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体表面积公式
bsa正常值范围
bsa正常值范围BSA(Body Surface Area)是指人体表面积,是一种用于评估人体大小的指标。
它通常用于计算药物剂量、评估营养状况以及确定某些疾病的严重程度。
BSA的正常值范围因个体差异而异,但一般在1.6到2.2平方米之间。
BSA的计算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根据身高和体重来计算。
目前最常用的公式是Dubois公式,即BSA(m²)=0.007184 ×身高(cm)^0.725 ×体重(kg)^0.425。
这个公式在成年人中被广泛应用,但在儿童和老年人中可能不太准确。
BSA的正常值范围可以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和性别来确定。
一般来说,成年男性的BSA范围在1.8到2.2平方米之间,而成年女性的BSA范围在1.6到1.9平方米之间。
儿童和青少年的BSA范围则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
BSA的正常值范围对于许多医学应用非常重要。
例如,在给药时,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BSA来计算药物的剂量。
因为不同人的体表面积不同,所以相同剂量的药物在不同人体内的分布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根据BSA来计算药物剂量可以更准确地达到治疗效果。
此外,BSA还可以用于评估一个人的营养状况。
研究表明,BSA与身体的代谢率和能量消耗有关。
通过计算BSA,医生可以更好地评估一个人的能量需求,从而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此外,BSA还可以用于评估某些疾病的严重程度。
例如,在癌症治疗中,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BSA来确定化疗药物的剂量。
因为化疗药物对身体的毒副作用较大,所以根据患者的BSA来调整剂量可以更好地平衡治疗效果和副作用。
总之,BSA是一种用于评估人体大小的指标,其正常值范围在1.6到2.2平方米之间。
BSA的计算方法可以根据身高和体重来确定,但在不同年龄段和性别中可能会有所不同。
BSA的正常值范围对于药物剂量的计算、营养评估以及疾病严重程度的评估都非常重要。
医生在进行相关评估和治疗时应该根据患者的BSA来制定合理的方案,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人体表面积计算方式
人体表面积计算方式哎,各位小伙伴们,今儿咱们来聊聊一个既实用又有点意思的话题——人体表面积的计算方式!你们知道吗?咱们每个人的皮肤表面积,其实都可以通过一些公式来大致算出来的。
别觉得这有啥难的,听我跟你们细细道来。
记得有次我陪朋友去医院,医生在给他开药的时候,突然问起了他的身高和体重。
我当时还纳闷呢,这开药跟身高体重有啥关系?后来医生解释说,这是因为很多药物的用量,都是根据人体表面积来计算的,这样更科学、更准确。
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人体表面积还有这用处呢!那人体表面积到底咋算呢?别着急,我这就给你们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就是直接套公式。
这个公式啊,可是经过科学家们反复研究、验证得出来的,特别靠谱。
对于成人来说,如果体重不超过30千克,那皮肤表面积就等于0.035乘以体重再加上0.1。
要是体重超过30千克了呢,那就得用另一个公式了:皮肤表面积等于1.05加上(体重减去30)再乘以0.02。
简单吧?不过啊,这个公式可是有点“一刀切”的意思,毕竟每个人的体型都不一样,算出来的结果可能跟实际情况有点出入。
第二种方法呢,就稍微复杂一点了,但也更准确一些。
这个方法得用到身高和体重两个数据。
不区分男女的话,可以用这个公式:体表面积等于0.0061乘以身高(厘米)再加上0.0124乘以体重(千克)再减去0.0099。
要是区分男女的话,那就得用另外两个公式了:男生的皮肤表面积等于0.0057乘以身高再加上0.0121乘以体重再加上0.0882;女生的皮肤表面积呢,就等于0.0073乘以身高再加上0.0127乘以体重再减去0.2106。
怎么样?是不是觉得有点像在做数学题啊?不过别担心,只要把你的身高和体重往公式里一套,答案就出来了!除了这两种方法之外呢,还有一些更“接地气”的计算方式。
比如咱们中国有个“九分法”,就是把全身体表面积划分成若干个9%的倍数来计算。
成人的头颈占9%,双上肢各占9%,躯干前后(各占13%)及会阴部(1%)占3个9%,臀部及双下肢占5个9%再加1%。
人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人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脚,式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99年3月第33鞋第2期C抽l】PM耐.M珊也1999.vol33.No.2 .2;,f人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厶,/宇传华徐勇勇夏结来沈青肾小球滤过率,基础代谢率等生理功能与人体表面积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近年来,在小儿临床用药和癌症化疗用药等方面,多主张按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推算药物剂量.直接测量人体表面积比较麻烦,在临床实践中,通常不是直接测量体表面积,而是间接通过测量身高和体重,采用某一公式或图表(根据相应公式制成)求得.一,公式简介计算人体表面积的公式较多,但大多数可写成(1)或(2)的形式.S4=cl(1)这里聃为人体表面积(m2);日为身高(cm);W为体重(kg);c,口.,2为常数项.等式两边取自然对数,可将(1)式线性化为:ln&l=.0+a1lnH+.2law(2)其中口0=lnc,in为自然对数符号.1916年由DuBols等直接测得9名观察者的身高,体重和体表面积,采用最小变异系数法,建立了第1个公认的人体表面积计算公式(1),目前仍被广泛应用.1975年C~llan和George利用aoyd等直接测量的401例身高,体重和体表面积,应用最小二乘法拟合了(2)式….1987年Me.teller按(1)式给出了容易记忆的简单公式(c=1/60)0一.1973年Stevenson根据l0例实测数据.提出了由身高与体重推算表面积的二元一次线性公式_3J,80年代赵松山等_4分别报道了中国成年男女的计算公式.国内大多数教科书介绍的计算公式是:={.1:05W!30)0.02W30)㈥L.+(一×.