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巫山神女庙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巫山》原文及翻译

《巫山》原文及翻译

《巫山》原文及翻译
《巫山》原文及翻译
一、原文: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

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

祝史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

”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

传云:“夏禹见神女,授符书于此。

”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

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二、翻译:
二十三日,经过巫山凝真观时,参拜了妙用真人祠。

妙用真人就是大家所说的巫山神女。

祠庙正对着巫山,峰峦高耸冲上云霄,山脚径直插入江水中。

人们议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里奇妙。

但是巫山十二峰并不能全部看到。

所能见到的八、九座峰,只有神女峰最是纤细峻峭,适宜作为神女的化身。

祠中主持祭祀的人说:“每年的八月十五晚上月亮朗照的时候,就能听到优美的音乐,在峰顶上往返行走,能听到山上的猿猴啼叫,到天明才渐渐停止。

”庙的'后边的半山腰中有个石坛,比较平坦。

传说:“夏禹碰到神女,神女在这个地方把神符送给夏禹。

”在石坛上看有十二座山峰,就像屏障一样。

这天,天空晴朗,四周天空无云,只有神女峰的上空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仙鹤在飞舞,徘徊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散去,也是很觉得奇异的一个现象啊。

李珣《巫山一段云》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李珣《巫山一段云》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李珣《巫山一段云》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巫山一段云》古庙依青嶂,行宫枕碧流。

②水声山色锁妆楼,往事思悠悠。

③云雨朝还暮,烟花春复秋。

④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

⑤【注释】①巫山一段云:本唐教坊曲名。

后成词调名。

《草堂诗馀别集》调下有题《巫峡》,又注云:“一作《感怀》。

”②古庙:巫山上的妙用真人祠,即巫山神女庙。

青嶂:即青山。

巫山十二峰相连似屏障,故云青嶂。

行宫:离宫。

本指帝王巡幸所住的宫室。

词中指巫山楚细腰宫,今存遗址。

③妆楼:指细腰宫寝楼。

④云雨:相传楚王梦见巫山神女,神女自称:“居巫山之阳,……朝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见宋玉《高唐赋序》)烟花:李白诗《送孟浩然之广陵》有“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犹言美好的景象。

⑤啼猿:巫山古代多猿。

《水经注·江水》:“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古诗词中颇多提及。

【译文】古老的巫山神女庙,傍依着青山翠嶂,年代悠久;当年楚王巡幸的行宫,枕依着绿水江流。

就在这青山碧水里,闭锁着当年的妆楼。

呀!说不尽的往事悠悠。

巫山的神女峰呵!朝为云、暮为雨,朝云暮雨意未休,美好的花朵哟!春时开、秋时落,春去秋来似水流。

那哀鸣的猿啼声哟!为什么你要传入这客子孤舟?那舟中的行客哟!早已不胜其愁! (王洪译)【集评】明·汤显祖:“客子常畏人,酸语不减楚些。

”(汤显祖评本《花间集》卷四) 明·沈际飞:“宛行湘川庙竹之下。

”(《草堂诗馀别集》卷一)清·朱彝尊:“黄叔旸云:唐词多缘题所赋,《临江仙》则言仙事,《女冠子》则述道情,《河渎神》则咏祠庙,大概不失本题之意。

尔后渐变,去题远矣。

如珣此作,实唐人本来辞体如此。

”(《词综》卷三)清·陈延焯:“‘啼猿’二语,语浅情深。

不必猿啼,行客已自多愁,又况闻猿啼乎?”(《白雨斋词评》)【赏析】词人乘舟沿江而下,经三峡,目睹青山,耳闻猿啼,不禁想起宋玉《高唐赋》《神女赋》所写的关于巫山神女的传说,写了两首词,此其二。

刘禹锡的诗及翻译

刘禹锡的诗及翻译

刘禹锡的诗及翻译本文是关于刘禹锡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刘禹锡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唐朝诗人,有“诗豪”之称。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

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刘禹锡的诗全集:《竹枝词》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

其全文古诗如下: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翻译】岸上杨柳青,江中风浪平,忽然传来岸上情郎那熟悉的唱歌声。

就像东边天空中有太阳,西边却细雨蒙蒙,说是无晴(情)吧,其实却有晴(情)。

《乌衣巷》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

其全文古诗如下: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翻译】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长满野草野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西斜。

