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医学(四诊八纲)

合集下载

中医四诊八纲

中医四诊八纲

中医四诊八纲
中医四诊八纲是中医学中的一种重要诊断方法,其目的是通过对病人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的综合分析,确定病人体内的阴阳和五行之间的平衡状态,以及疾病的性质、病变程度和所在部位等。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下中医四诊八纲的具体内容。

中医四诊是指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四种诊断方法。

望诊:指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表情、舌苔、舌体等来判断患者的情况,如面色黄或青等。

闻诊:指通过观察患者的气息、声音、味道等来判断患者的情况,如气息短促、声音低沉等。

问诊:指通过询问患者的详细病史、症状、起病时间、疾病的程度、感觉等来判断患者的情况,如疼痛的部位、时间、情况等。

切诊:指通过切脉来判断患者的情况,通过察觉脉搏的频率、力度、形态等来推断患者的病症。

中医八纲指的是病证的表里、寒热、虚实、湿燥这四个方面,每个方面都有两个分类,分别为表里、寒热、虚实、湿燥。

1.表里:表证是指病情表面的一些症状,如面部红肿等,而里证是指病变在体内的情况,如头痛、胸闷等。

2.寒热:寒证是指机体的体温过低,如发冷等,热证是指机体的体温过高,如发热等。

3.虚实:虚证是指机体的能量不足,如疲乏、虚弱等,实证是指机体的能量过剩,如咳嗽、胸痛等。

4.湿燥:湿证是指机体的体液过多,如浮肿等,燥证是指机体的体液过少,如干咳等。

中医四诊八纲方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诊断方法,经过综合观察、分析,可以快速获取病人的症状表现并进行判断和分类,精准地确定病因,指导医生的治疗方案。

中医四诊八纲

中医四诊八纲

中医四诊八纲四诊八纲指中医通过望、问、闻、切四诊手段,诊察病情,以及运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个纲领对病情进行归纳分析和辨别的方法。

性质:望、问、闻、切四诊手段主要用途。

诊察病情方法应用领域:中医学望诊:望诊是医生运用自已的视觉,观察患者全身和局部情况,以获得与疾病有关的资料,作为分析内脏病变的依据。

包括精神、气色、形态的望诊、舌的望诊及排出物的望诊。

闻诊:闻诊是医生通过听觉和嗅觉了解病人的声音和气味两方面的变化。

闻声音即观察病人的语言、呼吸、咳嗽等声音的变化;嗅气味即观察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的气味变化,以协助辨别疾病的虚、实、寒、热。

问诊:问诊是医生对病人或其家属,亲友进行有目的的询问病情的方法。

有关疾病的很多情况,如病人的自觉症状、起病过程、治疗经过、生活起居、平素体质及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等只有通过问诊才能了解,所以问诊是中医诊法的重要一环,它对分辨疾病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能提供重要的依据。

自觉症状主要靠问诊,问诊并有助于他觉症状的发现,问诊的一般内容及主诉大致与西医问诊相同,首先抓住主诉,即病人就诊时自觉最痛苦的一个或几个主要症状及时间,围绕主诉的症状,深入询问现病史,则需根据中医的基本理论,从整体出发,按辨证要求,搜集资料,与西医问诊的重点有所区别。

切诊:切诊是指医生用手在病人身上作某种形式的诊察,或切或按,或触或叩,以获得辨证的资料。

切诊包括脉诊和触诊两个部分。

四诊即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疾病的方法,是搜集临床资料的主要方法。

人体是有机的整体,局部病变可以影响全身,全身的病变也可以反映在局部。

从诊察疾病反映在各方面的客观症状、体征,可以帮助了解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为辨证论治提供依据。

望、闻、问、切在临床诊察搜集疾病反映的情况时,各有其独特作用,只有认真细致地运用四诊的方法客观地搜集,才能详细地占有材料;四诊之间又是互相联系的,必须把望、闻、问、切有机地结合起来-即“四诊合参”才能全面、系统地了解病情,作出正确判断。

2中医学(四诊八纲)

2中医学(四诊八纲)
干湿适中,不滑不燥
• 观察舌苔内容为苔的颜色、厚薄及润燥
舌 诊
舌 诊
• (1)望苔色 • 舌苔之颜色。其变化主要有白苔、黄苔、灰、黑苔四类。 • 白苔:主表证、寒证 • 黄苔:主热证,里证 • 灰苔与黑苔同类。浅黑苔即称为“灰苔”;深灰苔即称为
“黑苔”。灰黑苔多由白苔或黄苔转化而成,其中苔质润 燥是鉴别灰黑苔寒热属性的重要指征。 舌苔灰黑而干 ─主里热之重证 ─ 多因里热已极,热炽津 伤所致。 舌苔灰黑而润 ─主里寒之重证─ 多因阳虚寒极,痰饮寒 湿内阻所致。
• 望诊的重点又在于观察目光、表情和动态
望神
• (一)得神:又称有神
表现:目光灵活,明亮有神; 面色荣润,含蓄不露; 神志清楚,表情自然; 肌肉不削,动作自如。
意义:精气充盛,无病。 虽病而精气未衰,病轻。
望神
(二)失神:又称无神
1.精亏神衰而失神 表现:两目晦暗,目光无彩;
面色无华,晦暗暴露; 精神萎靡,意识朦胧; 肌肉消瘦,体态异常。 意义:精气虚衰,病情重。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第二节 四诊八纲
一、四诊
• 概述 • 诊法是中医诊察收集病情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
望、闻、问、切四诊。通过四诊所收集到的病情 资料,是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主要依据
• 辨证,指通过对各种临床资料的综合、分析,对
疾病当前的病理本质作出判断,辨识为完整证名 的诊断思维过程
干不湿,无苔干燥为体内津液已耗;舌苔 湿润表明津液未伤,苔面水分过多伸舌欲 下滴,称滑苔,则示体内有湿停留
• 腻苔:苔质致密、细腻如一层混浊光滑
的粘液覆盖于舌面,不易擦去,多属痰湿 内盛,亦见于胃中有宿食
舌 诊
(二)闻诊