(>二,实例90例数据来自我国河南省,男女各半,年龄0一l5岁之间,在0,l,3,5,…,l5岁9个年龄组各5例.每倒均有身高,体重和体表面积实测值.将身高,体重和体表面积均对数化后,多元协方差分析表明.身作者单位:71Go32西安市第四军医大学卫生统计学教研室(宇传华,榇勇勇,夏鲒来)|西京医院儿科(沈青).方法学介绍?{/高和体重对体表面积有非常显着的影响(P≤0.0001),而将身高和体重化为相等后,性别和年龄对体表面积无显着性影响(P值分别为0.685和0.076).绘制3个变量两两组合的散点图表明,对数化前表面积,身高和体重两两之间均呈现一定的曲线关系;三者对数化后其两两之间的散点接近直线.三者对数化前后的三维立体图也有相应趋势.用随机的方法将数据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形成公式,另一部分用于公式比较.利用60例数据,按(1)式采用SAS软件的NLIN过程作非线性曲线拟合,得公式为:=0.018802'(4)c,al和23个系数的标准误均较小,分别为0.005953,0.O9O,0.038,95%可信区间不包括0,分别为(0.006881—0.030723),(0.279—0.638),(0.437—0.588).公式的决定系数为99.9l%,剩余标准差为0.O26(n2).为了记忆的方便,令al:.2=0.5,对同一资料按相同方法进行分析,得c=0.016,公式为:s^=O.016俪(5)用同一资料拟合的只有体重或只有身高推算人体表面积的公式分别为:=0.094106(6)=0.000334H(7)公式(5),(6),(7)各系数经检验均与0有显着性差异,决定系数较大,剩余标准差较小.三,公式比较与讨论利用随机筛选的另30例数据代人以上介绍的各表面积计算公式,求得表面积的预测值,该值与其实际值之差平方后相加即得残差平方和.将预测值与实际值作相关分析,得出的相关系数平方即为决定系数_6(表1).残差平方和越小,预测精度越高. 决定系数越大,拟合效果越好.从表l可以看出,实例数据产生的公式(4)的残差平方和最小,决定系数最大,容易记忆的公式(5)124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99年3月第33卷第2期ChinJFrevMed.1gau'eh1999.V ol33,No2拟台效果与公式(4)十分接近而公式(6)和(7)裹l计算人体表面积主要公式的残差平方和与决定系数公式cq残(差10平3m方2和)决矗磊数(4)oo】88020.459051281∞(5)0016加00.50005008166(6)0094l060000070112734(7)00003341632000040883DuBois0184072504257240_4C,ehaa和00234940.422051571475^k盯00166670.500050047132日本00088830.663044420659S息-…015294-0006l4-0.012844623(3)65269998169981499728999977899.81299814997949974699374拟台效果相对公式(4)和(5)较差,这说明计算人体表面积最好使用身高和体重两个变量.公式(6)的残差平方和只有公式(7)的三分之一,其决定系数将近大0.7%,这一结果提示仅有体重的公式比仅有身高的公式更好.对于不便测定身高的人(如婴儿),可用仅有体重的公式计算.文献[1]推荐的和George公式的残差平方和较大,推算我国人体表面积的预测精度不理想Moste]ler公式与公式(5)比较,其】与2均等于0.5,但c稍大,对于同一资料,该公式计算出的体表面积较大.日本公式的残差平方和较小,决定系数较大,表明了日本人与中国人的体型与密度的相似性.Stevenson公式是以中国人的测量数据建立的l4J,尽管资料没有对数化,但决定系数和预测精度都不算太低这些结果均提示不同的国家,人的体型和密度有差异,计算人体表面积最好有自己的公式.公式(3)虽然简单,但本研究结果表明其残差平方和较大,决定系数较小,临床使用有较大误差.因文献[4,5]的公式为男女分开,且为18~45岁人群,作者没有做比较.参考文献1Bails,BI,BrimsGLE9Iim出the血ce岫山eIlI1曲my StarMed.1996.15:1325—13322庞维社体表面积的简易计算方法中国卫生统计,1989,6(3): 43姚平.常用医学计算天律:天律科学技术出版杜.1986.32-344赵松山,刘友梅,姚家邦,等中国成年男子体表面积的测量.营养.1984.6:盯一955赵松山,刘友梅,姚家邦,等中国成年女子体表面积的测量.营养.1987.9:200.埘6方积乾,棣勇勇,余松林,等.编着.医学统计学与电脑实验上梅:上海科学技术出版杜.1997.128—136(收稿:19984)4—17修回:19984)6-17)(本文编辑:邵隽一)北京市西城区1977~1996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分析陈晓霞资料来源于北京市西城区卫生防疫站加年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及人1:3资料,运用描述性研究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如下.1.流行强度:加年间全区累计发病21285例,发病率波动在36.99/10万~362.20/10万,平均发病率14118/10万由传染病报告的漏报率1.79%一1.33%,估计年均发病率为143.36/10万.1977~1986年年均发病率为216.77/10万. 1987~1996年10年间平均发病率为74.90/10万.与第1个10年相比差异有显着性(检验,P<0.O1).两个10年间各出现1次发病高峰,1982年(362.20/10万)和1989年(104.13/10万),1989年的发病率已低于加年的平均水平.加年同因病毒性肝炎共死亡313例,平均病死率为1.47%.后10年共死亡70侧,占加年死亡总数的22.36%.其中男性病死率为156%,女性病死率为0.65%,男女病死作者单位:100~9北京市西城区卫生防疫站.短篇报道数之比为4:1(56/14).2.流行特点:10个街道均有发病,长安街街道发病数最高,占总发病数的13.09%.1~5月份为发病高峰季节,发病数占5582%,说明冬春季是发病高峰季节.年龄分布以加一29岁组的平均发病专率最高(239.61/10万).后10年中男女发病数之比为168:1,男性发病率比女性高66.25%; 职业分布中以工人发病比例最高(37.98%).结果表明,我医的病毒性肝炎除1982年和1989年出现两次高峰外,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这与近年来甲,乙型肝炎疫苗的广泛应用和我站采取的对重点人群首发肝炎病例24小时内处理疫源地等防疫措施有关.历年发病高峰期在1—5月,是落实防治措施的关键时期,且应以工人,干部和中小学生作为防治重点.(收祷:19984)4-03修回:1998.08.12)(本文编辑:邵隽一)。
