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2019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导学案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课程教学设计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与目标【教学理念】本课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在历史时空框架下把握中古时期欧洲社会的特点,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以及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理清历史进程中的变化与延续、继承与发展、原因与结果,建构历史发展的前后联系,认识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

【教学目标】知道西欧封建庄园、中古西欧的王权、教会与城市、拜占庭与俄罗斯等基本史实,理解中古时期欧洲社会的特点。

通过文献、图片资料、地图等的解读,基于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从自然环境、经济状况、政治形态、文化传统的视角了解中古时期西欧、拜占庭、俄罗斯等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理解这一时期欧洲各区域文明呈现多元面貌的原因。

感悟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

二、教科书教学内容分析【教材分析】本课教材是《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中第3课的内容,由“西欧封建庄园”、“中古西欧的王权、教会与城市”、“拜占庭与俄罗斯”三目组成。

主要讲述了中古时期欧洲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不同风貌,聚焦于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随着城市的复兴,西欧封建社会出现的新变化;拜占庭与俄罗斯帝国的文明特征。

【教学资源】本课教材中“学思之窗”的材料,“一个庄园的图解”,中古西欧的“三种人”,“6-7世纪的拜占庭帝国”、“俄国在欧洲和亚洲的领土扩张(至18世纪)”、“问题与探究”部分的材料以及课外搜集的资料都将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运用。

【内容主旨】中古时期的欧洲,呈现出各具特色的文明: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产生了西欧的封建社会。

封君封臣制度、庄园和农奴制度成为西欧中古时代的基本景观。

封建经济的发展,城市的产生,推动了王权的强化和主要封建国家的形成。

由东罗马发展而来的拜占庭帝国一度繁荣,俄罗斯在反抗蒙古的斗争中逐渐崛起。

【重点难点】重点:中古时期欧洲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

高中人教版必修2019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课时教学案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高中人教版必修2019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课时教学案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课程标准】了解中古时期欧洲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的变化状况,认识这一时期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核心素养】【唯物史观】通过中世纪西欧社会发展出现的新变化,理解生产力发展决定生产关系变革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历史解释】通过西欧封建社会封君封臣制度,理解中世纪西欧社会的贵族体系与政局动荡的原因。

理解认识查士丁尼法典的内涵与作用。

【家国情怀】理解欧洲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初步具有世界意识。

进而感悟“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的内涵,加强文明交流互鉴,促进共同发展。

【时空观念】通过大量的史料分析和时空定位,了解在空间上涉及中古的西欧和中古的东欧,在时间上从公元5世纪到公元15世纪末16世纪初千余年的封建社会的历史状况,进一步认识城市兴起对中古西欧产生了的重大影响,进而理解城市的兴起架起走向近代的桥梁。

【史料史证】结合史料,用自己的话说出城市居民构成、自治方式、城市自治的影响,感受材料体现的中世纪基督教的显赫经济与精神力量,提高史料实证的能力,把握城市与宗教对于王权强化的重要影响,培养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结合材料,比较中国西周分封制与中世一、西欧封建社会1、西欧进入封建社会背景:建立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人迁徙后的一系列王国基础之上。

基本特征: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

2、封君封臣制度(政治)⑵封建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

史料解读:史料一:史料二、封君和封臣的关系和封土封授相结合,随着封土成为世袭领地,君臣关系也就代代相传。

但是封君封臣关系是私法关系,不具备行政系统上下级之间的统治与服从的关系,因此封君与封臣的封臣是没有关系的,因而14世纪法国的原则即“我的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

”——《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马克垚史料三、国王、皇帝或教会等理论上的所有者往往不能对其领土实行有效管辖 ,而直接行使管辖权的当地贵族又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这就很容易引起国王与贵族、王国政府与地方诸侯之间,以及贵族、诸侯之间争夺权力的斗争。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教学设计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教学设计一、课程目标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二、教学理念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引领,立足学情,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能力。

在授课过程中,导入恰当的历史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得历史课在学生的参与中、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圆满结束。

三、教学目标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中古时期西欧封建社会、东罗马帝国、俄罗斯帝国的基本社会状况。

并能够通过史料,进一步分析各自发展过程中的特征。

在通过史料阅读,重点分析西欧封建社会如何演变的基础之上,理解欧洲社会如何走出封建社会,开始向近代转型。

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解释欧洲不同区域文明的发展及其历史影响,理解文明的发展不是统一的,而是具有多元面貌。

四、教材分析《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关于本专题内容的要求是:“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中古时期的欧洲》一课包括“西欧封建社会”、“东罗马帝国”和“俄罗斯帝国”三个标题,教材内容所涵盖的地理范围广,发展时间跨度长,且三个文明发展各具特色。

在教学中应着重梳理三个文明发展的大致脉络,了解其发展的多元特征。

西欧封建社会的确立和发展是本课的重点内容,应该重点关注西欧封建社会的特点及西欧是如何走出“中世纪”。

五、学情分析本课面向的高一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史料阅读分析能力,也有一定的求知欲望,但总体水平不高。

本课内容时间跨度大,知识点多,空间广泛,学生仅有初中历史学习的一些片断记忆,对于新教材新课标的学习有一定的困难。

六、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古时期欧洲不同文明发展脉络难点:西欧封建社会的特点;西欧走出“中世纪”的表现七、教法与学法教法:采用讲述法、讲解法、问题比较法、问题探究相结合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思考讨论。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导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导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班级姓名一、标学课程标准:了解中古时期欧洲不同国家、民族和社会的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1.结合史料,分析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的特点。

