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合集下载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精选五篇)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精选五篇)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精选五篇)第一篇: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大象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植物角里的科学《植物角里的科学问题》教学目标:1、能对现象的原因、条件、过程和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借助资料完善自己的猜想。

2、会从众多的问题中选出科学问题,能通过查阅资料丰富自己的猜想。

3、乐于接受他人的观点,学会借助他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学习。

教学重点:1、借助他人的资料丰富自己的猜想,但又不迷信权威。

2、通过各种方法选出科学问题。

教学难点:选出科学问题。

教具准备:几盆身子倾斜的花草,资料卡,图片,关于植物的书籍,准备好资料本。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观察与提问在每组桌子上放置一盆倾斜的凤仙花,斜向南方。

师:不知道什么时候,窗台边上的凤仙花,都悄悄的把头探向了窗外。

它们倾斜着身子,好像被窗外的某种力量所吸引。

有标记的这里向着南方。

你们能找到答案吗?学生思索,可以有少部分的学生回答。

师: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现象?比如路边的哪棵树、盆景、向日葵(教师出示照片)。

对于这些现象,我们有哪些认识和疑惑?请同学们交流。

二、猜想与假设师:谁有这么大的魅力,让花草为之倾倒?请同学对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条件、过程进行猜想。

学生讨论后交流。

教师记录学生的猜想。

师:要找到真正的答案,我们很有必要要借助他人的研究成果,帮助我们作出更全面的猜想。

比如科学家的研究、学者的报告,书上的资料等。

三、分析与总结师:这么多猜想,究竟真正的答案是什么呢?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分析大家作出的各种猜想,对于明显不符合实际的猜想,我们应及时排除,以确保更具有价值的假设能得以研究。

这样获得的问题,才更可能是一个科学问题。

(板书《植物角里的科学问题》)师:哪个假设最不可能成立呢?说说理由。

请同学说出判断的方法和结果。

比如,“不可能是风刮斜的。

因为这几天没有大风;另外,窗户晚上还关着,没有北风吹过来。

”我们可以通过报纸查天气预报,还可以实地观察。

2024年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2.4 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教案)

2024年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2.4 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教案)

1.我们知道云是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或凝华成的小冰晶。

可是形成云的水蒸气是从哪里来的?
不光江河湖泊里的水能蒸发变成水蒸气,冰川上的冰雪也可以直接升华变成水蒸气。

地球上水的年总蒸发量大约是505000km,其中434000km来自海洋。

2.海洋和陆地上江河湖泊中的水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3. 云是从哪里来的呢?
4. 水蒸气是从哪里来的?
完成任务。

用箭头标出水蒸气是从哪里来的。

1、通过一步一步地“追根溯源”,你有什么发现?
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1.小组合作,用概念图的方式表示地球上水的循环过程。

每标一个箭头,都说一说这个过程中水的状态有没有变化,对环境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2.汇报、交流、总结
(1)海上内循环:就是海洋面上的水蒸发成水汽,进入大气后在海洋上空凝结,形成降水,又降到海面。

大象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全册

大象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全册

大象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1、实验器材:花盆、土、小麦种子、灯泡、水杯、水。

2、实验材料:实验记录表、实验指导书。

教学时间: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计划,确定实验方案。

2、组织学生分组,分工合作,完成实验方案的准备工作。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二课时21、学生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记录。

教师应该在实验过程中及时指导学生,引导他们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帮助他们分析实验结果。

2、学生根据实验记录,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科学结论。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帮助他们得出科学结论,并与同学们分享。

第三课时31、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提出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植物的向光性和向水性。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想法。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帮助他们深入探究问题。

第四课时41、学生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的实验结果和研究成果。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汇报中突出实验的重点和科学结论。

2、学生总结本次实验的经验和教训,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总结本次实验的经验和教训,帮助他们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教师准备:在课前一周,教师使用一次性塑料杯播种大豆,选择了长势基本一致的大豆苗约50-60株(每位学生一株),并准备好教学课件。

小组准备:每个小组准备探究记录本、4张标签纸、4只纸盒和1只水壶。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研究1、谈话:教师通过谈话,引导学生思考植物角植物产生变化的原因,并提出研究问题。

2、提问: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验证猜想。

第二课时一、设计实验1、谈话: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猜想。

2、小组讨论:各小组讨论研究问题、实验方案、涉及因素、控制变量等,并制定实验方案。

3、交流实验方案:各小组向全班汇报实验方案。

4、全班共同分析:教师引导全班分析各小组的实验方案,并提出建议。

2024年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3.2 太阳系 (教案)

2024年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3.2 太阳系 (教案)

(16颗卫星),也是太阳系中仅次于金星的第二大亮星,大红斑是它重要的标志。

(6)土星
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环绕着其赤道的巨大光环,看上去就像戴着一顶漂亮的大草帽。

(7)天王星
天王星呈现蓝绿色,体积很大,是地球的65倍,仅次于木星和土星,在太阳系位居第三,和土星一样,也有美丽的光环。

(8)海王星
表面有荧荧的淡蓝色光,呈扁球形,大气中主要含有氢。

离太阳太远,表面温度很低,通常在零下200摄氏度以下。

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海王星有8颗卫星。

三、太阳系八颗行星数据表
海王星:足球大小
4.按照此种办法,把“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缩小成适当大小。

