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梳理
2025(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知识梳理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知识清单【时空坐标】【整体框架】【必考知识总结】【教材问题思考及课后活动】【时空坐标】【整体框架】【必考知识总结】第6课北宋的政治一、北宋的建立: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被拥立为皇帝,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东京,定位都城,史称北宋。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措施:(1)军事方面: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杯酒释兵权),控制军队;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2)行政方面: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权;在地方,派文臣担任知州,并且三年一换;设通判分化知州的权力。
(3)财政方面: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税收归中央。
2.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1.目的: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2.措施:(1)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2)宋太宗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格局逐渐形成;(3)武将受到多重限制;(4)重视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①措施:大幅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②作用:营造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3.结果:宋朝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稳定。
(消极作用:宋朝重文轻武,导致国家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人民负担加重。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契丹族与党项族1.辽:10世纪初、契丹族、耶律阿保机(辽太祖)、上京临潢府。
2.西夏:11世纪前期、党项族、元昊、兴庆府。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1.背景:宋真宗时,宋辽爆发澶渊之战,寇准力主宋真宗亲征,宋军获胜。
2.澶渊之盟:(1)内容:辽宋议和,辽退兵,送给辽岁币。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复习课件(共94张PPT)
第九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特点:经济重心南移
)
(一)农业的发展
农业表现:
粮食作物: (1)由越南引入的占城稻,成熟早,抗旱力 强,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 (2)南方农民还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从而 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3) “苏湖熟,天下足”:宋朝时,水稻 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当时,长江流域和 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
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意义:
结束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 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 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课堂训练
“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 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 ”这里讲述的是( )
A.元朝的历史
B.宋朝的历史
C.唐朝的历史
D.明朝的历史
课堂训练 下列关于成吉思汗历史贡献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结束了春秋战国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
(1)辽(契丹):民族:契丹族 首领:耶律阿保机
(2)西夏:
民族:党项族 首领:元昊
(二)民族关系
(1)北宋与辽: 澶渊之盟 内容: 宋称臣,给辽岁币
(人物:宋真宗、寇准) (2)北宋与西夏: 宋夏和议
内容:西夏称臣、宋给西夏岁
课堂训练
1.为了写论文,刘刚搜集了《契丹的兴 起》《西夏王李元昊》《辽、宋、夏的 和战》等书籍,据此推测他论文的题目 应是
(二)手工业的发展
陶瓷业: (1)宋朝是瓷器史的辉煌时期。 (2)江西景德镇成为著名瓷都。 造船业: (1)广州、泉州、明州,世界领先。 (2)规模宏大,设计科学,配备指南针。
(三)商业 商业表现: (1)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 (2)最大的商业城市:开封和杭州,出现 早市和夜市,还有草市。
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为界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总结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总结思维导图知识要点一:北宋的政治【知识详解】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建立与统一: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开封,史称北宋。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北宋建立后,按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政策,陆续消灭了五代十国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2.强化中央集权措施:(1)军事: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控制军队及其调动;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2)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宰相不止一人,副宰相若干,与宰相共同议政;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军政、财政大权。
