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的测量误差物理教案
探究长度测量误差的物理教案的实验设计与方法?
尊敬的老师和同学们:在我们进行物理实验时,最基本的要求是精度和准确性。
其中长度的测量错误是我们最为常见的问题。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探究有关于长度测量误差的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法。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的实验设计和具体的实验方法。
一、实验目的1、学习使用尺子和卷尺等工具,熟练掌握长度测量的技巧方法;2、了解长度测量误差的原因以及影响因素;3、掌握如何消除与减小长度测量误差,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实验内容1、利用尺子、卷尺等测量工具,测量几组不同物体的长度,分析并记录测量数据;2、通过计算平均数,找出真实长度;3、通过比较真实长度和单次测量结果,分析误差来源;4、尝试减小误差,比较获得更加准确的结果。
三、实验器材尺子、卷尺、多个不同大小、形状和材质的物体。
四、实验过程1、准备工作(1)检查量具的准确性,比较同类测量工具在长度上的准确度;(2)选择多个不同大小、形状和材质的物体,并进行预实验测量。
2、实验操作(1)使用尺子或卷尺等测量工具测量一次物体的长度,并记录数据。
注意:必须保持物体静止,尺子或卷尺垂直于其表面,读取数据并保持尺子或卷尺不动再去读取结果,尺子或卷尺的指针必须位于刻度的中心;(2)重复以上操作三次或更多次,并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3)通过计算平均值,得到单个物体的长度;(4)计算结果的误差数据,得出与真实值的差异。
3、实验结果(1)我们将测量结果数据记录在一张表格中,并计算出每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
我们将使用平均值比较真实长度和单次测量结果的差异。
(2)比较不同尺寸和形状物体的测量误差,分析误差的来源。
我们通过对比,可以发现测量误差与物体尺寸、形状、材质等因素有关。
(3)尝试减小误差,比较获得更加准确的结果。
我们可以使用多种方法来减小误差,例如改进测量方式、提高测量工具的精度等。
五、实验注意事项1、在进行测量之前,必须检查测量器具的准确性和状态;2、使用尺子或卷尺时,必须保持物体静止,并且保持工具垂直于表面,以保持准确性;3、在测量结果时,尺子或卷尺上的指针必须准确定位于刻度的中央;4、进行实验时,应当避免使用过温或不良气候环境下的物体,以免影响测量准确度。
八年级物理长度的测量误差(精)
第一章长度的测量误差山东省威海市国际中学庞绍君教学目的(一)、知识目标:1.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能正确地记录测量结果。
2.知道读数时要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字。
3.知道测量有误差,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知道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二)、思想目标:初步了解观察演示实验的规律,通过简单的测量知识,对学生进行严谨性教育,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知道长度测量的初步知识,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难点:能根据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教具示教刻度尺、长方体木块、学生自备透明三角尺。
一、教学过程1.测量(着重讲测量的意义)让学生观察课本图1-1和图1-2,比较两条线段和两个圆面积的大小,再让学生用尺子量量,回答视觉总是可靠吗?继而举例说明,对于时间长短、温度高低等,靠我们的感觉直接判断,并不总是可靠。
不仅很难精确,有时甚至会出现错误。
在观察和实验中,经常需要对各种物理量做出准确的判断,得到精确的数据,就必须用测量仪器来测量。
例如: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用秤来测物体的质量,用钟表来测时间的长短,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的高低。
长度是最基本的物理量,在生产、生活中,在物理实验中经常要测量长度。
(举例)测量长度的方法和仪器有许多种,其中刻度尺是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
同时学会使用刻度尺,有助于我们学会其他测量仪器和了解测量的初步知识。
2.长度的单位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规定它的单位。
学生已经知道“米”是长度单位。
应告诉学生,米是国际统一的长度基本单位,其他的长度单位是由米派生的。
米的代表符号是m。
其他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
它们的代表符号分别是km,dm,cm,mm,μm。
(通常刻度尺的单位标注是用符号表示,为使学生能顺利观察刻度尺,应介绍单位的代表符号)单位换算:1m=1000 km 1m=10 dm 1dm=10 cm 1cm=10 mm 1mm=1000um 1um=-1000 nm学生观察课本上的单位换算通过列举事例使学生对米、分米、厘米、毫米等单位长度能心中有数,有个粗略的概念。
初中物理教案设计《长度的测量误差》
初中物理教案设计《长度的测量误差》教案名称:长度的测量误差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理解测量误差的概念;2.掌握常见长度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常见长度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识:请学生观察教室内的各种长度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游标卡尺等,提问:这些工具使用时需要注意什么?2.检测:请学生拿出一张纸条,使用尺子或卷尺测量其长度,并记录结果。
然后将纸条剪短一部分,并再次测量长度。
让学生分析并讨论结果的差异。
3.引入概念:解释测量误差的概念,即实际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强调测量误差是难免的,但我们要通过适当的方法来减小误差。
4.实验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准备一个长度不超过1米的物体,并使用尺子、游标卡尺等工具进行测量。
提醒学生要注意记录测量值和真实值,并计算误差。
5.汇报结果:每个小组汇报自己的测量结果和误差计算。
让学生观察每组的测量结果,发现误差的普遍存在。
7.提高测量精度的方法:介绍提高测量精度的方法,如重复测量取平均、使用更精确的测量工具、注意操作方法等。
8.小结: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测量误差是无法完全避免的,但我们可以通过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注意操作技巧和合理估计测量误差来提高测量精度。
四、教学评价:1.在实验探究环节中,可以评价学生的测量和误差计算能力;2.在讨论和小结环节中,可以评价学生对测量误差概念的理解和归纳能力。
五、教学延伸:1.可以设计更复杂的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2.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物体的测量方案,并进行实验探究。
六、板书设计:测量误差-概念-提高精度方法七、教学反思:。
高中物理长度测量实验教案
高中物理长度测量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该实验,学生将学会使用游标卡尺和卷尺进行长度测量,并掌握误差的计算方法。
实验器材:游标卡尺、卷尺、实验样品(如木条、金属丝等)、实验记录表、计算器。
实验步骤:
1. 将实验样品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确保其与桌面接触良好。
2. 使用游标卡尺测量实验样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测量值。
3. 使用卷尺测量同一实验样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测量值。
4. 将两次测量的结果进行比较,计算它们之间的误差。
