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学第三章课件

合集下载

南京工业大学燃烧与爆炸理论-第三章--物质的燃烧PPT课件

南京工业大学燃烧与爆炸理论-第三章--物质的燃烧PPT课件
衡状态时,蒸气所具有的压力叫饱和蒸 气压,简称蒸气压。
(二)蒸气压
• 分子间的力称分子间力,又叫范德华力。 • 分子间力中最重要最普遍的力是色散力。 • 色散力是由于分子在运动中,电子云和原子
核所代表的正负电荷中心发生瞬时相对位移, 产生瞬时偶极而出现的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
(二)蒸气压
• 分子量越大,分子就越易变形,色散力就越 大。
(二)油罐内油品燃烧火焰的特征
1.火焰的倾斜度 • 油罐内油晶燃烧的火焰呈锥形,锥形底
就等于燃烧油罐的面积; • 当风速等于或大于4.0m/s时。火焰的
倾斜角约为60°—70°; • 在无风时,火焰倾斜角为0°~15°。
2.火焰高度
• 油罐火灾的火焰高度取决于油罐直径和 油罐内储存的油品种类。
• 油罐直径越大,储存的油品越轻,则火 焰高度越高。
• 可燃气含量在一定范围内才能传播,这 是传播法实验测定可燃气爆炸极限的依 据。
图3-8 氢气浓度对火焰传播速度Sl的影响 图3-9 CO浓度对火焰传播速度的影响
(H2 + 空气)
(CO + 空气)
4.惰性气体
• 惰性气体加入量越多,火焰传播速度越小。
5.混气性质
• 主要是指混气的热容CP和导热系数 。
瑞利方程
1Pp p P 1 m2 2U 2p 2Up 2
(一)物理模型与雨果尼特方程
KM 2 P P P1 11 1 P
M称 马赫数,其物理意义是混气速度(它 等于燃烧波速度,只是方向相反)与当地 声速之比。
(二)正常火焰传播与爆轰
1、爆轰区 • (Ⅰ)区是爆轰区。 • ① 燃烧后气体压力要增加。 • ② 燃烧后气体密度要增加。 • ③ 燃烧波以超音速进行传播

《工程燃烧学》

《工程燃烧学》
成分体积,可依据燃料成分直接计算
实用文档
16
计算Vn.c产
忽略热分解引起Vn.c产的变化 将燃烧产物分为理论燃烧产物和剩余空气两
部分
Vn.c产 =V0.c产+(Ln-L0).c空 =V0.c产+(n-1)L0.c空
V0、L0根据燃料的成分计算
注意:右边c产是理论实燃用文档烧产物的比热 17
V0CO2、V0H2O、V0N2由燃料成分计算(如何计算?)
说明:此处忽略掉了S
实用文档
7
理论发热温度的计算
3、确定烟气比热c产,它强烈相关于温度t产
(1比热近似法) 查表3-3得到各温度下的c产值 (2内插值近似) 查表3-3得各温度下各气体成分
的c值
(3求解方程法) 认为各气体成分c值与温度成2
次级数关系,c=A1+A2t+A3t2,通过查表得到各
系数
实用文档
8
比热近似法
产物整体比热近似值法(表3-3)
根据具体的燃料成分计算V0 =(VCO2+VH2O+VN2 +…) ,并根据表3-3确定c产
适用性:燃烧产物的平均比热受温度的影响不 显著,特别是空气作助燃剂
实用文档
9
比热近似法求解过程
影响理论燃烧温度的因素
燃料种类和发热量
主要取决于单位体积燃烧产物的热含量
考虑Qt理 低/V0Q ,低 比考QV 虑空 nQ低cQ 产 的燃 影响Q更分符合规律
空气消耗系数n
在n>=1的情况下,n值越大,理论燃烧温度越低。
因此在保证完全燃烧的情况下,尽量减小n
实用文档
18
影响理论燃烧温度的因素
实用文档
14
高温热分解
温 工度业Q 越炉分 高中,, 分只1 2 解考6 越 虑0 0 强 温V ; 度C O 压 , 力 且1 越 只0 高 有8 0 ,大0 分于V 1解H 82 0较0度弱