制作太阳系模型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大象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学设计

大象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学设计

大象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植物角里的科学《植物角里的科学问题》教学目标:1、能对现象的原因、条件、过程和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借助资料完善自己的猜想。

2、会从众多的问题中选出科学问题,能通过查阅资料丰富自己的猜想。

3、乐于接受他人的观点,学会借助他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学习。

教学重点:1、借助他人的资料丰富自己的猜想,但又不迷信权威。

2、通过各种方法选出科学问题。

教学难点:选出科学问题。

教具准备:几盆身子倾斜的花草,资料卡,图片,关于植物的书籍,准备好资料本。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观察与提问在每组桌子上放置一盆倾斜的凤仙花,斜向南方。

师:不知道什么时候,窗台边上的凤仙花,都悄悄的把头探向了窗外。

它们倾斜着身子,好像被窗外的某种力量所吸引。

有标记的这里向着南方。

你们能找到答案吗?学生思索,可以有少部分的学生回答。

师: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现象?比如路边的哪棵树、盆景、向日葵(教师出示照片)。

对于这些现象,我们有哪些认识和疑惑?请同学们交流。

二、猜想与假设师:谁有这么大的魅力,让花草为之倾倒?请同学对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条件、过程进行猜想。

学生讨论后交流。

教师记录学生的猜想。

师:要找到真正的答案,我们很有必要要借助他人的研究成果,帮助我们作出更全面的猜想。

比如科学家的研究、学者的报告,书上的资料等。

三、分析与总结师:这么多猜想,究竟真正的答案是什么呢?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分析大家作出的各种猜想,对于明显不符合实际的猜想,我们应及时排除,以确保更具有价值的假设能得以研究。

这样获得的问题,才更可能是一个科学问题。

(板书《植物角里的科学问题》)师:哪个假设最不可能成立呢?说说理由。

请同学说出判断的方法和结果。

比如,“不可能是风刮斜的。

因为这几天没有大风;另外,窗户晚上还关着,没有北风吹过来。

”我们可以通过报纸查天气预报,还可以实地观察。

记录学生最后留下的科学问题。

师:我们不能对所有的猜想都进行探究,因为时间、能力、条件等都是有限的,怎么办呢?我们常常借助他人的研究成果来帮助我们作出更全面的猜想;同时又要对这些猜想进行选择,可以用观察、访问、分析等方法选出可能成立的假设,选出科学的问题后,再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大象的基本知识,包括外貌特征、生活习性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感受大象的伟大和保护大象的意义,培养学生爱护动物、关注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大象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大象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大象的兴趣,让学生猜测大象的特点。

2. 观察大象(10分钟)给学生分发大象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大象的外貌特征,包括它的体型、鼻子、牙齿等。

3. 学习大象知识(15分钟)通过讲解、问答等方式,向学生介绍大象的特点。

比如,大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体型庞大,身高可达3到4米,重量可达6到7吨等。

4. 实验:大象的鼻子(20分钟)将一瓶水漂浮在水面上,然后教师让学生用鼻子一吹,看看水漂会不会移动。

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5. 实验结果分析及小结(10分钟)通过讨论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认识到大象的鼻子是非常灵巧的工具,可以用来吹风、倒水、拿东西等。

6. 学习大象的生活习性(15分钟)通过图片、PPT等形式,向学生展示大象的生活习性,如大象是群居动物,它们一般会组成由雌性和幼象组成的群体等。

7. 总结与延伸(10分钟)通过让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进行小结,然后提出保护大象的意义,并展示一些大象保护活动的图片。

8. 课堂练习(5分钟)让学生完成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大象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板书设计大象外貌特征:- 体型庞大,身高可达3到4米,重量可达6到7吨- 长鼻子,可以用来吹风、倒水、拿东西等生活习性:- 群居动物,由雌性和幼象组成的群体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大象、实验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大象的兴趣,并让学生了解到大象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等知识。

实验环节能够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大象的鼻子的功能。

大象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优质教案全册

大象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优质教案全册

大象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优质教案全册大象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大象版科学主要以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作为教材的主线,根据探究过程依次分为“观察与提问”、“猜想与假设”、“计划与组织”、“事实与证据”、“分析与结论”、“表达与交流”等六组,称为“探究过程能力”,在强调培养能力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探究活动的选择上,注意活动的趣味性,促使学生动手动脑、亲身实践;强调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开设“问题银行”,使学生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培养学生大胆想象的科学品质;配有“小科学家记录本”,培养学生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在表现形式上,充分考虑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规律,利用游戏、卡通、故事、童话、谜语、诗歌、连环画、科幻作品等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的热情。

特别是重视渗透环境教育的思想,使学生从小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六年级上册包括五个单元的研究内容。

第一单元:植物角里的科学;第二单元:让生活充满阳光;第三单元:大家动手做乐器;第四单元:登上健康快车;第五单元:我们所经历的科学探究过程。

二、教学目标以造就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讨为主的研究举动,造就他们的好奇心和探讨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讨解决题目的战略,为他们终身的研究和生活打好基础。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2、了解科学探讨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讨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讨的兴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题目、想题目;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研究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本人的解释,研究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本人的假设。