5. 计算游标卡尺和卷尺的分辨率,并讨论两种长度测量方法的优缺点。
实验注意事项:
1. 操作仪器时要轻拿轻放,以免损坏。
2. 测量实验样品时,要确保游标卡尺和卷尺处于垂直状态。
3. 在记录测量值时,应注意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4. 实验完成后,要及时清理实验仪器和归还。
实验扩展:
1. 将实验样品放在不同的位置,使用游标卡尺和卷尺进行测量,并比较结果。
2. 尝试使用其他长度测量工具(如尺子、测量尺等)进行测量,比较不同工具的测量精度和误差情况。
实验报告要求:
1. 实验目的、器材、步骤清晰明了。
2. 实验结果准确并经过计算和分析。
3. 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进建议。
4. 实验数据、图表、计算均要清晰可读。
备注:本实验旨在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希望学生能认真完成实验,并按要求撰写实验报告。
长度的测量误差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初三物理教案
本文将从实际生活的角度出发,探讨长度的测量误差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我们在衣物的尺码选择上能够感受到长度的测量误差对于我们的影响。
很多时候,我们只能凭感觉选择衣服的尺码,但事实上,每个人的身体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同体型的人穿同样尺码的衣服会有不同的感觉。
因此,在衣服生产过程中,必须根据科学的测量方法进行尺码的选择,减少尺码误差,让我们更好的穿着衣物。
对于建筑物的设计以及制造,长度的测量误差也是必须要重视的。
因为建筑物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当建筑物设计完成后,任何一个细节失误或者长度误差,都会对于建筑物的结构完整性、美感以及使用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如在建造一座桥梁时,长度误差的不到1cm都可能会导致整座桥梁渐渐变形、弯曲,甚至出现垮塌。
长度的测量误差也与我们日常生活中通过看的测量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出门的路程、购买某些家居用品时的尺寸选择等。
假设你需要出门,那么你要对需要到达的地方做一定的长度预估,如果对于这个长度的预估误差过大,就会出现出门时间拖延、到达时间不准确等问题。
而在购买家居用品时,如果没有进行准确的尺寸测量,容易出现购买到的用品大小不合适、无法使用的问题。
长度测量误差也与日常生活中测量温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因为温度的测量也是需要准确的长度测量工具,如温度计等。
同时,在温度测量的过程中,长度误差会对于量温度的准确性造成影响。
长度的测量误差是我们生活中十分常见的问题,实际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都需要通过长度测量完成,所以准确测量长度非常重要。
我们应该在平时生活中加强对于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培训,进一步提高我们对于长度测量误差的认识,避免与这种情况产生质量问题,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八年级物理教案 长度的测量误差9篇
八年级物理教案长度的测量误差9篇长度的测量误差 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知道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其他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好米、微米、纳米.各个单位间的换算关系.2. 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3. 能正确读出测量结果,知道测量数值由准确值和估计值组成.4. 知道什么是误差,什么是错误并区别误差和错误.能力目标1. 培养观察能力:对图形和图像观察,了解通过视觉判断的长度与实际测量不同;通过观察刻度尺,认识刻度尺的量程、最小刻度、零刻线.2. 培养思维能力:通过单位换算,学会换算的一般方法.德育目标养成认真、细致的好习惯,例如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教材分析教材首先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图和估测1分钟的时间,认识到人的感觉并非可靠的,从而引出了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的重要性.列举了学生熟悉的测量工具,并指出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刻度尺是最常用的测量工具,教材利用图片帮助学生分析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教材要求教学中注重观察的环节.对于“长度的单位”提供了两个日常生活中的情景,使学生联系生活形成一般长度的概念.在关于“误差”的内容中,教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了误差为什么产生,和错误的区别以及减小的方法.教法建议关于测量部分,由于学生缺乏定量研究自然现象的经验,对测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所以应当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两个例子,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用其他的例子使学生认识到利用感觉器官做判断的局限性,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总结出“感觉并不总是可靠的,需要进行测量”的结论.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联系实际,说明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应用大量的测量、精确的测量等.关于长度的单位,应当着眼形成长度的具体观念,所以在教学中展示图片、图像和一些关于长度的视频资料,教学方法应当注意让学生动起来,自己实践.关于正确使用刻度尺,先观察刻度尺的零点、量程、最小刻度,并告知其他的测量工具也有类似的问题,从而形成学生“不同事物的共同规律”的观念.在此基础上,用观察法自己得到正确的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组织讨论小组,其后,引导学生勤于思考着重理解,分析正确的和错误的测量方法的不同,而能深入理解什么是正确的测量.关于正确记录测量结果,结果要注明单位,应当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巩固,提示学生要重视这个问题就可以了.在正确读数这个问题上,讲清得到读数的步骤,学生在此基础上,用练习巩固,形成学习习惯为宜,不宜让学生弄清细节和原理.关于误差的教学,讲清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并知道减小误差的方法,关于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具体应用,在初三物理测量电阻中才会较高要求的应用.教学设计示例第一节长度测量误差【课题】长度的测量误差【重点难点分析】知道长度的单位,对于长度的进率的指数表示是一个难点,但是不宜要求过高,以形成新的难点.能正确使用刻度尺并对使用的正确和错误能有正确的判断.正确记录测量结果,能在准确值的基础上估测一位,误差是难点,讲解时不宜过深.【教学过程设计】1,引入新课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观察动画或图片,条件一般的学校可以观察课本上的1-1和1-2,使学生得到结论"感觉不总是可靠的,需要进行实际测量",从而引出测量在物理中的重要地位.说明在一些方面测量的决定作用,要注意联系实际:发射一颗人造卫星,卫星的运动是否正常,就需要不断的各种各样的测量,并且这种测量要求的精度很高.2,新授课:测量和长度的单位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测量要有标准,所以长度有单位,可以引申各个物理量都有单位.介绍长度的单位.教学中要使学生建立长度单位大小的观念,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用动画(自然世界的尺度)、图形、图像来帮助学生想象一些长度的数值.