皮表观遗传标记调控的现象,通常被称为表观遗传现象。

这些上皮标记涵盖了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以及非编码RNA等多种不同类型,因此表观遗传学成为了研究基因表达调控、疾病发生及治疗的热点领域。

表观遗传学不仅涉及肿瘤疾病,还包括心血管疾病、类固醇依赖性皮炎、糖尿病等常见疾病。

表观遗传学在疾病预测和诊断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通过对人类基因组的测序,我们了解到人类DNA序列有着丰富、复杂的个体差异。

基于这些差异性,我们可以利用表观遗传学来预测和诊断疾病。

其中最重要的应用是癌症预后。

癌症患者有许多不同的基因序列变异,但是基因甲基化或某些组蛋白修饰形式与某些特定的癌症相关。

这个基于表观遗传学的癌症诊断方式因此成为临床医生预后和诊断判断的有力手段。

除了诊断疾病之外,表观遗传学还在我们对疾病治疗的理解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肿瘤治疗中。

肿瘤细胞生长和分化过程中,表观遗传标记的变化引发了多种关键途径的改变,包括细胞增殖、凋亡等生物学过程。

因此,研究表观遗传学机制,可以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发展方向。

另一个与表观遗传学和疾病相关的重要领域是心血管疾病。

这些疾病是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而许多风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胆固醇、肥胖和糖尿病等都涉及到表观遗传标记的变异。

表观遗传学和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仍在研究中得到证实,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了它们之间的联系。

例如,研究表明,机体暴露于塑化剂等环境毒物时可能导致DNA甲基化水平的变化,进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最后,表观遗传学也与糖尿病等慢性代谢性疾病相关联。

这些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频繁发生,是由于环境暴露和遗传因素的相互作用所导致。

在这些疾病中,表观遗传学的变化可以影响人体对葡萄糖的代谢以及胰岛素的分泌。

例如,大规模人群的研究表明,某些基因的甲基化状态与糖尿病的罹患风险密切相关。

结论上,表观遗传学是现代医学研究的热点领域,充满着巨大的潜力和挑战。

表观遗传学与人类疾病

表观遗传学与人类疾病

表观遗传学与人类疾病近些年来,人们对于表观遗传学的研究日益深入,研究发现,表观遗传学不仅关乎对人类基因组的理解,还与人类疾病息息相关。

表观遗传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细胞内DNA分子上的化学变化(如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等),以及这些化学变化对基因表达的影响的学科。

表观遗传学与人类疾病之间的关系,由于它们的深刻联系而变得越来越重要和有意义。

表观遗传学的研究进展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学中的一个重要过程。

据估计,DNA 上约有三千万个甲基化位点,其中78%位于非编码区域。

这些位点的甲基化水平会因基因表达、细胞分化和发育而有所变化。

DNA甲基化修饰可影响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个体的生长、发育和疾病易感性。

近年来,已经崛起了一种新的基因定位技术,被称为群体CpG 甲基化定位。

这种技术可以用来确定两个不同细胞中DNA甲基化的差异。

同时,这项技术还可以用于疾病的研究,例如通过比较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的甲基化差异,来发现与肿瘤相关的基因表达差异。

表观遗传学与人类疾病的关系表观遗传学的研究,已经表明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染色质构象等表观遗传机制与许多人类疾病的发生和进展相关。

以癌症为例,全球约有1400万人死于癌症,其中每天约有8000人死于肺癌、6000人死于乳腺癌和5000人死于结直肠癌等。

现在已经确定了一些与癌症发生有关的基因,但遗传变异只占了癌症发生的部分原因。

此外,很多非遗传因素也会增加癌症的发病风险。

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因素与表观遗传学相关。

例如,在癌细胞中,发现了DNA甲基化的不同谱系,这些谱系会影响癌症的进展和治疗方式。

另外还有一些表观遗传学调控因子与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多种代谢性疾病有关,这些疾病已经成为世界上致残和致死最多的疾病之一。

研究进一步表明:表观遗传学的研究和应用有利于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率和治疗的有效性。

表观遗传学在未来的发展随着表观遗传学的研究深入,认识到其在许多生理和病理学情况下的作用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

表观遗传学与疾病发生的关联性

表观遗传学与疾病发生的关联性

表观遗传学与疾病发生的关联性表观遗传学作为近年来兴起的新兴科学领域,是指对基因组中DNA序列以外的各种影响因素及其遗传效应的研究。

这其中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基因剪接等等。

通过这些研究,科学家们发现表观遗传学与许多人类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那么,究竟是怎样的机制使得表观遗传学对疾病的发生产生影响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到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学中被研究最为深入的一种修饰方式。

DNA甲基化是指将甲基分子与DNA分子结合,使得这些结合部位中的基因区域不再具有生物学表达的特性。

这种分子的结合过程发生在特定酶的作用下。

然而,当酶功能失调时,这种结合就会出现异常。

这就导致了DNA甲基化的紊乱,最终导致了人类的一些疾病的发生。

在这些疾病中,最为典型的就是癌症。

从表观遗传学的角度来看,癌症的发生不仅仅是由于基因的突变,还存在着表观遗传学上的异常。

举个例子,一项研究发现,许多普通的肿瘤组织都包含了DNA甲基化的不良影响。

这些不良影响可能会影响到基因的表达,从而导致癌症的发生。

通过对这些DNA甲基化位置的研究,科学家们可以预测出某些特定的基因会受到甲基化的影响,从而成为癌症的易感基因。

这也为癌症治疗提供了一些很重要的启示。

除了癌症外,表观遗传学还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多数情况下,这种机制是直接影响到神经元的发育和运行。

在一个健康的人体内,神经元的正常运转主要依靠某些基因的表达调控。

然而,对于某些人来说,这些基因的表达调控就会发生变异,从而导致神经元失调。

除了甲基化修饰,组蛋白修饰也是表观遗传学中另外一种重要的研究方向。

组蛋白修饰指的是将组蛋白中的一些氨基酸残基进行化学修饰,从而影响基因的表达。

而组蛋白的修饰主要受垃圾清除机制的影响。

一项研究就发现,一些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兹海默病和亚历兹默病,会影响到垃圾清除机制,从而导致组蛋白的异常修饰,最终导致神经元的死亡。

