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教案设计模板

合集下载

模板电子教案模板格式5篇

模板电子教案模板格式5篇

模板电子教案模板格式(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高中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一节《函数的基本概念》。

详细内容包括函数的定义、函数的表示方法、函数的图像以及基本函数的性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函数的基本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 能够根据实际情境,运用函数模型解决相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函数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函数图像的绘制。

教学重点:函数的基本概念,函数性质的探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学具:函数图像绘制模板、直尺、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实际情境,如气温变化、人口增长等,让学生感受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讲解函数的定义,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函数的内涵。

(2)介绍函数的表示方法,如列表法、解析法、图像法等。

(3)分析基本函数的性质,如线性函数、二次函数等。

3.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板书函数的定义、表示方法、图像及性质。

2. 在黑板上展示典型例题及解题过程。

3. 在黑板上呈现随堂练习题目。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活中遇到的函数实例,并分析其性质。

a. f(1)=2, f(2)=4, f(3)=6b. 函数图像过点(1,2), (2,4), (3,6)2. 答案:(1)生活中的函数实例:气温变化、人口增长等。

(2)a. f(x)=2xb. f(x)=2x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1)研究其他类型的函数,如分段函数、复合函数等。

(2)探讨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最大值、最小值问题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难点与重点;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3.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设置及答案;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教案模板电子版完整版

教案模板电子版完整版

教案模板电子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高中数学》教材第三章第二节“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法、配方法以及因式分解法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掌握其标准形式。

2. 学会运用公式法、配方法以及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3. 能够分析实际问题时,正确列出相应的一元二次方程,并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法、配方法以及因式分解法。

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及求解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教材、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情景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情景:小明和小华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小明以5m/s的速度匀速前进,小华以3m/s的速度匀速前进。

问他们相距多远时,小明追上小华?提问:同学们,这个问题中涉及哪些未知数?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引导:根据学生的回答,列出方程 x^2 5x + 6 = 0。

2. 新课讲解:(1)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及标准形式。

(2)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3)配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4)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3. 例题讲解:例题1:求解方程 x^2 5x + 6 = 0。

例题2:求解方程 2x^2 8x + 6 = 0。

4. 随堂练习:(1)求解方程 x^2 6x + 9 = 0。

(2)求解方程 3x^2 12x + 9 = 0。

六、板书设计1. 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及标准形式。

2. 公式法、配方法、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3. 例题及解答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求解方程 x^2 7x + 10 = 0。

(2)求解方程 4x^2 12x + 9 = 0。

2. 答案:(1)x1 = 2,x2 = 5。

(2)x1 = x2 = 1.5。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掌握程度,以及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电子教案模板12篇

电子教案模板12篇

电子教案模板12篇电子教案模板1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2、依托语词,经历把课文读薄、把课文读厚、把课文读活的奇妙的阅读之旅;3、读出姥姥的心灵手巧,读出姥姥的舐犊情深,读出作者的心梦之境,读出对童年的眷恋、对亲人的感恩之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课文结构。

1、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文章写了三个部分的内容:剪纸赞人,我们看到了姥姥的心灵手巧,剪纸喻理,姥姥通过剪纸告诉我熟能生巧的道理,剪纸传情,小小的剪纸却传递着浓厚的祖孙情。

2、三个部分都在写情,作者又有所偏重,把祖孙情放在第三部分着重描写。

好,今天我们进一步来学习课文。

二、剪纸赞人。

1、先看第一部分剪纸赞人。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的第1-3段。

2、姥姥的心灵手巧具体表现在哪儿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句子一:“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

”谁愿意来读读这个句子。

指名读。

哪儿可以看出姥姥心灵手巧呢?学生体会:普普通通、普普通通、翻来折去、无所不能(这个句子写出了姥姥剪纸工具虽然简单,但作品内容广泛,也说明了姥姥的确是剪纸行家,“无所不能”。

)句子二:“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你找的句子真棒,给我们示范读读?生读句子。

真棒!同学们,你从哪儿感受到姥姥的心灵手巧呢?姥姥的剪纸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这是讲姥姥剪纸像,“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这是讲姥姥的剪纸活了,活灵活现。

请注意这番话中乡亲们仅仅是在赞叹姥姥剪什么剪得活灵活现?除了动物,姥姥还会剪什么?书上怎么说的?(人物、植物、器物等等。

)句子三: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你从哪儿看出姥姥的心灵手巧?(体会“左邻右舍”、“都”)句子四:慈祥的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

