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自由基聚合生产工艺本章主要内容3.1自由基聚合工艺基础和
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生产工艺 乳液聚合

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生产工艺
后处理 脱除未反应单体 转化率为60%左右未反应单体的脱除 用作涂料、粘合剂、表面处理剂 脱除未反 应单体后 的后处理 生产高分散粉状合成树脂的胶乳
喷雾干燥
高转化率下反应单体的脱除
凝聚法进行后处理
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生产工艺
3.5.5 其他乳液聚合方法 1.种子乳液聚合:均聚物,氯乙烯糊用树脂的生产 种子乳液聚合:在乳液聚合系统中已有生成的高聚物胶乳 微粒,当物料配比和反应条件控制适当时,单体原则上只 在已生成的微粒上聚合,而不形成新的微粒。即仅增大原 来微粒的体积,而不增加反应体系微粒的数目。这种情况 下,原来的微粒好似种子。因此叫做”种子乳液聚合方法 ”。
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生产工艺
3.5.3乳液聚合机理和动力学
☆单体分散阶段(反应前阶段)
向釜内加入单体后,在搅拌的作用下, 单体分散成珠滴。部分乳化剂分子被 吸附到单体珠滴表面,形成单分子层, 乳化剂分子的亲油基团向内,亲水基 团向外,形成单体珠滴,使单体珠滴 稳定地悬浮在水相中。此时,单体珠 滴直径为10-20μ m,浓度为1012个/mL。 另外,在胶束的增溶作用下,将一部 分溶解在水中的单体由水相吸收到胶 束中,形成增溶胶束。增溶胶束中所 含单体量为单体总量的1%。胶束增溶 的结果使胶束体积膨大到原来的2倍。 实际上单体珠滴、水相及胶束之间扩 散建立了动态平衡。
单体珠滴
胶束
增溶胶束
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生产工艺
乳液聚合机理和动力学
☆乳胶粒生成阶段(阶段Ⅰ) 当水溶性引发剂加入到体系 后,在反应温度下分解成初级自 由基,经过诱导期后,扩散进入 胶束(胶束数目是单体珠滴数目 的1000000倍)后,立即引发 胶束内的单体进行聚合生成长链 自由基,此时,胶束变成单体溶 解或溶胀有聚合物的颗粒,即乳 胶粒。这是胶束的成核过程,聚 合反应主要发生在乳胶粒中。
材料制备工程-3.1自由基聚合生产工艺

链转移反应造成所得聚合物聚合度下降。但可通过链转移反应来 控制分子量,甚至控制聚合物分子构型,消除支链或交链结构,从而 得到高性能聚合物或改善聚合物加工性能。
表4 硫醇的链转移常数(CS,60℃)
单体 苯乙烯
硫醇 正-丁硫醇
CS
单体
硫醇
CS
22 甲基丙烯酸甲酯 正-丁硫醇 0.67
苯乙烯 苯乙烯
叔-丁硫醇 正-十二硫醇
本体聚合 溶液聚合
杂质、链转移
悬浮聚合
形态
乳液聚合
表2 高聚物生产中采用的聚合方法
聚合方法
高聚物品种
操作方式 产品形态
产品用途
本体聚合
合成树脂 高压聚乙烯
聚苯乙烯 聚氯乙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连续 连续 间歇 浇铸成型
颗粒状
颗粒状 注塑、挤塑、吹塑等成型用
粉状
注塑成型用
板、棒、管
混炼后用于成型
等
二次加工
1. 按照聚合方法选择引发剂(油溶性、水溶性) 2. 根据聚合反应操作方式及温度选择引发剂 3. 根据分解速率常数选择引发剂 4. 根据分解活化能选择引发剂 5. 根据半衰期选择引发剂(间歇聚合反应时间最少为半衰期2倍以上)
3 自由基聚合生产分子量控制 和分子量调节剂
1.引发剂对聚合度的影响
用引发剂引发的自由基聚合的动力学链长υ与单体和引发剂的关系由 下式表示:
3.6 19
丙烯酸甲酯 乙酸乙烯酯
正-丁硫醇 1.7 正-丁硫醇 48
由表可见,链转移常因单体种类不同而变化。
控制产品平均分子量的手段 1)严格控制引发剂用量; 2)严格控制反应温度; 3)选择适当的分子量调节剂并控制用量。
[M] υ=K [I]1/2 式中: K――――常数 [M]――――单体浓度 [I]――――引发剂浓度
自由基聚合工艺基础与本体聚合工艺

➢ [S]、[M]-链转移剂、单体浓度
➢ 根据以上表达式
➢ CS[S]/[M]对产物的Xn影响很大,可有效调节产物分子量
间歇聚合中链转移剂添加方式
➢ 在间歇聚合中,[S]/[M]处于不断变动中。 ➢ 反应初期产物的Xn较小 ➢ 反应后期,随着[S]/[M]的变化,产物的Xn提高。 ➢ 因此,在整个聚合周期内,易造成产物分子量分布
➢ 产物的平均聚合度Xn
➢
偶合终止 Xn=2υ
➢
歧化终止 Xn=υ
➢ 因此,可以说[I]对产物的平均聚合度Xn有明显的影响。
但是,可否通过控制[I]来调节产物的分子量?
分子量与引发剂浓度的关系
➢ 答案是:理论上可行,实际操作中尽量不采用!
➢ 因为: ➢ [I]上升时,Rp也会上升;反之亦反。
Rp=K[I]1/2[M]
反应温度的影响
通过调节反应的温度,会对以下参数产生影响 ✓ a)引发剂的分解速率和聚合反应速率 ✓ b)链转移反应的速率和程度
t1/2—半衰期。 ✓ 对于连续聚合,t1/2=t/6 ✓ 对于间歇聚合,t1/2=t/3~8 ✓ 如PVC,t1/2=t/3;PSt, t1/2=t/6~8。
聚合物分子量的控制 与调节手段
分子量与引发剂浓度的关系
➢ 根据高分子化学的基本理论
➢ 动力学链长υ=k[M]/[I]1/2
➢ k—常数,[M]—单体浓度,[I]—引发剂浓度
➢ 根据半衰期(t1/2) 半衰期(t1/2)是引发剂分解一半时
的时间,它与反应温度有关。
✓ 对于复合引发剂:
t1/2m[Im]1/2=t1/2A[IA]1/2+ t1/2B[IB]1/2 ✓ 引发剂的残留量:v=ln2/[t/t1/2+ln2] ✓ v—引发剂的残留量(%),t—反应时间或停留时间,
本体聚合生产工艺

