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电影批评听课笔记
第十章 女性主义批评 《影视批评》教学课件
2020/10/3
7
• 哈斯盖尔把电影史描述为一条曲线,从 “尊重”(默片时期)到“强暴”(60年 代和70年代的好莱坞)。
• 这条曲线的最高点由40年代的坚强的、 独立的女主人公代表,其代表是如凯瑟琳· 赫本这样的明星。
• 哈斯盖尔把自己表现为一个持异议的批 评家,经常和女性主义保持一段距离,忽视 对非白人妇女的思考并暴露了深刻的两性主 义(在她看来,赫本和特莱西是性别互补的 浪漫主义的典范)。
2020/10/3
26
•
• 女性批评中以前不大为人们所触及的以 种族为中心的批评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 视。
• 到目前为止,性别的不同是精神分析中 主体性研究的中心坐标,拉康的女性主义 电影理论在把性别问题和种族的、民族的 、阶级的、国家的或其他的差别结合起来 研究上还很欠缺,无论是在视觉和叙事符 码、或者还是在观众反映的分析上。
2020/10/3
17
•
• 在另一方面,女人则被确定为奇观,或 象墨尔维所描述的“可看性”上。
• 墨尔维观察到,“在一个由性别的不 平衡所构成的世界里,看的快感被分裂成 积极的/男性的和被动的/女性的两个部分” 。
• 墨尔维排除了在叙事电影中女性观众通 过挑衅性地利用指定给观众的男性位置所 可能享有的快感。
2020/10/3
20
• 墨尔维对女性观众在叙事状态中的描绘 暗示了性别的认同和身份的确认是一个过 程。
• 这个观点被特瑞莎·德·劳瑞体斯所采纳 。劳瑞体斯认为,“真正的任务是要在叙 事中让妇女的欲望和妇女作为社会主体的 矛盾激活起来;表现她的运动和终结、她 的形象和凝视,并始终意识到观众在社会 实践中、在真实世界中都是在具体历史条 件下被性别化的,在电影中也是如此”。
影视批评方法论11、女性主义批评
中国女性主义文化思潮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始于1980年代,最有影响的女性主义批评著作有李小江主编的《妇女 研究丛书》,孟悦、戴锦华的《浮出历史地表》和刘思谦的《娜拉言说》。《浮》对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三个时期的女性写作和写作着的女性作了深入探讨,被认为是中国 真正的女性主义批评著作。 1990年代中期为对接与阐发的第二阶段,刘慧英的《走出男权传统的樊篱》, 陈顺馨的《中国当代文学的叙事和性别》,任一鸣的《女性文学与美学》,王春荣的 《新女性文学论纲》,林丹娅的《当代中国女性文学史论》,林树明的《女性主义文 学批评在中国》,陈惠芬的《神话的窥破》,盛英、乔以钢的《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 学史》,王绯、孙郁主编的《莱曼女性文化书系》等,均以女性理论、女性视角,对 中国从古至今的文化史和文学史中的现象及作品进行了一次重新梳理和审视,对以男 权为中心的社会审美机制进行了无畏的诘问和挑战。 1990年代末至今是第三阶段,其一,从文学到文化的延伸,如乔以钢的《多彩的 旋律——中国女性文学主题研究》、赵树勤的《找寻夏娃——中国当代女性文学透 视》、郭力的《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生命意识》、林树明的《多维视野中的女性 主义文学批评》、姚玳玫的《想像女性》等专著,而且将思想的触角伸向了更广阔的 文化领域,如李小江主编的《性别论坛》丛书、荒林主编的《中国女性主义学术论 丛》、连续出版物《中国女性文化》和《中国女性主义》都涉及历史学、教育学、社 会学、心理学、生态学、法学、传播学等多种学科,在更广泛的意义上传播了女性主 义。其二,从理论到实践的拓展。 进入21世纪后,不少学者从早期启蒙式的女性主义理论阐发逐步走向具体行动。
“女权主义”批评视角下的《神奇女侠》
“女权主义”批评视角下的《神奇女侠》《神奇女侠》是一部由女性扮演主角并由女性导演的超级英雄电影,该片被誉为女性主义电影的里程碑。
从女权主义批评的视角来看,电影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电影中女性主角戴安娜被描绘成具有超人的力量和能力,表现出无坚不摧的英雄形象。
这种超人形象有助于推动女性在电影领域的平等地位,但也可能加重了女性观众对真实女性身体形态和能力的自卑感。
这种“超人”形象的塑造可能会让女性观众觉得,只有拥有超出常人能力才能实现自我价值和自主权。
电影中展示了女性之间的团结和友谊,尤其是在战斗中女性们互相支持和保护彼此。
这种友谊的描绘过于理想化,缺乏真实的复杂性。
女性并不总是友善和支持,而是有自己的利益和冲突。
电影中更多地强调了“女性团结”的理念,而没有给予女性角色个体的独立性和复杂性。
在电影中,神奇女侠被描绘为一个典型的性感化的超级英雄,她的装束暴露了很多肌肤,体现了男性审美观念对女性身体的期待。
这种性感化的描绘可能会强化已有的性别刻板印象,即女性的价值主要来源于她们的外貌和性感。
在《神奇女侠》中,女性被描绘为拥有自主权和权力,并能够扭转男性支配的局面。
尽管这是一种积极的描绘,但电影中也存在一些反差。
在战斗中,女性角色更多地是通过暴力手段来解决问题,这抹去了她们可能拥有的其他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智慧。
《神奇女侠》是一部尝试推动女性平等的重要电影,它为女性主导的超级英雄电影树立了榜样。
在女权主义批评视角下,电影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超人形象的塑造、友谊的理想化描绘、性感化的呈现和对暴力的强调。
女权主义者们可以从这些问题中进一步探索女性角色的复杂性和平权主张的更多可能性。
第十章女性主义批评(四个课时)
