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和答案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和答案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和答案《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一、什么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就是技术领域的创新行为,泛指技术成果在商业上的首次成功应用,包含技术成果的商业化和产业化。

技术创新不同于技术发明,技术发明仅仅只是一个构想或设计,它并不一定在商业中应用。

它可以是一种创新,但不一定申请专利,也未必就带来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然而,技术创新是指一个新想法或新装备(产品、工艺、系统)在商业上的实现。

技术发明强调以技术解决问题,技术创新不仅包含技术活动,而且更关注技术方案的商业价值,强调的是以技术推动经济发展。

简言之,技术创新与研究和开发活动密切相关,是以技术成果的商业化为目的,向市场推出新产品和新服务的活动或过程。

技术创新本质上是技术资源和产业资源整合配置的过程和结果。

当代多数技术创新是在诸多创新主体,特别是研究型大学、高技术创业型企业以及在这些组织中从事创新活动的技术专家和商业家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的。

技术创新的特征是:(1)技术的新颖性;(2)高风险与高收益并存;(3)技术创新的中介性;(4)技术创新的阶段性和周期性;(5)技术创新过程的系统性。

技术创新的分类:(1)按技术变化强度,可分为渐进性创新、根本性创新;(2)按导致生产要素节约的不同,分为节约资本型、节约劳动型和中性的技术创新。

(3)按创新的对象不同。

分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

二、简述科学家、发明家和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技术创新往往是多元主体参与协作的活动。

(1)科学家是技术创新路径的提供者。

科学上的重大突破,往往都蕴涵着新的技术原理,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

同时,用于科学的实验室装备,是科学家进行技术原理性探索的现成平台,成为孕育新技术的摇篮。

如晶体管的发明就得益于固体物理学的发展,场效应原理为电子放大器的研制提供了技术可能性。

(2)发明家是技术创新的核心,是导致重大技术突破的关键。

如爱迪生现实了电灯的商业化、照明的产业化,成立了“爱迪生电气照明公司”。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全部答案(精简)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全部答案(精简)

4.1如何理解科学的本质。

1)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

它提示出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然的能动的认识和改造关系。

2)科学是一种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

科学劳动的特点是它部分地以今天的协作为条件,部分地又以对前人劳动的利用为条件,而共同劳动则以个人之间的直接协作为前提,因而科学属于一般劳动,属于精神生产领域。

3)科学是生产力,随着大工业的发展(固定资本),现实财富的创造较少地取决于劳动时间和已耗费的劳动量,较多地取决于在劳动时间内所运用的动因的力量,而这种动因自身又能和生产它们所花费的直接劳动时间不成比例,相反地却取决了一般的科水平和技术进步。

4)科学既是观念的财富又是实际的财富,一方面人类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长期实践中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科学知识,是整个人类知识体系最为最要的一个组部分,成为社会的精神财富;另一方面,科学作为生产力的要素被资本用作财富的手段,因而本身也成为那些发展科学的人的致富手段。

4.2科学理论有哪些构成要素?说明他们的特点和相互关系。

科学理论是由三个基本的知识元素组成,联系这些概念的判断即基本原理或定律;由这些概念与原理、定律推演出来的逻辑结论,即各种具体的规律和预见。

(1)基本概念是科学理论的逻辑出发点,只有形成一定的科学概念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2)基本原理或定律是科学对所研究对象的基本关系的反映,是科学理论赖以建立的基础,它反映了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一定变化过程的必然联系。

(3)按照一定的逻辑规则,运用相应的科学概念,依据一定的科学原理,可以对某类事物的各种现象及内在联系作出科学的推理,由此形成科学理论。

总之,各元素不是按任意的外在的次序排列的,而是有一个严密的,前后一致的逻辑结构5.1科学问题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1)地位:科学研究是从科学问题的提出开始的,科学认识是探索自然界奥秘的活动,它从提出问题开始,问题在科学认识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支配作用。

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目录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 (1)2、如何理解自然界的辩证运动? (4)3、试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 (6)4、系统自然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举例说明学习系统自然观的意义? (7)5、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依据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如何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86、试述现代科学的本质与特征? (9)7、科学研究的一般环节是什么?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对你的研究工作有什么指导意义?108、试述技术的本质、特征与发展的动力什么? (12)9、试述工程、产业的本质与特征? (15)10、根据创新型人才的素质特点并结合个人专业谈谈如何才能成为创新型人才?1911、你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22)12、如何理解创新型国家建设? (25)13、如何坚持自主创新? (26)14、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主要工作 (27)15、企业能否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 (28)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自然辩证法既是辩证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又是自然科学研究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改造自然的实践的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对象就是自然和自然科学。

