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听课评课记录
数学教研组评课记录
![数学教研组评课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f787990f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a1.png)
一、评课背景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数学教研组于2021年10月15日组织了一次评课活动。
本次活动由我校数学教研组长主持,全体数学教师参与。
本次评课活动旨在通过听课、评课、反思,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评课内容1. 评课对象:我校青年教师张老师2. 评课课题:《分数的加减法》3. 评课流程:(1)张老师进行课堂教学展示(2)听课教师进行评课(3)张老师进行课后反思(4)教研组长进行总结发言三、评课记录1. 张老师课堂教学展示张老师在教学《分数的加减法》一课时,充分体现了以下优点:(1)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张老师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让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2)教学过程清晰,环节紧凑。
张老师通过复习导入,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发现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规律;最后通过练习巩固,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
(3)教学方法多样,注重学生主体地位。
张老师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动画、图片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知识。
(4)教学评价及时、合理。
张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
2. 听课教师评课(1)优点:①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符合课程标准。
②教学过程清晰,环节紧凑,学生参与度高。
③教学方法多样,注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④教学评价及时、合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2)不足:①课堂气氛略显紧张,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
②个别环节时间分配不合理,如导入环节过长。
③课堂练习形式单一,缺乏创新。
3. 张老师课后反思张老师在课后反思中提到以下几点:(1)课堂气氛有待改进,需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课堂练习形式需创新,提高学生练习效果。
(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教学。
初中数学听课评课记录
![初中数学听课评课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397f628c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07.png)
初中数学听课评课记录1. 课堂前奏这一天的课堂就像开了一个新篇章,走进教室时,我的心情可真是忐忑不安。
大家都知道,数学这个科目就像一块大蛋糕,谁都想尝一口,但有些人一听到“数学”就觉得像吃了个酸梅。
老师站在讲台上,面带微笑,仿佛在说:“别怕,我会让你们爱上它!”于是,课堂就这样开始了。
2. 课堂内容2.1 教学方法老师今天的主题是“方程”,一开始他就抛出一个问题:“大家知道方程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吗?”全班一片寂静,气氛就像被冻住了一样。
然后老师用幽默的方式给大家举了个例子。
他说:“假如你在商店里买了五个苹果,花了十块钱,能不能算出一个苹果多少钱?”哎呀,顿时大家的眼睛都亮了,感觉脑袋被打开了窍,瞬间对这个话题充满了好奇。
接着,老师用图画把方程的概念形象化。
他用几何图形和生动的比喻,像讲故事一样,把抽象的方程化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能看到的东西。
就好像在拼图一样,大家慢慢拼凑出一个完整的画面,原来数学也可以这么有趣。
2.2 学生参与而且,老师非常注重学生的参与,他不断地问问题,鼓励同学们举手回答。
班上的小明本来是个腼腆的小子,但在老师的引导下,他变得活泼起来,主动回答问题,甚至和老师进行互动。
老师夸他:“小明,你今天真是个小数学家!”这下可把小明乐坏了,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真是太可爱了!课堂上的气氛越来越热烈,大家在互动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增进了彼此的友谊。
老师还让同学们分组讨论,亲自体验解方程的乐趣。
说实话,看到同学们聚在一起,像小蜜蜂一样忙碌,互相帮助,真是让人倍感欣慰。
3. 课堂总结3.1 课堂效果结束时,老师总结道:“希望你们能够把今天学到的知识带回家,应用到生活中。
”这句话让我感觉特别温暖,仿佛老师在告诉我们:数学不只是一门学科,它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走出教室时,我想,今天真是收获满满,不仅学到了方程,还收获了友谊。
3.2 对未来的期待反思这节课,我觉得老师的教学方式真的很不错。
数学教研听评课活动记录
![数学教研听评课活动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f3fc432c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7b.png)
一、活动背景为了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数学教研组于2021年10月15日开展了数学教研听评课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听课、评课、研讨等方式,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水平;2.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3. 探索适合我校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三、活动内容1. 听课:本次教研活动共有两位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分别是张老师和李老师。
2. 评课:听课结束后,教研组成员对两位教师的公开课进行了评课,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堂组织、学生参与等方面。
3. 研讨:针对评课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教研组成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共同探讨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方法。
四、活动过程1. 听课(1)张老师的公开课张老师授课内容为“平面几何中的相似三角形”。
张老师采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展示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张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李老师的公开课李老师授课内容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李老师采用板书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讲解、演示、练习等形式,使学生掌握了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
李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2. 评课(1)张老师的公开课评课教研组成员对张老师的公开课给予了高度评价。
张老师的教学设计合理,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课堂气氛活跃。
同时,张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2)李老师的公开课评课教研组成员对李老师的公开课也给予了充分肯定。
李老师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得当,课堂组织有序。
李老师注重学生参与,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充分展现了自我。
3. 研讨在评课的基础上,教研组成员针对两位教师的公开课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数学老师听课评课记录(通用6篇)