2.小组合作,分析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和中国西周的分封制的异同。

3.阅读教材,简述中古时期西欧封建社会出现的新变化。

4.观看视频,简述拜占庭和俄罗斯的发展历程。

二、互学★★★1.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的特点有哪些?★★2.比较西欧封君封臣制度与西周分封制项目西欧封君封臣制度西周分封制不同点时间社会性质维持形式统治方式相同点★★4.简述拜占庭和俄罗斯的发展历程。

三、示学团队展示互学成果,师生点评,共同归纳要点。

四、用学1.对下面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中各阶层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大小封建主都是国王的直接附庸B.小封建主通过服劳役和耕种的方式向国王效忠C.大小封建主之间构成领主与附庸的关系D.各阶层之间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2.“庄园的规模大小不等,有的庄园就是一个自然村落,有的包括好几个村落。

庄园里有封建领主的堡垒、教堂、农奴的茅舍,有铁匠铺、木工房、酿酒坊等各种手工作坊,还有牲畜圈、磨坊、菜园、池塘、树林、草地。

”材料反映了庄园大体上是一个A.开放式的经济实体 B.商品经济为主的经济实体C.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 D.比较发达的经济实体3.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特征的是()①封建庄园制度盛行②城市复兴③民主制度盛行④大学产生⑤基督教主主宰精神世界A.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③④⑤D.①②④⑤4.11—13世纪,西欧城市兴起。

西欧城市兴起的意义包括()①促使西欧封建制度逐步瓦解②推动封建制度在西欧推广③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兴起奠定基础④促进了西欧大学的兴起A.②③④B.①②③C. ①②④D.①③④5.“这一法律适用的对象是罗马人与外国人相互之间的诉讼案件,它所调节的社会关系是不同民族的人之间的关系。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导学案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导学案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洲的封建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城市的兴起以及基督教的发展,认识这一时期欧洲社会的基本特征。

学习目标1.了解中古时期欧洲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包括封建制度、庄园经济、城市兴起和基督教的地位。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2.分析封建制度、庄园经济和城市兴起对欧洲社会发展的影响,理解基督教在欧洲社会中的作用。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3.通过研读历史文献和资料,提高史料实证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史料实证)4.认识中古时期欧洲文明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培养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家国情怀)一、封建制度背景/原因:1.罗马帝国的衰落: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陷入危机,内部政治腐败、经济衰退,外部受到日耳曼人等民族的入侵,帝国逐渐分裂。

2.日耳曼民族的入侵:日耳曼人等民族的迁徙和入侵,加速了罗马帝国的灭亡,并在其废墟上建立了许多蛮族王国。

3.采邑制度的推行:为了稳定统治,法兰克王国的宫相查理·马特推行采邑制度,将土地分封给贵族和骑士,形成了以土地为纽带的封建等级制度。

政治体制:1.封君封臣制度:国王将土地分封给贵族,贵族再将土地分封给下属,形成了金字塔式的封建等级制度。

封君与封臣之间通过土地的分封形成了一种契约关系,封臣要对封君效忠,提供军事服务和赋税,封君则要保护封臣的权益。

2.王权较弱:在封建制度下,王权相对较弱,封建领主在其领地内拥有较大的权力,包括政治、经济和司法等方面的权力。

3.分裂割据:由于封建领主之间的权力分散,欧洲出现了许多独立的封建王国和领地,政治上呈现出分裂割据的局面。

影响:1.造成了政治上的分裂和割据:封建领主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和冲突,导致欧洲长期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

2.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社会的稳定:封建制度下,封君与封臣之间的关系相对稳定,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社会的秩序和安全。

3.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日耳曼民族的入侵和封建制度的建立,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欧洲文化。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导学案)高一历史(统编版纲要下)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导学案)高一历史(统编版纲要下)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导学案一、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二、学习目标1、时空观念:把握中世纪的历史分期;根据教材中的图片《6—7世纪的拜占庭帝国》,了解拜占庭帝国发展的基本历程;小组讨论,结合图片《俄国在欧洲和亚洲的领土扩张(至18世纪初)》,制作从“基辅罗斯”到“俄罗斯帝国”的历史进程年表2、史料实证:运用教材相关图片等史料,了解城市居民构成、城市自治方式、城市自治的影响,感受中世纪基督教的强大经济与精神力量;把握城市与宗教对王权强化的重要影响。

3、历史解释:以史料为依据,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正确理解“中古”等历史概念;把握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通过自主学习,画出封君与封臣的相互关系图;多视角理解欧洲“中世纪”;从唯物史观角度看待基督教的显赫地位对欧洲封建王权的双重作用。

4、唯物史观:认识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所体现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理;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洲地区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显示的新时代特色,形成对欧洲“中世纪”的辩证认识。

一切社会制度、社会形态都要经历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阶段——中世纪晚期西欧民族国家逐渐产生、罗马法的发展历程都是这一规律的体现5、家国情怀: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形态的论述;感悟中世纪欧洲区域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古今相映,在学习拜占庭帝国的“盛”与“衰”中形成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培养正确对待和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情怀。

三、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西欧封建社会的产生和发展:通过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以及城市和王权的关系,呈现西欧封建社会的变化,说明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进程。