研究的基本内容就是:自然界辩证法、自然科学辩证法、自然科学方法论,再加上技术辩证法,即独立出来的人工自然的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哲学、科学哲学(自然科学哲学部分)和技术哲学把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原理应用于生活和工作中,用以说明事物、解决问题,使之变成生活的哲学、行动的哲学。

唯物辩证法是客观世界规律和人类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是原本深深植根于现实的活的哲学。

但是,在当代,许多人对辩证法的认识,停留在经过高度抽象形成的一系列概念、范畴、原理上。

辩证法如果只停留在书本上,停留在理论中,专搞概念的演绎,死抠书本的教条,就会变成空洞的、枯燥的、僵死的东西,那就会陷入本本主义的泥潭。

只有使辩证法回到现实中来,密切联系实际的生活和工作,用以认识和解决现实中所遇到的问题,才能显现其活的、旺盛的生命力。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一)1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哪几个重要形态?试评述主要内容和它们各自的积极意义。

答: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三个重要形态。

(1)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把自然当做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力图在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在某种特殊的东西中去寻找统一,认为自然界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或是不变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产生和消失。

自发的唯物主义倾向:古代自然哲学家从直觉出发,从整体来观察自然界,形成了自然界是由基本物质构成的认识,对世界的本原做出了实质上是正确的回答。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一是认为自然界及其构成自然界的本原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二是看到了自然界矛盾的两个方面,看到了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直观、思辨和猜测的性质:由于当时人们的经验知识较少,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尚未进步到分析和解剖的程度,因而他们的自然观难免具有朴素性、直观性、猜测性和思辨性等特点。

意义:它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开始运用理性思维去探索自然的本质和规律,是人类在认识自然的道路上一个巨大的进步;它的自发的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的思想,一方面使它成为马恩创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渊源,另一方面在科学上孕育了许多天才预见,并在近代发展为一系列科学理论。

(2)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的中心内容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从来如此、永远如此。

万事万物只是在空间上彼此并列着,没有时间上的历史发展。

如果有变化,那也只是位置的移动和数量的增减,并且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在事物内部,而是由于外力的推动所致。

这种自然观是与较低水平的生产力和较低水平的自然科学紧密相联系;意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摒弃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直观性、思辨性、猜测性,对于近代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有历史性的贡献;它强调自然的外在独立性,是对上帝创世说的否定;对自然科学冲破神学唯心主义的羁绊具有积极意义。

整理自然辩证法思考题答案

整理自然辩证法思考题答案

整理自然辩证法思考题答案自然辩证法思考题答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科学自然观 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P26-P42(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核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虽然在实证科学的基础上继承和坚持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但是不懂得一般与个别、运动和静止等的辩证关系,以一种片面的、孤立的和静止的方法观察自然界,即不懂得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不能把唯物主义坚持到底。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克服了以往哲学自然观的缺陷,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突出了物质世界的整体性和矛盾性,提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强调了人类起源于自然界、依赖于自然并在把握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能动地和改造自然。

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P18 3、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之间的关系:第一,它们都围绕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主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它们都坚持人类与自然界、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人与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各有其侧重点:系统自然观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人工自然观突出并反思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生态自然观站在人类文明的立场,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协调和发展。

第三,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相互关联:系统自然观通过系统思维方式,为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人工自然观通过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实践性,为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认识论前提;生态自然观通过强调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协调性关系,为系统自然观和人工自然观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目标。

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目录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 (1)2、如何理解自然界的辩证运动? (2)3、试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 (4)4、系统自然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举例说明学习系统自然观的意义? (4)5、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依据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如何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5)6、试述现代科学的本质与特征? (5)7、科学研究的一般环节是什么?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对你的研究工作有什么指导意义? (6)8、试述技术的本质、特征与发展的动力什么? (7)9、试述工程、产业的本质与特征? (8)10、根据创新型人才的素质特点并结合个人专业谈谈如何才能成为创新型人才? (11)11、你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12)12、如何理解创新型国家建设? (13)13、如何坚持自主创新? (14)14、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主要工作 (15)15、企业能否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 (15)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自然辩证法既是辩证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又是自然科学研究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改造自然的实践的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对象就是自然和自然科学。

研究的基本内容就是:自然界辩证法、自然科学辩证法、自然科学方法论,再加上技术辩证法,即独立出来的人工自然的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哲学、科学哲学(自然科学哲学部分)和技术哲学把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原理应用于生活和工作中,用以说明事物、解决问题,使之变成生活的哲学、行动的哲学。