3.2 本体聚合生产工艺
(1) 本体聚合(又称块状聚合):在不用其它反应介质情况下, 单体中加有少量或不加引发剂发生聚合的方法。
(2) 均相本体聚合指生成的聚合物溶于单体(如苯乙烯、甲基 丙烯酸甲酯)。非均相本体聚合指生成的聚合物不溶解在单 体中,沉淀出来成为新的一相(如氯乙烯)。
(3) 根据单体的相态还可分为气相、液相和固相本体聚合。采 用本体聚合生产聚合物:高压聚乙烯、聚苯乙烯、聚甲基丙 烯酸甲酯,以及一部分聚氯乙烯。
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生产工艺
3.1 自由基聚合工艺基础
四种聚合方法的工艺特点
聚合方式的选择:产品用途所要求的产 品形态和产品成本。
.
27.05.2020
合成树脂:四种方式。 合成橡胶:一般用乳液聚合的方法。
1
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生产工艺
本体聚合生产的合成树脂的主要品种
.
27.05.2020
2
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生产工艺
凝胶效应是有机玻璃分子量分布宽、分子量甚至超过 100万的主要原因,也是聚合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升温速 度的理论根据。
.
27.05.2020
13
3.2 本体聚合生产工艺
● 聚合工艺
预聚合(制浆):釜式反应器间歇操作,引发剂用量与板 材厚薄有关(0.02-0.1%),80℃反应,需移去反应热。
加入硬脂酸便于脱模,加入少量增塑剂,如邻苯二甲 酸二丁酯或二辛酯,可增加有机玻璃的柔性。
● 工艺特点 1)甲基丙烯酸甲酯在聚合过程中体积收缩率在25℃时
为21%,因此模具设计中应当充分考虑此问题: 生产板材时,作为模板的硅酸盐玻璃板之间的间隙应
当可以随聚合反应的进行而收缩;生产棒材时,应当设法 使单体不断补充于收缩造成的间隙之中。
高分子化学课件第三章自由基聚合

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
4)链转移反应 链自由基从单体、溶剂、引发剂、大分子上夺
取原子而终止,而失去原子的分子成为自由基继续
新的增长,使聚合反应继续进行的过程,称为“链 转移反应”。
CH2 CH X + YS CH2 CH Y + S X
34
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
链自由基可从已形成的大分子上夺取原子而转 移,结果是形成支链型大分子。
极化程度增加,因此更容易聚合。取代基体积较大
时例外,如1,1-二苯乙烯不能聚合。
18
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
1,2双取代的烯类化合物,因结构对称,极化程度 低,位阻效应大,一般不能聚合。但有时能与其他单 体共聚,如马来酸酐能与苯乙烯共聚。 三取代、四取代的烯类化合物一般不能聚合,但 氟代乙烯例外。例如:氟乙烯、1,1-二氟乙烯、1,2二氟乙烯、三氟乙烯、四氟乙烯均可聚合。
12
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
分子中含有吸电子基团,如腈基、羰基(醛、 酮、酸、酯)等,碳—碳双键上电子云密度降低, 并使形成的阴离子活性种具有共轭稳定作用,因此 有利于阴离子聚合进行。
δ
CH2
CH
Y
13
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
例如丙烯腈中的腈基能使负电荷在碳—氮两个 原子上离域共振而稳定。
H CH2 C C N CH2 H C C N
不论氟代的数量和位置,均极易聚合。
19
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
表3—2 乙烯基单体取代基的体积与数量对聚合特性的影响
二取代 取代基X H F Cl CH3 Br I C6H5 取代基半径 /nm 0.032 0.064 0.099 0.109 0.114 0.133 0.232 一取代 1,1-取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取代 三取代 四取代
3.1.1自由基本体聚合生产工艺

的悬浮法PVC工程投资要低10%- 15% 。
非均相本体聚合——聚氯乙烯本体聚合生产
图1 聚氯乙烯本体法聚合工艺流程图
2 典型的本体聚合生产工艺
本体浇铸聚合——有机玻璃生产
单体灌模法 对模具的密封要求 高,产品收缩率高, 但光学性能优良。
按单体是否预聚灌模:
单体预聚成浆液后灌模法 通常用于民 用品的生产。 水浴法
开发大型管式反应器是生产LDPE的趋势,釜式工艺变得越来越过时,但
是二台釜式反应器串联操作技术的开发,使得釜式反应器工艺的生产成本可与 管式反应器竞争。住友化学公司在这种反应器配置方面较有经验,二台釜式反 应器串联可使乙烯生成PE的转化率至少提高达到35%,装置产量提高达50%, 同时生产同量PE的电力消耗降低,从而生产每吨PE的可变生产费用可降低约 25%。
常用的链转移剂有丙烷、氢、丙烯等。
(5)单体纯度的影响 乙烯单体中杂质越多,会造成聚合物分子量降低,且会影响 产品各种性能,工业上,对乙烯的纯度要求超过99,95%。
பைடு நூலகம்
气相本体聚合——高压聚乙烯生产
3. 高压聚乙烯生产聚合反应设备
釜式反应器(全混流,分子量分布窄) 主体设备:反应器
管式反应器(平推流,分子量分布宽)
气相本体聚合——高压聚乙烯生产
1. 高压聚乙烯的生产工艺
主要原料:乙烯(气体) ,纯度>99.95%; 乙烯高压聚合单程转率不高(单体单程转化率15~30%),
大量单体要循环使用。
引发剂的配制:工业常用过氧化物为引发剂,和(白油)配成油溶液。 釜式反应器在乙烯进料口加入,管式反应器分端口加入,通过加入
单体预聚灌模法的主要缺点:
在制造不同厚度的板材时要求预聚浆的聚合程度也有所不同;预聚浆 粘度大,难以除去机械杂质和气泡。
聚合物合成工艺-第3章