2024年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2.1 雾和云 (教案)

2024年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2.1 雾和云 (教案)
大象版 六年级上册 《循环的水》单元 1.雾和云 教学设计
单元
《循环的水》
课题
2.1雾和云
课时
1
核心 概念
10.地球系统
学习内容及要求
10.1 天气和气候
10.1.1 知道雨、雪、雾等天气现象的成因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1.了解雾和云形成的原因。
2.设计“雾的形成过程”模拟实验
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探究雾的形成实验,能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用科学语言、流程图等方式记录并整理实验信息,描述雾和云的形成原因。
2.整理信息
可以运用分类整理的方法或者流程图的方式,整理出实验现象和结果。
3.汇报、交流、总结
得出结论:
地球上的水在太阳光照射下,不断从水面、陆地和植物表面蒸发、蒸腾,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就会凝结成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聚集在一起,飘浮在空气中,就形成了雾。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形成证据,并按对应关系将自己的假设和证据进行交流和解释,最后总结得出结论。
三、实验探究(预设15分钟)
实验提示和安全提示
1.准备实验器材
2.组内分工合作进行实验
3.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及时做实验记录。
4.实验时注意安全。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实验操作。
通过动手做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学会合作的意识。
四、处理信息、得出结论(预设10分钟)

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一课:大象是怎样的动物?教学目标:1. 了解大象的外貌特征。

2. 认识大象的生活习性。

3. 能够描述大象的特点。

教学重点:1. 大象的外貌特征。

2. 大象的生活习性。

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大象图片。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大象的图片,让学生观察。

2. 引导学生说出大象的特征。

3. 引出本课的主题:大象是怎样的动物?Step 2: 学习大象的外貌特征1. 教师使用PPT展示大象的外貌特征,并逐一讲解。

2. 学生观察图片,积极参与讨论。

3. 教师带领学生合并信息,总结大象的外貌特征。

Step 3: 学习大象的生活习性1. 教师使用PPT展示大象的生活习性,并解释每个习性的意义。

2. 学生观察图片,积极参与讨论。

3. 教师带领学生合并信息,总结大象的生活习性。

Step 4: 操练与巩固1.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大象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

2. 教师引导学生就扮演的角色进行对话交流,巩固所学内容。

第二课:大象的食物和栖息地教学目标:1. 了解大象的食物来源。

2. 掌握大象的栖息地和分布区域。

3. 能够描述大象的饮食习性和生存环境。

教学重点:1. 大象的食物来源。

2. 大象的栖息地和分布区域。

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大象分布地图。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丰富多样的食物图片,让学生观察。

2. 引导学生说出大象可能会吃的食物,并进行分类。

3. 引出本课的主题:大象的食物和栖息地。

Step 2: 学习大象的食物来源1. 教师使用PPT展示大象的食物来源,并逐一讲解。

2. 学生观察图片,积极参与讨论。

3. 教师带领学生合并信息,总结大象的饮食习性。

Step 3: 学习大象的栖息地和分布区域1. 教师使用PPT展示大象的栖息地和分布区域,并解释每个地区的特点。

2. 学生观察地图,积极参与讨论。

3. 教师带领学生合并信息,总结大象的栖息地和分布区域。

2024年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准备单元 水滑梯的秘密 (教案)

2024年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准备单元  水滑梯的秘密 (教案)

A.我滑的比你远,因为我比你重多了
B.因为你的水滑梯高,所以你比我滑的远
C.以上都对
2.研究“小车在地面的滑行距离与小车重量的关系”时,每种实验重复做3次的目的是()。

A.提升我们的动手能力
B.与课本保持一致
C.减小误差
3.右图是木盒在地面滑行距离与木盒
重量的关系数据统计图,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木盒在地面滑行的距离与木盒的重量无关
B.木盒在地面滑行的距离与木盒的重量有关
C.“木盒+4个螺母”滑行距离一定最近
二、判断题
1.在比较最后的实验结果时,需要考虑实验误差的影响。

( )
2.物体越重,下坡后在地面滑行越远。

( )。

大象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大象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大象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目录第一单元第1课《植物角里的科学问题》 (2)第一单元第2课《在实验中探秘》 (6)第一单元第3课《研究仍在继续》 (10)第二单元第1课《让生活充满阳光》 (12)第二单元第2课《探寻光的路线》 (15)第二单元第3课《把光请进来》 (19)第二单元第4课《我的“阳光小屋”》 (22)第三单元第1课《奇思妙想—设计篇》 (27)第三单元第2课《心灵手巧—制作篇》 (30)第三单元第3课《精彩纷呈—展示篇》 (34)第四单元第1课《我给健康下“定义”》 (37)第四单元第2课《登上健康快车》 (42)第四单元第3课《健康大本营》 (46)第五单元第1课《案例分析:对蚯蚓的探究》 (49)第五单元第2课《难忘的科探究过程》 (53)第一单元第1课《植物角里的科学问题》1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观察植物的外形,并将观察结果和它们的生活环境建立联系。

(二)探究能力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2.培养学生大胆地进行有根据的猜想与假设的能力;3.培养学生尊重他人观点,理解人和人的思维和想法是各不相同的,要尊重这种不同的存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喜欢大胆想象。