唯物辩证法是客观世界规律和人类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是原本深深植根于现实的活的哲学。

但是,在当代,许多人对辩证法的认识,停留在经过高度抽象形成的一系列概念、范畴、原理上。

辩证法如果只停留在书本上,停留在理论中,专搞概念的演绎,死抠书本的教条,就会变成空洞的、枯燥的、僵死的东西,那就会陷入本本主义的泥潭。

只有使辩证法回到现实中来,密切联系实际的生活和工作,用以认识和解决现实中所遇到的问题,才能显现其活的、旺盛的生命力。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1.生态危机:指的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在全球规模或局部区域导致生态过程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生命维持系统瓦解,从而危害人的利益、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2.科学问题:是指一定时代的科学认识主体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认识和实践中需要解决而又未解决的矛盾,它包含一定的求解目标和应答域,但尚无确定答案。

科学问题是一种已知与未知的结合体、交界。

3.科学事实:是指通过观察与实验所获得的经验事实,是经过科学整理和鉴定的确定事实。

4.范式:范式是指通过一个具体科学理论为范例,通过解决科学中关键性、全局性的问题,给人们提供了关于世界整体的图式,即世界观。

5.人类发展指数:HDI是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1990年人文发展报告》中提出的,用以衡量联合国各成员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指标,是对传统的国民生产总值指标挑战的结果。

人类发展指数由三个指标构成:预期寿命、成人识字率和人均GDP的对数。

这三个指标分别反映了人的长寿水平、知识水平和生活水平。

6.科学的社会建制:社会建制是指为了满足某些基本的社会需要而形成的相关社会活动的组织系统,科学的社会建制是指科学事业成为社会构成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部门和职业部类的一种社会现象。

它从科学家的社会角色、科学专业、科学共同体及其活动、规范等方面反映了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7.汤浅现象:由日本科学史家汤浅光朝1962年发现,汤浅现象是近代科学史科学活动中心转移的现象。

如果定义一个国家的科学成果数占全世界的25%就为科学兴隆期,那么科学兴隆期在世界范围内曾按下列顺序转移:意大利(1540-1610)、英国(1660-1730)、法国(1770-1830)、德国(1810-1920)、美国(1920-现在),而且上述各国的科学兴隆期平均约为80年。

科学史上的这种现象被称为汤浅现象。

8.默顿规范:1942年,默顿在《论科学与民主》一文中系统地阐述了科学活动的规范结构——普遍主义、公有性、无私利性、有组织的怀疑主义。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内容一、进化与退化的内涵、辩证关系以及进化产生的根据和条件①什么是进化与退化?进化一般指的是物质系统演化中由无序到有序、由低序到高序的过程,或者说是时间推演引发的对称性破缺的结果。

退化则指的是相反的过程。

在热力学、协同学、控制论和信息论中,分别用熵、序参量和信息量来表示,序参量、信息量增加的一般可以表示进化,而熵增加的则表示退化。

②进化与退化的辨证关系(1)进化与退化相互包含。

在自然界的演化中,以进化为主的的过程往往内在地包含着退化,反之亦然。

例如,从猿到人,无疑是生物进化史上的一件最伟大的事情。

但从局部功能来看,像攀越能力、消化能力、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都有一些退化的趋势。

因为,很难看到纯粹的进化和退化现象。

(2)进化和退化共存共生。

进化和退化常常是同时存在和同步发生的。

它们往往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例如,工业化推进了人类社会的文明程度。

但是,工业化消耗了地球的几十年来的大量资源储备,向自然界排放了难以计数的废气、废物和废水,带来了生态环境恶化。

(3)进化与退化相互交替。

进化和退化往往是交替进行、相互转化的。

在一定条件下,进化过程会转入退化;退化过程也可以转入进化。

按自组织理论观点,一个开放系统,在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区,通过引进负熵和正反馈循环,经涨落和起伏,会从无序趋向有序,从而形成耗散结构。

然而,时空有序结构会在一定的外部控制参量条件下进入混沌状态。

总之,进化和退化是自然界中两种相反趋势,二者密切结合,不可分割,每一方是对方发生的条件,二者的结合,形成了自然界演化的循环螺旋式推进方式,使自然界演化过程呈现出周期性。

