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章 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 民诉法名师课件

合集下载

民事诉讼法课件(民事纠纷是指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

民事诉讼法课件(民事纠纷是指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

思考与讨论
• 自力救济的条件与限制。
甲被乙打成重伤,支付医药费5万元。甲与乙达成如 下协议:“乙向甲赔偿医药费5万元,甲不得告发 乙”。甲获得5万元赔偿后,向公安机关报案,后 乙被判刑。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07/三/2) A.甲、乙之间的协议有效 B.因甲乘人之危,乙有权撤销该协议 C.甲、乙之间的协议无效 D.乙无权要求甲返还该5万元赔偿费
• 主张夫妻忠诚协议有效的观点认为: (一)夫妻忠诚协议,实际上是对婚姻法中抽象 的夫妻忠实义务的具体化,符合婚姻法的原则和 精神,所以应该得到法律的支持。 (二)夫妻忠诚协议的内容没有违反法律禁止性 规定,也不损害他人和社会公共利益。忠诚协议 符合民事法律行为的构成要件,因此有效。忠诚 协议就是婚姻法中夫妻忠实责任的具体化表现, 符合婚姻法的原则和精神。忠诚协议的内容是当 事人双方各自真实意愿的体现,并且是在平等、 自愿的前提下签约,法律应该认可该协议是合法 有效的。 (三)婚姻法允许夫妻双方可以自行约定财产的 处理方式,拥有对财产的处理权。当事人可以依 据自己的意愿对财产进行处分。
第一章 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
• 第一节 民事纠纷与民事诉讼 • 一、民事纠纷的概念与特点 • 民事纠纷是指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 社会纠纷。民事纠纷作为法律纠纷的一种,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 容的社会纠纷。民事纠纷具有以下特点: • 1、民事纠纷主体之间法律地位平等。 • 2、民事纠纷的内容是对民事权利义务的争议。在法律有特别规定 时,也包括对特定事实的争议,如证书真伪的确定。 • 3、民事纠纷以违反民事实体法的规定为形成原因。 • 4、民事纠纷具有可处分性。 • 根据民事纠纷的内容,可将其分为有关财产关系的纠纷和有关人 身关事纠纷的可诉性,是指某项民事纠纷具有适于 民事诉讼(程序)解决的可能性,其在大陆法系被 称为本案判决的一般资格或权利保护资格。从法 院的角度看,其实际上确定了法院民事审判权的 范围。从当事人的角度看,其实际上确定了国民 享有和行使民事诉权的范围。 • 1、民事纠纷主体必须是具体的或特定的,并且民 事纠纷双方主体在民事实体权利、义务或民事责 任方面处于相互对立状态。 • 2、必须是关于具体民事实体权益、义务或民事责 任的纠纷,或者是需要民事诉讼予以确认的具体 法律事实。 • 3、能够或者适合以民事诉讼予以终局性的解决。

课件----民事诉讼法学

课件----民事诉讼法学

2021/6/19
7
民事诉讼法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理解)
民事诉讼法学与民法学、经济法学的关系 民法学研究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民事诉 讼法学则研究怎样使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 受到保护并得以实施 经济审判工作如何正确地适用民事诉讼法,也就成为民事诉讼法学 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适用诉讼权利平等原则应注意的问题
要树立平等的观念 各级法院应制定执行诉讼权利平等原则的规范化标准
律师和审判人员应明确了解当事人有哪些诉讼权利和诉讼义 务
明确适用范围 明确与其他原则的联系
2021/6/19
12
第三节 同等原则和对等原则
诉讼权利义务同等原则 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第5条第1款 指一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与他国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在民事 诉讼中具有同等的诉讼地位
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在我国进行民事诉讼,应当享 有同我国一方当事人同等的诉讼地位
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如果作为其他诉讼参与人参与 民事诉讼,其权利义务也与我国公民同等对待
诉讼权利对等原则 法律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5条第2款 指一国司法机关对我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民事诉讼中的诉讼 权利加以限制的,我国司法机关也对该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 我国进行民事诉讼所享有的权利加以同样的限制
2021/6/19
6
民事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的概念
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调整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的行为和 相互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狭义的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典 广义的民事诉讼法:除了民事诉讼法典之外,还包括其他法律
中有关民事诉讼程序的规定
民事诉讼法的特点(了解)
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法制原则 便利群众进行诉讼,便利人民法院办案 原则性规定与灵活性规定相结合 程序公正与效率兼顾