人体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人体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一、中国九分法计算人体体表面积。
1. 成人。
- 头颈部:头、面、颈部三者各占3%、3%、3%,共占9%(1个9%)。
- 双上肢:双手占5%、双前臂占6%、双上臂占7%,共占18%(2个9%)。
- 躯干部:前面13%,后面13%,会阴1%,共占27%(3个9%)。
- 双下肢:双臀占5%,双大腿占21%,双小腿占13%,双足占7%,共占46%(5个9% + 1%)。
2. 儿童。
- 儿童体表面积的计算有其特殊性,因为儿童身体比例与成人不同。
儿童头大,下肢短小。
- 头颈部面积=(9+(12 - 年龄))/(2)
- 双下肢面积=46-(12 - 年龄)
- 其余部位面积计算可参照成人比例根据总体表面积按比例计算。
二、公式计算法(较精确)
1. 体表面积(m^2)=√(frac{身高(cm)×体重(kg)){3600}}
- 例如:某人身高170cm,体重70kg。
- 首先计算(身高×体重)/(3600)=(170×70)/(3600)=(11900)/(3600)≈3.3056。
- 然后体表面积=√(3.3056)≈1.82m^2。
2. Stevenson公式(适用于小儿)
- 体表面积(m^2) = 0.0061×身高(cm)+0.0128×体重(kg)-0.1529 - 例如:某小儿身高80cm,体重10kg。
- 体表面积=0.0061×80 + 0.0128×10-0.1529
- =0.488+0.128 - 0.1529=0.4631m^2。
人矫正体表面积计算公式
人矫正体表面积计算公式一、中国九分法计算人体体表面积。
1. 公式原理。
- 中国九分法是一种估算成人烧伤体表面积的简便方法。
它将全身体表面积划分为若干个9%的等份,另外加1%,构成100%的体表面积。
- 头颈部:头、面、颈部三者各占3%,共占9%(1个9%)。
- 双上肢:双上臂7%、双前臂6%、双手5%,共占18%(2个9%)。
- 躯干部:躯干前13%、躯干后13%、会阴1%,共占27%(3个9%)。
- 双下肢:双臀5%、双大腿21%、双小腿13%、双足7%,共占46%(5个9% + 1%)。
2. 举例。
- 例如,某患者双上肢烧伤,按照中国九分法,其烧伤面积为18%。
3. 适用范围及局限性。
- 适用范围:主要适用于成人烧伤面积的估算,在临床烧伤治疗中对于评估烧伤的严重程度、补液量计算等有重要意义。
- 局限性:对于儿童,由于其身体比例与成人不同,不能直接使用该方法。
儿童头部相对较大,下肢相对较短,需要使用儿童烧伤体表面积计算的修正公式。
二、儿童烧伤体表面积计算公式(与成人矫正相关)1. 公式。
- 儿童头颈部面积=(9+(12 - 年龄))/(2)- 儿童双下肢面积=46-(12 - 年龄)- 儿童双上肢及躯干部面积计算仍可参考成人九分法的比例关系,但整体要根据头颈部和双下肢调整后的面积,保证全身总面积为100%。
2. 举例。
- 一个5岁儿童,头颈部面积=(9+(12 - 5))/(2)=(9 + 7)/(2)=8%- 双下肢面积=46-(12 - 5)=46 - 7 = 39%三、其他可能的体表面积计算方法(补充)1. 体表面积(BSA)计算公式(通用公式)- BSA= √(frac{身高(cm)×体重(kg)){3600}}- 例如,一个身高170cm,体重70kg的人,BSA=√(frac{170×70){3600}}- 先计算分子170×70 = 11900,再除以3600约等于3.3056\),最后求平方根,BSA约为1.82(平方米)。
成人体表面积计算公式
成人体表面积计算公式
一、中国九分法计算成人体表面积。
1. 公式原理。
- 中国九分法是一种基于人体体表面积分布规律的估算方法。
它将全身体表面积划分为若干个9%的等份,另外加上1%,从而构成100%的体表面积。
2. 具体划分及计算。
- 头颈部:头部占体表面积的9%(发部3%、面部3%、颈部3%)。
- 双上肢:双上肢占体表面积的18%(双手5%、双前臂6%、双上臂7%),即每个上肢为9%。
- 躯干:躯干前面占13%,躯干后面占13%,会阴占1%,总共27%。
- 双下肢:双下肢占体表面积的46%(双臀5%、双大腿21%、双小腿13%、双足7%),其中一侧下肢为23%。
- 例如,如果要估算一个烧伤患者的烧伤面积,可根据烧伤部位对应的体表面积比例进行计算。
如患者双上肢烧伤,烧伤面积则为18%。
二、Stevenson公式计算成人体表面积。
1. 公式内容。
- 体表面积(m²)=0.0061×身高(cm)+0.0128×体重(kg) - 0.1529。
2. 使用示例。
- 假设一个人的身高为170cm,体重为70kg。
- 则体表面积 = 0.0061×170+0.0128×70 - 0.1529。
- =1.037+0.896 - 0.1529. - =1.7801m²。
体表面积简易算法
体表面积简易算法体表面积(Body Surface Area,BSA)是指人体外表面的总面积。
BSA 的计算对于许多医学应用和研究领域非常重要,如药物剂量计算、热损伤估计和肿瘤分期。
本文将介绍几个用于估算体表面积的简易算法。
最初,BSA 的计算是根据人体的身高和体重来进行的。
而后,为了提高计算精度,研究人员发展了许多基于身体测量的公式,如 Dubois 和Dubois 公式、Mosteller 公式和Du Bois 公式等。
下面将介绍这些算法的原理及计算步骤。
1. Dubois 和 Dubois 公式Dubois 和 Dubois 在1916年提出了一个以体重和身高为基础的 BSA 计算公式。
该公式的计算步骤如下:1.将身高值从厘米转换为米,将体重值从磅转换为千克。
2.通过体表积指数(BSI)公式计算BSA:2. Mosteller 公式Mosteller 公式是一种比较简单且常用的 BSA 估算方法,其核心思想是根据身高和体重的关系计算 BSA。
计算步骤如下:1.将身高值从厘米转换为米,将体重值从磅转换为千克。
2.通过公式计算BSA:其中,height 是身高值,weight 是体重值。
3. Du Bois 公式Du Bois 公式是一种基于身体测量的 BSA 估算方法,该方法依赖于身体的表面积与体重的关系。
计算步骤如下:1.将身高值从厘米转换为米,将体重值从磅转换为千克。
2.计算BSA:以上是几种常用的体表面积计算算法。
在实际应用中,一般会根据具体的需求和数据可获得的程度选择合适的算法。
此外,还需注意算法的适用范围,因为不同算法可能适用于不同的人群和体型。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算法只能提供一个估算值,而无法完全准确地计算出个人的实际体表面积。
实际测量仪器可以提供更准确的结果,但对于大规模的研究和实际应用来说,这些简易算法仍然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总之,体表面积的估算是许多医学研究和应用中的基础计算。
什么是体表面积
什么是体表面积体表面积是指人体表面所覆盖的总面积。
它是医学和生理学等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常用于估计药物代谢、药物剂量的确定和评估肺功能等方面。