③进化的根据和条件A、远离平衡态B、系统必须是开放的C、系统的要素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的相互作用并经此相干性而协调动作,促使系统从无序到有序D、正反馈推动系统走向有序E、涨落和突变是产生有序的条件二、渐变和突变的基本内涵及其产生的原因和根据1 “突变”一词,法文原意是“灾变”,是强调变化过程的间断或突然转换的意思。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Ch13.系统的涵义是什么?如何描述一个系统?如何理解系统的普遍性?系统是由若干具有特定属性的组成元素经特定联系而构成的、与周围环境相互联系的、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的整体。

它具有多元性,相关性和整体性。

系统的普遍性:系统性自然界和自然界的一切物质客体的基本属性。

在自然界中,万物皆系统,系统无所不在。

4.电子也是一个系统,你如何看?(1)虽然根据现有的科学知识还难以把电子看成是一个系统,但是它作为微观物理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存在于系统之中,要以系统的方式才能确切地理解它。

(2)随着科学的发展,可能会发现比电子更深一层的内部结构。

(3)系统可以从结构上理解,也可以从功能上理解,电子具有整体性。

5.如何理解系统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1)整体与部分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

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整体不能脱离部分而独立存在。

(2)系统具有整体突现性原理。

由部分构成系统整体时,有新质的突然出现,旧质的突然消失,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

6.系统的结构在何种意义上决定功能在决定系统功能的四个基本因素中,系统的内部结构对于决定系统功能,具有更为直接的根本意义。

系统组成元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构是决定系统整体功能的内在依据,而系统的功能则是一定结构的外在表现。

Ch21.如何理解有序与无序?如何理解熵?有序指的是客观事物之间或系统内部组成元素之间有规则的联系。

无序指的是客观事物或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联系、组合或运动的无规则性和不确定性。

事物的有序与无序具有多样性,可以分为三类:空间序、时间序、时空序。

在空间、时间、结构和功能等方面显示出一定的顺序、规则,具有某种确定性和规律性,就是一种有序。

有序与无序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有序,也没有绝对的无序。

事物的有序与无序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任何事物或过程都是有序和无序的辩证统一。

熵最初是用于热力学中,还可以描述系统中微观状态数的大小,熵描述了微观粒子运动的无序程度。

自然辩证法概论经典思考题和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经典思考题和答案

1 论述自然界演化的复杂性问题(一)渐变与突变自然界中,当某一具体自然物的演化表现为缓慢、逐渐和连续的形式,这种演化就成为渐变。

渐变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如星云引力收缩、海陆变迁、大陆漂移、地球公转周期的变化、岩石的变质作用、海洋水分的蒸发、大多数物种的形成、胚胎的发育等等。

但是,当同一自然物的演化表现为短暂、变化强度迅速激烈、变化量大、呈现间断性的形式,这种演化就被称为突变。

例如距今5.3亿年的寒武纪早期,地球生命突然出现了从单样性到多样性的飞跃。

再如,有的质量比太阳大得多的恒星在其演化后期,当内部燃料耗尽时,由于自身强大的引力作用,星体会突然坍塌。

与此同时,向外的冲击波把外层物质猛烈地抛向星际空间,这就是一直恒星世界最剧烈的超新星爆发。

其他的自然界突变还有火山爆发、洪水泛滥、小行星撞击地球、森林大火等等。

渐变和突变虽然都是自然界演化必然表现的两种形式,但一般说来,无论时间上还是空间上,渐变比突变都表现得更普通、更经常。

因此,可以说自然界的演化更多表现为渐变形式。

同时渐变与突变是对立统一的。

所谓对立是指渐变和突变有着不同的特征性,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不同的表现形式。

统一性表现为,渐变和突变的相对性,渐变和突变是相互依存的。

在自然界演化过程中,没有绝对的渐变和突变。

离开了渐变,就无所谓突变;离开了突变,渐变也就无从谈起。

渐变和突变也是有层次性的,在同一自然物质层次上,简便和突变有其具体的表现形式,可以进行严格的界定。

某种具体的自然变化过程,在低层次可以称为突变,而在高层次,则属于渐变。

最后渐变和突变时可以相互转化得。

在一定条件下,渐变可以转变为突变,突变也可以转变为渐变。

(二)有序和无序有序和无序是描述自然物质系统之间和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关系的范畴。

有序是指系统内部的要素和系统之间有规则的联系和转化,以及系统运动转化的有规则性;无序是指系统内部的要素或系统之间无规则的组合,以及系统运动转化的无规则性。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及其答案2013-01-09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及其答案2013-01-09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及其答案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主要研究对象是自然界,通过分析事物的发展规律,揭示自然界内部的矛盾斗争和统一发展的过程。

