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

【摘要】熟悉与掌握当代大学生的认知特点,根据大学生的认知特点来进行教学创新,对于我们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工作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当代大学生认知特点,提出了一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工作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认知特点;教学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3)20-00-02

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引领着我们取得了革命的伟大胜利,同时也为我们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与教育,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高校每位学子必修的内容之一。高校成为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要平台与阵地,同时也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主要方式。因此,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成效对当代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健康的世界观、价值观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但是从目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情况来看,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有学者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一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认知实证调查,该调查结果显示:超过75%的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迫于课程安排,仅有16.3%的学生是出于自身的喜爱而学习。[1]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普遍存在兴趣低、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大部分学生仅仅只是为了应付和获得学分。造

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当前流行的物质至上的社会价值观影响,西方外来文化思潮的冲击,以及官员腐败等社会问题影响等等。但是,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则是教师的教学工作。刘小新、周文华在对北京联合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基本现状调查显示有33.24%的学生之所以对这门课程不感兴趣是基于

教师讲解照本宣科,枯燥乏味。[2]而在严建雯、汪莹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认知的调查也发现,明确表示排斥该课程的大学生仅占10%,而绝大多数学生则持“一般”、“无所谓”的态度。[1]很显然,这部分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是可以引导的群体,那么如何引导?通过教师的教学来进行是其主要方式与途径之一。因为“教师以何种态度和自我身份约束‘到场’,直接制约着教学效果的好坏与大小。”[2]

针对目前大学生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时存在的问题,许多学者都提出了具有建设性意义的对策。其中,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反对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基本上已经成为共识。“教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信等诸多品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需要受教育者将外在的知识传输内化为自身的情、意、信,进而表现为行为,达到教育的目的。”[3]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关键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外在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思想、信念,进而转化为行动。有研究表明,“当教师的认知风格与学生的认知风格完全匹配时,学生的学习适应(这里的适应是指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师生关系等)最好;师生认知风

格类型不适配的学生组,其学习适应较差;师生认知风格部分适配组学生适应居中。”[4]该研究结果说明,师生认知风格的匹配程度对教学效果有着很大影响。因此,对于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首先必须了解与清楚当今大学生的认知特点,根据大学生的认知特点来进行教学创新,采用适合于当代大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方式、方法,必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前的大学生,绝大部分都是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这一时期,中国的改革开放全面展开,经济开始蓬勃发展,同时各种文化思潮大量涌入。可以说,这个时代的大学生主要是在物质相对比较丰富,同时文化价值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加之,这些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因此,他(她)们的成长过程基本上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在这样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当代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必然与之前时代的人有着显著差异。基于共同的社会成长背景,当代大学生在认知特点上具有一定的共性,具体来看主要包括:

首先,当代大学生认知的能动性增强。大学生此时正处于青春期,朝气蓬勃,对于刚走出父母掌控天地的他们来说,对一切都是如此好奇,他(她)们的认知敏锐、灵活。再加之,物质生活的富裕,使他(她)们大部分从小便接受了相对较好的教育,他们的思想更为独立,个性特征明显。现代飞速发展的信息传播途径更是给他们的思想插上了双翼。快速而便捷的信息获取方式,使他(她)们的视野更为开阔,知识结构更为复杂,占有的信息量更为丰富。所有

这些使得当代大学生更为独立自信,思想更为活跃,价值选择更具个性化、多样化;同时这也使得他们更为渴望自己的人格得到尊重,更为渴望与老师进行平等交流,更为渴望与老师进行思想交锋,在交锋的过程使其自身的想法得到他人的尊重。所有这些,都说明当代大学生认知能动性加强的特点。这一特点,使得他们逐渐走出专家权威们的影响,更喜欢自我判断。在接受某一思想与理论时,趋向于理性认同,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与观念的灌输。

针对这一认知特点,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应该注意倾听学生的声音。在教学方式上,教师最好能穿插课堂提问的环节,也就是将课堂教学重点与难点等内容用问题的方式呈现给学生,鼓励学生思考,得出自己的答案。教师再依据教学内容对这些答案给予点评,指出正确与不足。在这种相互交流过程当中,激发学生学习与思考的兴趣。

其次,认知的直观、感性与易变性特点更为显著。对于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来说,他(她)们涉世未深,一些思想与观念主要来自直观与感性的表面现象,而很少或很难主动思考深层次的内部动因。同时,直观与感性的东西对于好奇心旺盛的年轻人来说,也更具有吸引力。21世纪是一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世纪,当代大学生依靠电视、网络等每天接受着来自全球的各种资讯。随着手机功能的进一步扩展,使得各种信息的获取突破了时空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接收来自外部的各种信息。大量信息的涌入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他(她)们的知识。但面对着如此巨大的信息量,这些

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同时也表现出诸多迷惘与困惑。因为这些信息在表象上往往呈现出多元性,甚至相互之间表现出明显的对立性,辨别信息的对错是非,不仅需要丰富的文化知识,更需要丰富的社会阅历。面对着五彩斑斓的社会现象,当代大学生在自我意识、价值观念、信仰等方面往往表现出极不确定性。在认知上易变性的特点在他(她)们身上表现得比较突出。

把握好学生们直观与感性的特点,就要求教师们在教学过程当中多采用形象、生动的ppt教学,其次也要采用视频、讲故事甚至人物情景模仿等多种形式的辅助教学手段。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当然形象、生动、活泼不是教师们教学的最终目的,而只是手段。最终目的在于教师们通过这些感性的表面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探寻其深层的内因。这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在引导的过程当中,学生们自然而然就能逐步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中相对抽象的知识,并不仅能知其然,而且能知其所以然。再次,认知的实践性进一步增强。当代大学生认知上的这一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于受目前不好的一些社会风气的影响,部分学生往往表现出一定的功利性,更注重物质层面的东西,而忽略精神上的追求与奉献,这也是目前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不太受同学们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当代大学生更希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也就是说,对于所学的知识、理论,不仅应该告诉他(她)们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还需要告诉他(她)们有什么用的问题。换句话说,这些理论知识能够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