2学情分析对于刚刚进入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在自己日常生活中对于植物长歪的现象也或多或少的见到过,至于长歪的原因很少有学生进行过深入思考,仅仅是知其然,但却并不知其所以然。

最多就是极少数学生曾经问过他人、或简单查找过相关资料;亲自动手实验进行植物长歪的过程种植研究、分析获得长歪的原因的学生是没有的。

同时,学生经过前面近三年科学学科的学习,对于科学探究的过程基本经历过,但还没有梳理、总结过。

本单元就是要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完整经历一次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当然本节课只能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的前几个主要步骤。

3重点难点总结科学探究过程的一般步骤;植物长歪原因的猜想(既要大胆又要有一定的依据),对猜想结果的分析、筛选。

2024年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4.2 动物的遗传和变异 (教案)

2024年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4.2 动物的遗传和变异 (教案)

1.课前,我们都观察、比较了身边动物的亲代和子代,请描述它们有哪些异同。

例如:2.分小组对猫、天鹅、狮子、海龟等进行调查并汇报提示:尚未成熟的动物个体通常具有个头小、声音尖细等特征,这是生长发育的问题。

3.继续观察、比较四组动物,描述子代和子代之间特征上有什么相同和差异。

查阅资料,向同学介绍更多有意思的动物特征异同的案例。

得出结论。

例如:动物子代与亲代非常相似,但也有一些细微的不同,这是遗传和变异共同作用的结果。

1.为小动物找找“家人”,描述它们与“家人”的相似之处。

左上第一只是沙皮犬,毛色土黄,毛皮皱皱的,头大眼小,它的“家人”是左下第一只。

右上第一只是爱斯基摩犬,毛色黑白相间,耳朵三角形,保持直立,它的“家人”是下面中间一只。

上面中间是金毛寻回犬,毛色白黄相间,大耳下垂,性格温驯,它的“家人”是右下第一只2.下图中,中间鹭鸟的周围有七只鹭鸟。

找一找,哪一只可能与中间鹭鸟存在后代或亲代的关系?说一说我们的理由。

①不可能。

因为嘴尖是黑色的.②不可能。

其性状特征均不符合。

③可能。

其性状均符合。

④不可能。

其性状均不符合。

3.给蝴蝶找找“家人”,描述它们与“家人”的相似之处。

右上:橘凤蝶,翅底色黑褐色,翅脉黑色,各翅室内具长短不一的黄白色斑。

前翅中室具 4 条近乎平行的黄色线纹,后翅臀区具一枚橘红色的圆斑,内具一个黑点。

后翅具一对细长的尾突。

它与左边第二幅图中的蝴蝶是一家。

右中:丝带凤蝶,雄蝶翅底色为白色,前翅具黑色斑纹;雌蝶翅底色为黑色,具黄褐色和黄色的斑带,后翅背面中域具一列红色斑带,其外侧具蓝色斑纹。

后翅具一对非常细长尾突。

它与左边第三幅图中的蝴蝶是一家。

右下:金凤蝶,背面底色黑褐色,翅脉黑色,翅室具黄斑;前翅背面基部呈暗黄色,亚外缘为黑色,内具一翅列小黄斑;后翅背面亚外缘区具黑宽边,内侧具灰蓝色斑列,外侧具黄斑列,臀区具一橘红色圆斑,后翅具一对细长的尾突。

它与左边第一幅图中的蝴蝶是一家。

连线如下: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2024年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5.1我家的水电气暖 (教案)

2024年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5.1我家的水电气暖 (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了解供水系统是由几个不同部分组成的整体。
科学思维:通过对家庭住宅的观察,知道家庭住宅是一个由不同的建筑结构及供水、供电、供气、供暖、采光等多个系统组成的整体。
(出示自来水厂到千家万户中水龙头的图片)
提问: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知道自来水是由自来水厂汲取江河湖泊中的水或者地下水,经过沉淀、过滤、消毒等工艺流程处理后,通过供水管道系统输送到各个用户,供人们使用的。在我们的家庭中,哪些房间用到了自来水?
厨房和卫生间……
用学生熟悉的自来水引入新课,初步感受自来水系统。
四通(三通)——引出分水管
水龙头——开关水流
2.总阀门、水表、管道,以及水龙头、花酒等各部分组成了家庭住宅的供水系统。
什么是系统?
系统是由几个不同部分组成的整体。各个部分既有自己的功能,又有着共同的任务。
3.我们家的住宅还有哪些系统?它们分别是由哪些部分组成?
(1)建筑结构系统:卧室、厨房、卫生间、客厅……
大象版 六年级上册 《我爱我家》单元 1 我家的水电气暖 教学设计
单元
《我爱我家》
课题
5.1 我家的水电气暖
课时
1
核心 概念
12.技术、工程与社会
学习内容及要求Leabharlann 12.1技术与工程创造了人造物,技术的核心是发明,工程的核心是建造。
12.1.2 知道工程以科学和技术为基础,知道工程通常由多个系统组成;知道中国主要的大科学工程。
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大象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大象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大象版教案标题:探索大象的奥秘教学目标:1. 了解大象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培养学生对动物保护的意识。