此外,非编码RNA和基因剪接等新的表观遗传学研究领域也被证明与一系列人类疾病的发生有关。

表观遗传学和人类疾病的关系研究

表观遗传学和人类疾病的关系研究

表观遗传学和人类疾病的关系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类对自身生物学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表观遗传学和人类疾病之间的关系。

表观遗传学是研究非DNA序列因素对基因表达和物种进化的影响的学科,它是遗传学和环境学的交叉学科。

未来科学家希望通过表观遗传学的研究,为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思路和突破。

一、表观遗传学和人类疾病的关系表观遗传学在人类疾病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许多疾病都与表观遗传因素有关,包括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

这些疾病的发生与人体基因组的改变有关,而表观遗传学正是这些变化的主要调节机制。

例如,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之间常常存在表观遗传学上的差异,这是导致癌症发生的原因之一。

对人类疾病的研究还显示,一些环境因素可以直接影响表观遗传学的作用。

环境因素包括着装、饮食、生活常规等等。

不同的环境因素都可能对表观遗传学的作用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导致不同种类的疾病发生。

例如,饮食结构的改变可能会导致一些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如糖尿病和肥胖症。

二、表观遗传学与基因治疗近年来,基因治疗已成为医学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

表观遗传学的研究成果也为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现方式。

例如,人们可以利用表观遗传学技术来改变基因的表达模式,从而控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在基因治疗中,表观遗传学技术通常用于改变特定基因的表达模式。

通过对基因表达模式的控制,科学家可以治愈一些目前无法根治的疾病。

在基因治疗中,人们还可以利用表观遗传学技术来控制细胞的分化和增殖,这对治疗癌症等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三、表观遗传学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除了基因治疗外,表观遗传学的研究还可以为药物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帮助。

表观遗传学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是指通过对细胞基因表达模式的调节,来发现和开发新的药物。

许多药物的作用原理就是针对基因的表达进行调控。

而表观遗传学技术可以被用来研究药物对基因表达的影响,并为药物的治疗效果提供更深入的认识。

此外,表观遗传学技术可以帮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药物的副作用和药物治疗效果的不足,并为药物研究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表观遗传学与人类多种疾病

表观遗传学与人类多种疾病

表观遗传学与人类多种疾病表观遗传学研究的是通过环境因素诱导或间接改变基因表达状态的外显性遗传变化,它们通常不直接改变DNA序列的信息。

表观遗传学影响人类健康的多种方面,包括早期发育、免疫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代谢性疾病和肿瘤。

本文将重点关注表观遗传学的发现与研究,以及它与人类健康之间的联系。

什么是表观遗传学?表观遗传学是遗传学的分支学科之一,研究的是外部环境和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其过程中高度复杂的机制影响了基因表达而不直接改变DNA的序列。

在发育、暴露于污染或营养不良等环境因素下,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对细胞的生产力、激素敏感性和免疫反应等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表观遗传学通过研究不同生理过程中表观遗传变化的程度,揭示了作为遗传调节机制的作用,旨在研究表观遗传学领域的专家提出了“表观遗传编码”的概念,以表明表观遗传变化与传统上认为的基因表达的概念有关。

表观遗传学与疾病表观遗传学研究提供了机制和指南,以发现并识别可能对多种疾病有贡献的环境与基因之间的关系。

表观遗传调节机制也一直被认为和食物、心理刺激、荷尔蒙和环境毒素等因素直接相关,造成多种代谢性疾病如肥胖、糖尿病等的构成。

调查显示,表观遗传变化与儿童早期发育相关性很高,可预测儿童智力发育水平,而且对儿童肺癌、哮喘、自闭症和注意力缺陷与多动症(ADHD)等情况的患病风险与接触危险物质如铅、胁迫、高温、吸烟或病毒感染等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除此之外,表观遗传调节机制还揭示出了一些与癌症相关的遗传变异,超过50种癌症已经与表观遗传学义上的修饰存在关系,诸如乳腺癌和肝癌,肺癌,结肠癌和卵巢癌等。

表观遗传学所用的技术设计并建立表观遗传学实验需要技术来辅助研究,主要包含了:基因挖掘系列技术、高通量染色质免疫分析、质谱分析、给位分析、毒性基因测序、染色体凝胶电泳、clonal amplification和流式细胞术等方法开展表观遗传方面的研究开展。

同时也需要在很多相关领域进行相互配合,如环境毒理学、生理学、病理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等,与他们合作以建立全面的表观遗传学试验,可以帮助确定影响疾病的各种因素,而不仅仅是一些已知基因的作用。

表观遗传学与疾病关联研究

表观遗传学与疾病关联研究

表观遗传学与疾病关联研究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是对基因表达可能有重大影响的学科,它研究DNA序列不会发生改变的情况下,环境因素如何对基因表达的影响。

表观遗传学是单个细胞和整个器官系统工作的基础,它在发育、疾病和药物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表观遗传学的研究主要是针对表观修饰(Epigenetic Modification)的研究,表观修饰是指通过甲基化、乙酰化、去乙酰化等化学反应对基因组DNA上某些特定位点进行修饰,以在不改变DNA序列的情况下影响基因的表达方法。

更直白地说,我们可以将表观修饰理解为基因的开关,是控制基因表达的关键因素之一。

许多研究人员和医生认为表观修饰可以对某些疾病产生重大影响。

例如,某些研究显示甲基化异常可能涉及到肿瘤的形成,而乙酰化异常则可能导致神经元细胞死亡,从而与神经退行性疾病有关。

最近的研究还发现表观修饰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比如下丘脑垂体肿瘤,表观修饰对该疾病的发生有较为明显的影响,身体缺乏某些热量,RNA多样性和RNA甲基化也可以改变细胞的命运.此外,表观修饰在心血管疾病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于冠心病的研究人员发现,高胆固醇水平会加速组织胺二氧化酶1(DAO)的DNA甲基化,从而影响了DAO的基因表达,同时还发现DAO的酶活性降低会导致体内一些代谢物质的析出受到限制,例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进而引发心血管疾病。