在学生充分观察的基础上,联系实际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在自己的身体上找出大约是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部位,看看谁的更准确.学生练习单位的换算和判断数值的单位,以便巩固所学到的知识. 3,新授课: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测量长度的一般工具是刻度尺,观察刻度尺,说出自己的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最小刻度.再观察一些图形,说明这些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学生可以观察图形和图像素材,或者观察课本上的1-5、1-6、1-7图,组织学生讨论,并总结出使用刻度尺的正确方法:刻度尺的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的应测部位,零刻度线磨损时,可以从其他刻线量起;观察测量结果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同时,学生应当讨论不按照正确方法使用时出现的问题.记录结果时,要注明单位,并应当在读出准确值后,再估计一位,教师利用板图,读出木块的长度:准确值是2cm,再估计一位数值,约是0.2cm,所以木块的长度是:2.2cm.在此基础上,加上毫米线,此时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mm,再读出木块的长度,对比这两次的数值,可以看出测量相同的物体,用不同的精确度的刻度尺得到的结果是不同的.可以再出示一些问题,巩固学生的正确读数.教学中要注意养成学生的这些学习习惯.4,新授课:误差对于"误差"的教学,仅仅把握三个问题:什么是误差,误差是怎么产生的;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减小误差的方法.这三个问题可以让学生讨论后得出.由于估读的数值不同,不同的刻度尺有差异,一些环境等因素对测量工具的影响,造成了误差,所以误差是不能绝对避免的,我们把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而错误是测量上的方法错误,可以在测量中改正的,这是二者的区别.减小误差的方法是选择精密的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板书设计】探究活动【课题】查阅关于长度的一些单位【活动的组织】以小组为单位【教师指导】1、提供关于长度的一些学史资料2、不同国家中关于长度的不同单位3、长度的国际单位制中,单位的换算关系【评价】1、资料来源的丰富程度2、内容的祥实程度3、资料本身的丰富程度长度的测量误差 2教学目的(一)、知识目标:1.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能正确地记录测量结果。
物理教案-长度的测量误差
一、教案基本信息物理教案-长度的测量误差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了解长度测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掌握误差和错误的概念,并能区分它们。
3. 学会使用刻度尺进行长度测量,并能够进行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长度测量的基本概念、方法和误差分析。
2. 演示法:演示使用刻度尺进行长度测量的操作。
3. 实践操作法:学生分组进行长度测量实验,亲身体验误差的存在和减小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具:刻度尺、测量工具、实验器材。
2. 课件:长度测量和误差的相关图片、图表、动画。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第一节:长度测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长度测量的意义和重要性。
2. 讲解长度测量的基本概念,如直线、曲线、距离等。
3. 介绍长度测量的常用工具,如刻度尺、卷尺、测绳等。
4. 讲解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如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等。
第二节:误差的定义和分类1. 讲解误差的概念,如系统误差、偶然误差、粗大误差等。
2. 区分误差和错误的概念,如操作不当、读数不准确等。
3. 讲解误差产生的原因,如测量工具的精度、测量者的视觉误差等。
第三节:长度测量的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1. 讲解长度测量的数据处理方法,如平均值、中位数等。
2.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如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3. 分析实验数据中的误差,如系统误差、偶然误差等。
第四节:减小误差的措施1. 讲解减小误差的方法,如选用高精度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等。
2.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亲身体验减小误差的方法。
3. 总结减小误差的有效途径,并强调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
第五节:长度测量的应用实例1. 讲解长度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建筑、制造、科学研究等。
2. 引导学生思考长度测量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三、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学生对长度测量和误差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操作:评价学生使用刻度尺进行长度测量的准确性和误差分析能力。
初中物理 测量长度教案
初中物理测量长度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以及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等长度单位。
(2)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并正确读出测量结果。
(3)理解误差的概念,以及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认真、细致的好习惯,培养对物理实验的兴趣。
教学重点:1. 长度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3. 误差的概念及其与错误的区别。
教学难点:1. 刻度尺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的识别。
2. 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具:演示刻度尺、方体木块、透明三角尺。
2. 学具:学生自备刻度尺、测量工具。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 让学生观察课本图1-1和图1-2,比较两条线段和两个圆面积的大小。
2. 让学生用尺子量量,回答视觉总是可靠吗?继而举例说明,对于时间长短、温度高低等,靠我们的感觉去直接判断,并不总是可靠。
二、教学过程设计1. 测量长度长度是最基本的物理量,在生产、生活中,在物理实验中经常要测量长度。
测量长度的方法和仪器有许多种,其中刻度尺是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
学会使用刻度尺,有助于我们学会使用其他测量仪器和了解测量的初步知识。
2. 认识长度单位及换算关系介绍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以及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等长度单位。
讲解各个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3.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讲解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何放置、如何读数、如何记录测量结果。