2. 发展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3. 提高学生的科学知识水平,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1. 大象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2. 大象的生理特点和行为习性。

教学难点:1. 如何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2. 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教学准备:1. 大象的图片、视频资料。

2. 实验器材和材料:如玻璃瓶、水、小石子等。

3. 课堂布置: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展示大象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大象的好奇和兴趣,提出问题:“你知道大象是怎样生活的吗?”二、探究1. 学生分组,自行查找大象的相关资料,了解大象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利用玻璃瓶、水和小石子模拟大象的鼻子吸水,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水是如何通过大象的鼻子吸入的。

3. 学生观察大象的行为视频,记录大象的生理特点和行为习性。

三、总结学生汇报他们的调研成果和实验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对大象的了解进行概括和归纳。

四、拓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如何保护大象,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大象的文章,或制作一份关于大象的海报。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大象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还培养了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实验能力。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和总结能力,激发了对动物保护的意识。

2024年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4.4 追根溯源 (教案)

2024年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4.4 追根溯源 (教案)

2.比较、分析南方古猿—能人一直立人一智人发生了哪些变化,概括人类发展变化的过程与原因。

最明显的变化是脑容量越来越大了,从使用天然工具到学会制造工具,再到火的使用等,使用的工具越来越复杂、先进。

行走方式的变化应该是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
得出结论:
遗传使生物子代保持了亲代的特征;变异使生物产生新的特征,促进了生物的不断进化和发展。

环境变化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1.生物进化是遗传和变异共同作用的结果。

想一想,如果没有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2024年大象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二篇)

2024年大象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二篇)

2024年大象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教学目标:1.了解大象的特征和特点;2.掌握大象的生活习性和食性;3.认识大象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4.培养学生对大象的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大象的外貌与特征;2.大象的栖息地与分布;3.大象的生活习性与食性;4.大象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与重要性;5.大象的保护与保护措施。

教学过程:第一课:大象的外貌与特征(40分钟)1.引入(5分钟)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大象的外貌,让学生对大象有初步了解,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询问学生对大象的认识。

2.讲解与探究(20分钟)通过讲解和展示,介绍大象的外貌特征,如体型庞大、四肢粗壮、长鼻子等,并与学生一起观察绘制大象的简单草图。

引导学生思考大象的特点是如何适应它们的环境的。

3.小组合作(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个大象的特征,通过集体合作,找出这个特征与大象的生存和繁衍有什么关联,并向全班展示。

4.总结归纳(5分钟)引导学生总结大象的外貌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对它们的生存和繁衍的重要性。

第二课:大象的栖息地与分布(40分钟)1.引入(5分钟)通过图片展示大象的栖息地和分布地域,让学生了解大象喜欢生活在哪些环境中,并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对大象栖息地的认识。

2.讲解与探究(20分钟)讲解大象的栖息地与分布情况,如大象主要生活在非洲和亚洲的热带草原、热带雨林等地,并与学生一起查找这些地区的地理位置,并了解这些地区的气候和植被情况。

3.小组合作(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个大象栖息地的地理位置,通过合作,找出这个地理位置对大象的生存和繁衍有什么影响,并向全班展示。

4.总结归纳(5分钟)引导学生总结大象的栖息地与分布情况,以及这些地区的气候和植被对大象的重要性。

第三课:大象的生活习性与食性(40分钟)1.引入(5分钟)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大象的生活场景和食物来源,让学生了解大象的日常生活习性,并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对大象的生活习性和食性的认识。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目标1. 通过对火山爆发和地震的考察,了解火山和地震对人类的影响,并知道人类在防灾、减灾、保护生存环境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2. 通过对不同地域的典型事例调查了解,学会利用事例进行具体分析,并通过交流会谈的方式讨论并制定出防范自然灾害的安全措施。

二、教学过程1. 引入:本节课我们主要研究火山爆发和地震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希望大家认真思考。

2. 教学新知:结合教材中的图文资料,了解火山爆发和地震的基本知识以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例如:“你们知道火山爆发和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吗?”“你们知道人类为了防范自然灾害做出了哪些努力吗?”3. 探究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利用多媒体资源观看火山爆发的视频和图片,了解其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同时,通过调查了解的方式搜集有关地震的典型事例,并进行分析讨论。

教师可以在学生探究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提示,例如:“你们在考察过程中发现了哪些与火山爆发和地震有关的信息?”“你们是如何分析这些信息的?”4. 交流会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本组在探究活动中的发现和分析结果。

然后,由小组代表发言,全班共同讨论并制定防范自然灾害的安全措施。

教师可以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例如:“你们认为应该如何防范火山爆发和地震带来的危害?”“你们觉得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5. 教师总结:教师对本次教学活动进行总结评价,并给出相应的反馈和建议。

同时,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延伸,例如:“你们在本次活动中表现得非常出色,希望你们能够继续保持这种热情和积极性。

”“你们提出的防范自然灾害的安全措施非常有建设性,希望你们能够将这些建议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三、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通过实地考察和调查了解,学生们深入了解了火山爆发和地震的基本知识及其对人类的影响,并学会了如何利用事例进行具体分析。

2024年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3.5 浩瀚宇宙 (教案)