教学难点:西欧封建社会的产生与发展;城市与王权的关系。

四、以思导学1、西欧封建社会基本特征?2、思考:根据材料和图示分析封君封臣制度的原因、目的、特点?3、思考:封君封臣制与分封制有何异同?4、庄园经济的特点和影响?5、思考: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趋势(政治、经济、文化变化)?五、课时预览六、知识梳理一、西欧封建社会2、政治:封君封臣制度思考点1:根据材料和图示分析封君封臣制度的原因、目的、特点中古西欧初期王权衰落,社会秩序混乱,地方豪强互相斗争,战乱不已,盗匪横行。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 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核心素养目标:1.通过史料的分析和解读,了解中世纪欧洲不同地区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制度的形成,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宗教文化,理解西欧庄园经济、封建制度与基督教文明的关系。

(唯物史观、史料实证)2.通过时间轴和地图,对中世纪的历史脉络和不同文明之间的位置关系形成基本的认知,建立历史时空的联系网络。

(时空观念)3.根据史料和示意图提取信息,概括封君封臣和庄园制度的特征,理解它们构成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基础。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4.通过理解欧洲中世纪的封建制度是在罗马衰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又在继承和变异中分化出不同的文明,认识到多元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继而产生探索不同文明的兴趣和守护本国文明的担当。

(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与发展状况教学难点:1.西欧封建社会的兴衰2.中世纪欧洲的多元文明教学过程导入用西欧中世纪家具史制造悬念,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用探案的形式层层推进,从家具的发展窥视西欧发展的大时代。

分析课程标准: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洲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认识这一时期欧洲文明的面貌。

分析重难点重点:中古西欧的社会状况;难点:封君封臣制、庄园制、农奴制、基督教、城市的发展;文明的多元性。

概念分析:1、中世纪:通过概念的展示,让学生明白中世纪的起止时间、性质,这样和家具呈现的阶段性变化对接上,其实也是在梳理西欧中世纪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2、蛮族入侵通过两幅蛮族入侵的图示的展示,体会这种大时空中持续的军事战争对社会各领域的影响、如骑士文化、坞堡建筑,当然也会对政治和经济产生深刻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西欧封建社会提问学生:特征?宏观上把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这些中世纪的标志了解一下。

(一)封君封臣制度【学生自主探究】结合课本和视频思考封君封臣制度的背景、封君封臣之间的关系、如何评价?特点是什么?【学生展示答案】教师做好过程中的思维点拨。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课标要求】通过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以及城市与王权的关系,说明西欧封建社会发展的进程。

了解东欧民法典的编订与俄罗斯的崛起。

【素养目标】1、历史解释:了解西欧的庄园制、封君封臣制、农奴制,认识西欧封建制特点。

2、了解 11 世纪王权加强及西欧城市的自治,认识欧洲社会的发展。

3、唯物史观:了解基督教在西欧的地位和影响、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俄罗斯的兴起及发展历程,认识世界文明的多元面貌。

【重点难点】重点:西欧封建社会的产生和发展难点:西欧封建社会的产生和发展【自主学习】一、西欧封建社会1.建立:日耳曼民族大迁移,西罗马帝国灭亡。

2.封君封臣制度(1)原因:社会动荡和____________的产物。

(2)内容:___________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

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_________。

(3)影响①国王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统治阶级。

②封建主在各自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__________局面。

3.庄园与农奴制度(1)耕地①领主自营地。

②农民份地分为_________份地和________份地。

(2)农民:______________的农奴和自由农民,要向领主服劳役和缴租税。

(3)庄园法庭:领主或管家主持,维护庄园秩序。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1.王权的加强(1)背景:中古中后期,社会环境稳定,经济增长。

(2)概况①英格兰:15世纪晚期________王朝建立后,形成强大王权。

②法兰西:到15 世纪晚期,完成统一。

③西班牙和葡萄牙:15世纪末国家形成。

(3)影响:为西欧____________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城市的兴起与自治(1)兴起:随着社会走向稳定和封建经济获得发展,10~11 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众多城市。

(2)自治①原因:封建主用对待农奴的方式对待城市市民,对市民的生产和经营活动造成影响。

②方式:与封建主谈判、以__________买、武装暴动。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导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导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学习目标1. 通过阅读图文材料提取信息,了解封君封臣制度、庄园制度的基本内容,认识早期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2. 简述中古中后期西欧社会的变化,认识这些变化对西欧社会发展的影响。

3. 结合时间轴和地图,初步了解东欧拜占庭帝国和俄罗斯的发展。

通过《罗马民法大全》,认识拜占庭帝国连接古代文明和近代文明的重要历史地位。

学习过程活动一:了解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制度,认识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阅读课文第一子目,完成下列要求。

1. 根据课文,分析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阅读下面材料,分析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融合了哪些不同质的文明。

材料公元5世纪前后,欧洲文明在昔日罗马帝国广阔的土地上萌生、成长……日耳曼部族杂糅了基督教信仰和教义、罗马古典文化遗产以及日耳曼民族的村社共同传统三大重要因素,逐渐确立了独特的封建关系,创造了一个独具特色的新文明,并孕育了现代文明的萌芽。

——武寅《简明世界历史读本》【答案】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封君封臣制度、庄园和农奴制度。

文明:西欧融合了基督教文化、古罗马文化和日耳曼传统,形成新的封建关系。

2. 根据课文,在下面的示意图旁分别标注出封君和封臣的主要义务。

结合“学思之窗”,概括封君与封臣之间的关系,并探讨这种关系对西欧封建社会的影响。

封臣的义务效忠封君、服兵役封君的义务给予土地、提供保护封君与封臣的关系:附庸关系;契约关系(互有权利和义务);层层分封、层级之间相对独立(封臣仅对直接封君承担义务)。