四诊八纲

四诊八纲



寒证和热证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 (辨阴阳盛衰)
寒 证
1.寒证的定义
寒证是指感受寒邪,或阳虚阴盛,机体机 能活动衰减所表现的证候。
2.寒证的临床表现
怕冷恶寒喜暖,口不渴,面色苍白,肢冷 蜷卧,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淡苔白 润。 脉沉迟。(阳虚)
热 证
1.热证的定义
热证是指感受热邪,或阴虚阳盛,机能活动过于亢 盛所表现的证候。
4、测知病情的预后:如舌苔的有无、舌形舌态等;
5、判断正气的盛衰:舌红润苔薄润,气血足;
舌淡气血虚;舌光苔无胃气衰败; 舌诊的注意事项:光线、姿势、染苔


听声音:语声: 语声强弱,语音错乱
呼吸: 少气、气粗、哮与喘 咳嗽: 重浊、低微 呕呃、嗳气:高亢而长,低沉而短
嗅气味:口气:臭秽、酸馊、腐臭
八纲辨证
八纲 辨证
表 里
寒 热
虚 实
阴 阳
表证和里证
表里是辨别疾病的部位、病情轻重
和病势趋向的两个纲领。(表:皮毛、饥
腠、经络;里:五脏六腑)
表 证
1.表证的定义
表证是指六淫外邪从皮毛、口鼻侵 入机体所致的病位浅在肌肤的证候。
2.表证的特点
起病急,病程短,病位浅。
3.表证的临床表现
发热恶寒或恶风,舌苔薄、脉浮为主。 可兼见头身痛、鼻塞、咳嗽、咽痛等症状。
四诊八纲
课堂内容
四诊八纲的概念 四诊八纲的关系 望、闻、问、切的具体内容 表里、寒热、虚实、阴阳的 诊断、鉴别和关系

“四诊”的概念
四诊:
是中医的四种诊查 疾病的方法,主要有: 望、闻、问、切。简称 “四诊”。是认识和诊 断疾病的具体手段。通 过“四诊”来收集与病 情相关资料,整理归纳, 以求病本。

第二十四章第四节(四诊八纲)

第二十四章第四节(四诊八纲)
第四节 四诊八纲
一、四诊 四诊即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疾 病的方法。
(一)


1、概念:凭借医生的视觉,对人体神、 色、形、态、五官、舌象等进行有目 的地观察,以了解健康状况、测知病 情的方法。 2、内容: (1)望精神(2)望气色 (3)望形态 (4)望舌(舌诊) (5)望小儿指纹
(一)望 神
2、望 气 色 又称:色诊 • 是通过观察病人面部皮肤的 颜色和光泽的变化来诊察病 情的方法。
色诊的原理
1、五脏外应五色 2、气血为生色之本 3、面为气血汇聚之处 4、面有脏腑的分属部位 色泽为脏腑气血之外荣,面部为色 泽变化之最显部位。
(1)常色
概念:即正常的、无病的颜色。 特点:明润、含蓄,即: 面色微黄,红润而有光泽。
(7)舌诊的内容
①望舌体(质)
A.淡红舌 • 基本特征:舌色淡红 • 临床意义——气血调和之象 平人 病证轻浅者(内脏气血未扰)
B.淡、白舌
• 基本特征 白多红少为淡、淡甚无血为白 临床意义 Ø主气血两虚——兼薄而少泽 Ø主阳虚里寒——兼胖嫩
C.红、绛舌
• 基本特征 红多白少为红,深红而暗为绛 临床意义 Ø主(里)热证 Ø舌红说明热尚在气分,舌绛则说明 热已深入血分 Ø有苔为实热,无苔为虚热
(2)病色
概念:因病而发生异常改变的颜色 特点:晦暗或暴露
①白色
主寒证——苍白而滞 主虚证————淡白而薄 *血虚——淡白无华 *阳、气虚——晃白虚浮 主脱证(脱血、夺气、亡阳)——惨 白无血
②黄色
主脾虚——淡黄、萎黄(兼枯) 主停湿——黄滞、面黄虚浮 主黄疸——面目一身俱黄(尿亦多数黄) *阳黄——湿与热合(熏蒸发黄——鲜明 如橘皮色 *阴黄——湿与寒合(郁结发黄)——晦 暗如烟熏色