(3)地方:派文臣担任地方州县的长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分知州权利;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政收归中央。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1.目的: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也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高于武将。
武将受到多方面牵制,严重束缚统军的指挥权。
2.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升进士地位。
科举制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3.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上文请勿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典例分析】史书记载:“始置诸州通判……故常与知州争权。
”其出现的朝代是(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知识要点二: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知识详解】一、契丹族与党项族1、10世纪初,契丹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有时称契丹,有时称辽),都城在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
阿保机就是辽太祖。
2、11世纪前期,党项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史称西夏。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
都城 上京临潢府 开封( 东京 ) 兴庆府 上京会宁 临安 和林 大都
一
二
三
重点知识突破
典例1 下列对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杰出首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阿骨打建立金 B.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 C.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 D.成吉思汗建立元朝 【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杰出首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206年,铁木真 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1271年,铁木真的孙子忽必烈建立元朝。D项表述错误, 符合题意;A、B、C三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 答案 】 D
一
二
三
重点知识突破
二、两宋经济发展和经济重心南移
农作物
农业 经济作物
两宋经 济 发展
谚语 纺织业
手工 业
制瓷业
造船业
引进占城稻,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棉花种植区向北推进到江淮和 川蜀一带
“苏湖熟,天下足”“苏常熟,天下足” 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棉纺织业兴起 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南宋时, 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居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
一
二
三
重点知识突破
国内贸易
商
两宋经 济
业
海外贸易 货币
商业城市兴起,商业日益繁盛 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发展 城 著名城市
开封、杭州
市 繁荣景象
人口多达百万,经商的时间和空间不再受限制
单元提升
【 知识网络 】
一
二
三
重点知识突破
一、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民族政权
政权 辽( 契丹 ) 北宋 西夏 金 南宋 蒙古 元朝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
南宋与
(2)建立政权:1115年,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
女真族
金对峙
金,他就是金太祖
的崛起
局面
(3)发展措施: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
,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
知识清单
考点2:民族政权并立
(1)金灭辽:1125年,辽(契丹)被金灭亡
金灭 (2)北宋灭亡: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俘虏宋徽宗、宋钦宗
知识清单
考点3.1:宋代经济的发展
商 代表:开封、杭州
业 突破时间限制:出现早市和夜市;
名额也成倍增长……宋太祖为了选 设置殿试。
拔真正踏实于封建统治而又有才干
宋代科举考试图
的人担任官职为之服务,实行殿试。
宋朝《神童诗》云:“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 品,唯有读书高。”宋朝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
做针。”
重文轻武政策
评价反馈
1.“铁打的兵权,流水的皇帝。及至赵匡胤陈桥兵变而建立宋, 这种局面
图示反映这一时期政权特点是什么?根据材料说说这一时期民族交往的方式有 哪些?民族关系有何特点?并谈谈如何正确认识民族关系。 政权并立; 战争、签订盟约、贸易往来; 有战有和,以和为主; 友好往来、和平是历史的主流;各民族之间的交融、交往、交流促进了中国 古代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等。
评价反馈
1.大宋通过“澶渊之盟”向大辽购买了和平,相当于帝国对外以财政手段解决军事问
限制官僚等的特权,增加政 府收入
使官僚和大地主不能隐瞒土 地、逃避赋税,增加国家赋 税收入
促进农业发展
核心素养-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 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一、单元知识要点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1.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以后改名为辽)。
2.辽与北宋的和战:(1)战:宋辽之战(宋真宗时,主战大臣是寇准)(2)和:双方签订澶渊之盟”。
3.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史称西夏。
第8课金于南宋的对峙1.1115年,女真族首领阿骨打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他就是金太祖。
2.1125 年,金灭辽。
3.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4.北宋灭亡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登上皇位,他就是宋高宗,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5.南宋与金的和战:(1)战:岳飞抗金(“岳家军”)(2)和:宋金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1.农业的发展:(1)原因: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2)表现: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谚语。