2024年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3.5 浩瀚宇宙 (教案)
态度责任:能在学习中体会到人类的好奇心和社会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激发学生对地球和宇宙的探究热情。
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关注我国及世界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
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②长征二号运载火箭于1974年11月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首次发射失败。1975年11月26日长征二号运载火箭进行第二次发射,并成功将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长征二号系列运载火箭中F型运载火箭,是我国载人飞船发射的唯一运载火箭,具有安全性高等特点,先后将我国十艘神舟号载人飞船和天宫一号空间试验室成功的送入太空预定轨道。
1.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收集整理人类探索宇宙的相关历史信息?
2.你搜集到哪些信息?
(1)我国古代杰出的天文学家
①东汉时天文学家张衡,从日、月、地球所处的不同位置,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发明制作的地动仪,可以遥测千里意外地震发生的方向,比欧洲早1700多年。
②祖冲之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天文学家,准确测出冬至出现的时刻,算出了“回归年”(地球围绕太阳公转1周称为1回归年)的长度是365.24281481日,这个数据与现代科学所测量的结果相差不到一天。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关注我国及世界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
科学思维:在教师指导下,学会利用时间轴记录法整理记录信息。
探究实践:能够查阅资料,有针对性地收集信息,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关注我国及世界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第一课:恒温动物的适应性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恒温动物;2.认识恒温动物身体的适应性;3.了解人类是恒温动物的一种。

教学重点:1.了解什么是恒温动物;2.认识恒温动物身体的适应性。

教学准备:PPT、图片、小白鼠模型、温度计、玻璃器皿、水、冰块。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展示一张大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大象的特点和习性。

2.以问题的形式导入,询问学生:“你们知道大象是什么类型的动物?”二、新课讲解(20分钟)1.引导学生认识恒温动物的概念,解释与变温动物的区别。

2.通过动物举例,介绍恒温动物的种类和特点。

3.利用图片和小白鼠模型,教授恒温动物身体的适应性,比如毛发、体温调节等。

4.向学生提问,引导他们思考恒温动物的适应性与是否受环境影响。

三、实验活动(30分钟)1.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小白鼠的身体反应,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恒温动物的适应性。

2.实验步骤:a.将两只小白鼠放置在不同温度的环境中,一只在常温下,另一只在低温中。

b.观察小白鼠的行为和身体反应,记录下来。

c.进行讨论,比较两只小白鼠在不同温度环境下的适应情况。

3.实验结果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小白鼠在低温环境中为什么会发生身体反应,并引导学生总结恒温动物的适应性。

四、课堂小结(5分钟)1.总结恒温动物的定义和特点;2.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是一种恒温动物的原因。

第二课:生物多样性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2.认识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的生物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2.认识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PPT、图片、实物样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通过图片展示各种不同的生物,让学生感受生物的多样性。

2.以问题的形式导入,询问学生:“你们知道为什么地球上有这么多不同的生物吗?”二、新课讲解(20分钟)1.引导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简要解释生物的类别和分类方法。

2024年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1.2发面的秘密 (教案)

2024年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1.2发面的秘密 (教案)
态度责任:学习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对比实验的方法,培养观察、比较、描述的能力及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用显微镜观察酵母粉中的酵母菌,知道它是一种真菌。
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通过发面的对比实验,验证酵母菌在发面过程中的作用,并学会用照片和语言文字整理实验结果,交流酵母菌发面的原理。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认识酵母菌,以及看得见的真菌---蘑菇和木耳。
科学思维:通过显微镜观察知道酵母粉里有酵母菌,并用图示或文字描述酵母菌,并知道酵母菌是一种真菌。
探究实践:通过发面的对比实验,验证酵母菌在发面过程中的作用,并学会用照片和语言文字整理实验结果,交流酵母菌发面的原理。
大象版 六年级上册 《显微镜下的世界》单元 2.发面的秘密 教学设计
单元
《显微镜下的世界》
课题
发面的秘密
课时
1
核心 概念
5.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学习内容及要求
5.3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5~6年级 初步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如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2.蘑菇是一类个体比较大的()。
A.细菌B.霉菌C.真菌
二、判断题。
1.用酵母菌发面时水温越高越好。( )
2.酵母菌、霉菌和食用菌都是真菌。( )
3.蘑菇多生长在森林里,会像植物那样进行光合作用
制造养分。( )
三、材料分析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吕相秋2015年9月1第一单元《植物角里的科学》第一课《植物角里的科学问题》教学目标:1、能对现象的原因、条件、过程和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借助资料完善自己的猜想。

2、会从众多的问题中选出科学问题,能通过查阅资料丰富自己的猜想。

3、乐于接受他人的观点,学会借助他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学习。

教学重点:1、借助他人的资料丰富自己的猜想,但又不迷信权威。

2、通过各种方法选出科学问题。

教学难点:选出科学问题。

教具准备:几盆身子倾斜的花草,资料卡,图片,关于植物的书籍,准备好资料本。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观察与提问在每组桌子上放置一盆倾斜的凤仙花,斜向南方。