中医四诊八纲

中医四诊八纲

(3)舌象变化的临床意义:
①舌象的变化能够反映疾病的轻重和进退:如舌质淡红,舌苔白、薄、润均 为病情较轻;舌质红绛、青紫、舌苔黄厚,灰黑,或光滑无苔,均为病情较 严重;淡白舌多属于慢性疾病,病情变化慢,病程较长,如贫血,蛋白质缺 乏或肾上腺皮质机能不全等;红绛舌多见于发热,脱水,水液平衡失调等, 如烧伤患者,创面越大,伤热越重,则舌质变红越快越明显, 如并发败血症 则舌质多红绛干枯,肝硬化病人若原为淡红舌,薄白苔或薄黄苔,一旦转为 红绛光剥,常表示肝功能恶化;急性阑尾炎多见腻苔,在治疗过程中厚腻苔 转为薄白苔,多是病情好转,但如疼痛减轻而腻苔不退,则表示病情未减, 甚至可能增剧。
六、望 舌
一、舌与脏腑的关系(看图) 二、舌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染苔) 三、舌诊的内容 1.舌质:是指舌的本体,主要观察其色,形,态三方面。 正常舌质为色泽淡红,含蓄荣润,胖瘦老嫩适中,运动灵活自如,表示气血
充足。见于健康人,也可见于外感初起或内伤病情轻浅者。 (1)舌色 ①淡舌:舌色较正常浅淡,主虚证、寒证,多见于血虚,为阳气衰弱、气血
不足象。色淡而胖嫩为虚寒;胖嫩而边有齿痕为气虚、阳虚。 ②红舌:舌色较正常深,呈鲜红色,主热证,多为里热实证。舌尖红是心火
上炎;舌边红为肝胆有热;红而干为热伤津液或阴虚火旺。 ③绛舌:舌色深红,为热盛,多为邪热深入营分、血分或阴虚火旺。 红、绛舌颜色越深,表明热邪越重。 ④瘀斑舌:舌上有青紫色之瘀点或斑点,多为内有瘀血蓄积。 ⑤青紫舌:全舌舌质呈现青紫,或为热极,或为寒证。舌质绛紫色深而干燥
白色:主虚证,寒证,失血证。若面色苍白而虚浮多气虚;面色 苍白而枯槁多为血虚。
黑色:主肾虚,寒证,水饮证,瘀血证。常为久病、重病、阳气 虚
三、望形态 望形态 外形与五脏相应,一般地说,五脏强壮,外形也强壮;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2]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2]

在临床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 总结成功案例和失败教训,不 断完善自己的诊疗思路和技能 。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9
27
热证
指感受热邪或机体机能亢 进所表现的证候。主要症 状包括发热喜凉、面红目 赤、烦躁不安等。
判断依据
通过了解患者的病史、症 状表现,观察舌象、脉象 等,判断寒证或热证。
9
虚实夹杂情况处理策略
虚实夹杂
指患者同时出现虚证和实证的表现,病情较为复杂。
2024/1/29
处理策略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用攻补兼施的治疗方法。一方面要补虚,扶助正气;另 一方面要祛邪,消除病因。同时,要注意调理脾胃,促进气血生化,以达到治疗 目的。
言语不利
部分患者可伴有言语不清、构 音障碍等症状。
其他症状
如口角歪斜、流口水、吞咽困 难等。
22
06
总结:提高中医诊断学八 纲辨证能力
2024/1/29
23
掌握基本理论,加强实践应用
深入学习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的 基本理论,包括阴阳、表里、寒 热、虚实等八个方面的辨证方法
和原则。
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方式 ,加强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技 能的训练,提高辨证准确性和效
2024/1/29
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等因素,以及季节、气候等外部环境因素,对病 情进行全面评估。
25
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提高诊断水平
持续学习中医诊断学的最新理 论和技术,关注学科发展动态 ,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
2024/1/29
通过参加学术交流、研讨会等 活动,与同行交流经验,分享 诊疗心得,提高自己的学术水 平。
经络病变与八纲

中医学八纲辨证

中医学八纲辨证

实证—无汗、恶寒、身痛、脉浮紧
治疗
寒证—辛温解表 热证—辛凉解表
表 虚证—调和营卫
实证—解表发汗
Interor Syndrome
二、里证—症状多种多样,以脏腑证
候为主,具体内容见脏腑辨证。
(表邪不解入里,累及脏腑,或某种病因直中脏腑)
寒证—形寒肢冷、面色苍白、口不渴、
喜热饮、静而少言、溲清便溏、
辨证 方法
八纲辨证 脏腑辨证 六经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 三焦辨证
八 纲
阴阳
辨证
阴阳
虚实
寒热
表里
划分疾病的类别 判断邪正的盛衰 辨别疾病的性质
辨别病位的浅深
表—指肌表 里—指脏腑 是鉴别病变所在部位和病情深浅的纲领
表里的相对性: 表——躯壳、腑、经络 里--内脏、脏、脏腑 表里的狭义性: 表--身体的皮毛、肌腠、经络 里--腑腑、骨髓
其中声息的强弱,痛处的喜拒按,
舌质的苍老与胖嫩,脉象的有力、无
力对鉴别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三、虚实夹杂
虚中夹实 实中夹虚 虚实并重
虚实
先补后攻 先攻后补 攻补兼施
分清虚实的多少 病情的缓急 抓住虚实之间的主要矛盾
Yin
Yang
表里、寒热、虚实都是疾病过 程中所表现的一组组即对立又统一 的矛盾现象,对这些现象中医用阴 阳来加以概括,故曰:阴阳为八纲 的总纲。
喜冷饮、躁动不安、气高而粗、 口鼻气热、目赤多眵、面唇指 甲色红、溲赤便干、舌红绛、 脉滑数有力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n the Yin and Yang
阴、阳鉴别要点
阳证必见热象,以身热、恶热、烦 渴、脉数为准;
阴证必见寒象,以身寒肢冷、无热 恶寒精神萎靡、脉沉微无力为凭。