燃烧学-3.着火的理论基础-PPT精品文档

燃烧学-3.着火的理论基础-PPT精品文档

可燃混合气内的某一处用点火热源点着相 强迫着火 邻一层混合气,尔后燃烧波自动的传播到 (点燃或点火) 混合气的其余部分。 ——局部加热。 Forced ignition
Spark ignition
Local initiation of a flame that will propagate.
自燃和点燃过程统称之为着火过程 。
第三章 着火的理论基础
研究不同着火方式的着火机理。 着火方式与机理 着火过程及方式 着火温度 热自燃过程分析 着火温度求解 着火的热自燃理论 谢苗诺夫公式 热自燃界限 热自燃的延迟期 链反应速度 链反应的发展过程 着火的链式反应理论 链反应的延迟期 烃类-空气混合物着火(自燃)特性 强迫着火过程 常用点火方法 强迫着火 电火花点火 点火的可燃界限
q1与q2 相离:
q1始终大于q2,一定能引起可燃混合气的着火。所以,
这种工况是不稳定的。
q1与q2 相切:

B点是临界状态,也是不 稳定的。只要环境介质温 度略高于T0,则q1和q2就 没有交点了,必然导致反 应混合气的着火。
图中 B点为着火临界点 Tb为着火温度 T0为自燃温度 T0~Tb之间的时间为着火 感应期

影响着火的因素

增加放热量q1

增加燃料浓度 增加燃料压力


增加燃料发热量
增加燃料活性
放热率曲线左移,在相同 温度下,燃料放热量增加, 着火温度降低,着火温度 E v q w Q V k n e x p V Q 降低,着火提前。 1 n 0 T R


可用着火的临界条件来确定活化能。
四、热自燃界限

log
P
T 0

燃烧学—第3章3分析解析

燃烧学—第3章3分析解析
(2)当温度升高时,f增大,g不变, f>g,
随时间增大而趋于某一定值,不着火
>0
随时间增大而指数级增大,着火
w afn af
dn n0 fn gn n0 dt
(2)当f=g, =0
n0
e
t
1

w fan0 t
n n0 t
6 中国矿业大学能源学院安全与消防工程系 随时间增大而线性增大,临界状态

RO O RH ROOH R
O H RCH2OOH RCH2O
单键链能:293~334kJ/mol 过氧化物中-O-O-链较弱(链能只有 125.61-167.48kJ),容易断裂
R HCHO RCH2O
RH RCH OH R RCH 2 O 2
《燃烧学》--第三章
W
w
>0
w W0 τ 图3-9链式自燃示意图 W’
=0
<0
τ1 τ2 τ3 t
t
图 3-10 反应速率与时间关 系
中国矿业大学能源学院安全与消防工程系
7
《燃烧学》--第三章
着火延迟期τ
较大,则 ≈f 当
w
fan0

exp( ) 1
ln
fan0
0.48 0.10 7.90 0.15
19.60 13.15 20.55 32.98 22.71
乙炔
乙炔 乙烯 乙烯 丙烷 丙烷 丙烷 丙烷 1-3丁二烯 异丁烷 二硫化碳
Air
O2 Air O2 Air Ar+air He+air O2 Air Air Air
0.76
0.09 1.25 0.19 2.03 1.04 2.53 0.24 1.25 2.20 0.51