![数学老师听课评课记录(通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d6469177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62.png)
评课是教学、教研⼯作过程中⼀项经常开展的活动。
下⾯店铺为⼤家编辑整理了⽼师数学听课评课记录,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只见树叶不见泰⼭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对教学过程的把握还有⽐较⼤的⽋缺。
以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数学听课评课记录,欢迎⼤家阅读与借鉴! 数学⽼师听课评课记录篇1 4⽉8号晚上7点我的公开课终于顺利地完成了,虽然只有45分钟,但为了准备这45分钟却花费了成倍的⼼⾎。
从接到此任务通知(⼤概在3⽉21号左右)我便开始进⾏构思。
当时要求那⼀周周五前要报课题。
⼼⾥话,要讲阅读或语法应该⽐较简单,但是我想起了胡校长那句⼝头禅:要有死在公开课上的勇⽓。
我想这次死⼀回吧。
我决定选⼀个⼤家很少尝试过的课题,于是我想讲讲词汇吧。
这项内容是英语学习和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甚⾄是很关键的⼀部分。
确定主题后我开始查阅相关资料,最后决定以猜词为课题并进⾏了课的设计、撰写教案。
过了⼏天,我请赵云霞⽼师看了⼀下我的ppt,她说内容有些难。
然后,我⼜改了两天。
有⼀天中午,我叫了两个学⽣过来看了看,学⽣觉得有点多。
再后来,我⼜找了王瑞请教,她⼜给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直到开课前⼀天晚上才定稿。
第⼆天我⼜在我们班先试了⼀下,学⽣反映还不错,不过有⼏道题学⽣觉得答案不统⼀我⼜改了⼀下ppt。
直到8号晚⾃习前,我还去找了找宋⽼师讨教了⼀下板书的设计问题,宋⽼师也是⾮常耐⼼,关于板书设计给我了⼀定的指导。
这次公开课不仅给了我锻炼的机会,更让我感到了各位⽼师的关爱。
⼼理甚是感动。
事实上,对于英语⽼师,尤其是平时在本校教学中很少全英⽂教学的我来说,为了练习⼝语,我也花了⼀段时间恶补英⽂电影。
⼀个多⽉后,我觉得现在课堂上英语可以脱⼝⽽出了。
总之,通过此过程⾃⼰也受益匪浅,感觉⼀下⼦进步了很多。
上完课,点评⽼师给了⼀些建议,受益匪浅;⽐如:张玲⽼师说⼩组的评分应该给个总结性评价。
胡校长建议考虑⼀下技巧与知识本⾝孰轻孰重的问题。
赵鸿建议猜词后的中⽂⽤英⽂的同义词呈现可能效果更佳等等。
小学数学听课评课记录范文
![小学数学听课评课记录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d9aeb69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d3.png)
小学数学听课评课记录范文一、听课基本信息。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授课时间:[具体时间]授课年级:[X]年级。
授课课题:[课题名称]二、教学过程记录。
# (一)导入部分。
1. 老师一进教室就笑眯眯地问同学们:“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同学们都大声回答:“喜欢!”老师接着说:“那咱们今天就来玩一个猜数字的小游戏。
我心里想了一个1到100之间的数,你们可以问我这个数比你们猜的数大还是小,看看谁能最快猜出这个数字哦。
”2. 一个小男生先举手说:“老师,这个数字是50吗?”老师回答:“这个数字比50小。
”然后又有一个女生说:“那这个数字是25吗?”老师说:“这个数字比25小。
”就这样,同学们积极地参与着这个游戏,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
# (二)新授部分。
1. 在游戏玩了一会儿后,老师说:“同学们,像这样通过不断缩小范围来找到答案的方法,在数学里也经常用到呢。
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数学知识——[课题相关概念]。
”2. 老师拿出了一些小棒,说:“同学们,我这里有12根小棒,要把它们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根呢?”然后老师请了一个同学上台来分一分。
这个同学很认真地把12根小棒分成了3份,每份4根。
老师说:“非常棒!那我们可以用一个算式来表示这个分的过程,就是12÷3 = 4。
那这个除法算式里,12叫什么呢?3叫什么呢?4又是什么呢?”同学们开始积极思考,有的小声讨论着。
3. 老师接着在黑板上画了一些苹果,说:“假如这里有15个苹果,每5个装一袋,可以装几袋呢?”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3袋!”老师说:“那这个算式怎么列呀?”同学们齐声说:“15÷5 = 3。
”老师又详细地讲解了除法算式里被除数、除数和商的概念,还举了好几个生活中的例子,像分糖果、分本子之类的,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
# (三)练习部分。
1. 老师在黑板上出了几道除法算式的练习题,像20÷4、24÷6之类的,让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做,并且请了几个同学上台来板演。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听课评课记录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听课评课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d438a9a4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3d.png)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听课评课记录1. 课程概述1.1 课程目标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公式,并能够运用三角函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2 课程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了三角函数的定义、周期性、奇偶性、单调性等基本性质,以及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1.3 教学方法教师采用了讲授法、互动提问法和例题讲解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练。
2. 听课情况2.1 学生参与度学生们在课堂上表现积极,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练。
2.2 学生理解程度通过教师的讲解和例题演示,学生们对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有了较好的理解,但在一些复杂问题的解决上仍需加强。
2.3 教学效果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们能够掌握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 评课意见3.1 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内容上讲解清晰,逻辑性强,能够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三角函数的知识。
但在讲解一些复杂问题时,可以更加深入地进行剖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3.2 教学方法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但在课堂互动环节可以进一步加强,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和探讨问题。
3.3 教学效果教师的教学效果总体较好,学生们能够较好地掌握三角函数的知识,但在一些复杂问题的解决上仍需加强,建议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
4. 建议4.1 教学内容建议教师在讲解复杂问题时,更加深入地进行剖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4.2 教学方法建议教师在课堂互动环节加强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的效果。
4.3 教学评价建议教师在教学评价中注重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练。
以上是对本节高中数学《三角函数》听课评课记录的详细记录,希望能够对教师的教学和改进有所帮助。
听评课数学教研活动记录
![听评课数学教研活动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e295131b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42.png)