中诊--4--八纲辨证

中诊--4--八纲辨证

第5章八纲辨证一、八纲辨证的概念与源流1.八纲辨证的概述二、八纲基本证候(一)表里辨证考纲要求①表证、里证、半表半里证的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②表里同病的类型和临床表现;③表里出入的概念、临床表现和临床意义。

复习要点表里是辨别病位内外浅深的一对纲领。

表→在外部位;里→在内部位。

1. 表证、里证、半表半里证(1)表证六淫、疫疠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正气(卫气)抗邪所表现出的轻浅证候的证候是A.风寒表证 B.风热表证 C.暑邪夹湿表证 D.风寒夹湿表证【例2】2004·121X 下列那些是表证的典型症状A. 恶寒发热B. 鼻塞喷嚏C. 恶心呕吐D. 头身疼痛(2)里证外邪由表入里,病位处于表里进退之中。

①表证与里证鉴别【例3】1992·24A 鉴别表证和里证的要点,下列哪一项最主要A. 脉浮或沉B. 舌苔黄或白C. 有无头身疼痛D. 有无恶寒发热E. 有无咳嗽咯痰【例4】1997·24A 辨别表证和里证首先应审查A. 寒热B. 头痛C. 腹痛D. 咳嗽E. 身痛【例5】2008·22A 下列关于表证与里证区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表证脉多浮,里证脉多沉 B.表证病程较短,里证病程较长C.表证以恶寒为主,里证以发热为主 D.表证舌象变化不显,里证舌象多有变化【例6】2010·136X 表里辨证主要是辨别A.疾病的性质 B.病位的深浅 C.邪正的盛衰 D.外感与内伤【例7】1999·132X 表证、里证均能出现的临床表现为A.头痛 B.鼻塞 C.咽痛 D.咳嗽2. 表里同病1.A2.AB3.D4.A5.C6.BD7.ACD(二)寒热辨证考纲要求①寒证和热证的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②寒热转化的临床表现与病理机制;③寒热错杂的类型和临床表现;④真寒假热、真热假寒的临床表现、病理机制及其鉴别。

复习要点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

阴盛或阳虚→寒证,阳盛或阴虚→热证。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

第六章八纲辨证第一节八纲辨证的概念与源流、八纲辨证的概念:八纲:表、里、寒、热、虚、实、阴、阳。

八纲辨证:运用八纲分析综合病位深浅-表里各种辨证的总纲领,四诊所获的病情病理性质一- -寒热最基本的辨证方法。

资料,以辨别*邪正盛衰一- 虚实>辨别归类病证类别- —阴阳执简驭繁、八纲辨证源流1J《内经》无“八纲”之名,但已见散在内容,基本确定了其相互间的辨证关系, 《伤寒杂病论》具体运用八纲对疾病进行辨证论治,王执中《伤寒正脉》I以八纲为审证治病之法,张三锡《医学六要》”明代为诸多医家重视接受,张景岳《景岳全书》提出“二纲六变”,近人祝味菊《伤寒质难》中正式提出“八纲”名称,解放后二版《中医诊断学》教材中,正式将八纲列为专章进行讨论,使八纲得到普及。

第二节八纲基本证候一、表里辨证:(一)何谓表里:表——皮毛,肌腠,经络">表里具有相对性里一一脏腑、骨髓、气血阴阳J (二)何谓表里辨证:辨别病位内外深浅的一对纲领。

(三)表里辨证的意义:1.辨别病位-表证——病较轻浅外内浅深里证一一病较深重2.辨别病势的进退一一外感病病邪由表入里一一病渐深重,为势进;-病邪由里出表——病势减轻,为势退。

(四)表证:所表现出表证证候的概括,主要见于外感病初期阶段。

2•临床表现:(1) 主要表现:恶寒(恶风),发热(①体温升高,②体温虽无升高,但自觉发热)头身疼痛,苔薄白,脉浮。

(2)伴有症状:鼻塞,流清涕,喷嚏,咽喉痒痛,微咳。

3. 病机要点:.卫气受遏,不得宣发一一恶寒 *卫气郁而化热 「L 发热*正气奋起抗邪*■►邪阻经络,气血不行一一头身疼痛 +正气抗邪,脉气鼓动于外一一脉浮4. 表证特点: (1) 起病急,病程较短,病情较轻,有感受外邪的因素可查; (2) 症状共同特征为新起恶寒发热并见,内部脏腑病状不明显; (3) 病位在表,主要侵及皮毛,肌腠、经络,但可累及相应脏腑; (4)病多属实,较易治愈。