对西欧封建社会的影响:国王或皇帝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封君封臣通过土地联系在一起,大小封建主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在当时稳定了地方统治秩序;封建领主在各自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

3. 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是什么?根据课文,将下面的示意图补充完整,并从耕地构成、居民的构成、领主与佃户的关系、庄园的性质等方面简要介绍西欧的庄园。

【答案】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教学设计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教学设计、教学理念与目标【教学理念】本课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在历史时空框架下把握中古时期欧洲社会的特点,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以及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理清历史进程中的变化与延续、继承与发展、原因与结果,建构历史发展的前后联系,认识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

【教学目标】知道西欧封建庄园、中古西欧的王权、教会与城市、拜占庭与俄罗斯等基本史实,理解中古时期欧洲社会的特点。

通过文献、图片资料、地图等的解读,基于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从自然环境、经济状况、政治形态、文化传统的视角了解中古时期西欧、拜占庭、俄罗斯等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理解这一时期欧洲各区域文明呈现多元面貌的原因。

感悟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

二、教科书教学内容分析【教材分析】本课教材是《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中第3课的内容,由“西欧封建庄园”、“中古西欧的王权、教会与城市”、“拜占庭与俄罗斯”三目组成。

主要讲述了中古时期欧洲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不同风貌,聚焦于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随着城市的复兴,西欧封建社会出现的新变化;拜占庭与俄罗斯帝国的文明特征。

【教学资源】本课教材中“学思之窗”的材料,“一个庄园的图解”,中古西欧的“三种人”,“ 6-7世纪的拜占庭帝国”、“俄国在欧洲和亚洲的领土扩张(至18世纪)”、“问题与探究”部分的材料以及课外搜集的资料都将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运用。

【内容主旨】中古时期的欧洲,呈现出各具特色的文明: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产生了西欧的封建社会。

封君封臣制度、庄园和农奴制度成为西欧中古时代的基本景观。

圭寸建经济的发展,城市的产生,推动了王权的强化和主要圭寸建国家的形成。

由东罗马发展而来的拜占庭帝国一度繁荣,俄罗斯在反抗蒙古的斗争中逐渐崛起。

【重点难点】重点:中古时期欧洲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

人教2019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学案

人教2019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学案

第 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导学案【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洲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认识这一时期欧洲文明面貌。

【问题导学】1. 西欧进入封建社会背景、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

2.封君封臣制度的背景、内容、影响。

3.欧洲庄园的地位、概况(从耕地构成、经营、产品分配;劳动者地位;庄园法庭等考虑)4.中古西欧王权的地位、逐渐强化的表现。

5.概述西欧基督教会的政治、经济、思想地位。

6.中古西欧城市兴起的条件、概况(从经济形态、自治的原因、过程、影响等方面考虑)。

7.拜占庭帝国的经济、政治、扩张状况;灭亡的原因和时间。

8.概括俄罗斯帝国的发展历程(9世纪、13世纪中期、16世纪初、1547年、17世纪末)。

【基础必备】一、西欧封建庄园1.西欧进入封建社会(1)背景:建立在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人迁徙后的一系列王国基础之上。

(2)特征: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

2.封君封臣制度思考:结合课本第15页学思之窗内容,回答问题。

3.庄园(1)地位: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

(2)概况(注意运用唯物史观中生产关系的内容理解)二、中古西欧的王权、教会与城市1.中古西欧的王权(1)王权的地位:封君封臣制度造成了王权的衰弱,也孕育着统一的力量。

作为国家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国王被视为最高的领主,法理上拥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权力。

(2)王权的强化2.中古西欧的教会: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地位显赫、举足轻重。

3.中古西欧的城市(1)兴起的条件:随着欧洲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耕地面积增加,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

(2)时间:10—11世纪。

(3)基本特征①经济形态:城市位于封建主的土地上,主要居民是手工业者和商人,以工商业作为谋生手段。

②政治斗争——争取自治权A.原因:封建主用对待农奴的方式对待城市居民,对市民的生产和经营活动造成影响。

B.过程:一些城市通过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三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导学案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三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导学案

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课标要求】了解中古时期欧洲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的变化状况,认识这一时期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进一步理解欧洲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初步具有世界意识。

【知识结构】【重难点】1.中古西欧的政治、经济、社会特点;城市兴起的影响。

2.城市兴起的影响——架起走向近代世界的桥梁。

【知识梳理】一、西欧封建社会1、基本特征:封君封臣制度、庄园、农奴制度2、封君封臣制度:(1)形成条件: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8世纪后逐渐与封土联系在一起。

(2)内容:①封君:授予土地者,封臣:领取土地者②权利义务关系:a、封臣必须效忠封君,服兵役;b、各级封建主是土地的占有者,享有土地上的司法、行政和经济等权力。

③层层分封,等级森严(3)影响:①国王或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②封建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分裂割据局面。

3、庄园(1)含义: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2)耕地构成:领主自营地:由领主直接经营,由农奴耕种,收入归领主所有。