晋代时王导谢安两家的堂前紫燕,而今筑巢却飞入寻常老百姓之家。

《望洞庭》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

其全文古诗如下: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翻译】洞庭湖的湖水和秋天的月亮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和谐。

潭面上没有一点风,就像一面未经磨拭的铜镜。

远望,洞庭湖的景色十分秀丽。

湖中那些君山就宛如白银盘上的一个小青螺。

《浪淘沙》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

其全文古诗如下: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翻译】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秋词》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

其全文古诗如下: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2024年巫山一段云·古庙依青嶂原文翻译及赏析

2024年巫山一段云·古庙依青嶂原文翻译及赏析
晚清词人陈廷焯《云韶集》:“啼猿二语,语浅情深。不必猿啼,行客已自多愁,又况闻猿啼乎!”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下片写舟中所感。开言紧承“往事思悠悠”写到“云雨朝还暮,烟花春复秋”,“云雨”、“烟花”既以自然之景喻岁月无情,匆匆流逝。又暗示昔日云雨之梦,烟花之景与时俱逝。语意双关,愁思萦绕。词人联想,无论是神女还是宫妃,朝去暮来,春秋交替,总会引起孤寂难耐之感。结句“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词人抒写自己的感受:行客至此,不必猿啼已自多愁,以景结情,情景交融,意境悠远凄迷,情思低回留连。
起拍“古庙依青嶂,行宫枕碧流”。古庙,指巫山下供奉神女的祠庙。陆游《入蜀记》卷六:“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祝史(道观主事)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传云夏禹见神女授符书于此。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行宫,犹离宫,帝王出京临幸的宫室。这里指楚灵王所筑细腰宫遗址。《入蜀记》卷六:“早抵巫山县,……游楚故离宫,俗谓之细腰宫。有一池,亦当时宫中燕游之地,今堙没略尽矣。三面皆荒山,南望江山奇丽。”从舟中远望过去,仿佛神女祠偎依有如屏嶂的山峦,行宫以碧水为枕藉。古庙、行宫、山、水这些景点,一经词人用“依”、“枕”二字加以连缀,便构成了一个整体结构。接着,用“水声山色锁妆楼”句。把人们的视线吸引到了“妆楼”。妆楼,指细腰宫里宫妃的寝殿,位于山水环抱之中。以少总多。这里着一“锁”字,给人以幽闭的印象,由此也就很自然地会联想到生活在这个“不得见人的去处”的宫妃孤寂难耐的心境;复以“往事思悠悠”收束上片,逗人遐想。
巫山从早到晚雨迷云轻,春去秋来花开花落,岁月就这般流逝。何必要猿啼声声传向孤舟,远行的旅客自有许多忧愁。

孟郊《巫山曲》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孟郊《巫山曲》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巫山曲孟郊(唐代)巴江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