如外邪不解,可内传而成半表半里证或里证;(5)表证是正气抗邪于外的表现,故表证出现相对浅层的病理反应,不能理解为发生在 皮毛的病变就是表证,如疔疮疖肿。

八纲【中医基础理论+四诊】

八纲【中医基础理论+四诊】
`
(3)虚实真假
• 真虚假实证
例: 腹胀 腹满 腹痛 脉弦— 实证?
假实
伴 声(饭低时后气怯现甚,,)纳呆(面黄时,减舌淡)( 按苔白绵 之—绵 减虚作 )证痛?(无力)
真虚
病机:脾虚,运化功能减退 气机不畅
(真虚)
(假实)
(3)虚实真假
• 真实假虚证
例:神情默默 肢冷 泄泻 脉沉伏— 虚证?
假虚
4、虚实之间的关系
(1)虚实错杂
• 实证夹虚
例:•伤虚暑证夹实 如:•气虚虚实血并瘀重证 面大白热例形神、:体疲大臌消乏渴胀瘦力、,,汗面少出黄气,懒+ 神疲言疲乏+胸乏,胁力脉刺浮痛大,无舌力紫暗
伴腹胀大,腹壁青筋外露
(2)虚实转化
• 实证转虚 如 阳明热证 肝肾阴虚
壮•如虚热心证、气转大虚实汗、(大气渴不、行脉血洪,数血瘀身内体停消)瘦,胸五痹心 面白神疲,心烦悸热怔,忡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胸闷胸痛,痛如针刺,舌紫暗
相兼: 错杂: 转化: 真假:
一、表 里
1、概念:表里是辨别病位内外、病势深浅的 一对纲领。
适用范围及意义:外感病
病进
表证(轻、浅)
里证(深、重)
病退
2、比较
表证
里证
概念
六淫从口鼻、 皮毛而入之证
病邪深入于里之证
病位 外感病初期 外感病中后期、内伤病
病因 病机
邪客肌表 正邪相争
外邪入里、外邪直中 七情饮食伤
热邪、阴虚
病机四肢、形阳阳面体气气色受 亏、分遏 虚唇泌甲物 脏腑机二能便清冷舌减、退痰排泄物
阳热亢盛
全阴身虚面阳、亢目分、泌唇物 局部亢 舌进、皮排肤泄物
表现 冷、白、稀、迟 热、红、稠、数

中医八纲辨证的内容

中医八纲辨证的内容

中医八纲辨证的内容八纲辩证大全01概念1.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

2.八纲辨证:即医生运用八纲理论,对望闻问切等诊法所获得的各种病情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从而辨别病位的浅深,病性质的寒热,邪正盛衰和病证阴阳类别的辨证思维过程。

02八纲基本证候1.表里辨证表里:是辨别病位内外深浅和病势进退的一对纲领。

狭义的表里 :指身体的皮毛、肌肉、经络相对为外,脏腑、骨髓相对为内。

外有病属表,病较轻浅;内有病属里,病较深重。

辨病位的表里,对外感病的意义尤为重要。

1)表证:既六淫、疫疠、虫毒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正气抗邪,卫气失宣所表现的轻浅证候的概括。

皮毛的病变不一定是证,表证的病位不一定在皮毛。

临床表现:恶寒(或恶风)发热(或自觉无发热),头身疼痛,苔薄白,脉浮。

或见鼻塞、流清涕、喷嚏,咽喉痒痛,微咳等症。

2)里证:泛指病变部位在内,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所反映的证候。

成因(1)外邪袭表,内传入里,形成里证。

(2)外邪直接入里,侵犯脏腑等部位,即所谓“直中”为病。

(3)情志内伤、饮食劳倦等因素,直接损伤脏腑,或气血津精等受病而成。

临床表现:由于里证的病因复杂,病位广泛,故其症状表现繁多。

基本特点是无新起恶寒发热并见,或但寒不热,或但热不寒,以脏腑症状为主要表现,如壮热、烦躁、神昏谵语、腹痛腹泻、呕吐便秘、舌苔厚,舌质多有变化,脉沉等。

一般病情较重、病程较长。

3)半表半里证:指外感病邪既非在表,又未入里,邪正分争于表里之间,少阳枢机不利所表现的证候。

伤寒少阳病湿温邪阻膜原伏暑邪郁少阳2.寒热辨证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一对纲领。

1)寒证:指感受寒邪,或阴盛阳虚所表现的证候。

实寒证:指外感寒邪,或过服生冷寒凉,起病急骤,体质壮实者。

虚寒证:指内伤久病,阳气耗伤而阴寒内生者,即阳虚证。

表寒证:寒邪袭于肤表者。

里寒证:寒邪客于脏腑,或因脏腑阳气亏虚所致者。

临床表现:各类寒证的表现不尽一致,常见的有:恶寒、畏冷、冷痛喜暖,肢冷蜷卧,口淡不渴,痰、涎、涕、唾等分泌物清稀无臭味,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白或青黑色,舌淡苔白而润,脉迟或紧等。