第一节女性主义批评的理论背景作为一种批评方法论女性主义在所有的知识形式和质询领域内都提出了有关性别和性别等级的重要观念女性形象一直是电影和有关视觉媒体的中心特征在电影批评和理论中性别问题成为分析中心的思路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对女性形象女性制作者和女性观众的理解并要求重新确定电影研究的规则第二节女性主义批评的理论领域在过去20年间在学术界的女性主义政治和妇女研究的语境中女性主义电影研究把它有关电影的性别分析扩展到许多领域 1对种族阶级性向和民族的表现的质询 2把电视和录像等媒体纳入它的研究范畴 3对电影史学的重新思考 4重新审视其与大众消费文化的关系第三节女性主义批评分类 1反映论批评如哈斯盖尔和罗森的研究假定电影是反映社会现实的电影中对妇女的描绘反映出社会歪曲了妇女的真实面貌和她们的真实要求她们相信进步是可以取得的这些观点可以联系到女性主义对主流媒体色情业和广告的有力批评这些行业在表现女性身体形象性角色和对妇女的暴力导致了许多消极的后果哈斯盖尔把电影史描述为一条曲线从尊重默片时期到强暴60年代和70年代的好莱坞这条曲线的最高点由40年代的坚强的独立的女主人公代表其代表是如凯瑟琳·赫本这样的明星哈斯盖尔把自己表现为一个持异议的批评家经常和女性主义保持一段距离忽视对非白人妇女的思考并暴露了深刻的两性主义在她看来赫本和特莱西是性别互补的浪漫主义的典范哈斯盖尔的思想贡献 1在享有声誉的新好莱坞电影中观察到对抗妇女主题的暴力主题和把妇女边缘化的倾向这些倾向是针对女性主义的兴起和妇女自主性带来的威胁的 2对把欧洲艺术电影神秘化的做法也是谨慎的因为它们虽然把妇女和她们的性放在故事的更中心但是只是提供了一个新的永恒女性的版本哈斯盖尔还评论了妇女制作的电影它们常常被称为流泪片weepie是一个被电影工业和大多数批评家贬低的制作种类她认为这些影片确实表现了在父权制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妇女生活的矛盾并开创了女性主义电影研究最有成果的一个领域 2符号学和意识形态批评克莱尔·约翰斯登注意到反映论的妇女形象方法的不足之处它虽然抓住了电影的意识形态含义但是形象是过于简单地从她们运作的文本和精神结构中剥离出来也从决定这些形象的形式和接受的体制和历史背景语境中剥离出来对约翰斯登而言电影必须被看作是一种语言而妇女应该被看作是一种符号--而不是简单地表现现实 3精神分析批评代表人物劳拉·莫尔维代表观点《视觉快感和叙事电影》电影体制的基本特征是性别权力的不平等而精神分析则可以用来说明这一切因为精神分析把性的差异作为它的中心范畴女性主义思想可以使用它来理解妇女为何在符号化的表现symbolic register拉康语中被排除在语言法律和欲望的领域之外《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被窥探的女性弗洛伊德对窥视--观看的快感--的描述是墨尔维的起点在莫尔维看来主流电影使用了潜意识的机制其中妇女的形象是作为性差异的能指把男性确立为主体和意义的制造者这些机制通过视点构图剪辑和其他符码对时间和空间的操控被建构进凝视和叙事自身的结构中以观众的和电影的凝视为中心电影通过从凝视对象时人们和银幕上的相似处境自我的理想化在拉康镜象阶段的意义上以及性欲的满足提供了认同的快感由于这种凝视是从叙事中的男主人公传递到银幕前的男性观众身上的所以男性观众是被这些视觉满足的机制双重地支持着在另一方面女人则被确定为奇观或象墨尔维所描述的可看性上墨尔维观察到在一个由性别的不平衡所构成的世界里看的快感被分裂成积极的男性的和被动的女性的两个部分墨尔维排除了在叙事电影中女性观众通过挑衅性地利用指定给观众的男性位置所可能享有的快感《人约<a name=baidusnap0></a>黄昏</B>》剧照她的论文探讨了银幕上的女性形象和观众位置的男性化之间的关系而和任何实际生活中看电影的人的实际的性别或可能的越轨做法无关以墨尔维为代表的女性主义研究使人们看到所有这些形而上的心理学研究都内在地假设了一个男性观众并进而建构了表面上看来是电影必然性的效果和完全排除了女性主体的位置墨尔维对女性观众在叙事状态中的描绘暗示了性别的认同和身份的确认是一个过程这个观点被特瑞莎·德·劳瑞体斯所采纳劳瑞体斯认为真正的任务是要在叙事中让妇女的欲望和妇女作为社会主体的矛盾激活起来表现她的运动和终结她的形象和凝视并始终意识到观众在社会实践中在真实世界中都是在具体历史条件下被性别化的在电影中也是如此《十七岁的单车》观众中的妇女不能被约减为妇女作为形象那样一句简单的话她和那个位置的认同必须不断地被叙事的视觉的和更广泛的文化符码所巩固而且不是每一个观众中的妇女都是一样的那种认为形式主义的干预是唯一打破相似的观众-文本关系的观点无视了许多观众的社会-历史定位难以和文本规定的位置对号入坐的事实女同性恋观众对精神分析理论提出了一个特别明显的挑战因为精神分析似乎把性别差异等同于互补的双性已经假定了妇女不能对妇女形象产生欲望因为她们就是那个形象就象杰凯·斯戴希指出的精神分析在一个互相关联的双元对立的框架内男性化女性化主动性被动性对认同和对象选择的理论化必然把女性的同性恋男性化《今年夏天》剧照因此想把女同性恋作为一个真正的社会主体作为观众来研究的想法必然会把精神分析的理论放在了一边而考虑女同性恋者可能会怎样欣赏主流的双性的表现其他来自精神分析理论内部的对莫尔维理论的挑战例如考维的电影作为欲望的场面调度和幻觉具有同质性的理论认为观众不一定采取事先决定的单一的认同位置女性批评中以前不大为人们所触及的以种族为中心的批评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到目前为止性别的不同是精神分析中主体性研究的中心坐标拉康的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在把性别问题和种族的民族的阶级的国家的或其他的差别结合起来研究上还很欠缺无论是在视觉和叙事符码或者还是在观众反映的分析上该领域的学院化和体制化加强了这一结构上的欠缺虽然精神分析有关凝视抵制拜物化等概念被用来描述有种族差异的形象例如在弗兰兹·弗农对后殖民主义的研究中但是这些话语一般被认为过于非历史和过于狭窄不能用于反种族主义的电影理论中在《对立的凝视》中贝尔·霍克斯认为黑人女性观众没有其他选择只能从一个对立的观点来看好莱坞电影因为其中被神化的妇女都是白人女性主义电影理论中这样一些明显的盲点要求一种更具体的读解和新的方法论--来自女性主义和反种族主义的政治以及历史和文化研究--来挑明观众中不同妇女对女性的主流表现的关系第四节个案分析观看《十七岁的单车》《扁担·姑娘》和《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等电影片断运用女性主义批评方法加以分析阐释讨论题自由发言 1何谓女性主义批评 2援引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分析影片《无穷动》第十章女性主义批评四个课时。
女性主义视域下《红高粱》电影批评——崇高与叹惋的女性诠释
2021年第14期390影视传媒女性主义视域下:《红高粱》电影批评——崇高与叹惋的女性诠释温宇欣西安外国语大学,陕西 西安 710058一九八七年的秋天,张艺谋执导了他最为经典的一部女性主义电影《红高粱》,其中蕴藏了丰富的女性主义哲思。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女性主义电影最早起始于1960年前后,在这六十年的发展之中,女性主义电影展露除了一定的头角。
尤其在最近四十年,国内外涌现出大批优秀的“女性主义电影”作品,其中都包含了很强烈的“女权主义思想”。
但是,结合了课堂上老师所教授的一些理论性内容与具体的女性电影实体案例,我发现就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女性主义电影而言。
其相对于从前最初始的一些女权主义的固化思维与特定时代有了一些突破性。
但总体上来说,女性主义电影还是会因为社会固化的一些“社会体制”的问题,使得其进一步发展存在极大的局限性。