燃烧学课件_第三章 化学动力学

燃烧学课件_第三章 化学动力学

反应速度常数的理解
可以理解为当反应物浓度都为单位浓度时的反应速率; k'由化学反应本身决定,与反应物的本性有关,是化学反
应在一定温度时的特征常数,不同的反应有不同的k'值;
相同条件下,k'的大小反映了反应的快慢,k'值越大,反
应速率越快;
k'的数值与反应物的浓度无关 同一反应,k'随温度、溶剂和催化而变化。
二、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曲线(a)表示典型的反应速率随温度而增加的情况。(对简单反应和有明确反 应级数的反应) 曲线(b)是燃烧过程中遇到的,化学反应速率达到某一定的温度时会突然上升 ,产生火焰或爆炸 曲线(c)在催化反应中经常遇到 曲线(d)是NO和O2反应中观察到的结果
曲线(b)-(d)通常表示反应是多步骤的复杂反应
不分枝链锁反应(直链反应)
定义:在链锁反应的基元反应中,若消耗活性中心的数量同新
生成的活性中心数量相等,即称为不分枝链锁反应
分枝链锁反应——爆炸反应
定义:反应在生成最终产物的同时,新生成的活性中心多于 起始反应的活性中心,称为分枝链锁反应。
d [ R] ' ' r0 (k1' k 2 )[ R][1 xk1' /(k1' k 2 )] dt

研究应机理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清楚反应是如何进行的,并有效控制反 应的快慢,以获得期望产物;
合理的反应机理应满足:(1)全部基元反应的加和应为化学计量反应方 程式,(2)由反应机理得出的速率方程组应与实验所得一致


反应机理很难建立,燃烧反应都属于链锁反应
一、链锁反应机理——用于解释燃烧现象
实验证明有很多化学反应速度常常与根据前述分子碰撞 理论所得的速度不相符合。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ppt课件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ppt课件

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D 森林着火 砍伐出隔离带
移走可燃物
感悟新知
知3-练
解题秘方:解答此类题目应注意根据不同的火灾情景 选择合理的灭火方法,特殊情况下的灭火更应采取相应的 合理方法,否则可能导致“火上浇油”。
感悟新知
知3-练
导引:油锅着火不能用水浇灭,因为油不溶于水且密 度比水小,浮于水面上,达不到灭火的目的,A 错误;液 化气起火,关闭阀门,清除可燃物而灭火,B 错误;住宅 失火用高压水枪灭火,水蒸发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到着火点以下,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可燃物的着火点一 般不变,C错误;森林着火,砍伐出隔离带是利用清除可 燃物的原理灭火,D 正确。
感悟新知
知识点 1 物质燃烧的条件
知1-讲
1. 利用对比法研究燃烧的每一个条件 (1)通过对比蜡烛、煤块、火柴、沙子、石块和水泥砖是否
可燃得出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是:物质本身是可燃物。
(2)通过对比室温下存放的蜡烛和点燃后的蜡烛及引燃煤块 的方法得出燃烧需要满足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且不同物质的着火点不同。
感悟新知
题型2 易燃、易爆物的安全使用
知4-练
例7 下列有关易燃、易爆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B )
A. 在搬运时,要轻拿轻放,不能摔、砸或撞击
B. 生产酒精的车间里,只要不影响工作,个人可以吸烟
C. 煤矿矿井里必须采取通风、严禁烟火等措施
D. 在有易燃物的工作场所,严禁穿化纤类服装
感悟新知
知4-练
感悟新知
教你一招 火灾现场处理方法常有以下几种: 1. 熟悉环境,暗记出口。 2. 通道出口,畅通无阻。 3. 扑灭小火,惠及他人。 4. 保持镇静,明辨方向,迅速撤离。 5. 不入险地,不贪财物。

燃烧学

燃烧学

C
E RT
0
Pc RT
K 0 QVK
EP c x A x B
4 0
2
SRT
e
1
Pc T0
2
两边取对数、整理, 得:
ln Pc T0
ln
2
ln

E 2 RT 0

1 2
ln K 0 QVK
SR
1
Ex A (1 x B )

A T0

1 2
ln
B x A (1 x A )
t
8
《燃烧学》--第三章
着火的临界条件:2条曲线相切于B点。
q1 q 2
E RT
B
dq 1 dT

dq 2 dT
2 B E RT
B
K 0 QV C A C B e
2 式相除,有
S T B T 0
RT E
E 2R 1 4 RT 0 E
2 B
K 0 QV C A C B
a b
E / RT0
QV (C f 0 C fB ) V 0CV (TB T0 )