电子教学教案优秀10篇

电子教学教案优秀10篇

电子教学教案优秀10篇电子的教案篇一一、指导思想为进一步促进教学模式的创新,充分发挥现有教育技术装备和校园网络的作用,交流借鉴教学经验,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科技含量和教学效益,将传统的备课方式与现代教学技术进行科学整合,逐步实现教学手段和方法措施现代化,努力构建高效课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现制定《浏阳市荷花街道人民路二小教师电子教案要求与管理办法》,于20xx年9月1日起实行。

二、工作目标1、加强电子备课研究,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电子校本教案和管理模式。

2、努力探索“班班通”环境下的“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教学新路子。

3、减轻教师负担,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研究课堂教学,认真细致地批改作业和辅导学生,努力实现“让每一个学生都优秀”的教育目标。

4、二次备课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必要的修改和整理,加入本人的教学思路,二次备课修改量必须达到1/3,教案若无动态修改记录或完全抄袭网络教案则视作无教案。

4、二次备课须在课前完成,用红色钢笔水颜色与一次备课区别,可适当用红笔圈点。

二次备课内容应与原教案构成一个整体,不能支离破碎。

5、学校对实行电子备课的班级进行随时检查,发现备课的不及时或不规范,将终止其备课组电子备课,重新进行抄写备课,并作为教学常规检查进行记录。

三、教师电子教案及打印稿格式要求:(1)排版形式统一使用word文档表格式编排。

(2)页面设置①纸张大小:A4(21×29.7 厘米)②页边距:上:2cm、下2cm、左2.5cm、右2.5cm;③方向:纵向排列(3)字体设置①字体:宋体②字号:五号③颜色:黑色(4)段落设置①对齐方式:左对齐;②缩进:左:0 字符;右:0 字符;特殊格式:首行缩进;度量值:2 字符;③行距:单倍行距(可根据内容的多少适当调整)(5)页码设置①位置:页面底端②对齐方式:居中(6)序号要求:标题层次要清晰,符合逻辑,序号统一为以下四级:①一级标题序号使用汉字,后加顿号。

教案模板电子版完整版

教案模板电子版完整版

教案模板电子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三章“函数的性质与应用”的3.1节“函数的单调性”。

内容包括:1. 函数单调性的定义与判断方法;2. 函数单调性的性质与图像特点;3. 函数单调性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掌握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方法;2. 能够运用函数单调性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抽象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函数单调性的判断方法及性质的应用。

教学重点: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及其判断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2. 学具:教材、练习本、草稿纸。

五、教学过程1. 引入:(1)通过实际情景引入:气温的变化、股票的涨跌等;(2)提出问题:如何描述这些变化趋势?2. 知识讲解:(1)回顾函数的定义;(2)介绍函数单调性的概念;(3)讲解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方法。

3. 例题讲解:(1)判断给定函数的单调性;(2)利用函数单调性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1)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2)讨论并解决实际问题。

(2)强调函数单调性的性质及应用。

六、板书设计1. 定义:函数单调性;2. 判断方法:符号法、图像法、导数法;3. 性质与应用:单调性定理、单调性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教材课后习题3.1节第1、2、3题;(2)拓展题:研究函数单调性与导数的关系。

2. 答案:(1)课后习题答案;(2)拓展题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情况,教学方法的优劣;2. 拓展延伸:(1)研究其他函数性质(如奇偶性、周期性等);(2)探讨函数单调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3. 板书设计;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1. 函数单调性的判断方法:这是教学难点,需要详细讲解符号法、图像法、导数法等判断方法,并通过实例演示各种方法的运用。

电子教案模板word

电子教案模板word

---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 [请填写课程名称]2. 授课教师: [请填写教师姓名]3. 授课班级: [请填写班级名称]4. 授课时间: [请填写具体时间]5. 授课地点: [请填写具体地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请填写具体知识点]- [请填写具体知识点]- [请填写具体知识点]2. 能力目标:- [请填写具体能力提升]- [请填写具体能力提升]- [请填写具体能力提升]3. 情感目标:- [请填写具体情感态度]- [请填写具体情感态度]- [请填写具体情感态度]---三、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 [请填写教学重点]- [请填写教学重点]- [请填写教学重点]2. 教学难点:- [请填写教学难点]- [请填写教学难点]- [请填写教学难点]3. 教学内容:- 导入:- [请填写导入内容,如案例、问题、故事等] - 主体部分:- 第一部分:- [请填写具体教学内容]- [请填写具体教学内容]- [请填写具体教学内容]- 第二部分:- [请填写具体教学内容]- [请填写具体教学内容]- [请填写具体教学内容]- 第三部分:- [请填写具体教学内容]- [请填写具体教学内容]- [请填写具体教学内容]- 总结:- [请填写总结内容,如知识点回顾、能力提升总结等]---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用于讲解重点知识和难点内容。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思维。