在药物治疗方面,表观修饰在针对癌症、精神障碍和其他疾病的药物研发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表观修饰药物通过特定靶点的改变而影响基因表达,起到调节疾病中相应基因的表达和化学纠错的作用。

总之,表观遗传学对疾病研究开启了全新的研究领域,同时可以通过对表观修饰的深入研究,为新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方向和思路。

未来随着该领域的深入发展,相信表观遗传学会为人类健康和医学研究谱写新的篇章。

人类免疫细胞表观遗传学特征及其与疾病关系分析

人类免疫细胞表观遗传学特征及其与疾病关系分析

人类免疫细胞表观遗传学特征及其与疾病关系分析免疫系统是人体重要的机能系统,对于体内外的病原体及异常细胞起到抗击及清除的作用。

人类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需要免疫细胞、细胞外基质及分子的复杂相互作用。

而细胞的表观遗传学特征是影响人类免疫系统特异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简述人类免疫细胞表观遗传学特征及其与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一、什么是表观遗传学特征?表观遗传学是研究细胞功能状态、生理及病理进程中,基因表达模式的可塑性影响因素的科学。

表观遗传学研究的是影响基因表达的调节机制,这些调节机制一般不会引起基因序列变化。

表观遗传学涉及到的因素包括了: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等。

在人类免疫系统中,表观遗传学特征对于免疫细胞的成熟、增殖、分化、功能调节及细胞死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人类免疫细胞表观遗传学特征及其功能调节1.DNA甲基化DNA甲基化是目前研究得较为广泛的表观遗传学研究领域之一。

DNA甲基化通常是指在DNA的CpG二核苷酸上发生甲基化反应的生物学作用。

这种生物学作用会进一步影响DNA的加工,其结果是影响基因表达。

在人类免疫系统中,DNA 甲基化通常会影响免疫细胞的成熟、分化、功能调节、增殖等方面。

比如,在T细胞中,特定的DNA甲基化模式会抑制T细胞的分化和功能调节。

2.组蛋白修饰组蛋白修饰是指通过改变染色质上组蛋白的化学结构,调节蛋白质活性和基因表达的过程。

组蛋白修饰通常涉及到酰化、泛素化、锌指结构蛋白等过程,这些过程会引起基因的激活、抑制、遗传记忆和染色质的结构改变。

在人类免疫系统中,组蛋白修饰主要对T细胞、B细胞以及其中的淋巴细胞亚群的成熟、增殖等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在T细胞中,组蛋白修饰对于细胞增殖、细胞免疫反应的程度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

3.非编码RNA调控非编码RNA是指RNA分子,它们不参与到蛋白质的编码过程中。

一些非编码RNA通过调节蛋白RNA的表达来影响基因的表达与调控。

表观遗传学在疾病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表观遗传学在疾病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表观遗传学在疾病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表观遗传学是研究基因表达和细胞命运发展等生命过程中非DNA序列变化的学科,涉及到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和染色体构象等多个方面。

表观遗传学的研究对于理解疾病的发生、进展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在此探讨表观遗传学在疾病中的作用和最新研究进展。

表观遗传学与疾病表观遗传学异常与多种疾病的发生、进展和治疗密切相关。

例如在肿瘤等疾病中,DNA甲基化水平和组蛋白修饰异常常常会影响基因的表达和调控,并进而导致癌症相关的基因突变和肿瘤的进展。

在心血管疾病中,DNA甲基化异常和组蛋白修饰异常也可能影响心血管相关基因的表达和调控,并进而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进展。

另外,表观遗传学与神经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遗传性疾病等多个方面都有密切关系。

时代背景下的表观遗传学研究"生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这一观念在21世纪前十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人们开始意识到一个基本问题:相比一个基因组,生物体的可变性要大得多,未来研究的重心则必将转向探究这种可变性与生命现象之间的关系。

由此,更多研究重心便转向了表观遗传学这个充满未知的领域。

20世纪90年代,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启动使人类对基因层面的认知得到了巨大提升,这也促成了表观遗传学的研究进程。

在当时,学界一般认为DNA序列是唯一且足以解释遗传变化的因素。

然而,由于许多人发现基因在细胞命运方面的表现异常,于是学界开始了对非DNA序列变化的研究。

在这个背景下,表观遗传学这个新兴领域得以以独立的、有机的方式发展。

近年来,研究人员对表观遗传学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研究方法也从单维度转向多维度,同时也不断紧盯细胞转录组学、精准医学等相关前沿研究方向之中。

因此,表观遗传学的研究前景和应用价值也不断扩大。

表观遗传学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表观遗传学的研究进展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希望。

举例来说,在肿瘤诊断中,通过检测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等表观遗传学变化可以实现早期肿瘤的检测和诊断。

表观遗传学研究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

表观遗传学研究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

表观遗传学研究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人类对遗传学的认识与探究也越来越深入。

除了传统的遗传学,表观遗传学也成为了研究热点之一。

表观遗传学研究的是除了基因序列之外,影响基因表达的各种环境因素,如化学修饰、核小体结构等。

本文将重点介绍表观遗传学研究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

一、表观遗传学的研究方法表观遗传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等。

其中,DNA甲基化是最早也是最为研究热门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研究的是基因组的DNA区域上的甲基化。

甲基化通常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基因的表达。

组蛋白修饰则是指涉及核小体的各种修饰,如乙酰化、甲基化、磷酸化等。

核小体是基因组内的一些分子“脱衣舞者”,它们的改变通常都会影响基因的表达。

最后,非编码RNA则是指不被翻译成蛋白质的RNA类别。

这些RNA常常被认为是调控基因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表观遗传学与疾病的关联许多疾病都与表观遗传学有关。

例如,肿瘤是一种广泛研究的疾病,个别癌症的形成与某些表观遗传学改变密切相关,如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

这些改变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另外,心血管疾病也是表观遗传学研究的重点。

许多心血管疾病都与DNA甲基化有关。

例如,甲基化的增加可以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自闭症也是一个广为关注的疾病,最近的研究表明,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等表观遗传学改变不仅与自闭症的发生有关,还可能解释患者的症状。