《民事诉讼法》PPT课件

《民事诉讼法》PPT课件


考点精解七:支持起诉原则

支持起诉的条件应当是:

1、限于侵权行为而产生的纠纷;

2、支持起诉者应是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
考点精解六:检察监督原则
• 《民事诉讼法》第14条对检察监督原则作了规定,该原则的基本内容 是:

1、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有权进行监督。就现行
民事诉讼法而言,人民检察院不对当事人的诉讼活动进行监督,也不
具体参与通常的民事诉讼活动;

2、人民检察院对审判活动进行监督的具体方式,是对法院已
生效的判决、裁定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
始终作为主体的一方,并居主导地位。

注意:判断是否属于民事诉讼法律
关系,首先要排除没有人民法院的一组。
• 考点精解三:诉讼上的法律事实

诉讼上的法律事实包括两类:一是诉讼上的法律行
为;一是诉讼上的事件。

1、诉讼上的法律行为是指诉讼法律关系主体在诉
讼上所进行的有意识的诉讼活动,即通常所说的诉讼行为。
民事诉讼法
讲义一
第一编 民事诉讼法
• 第一章 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
第一节 民事诉讼
• 考点精解一:民事诉讼行为

在民事诉讼中,判断是否属于诉讼行为的
关键在于看行为的对象,诉讼行为的特点是该行
为发生在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与人民法院之
间。如起诉行为、答辩行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案件的行为、法院通知证人到庭作证的行为等均
身份关系确认案件;(3)其他依案件性质不能进行调解的民事案件;(4)
执行案件。执行中只有执行和解。

2、人民法院主持调解,应当遵循自愿和合法的原则。即调解的进行,

民诉第一章绪论PPT课件

民诉第一章绪论PPT课件

5
• 第七条 人民调解委员会是依法设立的调解民间纠纷 的群众性组织。
• 第八条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设立人民调解委员 会。企业事业单位根据需要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第 九条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委 员由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居民会议推选产生; 企业事业单位设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由职工大会、 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工会组织推选产生。
的一段时间内,食品厂都能够按照合同的约定交付货物。但是后 来由于受到外部的冲击,食品厂的效益下滑,同时由于机器设备 老化,生产出来的产品的质量下降。因此供给商场的产品多为次 品,导致消费者大量投诉,严重影响了该商场的经济效益,给该 商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大约15万元。商场多次与食品厂交涉, 但是均未能就损害赔偿的具体数额达成一致意见,后来双方商定, 将该合同纠纷提交某市仲裁委员会仲裁,并且签署了仲裁协议。 l 问题: 1.如果在签订了仲裁协议后,商场认为该仲裁协议不发 生法律效力,双方当事人就此发生争议,此时有关的当事人应当 向何机构寻求解决?
2020/10/13
14
• 2.如果在仲裁的过程中,仲裁委员会认为双方当事人之间的买卖 合同无效,此时仲裁委员会能否根据双方当事人 就合同纠纷达 成的仲裁协议继续进行仲裁?; 3.如果仲裁委员会作出了仲裁裁决后,食品厂对仲裁裁决不服, 是否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是否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4.如果食品厂认为仲裁委员会的仲裁裁决所依据的证据是伪造的, 在收到仲裁裁决后,食品厂可以寻求何种救济? 5.在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时,开庭了,但是没有公开进行。此程 序是否正当?为什么? 6.如果仲裁委员会裁定食品厂赔偿商场10万元的损失,但是食品 厂没有自行履行该仲裁裁决,商场应当向何机构申请强制执行? 7.如果商场在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后,食品厂向法院提交证据证 明仲裁裁决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人民法院应当如何处理? 如果商场希望再次寻求法律救济,应当申请仲裁还是进行诉讼?