3.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

4. 实践操作法: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动画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

2.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视野。

3. 板书:清晰板书,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六、教学过程1. 导入:- 时间:[请填写时间]- 内容:[请填写导入内容]- 目的:[请填写导入目的]2. 讲授:- 时间:[请填写时间]- 内容:[请填写讲授内容]- 目的:[请填写讲授目的]3. 讨论:- 时间:[请填写时间]- 内容:[请填写讨论内容]- 目的:[请填写讨论目的]4. 案例分析:- 时间:[请填写时间]- 内容:[请填写案例分析内容]- 目的:[请填写案例分析目的]5. 实践操作:- 时间:[请填写时间]- 内容:[请填写实践操作内容]- 目的:[请填写实践操作目的]6. 总结:- 时间:[请填写时间]- 内容:[请填写总结内容]- 目的:[请填写总结目的]---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互动情况等。

电子教案模板

电子教案模板

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2. 课程代码:3. 学科类别:4. 教学班级:5. 教师姓名:6. 教学周次:7. 教学时间: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核心概念和知识点。

- 学生能够理解相关理论,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

- 学生能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内容1. 教学内容概述:- 简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主要知识点、理论框架等。

2. 教学重点:- 列出本节课需要重点讲解的知识点。

3. 教学难点:- 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 讲授法:系统讲解理论知识。

-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互动讨论,提高学生参与度。

-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

2.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学图片、视频等。

- 教学软件:利用教学软件进行互动教学。

- 板书:利用板书梳理知识点,便于学生记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简要回顾上一节课的知识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课堂讲解:- 按照教学重点和难点,系统讲解理论知识。

- 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3. 课堂讨论:- 引导学生围绕本节课的主题进行讨论,分享观点。

- 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的疑惑。

4. 案例分析:-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强调重点和难点。

- 鼓励学生课后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布置1. 课后作业:- 列出本节课的课后作业,包括思考题、练习题等。

- 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并进行批改。

2. 作业反馈:-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给予反馈。

- 对作业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提高。

七、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 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经验教训。

教案模板电子版完整版

教案模板电子版完整版

教案模板电子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标准形式,理解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法,并能运用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一元二次方程求解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求解方法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学具:教材、练习本、草稿纸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小明和小华在踢足球,小明踢球的力度与角度会影响球飞行的距离,请同学们运用数学知识帮助小明计算最佳踢球力度和角度。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这个问题中的一元二次方程?2. 讲解新课(1)介绍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及标准形式。

(2)推导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

(3)通过例题讲解,展示求解方法的应用。

3. 随堂练习x^2 5x + 6 = 02x^2 4x 6 = 0(2)讨论求解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

4. 小结六、板书设计1. 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2. 内容:(1)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及标准形式(2)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3)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3x^2 7x + 2 = 05x^2 20x + 20 = 0(2)结合实践情景,编写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问题,并求解。

2. 答案:(1)x1 = 2, x2 = 1/3x1 = 2, x2 = 2(2)答案不唯一,可根据实际问题编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求解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求解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2. 拓展延伸:(1)探索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其他方法,如配方法、因式分解法等。

(2)研究一元二次方程在物理、化学等学科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中关于一元二次方程求解公式的推导过程;2. 教学目标中关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难度和答案的详细程度;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入探讨。

教师上课电子教案模板

教师上课电子教案模板

教师上课电子教案模板一、课程名称:(适用大部分课程教案)二、授课对象本教案适用于XX年级的学生,学生应具备基本的XX知识和XX技能,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三、授课时间本课程共计XX课时,每课时XX分钟,授课时间为XX年XX月XX日至XX 年XX月XX日。

四、授课教师XXX(姓名),具备XX年教学经验,擅长XX领域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掌握课程知识。