引发剂的分解速率,应与反应时间(停留时间)匹配
根据引发剂分解速率常数kd
在相同介质和温度下,不同引发剂的kd不同,kd 大者,分解速率快,活性高。
根据引发剂分解活化能Ed
Ed大者,分解的温度范围窄 如要求引发剂在某一温度范围内集中分解,则选
用Ed大者 反之,可选用Ed小者。
化率,是LDPE合成工艺研究的重点。
工艺概况
LDPE的合成工艺均由ICI公司的技术衍生而来,除反应 器、配方、工艺控制有所不同外,流程均大致相同。
生产流程示意图
兰化集团引进Basell公司20万t/aLDPE 装置工艺流程
流程简述
乙烯与分子量调节剂混合后,经一次压缩(25~30MPa) 后与循环乙烯混合,进入二级压缩机,出口压力110~ 400MPa(不同工艺,要求的压力不同)。
变宽 可通过控制反应过程中[S]/[M]值,控制分子量分布 比较常用的方法是分批次补加链转移剂。
链转移剂的选择
一般根据50%转化率-U1/2进行选择。 U1/2-链转移剂消耗50%时单体的转化率。
U1/2=100(1-0.51/Cs) 一般情况下,CS提高,U1/2下降。 根据反应的单体转化率要求,选择合适的链转移剂。 链转移剂的U1/2可查阅有关手册。
物理机械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聚乙烯的主要分类
a. 低密度(高压)聚乙烯(LDPE)
密度为0.915~0.930 g/cm3的均聚物
自由基 共聚合
含少量极性基团的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
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EAA
b.线性低密度和中等密度聚乙烯(LLDPE、MDPE)
乙烯、α-烯烃(1-丁烯、1-己烯或1-辛烯)的共聚物
第三章自由基本体聚合过程及合成工艺ppt课件

首先,要考虑其科学性,是否满足高分子合成反应机理的基 本要求。
其次,要考虑聚合方法的经济成本,包括设备投入、原材料 成本、工艺成本等。
第三,要考虑聚合方法实施过程中对自然环境可能造成的影 响,如废气、废水、废渣的排放等。
第四,要考虑聚合物产物的用途,即采用何种方法更加方便 产物的实际使用,如采用溶液聚合方法直接制备具有实用价值 的油漆或涂料、粘合剂产品等。
3.3.2 聚合体系各组分及其作用 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 ,甲基丙烯酸等。 引发剂有偶氮类、过氧类、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等 。 染料 ,增塑剂、脱模剂等。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3.1 自由基聚合工艺基础
3.1.1 自由基聚合
1、自由基聚合是指用自由基引发单体,使链增长成为聚合物的 聚合反应,也称游离基聚合,属于连锁加成聚合反应机理。
2、自由基聚合反应一般有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和链转移四 个基元反应。
3、自由基聚合反应可概括为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
4、自由基聚合的实施方法分为本体聚合、溶液聚合、悬浮聚合、 乳液聚合和超临界二氧化碳聚合五种聚合种方法。
3.1.3 自由基聚合的引发剂
一、引发剂的种类
大多数自由基聚合都是在引发剂引发的,常用的引发剂有过 氧类引发剂、偶氮类引发剂和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等。
过氧类引发剂有过氧化氢、烷基和/或芳基过氧化氢、过氧羧酸 化合物、过氧羧酸酯、过氧化二烷基和/或芳基化合物、过氧化二 酰基化合物、过氧化碳酸酯、过氧化磺酰酯,等等。过氧类引发 剂的共同特点是分子结构中均含有过氧键,受热后过氧键断裂形 成两个活性自由基。
第三章自由基本体聚合原理及生产工艺 聚合物合成工艺学 ppt

(2)对染料的要求和处理 对染料的要求: 在单体中溶解性好; 耐光、耐热、不褪色。 染料的处理工序: 染料溶于少量单体 → 水浴加热 10 min ,搅匀 → 过滤 → 备用; 若是醇溶性染料,则先溶于单体总量 2% 的丁醇 → 加 等量单体,混合均匀 → 水浴加热 10 min → 过滤 → 备用。
主要缺点是高压釜结构较复杂,尤其是搅拌器的设计与安装 均较困难,在生产中搅拌器会发生机械损坏,聚合物易于沉积 在桨上,因而造成动平衡破坏,甚至有时会出现金属碎屑堵塞 釜后的减压阀现象,使釜内温度急剧上升,导致爆炸的危险。
管式反应器: 管式反应器是细长的高压管。管式反应器的物料在管内呈活
塞式流动,反应温度沿管程有变化,因而反应温度有最高峰,因 此所合成聚乙烯分子量分布较宽。管式法早期的单程转化率较 低.大约10%左右,生产能力为3000t/a,近期单程转化率与釜 式法相近,即为24%,单线生产能力已达到 60000—80000t/a。 管式反应器的结构颇为简单和传热面积相当大。整根细长的高压 管都布置有夹套。
缩短生产周期,使自动加速现象提前到来; 预聚物有一定粘度,灌模容易,不易漏模; 体积已经部分收缩,聚合热已经部分排除,利于后期聚合。
3、制模和灌模工段工艺流程简介 制模材料:
洁净普通玻璃或钢化玻璃; 橡皮垫及玻璃纸; 铁夹; 牛皮纸及胶水。 灌浆 将预聚浆液通过漏斗灌入模具中。根据生产的板材厚度 不同一般采取不同的灌浆方法。 厚度小于 4mm 的板材,先灌浆,之后竖直置于进片架 直接进入水箱,依靠水的压力将空气排出,使浆液布满模具, 立即封合。 厚度 5~6mm 的板材,在竖直灌浆后将空气排出,使浆 液布满模板,立即封合。
3、添加剂
• 防老剂:2,6- 二叔丁基对苯酚(抗氧剂264) ; • 紫外线吸收剂:邻羟基二苯甲酮; • 润滑剂:硬脂酸铵或油酸铵或亚麻仁油酸铵或三者混合物; • 开口剂:提高薄膜开口性、滑爽性和自动包装性能,高分散
聚合物工艺学第3章__自由基聚合生产工艺