0CV (TB T0 )
Qk 0C f 0Cox0 e
a b E / RTo 中国矿业大学能源学院安全与消防工程系
13
《燃烧学》--第三章
2. 爆炸极限 爆炸浓度极限 如:甲烷/空气:5~15% 爆炸压力极限 如:甲烷/空气:小于0.065MPa,不爆炸 爆炸温度极限 如:甲烷/空气:小于690℃,不爆炸

T0--环境温度; h--对流换热系数; p--预混气压力; d--容器直径; u∞--环境气流速度

燃烧学第3章 燃烧的物理基础

燃烧学第3章  燃烧的物理基础

3.1.2 热传导
热传导(heat conduction)又称导热,属于接触传 热,是指在热量传递过程中,物体各部分之间 没有相对位移,仅依靠物质分子、原子及自由 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碰撞、转动和振动等热运动 等方式产生热量从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 现象。 如果定义热流密度q,则傅里叶定律可以用下式 表达:
3.2.4 烟囱效应
(3-53) (3-54)
3.3 燃烧物理学基本方程
3.3.1 3.3.2 3.3.3 3.3.4
引言 多组分气体基本参量 基本方程 多组分反应系统的相似准则
3.3.1 引言
燃烧(burning)是固体、液体或气体燃料与氧化剂 之间发生的一种猛烈的发光放热的多组分化学 反应流现象,其反应过程总是全部地或者部分 地在气相中进行,并且总是伴随着火焰传播和 流动,甚至部分燃烧就发生在流动的系统中。
表3 - 4 部分燃料火焰中碳颗粒的辐射特性
3.2 燃烧的物质输运
物质的输运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1)分子扩散。这种方式是组分在静止流体中的输运,而组分的浓度梯度则 成为分子扩散的驱动力。 (2)斯忒藩流。在不可透过的相分界面上有组分产生或消耗,而出于维持组分 分布稳定的需要产生了流体整体输运,这中流动即为斯忒藩流。斯忒藩流的 驱动力是除了组分的浓度梯度,还有就是相分界面上组分的产生或消耗源。 (3)对流传质。流体流过壁面或液体界面时,在主流与界面间存在浓度差条件 下,组分边混合边流动的输运,称为对流传质。其驱动力是组分的浓度梯度 和整体流(的驱动力)。 (4)烟囱效应。气体组分温度升高、密度减小时,在空气浮力作用下的向上输 运称为烟囱效应。冷气体的向下输运,则称逆烟囱效应。其驱动力是浮力与 重力共同作用下的体积力。
1.对流传式的形式来表达计算:

燃烧学—第3章3

燃烧学—第3章3
H O H OH 2 (3) (4) H 2 OH H 2O H
H OH H O H 2 2 (5)
(链传递)
(6) H 器壁破坏
(7) OH 器壁破坏
(8) OH +H H 2O
(器壁销毁) (链终止) (气相销毁)
安全工程学院:齐黎明
2
《燃烧学》--第三章
自由基 含有未成对电子的基团 自由基的生成 光解 Cl 热解
H
CH 3
2
2Cl
加热
h
CH3 CH3 2 CH3
安全工程学院:齐黎明
3
《燃烧学》--第三章
自由基反应历程:
H 2 Cl 2 2HCl (总反应)
在第一、二极限之间的爆炸区内有一点P (1)保持系统温度不变而降低压力,P点则
向下垂直移动
自由基器壁消毁速度加快,当压力下降到 某一数值后,f < g, φ < 0 , ----------------------第一极限 提高混合气的温度,可使临界着火压力降
低,谢苗诺夫把这一关系归纳为
Pi Ae
=0
W’
<0
τ1 τ2 τ3 t
t
图3-9链式自燃示意图
图3-10反应速率与时间关系
安全工程学院:齐黎明
11
《燃烧学》--第三章
着火延迟期τ 当 较大,则 ≈f fan0 fan0 exp( ) 1 w exp( ) an0 exp