三、表观遗传学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随着对表观遗传学的不断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研究也开始着眼于将其运用于疾病治疗中。

例如,在肿瘤治疗中,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型的抑制甲基化酶的药物,以防止肿瘤细胞甲基化程度的增加。

此外,在其他疾病的治疗中,人们也逐渐运用表观遗传学的理论和方法。

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一些组蛋白修饰与神经退行性疾病有密切关联。

如果能够针对这些修饰进行特定的调整或调节,就可能在治疗这些疾病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总之,表观遗传学研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除了基本的科学意义,还在医疗领域中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表观遗传学及疾病

表观遗传学及疾病

表观遗传学与疾病一、表观遗传学的基本概念经典遗传学认为遗传的分子基础是核酸,生命的遗传信息储存在核算的碱基序列上,碱基序列的改变会引起生物体表现型的改变,而这种改变可以从上一代传递到下一代。

然而,随着遗传学的发展,人们发现,DNN、组蛋白、染色体水平的修饰也会造成基因表达模式的变化,并且这种改变是可以遗传的。

这种通过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来传递非DNA序列遗传信息的现象成为表观遗传,表观遗传学是研究不涉及DNA 序列改变的基因表达和调控的可遗传修饰,即探索从基因演绎为表型的过程和机制的一门学科[1]。

Epigenetics这一名词的中文译法有多种,常见的有“表观遗传学”、“表现遗传学”、“后生遗传学”、“外因遗传学”、“表遗传学”、“外区遗传学”等等。

表观遗传学是Waddington于1942年在描述生物体的基因型与表型之间的因果关系时提出的,他指出基因型的遗传(heredity)或传承(inheritance)是遗传学研究的主旨,而基因型产生表型的过程则属于表观遗传学研究的范畴,他把表观遗传学描述为一个控制从基因型到表现型的机制。

随着遗传学的快速发展,这个词的意思越来越窄[ 2]。

1987年,Holliday指出可在两个层面上研究高等生物的基因属性:第一个层面是基因的世代间传递的规律,这是遗传学;第二个层面是生物从受精卵到成体的发育过程中基因活性变化的模式,这是表观遗传学。

1994年,Holliday又指出基因表达活性的变化不仅发生在发育过程中,而且也发生在生物体已分化的细胞中;基因表达的某种变化可通过有丝分裂的细胞遗传下去,他进一步指出表观遗传学研究的是“上代向下代传递的信息,而不是DNA序列本身”,是一种“不以DNA序列的改变为基础的细胞核遗传”。

1999年,Wollfe把表观遗传学定义为研究没有DNA 序列变化的、可遗传的基因表达的改变。

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 与遗传学是一个对应的关系,是研究表观遗传变异的遗传学分支的学科。

遗传疾病的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

遗传疾病的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

翻转课堂与虚拟现实技术在妇产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发布时间:2022-11-15T08:18:36.709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第14期7月作者:丁媛媛[导读]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高校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教育手段也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妇产科临床教学由于需要较强的实践性,丁媛媛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内蒙古鄂尔多斯市 017000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高校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教育手段也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妇产科临床教学由于需要较强的实践性,教师在教学期间,如何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内容与实践结合在一起成为人们比较关注的问题,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翻转课堂与虚拟现实技术在妇产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希望可以给教师提供一些帮助,推动学生做到综合发展。

关键词:翻转课堂;虚拟现实技术;妇产科临床教学;应用效果观察引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背景下,人们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提出了新的标准,妇产科临床教学因为自身的复杂性,给教师在教学期间带来了不小的难度,所以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式,转变教学理念,利用全新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教学。

所以高校需要认识到翻转课堂和虚拟现实技术的价值,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制定出科学的教学方案。

一、翻转课堂与虚拟现实技术简述翻转课堂简单来讲是教师在教学期间,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对课前课中以及课后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从以教师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教学评价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教学内容[1]。

从这种教学方式来讲,可以发现教师的教学角色发生主要变化,师生关系发生了改变,在教学期间与学生做到共同进步,实现教学效果的全方位提升。

虚拟现实技术是教师借助教学手段,对当前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通过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完善妇产科临床教学的价值,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认识到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结合的途径,满足学生现代发展需求。

二、翻转课堂与虚拟现实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意义现在教师对学生开展妇产科临床教学活动时,需要重视这两种教学手段结合应用的意义,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确保学生在课堂中可以获得全新的学习体验。

表观遗传学与人类疾病的关联研究

表观遗传学与人类疾病的关联研究

表观遗传学与人类疾病的关联研究表观遗传学是研究基因表达非DNA序列确定的遗传变异和调控机制的科学,它涵盖了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和染色质三维结构等方面,以及环境、生活方式等因素对表观遗传物质调控的影响。

表观遗传学的研究成果已经表明表观遗传学变异可以造成遗传信息的变化,从而导致先天缺陷、某些癌症和其他疾病等的发生。

研究表明,表观遗传学变异可以将遗传信息表达的模式转化为特定疾病的最终表型。

因此,表观遗传学因其对人类疾病的贡献而受到广泛关注。

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学的一个关键过程,它是嗜甲基化的酶在DNA碱基上附加甲基,从而改变基因活性的一种方式。

DNA甲基化已被证明与许多疾病的发生有关,如心血管疾病、肥胖症、糖尿病和人类肝癌。

组蛋白修饰也是表观遗传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拥有特定化学修饰的组蛋白可以影响相应基因的表达,这种影响可能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例如,有研究表明,当组蛋白蛋白H3的亚型发生变化时,会导致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生。

非编码RNA(ncRNA)是一类在细胞中没有编码蛋白质的RNA分子。

对ncRNA的研究表明,它们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学调控因子,可以通过编码或非编码的方式对基因表达产生影响。

ncRNA的异常表达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例如,微小RNA(miRNA)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人类疾病与表观遗传学的关系研究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疾病发病机制的理解,还可以促进疾病的早期检测和诊断。