民事诉讼法PPT

民事诉讼法PPT

民事纠纷,又称民事争议,是指平等主体 之间发生的以民事权利义务或者民事权益 为内容的冲突或对抗行为。 主要特点: 1、纠纷主体之间是平等的; 2、纠纷的内容是有关民事权利义务或者民 事权益的争议; 3、民事纠纷具有可处分性。
二、民事纠纷解决机制
(一)自力救济:是指纠纷主体依靠自己力量解决 纠纷 1、自决 2、和解 具有最高的自治性; 非严格的规范性; 法律效力问题 :有争议,一种观点认为和解协议 性质相当于契约,对于纠纷双方具有契约上的约 束力;一种观点认为和解协议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证明主要由当事人负责。法官扮演严格中立者,只就事实作出法律上 的判断,而不是越过当事人意思自治的界限,无端进行干预。
(二)职权主义 法院在诉讼程序中拥有主导权,民事诉讼程序的进行 以及诉讼资料、证据的收集等权能由法院担当。
2007年民事诉讼法典的修改:当事人主义的强化 和职权主义的弱化
民事诉讼程序
王某是某电网公司员工,在从事高空作业时受伤,为赔偿
问题与电网公司发生争议王某可以采用哪些方式处理争议? A 可以向本公司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 的,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B 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
不服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C 可以不申请劳动仲裁而直接向法院起诉 D 如果进行诉讼并按简易程序处理,法院开庭审理时,可 以申请先行调解
法官(审)
原告(诉)
被告(辩)
(二)民事诉讼的特征 1、国家强制性 2、严格规范性
一方面表现为民事诉讼要按照法定的程序规定有序
进行,即要遵守程序法之规定;
15天后生效
起诉 一审 15天内上诉 二审
强制执行 再审

民事诉讼法课件 一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课件 一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

3 、与其他民事程序法的关系
民事诉讼法:协调各种民事程序法的基本法 其他民事程序法(人民调解法、公证法、仲裁法)
共同构成了我国预防和解决民事权益纠 纷的民事程序法律体系,彼此各具优势,互 为补充。
? 民事诉讼法与人民调解法
—人民调解:东方一枝花
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说服、疏导等方法,促使 当事人在平等协商基础上自愿达成调解协议, 解决“民间纠纷 ”的活动。
(德高望重者;社区司法所;人民调解委员会)
? 仲裁
仲裁机构
3、公力救济
? 民事诉讼
? 行政裁决:法律规定范围内对民事纠纷进行的解决
(行政法,建议课后自行上网查找、学习, 以做到知识的连贯性、整合性)
? 各有利弊 ? 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 看你在意的是什么?
——价值观选择: 金钱? 时间、精力? 心态?
-通知: 《关于第一审离婚判决生效后应予出具证明
书的通知》(1991年10月24日)
-批复: 《关于行政机关对土地争议的处理决定生效
后,一方不履行另一方不应以民事侵权向法院起诉的 批复》(1991年7月24日)
-复函: 《关于在民事诉讼判决生效前对因管辖权异
议的裁定上诉后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复函》 (1991年8月10日)
!!!案件代理人的角色冲突 (价值观碰撞)
人的智慧(理性)
? 人人害怕失去已经拥有的:即最在乎已经得 到的东西
? 到了手的才是钱,不到手的钱再多也只是一 句承诺,或者一纸合同。
? 在不同的钱面前,人与人不一样;在不同的 人面前,钱与钱不一样。
两利相权取其重
两害相权取其轻
三、民事诉讼
1 、含义
“诉”和“讼”
人履行约定的义务。)

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3)幻灯片PPT

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3)幻灯片PPT

第二节 民事诉讼
一、民事诉讼的概念和特点 (一)民事诉讼的概念 (二)民事诉讼的特点 二、民事诉讼的目的 (一)民事诉讼目的的概念和意义 (二)国外学者关于民事诉讼目的论的学说 1.私权保护说
2.维护私法秩序说 3.纠纷解决说 4.程序保障说 5.权利保障说 6.多元说 (三)我国学者关于民事诉讼目的论的学说 1.多元说或多层次说
2.纠纷解决说 3.程序保障说 4.利益保障说 三、民事诉讼模式 (一)民事诉讼模式的含义
民事诉讼模式是指民事诉讼制度和程序运作所形成的 结构中各种基本要素及其关系的抽象形式 (二)当事人主义与职权主义 1.当事人主义的含义和成因 2.职权主义的含义和成因 (三)案件审理中法院与当事人的作用分担
第三节 民事诉讼法
一、民事诉讼法的概念和性质 (一)民事诉讼法的概念
民事诉讼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二)民事诉讼法的性质 部门法 基本法 程序法 二、民事诉讼法的效力 (一)对事的效力 (二)对人的效力 (三)空间效力 (四)时间效力
三、民事诉讼法与相邻法律部门的关系 (一)与民事实体法的关系
第四节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一、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概述 (一)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概念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指民事诉讼法律、法规所调整 的人民法院、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存在的以诉讼 权利和诉讼义务为内容的具体的社会关系。 (二)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特征 由审判法律关系和争讼法律关系构成的特殊的社会关系 体现了法院审判权同当事人诉讼权利的有机结合 (三)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学说的发展 1. 国外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学说的发展 2.我国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学说的发展
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3)幻灯 片PPT
本PPT课件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请学习完及时删除处理 谢谢!