上式取对数后,得
安全工程学院:齐黎明
8
《燃烧学》--第三章
设t=0,n=0,积分上式得 产物生成速率: w afn af

燃烧学讲义2015-第三章

燃烧学讲义2015-第三章
9
T
自燃的充分必要条件:
不仅放热量和散热量要相等,而且两者随温度 的变化率也要相等。
q f |T TC qs |T TC
数学描述:
dq f dqS |T TC |T TC dT dT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10
二、热自燃温度
由 q f |T TC qs |T TC
dq f dqS |T TC |T TC dT dT
25
3.3 链式自燃
一、链式自燃与热自燃
着火的热自燃理论认为热自 燃发生是由于在孕育期内化学 反应的结果使热量不断积累, 从而导致反应速度的自动加速。 热自燃理论可以解释很多着 火现象。如图所示的一氧化碳 着火浓度界限的实验结果从一 个方面说明了热自燃理论的正 确性。
CO着火界限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f 1 s 1 2 3 2 3
B
α
3
C
A
T0
Tc
T
qf
p1>p2>p3
p1
p2
p3
B C
A
A
T0
Tc
T
T0
Tc
14
T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特别强调,无论定义TC或T0为着火温度 Tzh,这个Tzh不是一个物理常数,它是随 着着火条件变化而变化的,散热条件增 强,则着火温度上升。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2
R 2 TC T0 T0 E
R 2 ∴ TC TC T0 T0 E
若E=167.2kJ/mol,T0=1000K,则
TC T0 50 T0
TC T0
表明在着火的情况下,自 燃温度在数量上与给定的 初始环境温度相差不多。

燃烧学第三章燃烧过程计算

燃烧学第三章燃烧过程计算

当量比
燃空比: FAR=L/F
当量比:
F L FV F L0 F V0
可知:

1

影响过剩空气系数的因素 燃料性质 燃烧器的性能 炉体密封性能 加热炉的测控水平 烟囱挡板
过剩空气系数的确定 自然通风式燃烧器 烧油 α=1.30 烧气α=1.25 预混式气体燃烧器 α=1.20 强制通风式燃烧器 烧油 α=1.15~1.20 烧气 α=1.10~1.15
H 2O(14.06)
过剩空气系数
空燃比:ALR=L/F 化学恰当比: ALR0=L0/F
实际入炉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之比
表达式
LF V F L0 F V0 F
过剩空气系数大小的影响:过剩空气系数太大,入炉空气 量多,相对降低了炉膛温度和烟气的黑度,影响传热效果。 在加热炉的排烟温度一定时,过剩空气系数大则排烟量大, 使烟气从烟囱带走的热量多,增加了热损失,全炉热效率 降低。过多的空气还会使烟气中含氧量高,加剧炉管表面 的氧化腐蚀,缩短管子的寿命。 减小过剩空气系数虽然有许多好处,但一个重要的 前提是:必须保证燃料完全燃烧。
加热炉热效率与燃烧放出的热 量和燃料、空气及雾化蒸 炉墙散热损失 汽带入的显热。 损失能量包括 排烟带走的热 量和散失的热 量。
综合热效率 供给的能 量中还应包括外界供给体 系的电和功。
热效率
烟气离开炉子带走的热量 入炉介质
全炉热负荷
出炉介质 燃烧热 燃料 空气 显热 雾化剂
燃烧1kg液体燃料需要的理论空气量为:
L0
气体燃料所需的理论空气用量:
V0 1 [0.5yH2 0.5yC O 0.21
1 (0.0267C 0.08H 0.01S 0.01O) 0.23

高等燃烧学讲义第3章(郑洪涛3学时)

高等燃烧学讲义第3章(郑洪涛3学时)