它是在辩证法唯物主义的指导下,针对自然界内部的矛盾问题,提出的科学思维方法。

自然辩证法思维方法旨在把矛盾对立各方面的东西看做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不能孤立地看待问题。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1.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2.举个例子说明自然中的矛盾发展过程。

3.自然辩证法的哪个基本范畴可以概括其研究的对象?4.自然科学中的某些成果是否证明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正确性?5.把握自然矛盾的重点在哪里?自然辩证法思考题答案1.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是那个时代的中国哲学家首先发现并的,即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斗争的普遍性、事物发展的无限性、否定之否定的普遍规律。

这些原理反映了事物的矛盾发展过程和事物发展规律的普遍性。

2.自然界中的矛盾和斗争贯穿了自然界的发展过程,例如地壳运动和碰撞不断导致地震和火山喷发,而地震和火山喷发又影响到地壳运动的发展;生命体和自然界之间也存在着矛盾和斗争,如食物链中的捕食与被捕食,自然灾害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开发等。

3.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是辩证法的“一分为二”原理,即任何事物都是由两个相对矛盾的方面组成的,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

自然界中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和斗争,都可以用“一分为二”原理加以分析。

4.是的。

自然科学中的许多成果都证明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正确性,例如物种的进化、量子物理等等科学成果都揭示了自然的矛盾和发展过程,反映出事物内部的矛盾是本质属性,推动着事物的发展过程。

5.把握自然矛盾的重点在于把矛盾看做一个整体,不能孤立地看待问题。

在具体分析时,要关注矛盾对立两方面的联系,并且关注这个整体中的矛盾是如何发展和演化的。

只有深入认识和掌握自然矛盾的发展规律,才能更好地应对自然环境的变化和挑战。

以上是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及其答案,通过学习这些问题和答案,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和思考方法,掌握科学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

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参考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参考答案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p1 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p3(前言)意义补充: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态度;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有助于研究生树立科学发展观2.如何理解自然界的辩证运动?自然界的辨证发展包括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的演化,也就是包括天然自然向人化自然的转化、人化自然向人工自然的转化、人工自然向社会自然的转化。

1.天然自然可以定义为是不依赖于人和人的力量而存在的物质世界。

天然自然就是人类的认识和行为未曾影响到的自然,大到人类尚未认识到的宇宙现象,小到我们周围的未曾认识到的微观世界。

天然自然的微观构成是自然物。

自然物是自然界中的天然存在,作为一种天然存在的自在之物,展现了自然的本质力量。

2.天然自然向人化自然的转化。

‚人化自然‛是人类观测所及从而能够感知的那部分自然。

‚人化自然‛是人类进行认识自然的科学研究的领域,目前存在‚人化自然‛主要有:宇宙演化态‚人化自然‛、恒星演化态‚人化自然‛、地球演化态‚人化自然‛、生物演化态‚人化自然‛等。

‚人化自然‛是发现规律性的天然自然。

‚人化自然‛由天然自然转化而来的。

天然自然转化为‚人化自然‛主要标志是对其规律的认识,微观构成是‚认识之物‛。

其宏观形成过程大致如下:1)宇宙演化‚人化自然‛的形成。

宇宙演化‚人化自然‛的形成的形成是对宇宙演化规律的认识,其基本内容有:宇宙起源于200亿年前一个极高温极高密度的‚原始火球‛的大爆炸。

2)恒星演化‚人化自然‛的形成。

恒星演化‚人化自然‛是对恒星演化规律的认识,其过程主要是氢核聚变为氦核及各种重元素的原子核聚变过程。

在恒星演化状态下存在质能守恒定律。

3)地球演化与‚人化自然‛的形成。

地球演化‚人化自然‛是对地球演化规律的认识,其基本内容有:地球诞生于46亿年前,在演化过程中形成了地圈、大气圈和水圈等。

在物理变化中有能量的相互转化和守恒,在化学变化中有质量守恒。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及答案完整版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及答案完整版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及答案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自然辩证法思考题绪论1、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学科性质?答:研究对象:①自然界的辩证法;②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③科学技术及其发展的辩证法。

基本内容:①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

它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包括:自然界的存在方式;自然界的演化发展规律;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②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认识论和方法论定义:是人们对科学技术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

它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的规律性理论③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

它是关于科学技术性质、作用及其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观点。

④各门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学科性质:①哲学性质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中,自然辩证法与历史唯物论相并列。

(属于哲学门类:科学技术哲,一门关于理论思维(辩证思维)的学科)②中间学科层次在科学与哲学认识的层次上,自然辩证法处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和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之间的位置,是联系二者的纽带和桥梁,是具有中介学科特点的一个哲学学科。