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XX知识,学会XX技能,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XX概念,完成XX任务。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课堂讲解、实践操作、合作探究等环节,培养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能够运用XX方法,分析并解决XX类型的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XX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学生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XX观念,培养良好的XX素养。

六、教学重占和难点1、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熟练掌握XX知识,并能运用XX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XX方法,解决XX类型的问题。

2、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XX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以及XX技能的熟练掌握。

学生在解决XX类型问题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引入一个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或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从而自然导入新课。

- 使用多媒体工具展示相关图片、视频或实物,让学生直观感受课程内容,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新知讲授(20分钟)- 教师以清晰、简洁的语言,结合PPT等辅助教学工具,系统讲解本节课的新知识,强调重难点。

- 通过示例演示和步骤分解,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掌握具体的操作方法。

- 在讲授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适时提问,以确保学生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3、合作探究(15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每组针对教师提出的特定问题或任务进行讨论和探究。

教学设计电子教案模板

教学设计电子教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填写课程名称,如:小学语文《春》)二、课时安排(填写课时,如:2课时)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 学生能够背诵课文,并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 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 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播放春天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提问:你们对春天有什么印象?引出课题《春》。

2. 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 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3. 合作探究- 学生分小组讨论,找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并进行分析。

-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共同总结。

4. 课堂练习- 练习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 练习背诵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与反思-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 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 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 学生是否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课后作业:- 学生是否能够背诵课文。

- 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

七、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2. 课文原文3. 春天的图片或视频4. 相关课外阅读材料八、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 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

3. 对教学设计的改进建议。

电子教案模板(WORD

电子教案模板(WORD

电子教案模板(WORD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分数的定义,分数的表示方法,以及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的比较。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定义,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

2. 学生能够学会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的比较方法。

3. 学生能够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数的意义和同分母、异分母分数的比较。

2. 教学重点:分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2. 学具:笔记本、铅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情景引入,例如:“小明有10个苹果,他吃了其中的3个,还剩下多少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

2. 新课讲解:1) 讲解分数的定义:将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

2) 讲解分数的表示方法:分子表示取的份数,分母表示总份数,分数线连接分子和分母。

3) 讲解同分母分数的比较: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越大,数值越小;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越大,数值越大。

4) 讲解异分母分数的比较:先通分,将分数化成同分母的分数,再进行比较。

3. 例题讲解:出示一道具体的例题,如:“比较分数的大小,3/4和2/3哪个大?”引导学生按照比较方法进行解答。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分数的定义、表示方法以及比较方法。

六、板书设计1. 分数的定义2. 分数的表示方法3. 同分母分数的比较4. 异分母分数的比较七、作业设计1) 1/2和1/32) 4/5和3/43) 8/9和5/62. 答案:1) 1/2 > 1/3,因为分母相同,分子越大,数值越大。

2) 4/5 > 3/4,因为分母相同,分子越大,数值越大。

3) 8/9 > 5/6,先通分,得到8/9 = 16/18,5/6 = 15/18,分母相同,分子越大,数值越大。

老师教案模板电子模板

老师教案模板电子模板

课时安排:__课时年级:__年级 __班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

-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 通过课堂练习,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 本节课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知识点。

教学难点:- 本节课中较难理解的知识点或操作。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教具、多媒体设备、相关教学资料。

- 学生准备:提前预习,准备好学习用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与新课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有什么疑问?3.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做好铺垫。

二、新课讲解1. 讲解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针对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确保学生理解透彻。

三、小组讨论与合作学习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本节课的问题。

2. 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3. 教师对小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四、课堂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课堂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

2. 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学生需要注意的问题。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进行点评。

六、课后作业1. 布置与新课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布置拓展作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遇到了困难?如何解决?3. 教学过程中有哪些亮点和不足?如何改进?备注:-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适时调整教学节奏。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课堂氛围。

电子教案教学设计模板范文

电子教案教学设计模板范文

一、教学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______(例如:《信息技术基础》)2. 学科:______(例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 教学对象:______(例如:大学一年级)4. 教学时间:______(例如:2课时)5. 教学地点:______(例如:多媒体教室)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掌握______(具体知识点);(2)培养学生______(具体技能);(3)提高学生______(具体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______(具体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学习;(2)培养学生______(具体能力);(3)激发学生______(具体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______(具体价值观);(2)提高学生______(具体素质);(3)增强学生______(具体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______(具体知识点);(2)______(具体技能);(3)______(具体能力)。