南方普遍种植茶树,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2.手工业的兴盛:(1)纺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经有了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
(2)瓷器业: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3)造船业:,南宋的海船配备了先进的指南针3.商业贸易的繁荣: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4.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那时中央的财政,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1.1206年,铁木真完成了对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他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2.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次年定都于大都。
第11课元朝的统治1.元朝的地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复习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复习一、知识清单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1.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2.北宋的建立: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改国号为宋,史称北宋。
3.宋朝的治国策略是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它的影响是(1)利于政权巩固、社会安定。
(2)形成积贫积弱局面。
4、宋代商业的繁荣(1)北宋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2)店铺经商的时间不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3)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市舶司5、宋代的都市生活市民生活丰富,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瓦子,出现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6、南宋时,我国经济重心正式转移到南方。
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反映的是经济重心南移。
其原因是:(1)北方人口南迁,带去劳动力和技术(主要原因))(2)南方社会安定(3)南方自然条件优越(4)统治者重视7、成吉思汗被毛泽东称为“一代天骄”,他的历史功绩是统一蒙古。
1271年,忽必烈接受汉族儒臣的建议,改国号为元,实现了中华各民“再次统一”。
8、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
元世祖为了有效地统治全国,建立了行省制度。
制度的影响是: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9、元朝形成的新的民族是回族。
10、“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讲的是岳飞抗金的故事。
11、(1)元朝设立的宣政院,标志西藏成为我国正式的行政区。
(2)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12、北宋时期兴起,后来发展为著名瓷都的是景德镇。
13、(1)“史学两司马”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和司马迁的《史记》(2)元朝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关汉卿,他的代表作是《窦娥冤》。
14、宋元时期,我国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2)北宋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3)宋元时期火药广泛用于军事。
15、古代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对世界文明的主要贡献:印刷术:利于文化传播火药:推动欧洲社会变革指南针;促进世界航海技术的发展二、知识过关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4.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时代特征:_________________5.北宋的建立:960年,赵匡胤发动_________,改国号为宋,史称北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单元知识点总结第⼆单元:辽宋夏⾦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政权政权更迭⽰意图⼀、北宋的的建⽴1、960年,,建⽴北宋,以开封(称为东京)为都城,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陈和“黄袍加⾝”)(⼀)措施1、军事上: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统调分离;③将领定期换防。
(杯酒释兵权)2、政治上:⑴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⑵在地⽅,①派⽂⾂担任各地州县长官,并实⾏三年⼀换的制度;②设通判分知州权⼒。
3、经济上:①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②设置转运使,把地⽅财税收归中央。
(⼆)措施的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加强。
1、⽬的(原因):防⽌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弊端重现。
2、措施:A、采取抑制武将、提升⽂官地位政策,形成⽂⾂统兵的格局。
B、注重发展⽂教事业,改⾰和发展科举制。
3、影响:A、扭转了五代⼗国时期尚武轻⽂的风⽓,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有利于政权稳固和社会稳定。
B、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化昌盛、⼈才辈出的⽂治局⾯。
C、(消极作⽤)宋朝重⽂轻武,导致国家军队战⽃⼒削弱,政府⾏政效率下降,⼈民负担加重。
宋朝的时代特点:政治上:多民族政权并存经济上:经济重⼼南移(南宋完成)⼀、两宋时期各族政权⽐较表:多民族政权并存的时代第⼀个阶段:辽、西夏和北宋的并⽴时期第⼆个阶段:⾦与南宋的对峙时期各政权关系特点:“战”与“和”⼆、重要事件:统治时,寇准⼒主宋真宗亲征,澶州之战宋军击退辽军。
战后双⽅订⽴盟约,史称为“澶渊之盟”。
内容:辽宋议和,辽军撤回,宋给辽岁币。