强调读数时要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字。
4. 误差的认知讲解误差的概念,以及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强调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
5. 测量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实践,使用刻度尺测量方体木块的长度,并记录测量结果。
鼓励学生进行多次测量,并求平均值。
物理教案-长度的测量误差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误差的概念,知道测量中误差的存在,并掌握一些减小误差的方法。
2. 让学生掌握刻度尺的使用方法,能够进行准确的长度测量。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二、教学内容1. 误差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2.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3. 减小误差的方法4. 实验: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误差的概念,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减小误差的方法。
2. 教学难点:误差的产生原因,如何减小误差。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误差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减小误差的方法。
2.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实验操作能力。
3.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交流讨论,提高对误差的认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讲解误差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引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和减小误差的方法。
2. 讲解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展示刻度尺,讲解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等,让学生明白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
3. 讲解减小误差的方法:讲解如何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如何进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等方法。
4. 实验: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5. 数据处理与分析: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误差,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讨论如何减小误差。
6. 总结与评价: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评价,总结误差的概念、产生原因和减小误差的方法。
六、实验准备1. 准备刻度尺、测量物体、记录表格等实验器材。
2. 检查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清晰可见,确保刻度尺的正常使用。
七、实验步骤1. 让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个测量物体。
2. 按照实验要求,将测量物体放置在平稳的桌面上。
3. 让学生用刻度尺对测量物体进行多次测量,记录测量数据。
4. 要求学生每次测量时,都要保持刻度尺与测量物体平行,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八、数据记录与处理1. 让学生将每次测量的数据记录在记录表格中。
如何改进长度测量误差的物理教案?
如何改进长度测量误差的物理教案?在物理学中,长度测量是一项非常基础且必要的元素。
它是实验、观测、计算和研究物理学的基石。
然而,精确测量长度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并且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着误差问题。
因此,通过改进相关方法、技术和步骤来减少长度测量误差是至关重要的。
一、测量误差的来源和分析长度测量误差的来源可以是由于测量仪器、人为因素和被测量对象本身等多方面的影响所引起的。
因此,为了改进长度测量误差,必须对误差来源进行认真的分析和识别,并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误差。
在日常实验中,测量误差可以被分为两类: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是由于仪器本身的固有缺陷、校准不良、读数误差等导致的恒定误差。
系统误差可以通过定期检查和调整仪器并随时记录测量数据,降低误差的影响。
另一方面,随机误差是由于测量器的读数波动或者测量者的疏忽,不同的环境造成的恰巧误差,其误差值随着测量次数的增加而变化。
随机误差可以通过提高测量的精确度、加强人为操作和控制外在因素的干扰等方式减少误差。
二、方法和步骤为了减少长度测量误差,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改进方法和步骤:1.选择合适的测量器具:首要的关键就是选择合适的测量器具,例如线尺和卡尺等。
其精度必须与所需测量的长度精度相匹配。
2.标定仪器:准确性校正是改进测量误差的重要步骤。
通过校准仪器并记录,可以有效降低或消除系统误差。
3.确定测量条件:环境条件(例如温度和湿度等)可以影响测量值,因此必须确定好测量条件,最好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测量。
4.增加测量计数:通过增加测量的次数,可以有效减少随机误差的影响,实现平均值趋于真实值。
5.缩短测量距离:例如使用卡尺测量距离时,可以将卡尺的两个臂尽可能靠近被测物体,减小卡尺的弯曲和伸出的长度,从而减少长度误差。
三、误差分析与处理1.误差分析:通过测量误差得到的数值与理论值之间的差值来进行误差分析。
该分析可以明确参数、数据、人为和仪器上的误差来源。
2.误差处理:对于系统误差,通过校准仪器来消除或降低误差;对于随机误差,通过增加次数并求平均数值来消除误差。
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一册长度的测量误差教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一册长度的测量误差教案《八年级物理第一册》的第1章介绍了长度的测量,本教案旨在引导教师通过实验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长度的测量误差及其影响因素。
一、教学目标1.了解长度单位和长度的测量方法;2.了解长度测量的误差及其影响因素;3.能够通过实验量化长度测量的误差并分析误差来源;4.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长度单位和长度的测量方法;2.长度测量的误差及其影响因素;3.实验探究长度测量误差及其来源。
三、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回忆初中物理中已经学过的测量知识,以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概念讲解讲解长度单位,如国际单位制中的米和市制中的尺、寸等。
介绍长度测量方法,如直尺、卷尺和游标卡尺等。
