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义”与“利”

大学生的“义”与“利”
大学生的“义”与“利”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01600278.html,

大学生的“义”与“利”

作者:于潜驰

来源:《职业时空》2012年第08期

摘要:“义”指的是对公利和他人利益以及精神需要的重视,“利”则是指个人合理的物质利益。由于二者在内涵上的相对和互补,义利冲突问题是每个大学生人生道路上不可避免的问题。将“义”和“利”与大学生的价值进行比较就会发现,重义轻利的价值观才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坚持的。

关键词:大学生;义利冲突;解决

义与利是人生道路上不可避免的问题。大学生虽然身处象牙塔,但也都不可避免地置身于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中,总会遇到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集体利益、社会利益或者是道德要求之间出现矛盾的情况。要解决这个矛盾,首先应该弄清楚“义”与“利”的真实内涵,寻找义利之间发生冲突的原因,从而正确解决义利冲突问题。

一、大学生的“义”

(一)“义”之释义

张岱年先生对于“义”的解释是:义即为当然,亦即行为的制裁。然义之标准何在?何者为应当,何者为不应当?关于此点,有对立的两说。一说认为应当之标准即人民之大利或人群之公利。凡有利于大多数人民之行为,即应当的;反之即为不应当的。此即墨家之学说。一说认为应当之标准在于人之所以为人者的行为,即应当的;反之即不应当的。此为儒家之学说。[1]且不论张岱年先生对于将“义”的不同内涵归于不同流派的观点是否得到一致同意,但他对于“义”的解释是比较全面的。即“义”一方面指公利,也就是对集体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以及他人利益的重视;另一方面则是指对个人的道德修养,也可以理解为精神需要的重视。

(二)义的价值

1.满足大学生的物质需要。“义”是与“利”对应的,讲到“义”,就是排除了个人私利。“义”的价值,一方面体现在它对于人生物质需要的满足上。从这个层面来说,人之所以要讲“义”,其根本上也是为了满足“利”的要求。在我国,每一个从事正当职业的人,其工作的首要目的肯定都是为了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些人在工作的同时其实也是在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是在为国家的整体利益而努力奋斗。可以看到,一个人只有努力工作即只有为社会、集体利益做出贡献才能取得报酬,才能实现自身的利益要求。讲求“义”还包括对自身修养的提高,只有提高自身的修养和能力,才能胜任更高要求的工作,获得更多的报酬,更好地满足自身需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