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民诉民事诉讼课件

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民诉民事诉讼课件

• (2)民事诉讼模式还对民事诉讼结构的构成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基本关系进 行抽象和概括。
• (3)民事诉讼模式作为一种理论构架,表现为一种形式,围绕模式的民事诉 讼的要素及关系才是其内容。
12
(二)当事人主义与职权主义

当事人主义是英美法系国家赖以解决民事纠纷的民事诉讼原则,是指在
民事纠纷解决中,诉讼请求的确定,诉讼资料、证据的收集和证明主要由当
• 当事人与其他诉讼参加人之间--案件的客观事实
29
习题选练:2002年司法考试题.
• 30.下列哪项法律关系是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A.原告与其代理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B.证人与被告之间的法律关系

C.原告律师与被告律师之间的法律关系

D.人民法院与指定的鉴定人之间

的法律关系
30
23
• (五)与仲裁法的关系 • 1 《民诉法》第111条第2项规定了凡有仲裁协议的,不得向人民
法院起诉,只能由仲裁机构受理,但仲裁无效的除外。 • 2 《仲裁法》第26条规定了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
院起诉未声明有仲裁协议,人民法院受理后,另一方在首次开庭 前未对人民法院受理该案提出异议的,应视为放弃仲裁协议,人 民法院应当继续审理。 • 3 《民诉法》第255、257条规定了涉外经济纠纷以当事人有无书 面仲裁协议为根据,来划分涉外仲裁机构与人民法院的主管范围, 以及当事人约定仲裁后不得向法院起诉的或裁或审制度。 • 4 《仲裁法》第20条规定,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的, 可以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或者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 • 5 《民诉法》第256条规定了涉外仲裁机构采取保全措施,应提 请法院裁定的程序。 • 6 《民诉法》第213、258条规定了仲裁机构生效裁决执行程序及 对其不予执行的情形。