第三章 传质引论——
3.1 传质速率定律——扩散的分子基础 • 为了深入理解质量扩散(菲克定律)和热量扩散(傅里叶定 律)宏观定律的分子过程,我们将应用分子动力学的一些 概念。考虑一个固定的单平面层的双组分气体混合物,混 合物由刚性的、互不吸引的分子组成,且A 组分和B 组分 的分子质量完全相等。在x方向上的气体层中存在着浓度 (质量分数〉梯度。这个浓度梯度足够小,这样质量分数 在几个分子平均自由程儿的距离内呈线性分布,如图3. 1 所示。 • 有了这些假 设,就可以 从动力学理 论来定义下 面的平均分 子特性:
第三章 传质引论——3.4 液-气界面的边界条件
• 有些情况下,界面温度可以给定或已知。但一般来说,界 面温度可以通过写出液体和气体的能量平衡方程,给出合 适的边界条件(包括界面的边界条件)来获得。 • 在液-气界面上,维持温度的连续性,则:
• 在界面上能量守恒,气相传给液相表面的热为 ,其中 一部分能量来加热液体,这部分热量为 ,剩余的部分 用于引起相变。能量平衡可以表示为:
• 因此导热系数就与温度的平方根成正比,这与 对于实际气体,与温度的相关性还要大一些。
相同。
第三章 传质引论——3.2 组分守恒
• 首先应用组分输运速率定律(菲克定律)来导出最基本的质 量守恒表达式。如图所示的一维控制体,其水平厚度为 , 组分A由宏观流动和扩散的联合作用流入或流出控制体。 组分A也可以由于化学反应产生或消耗。在控制体内A的质 量净增加率与质量流量和反应速率的关系为
第三章 传质引论——3.3 斯蒂芬问题
• 如图所示,考虑液体A,在玻璃圆筒内保 持一个固定的高度。气体 A 和气体 B 的混 合物流过圆筒的顶部。如果混合物中A的 浓度低于液体自蒸发表面上A的浓度,就 存在传质的驱动力,则组分 A 会从液 - 气 界面向圆筒的开口端 A 和 B 的气体流动扩 散。如果假设处于稳态(也就是说,液体 以一定的速度补充以保持液面高度不变, 或者界面下降的速度很慢以致它的移动 可以忽略),且假设B在液体A中不可溶, 则在管内液体中不存在B的净输运,在圆 柱中就产生了一个B的滞止层。 • 这一系统的总的质量守恒可以表达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混合煤气的发热量计算
Q
net ,ar
=
xQ
1
+
(1 −
x )Q
2
KJ m
3
按各成分气体发热量之和计算
查表获得各成分气体的发热量 燃料发热量的测试 实验测定:容克式量热计
第三节 高炉煤气
组成成分 炼铁炉的副产品,在冶炼过程中主要生成CO,其 体积百分含量约为20%~30%。气体中含有大量 N2和CO2,其体积百分含量占63-70%左右,含尘 也很高60-80g/m3,使用前要除尘。 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主要可燃成分是 CO,所以毒性极大。注意:使用中特别要防止 煤气中毒。
H 2 O 湿 = 100 ×
பைடு நூலகம்
干 0.00124 g H 2 O 干 1 + 0.00124 g H 2 O
H O
2
湿
= 0 . 124 g