3.实验探究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验材料,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实验内容可以是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使用不同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并记录每次测量的数值和误差。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如:(1)为什么同一物体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其长度会有不同的结果?(2)每次测量结果的误差大小是否一致?为什么?(3)误差大小与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有何关系?(4)如何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可以体会到测量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测量工具的精度、测量目标的形状、测量方法的不同等等。
4.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重点回顾误差来源以及如何减小误差的方法。
5.拓展让学生了解一下现代科技的测量方法,如激光测距等。
四、教学重点1.理解长度测量的误差及其影响因素;2.熟悉不同测量工具在测量长度时的误差;3.了解如何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
五、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长度测量的误差及其影响因素;2.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学习科学方法。
八年级上册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演讲致辞、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y, planning plan, speeches, repor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八年级上册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八年级上册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4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针对初三物理长度测量误差教案的评估策略及优化措施
针对初三物理长度测量误差教案的评估策略及优化措施引言针对初三物理长度测量误差教案的评估策略及优化措施,是针对初中物理教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在初中阶段,学生将建立起初步的科学思维,充分掌握物理知识,积累科学常识和操作技能,开展有益的科学探究活动,形成科学态度和思维方式。
而针对物理长度测量误差这一问题,需要在教学中大力推广评估策略及优化措施,来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操作技能,确保物理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一、评估策略1.1 考试评估在教学中,根据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以及实验所需的检测手段等进行区分,分步组织考试进行评估。
对学生的每项能力进行单独的评估,能使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能力的优劣,切实推进学生的进步。
1.2 实验评估实验评估是针对物理实验操作技能的一种评估方式,其中包括实验方案、实验数据处理以及实验过程等诸多因素。
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水平是通过实验评估来进行的,所以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开展小组控制人数实践操作等模拟实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水平,还能够让他们充分了解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程。
1.3 日常评估日常评估是教学日常中对学生进行的专门测评。
通过教学日志制定快速测试题目对学生进行日常评估,可以实现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实时监测。
成绩与实际学习进度的变化有着极大的相关度,通过日常评估提高学生成绩,真正实现教学效果可控性。
二、优化措施2.1 建立考评标准针对初三物理长度测量误差教学中的实验操作规程,确定合理的考评标准,以便学生掌握实验方法和规程,培养操作技能。
在考核的同时,还需特别注意考核中实验过程的安全性,以确保学生能够安全操作。
2.2 丰富实验教学内容在初三物理教学中,要不断优化和丰富实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加系统地掌握操作技能,并在实验操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实验操作水平。
同时,要注重学生实验操作的基础知识,以夯实学生的物理基础,为将来的科学研究打好基础。
2.3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已经成为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手段。
实践操作中遇到的长度测量误差解决方案——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
实践操作中遇到的长度测量误差解决方案——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在物理实验中,长度测量是极其重要的环节。
然而,由于测量环境和观察工具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长度测量往往会产生一定误差。
在实践操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些误差。
那么,对于这些长度测量误差,我们该如何解决呢?下面,笔者就着重介绍几个常见的解决方案。
一、测量仪器的优化解决长度测量误差的一种方式是优化测量仪器。
在实验中,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对于减小误差是非常重要的。
为此,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优化测量仪器:1.改进仪器的结构和制造,采用更加精细的金属材料,提高仪器的精度和稳定性。
2.采用更加先进的测量仪器,例如激光测距仪或者全站仪等。
3.对于现有仪器,调整其零点、故障或者磨损成因,提高仪器的精度和准确性。
通过对测量仪器进行优化,我们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误差,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
二、测量环境的优化测量环境也是影响测量误差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进行测量时,我们需要考虑环境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对环境进行优化。
例如:1.调整测量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使其稳定在一定范围内。
2.避免测量环境中出现晃动或者振动,保证测量环境的稳定性。
3.在强光照射下进行测量时,需要适当遮挡光线,防止光线的干扰。
通过对测量环境进行优化,我们可以有效减小误差,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三、测量技巧的优化除了以上两点,优化测量技巧也是解决长度测量误差的重要方案之一。
在进行测量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测量技巧,以使测量更加科学和准确。
例如:1.采用多点平均法,取多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2.通过改变观察角度,以减小测量误差。
3.在读取测量仪器上的刻度时,应与刻度线垂直线读取,以保证读数准确。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们不断优化测量技巧,使测量结果更加科学和准确。
结论长度测量误差在实践操作中时常会出现,但是只要我们采取正确的解决方案,就能够有效减小误差,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虽然解决误差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但是通过不断的实践与总结,相信我们可以不断提高测量技巧,取得更加精确的测量成果。
初三物理长度测量误差教案如何减小测量误差?