荆王猎时逢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

轻红流烟湿艳姿,行云飞去明星稀。

目极魂断望不见,猿啼三声泪滴衣。

译文巴东三峡中山峦一重又一重,阳台山旁是碧绿峭拔的十二峰。

荆王射猎时正逢巫山雨意云浓,夜卧高山之上梦见了巫山神女。

云霞、彩虹和微雨湿了神女艳姿,月明星稀神女化作行云在峡中飞逝。

极目远望、再也不见神女芳影,听到峡中猿猴声声悲鸣,不觉令人泪落打湿了衣裳。

注释巫山:山名。

在重庆、湖北接境处,长江穿流其中,形成三峡。

巫山曲:乐府旧题有《巫山高》,汉铙歌,属鼓吹曲辞。

巴江:水名。

这里指鄂西、川东的长江。

这一带周初为巴子国,后为巴郡。

上峡:高峡。

阳台:今重庆巫山县高都山,传为《高唐赋》所写楚王、神女相会之阳台。

实为后人附会。

十二峰:巫山群峰陡峭,著名的有十二峰,峰名说法不一。

荆王:楚王。

荆:春秋时楚国的旧称。

暮雨:指神女。

高丘:泛指高山。

轻红流烟:淡红色的飘动的云气。

湿艳姿:沾湿的美丽姿容。

明星稀:星星稀少,指破晓时分。

目极:极目远望。

魂断:销魂神往。

《神女赋》写神女去后,“(襄王)徊肠伤气,颠倒失据。

暗然而暝,忽不知处。

情独私怀,谁者可语?惆怅垂涕,求之至曙。

”猿啼三声:郦道元《水经注·江水》载渔者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

”鉴赏“巴江上峡重复重”,诗中明显有一舟行之旅人的影子。

沿江上溯,入峡后山重水复,屡经曲折,于是目击了著名的巫山十二峰。

诸峰“碧丛丛,高插天”(李贺《巫山高》),“碧峭”二字是能尽传其态的。

十二峰中,最为奇峭,也最令人神往的,便是那云烟缭绕、变幻阴晴的神女峰。

而“阳台”就在峰的南面。

神女峰的魅力,与其说来自峰势奇峭,毋宁说来自那“朝朝暮暮,阳台之下”的巫山神女的动人传说。

次句点出“阳台”二字,兼有启下的功用。

经过巫峡,谁都会想起那个古老的神话,但没有什么比“但飞萧萧雨”的天气更能使人沉浸于那本有“朝云暮雨”情节的故事情境中去的。

巫山神女的文言文翻译

巫山神女的文言文翻译

巫山神女,名曰瑶姬,字若仙。

其父为天帝之子,母为地皇之女,故天生丽质,才智过人。

自幼随父游历天界,博览群书,精通诸艺。

及长,因父皇旨意,下凡人间,助人消灾解难。

一日,瑶姬行至巫山,见此地山清水秀,风景如画,遂驻足观赏。

时值春暖花开,百鸟争鸣,瑶姬心旷神怡,不禁吟诗一首:“巫山云雨巫山梦,万里烟波一叶舟。

若问巫山何处是,白云深处有人家。

”诗成,巫山百姓闻之,皆以为神,纷纷前来求见。

瑶姬悯其苦难,遂留人间,为民解忧。

自此,巫山神女瑶姬,便成为巫山一地之守护神。

瑶姬下凡后,与人间百姓结下不解之缘。

她教民耕织,授以渔猎,使巫山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又因其通晓天文,预知旱涝,常以法术降妖除魔,保一方平安。

时有恶龙肆虐,兴风作浪,毁坏庄稼,百姓苦不堪言。

瑶姬闻之,便化身为仙子,与恶龙展开激战。

经数日苦战,终将恶龙降服,从此巫山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巫山神女瑶姬,不仅才貌双全,更有一颗仁爱之心。

她关心百姓疾苦,扶贫济困,深受百姓爱戴。

时有百姓患疫病,瑶姬便亲临病榻,以仙丹妙药,救治患者。

一时间,巫山百姓纷纷传言,神女瑶姬救苦救难,功德无量。

然而,瑶姬下凡助人,实为天帝旨意,不得久留人间。

一日,天帝召瑶姬回天庭,瑶姬依依不舍,泪洒巫山。

巫山百姓得知此讯,纷纷前来送行。

瑶姬临行前,再次吟诗一首:“巫山云雨巫山梦,万里烟波一叶舟。

若问巫山何处是,白云深处有人家。

”自此,瑶姬虽归天庭,但巫山百姓始终怀念这位神女。

每逢佳节,巫山百姓皆会祭拜瑶姬,以表敬意。

岁月流转,巫山神女瑶姬的传说,便成为一段美丽的佳话,流传于世。

巫山神女,仙子也,才貌双全,仁爱为怀。

其事迹虽为传说,但其所展现的崇高品德,却永远值得我们敬仰。

愿巫山神女瑶姬之精神,永存于世,照耀后人。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阅读答案_文言文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翻译赏析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阅读答案_文言文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翻译赏析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阅读答案_文言文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翻译赏析《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出自文言文《过巫山》,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原文】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