活动时间:2023年11月15日活动地点:XX小学多媒体教室活动主题:听评课——人教版四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参与人员:数学组全体教师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本周我们数学组开展了听评课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四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为例,旨在通过听课、评课,帮助教师深入理解教材,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二、活动过程1. 听课环节本次活动由四年级数学教师XXX执教《分数的初步认识》。
课堂开始,XXX老师以“切蛋糕”的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着,通过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认识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的表示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XXX老师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
2. 评课环节听课结束后,全体数学教师集中进行评课。
首先,XXX老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了简要说明,并就自己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进行了反思。
随后,其他教师依次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大家认为,XXX老师的教学设计合理,教学环节紧凑,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针对课堂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如课堂提问、学生互动等方面,老师们也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三、活动总结1. 优点(1)教学设计合理:XXX老师的教学设计紧扣教材,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层层递进,逻辑清晰。
(2)教学方法灵活:XXX老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导入、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
(3)关注学生个体:XXX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
2. 不足及改进建议(1)课堂提问不够深入:部分问题过于简单,未能有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改进建议: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重问题层次性,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
(2)课堂互动不够充分: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课堂氛围不够活跃。
改进建议: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互动性。
深入了解《高中数学函数》听课评课记录
![深入了解《高中数学函数》听课评课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26d75e00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d3.png)
深入了解《高中数学函数》听课评课记录1. 课程概述本次听课评课的内容为《高中数学函数》,授课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清晰的板书以及合理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进行了深入的和理解。
2. 教学目标授课教师明确指出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即让学生掌握函数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内容3.1 函数的基本概念授课教师从函数的定义入手,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图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了函数的概念。
同时,教师还介绍了函数的表示方法,包括解析式和图像两种方式。
3.2 函数的性质教师通过大量的实例和练,让学生掌握了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基本性质。
同时,教师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函数图像来判断函数的性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3 函数的应用授课教师通过引入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通过分析商品价格与销售量的关系,让学生运用函数模型来解决问题。
4. 教学方法授课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示范、练、讨论等,使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活动中都能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
5.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生们对函数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课堂上,学生们积极思考、提问,教学氛围活跃。
6. 建议为了进一步提高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建议在以下方面进行改进:1. 在讲解函数性质时,可以增加更多的实例和练,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
2. 在讲解函数应用时,可以引入更多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到函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3.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多地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和合作,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以上就是本次《高中数学函数》听课评课的详细记录,希望通过这次评课,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数学教研听课评课记录
![数学教研听课评课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05ebf705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af.png)
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数学教研组于2022年10月20日开展了数学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观摩优质课,提升教学水平”为主题,旨在通过听课、评课、交流等方式,提升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二、活动过程1. 观摩优质课本次教研活动首先由我校数学教研组长带领全体数学教师观摩了由优秀教师主讲的一节优质课。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圆的面积”,教师通过生动的教学设计、丰富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实现了教学目标。
2. 评课观摩课后,全体数学教师对本节课进行了评课。
首先,由授课教师进行自我反思,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总结。
随后,其他教师针对本节课的优点和不足进行了点评。
3. 交流与讨论在评课的基础上,全体数学教师就如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主要内容包括:(1)加强备课,深入挖掘教材,明确教学目标。
(2)注重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4)加强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注重课堂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三、活动总结1. 优点(1)教学设计合理,教学目标明确。