师:不知道什么时候,窗台边上的凤仙花,都悄悄的把头探向了窗外。

它们倾斜着身子,好像被窗外的某种力量所吸引。

有标记的这里向着南方。

你们能找到答案吗?学生思索,可以有少部分的学生回答。

师: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现象?比如路边的哪棵树、盆景、向日葵(教师出示照片)。

对于这些现象,我们有哪些认识和疑惑?请同学们交流。

二、猜想与假设师:谁有这么大的魅力,让花草为之倾倒?请同学对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条件、过程进行猜想。

学生讨论后交流。

教师记录学生的猜想。

师:要找到真正的答案,我们很有必要要借助他人的研究成果,帮助我们作出更全面的猜想。

比如科学家的研究、学者的报告,书上的资料等。

三、分析与总结师:这么多猜想,究竟真正的答案是什么呢?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分析大家作出的各种猜想,对于明显不符合实际的猜想,我们应及时排除,以确保更具有价值的假设能得以研究。

这样获得的问题,才更可能是一个科学问题。

(板书《植物角里的科学问题》)师:哪个假设最不可能成立呢?说说理由。

请同学说出判断的方法和结果。

比如,“不可能是风刮斜的。

因为这几天没有大风;另外,窗户晚上还关着,没有北风吹过来。

”我们可以通过报纸查天气预报,还可以实地观察。

记录学生最后留下的科学问题。

师:我们不能对所有的猜想都进行探究,因为时间、能力、条件等都是有限的,怎么办呢?我们常常借助他人的研究成果来帮助我们作出更全面的猜想;同时又要对这些猜想进行选择,可以用观察、访问、分析等方法选出可能成立的假设,选出科学的问题后,再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四、计划与组织师: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有效方法之一。

我们怎么进行实验呢?请同学们讨论你们所选问题的实验思路。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

交流。

重点是思路的调整和肯定,材料的准备。

师:根据同学们的实验思路,我们可以在这节课后准备好我们的实验材料。

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一、植物的生活环境包括什么因素?生物无论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拿小麦来说,它的生长发育不仅受到阳光、温度、水、肥料、空气等生物因素的影响,还受到蚜虫、蝗虫、鼠、鸟类等生物因素的影响。

二、为什么植物也会动?高等植物不能象动物一样自由移动整体的位置,但植物体的器官(根、茎、叶、花)在空间可以产生移动,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这就是植物的运动。

高等植物的运动主要有两种类型: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1、运动方向与刺激的方向有关。

凡运动方向朝向刺激一方的为正向性,背向刺激一方的为负向性。

多发生在根和茎部。

向性运动的种类与刺激的种类有关。

光、重力、水分和化学物质均可引起向性运动,分别称作向光性、向重力性、向水性和向化性。

受到刺激的一侧与另一侧的生长速度不同而发生弯曲,所以向性运动只发生在正在生长的区域。

切去生长区域或停止生长的部位都不会有向性运动。

2、为什么含羞草受到刺激会后叶子会合上?感性运动的定义:植物体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称为感性运动。

如含羞草受到外界刺激后叶片闭合,许多花朵和复叶都有昼夜周期性开闭的现象等。

含羞草普遍生长在经常有暴雨的热带,每当大雨来临时,最初落到植株上的几滴雨点,就能够使小叶合拢、叶柄下垂,这样,当雨水猛烈下降时,可以使整个植株免遭伤害;3、为什么向日葵的花会随太阳的移动而移动?植物随光的方向而弯曲的能力称为向光性,向光性使植物的茎、叶处于最适宜利用光能的位置,有利于接受充足的阳光而进行光合作用。

植物感受光的位置主要有茎尖、根尖、胚芽鞘尖端、叶片或生长中的茎。

有的器官向着光的方向生长;有的器官背向光的方向生长;有的器官与射来的光成垂直方向生长。

由于植物的茎有向光性的特点,所以叶子能尽量处于最适宜利用光的位置。

某些植物的生长旺盛的叶子对阳光方向改变的反应很快,它们竟能随着太阳的运动而转动,例如向日葵和棉花等。

4、棉花、向日葵和花生等植物顶端(最上面的新长出来的部位,不仅仅是花)在一日中随阳光而转动,即所谓的太阳追踪,叶片与光垂直。

向日葵的向阳运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葵花白天随太阳由东而西转动,正午时分朝南而转向西方,到夜间八点半钟左右由西而东转,至于夜葵花已朝向东方而并非在第2天太阳初升时才从西而转向东方的。

葵花的运动机制尚无深入的研究。

5、植物的根为什么都向下生长?地球上的植物在重力影响下,保持一定方向生长的特性这就是向重力性。

如茎向上生长,和竖直向下的重力方向相反,是负向重力性的表现;根向下生长,和重力方向相同,是正向重力性。

向重力性使植物的根向土壤深处生长,这样,既有利于植株的固定,又有利于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