意义:此后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
内容:元昊向宋称⾂,宋给西夏岁币。
意义:此后宋夏贸易兴旺。
(1(2宋⾦和议内容:(1)南宋向⾦称⾂,并给⾦岁币;(2)意义:宋⾦对峙局⾯形成。
1、经济重⼼南移的过程:①东汉后期开始,江南社会经济逐步得到开发②从唐朝中期开始,我国的经济重⼼开始南移;③到南宋最后完成南移。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分析新人教版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一、教学内容及结构分析本单元涉及的时段是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它起于960年,止于1368年。
这是我国从多民族政权并立走向国家统一的历史时期。
北宋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与此同时,周边民族的相继崛起又在更大范围内形成了民族政权并立的格局。
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利弊兼得。
女真族建立的金朝,先后灭亡了辽和北宋,占据江南的南宋和金朝形成南北对峙。
两宋时期,社会经济蓬勃发展,城市和国内外贸易空前繁荣,四大发明技术的成熟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蒙古族建立的元朝结束了中国境内长期割据的局面,重新建立了大一统国家,对西藏实施行政管辖,版图超出汉、唐,并为东西方的交流创造了条件。
本单元内容的关键词是“民族关系发展”“社会变化”,涉及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的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民族交融,民族交融发展的结果是多个民族并存和共同发展,在直接统治区域出现了汉蒙回藏等多个民族。
第6课“北宋的政治”,有“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的政策”两个子目,教学重点是“赵匡胤改革的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后果”。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有“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三个子目,教学重点是“契丹的兴起及其与北宋的关系”。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有“女真族的崛起”“金灭辽及北宋”“南宋的偏安”三个子目,教学重点是“女真建立金和岳飞抗金”。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有“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商业贸易的繁荣”三个子目,教学重点是“两宋商业繁荣的表现”。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有“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蒙古灭西夏与金”“元朝的建立与统一”三个子目,教学重点是“蒙古族的兴起以及元朝的建立”。
第11课“元朝的统治”,有“元朝的疆域和民族交融“行省制度”“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三个子目,教学重点是“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的影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共17张PPT)
达标测评
1、宋代实行“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策,士人受
A 到社会普遍尊重。这表明当时(
)
A.重文轻武 B.重武轻文
C.文武并重 D.文武并轻
2、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
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 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地打击
D)
B.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
C.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D.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3、宋代市民经济发展,社会文明发达,也反映在 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在宋代东京的普通
B 市民能做到的是( )
①与李白饮酒作诗 ②逛夜市、晓市 ③和朋友们一 起玩蹴鞠 ④去瓦子欣赏各种表演节目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我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
B 了巨大贡献。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北宋时,毕昇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B.北宋时,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 C.指南针由印度人传入欧洲,为欧洲航海创造 了条件 D.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火药武器有 运载火箭等
C 5、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宋、辽、西夏、金有战有和。下列
示意图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世界贸易组织(WTO)是世界上唯一处理国与国之间
贸易规则的国际组织。我国历史上最早设置的管理对
C 外贸易的官署是(
)
A.尚书省 B.安西都护府C.市舶司 D.遣唐使
D 7、南宋诗人陆游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这反
映的经济现象是(
第二单元复习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学习目标
1、能说出辽宋夏金元时期政权并立的史 实。 2、会列举宋元时期政治、经济、科技、 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3、能用史实说明宋元时期的民族关系和 对外关系。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治
重文轻武
措施
中央到地方机构官员由文官担任;文官率兵出征担任主帅; 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政策
积极: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
影响
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消极:军队战斗力减弱;官吏冗多办事效率;增加朝廷的财政支
出。
思维导图 时序坐标 课标解读 图说历史 史料说史
单元概述