本文就且拿我国较为经典的女性主义电影《红高粱》作为具体的参照理解案例,从而进行深入分析批评,以求阐述我这部电影中女性主义的深层透视。
一、突破性——女性强烈觉醒《红高粱》这部影片中充满了一种女性觉醒的力量,其情节构筑还是较为传统型的抗战情节,影片的主体情节也是抗战时期在黄土高原上所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该影片作为我国女性主义电影的佼佼者,其不仅仅歌颂了九儿对于她与余占鳌的爱情的执着与转移。
最主要是该影片将视角后移,从爱情维度上升到了女性的一种政治高度,影片歌颂了女主九儿的政治精神,进而凸显了一种在压抑年代里的“女性觉醒”的微光。
影片中的男主余占鳌是一个相当富有个性的人物,他从一个普通的轿夫,到一个土匪首领,最后来成长为一个传奇式的抗日英雄,导演通过有温度的场面调度与自由化的拍摄手法让我们见证了男主的成长历程——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影片里,男主只作为配角出现。
整部影片展现了,日军进占山东,余占鳌与大伙儿一起守卫民族之魂,共同抗日的故事。
但是,我们需要知道,《红高粱》的思想主题,不仅仅是“抗日救国”这么简单,其最主要的思想立意是“九儿的女性觉醒意识”在那个压抑的年代,女性的地位十分低下,没有读书学习的权利,基本都是男人的附属品,但是九儿却是一个思想独立,有政治觉悟,爱国精神的女性。
浅析电影中的女性主义
浅析电影中的女性主义一、反抗男权文化男权文化长期存在于传统的社会里,这种文化认为男性的地位比女性高,男性更适合掌握社会的权利和资源,女性则需要被限制在家庭内部去履行家庭责任。
对于女性而言,这样的文化是一种枷锁,使得女性无法获得应有的尊重和社会地位。
女性主义意味着要反抗这种束缚和压迫,争取女性的平等权利和自主性。
电影《小妇人》就是属于这种类型的女性主义电影,它讲述了四个女孩在十九世纪美国的生活经历,四个人各有不同的志向和追求,但她们都受到了男权文化的限制和影响。
影片中的主人公乔伊是一个勇敢追求独立自主的女孩,她写作并且想要成为一个职业作家,但是她的家人却不同意她的想法。
影片通过乔伊的经历表现出女性要想在传统社会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勇气,她们需要不断接受社会的挑战和考验,并最终战胜社会对女性的负面看法和偏见。
二、塑造女性形象电影中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也是女性主义的一个重要方面,女性形象通常被描绘为某种特定的角色或者拥有某种特定的性格特征,并通过这些形象来表现女性应有的价值和权利。
有些电影通过讲述女性的生活经历和成长历程来表现女性的实际境遇,而有些电影则通过形象的塑造来突出女性的独立自主和敢于追求自己的价值观这一特点。
《猎艳行动》是一部充满女性主义元素的电影,它讲述了一位名叫维多利亚的女性间谍在执行任务中被困住后如何生存下来,并最终完成任务的故事。
影片中的维多利亚是一个独立自主、勇敢果敢的女性,她不畏惧危险和暴力,敢于和男性斗争,并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解决了许多危机事件。
这种形象不仅强调了女性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同时也彰显了女性的智慧和勇气,使得女性形象更加充实和丰富。
三、女性友爱与合作女性友爱和合作作为女性主义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电影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电影中经常出现一群女性一起为了共同的目标而战斗的场面,这些场景强调了女性之间的团结和互相支持的重要,此外,电影还通过这些场景来批判男性之间的封闭和不友好性格。
“他者”与“解构”——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关键词解读
“他者”与“解构”——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关键词解读“他者”与“解构”——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关键词解读女性主义电影理论是女性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独特的视角探讨并批评电影中存在的性别差异和偏见。
在女性主义电影理论中,有两个关键词是“他者”和“解构”,它们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评估电影中的性别意识形态和权力动态。
首先,让我们来探讨“他者”。
在女性主义电影理论中,“他者”是指被边缘化和被剥夺权力的群体,特别是女性。
根据女性主义观点,男性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在电影中也是如此。
他们被视为规范,而女性则成为“他者”。
要理解女性作为“他者”的经验,我们需要关注她们的观点、欲望和需求,并将其与男性主导的视角进行对比。
通过女性主义电影理论,我们可以接触到女性角色的内心世界,他们的经历和挣扎,从而扩大我们对电影中人物的理解。
其次,让我们来谈论“解构”。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中的“解构”主要是对性别规范和意识形态进行剖析和批判。
随着解构主义思想的兴起,女性主义者开始关注电影中的权力结构和主导观点。
在电影中,男性往往被描绘为强大、自主和决策者,而女性则被妥协或被动从属地呈现。
通过对电影进行解构,女性主义者试图破解这种二元对立,揭示出隐藏在电影中的性别意识形态,并提出相应的批评和反抗。
解构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审视电影中的性别表达,避免简单地接受主流观点而深入探讨背后的意义和偏见。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通过关注“他者”和进行“解构”,呈现出多样的观点和解释方式,丰富了我们对电影的阅读和理解。
它提醒我们电影制作的背后存在着特定的社会文化和性别认知,进而引发我们对性别平等和社会正义的思考。
通过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视角,我们能够挑战二元对立和主导观点,推动社会对性别平等的认知和行动。
在实践中,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关键词“他者”和“解构”经常被用于分析和解释具体的电影作品。
例如,在电影《被解救的姜戈》中,女性角色被视为“他者”,她们经历着种族和性别的双重剥夺,并在电影中展现出反抗和抵抗。