2. 教学难点:(1)______(具体知识点);(2)______(具体技能);(3)______(具体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掌握知识点;(2)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共同解决问题;(3)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4)实践法: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技能。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等手段展示教学内容;(2)网络教学: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教学互动;(3)实验实训:通过实验实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4)课外辅导:利用课后时间进行个别辅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回顾旧知识,导入新课。

2. 讲解新课(1)讲解知识点,重点突出;(2)结合案例,加深理解;(3)互动交流,解决问题。

3. 练习巩固(1)布置练习题,巩固知识点;(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3)讲解练习题,总结规律。

电子教案模板精选

电子教案模板精选

电子教案模板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章“数字电路基础”,具体内容包括5.1节“逻辑门电路”,5.2节“组合逻辑电路”,以及5.3节“时序逻辑电路”。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数字电路的基本原理,掌握常见逻辑门电路的功能及组合方式,以及分析简单的时序逻辑电路。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基本逻辑门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其符号表示。

2. 能够运用逻辑代数简化组合逻辑电路,并进行简单的时序逻辑电路分析。

3.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实践加深对数字电路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基本逻辑门的功能及组合使用,组合逻辑和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

难点:逻辑代数的运用,时序逻辑电路的触发器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子电路示教板,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数字电路实验箱,逻辑门电路组件,万用表,实验手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数字电路产品,如计算器、电子时钟,引发学生对数字电路的兴趣。

2. 理论讲解(20分钟)讲解5.1节逻辑门电路原理,结合示教板演示。

讲解5.2节组合逻辑电路,通过例题进行说明。

3. 实践操作(30分钟)学生分组,利用实验箱搭建简单的逻辑门电路,进行验证。

学生自行设计一个简单的组合逻辑电路,并进行测试。

4. 时序逻辑电路学习(20分钟)讲解5.3节时序逻辑电路,着重讲解触发器的工作原理。

通过互动提问,检验学生对时序逻辑电路的理解。

5. 随堂练习(15分钟)发放练习题,学生现场完成,教师即时反馈。

六、板书设计逻辑门电路的符号及其真值表。

组合逻辑电路的简化步骤。

触发器类型及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三人表决器的组合逻辑电路,并画出逻辑图及真值表。

解释D触发器和T触发器的工作原理,并比较它们的异同。

2. 答案:题目一:具体答案依据学生设计,但需包含正确的逻辑图和真值表。

电子档教案模板6篇

电子档教案模板6篇

电子档教案模板6篇制定教案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之前的重要准备工作,教案在完成的过程中,你们需要强调讲授内容要点,以下是作者精心为您推荐的电子档教案模板6篇,供大家参考。

电子档教案模板篇1学习目标:1、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学会认读整时。

2、结合日常生活作息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的习惯。

3、通过观察、讨论、比较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的学习意识。

学习重点:1、学会认识钟表的时针和分针,会看钟表上的整时。

学习难点:学会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教具准备:道具钟若干个,实物钟,课件。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设计意图课件截图一、课前准备1、师:同学们看看今天来了那些客人?(播放《喜羊羊与灰太狼》的视频片段)2、师:羊村里的小羊们今天来到了我们的课室和我们一起上课呢?看,村长慢羊羊想给我们玩一个拼图游戏,你们想不想玩呀?3、生齐答:想。

4、师:那么老师就请一位男同学和女同学上讲台来比一比吧!(学生热烈举手参与)5、师:看看他们俩谁最快把这个图案拼完,好吗?(男女同学齐叫加油)6、师:比赛已有结果了,你们知道他们拼出来的是什么吗?7、生:是一个钟8、师:对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 通过运用拼图游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营造了一种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

学生的拼图体现出学生在日常生活经验中已对钟面有了初步的认识,教师根据学生的拼图顺势揭题就能水到渠成地将最基本的认识迁移到课堂上。

二、自为学习二、新授——认识钟面1、师:现在就请你们仔细地观察这两个钟表上都有什么?生1:有12个大格生2:有两根针生3:有数字1-122、师:分针和时针长得一样吗?生:不一样,一长一短、一粗一细师:又短又粗的叫什么?又细又长的叫什么?生:又短又粗的是时针,又细又长的是分针(板书:分针,时针)师:你们知道分针、时针是往那个方向运动的吗?用你的小手来表示一下。

模板电子教案模板格式(5篇

模板电子教案模板格式(5篇

模板电子教案模板格式(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数学》教材第四章“一元二次方程”的1.1节“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及其一般形式”。