中医四诊

中医四诊

• 裂纹舌:舌面上有明显的裂痕。主病:阴 津亏损,血虚不润。
• 齿痕舌:舌体的边缘见牙齿的痕迹。多与 胖大舌同现,主脾虚、水湿内盛证。
14
• (3)望舌态
• 强硬:热入心包;高热伤津;风痰阻络或中风先兆。
歪斜:中风或中风先兆。主因风痰或痰瘀阻滞。 短缩:常与萎软并见。主病情危重。可因寒凝 筋脉,气血虚衰,热盛津伤,风痰阻络。 吐弄:均为心脾有热。吐舌,疫毒攻心,或正气 已绝。弄舌,动风先兆,小儿智力发育不良。
• 2、小便
• (1)尿量增多:虚寒证、消渴病 • (2)尿量减少:热盛、汗吐下伤津、 肺脾肾 功能失常,气 化不利;
• • • • •
小便短赤而急迫,甚至癃闭,膀胱湿热; 尿道涩痛,湿热下注; 小便量多色清,肾气不固、膀胱失约; 遗尿或余沥不尽,肾虚不固; 小便失禁,肾气不固、肾阳虚衰。
• (六)问睡眠
• 1、失眠,是阳不入阴、神不守舍的表现。多 见于阴血不足,阳热亢盛;痰火食积,邪气干 扰。
• 2、嗜睡,多见于阳虚阴盛、痰湿内阻的病症 。若昏睡见于急性热病者,多属邪入心包、热 盛神昏。
• (七)问耳目 • 1、耳鸣、耳聋:临床有虚实之分。实证多属 肝胆火盛,虚证多属肾虚精亏。 • 2、目眩:多因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或气血 不足,目失所养。 • (八)问经带 • 1、月经:经期、经量、色质,行经腹痛等。 • 2、带下:量的多少,色质与气味。
23
• 4、呃逆与嗳气(噫):均为胃气上逆。依 临床表现,有虚实、寒热、积食、气郁的 不同。
• (二)、嗅气味 • 1、口气 • 2、排泄物:包括二便、痰液、脓液、带下, 等。秽臭者多为热证,有腥味的多属寒, 奇臭者多为积食。
24
• 三、问诊 • (一)问寒热:询问有无怕冷或发热感。 “寒”有恶寒、畏寒之分;“热”,体温升 高,或体温不高,自觉全身或局部发热。 • 1、恶寒发热:同时出现,外感表证。外邪性 质的不同,寒热有轻重之别。(1)恶寒重发 热轻为风寒表证;(2)发热重恶寒轻为风热 表证。 • 2、但寒不热:只感寒冷而不发热,里寒证特 征。寒邪致病,或阳气不足而阴寒内生。

中医内科学速记口诀

中医内科学速记口诀

中医内科学速记口诀一、四诊法望闻问切望:面色、舌苔、脉象、眼底、舌诊闻:声音、呼吸、嗅觉、口臭问:病史、症状、饮食、排泄切:腹部、脉搏、痛点、温度二、辨证论治辨证:辨别疾病特点论治:根据辨证结果制定治疗方案三、八纲辨证八纲:表里、寒热、虚实表证:外感病、表现在体表里证:内伤病、表现在体内寒证:寒邪侵袭、表现寒冷症状热证:热邪侵袭、表现热症状虚证:气血亏虚、表现虚弱症状实证:邪气壅盛、表现实证症状四、五运六气辨证五运:金、木、水、火、土六气:风、寒、暑、湿、燥、火辨证:根据五运六气的变化判断病情五、脏腑辨证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辨证:根据脏腑功能失调的症状判断疾病六、病机辨证病机: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辨证:根据病机判断疾病类型七、病因辨证病因:疾病发生的原因辨证:根据病因判断疾病类型八、病位辨证病位:疾病发生的部位辨证:根据病位判断疾病类型九、病势辨证病势:疾病发展的趋势辨证:根据病势判断疾病类型十、病情辨证病情:疾病的严重程度辨证:根据病情判断疾病类型中医内科学速记口诀是中医学习中的重要工具,通过记忆口诀,能够快速掌握中医的基本理论和诊断方法。

其中,四诊法是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通过望、闻、问、切四个方面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

辨证论治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八纲辨证是中医辨证的基本方法,通过分析疾病的表里、寒热、虚实等特点,确定疾病的性质。