农民份地:农民从领主处领有的土地,分为自由农份地和农奴份地,自耕自收。

(3)劳动者:农奴:法律非自由人为领主服劳役,向领主缴纳租税。

农民:法律上自由,也要为领主服劳役,向领主缴纳租税。

(4)庄园法庭:领主或管家主持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

4、基督教会:基督教会确立了对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1)经济:拥有大量庄园和土地,向信徒征收什一税;(2)政治:教阶制度: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3)文化:控制西欧人的精神生活,束缚了人性的发展。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与城市1、王权加强(1)表现:①英格兰: 15世纪晚期都铎王朝建立后,逐渐形成了较为强大的王权。

②法兰西:15世纪晚期,基本完成了法兰西的统一,王权得到强化。

③西班牙和葡萄牙:15世纪末,形成的国家。

(2)影响: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基础2、城市的兴起与自治(1)兴起的条件:随着欧洲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耕地面积増加,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导学案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1)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导学案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1)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洲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认识这一时期的欧洲文明的特点。

重点难点1重点:了解中古时期欧洲地区的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认识这一时期欧洲文明的多元面貌。

2.难点:西欧封建社会的特征;中古时期欧洲的多元文明面貌。

基础知识1、西欧封建社会基本特征:①政治:封君封臣制度;②经济:庄园与农奴制度③文化:基督教会的神权统治2、封君封臣制度条件: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8世纪后与封土联系在一起内容:①封君:土地占有者,拥有司法、行政和经济等权力②封臣:领取土地者,效忠封君、服兵役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以契约、土地为纽带;地方领主相对独立影响:①国王或皇帝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通过封君封臣制度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②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

3、庄园与农奴制制度(1)地位: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耕地由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组成。

(2)特点:①经济:自给自足,封闭性强;②政治:拥有庄园法庭,维持社会秩序4、中古西欧的教会地位: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地位举足轻重经济:拥有大量庄园和土地,并向教徒征收十一税政治:最大的组织力量,形成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思想: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与王权斗争的结果: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天主教建立起大一统神权统治。

5、西欧中世纪后半期社会进步的表现①政治:王权的兴起;②经济:城市的复兴;③文化:大学的建立6、10—11世纪欧洲城市的兴起兴起原因:欧洲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发展,耕地面积增加,工商业复兴和繁荣城市自治斗争:手段: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影响:①政治:支持王权,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有利于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②经济: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强化不同地区间的经济文化联系;③文化:兴办大学,促进文化教育事业发展;④阶级:推动市民阶层兴起,出现早期资产阶级。

7、拜占庭与俄罗斯(封建国家)拜占庭帝国(395年—1453年):6世纪查士丁尼在位期间编订的《查士丁尼法典》,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法律体系;它与《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合称《罗马民法大全》。

纲要(下)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的学案(含解析)

纲要(下)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的学案(含解析)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的学案【学习目标】1 .搜集有关中古时期欧洲的封君封臣制度、庄园和农奴制度的史料,从“历史解释”角度理解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2 .运用“唯物史观”,理解封建经济的发展,城市的产生与王权的强化和主要封建国家形成的关系。

3 .搜集有关中古时期欧洲城市自治的史料,从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唯物史观”角度理解城市自治引领欧洲走出中世纪的黑暗,步入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近现代历史的历史意义。

4 .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拜占庭帝国与俄罗斯帝国的扩张史实,对帝国的兴衰做出正确的“历史解释二【学习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西欧封建社会的两大主要特征(封君封臣与庄园制度);2 .基督教会与城市在中世纪的地位与王权的相互关系;(二)教学难点从唯物史观角度看待基督教的显赫地位对于欧洲封建王权促进与阻碍的双重作用。

【预习新知】西欧封建社会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1.封君封臣制度是西欧的等级制度(I)形成: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

(2)内涵: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

(3)义务: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

(4)影响:国王或皇童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

各级封建主都是土地事实上的占有者,享有土地上的司法、行政和经济等各种权力2.庄园与农奴制度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⑴庄园①历史地位: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

②土地类型:由领主自营地(领主直接经营,由农奴耕种)和农民份地(农民从领主收入归领主所有自耕自收处领有的土地,分为农份地和自由农份地)两部分组成。

(2)农奴制度①农奴和自由农民:农奴在法律上是韭目由人,被固着于土地上,需要自二者均为领主的佃农备工具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自由农民也要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还要向领主缴纳租税。

是独立的小生产者,土地权利受法庭保护②领主:领主或其管家主持的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

人教2019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导学案设计

人教2019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导学案设计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洲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的变化,认识这一时期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重点难点】重点:中古西欧的政治、经济、社会特点;城市兴起的影响。

难点:城市兴起的影响——架起走向近代世界的桥梁。

【知识梳理】一、西欧封建庄园-封建制度的兴起和发展 (一)封君封臣制度1、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是 、 。

2、封君封臣制度是 和 的产物,授予土地者为 ,领取土地者为 。

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 。

由于土地被层层分封,各级封建主都是土地事实上的占有者,享有土地上的 、 和经济等各种权力。

3、特点:“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以土地为纽带、层层分封;等级森严、依次主臣关系。

4、影响:一方面 国王仅仅是名义上的全国最高土地所有者,实际权力有限;另一方面 封建领主各自为政,分裂割据。

(二)、庄园经济、农奴制度1、形成发展: 世纪逐渐流行, 世纪遍布欧洲各地2、土地组成:领主自营地、 和公用土地。

3、居民构成(权力与义务):领 主:领主或其管家主持的 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 自耕农:法律上自由、缴纳地租、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