3.1 自由基聚合工艺基础
◆自由基聚合反应是当前高分子合成工业中应用最广泛 的化学反应之一
◆自由基聚合反应适用单体:乙烯基单体、二烯烃类单 体
◆自由基聚合产物: 合成橡胶( Tg <室温):常温下为弹性体状态 合成树脂( Tg >室温):常温下为坚硬的塑性体 主要用作塑料、 合成纤维、 涂料等的原料
2.引发剂的分解速度 大多数引发剂的分解反应属于一级反应,即分解速
度与其浓度成正比。若设引发剂浓度为[I],分解速度 常数为Kd,t=0时的浓度为[I0],则:
(引发剂分解速度)
(引发剂分解速度积分式)
★ 分解速度常数Kd与浓度、时间和温度的关系
Kd~浓度: Kd~时间t: Kd~温度T:
(t0.5为引发剂半衰期)
(5)根据引发剂的半衰期选择引发剂 在间歇法聚合过程中反应时间应当是引发剂半衰期的2倍
以上.其倍数因单体种类不同而不同。
如果无恰当的引发剂则可用复合引发剂,即两种不 同半衰期的引发剂混合物。复合引发剂的半衰期可 按下式进行计算:
t0.5m[Im ]1/ 2 t0.5A[I A ]1/ 2 t0.5B[I B ]1/ 2
② 偶氮化合物 通式: 常用的偶氮化合物为偶氮二异丁腈(AIBN): 偶氮引发剂受热后分解生成自由基的反应:
偶氮引发剂分解产生的初级自由基除引发乙烯基单体 进行链式聚合反应外还有其他副反应:
③ 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高分子合成工业中要求低温或常温条件下进行自由基聚合 时,常采用过氧化物-还原剂的混合物作为引发体系,这 种体系称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4.聚合工段 有机玻璃板的聚合方法有水浴聚合和气浴聚合,目
前我国多采用水浴聚合。水浴聚合的工艺条件如下表:
[材料科学]自由基聚合工艺
![[材料科学]自由基聚合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937ce51deefdc8d376ee3284.png)
自由基聚合生产工艺
• 合成树脂则可用四种聚合方法进行生产。从生产工艺观点 考虑,各种聚合方法各有特点。
• 例如氯乙烯(VC)经悬浮聚合和乳液聚合、喷雾 干燥后产品聚氯乙烯的形态都是粉状物,悬浮聚 合得到产品粒径约在100μm左有;乳液聚合喷雾 干燥后的粒径则在数10μm范围,两者相差不多。 但是加入增塑剂调合以后,乳液聚合喷雾干燥产 品则生成糊状分散体系,静置后不沉降、悬浮聚 合产品则不能生成糊状物。原因在于乳液聚合得 到的聚氯乙烯微粒粒径多数在1μm以下,前述喷 雾干燥后所得的颗粒是这种微粒的聚集物,它在 增塑剂中可以崩解为原来乳液微粒的状态,而悬 浮聚合产品单一颗粒的敞径则在100μm左右,因 此直径约大100倍,体积则大106倍。
自由基聚合生产工艺
分子结构 过氧化氢—亚 铁盐
过硫酸盐—亚 硫酸盐 过硫酸盐— Fe2+
CH3 H5C6 N O O O O C C6H5
3 H5C6 N
+
CH2 O C C6H5
过氧化二苯甲 酰—二甲苯胺
C5H6COO-
CH3
自由基聚合生产工艺
• 引发剂的分解速度
• 大多数引发剂的分解反应属于一级反应,即分解速度与其浓度成正比。 如引发剂浓度为[I],分解速度常数为Kd,则引发剂分解速度:
• 定义: • 本体聚合是单体中加有少量引发剂或不加 引发剂依赖热引发,而无其他反应介质存 在的聚合实施方法。 • 本体聚合特点: • 聚合过程中无其他反应介质,因此工艺过 程较简单,省去回收工序。当单体转化率 很高时还可省去单体分离工序。直接造粒 得粒状树脂。
自由基聚合生产工艺
• 本体聚合的工业应用
• 过氧化碳酸酯如过氧化碳酸二异丙酯等对热、摩 擦、碰击都很敏感,不能进行蒸馏。甚至在室温 条件下,本身产生诱导分解反应而引起爆炸,所 以要求在低温下(10℃以下)贮存。最好加有稳定 剂如多元酚、多元硝基化合物以降低其分解倾向。 胺类化合物和某些金属则可使过氧化碳酸酯催比 分解。金属对于其分解速度影响顺序为: • Pt≈Cu>Hg>A1≈Fe>Ni≈Ag • 因此要尽量除去引发体系中的金属含量。 • 异丙基基团改换为叔丁环己基基团时,稳定性提 高。可常温贮存。
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