详细内容包括一元二次方程的辨识、一般形式的推导、解的概念和求解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能辨识一元二次方程。

2. 学会推导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能熟练运用。

3.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概念,掌握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的推导和求解方法。

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及其辨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情景引入一元二次方程,例如“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x,它的面积比它的周长大4,求这个正方形的边长。

”2. 知识讲解:a. 解释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让学生辨识哪些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

b. 推导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用例题进行讲解。

3. 课堂练习:给出几道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互动环节:邀请学生上讲台解题,并讲解解题思路。

六、板书设计1. 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2.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3. 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4. 例题及解题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b. 求解方程:x^2 5x + 6 = 0,2x^2 + 3x 1 = 0。

2. 答案:a. 是、否、否。

b. x1=3, x2=2;x1=1/2, x2=1。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辨识掌握较好,但在求解方法上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一元二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物体运动、经济增长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的推导。

2. 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

3. 实际情景引入的理解和应用。

4. 课堂练习的设计和实施。

一、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的推导1. a、b、c分别是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电子教案模板(WORD

电子教案模板(WORD

电子教案模板(WORD一、教学内容1. 一次函数的定义及其标准形式;2. 一次函数的图像特征;3. 一次函数的增减性及其应用;4. 一次函数在坐标平面上的位置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一次函数的定义及标准形式;2. 能够准确绘制一次函数的图像,并分析其性质;3. 能够运用一次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一次函数图像的绘制及其性质分析。

教学重点:一次函数的定义、图像及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直尺、圆规、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一次函数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并引入课题;2. 讲解:详细讲解一次函数的定义、性质、图像,结合例题进行解释;4.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绘制图像的过程及心得,教师进行点评;5. 练习: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六、板书设计1. 定义:一次函数的定义及其标准形式;2. 图像:一次函数图像的绘制方法及性质;3. 例题:一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已知一次函数的图像,求其解析式;(2)已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分析其性质;(3)解决实际问题,运用一次函数的性质。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思考如何更好地突破教学难点,提高学生掌握程度;2. 拓展延伸:引入二次函数、指数函数等其他类型的函数,引导学生探索更多函数性质及其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难点与重点;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3. 板书设计;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内容的难点与重点1. 难点:一次函数图像的绘制及其性质分析。

补充说明:在讲解一次函数图像时,应详细解释如何通过两个点确定一条直线,以及如何从函数的标准形式推导出图像的斜率和截距。

应强调一次函数图像的直线特征,包括斜率的正负与图像的增减性之间的关系。

(完整word版电子教案模板

(完整word版电子教案模板

(完整word版电子教案模板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高中数学》教材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复数的概念及其运算。

具体内容包括复数的定义、复数的表示方法、复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以及复数的几何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复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 学会复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并能熟练应用于实际题目中。

3. 了解复数的几何意义,能将复数与坐标系中的点对应起来。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复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尤其是乘除运算的法则。

教学重点:复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复数的几何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在坐标系中表示复数的动画,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复数与坐标系中的点有何关系?2. 复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1)讲解复数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实部和虚部的概念。

(2)介绍复数的表示方法,如代数表示法和极坐标表示法。

3. 复数的加减乘除运算(1)讲解复数的加减运算,通过例题使学生掌握运算规则。

(2)讲解复数的乘除运算,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运算方法。

4.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应用复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复数的几何意义(1)讲解复数在坐标系中的表示方法。

(2)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将复数与坐标系中的点对应起来。

六、板书设计1. 复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2. 复数的加减乘除运算3. 复数的几何意义4. 例题及解答5. 课后作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3+4i, 23i;2+3i, 12i;(2)将复数1+i在坐标系中表示出来,并说明其几何意义。

2. 答案:(1)见教材课后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复数的概念及其运算。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完整word版电子教案模板

(完整word版电子教案模板

(完整word版电子教案模板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高中数学》教材第三章“函数”的第三节“一次函数的性质与图像”。

具体内容包括一次函数的定义、表达式、性质、图像以及一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一次函数的定义及表达式,能熟练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 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特点,能够准确地画出一次函数的图像。

3. 通过对一次函数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一次函数图像的绘制及性质的理解。

教学重点:一次函数定义、表达式、图像及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直尺、圆规、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圆规。