第一章_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1

第一章_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1
• 3、法律关系的内容不同。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中原、 被告的诉讼权利义务是对等的;而行政诉讼法律关系 中被告诉讼权利受到了一定限制,而诉讼义务又原告 多,如承担举证责任,因而双方诉讼权利义务是不天黑 | 浏览次数:317次
• 我的一个朋友在今年的12月21日晚上10点左右发生 了车祸, 车祸后他一直在报警,警察在大约11点的 时候出警到达现场。 但是当时出警的警察到现场看 过之后,没有立刻实施救援就回去了。我的朋友在 车底下一直被压着,一直扛到晚上12点左右,一直 没有人去救他,这期间他打了很多电话,但是信号 不好,很多都没有打出去。 打了很多次110,但是 终究都没有人去管他。 跟他同车的司机 在10点多车 祸的时候当场就死亡了, 我的朋友从10点多出事, 一直在等人救他。 但是没有等到。当时出警的交警 队如果实施救援,我的朋友也许就不会死。 警察的 这种行为算是渎职,或者是不作为的行为吗?还是 他们的行为仅仅是一种道德上的谴责?? 如果现在 我们去起诉交警队,有胜诉的可能性吗?
证据资料的来源等三个方面,是尊重和强调当事人 的作用还是尊重和强调法院的职权作用。
授课教师:曾冉
• 1.当事人主义:是指当事人在诉讼中起主导作用 ,诉讼按照其意志进行,其对是否请求权利保护 ,提出诉讼资料,如何进行诉讼等具有支配权。 英美法系多采此模式。
• 2.职权主义:是指法院在诉讼中起主导作用,法
• 4、张某系某公司职员,该公司长期拖欠张 某加班费已达1000元,经劳动仲裁后,该 公司仍不补发加班费,请问张某应选择何 种方式解决该问题?
授课教师:曾冉
• 案例
• 甲男与乙女系隔壁邻居。因甲时常聚集三朋四友在 家打麻将,有时通宵达旦,喧闹声严重影响了乙家 正常的休息。乙多次到甲家说明自己身体不好,神 经衰弱,且孩子要学习,希望甲夜晚不要扰民。一 次甲家正在玩麻将,乙又敲门表示不满。甲认为乙 在朋友面前扫了自己面子,遂出言不逊,辱骂乙神 经病。乙亦怒斥甲不务正业,象个赌徒。双方由此 发生争吵,引来邻里十数人,纷纷劝说双方忍让。 甲恼羞成怒,上前拉住乙的衣服说:“我是赌徒, 你就是妓女。”乙羞愤不已,转身欲走,但被甲拉 住。挣扯间致乙衬衣被撕破,上身部分裸露。乙遭 此羞辱之后,神经受到严重刺激,神经衰弱加重, 不能正常生活、工作,所在外企因此将其辞退。治 病、休养、生活无来源,使乙身心、财产俱遭伤损 。后有朋友告诉乙,此事不能作罢,一定要讨个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诉讼关系是指法院和一切诉讼参与人之间在诉讼过程中所形 成的诉讼权利义务关系
❖ 民事诉讼是由诉讼活动和诉讼关系两方面的内容构成
❖ (二)民事诉讼的特点 ❖ 1、诉讼对象的特定性(民事诉讼的标的是
民事法律关系) ❖ 2、当事人处分权权利的自由性。 ❖ 3、人民法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都
是民事诉讼的主体 ❖ 4、双方当事人在诉讼上对抗上的特殊性 ❖ 5、民事诉讼程序的严格规范性与正当性 ❖ 6、纠纷解决的强制性、最终性与权威性
❖ (二)当Βιβλιοθήκη 人主义和职权主义❖ 1、当事人主义
❖ 是英美法系国家赖以解决民事纠纷的民事诉讼原则,指在民 事纠纷解决中,诉讼请求的确定,诉讼资料证据的收集和证 明主要是由当事人负责。
❖ 2、职权主义
❖ 指法院在诉讼程序中拥有主导权,即在民事诉讼中,程序的 进行以及诉讼资料、证据的收集等权能由法院担当。分为职 权进行主义和职权探知主义。
❖ (三)国外学者关于民事诉讼目的论的研究 ❖ 1、私权保护说(德国 萨维尼) ❖ 2、维护私法秩序说(德国 标罗) ❖ 3、纠纷解决说 (日本 兼子一) ❖ 4、程序保障说(英美学者流行) ❖ 5、权利保障说(日本 竹下守夫) ❖ 6、多元说 ❖ (四)我国学者关于民事诉讼目的论的学说 ❖ 1、多元说或多层次说 ❖ 2、纠纷解决说 ❖ 3、程序保障说 ❖ 4、利益保障说
❖ 三、民事诉讼模式
❖ (一)民事诉讼模式的含义 ❖ 模式是指某一系统结构状态或过程状态经过简单化、抽象所
形成的样式。也可以表述为:模式是某项事物或行为特征的 概括或抽象,即通过揭示该事物与他事物的本质属性来说明 或表明此事物与彼事物的差异。 ❖ 民事诉讼模式是指民事诉讼制度和程序运作所形成的结构中 各种基本要素及其关系的抽象形式 ❖ (1)民事诉讼模式是对民事诉讼程序及制度结构的抽象和 概括 ❖ (2)民事诉讼模式是对民事诉讼结构的构成要素及各要素 之间的基本关系进行抽象和概括 ❖ (3)民事诉讼作为一种理论构架,它应该最大限度地集中 地反映民事诉讼制度及程序的主要特征,但它依然表现为一 种形式,因为模式是载体,围绕模式的民事诉讼制度的要素 及关系才是其内容。