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
供电子取代基
CH2 = CH Y
使碳-碳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有利于阳离子的进攻和结 合,生成的阳离子增长链因共振而稳定。
δ-
阳离子聚合
烷基乙烯基醚 R+ H CH2 = C :O : 共轭效应 R’
δ-
H RCH2 C+ :O : R’
H RCH2 C : O+ R’
共振稳定
聚合速率的测定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
(1) 直接法
常用的有沉淀法。即定时从聚合容器中取样,加沉 淀剂使聚合物沉淀,然后经分离、精制、干燥、称重等 步骤求得聚合物量。
(2) 间接法
通过聚合过程中的密度、黏度、折光率、介电常数、 吸收光谱等物理量的变化间接求得聚合物量。
最常用的间接法是膨胀计法。
3.3.3 自由基聚合微观动力学
各种取代基的电负性 对单体链锁聚合类型的影响
阴离子聚合
自由基聚合
电 负 NO2 CN COOCH3 CH=CH2 C6H5 CH3 OR 性
阳离子聚合
19
3.2 聚合机理
对于一个反应,一是我们要了解反应的过程,二 是要了解反应的结果。聚合速率和分子量正是反映自 由基聚合反应的两项重要指标。
研究聚合反应的 两项重要内容:
聚 合 中 期
聚 合 后 期
苯乙烯自由基聚合的 转化率-时间曲线
诱导期 — 初级自由基为阻聚杂质终止,无聚合物形成,
聚合速率为零。
聚合初期 — 单体开始正常聚合时期,通常将转化率在
5%~10%以下的阶段称做初期;在这一阶段,转化率 与时间近似呈线性关系,聚合基本以恒速进行。
聚合中期 — 在转化率达10%~20%以后,聚合速率逐
第3章自由基聚合生产工艺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有机过氧化物的共同特点是分子中均含有-O-O-键,受热后 键断裂而生成相应的两个自由基。
BPO 过氧化二酰基和过氧化碳酸酯等化合物在分解时除产生自由 基外,还放出CO2气体。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无机过氧类引发剂 过硫酸盐,如过硫酸钾 K2S2O8 和过硫酸铵 (NH4)2S2O8等, 能溶于水,多用于乳液聚合和水溶液聚合。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过氧化物的不稳定性
(a)过氧化二烷基化合物:烷基为直链结构不稳定。烷基为低级 者易爆炸,而烷基具有多支链则较稳定。 (b)过酸化合物:不怕震击,受热时易爆炸,常温可分解出 O2。 (c)过氧化二酰基化合物:纯粹状态下受热或受碰击时,可引起 爆炸。用30%水分以保持湿润或溶于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等溶剂。 (d)过氧化碳酸酯对热、摩擦、碰击都很敏感,不能蒸馏,要求 在低温下(10℃以下)贮存。最好加有稳定剂如多元酚、多元硝 基化合物。
(c)根据分解速度常 数选择引发剂。
引发剂的选择
(d)根据分解活化能 Ed选择引发剂。
(e)根据引发剂的半衰期选择引发剂。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复合引发剂
复合引发剂半衰期计算: 式中 t0.5m、t0.5A、t0.5B 分别代表复合引发剂 m 和引发剂 A 与 B 的半衰期;[Im]、[IA]、[IB] 分别代表上述引发剂的浓度。
2乳胶粒生成阶段引发剂在不同的场所引发单体生成乳胶粒进入增溶胶束引发聚合形成乳胶粒胶束成核引发水中的单体低聚物成核进入单体液滴胶束消失标志这一阶段结束胶束消失标志这一阶段结束增速期单体液滴水相乳胶粒自由基增溶胶束或乳胶粒胶束水相乳胶粒3乳胶粒长大阶段没有胶束乳胶粒数目恒定聚合反应在乳胶粒中继续进行
自由基聚合工艺基础与本体聚合工艺

分子量约为高分子量HDPE的10倍,支链甚少 熔点和强度较高,需用特殊方法加工
e.改性聚乙烯 包括交联聚乙烯、氯化聚乙烯、氯磺
化聚乙烯、氧化聚乙烯以及接枝聚乙烯等。
3.4.2 LDPE的合成工艺
LDPE是通过高压自由基本体聚合法生产的,操作压力约 100~400MPa。
化率,是LDPE合成工艺研究的重点。
工艺概况
LDPE的合成工艺均由ICI公司的技术衍生而来,除反应 器、配方、工艺控制有所不同外,流程均大致相同。
生产流程示意图
兰化集团引进Basell公司20万t/aLDPE 装置工艺流程示意图
流程简述
乙烯与分子量调节剂混合后,经一次压缩(25~30MPa) 后与循环乙烯混合,进入二级压缩机,出口压力110~ 400MPa(不同工艺,要求的压力不同)。
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工艺基础与本
体聚合工艺
3. 1自由基聚合工艺基础
3.1.1概述 自由基聚合反应是高分子合成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
化学反应之一。很多大宗的聚合物和改性聚合物均 依据自由基聚合的原理进行生产。 PVC、PVA、PAN、LDPE、SBR、NBR等。 适应单体:主要是乙烯基单体和二烯烃类单体 实施方法:包括本体聚合、悬浮聚合、溶液聚合和 乳液聚合或它们的混合。
聚合实施方法的选择
实施方法的选择与工艺评价的因素基本相同
主要考察工艺的先进性、实用性和可行性(“三性”)
a. 产品用途所要求的产品形态 如PVC b. 技术的难易和成熟程度 如橡胶生产一般为乳液
或溶液法,较少或不采用悬浮法或本体法。 c. 环保角度 不采用或尽量不采用污染较大的工艺 d. 投资规模和产品成本因素等。
第3章 自由基聚合生产工艺-1

常用的链转移剂有丙烷、氢、丙烯等。
丙烷是较好的调节剂,若反应温度>150℃,它能平 稳地控制聚合物的分子量。
氢的链转移能力较强,反应温度高于170℃,反应很不 稳定。
(5)单体纯度的影响 乙烯单体中杂质越多,会造成聚合物分子量降低,且 会影响产品各种性能,工业上,对乙烯的纯度要求超过 99.95%。
乙烯高压聚合生产流程
压缩机 二次 压缩机 150--250MPa 釜 式 反 应 器
引发剂 25MPa
管 式 反 应 器
0.1MPa
低压分离器
乙烯 分子量调节剂 减 压 阀 一次 压缩机 25MPa 高压分离器 减压阀
挤出 造粒机
新鲜乙烯
流程说明:
裂解厂的新鲜乙烯(压力为1.5MPa)与闪蒸气体升压器来的 乙烯混合,经过第一级压缩机,压力升到20-30MPa,冷却后, 在二级压缩机第一段入口与中压分离器分离出来的未反应乙烯 会合,进入压缩机使压力升到120-200MPa,冷却后进入聚合反 应器,在150-300度过氧化物和有机过酸酯引发下,乙烯聚合成
非均相本体聚合——聚氯乙烯本体聚合生产
本体浇铸聚合——有机玻璃生产
气相本体聚合——高压聚乙烯生产
法国本体法(PSG法)制聚氯乙烯
氯乙烯两段本体聚合生产聚氯乙烯是法国圣戈班公司 (PSG)首先工业化。 一、主要原料及规格 沸点 纯度 -13.9 >99.99%
法国本体法(PSG法)制聚氯乙烯
二、制法 聚氯乙烯可用悬浮聚合、乳液聚合、本体聚合实施方法 生产,目前仍以悬浮聚合法为主,而本体聚合法生产的聚 氯乙烯约占10%。
(2)温度的影响 操作温度:130℃~280℃ 温度升高将使聚合物的分子量相应降低,聚乙烯分子链
《聚合物合成工艺学》复习知识点及思考题