初三物理长度测量误差教案-如何减小测量误差?一、教学目标1.了解长度测量误差的概念以及产生的原因。
2.掌握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
3.提高学生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和识别测量误差的产生原因。
2.掌握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
三、教学内容1.如何理解和识别测量误差的产生原因?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实验中非常基本的一项工作,尤其是在实验室中,进行长度上的测量甚至可以占据整个实验的主干贯穿。
而一个粗心或是操作不当都可能导致测量结果出现误差。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误差呢?(1)仪器本身的误差。
在使用仪器进行测量时,仪器本身的误差将与测量值共同存在。
比如:秒表本身的误差、直尺的刻度不准确等等。
(2)操作者的误差。
在使用仪器进行测量时,如果操作者精度不高或是没有经验,也会导致测量结果出现误差。
(3)测量环境的误差。
在测量时,环境的温度、湿度、气压等因素都会对结果产生影响。
(4)材料的误差。
要测量的材料如果粗糙或者是较小的话,那么就会使得误差变得很大。
2.如何减小测量误差?(1)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
首选测量仪器的精度高、稳定可靠,才能减少仪器本身的误差。
(2)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操作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测量过程中需要注意仪器的摆放、观测视线的垂直、波动的冷静观察等等,都是减小误差的重要步骤。
需要反复的练习才能掌握这些技巧。
(3)提高观察精度。
提高观察精度,对材料的特征、测量值和测量设备都要精细地观察和检查,这可以尽量减小操作者带来的误差。
(4)消除环境干扰。
如果是温度、湿度、气压等环境因素对测量造成影响,我们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环境温湿度控制、改变仪器等许多方式来消除干扰。
(5)定期检验仪器。
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对仪器进行定期检验。
这样可以检查仪器的精度是否正常,并且避免测量误差的产生。
四、实验设计实验名称:利用卡尺测量物体长度。
实验目的:通过利用卡尺测量物体长度的实验过程,让学生理解测量误差的概念以及产生的原因。
初三物理长度测量误差教案:误差分析及处理方法
初三物理长度测量误差教案:误差分析及处理方法误差分析及处理方法一、教材参考:《初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二、知识概述:利用尺子、游标卡尺等工具测量长度时,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所得结果往往会与真实值有一定偏差,这种偏差称为误差。
在物理实验中,误差的控制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本节将介绍误差的种类、产生原因及处理方法。
三、教学目标:1.掌握误差的产生原因。
2.能够分析测量误差的类型及大小。
3.学会误差的处理方法。
四、教学过程:1.误差的产生原因(1)人为因素:测量人员技术操作水平不同,读数不准确等。
(2)仪器因素:仪器的精度和灵敏度不同,使用时建议使用精度高的仪器。
(3)测量环境因素:温度、湿度、大气压力等环境因素也会影响测量结果。
(4)被测物体因素:被测物体的形状、大小、材质等因素也会影响测量结果。
如,曲线表面测量误差通常比平面表面大。
2.误差的类型及大小(1)绝对误差:指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
可分为正误差和负误差。
(2)相对误差:指绝对误差与真实值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3)随机误差:由各种因素随机引起,不能预测和消除,但可能会多次重复实验,用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4)系统误差:由测量系统固有的缺陷和不准确的原始资料引起,如使用过期、损坏的仪器等。
该误差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可通过仪器检验或调整消除。
(5)滞后误差:由于测量最大值和最小值不同,反应出物理量的变化过程,在处理结果时应注意。
3.误差的处理方法(1)去除极端值:在数据处理时,如果遇到明显异常值,可认为是由人为、仪器等外在因素引起的,应予以剔除。
(2)重复测量:由于随机误差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多次重复测量并取平均值可以将误差降至最小。
(3)误差合成:将所有误差合成为总误差,在结果中作为不确定度,一般采用加法原理。
(4)改变方法:采用多种不同的测量方法,可以消除或减小不同方法的误差。
4.教学总结掌握误差的产生原因、类型及处理方法,对于初中物理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初三物理长度测量误差教案数值处理与结果分析
初三物理长度测量误差教案-数值处理与结果分析一.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物理长度的测量方法及其误差的评定方法,掌握数值处理与结果分析的基本技巧,能够熟练进行实验操作,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并分析误差的来源和评估误差的大小。
同时,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进行长度的测量,提高其实际应用能力。
二. 教学内容1.测量长度的方法及仪器的使用2.误差的种类及其评定方法3.数值处理与结果分析的基本技巧4.实验操作及数据处理三. 教学流程1.探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常常需要测量长度?你们是如何测量的?在实际操作中,是否会存在误差?如果有误差,我们要如何评定误差的大小呢?2.学习:(1) 讲解测量长度的方法及仪器的使用。
引导学生熟悉尺子、卡尺、游标卡尺等长度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2) 讲解误差的种类:系统误差、随机误差。
并介绍误差的评定方法:平均值、标准偏差、相对误差等。
(3) 讲解数值处理与结果分析的基本技巧:四舍五入、合理取舍、统计分析等。
(4) 对实验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如何进行实验操作,并进行数据处理。
3.实践: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4.总结:(1) 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长度测量误差的评定,以及数值处理与结果分析的基本技巧。
(2) 对学生操作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指出误差的来源和评价误差的大小。
(3) 针对学生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和指导,加强学生对实际应用的掌握。
四.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的重点是长度测量误差的评定、数值处理和结果分析等基本操作。
教学难点是如何正确评定误差的大小、如何进行合理的数值处理和结果分析,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应用。
五. 拓展延伸作为学生的课外拓展延伸,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多加练习,掌握更多的长度测量方法,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同时也可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究,了解更多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的技巧。
初三物理长度测量误差教案优化实验设计与提高实验精度
初三物理长度测量误差教案-优化实验设计与提高实验精度导言在物理学中,长度测量是重要的实验之一。