(自然辩证法与哲学、自然科学之间的层次关系:哲学自然辩证法各门具体科学技术)③交叉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的地位不是孤立,它不仅反映了哲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也反映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的交叉。

④综合性和开放性2、人类自然观的演变与科学技术发展的相互关系?答:相互关系:①自然观的产生和一定时代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人类自然观受当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而自然观对科技的发展起着推动或是阻碍的反作用。

②每一种自然观都不能摆脱历史的局限性;③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辨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也不断的接受着检验并不断得到发展。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答案

⾃然辩证法思考题答案《⾃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1、⾃然辩证法的发展历史、体系结构发展历史:⾃然辩证法的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19世纪40年代,这⼀时期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的酝酿和形成阶段。

以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考察⾃然界和⾃然科学的⼀般规律,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提出的任务。

系统地研究并建⽴⾃然辩证法的⼯作,主要是恩格斯完成的。

为了写作《⾃然辩证法》,恩格斯进⾏了长达20多年的精⼼准备和潜⼼研究。

为了总结和概括⾃然科学在认识⾃然界⽅⾯已经取得的成果,恩格斯曾对直到他那个时代为⽌⾃然科学各个领域的最新成就,进⾏了极为⼴泛、深⼊的研究。

1873年5⽉底,恩格斯在致马克思的信中提出⼀整套关于⾃然科学的辩证法的构想和计划。

以此为起点,在以后的整整3年⾥,恩格斯致⼒于对⾃然辨证法的全⾯探索和集中研究,并开始《⾃然辩证法》⼀书的撰写。

恩格斯逝世后,《⾃然辨证法》⼿稿⼀直由德国社会民主党保存。

直到1925年,在苏联学者的努⼒下,《⾃然辩证法》⾸次出版发⾏。

随后,此书各种语⾔版本相继⾯世。

1931年,苏联物理学家在第⼆届科学史世界⼤会上作了题为《⽜顿原理的社会经济》的报告,⽤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社会经济背景⾓度研究⾃然科学的发展,在西⽅科学史界引起强烈反响。

1932年,⽇本学术界在“唯物论研究会”内,设⽴了⾃然科学部门研究会,专门从事⾃然辩证法研究。

中国在20世纪30年代末就已经出现了学习和研究⾃然辩证法的组织,促进了⾃然辩证法在中国的传播。

作为⼀门独⽴学科,⾃然辩证法在中国的建设始于1956年,当时全国⼗⼆年(1956~1967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明确了其学科定位。

198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然辩证法”学科修改成为“科学技术哲学<⾃然辩证法>”,作为哲学的⼆级学科,这⼀更名被看做是从“⾃然辩证法”到“科学技术哲学”实现的富有意义的发展,标志着中国⾃然辩证法在学科建设道路上朝建制化⽅向迈出了⼀⼤步。

(完整版)整理自然辩证法思考题答案

(完整版)整理自然辩证法思考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答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科学自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P26-P42(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核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虽然在实证科学的基础上继承和坚持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但是不懂得一般与个别、运动和静止等的辩证关系,以一种片面的、孤立的和静止的方法观察自然界,即不懂得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不能把唯物主义坚持到底。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克服了以往哲学自然观的缺陷,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突出了物质世界的整体性和矛盾性,提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强调了人类起源于自然界、依赖于自然并在把握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能动地和改造自然。

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P183、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之间的关系:第一,它们都围绕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主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它们都坚持人类与自然界、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人与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各有其侧重点:系统自然观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人工自然观突出并反思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生态自然观站在人类文明的立场,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协调和发展。

第三,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相互关联:系统自然观通过系统思维方式,为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人工自然观通过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实践性,为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认识论前提;生态自然观通过强调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协调性关系,为系统自然观和人工自然观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一)1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哪几个重要形态?试评述主要内容和它们各自的积极意义。

答: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三个重要形态。

?(1)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把自然当做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力图在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在某种特殊的东西中去寻找统一,认为自然界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或是不变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产生和消失。

自发的唯物主义倾向:古代自然哲学家从直觉出发,从整体来观察自然界,形成了自然界是由基本物质构成的认识,对世界的本原做出了实质上是正确的回答。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一是认为自然界及其构成自然界的本原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二是看到了自然界矛盾的两个方面,看到了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直观、思辨和猜测的性质:由于当时人们的经验知识较少,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尚未进步到分析和解剖的程度,因而他们的自然观难免具有朴素性、直观性、猜测性和思辨性等特点。