(2)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课堂气氛活跃。
(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4)师生互动良好,学生参与度高。
2. 不足(1)部分教学内容讲解不够深入。
(2)课堂评价方式单一,缺乏针对性。
(3)教学环节安排不够紧凑,部分环节耗时过长。
四、改进措施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2. 注重教学研究,探索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
3. 加强课堂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 完善课堂评价体系,提高课堂评价的针对性。
5. 定期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共同成长。
本次数学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通过观摩优质课、评课、交流与讨论,全体数学教师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为我校数学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四年级数学听课评课记录
![四年级数学听课评课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6e24bb75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b3.png)
四年级数学听课评课记录1. 课前准备1.1 教学目标清晰今天的数学课,老师在上课前就把目标讲得非常明白。
她说要通过这节课,学生们要学会简单的乘法和除法,并且能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个目标说起来简单,但其实特别重要。
让学生一开始就知道自己要学什么,心里才会有个底。
1.2 教材准备充分老师的教材和教具准备得也很到位。
她不仅带来了各种颜色的数学卡片,还用上了许多生活中的小物品,比如小糖果和玩具车。
这样一来,学生们能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
2. 课堂教学2.1 引入生动有趣课程开始时,老师用了一段小故事引入新知识。
她讲了一个关于小兔子买胡萝卜的故事,故事里有好多数学题目。
这种方式真的是特别好,让学生们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
大家的眼睛都亮了,仿佛故事中的小兔子和他们自己有了直接的联系。
2.2 讲解清晰易懂老师在讲解乘法和除法时,语言非常简单易懂。
她用一个个生动的例子,把复杂的数学题目拆分成了几个小步骤。
比如,她让学生们用糖果来进行实际操作,先把糖果分成几组,然后再计算每组有多少糖果。
这样一来,抽象的数学问题就变得非常具体,学生们一下子就懂了。
2.3 互动活跃课堂上的互动环节也做得特别好。
老师时不时地提问,鼓励学生们踊跃回答。
她还组织了小组活动,让学生们分组讨论问题,并且每组都要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
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思维能力,还增加了他们的合作意识。
3. 学生表现3.1 参与积极从学生的表现来看,他们对这节课的参与非常积极。
每当老师提问时,大家都抢着举手回答,有时甚至出现了“举手比拼”的有趣场面。
学生们显然对数学课充满了兴趣,这与老师的教学方法是密不可分的。
3.2 掌握情况大部分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课堂内容,能够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练习题。
有些学生在计算时还会遇到一点小问题,不过老师都会及时地给予帮助,耐心地解释。
总体来看,学生们的学习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
4. 课堂反馈4.1 老师的自我评价课后,老师对这节课进行了总结,她觉得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们也很投入。
听评课教研活动记录数学(3篇)
![听评课教研活动记录数学(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e52145b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53.png)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我校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数学教研组于2021年10月15日开展了听评课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邀请了校领导、教研组长以及数学组的全体教师参加,旨在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共同探讨数学教学方法,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二、活动目标1. 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学习其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
2.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3. 探讨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三、活动内容1. 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本次教研活动邀请了我校优秀数学教师王老师进行公开课展示。
王老师执教的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
王老师的教学设计合理,教学方法灵活,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1)教学过程王老师首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课题,让学生初步感知分数的概念。
接着,通过多媒体展示分数的直观模型,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在探究分数的加减法时,王老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2)教学亮点1. 教学设计合理,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2.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善于运用多媒体、实物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课堂气氛活跃,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 评课环节在观摩完王老师的课后,全体教师进行了评课活动。
首先,由王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进行简要说明。
然后,其他教师针对王老师的教学进行了点评。
(1)优点1. 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2. 教学方法灵活,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合作探究。
3.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2)不足1. 部分学生对分数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巩固。
2. 在课堂练习环节,部分学生未能及时跟上教师的节奏,需要加强课堂管理。
3. 教研组讨论针对本次听评课活动,教研组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总结出以下几点: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数学教研听评课活动记录
![数学教研听评课活动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e384972d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5a.png)
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数学教研组于2021年10月20日组织了一次听评课活动。
本次活动以“探究式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为主题,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二、活动目的1. 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堂组织能力。
2. 探讨探究式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三、活动内容1. 听课环节:教师A执教《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全体数学教师参与听课。