例如,研究表明,表观遗传变异可以作为癌症早期诊断的检测指标。

此外,表观遗传学变异可能会形成癌前病变,研究可以发现这种变化的时期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如筛查、监测或预防性治疗,以避免不必要的、高昂的治疗费用和治疗困难。

总之,表观遗传学的研究为人类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表观遗传学的研究将继续深入,并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表观遗传学与疾病的关系研究进展

表观遗传学与疾病的关系研究进展

表观遗传学与疾病的关系研究进展表观遗传学是生命科学领域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它研究的是不涉及DNA序列变化的遗传变异。

表观遗传学与疾病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许多相关研究已经为我们提供了更深入的认识。

表观遗传学的概念传统上,人们认为基因是决定性的,即基因携带者将不可避免地表现出相应的特征,如眼睛的颜色。

然而,表观遗传学研究的是不同后代之间遗传特征变异的其他因素,比如环境和生活方式。

表观遗传标记(epigenetic marks)的存在使细胞可以调整基因的表达,通过对特定基因的转录水平进行控制,为有机体的发育、适应性响应和疾病风险提供基础。

表观遗传标记通常是直接在DNA上叠加的化学修饰,这些修饰通常影响基因的表达,但并不影响DNA本身的序列。

例如,D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是DNA的一种表观修饰,可以影响基因的表达。

在DNA甲基化的过程中,小分子化合物甲基被附加到DNA的腺嘌呤或胞嘧啶碱基上,从而可以影响目标DNA序列的变化,特别是在基因启动子区域(promoter)和增强剂(enhancer)区域。

DNA甲基化通常是表观遗传标记中最稳定的,但并非一成不变的。

此外,对染色质的调控也是表观遗传学的研究方向之一。

染色质是细胞核中存在的DNA和蛋白质的复合体,染色质中的蛋白质可以影响DNA的组织和可及性(accessibility),从而调控基因的表达。

表观遗传学与疾病的关系表观遗传学与生活方式和环境有着密切关系,研究表明其在许多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表观遗传标记的变异可能是人类疾病复杂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下面主要从癌症、心血管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这三个方面阐述表观遗传学与疾病的关系。

癌症表观遗传学在癌症的研究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DNA甲基化在多种癌症中都有关系。

在某些癌症中,肿瘤抑制基因可能会出现异常的DNA甲基化模式,从而致使基因的失效或突变,促进肿瘤的形成。

此外,许多研究表明,表观遗传学还与转座子(transposable element,TE)的活性和基因组不稳定性有关,这些现象与癌症的形成有联系。

表观遗传学的研究及其与疾病的关联

表观遗传学的研究及其与疾病的关联

表观遗传学的研究及其与疾病的关联在人类基因研究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开始重视表观遗传学,这一领域的研究不仅能够加深我们对遗传信息的理解,还有望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疾病。

本文将围绕表观遗传学展开探讨,包括其定义、研究方法、发现以及其与疾病的关联等方面。

一、定义表观遗传学指的是在基因表达过程中,基因表达的规律性和差异性不完全由遗传基因所决定,其中与环境相关的可逆化学修饰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这种可逆化学修饰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远程调控元件等,它们可以影响DNA上的基因启动子和抑制子的活性,从而改变基因表达的水平和模式。

表观遗传学的研究已成为生命科学领域中一个热门的研究方向。

二、研究方法表观遗传学的研究主要采用基因组学、转录组、蛋白质组学等高通量技术,以及针对个体从出生开始至晚年全过程的组学分析等研究,来探究不同阶段的表观基因修饰模式。

同时,新兴的单细胞技术也为研究表观遗传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单细胞技术可以实现对不同发育时期单个细胞进行测序,从而探究表观遗传学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三、发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表观遗传学在调控人类基因表达水平以及,在许多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针对特定个体进行全基因组分析发现,患有儿童多发性硬化症(MS)的患者,与正常人群相比有一定的甲基化模式的差异,其中最明显的是免疫相关基因的甲基化程度变化。

另外,研究人员从血液样本中筛选出了几种与结直肠癌相关的DNA甲基化标记物,并成功利用这些标记物建立了一种便于诊断结直肠癌的方法。

四、与疾病的关联除了结直肠癌和儿童多发性硬化症外,表观遗传学还与许多其他疾病有关。

例如,前列腺癌、乳腺癌、肝癌、肺癌和甲状腺癌等恶性肿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中,与表观遗传学相关的基因改变远比遗传突变更为常见。

此外,各种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也与表观遗传学相关。

通过对表观遗传学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治疗上述疾病。

表观遗传学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

表观遗传学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

表观遗传学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表观遗传学是指外界环境和内部信号对基因的表达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并不改变基因本身的序列,却可以改变基因表达的方式,从而影响个体特征和行为。

表观遗传学在个体发育和疾病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的不稳定性和可塑性使之成为人类疾病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可以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表观遗传学相关概念表观遗传学的相关概念主要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miRNA和lncRNA)和染色质构象等。

其中,DNA 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是表观遗传学中最常见的两种修饰方式。

DNA甲基化是指DNA分子上的胸腺嘧啶(C)位点被甲基基团(CH3)取代的过程。

该过程可以通过DNA甲基转移酶(DNMTs)来实现,往往发生在CpG二核苷酸上。

CpG二核苷酸聚集成为CpG岛,是一种DNA序列上的特定区域,与基因表达和转录调控密切相关。

组蛋白修饰是指组成染色体的蛋白质分子组蛋白上的一系列化学修饰,包括乙酰化、甲基化、磷酸化和泛素化等。

这些化学改变可以影响组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影响DNA转录的效率和选择。

miRNA是一种非编码RNA,主要由20-22个核苷酸组成,可以通过对mRNA靶向识别和调控,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某个基因的表达和功能。

lncRNA是指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通常位于某个基因附近,并与该基因的表达水平和调控机制相关。