意义:它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开始运用理性思维去探索自然的本质和规律,是人类在认识自然的道路上一个巨大的进步;它的自发的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的思想,一方面使它成为马恩创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渊源,另一方面在科学上孕育了许多天才预见,并在近代发展为一系列科学理论。

(2)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的中心内容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从来如此、永远如此。

万事万物只是在空间上彼此并列着,没有时间上的历史发展。

如果有变化,那也只是位置的移动和数量的增减,并且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在事物内部,而是由于外力的推动所致。

这种自然观是与较低水平的生产力和较低水平的自然科学紧密相联系;?意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摒弃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直观性、思辨性、猜测性,对于近代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有历史性的贡献;它强调自然的外在独立性,是对上帝创世说的否定;对自然科学冲破神学唯心主义的羁绊具有积极意义。

但是它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局限性。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为文艺复兴运动营造了氛围和使得人们开始重视实验。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辨证唯物主义历史观一起组成了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包括唯物论、方法论和辩证法。

基本思想:①自然界是物质的;②物质的运动是不灭的;?③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④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形式;?⑤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⑥自然界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⑦人类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⑦现实的自然界是人化的自然。

??基本特征:?①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②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③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④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

意义:①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②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科学方法论以及科学与社会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③为科学与技术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的理论前提。

③为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1 什么是科学、非科学和伪科学?请你谈谈对“反伪打假”必要性的理解。

1、科学:科学是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体系以及有效的获取这种知识并加以系统化的方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的规律。

科学是一种方法,一种形成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体系方法;科学是一种文化,一种创造知识的社会活动;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一种专门职业。

科学具有客观真理性、可检验性、系统性和主体际性:1、科学知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和经受住实践的反复检验。

科学具有内容上的客观真理性,是科学认识最根本的属性;2、科学检验性要求对科学知识所涉及的内容给予明确的解释,并推导出特定的可以检验的论断。

3、零散的知识堆在一起不能成为科学。

4、科学的主体际性要求科学应当被不同认识主体所理解。

2、非科学:一般而言,凡不满足严格意义上科学命题可检验性和客观真理性条件的,统称为非科学。

与科学基本特征相比,非科学的特征恰恰与其相反,它不具有或不完全具有科学的特征。

从价值的角度看,非科学中的许多理论体系(如哲学、宗教、神话等)往往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这种作用或者直接表现在对科学事业的推动方面,或者直接表现在对人类精神文明的合理建构方面。

例如:哲学、美学、艺术成为建构人类文化的灵魂与支柱。

非科学不等于没有意义,更不等于伪科学。

非科学同科学一样,在人类社会中有自己不可被剥夺的生存权。

3、伪科学:伪科学是指把没有科学根据的非科学理论或方法宣称为科学或者比科学还要科学的某种主张,是一种特殊的非科学,它实为非科学,却要伪装成科学。

伪科学不同于一时的科学错误,它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要害在于它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冒充科学,把已经被科学界证明不属科学的东西当作科学对待。

伪科学在一定意义上,它违背科学精神,不遵循公认的科学规范,起着破坏科学的恶劣作用。

当今社会上,伪科学仍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伪科学成为形形色色骗子们,小到江湖术士,大到丧失科学精神的学者,他们影响着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

“反伪打假”的必要性:伪科学的东西属于非科学, 但非科学的东西并不能称之为伪科学, 伪科学只是非科学的一部分。

伪科学本身并不是科学,但却自称是“科学”,打着科学的幌子行骗,是一种彻头彻尾的欺骗行为,伪科学的横行不仅损害科学的声誉,而且给人类社会生活造成危害,必须从科学世界中清除出去。

伪科学就有以下的危害:1、伪科学冒充科学,与真正的科学技术争夺极为有限的科技投入;2、伪科学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3、伪科学的宣传会混淆视听,故意模糊真与假、理性与非理性的界限;4、伪科学与科学争夺社会主义的文化阵地,将严重影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对于广大的科学技术研究者,秉持严谨的学术态度,树立实事求是的科研精神,对待自己研究领域中的新事物,新理论要持批判态度,相关领域中的学者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主动作出甄别。