《聚合物合成工艺学》各章重点第一章绪论1.高分子化合物的生产过程及通常组合形式原料准备与精致,催化剂配置,聚合反应过程,分离过程,聚合物后处理过程,回收过程2.聚合反应釜的排热方式有哪些夹套冷却,夹套附加内冷管冷却,内冷管冷却,反应物料釜外循环冷却,回流冷凝器冷却,反应物料部分闪蒸,反应介质部分预冷。
3. 聚合反应设备1、选用原则:聚合反应器的操作特性、聚合反应及聚合过程的特性、聚合反应器操作特性对聚合物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经济效应。
2、搅拌的功能要求及作用功能要求:混合、搅动、悬浮、分散作用:1)推动流体流动,混匀物料;2)产生剪切力,分散物料,并使之悬浮;3)增加流体的湍动,以提高传热效率;4)加速物料的分散和合并,增大物质的传递效率;5)高粘体系,可以更新表面,使低分子蒸出。
第二章聚合物单体的原料路线1.生产单体的原料路线有哪些?(教材P24-25)石油化工路线,煤炭路线,其他原料路线(主要以农副产品或木材工业副产品为基本原料)2.石油化工路线可以得到哪些重要的单体和原料?并由乙烯单体可以得到哪些聚合物产品?(教材P24-25、P26、P31)得到单体和原料:乙烯、丙烯、丁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
得到聚合物:聚乙烯、乙丙橡胶、聚氯乙烯、聚乙酸乙烯酯、聚乙烯醇、维纶树脂、聚苯乙烯、ABS树脂、丁苯橡胶、聚氧化乙烯、涤纶树脂。
3. 合成聚合物及单体工艺路线第三章自由基聚合生产工艺§ 3-1自由基聚合工艺基础1.自由基聚合实施方法及选择本体聚合、乳液聚合、溶液聚合、悬浮聚合。
聚合方法的选择只要取决于根据产品用途所要求的产品形态和产品成本。
2.引发剂及选择方法,调节分子量方法种类:过氧化物类、偶氮化合物,氧化还原体系。
选择方法:(1)根据聚合操作方式和反应温度条件,选择适当分解速度的引发剂。
(2)根据引发剂分解速度随温度的不同而变化,故根据反应温度选择适引发剂。
(3)根据分解速率常数选择引发剂。
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生产工艺