西方女性主义电影理论述评
西方女性主义电影理论述评西方女性主义电影理论述评引言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不仅能够展现社会现实,同时也承载着对社会议题的探索和批判。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在西方发展起来,为社会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变革。
本文旨在对西方女性主义电影理论进行述评,探讨其核心观点及社会影响。
一、西方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发展和背景女性主义电影理论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社会。
在这个时期,女性参与社会运动,并开始反思传统社会角色和性别规范。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发展与西方女性主义思潮息息相关。
著名的“第二波女权主义”运动强调性别平等和性别自由,并通过电影探索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声音。
二、西方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核心观点1. 视觉和叙事观点西方女性主义电影理论中,一个重要的观点是视觉和叙事的重建。
传统的电影还存在着男性的视角和叙事方式,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呼吁通过女性的视觉和叙事重新定义电影语言。
这样的做法能够打破主导男性视角的传统,帮助女性和其他边缘群体找到自己的声音和表达方式。
2. 社会和政治批判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关注社会和政治议题,通过电影的方式呈现社会不平等和性别歧视。
这些电影通过对性别关系的透视和批判,揭示出社会中存在的性别歧视、对女性的压迫以及女性的反抗。
女性主义电影呈现了女性在家庭、职场和社会中所遭受的困境,通过反映现实问题帮助大众深刻认识到女性在社会中的困境。
3. 身体与性别女性主义电影理论探讨了女性身体和性别的议题。
电影通常通过具象化女性身体来满足观众的需求,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则以重新审视女性身体的方式来批判和反思这种演绎。
女性主义电影通过对女性身体的再现,呈现女性身体受到的压力和限制,并倡导身体自主和性别平等。
三、西方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社会影响1. 反思性别关系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出现使观众和制片人开始关注性别关系的现实问题。
观众通过这些电影深刻认识到性别不平等的存在,进而积极参与到性别平等的运动中。
制片人也开始关注女性主义电影的商业潜力,越来越多的女性导演和女性主题电影开始崭露头角。
中国女性电影的女性主义批评近观
118电影艺术第312期以艺术片定位的近期中国女性电影,大多以尚未褪色的当代记忆作为艺术想象的底片,叠印出时代文化与女性命运相交融的双重画面,在两岸三地或国际电影节中备受青睐。
主体性:女性自我审视时的自我期许在以女性为主创群体的《两个人的芭蕾》、《20、30、40》、《红颜》、《美丽上海》、《我们俩》、《蝴蝶》、《面子》、《无穷动》中,作者以生命直觉和文化自觉,以摄影机为镜,审视“我”的生命历程,完成自我的形象塑造。
1.女性在男性缺席时成为神话主角在男权社会中,女性无论在现实生活还是历史书写中,很难留下自己的真实声音和独立姿态。
只有当女性作为主角站在生活的“场”上时,才得以展现自身主体价值。
同样,只有“当妇女作为作家进入创作表现过程时”,她们才能“进入一个用特殊方法铭刻妇女神话的历史。
”1传统女性主义创作着意表达深受男权压制的女性孤独和焦虑,与所处环境的紧张状态,呼吁女性抵制男权社会,如《人·鬼·情》、《沙鸥》等。
《两个人的芭蕾》则超越了常规叙事。
女主人公生活在夫之名下,然而却并无自叹命苦的怨妇模式。
重复蒙太奇渲染“德贵家的”砸碎水缸/传统的动作,象征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
“仙女梦”不仅是女儿的,更是“德贵家的”梦想。
女性“被遗弃”成为女性的“炼狱”,女性经此进入精神的“天堂”。
《美丽上海》中男性/父亲缺席的家庭里,母亲成为主角。
她把儿女抚育成人,并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把一件件最宝贵的东西移交给儿女。
在男性缺席的境域中,女性成为主体,“女人”升华为“女神”。
2.由困惑到不惑《20、30、40》、《蝴蝶》、《面子》等则表现了女性由困惑到不惑的心路历程。
《20、30、40》清晰细腻剖示了女性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生命状态,温婉蕴藉地展现了备受伤害的女性生活。
但女性在困境中经受了历练而升华:小洁勇敢地亲吻了同甘共苦的女伴,想想终于选择了“对”的婚姻,Lily 自信快乐地开始为自己而奔跑。
《面子》中的母女由掩饰、压抑到最后撕破“面子”,勇敢地面对人生的独特选择。
对电影《万箭穿心》的女性主义批评
对电影?万箭穿心?的女性主义批评摘要】本文通过女性是典型化的、欲望符码、女性形象缺乏和女性是由社会建构的这四个方面来对影片?万箭穿心?中的女性主义批评作详细论述。
【关键词】女性主义批评;符码;社会建构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21〕08-0122-02电影?万箭穿心?是一部以女性为题材的影片,讲述了上世纪90年代,年近不惑之年的武汉售货员李宝莉,住进了“万箭穿心〞的新房。
但是丈夫有了外遇,伤心欲绝的李宝莉打报警说有人卖淫。
丈夫因此丢了名誉地位,得知真相后,生性寡言的他选择了跳河自杀,儿子因此对李宝莉心存怨恨。
个性倔强的李宝莉放下所有怨恨与伤痛,为了维持生计,供儿子上学,毅然决然去市场做了“女扁担〞。
十年艰辛的扁担生活,得到的却是儿子的埋怨和疏远,让她万箭穿心。
影片以李宝莉为主人公,展现了人物的命运和思想,以其变化和状态作为焦点,展现其生活,从而开展叙事。
在形象展示和整体叙事的背后,流露出了人物在社会生存环境下的深思:个体与生存命运的搏斗,人性与社会摧残压制的秩序下的冲突,以及个人生命自由与本能意识的宣泄。
【1】不可否认,与其他影片不同,?万箭穿心?中存在着女性对于传统父权建构机制文化的挑战,具有鲜明的对抗不服的特点。