被测长度的不确定度会直接影响到实验的精度。
实验的误差及其大小是实验结果可靠性的重要保证,因此,减小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精度是物理学实验的关键所在。
为此,我们应该通过优化实验设计,规范实验流程,严格注意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精度和准确性。
本文将探讨初三物理学在长度测量中,如何优化实验设计,提高实验精度的问题。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可以1.了解长度的定义。
2.掌握长度的测量方法和计算方法。
3.学习误差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4.了解如何合理设计实验,优化实验流程,提高实验精度。
二、实验原理长度测量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尺子法、卡尺法、游标卡尺测量法、显微镜测量、位移传感器测量法等。
本实验采用的是卡尺测量法。
卡尺测量法是测量长度的传统方法之一,卡尺具有较强的韧性和刚性,可以非常准确地测量长度。
长度为L的物体,其测量误差ΔL实际上是由测量本身误差ΔLm和所用仪器误差ΔLe两部分误差组成的,即ΔL=ΔLm+ΔLe。
(1)测量本身误差测量本身误差是由于量程限制、视觉疲劳、抖动误差等原因所导致的误差。
在进行长度测量时,应尽量减少手颤、眼观测角度、视力差等因素的影响,使测量误差保持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2)仪器误差仪器误差是仪器本身的误差,由制造和使用条件等因素引起。
如零点误差、字表误差、示值偏差及回程误差等。
减小仪器误差是提高实验准确性和精度的关键。
三、实验装置1.卡尺2.读数卡尺(具有价格昂贵、准确读书高等优点)3.待测物体(如校准尺)4.平滑板5.计算机6.计时器四、实验步骤1.测量物体的长度,最少测三次,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2.使用读数卡尺进行测量,最少测三次,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3.计算实际误差,按公式ΔL=ΔLm+ΔLe进行计算。
4.测量完毕后,用平滑板擦拭卡尺,并尽量保证卡尺的精度。
5.将数据输入计算机,并计算均值、相对误差等。
物理教案-长度的测量误差
物理教案-长度的测量误差引言在物理实验中,长度的测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操作。
然而,由于测量仪器的精度和人为操作的不准确性,我们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的测量误差。
本文将讨论长度的测量误差,并介绍一些常见的减小误差的方法。
误差的类型在测量长度时,我们常常会遇到以下几种误差类型:1.零点误差:仪器的零点并不恰好对准被测量物的起点。
这会导致实际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一个固定的偏移量。
2.仪器精度误差:仪器的精度决定了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如果仪器的精度较低,测量结果可能会相对不准确。
3.个体差误差:同一操作者在不同时间或不同操作者在相同时间进行测量,由于人为因素的差异,测量结果可能会有一定的差别。
4.随机误差:由仪器读数的波动或操作者判断的不一致性引起的误差。
这种误差是随机的,无法通过单次测量排除。
减小误差的方法为了减小长度测量误差,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多次测量取平均:通过进行多次测量,我们可以减小随机误差的影响,得到更精确的平均值。
2.定期校准仪器:定期校准仪器是保证测量精度的重要步骤。
仪器校准应该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以确保仪器读数的准确性。
3.规范操作流程:制定一套规范的操作流程,确保每次测量步骤都一致。
这可以减小个体差误差的影响。
4.使用合适的仪器:选择合适的仪器对于减小测量误差至关重要。
应根据需要选择仪器的精度和量程。
5.估计延伸误差:当使用仪器测量长度时,应注意到仪器的测量范围和误差范围。
如果被测量物超出了仪器的测量范围,或者误差范围很大,那么测量结果可能会非常不准确。
实验示例为了更好地理解长度测量误差以及减小误差的方法,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实验示例:1.实验目的:测量一根导线的长度。
2.实验步骤:–准备一根导线和一把卷尺。
–测量导线的长度,并记录测量值。
–重复上述步骤多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测量结果。
3.实验分析:–计算多次测量值的平均值,并与真实值进行比较。
–分析测量结果的误差来源,包括个体差误差、仪器精度误差等。
初三物理长度测量误差教案误差来源及测量原理详解
初三物理教学中,长度测量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在实际测量中,误差是无法避免的,因此,我们需要对误差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理解。
本文将从误差来源、测量原理两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帮助初三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测量。
一、误差来源1.仪器误差仪器误差是由于仪器本身的制造精度和使用磨损等原因引起的误差。
例如,在使用卷尺测量长度时,由于卷尺的起伏不平或测量带的放松等原因,必然会引起误差。
2.操作误差操作误差是由于使用者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疏忽、失误等问题引起的误差。
例如,在使用卷尺测量长度时,人为的轻微晃动等都会对结果产生影响。
3.环境误差环境误差是指被测物体周围环境的影响所引起的误差。
例如,在室外使用卷尺测量长度时,突然的风吹或完全不平整的地面都会影响测量结果。
4.人为误差人为误差是指由于人本身的主观因素或状态引起的误差。
例如,测量时的疲劳等都会影响测量结果。
二、测量原理详解1.仪器的选择在物理测量中,选择合适的仪器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使用读数精度高的电子秤,能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2.操作技巧在测量过程中,不仅要正确操作仪器,还要注意操作技巧。
例如,在使用卷尺时,要将卷尺紧贴被测物体表面,并用力拉紧;在使用电子秤时,要将被测物体平稳地放在秤盘上,并确保秤盘平整。
3.测量条件的控制要控制好测量环境的因素,例如,避免在突然的风或不平整的地面上进行测量。
此外,在测量前,也应对被测物体做好准备,例如,在测量长度时,应使被测物体保持直线,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4.合理的数据处理在测量过程中,通常会得到一组数据,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
例如,可以将多次测量的结果取平均值,并排除掉显著错误的数据,以得到更加准确的测量结果。
三、误差处理方法1.极差法极差法是常用的误差处理方法之一。
其原理是通过计算一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值,来评估测量数据的精度。
2.平均值法平均值法是一种通过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值来评估数据精度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一组数据的平均值越接近于实际值,误差就越小,测量精度就越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度的测量误差物理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其他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好米、微米、纳
米.各个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2.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3.能正确读出测量结果,知道测量数值由准确值和估计值组成.