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

祝史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

”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

传云:“夏禹见神女,授符书于此。

”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

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祠旧有乌数百。

送迎客舟自唐夔州刺史李贻诗已云“群乌幸胙余”矣。

近干道元年,忽不至,今绝无一乌,不知其故。

泊清水洞,洞极深,后门自山后出,但黮然,水流其中,鲜能入者。

岁旱祈雨,颇应。

【注释】[1]巫山:在今重庆市巫山县。

巫山县东大宁河口至湖北巴东官渡一段长江称为巫峡。

由于长江横切巫山主脉的石灰岩层,峡谷特别曲折幽深,高峰均在海拔一千米以上,著名的巫山十二峰就并列在这段江边。

凝真观:即神女祠,在巫山飞凤峰下。

据《元一统志》说:“唐仪凤(高宗的年号)初置神女祠,宋宣和(徽宗的年号)改曰凝真观。

”[2]妙用真人:后世为巫山神女所加的封号。

[3]巫山神女:据晋人习凿齿撰《襄阳耆旧传》说:“赤帝(古代传说的五天帝之一)女曰瑶姬,未行(未出嫁)而卒,葬于巫山之阳,故曰巫山之女。

楚怀王游于高唐,昼寝,梦见与神遇,自称是巫山之女,王因幸之,遂为置观于巫山之南,号为朝云。

”(据《文选·高唐赋》李善注引) [4]“峰峦”二句:写巫山峰峦的高危峭直。

“霄汉”,云霄和天河,指天空。

[5]议者:议论的人。

太华:即西岳华山,在陕西华阴境内。

衡:即南岳衡山,在湖南衡山境内。

庐:即江西庐山。

[6]十二峰:即巫山十二峰,据《方舆胜览》载,它们的名称是:望霞、翠屏、朝云、松峦、集仙、聚鹤、净坛、上升、起云、飞凤、登龙、圣泉,都在长江北岸。

古诗巫山一段云·有客经巫峡翻译赏析

古诗巫山一段云·有客经巫峡翻译赏析

古诗巫山一段云·有客经巫峡翻译赏析《巫山一段云·有客经巫峡》作者为唐朝诗人李珣。

其古诗全文如下:有客经巫峡,停桡向水湄。

楚王曾此梦瑶姬,一梦杳无期。

尘暗珠帘卷,香消翠幄垂。

西风回首不胜悲,暮雨洒空祠。

【前言】《巫山一段云·有客经巫峡》是五代十国时期词人李珣的作品。

这首词是就调名咏巫山神女之事。

上片开头两句铺叙客经巫峡,停舟水边;次二句因地怀古,咏楚王梦神女后遗恨无穷。

下片“尘暗”二句写神女庙内的寂寞环境;结尾二句是祠外暮雨空蒙的景色,在“回首”句中寄寓了词人沉挚的吊古之情。

【注释】⑴桡:船浆。

《淮南子·主术训》:“夫七尺之桡而制船之左右者,以水为资。

”此以“桡”借代为船。

水湄(méi眉):岸边,水与草相结合处。

《诗经·秦风·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毛传:“湄,水岸也。

”⑵“楚王”句:意思是楚王曾梦游此地与神女相会。

瑶姬:美丽的仙女。

郦道元《水经注·江水》:“宋玉所谓天帝之季女,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于巫山之阳,精魄为草实,为灵芝。

”⑶“一梦”句:意思是梦后再也没有相会之期。

⑷“尘暗”二句:意思是天色暗淡,珠帘空卷;香气已消,翠幕低垂。

⑸“西风”二句:西风萧瑟,回首楚王梦神女之旧事,心中惆怅不尽;只见暮雨晚风,吹打着空祠。

空祠:楚王曾为神女立庙于巫山,号曰“朝云”。

【翻译】无。

【赏析】这首词是咏词牌名本意,写巫山神女之事,从有关传说转到眼前空祠,兴起怀古幽情。

此词先写词人舟过巫峡时,泊船江边,来到神女祠前。

这里本来是一座金炉珠帐、画帘高挂的神殿,如今却已冷落荒废。

陆游在《入蜀记》中写道:“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

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

”词人徘徊祠前,仰望对面十二晚峰,云雾轻绕,散开又复相合,特别是那奇丽的神女峰,最为引人注目,词人的联翩浮想,也随之油然而生。

鱼山神女祠歌二首翻译赏析

鱼山神女祠歌二首翻译赏析

鱼山神女祠歌二首翻译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鱼山神女祠歌二首翻译赏析《鱼山神女祠歌二首》作者为唐朝诗人王维。

刘禹锡描写巫山的诗句

刘禹锡描写巫山的诗句

刘禹锡描写巫山的诗句刘禹锡描写巫山的诗句刘禹锡写巫山的诗句是怎样的呢?刘禹锡创作的《巫山神女庙》就是一首写巫山的古诗,和小编一起来看看下文关于刘禹锡描写巫山的诗句,欢迎借鉴!诗人在《巫山神女庙》运用了丰富的想象,赋予巫山神秘的色彩。