农 奴:法律上非自由、为需要自备工具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 。

(庄园法庭)(自营地、农民份地) (领主、农民、农奴) (自给自足)(三)基督教会的神学统治:基督教会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并向信徒征收 ;它也是最大的有组织的力量,形成了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 ; 它控制着人们的 。

整个西欧社会的居民几乎都是基督教徒,他们从出生到死亡都要接受教会的指导。

二、 封建制度的衰落——城市的兴起架起走向近代的桥梁 (一) 城市的兴起——中世纪的花朵1、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原因:封建经济的发展, 逐渐复兴和繁荣。

2、时间: 世纪前后。

3、地点:交通要道、渡口或寺院、城堡附近;主要的中心城市有:巴黎、伦敦、马赛、威尼斯、佛罗伦萨等等。

4、自治的方式:通过与封建主 ,或以金钱赎买,或 , 赢得一定程度自治权。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导学案--高一下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1)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导学案--高一下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1)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单元学习目标】1.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2.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时空坐标】知识点一:西欧封建社会(一)封建社会形成:日耳曼因素和罗马因素的融合。

(二)西欧封建社会基本特征:特点影响政治封君封臣制度①以封赐土地为纽带;②权利与义务相对应;③层层分封,互为主从,不能越级;④具有严格的契约关系;⑤地方领主相对独立。

积极:有利于社会秩序形成,维护社会稳定。

消极:权力分散,易造成分裂割据局面。

经济庄园和农奴制度①(性质)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

②经济上:自给自足、较为封闭。

③政治上:农奴没有人身自由,身份世代相承,受地租和劳役剥削;庄园内拥有庄园法庭,维持社会秩序。

积极:向封建生产关系转化,有利于封建经济发展。

消极:为地方割据提供经济根源。

【知识拓展】农奴农奴的是“半自由人”。

国家保护农奴的生命,但被束缚在土地上的农奴,可以被主人连同土地一起转让。

只拥有农奴主所给份地的使用权。

思想基督教会垄断①经济上:拥有庄园和土地,征收什一税。

②政治上:最大的、有等级的组织力量,教权高于王权。

③思想上:控制着精神生活,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

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

【知识梳理】封君封臣关系①以封赐土地为纽带,依靠契约建立的双向关系,存在规范的仪式。

②权利和义务:封臣效忠于封君,为其服兵役;封君封赐土地给封臣,并依靠其司法等政治特权保护封臣。

【知识补充】西欧二元社会西欧封建社会具有二元特征,以国王为代表的王权和与以基督教会为代表的教权既有相互依存的一面,也有相互斗争的一面。

对以市民阶级为代表的群众来说,二元结构既意味着双重的政治经济负担,也为市民阶层联合王权斗争教权提供可能。

知识点二:西欧封建社会的变化(一)政治上:王权加强(1)背景:①封建制初期,权力分散,王权软弱。

①国王作为国家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拥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权力。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学案--高一历史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学案--高一历史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学案一、学习目标唯物史观:通过学习和了解农耕文明的优势,认识农耕文明对古代文明扩展的作用。

时空观念:从时间表顺序和空间要素了解古代各大帝国的扩张历程,认识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

史料实证:通过创设情境材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概述各文明帝国形成与发展的基本状况,认识各奴隶制帝国不同的区域性影响,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分析波斯帝国、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的不同特点及其形成的不同背景条件,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通过教学让学生梳理秦汉王朝和罗马帝国交往的过程,培养对人类文明交流历史的理性情怀。

二、教材梳理及难点探究人类文明发展的总趋势是不断增加交流,不断扩大影响。

不论是农耕文明还是海洋文明,古代文明总是以征服、殖民的方式扩大自己的影响。

各种古代文明的不断对外溢出,彰显了其强大的生命力。

随着文明的交流与扩展,一些大帝国得以逐步建立,而大帝国的建立,又加强了各大区域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增加了交流的内容,丰富了交流的内涵,推动人类从分散逐步走向整体。

(一)政治封君封臣制度产生社会动荡和①的产物关系②为封臣提供土地作为给养;封臣必须效忠封君影响国王或皇帝与各级封建主成为统治阶级;封建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分裂割据局面王权加强表现15世纪晚期,英格兰形成较为强大的王权,法国王权得到强化。

15世纪末,西班牙和葡萄牙国家形成影响为西欧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二)经济庄园领主自营地由领主直接经营,由农奴耕种,收入归领主所有。

农民份地分为自由农份地和农奴份地,自耕自收。

农奴在④上是非自由人,他们和自由农民都要为领主服劳役,还要向领主缴纳⑤。

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城市条件社会稳定,封建经济发展发展10—11世纪起,城市兴起;一些城市通过谈判,以赎买或暴动的方式赢得⑥影响自治有利于城市经济发展,大学开始兴办;城市支持王权,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三)基督教会特点拥有大量庄园和土地,向信徒征收什一税;形成⑦;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影响在中古西欧社会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四)代表拜占庭帝国6世纪⑧统治时期,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编订《查士丁尼法典》,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1453年灭亡俄罗斯发端于9世纪建立的基辅罗斯;16世纪初建立统一国家;1547年,伊凡四世颁布新法典,巩固和强化了中央集权;17世纪末,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庞大帝国【答案】①自然经济②封君③民族国家④法律⑤租税⑥自治权⑦等级制度⑧查士丁尼(五)教材问题解答1.P15【学思之窗】这段话体现了封君与封臣之间怎样的关系?答案提示:这段话反映出封君和封臣之间互有义务:封君要善待封臣,并且按照规定赏赐封臣,这里主要指赏赐土地;封臣效忠封君,与封君同敌共友,而且对封君的命令不能有丝毫违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第 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洲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认识这一时期欧洲文明面貌。