2. 评课环节:全体数学教师对听课内容进行评课,提出意见和建议。
3. 专题研讨:围绕“探究式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进行专题研讨。
四、活动过程1. 听课环节教师A以《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为例,运用探究式教学策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归纳等方法,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互动频繁,课堂气氛活跃。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A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分数实例,引导学生回顾分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合作学习教师A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探究任务,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
(3)展示交流,总结归纳各小组汇报探究结果,教师A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得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2. 评课环节听课结束后,全体数学教师对教师A的课堂教学进行了评课。
以下是部分评课内容:(1)优点:1. 教师A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 教学设计合理,探究任务明确,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
3.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2)不足:1. 部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教师可以加强引导。
2. 教学过程中,对探究结果的总结归纳不够清晰,教师可以进一步优化。
3. 专题研讨针对“探究式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全体数学教师进行了专题研讨。
以下是部分研讨内容:(1)探究式教学的优势: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数学听评课教研活动记录
![数学听评课教研活动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5078962d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85.png)
一、活动时间:2022年3月15日二、活动地点:XX学校会议室三、活动主题:探讨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四、活动参与人员:全体数学教师五、活动内容:1. 课堂观摩首先,由我校数学教研组长张老师执教一堂五年级的《分数的加减法》课。
张老师以生动的情境导入,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认识分数,然后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加减法。
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效果良好。
2. 评课环节观摩课后,全体数学教师进行了评课活动。
首先,张老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了简要的反思,提出了自己在课堂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接着,其他教师针对张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点评。
(1)优点:1)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2)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张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了情境导入、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
3)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张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不足:1)课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
部分环节的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导致课堂节奏不够紧凑。
2)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较为单一。
在课堂教学中,张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依靠口头表扬,缺乏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3)课堂互动不够充分。
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加强课堂互动。
3. 教研讨论在评课环节结束后,全体数学教师就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1)加强课堂导入环节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六、活动总结本次数学听评课教研活动,全体数学教师积极参与,对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数学教研活动听课记录(3篇)
![数学教研活动听课记录(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500e523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20.png)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数学教研组于2021年10月15日开展了数学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由我校资深数学教师王老师主讲,全体数学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数学课堂教学的理解和把握;2. 促进教师之间的教学经验交流;3. 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三、活动内容1. 王老师主讲课程:《分数的加减法》2. 听课教师:全体数学教师3. 活动流程:(1)王老师进行课堂教学展示;(2)听课教师进行点评;(3)王老师进行总结发言;(4)教研组长进行总结发言。
四、活动过程1. 王老师进行课堂教学展示本次教研活动,王老师以《分数的加减法》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教学案例和丰富的教学手段,向学生们展示了如何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以下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1)导入:王老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分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授:王老师详细讲解了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并结合具体的例子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3)巩固练习:王老师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4)总结:王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分数加减法运算的注意事项。
2. 听课教师进行点评在王老师课堂教学展示结束后,听课教师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1)张老师:王老师的课堂氛围活跃,教学手段丰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解分数加减法运算规则时,王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2)李老师:王老师的课堂组织有序,教学目标明确。
在讲解过程中,王老师注重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3)刘老师:王老师的课堂教学效果显著,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浓厚。