全诗如下:《巫山神女庙》年代: 唐作者: 刘禹锡巫山十二郁苍苍,片石亭亭号女郎。

晓雾乍开疑卷幔,山花欲谢似残妆。

星河好夜闻清佩,云雨归时带异香。

何事神仙九天上,人间来就楚襄王。

赏析巫山,在重庆巫山县东。

神女庙,巫山上有神女峰,峰下有神女庙。

诗人游览巫山神女庙,有感于巫山神女的传说,借此加以想象,于是写下了这首描写神女峰的佳章。

仰望巫山,十二座峰都挺拔秀美,郁郁葱葱,其中偏偏就那么一片石头被人称为神女,可见其自有不同寻常的灵异之处。

以下便就此“片石”展开想象。

早晨雾霭消散,好象神女在闺中拉开了透明的罗帐,春暮时将要凋谢的山花,则似乎是神女卸下的残妆。

夜静时,星河灿烂,月光皎洁,清楚地听见神女出行时环佩之响,风雨后,分明闻见神女归来时通体发出的扑鼻异香。

诗人沈浸在此想象中,无疑已为神女而心醉神迷,于是结尾发出感慨,这神女为什么要从九天之上下到人间来与楚襄王约会呢?据宋玉《高唐赋》说,楚襄王游高唐时,梦见巫山神女,相与欢会,神女自谓“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巫山之下”。

以这样的疑问式感慨作结,既有戏谑意味,又留下无穷余韵。

这首诗写神女峰,以想象取胜,而想象本身则呈渐次升级态势,颇具特色。

开头极为清醒,号女郎者“片石”也,指明是石而非女郎,三、四句开始将雾、花想象成“卷幔”、“残妆”,但仍着“疑”、“似”二字,五、六句更进一层,佩玉之声和奇异香味已分明闻听,结二句更对其加以诘问,神女峰已完全人化了。

正是在这样的想象渐次升级中,诗人逐渐融入神仙境界,诗作也由此透溢出神奇的韵味。

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七下课外文言文翻译

七下课外文言文翻译

[琢冰]原文昔京师有琢冰为人物之形者,被以衣裳,缀以丹碧,神色如生,形制如真。

京师天寒,置之堂背,逾日不变;变则修饰之。

往观者日数百人,皆叹其巧,惊其神。

一日,语众曰:“孰能与我三斗粟,吾授之以吾技。

”无人应者。

乃问之曰:“子之技诚巧矣。

子何不金琢玉,为夏、殷、周、汉之器,可以宝而不坏?今乃琢冰为玩物,其形虽有,不日而化矣!吾甚惜事之技巧而非真,心劳而无用,可以娱目前而不可以传之远也。

”文而无质,亦犹如是也翻译从前京师有个将冰琢成人物形象的人,给它们披上衣裳,点缀上红绿色彩,神色栩栩如生,形体如同真人。

京师天气寒冷,放到厅堂背阴处,过了一天也不会变;变了就修饰修饰它们。

前往观看的人每天有数百人,都感叹他的精巧,惊叹他的神功。

一天,他对众人说:“谁能给我三斗粟米,我教授他我的技艺。

”没有人答应的。

就问他道:“您的技艺的确很巧啊。

您为什么不铸造琢金玉,做夏、殷、周、汉朝的器具,可以成为宝贝还不会坏啊?现在就琢冰成玩物,它们的形虽然很好,没几天就化啊!我很可惜你这做事的技巧却不是真东西,劳心而无用,可以娱乐目前却不能流传久远啊。