H O
2
100 100 + 0 . 124 g
g H O
2
很多数据表只有各温度下水蒸汽的饱和蒸 汽压,而没有直接的水蒸汽含量数据,此 时如何确定水蒸汽的含量
气体的过程。 发生炉煤气的热值一般为3780-11340KJ/m3。工业炉 中最常用的是混合发生炉煤气。发生炉煤气的成分主 要是CO、H2、CH4、N2等。
第六节 天然气
种类 干天然气:气田 伴生天然气或油性天然气:油田,含石油蒸汽 组成 CH4等碳氢化合物占90%以上、少量H2S、N2 、CO2 、 CO等。 发热量: 很高,33440-41800kg/m3 用途 工业燃料、化工原料、生活煤气、动力煤气、液化天然气
63680
10750
12630
乙烯 (C2H4)
硫化氢 (H2S)
二氧化碳 氧气 (CO2) (O2)
颜色气味 无色窒息 无色浓厚 无色略有 无色无味 性乙醚味 臭鸡蛋味 气味 爆炸极限 2.75~35 % 着火温度 540~547
oC
4.3~45.5 364 23670
----------
----------
第一节 单一气体的物理化学性质
气体燃料的组成 • 任何一种可燃气体燃料都是由一些单一气体混合 而成 • 可燃性气体成分:CO、H2、CH4、H2S、 其他气态碳氢化合物(碳原子数n<=4)乙烷、乙烯 等 • 不可燃气体成分:CO2、N2、少量O2 其他:水蒸气、焦油蒸汽、粉尘等固体颗粒
单一气体的物理性质
甲烷 (CH4) 颜色气味 爆炸极限 % 着火温度oC 低位发热量 kJ/m3 530~750 510~630 510~590 610~658 无色微有 葱香 2.5~15 2.5~15 4~80 12.5~80 乙烷 (C2H6) 无色无味 氢气 (H2) 无色无味 一氧化碳 (CO) 无色无味
35670
低位发热 59000 量kJ/m3
气体的腐蚀性和毒性
气体的毒性 • 具有毒性的气体成分(按毒性由大到小)有: – 硫化氢(H2S)、氰化氢(氰氢酸HCN)、二氧化硫 (SO2)、一氧化碳(CO)、氨气(NH3)、苯(C6H6) • 硫化氢(H2S)体积百分数达0.1~0.2可短时间内置人 死亡,达0.05~0.07使人有危险 • 一氧化碳(CO)体积百分数达0.5~1.0可短时间内置人 死亡,达0.2~0.3使人有危险
天然气是优质的气体燃料,其主要成分为CH4,其次 为乙烷等饱和碳氢化合物,各种碳氢化合物在天然 气中的含量占90%以上,因此发热量很高。 天然气用途广泛,除了可以作为工业燃料外,还可 以应用在冶金工业和化工行业,经过调质后也可以 作为民用燃料。
天然气中含有少量的N2和H2S等杂质,燃烧时对环 境污染较煤、油明显减少。天然气除可沿管道输 送外,在不宜铺设管道的地方,或作为生活燃气 和动力燃气使用时,还可以进行加压处理使之在 常温下变为液化天然气(LNG)储存于高压罐中。
第七节 重油裂化气
将高分子液体碳氢化合物在800-900°C下通过水 蒸气发生分解,以得到分子量较小的气态碳氢化 合物和H2、CO等可燃气体。 C-C链发生断裂: CnH2n+2→ CmH2m+2 + Cm’H2m’ C-H链发生断裂: CnH2n+2→ CnH2n+H2 转化反应 结合反应 蒸汽重整:反应产物与水蒸气作用生成H2、CO
0 0
X =X
湿