五、教学过程2. 基本概念:讲解一次函数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

3. 例题讲解:讲解一次函数的表达式、性质及图像,结合具体例题进行分析。

4. 课堂实践: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运用一次函数的知识解决问题,并在黑板上展示解答过程。

5.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一次函数的定义2. 一次函数的表达式3. 一次函数的性质4. 一次函数的图像5. 实践情景引入及例题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已知一次函数f(x)=2x+3,求f(3)和f(1)的值。

(2)画出函数y=3x2的图像,并求出函数的零点。

(3)某商品的价格为50元,每增加1件,价格降低1元,求购买10件商品的价格。

2. 答案:(1)f(3)=9,f(1)=1。

(2)图像为一条斜率为3,截距为2的直线;零点为x=2/3。

(3)购买10件商品的价格为40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一次函数的定义、表达式、性质、图像及应用。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是否能够熟练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电子教案模板(WORD[最终版]

电子教案模板(WORD[最终版]

电子教案模板(WORD[最终版]一、教学内容1. 二次函数的定义与图像2. 二次函数的性质3. 二次方程与二次不等式的求解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二次函数的定义、图像和性质;2. 学会求解二次方程和二次不等式;3. 能够运用二次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二次函数的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二次函数的定义、图像,以及二次方程和二次不等式的求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练习本、圆规、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一个实际生活中的抛物线运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抛物线与二次函数之间的关系。

2. 知识讲解(25分钟)(1)二次函数的定义与图像讲解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通过示例介绍二次函数图像的特点。

(2)二次函数的性质分析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等性质。

(3)二次方程与二次不等式的求解介绍求解二次方程和二次不等式的方法。

3.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两个典型例题,一个涉及二次函数的性质,另一个涉及二次方程的求解。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两个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第五章二次函数2. 内容:二次函数定义、图像、性质;二次方程与二次不等式的求解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y = 2x^2 + 4x + 3x^2 5x + 6 = 02. 答案:(1)图像:抛物线;顶点:(1, 1);对称轴:x = 1;开口方向:向上(2)x1 = 2,x2 = 3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讲解了二次函数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掌握了二次方程和二次不等式的求解方法。