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统治者 强化中央集权,采取重文轻武的治国政策。与 此同时,周边民族先后建立的辽、西夏、金等 政权,与宋朝并立。北宋灭亡后,南宋占据江 南,与金朝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两宋时期, 各民族之间在更大范围内交融,社会经济蓬勃 发展,国内外贸易空前繁荣,科技发明取得重 大成就,文学艺术硕果累累。蒙古族建立的元 朝,疆域空前辽阔各民族间交融得到进一步发 展,东西方交流得到加强,对以后统一多民族 国家的现固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明
A. 宋代手工业的水平高超
B. 宋代农业生产技术发展 C. 宋代中外交流兼容并包
【A】
D. 宋代民族文化交融加深
课标要求
第二课时
2011版
知道成吉思汗的崛起以及蒙古军灭亡夏、金和南宋;
4 知道元朝的统一。通过宣政院管辖西藏,知道西藏在
图说历史
史料说史
真题演练
政权名称 民族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与北宋战与和
辽(契丹) 契丹族 10世纪初
北宋
汉族
960年
耶律阿保机 赵匡胤
上京 东京
1004,澶州之战 1005,宋辽议和 史称《澶渊之盟》
西夏 党项族 11世纪前期 元昊
兴庆 1044宋夏议和
思维导图 时序坐标 课标解读 图说历史 史料说史 真题演练 了解女真族的崛起,知道金灭辽及北宋;知道岳飞抗金的事迹和南宋偏安。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知识点总结-精选教育文档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武阳中学)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北宋的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陈桥驿兵变的典故黄袍加身)★★,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北宋的局部统一:背景:宋朝建立时,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已出现统一的趋势。
过程: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控制兵权: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杯酒释兵权)。
(军事上)2、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军事上)3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军事上)削弱相权:在中央,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政治上)控制地方:1、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政治上)2、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政治上)3、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政治上)4、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经济财政上)5、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经济财政上)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目的: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措施: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改革和发展科举制:措施:宋初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意义: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重文轻武的政策实施的影响: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契丹族与党项族契丹族:建立政权: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上京临潢府。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复习课件(21张PPT
c.契丹、女真等族汉化 d.回族开始形成
蒙古人 畏兀儿
(2)意义:元朝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
宋 代
农业的发展
经
济 原因
的
南方战乱较少;北人南迁;自然 条件优越;政府重视。
发
展
(1)传入占城稻
和
经 济
表现
(2)水稻产量居粮食作物首位 (3)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
重 心
粮仓
商业贸易的繁荣
▪ (1)宋代最大的商业都市:开封和杭州
▪ (2)都市繁荣的表现:人口百万;店铺增加; 到处开设; 早市夜市出现;草市出现;市镇商贸 区;商品琳琅满目。
▪ (3)海外贸易: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 港;主要港口设置市舶司;南宋外贸在财政收入 中占有重要地位。
▪ (4)最早的纸币:交子 出现在北宋前期的四 川地区。
战国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封建社会的确立和初步大一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封
封建国家分裂、民族大交融时期
建 社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会
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
政权并立、民族关系发展、经济重心南移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萌芽--建立--巩固--完善--加强-战国--秦 ----西汉--隋唐--北宋 发展--强化皇权--进一步强化 元朝---明朝 ---清朝
民族政权并立
政权名称 建立时间 建立民族 建立者 都城
辽
10世纪初 契丹族 阿保机 上京
(916年)
北宋 西夏
金 南宋
960年
汉族
11世纪前期 (1038年)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与社会变化(教学课件)-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政治
第7、8课 宋与少数民族的三次议和
【北宋与辽】: 澶州之战 【北宋与西夏】:宋夏交战 【南宋与金】: 岳飞抗金
澶渊之盟 宋夏议和 宋金议和
澶渊之盟
1.宋辽约为兄弟之国, 辽军撤回。 2.宋给辽岁币。
宋夏议和
1.元昊向宋朝称臣, 2.宋给西夏岁币。
“宋金议和”
1.南宋向金称臣 2.并给金岁币。 3.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 一线划定分界线。
各民族政权之间时战时和 “战”是民族内部的兄弟之争,促进民族交融,最终走向“和”。
政治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方面
军事 中央
地方
目的
防止 武将 专权
削弱 宰相 权力
加强 对地方 的控制
措施
①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 ②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 ③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影响
作用
加强了对军队的控制,但削弱
西夏 辽
北宋
1127金灭北宋
1227灭西夏
西夏 金 1234年灭金
南宋
1276年灭南宋
元
辽宋夏金元的更替