对于那些暂时不能给出结论的学术发明创造,科学工作者要保持冷静态度,积极设法验证,切不可在其初生之时武断处理。

(可省略)近年来,学术界和社会上开展了对“伪科学”现象的激烈揭露批判。

当然这对于弘扬科学精神,去伪存真,提高民众科学素养无疑是大有好处的。

然而,伴随着对“伪科学”的揭露批判,有人将并不确定的非科学划分问题等同于“伪科学”加以抨击和排斥,一味打击。

这就是“将洗澡水和小孩子一起泼出去了”。

真正的科学精神绝非将科学之外的事物一概加以抨击和排斥。

以科学的态度辨析“非科学”和“伪科学”的区别,对于科学精神的普及和科学事业的发展显然十分必要。

(三)1、试谈谈你对“李约瑟难题”的理解。

李约瑟难题由英国着名学者李约瑟提出, 其主题是“为什么现代科学只在欧洲文明中发展,而未在中国(或印度)文明中成长?”。

李约瑟难题是一个两段式的表述:第一段是: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第二段是: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十七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李约瑟难题的实质内容在于中国古代的经验科学领先世界一千年,但为何中国没有产生近代实验科学,这是关于两种科学研究范式的起源问题。

(可省略)李约瑟从科学方法的角度得到的答案是:一是中国没有具备宜于科学成长的自然观;二是中国人太讲究实用,很多发现滞留在了经验阶段;三是中国的科举制度扼杀了人们对自然规律探索的兴趣,“学而优则仕”成了读书人的第一追求。

李约瑟还特别提出了中国人不懂得用数字进行管理。

1、文化、制度、思想角度古代希腊和中国神话都包含有共同的宇宙观概念。

希腊观念以一个永恒的第一动因或外在的造物主为特点,所以希腊自然科学的动力就是去发现造物主设下的宇宙秩序的规律。

中国自然哲学的主要动力是在系统内寻找有机联系,而任何外在的原因是很难设想的,从而导致中国对自然和谐与自然变化有深邃的哲学理解。

中国的封建制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而封建制度的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必然在思想上来奴御大家,他们选择了儒家的思想,讲究的是文学修为。

从文化竞争模型可以看到:冒险精神利于多元和创新,避险倾向利于稳定和赶超。

中国的儒家的主导思想无不是规避风险、明哲保身。

科学是在否定之否定中进步的,一个国家科学要进步,具有反权威的勇气与思想意识是最重要的。

但儒家从思想上就提倡和维护等级制度,既盲目追求等级身份又盲目崇信权威,使得古代中国是不具备“形式逻辑体系和通过科学实验发现因果关系”这两个基础,所以中国古代的一切技术只能归结为经验技术,而非科学技术,这是对李约瑟问题本身的一个完善。

中国的文字相对于拉丁语系来说,缺少了逻辑性,并且在中国的古代,中国的古文对于科学的描述又无法弥补的缺陷,无法做出准确的定义和演绎,所以中国的古代文字系统对于科学的发展造成了很大阻碍。

二、科学本身所需的角度1、中国古代文明的特征主要是工匠文明:中国古代的技术基本上都是经验技术,属于工匠文明,并且形成了强大的惯性,成为了一个无法逾越的文化形态。

没有系统理论和基础学科支撑的民间发明很难发展成为近现代科学。

2 、经验技术相对于科学技术的严重不足:科学和技术是两个内涵完全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

由于科学与思维方式密切相关,因而它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而技术则不然。

近代科学的诞生于19世纪,由于与科学结合在一起的西方技术在整个世界显示出了强大威力,因此它迫使我们中国人最终抛弃了我们传统的科学,而全盘接受了西方的科学。

近代中国没有出现实证知识的科学,当然也就不会出现以它为基础的科学技术。

由于近代以来西方的科学技术是一种前生技术、知识技术和突变技术,因而其发展速度呈加速趋势,这样一来,它在很短的时间里超过中国缓慢发展的传统经验技术。

3 、数学的不足:中国古代没有能够对自然数学化,并且只把数学当作一门功利性的技巧,而并非一门学科来看,大多停留在表面的经验发现和积累,更加不会用数学来对自然进行研究,所以中国古代对于自然的研究只能停留于定性分析,不能对事物进行定量分析。

三、中国资源和人民观念因素1、中国多山少地,半干旱气候的生态约束促使中国发展了节省能源、消耗劳力的农业技术,阻碍了劳动分工的发展。

中国可谓“泱泱大国”,纵横几千里,在古代与国外的往来是比较少的。

而西方就不同了,西方大多是小国,他们之间的贸易、交流比较多,彼此之间的先进东西互相学习。

几次的工业革命,给西方带来了近代的科学,而这时候,中国依然在沉睡中,依然自以为是“天国”,实际上阻碍了中国与世界的科学文化交流。

2、中国人“安居乐业”的主观因素在中国领先时,各民族相互独立,中国基本没有通过领先的技术对其他民族的野蛮而长期的掠夺,相互的联系只有通过游牧民族把中国少量的关键的技术传播到了欧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