课后可以布置一些拓展延伸的题目,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1. 研究二次函数图像的平移、缩放和翻转;2. 探讨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最值问题、距离问题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完成P81“做一做”第1题。
5、教学例4
(1)学生通过小组自学讨论,找出将分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
(2)小组汇报,并举例说明。(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时,保留三位小数,也就是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
(3)完成P82“做一做”第1、2题。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九第1、2题。
2、练习十九第3题。
板书设计
教学重点
掌握比一个数多解答这类百分数应用题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修改栏)
一、复习
1、出示复习题: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 。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
2、学生找出这道题目的分率句,确定单位“1”,并根据数量关系列式:1400×(1+ )
0.24= =24%1.4= = = =140%
0.123= = =12.3%
(3)请大家观察一个,如果不看先化成分数的这个过程,小数可以怎样直接化成百分数的?(引导学生归纳出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4)说明:当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时,原数就扩大100倍,再添上百分号,又使它缩小100倍。所以原数大小是不变的。
(2)一张桌子的高度是长度的 。
(引导学生说出: 米表示0.81米,是一具体的数量; 表示把长度平均分成100份,桌子高度占81份,表示倍比的关系。)
二、新授
1、教师举几个百分数的例子:这次半期考,全班同学的及格率为100%,优秀率超过了50%;体检的结果显示,我校的近视人数占全校总人数的64%……像100%、50%、64%这样的数叫做“百分数”。
(3)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2、学生做教科书练习二十二的第1、3、4题。
板书设计
作业
教学反思
年级组查阅
教导处查阅
教学内容
折扣
总第38课时
课 型
新授
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
1.明确折扣的含义。
2.能熟练地把折扣写成分数、百分数。
3.正确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4.学会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锻炼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作业
练习二十二第3、4题。
教学反思
年级组查阅
教导处查阅
教学内容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3)
总第37课时
课 型
新授
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求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并能正确地解答这类应用题。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5)改变问题:问题如果是“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该怎么解决呢?
学生列出算式:(14-12)÷14
(再次强调两个问题中谁和谁比,谁是单位“1”。使学生体会到,用百分数解决问题和用分数解决问题一样要注意找准单位“1”。)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课本第90页“做一做”的题目。
2、练习二十二第1、2题。
5、教学百分数的写法: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在原来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如:
百分之九十 写作:90%;
百分之六十四 写作:64%;
百分之一百零八点五 写作:108.5%。
(写百分号时,两个圆圈要写得小一些,以免和数字混淆)
6、教学百分数的读法:百分数的读法和分数的读法大体相同,也是先读分母,后读分子。
(1)计划造林是实际造林的百分之几?
(2)实际造林是计划造林的百分之几?
(3)实际造林比计划造林增加百分之几?
(4)计划早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
2、让学生先解决前两个问提。解决这类问题要先弄清楚哪两个数相比,哪个数是单位“1”,哪一个数与单位“1”相比。
3、学生自主解决“实际早林比计划增加了百分之几”的问题。
作业
练习十九第5、6、8题
教学反思
年级组查阅
教导处查阅
教学内容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2)
总第36课时
课 型
新授
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
1、掌握稍复杂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的解答方法。
2、提高学生迁移类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
(5)完成第80页“做一做”第(1)题。
2.教学例2
(1)出示例2:把27%、135%化成小数。
(2)引导学生思考:要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可以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然后再用分子除以分母,把分数转化成小数。
(3)启发学生口述每题的转化过程,板书:
27%= =27÷100=0.27
135%= =135÷100=1.35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
教学准备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修改栏)
一、复习。
1.回答:(1)7米是10米的几分之几?
(2)51千克是100千克的几分之几?
2.说出下面各个分数的意义,并指出哪个分数表示具体数量,哪个分数表示倍比关系。
(1)一张桌子的高度是 米。
(2)引导学生:百分数是分数的一部分,可以写成分数形式。请大家运用过去所学过的知识,试着把上面几个百分数改写成分数。
(3)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0%= = 80%= =
(4)想一想:2.5%怎样化成分数?(如果百分数的分子是小数的,可以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子、分母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使分子变成整数后,再约分。)
3. 引导学生进一步综合归纳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4.教学例3
(1)出示例3:春蕾小学的一项调查表明,有蛀牙的学生人数占全校学生人数的20%,没有蛀牙的学生人数占80%。
教学内容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总第34课时
课型
新授
备课时间
11.21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概念,知道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区别,会正确读、写百分数,会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
2、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搜集学习材料并进行一系列的讨论和研究,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同学们能举出几个百分数的例子吗?说说在生活中你们还在哪些地方见到百分数?
3、举例说说百分数表示什么,并归纳出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可以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4、讨论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及区别: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关系。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它的后面不能写单位名称。
三、练习
1、补充练习
(1)出示练习:
①油菜子的出油率是42%。2100千克油菜子可榨油多少千克?
②油菜子的出油率是42%。一个榨油厂榨出油菜子2100千克,用油菜子多少千克?
(2)分析理解:
A、出油率是什么意思?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B、第(1)题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应用什么方法计算?第(2)题是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求这个数,可以怎样解?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修改栏)
一、 复习
1、把下面各数化成百分数。
0.63 1.08 7 0.044
2、说说下面每个百分数的具体含义,是怎么求出来的?(1)某种学生的出油率是36%。
(2)实际用电量占计划用电量的80%。
(3)李家今年荔枝产量是去年的120%。
二、新授
1、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出示例2的情境图,让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条件提出用百分数解决的问题。
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总第35课时
课 型
新授
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能正确地把分数、小数化成百分数或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小数。
2、在计算、比较,分析、探索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互化的规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探索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互化的规律,激发学生的数学探索意识。
(1)分析数量关系,让学生自己尝试着用线段图表示出来。
(2)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理解“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百分之几”的?(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的公顷数与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相比的百分率,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是单位“1”。)
(3)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根据分析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列式计算出结果。
二、新授
1、教学例3
(1)出示例题: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
(2)学生读题,找条件和问题,明确这道题是把谁看成单位“1”。
(3)引导思考:从“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这句话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① 今年图书增加的部分是原有的12%。
② 今年图书的册数是原有的120%。
(4)引导学生观察、归纳,百分数怎样很快地直接化成小数?(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5)使学生明白:当把百分数的百分号去掉时,原数就扩大了100倍;然后再把它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又使它缩小100倍,所以原数的大小不变。
(6)完成第80页“做一做”的第(2)题。
(4)仔细观察,商品在打七折时,原价与现价有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带着这样的问题,可以利用计算器,也可以借助课本,四人小组一起试着找到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