王老师的课堂教学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3. 王老师进行总结发言王老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总结,并对听课教师们的意见和建议表示感谢。
王老师表示,在今后的教学中,会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小学数学听课评课记录范文
![小学数学听课评课记录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c2eb03a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0c.png)
小学数学听课评课记录范文一、听课基本信息。
听课日期:[具体日期]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授课年级:[X]年级。
授课课题:[课题名称]二、教学过程记录。
# (一)导入部分(约5分钟)1. 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小故事开始了这堂课。
故事是关于小猴子分桃子的,小猴子们不知道怎么平均分桃子,愁坏了。
这个故事一下子就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大家都聚精会神地听着,眼睛里充满了好奇。
2. 然后教师顺势提出问题:“同学们,如果你们是小猴子,要怎么平均分这些桃子呢?”这就很自然地引出了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除法的初步认识。
# (二)新授部分(约25分钟)1. 教师拿出了一些小棒,开始演示平均分的过程。
比如说,要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老师一边分一边讲解:“我们要每份分得同样多,这就是平均分哦。
”然后让同学们自己动手用小棒分一分,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同学们都特别积极,教室里都是小棒摆弄的声音和同学们讨论的声音。
2. 在同学们分完小棒后,教师请了几位同学上台展示他们的分法。
有个同学分的时候有点小失误,把小棒分得不一样多,老师特别幽默地说:“小棒们可不同意这样分呢,它们都想公平对待,再试试看呀。
”这既指出了学生的错误,又不会让学生觉得很尴尬。
3. 接着,教师引出了除法算式。
在黑板上写着“12÷3 = 4”,并解释说:“这个÷就是除号,就像我们刚刚平均分小棒一样,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4根。
”然后让同学们多读几遍这个除法算式,还进行了开火车读算式的小游戏,同学们都玩得很开心,读得也很响亮。
4.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除法的意义,教师又举了几个生活中的例子。
比如把15个苹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得到几个苹果?让同学们自己列出除法算式。
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快列出“15÷5 = 3”,但是有个小迷糊同学写成了“15÷3 = 5”,老师走过去,摸摸他的头说:“你是不是把苹果和小朋友的数量弄混啦?再仔细想想哦。
数学教研听评课活动记录
![数学教研听评课活动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3622bdfe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14.png)
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数学教研组于2021年10月15日开展了数学教研听评课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听课、评课、研讨等形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数学教学水平。
二、活动时间及地点活动时间:2021年10月15日活动地点:我校数学教研活动室三、活动主题本次教研活动主题为“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教学实践与探索”。
四、活动内容1. 听课本次活动共安排了两位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
第一位教师执教的是《分数的基本性质》,第二位教师执教的是《圆的面积》。
2. 评课听课结束后,全体数学教师对两位教师的公开课进行了评课。
评课过程中,教师们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堂氛围、学生参与度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
3. 研讨在评课的基础上,全体数学教师针对本次活动主题,围绕“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教学实践与探索”展开了深入的研讨。
研讨内容包括:(1)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数学教学过程中?(2)如何通过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4)如何开展有效的数学实践活动?五、活动总结1. 教师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教师们对数学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调控能力得到了提升。
2. 教师之间交流与合作更加紧密。
在评课和研讨环节,教师们积极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共同探讨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3. 学生核心素养得到培养。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教师们更加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4. 教研活动取得实效。
本次教研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为我校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六、活动反思1. 教研活动形式可以更加多样化。
除了听评课、研讨外,还可以开展教学观摩、教学比赛等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2. 教研活动内容要更加贴近实际。
在开展教研活动时,要关注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针对性地开展研讨和培训。
3. 教研活动要注重实效。
数学听评课教研活动记录
![数学听评课教研活动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0c365007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18.png)
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数学教研组于2021年10月25日开展了数学听评课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为主题,旨在探讨如何将探究式教学理念融入数学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二、活动内容1. 听课环节本次教研活动共安排了两节课,分别由我校两位数学教师授课。
两位教师分别选择了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乘法分配律》和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两个单元进行探究式教学。
2. 评课环节在听课结束后,全体数学教师进行了评课活动。
首先,由授课教师分别就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进行了简要介绍。
接着,其他教师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评课:(1)教学目标达成情况评课教师认为,两位教师的教学目标明确,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2)教学过程设计评课教师认为,两位教师的教学过程设计合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探究式教学的应用评课教师认为,两位教师能够较好地将探究式教学理念融入课堂,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方式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活动总结1. 优点(1)教师教学目标明确,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2)教学过程设计合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探究式教学应用得当,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2. 改进措施(1)加强教师对探究式教学理念的理解,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2)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在探究式教学中的实际收获。