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包括身高、体重、性别等因素。
本文将介绍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其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
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Du Bois公式和Mosteller公式。
Du Bois公式Du Bois公式是最常用的体表面积计算方法之一。
它是根据体表面积与身高和体重之间的关系来进行估算的。
Du Bois公式的计算公式如下:$$ BSA = 0.007184 \\times height^{0.725} \\times weight^{0.425} $$其中BSA表示体表面积(单位为m²),height表示身高(单位为cm),weight表示体重(单位为kg)。
Mosteller公式Mosteller公式是另一种常用的体表面积计算方法。
它是根据体表面积与体重和身高平方根之间的关系来进行估算的。
Mosteller公式的计算公式如下:$$ BSA = \\sqrt{\\frac{{height \\times weight}}{3600}} $$其中BSA表示体表面积(单位为m²),height表示身高(单位为cm),weight表示体重(单位为kg)。
体表面积的临床应用体表面积在临床中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介绍其中几个重要的应用领域。
药物剂量的确定在药物治疗中,合理的药物剂量对于治疗效果的达到非常重要。
而体表面积是确定药物剂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由于不同人体表面积的差异,相同剂量的药物对于不同体表面积的人来说,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药效。
因此,通过根据体表面积来计算个体的药物剂量,可以更精确地调整药物的给予量,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药物代谢的估计体表面积可以作为药物代谢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常情况下,个体体表面积越大,其肝脏的代谢能力也越强。
许文生体表面积计算公式
许文生体表面积计算公式引言:体表面积是指人体外表面积的总和,它与身体的代谢、热量消耗等密切相关。
而许文生体表面积计算公式是一种常用的计算体表面积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许文生体表面积计算公式的原理和应用,并探讨其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性。
一、许文生体表面积计算公式的原理许文生体表面积计算公式是根据人体的身高和体重来计算体表面积的。
它采用了身高和体重这两个影响体表面积的重要因素,通过数学公式将它们转化为一个具体的数值,从而得出准确的体表面积。
二、许文生体表面积计算公式的具体公式许文生体表面积计算公式的具体公式如下:BSA = 0.0061 × 身高(cm)+ 0.0128 × 体重(kg) - 0.1529其中,BSA代表体表面积,身高和体重分别以厘米和千克为单位。
三、许文生体表面积计算公式的应用许文生体表面积计算公式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尤其在药物剂量的计算和评估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计算患者的体表面积,医生可以更准确地确定药物的剂量,避免因剂量不准确而导致的药物过量或过少的风险,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
许文生体表面积计算公式还可以用于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健康状况。
根据体表面积的大小,医生可以判断患者是否正常生长发育,是否存在营养不良或肥胖等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四、许文生体表面积计算公式的优势和局限性许文生体表面积计算公式具有以下优势:1. 简单易用:只需输入身高和体重两个参数,即可得出体表面积,操作简便。
2. 准确度较高:通过大量的实验和数据分析,该公式得出的结果与实际测量值的误差较小,精度较高。
然而,许文生体表面积计算公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 适用性有限:该公式主要适用于成年人,对于儿童、老年人或特殊人群的适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2. 个体差异: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无法考虑个体的生理差异和特殊情况,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五、结语许文生体表面积计算公式是一种常用的计算体表面积的方法,它通过身高和体重这两个影响体表面积的重要因素,来计算人体的体表面积。
人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人表面积的计算公式英文回答:The body surface area (BSA) is a measurement of the surface area of the human body. It is used in medical calculations to determine drug dosages, fluid requirements, and other important parameters.The most commonly used formula for calculating BSA is the Du Bois formula, which is given as:BSA (m²) = 0.007184 × weight (kg) ^ 0.425 × height (cm) ^ 0.725。
Where:BSA is the body surface area in square meters.Weight is the weight in kilograms.Height is the height in centimeters.Another commonly used formula is the Mosteller formula, which is given as:BSA (m²) = √((weight (kg) × height (cm)) / 3600)。