100- H 2O 100
湿
H2O湿:为100m3气体燃料中所含饱和水蒸气的含量%
湿成分与干成分之间可以相互换算,换算的原则与固(液) 体燃料相同。其步骤是:先由附表查出
干 H 2O
g
1m3干气体所吸收的水蒸气的质量(g/m3), ;
标准状态下每1mol水蒸气的体积为22.4升,即重量 为18g,1g水蒸气体积即为22.4/18=1.24升= 0.00124m3
第五节 发生炉煤气
固体燃料在煤气发生炉中进行气化得到的人造气体燃 料 分类:根据气化剂不同 空气发生炉煤气:空气, 水煤气:水蒸气, 3780-4620kg/m3 10080-11340kg/m3
混合发生炉煤气:空气+水蒸气,5040-6720kg/m3
固体燃料的气化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借助于空气、水 蒸气 等气化剂的化学作用将固体燃料转化为可燃
第二节 煤气成分的表示方法及发热量
发热量 1. 公式计算
(1)气体燃料发热量的计算(门捷列夫计算公式)
Q
net,ar
用湿成 分体积 百分比
= 128 CO
+ 108 H
+ 360 CH
4
+ 599 C H
2 4
+ 231 H S
2
KJ m
3
Qg=128CO+128H 2+399CH 4+638C 2 H 4+251H 2S KJ/m3
H2S置死的重庆开县 井喷
2003年12月23日21时 55分,重庆开县,中石 油川东北气田罗家寨16 号井发生井喷事故,剧 毒硫化氢夺走了243条 人命(其中包括两名矿 井工人),4000多人中 毒就医,10万人疏散。
使人致死的火灾烟气
• 火灾中死亡的人70%以上是死于烟气中毒,只有 少部分人是直接被烧死 • 有毒烟气一般是由以CO为主,氰化氢等多 种成分组成的复杂混合物 • 一般的中毒顺序:身体不适(胸闷头胀) 行动迟缓、无力,意识模糊,昏迷,死亡
溶水腐蚀性
氨气:碱性、 硫化氢、二氧化碳、氢氰酸:酸性 氧气:氧化性
第二节 煤气成分的表示方法及发热量
气体燃料的化学组成
是指用所含单一气体的体积百分数来表示
湿成分:包括水蒸气在内 干成分:不包括水蒸气 气体燃料中所含的水蒸气在常温下都等于该温度下饱和 蒸气量,当温度变化时,气体中饱和蒸气量也随之变 化,因而气体燃料的湿成分也出现变化。用气体燃料的 干成分来表示其化学组成则可排除这种影响。 进行燃烧计算时要用气态燃料的湿成分来算(这是真正 投入燃烧的),这时应依据当时的温度,根据该温度下 饱和水蒸气含量由干成分换算成湿成分。
气体燃料干湿成分换算关系
气体燃料成分的表示方法有两种:即湿成分和干成分。
CO
湿
+ H
湿 2
+ CH
湿 4
+ C H
n
湿 m
+ H S
2
湿
+ SO
湿 2
+ O
湿 2
+ N
湿 2
+ H O
2
湿
= 100
0 0
CO

+ H
干 2
+ CH
干 4
+ C H
n

m
+ H S
2

+ SO

2
O

2
+ N

2
= 100
第三章 气体燃料
天然的气体燃料有天然气和石油气 天然气 • 化学工业的宝贵原料 • 居民生活用燃气——13亿人非常庞大的需求 • 工业燃料 • 人造气体燃料有发生炉煤气、高炉煤气、焦炉煤气 • 发生炉煤气,将煤进行气化得到的气体燃料 • 重油裂化气,重油裂解造气得到的气体燃料 • 高炉煤气、焦炉煤气、转炉煤气,对应是高炉炼 铁炼焦炼钢所得副产品
气体燃料的优点
①燃烧简便,容易完全燃烧; ②调节控制方便,易于实现自动控制; ③燃烧后无固体灰渣,清洁方便; ④对设备磨损小,可以长距离管道输送; ⑤容易净化,以减少环境污染; ⑥可以高温预热,提高燃烧温度,节约燃料; ⑦只要避开爆炸范围,可任意调节热负荷,控制炉内气氛和 压力。
第一节 单一气体的物理化学性质 第二节 煤气成分的表示方法及发热量 第三节 高炉煤气 第四节 焦炉煤气 第五节 发生炉煤气 第六节 天然气 第七节 重油裂化气 第八节 转炉气
发热量
较低 ,只有3762-4180kJ/m3
理论燃烧温度
1400-1500°C,需预热空气和煤气
用途
产量大,3800-4000m3/t焦炭; 用于焦炉、或与焦炉煤气混合用于平炉
第四节 焦炉煤气
炼焦副产品 1t煤炼焦时可得到730-780kg焦炭,300-350m3焦炉煤气、 25-45kg焦油 成分-是无色有臭味的气体 可燃成分:H2、CH4、CO 惰性气体少: N2+CO2 8-16% 焦油蒸气、水蒸气:送入管网前(荒焦炉煤气-含焦油和 水蒸气)先冷凝 发热量 高,15890-17140kJ/m3 用途 与高炉煤气或发生炉煤气配成热量为836kg/m3的混合煤气 用于平炉
第八节 转炉气
转炉炼钢过程中的副产品
70m3/t钢
成分
CO,45-65%
发热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