第三章自由基聚合生产工艺本章主要内容:3.1 自由基聚合工艺基础和本体聚合生产工艺3.2 悬浮聚合生产工艺3.3 溶液聚合生产工艺3.4 乳液聚合生产工艺重点:自由基聚合工艺基础难点:无3.1 自由基聚合工艺基础和本体聚合生产工艺3.1.1 自由基聚合工艺基础自由基聚合反应定义单体借助于光、热、辐射、引发剂的作用,使单体分子活化为活性自由基,再与单体连锁聚合形成高聚物的化学反应。
♦单体类型: 主要是乙烯基单体、二烯烃类单体♦聚合物特点:碳-碳为主链的线形高聚物、无定形聚合物;T g低于室温的常温为弹性体用作橡胶;T g高于室温的常温为塑性体(合成树脂)用作塑料、合成纤维、涂料。
自由基聚合反应的特点①整个聚合过程分为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各步反应速率和活化能相差很大;②高分子瞬间形成,而产品的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变化;③体系内始终由单体和高聚物组成,产物不能分离;④反应连锁进行,转化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⑤反应是不可逆的。
自由基聚合反应的分类按参加反应的单体种类分为:自由基均聚合:只有一种单体参加的自由基聚合反应。
常见的有:LDPE、PMMA、PVC、PV AC、PS等自由基共聚合:两种以上单体同时参加的自由聚合反应。
常见的有:乙丙橡胶、丁苯橡胶、丁腈橡胶、SBS 、ABS等自由基聚合反应的重要地位最典型;最常见;最成熟;经自由基聚合获得的高聚物产量占总产量的60%以上,占热塑性树脂的80%自由基聚合反应的实施方法本体聚合、乳液聚合、悬浮聚合、溶液聚合;聚合方法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根据产品用途所要求的产品形态和产品成本。
自由基聚合引发剂除了苯乙烯本体聚合是热引发聚合,其他单体在工业上都是在引发剂引发聚合。
♦引发剂种类主要有三大类:过氧化物类、偶氮化合物类、氧化还原引发体系过氧化物类:通式R-O-O-H 或R-O-O-R,R——为烷基、芳基、酰基、碳酸酯基、磺酰基。
分子中含有—O—O—键,受热后断裂成相应的两个自由基,初级自由基主要用来引发单体,成为单体自由基,此外,还发生副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自由基聚合生产工艺本章主要内容:3.1 自由基聚合工艺基础和本体聚合生产工艺3.2 悬浮聚合生产工艺3.3 溶液聚合生产工艺3.4 乳液聚合生产工艺重点:自由基聚合工艺基础难点:无3.1 自由基聚合工艺基础和本体聚合生产工艺3.1.1 自由基聚合工艺基础自由基聚合反应定义单体借助于光、热、辐射、引发剂的作用,使单体分子活化为活性自由基,再与单体连锁聚合形成高聚物的化学反应。
♦单体类型: 主要是乙烯基单体、二烯烃类单体♦聚合物特点:碳-碳为主链的线形高聚物、无定形聚合物;T g低于室温的常温为弹性体用作橡胶;T g高于室温的常温为塑性体(合成树脂)用作塑料、合成纤维、涂料。
自由基聚合反应的特点①整个聚合过程分为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各步反应速率和活化能相差很大;②高分子瞬间形成,而产品的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变化;③体系内始终由单体和高聚物组成,产物不能分离;④反应连锁进行,转化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⑤反应是不可逆的。
自由基聚合反应的分类按参加反应的单体种类分为:自由基均聚合:只有一种单体参加的自由基聚合反应。
常见的有:LDPE、PMMA、PVC、PV AC、PS等自由基共聚合:两种以上单体同时参加的自由聚合反应。
常见的有:乙丙橡胶、丁苯橡胶、丁腈橡胶、SBS 、ABS等自由基聚合反应的重要地位最典型;最常见;最成熟;经自由基聚合获得的高聚物产量占总产量的60%以上,占热塑性树脂的80%自由基聚合反应的实施方法本体聚合、乳液聚合、悬浮聚合、溶液聚合;聚合方法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根据产品用途所要求的产品形态和产品成本。
自由基聚合引发剂除了苯乙烯本体聚合是热引发聚合,其他单体在工业上都是在引发剂引发聚合。
♦引发剂种类主要有三大类:过氧化物类、偶氮化合物类、氧化还原引发体系过氧化物类:通式R-O-O-H 或R-O-O-R,R——为烷基、芳基、酰基、碳酸酯基、磺酰基。
分子中含有—O—O—键,受热后断裂成相应的两个自由基,初级自由基主要用来引发单体,成为单体自由基,此外,还发生副反应。
偶氮类:偶氮二异丁腈(AIBN)、偶氮二异庚腈(A VBN)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特点:氧化-还原体系产生自由基的过程是单电子转移过程,即一个电子由一个离子或由一个分子转移到另一个离子或分子上去,因而生成自由基。
♦工业上引发剂的分类:低活性中活性高活性使用温度>100℃30~100 ℃<30 ℃半衰期> 6h 1~ 6h <1h♦引发剂的选择①根据聚合实施的方法,从溶解度的角度确定引发剂的类型;②根据聚合温度选择半衰期适当的引发剂,使聚合时间适中;③根据聚合釜的传热能力,确保温控和防爆聚前提下,尽量选高活性引发剂;④从操作控制的角度,尽量选择复合型引发剂;⑤选择的引发剂不能与反应体系中除单体以外的其它成分发生反应;⑥动力学研究时,多选择偶氮类引发剂;⑦安全、易得、廉价。
自由基聚合的影响因素♦影响聚合物Mn的因素主要有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链转移剂的种类、用量a、聚合链的动力学链长(υ)与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关系:υ=K[M]/[I]1/2;K-常数;[M]-单体浓度;[I]-引发剂浓度。
b、平均聚合度(Xn)与动力学链长的关系:偶合链终止:Xn= 2υ;歧化链终止:Xn= υ♦链转移剂控制分子量大小1/DP=1/DP0 +Cs.[S]/[M];DP、DP0——分别为加入、未加入分子量调节剂,聚合物平均聚合度;Cs—链转移常数;[S]—链转移浓度;[M]—单体浓度♦原料纯度、杂质对自由基聚合反应速度的影响一般聚合级的单体纯度在99.9~99.99%,杂质含量在0.01~0.1%,如聚合级的氯乙烯要求纯度>99.9%,乙炔<0.001%,铁<0.001%,乙醛<0.001%。
杂质的含量虽少,但对聚合的影响很大。
杂质的来源、种类:杂质的主要来源-合成带入、贮运加入、设备处理带入等。
杂质的种类:从杂质的性质看:化学性杂质、物理性杂质。
对聚合的影响:主要降低引发效率、产生诱导期、单体失去活性。