❖ 在仲裁程序中,当事人双方具有高度的自治性,可以选择仲 裁员、约定仲裁规则、协商仲裁地点、选择适用的实体法、 约定仲裁庭审理方式等。
❖ (4)合法性
❖ 必须适用的仲裁程序法和民事实体法,不得排除适用强行法 规范;仲裁一裁终局,仲裁裁决也具有执行力;除有相反证 据加以推翻外,生效仲裁裁决所确认的事实为免证事实
❖ (二)民事诉讼目的具有多重性(实体性目的和程序性目的)
❖ 1、现代民事诉讼价值的多元化和相对性,决定了民事诉讼目的 的多重性
❖ 2、民事诉讼主体的多元性也决定了民事诉讼目的的多重性
❖ 3、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民事诉讼制度的目的的侧重点是 不同
❖ 4、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上也是倾向于多元说的。
❖ 二、民事诉讼的目的
❖ (一)民事诉讼目的的概念
❖ 民事诉讼的目的,是指国家设立民事诉讼制度所期望达到的目 标或结果
❖ 大陆法系关于民事诉讼目的的理论,存在着权利保护说(私权 保护说)、维护法律秩序说(维护私法秩序说)、纠纷解决说、 程序解决说、程序保障说、权利保障说、多元说、搁置说等不 同观点。
实体、轻程序”的观念和做法,程序与实体并重, 当前迫切的是弘扬程序公正、效益、自由等程序内 在价值。
❖ 四、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 (一)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指受民事诉讼法调整的法院、当事人及其 他诉讼参与人之间存在的以诉讼权利与诉讼义务为内容的具体 社会关系
❖ (三)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的协调 ❖ 1、两者的一致性 ❖ (1)程序的公正性能够保证裁判结果的权威性 ❖ (2)程序的合理性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 ❖ 2、两者的冲突 ❖ (1)程序公正与结果公正的冲突 ❖ (2)程序公正与秩序的矛盾 ❖ 3、两者的协调 ❖ 坚持程序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的统一观,克服“重
❖ (三)案件审理中法院与当事人的作用分担
❖ 在民事诉讼审理程序中,大体上有三种情况:(1)诉讼程 序的启动、终结及审理对象的确定;(2)诉讼资料及证据 收集;(3)程序的进行。在这三种情况中,因各国的法律 规定不同,当事人主义和职权主义都有可能在其中予以适用
❖ 四、民事诉讼程序的价值
❖ (一)内在价值(目的性价值) ❖ 1、程序的自由价值 ❖ (1)保障法院的审判权不受外在压力的干扰,保障当事人
❖ 主要特点是居中性
❖ 3、仲裁
❖ (1)自愿性
❖ 当事人在民事纠纷发生前或发生后自愿订立仲裁条款或达成 仲裁协议作为解决争议的前提,有效的仲裁协议具有妨诉抗 辩的效力,阻断人民法院对该争议的管辖权。
❖ (2)民间性
❖ 民商事仲裁由作为民间机构的仲裁委员会进行,系社会团体 法人,无上下级之分。
❖ (3)自治性
第一章 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
本章重点:
1、民事纠纷的解决机制 2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 三、ADR的主要形态和特点
❖ 1、和解
❖ 指当事人以平等协商、相互妥协的方式和平 解决纠纷
❖ (1)高度自治性
❖ (2)非规范性
❖ 2、调解
❖ 第三方在争议的双方当事人之间沟通信息, 摆事实讲道理,促成其相互谅解、妥协的解 决纠纷的活动。
的诉权和诉讼权利不受审判权压制和侵犯。(2)保障程序 主体选择的自由 ❖ 2、程序公正价值,公正的标准为: ❖ (1)法官中立原则 ❖ (2)当事人平等原则 ❖ (3)程序参与原则 ❖ (4)程序公开原则 ❖ (5)程序维护原则 ❖ 3、程序效益价值 ❖ (二)外在价值(工具价值) ❖ 1、实体公正价值 ❖ 2、秩序价值
第二节 民事诉讼
❖ 一、民事诉讼的概念和特点
❖ (一)民事诉讼的概念
❖ 指法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审理民事诉讼案件的 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所产生的各 种诉讼关系的总和。
❖ 诉讼活动指能够发生诉讼关系的活动,包括法院的诉讼活动 (如受理,调查取证、强制措施、裁判等,但法院的活动不都 是诉讼活动),也包括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活动(如起诉、答辩、 反诉、举证、作证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