【重点难点】重点:中古西欧的政治、经济、社会特点;城市兴起的影响。

难点:城市兴起的影响——架起走向近代世界的桥梁。

【问题导引】1.西欧进入封建社会背景、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

2.封君封臣制度的背景、内容、影响。

3.欧洲庄园的地位、概况(从耕地构成、经营、产品分配;劳动者地位;庄园法庭等考虑)4.中古西欧王权的地位、逐渐强化的表现。

5.概述西欧基督教会的政治、经济、思想地位。

6.中古西欧城市兴起的条件、概况(从经济形态、自治的原因、过程、影响等方面考虑)。

7.拜占庭帝国的经济、政治、扩张状况;灭亡的原因和时间。

8.概括俄罗斯帝国的发展历程(9世纪、13世纪中期、16世纪初、1547年、17世纪末)。

【自主梳理】一、西欧封建庄园1.西欧进入封建社会(1)背景:建立在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人迁徙后的一系列王国基础之上。

(2)特征: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

2.封君封臣制度探究:西周分封制与西欧封建制度的异同点?(二)、庄园经济、农奴制度1、形成发展: 世纪逐渐流行, 世纪遍布欧洲各地2、土地组成:领主自营地、 和公用土地。

3、居民构成(权力与义务):领主:领主或其管家主持的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 自耕农:法律上自由、缴纳地租、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

农奴:法律上非自由、为需要自备工具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 。

(庄园法庭) (自营地、农民份地) (领主、农民、农奴) (自给自足)二、中古西欧的王权、教会与城市1.中古西欧的王权(1)王权的地位:封君封臣制度造成了王权的衰弱,也孕育着统一的力量。

作为国家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国王被视为最高的领主,法理上拥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权力。

(2)王权的强化2.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地位显赫、举足轻重。

3.中古西欧的城市(1)兴起的条件:随着欧洲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_____增加,_____逐渐复兴和繁荣。

(2)时间:10—11世纪。

(3)基本特征①经济形态:城市位于封建主的土地上,主要居民是手工业者和商人,以工商业作为谋生手段。

②政治斗争——争取自治权A.原因:封建主用对待农奴的方式对待城市居民,对市民的生产和经营活动造成影响。

B.过程:一些城市通过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赢得一定程度的。

C.影响:自治有利于的发展;一些城市兴办大学,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城市以金钱和人力支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事业。

探究:材料一城市的兴起与发展,引起了阶级结构和阶级斗争形势的重要变化。

---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材料二在西欧封建社会远未衰落之际,潜结构就顺利的形成了,其标志是城市自治。

自治意味着建立一个政治机构来对新经济结构进行调节,突出表现在设立一种保护机构来对抗领主,维护市民生活和商业贸易,并为市民文化生长提供土壤。

--金观涛《西方社会结构的演变材料三十一世纪末,在工商业发达的意大利城市首先出现了第一所世俗大学——博洛尼亚大学。

到十二世纪,又相继出现了法国的巴黎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

十三世纪后,捷克的布拉格大学、奥地利的维也纳大学、英国的剑桥大学、德国的海德堡大学、法国的奥尔良大学等等均已成立。

根据材料分析中世纪欧洲城市兴起与发展的影响。

三、拜占庭与俄罗斯(一)拜占庭帝国1.建立:西罗马帝国灭亡后,_____逐渐演变为拜占庭帝国。

2.社会状况(1)经济:帝国境内_____发达,都城君士坦丁堡是当时欧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2)法律:查士丁尼在位期间编订《_____》,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与《法学汇篡》《法理概要》《新法典》合称《_____》。

(3)扩张:6 世纪在位时,拜占庭一度扩张,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

3.灭亡(1)原因:帝国的征服消耗了资源;游牧民族的冲击和内部矛盾使帝国陷入混乱;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军事占领。

(2)时间: 1453 年,拜占庭首都被攻陷,帝国灭亡。

(二)俄罗斯1.9世纪:发端于基辅罗斯,深受拜占庭帝国影响,一度成为东欧最强大的国家。

2. 13世纪:被蒙古征服,成为金帐汗国的臣属。

3. 16世纪初:建立起以莫斯科为中心的统一国家。

4.1547年:伊凡四世正式加冕为沙皇。

(1)对内:颁布新法典,改组中央机关,镇压大贵族,巩固和强化了中央集权。

(2)对外继续扩张。

5.17世纪末:俄罗斯已经将疆界推进到太平洋,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庞大帝国。