政治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元朝的行政制度
1.中央:中书省(行政)、枢密院(军事) 御史台(监察)、宣政院(宗教)
2.地方: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行省之下设置:路、府、州、县
3.台湾:澎湖巡检司 西藏: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归宣政院管辖)
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小结
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统治者强化中央集权,采取 重文轻武的治国政策。与此同时,周边民族先后建立了辽、西夏、 金等政权,与宋朝并立。北宋灭亡后,南宋占据江南,与金朝形成
南北对峙的局面民。两族宋时交期,融各、民族趋之间向在更统大一范围内交融,社会
部编人教版七下历史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复习课件(共33张PPT)
过于示弱
影响
评价②
另一方面议和是双方实力均衡的
产物,议和避免了战争,促进了
双方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民族交
融,有利于中华民族发展
宋夏和约
内容 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影响 宋夏边境贸易兴旺。
金与南宋的对峙
内容
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 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 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影响
①辽 ②西夏 ③南宋 ④北宋 ⑤金 A ①②③⑤ B ②③⑤ C ①③⑤
D②③④⑤
C 3.在抵抗元朝统一过程中的英雄人物是( )
A.岳飞 B. 关羽 C.文天祥 D.韩世忠
4.元朝时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的中枢机
B 构是( )
A.行中书省 B.中书省 C.御史大夫 D.尚书省
5.“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这反映出元朝在行
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宋金议和
内容
评价
评价①
宋金议和是南宋以屈辱
的条件换来的和平,加
重了人民的负担
影响
评价②
双方和议以后,形成南北对峙局
面,有利于和平局面的出现,和
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也
促进了民族交融。
B 1.以盟约的方式达成和解是解决纷争的方式之一。结束宋辽之
间战争状态的盟约是( ) A.绍兴和议 B.澶渊之盟 C.宋辽协议 D.雁门关协议
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1 民族政权并立 2 经济重心的南移 3 万千气象的社会风貌 4 灿烂的宋元文化
民族政权并立
辽宋夏金并立→元统一
战: 澶渊之战 宋夏战争 宋金战争
和: 澶渊之盟 宋夏和约 宋金议和
辽宋夏金并立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知识点复习提纲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一、两宋时期(一)北宋(960年——1127年)1、北宋的建立:建立者:赵匡胤(宋太祖)时间:960年过程: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都城:开封(东京、汴梁、汴州)2、北宋的统一方针:先南后北的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3、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军事上:(杯酒释兵权;目的是消除武将专权的积弊)a.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b. 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c. 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2)中央:(目的是削弱宰相的权力)a. 在宰相之下又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b. 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3)地方:(目的是加强对地方的控制)a. 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b. 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c. 在各州府设立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d. 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e. 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4)意义: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4、重文轻武政策:1) 目的: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2) 措施:a. 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b. 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形成文臣统兵的格局3) 科举制的发展与影响:发展:宋初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4) 重文轻武的影响:a. 积极性:①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②促进宋朝科技、文化的发展;③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b. 消极性:①文臣掌兵,导致军队战斗力薄弱;②官吏冗余,人浮于事导致办事效率下降;③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5、北宋的灭亡:时间:1127年过程: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靖康之耻:又称靖康之乱、靖康之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梳理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梳理一、单元课程结构1.单元地位这一时期从北宋建立开始,至元朝灭亡结束。
与北宋同时,在东北有契丹族建立的辽,在西北有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女真族建立的金朝,先后灭掉了辽和北宋,随后形成了金与南宋的对峙局面,至蒙古灭金,建立元朝,继而灭南宋,统一了中国。
无论是辽、宋、夏、金时期的政权并立,还是元朝这个由少数民族贵族建立的统一王朝,中华民族在这一时期都在进一步交融与发展,社会经济与科技文化更取得了很大成就。
2.单元主题本单元主题“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在民族关系方面:多个民族政权并立,民族政权之间有战有和,民族交融得到进一步发展,少数民族政权统一全国。