The Mosteller formula is generally more accurate for individuals with a body mass index (BMI) below 30 kg/m².中文回答:人的体表面积计算公式。
人的体表面积(Body Surface Area,BSA)是衡量人体表面面积的一项指标。
人体表面积的计算法
人体表面积的计算法
我国确定的成人体表面积的计算法有两种:
中国九分法:即将人体分为l l等份,每份等于体表面积的9%,如头颈部占体表面积为一个九,即9%。
头颈部烧伤,其烧伤面积应为9%.在头颈部又可分为发部、面部、颈部.各占3%.若仅烧伤面部,估计其烧伤面积则为3%。
儿童体表面积的计算与成人略有区别,因儿童头部相对较大而四肢较小,故不同年龄的儿童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小儿头部面积为9十(12一年龄)=%
小儿双下肢面积为41一(12一年龄)=%
手掌法:如伤面不规则,可用手掌法计算,病人自己的手掌(五指并拢)相当于体表面积的l%,以此可以计算烧伤面积.。
【2017年整理】体表面积计算公式
体表面积计算公式第一种方法:S= 0.035W+0.1 (W≤30)1.05+(W-30)×0.02 (W>30)第二种方法:体表面积(m2)=0.0061×身高(cm)+0.0128×体重(kg)-0.1529 第三种方法:S男=0.0057×身高+0.0121×体重+0.0882,S女=0.0073×身高+0.0127×体重-0.2106。
若不区别男和女,为中国人适用的通式为S=0.0061×身高+0.0124×体重-0.0099。
(S示体表面积,单位:m2;H示身高,单位:cm;W 示体重,单位:kg)运动与健康题目:体育锻炼对运动系统的影响指导老师:欧阳靜仁班级:热能092班姓名:***学号:************摘要:这篇文章通过对人体运动系统组成的介绍,以及体育锻炼对运动系统的作用和影响的一点点描述,给平时不重视锻炼的人说明了体育锻炼的好处,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重视体育锻炼。
本文部分地方参考相关文件,可信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同时也未免有疏落之处,请指正。
参考:/view/63163.htm/view/5df244d728ea81c758f5787c.html关键词:骨,骨连接,骨骼肌,支架作用、保护作用和运动作用,合理的体育锻炼,三磷酸腺苷(ATP)酶前言体育锻炼与我们息息相关,在我们的身边,无时无刻都有人在运动,各种球类运动、跑步、游泳等等...大家都知道体育锻炼对人体是有好处的,然而具体有些什么好处呢?这个答案有多少人知道。
通过这篇文章,希望可以增加大家对体育锻炼的认识。
体育锻炼既可增强关节的稳固性,又可提高关节的灵活性。
体育锻炼可使肌纤维变粗,肌肉体积增大,因而肌肉显得发达、结实、健壮、匀称而有力。
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肌肉的耐力。
体育锻炼能保持肌肉张力,减小肌萎缩和肌肉退行性变化,保持韧带的弹性和关节的灵活性,使脊柱的外形保持正常,从而能够减少和防止骨骼、肌肉、韧带、关节等器官的损伤和退化。
医学常用公式
医学常用公式1、人体常用公式1.1)身体质量指数计算公式(BMI)不同性别成人体重指数(BMI)标准偏轻男:< 20 女:< 19正常男:20 -- 25 女:19 -- 24偏重男:25 -- 30 女:24 -- 29肥胖男:30 -- 35 女:29 -- 34非常肥胖男:> 35 女:> 34BMI身体质量指数计算公式:体质指数(BMI) = 体重(千克) / 身高(米)的平方1.2)表面积计算公式男= 0.00607 ×身高+ 0.0127 ×体重- 0.0698女= 0.00586 ×身高+ 0.0126 ×体重- 0.0461儿童= 0.0061×身高+ 0.0128 ×体重- 0.1529体表面积,单位:m²;身高,单位:cm;体重,单位:kg;1.3)静息能量消耗计算公式男性:REE(Kcal/d) = 66 + 13.7W + 5.0H - 6.8A女性:REE(Kcal/d) = 655 + 9.6W + 1.7H - 4.7AW = 体重(kg);H = 身高(cm); A = 年龄(岁);1.4)血容量血容量(ml)计算公式:血容量= 体重(Kg) ×平均血容量系数(ml/Kg)平均血容量系数男生:75 女性:65 婴幼儿:80 新生儿:85 早产儿:961.5)IBW标准体重IBW标准体重(Kg)计算公式:IBW = 身高(米) ×身高(米) ×性别系数性别系数:男生:23 女性:21.51.6)基础能耗计算公式男性基础能耗(千卡/天):BEE = 66.4730 + 13.7516×体重(千克) + 5.0033×身高(厘米) - 6.7550×年龄(岁)女性基础能耗(千卡/天):BEE = 655.0955 + 9.5643×体重(千克) + 1.8496×身高(厘米) - 4.6756×年龄(岁)1.7)补钠公式1.7.1)应补钠总量计算公式男性应补钠总量(mmol) = [ 142 -病人血Na+ (mmol / L)]×体重(Kg) ×0.6女性应补钠总量(mmol) = [ 142 -病人血Na+ (mmol / L)]×体重(Kg) ×0.51.7.2)应补氯化钠总量计算公式男性应补钠总量(mmol) = [ 142 -病人血Na+ (mmol / L)]×体重(Kg) ×0.035女性应补钠总量(mmol) = [ 142 -病人血Na+ (mmol / L)]×体重(Kg) ×0.031.7.3)应补生理盐水总量计算公式男性应补生理盐水总量(mmol) = [ 142 -病人血Na+ (mmol / L)]×体重(Kg) ×3.888女性应补生理盐水总量(mmol) = [ 142 -病人血Na+ (mmol / L)]×体重(Kg) ×3.3111.7.4)应补3%氯化钠计算公式男性应补3%氯化钠(ml) = [ 142 -病人血Na+ (mmol / L)]×体重(Kg) ×1.1666女性应补3%氯化钠(ml) = [ 142 -病人血Na+ (mmol / L)]×体重(Kg) ×3.3111.7.5)应补5%氯化钠计算公式男性应补5%氯化钠(ml) = [ 142 -病人血Na+ (mmol / L)]×体重(Kg) ×0.7女性应补5%氯化钠(ml) = [ 142 -病人血Na+ (mmol / L)]×体重(Kg) ×0.596单位换算:钠:mEq/L×2.299=mg/dlmg/dl×0.435=mEq/LmEq/L×1/化合价=mmol/L氯化钠:g×17=mmol或mEq,(mmol)×0.0585=g/L1.8)补液计算公式1.8.1)一般补液公式补液量= 1 / 2 累计损失量+ 当天额外损失量+ 每天正常需要量1.8.2)根据血细胞比积判断输液量的计算公式输液量= 正常血容量×( 正常红细胞比积/ 患者红细胞比积)1.9)某种电解质缺少的总量的计算公式某种电解质缺少的总量(mmol / L) = [正常(mmol / L) -测得(mmol / L)]×体重(Kg) ×0.62、呼吸系统2.1)氧气压力及相关指数2.1.1)吸入氧气压力计算公式PIO2 = 