女性形象的塑造打破了传统女性形象,具有些许女性意识,但是通过已有女性主义和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的方法进行影片分析,便会发现?万箭穿心?表象上是女性形象的展现,而影片中话语中心仍是男权社会,背后起支配作用的仍是浓厚的男权文化意识形态。
女性主义电影批评是女性主义理论中的一个分支,其目的在于瓦解电影业中对女性创造力的压制和银幕上对女性形象的剥夺。
针对“女性在电影文本中是什么〞的问题,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得出以下缺乏;4.女性是社会建构的。
【2】下面,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出发,对影片?万箭穿心?中所表达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以揭示其电影文本背后潜藏着的男权文化意识形态以及父权建构机制下对于女性的压抑的事实。
女性主义电影批评-劳拉穆尔维《视觉快感和叙事性电影》
女性主义电影批评-劳拉穆尔维《视觉快感和叙事性电影》————————————————————————————————作者:————————————————————————————————日期:女性主义电影批评——劳拉穆尔维《视觉快感和叙事性电影》女性主义电影理论是女权主义理论的重要分支,它借助于社会学、精神分析学和文化分析学三种模式,对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电影的内部构成、观众的反应以及文化控制上的性别差异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解释。
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的基本立场是:性别是生理的,社会性别是文化的和历史的,社会性别反映了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和压迫。
女性主义电影批评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形象批评(妖女/天使)、叙事结构批评、文化批评。
20世纪70年代符号学、意识形态分析和精神分析批评浮现于主流思潮中时,女性主义电影批评迅速吸纳了这些最新的理论资源,将电影与其受众的关系引入理论中论述,阐释了电影中女性是如何被塑造为“景观”和“配角”的过程,叙事结构批评就应运而生。
这种批评主要是根据精神分析和符号学的方法来分析以男性视点拍摄的影片,试图揭示妇女在电影中是怎样被塑造的。
劳拉·穆尔维是英国当代著名的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家、导演、制片人,毕业于牛津大学,曾在英国电影协会任职多年,现为英国伦敦大学伯克贝克学院电影与媒体研究教授。
她发表于1975年的论文《视觉快感和叙事性电影》是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奠基之作,其中提出了电影镜头代表的是男性凝视的目光等观点,电影怎样迎合并利用社会中既定的欲望、幻想、恐惧等问题在文中得到处理。
劳拉揭露批判当时主流电影中的菲勒斯中心主义(男性优于女性),希望能把人们从父权社会的无意识中换醒过来,从而将女性形象从视觉被动和情节被动的困境中解放出来,但30多年过去了,今天主流电影中,女性被看被推动地位未发生实质改变,只是通过叙述结构的调整使之更隐晦。
该文序言中说道:“精神分析理论被作为一种政治武器,以便阐明父权制社会中的无意识怎样建构了电影的形态” 。
对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女性主义批评
对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女性主义批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是由张艺谋导演于1991年拍摄的经典作品,以描写中国传统乡村家庭以及女性在其中的地位为主要主题。
然而,尽管这部电影在剧情和表演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它也受到了许多女性主义者的批评。
首先,电影中对女性的描绘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家庭角色和母性形象上。
观众可以看到,在片中的家庭中,女性扮演着传统的角色,她们在家里做家务、照顾丈夫和孩子,几乎没有机会和权力参与家庭决策或社会事务。
这种描绘对女性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并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更多地强调了她们在婚姻中的各种责任和义务。
这样的表现方式对现代女性主义来说是极具问题的,因为它没有展现女性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也没有提供女性自我价值和权益的掌控空间。
其次,电影中对妇女地位的呈现缺乏多样性。
虽然电影试图通过展现三个女主角的不同命运来探讨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但这些命运仍然是传统和受限的。
无论是李宝秀、妹妹还是呼兰姑娘,都是通过婚姻这个传统制度来界定她们的身份和价值。
电影中没有呈现任何一位女性试图挑战传统婚姻观念或追求独立自主的故事线索。
相反,电影强调了“婚姻是女人一生的重要使命”,这种观点会进一步强化对女性在社会中的限制和约束。
此外,电影中对女性角色的塑造也存在性别刻板印象。
尽管《大红灯笼高高挂》有一些反映女性聪明、勇敢和坚韧的瞬间,但这些形象仍然被置于传统家庭角色的背景下。
女性角色多为家庭的默默支持者,她们的决策和行动通常是以维护家庭利益、丈夫和子女为中心的。
这种性别刻板印象使女性成为被动和依赖的一方,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
最后,电影中对女性权益的呼吁缺乏积极性。
虽然电影中对部分女性面临的压迫和困境有所描绘,但它并没有提供解决问题的途径或为女性争取权益的行动。
电影的结局并没有为女性角色带来实质性的改变或对抗性的反击,而是将她们的希望和依赖都放在了男性身上。
这种态度表明女性在现实中无法改变自己的处境,对于女性主义来说是相当消极和迷失的。
浅析电影中的女性主义
浅析电影中的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是一种社会思潮,旨在推动并促进性别平等。
电影作品中,女性主义主题经