”有文采而没有涵,也如同这冰雕啊。

[原文] 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得其道。

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

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

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

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释] 没(mò):没入水中,指潜水。

涉:趟水过河,徒手过河。

得:掌握。

道:道理,规律,技巧。

虽:即使。

求:寻找。

所以:……的原因。

没人:能潜水的人。

居:动词,生活。

苟然:随随便便的样子。

在文中指随便、轻易地就能掌握的。

苟:随便,轻松。

畏:害怕。

以:方法。

[翻译] 南方有很多会潜水的人,是因为他们每天与水为伴,七岁就能趟水过河,十岁就能浮于水面,十五岁就能潜水了。

他们潜水的技术,怎么是随随便便就能掌握的呢?他们必定是掌握了游水的道理。

巫峡浪传云雨荒唐神女庙岱宗遥望儿孙罗列丈人峰意思

巫峡浪传云雨荒唐神女庙岱宗遥望儿孙罗列丈人峰意思

巫峡浪传云雨荒唐神女庙岱宗遥望儿孙罗列丈人峰意思巫峡浪传:巫峡位于中国长江三峡的中部,是一片雄奇壮美的峡谷。

这里山峦叠嶂,河水湍急澎湃,浩渺的江水从两岸的峡谷之间急速流淌,掀起巨大的浪花,向前奔涌。

这些浪花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银光,仿佛一片片晶莹剔透的明珠。

云雨荒唐:在远古的时代里,人们对云和雨有着莫大的神秘和敬畏。

云,是在天空中飘逸的水汽凝结而成的形体。

有时,云形万千,变幻莫测,犹如一幅幅抽象的画作;有时,云像绵羊般的一片片白色薄纱,飘飘荡荡,轻盈而优雅。

而雨,则是由云中的水汽凝结成雨滴,从天空洒落到大地上的一种天然降水。

神女庙:神女庙是一个供奉女神的庙宇,是人们朝拜和祈求女神庇佑的地方。

据传,在古代,女神是拯救人们于危难中的保护神,她们既有美丽的外貌,又有强大的神力。

因此,在庙宇里供奉女神,可以得到神女的庇佑和保佑。

岱宗遥望:岱宗,又称泰山,是中国五岳之一,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境内。

泰山高耸入云,巍峨壮观,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朝拜之地。

古代有一句诗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意思是说对于泰山的景色,如何形容都无法尽善尽美。

泰山遥望人们常常在山脚下仰视,长叹不已,感叹自己的微小与泰山的伟岸。

儿孙罗列:儿孙罗列是指子孙众多,世代相传,代代相承。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族的延续和家族的繁荣一直被视为幸福和吉祥的象征。

当一个家庭中子孙簇拥,代代相传,意味着这个家族的繁荣昌盛,也象征着家庭的幸福与团结。

丈人峰:丈人峰位于江西省庐山上,是庐山五峰中最独特的一座峰峦。

它得名于其形状酷似一位云游四方的丈夫,因此被称为“丈人峰”。

这座峰巍峨挺拔,蜿蜒曲折,犹如一位身披白袍的老者,高瞻远望,体现了庐山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内涵。

以上是对巫峡浪传、云雨荒唐、神女庙、岱宗遥望、儿孙罗列和丈人峰这几个主题的内容描述和解释。

每个主题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而丰富的一部分,对于了解中国文化和风俗具有重要的意义。

巫峡浪传云雨荒唐神女庙岱宗遥望儿孙罗列丈人峰意思

巫峡浪传云雨荒唐神女庙岱宗遥望儿孙罗列丈人峰意思

巫峡浪传云雨荒唐神女庙岱宗遥望儿孙罗列丈人峰意思摘要:1.介绍巫峡的神女庙和岱宗的背景故事2.分析巫峡浪传云雨荒唐的寓意3.阐述丈人峰的意义和景色描写4.总结全文,强调文化底蕴和自然景观的融合正文:在我国美丽的长江三峡中,有一个地方被誉为“巫峡”,这里流传着许多神奇的故事和传说。

其中最著名的要数神女庙,它位于巫峡的险峻山峦之中,自古以来便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祭拜和观赏。

神女庙的传说,源于古代神话。

相传,炎帝的女儿瑶姬在长江巫峡附近升仙,成为了一位美丽善良的水神。

她为了救助苦难的百姓,曾经在巫峡中施展法力,化解了汹涌的江水。

百姓为了感激她的恩德,便在巫峡的山峰上修建了这座神女庙。

庙中供奉着瑶姬的神像,神像端庄美丽,栩栩如生,仿佛真的能感受到神女的灵气。

在神女庙附近,有一座峻峭的山峰,名叫岱宗。

岱宗峰上有一处观景台,这里是遥望巫峡美景的绝佳之地。

从岱宗遥望,可以看到巫峡两岸的山峦起伏,犹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尤其是在雨过天晴之后,云雾缭绕,山峦若隐若现,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