染色质构象是指在三维空间上染色体的空间结构,不同的结构决定了染色体上基因的可达性和表达水平。

例如,启动子位于紧缩染色质上的基因难以转录,而启动子位于松弛染色质上的基因易于转录。

表观遗传学在疾病中的作用许多疾病都与表观遗传学相关,因为表观遗传学可以调控基因表达和转录程序,从而影响组织生长、功能、形态学和代谢。

下面简要介绍几个相关疾病的例子。

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组神经发育障碍,表现出社交交往困难、言语交流受损和强迫行为等症状。

ASD的遗传基础复杂,表观遗传学也被认为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表观遗传学与人类疾病的关系

表观遗传学与人类疾病的关系

表观遗传学与人类疾病的关系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的研究领域不断涌现,其中表观遗传学是一个备受瞩目的学科。

表观遗传学是指在不改变DNA核苷酸序列的情况下,通过化学修饰(如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等)来改变基因的表达情况。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表观遗传学与人类疾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一)表观遗传学的基本原理表观遗传学是遗传和环境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以DNA甲基化为例,DNA甲基化是利用甲基化酶将甲基基团添加到DNA分子上的一种化学修饰方式,这种修饰结果会影响DNA的可读性和可修饰性。

简单地说,DNA甲基化就是通过化学修饰来"打上标记",并使得DNA区域变得难以或不容易被转录,从而影响基因的表达。

这种基因表达的调控会随着后代的遗传而传递下去,从而构成了遗传信息的一种方式,称之为表观遗传.(二)表观遗传与疾病的联系表观遗传的改变是不可逆的,少量的表观遗传修饰变化可能会增加疾病的风险和易感性。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疾病与表观遗传学之间的联系。

1.癌症癌症的表观遗传学研究已经逐渐成为一个热点,特别是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方面。

许多研究表明,癌症细胞中存在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的异常变化,在这些异常变化中,大多数都是DNA甲基化程度的降低、组蛋白乙酰化和甲基化修饰程度升高。

例如,乳腺癌和肺癌患者的组织样本中发现了DNA甲基化及组蛋白修饰异常。

这些异常会改变某些肿瘤细胞中的基因表达,从而导致细胞增殖、转移和耐药等。

2. 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CVD)是一组心脏和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病等。

表观遗传修饰与CVDs发生关联的研究在最近的几年中已经获得了各种证据。

例如,一个较早的研究表明,全基因组的DNA甲基化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一种常见的CVD)的发生有关。

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血浆DNA中的甲基化的非编码RNA能够预测心血管疾病之类的疾病风险。

3. 神经系统疾病表观遗传调控在神经系统发育与稳定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表观遗传学及其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研究

表观遗传学及其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研究

表观遗传学及其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研究曾经,在人们对细胞遗传学的认知中,DNA序列被认为是决定个体性状和疾病状态的关键。

然而,随着对细胞内分子机制及其功能的研究不断发展,表观遗传学逐渐成为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新热点。

本文旨在探讨表观遗传学作为一种新兴分支的研究进展以及其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表观遗传学:一种新的研究领域表观遗传学研究的是影响基因转录和翻译的所有可逆和不可逆生化修饰。

与DNA序列不同的是,表观遗传学修饰并不影响DNA序列本身,仅通过分子机制影响基因的表达。

按照修饰形式和定位可分为许多类型,具体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RNA修饰等等。

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学研究中最为重要的一种修饰。

简言之,它是通过加在DNA链上的甲基基团对基因的转录进行调整的过程。

这个甲基基团在生殖细胞中的不同表现会让人类genome中的一些地方变成可以生育或者不生育,这个是易感性的特定基因。

组蛋白修饰的方式既有加法也有减法,包括乙酰化、甲基化、磷酸化等,并不像甲基化一样直接由DNA转录酶识别。

组蛋白修饰参与了染色体上大量的区域和细节调控。

RNA修饰则直接参与了RNA背景上很多的化学修饰,比如N-甲基腺苷甲基,5-羟甲基腺苷,这些修饰调控了RNA的稳定性和编码能力。

表观遗传变异与疾病发生的关联随着越来越多的基因和表观遗传标记被发现,在不少疾病的研究中,表观遗传变异和基因突变之间的关联日益受到关注。

如研究表明,在癌症研究中,DNA甲基化pattern的前兆变化可以提供极有价值的生物学信号。

然而,要精细研究细胞内的表观遗传变异和基因突变的相互作用,需要结合大量数据和模型分析。

例如,体内性别重要现象获得了新的解释,众所周知,男女之间在患心血管和自身免疫类疾病的风险上存在着差异。

表观遗传修饰在这个现象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一项最近的研究表明,由于DNA甲基化的反应可以通过性别因素调整,女性可能存在更高级别的表观遗传变异来保护自身免受脑损伤的影响。

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表观遗传与疾病发生关系探索

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表观遗传与疾病发生关系探索

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表观遗传与疾病发生关系探索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表观遗传与疾病发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表观遗传学是研究基因表达调控的一门学科,通过对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以及非编码RNA等表观遗传标记的研究,揭示了表观遗传变化与疾病发生间的关联,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一、表观遗传的基本概念表观遗传是指在不改变DNA序列的情况下,通过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以及非编码RNA等机制对基因表达进行调控的遗传变化。

表观遗传变化可以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基因表达的变化,进而对个体发育、生理功能和疾病发生产生影响。

二、表观遗传与疾病发生关系的研究进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表观遗传变化在疾病的发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DNA甲基化异常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包括癌症、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DNA甲基化是DNA上添加甲基基团的过程,正常的DNA甲基化模式对于基因表达的正常调控至关重要,而甲基化异常可能导致某些基因的过度或不足表达,从而引发疾病的发生。

此外,组蛋白修饰也与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组蛋白是染色质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组蛋白的翻译后修饰(如乙酰化、甲基化、磷酸化等),维持染色质的结构和功能。

许多疾病都与组蛋白修饰异常密切相关,如某些癌症可以通过改变组蛋白乙酰化水平来调节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此外,非编码RNA的异常表达也与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非编码RNA是指不具有编码功能的RNA分子,目前已发现的非编码RNA种类繁多,如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微型RNA(miRNA)等。

研究发现,非编码RNA的异常表达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它们可以通过与mRNA、miRNA或蛋白质相互作用,调节基因表达的水平。