常受到关注,包括女性的身份认同、性别暴力和压迫、主流文化对于女性形象的塑造等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析电影中的女性主义表现。
一、女性身份认同的探索
二、对性别暴力的揭示
三、对主流文化下女性形象的反思
主流文化往往以男性为中枢,塑造出一种以男性为主角、以男性为标准的形象。
而电
影中的女性主义又对此进行了强烈的反思。
比如,《末代御厨》这部电影,通过讲述一个
女性厨师的成功经验,挑战了传统的厨师文化。
这个女主人公在草根出身的时代成功迈出
了自己的步伐,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打破了主流文化下女性在厨房中的禁区。
女性主义在电影中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它不仅反映了时代对于性别平等的不同阶段
和不同需要,而且反映了女性作为个体的不同追求和表现。
在指导我们的价值观时,电影
中的女性主义在现实生活中可以作为我们前进的榜样和样板,给人们提供强大的启发。
《2024年西方女性主义电影理论述评》范文
《西方女性主义电影理论述评》篇一一、引言西方女性主义电影理论自上世纪以来逐渐崭露头角,成为电影研究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一理论旨在探讨女性在电影中的地位、角色和表达方式,揭示性别歧视和不平等的现实,并推动电影创作和评论的进步。
本文将对西方女性主义电影理论进行述评,分析其发展历程、主要观点、代表作品及影响。
二、发展历程西方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萌芽期,主要关注女性在电影中的形象和角色,如早期的女性形象被描绘为弱小、被动。
第二阶段为崛起期,这一时期的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开始对电影制作过程中的性别歧视问题进行批判,并强调女性导演和编剧的重要性。
第三阶段为全面发展期,该阶段的女性主义电影理论不仅关注女性形象和角色,还深入探讨女性导演的创作理念、叙事风格和艺术成就。
三、主要观点西方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主要观点包括:1. 性别视角:强调从女性的角度出发,关注女性在电影中的地位、角色和表达方式,揭示性别歧视和不平等的现实。
2. 女性导演与编剧:认为女性导演和编剧在电影创作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价值,她们的作品更能反映女性的生活和情感。
3. 跨文化视角:将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应用于不同文化背景的电影作品,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女性的形象和角色。
4. 政治与社会议题:将女性主义与政治、社会议题相结合,探讨女性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代表作品及分析西方女性主义电影理论有许多代表性作品,如《末路狂花》、《钢琴课》、《蓝色情挑》等。
这些作品从女性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女性的生活、情感、挣扎与追求。
以《末路狂花》为例,该片通过四位女性好友的驾车旅行,展现了女性在面对困境时的勇敢与坚强,批判了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和限制。
这部电影在西方女性主义电影理论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挑战了传统的性别观念和性别角色定位。
五、影响与评价西方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对电影研究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使人们重新审视电影中女性的形象和角色,推动电影创作向更加公正和平衡的方向发展。
女性主义批评讲义 黄娟
《女性主义批评》讲义一、女性主义的概念女性主义(Feminism)一词,最早出现在法国,意指女性的社会平等与个性解放;后传到英美,逐渐流行起来。
“五四”时期,经日本中介传到中国,最初定名为“女权主义”,显示出着眼于男女社会权力平等的时代特征。
“女权主义”-“女性主义”并没有本质的区别,而是认识层次的加深。
女性主义涵盖并超越了两性的权力关系,更加关注性别冲突的多层次内涵,这是国内目前多用女性主义一词的原因。
女性主义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产物,是一种男女平等的信念和意识形态,旨在反对包括性别歧视在内的一切形式的不平等。
中国的女性主义评论家刘思谦认为:女性文学不是从中寻找什么性别姿态或先验本质;不是代替她们向不公正的历史诉苦;不是要以女性至上来代替男性至上、以女权代替男权;也不是以一连串女作家、作品的名字点缀、丰富以男性为中心、为主体的传统文学。
观察焦点和思维重点应放在女性文学文本和女作家本人上面,重新发现被埋没和被曲解的女性文学作品和女作家,从女性自己的书写中发现被意识形态压抑、藏匿、扭曲了的女性和生存体验和生命存在的真实。
二、女性主义批评总括(一)女性主义批评是在女权主义思潮影响下,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在西方文学艺术创作与批评领域的一种崭新的批评方法。
(二)女性主义批评的意图便是改写文学史、文学批评史,重新发现在男性社会及父权中心下被埋没的女性作家和作品,建构支撑“女性写作”和“女性论述”的“女性话语”。
(三)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研究的主要课题包括:⏹以女性视角重新解读文学作品,对男性文学歪曲妇女形象的做法进行了猛烈的批判;⏹整理挖掘被埋没的女作家作品,寻觅女性文学传统,要求重构文学史;⏹关注女作家的创作状况,研究女性特有的写作方式和表达方式,阐发妇女文学区别于男性创作的主题、意象、文体风格和语言特点等;⏹在广泛吸收新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解构主义、新历史主义的方法和思路的基础上,力图建立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形态。
用“女性主义”批评解读电影《夜宴》
一
、
批 判 不平 等 的社会 现 实 。
二 、用 “ 生理 性 别 ”和 “ 社会 性 别 ”分 析 角 色