在社会变化方面包括:经济重心南移,商业贸易繁荣,繁华的都市生活,多彩的文学艺术(宋词、元曲流行),极盛的传统科技(中国古代科技的典范和高峰,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发达的中外交通。
二、单元知识梳理1.课标解析《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新增“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一是有利于学生理解宋朝经济繁荣而综合国力不强,总屈服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原因;二是有利于学生理解中国文官制度的渊源和重文轻武的民族性格的形成。
)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了解女真族的崛起,知道岳飞抗金的事迹和南宋偏安。
(新增“知道岳飞抗金的事迹和南宋偏安”。
一是因为“岳飞抗金的事迹”在民间影响较大,符合“学习内容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课程设计思路;二是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知道宋元时期商业贸易的繁荣;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宋元时期是商业贸易的繁荣时期,宋朝更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所以课文着重介绍宋朝“商业贸易的繁荣”,要求“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突出强调了中国经济重心南移这一重要历史现象。
)知道成吉思汗的崛起以及蒙古军灭亡夏、金和南宋;知道元朝的统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梳理一、单元课程结构1.单元地位这一时期从北宋建立开始,至元朝灭亡结束。
与北宋同时,在东北有契丹族建立的辽,在西北有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女真族建立的金朝,先后灭掉了辽和北宋,随后形成了金与南宋的对峙局面,至蒙古灭金,建立元朝,继而灭南宋,统一了中国。
无论是辽、宋、夏、金时期的政权并立,还是元朝这个由少数民族贵族建立的统一王朝,中华民族在这一时期都在进一步交融与发展,社会经济与科技文化更取得了很大成就。
2.单元主题本单元主题“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在民族关系方面:多个民族政权并立,民族政权之间有战有和,民族交融得到进一步发展,少数民族政权统一全国。
在社会变化方面包括:经济重心南移,商业贸易繁荣,繁华的都市生活,多彩的文学艺术(宋词、元曲流行),极盛的传统科技(中国古代科技的典范和高峰,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发达的中外交通。
二、单元知识梳理1.课标解析《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新增“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一是有利于学生理解宋朝经济繁荣而综合国力不强,总屈服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原因;二是有利于学生理解中国文官制度的渊源和重文轻武的民族性格的形成。
)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了解女真族的崛起,知道岳飞抗金的事迹和南宋偏安。
(新增“知道岳飞抗金的事迹和南宋偏安”。
一是因为“岳飞抗金的事迹”在民间影响较大,符合“学习内容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课程设计思路;二是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知道宋元时期商业贸易的繁荣;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宋元时期是商业贸易的繁荣时期,宋朝更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所以课文着重介绍宋朝“商业贸易的繁荣”,要求“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突出强调了中国经济重心南移这一重要历史现象。
)知道成吉思汗的崛起以及蒙古军灭亡夏、金和南宋;知道元朝的统一。
通过宣政院管辖西藏,知道西藏在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的流行。
通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以及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元朝都市生活以及元曲”主要出于“使学习内容更加贴近生活”,也有利于学生整体认识宋元时期的历史面貌。
)2.知识梳理本单元在课程安排上共有八课:第6课北宋的政治,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第11课元朝的统治,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本单元时序与主题并行,从时序的先后关系看,第6课、第7课、第8课、第10课、第11课以政治演变为主:北宋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与此同时,周边民族的相继崛起形成了民族政权并立的格局。
女真族建立的金朝灭辽和北宋,与南宋对峙,蒙古族建立的元朝结束了长期割裂局面,重建了统一国家。
第9课、第12课、第13课分别是经济文化、生活、科技与中外交通等。
两宋时期经济蓬勃发展,城市和贸易空前繁荣,四大发明技术的成熟对人类文明进步有重大意义。
三、单元教学建议对于本单元的教学建议做好三点:1.理清课文结构、优化教学设计;2.明确课文主线、突破教学重难;3.立足课本材料、培养学科素养。
下面以每一课的具体情况加以说明。
1.理清课文结构、优化教学设计。
第6课两个子目分别是: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的政策。
宋代加强中央集权是本课的核心,重文轻武既是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延伸,也是其结果。
在教学中要理解重文轻武与中央集权强化的关系。
第7课包括三个子目: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它们共同反映了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状况。
其中第一子目介绍了并立政权的出现,第二、三子目反映了北宋与辽、夏政权之间的和与战。
第8课包括三个子目:女真族的崛起、金灭辽及北宋、南宋的偏安。
学习本课内容,首先要了解金的发展及其与辽、宋的关系。
两宋时期是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和民族交融的重要时期。
一方面民族政权并存,另一方面,多个民族政权和战。
第9课有三个子目: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商业贸易的繁荣。
三个子目之间是并列关系,同时三部分内容之间联系密切:农业和手工业发展推动商业繁荣,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全面发展直接导致了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本课教学中采用总—分—总的结构,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是为什么两宋时期的经济发展和变化最终促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第10课有三个子目: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蒙古灭西夏与金、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三个子目之间是时间先后关系,内容之间有因果相联。