吸入氧气分率(%) ×(大气压(mmHg) -水气压力(mmHg))大气压:760mmHg ;水汽压力:47mmHg2.1.2)肺泡氧气压力计算公式PA02 = 吸入氧气压力(mmHg) - ( 动脉二氧化碳压力(mmHg) / 呼吸商)呼吸商:0.85 ;动脉二氧化碳压力:40mmHg2.1.3)氧合指数计算公式氧合指数= (吸入氧气分率( % ) ×平均气道压力(cmH2O) ×100)/ 动脉氧气压力(mmHg)2.1.4)肺泡-动脉痒压差计算公式P(A-a)O2 = 肺泡氧气压力(mmHg) -动脉氧气压力(mmHg)2.1.5)动脉-肺泡氧气分率计算公式PaO2 / PAO2= 动脉氧气压力(mmHg) / 肺泡氧气压力(mmHg)2.1.6)呼吸指数计算公式RI = (肺泡氧气压力(mmHg) -动脉氧气压力(mmHg))/ 动脉氧气压力(mmHg)2.2)氧气含量及相关指数2.2.1)动脉氧气含量(ml / dl)计算公式CaO2 = [ 血红蛋白含量(g / dl) ×动脉血氧饱和度(%) ×1.34 ] + [ 动脉氧气压力(mmHg) ×0.0031 ]2.2.2)混合静脉氧气含量(ml / dl)计算公式CvO2 = [ 血红蛋白含量(g / dl) ×静脉血氧饱和度(%) ×1.34 ] + [ 静脉氧气压力(mmHg) ×0.0031 ]2.2.3)肺微血管氧气含量(ml / dl)计算公式CcO2 = [ 血红蛋白含量(g / dl) ×1.34 ] + [ 动脉氧气压力(mmHg) ×0.0031 ]2.2.4)肺内分流率(%)计算公式Qs / Qt = 肺泡-动脉氧压差×0.0031 / ( 肺泡-动脉氧压差×0.0031 + 5 ) ×100%2.2.5)氧气输出量(ml / min*(m2)))计算公式DO2 = 动脉氧气含量(ml / dl) ×心搏指数(L / min*(m2)) ×102.2.6)动脉-静脉氧气含量差(ml / dl)计算公式C(a-v)O2 = 动脉氧气含量(ml / dl) -混合静脉氧气含量(ml / dl)2.2.7)氧气消耗量计算公式VO2 = ( 动脉氧气含量(ml / dl) -混合静脉氧气含量(ml / dl)) ×心搏指数(L / min*(m2)) ×102.2.8)氧气使用分率计算公式OUC = 氧气消耗量(ml/min*(m2)) / 氧气输出量(ml/min*(m2))2.3)肺功能2.3.1)二氧化碳生成量计算公式二氧化碳生成量(L/min) = 每分钟呼出通气量(L/min) ×(呼出二氧化碳分律(%) -吸入二氧化碳分律(%))2.3.2)呼吸商计算公式呼吸商= 二氧化碳生产量(L/min) / 氧气消耗量(ml/min*(m2))2.3.3)肺活量计算公式FVC = 补吸气量(L) + 潮气量(L) + 补呼气量(L)2.3.4)用力肺活量计算公式FEV1 / FVC = 第一秒用力呼出气量(L) / 用力呼气量(L)2.3.5)肺总量计算公式TLC = 肺活量(L) + 余气量(L)2.3.6)肺闭合容量计算公式CC = 补呼气量(L) + 余气量(L)2.3.7)功能余气量计算公式FRC = 补呼气量(L) + 余气量(L)2.3.8)闭合容量肺容量比计算公式CC / TLC = 肺闭合容量( L ) / 肺总量( L )2.3.9)余气量肺总量比计算公式RV/TLC = 余气量(L) / 肺总量(L)2.3.10)闭合气量肺活量比计算公式CV / VC = 闭合气量( L ) / 肺活量( L )2.3.11)通气储备计算公式BR = (最大通气量(L/min) -平静通气量(L/min))/ 最大通气量(L/min)2.3.12)心输出量计算公式CO = 氧消耗量(ml/min) / (动脉血氧含量(ml/dl) -混合静脉氧含量(ml/dl))3、循环系统3.1)心脏指数的计算公式CI = 心输出量(L/min) / 体表面积(m2)3.2)每搏输出指数(SI)的计算公式(ml / m2)SI = 每搏输出量(L/min) / 体表面积(m2)3.3)心脏射血分数计算公式(%)EJ = (心室舒张期末容积-心室收缩期末容积)/ 心室舒张期末容积3.4)体循环阻力计算公式SVR = 80 ×(平均动脉(mmHg) -中心静脉压(mmHg))/ 心排血量(L/min)3.5)肺循环阻力计算公式PVR = 80 ×(肺动脉压(mmHg) -左心房压(mmHg))/ 心排血量(L / min)3.6)平均红细胞容积计算公式(fl)MVC = 红细胞压积(%) / 红细胞计数(/L)3.7)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容量计算公式(pg)MCH = 血红蛋白浓度(g/L) / 红细胞计数(/L)3.8)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计算公式(g/L)MCH = 血红蛋白浓度(g/L) / 红细胞压积(%)3.9)平均血压计算公式(mmHg)MVBP = 舒张期血压(mmHg) + (收缩期血压(mmHg) -舒张期血压(mmHg))/ 34、泌尿系统4.1)24h内肌酐清除率(CCr)4.1.1)MDRD计算公式肾小球滤过率= 86 ×血肌酐浓度(µmol/L) -1.154 ×年龄(岁) -0.203 ×(0.742 若为女性)4.1.2)标准24小时留尿计算法(ml / min)24h内生肌酐清除率(ml / min) = 尿肌酐浓度(µmol / L) ×24h尿量(ml) / 血肌酐浓度(µmol / L) / 24 ×604.2)校正内生肌酐清除率计算公式(mol/min)CCr Correction = 24h内生肌酐清除率(ml / min) ×1.73(m2) / 体表面积(m2)4.3)蛋白质摄入量计算公式DPI = 6.25 ×(尿尿素氮浓度(g / L) ×24小时尿量(L) + 0.031 ×体重(Kg))4.4)尿蛋白选择性指数计算公式SPI = (尿IgG ×血转铁蛋白) / (血IgG ×尿转铁蛋白)4.5)尿蛋白排泄估计值计算公式尿蛋白排泄估计值= 随机尿蛋白(mg/dl) / 随机尿肌酐(mg/dl)4.5)尿素清除率计算公式PRU = (透析前血尿素浓度(mg/dl) -透析前后血尿素浓度(mg/dl))/ 透析前血尿素浓度(mg/dl)4.5)肾衰指数计算公式RFI = 尿钠(mEq/L) / ( 尿肌酐(mg/dl) / 血肌酐(mg/dl))4.6)滤过钠排泄分数计算公式(%)FeNa = (尿钠(mEq/L) / 血钠(mEq/L))/ (尿肌酐(mEq/L) / 血肌酐(mEq/L))×100%5、内分泌系统5.1)淀粉酶肌酐清除比值计算公式FEAmylase = (尿淀粉酶(u/L)/ 血淀粉酶(u/L)) ×(血肌酐(mg/dl)/ 尿肌酐(mg/dl)) ×100%5.2)尿酸排泄分数计算公式(%)FEUrate = (尿尿酸/ 血尿酸) / (尿肌酐/ 血肌酐) ×100%5.4)低密度脂蛋白5.4.1)低密度脂蛋白计算公式(mmol / L)LDL = 总胆固醇(mmol / L) -高密度脂蛋白(mmol / L) -甘油三酯(mmol / L) / 2.25.4.2)低密度脂蛋白计算公式(mg / dl)LDL = 