等 ,发 展 为 在 此基 础上 文化 和 精 神 上 的 平 等 ,并 研 究 对 人 类 婉 后 爱太 子 ,是有 条 件 的 、是 占有的 爱 。这 也 是 她们 两 者 之间 历 史 和 文 化 中造 成 男 女 不 平 等 的根 源 。 在 性 别 理 论 方 面 的 研 的 矛 盾所 在 。 究 取 得 了重 要 的 成 就 , 即在 研 究生 理 性 别 如何 演 变 为 社 会 性
关 键词 :批评 ;女性 主义 中图分 类 号 :J 0 95 文 献 标 识码 :A 文 章 编 号 :1 7 —0 9 2 l O — 5 一O 3 9 2( O 6 O) 4 0 1 1
电 影 《 宴 》是 一部 以 宫 廷 内 乱 为 背 景 的 影 片 。 先 帝 驾 夜 崩 ,太 子 ( 彦 祖 饰 ) 游 在 外 。皇 叔 ( 优 饰 ) 位 并 自 吴 巡 葛 篡 封 厉 帝执 掌 朝政 。身 为 当朝 太子 后 母却 又 是 与太 子 青梅 竹 马 的 婉 儿 ( 子 恰 饰 ) 于 无 奈 ,委 身 厉 帝 ,并 希冀 以 此 保太 子 章 迫 周 全 。厉 帝 在诛 杀 太子 的 同 时也 在 宫廷 开 始 了排 除异 己确 立皇 权 的 屠杀 。 婉后 为 求 自保 ,在这 场政 治 争 夺 中成 为 了厉 帝 的 帮 凶 ,而对 权 力的 企及 也 在她 心 底 日益 萌 生 。于 是 ,本 该 灭绝 的
“女权主义”批评视角下的《神奇女侠》
“女权主义”批评视角下的《神奇女侠》《神奇女侠》是一部2017年上映的超级英雄电影,由帕蒂·杰金斯执导,盖尔·加朵主演。
该电影被视为女性主义主题的代表作之一,因其强大的女主角以及对女性权利和平等的探讨而备受赞誉。
《神奇女侠》也受到了一些女权主义者的批评,认为该电影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问题。
本文将从女权主义的批评视角出发,对《神奇女侠》进行分析。
女权主义者对该电影中的男性角色的处理提出了一些质疑。
电影中的男性角色要么是反派、要么是被动的或辅助的角色。
对于女权主义者来说,这种呈现方式可能会加剧男性和女性之间的性别二元格局。
他们认为,在创造强大女性形象的电影也应该给予男性角色更多的复杂性和机会来展示他们的力量和决策能力。
女权主义者指出了电影中存在的身体化和性化女性的问题。
尽管神奇女侠是一个强大而勇敢的女性角色,但她的形像仍然远离真正的女性多样性。
影片中的女性角色普遍拥有完美的身材和外貌,这可能给观众们传达出一个错误的观念,即女性只有在外貌方面符合社会标准时才能被认可和被赋予力量。
女权主义者对电影中对女性主义主题的处理提出了质疑。
虽然电影表现出了女主角战胜男性社会观念的力量,但观众们也注意到了一些矛盾之处。
电影中的主人公神奇女侠一开始被描绘为纯洁无私的战士,但在剧情发展中却有一些暧昧的性暗示。
女权主义者认为,这样的叙事手法可能会与女性主义理念相悖。
女权主义者对电影中对种族和性取向的描绘也提出了质疑。
电影中的主要角色大多属于白人,而种族多样性被较少地表现出来。
女权主义者呼吁将更多不同背景的女性形象带入电影中,以更好地反映社会的多元性。
电影对LGBTQ+议题的描绘也被批评为含糊不清和缺乏深度。
女权主义者对《神奇女侠》这部电影提出了一些有意义的批评。
虽然该电影从某种程度上探索了女性力量和平等的主题,但在一些方面仍然存在问题,包括男性角色的处理、女性身体化的问题,以及对女性主义主题的处理等。
这些批评挑战了我们对于女性主义电影应该如何呈现的想象,并鼓励我们进一步思考和讨论这些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性主义电影批评》听课笔记
前言:
女性主义电影批评是女性主义理论中的一个分支,其目的在于瓦解电影业中对女性创造力的压制和银幕上对女性形象的剥夺。
作为一种表象性的叙述语言和大众化的娱乐形式,电影最鲜明地体现着意识形态的制约。
女性主义研究的基本问题是性别问题。
酷儿理论从90年代开始致力于超越性别。
各种生态、贫穷、战争问题的核心是男性思维方式的竞争问题。
世界亟需建立以女性思维方式主导的博爱的,消除等级的社会。
一、女性主义电影理论:
学会看:
1、父\男权叙事话语。
例:《教室别恋》、希区柯克电影
2、女性主义叙事话语。
例:《安东尼娅家族》、《钢琴课》
二、了解女性主义的意义:
1、一种知识体系和跨学科研究的方法论。
(文化批评)
2、一种社会觉悟。
✧何为话语:
在科学理论中,“话语”是指一个具有自己一整套相应概念,先决条件以及论证形式的、专门的思想表述体系。
比如“电影话语”、“父权话语”、“同性恋话语”。
【名词解释】所谓“话语”(discourse) 是人们说出来或写出来的语言,话语分析是指对人们说(叙述) 什么,如何说(叙述) ,以及所说的话(叙述) 带来的社会后果的研究。
话语是在人与人的互动过程中呈现出现的,因此具有社会性。
话语,根据法国思想家福柯的研究,可以看作上述语言与言语结合而成的更丰富和复杂的具体社会形态,是指与社会权力关系相互缠绕的具体言语方式。
话语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等要素。
●两性的媒体和公共领域的形象有无差别?差别在哪里?
●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别?这些差别的目的的效果?
突出女性身体,显现女性形象价值的性属性(动物属性),突出男性形象价值的精神价值(人的价值)。
●现实中的真实:
当代女性主义是一个全新的视角。
它发现千百年来:主体人=男性
●我们的世界的基本叙事讲述:(英雄的故事和顺带救美)
1、男性的成长=主体意识/主体建构
2、男性的成长=压抑女性=非主体/他者
3、女性=他者/被幻想者
一、“女性主义”概念:
Feminism
从强调两性对立中的女权,到突出两性差异中的女权,而产生的表达上的温和及客观化。
✧女性主义的发展
第一波:1789年法国大革命前后的欧洲。
1890年在法国盛行。
十八世纪以争取妇女教育平等和社会平等而闻名的英国女作
家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撰著《为女权辩护》。
第二波:1920-30年代欧美妇运
1912年女工罢工运动。
第三波:1968年欧美各国妇运中形成女权主义思潮。
1980年开始学院化,形成理论话语。
90年代以来与社会性别研究一起成为“文化研究”的一部分。
二、1968年的妇运基本问题:
●在哲学层面高度认识女性解放;
●研究,争取女性地位;
●妇女解放首当其冲是话语权。
✧20世纪60年代的观念革命:反对一切霸权。
●反权威/反等级/反精英教育
●反越战/反战
●反种族歧视
●反资本主义
●反破坏生态环境(能源/污染)
●性解放/妇运
提倡:男女平等、同性恋平权、种族平等、高等教育大众化、绿色和平主义。
西方妇运主题演变:
1、20世纪初以前,社会宏观地位解放
2、深入到意识形态领域:知识体系。
●关注社会意识形态、文化观念、集体无意识中的性别压迫和歧视。
●对女性真实、具体的生存感兴趣。
现代女性主义主要功绩:
1、发现女性的边缘地位(他者)
2、研究父权霸权和女性边缘地位形成的机制:这个机制是如何被建构的?