【特别提示】远古:从距今约170万年前到公元前2070年这段时期,也就是原始社会。

上古:较早的古代,在我国历史分期上多指夏商周秦汉(公元前2070年——公元220年)这个时期。

世界史的奴隶社会为上古时期。

中古:较晚的古代,在我国历史分期上多指魏晋南北朝隋唐(220——684)这个时期。

西方指5-14世纪。

近古:指武则天当政(684)到鸦片战争之前(1840)的一段时期。

第一单元为奴隶社会时期,第二单元为世界史的封建社会时期,第三单元则进入西方近代史。

重点深化深化一庄园制度材料一典型的西欧的庄园,和乡村一致,即一个村子就是一个庄园。

庄园的土地分为领主直领地和佃户份地两部分。

领主直领地由依附于庄园的农民无偿耕作,其收获全归领主。

各户农民的小块份地则由农民用自己的农具耕作,其收获用以维持农民的生活。

其身份有的近似奴隶,由主人供给饮食,还须由主人支付一定实物及货币,他们担任的是庄园上长年需人从事的工作,如运输、放羊、挤奶等。

材料二庄园法庭由领主及其代理人担任法官,另有陪审员若干名。

陪审员名义上由农奴中间选举产生,实际上全都由领主操纵,充当领主的工具。

陪审员若不听从领主的摆布,要受到制裁,甚至财产也被没收一空。

农奴如果向庄园法庭告发领主,那“只能是向领主告发领主”。

结果,被告逍遥法外,作为原告的受害农奴却轻则遭到罚款、鞭笞,重则被投入监狱。

因此,广大农奴是有理无处说,有冤无处申。

(1)根据材料一写出庄园里都有哪些劳动者?结合所学说说庄园的概况。

(2)据材料二指出庄园法庭的代理人、陪审员是怎样产生的?怎样正确评价庄园法庭?深化二西欧城市与宋代城市的不同材料一中世纪,欧洲城市规模一般不超过5000人,13世纪,英国最大的城市伦敦,4万人左右。

而中国开封有一百五十万人,超过二十万人口的有六个,十万人以上的城市有四十多个。

材料二北宋时,出现了一种既轻便而又易得原料的纸币——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南宋时,通行“会子”“关子”等纸币。

材料三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材料四在11至12世纪。

城市普遍展开了反对封建领主、争取城市自治的斗争。

一些比较富裕的城市,往往通过赎买获得自治权,但许多城市却依靠武装斗争获得不同程度的独立与自主。

材料五中古西欧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城市所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到了瓦解作用。

……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

(1)材料一、二、三从哪些方面反映了宋代经济的发展?说明了什么?(2)材料四反映了中古的西欧城市具有怎样的特点?它们获得独立与自治的方式有哪些?(3)根据材料五分析,中古西欧的城市有着怎样的地位?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有什么历史意义?深化三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材料一公元6世纪,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相继编成《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和《新法典》四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

这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成文法典,奠定了后世西方大陆法系的基石,对除了英国以外的欧洲各国法律产生了巨大影响。

材料二中国法典的缘起与(罗马)《查士丁尼法典》的组成方式有相同之处……限制《中国法典》之外的出版物的发行(政府除外),罗马亦是如此:两国都各自以公告、律令和诏书等形式立法,还有诸如过继、家庭财产共同占有关系等都有相同之处。

——田涛《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法律接触与碰撞》(1)根据材料一,指出《罗马民法大全》的性质及在世界法学史上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归纳古代中国与罗马在法治方面,有哪些相似点?深化四拜占庭帝国的灭亡材料一西方人认为拜占庭帝国的文化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东方人却从拜占庭帝国的文化看出希腊罗马文化的身影。

位于亚欧交界的帝国文明博大精深,灿烂辉煌。

材料二1453年4月5日,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大军20万,战船300艘,配备10万攻城重炮,一举包围了君士坦丁堡。

当土耳其人兵临城下时,君士坦丁堡城内兵力甚少。

拜占庭人与土耳其人决战,激战了53昼夜,5月29日被攻陷,拜占庭帝国灭亡。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拜占庭帝国的文化具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具有这样的特点?(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拜占庭帝国衰落、灭亡的原因主要是什么?【素能训练】1.在西欧某时期人们常看到“城堡、庄园、领主”等,听到:“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样一句规则。

以上内容反映的是西欧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2.“庄园法庭和村民会议以及习惯法为农奴自身权利提供了一道保护的屏障,使农奴在封建统治下,也能保持一些个人的基本权利,并且可以比较有效地抵制领主任意和过度的侵夺。

”材料说的是庄园法庭的A.形成B.制度C.成就D.作用3.右下图是西欧中世纪某庄园内的布局,它在经济上的突出特点是A.商业发达B.手工业发达C.自给自足D.劳动力是奴隶4.佃户取得份地的条件是义务耕种领主的“直领地”,一般每周要在直领地上劳动3天,剩下的时间才属于自己,这反映初庄园内的佃户在向领主缴纳A.实物地租B.货币地租C.劳役地租D.预支地租5.在西欧庄园中,佃户之间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的纠纷,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等,都要通过庄园法庭进行审理。

这说明()。

A.庄园法庭维护领主的利益B.庄园法庭维护庄园公共秩序C.庄园法庭限制了领主的特权D.庄园法庭维护佃户的利益6.“基督教的修道院通过抄书、办学校、建图书馆三种方式,保存、整理、研究了古代文化遗产,并对其成员及周围地区的居民进行教育,传播了基督教教义,培养了一批有初步文化素养的教职人员。

”从材料中可知基督教在欧洲中世纪历史发展中的作用A.控制人们思想 B.保存古代文化C.提供道德规范 D.垄断教育文化7.法兰西东北部的毛纺织业中心之一——琅城,经过200年的斗争,摆脱了封建领主的统治而建立了公社。

琅城人民最终获得自治权的主要方式是A.采用金钱赎买 B.通过城市起义C.利用舆论压力 D.得到教皇特许8.13世纪,西欧大学享有自治地位,大学师生免受地方世俗法官审判,而须按教会法规定由当地主教审理,或由大学法庭独立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