从杂质对聚合速度的影响看:爆聚杂质、缓聚杂质、阻聚杂质等。
对聚合的影响:主要影响产物的外观质量与加工性能。
3.1.2本体聚合工艺本体聚合定义: 单体中加有少量引发剂或不加引发剂依赖热引发,而无其他反应介质存在的聚合实施方法。
特点:a、无其他反应介质, 产品纯度高;b、生产快速;c、工艺流程短、设备少、工序简单;d、自动加速现象严重;e、反应热难于移出。
本体聚合反应器a、形状一定的模具: 本体浇铸, PMMAb、各种形状的反应釜、反应塔:釜式反应器特点:间歇操作时,散热难,易于凝胶,产品分子量分布宽。
管式反应器特点: 大口径管式反应器,反应热传导困难,温度难以控制,产生爆聚, 单体转化率低。
塔式反应器特点:放大的管式反应器,无搅拌装置, 柱塞状流动,单体转化率提高。
3.2 悬浮聚合生产工艺悬浮聚合♦定义: 单体中作为分散相悬浮于连续相中,在引发剂作用下进行自由基聚合的方法。
♦优点:a、聚合反应热容易除去;b、生产操作安全;c、反应过程中物料粘度变化不大, 温度易控制;♦工业应用目前悬浮聚合法主要用来生产聚氯乙烯树脂、苯乙烯树脂、可发性聚苯乙烯珠体、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生产离子交换树脂用交联聚苯乙烯白球、甲基丙烯酸甲酯均聚物及其共聚物、聚偏二氯乙烯、聚四氟乙烯、聚三氟氯乙烯等。
♦产品形状规则的圆球颗粒或不规则颗粒♦颗粒直径一般直径在0.05-0.2mm,有的可达0.4mm ,甚至超过1mm。
3.2.1悬浮聚合生产一般流程♦典型的悬浮过程:将单体、水、引发剂、分散剂,必要时添加缓冲剂加于反应釜中加热使之发生聚合反应、冷却保持一定温度;反应结束后回收未反应单体,离心脱水、干燥而得产品。
3.2.2 悬浮聚合成粒机理——在悬浮聚合过程,引发剂溶解于单体中。
自由基聚合反应发生在单体小液滴中,相似于孤立的本体聚合。
聚合反应结束后,液滴状单体转变为聚合物固体颗粒。
颗粒的形态为透明的,圆滑的坚硬小圆珠;或不透明的、形状不规整的小颗粒。
♦均相成核:当单体转化率升高到一定范围,聚合物占优势后,逐渐转变为固态颗粒,此情况为均相成粒,生成透明的圆球状颗粒。
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等单体的悬浮聚合属此种情况。
♦非均相成核:如果生成的聚合物不溶于单体中,则链增长到一定长度后聚合物沉淀析出,生成初级粒子,然后聚集为次级粒子。
此情况下为非均相成核。
产生的颗粒不透明而且不规整。
非均相成核过程中同样有粘结成大块的危险。
♦悬浮聚合过程中影响颗粒大小及其分布的因素:①反应器几何形状因素如反应器长径比、搅拌器形式与叶片数目,搅拌器直径与釜径比、搅拌器与釜底距离等。
②操作条件因素如搅拌器转速、搅拌时间与聚合时间的长短、两相体积比、加料高度、温度等。
③材料数据因素如两相液体的动力粘度、密度以及表而张力等。
④随水相中分散剂浓度的增加和表面张力的下降,聚合物颗粒粒径下降。
分散相粘度增加,则凝结的粒子难以打碎,因而平均粒径增加。
3.2.3 分散剂及其作用原理♦分散剂种类保护胶类分散剂——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主要有:①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明胶、淀粉、纤维素衍生物;②合成高分子化合物,部分水解度的聚乙烯醇、聚丙烯酸及其盐、磺化聚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苯乙烯共聚物、聚乙烯吡咯烷酮等。
无机粉状分散剂——主要有:高分散性的碱土金属的磷酸盐、碳酸盐以及硅酸盐等。
如碳酸镁、硅酸镁、硫酸钡、磷酸钙、氢氧化铝等。
♦分散剂的作用a、保护胶的分散稳定作用作为保护胶的水溶性高分子应具有两性特性,其分子的一部分可溶于有机相,而另一部分可溶于水相。
当两液滴相互接近到可能产生凝结的距离时,两液滴之间的水分子被排出而形成了高分子薄膜层,从而阻止了两液滴凝结,或两个相互靠近的液滴之间的液体薄层移动延缓,以致在临界凝结的瞬时内两液滴不能发生凝结。
b、无机粉状分散剂的分散稳定作用无机粉状分散剂在悬浮聚合过程产生分散稳定作用,是存在于水相中的粉状物当两液滴相互靠近时,水分子被挤出,粉末在单体液滴表面形成隔离层从而防止了液滴的凝结。
3.2.4悬浮聚合生产工艺♦配方a、单体相悬浮聚合所使用的单体或单体混合物应当为液体。
常压下力气体的单体如氯乙烯则应在压力下液化后进行反应。
单体纯度通常要求>99.98%。
引发剂、分子过调节剂虽存在于单体相中,工业生产中分别加于反应釜中。
必要时还加有润滑剂、防粘连剂和抗鱼眼剂等辅助用料。
引发剂用量为单体量的0.1%-1%。
b、水相由去离子水、分散剂、助分散剂、pH调节剂等组成。
水中的金属离子将污染合成数脂,甚至影响热稳定性和聚合反应速度,因此要求用经离子交换树脂处理过的去离子水或经软化处理的软水,要求pH值在6-8范围,硬度≤5,氯离子<10×10-6,水相与单体相质量比一般在75:25—50:50范围。
3.3溶液聚合生产工艺溶液聚合♦定义:单体溶解在适当溶剂中在自由基引发剂作用下进行的聚合方法。
♦类型:均相聚合、非均相聚合(沉淀聚合)♦溶液聚合生产过程流程图:3.3.1溶剂的选择与作用溶液聚合所用溶剂主要是有机溶剂或水。
根据单体的溶解性质以及所生产的聚合物的溶液用途选择适当的溶剂。
常用的有机溶剂有醇、酯、酮以及芳烃:苯、甲苯等,此外,脂肪烃、卤代烃、环烷烃等也有应用。
3.3.2聚合工艺①溶液聚合所用溶剂为有机溶剂时,引发剂为可溶于有机溶剂的过氧化物或偶氮化合物。
根据反应温度和引发剂的半衰期选择适当的引发剂。
由于偶氮化合物引发剂的分解不受溶剂的影响,所以应用较为广泛。
引发剂的用量通常为单体量0.01-2%。
②用水作为溶剂时,采用水溶性引发剂如过硫酸盐及其氧化还原体系。
③由于聚合反应是放热反应,为了便于导出反应热,应使用低沸点溶剂,使聚合反应在回流温度下进行。
如果使用的溶剂沸点高或反应温度要求较低时,则应在加料方式上采取半连续操作。
④为了便于控制聚合反应速度,溶液聚合通常在釜式反应器中半连续操作,即一部分溶剂或全部溶剂先加于反应釜中加热至反应温度。
再将溶有引发剂的单体按一定速度连续加于反应釜中。
3.3.3后处理脱除单体后的聚合物溶液,必要时进行浓缩或稀释以达到商品要求的固含量。
然后经过滤去除可能存在的不溶物和凝胶以后得到商品聚合物溶液。
有机溶剂形成的聚合物溶液应避免与空气中的水分接触,因为它可使聚合物沉淀析出。
并且注意贮存场所的温度勿使溶剂挥发或溶液粘度过高(温度过低时造成)。
3.4 乳液聚合工艺乳液聚合♦定义单体在乳化剂作用下分散于水中形成乳状液中,并在引发剂作用下进行聚合反应。
♦工业应用合成树脂——聚氯乙烯及其共聚物、聚醋酸乙烯及其共聚物、聚丙烯酸酯类共聚物等用乳液法。
合成橡胶——丁苯橡胶、丁腈橡胶、氯丁橡胶等用乳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