3、思考女性解放的新模式和方案:
●男女统一性:理性、特权、竞争
●男女差异性:母性、博爱、联系、无等级
三、女性书写
70年代,法国人提出“女性书写”。
✧“女性书写”的意识形态要义:以社会性别政治平等为目的
●颠覆父权性别话语
●建构女权/女性性别话语
四、女性主义电影理论/批评
女性主义电影批评是女性主义理论中的分支。
其目的:
●冲破电影业中对女性创造力的压制。
●解构叙事电影对集体无意识中的性别等级观念的传播。
●颠覆银幕上对女性主体的剥夺。
1975年,英国人劳拉穆尔维发表的《视觉快感和叙事电影》一文,成为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经典。
✧梦与电影
●弗洛伊德:童年经验(性和创伤=脱离母亲的创伤)
构成潜意识
●梦的功能=潜意识幻觉般突破意识的压抑,弥补创伤
●电影院的黑暗和银幕的幻觉=梦之功能
✧镜像与电影
●拉康:人类主体建构的心理学机制=镜像认同
●银幕=镜像:人类从镜中观“我”到银幕上观“我”
(认同角色及人格:粉丝与偶像崇拜)
✧社会性别政治的心理学分析
父权的建构机制:
●弗洛伊德:俄狄浦斯
●拉康:社会是父权象征体系
●男性成长=从拭父到阉割恐惧,再到归顺父权=脱离/抛弃母亲=贬低和压抑女性
●腓勒斯中心主义:女性=阉割威胁
女性“流血的伤口”象征“被阉割”(来自父权的惩罚)=男孩子的想象
✧社会性别与电影:
●电影作为媒体在塑造着男人的主体意识(硬汉,英雄)。
●银幕的梦功能=再现和完成着男权的建构
●弱化、色情化女性
✧穆尔维的贡献:
1、对人的形象痴迷观看(凝视)的快感。
2、男人观看(凝视)/女人被看
●摄影机的眼睛是色情的。
●揭露电影是传达父权无意识的媒体。
女性被风格化为各种美女,被塑造成各种媚态。
在正统文化语境中女性不可观看男性裸体。
美女与“阉割威胁”
1、重现女性的“原始伤口”----通过惩罚或者对她的拯救(=体现男性的主动权)来疏导男
性的焦虑(被救者是有缺陷的)
具体审美形态:
丑化、弱化她:丑恶,歹毒,生病,受伤,死亡;需要拯救
2、通过对女性的恋物癖化----通过把本来可怕的东西变成可爱的,消除恐惧
具体审美形态:
美女,慈母
✧男性对女性银幕形象色情注视/凝视有三种
1、摄影机的注视(即镜头对女性的扫描),由男性(导演/摄影师)主导拍摄的,与技
术无关的,是男性的/偷窥的注视。
2、是剧情叙事中男性人物的注视,使女人变成他们凝视下的客体。
3、是男性观众的注视;这个注视模仿着前述两项注视,是第三个窥视者。
✧女主角与情节发展无关系:
●女角不重要,与情节进展无关。
●女性不参与情节事态(=历史和意义)=提供了压抑女性的策略编码(=叙事结构模
式)
总之:
1、色情奇观价值是传统主流电影叙事的依据。
2、窥淫癖和恋物癖掩盖和转化了女性的阉割威胁意义。
3、电影创造了一个“按照欲望剪裁的(性别)世界”:男尊女卑。
五、女性主义电影美学
●“女性写作”领域之一
●建构女性主体性
●建构女性话语权
●建构女性美学
●建构女性艺术修辞
✧女性(主义)电影史线
●70年代提出“反抗电影”
●早期纪录片:妇运,研究
●抽象/试验片:激进批判
●80年代故事片:批判,建构
●90年代以来故事片:反思,建构,两性
✧女性(主义)电影影像特点
1、女性形象/身体去色欲化
●女性电影影响不求美女
●忌女性身体成为色情凝视对象(女同性恋影片除外)
2、叙述各类女性经验:
《天使与我共桌》:传记
《地狱解剖》:情欲
《弗丽达》:传记
《裸体切割》:精神+暴力恐怖
《白色空间》:母亲的焦虑
●突出的身体经验:
描写身体:女性生理,心理,情欲,女同性恋
镜头画面:避暴露女性身体,“大腿,乳房”等传统影响“修辞”
3、对两性及其关系的思考
《钢琴课》----平等爱情
《探戈课》----平等爱情
《圣烟》-----情欲和平等
4、女性成为精神偶像
塑造主体性自觉的女性形象:艾达,安东尼娅,塞尔玛/路易斯,奥兰朵,弗丽达……
5、对男性形象的解构和重构
●男性缺席和柔化:《钢琴课》、《探戈课》、《圣烟》、《裸体切割》
●暴露身体:《钢琴课》,反窥视
6、对双性气质的建构
《奥兰朵》----双性气质
《圣烟》-----男性柔化
《探戈课》------男性柔化
7、女性叙述和视角的画面修辞
女性主义话语的视听艺术化:叙事结构,音响,道具,人物设置等影响符号化。
●《裸体切割》:序幕的双面人广告(双性气质),黑白段落的“情结”意义。
●《探戈课》:“自己的一间屋”/写字运笔声响(女性书写);探戈舞蹈(两性协调)●《安东尼娅家族》:倒序独白结构,两个大院(男权和女权社会);小神童女儿(女
人气是后天培养的)
✧女性主义电影的影响
●批评成为方法论
●进入市场
●获得奖项
●男导演之镜。