五运六气辨证是根据自然界的变化来判断疾病的发展趋势。

脏腑辨证是中医辨证的重要方法,通过分析脏腑功能的失调,确定疾病的病机。

病因辨证是根据疾病发生的原因,确定疾病的类型。

病位辨证是根据疾病发生的部位,确定疾病的类型。

病势辨证是根据疾病发展的趋势,确定疾病的类型。

病情辨证是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确定疾病的类型。

中医内科学速记口诀是中医学习中的重要工具,通过记忆这些口诀,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掌握中医的基本理论和诊断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淡白湿润,舌体胖嫩,多为阳虚寒证。 • 淡白光莹,
• ②红 舌
舌象特征:较正 常舌色红,甚 至呈鲜红色, 称为红舌 临床意义:主 热证 舌红干甚则起 芒刺,或兼苔 黄燥——实热证 舌红而少苔, 或有裂纹或光 红无苔——虚热 证
• ③绛舌
临床意义:里热亢盛、阴虚火旺
• 舌红绛而干,或有红点、芒刺——
• (2)厚薄:有薄苔、厚苔、少苔、无苔。 • 薄苔多为疾病初起,病邪在表,病情较
轻;厚苔多示病邪较盛,并已传里;或有 胃肠积滞;或有痰湿。苔愈厚表示邪越盛, 病情愈重。但舌苔的形成,反映了胃气的 有无,舌苔虽厚,说明胃气尚存,而少苔 常表示机体正气不足,无苔则是胃气大虚, 缺乏生发之机
• (3)润燥:反映体内津液的情况。正常苔不
望色
• 常色与病色
1.常色 正常生理情况下的面部颜色与光泽 特点:明润、含蓄 中国人的面色:光明润泽,红黄隐隐 2.病色 特点:晦暗、暴露
望 色
• 青色:主寒证、痛证、血瘀、惊风。
1. 面色淡青或青黑: 属寒盛、痛剧
2.面色青黄: 见于肝郁脾虚
望 色
3.面色与口唇青紫:心气、
心阳虚衰,血行瘀阻,或 肺气闭塞,呼吸不利所致
第二节 四诊八纲
一、四诊
• 概述 • 诊法是中医诊察收集病情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
望、闻、问、切四诊。通过四诊所收集到的病情 资料,是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主要依据
• 辨证,指通过对各种临床资料的综合、分析,对
疾病当前的病理本质作出判断,辨识为完整证名 的诊断思维过程
概述
• “四诊”主要内容:
望:神、色、形、态及局部望诊 闻:听觉、嗅觉 问:询问病情与病史 切:脉诊与其他按诊方法 症状与体征: 症状:主观不适应的感觉 体征:客观检测出的异常征象 二者常合称为广义“症状”,简称“症”
息4~5至,不大不小,从容和缓,节律一致,尺 部沉取有力。并随生理活动和气候环境的不同而 有相应正常变化 有一些人,脉不见于寸口,而从尺部斜向手背, 名叫斜飞脉;若脉出现在寸口的背侧,名叫反关 脉。此属于挠动脉解剖位臵的变异,不属于病脉

• 常见病脉
疾病反映于脉象的变化,称病理脉象,简称“病 脉” • 由于对脉象感觉和体会的差异,历代医家对脉象 的分类及命名亦有所不同。近代临床常分为28种 • 1.浮脉 脉象: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浮在皮毛, 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为脉位浮浅。 主病:表证

概述
• “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
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
《难经·六十一难》
• 中医特色诊法:舌诊、脉诊
• 诊法要求:准确全面地收集病情,四诊合参,为
辨病、辨证提供判断依据
(一)望诊
• 望诊,是医生运用视觉对病人的神色形态、局部
表现,舌象、分泌物和排泄物等进行有目的审察,
用以诊察了解疾病的一种方法
温病热入营血(外感病)
• 舌红绛少苔或无苔,或有裂纹——
阴虚火旺(内伤杂病)
• ④青紫舌 • 舌象特征:全舌或舌色中呈青色或
• • • • •
紫 色,或局部舌面见青紫色斑点 临床意义: 主气血运行不畅(即血瘀证、热证、 寒证) 舌青紫湿润,苔白而滑━ 多属阳 虚阴盛,气血不畅之证 舌青紫深绛,苔少而干━ 多属热 毒炽盛,深入营血之证 舌青紫而暗,有瘀斑点━多属瘀 血内阻,络脉瘀滞之证
4.小儿眉间、鼻柱、唇周发 青者,多属惊风
望 色
• 赤色:主热证
1. 满面通红:实热证
2. 两颧潮红 :虚热证
3. 久病重病面色苍白,却时而泛红如妆、游 移不定者,属戴阳证。 (见于假神)
望 色
• 黄色:主脾虚、湿证
_
1.面色萎黄,脾胃气虚,气血不足 2.面黄虚浮——属脾虚湿蕴
望 色
3.黄疸:面目
干不湿,无苔干燥为体内津液已耗;舌苔 湿润表明津液未伤,苔面水分过多伸舌欲 下滴,称滑苔,则示体内有湿停留 • 腻苔:苔质致密、细腻如一层混浊光滑 的粘液覆盖于舌面,不易擦去,多属痰湿 内盛,亦见于胃中有宿食
舌 诊
(二)闻诊
• 闻诊是通过听声音和嗅气味用以来诊断疾病的方