三、表观遗传与疾病发生关系的研究意义探究表观遗传与疾病发生之间的关系,对于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表观遗传变化是可逆的,相比于DNA序列的改变,表观遗传变化可以更容易地被干预和修复。

表观遗传学与疾病关联的研究

表观遗传学与疾病关联的研究

表观遗传学与疾病关联的研究在人体发育和生命周期的过程中,附加于基因组的表观遗传变化对于细胞功能和个体适应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近年来,表观遗传学的研究成为了关注的焦点之一,这是因为表观遗传学的变化可以优化或限制一个个体或物种的环境响应能力。

与其他遗传模式不同的是,表观遗传学因外部环境而改变,它控制着重要的生物学过程,包括基因调控、细胞分化、细胞程序性死亡等过程。

因此,表观遗传学研究已成为了最为热门的生命科学领域之一。

表观遗传学是指生物基因组的附加标志,例如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质重塑和微RNA调控等,在基因表达和细胞功能方面所产生的影响。

表观遗传学和基因组学一样,研究的是生物信息编码因子,但是表观遗传学研究的是基因组注释和组蛋白修饰,这些信息在不同阶段的细胞和不同的组织中“读出”、解码并对基因调控产生影响。

在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中,表观遗传学参与至关重要的角色。

透过一系列的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表观遗传学变化不仅仅密切相关着肿瘤的分化、恶化、转移和治疗,也与多种遗传疾病的起源、发展、预后等紧密相关。

因此,表观遗传学的研究对于疾病的预防、发展诊断和治疗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些重要的疾病,如糖尿病、肺癌、阿尔兹海默症等,都受到表观遗传学的影响。

因此,表观遗传变化的研究对于这些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糖尿病方面,有研究表明,胚胎时期和婴儿时期的表观遗传变化与成人糖尿病的发生和引发有很大关系。

在肺癌方面,表观遗传学变化与对抗化疗的反应和合理的治疗方法有很大的关系。

在阿尔兹海默症方面,表观遗传学变化在细胞多能性的控制与神经元的可塑性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目前,表观遗传学的研究主要是围绕两个方面展开的,一方面是通过表观遗传学变化的维持、调节和恢复来寻找疾病治疗的新方法,另一方面是通过技术的不断发展,获取更多的表观遗传学信息,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全面、更精准的分析和诊断。

在表观遗传学的研究方法方面,分子遗传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成为令人鼓舞的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观遗传学及其与有关疾病的联系刘松鹤(山东理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淄博255000)摘要:表观遗传学是指以不涉及到核苷酸序列的改变,但可以通过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进行遗传的生物现象为内容的生命学科。

本文将细致的介绍表观遗传学所涉及的调控机制来加以对其了解,并将阐述其与有关疾病的关系。

关键词: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疾病Epigenetics and it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seaseLIU Song-he(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hool of Life Sciences,Shandong Zibo 255000)Abstract: Epigenetics refers to not related to the sequence of nucleotides changed, but can be by mitosis and meiosis of genetic biological phenomenon for content of life science. This paper will introduce the meticulous epigenetics involves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s to be the understanding, and describes the relationship with the disease.Keywords: epigenetics, control mechanism, disease引言表观遗传学是研究表观遗传变异的遗传学分支学科。

表观遗传变异(epigenefie variation)是指,在基因的DNA序列没有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功能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化,并最终导致了表型的变化。

早在1942年的时候,C.H.Waddington就首次提出了Epigenetics一词,并指出表观遗传与遗传是相对的,主要研究基因型和表型的关系。

几十年后,霍利迪(R.Holiday)针对Epigenetics提出了更新的系统性论断,也就是人们现在比较统一的认识,即表观遗传学研究没有DNA序列变化的、可遗传的基因表达改变”。

(1)表观遗传学涉及到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体重塑和非编码RNA调控等内容(2)。

1调控机制表观遗传学通过DNA的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质重塑和非编码RNA调控4种方式来控制表观遗传的沉默。

(3)可以说,任何一方面的异常都将影响染色质结构和基因表达。

1.1 DNA的甲基化在DNA共价修饰中,最主要的是DNA甲基化,它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以及细菌中,是表观遗传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它由DNA甲基转移酶(Dnmt)家族以S一腺苷甲硫氨酸(SAM)作为甲基供体,将C转变为5一甲基胞嘧啶(5MC),在真核生物DNA中,5一甲基胞嘧啶是唯一存在的化学性修饰碱基。

cG二核苷酸是最主要的甲基化位点。

由于DNA甲基化与人类发育和肿瘤疾病的密切关系,特别是CpG岛甲基化所致抑癌基因转录失活问题,使DNA甲基化成为表观遗传学和表观基因组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1.2 组蛋白共价修饰组蛋白可以发生乙酰化、去乙酰化、甲基化、磷酸化等共价修饰,由此构成多种多样的组蛋白密码。

其中,以乙酰化和去乙酰化为主,乙酰化与基因活化以及DNA复制有关,去乙酰化与基因失活有关。

乙酰化主要是由乙酰化酶(HATs)在组蛋白H 、H4的N端尾部的赖氨酸上加上乙酰基,去乙酰化酶(HDACs)则相反,不同位置的修饰需要不同的酶来完成。

因此,乙酰化酶家族可以作为辅激活因子调控转录,调节细胞周期,参与DNA损伤修复,还可以作为DNA结合蛋白。

去乙酰化酶家族则与染色体易位、转录调控、基因沉默、细胞周期、细胞分化和增殖以及细胞凋亡相关。

1.3 染色质重塑核小体结构的存在为染色质包装提供了便利,但DNA与组蛋白八聚体紧密结合却为基因的表达设置了障碍,要打破这一障碍获得有活性的染色质结构,可通过染色质重塑来实现。

染色质重塑是指在能量驱动下核小体的置换或重新排列。

它改变了核小体在基因启动子区域的排列,增加了基础转录装置和启动子的可接近性,调控基因表达。

染色质重塑的发生和组蛋白N端尾巴修饰密切相关,尤其是对组蛋白H 和H4的修饰。

修饰直接影响核小体的结构,并为其它蛋白提供了和DNA作用的结合位点。

(4)1.4 非编码RNA 调控非编码RNA 在基因表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按照它们的大小可分为长链非编码RNA和短链非编码RNA 。