(3)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活动反思1. 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探究元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2. 教师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初中数学教研听评课记录(3篇)
![初中数学教研听评课记录(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023af0a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f0.png)
第1篇一、课题背景为了进一步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我校数学教研组于近期开展了一次听评课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听课、评课,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方法,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二、活动时间及地点活动时间:2021年10月20日活动地点:学校会议室三、活动内容1. 听课:本次活动共安排了4位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课题分别为《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次函数》和《圆的面积》。
2. 评课:听课结束后,全体数学教师对所听的课进行了评课,针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堂组织、学生参与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
四、活动记录1. 听课环节(1)李老师执教《勾股定理》一课,教学设计合理,教学过程清晰。
李老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勾股定理。
在课堂教学中,李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共同解决问题。
(2)张老师执教《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课,教学思路清晰,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张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让学生自主发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王老师执教《一次函数》一课,教学设计新颖,教学方法灵活。
王老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在课堂教学中,王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通过画图、计算等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刘老师执教《圆的面积》一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紧凑。
刘老师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题,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轻松掌握圆的面积公式。
在课堂教学中,刘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2. 评课环节(1)针对李老师的《勾股定理》一课,老师们认为李老师的教学设计合理,课堂氛围活跃,但建议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时,可以适当增加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
(2)针对张老师的《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课,老师们认为张老师的教学思路清晰,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建议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数学教研组听课评课记录
![数学教研组听课评课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6113f970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d2.png)
一、听课情况本次教研活动,我们数学教研组共听了两节课,分别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圆的周长》。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由我校优秀教师张老师主讲,该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设计合理,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
张老师以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圆的周长》由我校青年教师李老师主讲,该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丰富,教学环节紧凑,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李老师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了圆的周长计算方法。
二、评课情况1. 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两位老师在授课过程中,都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难点。
张老师针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使学生掌握面积计算公式;李老师针对圆的周长计算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注重启发式教学张老师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合作探究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时,张老师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李老师则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教学环节紧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两位老师在授课过程中,都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张老师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李老师则通过让学生动手测量、计算,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4. 课堂氛围活跃,师生互动良好两位老师在授课过程中,都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与学生们互动频繁。
张老师以幽默风趣的语言,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李老师则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使课堂氛围活跃。
三、改进建议1. 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关注学困生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困生,针对他们的学习情况,给予个别辅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知识。
数学评课记录模板范文
![数学评课记录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5774d06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07.png)
数学评课记录模板范文一、基本信息。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授课年级:[年级]授课时间:[具体时间]授课内容:[课题名称]二、评课地点。
[具体地点]三、评课人员。
[评课教师姓名1]、[评课教师姓名2]……四、评课过程。