• 内容: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
(1)望舌质
• (1)望舌神 • 舌神,即舌之神气。舌体运动灵活,舌色红润,
鲜明光泽,为有神之舌,诸病皆吉,预后良好; 舌体运动异常,舌色晦暗,干枯无光,为无神之 舌,诸病皆凶,预后不良。
• (2)望舌色 • 舌色即舌体颜色。一般分为淡红、淡白、红、绛、
青紫舌几种。
• ①淡白舌
舌象特征:舌色较正常人的淡红色浅淡的 ,甚至全无血色,称为淡白舌。 临床意义:主虚证,寒证或气血两虚。
触按至皮肤),称为“举法”,又 称“浮取”、“轻取”
• 重手取之曰“按”(即用较重的力
触按至筋骨),称为“按法”,又 称“沉取”、“重取”
• 不轻不重,委曲求之曰“寻”(即
用不轻不重的触按至肌肉),称为 “寻法”,又称“中取”
• 正常脉象 • 正常脉象又称平脉、常脉 • 脉象特征:三部有脉,不浮不沉,不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 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
•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 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四)切诊
• 切诊 • 包括脉诊和按诊 • 脉诊,亦名切脉,是指医生用手切按病人有关动脉,根据
脉动应指的形象,以了解病情,辨别病症的诊察方法。
• 原理:由于声音和气味都是在脏腑生理活动和病
理变化中产生的,所以通过声音与嗅气味的异常
变化便可诊察病情
问诊
• 医生通过对病人或陪诊者进行有目的地询问,了
解疾病的起始、发展及治疗经过,现在症状和其 它与疾病有关的情况,以诊察疾病的方法
• 问诊的内容:包括一般情况、主诉、现病史、既
往史、个人生活史、家族史等。询问之时,应根 据就诊对象,如:初诊或复诊、门诊或住院等实 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询问
切按桡骨茎突(桡后高骨)内侧的一段桡 动脉的搏动现象,以推测人体生理、病理 状况的一种诊察方法 寸口脉分为寸、关、尺三部,高骨内侧下 方为关部,关前为寸部,关后为尺部。两 手各有寸关尺三部,共六部脉。寸关尺三 部又可施行浮、中、沉三候

脉诊
• 寸口分候脏腑《难经》
左手:心、 肝、 肾 小肠、胆、 膀胱 右手:肺、 脾、 肾 大肠、胃、 命门 • 诊脉方法 • 1、体位 病人的体位是正坐或仰卧,腕关节下垫 一松软的脉枕 • 2、平臂 无论正坐或仰卧位,前臂应自然平展,与心 脏臵于同一水平,手腕伸直,手掌向上 • 3、时间 诊脉最理想的时间是清晨,实则不必为拘, 随时可诊
• 重病好转:由重而轻,逐渐好转。
好转与整个病情相一致
望面色
• 原理
1.面部的血脉丰富,为脏腑气血之所荣 《内经》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 皆上于面而走空窍。”所以望面色就可以诊察脏 腑气血的盛衰 2.面部与脏腑相关,脏腑的生理病理可以反映在面 色。故通过望面色就可以了解内脏的病变 • 色与泽的意义 1.面部颜色:反映气血的盛衰和运行情况,判断疾 病的性质和部位 2.面部光泽:反映脏腑精气的盛衰,判断疾病的轻 重和预后
• (3)舌形:观察舌质的老嫩、胖瘦、芒刺、裂纹等 • 老嫩:舌质坚敛苍老,多为实证;舌质浮胖、嫩滑,多属
虚证
• 胖瘦:舌体肥大肿胀,为胖大舌,多为水湿痰饮阻滞。舌
体瘦小、干瘪,多为气血阴液不足
• 芒刺与裂纹:芒刺是舌上的乳头(味蕾)突起,裂纹是舌面
上有明显的裂沟。为阴血不足,邪热内盛
• 齿痕:舌边见齿印。脾虚水湿内停
• 望诊是中医诊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 包括:全身望诊、局部望诊
全身望诊
• 望神 • 望色 • 望形 • 望态
望神
• 神与精、气的关系非常密切
精气是神的物质基础,而神是精气的外在表现,三 者盛则同盛,衰则同衰 观察病人神的旺衰,可以了解其精气的盛衰,判 断病情的轻重和预后 《内经》曰:“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 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的体现,具体反映于人体 的目光、面色、表情、神识、体态等方面 • 望诊的重点又在于观察目光、表情和动态
望 色
3.眼眶周围发黑者,多属 肾虚水饮或寒湿带下
4.面色黧黑,肌肤 甲错者,多属血 瘀日久所致
舌诊
• 舌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 • 舌通过经络与五脏相连,因此人体脏腑、
气血、津液的虚实,疾病的深浅轻重变化, 都有可能客观地反映于舌象 • 舌诊主要包括观察舌质和舌苔两个方面的 变化
• 脏腑病变反映于舌面
望神
望神
(三)假神 概念:危重病人出现精神暂时好转的虚假现象。 表现:突然目似有光;突然面泛红如妆;突然精 神振作;突然能食;突然声高多语。 意义:精气极度衰竭,正气将脱,阴阳离决,属 病危。古人比作“回光反照”、“残灯复明”
望神
• 假神与重病好转的区别: • 假神特点:突然出现,迅速消失。
且“好转”与整体状况不统一
舌诊
舌诊
• 望舌质(望舌体神、色、形、态)
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反映脏腑
虚实,气血盛衰
• 望舌苔 (望苔质和苔色)
舌苔是舌体上附着一层苔状物。反映病邪深浅,
胃气盛衰
• 正常舌象
舌象特征:舌 体柔软灵活, 舌色淡红明润; 舌苔薄白均匀, 苔质干湿适中 正常舌象简称 “淡红舌,薄 白苔” 临床意义:提 示脏腑机能正 常,气血津液 充盈,胃气旺 盛
• 沉脉
脉象: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沉行筋骨,如水 投石。为脉位深沉 主病:里证。 • 迟脉 脉象: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 主病:寒证,迟而有力为实寒,迟而无力为虚寒 • 数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