在无重力作用的外层空间,将植物由直立改为水平放置,则植物继续径直生长,不会出现弯曲现象。

当这些植物的茎横放或植株倒伏时,开始呈负向重力性反应,下侧积累较多的生长素、赤霉素和乙烯,生长快,节间向上弯曲生长。

仔细观察,会发现:买来的小葱,平放在家里。

过两天,葱的新叶向上翘起的现象,这就是负向重力性。

还有倾倒了的植物,茎叶会向上生长。

6、为什么牵牛花的茎会绕着树枝转?达尔文在观察西番莲卷须向支柱快速弯曲运动时发现,卷须的末梢接触到支柱后,在 20~30 秒内就能激发出明显的弯曲来。

他认为这样快速的运动不是向光性生长的机理所能解释的,并大胆提出:卷须的向触性运动是靠电波传递和原生质收缩来实现的。

牵牛花的茎也是这样,黄瓜、丝瓜的须能自己缠绕着竹竿也是这个原因。

7、为什么养花要施肥?肥料是是植物生长所必须的。

适合的肥料能增加植物的光合作用的效果,促进植物的生长。

肥料中的化学物质在植物周围分布不均匀而引起的生长变化称为植物的向化性,如作物根部朝向肥料较多的土壤生长。

8、为什么养花要浇水?水分不只是植物光合作用所必须的(1﹪)。

植物中的养分的传输也需要水分,就像人体的血液。

同时植物体内的水分还有调节体温的作用,在盛夏的季节,植物的叶子大量的蒸发水分,就降低了自身的温度。

植物主要靠根吸收水分。

土壤中水分分布不均匀时,植物根趋向较湿地方生长的特性称植物的向水性。

由于根系吸水,根系附近水分减少,而水在土壤中的移动速度很慢,所以根从土壤中获得水分主要是通过根系不断生长。

根的向水性有利于根系不断占据土壤中较湿的区域。

土壤中水分过多,以致土壤通风不良时,常常看到根向相反的方向生长。

这是因为高等植物的根对氧具有显著的正向性。

所以,浇水要适量。

三、光合作用与哪些条件有关?光合作用就是植物吸收的水分、二氧化碳、微量元素在绿叶里通过阳光照射,产生动物需要的氧气和植物生长需要的养分,这些养分就长成了新的叶子、花朵、种子、长粗长高了茎和根。

光合作用为植物的生长制造了必须的养分。

1、光是光合作用的能源,所以光是光合作用必需的。

根据对光照强度需要的不同,可把植物分为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两类。

阳生植物要求充分直射日光,才能生长或生长良好,如马尾松和白桦。

阴生植物是适宜于生长在荫蔽环境中,例如胡椒和酢浆草,它们在完全日照下反而生长不良或不能生长。

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所以适应不同的光照,是与它们的生理特性和形态特征的不同有关。

2、农作物虽然没有阴生植物和阳生植物之分,但不同作物对光照强度的要求是不同的。

二氧化碳,陆生植物光合作用所需要的碳源,主要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主要是通过叶片气孔进入叶子。

浸没在水中的绿色植物,其光合作用的碳源是溶于水中的二氧化碳、碳酸盐和重碳酸盐,这些物质可通过表皮细第二课《在实验中探秘》教学目标:1、经历设计实验、动手做实验、收集实验现象、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获取结论、把实验结论和同学们共享的科学探究过程,知道植物的向光性和植物根的向水性。

2、在实验过程中能与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方案。

3、能和小组同学一起,坚持实验观察,并做好记载。

4、能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获取科学的结论。

5、在实验过程中能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产生新的问题。

6、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一人准备一株矮小的植物。

2、小组准备:探究记录本;标签纸4张;纸盒四只;水壶一只;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学习1、谈话:植物角的植物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变化?教学说明:通过谈话,唤起学生关于植物角植物变化而产生的问题的记忆,提出研究问题。

学生可能根据上节课提出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猜想:和阳光照射的方向有关;和长期只在花盆的一侧浇水有关;和土壤里肥料分布不均匀有关等。

学生的猜想有的有一定的依据,有的则是无依据的。

如果出现不合理的猜想,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辨析,排除不合理的猜想。

2、提问:怎样才能验证我们的猜想呢?教学说明:学生可能会根据以往科学探究的经验,提出“做实验”。

猜想只有通过实验才能验证,本环节旨在进一步强化学生的验证意识。

二、设计实验1、谈话: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有效方法之一,我们小组的猜想是什么?怎样设计实验验证我们的猜想呢?教学说明:小组内可能有不同的意见,教师要建议小组内相对集中地研究一个问题。

2、小组讨论:各小组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你们打算怎么研究?实验中涉及的因素有哪些?你们控制的变量是什么?怎样控制变量?请各小组讨论后制定实验方案。

教学说明:实验方案的制定,应该由小组同学合作共同完成,相信学生经过三年的科学探究经历,能较好地设计一个对比实验。

3、交流实验方案:你们小组研究的问题是什么?你们打算怎样进行实验验证你们的猜想?哪个小组给大家汇报一下?教学说明:一个小组的实验方案如何,能反映全班同学设计实验方案的水平,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师生会发现一些实验设计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从而有指向地指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

4、全班共同分析:他们的方案设计的合理吗?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教学说明:在学生分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以敏锐的眼光,及时发现实验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方案进行完善。

5、完善实验方案:请各小组完善你们的实验方案!教学说明:学生在分析样本后,会反思自己的实验方案,然后在小组内完善自己的实验方案。

三、组装实验材料1、准备实验材料:我们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我们需要哪些实验材料?教学说明:在准备实验材料之前,学生要根据实验方案,准备实验需要的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