# (一)授课教师自评。
[教师姓名]老师首先对自己的这堂课进行了自我评价。
老师提到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具体知识点],能够运用[知识点相关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方法上,尝试采用了[列举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老师也指出了自己感觉不足的地方。
例如,在课堂时间把控上,前面[某个教学环节]花的时间有点多,导致后面的练习时间不够充裕,没有能够让学生充分巩固所学知识。
还有在小组合作环节,部分小组的讨论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小组分工不够明确造成的。
# (二)听课教师评价。
1. [评课教师姓名1]优点。
这堂课的导入环节非常精彩,[教师姓名]老师就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一上来就把学生们的注意力都吸引住了。
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如一个有趣的故事或者生活中的常见场景],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一点很赞。
比如说,用[故事中的数学问题]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点],让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就进入了学习状态。
在讲解新知识点的时候,老师的思路特别清晰。
就像在带着学生们走一条路,每一步都走得稳稳当当的。
先从[简单的概念或者例子]入手,逐渐引导学生理解[复杂的概念或者原理],而且还会不断地问学生“大家明白了吗?”“有没有什么疑问?”这种互动让学生能够跟上老师的节奏,很好地掌握了重点知识。
整堂课的课堂氛围很活跃,特别是在小组活动的时候,大部分学生都很积极。
看到同学们那一双双亮晶晶的眼睛,就知道他们对这堂课很感兴趣。
这也说明了老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很用心,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听课评课记录
数学方面的听课评课记录对于教师们提升自身教学质量有着关键的指引作用下面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数学听课评课记录欢迎大家浏览
笔者多次参加了我乡举办的数学公开课的听课和评课感受颇深在大力提倡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进行改革中一些教师却依然没有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束缚重教师“讲”知识轻学生“构”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已极不适应进行改革的要求了
一位教师在教学三年级五册数学“千米的认识”时只是抽象的讲1千米有多远学生学得枯燥无味印象也不深刻《千米的认识》这节课目的在于结合学生的活动经验使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接触1千米知道1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单位学会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同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那里因此在上这节课的设计上主要突出下列几个特点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如果把一节课比作一首优美乐曲的话那么情景的创设就好比是悠扬的和弦在教学新知识时教师要善于设置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的情景使他们在情景中快乐地学习新知识我在教学《千米的认识》时新课伊始用媒体播放“一辆大卡车和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动感画面说:同学们我们知道比较精确的长度一般用毫米作单位我们课桌的长和宽用厘米作单位教室的长和宽用米作单位那么我们乘坐的汽车所行的路程用什么作单位呢请大家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里
程碑上标有50千米、100千米)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个个争着回答:“千米”这时教师随机揭题并说在计量比较长的路程时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也叫“公里”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千米的认识”
二、实际操作亲身体验
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就是指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其亲身感知体验以获得丰富的数学知识和可持续学习的发展性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好动是他们的天性正如人们所说“听过就忘记了看过就记住了做过就理解了”作为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尽可能给他们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
“千米”这个长度单位学生生活很少接触显得比较抽象在教学中我们设计了让学生亲自走出教室感受1000米的实际长度并且记录自己走100米所用的时间根据100米的长度和所用时间去估计1000米的长度大约从到在设计时我考虑到1000米的长度概念难以建立于是让学生把长度和时间有机结合起来利用10个100米是1000米推算出10个100米所用时间即为走1000米大约用的时间通过时间来估计1000米大约有多长这样不仅使抽象内容具体化而且使学生在已有体验的基础上主动探索新知识培养了空间相象能力也可以根据学校周围的条件如两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是50米操场的长30米等用推算的方法推出1千米的长度以加深学生对千米这个长度单位的认识这样把抽象的内容放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之中变枯燥为兴趣变陌生为熟知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使他们学得开心学得轻松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的新课标的理念
三、合作交流共同提高
《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学的学习方式不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学生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在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的氛围中获取新知
在学生对千米有了初步的感知后给学生创造自由学习的空间1千米的路程究竟有多远让学生自己闭上眼睛深入感受1千米的距离引发学生自觉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再分组讨论交流:在你的周围大约从什么地方到什么地方就是1千米这样通过学生的交流、探索等活动在小组交流中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自己总结说出收获
新课程理念提倡的教学过程重视创设学习情境和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活动的过程中自己体会自己发现这节课的收获不是教师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总结出来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过去老师总喜欢把所学的知识总结出来让学生去背而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概括、去总结唯恐学生总结错了殊不知在这种心理支配下学生就会越变越懒也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事实上学生们的潜力是很大的只要老师合理挖掘正确引导在教学千米、米的简单换算时我是这样的:①出示题目如:2千米=()学生先说出括号里应填什么你是怎
样想的最后由他们自己归纳总结:我们知道1千米就是1000米那么2千米是2个1000米就是2000米②出示图片:
亚运会上有一项田径项目是3000米跑引导学生说出是多少千米并说出是怎样想的再由学生总结算法:1000米是1千米3000米里有3个1000米就是3千米
学生是社会未来的建设者而不是考试的工具要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获得必要的能力总之在本节课中通过学生实际操作合作交流自己总结等活动获取知识体验到探索学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