4.知道什么是误差,什么是错误并区别误差和错误.
能力目标
1.培养观察能力:对图形和图像观察,了解通过视觉判断的长度与实际测量不同;
通过观察刻度尺,认识刻度尺的量程、最小刻度、零刻线.
2.培养思维能力:通过单位换算,学会换算的一般方法.
德育目标
养成认真、细致的好习惯,例如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图和估测1分钟的时间,认识到人的感觉并非可靠的,从
而引出了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的重要性.列举了学生熟悉的测量工具,并指出长度测
量是最基本的测量,刻度尺是最常用的测量工具,教材利用图片帮助学生分析如何正确使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教材要求教学中注重观察的环节.对于“长度的单位”提供了两个日
常生活中的情景,使学生联系生活形成一般长度的概念.在关于“误差”的内容中,教材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了误差为什么产生,和错误的区别以及减小的方法.
教法建议
关于测量部分,由于学生缺乏定量研究自然现象的经验,对测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所以应当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两个例子,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用其他的例子使学生认
识到利用感觉器官做判断的局限性,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总结出“感觉并不总是可靠的,需要进行测量”的结论.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联系实际,说明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应用大量的测量、精确的测量等.
关于长度的单位,应当着眼形成长度的具体观念,所以在教学中展示图片、图像和一
些关于长度的视频资料,教学方法应当注意让学生动起来,自己实践.
关于正确使用刻度尺,先观察刻度尺的零点、量程、最小刻度,并告知其他的测量工
具也有类似的问题,从而形成学生“不同事物的共同规律”的观念.在此基础上,用观察
法自己得到正确的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组织讨论小组,其后,引导学生勤于思考着重理解,分析正确的和错误的测量方法的不同,而能深入理解什么是
正确的测量.
关于正确记录测量结果,结果要注明单位,应当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巩固,提示学
生要重视这个问题就可以了.在正确读数这个问题上,讲清得到读数的步骤,学生在此基
础上,用练习巩固,形成学习习惯为宜,不宜让学生弄清细节和原理.
关于误差的教学,讲清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并知道减小误差的方法,关于多次测量取
平均值的具体应用,在初三物理测量电阻中才会较高要求的应用.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节长度测量误差
【课题】
长度的测量误差
【重点难点分析】
知道长度的单位,对于长度的进率的指数表示是一个难点,但是不宜要求过高,以形
成新的难点.能正确使用刻度尺并对使用的正确和错误能有正确的判断.正确记录测量结果,能在准确值的基础上估测一位,误差是难点,讲解时不宜过深.
【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新课
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观察动画或图片,条件一般的学校可以观察课本上的1
-1和1-2,使学生得到结论"感觉不总是可靠的,需要进行实际测量",从而引出测量在
物理中的重要地位.
说明在一些方面测量的决定作用,要注意联系实际:发射一颗人造卫星,卫星的运动
是否正常,就需要不断的各种各样的测量,并且这种测量要求的精度很高.
2,新授课:测量和长度的单位
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测量要有标准,所以长度有单位,可以引申各个物理量都
有单位.介绍长度的单位.
教学中要使学生建立长度单位大小的观念,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用动画(自然世界的
尺度)、图形、图像来帮助学生想象一些长度的数值.在学生充分观察的基础上,联系实
际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在自己的身体上找出大约是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部位,看看谁的更准确.
学生练习单位的换算和判断数值的单位,以便巩固所学到的知识.3,新授课:用刻
度尺测量长度
测量长度的一般工具是刻度尺,观察刻度尺,说出自己的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的位置、
量程、最小刻度.再观察一些图形,说明这些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最小刻度.
学生可以观察图形和图像素材,或者观察课本上的1-5、1-6、1-7图,组织学生
讨论,并总结出使用刻度尺的正确方法:刻度尺的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的应测部位,零刻
度线磨损时,可以从其他刻线量起;观察测量结果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同时,学生应
当讨论不按照正确方法使用时出现的问题.
记录结果时,要注明单位,并应当在读出准确值后,再估计一位,教师利用板图,读
出木块的长度:准确值是2cm,再估计一位数值,约是0.2cm,所以木块的长度是:2.2cm.
在此基础上,加上毫米线,此时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mm,再读出木块的长度,对比这两次的数值,可以看出测量相同的物体,用不同的精确度的刻度尺得到的结果是不同
的.可以再出示一些问题,巩固学生的正确读数.教学中要注意养成学生的这些学习习惯.
4,新授课:误差
对于"误差"的教学,仅仅把握三个问题:什么是误差,误差是怎么产生的;误差和错
误的区别;减小误差的方法.这三个问题可以让学生讨论后得出.
由于估读的数值不同,不同的刻度尺有差异,一些环境等因素对测量工具的影响,造
成了误差,所以误差是不能绝对避免的,我们把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而错
误是测量上的方法错误,可以在测量中改正的,这是二者的区别.减小误差的方法是选择
精密的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探究活动
【课题】查阅关于长度的一些单位
【活动的组织】以小组为单位
【教师指导】
1、提供关于长度的一些学史资料
2、不同国家中关于长度的不同单位
3、长度的国际单位制中,单位的换算关系
【评价】
1、资料来源的丰富程度
2、内容的祥实程度
3、资料本身的丰富程度
感谢您的阅读。
祝语:一壶老酒,绵香醇厚;一首老歌,情意悠悠;一人段岁月,天长地久;一句祝福,伴随左右;一群朋友,知心牵手;一条短信,伴着春风送去问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