长链非编码RNA 在基因簇以至于整个染色体水平发挥顺式调节作用, 短链RNA 在基因组水平对基因表达进行调控, 其可介导mRNA 的降解, 诱导染色质结构的改变, 决定着细胞的分化命运, 还对外源的核酸序列有降解作用以保护本身的基因组。

RNA 无论以反义转录本存在的、非编码的RNAs 或RNAi 均能导致异染色质形成, 并且在有丝分裂中可以遗传的转录沉默。

(5)2表观遗传学与有关疾病2.1在肿瘤方面以DNA甲基化(methylation)为代表的表观遗传修饰在肿瘤细胞中经常发生改变。

DNA甲基化是目前研究得最清楚,也是最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形式。

在肿瘤形成过程中,DNA甲基化的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包括整个基因组的去甲基化和部分区域高度甲基化2种现象。

肿瘤中,常伴随基因组整体甲基化水平降低和某些基因CpG岛区域甲基化水平异常升高(如抑癌基因),而且这2种变化可以在一种肿瘤中同时发生。

基因组整体甲基化水平降低,可导致原癌基因活化、转座子的异常表达、基因组不稳定等,这些因素促进了肿瘤的发生;基因启动子区的CpG岛发生异常高甲基化,可导致基因转录沉默,使重要基因如抑癌基因、细胞周期调节基因、凋亡基因等表达极度降低或不表达,进而也促进了肿瘤细胞的形成。

DNA 异常甲基化几乎在每一种肿瘤中均有描述,参与肿瘤形成的每一阶段,许多分子途径通过这一机制而失活。

同时。

研究发现,任何肿瘤都可能存在由于异常甲基化而造成多途径的失活,导致相应的功能异常。

(6)2.2在糖尿病方面Wren等通过Data—Mining分析来确定导致2型糖尿病发生过程中的诸多因素,结果发现“甲基化”和“染色质”的统计得分最高,表明机体的表观遗传因素改变是导致2型糖尿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DNA 甲基化调控参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相关报道提示,宫内环境与2型糖尿病存在相关性,认为宫内发育迟缓的胎儿成年后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子宫胎盘闭锁不全的大鼠胎儿模型中大脑和肝脏基因组低甲基化及高乙酰化。

(7)2.3在白癜风方面白癜风是一种由于机体在内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黑素细胞免疫受损而产生的皮肤粘膜色素脱失性疾病。

Alkhateeb A等研究发现,单卵双胞胎尽管有相同的遗传易感基因,但只有23%的观察对象的白癜风发病情况是一致的,这表明尽管基因易感性对白癜风的发病有重要作用,但是环境因素可能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目前关于白癜风发病机制的表观遗传学研究主要涉及了DNA的甲基化修饰和siRNA的调控作用。

(8)3.结语表观遗传学补充了“中心法则”忽略的两个问题,即哪些因素决定了基因的正常转录和翻译以及核酸并不是存储遗传信息的惟一载体。

(9)从表观遗传学提出到现在,人们对表观遗传学与人类疾病的发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但是人类对表观遗传学在疾病中的角色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

应更进一步研究表观遗传学机制、基因表达以及与环境变化的关系,有效减少表观遗传疾病的发生风险,努力探索这片造福人类的前沿领域。

(10)参考文献(1) 表观遗传学的相关概念和研究进展,董玉玮,侯进慧,朱必才,李培青,庞永红,生物学杂志,2005,22(1):1-3 Epigenetics related concepts and research development,DONG Yu-wei,HOU Jin-hui,ZHU Bi-cai,LI Pei-qing,PANG Yong-hong,Journal of Biology, 2005,22(1):1-3(2)组蛋白修饰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术,蒋智文,刘新光,周中军,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9,36(10)1252-1259 Group of protein modification regulation mechanism of operation research progress,JIANG Zhi-wen,LIU Xin-guang,ZHOU Zhong-jun,Progress in Biochemistry and Biophysics, 2009,36(10)1252-1259(3)表观遗传学涉及的几种机制,钟志平,科技与生活,2010,15:96 Epigenetics deals with several mechanism,ZHONG Zhi-ping, Technology and life,2010,15:96(4)表观遗传学的产生、机制及生物学意义,王霞,秦秀丽,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8,17(4):37-39 On the Producing,Mechanism and Biology Meaning of Epigenetics,WANG Xia,QIN Xiuli,Journal of Jili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2008,17(4):37-39 (5)表观遗传学及其研究进展,郭新红, 刘文彬,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10,13 Epigenetics and its research progress ,GUO Xin-hong,LIU Wen-bin,Journal of Anhui Agrl, 2007,35(1):9-10,13(6)表观遗传学与肿瘤,徐硕琪,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31(2):144-145 Epigenetics in Tumor,XU Shuo-qi,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 2010,31(2):144-145(7) 表观遗传学与临床肾病,蔡旭,易斌,张浩,医学综述,2011,17(17):2591-2594 Epigenetic and Clinical Renal Disease,CAI Xu,YI Bin,ZHANG Hao,Medical Recapitulate, 2011,17(17):2591-2594(8)白癜风的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张建青,李建军,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0,17(5):384—386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epigenetics vitiligo ,ZHANG Jian-qing,LI Jian-jun,Diagn Ther Derma Venereol,2010,17(5):384—386(9)表观遗传学与人类疾病的研究进展,张永彪,褚嘉祐,遗传,2005,27(3):466-472 Progress of Research on Epigenetic and Human Disease,ZHANG Yong-biao,CHU Jia-you,Hereditas, 2005,27(3):466-472(10) 人类疾病发生的表观遗传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赵方允,刘侃,广东医学院学报,2009,25(4):437-440 Human disease epigenetic mechanisms and treatment research progress,ZHAO Fang-yun,LIU Kang,Journal of 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College, 2009,25(4):437-4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