总胆固醇(mg/dl) -高密度脂蛋白(mg/dl) -甘油三酯(mg/dl) / 55.5)平均血糖5.5.1)平均血糖计算公式(mmo/L)MPG = ( 28.49 ×糖化血红蛋白(%) - 45.36 ) / 185.5.2)平均血糖计算公式(mg/L)MPG = 30.9 ×糖化血红蛋白(%) - 60.65.6)胰岛素抵抗指数计算公式HOMA.IR = (空腹血糖(mmol/L)×空腹胰岛素(µU/ml)) / 22.55.7)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计算公式INR = (病人PT / 正常对照PT) ×ISI5.8)转铁蛋白饱和度计算公式TS = 血清铁(µg/dl) / 总铁结合力(µg/dl)5.9)相对剂量反应计算公式(%)RDR = (口服5小时后血浆维生素A浓度-空腹血浆维生素A浓度)/ 口服5小时后血浆维生素A浓度5.10)胆红素白蛋白比值计算公式B / A = 血胆红素( mg / dl ) / 血白蛋白( g / dl )主要方向1、大:给医院领导看;2、全:适应各种医院各种科室;(外科、内科、妇产科等)3、精:使真正用的人感受到方便;目标:漂亮:硬件和软件都必须做到漂亮,这样医生、领导、护士的接受能力可以大大提高;续航:移动查房屏幕常亮,保持3小时以上;速度:以Wifi为通信基础的,操作后,响应速度在2秒内。
基础代谢率体表面积计算公式(二)
基础代谢率体表面积计算公式(二)基础代谢率体表面积计算公式简介基础代谢率(Basal Metabolic Rate, BMR)是指人体在静息状态下所消耗的能量,它与人体的体重、身高、年龄、性别等因素有关。
而体表面积指的是人体的外表面积,它与身体的体重、身高等因素密切相关。
因此,可以通过计算基础代谢率体表面积来估计人体的能量消耗情况。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基础代谢率体表面积计算公式:DuBois公式根据DuBois的研究成果,他提出了一个常用的基础代谢率体表面积计算公式:体表面积(平方米)= × 身高(厘米)^ × 体重(千克)^示例:假设一个人的身高为170厘米,体重为60千克,那么他的基础代谢率体表面积可以计算如下:体表面积= × 170^ × 60^ ≈ 平方米Mosteller公式Mosteller公式是另一种常用的基础代谢率体表面积计算公式:体表面积(平方米)= sqrt(身高(厘米) × 体重(千克) / 3600)示例:假设一个人的身高为170厘米,体重为60千克,那么他的基础代谢率体表面积可以计算如下:体表面积 = sqrt(170 × 60 / 3600) ≈ 平方米Gehan and George公式Gehan和George提出了另一种常用的基础代谢率体表面积计算公式:体表面积(平方米)= × [身高(厘米)^ × 体重(千克)^ ]示例:假设一个人的身高为170厘米,体重为60千克,那么他的基础代谢率体表面积可以计算如下:体表面积= × [170^ × 60^] ≈ 平方米总结通过以上公式的计算,我们可以得到一个人的基础代谢率体表面积。
这个值可以作为评估个体能量消耗情况的指标,对于制定饮食和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请注意,以上公式只是对基础代谢率体表面积的一种估算方法,并不是精确值。
医疗数据计算公式
医疗数据计算公式在医疗领域,数据计算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通过对医疗数据的计算,我们可以得到各种实用的指标和结果,从而匡助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做出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医疗数据计算公式,并详细解释其含义和应用。
1. BMI计算公式(Body Mass Index,身体质量指数)BMI是一种常用的评估人体肥胖程度的指标,计算公式如下:BMI = 体重(kg)/ 身高^2(m^2)其中,体重以千克为单位,身高以米为单位。
根据计算所得的BMI值,可以将人体质量分为不同的等级,如下表所示:BMI值体重状态<18.5 体重过轻18.5 - 24.9 正常体重25.0 - 29.9 超重≥30.0 肥胖BMI的计算公式简单易用,可以快速评估一个人的体重状态。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往往利用BMI值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肥胖问题,并根据BMI值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2. BSA计算公式(Body Surface Area,体表面积)BSA是用来估算一个人的体表面积的指标,计算公式如下:BSA = 0.0061 * 身高(cm)+ 0.0128 * 体重(kg)- 0.1529其中,身高以厘米为单位,体重以千克为单位。
BSA的计算公式基于Dubois 公式,可以用来估算一个人的皮肤表面积。
BSA的计算结果往往用于药物剂量的调整,因为药物的剂量通常是根据体表面积来确定的。
3. GFR计算公式(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肾小球滤过率)GFR是评估肾脏功能的指标,计算公式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基于MDRD 方程:GFR = 186 * (血清肌酐浓度/ 88.4)^(-1.154) * 年龄^(-0.203) * (0.742,如果患者为女性)其中,血清肌酐浓度以毫克/分升为单位,年龄以年为单位。
GFR的计算结果可以匡助医生评估肾脏功能是否正常,以及确定药物的使用剂量。
4. APGAR评分计算公式APGAR评分是评估新生儿健康状况的指标,计算公式如下:APGAR = 外观(0-2分)+ 脉搏(0-2分)+ 反应(0-2分)+ 肌张力(0-2分)+ 呼吸(0-2分)其中,每一个指标的评分范围为0到2分,分别表示不良、普通和良好。
医学
编辑本段分类方法
一是传统分类方法:根据药物的来源和化学结构,分为烷化剂、抗代谢药、抗癌抗生素、植物类、激素类和杂类等。
二是根据药物对细胞增殖动力学的影响的不同分为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和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三是根据疗效机理分为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本身的药物和通过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或内分泌系统等间接起效,如扶正中药、免疫刺激剂、激素等。
2,多柔比星 阿霉素 ADM 静注,从输液小壶缓慢冲入.每次40-60mg/m2,分2天给,每21天一次.肝素或5-Fu可促使本品发生沉淀.避免同一输液器应用.