教学中建议结合地图,理清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史。
第11课有三个子目:元朝疆域和民族融合、行省制度、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三个子目之间是相承关系。
元朝拥有辽阔的疆域,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不断发展与融合,为了维护统治,元朝推行行省制度,对边疆地区因地制宜进行治理,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第12课有三个子目:繁华的都市生活、宋词和元曲、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在教学中建议将三个子目分为都市生活和文化繁荣两大部分,理清之间的内在联系。
都市生活推动着文化繁荣,文化繁荣又反映了社会生活和时代风貌,两方面之间相互关联,又互相促进。
两方面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经济的发展。
第13课有三个子目: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发达的中外交通。
分为两个方面: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和发达的中外交通。
在教学这部分时注意联系宋元时期的经济发展、民族交融以及对外交流,尤其是宋元时期的经济继续发展,仍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科技文化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2.明确课文主线、突破教学重难。
第6课包括北宋的建立、统一,中央集权的强化、重文轻武的政策。
重点难点是强化中央集权和重文轻武政策。
在教学中先理清北宋建立和统一的时序,保证历史的完整性,也为突破重点难点作铺垫。
然后,从控制兵权、分散和削弱相权、分散和削弱地方州县长官的权力三个方面叙述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对重文轻武政策,分别从轻武和重文两个方面展开。
第7课的主线是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要理清北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征。
学习重难点: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
北宋时期,中原汉族政权与辽、夏政权并立,虽然战争频繁,但最终以相互妥协而告终,并且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局面,民族交融得到进一步发展。
第8课的主线是金的发展壮大及与两宋的关系。
重难点包括:女真族的崛起、金灭辽及北宋、南宋的偏安。
本课教学中,分两条线,一是金发展的时序线,这是明线,二是金与辽与两宋的关系,有民族交融这条暗线。
第9课学主线宋代经济的发展。
重难点包括: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商业贸易的繁荣,建议采用表格梳理法,列举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成就。
第10课主线是蒙古族的兴起与发展。
重难点包括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在教学中用图示法或时序法,了解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元朝建立和统一全国的过程。
第11课主线是元朝的统治,重点是民族融合、行省制度和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元朝时期的民族融合着重各民族杂居相处,逐渐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行省制度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下的地方行政制度,要强调行省设置和作用。
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着重因地制宜的管理方式,以对澎湖和琉球及西藏地区管理为例加以说明。
第12课的主线是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和文化。
重点是都市生活、宋词、元曲、《资治通鉴》。
建议在教学中选择北宋时开封、南宋时临安、和元朝时的大都作为代表,了解市民生活和及传统节日与习俗。
通过宋词、元曲的代表作品,了解宋词、元曲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第13课主线是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重难点包括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发达的中外交通。
在教学中注意四大发明都属于技术成就,而不是科学理论成就。
通过四大发明不同的利用方式,认识到科技利用方式的重要性。
3.立足课本材料、启发学科素养。
统编教材设计了大量的插图,配备了许多辅助性栏目,为教和学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平台。
在第6课的教学中,通过材料研读,从通判的职权和作用、武将的地位,使学生从中提取信息,培养史证意识在第7课的教学中,出示《北宋形势图(1111年)》让学生根据课文标注政权名称、建立时间、都城、建立者。
观察西夏文字与货币等图片,认识契丹族与党项族通过学习中原汉族文化,推动了本民族的发展。
在第8课的教学中,观察图片《女真人像》人物的服装、形象、配饰、武器等,提练信息,了解女真族生活。
比较《金、南宋、西夏对峙图(1142年)》和《北宋形势图(1111年)》,直观了解金灭辽及北宋、南宋的偏安的史实。
通过岳飞像和人物扫描,知道岳飞的事迹,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在第9课的教学中,结合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观察图中信息,感受宋代都市的繁华和市场的繁荣。
结合《宋代海外贸易图》思考宋代海路发达的原因,观察《货郎图》《北宋纸币铜板拓片》《南宋纸币“会子”铜板拓片》《世界上最早的商标广告》,了解宋代的商业水平,培养史证意识。
在第10课的教学中,利用《金、南宋、西夏对峙图(1142年)》结合教材找出蒙古兴起的区域,结合成吉思汗像和“相关史事”获取成吉思汗对蒙古和中华民族的贡献。
利用《知识拓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文天祥抗元行动。
在第11课的教学中,通过《元朝疆域图(1330年)》寻找琉球、澎湖、西藏的地理位置及位置特征,找出这些地区的管理及与其他地区的管理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原因,理解元朝因地制宜的管理方式。
在第12课的教学中,通过相关史事、宋代蹴鞠铜镜,假设一位东京的市民,体验都市的繁华和市民的生活。
通过元墓出土的杂剧陶俑、关汉卿像、“相关史事”,了解元朝戏剧的发达。
在第13课的教学中,教学通过“泥活字版”比较活字印刷术与雕版印刷术,理解“活”字。
通过材料研读、火器及相关史事等,感知指南针、火药使航海领域和军事领域发生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