因此,古人有“巫峡浪传云雨荒唐”的诗句来形容这里的壮观景色。

在巫峡的东岸,有一座名为“丈人峰”的山峰,它是巫峡群峰中最为奇特的一座。

丈人峰屹立于江边,峰顶平坦,状如人脸,仿佛是一位慈祥的长者注视着过往的船只。

古人有“丈人峰意思”的诗句,以此来赞美丈人峰的神奇景色。

巫峡的山水美景,与古老的神话传说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这里既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又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当我们欣赏这片美景时,不禁为祖国的壮丽山河而自豪,也为这些传世佳作而感慨。

巫峡的美,让我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了片刻的宁静,也让我们对美好生活有了更加美好的向往。

总之,巫峡的神女庙、岱宗遥望和丈人峰,共同构成了这里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底蕴。

它们不仅是长江三峡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更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文化的见证。

过巫山凝真观原文及翻译

过巫山凝真观原文及翻译

过巫山凝真观原文及翻译一、原文: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

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

祝史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

”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

传云:“夏禹见神女,授符书于此。

”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

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二、翻译:二十三日,经过巫山凝真观时,参拜了妙用真人祠.妙用真人就是大家所说的巫山神女。

祠庙正对着巫山,峰峦高耸冲上云霄,山脚径直插入江水中。

人们议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里奇妙。

但是巫山十二峰并不能全部看到。

所能见到的八、九座峰,只有神女峰最是纤细峻峭,适宜作为神女的化身。

祠中主持祭祀的人说:“每年的八月十五晚上月亮朗照的时候,就能听到优美的音乐,在峰顶上往返行走,能听到山上的猿猴啼叫,到天明才渐渐停止.”庙的后边的半山腰中有个石坛,比较平坦.传说:“夏禹碰到神女,神女在这个地方把神符送给夏禹.”在石坛上看有十二座山峰,就像屏障一样。

这天,天空晴朗,四周天空无云,只有神女峰的上空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仙鹤在飞舞,徘徊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散去,也是很觉得奇异的一个现象啊.《蜀相》是杜甫在成都游武侯祠之后写的,写作时间大约是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

短短的八句当中,有叙事,有写景,有议论,有抒情,笔墨淋漓,感情深挚,充分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游成都武侯祠,却为什么要题作《蜀相》?写蜀相的“两朝开济”,为什么要先提到刘备的“三顾茅庐”?古人云:“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我们不妨寻踪觅迹,来探寻一下“诗圣"的心迹.为什么要题作《蜀相》?一种解释是:因为诗的主旨是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同时惋惜他的壮志未酬(见人教版《教师用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巫山神女庙翻译赏析
《巫山神女庙》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

其古诗全文如下:
巫山十二郁苍苍,片石亭亭号女郎。

晓雾乍开疑卷幔,山花欲谢似残妆。

星河好夜闻清佩,云雨归时带异香。

何事神仙九天上,人间来就楚襄王。

【赏析】
巫山,在重庆巫山县东。

神女庙,巫山上有神女峰,峰下有神女庙。

诗人游览巫山神女庙,有感于巫山神女的传说,借此加以想象,于是写下了这首描写神女峰的佳章。

仰望巫山,十二座峰都挺拔秀美,郁郁葱葱,其中偏偏就那么一片石头被人称为神女,可见其自有不同寻常的灵异之处。

以下便就此“片石”展开想象。

早晨雾霭消散,好象神女在闺中拉开了透明的罗帐,春暮时将要凋谢的山花,则似乎是神女卸下的残妆。

夜静时,星河灿烂,月光皎洁,清楚地听见神女出行时环佩之响,风雨后,分明闻见神女归来时通体发出的扑鼻异香。

诗人沉浸在此想象中,无疑已为神女而心醉神迷,于是结尾发出感慨,这神女为什么要从九天之上下到人间来与楚襄王约会呢?据宋玉《高唐赋》说,楚襄王游高唐时,梦见巫山神女,相与欢会,神女自谓“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巫山之下”。

以这样的疑问式感慨作结,既有戏谑意味,又留下无穷余韵。

这首诗写神女峰,以想象取胜,而想象本身则呈渐次升级态势,颇具特色orG。

开头极为清醒,号女郎者“片石”也,指明是石而非女郎,三、四句开始将雾、花想象成“卷幔”、“残妆”,但仍着“疑”、“似”二字,五、六句更进一层,佩玉之声和奇异香味已分明闻听,结二句更对其加以诘问,神女峰已完全人化了。

正是在这样的想象渐次升级中,诗人逐渐融入神仙境界,诗作也由此透溢出神奇的韵味。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