3,柔红霉素 正定霉素 柔毛霉素 DRN 对组织刺激性大,生物利用度低,必须静脉给药.
3,表柔比星 表阿霉素 EPI 60-80mg/m2每3周一次,共3次,3周后重复.5mg溶解于25ml等渗盐水,从输液小壶冲入. 粉针剂10mg
(5)肾毒性:部分化疗药物可引起肾脏损伤,主要表现为肾小管上皮细胞急性坏死、变性、间质水肿、肾小管扩张,严重时出现肾功衰竭。患者可出现腰痛;血尿、水肿、小便化验异常等。
护理出汗量计算方法
护理出汗量计算方法出汗是人体在运动、疲劳、紧张等情况下的一种正常生理反应。
了解自己的出汗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体温和健康。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出汗量计算方法。
## 1. 体表面积法体表面积法是一种较为精确的出汗量计算方法。
它通过测量身体的表面积,并结合出汗情况来进行计算。
其计算公式为:出汗量 = 体表面积(㎡) ×出汗率(%)其中,体表面积可以通过身高和体重来估算,具体公式为:体表面积(㎡) = 0.0061 ×身高(cm) + 0.0128 ×体重(kg) - 0.1529出汗率则可以通过体重变化来估算,公式为:出汗率(%) = (出汗前体重 - 出汗后体重)/ 出汗前体重 × 100%## 2. 湿重法湿重法是另一种常见的出汗量计算方法。
它通过测量出汗前后的体重变化来计算出汗量。
具体步骤如下:1. 在进行活动或运动前,记录自己的体重;2. 进行活动或运动,并尽量避免饮水;3. 活动或运动结束后,立即再次测量体重;4. 通过减去出汗后的体重和出汗前的体重,即可得到出汗量。
## 3. 经验法经验法是一种简单且实用的出汗量计算方法。
它通过个人经验来估算出汗量,适用于无法进行精确计量的情况。
具体步骤如下:1. 在进行活动或运动前,估计自己出汗的程度;2. 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觉,将出汗程度分为轻、中和重三个等级;3. 根据不同等级,选择出汗量的估算值,例如轻出汗量为100ml,中出汗量为200ml,重出汗量为300ml;4. 根据自己的出汗程度,选择对应的估算值作为出汗量。
需要注意的是,经验法存在一定的主观性,结果可能与实际情况存在出入。
因此,建议结合其他计算方法来获取更准确的出汗量数据。
综上所述,出汗量的计算可以通过体表面积法、湿重法和经验法等多种方法进行。
每种方法都具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准确度,可以根据个人需要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通过了解自己的出汗量,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体温调节,保持健康的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计算人体表面积的公式较多,但大多数可写成(1)或(2)的形式.
SA=cHα1Wα2
(1) 这里SA为人体表面积(m2);H为身高(cm);W为体重(kg);c,α1,α2为常数项.等式两边取自然对数,可将(1)式线性化为:
lnSA=α0+α1lnH+α2lnW
(2) 其中α0=lnc,ln为自然对数符号.
1916年由DuBois等直接测得9名观察者的身高,体重和体表面积,采用最小变异系数法,建立了第1个公认的人体表面积计算公式(1),目前仍被广泛应用.1975年Gehan和George利用Boyd等直接测量的401例身高,体重和体表面积,应用最小二乘法拟合了(2)式〔1〕.1987年Mosteller按(1)式给出了容易记忆的简单公式(c=1/60)〔2〕.1973年Stevenson根据10例实测数据,提出了由身高与体重推算表面积的二元一次线性公式〔3〕,80年代赵松山等〔4,5〕分别报道了中国成年男女的计算公式.国内大多数教科书介绍的计算公式是:SA= 0.035W+0.1 (W≤30)
1.05+(W-30)×0.02 (W>30)
(二)许文生氏公式:
体表面积(m2)=0.0061×身高(cm)+0.0128×体重(kg)-0.1529
例:某人身高168cm,体重55kg,试计算其体表面积。
解:0.061×168+0.0128×55.0.1529=1.576m2
男女体表面积计算公式分别为:S男=0.0057×身高+0.0121×体重+0.0882,S女=0.0073×身高+0.0127×体重-0.2106,若不区别男和女,为中国人适用的通式为S=0.0061×身高+0.0124×体重-0.0099。
(S示体表面积,单位:m2;H示身高,单位:cm;W 示体重,单位:kg)
(三)或者还一个比较笨得方法,体表加上一层塑料性质的物体,贴到身体上,然后拿下来测量面积就ok了。
计算人体体表面积的公式很多,许文生氏公式: S=0.0061×H+0. 0128×W-0. 1529以前是得到学术界公认的,但此公式是60多年前根据当时国人的身体状况测量的数值推算出来的。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一直没人修改。
1999年有一篇实测100例人群体表面积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此公式已不适用于计算当代中国人体表面积,并同时给出了新的中国人适用的通式为: S=0. 0061×H+0. 0124×W-0. 0099
我国肿瘤化疗奠基人孙燕院士编著的《临床肿瘤内科手册》上有一张附表,里面有各种身高、体重组合下的体表面积,孙院士引用的数据应该是可信的,我对查了一下,发现应用S=0. 0061×H+0. 0124×W-0. 0099,这个公式来算的结果与孙院士所引用的表格数据更接近,相差在0.01平米左右,许文生氏公式计算的结果与表格数据相差较远。
因此个人认为:S=0. 0061×H+0. 0124×W-0. 0099,比较准。
注:公式中的H为身高(单位为厘米),W为体重(单位为千克)。
另:有个简化公式:S=身高×体重再除以3600,所得的值再求平方根就是体表面积。
也是很准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